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校平臺范文

        學校平臺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校平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校平臺

        第1篇:學校平臺范文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數據采集平臺;人才培養

        數據采集平臺從2008年開始填報,經過五年的運行調整,統計項目基本趨于穩定。在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職業院校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從單機版升級到了網絡版,功能不斷得到強化,大大提高了填報效率,基本實現了數據信息的校內共享。

        一、數據采集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

        數據采集平臺是反映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和運行狀況,是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實施宏觀管理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是學校正常管理和運行的新內容和新要求,對改進學校管理方式、加強常態和動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促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通過對自身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的分析,能夠較為清晰地掌握本校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便于高職院校實現教學質量的自我監控和自我評估,有利于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加強內涵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二、學校層面數據采集平臺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學校對數據采集平臺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數據采集平臺建設涉及學校部門較多、任務重,部分學校在認識上存在偏差,主動性不足,停留在應付交差層面,只是把數據采集作為一項上級部門要求完成的臨時性工作,沒有把它看作是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校管理水平提高和學校長遠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而自覺行動;日常運行中缺乏常規性的內部質量監控和自我評估,仍未建立起質量信息收集、分析、監控機制。

        (二)數據采集平臺管理工作尚不理想。部分學校沒有制定相應的數據采集平臺運行管理辦法,沒有指定專門技術人員負責數據采集平臺的建設工作,校內相關部門沒有專門的數據采集人員,安排數據采集人員比較隨意;校內相關部門對數據審核不嚴,沒有起到把關作用,數據質量不高;校內部門缺少溝通,統計口徑不一,數出多門。

        (三)數據采集平臺的使用有待加強。部分學校只是簡單地把平臺數據作為了解現狀的手段,對數據采集平臺的使用尚處于初級階段;數據分析報告年度制度也尚未建立;數據采集平臺功能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和發揮,使平臺數據作為學校制定規劃、專業設置與調整、項目評審的重要依據;也沒有針對學校管理問題,利用數據平臺撰寫相應的分析報告。

        三、改進學校層面數據采集平臺建設工作的建議

        (一)提高重視程度,充分認識數據采集平臺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數據采集平臺建設工作是教育部統一部署要求的,是獨立設置高等職業院校每學年度必須開展的常規性工作,是新評估方案的重要創新,但不止是為評估而用,而是為學校加強管理用的,是為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宏觀管理用的,是為社會監督學校教育用的。按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通知精神,今后示范性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實踐教學基地、教學團隊、精品課程、教學名師、教壇新秀、教學成果等的準入、培育、評審和驗收,將以采集平臺數據為準。因此,學校應將數據采集平臺的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作為促進學校管理方式變革、提高學校教學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學校教學部門應將采集平臺的建設作為發現辦學的優勢、特色和不足,引導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途徑。

        (二)建立責任機制,指定專人負責數據采集。數據采集平臺建設是一項要求非常嚴謹細致的工作,平臺數據是相互聯系,環環相扣,具有緊密邏輯性的,只要有一個數據不準確,就有可能影響到整體數據的質量。學校應明確校長是數據采集平臺建設第一責任人,建立責任機制,制定數據采集平臺相關運行管理辦法,規范采集工作。學校以及校內相關部門應當重視數據采集人員隊伍的建設,指定專人負責數據的采集工作,在政策上給予數據采集人員積極支持,盡可能保證數據采集人員的穩定。數據采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積極記錄各種有用數據,及時做好數據資料的歸檔,對填報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保證數據采集過程的真實性、獨立性和同源性,確保數據的準確、真實、有效。

        (三)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數據采集平臺數據量大,內容多,涉及面廣,一些數據表需要校內幾個部門共同完成,一些數據需要通過調查統計才能獲得。學校相關部門應主動行動,把數據采集過程作為發現辦學優勢、特色和不足的契機,積極加強溝通,主要負責部門要主動聯系協作部門完成數據采集填寫,協作部門應密切配合,及時提供數據。對一些需要通過調查方能獲得的數據,如9表“社會評價”中的招生情況、就業狀況等,需要相關部門提前制定調查表進行跟蹤調查統計,不能因為沒有現成數據而放棄填報。

        (四)加強數據審核,保證數據質量。數據審核是數據質量的重要保證。通過幾年的實踐情況來看,數據審核是很多學校的薄弱環節,學校數據產生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應在數據審核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如教學系部應對本部門教師信息、課程信息、學生信息進行審核,人事部門應對全校師資人員信息進行審核,教務部門應對全校專業、課程信息和實踐教學信息進行審核,就業部門應對全校學生就業信息進行審核等。審核數據的真實性、邏輯性和一致性,及時發現問題,即時反饋修改,這樣將可以大大縮短審核周期,統一數據,保證數據質量。

        (五)加強采集平臺數據的分析應用。數據分析是將收集的數據通過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其轉化為信息的過程。數據分析是數據采集工作完成的關鍵環節,是學校摸清家底,發現不足的重要窗口,是認識、信息、溝通、傳播功能的再體現。學校應結合發展實際需求,開展學校數據研究分析,通過數據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措施,為學校的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提供支持。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匯總統計分析各校重要數據,作為專業申報、各項目評審評估和分析學校現狀與問題的重要依據,為高職教育的宏觀管理和專業調整等提供決策依據。

        隨著對數據采集平臺研究和應用的不斷深入,學校將會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數據采集平臺的優越性,學校應堅定對平臺數據信息進一步發掘的信心,意識到平臺狀態數據在管理中發揮著匯總了解信息、記錄工作過程軌跡、指引工作方向的重要作用。充分運用數據分析結果,改進工作方法,進一步規范業務職能部門及教學單位的管理,提升管理與教學水平。把數據采集平臺建設成學校人才培養工作質量監控、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宏觀管理的一個常態平臺,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方式的變革。

        【參考文獻】

        [1]楊應菘.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實務與點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何錫濤.高職評估數據采集平臺的建設與使用[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03).

        第2篇:學校平臺范文

        文/張玲燕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依賴于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本文針對當前中職學校信息資源平臺存在的信息“孤島”、缺乏管理、技術落后等問題,對共享平臺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設計方案,以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更好地為中職學校教育提供資源服務。

        關鍵詞 :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現代教育技術?信息“孤島”

        隨著中職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作為教師教學、科研、學生學習和行政管理依托的校園網越來越受到中職學校的重視,信息資源平臺已經成為中職學校必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就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來看,中職學校的計算機設備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并且國家級重點職校明顯要好于普通職校;就資源建設方面看,1/3以上的學校有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平臺,教師制作課件和開發網絡課程的現象比較普遍。總之,中職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尤其是網絡教育的時間還不長,部分學校和部門在網絡教育資源建設方面還剛剛起步,在教育資源建設上還缺乏統一管理,沒有交互性和統一共享性,在信息資源訪問時出現瓶頸。如何利用網絡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學管理,把計算機網絡和數字化資源合理、完整地利用起來,是目前校園信息資源平臺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2013年12月,筆者對廣州市部分中職學校進行網絡教學資源應用狀況的在線網上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58.3%的教師對教學資源不滿意;41.7%的教師認為中職學校教學資源缺乏;63.5%的教師認為教學資源質量不高;47.8%的教師認為教學資源不適合職業學校一體化的教學模式;65.4%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建設教學資源庫。調查數據表明,中職學校迫切需要建設一個科學合理的信息資源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

        1.校園信息資源的獨特性

        在不同的中職學校,不同的教師根據教學實際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不盡相同,因此他們所形成的教學資源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同時對于大多教師而言,在依照各中職學校制定的教學大綱時,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校園網的信息資源,將對自己的教學改善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能使校園信息資源發揮出積極作用。

        2.校園信息資源的針對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吸收校園信息資源中的內容,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學習問題或受興趣愛好驅動時,同樣可以在校園網中主動搜索所學內容的相關資源,解決問題的同時開拓自己的視野,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3.校園信息資源的保障性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結合發展,中職學校校園網信息資源建設是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基礎部分,在信息資源內容方面不斷更新,數量方面不斷擴大,質量方面不斷提高,從而有利于穩定校園信息資源和保障學校教學發展,更促進了中職學校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二、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分析

        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目標就是要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中職學校間各專業優質教學資源的互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與師生溝通,為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開放的交流共享平臺。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采用Web 2.0技術,其主要采用博客(Blog)技術實現用戶的交流、標簽(Tag)技術實現資源的分類、RSS技術實現信息的聚合、掘客(Digg)技術實現資源的篩選、Ajax技術實現資源的及時更新。

        該系統可以在校園網支持下構建現代化教育教學環境。平臺包含了學校日常運行的各個部分,以更好地服務于教師和學生以及管理人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效率為目的,依靠此系統提供強大的瀏覽、查詢、錄入、修改等功能,提供給用戶一個完整的Web管理系統。系統功能可分為三大部分:前臺功能、模塊功能、后臺管理。

        三、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設計

        1.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設計環境

        以Microsoft的Windows 2003操作系統為系統開發平臺,以Microsoft在Windows開發的ASP(Active Server Page)動態網頁為描述語言,以Macromedia DreamWeaver8和Adobe Photoshop CS3為開發工具,利用SQL server2005數據庫平臺,采用一種主從式結構(Client-Server Module)架設Web站點。它基于Web網絡環境,采用B/S(瀏覽器/服務器)結構模式,通過SQL Server2005的分布式大型數據庫管理提供后臺數據中心,從而保障信息管理前后臺的緊密結合,實現校園網信息管理平臺的開發制作。

        2.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結構框架設計

        通過用戶需求分析,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包括用戶管理、信息交流、校園管理、學習園地、網絡教學、圖書管理等六大模塊,其整體框架結構如下圖所示。

        3.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功能模塊設計

        共享平臺按照功能劃分,主要分成六個獨立模塊,其功能如下。

        (1)用戶管理。用戶管理模塊可以劃分為賬號管理、屬性設置和密碼修改等功能體。

        (2) 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模塊可以劃分為校園論壇、聊天室、教育資訊、網上調查、班級主頁等功能體。

        (3) 校園管理。校園管理模塊可以劃分為學生管理、教師管理、網絡辦公等功能體。

        (4) 學習園地。學習園地模塊可以劃分為教學素材、視頻點播、資源下載、電子圖書、網上問答、教育網站等功能體。

        (5)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模塊可以劃分為網上教學、教學輔導、網上自學、網上交流、網上作業、網上測試以及質量評估等功能體。

        (6)圖書管理。圖書管理模塊可以分為圖書查詢、圖書借閱、圖書歸還和讀者繳納罰款等功能體。

        四、小結

        本文從中職學校實際工作出發,對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功能和設計上作了一些闡述。當然如果涉及具體開發和實際應用,還有大量的具體工作要做。通過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縮短學生與學校的距離,使校園里的教師隨時都在學生身邊,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校的管理工作效率有一個很大的提高。這為學校積極推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信息化工程建設以及培養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曉斌,陳曉山.高等院校校園網與信息資源共享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6(35).

        [2]姜芳.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構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

        [3]王小靜,冉從林.基于Web2.0校園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教育技術,2009(3).

        [4]張琴.基于Web2.0的校園綜合資源平臺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36).

        第3篇:學校平臺范文

        關鍵詞:OA平臺 信息對稱 科學管理 扁平化 校務公開

        普教系統學校承載了國家基礎教育的重任,是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搖籃,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規范辦學是全社會的訴求,科學管理是學校發展的靈魂。

        縱觀大局,幾乎每所中小學都制定了貌似科學完善的各項規章制度,可執行起來阻力重重,多數形同虛設。究其原因,即有重人情、輕制度的傳統習慣,也有學校各人所任工作相對獨立、績效難以客觀顯現等因素,常使各項工作的評估因缺少真實有效的數據言而無力,草草收場。傳統的行政辦公管理模式存在著文件如山、會議繁雜、占用大量人力物力、難于快速反饋與精準實時評估的弊端;學校服務保障體系缺乏有效監管與激勵的舉措,推諉懈怠也是家常便飯;教學研究流于形式,教學過程我行我素,教學績效難于精準評定。

        懶惰者在寬容散漫中悠然推責、以混為樂,勤奮的人因缺乏激勵舉措而逐漸懈怠、黯然神傷;校務公開因手段的制約等多種因素難以及時與客觀全面,公開、公平、公正的民主環境建立不易、維持更難;各項工作飽受效率低下的困擾,教職工的積極性日趨低落,領導更嘆管理艱難。很多學校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工作已初見成效,但由于存在著這些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逐漸步入了發展的平緩期,甚至出現退步滑坡現象。

        深刻剖析制約發展瓶頸存在的原因是未能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抑制了人的潛能,使大家還沉浸在“大鍋飯”時代的遺風中。破解這種局面的有效方法是全面理性的分析問題所在,針對發展需求制定全面可行的解決方案,架設內部辦公網(OA即Office Automation平臺),實行辦公自動化,就是一個有益的舉措。學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難點,有很多是可以通過在OA平臺設置相應管理模塊來解決的,使用OA平臺將推進協同辦公,促使各項管理科學化、扁平化與透明化,減少中間環節,實現校務公開,不僅可以保障信息對稱,還能發揮多元激勵措施,調動諸多因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校務公開、信息對稱

        隨著各種信息的爆炸性產生,甄別篩選對我們工作、學習、生活有用的信息就顯得極有意義,對我們有用的信息“一個不能少”,并能避開各種關卡直達目標;那些多余的垃圾信息應盡可能過濾掉,減少時間與空間的資源浪費。信息時代應建立有效的信息傳輸通道,充分注重信息的及時公開,并能使公眾知曉信息的接受狀況,杜絕或減少冗余信息的發生與傳播,保障信息對稱。

        加強各項工作的前期科學規劃,實施過程的記錄與明示,構建各項工作的動態跟蹤管理體系,通過科學合理的監控干預,確保各項工作目標的完滿達成。可設置公示公告、內部通知、留言專區、每周工作、安全警示等欄目,并提供網絡交互功能。管理員根據學校的行政部門事先設立有各種組別的組織架構,為每位教職工建立以個人姓名漢語拼音全拼的實名賬號(登錄顯示為其中文姓名),將教職工加入到相應的組中(如王波老師分屬于物理教研組、高二年級部、班主任組),信息時勾選不同的組別,實行定向。教職工用個人賬號實名登錄后得到不同的訪問權限,信息閱讀后將留下訪問人、訪問時間等痕跡,也可發表自己的評論意見,該條信息的所有可訪問者都能知曉此信息傳遞狀態,確保了校內各種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反饋。

        設立會議紀要欄目,各會議組織者事先將本次會議的議題定向,參會者可提前思索準備,無法參加者可在本信息下方留下自己的觀點,便于組織者在會議中轉達傳遞;會議結束后組織者及時將形成的共識與相關要求在本信息中(也可擴大受眾面),便于此項工作參與者了解執行。對于純單向的傳達類會議可逐步減少甚至取消,這不僅能大大提高辦公效率,還能使校務公開落在實處。

        二、全員育德、共商教學

        教育教學永遠是學校工作的核心,全員參與是學校發展的首要條件,群體深博的智慧永遠高于個人的聰明才干。啟用教務管理、人事檔案管理、教學績效評估、成績分析、評教評學等模塊和欄目將使教育教學管理網絡化;學籍管理、學生成長足跡能記下每位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學習進步的欣喜、各種成長的腳印,成為跟蹤追尋教育的重要依據。部署全員育德、共話教學、授課交流、教研組活動、備課組活動、資源庫平臺等欄目將讓教師由孤軍奮戰轉向協同分享,團隊“共話”合作方可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全員”方能鑄就綠色的育人良港。

        三、賞識管理、真誠服務

        由于教育現代化、信息化裝備水平的提高,學校普遍缺乏專業維護技術人員,少數水平較高的人才長期在經濟待遇、存在認可、心理愿景等方面無法得到滿足的狀況下,流失是很正常的現象。部署服務支撐模塊,建立電教設備報修、總務校產報修、信息技術服務、校辦服務、總務服務、專用教室預約等欄目可使服務與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得到充分體現、個人技術水平凸顯、能力得到同事的欣賞。用戶何時提出的需求、難度如何、解決問題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耗時多長、所需費用、用戶滿意度反饋等信息一目了然,能為考評提供可信的依據,還可收到獎勤罰懶的效果,提升相關人員的自信度與自尊心。

        薪金管理、財產管理將財務、財產等敏感話題透明化,讓學校基礎設施的管理信息化、科學化。

        通過建立溫馨學校、教職工生日祝福等欄目,提供教職工家政服務、網絡訂菜等服務,排解教職工家庭后顧之憂;學校對教職工的人文關懷將讓他們充分享受職業幸福與工作快樂,會有意料之外的奇效。

        四、統計匯總、查詢分析

        僅有信息的傳輸通道還遠不夠,在各項工作中設置并啟用各模塊將逐步積累翔實可信的基礎數據,為科學分析評判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通過軟件設計實現對信息的分類、處理、匯總、統計與查詢功能:如根據關鍵字、詞查詢信息閱讀人與閱讀人次統計、報修項目統計、設備損壞數量統計、賠償金額匯總、服務人員滿意度匯總、登錄時間查詢、登錄次數匯總、評論數與評論人排行、各欄目排行、資源訪問量計數、資源擴展查詢、資源評價、下載次數、上傳排名等。

        五、全面展示、動態評估

        由于教師工作所特有的準獨立性,互相了解很不全面,特別在評優、評職、年度考核等本可調動積極性的環節,由于溝通不暢,執行結果常常是事與愿違。在學校內部辦公網中可將學校所有工作環節予以體現,并確定經過全體教職工一致認同的獎勵分值,為每位教職工建立獨立的信息匯聚頁,將其教學、研究、管理、創新、服務等實績工作完整體現,并自動匯總獎勵分值,必要時還能實施排序,定會極大的激發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減少或杜絕布置工作需反復強調、催要材料如“收租子”等詬病,顯現每位教職工的工作績效,激發其潛能,可極大地滿足廣大教職工的心理需求,還能達到督促鞭策的效果,由于引入的全員參評機制,評估工作將有案可稽,各種矛盾定能迎刃而解。

        六、資源分享、欣賞愉悅

        可設立分享共賞欄目,充分交流思想,啟迪智慧,提升整體素養,攜手互助前行。

        校長推薦將是學校為大家準備的理念大餐,讓全體員工勇于承載學校發展的責任,思索提升學校辦學層次的妙方高策。

        閑暇隨筆欄目中會閃現大家燦爛的思想火花、窺見深邃睿智的理念,賞閱風格各異的美文、聆聽到源于肺腑的建言。

        美文共賞讓大家的眼界更闊,學識更廣,教師的知識與素養不應局限于本專業,分享教育教學經驗能提升教師跨學科的多樣才華與魅力,欣賞將讓更多的人浸潤在成功的愉悅之中。

        教師發展檔案將展現教師的論文、教育案例等發展的軌跡,讓反思行為有實在準確的數據。

        榮譽管理由個人及時上傳各類獲獎信息與證書,自動匯總成學校榮譽冊,不僅能秀出各自風采,還能隨時提供查詢,方便各種展示與交流。

        第4篇:學校平臺范文

        高校課堂互動平臺利用無線網絡對學生進行認證,任課教師在進行課堂互動教學的同時能隨時掌握學生到課情況。高校課堂互動平臺不是單一的一個軟件系統,它是在無線網絡環境下,對專用的無線路由器進行開發,并配以互動平臺軟件,實現課堂互動的網絡、硬件、軟件相結合的一個解決方案。無線網絡是整個方案的基礎,實現平臺功能的一個關鍵點是開發有特定功能的無線接入點(以下簡稱AP)和相關的控制軟件。如圖1所示,本設計將平臺分為三個部分,主要由服務層、網絡層及應用層組成。整個教學區需先架設無線網絡,并在教學區各區域接入專用AP。平臺工作原理如下:(1)系統管理員在服務層部署服務器,提取學生數據、教師數據和相對應的課程信息;(2)系統管理員將服務層設置好的各種策略和配置分發給網絡層的各個AP,AP是連接服務層和應用層的中樞,在接受服務層分發的配置的同時,AP可與客戶端交互信息,并且各AP之間也需要相互傳輸共享信息;(3)應用層給師生提供登錄無線網絡、登錄軟件等界面,教師在應用層進行各項操作。

        2平臺軟件功能設計

        平臺軟件部分主要的功能包括教師對學生課堂的聯網狀態監控、學生終端機的訪問控制、網絡控制及系統管理員對學生信息、教師信息、課程信息的管理。

        2.1管理功能

        在大部分的多媒體課程當中,教師被迫成為了網絡管理員,對于非計算機專業教師而言,教整個班級的學生登錄他們的電腦并連接網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不僅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時間,還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可信度。本平臺不需要教師作任何配置,系統管理員在服務器上部署課堂互動軟件,從學生信息系統中同步學生信息,從教務系統同步課程信息和該課程所對應的教師信息,通過管理員界面對學生信息、教師信息和相對應的課程信息進行設置。教師登錄時,只需簡單的選擇班級、課程等基本信息,就能進入監控頁面。

        2.2互動功能

        學生利用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通過AP在服務器端進行身份認證并連接到無線網絡,可以根據教師的設置連接到內網或者互聯網,可以訪問白名單范圍內網站,可以根據教師課堂要求跟著教師的操作界面查看教師的課件內容。如圖3所示,教師登錄平臺后進入操作頁面,操作頁面上主要有聯網監控、訪問控制、網絡控制、更改課程信息等按鈕,相對應的,平臺互動功能如下。

        2.2.1聯網監控

        任課教師通過AP登錄平臺,如登錄時剛好是上課時間,根據預先設定的課程表,任課教師登錄平臺后則直接進入當前課程的應到學生列表頁面。通過聯網監控模塊,教師可實時查看當前課程學生聯網狀態、登錄時間、訪問網站、終端類別(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等信息。

        2.2.2訪問控制學生可以在任課教師預先設定的白名單中登錄網站,教師可控制學生終端頁面顯示的內容。教師可以在終端上展示課件、播放視頻或者登錄網站,并且學生的頁面將根據教師的頁面自動跳轉。

        2.2.3網絡控制

        教師在此模塊設置學生登錄網站的白名單、黑名單,選擇學生所連接的網絡類型,網絡類型主要包括校園內網、互聯網或者無網絡狀態等。

        2.2.4更改課程信息如課程需臨時更換時間、更換教室或更換教師,可選擇在此模塊進行更改。教師登錄平臺后,可查看所有與他相關的課程,對于已經結束的課程可查詢歷史記錄,對于還未開始的課程,教師可提前登錄進行網址黑名單、白名單列表的設置,或更改某一課程的任課教師、教室、上課時間等信息。

        3平臺實現的關鍵技術

        3.1無線802.1X認證技術。系統在學生聯網認證上采用了802.1X認證技術。在提供無線接入點的教學樓,需要每個學生進行接入認證,以防止非授權用戶接入。IEEE在2001正式頒布了IEEE802.1x標準,用于基于以太的局域網、城域網和各種寬帶接入手段的用戶/設備接入認證。802.1x協議是基于Client/Server的訪問控制和認證協議,在獲得交換機或LAN提供的各種業務之前,802.1x對連接到交換機端口上的用戶/設備進行認證。在認證通過之前,802.1x只允許EAPoL(基于局域網的擴展認證協議)數據通過設備連接的交換機端口;認證通過以后,正常的數據可以順利地通過以太網端口。這種認證采用基于以太網端口的用戶訪問控制技術,只有網絡系統允許并授權的用戶可以訪問網絡系統的各種業務,既可以克服PPPoE方式的諸多問題,又避免了引入集中式寬帶接入服務器所帶來的巨大投資,且該技術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3.2應用層防火墻技術。系統采用了應用層防火墻技術來實現對學生聯網狀態的監控、訪問控制及網絡控制等功能。第三代防火墻稱為應用層防火墻,這種防火墻在兩種方向上都有“服務器”的能力,這樣它就可以保護主體和客體,防止其直接聯系。在OSI模型中,第五層是會話層,第七層是應用層,傳統會話層防火墻甚至并不能阻止多數基本的應用型攻擊。因此,我們的解決方案就是實施應用層防火墻,它不僅僅實施ACL及目標端口等的檢查,在與應用程序交互時,可以進行更深的數據包檢查、狀態連接管理、應用層過濾等,這些功能對于我們實現聯網監控、訪問控制是至關重要的。

        3.3軟件開發技術。本系統應用軟件使用JSP技術進行開發,系統頁面采用Html語言和Css樣式以及JavaScript腳本來設計,系統主要功能由Java語句來實現,數據庫采用Oracle。

        4平臺測試及應用效果

        在所有學生都擁有可連接無線網絡的終端設備的前提下,平臺對一個班級32名學生的一門課程進行了測試。通過表1的測試結果可看出,本平臺的實施取得了一些實際效果:教師能實時掌握學生的到課情況;任課教師能掌握學生終端頁面展示內容的主動權;歷史記錄的保存為各類量化和考核提供了依據。

        5結語

        第5篇:學校平臺范文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高等學校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04-11144-02

        1 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遠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豐富了高等教育方式和手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等學校面臨如何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來改進教育方式,創建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多樣化教學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這一普遍問題。大力發展網絡教育,對于完善高等教育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優質教學資源,提高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等具有重要意義。

        2 國內外網絡教育發展狀況

        2.1 國外網絡教育應用廣泛

        在國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半工半讀或在職學習的方式,他們中的許多人工作不定時,經常外出。網絡教學突破了時間、地點的限制,滿足了這些人的學習要求。特別是因特網和多媒體兩大技術的結合使滿足網絡教育的需求成為可能。而政府也十分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利用因特網的非同步教學、雙向交互式的視頻教學和單向式預錄視頻教學等技術,積極發展網絡教育。網絡教育已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美國有相當一部分人通過網絡教育獲得高等教育學位。英國也是較早開展網絡教育的國家,網絡教育不僅在國內普及,而且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目前英國利物浦等大學正積極開拓中國的教育市場,它們提供的信息技術理學碩士學位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課程,使學生可以通過在線方式獲得學位。

        2.2 國內網絡教育方興未艾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已頗具規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快速增長。盡管如此,相對于巨大的人口基數,我國的高等教育資源匱乏問題依然存在,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顯偏低。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網絡教育。國務院1999年1月轉發教育部制訂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并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在2010年初步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目標,建立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為此,國家加大了在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建成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并開展地區性區域教育信息網絡和校園網絡建設。從1994年開始醞釀實行遠程教育,1998年開展遠程學歷教育試點,短短的幾年時間,高校遠程教育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經教育部批準進行遠程教育的試點高校已有六十多所,全國各地已建成幾千個學習中心,在冊學生高達200多萬人,教育范圍涵蓋普通專科、專科起點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第二學位、非學歷培訓等各個層次,上百個專業。遠程教育已成為一個倍受人們關注的領域。目前我國各試點學校已初步摸索出一套網上辦學的模式,開發出一批網上課程和教學資源,形成了校內基于校園網的多媒體教學與校外遠程教學同時進行并相互融合的開放式辦學格局。

        3 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方式

        基于多媒體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目前國內外利用傳媒與通信技術構建的網絡教學平臺,主要有:

        3.1 基于傳統電視的遠程教育系統利用衛星電視系統、有線電視系統、無線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傳播各類教育教學節目和社會科學教學節目,學生則在各教學點或家里利用電視機收看。

        3.2 基于Internet 的遠程教學系統

        利用Internet,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傳輸文字、圖形、聲音、圖像等各種信息。該教學系統以其豐富的教學資源、方便的交互方式、迅速的反饋交流,正成為現代遠程教育關注的熱點。

        3.3 基于電視與計算機相結合的遠程教育系統

        通過有線或開路電視系統,學生可以直接獲得比因特網上傳輸質量高得多的視頻和音頻信息,通過網絡實現遠程教學課件的瀏覽與學習,電子郵件傳送作業或答疑。或者利用衛星電視系統傳輸制作好的CAI課件,使學生通過衛星下載有關課件,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自主學習。

        3.4 基于雙向傳輸的HFC 有線電視網絡

        用光纖和同軸電纜結合而成的HFC(HybridFiber Coax),這種融數模傳輸為一體,集光電功能為一身的網絡結構,不僅使多頻道的廣播電視傳輸質量大大提高,更主要的是形成一個性能優良、雙向傳輸、多功能開發的網絡平臺。它充分利用MPEG2視音頻編碼壓縮技術、DVB2C 數字廣播技術,可以獲得高質量視頻、音頻和數據服務,保證教學過程的實時轉播、實時交互與課堂交流。

        3.5 視頻會議系統

        作為一種交互式的多媒體實時通信方式,使異地之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成為可能,可以使處于不同地區的多個用戶之間,利用先進的硬件技術來完成對視頻與音頻信號的壓縮/解壓縮處理,進而通過多媒體網絡相互實時地傳送聲音、圖像、文件等信息,使用戶更方便、更大限度地共享各類信息。

        4 網絡教育對教育發展的積極影響

        4.1 網絡教育推動了教學模式的創新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領域遍布到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尤其互聯網的迅速興起,進一步開闊了多媒體應用的領域。當今,通信、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教育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而迅猛發展的現代教育技術提供了教學模式改革所必須的技術支持手段,這種新的技術手段就是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具有形式多、信息量大、趣味性強的特點,通過各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運用,呈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實現“因材施教”。網絡教育發展的意義在于能夠打破封閉的教育環境,進而建立一種開放的教育環境。它改變了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使教學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交互式的雙向活動。教師的角色由原來處于中心地位的知識解說員、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網絡環境下擺脫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主要渠道接受知識的模式,可以在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獲取更多更有用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突破傳統教育空間的限制,在異地接受知識的傳授,而不受區域和時間的限制。隨著信息量的增大,學生的視野也在擴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也逐漸地改變,使學生的地位由被動的受教育者變為主動學習者,向自主化和個性化發展。

        4.2 網絡教育促進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變革

        網絡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使教學能夠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交互性。網絡教學使教學材料的展示越來越靈活、形象、生動,是支持建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式學習方式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青睞。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計算機將網絡資源以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展現。網絡教學使原來單純的基于歸納式演繹的講解,轉化為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解決了過去一直困擾高校的教學媒體“滯后”的問題,更新了高校的教學手段。

        5 普通高校如何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手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遠程教育信息化進程迅速推進的要求,普通高等院校要積極運用網絡教學手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辦學水平。一般來說,開展網絡教學,需要建設一個支持網絡教學的教學環境,并且在此環境中能實施教學活動。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完成如下任務:平臺建設、資源建設、服務支持。可以說,平臺、資源與服務構成了高校開展網絡教學的三要素:平臺是前提,沒有網絡教學平臺就沒有網絡教學,平臺是體現網絡教學特色的重要依靠;資源是基礎,沒有資源的網絡教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就不能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服務是保障,只有人的積極參與,才能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才能真正保證網絡教學的成功。具體來說,要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5.1 抓好基礎建設

        搞好網絡教學的基礎建設,首先要加強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資源和網絡技術的應用條件。建立校園網絡系統,完善多媒體教室和CAI 實驗室、課件開發制作室和多媒體網絡室。建立遠程教學教室,實現一對一或一對多點教學,并逐步實現大學生公寓連通校園網絡,使學生在宿舍通過網絡接受教育和學習,為開展網絡信息服務營造良好的環境。其次在抓好硬件建設的同時,要搞好軟件基礎建設。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構建遠程教育課件開發平臺,發展建設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基于網絡的助教型、助學型教育教學資源庫,以滿足教師借助網絡備課、上課和學生借助網絡學習、活動的需要。

        5.2 搞好課程的引進及課件的開發

        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技術,對一些通用的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可以采取向其他院校乃至國外高校購買或協作開發,甚至直接選課等辦法,使用國內外一流高校開發的網絡課件,讓學生享受到國內外一流高校、一流教授的教育,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校的整體辦學實力。在此基礎上,普通高校要集中必要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本校重點課程、重點教師的網絡課程,發揮優秀教師的最大潛能,這不失為一種多快好省的發展模式。

        5.3 提高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

        網絡教學不僅僅是將教學材料在網上,而更多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充分溝通與交流。傳統教學過程中一些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如作業、考試、筆記記錄等,都應該能夠在網上得到很好的支持。所有的溝通與交流以及關鍵教學環節的支持,都需要一些專用的工具來支持,而現有Internet技術并沒有提供這些工具,因此需要進行工具開發。網上交互式的程序設計,是一般非計算機專業教師所難以做到的,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網上的教學支持平臺,為教師在網上實施教學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

        5.4 利用網絡教育加強大學生的技能培訓

        第6篇:學校平臺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信息技術;Moodle平臺;二維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04-0054-03

        【作者簡介】張鑫,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南京,211135)講師,工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電氣自動化控制。

        一、“二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實施背景及實現目標

        (一)實施背景

        1.職業教育數字化全面鋪開。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通過網絡空間、在線平臺、遠程交互等數字化手段開展的教學已經開始走向成熟;在我國,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已經全面滲入各層次教育教學。職業教育按照一定的社會就業市場要求,通過計算機網絡用多媒體技術向受教育者提供一流的技能教育服務,成為信息時代數字化教學的主要模式之一。[1]傳統的“師傅做,徒弟看”的技能訓練方式正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數字資源,如視頻、圖片、仿真動畫等,讓教學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意細節上反復地進行,從而使課堂內外的“二維自主學習”方式成為可能。

        2.教師、學生計算機技能普遍提升。隨著電腦應用的普及,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已不再是少數精英人士的專業能力,而成了普通民眾的一般技能。[2]在所有人群中,又屬教師和學生的技能提升最為明顯。近年來,教師的教學逐步走向數字化,不僅是課堂上傳統的“粉筆、黑板”講解模式正被多媒體資源所取代,課下的網絡備課、師生交流也變得習以為常,并成為主流的教育模式。而數字化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深遠,學生靈敏的思維讓他們對電子事物的接受異常迅速,這是整個社會有目共睹的。這兩類人群技能的嫻熟,使得他們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后,使用計算機網絡都不再是問題。

        3.學生學習訴求指向日趨明確。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已相對明確,但隨著社會就業人員的逐年遞增,專業對口率在逐年降低。[3]因此,不僅在高等學府,職業院校的學生也更早地開始為自己的就業方向思考,但更多的學生已不再局限于考慮自己學到了什么,而是更為注重自己要怎么去學。自學的能力更為學生所重視,課堂內外“二維自主學習”也就擁有了實施的主體。

        (二)實施目標

        1.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大量的資源存在于Moodle空間之中,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學生將利用這些資源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受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學生不會再被“填鴨”或灌輸,而是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2.完善全面的教學資源。要想學生課內外自主學習,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則必須由教師提供與知識點相關聯的全面的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積累中時刻關注數字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從長遠來看也為資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可能。

        3.推動集約型的教學模式,合理降低教育成本。采用Moodle空間進行教學,所有資源都可以重復利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職校教師的課堂教學壓力。另外,所有的授課學習安排在空間中,一些常規的教學耗材將大量減免,如作業本、粉筆、試卷等,從而降低了學校運行成本。

        二、教學模式

        Moodle平臺即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縮寫,即“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它是一個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設計開發的開源式課程管理系統。[4]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是平等的,他們相互協作,相互討論,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共同完成知識的構建,因此在運用Moodle平臺進行教與學時,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就以工程制圖AutoCAD這門專業課程中“螺紋繪制”一課的教學實踐為例,闡述課堂內外“二維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一)準備階段――感性資源課外引導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把上課所用的任務書、學案、教案等電子文檔均上傳至Moodle空間中。同時,活用Moodle空間中的隱藏功能,選擇性地打開本課的導入部分,將螺紋的一些基本概念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對新知識有感性的了解。

        與此同時,教師可在空間中上傳一些與機械螺紋有關的圖片、視頻或CAD圖例供學生預習。為保證引導效果,可以進一步設置簡單的課前預習作業,并設置作業提交時間為正式上課時間,讓學生在空間中進行答案的提交,而答案的形式可以是非正式化的,如圖片、文本、視頻、留言均可。

        為了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或興趣,教師還可以及時在自己空間中動態信息,如傳達通知(上課時間、上課地點、攜帶物品)、相關課程信息和注意事項(上課內容、完成任務),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協助。

        此外,利用空間中論壇或聊天室的功能,設定好螺紋的相關討論內容,讓學生就一個或多個問題暢所欲言,互相啟發,無距離的間接溝通,形成頭腦風暴,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對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及師生互動都有相對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前利用好空間教學為課堂教學實施質量提供保障。

        (二)實施階段――豐富資源課內逐步引導

        在Moodle空間中進行“CAD”課程教學時,結合生活中工程制造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案例結合”和“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來。

        1.討論互動,確定具體的任務方案。教師通過信息欄提出板件可拆卸連接的工作任務;開放聊天室,分析任務需求,結合機械設計中連接的種類和數種螺紋連接的方式,引導學生選擇合理的操作方案;教師歸納小結,上傳PPT,詳細給出知識點內容;學生投票確定最終方案。

        2.模仿實操,實現最佳的任務效果。教師實時播放繪制螺紋連接的操作方法,并結合錄制的視頻直接講解部分技術難點;教師將繪制好的CAD樣圖進行效果展示;師生通過討論版或聊天室進行成果討論,分析更加優化的方案;學生按照討論結果進行各自的螺紋連接設計,期間可以繼續交換意見。

        3.成果評價,強化技能的熟練度。提交設計,進行評價,教師隨機抽取作業,讓學生進行在線互評,作業批改系統快速打分;教師布置課堂習題,指導學生反復使用已有資源,完成習題任務,利用聊天室完成任務文件上傳,各類知識點資源上傳;教師在線點評習題,學生按照教師意見及時反饋修訂;教師組織學生對螺紋連接的畫法進行課堂小結,布置課后作業,學生可通過聊天室上傳作業文件。

        整個教學環節全部在空間中通過討論版、聊天室、視頻收看、項目投票等功能完成,所有演示和互動都可以進行實時記錄,一改傳統“黑板化”教學。通過一系列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教會學生相關知識,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是課堂上空間教學實施取得高效的重要保障。

        (三)強化階段――理性歸納課外深化鞏固

        課堂任務的完成并不代表著學習資源和渠道的完結,而空間教學正好彌補了傳統教學的這一弊端。使用Moodle教學空間平臺以后,課后的復習強化變得容易可行。

        教師大量關于螺紋連接的知識點視頻、文獻資料、網絡鏈接等學習資源,讓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二次進入課堂,實現知識的再學習;教師可以選取部分典型試題或開放性的課程題庫,供學生參考;學生可通過收看課上錄制的視頻進行“補遺學習”,更可以在空間中給教師留言或與教師在線交流,處理棘手問題。

        當然,課后的學習是需要方法進行激勵的。教師可以運用空間中的計數統計功能,了解學生課后的自學狀態,通過合理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多進空間、多用資源。如螺紋連接課后提供的若干視頻,觀看的學生可以每個視頻提升平時成績0.2分;完成自測的學生提升平時成績0.3分。

        三、實踐成效及思考

        (一)成效展示

        在Moodle空間中采用“二維自主學習”模式進行教學以來,學生的自學能力明顯提升,并且從源頭上對課程產生興趣,有效地緩解了考證類專業課程實際技能與取證考核的矛盾,從而提高了學生技能培養的效果,也提高了證書獲取率。從教學目標達成、維修電工通過率等方面不難發現收效顯著,近兩年學生中級工考核通過率達到了100%。

        此外,為了了解Moodle空間中這種教學模式是否得到學生認可,我們在空間中設計問卷調查,發放問卷調查表500份,涉及四個年級。結果顯示:學生認為進行空間教學使其自學能力得到培養的占92.3%。

        職業學校的學生不缺乏技術,缺少的是外在的肯定。Moodle平臺允許每一個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空間的布置格局和內容,當學生們可以通過空間將自我的優勢和才能展示給大家時,他會更樂意去接觸、使用它,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就已經被集中到了空間中,這也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經統計,平臺上課班級82%以上的學生會保證每周3次以上的上線,并且時常關注空間中課程的新動態。

        采用“二維自主學習”模式進行工程制圖AutoCAD教學以來,教師為能最大限度組織課堂、豐富課堂內容、充分引導學生,已將本課程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的教學資源正逐步完善,視頻、音頻、圖片、PPT、電子教案等資源已經相對充足,并打包成SCORM壓縮包,方便平臺隨時導入使用。具體資源數量見表1。

        (二)體會思考

        由于Moodle空間在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我們僅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因此,在一些方面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

        1.“二維自主學習”中,一維在課堂以內,而另一維存在于課堂之外。在課堂內,教師可以運用各類方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效監控。但在課堂外,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來完成學習,如何有效地運用Moodle空間,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引入學習,值得廣大教師探討。

        2.采用“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師就要面對開放式的知識匯集,學生將通過各種媒介、各種渠道自主地學習,并產生形形的問題,這時需要教師對本課程充分理解,協助學生沖破難關。因此,在空間中采用“二維自主學習”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急需引起重視。

        3、在Moodle空間中進行教學,就不得不將資源產權問題提上臺面,尤其學生在課堂外進行自主學習時,如果將沒有授權的資源上傳至空間,而教師繼續引用此資源進行授課,則資源使用的合法性將遭到質疑。因此,對于在Moodle空間中使用的資源,必須關注其授權,相關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郭楊.歷史的抉擇.中國高等職業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第7篇:學校平臺范文

        教育網權威遼寧省盤錦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更多遼寧省盤錦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相關信息請訪問教育網。 【導語】遼寧省盤錦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登錄入口已,直接點擊登錄即可學校安全教育平臺工作目標

        探索和創新教育部門和學校安全教育機制,強化和落實學校安全教育主體責任,建立先進適用的中小學安全教育平臺,逐步實現安全教育常態化、科學化和系統化,提高師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中小學生造成的傷害,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同時總結和推廣安全教育成功經驗,全面提升中小學安全教育工作整體水平。

        遼寧省盤錦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panjin.safetree.com.cn/

        第8篇:學校平臺范文

        一、自建:提升學生民主與法治意識

        檀傳寶教授指出:“公民教育在內容維度上必須展示民主與法治的精髓和實質,以培養現代公民的民主法治精神。”學校通過自主創建社團這樣一個實踐過程,使學生自發地了解,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體驗法治社會的基本原則,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民主與法治意識。

        1.組建新社團

        學生社團的建立首先基于學生個體的內在需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社團章程和管理條例》(后簡稱《章程》)中明確規定:社團是學生自發或自覺地憑借為實現成員的共同意愿、興趣愛好和各自特長,在學校團委或其他相關部門的引導下,按照社團章程開展活動而組織建立起來的學生群體。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成為社團接納成員、開展活動的紐帶。

        當然這樣的意愿也并非是毫無約束的,必須遵循集團的社團章程。根據《章程》第三章有關社團成立方面的規定,凡我校在籍在讀學生均可發起成立學生社團,但發起人應有10名以上,其中主要發起人不少于3人。這條規定本意就是強調團體意志而非個人意志,要讓個人的意愿在群體意愿中得到體現。

        因此,每個新的學生社團都必須嚴格完成申報審批程序,進行社員招募和理事會選舉。其中有一個程序缺失或有問題,社團便不能成立。學生們想要創建一個心目中的新社團,首先必須自發學習《章程》,了解《章程》中有關社團建立的條款,然后團結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策劃申報材料,實踐人人都能創建學生社團的權利。

        2.自愿加入或退出已有社團

        由于初中學生在校只有短短三年時間,這給保持社團組織的穩定性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同時,社員的更替也會不斷給社團輸入新鮮的血液。社團一年一度的招新是社團建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關乎其興衰的重要活動,關系到社團是否可持續發展和不斷壯大,同時也影響著全校的社團文化氛圍。十三中教育集團所有的社團都會在每年9月針對全體初一新生進行招新活動。《章程》第八條規定:凡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在籍的學生,承認并遵循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社團章程,不分民族、性別、年齡和,均可自由加入某個社團。學生加入社團,必須向該社團提交書面申請,經審查并征得同意,方可吸收為該社團的正式會員,一名學生在一個學年內只能參加一個社團。同樣,學生也可自愿退出社團,但必須要遵循《章程》的規定。

        《章程》第十七條規定:各社團每學期公開招募社員一次,招募時間(原則上為開學前三周)、地點等由校團委確定后通知各社團,各社團需制定詳細招募社員方案報校團委審定后實施。各社團需在公開招募社員的前一周,在指定位置張貼醒目的招募廣告,招募廣告需經校團委審定通過后方可張貼。各社團招募的社員需認真填寫《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社團成員登記表》,交校團委注冊后,由各社團負責存檔;社團正式成員名單在校園網上公示,并及時告知班主任。

        二、自治:讓孩子充分享有權利的同時感受責任的重要

        遠大理想的孕育、高尚情操的萌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都離不開學生的親身實踐。讓學生自主管理社團,實現社團管理的“自治”是讓孩子們提前體驗民主社會,增強權利與責任意識的有效途徑。社團實行民主管理,成員共同討論并確定共同遵守的規則,不僅讓孩子們享受了自主管理社團事務的權利,又增強了他們對規則的認同感和執行的自覺性,有利于體驗認識規則的價值,從而培養他們遵守公共生活規則的責任意識。

        1.各社團嚴格按照集團章程和各社團自己的章程對社團進行規范管理,突出民主議事規則

        這是一個原則性的要求,學校或教師不能以學生能力不夠等任何理由去肆意干涉社團的管理與運作。鑒于中學生還是未成年人,對社團管理欠缺經驗等因素,教師可以作為管理顧問,在學生提出問題或遇到困境的時候給予幫助。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學生才是社團真正的管理者和主體。學生群體自主制定《社團章程》,自主管理社團。

        學生社團都是由學生申請、在團委批準和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在社團的運作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自主管理,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權,引導學生選擇伙伴形成團隊,選定社團的發展目標,自主分析現狀,自主分析原因,自主制定對策,自主組織實施,自主評價總結。通過社團活動課的開展,使每位學生有機會在社團中鍛煉自己,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位置。

        2.搞好社團負責人的民主選拔和進行民主素質的培養

        社團負責人由全體成員民主選舉,不得由教師或領導指派。整個選舉過程要嚴格按照《章程》規定的流程進行。社團的領導者實行民主選舉,培養了學生平等、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耐挫折能力;社團實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權利與責任意識。學生社團成立和活動的開展,為更多普通的同學提供了直接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實踐機會,大大提高他們民主參與的能力和水平。

        社團成員大多來自初一、初二年級,通過宣傳大會招聘新社員,社團的負責人由社團成員推選產生,社團活動由學生做主,不受指導老師約束,按照學生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開展活動。事實證明,初中學生有能力管好社團、管好自己。

        三、自評:讓學生學會自律和自我監督

        社團自行設計內部評價機制,做到每次活動有簽到、有記錄、有計劃、有考核。每月召開社長例會,協調了解各社團活動課的開展情況。每學期根據社團過程管理、作品展示、活動成果體現等對社團活動課進行考評,一方面對自主參與各項活動的頻率和質量進行量化統計,另一方面測評社員的發展軌跡。通過這一過程性的評價機制,不僅激勵了全社團的活動熱情,而且使每一個社員都能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我發展的方向,為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各社團每學期末組織全體社員召開“社團之星”評比大會,由候選人發表2-5分鐘的自我介紹后,全體社團成員及指導老師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進行投票選舉,當場唱票。每個社團每學期原則上評出2名“社團之星”,并在校園網上進行公示,接受監督,最后由學校團委審核通過并記入學生檔案。評選主要考慮參加社團活動出勤率高,積極主動,愿意為社團自愿服務,且堅持一個學期以上社團活動的成員。“社團之星”納入學校初三保送生加分項目之一。

        第9篇:學校平臺范文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創建三引領五平臺培養模式,培養自動化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大類培養體系下‘兩案三型四環’新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編號:JG2013010203,JG2014010666);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樂- 學- 思- 創理念的自動化專業多元化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編號:HGJXHC110370)。

        一 我國高校拔尖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縱觀我國高校理工科人才培養現狀,雖然我國政府和高校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但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上仍存在一些問題:

        1 知識體系陳舊,教學內容更新緩慢。我國高校的課堂教學大多照本宣科,知識體系陳舊,并且過分注重理論與公式的推導,而忽略了實際工程項目中的應用需求。

        2 實踐環節薄弱,科研意識有待提高。課程實驗大多是驗證性、仿真性的,缺乏工程應用背景,科技含量不高,致使學生對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全過程體會不深,缺少學術氣氛,有礙拔尖創新人才科研意識的培養。

        3 競賽良莠不齊,學生參與動機不純。學科競賽作為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已逐漸被社會和高校所認同,但近年來我國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各種學科競賽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雖然競賽活動搞得轟轟烈烈,但真正和科技主題有關、科技含量高的競賽卻較少;而且高校出臺的各種獎勵措施導致一部分學生參賽動機不純。

        二 基于“三引領五平臺”的階梯遞進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本研究構建的基于“三引領五平臺”的階梯遞進式培養模式如圖1 所示。

        這里“三引領”即以培養“學術化、工程化、競技化”拔尖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引領,“五平臺”指搭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選拔平臺、基礎平臺、提高平臺、實戰平臺和競賽平臺”。在“寬口徑、厚基礎、倡個性、重創新”的人才培養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以“學術化、工程化、競技化”作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階梯遞進式的人才培養“選拔平臺、基礎平臺、提高平臺、實戰平臺和競賽平臺”,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1 以培養“學術化、工程化、競技化”拔尖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引領

        為什么世界頂尖學府能培養出眾多高水平的、具有突出能力的畢業生?中國大學為什么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錢學森之問”引發了全社會對高校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關注和思考[1]。縱觀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經驗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發現它們均有同一個特點,即注重學生個性化能力的培養。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教學型大學,更不是普通的技工學校,研究型大學不能僅僅以教會學生基本的書本知識為目的,而應該培養出具有突出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通過對文獻的分析,我們認為這里的突出能力,應該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生應該具有與國際最前沿科技水平接軌的基礎知識體系;第二,學生應該具有參與具體實際科研項目的工程經驗;第三,學生應該具有參與各類高水平競技大賽的比賽經歷。這三個方面簡單概括來說,就是“學術化、工程化、競技化”。本研究構建的“三引領五平臺”的培養模式,就是要以培養“學術化、工程化、競技化”拔尖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引領。

        2 構建階梯遞進式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選拔平臺、基礎平臺、提高平臺、實戰平臺和競賽平臺”

        (1)“學術化”引領,構建基于教學模式改革的“選拔平臺”課程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在校學生(尤其是本科生)知識的主要來源。課程的設置、選擇、教授、考核等無不直接關系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而拔尖人才除了需要擁有更多的課程選擇自由度,以滿足他們充分發掘自己學術興趣與思維創造性的需求之外,也需要更加深入的專業討論以及更高層次的學業交流,這是引導與刺激他們學術素養提升的催化劑,也是他們施展非凡創造力的理想舞臺。為此,本研究以“學術化”引領,構建了基于教學模式改革的“選拔平臺”。

        ①課堂教學與國際前沿問題接軌,實現教學內容廣度與深度并舉。首先,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國外一流大學的課件、課堂視頻和實驗視頻,以此為基礎結合國外高水平大學的教材,合理規劃教學內容,推陳出新,保證課程內容的先進性。其次,將與課程相關的科學問題、科研問題引入課堂,采用案例式、互動式教學手段與學生一起分析和研討,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討論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吸收,實現理論與應用的融會貫通。再次,將本學科頂級期刊近幾年內反映學術前沿的高水平論文作為輔助材料,有針對性的介紹給學生閱讀,并且引導學生以的模式撰寫讀書筆記和提交報告(采取自愿完成的模式)。

        采用這種高水平教材為主,頂級期刊論文為輔,同時科研成果走進課堂的方式,全面整合現有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水平與國外前沿發展同步,以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綜合學術素養的目的。

        ②“學術化”引領,構建基于教學模式改革的“選拔平臺”。①中內容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其目的之一是拓寬學生視野,指引學生探索知識的途徑,提高學生學術素養;而另一個目的則是利用這種變革來構建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平臺”,遴選綜合素質高的“好苗子”。每個學生智商、情商的個體差異會導致他們對上述教學內容實施的接受程度不同,授課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課堂反映、討論參與度、提交作業情況、學術熱情等多方面進行觀察和衡量,選拔知識、能力、素質突出的學生作為拔尖創新人才潛在培養對象,繼續進入后面4 個平臺重點培育。

        (2)“工程化”引領,構建階梯遞進的“基礎平臺- 提高平臺- 實戰平臺”

        拔尖創新人才是科研力量的源泉,是高科技人才的后備軍,拔尖人才應該在科研過程中樹立科學研究和探究問題的觀念,激發對科研問題的研究興趣,從本科生教育開始抓起科研能力的培養,在學校形成崇尚學術、參與科研的良好氛圍。為此,本研究依托“工程化”引領,構建階梯遞進的“基礎平臺-提高平臺- 實戰平臺”,主要目的是對經由“選拔平臺”選拔出的“好苗子”繼續進行“鍛造”。這里的“工程化”主要是指讓學生參與到具有實際工程背景的科研項目中來。

        ①“工程化”引領,構建實現課例的“基礎平臺”。這里的“基礎平臺”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是“實驗教學中心基礎平臺”,這是針對全體學生開展的傳統意義上教學大綱中要求的實驗課程,這些實驗大多是驗證性、仿真性的,是對學生基本的動手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基本要求。在這個層面上相關實驗教師應當注意觀察和衡量學生的綜合表現,尤其是對經“選拔平臺”遴選出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從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創新開拓能力、銳意進取精神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作為對這些學生的“二次選拔”;二是“科研實驗室基礎平臺”,對通過“二次選拔”的那些學有余力、充滿科研熱情且綜合能力強的好苗子,可以讓其進入“科研實驗室基礎平臺”,進行基本科研素質的培養。這里的“科研實驗室基礎平臺”設計的實驗不是實驗大綱中要求的所有學生必做的基礎實驗,而是教師在課堂授課中補充的與先進學科理論密切相關的課例,這些學術問題已經在課堂上進行過理論聯系實際的討論,而現在可以讓這些選的學生在授課教師指導下,在“科研實驗室基礎平臺”上驗證和復現,進行基本科研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進一步訓練和熏陶。

        ②“工程化”引領,構建興趣培養的“提高平臺”。經過上述“基礎平臺”磨練的學生,可以讓其進入實驗教學中心“提高平臺”,進行基于興趣的創新能力培養。實驗教學中心的專職實驗教師跟學生一起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興趣愛好和發展潛質設計自主創新的實驗內容。讓學生參與從選擇問題、分析問題、確定方案、制作調試和反饋修正等科學研究全過程,在實驗教學中心“提高平臺”上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創新能力、展示個人風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環境要民主寬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創新思維能力。

        ③“工程化”引領,構建科研背景的“實戰平臺”。經過“基礎平臺- 提高平臺”磨練且堅持下來的學生,可以讓其進入科研項目組“實戰平臺”,進行具備實際科研背景的實戰演練。具有實際工程背景的科研項目為學生提供了深入探索知識以及發掘思維創造性的肥沃土壤,在與科研項目組教師并肩攻關的過程中,學生的編程能力、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能力都將在具體的科研項目實踐中得到培養和提高。教師在實戰演練過程中除了注重對學生上述能力的培養之外,還要注意對其進行科研經驗的傳授,充分發揮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

        (3)“競技化”引領,構建展示自我的“競賽平臺”

        學科競賽是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或新技術應用的基礎上,以競賽的方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完成競賽任務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學習及研究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動[2]。學生在經歷了“基礎平臺- 提高平臺- 實戰平臺”的歷練后,可以鼓勵和支持其參加國家級和國際級的高水平學科競賽(競賽平臺),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心理素質、競爭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在競技中得到鍛煉和升華,也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風采、實現自身價值的國際舞臺。在實施過程,指導教師要注意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面對當前良莠不齊的各種賽事(尤其是國內的一些賽事),指導教師要做好甄選工作,選擇涉及到多領域的前沿技術集成、“含金量高”的國內外頂尖賽事參賽,為學生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歷練機會;二是遴選真正熱愛科研、獻身學術并有真才實學的學生悉心指導并推向競技舞臺,盡量避免出現“為了保研而參賽”“為了獎金而參賽”的功利性參與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 性色a∨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中文字幕乱偷电影 | 天天综合精品在线观看 | 香蕉精品偷在线观看 |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