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學校安全教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校安全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校安全教育論文

        第1篇: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日本: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特點,經常發生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他們較早就十分重視生命安全教育,并在學校保健體育指導要領中明確規定了關于安全教育的內容。根據日本體育指導要領發現,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比較全面和系統,主要包括

        (1)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等傷害的預防。

        (2)傷害應急措施。其中鍛煉學生在自然災害來臨時,如地震及泥石流、火災次生災害等危險時刻,能夠準確判斷周圍情況,冷靜、迅速、安全地行動,并關注媒體對災害信息的播放。長期以來,日本的生命安全教育在全國學校開展得相當普遍,緊急疏散、逃生避險、應急自救的演練已經成為學校的日常活動,大大提高了日本國民的避險能力和意識。美國:20世紀90年代,美國制定的體育標準和各學校的體育教育計劃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和心理品質。他們推崇“生存教育”的理念,將安全教育、生存技能訓練作為一貫的必修課程,經常進行火災逃生、緊急避險的排演。為此,美國國民的防災安全意識非常強。俄羅斯:1991年,基于國內的社會現實及學生的身體狀況,俄羅斯對基礎教育課程進行了調整,其中專門開設了《生命安全基礎》課程,涉及到周圍環境對人的生命與健康可能造成的危險、極端異常情況下的個人安全、生活方式與生命安全等內容。俄羅斯的生命安全教育顯然把生命安全問題放在一個更新的高度、更廣泛的基礎上看待和研究,是一種廣義的社會安全觀。此外,在英國、德國、澳大利亞、芬蘭等國,對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和避險技能訓練同樣值得肯定。

        2.我國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問題

        從上述國內外研究存在問題的描述中不難看出,我國與日本等國在對生命安全教育,特別是應急避險能力教育的認識水平和實踐程度上均存在較大差距,國外的研究與實踐比較科學和系統,已經成為整個國民教育的一部分,而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突出表現為理論化、教條化、零散化和形式化等特點,這種非常態的、非系統的踐行方式與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認識水平有著很大的關系。盡管我國在大災之后痛定思痛,總結了不少應急避險的內容與方法,但在實踐途徑上還是搖擺不定,難以找到一種奏效的根本路徑。隨著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復雜變動,這種狀況必然造成更加嚴峻的后果。

        3.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的聯系

        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應急避險能力訓練,與學校體育之間有著本質的聯系,它們在價值、形式、要求、方法上都存在共性。從本質上講,兩者都是身體操作性的,通過身體運動完成任務,在動態演繹中獲得健康和生命的尊嚴,在協作和拼搏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從目標上講,學校體育的領域目標下的一些內容標準與生命安全教育是一致的。體育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學校體育最能實現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從學校體育的角度講,體育教育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基本活動能力,尤其是對身體器官系統的發育與成熟,形成健康的體魄、改善大腦與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均衡性,提高反應能力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校體育的教學環境也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通過體育的情境教學模擬鍛煉各種應急避險技能;學校體育師資無疑是避險技能訓練自然的優秀組織者與引導者。

        4.我國生命安全教育的發展方向

        根據生命安全教育、應急避險能力教育與體育教育的特點和相互聯系,可以將生命安全教育納入日常的學校體育教育系統之中,即以學校體育為平臺,實現應急避險能力訓練及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態化運行。因此,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4.1改革學校體育理念,拓寬體育教育空間

        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則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首要前提,我們應該進一步拓寬學校體育教育的空間,將生命安全教育內容在學校體育領域中常態化開展和實施,包括應急避險能力訓練在內的“三生”教育理應納入學校體育的范疇,實現運動教育、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融合。當前,學校體育正向著“以人為本”的方向改革,為這一轉變提供了操作的可能。

        4.2完善體育課程目標,豐富課程內容標準

        消除生命安全教育的軟肋,建設這項工作的最佳平臺,需要進一步確認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應急避險能力教育的目標,完善當前的體育課程目標體系,并在內容標準的制定上有一定的傾向,而不是讓其處于邊緣的角色。我們可以根據學校體育的活動性和開放性特點,可以將生命安全教育特別是應急避險能力的訓練納入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范疇,使之科學化和系統化。

        4.3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探索有效教學模式

        將應急避險能力訓練納入體育課程之后,需要進一步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使體育教學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自然情境,能夠在日常教學和體育活動中合理地設計、整合、演繹生命安全教育及避險技能訓練的相關內容。

        4.4重構教師專業素質,強化教師自身能力

        第2篇: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學校在學生有限的在校時間里,緊緊抓住教書育人、成績至上,而淡化了學生安全教育的責任,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在安全教育的監督方面缺乏執行能力,造成監管薄弱,落實不到位,學校安全隱患、傷害頻頻發生。如2008年,哈爾濱市某小學40名小學生集體中毒,經查中毒原因是食堂將未煮熟的豆角提供給學生食用。遺憾的是,這起食物中毒事件并未引起有關部門和其他學校的重視。第二天,哈爾濱某高校41名學生午餐后出現不適反應。隨后,哈爾濱市另一所學校39名學生晚飯后也出現頭暈、惡心、腹痛等癥狀。經調查,這兩起事件都是由于學生食用了未煮熟的豆角而引發的。連續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同一城市內接連發生,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2010年教育部三度就校園安全表態,要求各地加大財政投入,將校園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而時至今日,投入到學校中有多少,答案只有在學校遭遇到安全事故后,被全省乃至全國通報“出名”后才知道。問卷調查顯示,有48.1%的學生家長認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不太安全,有37.7%的學生認為身邊的安全狀況一般。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大多數學校沒有專門的安全教育教室,安全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和宣傳手冊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所需。學校大多數只做了表面功夫,在教材、宣傳冊、宣傳欄和走廊提示語上“落實”了安全教育,但安全教育成效不大。

        目前學校安全教育仍存在課程設置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與規范性等問題,部分學校對安全教育內容缺乏了解和掌握,造成實施不力、隨意性強的問題。如廣東省2010年1~4月的火災數據顯示死亡者近半是未成年學生,其中一半學生從未參加過逃生演習。另外,陜西省在2010年12月份出現的一系列校園傷害事件也充分暴露出個別學校在安全管理和學生管理方面存在著嚴重缺失和重大隱患。6.安全教育保障不充足學校在實施安全教育的過程中,由于教育方法陳舊、教育資源較少、教育時間不能保證、教材建設體系性不強、缺乏專業師資隊伍等,導致安全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安全教育成效不大。這也集中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安全教育缺乏教育綜合保障機制。

        為保障各地中小學將安全教育切實落到實處,教育部在2007年已出臺“將公共安全教育列為各地中小學校長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的規定。教育部在《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也著重強調安全教育的實施目的:保障廣大中小學生平安健康成長;突出時代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明確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的實施途徑和保障機制。校長作為學校第一責任人,有一個實例足以說明校長主抓安全的重要性。汶川地震中有不少學校出現師生傷亡的情況,而地處重災區的安縣某中學2200多名師生在不到2分鐘時間里全部疏散至操場,無一人傷亡。在此引用該校長的話:保護學生安全是校長的天職,這種話教育主管部門年年講,校長天天說,但關鍵在于做。“教育局交待的安全工作認真執行了嗎?別人沒做或沒認真做,我認真做了,所以我們學校安全。”該校長特別重視安全的理由非常簡單“:安全問題上,學校犯不起錯誤!”正是對孩子和家長的這份責任,讓這位校長嚴格執行上級要求,擔任校長13年來從未間斷過學校的安全建設。可借鑒的經驗和做法有:遼寧省開展“護校行動”,中小學校要配6名以上保安;杭州某學校安全教育從校長做起,實施建議問計于學生等。

        首先,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知識體系:內容應包括安全在家,含安全用電、用氣、用火等;安全在校,含安全著裝、游戲、課間活動、急救等;校外安全,含安全防火、防毒、防人、安全交通和出游等百科知識。其次,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防御體系:內容應包括基礎知識學習與實踐演習訓練,內容涵蓋交通傷害事故、溺水傷害事故、火災傷害事故、中毒傷害事故、暴力傷害事故、倒塌傷害事故、踩踏傷害事故、觸電傷害事故、網癮傷害事故、活動傷害事故、害、自殺自殘、盜竊、校園猝死、傳染性疾病和自然災害事故等的防范與應急措施。面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各種災禍和傷病隱患,讓中小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獲得自護自救的能力、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家要求各學校專門開設安全教育課程,上好“安全第一課”。第一,中小學校要建設安全教育活動室,有準備、有計劃地開展安全教育,這是重視學生安全的真誠態度,是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學會生存的有效途徑。第二,要將安全百科類圖書、宣傳冊做到人手一本,融入各門學科教育當中,并將安全教育所需材料全部購全,教育過程中盡量使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產生積極互動。第三,指派專人負責定期的安全教育演習訓練工作和校園安全隱患防范與處理工作。第四,拿出一部分經費放在學校與家長安全防范舉措一致的互動上,幫助家長獲得更專業的安全教育知識和防范技能,在家里做輔助教育工作。

        第3篇: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1.意識不強

        農村小學生的家庭安全教育缺失與家長自身的素質有很大關系。一般來說,農村小學生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多數在高中以下,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教師、鄉鎮公務員、以及少量的企事業單位。受教育程度低,使得他們對孩子的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衣食住行這些物質方面,對于學生的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則比較欠缺。

        2.投入不足

        我國整體教育經費的投入,在2012年才剛剛達到GDP的4%。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經費在總量上投入不足,對于安全教育方面的經費就少之又少,甚至沒有。教育行政部門頒布了相應的安全工作通知,卻沒有以足夠的資金來與這些安全工作配套,重視不夠直接導致投入不足,而投入不足則成為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安全工作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模式框架

        1.設立安全教育課程

        設立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主要是指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安全教育進課堂做出明確的規定,比如每學期至少要有10課時的安全教育課,平均每兩周有1課時的安全教育。雖然安全教育在課時數量上較少,但在質量上不能“縮水”,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要像教授其他課程一樣,按照備課、講課、答疑,甚至考試等程序和方式來做好教學安排。

        2.開發安全教育教材

        目前市面上關于小學生安全知識的讀本很多,內容基本上都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社會生活安全、網絡安全、校內外集體活動安全、飲食衛生安全以及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等方面。這類教材讀本的特點是內容全面,但沒有突出特色,對于特殊地域的學校不是特別具有針對性。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學校可以整合出一套更具針對性,更加適用于本地區的安全教育常識教材,作為對上面所說的通用教材的補充。

        3.組建安全教育團隊

        在農村小學,沒有專門負責進行安全教育的教師崗位,也沒有專門的安全教育經費,要組建安全教育團隊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能夠組建一支質量較高、成本低廉的安全教育團隊呢?筆者考慮可以由校長牽頭,返聘離退休教師中在安全教育方面有經驗、有熱情、愿意發揮余熱的班主任教師來承擔這項工作。

        4.探索多樣化的安全教育方法

        在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教師除了采用傳統的講授法以外,還可以進行案例法、模擬實踐法、競賽法等多種嘗試。其中案例法主要是邀請災害親歷者或者救援者進行實際案例的講述,這種方式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學生對災害有一個比較真切和深入的了解。模擬實踐法主要是組織學生進行防災演練,讓學生在實踐中,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逃生的本領。

        5.嘗試對家長的延伸安全教育

        第4篇: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建議

        隨著暑假的結束,各地的校園又活躍起來。在新學期開始的這個時候,校園的安全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當前由于連續擴大招生,實行淡化班級管理的學分制,加之大批外來人員進入高校務工而形成一個龐大的臨時用工群體,校園周邊環境復雜,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難度加大,總體治安形勢較為嚴峻。大學校園諸多不安全因素及大學生自身違法犯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威脅到高校的安全和穩定。如何加強學校的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增強大學生應對各種危險的意識,保障學校師生的健康,已成為新形勢下維護社會穩定、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學習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增強抵御各種危險的防范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當前高校學生面臨的安全問題

        一是人身安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學生的人身安全也會遭到不法侵犯冷別學生還會由于學業、生活和感情等問題而輕生、自殘。

        二是財產安全。由于校園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加上大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淡薄造成了盜竊、詐騙等案件頻發,而大學生也成為不法分子敲詐勒索的重點對象。另外火災的發生也會導致財產的損失。

        三是防火安全。大學宿舍是人員密集之地如果用電不注意極易引起火災。

        四是交通安全。全國近幾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數每年達10萬人左右,學生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的比例較大。

        五是生活安全。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會遇到打工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傳染性疾病預防安全、旅游安全等這些問題極易造成學生的人身財產遭受損害。

        二、加強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保護學生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就是保護職業技術人才資源。學生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的提高,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遇到危險時成功自救,把危險和損失降到最低,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對可能發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覺維護校園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學生在校學習文化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學習、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識,不僅可以減少自身在校期間的安全風險,還可以依靠法律法規的力量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加強高校學生安全教育,能夠彌補中小學以及過去教育中安全知識和意識教育的不足,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對危機防范意識和處置能力。加強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安全防范意識,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從而實現職業生涯中的安全與健康。

        三、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學生安全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對安全教育工作重視不足

        高校領導在管理校園的過程中,都會將重點放在了學習教育上,而往往會忽視了學生的安全教育,致使學生安全事故頻發。例如,有些學生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交往,并把他們帶入校園,引發了校園偷盜、校園暴力等危險事件。還有些學生,甚至也會加入的隊伍當中。

        (二)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一是對法律知識了解不多。大學生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基本都是學習與升學有關的知識,對法律方面的知識很少接觸,到大學以后,雖然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對憲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有所了解,但也了解不多,一知半解而已。二是意氣用事,情緒偏激。大學正處在青春期,對新生事物抱有很強的好奇心,從眾心理強,愛瞎起哄,遇事不冷靜,哥們義氣,易沖動而不計后果,稍有不順,或出言不遜、或大打出手,嚴重者甚至拉幫結派打群架,給對方造成傷害,觸犯法律。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隊伍素質不高

        新時期以來,大學生安全教育已經成為公眾所關注的話題,然而學校卻沒有對安全教育工作加以重視,對教師隊伍的素質要求也不高。當前,我國各大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要么是由普通教師擔任,要么就是由學校安全保衛部門擔任。普通教師只能夠教會學生一些關于安全的理論知識,而安全保衛部門的人,卻只懂得教學生一些普通的安全防范技術。這些擔任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也不是很高,難以教出既懂得安全理論知識,又懂得將之運用于實際生活的學生。

        四、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建議

        (一)加強學校重視,各部門聯動。

        首先要健全組織機構。各高校要成立以校級領導為主要責任人的領導小組,院系成立以黨政領導為主要責任人的安全教育領導小組,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其次要重視安全教育課。學校要將安全教育課列入日常教學計劃,并配備專門的老師和教材,教學內容要形成體系,使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具有連貫性。再次思想上要高度重視。目前學校的安全教育往往都是臨時性的,一般是迎接各種檢查、節假日前或出現事故時才進行突擊性的教育,平時很少抓,安全教育成了“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所以各高校領導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將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最后要求保衛部門主抓,其他部門聯動。學院保衛部門要加強大學生安全知識教育。教育內容包括消防安全知識教育;財產安全知識教育;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網絡安全知識及法規教育;外出游玩安全知識教育;識別傳銷知識教育;國防教育等。

        (二)建立健全高校學生安全教育課程

        開設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必修課程,是讓大學生提高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基礎的安全防范技能、培養安全態度、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有效方式。安全教育課程的開設,可以讓零散的、單一的、隨意的安全教育變得規范化、制度化和系統化。

        一是要課程定位:《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應為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要求學生在入校后第一學期修習。同時隨著年級的提升,也可設置心理、戀愛婚姻、求職權益維護等選修課程。二是師資隊伍建設:吸納選拔思政課教師、心理咨詢老師、一線輔導員和保衛處工作人員等,組建一支專人負責、人員結構合理、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隊伍。對教師進行培訓,“請進來,走出去”,邀請外面專家來校講課;將骨干教師送出去參加培訓。采取集體研討備課方式,確保授課質量。

        (三)加強高校學生法律法規、校紀校規的教育。

        加強對高校學生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法》、《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憲法》、《國家安全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相關法律知識的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運用法律有能力。此外,學校要安排一定的時間通過不同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學生只有知道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才能規范自己的行為。在這方面,筆者所在單位的做法值得借鑒,如開學初開展的“法制、安全在我心中”法制安全周教育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安全教育月活動”,包括開展一次“普及安全知識,確保生命安全”教育活動、觀看警示教育電影、與片區公安分局為全院師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課,對特殊群體開展一次關愛行動等,通過活動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法律常識和守法意識。

        (四)高校學生要主動的加強自我防范意識

        大學生在校園內和校園外都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清少年必須學會自我保護。社會經驗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對侵害行為、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時往往因處于被動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在復雜的社會生活環境中青少年必須學會自我保護。自我保護是人的本能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是未成年人向成熟邁進的重要一步。面對一些突發的事故和侵害裁們應該積極爭取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護。如果這些保護不能及時到位裁們就要盡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青少年必須要學會自我保護樹立防范意識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養自我防范的能力。

        (五)建立家 - 校 - 社會聯動機制

        高校在學生入學伊始應與家長溝通,包括互留通訊方式,對家長進行常見安全問題的培訓,如遇到學生安全事件應先與輔導員老師溝通確認,而不要盲目相信一些詐騙電話、短信;發現學生異常現象馬上進行溝通獲得準確信息。學校也可與公安、消防等部門密切合作,邀請專業人士到校指導,建立全社會關注高校安全問題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崔常銘,劉偉,劉冠廷.?淺談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J]. 教育探索. 2013

        第5篇: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堅持以學校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形成"校校有活動、人人都參加"的局面,堅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帶普及,培養青少年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展示學校藝術教育的成果,推動學校藝術教育教學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活動主題

        本屆展演活動的主題是"陽光下成長".

        三、組織領導

        為了保證本屆藝術節有關活動的順利進行,擬成立"仙桃市第十屆學生藝術節組委會",統一領導部署藝術節的各項工作。在組委會統一領導下,組織成立"仙桃市第十屆學生藝術節評審委員會",負責"四優一先進"的評審。

        四、參加對象

        藝術表演類、美術作品類、"陽光下成長"征文的參加對象為小學(幼兒園)、初中、普通高中的在籍學生。中小學藝術教育科研論文的參加對象為中小學藝術教師、校長、研究人員。

        五、活動內容

        本屆藝術節以評選"四優一先進"為主要內容,即評選優秀文藝節目、優秀美術作品、優秀"陽光下成長"征文、優秀藝術教育

        論文及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個人)。

        六、活動時間安排

        本屆藝術節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即為開幕。在組委會統一領導下,擬舉辦以下活動:

        (一)第一階段活動(3-5月)

        以鎮、辦中心學校,市直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各民辦學校為單位,在本地本校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發動全體學生參與,為了形成"校校有活動、人人都參加"的局面,運用網絡平臺發動全校師生、家長、社會各界觀看點贊,對本校文藝節目、美術作品進行宣傳、評比。

        鎮辦、中心學校要組織轄區內所有學校(幼兒園)開展校級藝術活動,在校級活動基礎上以鎮辦為單位組織一次文藝匯演、美術作品展以及征文與論文評選活動;市直、民辦學校以校為單位組織文藝匯演、美術作品展以及征文與論文評選活動。(美術作品展不得少于30幅)

        (二)第二階段活動(5月中下旬)

        在各地各校開展活動的基礎上,推選優秀作品參加全市集中評選活動。

        (三)第三階段活動(5月下旬)

        組織全市優秀文藝節目匯演及美術作品展、開展"四優一先進"獲獎單位(個人)表彰活動。

        七、參評要求

        (一)藝術表演節目要求

        各類表演形式要求

        1、聲樂節目

        合唱:合唱隊人數不超過40人,鋼琴伴奏1人,指揮1人(應為本校教師),每支合唱隊演唱兩首歌曲(其中一首應為中國作品),演出時間不超過8分鐘。

        小合唱或表演唱:人數不超過15人(含伴奏),不設指揮,不得伴舞,演出時間不超過5分鐘。

        重唱:人數不超過5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時間不超過5分鐘。

        2、器樂節目

        合奏:樂隊人數不超過65人,指揮1人(原則上應為本校教師),演出時間不超過9分鐘。

        小合奏或重奏:人數不超過10人,不設指揮,演出時間不超過6分鐘。

        3、舞蹈節目

        群舞:人數不超過36人,演出時間不超過7分鐘。

        雙人舞或三人舞:演出時間不超過6分鐘。

        4、戲劇節目

        含校園短劇、小品、課本劇、歌舞劇、音樂劇等,人數不超過8人,演出時間不超過12分鐘。

        5、朗誦節目

        作品文體不限,須使用普通話,人數不少于2人,不超過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時間不超過5分鐘。

        以上五類藝術表演節目總體要求

        1、參評文藝節目要體現活動的主題"陽光下成長",反映新時期、新校園、新生活。內容要健康向上,反映中小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具有時代性、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體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表演形式多樣化、鼓勵創新性節目。

        2、每個節目必須是同一學校的學生。

        (二)藝術作品要求

        三類作品要求

        1、繪畫作品

        國畫、水彩/水粉畫(丙烯畫)、版畫,或其他畫種。尺寸:國畫不超過四尺宣紙(69cm×138cm)對開,其他畫種均不超過四開(40 cm×60 cm)。

        2、書法、篆刻作品

        書法、篆刻作品尺寸不超過四尺宣紙(69cm×138cm)。

        3、攝影作品

        單張照和組照(每組不超過4幅,需標明順序號)尺寸均為14英寸(30.48cm×35.56cm);除影調處理外,不得利用電腦和暗房技術改變影像原貌。

        以上三類作品總體要求

        1、作品內容體現活動的主題"陽光下成長",健康向上,熱情歌頌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謳歌祖國發展的巨大變化,以描繪校園文化生活及校園發展變化為主線,注重時代性,體現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2.藝術作品需裝裱,在作品背面注明學校名稱、指導教師姓名、學生(姓名、班級、聯系電話)等信息。

        (三)"陽光下成長"征文要求

        征文內容為反映廣大中小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經歷、體會和收獲,文體不限,報送電子文檔。文稿用word文檔,單倍行距,標題用宋體2號粗體字,作者姓名、學校、年級和正文用仿宋小3號字。

        (四)論文評選要求

        1、論文主題"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2、研究重點:

        ①現狀調研。包括中小學藝術課程開設、學生課外藝術活動開展、藝術教師隊伍建設、藝術教育保障和設施設備配置等方面。

        ②改革成果案例。包括中小學藝術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等方面。

        ③評價制度研究。包括中小學生藝術素質評價、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自評公示制度、學校藝術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的實踐與研究。

        3、論文要求

        ①圍繞本屆論文的主題和重點,關注基礎性研究,突出應用性研究,注重發揮行政、教研和教師的各自優勢,形成團隊研究的合力,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②現狀調研要針對學校藝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性、緊迫性問題,準確把握、真實反映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實際情況,有數據、有分析,為學校藝術教育決策提供有效信息。

        ③ 改革成果案例要主題鮮明、內容翔實,有確鑿的數據和生動的材料,為推進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做法。

        ④評價制度研究要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藝術教育評價制度提出創造性的意見和建議。

        ⑤每篇論文正文不超過5000字,論文摘要不超過500字。每篇論文署名作者不超過2人,調研報告署名作者不超過5人。引文注釋一律采用篇末注的形式。論文文本的標題、摘要和正文中不要出現作者姓名及所在單位名稱。要自覺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保證數據和資料的可靠性。

        ⑥論文需報送電子文檔。文本格式:用word編輯,A4紙型,標題用小2號宋體字,正文用小3號仿宋體字。為便于論文的密封評選,論文文本的標題、摘要和正文中均不要出現作者姓名及所在單位名稱,需另附一頁。

        ⑦參評論文需為2012年12月及以后撰寫并且沒有公開發表過的。

        (五)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個人)評選

        1、先進單位主要評選自上屆藝術節(2011年)后,在藝術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的各級各類中小學校。

        2、先進個人主要評選自上屆藝術節(2011年)后,在藝術教育方面做出貢獻的教師、校長及教研人員等。

        3、先進單位評選條件:

        ⑴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執行學校藝術教育有關政策、法規,并把藝術教育列入工作日程,組織機構健全,工作成績顯著。

        ⑵指導思想端正,按規定開齊、開足、開好音樂、美術課程,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深化藝術教育改革,學校藝術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⑶藝術節組織工作扎實,按教育局文件要求落實,有活動實施方案,學校和學生參與面廣,體現"校校有活動、人人都參加",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效果顯著,學校藝術團(隊)常年開展活動,并有開展活動的相關視頻、文字等材料,在本屆藝術節"四優"評比中獲得的獎項占有一定比例。

        ⑷重視藝術師資隊伍建設,按國家和省有關要求,規劃和建設藝術教育設施,藝術教育教學條件明顯改善。

        4、先進個人評選條件:

        ⑴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學校藝術教育有關法規,熱愛藝術教育事業和本職工作。

        ⑵事業心強,職業道德高尚,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⑶在藝術教育教學、文藝活動和比賽、科學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或貢獻。

        ⑷從事學校藝術教育教學、管理、教(科)研等工作1年以上。

        八、獎項設定

        1、優秀文藝節目、優秀美術作品、優秀征文和優秀藝術教育論文分別設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名。

        2、獲得一等獎的文藝節目、美術作品、征文的指導教師頒發指導教師獎。

        3、專門為本屆藝術節創作的文藝節目(含少兒歌曲創作)頒發優秀創作獎。

        4、根據各地各校藝術節開展和參與情況評選優秀組織獎若干名。

        九、評選辦法

        1、為了加大本次活動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藝術教育活動氛圍,本屆藝術節中文藝節目與美術作品的評選將結合網站平臺開展網絡評選,評選活動中評委現場評分分值占80%,網絡點贊人氣排名分值占20%.各鎮辦中心學校,市直(民辦)學校要將本地本校文藝匯演、美術作品展比賽的視頻(圖片)上傳網絡評選平臺;市級集中展演視頻(圖片)屆時也將上傳網站進行網絡評選(具體操作方式另行通知)。

        2、優秀"陽光下成長"征文、優秀藝術教育論文及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個人)的評選,由市藝術節評審委員會集中評審,報組委會審定。

        十、報送辦法及時間

        1、本屆藝術節"四優一先進"報送工作以各鎮、辦中心學校,市直各中小學(幼兒園),各民辦學校為單位進行。請各地各校在選拔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四優一先進"推薦指標(見附件二)參加市級評選活動。

        2、各地各校(幼兒園)美術作品(含報表)4月20日前報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美術學校辦公室312(聯系人:許澤軍15971995587);藝術節參評文藝節目報表、論文、征文、先進單位(個人)事跡材料等電子版于4月20日前發送至郵箱:***,(聯系人:郭瓊姣13593918***)。

        3、各鎮、辦中心學校和市直、民辦學校組織的文藝匯演視頻和美術作品展圖片于6月2日之前上傳到指定網絡平臺;

        4、本屆藝術節不組織幼兒園開展市級集中現場評選。各地選送的幼兒園參評文藝節目視頻和美術作品圖片于6月2日前上傳到指定網絡平臺進行評選。

        十一、有關要求

        1、各地各校要根據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地本校活動方案, 以

        "五。四"、"六。一"節日為契機開展各項評選活動。

        2、各地各校在舉辦本地、本校藝術節活動時,要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采取措施,確保參賽及觀摩師生的健康和安全。

        第6篇: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生命教育;實施取向;高校

        作者簡介:林艷(1988-),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廣西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張姝玥(1983-),女,仫佬族,廣西來賓人,廣西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廣西 南寧 5300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XSH023)、廣西哲社規劃課題(項目編號:11FSH02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8-0001-02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大學生出現“生命的困頓”現象,表現為陷入郁悶、無聊、糾結等不良情緒中,嚴重者發展為網癮、自閉、斗毆、自殘等,更有甚者淪入到吸毒、自殺、傷害他人等種種困境中。[1]大學生的生命困頓本質上是生命價值的缺失和生命意義的迷惘。面對高校學生中的生命困頓現象,亟需探尋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和路徑,幫助他們找回生命的價值感,提升生命的意義。生命教育便是承載著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提升生命價值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在我國高校中實施生命教育,幫助大學生走出生命的困頓,體驗有意義的人生已經刻不容緩。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最早源于西方的死亡學(Thanatology)和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主要關注艾滋病預防、自殺和暴力等社會問題。目前,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展生命教育,其關注的問題和價值取向各有不同的側重。在我國,關于生命教育的內涵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生命是教育的基礎,教育過程要依據生命的特點,遵循生命發展的規律和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基質為基礎,為生命的成長創造優良條件,以促使生命主體全面、和諧、主動和健康地發展。這種生命教育被稱為“生命化教育”或“生命視域中的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它強調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動發展。[2]另一種觀點認為生命教育是一種教人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活動,其目的在于幫助人們探索生命的意義,提升生命的價值。這種觀點比較接近西方生命教育的內涵,也是解決當前社會轉型期出現的生命困頓問題而應該實施的教育活動。

        生命化教育倡導把學生生命放在首位,把學生培養成為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人,這是教育的應然目的。而源于西方的生命教育思想,希望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和生命價值升華,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生活意義,最終達到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的目的。[2]從這種意義上說,生命教育不僅是一種知識性教育,更應是一種實踐性和體驗性教育。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生命實踐,促使其對生命有更多的思考,進而轉化為行動的力量,努力修煉生存技能,逐漸走出生命的困頓并達到自我實現。

        二、我國高校生命教育的實施取向

        我國生命教育的實施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尤其在高等教育階段,生命教育實施并未形成體系,只有部分學校開設了生命教育的選修課。縱觀目前我國高校的生命教育實施情況,有六種取向。

        1.生理取向的生命教育

        生命從何而來,如何發展,這首先是自然科學領域需要關注的問題。一個人應該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將要到哪里去,對生命過程有科學的認識,才能去理解和思考生命所衍生、蘊含以及被賦予的深刻的社會內涵[3],即要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自然發展過程等。生理取向的生命教育包括生命認知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內容,注重從生理層面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本源和生命的歷程,關注個體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讓學生認識到生命是什么,如何關愛生命。如江西師范大學開設的“生命教育與生死哲學”選修課中的“學會養生”版塊,引導學生運用科學養生方法維護身體健康,體現了生命教育的生理取向。另外,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生命的傷害,如遭遇車禍、地震、意外摔傷等,經歷意外事件時,我們該如何施救和自救,這就涉及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當前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包含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如學校定期開展消防演練、宣傳意外事件的應急處理辦法等,但以生命教育課程形式開展的生命安全教育比較少見。

        2.哲學取向的生命教育

        人類生命具有實體生命和人文生命的二維屬性。實體生命也稱“自然性生理生命”,是父母賦予我們的,而人文生命也稱為“關系性生命”,任何人的生命都在社會文化和文明中造就、存在和發展,與親人、他人和社會性精神產品密不可分,人無法脫離關系而生存。[4]人文生命有血緣性親緣生命、人際性社會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的三重性,并與實體性生命構成了人類生命的四重性。[4]實體生命是人生命存在的物質載體,是生命意義和價值存在的基礎,但人文生命才是人類生命的本質。對生命本質和過程的認識不能僅停留在生理層面,而應該從哲學的高度認識生命,才能從根本上剖析人類生命區別于其他生命的本質屬性,這是哲學取向的生命教育關注的內容。我國一些高校的生命教育體現出哲學取向,如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開設的生命教育課程中包含“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誕生、生命的成長、生命的境遇、生命的死亡、生命的意義”等內容,將人的自然生命歷程比喻為生命四季,用春夏秋冬隱喻生命的出生、成長、成熟至死亡全過程,引導學生認識生命過程,思考人類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存在。[5]

        3.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

        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是當前我國高校生命教育的主流,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人格健康,提升學生的生命意義和價值。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情感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等內容。它注重從心理層面對學生的知、情、意、行各方面進行全面整體的訓練,強調從生命整體的角度對學生情感和人格進行熏陶,促使學生獲得生命體驗。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與傳統意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同,相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更接近人的精神世界,從生命的本源和心靈深處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感染人的靈魂,以促進人格健康成長。這使得學生在面對生活困境和挫折時,能夠調動生命整體的力量,積極應對苦難,找尋突破困境的辦法,走出災難的人生。當前部分高校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現出心理取向,如浙江傳媒學院的生命教育課程目標要求“幫助學生認知心理困惑和主要心理疾病;幫助學生化解一般心理困惑和生命困頓;幫助學生正確認知挫折、失落、哀傷等人生負面事件,并積極形成愛、寬容、寬恕等正性品質”。[6]

        4.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

        當前許多大學生對未來生活感到茫然,面對選擇無從下手,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這導致大學生生命價值的缺失。而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強調對生活的規劃和生命意義的展現,強調認識自我,開發生命潛能,促成自我實現,其包括生涯規劃輔導、職業教育等內容。我國一些高校的生命教育也包含這些內容。如景德鎮陶瓷學院開設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包括8個專題,其中“人生選擇的方法與技巧”、“提升自我素質,獲得成功人生”等專題,通過與學生探討面對人生不同選擇時應如何把握,又應如何提升自身素質,應對未知挑戰等,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通過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當大學生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時,幫助他們確立未來生活的目標,建構生命的愿景,并規劃達成目標的路徑方法,使目標具體化、操作化。對生命目標的規劃和追求過程也是實現生命價值、體現生命意義的歷程。

        5.倫理取向的生命教育

        臺灣的生命教育最初以倫理課程的形式展開,直至今天,倫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依然為臺灣生命教育的主流。倫理取向的生命教育內容可分為五個主題:人與自己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環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宇宙的關系。課程的目標在于認知群己關系、增進人我和諧相處,提升對人、事、物的關懷。[7]它重視從生活中深入對深層生命意義的體驗和探索,從中學會關懷生命,珍惜生命,豐富生命的內涵。如臺灣大學的生命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當前的現實生活,也涉及社會正義、社會關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內容。內地高校中如江西師范大學的生命教育課程“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休閑”等版塊都體現了倫理教育的取向。另外,倫理取向的生命教育還強調道德觀的培養,因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也是其重要的內容。

        6.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

        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最早源于西方,在我國臺灣也較為盛行。臺灣的彰化師范大學、南華大學、臺北護理學院都開設了生死學相關課程,系統舉辦“生死教育”研討會。南華大學還成立了生死學研究所,設立大學部生死學管理系,專門對生死學進行系統研究,開發生死學課程,開展學術研討會等。[8]而目前內地一些高校也逐漸開設了生死學的相關課程。如江西師范大學“生命教育與生死哲學”課程中的“學會生死”版塊;廣東商學院開設的“生死學與生命教育”中有“中外生死智慧”、“生死學的五大原理”、“生之幸福”、“逝之安樂”等章節;廣州大學開設了“生死學”課程,主要內容有對死亡的認識、生死意識、個體死亡、社會生死、優生優死、臨終關懷等主題;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開設的生命教育課程也涉及生命觀教育、死亡觀教育等內容。死亡取向的生命教育注重“從死論生”,從認知死亡的諸多問題出發,促使個體省思生命,建立正確的死亡態度和生命價值觀,進而珍惜生命,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三、我國高校生命教育實施取向的融合

        我國高校生命教育的實施存在多種取向,不同地區和學校各有不同的側重。臺灣高校側重倫理取向和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內地高校側重心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變遷,大學生面臨的生命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單一取向的生命教育難以滿足大學生發展的需要,生命教育的多重取向應趨向融合統一。目前我國高校的生命教育仍需加強不同取向之間內容、目標和方法上的統合,達到生命教育理念與行動上的協調一致。

        首先,加強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內容的融合。不同實施取向的生命教育內容上有不同的側重,但其應構成對生命整體的完整性教育內容。生命教育的內涵實質上包含“生”與“死”一體兩面,實施生命教育,一方面可以透過“從生論生”的生命關懷教育,如生命知識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涯教育、倫理教育等方式,從生的層面體會生命的意義,充實生命的價值;另一方面可以透過“從死論生”的死亡領悟教育,如死亡教育、宗教教育、哲學教育等方式,從死的層面領悟生命的有限性,認識生命的來之不易,并進而更加珍惜生命的獨特價值。生命教育的“一體兩面”猶如將生命教育的不同內容分布于一個以“生命”為圓心的圓圈中(缺乏其中一塊都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從而實現不同實施取向生命教育內容的融合。

        其次,實現不同取向生命教育目標的統一。生命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提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做到“何為而活”和“為何而活”的雙重統一。雖然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的目標上有不同側重,但都應指向提升大學生生命價值的終極目標,為實現終極目標而服務。生理取向、哲學取向、倫理取向和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目標在于認識生命和死亡的本質,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價值。心理取向和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目標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養積極應對生命挫折的力量和勇氣,認真建構生命愿景,并追求生命價值的實現。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初級目標未必完全一致,但應達到終極目標的統一,提升生命整體的價值感。

        再次,探索不同取向生命教育方法的互通。生命教育不僅僅是生命知識的教育,更應是生命體驗和生命實踐的教育,因而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應做到教育方法的互通,注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生命價值的實踐過程。探索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體驗性活動為組織要素,以教師為引領的教育方式,通過教師的引導,強化和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儲存生命的正能量。當學生的生命體驗足夠深刻時,能夠轉化為行動的力量,最終實現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從理念到行動的跨越。

        參考文獻:

        [1]鄭曉江.生命困頓與生命教育[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3(2):48-54.

        [2]馮建軍.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06,(11):25-29.

        [3]唐煒.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省思與重構[J].社會科學研究,2009,(3):189-191.

        [4]鄭曉江.人類生命二維四重性的思考——以自殺問題與人生意義問題為中心[A].大學生生命教育論——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命教育高峰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22-24.

        [5]趙丹妮,張麗穎.關于長春醫專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的介紹與思考[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2):11-12.

        [6]何仁富,汪麗華.身心靈全人生命教育的探索——浙江傳媒學院推動生命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2):9.

        [7]錢永鎮.校園推動生命教育的具體做法[J].教學資料與研究,2001,(39):22-27.

        第7篇: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 農村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資源

        新課改中從小學三年級直至高中設置“綜合性實踐活動”,并且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將綜合性學習作為教學目標之一,與“漢語拼音教學”“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字教學”共同構成語文教學的五大板塊,打破了傳統封閉的語文課程形態。

        新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獨立的課程形態,旨在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培育學生的大語文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呵護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同時深刻體現了“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理念。

        那么作為課程需要以一定的材料和資源作為依托,才能夠得以順利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資源其實是十分豐富的,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具備發現資源的“眼睛”。語文新課標的“實施建議”中指出:“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2.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資源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農村學校相對于城市學校來說,也許校內的語文課程資源不足,但是廣大農村地區的校外語文課程資源卻是非常豐富。農村地區有旖旎的自然風光、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歷史名人、傳說故事、民間特色文化、特色農產品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如果能夠充分地開發利用,服務于語文教學,必將促進農村語文教育的發展。

        當下農村學校語文教學普遍不夠重視“綜合性學習”,農村地區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尤其是豐富而有特色的校外課程資源。由于教育觀念、升學壓力、教育管理干預等方面的原因,農村語文教師并沒有真正重視“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據了解廣大的農村語文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于新課程標準并不太感冒,最近有人調查教師對新課程標準實施的滿意度不高,其中絕大部分是農村的教師,可以想象新課程改革在農村的實施是相當的不樂觀,很多的程度上是廣大的農村教師沒有受到新課程改革精神的熏陶,沒有接受新課程改革的良好培訓,調查顯示就沒有接受任何形式培訓的農村教師達到百分之八點五,即使是接受過培訓的教師,大部分是低水平的培訓,效果十分有限,因此農村教師獲得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知識只是皮毛,對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理解領會不深刻,更談不上用以指導教學實踐,所以大家還是固守著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

        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的開發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耗費相當的時間,結果不能直接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還可能會耽誤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升學壓力也使廣大的農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傾向于應試教育,整個社會以功利性的眼光來看待審視學校教師,考試成績好的學校、教師就是好的學校、教師,否則就是差的。所以為了應付考試,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得不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語文知識教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上,至于語文綜合性學習基本上被視為擺設,可以教也可以不教,處在這樣尷尬位置上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教師們去充分地開發語文學習資源是不大可能的。與此同時,由于社會、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的安全問題十分重視,這種重視也影響到學校教師。有農村教師反映只要召開會議學校領導就會首先強調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幾乎每周都強調,而且不止一次,也要求教師在班級里面反復強調安全問題,大力開展安全教育,部分學校甚至和教師簽訂了安全責任狀,誰出事故誰負責,校外活動幾乎已經被完全禁止了。一些教師開玩笑說,安全教育勝過教學了。在這種教育管理環境之下,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相信語文老師們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農村語文教師對于開發綜合性學習資源,可謂舉步維艱。盡管如此,為了農村語文教育取得突破,獲得實質性的發展,也為了農村學生的發展,必須開發豐富的語文語文課程資源尤其是校外的綜合性學習資源。合理有效地開發農村地區豐富的綜合性學習資源,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語文生活觀

        語文生活觀是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劉國正先生提出來的。劉國正先生提出語文生活觀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首先是語文的工具性,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全民使用語言進行交際,要使得交際得以順利進行,全體社會成員必須掌握語言這個工具,因此語言也就具有社會性。這決定了學習語文不能單靠課堂、單靠學校,必須到社會的大環境中去學習、應用、掌握語文這個工具。“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劉國正先生強調語文教學必須以“聯系生活”為前提,他說:“與生活相結合,則讀有嚼頭,寫有源頭,全局皆活。”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不到生活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生命力。關于“社會性”問題,劉國正先生認為:“社會性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語文學習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幾乎是無所不在的。學語文,語文課堂是主要場所,第二場所就是學校各科的教學,乃至各科的課外活動。”“如果把圈子劃大一點,家庭也是學語文的相當重要的場所。再劃大一些,就是社會。”“第二層意思,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反觀劉國正先生的語文生活觀,突出了語文教學的兩翼――課內和課外,也就是要在課堂、校園、家庭和社會生活廣闊的天地中學習語文,就要充分開發利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兩種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廣大的農村語文教師應該從“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出發,解放思想,改變傳統落后的語文教育觀念,樹立語文生活觀,在充分利用好課堂資源、校內資源的同時,要不斷尋找語文教育教學新的發展點,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校外可貴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

        二、建立轉換協調機制

        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資源,需要涉及到學校、家庭、社會的方方面面,必須建立起校內與校外課程資源的轉換協調機制。首先應該樹立課程資源共享的觀念意識,加強農村地區學校之間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合作,鼓勵各個學校與學校之間合作,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合作,建立起社會廣泛參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運行機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和共享成為可能;其次應該爭取地方各界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綜合性學習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只有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才能確保建立健全校內校外綜合性學習資源的轉換協調機制。這樣可以利用地方和兄弟學校的學習資源,也可以將校內的課程資源向地方和其他學校輻射,強化各種公共資源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共享。為此,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應該給予充分的支持,并且提供相關的服務。

        三、充分利用校內資源

        其實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校園中也有許多的綜合性學習的資源,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閱覽室、黑板報,校園競賽活動、教師和學生等也是重要的資源。語文版初中教材七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的專題“圖書館”,相信絕大部分農村中學都有圖書館,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并且供人們閱讀和學習的場所。農村地區學校的圖書館可能規模比較小,空間有限,僅僅可以供師生們借書,盡管如此,還是可以借此進行綜合性學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介紹圖書館的設施、藏書規模和服務的項目,介紹有關借書的規則、借書的方法。學生還可以以自己的一次借書經歷為例,展示借書的整個流程,如何借到自己喜歡的圖書資料。同時抒發一下借書的體驗和心情,增強對學校的情感。將此整理成文章,和全體同學交流分享。又比如辦黑板報,可以讓學生學習有關板報的知識,注意相關的注意事項,集思廣益親自辦一期較高水平的板報,最后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總結辦板報的經驗教訓,并且形成書面報告。整個過程,學生可以獲得知識,得到鍛煉,還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素養。只要教師肯動想辦法,能夠與其他學科的教師精誠合作,和學生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充分使用校內的學習資源,把語文綜合性學習開展得有聲有色。

        四、挖掘地方特色資源

        農村地區的地方特色資源可謂豐富多彩,民情風俗、神話故事、文物古跡、歷史名人、自然風光等。而且農村學校的學生對這些綜合性學習資源比較熟悉,便于開發利用,語文教師應該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加強地方資源的開發利用。廣西桂林市臨桂縣人杰地靈,素有“名人之鄉”的美譽,曾有“一縣八進士,三科兩狀元”的美稱,如今更被譽為“狀元之鄉” “將軍之鄉” “冠軍之鄉”。主要名人有清代乾隆年間的賢相陳宏謀、“三元及第”者陳繼昌、民國時代總統李宗仁和國防部長有“小諸葛”之稱白崇禧、中國人民副總參謀長李天佑等,此外還有唐靈生等奧運會冠軍。臨桂縣還有六塘蝦子舞、四塘牌燈、兩江板凳龍、五通農民畫、彩調等民間傳統文化。自然景觀眾多,有桂柳古運河的源頭――會仙濕地、桂林“九寨溝”――桂林紅溪原始森林瀑布景區等享譽全區的十多處景點。我們的語文教師應該開發利用這些可貴的資源,圍繞這些資源可以分為許多專題,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例如可以設計以“名人”為專題的綜合性學習,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工合作,每個小組負責一位名人的調查了解,通過網絡、書刊和民間實地訪問,了解他的生平事跡、成長歷程、主要成就(歷史貢獻)等方面,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然后舉行課堂交流會,最后撰寫成文。也可以結合語文版初中教材七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學習的專題“為本地人物立傳”,給某一位歷史名人或者現實的著名人物立傳,例如奧運年會冠軍唐靈生。此外,還可以“傳統文化”、“旖旎風光”或者以某一土特產等等為專題讓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開發利用本地的綜合性學習課程資源。這樣可以使廣大農村孩子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家鄉、熱愛家鄉,以生長在這塊熱土上而感到驕傲自豪,以家鄉的這些名人作為學習的榜樣、奮斗的動力,多年以后回報家鄉、建設家鄉,使家鄉更加美麗繁榮。這樣能夠在培育鄉土情結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語文素養。

        農村地區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豐富多彩,教師們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樹立生活語文觀、大語文觀,努力發現、積極開發利用本地區的語文學習的課程資源,“努力建設開放、有序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必將促進農村語文教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

        [3]劉國正.實和活---劉國正語文教育論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14.

        第8篇: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幼兒園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問題

        問題一:健康心理保護意識淡。一些幼兒園忽視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求,寬松和諧校園氛圍不濃,如,當前全國各地的幼兒教師虐童事件屢屢發生。一些家庭教育盲區更為嚴重,家長片面追求幼兒智力發展,不重視對幼兒進行人際交往、抗挫折等能力的培養,造成幼兒不合群、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等表現,這種現狀如不能及時改變,長大后會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甚至產生極端行為。

        問題二:身體保護能力差。3~6歲幼兒對危險的預見性弱,不能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后果,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容易發生觸電、摔傷、異物入體等安全事故。

        問題三:飲食營養安全問題多。我園幼兒飲食情況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亟待提高;幼兒飲食失衡情況較為嚴重;家長缺乏科學飲食的意識和知識。進餐習慣不好會帶來安全隱患,如邊吃邊玩容易導致飯菜嗆入氣管;飲食習慣偏差會帶來成長發育安全問題,如肥胖兒群體的出現;家長健康飲食知識缺乏會帶來營養安全問題,如,一些糖尿病、過敏體質等生活方式病過早地出現在幼兒期……

        問題四:突發事件應急水平低。當今社會,對幼兒造成傷害的突發事件,除了自然災害外,還有人為傷害,近幾年頻發的校園安全事件,幼兒園成為犯罪分子首選的場所。在幼兒園,如果我們教給幼兒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方法,會有效減輕傷害。

        (二)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需要開發建設

        長期以來,我國社會、幼兒園、家庭對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只有保護缺少教育。四川省西昌市紅旗幼兒園進行《幼兒積極生存與安全自護教育實驗研究》,廣州市交通廳幼兒園進行了《生命意識與教育》。以上研究大都還是以幼兒園單方面的力量為主,教育內容比較零散,對幼兒生命意識、生存能力的培養缺乏力度,對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構架。因此,開發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幼兒園課程的補充,不僅必要,而且可能。

        生命安全教育在幼兒園階段是引導幼兒熱愛生命,用積極的生活態度迎接外界環境的挑戰,培養幼兒生存能力、減少意外傷害,開拓和改善幼兒生存空間,提高生命質量、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地成長的教育。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一)課程研究軌跡回顧

        我園是“健康教育”特色園,“一切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是我園的辦園宗旨。從1999年起,就開展了有關生命安全教育的系列研究。我園的課題研究主要圍繞著“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安全教育―飲食教育―打造陽光教師”這五方面進行。

        我園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早,1999年起,開展了“對同伴交往不良幼兒進行心理輔導的研究”“大班攻擊矯正研究”“家園互動幫助幼兒克服分離焦慮研究”和“自閉癥幼兒早期干預個案研究”。2002年起,針對身體健康教育開展了“幼兒園自主性體育游戲的實踐研究”“幼兒體育“游戲化”活動模式的研究”。2005年起,針對安全教育開展了“構建幼兒園、家庭、社區三結合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幼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研究”。2008年起,針對飲食教育開展了“家園互動開展幼兒健康飲食教育的研究”“家―園―院”三位一體提升幼兒體質的實踐研究”。這些研究從不同側面,豐富了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內涵,將保護生命、促進生命成長的安全教育落在實踐中。

        近年來,針對全國發生的多起幼兒教師虐童事件,我園開展了“幼兒園陽光教師團隊管理的實踐研究”,旨在提高教師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探究教學的能力和品質,改善教師的精神意識,打造“陽光教師”團隊。

        以上研究成果有三項被立項為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6項獲衢州市重點課題一等獎。但是,幼兒生命安全教育沒有教師和幼兒用書,缺少實踐和檢驗的載體。為進一步把研究深入到實際,產生更好的育人效果,我園組建了“幼兒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的開發和建設”課題組,以課程開發和建設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教學為依托,擴展幼兒的安全知識,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健康、安全、快樂成長。

        (二)研究方法和策略

        1.建立課程管理網絡,將課程管理由“專線”轉向“聯網”

        幼兒園課程管理網絡

        課程管理網絡由園長、家長研究員、業務園長、教學助理、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等人員組成,協調小組成員每月召開一次碰頭會。園長任組長,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制訂、實施、反饋、調整、評價等。領導小組下設課程研究組,主要負責課程實施的研究、課程內容的拓展、教師培訓等。由各教研組長任組長,以備課組長、特色活動組長和骨干教師為組員,開展每周一次以上參與式研討、教材培訓和集體備課活動,進行課程活動案例分析、觀察方法與記錄的研究等,以保證課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實施。

        2.來源于幼兒和家長的需求,將課程資源的選擇由“盲目”轉向“對癥”

        我園在“生命教育調查問卷”中設置了以下兩大問題:“你認為哪方面對生命會產生影響?”“你認為目前孩子最需要接受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什么?”對全園家長和教師進行調查。就家長和教師急需的生命安全常識邀請交警、營養專家、體育教師開設具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

        調查發現:許多家長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險看作主要任務,卻忽視了“孩子遇到危險怎么辦”的防護性教育。鑒于此,課題組向家長和教師征集安全教育案例及安全防護知識,得到家長的熱烈響應,共收到稿件1000余件。經過我園整理和提煉,編寫了《教工幼兒園安全教育手冊》,從家庭、幼兒園、公共環境等三個方面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問題,或以“愛心提醒”喚起人們的密切關注,或以“預防措施”“應急處理”和“錯誤做法”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具體指導,每位家長發放一冊,深受家長和社會歡迎。

        調查還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是幼兒和家長關注的熱點,“讓孩子吃出健康”成了家園共同的心愿,在婦保院的支持下,課題組也通過向家集資料的形式,編寫了《體弱兒教養指導手冊》一書,同時,在幼兒園網站中開設了“提升幼兒體質”專欄,開通了“兒保專家”博客。開展特色的飲食教育活動:自助早餐比賽、食品安全伴我行知識競賽、遠足活動、我家的特色菜等。

        3.搭建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有效平臺,將引領方式由“指導”轉向“互補”

        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家長的優勢,主動吸引家長積極關心、參與幼兒園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動,與幼兒園資源形成互補,實現共享。

        (1)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

        吸引不同職業的家長加盟教師隊伍,在優勢互補中充實安全教育力量,豐富安全教育內容。如,邀請身為交通警察的幼兒父親為幼兒講解交通規則、示范如何指揮交通。

        (2)發揮家長的興趣優勢

        如,在進行“廚房里的安全”主題教育時,教師可請喜歡廚藝的家長拍攝自己的烹飪過程,向幼兒示范使用餐具、炊具的正確方法。

        (3)挖掘家長的退休優勢

        退休的祖輩家長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教師把他們組成一支安全教育志愿者隊伍,邀請他們來園“值勤”或“值班”,當“一日安全監督員”,為幼兒園的安全教育獻計獻策。

        (三)課程特色活動例舉

        特色活動一:家園攜手,讓幼兒生命安全教育無盲區

        我園開展的幼兒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是突出動態的活動,將五大活動(即服務性活動、演練性活動、宣傳性活動、觀摩性活動和滲透性活動)貫穿于幼兒生命安全教育的全過程。

        各類活動典型案例分析:

        (1)宣傳性活動

        ①“學安全知識,創平安家庭”親子大獎賽。2006年5月,我園舉辦由家長、幼兒共同參與的安全知識大賽。

        ②親子自制安全警示標志:首先指導幼兒設計警示標志,并張貼在園內易出危險的地方,同時指導家長開展親子制作警示標志。

        (2)服務性活動

        ①安全咨詢活動。2006年6月,我園老師本著服務家長的目的,面向社區開展安全咨詢活動,通過現場問答、發送傳單等形式指導家長掌握安全知識,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安全教育。

        ②開設安全教育聯系欄、聯系箱。讓家長在聯系欄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甚至由家長擔任主編定期編輯聯系欄內容。

        (3)演練性活動

        ①集會逃生。2006年12月的一個家長接待日,幼兒正在和家長一起做親子游戲,隨著一陣緊急的火警鳴叫聲,家長帶著孩子開始撤離火災現場。

        ②誘拐演習。2006年10月,一場精心策劃的“誘拐演習”開始了,10位幼兒未曾謀面的家長充當“騙子”,手拿玩具、食物等“誘拐”了23名幼兒,“誘拐”成功率竟達90%。

        (4)觀摩性活動

        ①參觀消防大隊。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參觀了消防戰士的生活場所、消防服及消防用具展示廳、火災產生原因展示廳,觀看消防戰士滅火表演。

        ②“安全衛士”助教。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和興趣愛好,根據安全教育主題,邀請家長進班當老師。

        (5)滲透性活動

        ①安全畫廊。2007年5月,大二班進行了美術活動:出事了,我該怎么辦。

        ②安全教育周。每學期的第2周為全園的安全教育周,通過集體安全教育活動、木偶表演、情境模擬、環境創設、家長參與、自我教育討論等形式,將安全教育與幼兒一日生活相結合。

        特色活動二:網站平臺,讓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更開放

        2006年5月,課題組團隊制作課開通了《幼兒生命安全教育網》網站(),共有新聞中心、教師空間、寶寶天地、安全條文、安全貼士、交流空間等6大板塊。

        “新聞中心”專欄設“本園快訊”與“熱點連線”,集信息、信息交流、形象宣傳于一體,在全方位展示本園安全教育活動信息的同時,鏈接了各地有關幼兒安全的新聞動態。“安全條文”設“政策法規”“規章制度”“計劃總結”三個欄目,匯集了本園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安全隱患及預防措施,各年段安全教育工作計劃總結等,集實用性、針對性、操作性、指導性于一體。“教師空間”版塊分為經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課件共享四個欄目,是教師安全教育資源的源泉,也是教師進行安全教育的有效平臺。“寶寶天地”板塊則是專門為幼兒服務的,包括故事、兒歌、歌曲、游戲、小劇場等欄目,目的是促進幼兒與網絡互動式學習的實現。“教師空間”分為經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課件共享欄目。“安全貼士”分為家庭安全篇、幼兒園安全篇和公共環境安全篇,為教師和家長介紹必要的安全知識及應急、預防、糾錯方法。

        在這些欄目里,有關的安全案例、教育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課件、教學成果、家園互動安全活動等圖文內容一一呈現。幼兒園安全教育網為幼兒園與家庭提供了交流與溝通的平臺,提高了家長參與幼兒安全教育的頻率和層次,實現網站建設與教師、家長的安全教育理念、教育行為的同步提高的目的。目前,每日點擊逾1000人次。該網站是全國首家關于幼兒安全教育的網站。

        三、成果的主要內容

        (一)架構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1.課程目標

        總目標: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安全知識,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為習慣和態度,提高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長安全。

        2.基本框架

        圍繞三方面課程目標,我們確定了飲食營養安全、身體保護、突發事件應急、健康心理保護四大板塊的生命安全教育內容,形成了宣傳性活動、服務性活動、演練性活動、觀摩性活動、滲透性活動五大家園互動活動形式,形成了課程的基本體系。

        3.進度安排

        每學期的第2月為全園的安全教育月,主要以整合性安全主題教學活動為主,通過集體安全教育活動、木偶表演、情境模擬、環境創設、家長參與、自我教育討論等形式,將安全教育與幼兒一日生活相結合。各年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題如下:

        整合性主題活動的設計,由設計思路、主題目標、活動內容、環境創設、家長工作、資源利用、教育建議和具體活動名稱、目標及教學準備八個版塊構成,并附有活動照片。

        4.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堅持“全面”“全員”“全程”的原則。“全面”指的是評價對象面向全體幼兒,評價內容涵蓋課程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評價過程采集個體發展的各方面,如,身體、情緒、認知、社會性等全面信息。“全員”指的是與課程相關或與幼兒的發展相關的各個部門、各方人員如教師、家長和幼兒自身都作為評價主體來共同參與評價過程。“全程”指的是課程評價著眼于課程實施的各個階段、一日生活的全部過程,對課程目標和幼兒的發展實行全程監控,是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實施課程。主要形式有:

        (1)幼兒成長檔案袋

        以教師和家長對幼兒行為反應的連續觀察記錄和分析評價為主,包括孩子在各生命安全教育主題學習過程中自己制作的各種作品,如圖畫、手工、文字等,以及與幼兒的自我成長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料等等,它不僅能幫助教師和家長客觀認識幼兒安全素養的現狀,及時開展個性化教育,還是一種促進教師進一步開發課程資源、創造生成課程的有效途徑。

        (2)家園同步報告單

        教師和家長根據學會生活的課程目標和特點對幼兒的發展狀況進行階段性的檢測并同步提供對比性的評價信息。根據課程目標和四大版塊安全教育內容確定各項等級指標,在期中及期末由教師和家長共同評價。

        (3)“安全小衛士”即時貼

        它是指教師隨身準備一個即時貼小本子或一疊小紙片,當發現幼兒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進步行為或細微表現時,就用非常簡短而親切的話記下來,并將它貼在教室的進步欄或家園欄上或讓幼兒在離園時帶給家長。

        (二)開發一系列幼兒生命安全教育園本教材與系列活動

        經常與上級教科研部門保持聯系,先后邀請浙江省教科院、浙江師范大學、衢州學院的專家做指導。省特級教師劉小倩在我園建立“特級教師工作室”,對課題進行全程指導。課題組成員參與編著正規出版物有:《幼兒安全實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安全教學活動設計》(分小班、中班、大班共三冊,科技出版社,2013年);《幼兒科學飲食指南》(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年);《擁抱陽光――幼兒園陽光教育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2009年,衢州市教科所對我園《幼兒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研究》召開課題推廣會,在全市幼兒園推廣。

        (三)建設了一支陽光教師團隊

        在共同的研究實踐中,我通過轉變管理理念、改善組織氛圍、變革評價模式、組建陽光社團等策略建設了一支積極向上、陽光快樂的教師隊伍,培養了一批“熱愛運動、快樂友善、好奇樂學”的陽光幼苗。“陽光教師”的要求是:面對孩子,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家長,有陽光般真誠的交流;面對同事,有陽光般溫暖的態度;面對教育,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面對教研,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發展,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

        四、效果與反思

        (一)效果

        幼兒園先后榮獲浙江省示范幼兒園家長學校、浙江省園本教研示范園、省公安廳“校安工程”示范窗口。幼兒舞蹈《螢火蟲亮了》獲文化部“群星獎”,得到總政歌舞團著名編導華偉的高度評價:“舞蹈反應了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向往。”2008年5月,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報道了我園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的先進經驗。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展示8次。論文《主題背景下班組教師的有效合作》《“三舉措”有效提升幼兒飲食教育管理質量》《幼兒園安全教育網的開發與應用》《探索關注幼兒一生幸福的陽光教育》《轉變家園合作方式,提升幼兒安全教育質量》《建設陽光教師團隊的意義及途徑研究》分別發表于《學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新課程研究》《教育信息報》《教學月刊》《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在這些成果中,我們看到了教師工作狀態與幼兒園實施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之間不可割裂的關系。

        (二)反思

        幼兒生命安全教育課程以家園活動為載體,實現課程與親子活動、與教學活動的融合,體現了“活動與課程結合”的優勢,實現了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與實踐方式和策略的創新。

        園本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開發與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堅持四個原則:

        1.多主體參與性

        幼兒、家長、教師都是活動的主體,家長成為課程的審議者、實施者。教師對“園本課程”有了真實的、具體可感的認識,更樹立了“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課程的創造者”的新觀念。

        2.多向互動性

        幼兒、家長、教師三方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在教育目標上達成共識,在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上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相互監督、相互評價。

        3.家園一致性

        課程的最終目的要落實到幼兒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讓幼兒生命的成長變被動的保護為積極的促進。

        4.幼兒園的引領性

        這種引領作用不僅體現在教師能調動家長參與生命安全教育的積極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師能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設定相應的目標,設計組織不同層面(課程、家園互動等)的活動。

        后續研究中,研究團隊將把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在各學科教學內容中進行整合、滲透和拓展。同時,加強安全設施的建設與研究,如建立安全體驗館、安全保衛器材開發等。幼兒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期待走得更遠。

        第9篇:學校安全教育論文范文

        一、革新思想觀念,深化教育改革

        觀念是先導,學習是保證。為進一步轉變廣大教師觀念,培養一流的師資隊伍,讓先進的教育思想牢固扎根于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加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我校采取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人人鉆研業務、學習業務教育書籍。全體教師做到了:一讀(堅持每天閱讀有關教育信息、經驗文章,名師教育專著,新課程理論等);二寫(每天堅持寫筆記,每課寫教學隨筆或反思);三上(每學期至少上一節觀摩課)。做到了四會,即:新課堂教學模式理念會應用;教學經驗會總結;教學觀摩會評價;教學風格會創新。通過這些手段加速了教師由教師匠向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的轉變。全新的思想教育和積極的學習改變了我校教師的精神氣質和教學品位,增長了教師的職業智慧。如今,教師自己學習已成了我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校在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學生管理。學校注意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并以少先隊為主陣地,弘揚愛國、愛家、愛校思想,堅持每周升一次國旗,并在升旗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每日“紅領巾廣播站”及時播報好人好事,重要信息。學期初,修訂了“小學生一日行為規范”,“日、周托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安全注意事項”還制定了“流動紅旗班評比制度”,“課間操抽查評比制度”,“衛生檢查與評比制度”“放學路隊管理制度”等。長期的堅持使學生得到了積極的鍛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 2 3 4 5 6 7 8二、創建優美環境,營造文化氛圍

        校園建設是學校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改善辦學條件,創設優美的育人環境,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今年,我校在縣政府、教育局、中心校及南關村村委會的鼎力支持下,建起了新式餐廳,三層宿舍樓,廁所,加固了東院宿舍樓,硬化了整個操場,徹底解決了學校風天滿園塵土飛揚,雨天遍地泥水淤積的狀況,從而使我校的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在各教室硬件設施配備到位后,又進行了整理布置。達到了教育技術裝備規范化、現代化標準,學習活動環境溫馨舒適化,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了物質條件。十一月份,順利通過山西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評估驗收,評估組的各位領導對我校的檔案管理、基礎設施、教學活動等給予了高度評價和一致肯定。同時,幼兒園接受了市教育局等級達標驗收,我園以達標的硬件設施,良好的師資隊伍、規范的園務管理,優質的保教質量被評為一類園。

        校園環境猶如一個人的儀表,它不僅能反映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辦學思想和目標,對小學生身心的愉悅、情操的陶冶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在校園建設上又制定了三個目標:校園綠化、環境美化、衛生經常化。春季,我們在校園花池內補植數種名貴花木,更新標語牌。秋季,各班教室門邊貼有圖案美麗、語言凝練、造型美觀的班風牌,教室外墻掛有經典字畫,各班教室積極創設班級文化建設,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師生共謀,群策群力,親自動手,發揮各自優勢,布置出了一個個漂亮而具有濃濃文化氣息的教室。并且充分發揮教室每一面墻壁的多功能作用,教室空間的有效利用,為班級管理學生多元化評價,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1 2 3 4 5 6 7 8三、優化教育管理,增強辦學活力

        “以管理促質量,向管理要質量”已成為我校領導的共識,并得到全體師生的認可和擁護。本學年我們在管理方式上提倡合作性,研究性,競爭性。規范教學行為,增強制度化調控、評比、導向的力度,實行管理工作的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從校領導到一般教師,有老教師到年輕教師,全校上下你比我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1、嚴格制度管理。嚴格的制度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為了加強管理,我校繼續實行集體辦公制度和簽到、查課制度、會議制度,各項活動評比制度等,有專人負責檢查登記,并進行量化打分,將結果納入教師年度評估考核中。

        2、堅持集體備課制度。為提高教學質量,我校堅持以教研組為單位,采取同級集體備課形式,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研教研學。在研討中,獲得別人對教材的獨到見解,聽取別人對教材的個性化處理,不斷提升自己研讀教材的水平。教師備課要求做到“五全一有”。所謂“全”就是環節齊全,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具準備、教學過程。教學步驟;一有即課課有教學反思。并要求做到:每上新課之前,同年級同學科的備課進行交流,批注,取長補短,拓展教學空間。各教研組長定期對備課進行認真檢查與指導,并做到查后有登記,及時了解備課情況及教學進度,做到問題當面指出,經驗當眾推廣。

        3、堅持說、講、評一體化。開學初,青年教師率先做“課改”的先行者,開展了課堂新模式賽教課;骨干教師外出學習取經后,做好校級培訓,進行示范課,觀摩課,研討課;教研組內,校內的優質課賽講;老教師的家常課;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大比武活動,隨機的推門課等,一次次的高質量講課,一位位精彩到位的點評,給教師充分提供展示個人成果和才華的機會,使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嘗成功的快樂。從而鍛煉提高他們的執教水平。本學期,我校李妮、王莉、劉瑞榮、王芬、尉章麗五位老師參加了中心校名師賽講活動,全都榮獲“教壇名師”稱號。孫紅梅、王莉、趙萍老師被評為“市級語文學科教學能手”;張麗芳、武亞妮老師被評為“運城市語文學科骨干教師”;盧美娟、陰良娟老師被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馬秀花老師被評為“省級語文學科帶頭人”;文運芳老師參加了市級課件制作大賽;武亞妮、劉英老師所寫的教育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武亞妮、孫紅梅、趙萍老師榮獲國家級論文獎;姚麗老師榮獲運城市“安全與我同行”主題征文大賽優秀輔導獎。孫紅梅、李妮老師在市班主任才能展示中,分別獲得一、二等獎的好成績。此外,在中心校組織的多次各年級學科統考中,我校各班班容量較大,且頻頻取得優異成績,走在中心校前列。

        1 2 3 4 5 6 7 84、扎實開展教研活動。有效的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在這方面,我校的教研工作不僅扎實,而且是有特色的。學校采取教研組長負責制來落實常規教研工作,校領導和教研組長在全面分析學情、校情、師情的基礎上,制定出本學期的教研課題和教研計劃。這學期,我校“學校的教學方式特色”之課題得到省教科院課題組的批復,并被確立為特色實驗校。我們圍繞大課題,確定小課題,每周一的第一、二節課是各學科集中教研活動時間,做到了組織有計劃,人人有專題,周周有活動,并要內容、人員、時間、地點四確定,活動前要研究,活動中有記載,活動后有小結。

        5、構建課堂新模式。我校根據中心校倡導課堂教學模式及詮釋征求意見稿的要求,積極組織教師結合課堂實際,圍繞教學模式初步探索,不斷實踐。學校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師學習課改新理念,開展“課堂新模式”實驗公開課活動。并采取課改優惠方案,解除教師們的后顧之憂,大大激起了教師們勇于探索改革的熱情。

        四、以活動促發展,打造特色學校

        經典誦讀可以修養身心,增加智慧,可以讓人認識美、領略美、欣賞美、享受快樂,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我校以科研為龍頭,以經典教育為基調,以各項活動開展為途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了創建真正意義上的、得到社會認可的特色學校,我們制定了特色工作總目標、階段目標,成立了學校特色教育領導小組。力求學生多誦讀雅言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讓永恒經典作為孩子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的文化精神儲備。

        1 2 3 4 5 6 7 81、全校師生人手一本《弟子規》校本教材,每天早讀前10分鐘為誦讀《弟子規》時間,周一、周三、周五語文老師負責,周二、周四數學老師負責,使學生每天誦讀,日日接觸,并把每天誦讀內容制作成圖文并茂的板報,讓學生耳濡目染經典文化,并內化為自身的行動。

        2、利用課間操時間,全體師生共同學習《弟子規》。每頁內容分兩天學習,有普通話標準的老師輪流領讀、學習,通過賽讀,抽讀理解等形式,使全校學生學習《弟子規》熱情高漲。

        3、為了加強校園經典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功效,在教學樓三層樓道的墻壁上都張貼了《弟子規》板面,并在校園各個醒目的位置張貼了書香校園的警示語、口號等,營造了一種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氛圍。

        4、為創新誦讀形式,我校部分教師齊心協力,編排了一套《弟子規》操,把誦讀活動科學地融入廣播操中,讓學生在娛樂中感受傳統文化,使誦讀活動豐富多彩。

        5、為了深入踐行《弟子規》,我校自去年以來先后舉行了《弟子規》誦讀比賽,《弟子規》情景劇表演,《弟子規》操比賽等活動,極大地推進了德育工作的進展和素質教育進程。

        1 2 3 4 5 6 7 8五、強化電教意識,全面普及應用

        我校把信息技術教育納入教學常規管理工作中。在依靠制度評價使教師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多種活動,檢測教師應用情況,提升應用能力。我校50歲以下教師在縣上信息技術能力考試中,成績全部合格。

        1、開設信息技術課。我校3——6年級各班每周開設一節信息技術課,學生從熟練掌握鍵盤和鼠標器的基本操作到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學生的興趣很濃,應用能力很強。這學期,32名學生參加了市組織的“小學生網絡作文大賽”。

        2、堅持“實名制”上課,“一幫一”模式形成。根據實際,安排了“實名制課表”。每周安排62節多媒體課,并開足開全課程。所有節課的66名教師中,63名教師都能熟練使用,教師使用率達到95.5%。并且每節多媒體課都由專人登記、落實“實名制”上課情況。同時,根據年齡稍大的教師在這方面接受較慢的實情, “一幫一”幫扶模式形成,共有10名青年教師與老教師結成對子。

        3、搭建交流平臺。現在,我校校本資源庫初步規范形成,有學校資料,教學光盤、衛星接收下載資源,校本資源等,老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選擇各類資源。此外,每位老師都建有自己的博客,老師們經常在博客上、會友聊天、寫教案、日志等,促進了老師之間的交流。在今年縣上組織的“電教新秀”評選活動中,我校的孫紅梅、趙萍老師脫穎而出,特別是孫紅梅老師被縣上推薦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電教能手評選活動,并受到評委們的一致稱贊和肯定。

        1 2 3 4 5 6 7 8六、注重細節管理,規范寄宿發展

        一位智者曾說:“把簡單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根據寄宿生的特點,我們從細微處入手,注重每一件小事的落實。首先強調的是寄宿生的安全。未經生活老師的許可,堅決不準出校門,有事請假寫假條,家長接送要簽名;其次是合理安排學生的吃住,每位生活老師負責管理四個宿舍48名學生,監管學生的一日三餐情況和睡覺衛生等情況;其次是對學生紀律方面的要求。我校每周對宿舍不定時檢查評比,學期末評選“優秀宿舍”和“優秀周托生”。今年,我校為每位學生購置了鐵皮柜,學生就可安全管理自己的東西,為每層樓道安裝了一臺電視,為每位學生添置了一個塑料凳子,可讓學生學習、看電視、洗漱時使用。

        七、確保學校穩定,創建安全校園

        安全工作是學校的頭等大事,穩定是改革的基礎。在安全衛生方面,學校隨時緊繃這根弦,警鐘長鳴。一是組織機構健全,二是分工負責,任務明確,三是勤查勤看,四是堅持上好安全教育課,五是堅持開會必將安全。營造了一個“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氛圍。學期初,學校和每位班主任、各生活老師等都要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按方案進行防震、防火演練,并為學生建立聯系方式,形成了學校、家庭齊抓共管安全工作的格局。今年,安排每一位老師分組輪流值班,勤查、勤問、勤落實,天天記安全日志,月月填安全月報單,每學期兩次安全隱患排查。確保了全校師生平平安安,無一事故發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喜 | 亚洲欧美v人片在线观看 | 日韩精在线播放 | 日本人妖视频一区一区 | 午夜影院小视精品久久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