•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學校師德建設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校師德建設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校師德建設總結

        第1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一、教師隊伍的現狀

        我區共有中小學校6所,教職工x人,在校生x人。其中,初中x所,在校生x人,教職工x人(其中本科學歷x人);小學x所,在校生x人,教職工x人(其中本科學歷x人、專科學歷x人)。總體來看,我區教師隊伍學歷結構、職務結構、年齡結構都日趨合理,教師高學歷化、年輕化趨勢也越發明顯,他們理念新、干勁足、潛力大,對促進我區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發揮了重大作用。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近年來,我區出臺了一系列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文件,并采取了多項重要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了教職工的工資管理。農村義務教育積極推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設立中小學教師“工資資金專戶”,由區財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工資項目和標準,將中小學教師工資全額列入區財政預算,并通過銀行直接撥入教師在銀行開設的賬戶,從而確保了中小學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二)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由于歷史原因,過去我區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比較混亂。XX年,區人事部門在對全區中小學進行編制調研和核編的基礎上,全面規范了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嚴格控制中小學領導數量、內設機構數量、精簡壓縮非教學人員,清理整頓各類在編不在崗人員,認真進行核編定崗,目前我區已經沒有代課教師。

        (三)進一步優化了教師資源配置。幾年來,我區結合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加強了對薄弱學校的改造力度,并對中小學教師隊伍進行了新一輪的優化配置。一方面是通過校本培訓、以老帶新、結對幫扶等方式提高教師整體水平;另一方面還選派了一些優秀教師到面上小學任教,從而對于提高我區教師素質,增強校本教研、校際交流,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深化了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隨著全國、全省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區結合全省工資制度改革,按照“定編、定員、定崗,任人唯賢”的原則,在全區教育系統全部實行了教師聘用制,對教師的聘用和解聘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充分體現公平、公正。引入競爭機制,進一步增強了全體教職工的憂患意識,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五)健全完善了教師資格準入制度。XX年以來,我區教育行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不斷健全完善教師資格準入制度,要求全區所有教師必須具有規定的教師資格和任職資格,采取辦法如下:一是從省內外招聘具有教師資格證的師范本科畢業生,并采取了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的政策;二是對具有教師資格的部分代課教師給予正式聘用,對不具有教師資格的代課教師堅決辭退;三是嚴把教師入口關,凡是沒有教師資格證者一律不得參加歷年教師招聘,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師隊伍的質量。

        (六)狠抓了教師隊伍的業務培訓。為適應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形勢,我區狠抓了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業務培訓工作。近幾年來,我區拿出大筆資金,鼓勵本區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和進修。主要項目有:新教師崗前培訓,中小學校長培訓、教導主任培訓、班主任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心理健康培訓、教學技能培訓、信息技術培訓、遠程教育、自考等。通過培訓和進修,進一步提升了我區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學歷層次。

        (七)建立了全區學校資源共享制度。由于我區重點扶持,區中學和中心小學發展快速,辦學經驗豐富。因此,為縮小校際差距,促進均衡,我區利用中學和中心小學的先發優勢,對其它面上學校進行了扶持。一是管理扶持,從這兩所學校中選派一些優秀教師和領導到薄弱學校任職,交流經驗,把這兩所學校的管理經驗移植到薄弱學校。二是師資扶持,主要措施是選派中心小學教師到面上學校任教、上示范課,觀摩課,傳授他們的寶貴經驗。

        (八)加強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為持續推進我區教師師德建設,建立長效機制。我區制定下發了加強教師師德建設的系列文件,認真組織開展了每年的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活動,將師德師風建設納入了教師綜合考評指標,建立師德記錄檔案,完善師德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教師行為習慣養成。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效遏制了我區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了師德師風建設的深入開展。

        (九)完善了校長選拔、考核辦法。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區按照“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通過公開報名、資格審查、筆試、演講、答辯、組織考察,任前公示,黨委研究聘任等八項程序,先后為我區各校聘任了校長,整個過程做到了公開、公正、透明,社會反響良好。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組織人事部門對受聘人的工作進行考核。考核在受聘人述職的基礎上進行,考核分為試用期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

        (十)完善了校長、教師交流制度。為了加強校際交流,取長補短,我區學校與周邊學校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區中學每學期都會與周邊的里湖中學、竹林中學、石牌中學、大池中學舉行校長聯誼座談、教師學習交流等活動,相互交流經驗,共同研究解決學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此外,我區我多次選派校長、骨干教師到xx中學、xx小學學習考察,學習取經。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區教師隊伍建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們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以妥善解決。主要是:

        (一)教師隊伍學科結構有待優化。當前,全區中小學師資學科機構不盡合理,有些學科教師嚴重富余,有些學科缺少專業教師,影響了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第2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地方課程;街巷文化游;設計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2.3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街巷文化游”的設計

        1.設計背景

        (1)廈門地方資源豐富。廈門自然景觀資源以海、島、山為特色;人文景觀資源有萬國建筑博物館、“海上花園”之稱的鼓浪嶼,通向大海的商業街――中山路、閩南古剎南普陀寺、“中華第一圣堂”新街禮拜堂等;地方語言資源有閩南語;民俗文化資源有中秋博餅民俗、畬族送王船民俗等;飲食文化資源以閩菜菜系為主,閩南小吃也負盛名;文化遺產資源有歌仔戲、南音、高甲戲、漆線雕等。

        (2)學校所處社區資源豐富。福建省廈門市群惠小學處于廈門市中山路周邊,所在的社區中華街道就存在大量的人文遺跡,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廈門古城墻、新街禮拜堂、江夏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阮F錫夕陽寮隱居處遺址、重建興泉永道署碑記、陳化成故居陳化成祠、廈門各界抗敵后援會會址;市級涉臺文物古跡:臺灣公會舊址;已經申報尚未批準的省級文物單位:清代福建水師提督署遺址;此外,還有歷史z址、古跡:始建于明代的萬壽宮、玉屏書院舊址、小走馬路的“古鳳凰山”“榕林別墅記” 題刻、買辦清末邱延樞公館、詩人郁達夫和文史學者聞一多居住過的天仙旅社、廈門最早的電影院之一――中華電影院、廈門解放第一天就成為《廈門日報》社的胡文虎永安堂,以及大量的名人故居:陳化成、阮F錫、呂世宜……不勝枚舉。

        面對這么豐富的地方資源,我們設計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街巷文化游”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中,一起探尋廈門中山路街巷前世今生等,一起來品味廈門中山路街巷的風情,閱讀這些街巷無限的文化底蘊,讓學生感受家鄉的魅力,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2.活動目標設計

        (1)主題目標。①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實踐活動,養成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②能力目標: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訪談、調查、設計制作、宣傳報道等綜合能力;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養成與人交流及團隊合作的能力。③知識目標:了解廈門中山路街巷的歷史、建筑、沿途小吃、人文遺跡、街巷趣名等文化知識。

        (2)任務設計參考。①聆聽有關專家的廈門中山路街巷文化講座。②觀看介紹廈門中山路街巷文化的影片。③跟隨文史專家實地走訪廈門中山路街巷。④品嘗廈門中山路上的美食。⑤聽一聽政府對廈門中山路街巷未來的規劃。⑥自制廈門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地圖。⑦設計廈門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宣傳標語。⑧策劃并籌備廈門中山路街巷文化游推介活動:小組合作設計廣告標語、制作推介海報、編寫并排演街頭行動劇等。⑨擔任廈門中山路街巷文化游義工小導游,向游客介紹廈門中山路街巷文化。

        3.課程內容設計(見表1)

        4.綜合實踐活動歸屬領域(見表2)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街巷文化游”的實施

        1.適合學生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

        2.實施建議

        (1)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資源,豐富活動課程的實踐學習活動。廈門是富有地方特色資源的城市,將地方特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入手,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等能力。

        第3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關鍵詞:師德建設;意義;存在的問題;對策

        高校輔導員既是教師又是學生事務的管理者,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輔導員以其自身的道德素養、個人品格、專業能力、健康情感等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他們師德水平的高低、工作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健康地成長。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更要有高尚的師德風范。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切實有效地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師德建設,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意義

        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優秀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使高校輔導員樹立終身奉獻教育事業的崇高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職業道德的靈魂,有了崇高的職業理想,才能產生模范遵守職業道德的行為,才會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去追求。成功教師的共同特點是堅持理想信念、勤于學習、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精于業務。因此,高校必須加強輔導員的職業理想教育,使他們不但把教書育人作為一種謀生手段,更把它自覺轉化為奉獻教育事業的畢生追求。

        2.增強高校輔導員立德樹人的理念,促進大學生健康地成長

        高校輔導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眼,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使學生實現健康成長、自學成才。高校輔導員始終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擔負著輔導學生、關心和引領學生的職責。高校輔導員應從自身做起,堅持以人為本,把師德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師德修養,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去影響學生。

        3.促使高校輔導員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

        加強師德建設,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是高校輔導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師德高尚的教師,必須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改革,刻苦鉆研教學本領,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教學技能。在當前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為我國高校教育的改革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現階段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隨著近年高校擴招,高校輔導員面臨工作任務重、難度大、壓力大等問題,高校在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也日漸突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對師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重教育教學質量,輕輔導員師德建設”的現象,他們普遍只抓教育教學,認為師德建設是“虛任務”、“難任務”,沒有把輔導員師德建設擺在應有的重要位置。很多學校未明確專人分管、專項落實、專門經費保障,師德建設只是附著在其他工作中順帶進行或是作為完成上級的某一項任務來應付。

        2.師德建設的日常工作機制不健全

        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一項系統工程,應該與時俱進,常抓不懈。但在現實中,很多高校師德建設的日常工作機制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未能定期召開師德建設工作會、研討會,對師德建設中的經驗也不能及時加以總結,沒有形成符合輔導員師德建設自身特點的體系。還有類似師德檔案制度、績效考核機制等一些好的機制也都未能得到很好的應用。

        3.師德教育制度不完善,懲處力度不夠

        國家關于輔導員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方面沒有明確的處罰標準,使得輔導員師德教育只處于口頭隨便說說狀況,對違規的輔導員也沒有觸及個人利益及心靈深處,教育效果十分不明顯。在師德建設過程中,學校對師德問題嚴重、反復教育都不整改的輔導員,缺乏有效的懲處力度和手段,致使師德教育缺乏實效性。

        三、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對策

        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既需要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也需要全體員工的極力合作。

        1.準確定位輔導員崗位職責,樹立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學校領導要將輔導員師德建設寫進學校發展規劃的重要議程中,要定期為輔導員開展講座,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要求輔導員要堅持以身作則,爭做師德楷模,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行為世范”的作用,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學校領導要定期召開輔導員工作專題會議。聽取近期工作匯報,解決輔導員工作中的實際困難,提出工作要求。在實實在在的工作過程中,突出強調輔導員要樹立對教育事業高度的責任感,以奉獻社會、奉獻人民為執著的信念,發揚敬業、愛生、嚴謹、踏實、求真的師風,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建立健全輔導員教育機制,為輔導員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1)建立輔導員培訓機制

        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根據不同類別輔導員的特點,分別就受訓層次、知識結構以及能力水平等具體指標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對輔導員提出不同階段的目標和要求;在培訓中依據對象和課程內容,設計諸如崗前培訓、日常培訓、專題培訓等;同時,輔導員培訓工作還必須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可以采取一定形式的認證形式,提高培訓質量,保障受訓輔導員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培訓目標的層次性、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培訓管理的制度化的真正統一。

        (2)要建立輔導員保障機制

        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保證新進輔導員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組織管理能力,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嚴格把關。高校還要根據輔導員的工作特點,在辦公條件、交通補助、通訊經費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為輔導員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有條件的高校還可設立輔導員工作研究專項基金,用于支持開展輔導員工作方面的科學研究,提高其研究能力。

        (3)建立輔導員導向機制

        把輔導員師德考核結果與進修、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直接掛鉤,對不符合師德規范,考核不過關的輔導員進行批評教育,仍無改進的要控制上崗或調離工作崗位,用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提升輔導員的師德水平。同時抓好典型示范和輿論倡導,宣傳、表彰先進個人,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

        3.加強輔導員理論素養和創新教育實踐

        把輔導員培訓與輔導員自修結合起來。定期召開輔導員自修匯報會,形成自修總結材料,進一步強化輔導員的理論素養。要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科技日新月異、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以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要做一名當代合格的高校輔導員就要堅持不斷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還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創新教育實踐,進一步學習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與創業輔導、人生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探索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等不同類型的大學生的成長規律,深入地總結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最終實現由傳統的“實踐型”向“實踐―研究型”的角色轉變。

        總之,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是一個不斷提高、反復完善的過程。高校應切實把師德建設擺在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結合輔導員崗位特點,不斷總結,勇于創新,不斷把高校輔導員隊伍師德建設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第4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1. 加強師德建設,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既是推動以德治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推動全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力量。

        2. 師德建設是以德治教的基礎與核心,是學校生命的源泉,是造救一流的師資隊伍,實現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必然要求與重要環節。

        3. 加強師德建設是大力推動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環節,也是素質教育對教育者的根本要求。

        4. 加強師德建設也是由教師的職業特性所決定的。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進步的導師,教師的職業道德高低,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

        5. 師德建設關系到一所學校良好風氣的形成,關系到學校的校風、學風、教風是否落到實處。

        6. 目前,在師德建設上的一些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形象和人民教師的稱號,必須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

        二、加強師德建設的制度保障

        1. 建立師德培養和教育制度。師德建設的內涵和外延比較寬泛,從根本上說,教師的職業道德包含道德認識、道德實踐、道德觀念、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等諸多方面。對于每一名教師來說,需要有一個認知、感受、體驗和不斷提高的過程。學校應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切合實際的培養和教育制度,以保證道德的滲透和教育在師德建設上不間斷,成為一種長年堅持、持之以恒的教育制度和有效的途徑。如:從教育制度來說,既要有重要的專題教育,也應有平時的日常教育,應保證人員、保證時間,有學習內容、有學習收獲、有提高。

        吉林市教育局開展的師德建設年活動就是非常及時、非常有針對性的師德教育活動。廣大教師通過五個專題的系統學習,撰寫讀書學習筆記,理論素養得到了提高,使“熱愛學習,教書育人,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務實創新,甘于奉獻,廉潔從教,為人師表,遵紀守法,誠實守紀”等五種職業精神得到了發揚光大,涌現出了一大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師德典型。

        2. 建立健全師德規范約束機制。沒有一個師德規范的制約,就很難建立有利于師德建設實施的制度和政策。要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的職業理想,指導作用的職業原則,遵從和約束作用的職業準則、教師人人都能基本做到的職業要求。規范要注重基礎性、層次性和繼承性,避免師德建設走形式或陷入誤區,讓教師們知道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必須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通過師德規范的制約,讓每位教師都成為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導者和師德實踐者。

        3. 激勵與獎懲制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定期總結經驗,樹立典型,通過召開師德表彰會、經驗交流會、主題演講會等多種途徑,弘揚和表彰優秀的師德代表人物和師德典型,使熱愛教育事業、甘于奉獻的老師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承認,讓他們的人生價值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大放異彩。同時,在教師中進行經常性的法律法規學習和教育,剖析典型案例,從中汲取教訓,做到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對嚴重違反師德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的做法,與人事部門協調,把師德作為教師評先、晉升職稱、提拔重用的一個先決條件,作為一項硬件條件與上述內容掛鉤。

        第5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校;師德建設;研究;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4-0261-02

        當今,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國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外高等教育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高校師德建設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一個好的效果。

        一、高校師德建設的內涵及研究意義

        (一)高校師德建設的相關概念及內涵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品質的總和,是一定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師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師德融入了培養創造性、開拓性、實踐性人才等更豐富的內涵,但其基本內涵應體現在四個方面:德高的師品;學高的師智;技高的師能;身正的師表。

        (二)高校師德建設的要求及目標

        高校師德建設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在高校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不僅為高等學校師德建設創造了新的機遇、帶來了新的挑戰,也為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三點:(1)必須突出高校師德建設時代性;(2)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3)必須注重師德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

        (三)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意義

        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而高等教育更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基礎環節。高校師德建設是一個關系到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問題,需要教師隊伍正確的認識,需要包括與學校教育相關的利益相關者的支持與監督[2]。

        二、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原因綜述

        (一)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概述

        近年來,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高校教師的思想道德狀況總體上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勢。然而,在新形勢下,師德建設工作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首先,從一些高校教師的道德失范角度看:(1)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高校教師價值觀出現偏差,“個人中心”意識增強、等價交換原則濫用;(2)教師重視提高業務素質,輕視學生發展和自身思想素質提高;(3)教師只管教書,不管育人;(4)對青年教師思想道德教育引導不夠。

        其次,一些高校在師德建設中存在長期未能得到根本解決的問題,高校師德建設工作乏力。(1)高校師德建設領導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現為領導力度不夠和組織管理不完善;(2)高校師德考評制度不完善,目前高校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仍然存在很多不科學、不合理、不全面等問題,因而經常被高校當作“軟”性標準點綴在考評當中;(3)高校師德教育制度不完善;(4)高校師德建設的監督和激勵機制乏力。

        (二)高校師德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概述

        高校師德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既有主觀方面,又有客觀方面:

        1.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的負面影響。市場經濟使教師變身成了“經濟人”,對自身價值的衡量開始商業化,以能否帶來經濟效益作為自己是否成功的標志。

        2.教育體制功利化、教育理念的狹隘影響。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下至小學上至高校,只注重學生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及教師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忽視或淡化其思想道德水平建設,讓教育缺失了最重要的人文精神。

        3.高校教育評價機制不健全。具體表現在師德考核中缺乏量化指標,在職稱評審、優秀教師評選中往往只重科研和學歷等可見因素,造成教師重學歷、重科研而輕師德,學術功利化嚴重。

        4.高校師德制度缺失。最典型的問題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很多高校片面注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師德教育表面化、程式化,淡化要求,放松了嚴格、系統的訓練[3]。

        三、關于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

        在這一問題上,多數學者認為,高校師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師德教育、輿論環境、制度保障等方面共同推進。有學者認為,高校師德建設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1)政府應高度重視高校德育建設的實效性,加強教師專業化建設,改革陳舊的高校管理模式,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和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2)提升管理者理念,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以德治校,要形成德才并舉,兩手都要硬的思想;(3)完善高校師德建設管理制度,健全師德評價體系,進一步加強激勵措施,建立師德建設的組織保障體系,建立新進教師師德教育培訓制度,設立師德建設專項基金[4]。

        還有學者從與西方高校師德建設的對比分析,得出以下啟示:(1)要從發展的戰略高度用社會主義榮辱觀來統領高校師德建設;(2)要在構建和諧校園的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首先,敬業精神應該是師德建設的核心內涵。其次,教風建設應該是師德建設的重要載體。再次,和諧合作是師德建設的主要內容;(3)要建章立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師德建設的長效工作機制[5]。

        四、對目前我國高校師德建設問題的思考

        高校師德建設問題是綜合性的社會現象,也是跨學科的理論問題。它涉及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宗教學或哲學、數學等。在研究的時候,我們不能只看現在,還要看過去;不能只看個體或小范圍的事件,還要看整個社會環境與系統。與此同時,也需要通過跨學科的理論視角來提供解決目前高校師德問題的方案。

        以下提出筆者在整理學者研究文獻過程中發現的幾個問題及建議:

        (一)理論——實踐——理論

        專家學者在研究時多以理論研究為主,實際調查多以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筆者認為可以結合目前我國高校師德建設實施較好的高校單位的實踐經驗,完成理論——實踐——理論的升華,進而總結出適合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的理論體系,使高校師德建設從德性倫理層面逐步向制度倫理層面過渡。

        (二)堅持高標準的教師準入制度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高校教師隊伍中來。在目前招考高校教師時,我們過于看重引進人員的學歷學位這一所謂硬指標,而對于其思想道德素質卻缺乏有效的考察;在引進后,又因對其疏于管理和教育,于是高校師德問題變得突出起來。這種情況在一些急劇擴大的地方高校和獨立學院表現尤為突出。因此,在引進教師時,高校應嚴把“師德關”[6]。

        聘任新教師,筆者認為應切實做到:(1)將業務水平的考核與思想道德狀況的考察結合起來;(2)將擬錄用者的現實表現與歷史表現的考察結合起來;(3)不僅要對錄用人員個人反映的情況進行考察,還應認真考慮其原單位的組織意見,努力將兩者結合起來。

        但以上聘用措施還不能排除人為因素,在此筆者提出將教師聘用與心理學相關知識結合,設計一套可以測試個人綜合素質的測評試題,來達到擇優錄取的目的。

        (三)構建高校師德建設的評價體系

        目前,國家十分重視高校師德建設,各地高校也在積極研究探索加強師德建設的途徑方法,但如何評價高校師德建設的成效問題,似乎還沒有清晰的界定標準。筆者認為這也是今后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理論體系研究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點研究方向。

        總之,高校教師的思想道德狀況總體上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勢,但仍需從政府、學校、教師自身上加以改進,需要包括與學校教育相關的利益相關者的支持與監督。

        參考文獻:

        [1]王露璐.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研究綜述[J].道德與文明,2006,(1).

        [2]許俊.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現狀及體系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7,(10).

        [3]周燕琳.對高校師德缺失的冷思考[J].視點,2009,(11).

        [4]串冬梅.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建議[J].科技創新導報,2009,(30).

        第6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關鍵詞 民辦高校 工會 師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進一步加快,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受到了社會各屆的密切關注。高校意識到擴招式的外延發展無法滿足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只有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才能樹立高校的品牌價值,從而確保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民辦高校工會,作為黨群工作的重要部門,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高校工會應主動發揮其組織優勢與資源優勢,協助學校黨委與行政部門宣傳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性,編寫教師師德規范,促成學院教師隊伍的穩定發展。

        1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首先,民辦高校的師資結構要求必須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民辦高校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導致缺乏一批經驗豐富、能力突出、業務精良的專任教師,即使主動引進大量優秀的高校畢業生來擔任專職教師,卻也因為青年教師缺乏經驗,以及錯誤的認知與定位,導致部分年輕人不能安心工作、教書育人,往往出現師德失范的行為,在學生與教職工中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由于大量的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構成主要以青年教師為主,因此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是民辦高校的首要任務。

        其次,師德建設是教師的職業要求和歷史責任。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品質的總和,是社會對教師職業的道德要求,是教師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關于教師的道德問題,古人曾經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僅集中體現了教師的職業要求,也說明教師自身具有的遠大志向、道德修養、處事原則、言行舉止等各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觀念等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是教師的工作性質和社會角色決定的。

        最后,良好的師德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是民辦高校生存與發展的前提。隨著高等教育參與市場競爭的程度進一步深化,教育部加強了對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監管與評估,故而提高教學質量是實現民辦高校規范驗收的必經之路。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直接反應了學院的教學質量,這直接決定了社會對民辦高校的認可與接收程度,而學生的道德水平與專業水平是在教師日積月累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的,如果學校的畢業生有良好的社會認可度,那么對民辦高校未來的招生與發展都會形成正面影響。因此,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是民辦高校社會品牌價值形成的前提保障。

        2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現狀

        2.1 老教師數量有限,無法實現“以老帶新”

        眾所皆知,年長教師由于時間的積累與無數次的歷練,擁有豐富的教學與科研經驗、形成了優秀的師德師風以及良好的工作態度,其豐富的知識與人生閱歷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生涯規劃擁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民辦高校的年長教師匱乏,大量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在教學與科研方面都缺乏老教師的引導,沒有可以學習的榜樣,因此在教學上很容易走彎路,對學生的引導方面也會出現偏差。

        2.2 青年教師師德意識有待加強

        民辦高校中的部分年輕教師由于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對教師崗位的職責認識不夠,往往師德意識淡薄,不僅對工作缺乏責任感,而且不懂得如何關心和愛護學生,更不明白教師職業道德、理想信念、人格魅力、言行舉止等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青年教師應首先學會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僅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堂課,還要恪守職業道德,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前教育部部長周濟將“愛與責任”總結成為教師師德建設的核心,只有青年教師將“愛與責任”作為對待職業與學生的基本態度,這樣才能在民辦高校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

        3 民辦高校工會在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的作用與基本舉措

        3.1 民辦高校工會組織編寫教師師德規范

        結合學校的實際提出相關的條款和方案,并在學校范圍內廣泛征集修改意見,制定出一份大家認可的師德規范,并將其印制成標牌,懸掛在辦公室與校園。時刻提醒青年教師,要以師德規范來衡量自己的思想道德與職業操守。

        3.2 民辦高校工會應抓典型、樹模范

        充分利用自身的宣傳優勢來營造良好的崇尚師德氛圍,通過在青年教師當中樹立職業道德模范,以各種活動為媒介宣揚師德先鋒的先進事跡,并且還可以在全校召開師德先鋒表彰大會,以此來鼓勵青年教師向優秀教師學習、向道德典范學習。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民辦高校工會在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了解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校工會才能利用自身的組織和資源優勢推出相對應的舉措,最終在民辦高校青年教師中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與社會品牌價值的形成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第7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堅持“面向全員,重在教育,著眼提升”的原則,以深入學習《規范》為重點,引導廣大中小學教師深入理解《規范》的精神實質,自覺踐行《規范》的基本要求。促進學校著力解決現行師德師風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健全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使教師受教育、師德上水平、教學出成效、社會更滿意,推進我縣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方法步驟

        (一)學習討論階段(2009年12月—**年1月)

        1.宣傳動員。各校要召開專題動員會議,統一思想,部署工作,明確師德教育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要以宣傳《規范》為主要內容,辟櫥窗、出專欄,營造人人學《規范》的濃厚學習宣傳氛圍。

        2.學習討論。主題教育活動以學校為單位。學習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師范司《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習手冊》和省教育廳《關于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指導意見》等。學習要堅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要抓實三個環節,一是集中解讀,輔導重點難點;二是個人自學,規范學習筆記;三是討論交流,舉辦論壇演講。

        3.考核驗收。要強化考核,以考促學,實行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過程性考核主要檢查參加學習討論情況和撰寫的學習心得體會;結果性考核采取全員測試形式。學習心得體會和測評試卷存入教師個人師德檔案。

        (二)反思評議階段(**年2月—3月上旬)

        1.問卷調查。學校要組織發放問卷,向廣大學生、家長、教監會成員征求對教師師德情況的意見和建議,查找在師德師風方面的不足和突出問題。

        2.反思自查。在認真學習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師德表現,對照《規范》和《意見》的要求,組織教師進行反思自查,查找問題,撰寫分析檢查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主要成績、存在問題、原因分析、整改方向。主要成績要寫實,存在問題要找準,原因分析要深刻,整改措施要切實可行。

        3.民主評議。以“五比五看”為主要內容,開展民主評議。即,比愛崗敬業,看工作責任感和管理、教學的實績;比關愛學生,看理解學生的態度和關心學生的行動;比教書育人,看教書育人的思想觀念、實際水平和業績成果;比為人師表,看文明守紀,無私奉獻;比終身學習,看自學和教學研究的行為和實效。要把“五比五看”落實到民主評議的全過程。教師的分析檢查報告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以校為單位或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民主評議;學校領導班子的分析檢查報告以學校為單位,廣泛征求意見,認真組織民主評議。

        4.師德承諾。學校要在反思評議基礎上,實行師德承諾制度,教師與學校簽訂承諾書。

        (三)總結提高階段(**年3月下旬—4月)

        1.制定整改方案。各校要召開整改提高專題會議,針對查找出來的問題,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方案要向校內外公示,并配套落實方案的工作計劃。

        ?2.健全規章制度。通過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在整改的基礎上,各校要花大氣力結合實際建立健全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如建立師德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健全師德建設工作監督制約機制,完善師德考評獎懲制度等,推進師德建設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

        3.進行總結表彰。縣教育局將對學校開展師德主題教育活動情況進行督查評估;在總結和評估的基礎上,評選表彰師德標兵、先進單位;組織宣傳優秀教師和師德標兵的先進事跡,弘揚師德精神,發揮示范作用。

        三、有關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為推進活動扎實有效開展,縣教育局成立“學規范,強師德,樹形象”主題教育活動領導組。

        組長:Xx

        副組長:XxXx

        成員:XxXxXxXx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協調和督查全縣師德主題教育活動。

        辦公室主任:Xx(兼)

        辦公室副主任:Xx

        辦公室成員:XxXx

        各校要把師德主題教育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成立相應的組織及辦事機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中小學校校長是師德主題教育活動的第一責任人。

        (二)制定方案,認真實施

        各校要認真制定活動實施計劃并報縣教育局審定。要提高認識,廣泛發動,要將開展師德主題教育活動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與教育教學改革結合起來,與實施績效工資結合起來,做到以學促改,以學促變,學有所獲,務求實效。

        第8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一、當前民辦高校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堅定的職業理想和信念,職業幸福感不強

        民辦高校辦學時間較短,師資隊伍在雖然數量上增長較快,但教師在職業道德領域的提升方面還略顯薄弱。部分教師并未真正理解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角色,對教師職業的“傳道、授業、解惑”缺乏認同感,僅僅把從事教育教學、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作為一般的職業,簡單的歸類為一種謀生的方式。因此,教師對日常的教書育人工作缺乏必要的責任感和幸福感,缺乏奉獻精神,更多的關注物質利益和自我滿足,服務意識淡漠,由此也致使教師隊伍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影響學生、學校的健康發展。

        (二)疲于學術科研,管理模式陳舊,創新意識不足

        民辦高校受自身辦學特點的影響,部分教師缺乏應有學術科研意識,疲于鉆研業務,缺乏對與專業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術的認同和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方法陳舊,缺乏創新和改進,教育教學的時效性較差,學生難以適應時展的要求。同時,民辦高校相當一批教師屬于外聘模式,不少教師安于現狀,機械式地完成教學任務,不關注學生的學習質量。另外,從事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員,對當下學生的特色認識不足,堅持舊的管理模式和思路,難以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出現突況往往表現的手忙腳亂。

        (三)紀律意識淡漠,自我約束力不夠

        部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不夠,忽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紀律意識淡漠。部分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以及管理工作中,言行舉止出現與學校的規章制度相違背的情況,沖擊學生的思想,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還有部分教師課堂紀律意識較差,遲到早退,授課過程中流露出反政府的負面情緒和思想,導致課堂紀律混亂。更有甚者,物質利益大于一切,私下進行違背師德的各種交易。

        (四)教書育人的熱忱不夠,責任感淡化

        民辦高校的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受民辦高校的性質、社會認可度的影響,對學校本身的忠誠度不夠,把當前的工作作為跳板或過渡,過多注重個人利益和自我發展,只顧“小家”,忽視“大家”。另外,對學生的教書育人過程缺乏熱忱,部分教師把學生作為自己的勞動對象,僅僅履行“教書”職責,片面的完成教學任務,忽視“育人”環節,與學生日常交流甚少,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漠不關心,這樣,教書與育人環節未能很好的結合,不僅難以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熱情配合,同時也無法準確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動向和突發問題,不能有的放矢地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二、影響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的因素

        (一)外部環境的影響

        首先,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不斷發展,當下各種文化、思想的碰撞使傳統的道德觀念受到強烈沖擊,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人們普遍關注物質利益和短期利益,價值取向趨于功利化。這類不良的社會風氣不可避免地沖擊著各大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自身辦學時間較短,文化底蘊不足,更加容易受到沖擊;與此同時,民辦高校雖然在規模和數量不斷壯大,但由于自身體制與公辦院校的差異,辦學時間短、社會影響力不高導致其社會認可度不高。“體制上的原因使得民辦高校的教師相較于公辦高校的教師缺乏被認同感,”[1]價值觀念受到更大的挑戰,對自身職業更容易趨于利益化,從而導致了民辦高校教師思想和行為的失衡,最終影響民辦高校師德的建設。其次,民辦高校自身的局限性。民辦高校不受國家財政支持,獨立辦學,教師社會地位、待遇、保障機制等方面較之公辦高校教師低,壓力較大,穩定性較差,普遍缺乏歸屬感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師德意識淡薄,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學過程中缺乏熱情和鼓舞,直接影響民辦高校的師德建設。同時,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結構不合理,青年教師比例大,經驗不足,自律性欠缺,在言行上往往存在一定偏失;固定教師比例小,外聘教師比例大,教師隊伍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長久的敬業精神不足,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教師隊伍層次結構和不穩定性直接影響民辦高校師德狀況。第三,民辦高校在師德建設方面的道德評價保障機制不健全。民辦高校由于發展速度較快,往往過多的關注學生生源的錄入、辦學成本、教師隊伍數量的增長等方面,而對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才輕德,沒有建立合理的道德評價機制和考核機制。“在師德考核中缺乏量化指標,職稱評審、優秀教師評選中往往只重科研和學歷等可見因素,造成教師重學歷、重科研而輕師德。”[2]另外,民辦高校受國家政策和辦學特點的限制,對教師隊伍師德建設的保障機制也不完善,師德建設成本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師德建設的水平。

        (二)內部因素的制約

        首先,部分民辦高校教師個人道德素養有待提高。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所占比重大,教育教學經驗不足,教師崗位意識模糊,自身角色把握不到位。“一部分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只教書不育人,只顧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課堂內外出現的問題不聞不問。”[3]這部分教師往往忽視自身政治素養的提高,職業道德觀念淡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以及管理工作中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導向存在偏失,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民辦高校的學生對師德建設的影響。民辦高校學生生源相對公辦高校質量不高,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薄弱,學習態度懶散,人生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與此同時,不少民辦高校學生家境優越、家庭社會地位高,這樣學生自身素養不高卻明顯優越感十足的狀況對于從事教育教學以及學生管理工作的一線教師產生了極大的考驗,如何處理“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在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師德熏陶,這也對民辦高校師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的探討

        (一)構建公平公正的社會輿論環境

        “加強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的外部環境建設主要體現在提高民辦高校的社會地位和保障民辦教師的合法權益。”[4]首先,國家要從制度上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民辦高校的全方位宣傳,營造健康公正的教育環境,提高民辦高校的社會認可。與此同時,更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從教師的社會地位、編制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與公辦學校的同等待遇,這樣使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認可度提高,對民辦高校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增強,把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作為終身職業,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掌握主動,充滿熱情和動力,為民辦高校師德建設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另外,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市場經濟體制下功利化思想的普遍存在,社會要從各個領域營造健康和諧的輿論氛圍,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給民辦高校師德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民辦高校內部要加強黨建工作,改進民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良好的師德輿論環境,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加大師德理論、師德規范等宣傳力度,通過各類學習、培訓和監督考核來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二)學校層面的構建

        民辦高校不僅要在規模和數量上有所發展,同時也要加大教師隊伍質量的培養和建設,這是民辦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是提高民辦高校教育的核心競爭力的所在。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不僅要提升業務技能,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道德水平,在具備扎實專業技能的同時具有優良的職業道德素養,教書與育人有效結合,從而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這就要求民辦高校應建立和完善促進師德建設的政策和制度,通過一系列體系化的措施對師德建設予以引導和構建。首先,民辦高校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在最初的教師招聘環節就要把師德作為一項考核指標。高校教師教書育人責任重大,不僅僅要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更要有優良的品質,熱愛教師職業,了解相關的職業道德規范,在各環節能夠做到為人師表;對已錄用的教師隊伍進行專門的崗前師德教育培訓,使教師對職業道德規范有系統性的了解和認識;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定期開展教師師德培訓和經驗交流,根據時展和學校、學生不同階段的需求,進行自我提升;民辦高校之間、民辦高校與公辦院校之間加強師德建設方面的交流,汲取不同院校的經驗教訓,及時更新觀念,明確師德要求,增強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其次,民辦高校要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科學的考核機制對促進教師師德的不斷完善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民辦高校要根據相關規定和學校自身和教師隊伍的特點,建立一套科學的師德考核體系。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從學校考評、教師互評、學生考評的角度,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專業技能掌握及創新、愛崗敬業狀況、紀律意識等各方面量化考核,同時,把教師師德考評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晉升的重要依據,約束教師師德水平。第三,成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制定監督制度和處理措施。“監督機制對教師的師德狀況起著督促和制約作用,因此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師德要有良好的成效必須要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5]民辦高校根據各校特色,吸取其他院校優秀經驗,制定相關的監督措施,并予以落實。例如,監督機構建立教師檔案,要不定時對教師師德情況抽查,通過與教師本人的交談、學生的了解教師師德情況,對違反師德的教師作出評議并警示等。第四,完善師德評價的激勵機制。民辦高校要制訂出符合本校特色和實際的師德考評方法和激勵措施,在完成正常的考評、監督環節后,對各教師予相應的獎懲,民辦高校可以通過評選先進模范典型的方法,對師德高尚、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具有優秀教學成果的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和獎勵,授予相關的榮譽稱號和物質獎勵,樹立典型模范的引導,鼓舞他人,營造良好的輿論激勵氛圍。

        (三)教師的自我約束

        第9篇:學校師德建設總結范文

        關鍵詞:師德建設;高校;教學;道德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076-03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高等教育系統內部的評價體系和分配機制已經或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學校、教師、學生以及整個社會對高校和教師的評價也體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同時,社會、經濟、科技不斷發展的同時,中西方文化不斷融合,人們的信仰、觀念、價值追求出現新的變化。高等教育處于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最高端,擔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擔。大學教師是高等教育的主體,是人類文明知識的傳播者,其勞動價值體現在對學生心智的開啟和人格的塑造上,因此,大學教師的綜合素質特別是道德素質,則會直接影響對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質量,也會影響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

        一、師德的內容和內涵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包括做人的基本道德和體現在職業上的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承擔并履行其教書育人職責所應當具備的職業意識和行為規范,包括教師職業價值取向、職業情感、職業原則與規范等,可以概括為這樣幾句話:愛國愛校愛學生;守崗敬業肯奉獻;治學嚴謹有耐心;因材施教甘為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教師職業特征及其專業特征的概括。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力行師德規范,強化師德建設,優化制度環境,不斷提高師德水平,造就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總書記曾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提出“希望廣大教師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由此可見,教師要以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前提,立足本職努力提升業務水平,并要積極投身教育創新實踐,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崇高的追求。

        二、高校師德現狀的調研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與教師、學生座談兩種方式,對部分高校目前教師職業道德的狀況進行了調查,主要從教學、職業態度、對教學以外事物的關注、對師德問題的理解等方面做了調研。簡單總結如下:

        1.教學方面。同學們普遍認為老師能夠做到為人師表,課堂教學質量總體較滿意,學生比較認可。備課:80%的學生表示在課堂上見過老師的備課教案。任課老師在授課時能講解熟練、重點突出;50%的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面貌:教師比較注重自身的言行和儀表;學生反映教師上課時精神面貌良好。教學態度:93%的學生對絕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態度是認可的,上課認真、不少老師多次主動安排答疑時間、對學生的學習十分關心。但也有的學生反映“少數老師只上課不育人,有的一門課結束,任課教師能叫得出名字的學生數不超過10個”。80%的同學提到了上機等試驗課程時,老師的態度不太認真。不少學生提出,好教師應該是學識淵博、容易親近、關心學生、講課生動、熱愛工作,能教書更能育人的人。

        2.職業態度。調查到的教師,普遍對教師職業有感情,珍惜教師工作的崗位,表示自己有敬業精神。100%的教師能對自己的職業認識有明確的定位;當問及如果有重新選擇職業機會時,選擇“大學教師”占大部分80%,另20%的選擇依次為:國家公務員、大公司、經商及其他;當問及若有機會讓你在校內選擇工作崗位時,選擇“教學”占75%,其它依次為科研、行政、其他;當問及對自己工作態度的自我評價時,選擇熱愛教育事業,做好教學工作的占95%,另外的5%表示因為生活各方面壓力,有時不能百分百的投入工作,但至少不會耽誤工作。總體來說,高校教師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3.對教學以外事物的關注。時政方面:問及是否了解科學發展觀?大多數人表示只知道基本內容,只有20%的人表示認真學習過。學校發展:當問及是否了解學校的發展規劃?多數人表示并不是十分清楚。學生工作:當問及是否知道自己學校每年度的學生工作要點或共青團工作要點時,多數人表示不知道。學生培養上:當問及應該培養什么樣的畢業生時,教師認為依次是:憂患意識、具抗打擊能力、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學生認為依次是: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對學科發展的建議:當問及你認為學科或者專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時,依次建議為:有科學合理的學科規劃、有良好的管理體制、爭取社會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4.對師德問題的理解。高校教師認為師德在傳授知識和對學生的示范作用中都比較重要。當問及“您認為當前最需要倡導的師德是什么”時,52%的教師認為當前最需要倡導的師德是“嚴謹治學,勤以敬業”;27%的教師選擇了“以身作則,為人師表”;11%的教師選擇了“關愛學生”;另外10%的教師選擇了“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遠大理想”,“淡泊名利、樂于奉獻”。學生普遍認為師德建設對于學風校風建設、對學生的示范作用、對于學校的發展非常重要。他們認為當前最需要倡導的師德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和“關愛學生”,然后是治學嚴謹和樂于奉獻。當問及您認為當前改如何做好高校師德建設,教師認為目前的師德建設工作需要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確保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居第一位;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居第二位;尊重學生,重視對學生的培養排第三位。

        三、高校師德現狀的分析

        以上的調查,我們可以發現,總體來說,教師在職業領域內有較高的道德,但是對于個人的道德素質的作用認識并不深刻。師德建設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情況,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1.社會對大學道德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道德建設疲軟和滑坡的現象時有發生。留心一下可以發現,近年來各種教育刊物幾乎期期刊登有關師德的內容,在說明對師德重視程度加大的同時,也說明目前的師德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

        2.高校對師德師德問題的認識不夠清晰。從校領導到學院領導到教職工,雖然意識到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或者必要性,但是如何加強師德建設、保證師德建設的效果、具體實施師德建設的途徑等問題都沒有很好地開展。

        3.教育經費投入不足。這使得大學發展過程中的商業化傾向日趨明顯。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地位產生了困惑與失落感,從而使其在職業觀念產生一定偏差。

        4.對“高等教育”理解不深刻。大學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合乎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較高學識水平和高層次道德素質人才。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任課教師與大多數學生的接觸多數限于課堂的短暫接觸,課下接觸交流交往的比較少。這使得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情都減少了,期望也降低了。另外,評職和晉升等各種壓力,使得老師把教學看成軟任務,科研視為硬指標,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教學與科研相分離的狀況。

        5.對教師精神層面關心不夠。高校對教職工的思想狀況關注,生活上的關心等方面還做得不夠;對深層次的教師職業精神和對教職工的人文關懷深入的不夠;高校工會在維護教職工權益方面也沒有很好的發揮作用。教學管理長期以來一直以校院各級教務管理部門主觀控制,忽視了直接創造教學質量的教師的職業心態、意識、觀念對教學過程控制的作用。

        四、加強師德建設的建議

        我認為推進師德建設可以考慮從以前幾個方面入手:

        1.大環境的支持和投入。要想做好高校師德建設工作,需要社會、國家、學校都高度重視,加大經費的投入和各項師德建設工作的支持力度,營造倡導弘揚師德的良好氛圍。

        2.提高思想認識。師德師風是教師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教師是把從教作為一種求生存的活計還是看作自己的事業,會在自己的行動中表現出極大的不同。調查得知,教職工思想狀況整體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前面已經提到。針對這些,做好思想的教育和引導是非常必要的。一要把思想統一到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上來,提倡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牢固樹立教書育人意識。二要把思想統一到學校的改革發展的目標上來,樹立大局意識。三要把思想統一到教學科研上,教師思教學、鉆研學問,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帶動師德的建設。

        3.建立協調機制。高校師德建設是個系統工程,可以考慮從領導、評價、激勵和監督四個方面來健全協調機制。首先,學校黨委要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可以成立師德建設領導小組,把師德建設納入學校的整體工作;也可以在政策上給予引導,讓高校教職工既重視業務,又重視師德。其次,根據師德建設的目標,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明確規定師德的底線,只要有教師滑落了底線就該受到相應的懲處。對評價的結果要及時應用,可以建立計入師德檔案,作為晉升、進修和長期考核的依據。再次,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加大對師德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的獎勵力度,努力營造崇尚師德的良好風氣。最后,發揮校內民主監督的作用,可以借鑒教學督導組的工作經驗,也可以建立師德監督網頁和師德意見箱等,督促高校教師完善道德形象。

        4.全員參與。師德建設的對象不僅是授課的教師,包括專兼職學生工作者、團的工作者、行政教工以及后勤工作人員,他們在學生課堂以外的時間與學生接觸較多。這部分人是否能夠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整個高校的師德建設也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5.師德和學生德育建設相結合。目前全國很多高校都在準備德育評估,我們的師德建設可以結合學生德育評估體系開展和完善,積極探索師生德育協調發展的遞進程序。根據大學教師職業道德養成內容的結構特點,按照“基本道德公民道德職業道德價值觀理想道德”的思路協調德育內容,設計德育協調發展的進程。在教學相長的同時,師生道德素質共同提升。

        6.開展師德培訓和實踐教育。可以采用日常考核、定期的方式,加強高校教師在政治理論、理想信念、傳統美德等方面的學習。我校組織青年教職工實踐活動,讓處于象牙塔中的老師走進社會,認識到社會對教師職業賦予的期望,會增強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

        7.重視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教師作為一名社會人,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需要學校了解教職工的思想動態和大家的實際困難,幫助教師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掌握一些緩解壓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如我校開展的請心理健康中心的專業老師為全校教職工做如何緩解壓力的講座,就在一定程度上讓教職工了解了心理學常識和排解壓力的小技巧。

        8.從教學管理的角度來加強師德建設。在教學管理上,變表層形式管理為深層質量管理,變“終端”控制為“源頭”管理,變領導、專家管理為教師全員參與管理,變單純的制度管理為教師職業精神保障管理,保證教學制度切實有效地轉化成具體的管理行為,轉化為教師的職業行為,從而加強師德建設。

        綜上所述,在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是一件非常重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只有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將高尚的師德師風視為承載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的堅強基石,才會使高校教師這一職業發揮出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BD/OL].(2007-08-31).

        http://news.省略/newscenter/2007-08/31/content_6638495.htm.

        [2]習諫.新時期高校師德規范建設及其創新機制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08,25(5):81-8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第二页 | 婷婷色制服中文字幕 |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 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l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