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產業指導意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產業指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產業指導意見

        第1篇: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以改善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為中心,以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為前提,培育發展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業格局,大力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實現我市鋼鐵產業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加強政府產業政策引導,一市場調節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企業兼并重組過程中,堅持市場化運作、企業平等協商、政府推動的基本原則。

        改造升級與淘汰落后并重。不淘汰落后,二改造升級與淘汰落后相結合。淘汰落后是改造升級的前提。不允許改造升級,不改造升級也必須淘汰落后,確保順利實現優勝劣汰。

        整合現有資源,三控制增量與優化存量相結合。遵循“等量置換”和“減量置換”原則。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聯合重組,嚴格控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建立有助于鋼鐵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避免再度出現反彈。

        土地、資金等政策上給予支持;對于既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四政策激勵與政策約束相結合。對于積極參加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鋼鐵企業。又不參加改造提升或兼并重組的鋼鐵企業,將采用政策“倒逼”機制,使其退出鋼鐵行業。

        結合具體情況,五統籌規劃與差異化發展相結合。按照總體規劃。實施改造提升、兼并重組、村企共建、倉儲物流、改善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等各種形式的調整和改造,培育多元化的鋼鐵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目標任務

        一加速淘汰落后產能。

        明確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2012年年底前淘汰鋼鐵企業50戶,根據國家鋼鐵產業政策。淘汰落后產能600萬噸,全面淘汰以下落后工藝設備:

        煉鐵工序:400m3及以下煉鐵高爐鑄造鐵企業除外200m3及以下鑄鐵高爐屬配套“短流程”鑄造工藝的淘汰100m3及以下鑄鐵高爐200m3及以下鐵合金高爐。

        煉鋼工序:用于地條鋼、普碳鋼、不銹鋼冶煉的工頻和中頻感應爐;化鐵煉鋼;30噸及以下轉爐不含鐵合金轉爐30噸及以下電爐不含機械鑄造電爐

        推廣強度400兆帕及以上鋼筋,加快淘汰強度335兆帕以下熱軋帶肋鋼筋。促進建筑鋼材升級換代。

        二重點支持升級改造。

        改造升級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標準要求,1.重點支持連鑄連軋企業淘汰現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頻感應爐、30噸及以下電爐、30噸及以下轉爐等落后裝備。并符合工藝路線要求的大型煉鋼轉爐、電弧爐匹配LF鋼包精煉爐VD真空脫碳爐VOD真空吹氧脫碳爐RH精煉等工藝裝備,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國家產品標準。

        調整工藝路線,2.重點支持現有100m3至200m3鑄鐵高爐企業按國家工信部要求。由普通號鐵向鍛鑄件轉化,并爭取國家相關產業認證,引導鑄造生鐵冶煉企業通過改造實現“短流程”并逐步向鑄造、機加一體化方向發展。

        征地1500畝。淘汰現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煉鐵高爐,3.重點支持遼鋼公司整體搬遷改造。項目總投資15億元。不新增產能的前提下,新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標準的大型煉鐵高爐,同步配套煤粉噴吹裝置、除塵裝置、余壓發電裝置,并確保能耗、水耗達標;新上60噸以上煉鋼轉爐,同步配套LF精煉爐及煤氣回收、除塵裝置;新上200m2以上燒結機、6000m3制氧、球團等工藝裝備。主導產品為高速重載鐵路用鋼,低鐵損、高磁感硅鋼,耐腐蝕、耐磨損的優質特種鋼材及大型鑄件和高速線材。建設一個擁有員工5000人、總產能300萬噸、總產值150億元、上繳稅金20億元的大型鋼鐵企業。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或核準此項目。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將全市具備冶煉能力的鋼鐵企業集團減少到1至2戶。

        構建各種類型的村企聯合體或鋼鐵企業集團。重點鼓勵市軋鋼廠在現有村企共建的基礎上,三積極鼓勵村企共建。鼓勵鋼鐵企業結合新農村建設。繼續豐富內涵、鞏固提高。積極鼓勵以新澎輝公司為龍頭,總投資15億元,整合劉二堡鎮西地村、喇叭屯村、河南村800至1200畝土地,由新澎輝公司為2000戶村民共7300人出資6000萬元入股,新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標準的大型煉鐵高爐,同步配套60噸煉鋼轉爐及LF精煉爐,生產市場所需的優質鋼材及棒材、大型鑄件和高速線材。建設一個擁有員工3000人、總產能150萬噸、總產值60億元、上繳稅金10億元的村企共建鋼鐵企業集團。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或核準此項目。十二五”末,培育2至3個村企共建的典型范例。

        優化產業布局,四務實推進兼并重組。積極推動鋼鐵企業通過聯合重組或兼并重組。實現各種資源向優勢區域、優勢企業集中,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做強做大優勢鋼鐵企業。

        培育幾個規模效益居鋼鐵行業前列的民營企業集團。1.鼓勵縣、燈塔市、弓長嶺區等有關大型采選礦企業和大型鋼鐵企業通過聯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對現有鋼鐵企業開展跨區域、跨所有制、跨行業的兼并重組。

        優勢互補。重點引導采選企業、冶煉企業、軋鋼企業進行聯合重組,2.引導上下游企業縱向聯合重組。組建幾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引導鑄件、鍛造、機加企業進行聯合重組,組建幾個大型鑄鍛一體化企業集團。

        統一管理、統一標牌、統一原材料采購、統一營銷網絡、統一質量檢測,3.鼓勵同類型企業橫向聯合重組。以9個生產許可證、17條生產線為紐帶。組建6至9戶大型連鑄連軋企業集團,通過企業集團化推進產業集群化。首先推進以市軋鋼廠為龍頭,整合寶源、新東方、縣新群鋼廠等3至4戶鋼鐵企業,成立前杜鋼鐵聯合企業集團,然后在全市鋼鐵企業推廣。

        五著重調整產品結構。

        以產品生產許可證為紐帶,1.打造精品建材基地。以市軋鋼廠、新澎輝、新達、華信特鋼等骨干企業為龍頭。集聚20家軋鋼企業;以通達建材、新宇鋼絲繩廠為龍頭,集聚10家新型建材企業。組織30家企業共同開發生產新型特種建筑鋼材。

        積極引導軋鋼、鑄鋼企業轉向型材加工,2.打造型材加工基地。重點支持以宏昌重工、騰龍冷軋等骨干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工字鋼、角鋼、槽鋼、輕軌、履帶板、翼圓板等熱型材和方形管、矩形管等冷彎型材,最終集聚20家型材加工企業。

        積極引導煉鐵、鑄鋼企業進行技術改造,3.打造鑄鍛機加基地。依托新風精密鑄造、興宇鍛造、鑫合鍛造等一批骨干企業。生產為發電裝備、礦山機械、汽車制造、數控機床等大型成套設備配套的零部件產品,集聚相關企業50家左右。

        六強力延伸產業鏈條。

        結合淘汰落后產能和提升工藝裝備水平,1.充分利用上游豐富的鐵礦資源及下游千萬噸的鋼材加工能力。改造、整合現有鋼鐵冶煉企業,形成完整的鐵礦采選和冶煉產業鏈條。

        著力打造廢鋼統一采購、分類、剪切、配送及物流服務產業鏈條,2.籌建廢鋼集散中心。按照專業化分工合作的要求,為軋鑄鋼企業提供配套服務。

        籌建鋼材綜合物流交易市場。3.借鑒外地經驗并結合實際。

        四、政策措施

        組長由副市長呂有宏擔任,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市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領導小組。副組長由縣縣長胡異沖、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楊緒彪擔任,成員單位由縣、燈塔市、弓長嶺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安全生產煤管局、市物價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電業局、銀監局等相關部門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各有關縣市區和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全市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統一思想,正確處理速度與效益、局部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扎扎實實抓好組織實施。

        引導和鼓勵鋼鐵企業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二支持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充分重視和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加大技術開發投入,積極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與應用,開展共性、關鍵、平臺技術攻關。遵循“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原則,支持鋼鐵骨干企業搬遷改造或工藝裝備升級改造,支持實施兼并重組的鋼鐵企業淘汰落后產能,開展綜合利用,推進節約生產和清潔生產等有利于節能降耗、減排治污、提高產品質量等升級改造,形成鋼鐵企業集團產能集約化、產品差異化。對主要設備工藝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又不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鋼鐵企業,不允許繼續生產經營,并將按照淘汰落后產能政策處理,采取限制供電、吊銷證照等措施,促其退出鋼鐵行業。

        落實國家有關土地使用、差別電價、稅收征管政策,三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努力營造有利于促進企業公平競爭和落后產能退出的市場環境。根據國家工信部公布的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結合實際,制定我市淘汰落后企業和產能名單;按照工信部制定的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規范全市鋼鐵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研究提出實行差別化電價的企業名單,采取行政與市場相結合的手段,推動企業落后產能淘汰和企業技術進步;積極爭取國家淘汰落后獎勵資金,并與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掛鉤。

        支持引進國內大型鋼鐵企業建設鋼鐵深加工項目,四鼓勵兼并重組和村企共建。按照市場化運作、村企自愿、政府引導的原則。鼓勵鋼鐵企業開展聯合重組、兼并重組和村企共建。

        1.鼓勵較大型鋼鐵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

        開展橫向聯合重組或兼并重組,2.鼓勵連鑄連軋企業以產品生產許可證為紐帶。同時進行工藝設備改造升級。

        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活力。對于上述各種形式的重組或共建,3.鼓勵鋼鐵企業與所在周邊鄉村實施村企共建。技術改造資金、節能減排資金、投資項目審批、核準、備案、土地供給、融資等方面給予支持。

        不允許其落后產能就地改造,對于具備重組條件不積極參與重組的鋼鐵企業。并采取收縮信貸、限制供電等措施,促其退出鋼鐵行業。

        五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1.支持重點骨干企業建立質量檢測、技術研發中心。

        為鋼鐵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2.鋼鐵產業園區加快公共研發和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

        創名牌商標。對于聯合重組和兼并重組企業,3.鼓勵鋼鐵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實現“五統一”基礎上,重點支持公共研發和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省財政按核定后項目投資總額的1/3給予資金補助,市、縣兩級分別配套資金1/3對于獲得國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證,獲得國家、省級名牌產品或馳名商標的鋼鐵企業,市、縣兩級財政將根據有關規定給予資金支持。

        第2篇: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滲透性最強、應用最廣的關鍵技術,是推動經濟增長和知識傳播應用進程的重要引擎。信息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及其在經濟社會各領域中的應用,對于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化解資源環境約束、豐富物質文化生活、支持各行各業的創新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實施國家信息化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和關鍵要素。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經過“*”時期的快速發展,我國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但是,產業大而不強,集中體現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自主創新能力薄弱、人才隊伍素質亟待提高等方面。為切實抓住當前世界信息技術變革和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把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提升信息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突破口,實現產業做大做強,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倍增效應和支撐作用,指導“*”期間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求,把增強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持續做大、加快做強的戰略基點和中心環節,針對發展瓶頸、面向重大應用,突破核心技術,掌握關鍵技術,顯著提升信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體制創新與技術創新相結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消除阻礙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協同配合和創新資源的整合,推動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

        2.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導向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組織協調作用,制定和實施推動產業自主創新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營造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發展環境,著力增強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針對應用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技術創新體系中各要素的創新活力。

        3.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提升相結合。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發展著眼長遠的前沿技術、關系國家安全和產業發展根本利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制約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瓶頸技術、豐富人民群眾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重要應用技術。以點帶面,通過重點突破,提升全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4.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原始創新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能夠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領域前沿技術,集中力量,超前部署,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進一步加強集成創新,大力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務,促進技術和業務的有機融合,形成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努力加強消化吸收再創新,依托重大工程或專項,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結合起來,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增強自主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提高重要技術裝備的國產化水平。

        5.堅持自主創新與走國際化道路相結合。立足自主創新,擴大對外開放,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間科技交流與合作,拓展合作的領域和范圍,深化合作層次。主動融入全球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格局調整的大環境,有效承接產業和技術轉移。充分利用全球范圍內的人才資源、科技資源和市場資源,加快產業國際化發展步伐。

        6.堅持科研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制定標準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在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加大科研開發力度,顯著增加知識產權積累,積極制定與實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核心技術的突破、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及技術標準的制定與實施,要以實現產業化為目標。

        7.堅持技術創新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相結合。通過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務,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更好地支撐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更好地支撐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挖掘和創造技術、產品和業務的新需求和新市場,形成信息技術創新與信息技術應用良性互動的局面。

        8.堅持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相結合。貫徹“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方針,促進軍民技術相互轉移,互動發展;健全軍民科技資源共享,軍民互動合作的協調機制,提高軍民兩用電子產品的研發和制造水平。

        二、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

        (三)發展目標

        “*”末,初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比較完善的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強集成電路、軟件和電子元器件等核心基礎領域的技術創新,提升突破發展瓶頸的能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以及匯聚創新成果的若干產業集群;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為重點,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初步形成自主創新型的產業發展模式,提升產業持續發展能力。

        (四)發展重點

        1.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在核心電子器件、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寬帶無線移動通信、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及成套工藝等重點領域,實現技術躍升。

        2.圍繞產業發展重點,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軟件、新型元器件、電子材料及專用設備等核心基礎產業;在高性能計算機及網絡設備、下一代網絡、數字電視、平板顯示、家庭網絡、智能終端、汽車計算平臺、無線射頻識別和傳感器網絡等領域掌握關鍵技術,培育產業群。

        3.圍繞國家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掌握網絡和信息安全關鍵技術,健全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4.圍繞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現代服務業發展和國家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應用技術和數字內容技術,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城市信息化、農村信息化、企業信息化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共享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應用和推廣。

        5.圍繞推進“三網融合”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積極開發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構建無處不在、安全可靠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三、發揮政策引導,營造創新環境

        (五)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引導作用

        爭取國家財政對信息產業科研開發投入的穩定增長,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競爭前的戰略性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的研究開發,建立先進的技術創新平臺;支持面向企業技術創新的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財政資金的投入和管理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六)推動制定和落實國家有關稅收激勵政策,營造有利于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的稅收環境

        推動制定并貫徹落實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所得稅前抵扣,經認定的信息技術創新型企業所得稅減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稅收鼓勵,以及社會資金公益性捐贈支持自主創新的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扣除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自主創新研發投入;推動制定和落實經認定符合條件的信息產業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口符合規定的科研開發用品,以及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國家重大裝備研究開發項目和重大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的信息產業企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關鍵設備、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實施細則和稅目審核工作,支持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七)推動制定和落實國家金融支持政策,營造有利于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的金融環境

        做好與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銜接與協調工作,爭取國家政策性資金對信息產業重大科技項目、科技產業化項目的規模化融資和創新成果轉化項目、信息技術產業化項目、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項目、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項目以及支撐農業信息化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的貸款支持;利用基金、貼息、擔保等方式,引導商業金融機構支持自主創新與產業化,改善對信息產業自主創新和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圍繞國家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事業,研究有利于加快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的有關政策,引導創業風險投資企業投資處于種子期和起步期的信息產業創業企業;推動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支持有條件的信息技術創新型企業在國內主板和中小企業板上市;推進信息技術創新型企業股份轉讓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協調有關部門,促進為信息技術創新型企業提供相關保險服務以及貨物和服務貿易用匯服務,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收并購國外研究開發機構或高新技術企業。

        (八)充分發揮政府采購對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的引導作用

        貫徹落實國家財政性資金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制度,推動實施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產品的認定和管理,積極推薦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產品納入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充分發揮政府首購和訂購制度的激勵作用,促進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產品的應用;發揮國防采購對扶持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的優勢,圍繞國防或國家安全的需求,推動信息產業自主創新成果的應用。

        (九)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創新的信息產業法制環境

        加快信息產業發展、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應用、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立法工作。重點推動軟件產業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的立法,推動出臺《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條例》和《信息技術應用促進條例》。

        (十)制定并落實產業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

        把握全球信息技術變革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方向,制定并落實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技術政策,引導自主創新的重點和方向,制定支持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發展的政策,推進產業集聚式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十一)實施信息產業重大專項

        根據專項特點及參與部門的職能,進行全面深入的技術、經濟等可行性論證,研究制定專項的組織實施方案和細則。堅持科研開發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切實推進重大專項的實施。

        (十二)加快發展信息產業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

        根據國家重大戰略和信息產業發展需求,編制《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錄》,為國家制定和實施科技計劃、建設投資、政府采購政策等提供依據與支撐,對企業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專利申請、標準制定、國際貿易與合作等給予指導和支持。

        (十三)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鼓勵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創造知識產權的主體、制定技術標準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1.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意識,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健全研究開發體系和技術創新管理體系。

        2.支持企業積極申請國際國內的專利尤其是核心技術領域內的專利,參與國際國內的標準制定和實施,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活動。

        3.鼓勵和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承擔國家重大專項或其它科技和產業化項目,積極開展技術成果的轉移和轉化。

        (十四)鼓勵建立產業技術聯盟,開展聯合創新

        鼓勵和引導企業圍繞信息產業關鍵技術和重大應用,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技術聯盟;引導企業拓展和深化與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之間的創新合作,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實施信息產業知識產權戰略

        完善信息產業知識產權法規和政策體系,鼓勵創造自主知識產權,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環境。提升全行業創造、管理、應用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產業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建立健全信息產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推廣應用平臺和預警機制,增強企業應對國際知識產權事務與糾紛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相結合的信息產業知識產權工作體系與運行機制。

        (十六)建立和完善信息產業自主標準體系建設

        加大對信息產業技術標準研究、制定的力度,圍繞信息產業發展重點,著力開展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研究制定。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活動,力爭更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建立和完善標準技術研究、自主制定、試驗驗證、知識產權處置和產業化推進的新的工作體系與運行機制,加快建設面向市場和企業的標準信息服務平臺。

        (十七)加強電信運營業的技術和業務創新

        立足于整個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加強基礎電信和增值電信領域的技術和業務創新,積極開拓新的業務發展空間,加強自主知識產權業務品牌的開發應用,建立和完善技術和業務創新的應用示范和服務推廣機制,推動向信息服務業轉型,提供滿足社會需求的綜合信息服務。

        (十八)加強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互動發展

        推進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與信息系統集成、內容服務、通信網絡服務、廣播電視服務等信息服務業的合作,促進信息產業的協調發展。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要積極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支撐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信息服務業要提升業務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牽引電子信息產品的技術創新與應用,打造互動發展的產業鏈。

        (十九)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

        把“引進來”和“走出去”密切結合起來,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切實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推動國內企業與跨國公司的交流合作,鼓勵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繼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到境外投資,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組織的各項技術活動,引導和支持企業在堅持自主品牌的前提下開展跨國合作、并購重組和設立海外研究開發機構。

        (二十)進一步加強信息產業人才隊伍建設

        結合信息產業發展需求,認真實施好“*”信息產業人才規劃。充分發揮社會各類機構的作用,加快信息技術相關學科建設,培養信息產業發展急需的多層次、多類型人才。組建以技術創新帶頭人為核心的創新團隊,優化創新型人才資源配置,完善培養、吸引、留住人才的機制,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鼓勵人才脫穎而出。

        (二十一)完善信息產業科技統計制度

        依法建立和完善信息產業科技統計體系,規范科技統計方法、統計對象和統計指標,提高科技統計的數據處理和信息服務水平,為政府科技規劃和科技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

        (二十二)建立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評價體系

        開展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和關鍵技術評價,為細化技術創新目標和引導產業技術創新提供依據;建立和完善對信息產業自主創新型企業的認定管理制度,制定對信息產業企業從事技術研發和應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引導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二十三)加強信息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建設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需求,在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鼓勵和扶持一批從事信息產業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和綜合交叉性研究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或研究開發中心和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顯著提升信息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對信息產業技術基礎類和公益類科研機構的穩定支持力度,達到與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發展相適應的能力和水平;爭取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的支持,鼓勵信息產業領域有較強研究開發和技術輻射能力的大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面向行業的競爭前技術、前沿技術和軍工配套、軍民兩用技術研究,提高信息產業關鍵領域的基礎研究能力和支撐產業技術創新的綜合實力。

        (二十四)培育和發展信息產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強化政策支持和資金引導,鼓勵中介服務機構面向企業,為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構建全行業的綜合網絡。引導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向專業化、規模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促進企業之間、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的技術轉移。鼓勵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建立技術轉移機構,完善技術轉移中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創新成果的交易、轉移和擴散。

        (二*)加強信息產業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

        建立和完善信息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知識產權預警服務平臺、標準測試服務平臺、集成化的科技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和自主創新成果轉化促進平臺,全面加強對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的支撐。

        (二十六)建立有利于自主創新的軍工電子科研生產體系

        鼓勵信息技術創新型企業發揮技術、資金和生產優勢,參與軍工電子裝備的研制生產。進一步完善有利于自主創新的軍工電子行業監督、評價、競爭和激勵機制,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軍民結合并且競爭有序的軍工電子科研生產體系,為國防現代化建設提供保障。

        四、加強組織落實,推進自主創新

        (二十七)加強對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的組織領導

        各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和通信管理局要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工作,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積極研究制定推動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認真組織落實,切實抓好信息產業自主創新工作。

        (二十八)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團體在信息產業自主創新中的作用

        第3篇: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1.總體要求。緊緊抓住國家振興中醫藥產業的良好機遇,把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振興新安醫學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按照“抓龍頭、建基地、創品牌、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培育扶持中藥材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中藥材基地建設,打造中藥材名優品牌,努力把中藥材產業培植成我市的支柱產業。

        2.工作目標。到**年,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12萬畝,其中規范化種植面積5萬畝,規模以上加工企業營銷年收入達3億元;千畝以上的種植基地達到8個,其色中藥材種植基地2個,將我市建成全國主要特色地產中藥材種植基地之一;大力發展中藥龍頭企業,重點開發中藥材深度加工,培育1家5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爭創2個省級知名品牌;完成市政府制定的中藥材“532”提升行動任務指標分解計劃(見附件)。

        二、突出重點,促進中藥材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3.推動新安醫學的保護與振興。我市中藥材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藥材產地之一。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新安醫學的保護與振興,離不開**中藥材的開發與利用,中藥材產業化的發展將為新安醫學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實物基礎。各地要積極探索加快中藥材產業化發展、保護振興新安醫學的有效途徑,加大對醫療、科研和中藥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投入,充分開發、應用好地產中藥材和新安醫學這一寶貴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為人民的健康事業服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4.提高中藥材產業化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中藥材科技創新體系,建立我市醫藥科技推廣應用平臺,將中藥材科技開發和產業化服務作為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大力開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中藥飲片炮制和質量控制技術等的研究,積極爭取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人員來我市進行中藥研究開發,與企業共建中試基地、推廣基地,帶動中藥產業快速發展。科技部門負責在中成藥的新藥研發、新工藝研究等項目上給予資金優先安排,提供技術支撐。

        5.促進中藥材基地規模化發展。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種植結構,擴大地產名優中藥材生產,重點擴大**貢菊、杜仲、山茱萸、垂盆草等種植示范效應,因地制宜發展規模種植。依托我市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勢,實施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中藥產品開發、新產品生產三位一體的中藥產業現代化工程。鼓勵中藥材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建立中藥材原料基地。引導企業開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推動實施GAP或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的基地建設。采取商標注冊、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評優選優等方式,提高地產名優藥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結合我市特色中藥材,重點抓好**、**、**區的貢菊,**區的垂盆草、木靈芝,**的山茱萸、綠梅花,祁門的金銀花、杜仲,黟縣的杜仲等特色中藥材基地建設,打造“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中藥材基地。農業部門負責組織指導農村開展中藥材種植,提供有關政策支持,規劃實施中藥材基地建設,加強中藥材種植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林業部門負責提供木本中藥材種苗培育、種植技術指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牽頭做好中藥材產業化發展調研,在實施特色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推行GAP規范化試點工作。

        6.積極扶持中藥材產業化龍頭企業。對現有龍頭企業進行調研,掌握企業現狀,并給予指導幫助。認真實施“振興皖藥行動計劃”中的“中藥材提速增效工程”,積極培育一批中藥材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加工,發揮帶動作用,支持其向保健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劑、調味品、色素等領域拓展,促進龍頭企業健康發展。積極組織中藥材生產加工企業(基地)申報省級龍頭企業。按照“大規模、高水平、多層次、強帶動”的要求,把龍頭企業建設作為深化中藥產業升級、構建現代農產品加工體系的重中之重。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和有效措施,為中藥材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支持其上品種、上項目、上規模。加強對龍頭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提升其綜合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著力建設一批企業家隊伍。適時組織龍頭企業赴外地參加展示展銷、貿易洽談和招商等活動。積極扶持、重點培植壯大祁門金銀花技術研究中心、**雅氏茶菊有限公司、**市天目藥業有限公司、**龍源藥業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的原則,以**華仁堂藥業(飲片)有限公司、****藥飲片有限公司為依托,大力發展中藥飲片加工業。

        7.增強中藥企業市場競爭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軟環境建設,采取更加靈活、優惠的政策,吸引國內外大企業來我市投資建基地、搞加工。幫助龍頭企業與國內外大企業開展合作,鼓勵外地同行業相關企業以參股、控股等方式,聯合、兼并、重組市內企業,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經濟管理部門負責引導企業融資、招商,在技改項目上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8.積極發展中藥材中介服務組織。在我市現有15個中藥材專業合作組織的基礎上,大力支持興辦中藥材專業合作組織,在優良種子(種苗)選購、市場營銷等方面提供有效導向信息,使其切實發揮中介服務作用,成為政府的幫手、藥農的益友。

        9.強力推進品牌化建設。切實把品牌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在**貢菊取得原產地保護地理標識的基礎上,爭創更多名牌產品,做強做響“生態品牌”、“原產地品牌”等特色品牌。各區縣要選擇若干優勢中藥材品種,圍繞市場搞加工,圍繞加工建基地,突出特色,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形成“特色+規模+檔次”的經營格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指導企業建立質量標準并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標準生產,環境保護部門負責農殘、土壤、大氣、水質環境監測,為優化中藥材生長環境提供服務。

        三、強化措施,確保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目標實現

        10.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制定和完善推進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激發農民自主創業的潛能,營造鼓勵農民種植中藥材、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社會氛圍和創業環境。抓住人才強市戰略推進工程實施的機遇,健全服務體系,完善配套政策,建立有利于產業化發展領軍人物成長的體制機制,在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各個層面,加快培育一大批創業主體。發展改革部門負責規劃中藥材項目的布局,在安排重點建設項目中給予政策傾斜,指導和幫助跑項爭資。

        11.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財政部門要積極爭取省級支持“532”提升行動項目資金,對中藥材重點發展項目給予資金扶持傾斜。

        1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繼續加強與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的戰略合作,建立以縣、區為重點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信貸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為基地農戶提供貸款擔保。重點解決中藥材GAP實施前的基礎性研究、優質種苗繁育、中成藥新品種、新工藝等項目研究的資金不足問題,以及中藥材科技宣傳培訓、信息網絡建設的資金困難問題。

        13.鼓勵社會力量投入。整合各類投入資金,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金融資本和外資等進入中藥材領域,加大對中藥材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投資支持力度。降低門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服務,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中藥材科研、種植、加工和經營。

        四、加強領導,營造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良好環境

        第4篇: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突出“一改、兩防、一創”(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美國白蛾防治和森林防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林業科技創新,加強項目管理,發展現代林業,推動科學發展,努力把我區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文明生態區。

        二、目標任務

        年完成造林4萬畝。其中:荒山造林2.1萬畝,退耕還果1.1萬畝,水系綠化0.8萬畝;新建完善農田林網1.5萬畝;道路綠化120條、98公里;新建林果示范園基地3處,林果科技示范園5處;新育苗0.5萬畝;四旁植樹180萬株。重點工程:

        (一)荒山綠化工程。在大學科技園、經濟開發區和城區周圍及重點部位,加大投資,高標準綠化荒山2000畝,全面完成大學科技園區的荒山綠化,帶動提升全區荒山造林綠化水平和檔次。結合開展“無荒山鎮”活動,完成全區荒山綠化2.1萬畝、疏林地補植4900畝,林木撫育8萬畝。

        (二)水系生態綠化工程。按照水系生態建設規劃,因地制宜擇優種植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和綠化景觀林,在全區逐步構建河、湖連接和南北沙河生態水網綠化體系。立足我區地域優勢,做大做強東部、南部、西部三大水系綠化。

        一是在東部重點推進國道至沿線、鎮萬南至界首沿線和水庫至水庫的北大沙河河灘綠化和水岸河堤綠化。

        二是在南部重點開發雙泉鎮、馬山鎮和歸德鎮駐地的南大沙河水系源頭保護綠化。

        三是在西部沿黃繼續完善南水北調綠化帶和黃河百里防風固沙景觀帶綠化。大力推進全區中、小型水庫周邊水源綠化美化建設步伐,年完成水系生態綠化0.8萬畝。結合當地實際,搞好規劃設計,按照“有路就有樹、有溝就有林”的原則,加快林網建設步伐,以沿黃街道(鎮)為重點,新建完善農田林網1.5萬畝,帶動全區農田林網建設。

        (三)退耕還果工程。按照“成規模、上檔次、出亮點、建精品”的要求,以發展櫻桃和核桃兩大樹種為主導,做強干鮮果品規模。

        一是以國道以西鎮、鎮沿線和萬五路沿線為重點,集中建設都市型櫻桃采生基地,逐步構建集休閑、采摘、生態效益于一體的全市最大的櫻桃產業長廊。年新發展櫻桃2000畝,全區櫻桃規模達到1.5萬畝。

        二是在進一步鞏固擴大原有果品基地和提升原有樹種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在等山區突出發展優質核桃。繼續完善雙泉鎮和孝里鎮的核桃標準化基地建設,實現人均一畝核桃的規模效益。年新發展核桃0.9萬畝,全區核桃規模達到10萬畝。

        (四)林業產業工程。

        一是結合沿黃防風固沙工程建設,大力推廣用材林優良品種,科學營林管理,進一步做大做強速生豐產林基地和木材加工經營。

        二是抓好鎮核桃、板栗,櫻桃等干鮮果品品牌注冊,培大做優經濟林產業。完善“雪桃”市級現代林業示范園區1處;建成良種示范園2個;提升鎮玉杏、鎮核桃等標準化經濟林基地3處;引進果樹名特優新品種3-5個;建設鎮核桃、鎮櫻桃等特色林果示范園5處,加快全區核桃品種改良。同時充分發揮林業科技人員的技術優勢,扎實開展技術培訓,送科技下鄉等活動。

        三是壯大加快花卉苗木建設。實施基地帶動戰略,年新育苗5000畝,進一步完善“一區三基地”的花卉苗木產業布局。一區即:抓好街道的西李花卉苗木、南王北方龍柏等萬畝花卉苗木精品園區建設;三基地即:完善蓮臺山林場和鎮土屋村為主的經濟林苗木基地;區苗圃和街道西倉村為主的喬灌花苗木基地和鎮村白皮松苗木繁育基地,以三大基地建設帶動國道、220省道和省道沿線的花卉苗木快速發展。

        四是加快市、區兩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全面提升河流、森林、花園、道路、產業的生態效果。

        五是加大林地深度開發力度,發展壯大歸德林下菠菜、孝里林下養蟬、馬山林下中草藥等林下特色經濟,帶動全區林下經濟多樣化規模化和效益化,提高林地整體效益。

        (五)綠色通道建設工程。重點對濟菏高速公路綠色通道工程建設進行全面補植完善。同時,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科學制定規劃,重點實施村莊道路綠化和圍村林綠化,打造城鄉一體化的森林生態體系。堅持用材樹種、園林綠化樹種、優質果木樹種結合、綠化美化結合,全面提升村莊綠化水平。全區完成道路綠化120條,98公里,每個街道(鎮)新建2-3個高標準綠化村,四旁植樹180萬株。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新聞媒體,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地開展創建宣傳,加強社會宣傳與教育,提高全社會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爭創全國綠化模范區的認識,進一步增強全民愛綠護綠意識。把造林綠化、美國白蛾防治、森林防火、林權制度改革等各項宣傳工作做廣、做亮、做深,進一步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林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有效擴大創建影響,提高創建工作知曉率和支持率。

        (二)加大資金投入,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一是要按照分級負責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多元投資、社會參與的造林綠化投入機制。

        二是強化項目管理,確保建設實效。充分利用河道治理和土地整理等項目實施的有利時機,大搞河道綠化、山體美化工程。要科學合理安排項目,強化資金管理。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科學謀劃,創亮點,出項目,積極爭取各方面的資金支持,有效提高項目資金的最大效益。

        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和四荒拍賣力度。以完善和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為切入點,建立林地、林木的林權流轉平臺,鼓勵支持社會資金參與造林。穩定林地所有權,放活使用權,增強經營者投資管理的信心。吸引和鼓勵集體、社會團體、個人和外商投資,允許憑林權證進行小額貸款。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等多種形式,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合理流轉,實行資本化運作,變林業的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投入,加快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創新管護機制。

        一是全力防控美國白蛾。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綜合治理”的同時,積極探索政策引導,政府帶動,全民行動的長效防治機制,達到群防群治,聯防聯治,專群結合的防治目標。

        二是扎實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狠抓防火制度落實,強化護林隊伍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火災查處力度,拓展宣傳渠道,完善防火長效機制,杜絕較大森林火災發生。

        第5篇: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1.工作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把經濟發展建立在安全生產有可靠保障的基礎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安全標準,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堅持依法依規生產經營,切實加強安全監管,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促進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實現根本好轉。

        2.主要任務。以煤礦、非煤礦山、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業(領域)為重點,全面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要通過更加嚴格的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集中整治非法違法生產行為,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要盡快建成完善的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在高危行業強制推行一批安全適用的技術裝備和防護設施,最大程度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技術裝備全面達到國家和行業標準,實現我國安全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進重點行業的企業重組和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徹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產的落后產能;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導,形成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二、嚴格企業安全管理

        3.進一步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企業要健全完善嚴格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堅持不安全不生產。加強對生產現場監督檢查,嚴格查處違章指揮、違規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凡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的,要責令停產停工整頓,并對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對以整合、技改名義違規組織生產,以及規定期限內未實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礦井,由地方政府依法予以關閉。要加強對境外中資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嚴格落實境內投資主體和派出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責任。

        4.及時排查治理安全隱患。企業要經常性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并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產專業人員為主導的隱患整改效果評價制度,確保整改到位。對隱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業和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停產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復產。

        5.強化生產過程管理的領導責任。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成員要輪流現場帶班。煤礦、非煤礦山要有礦領導帶班并與工人同時下井、同時升井,對無企業負責人帶班下井或該帶班而未帶班的,對有關責任人按擅離職守處理,同時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發生事故而沒有領導現場帶班的,對企業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并依法從重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6.強化職工安全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殊工種人員一律嚴格考核,按國家有關規定持職業資格證書上崗;職工必須全部經過培訓合格后上崗。企業用工要嚴格依照勞動合同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凡存在不經培訓上崗、無證上崗的企業,依法停產整頓。沒有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教育,或存在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的企業,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予以關閉。

        7.全面開展安全達標。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凡在規定時間內未實現達標的企業要依法暫扣其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對整改逾期未達標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關閉。

        三、建設堅實的技術保障體系

        8.加強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強化企業技術管理機構的安全職能,按規定配備安全技術人員,切實落實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技術管理負責制,強化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技術決策和指揮權。因安全生產技術問題不解決產生重大隱患的,要對企業主要負責人、主要技術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給予處罰;發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責任。

        9.強制推行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煤礦、非煤礦山要制定和實施生產技術裝備標準,安裝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等技術裝備,并于3年之內完成。逾期未安裝的,依法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生產許可證。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旅游包車和三類以上的班線客車要安裝使用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于2年之內全部完成;鼓勵有條件的漁船安裝防撞自動識別系統,在大型尾礦庫安裝全過程在線監控系統,大型起重機械要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努力提高企業安全防護水平。

        10.加快安全生產技術研發。企業在年度財務預算中必須確定必要的安全投入。國家鼓勵企業開展安全科技研發,加快安全生產關鍵技術裝備的換代升級。進一步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等,加大對高危行業安全技術、裝備、工藝和產品研發的支持力度,引導高危行業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水平,合理確定生產一線用工。“十二五”期間要繼續組織研發一批提升我國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的關鍵技術和裝備項目。

        四、實施更加有力的監督管理

        11.進一步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強化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對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管,全面落實公安、交通、國土資源、建設、工商、質檢等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及工業主管部門的安全生產指導職責,形成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行業監管指導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在各級政府統一領導下,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等影響安全生產的行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和行業管理部門要會同司法機關聯合執法,以強有力措施查處、取締非法企業。對重大安全隱患治理實行逐級掛牌督辦、公告制度,重大隱患治理由省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掛牌督辦,國家相關部門加強督促檢查。對拒不執行監管監察指令的企業,要依法依規從重處罰。進一步加強監管力量建設,提高監管人員專業素質和技術裝備水平,強化基層站點監管能力,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現場監管和技術指導。

        12.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屬地管理。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對當地企業包括中央、省屬企業實行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管理,組織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標準化分級考核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并向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擔保業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

        13.加強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強化項目安全設施核準審批,加強建設項目的日常安全監管,嚴格落實審批、監管的責任。企業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要包括安全監控設施和防瓦斯等有害氣體、防塵、排水、防火、防爆等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未做到同時設計的一律不予審批,未做到同時施工的責令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時投入使用的不得頒發安全生產許可證,并視情節追究有關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嚴格落實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監管等各方安全責任。對項目建設生產經營單位存在違法分包、轉包等行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產整頓,并追究項目業主、承包方等各方責任。

        14.加強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作用,依法維護和落實企業職工對安全生產的參與權與監督權,鼓勵職工監督舉報各類安全隱患,對舉報者予以獎勵。有關部門和地方要進一步暢通安全生產的社會監督渠道,設立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接受人民群眾的公開監督。要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對輿論反映的客觀問題要深查原因,切實整改。

        五、建設更加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

        15.加快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建設。按行業類型和區域分布,依托大型企業,在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支持下,先期抓緊建設7個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配備性能可靠、機動性強的裝備和設備,保障必要的運行維護費用。推進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水上搜救、船舶溢油、油氣田、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領域)國家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依托大型企業和專業救援力量,加強服務周邊的區域性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16.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預警機制。企業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發現事故征兆要立即預警信息,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對重大危險源和重大隱患要報當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備案。涉及國家秘密的,按有關規定執行。

        17.完善企業應急預案。企業應急預案要與當地政府應急預案保持銜接,并定期進行演練。賦予企業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在遇到險情時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的直接決策權和指揮權。因撤離不及時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的,要從重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六、嚴格行業安全準入

        18.加快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標準。各行業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要根據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加快制定修訂生產、安全技術標準,制定和實施高危行業從業人員資格標準。對實施許可證管理制度的危險性作業要制定落實專項安全技術作業規程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19.嚴格安全生產準入前置條件。把符合安全生產標準作為高危行業企業準入的前置條件,實行嚴格的安全標準核準制度。礦山建設項目和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應當分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嚴把安全生產準入關。凡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違規建設的,要立即停止建設,情節嚴重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實施關閉取締。降低標準造成隱患的,要追究相關人員和負責人的責任。

        20.發揮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的作用。依托科研院所,結合事業單位改制,推動安全生產評價、技術支持、安全培訓、技術改造等服務性機構的規范發展。制定完善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管理辦法,保證專業服務機構從業行為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專業服務機構對相關評價、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對違法違規、弄虛作假的,要依法依規從嚴追究相關人員和機構的法律責任,并降低或取消相關資質。

        七、加強政策引導

        21.制定促進安全技術裝備發展的產業政策。要鼓勵和引導企業研發、采用先進適用的安全技術和產品,鼓勵安全生產適用技術和新裝備、新工藝、新標準的推廣應用。把安全檢測監控、安全避險、安全保護、個人防護、災害監控、特種安全設施及應急救援等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的研發制造,作為安全產業加以培育,納入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支持范疇。大力發展安全裝備融資租賃業務,促進高危行業企業加快提升安全裝備水平。

        22.加大安全專項投入。切實做好尾礦庫治理、扶持煤礦安全技改建設、瓦斯防治和小煤礦整頓關閉等各類中央資金的安排使用,落實地方和企業配套資金。加強對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的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制度,研究提高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下限標準,適當擴大適用范圍。依法加強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建設,加快建立完善水上搜救獎勵與補償機制。高危行業企業探索實行全員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完善落實工傷保險制度,積極穩妥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

        23.提高工傷事故死亡職工一次性賠償標準。從年1月1日起,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對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職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調整為按全國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計算,發放給工亡職工近親屬。同時,依法確保工亡職工一次性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的發放。

        24.鼓勵擴大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培養。進一步落實完善校企合作辦學、對口單招、訂單式培養等政策,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逐年擴大采礦、機電、地質、通風、安全等相關專業人才的招生培養規模,加快培養高危行業專業人才和生產一線急需技能型人才。

        八、更加注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5.制定落實安全生產規劃。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在制定國家、地區發展規劃時,要同步明確安全生產目標和專項規劃。企業要把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要求落實在企業發展和日常工作之中,在制定企業發展規劃和年度生產經營計劃中要突出安全生產,確保安全投入和各項安全措施到位。

        26.強制淘汰落后技術產品。不符合有關安全標準、安全性能低下、職業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落后技術、工藝和裝備要列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予以強制性淘汰。各省級人民政府也要制訂本地區相應的目錄和措施,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隱患的技術改造和搬遷項目,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項目建設和延續。對存在落后技術裝備、構成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要予以公布,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關閉。

        27.加快產業重組步伐。要充分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大對相關高危行業企業重組力度,進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費資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產能,提高安全基礎保障能力。

        九、實行更加嚴格的考核和責任追究

        28.嚴格落實安全目標考核。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完成年度生產安全事故控制指標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并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權重,發生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要根據情節輕重,追究地市級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的責任;后果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的,要按規定追究省部級相關領導的責任。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考核,加快推進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29.加大對事故企業負責人的責任追究力度。企業發生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追究事故企業主要負責人責任;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業主要負責人或企業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除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責任外,還要追究上級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企業實際控制人和上級企業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企業,其主要負責人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企業的礦長(廠長、經理)。對非法違法生產造成人員傷亡的,以及瞞報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節特別惡劣的,要依法從重處罰。

        30.加大對事故企業的處罰力度。對于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或一年內發生2次以上較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并負主要責任的企業,以及存在重大隱患整改不力的企業,由省級及以上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并向投資、國土資源、建設、銀行、證券等主管部門通報,一年內嚴格限制新增的項目核準、用地審批、證券融資等,并作為銀行貸款等的重要參考依據。

        31.對打擊非法生產不力的地方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在所轄區域對群眾舉報、上級督辦、日常檢查發現的非法生產企業(單位)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處,致使非法生產企業(單位)存在的,對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以及相關責任人,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6篇: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據悉,2016年3月16日,蘇州綠葉正式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直銷經營許可證。在黨和國家政府大力支持與關心下,綠葉將依法經營、高速發展,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精神和綠葉特色的騰飛之路。

        擲地有聲

        為“中國制造”注入力量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高端化妝品市場,在這個龐大市場上的品牌卻幾乎是國外品牌的天下,國內高端化妝品罕有足跡。從人們的消費習慣上,也基本傾向于國外的知名品牌,原因之一國內高端化妝品可以說根本沒有選擇。為了打造出國內的高端化妝品,打造國人的天然女性之美,蘇州綠葉日用品有限公司傾情推出SEALUXE(希諾絲)高端化妝品,為高端化妝品市場注入了一股中國力量。

        據蘇州綠葉董事長介紹說,國內的護膚化妝品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是國內民族品牌卻是生存艱難,為了扭轉這個局面,蘇州綠葉連同瑞士國家生物護膚中心CRB公司以及意大利化妝品巨頭Intercos(希諾絲)集團合力推出包括護膚品、彩妝、香品在內的高端化妝品品牌,成為中國第一個中國制造的高端化妝品品牌。

        蘇州綠葉日用品有限公司投資了上億的科研成本,研究專門針對亞洲人膚質的護膚化妝產品,讓亞洲的女性擁有一個屬于自己亞洲人的化妝品牌,而不是基于歐美人員研發出來的化妝產品。蘇州綠葉董事長繼續表示,現在很多國外品牌其實并不是十分適合亞洲人的膚質,畢竟亞洲和歐美在氣候、地理環境、生活習慣上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蘇州綠葉的SEALUXE(希諾絲)則是更加貼合亞洲人膚質,尤其在補濕補水方面,SEALUXE(希諾絲)做到了長期鎖水,保持肌膚濕潤的效果,特別適合在干燥的亞洲天氣下生活的亞洲女性,使之肌膚呈現天然的潤澤之美。

        如今,除了希諾絲,蘇州綠葉還持有“卡麗施”、“家得麗”、“紐維茲”三大品牌,涵蓋化妝品、個人護理、家居用品和保健品等系列產品,讓女性在皮膚、身體、家居等方面都具有健康的生活狀態,打造天然的女性之美。

        而隨著蘇州綠葉生物美容產業園的建立,標志著蘇州綠葉一步一步朝著國際一流生物美容產業基地的目標前進,帶領著國產的高端護膚品品牌走向世界,讓全球人們都看到,中國標簽的護膚化妝品代表著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讓國人為中國制造的護膚品感到驕傲。

        一擲千金打造國產高端品牌

        據了解,蘇州綠葉是國家高度認可的優秀民族企業,其在科技研發、生產制造、國際合作、品牌推廣、市場營銷方面都有卓越的發展成果。蘇州綠葉通過與瑞士國家生物護膚研究中心的瑞士CRB公司,以及意大利化妝品巨頭INTERCOS集團建立了長期的戰略伙伴關系,三方各自發揮所長,共同研發,傾力打造出國產的高端化妝品民族品牌SEALUXE(希諾絲),打破了國內高端化妝品市場被外資品牌幾乎籠統的局面,讓中國制造的高端化妝品吐氣揚眉。

        然而在高端護膚化妝品領域,許多中國消費者都偏信國外品牌,總覺得國外品牌的質量一定優勝于國內民族品牌。實際上,很多國外品牌的產品都是在中國生產,而國內的品牌產品并不是在產品質量、科技技術上遜于國外品牌,更多的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以及國內品牌打造力度不足而致的。因此,蘇州綠葉為了持續給市場供應產品,2013年把總公司落戶在蘇州高新區滸墅關,總投資達4.5億元,在72畝、總建筑面積10.68萬平方米的產業園上研發生產蘇州綠葉的產品。目前,蘇州綠葉總業務包含了日用品、化妝品和保健品三大板塊,具備年產12萬噸日用品與化妝品的生產能力,在未來5年實現年產值20億元的目標,掀起國內民族高端護膚化妝品和保養品的潮流,打造具有中國標簽的高端產品。

        品牌如何深入到中國消費者心里,如何讓“中國標簽”揚威國際方面是蘇州綠葉的工作之重。經過慎重考慮,蘇州綠葉選擇在世界醫療美容界擁有著神圣一般地位的蒙特勒開設了SEALUXE(希諾絲)的展示中心,用質量說話,用實力征服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用實際的戰績證明自己。據悉,目前蘇州綠葉更著手準備理療中心,邁出自己堅實的每一步。

        恒久綻放

        做公益事業的“枕邊人”

        蘇州綠葉除了在打造國人高端化妝品品牌上盡心盡力做好產品,同時不忘記履行社會責任,這份關懷從綠葉開始,也從綠葉手中綻放。

        綠基金是由蘇州綠葉日用品有限公司注資200萬元設立的公益基金會,全稱為“蘇州綠基金公益基金會”。該基金會于2014年7月8日,向蘇州市民政局正式提交申請資料,2014年8月27日正式獲批成立。綠基金以“熱心慈善公益事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宗旨,致力于傳播“蘊育美麗、甘于奉獻”的綠葉精神。作為一項致力于專業化發展的公益基金會,綠基金接受主管單位蘇州市民政局的監督與管理,并下設理事會和監事會兩大機構,由部分蘇州市民政局與企業員工共同組成工作組,負責基金會的推廣、發展、公益計劃、資金監管等工作。

        第7篇: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蘇浙滬兩省一市更為關心的是其產業布局是否符合《指導意見》的要求,以及《指導意見》可能對自身產業結構帶來的影響。

        據悉,8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指導意見》后,江蘇省政府專門召開會議,邀請各路專家學者和官員探討對策,目前相關對策正在緊密調研之中;而上海以及浙江的不少城市,如杭州市就緊急召開了一個高規格的會議,專題研究《指導意見》。

        盡管離“十一五”結束只剩下兩年多,但長三角不少城市,如蘇北、浙南以及上海的部分區縣的實際產業布局,仍和《指導意見》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長三角產業布局現實狀況顯然嚴重落后于《指導意見》中的產業規劃。

        “大概占制造業的30%-40%的企業需要轉移。”一直研究長三角區域經濟的浙江省委黨校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陳自芳分析道。《指導意見》的出臺無疑加快了不符合產業規劃要求的產業轉移的速度。

        30%制造業需要外遷

        根據江蘇、浙江、上海的“十一五”規劃,石化、汽車、船舶幾乎都被列為各自的規劃重點。以江蘇南通為例,《南通市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就將“船舶修造、精細化工、電子信息”作為發展的重點。

        但“十一五”已經過半,回頭來看,傳統產業在地方經濟比重中所占比例仍然很高。以浙江重鎮寧波為例,在寧波全市工業增加值中,制造業大約占85%,其中服裝紡織、日用家電、金屬制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又占到一半左右,而其中輕紡尤其突出。

        而根據《指導意見》,“以滬寧、滬杭甬沿線為重點發展具有先導效應、發展潛力大的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和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在沿江、沿海、杭州灣沿線優化發展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石化、鋼鐵、汽車、船舶等產業”。

        兩省一市當下的產業布局,顯然和長三角《指導意見》還有較大差距。

        而即使在服務業較為發達的杭州,“第三產業比例還不是很高,畢竟以前都是以發展工業為主,這需要一個過程。”陳自芳表示。

        “浙江四五年前就開始進行產業轉移了,但大多數企業并未外遷,而且浙江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很多企業都是靠規模來盈利的,盈利率比較低,產業層次不高。”陳自芳說。

        《江蘇省2008年上半年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數據》顯示,江蘇蘇南五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省77.25%,蘇中17.41%,而蘇北只占5.34%,占據江蘇大半面積的蘇中和蘇北現代產業基礎實力可見一斑。

        而在上海,除了輕工行業外遷外,一些電子信息、機械行業等上海重點發展的行業也面臨著外遷的選擇。

        陳自芳認為,“技術和產品檔次比較低,同時消耗資源、環境影響比較大,勞動力成本比較高的這些產業都應該轉移,比如一些機械初加工、冶金等就應該轉移”。

        替代產業之憂

        同樣關注《指導意見》的,還有迫切期待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廣大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在《指導意見》出臺前,一些嗅覺靈敏的省份已經開始搶占先機。如湖北、安徽、廣西等中西部省份都紛紛前往長三角進行大招商。

        “《指導意見》對長三角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出了非常詳細的要求,這顯示了中央對長三角期望很高,要求長三角給其它地區起到示范作用,特別是產業上。”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浩瀚對本報記者表示。

        不過,對于產業遷移,不少學界和業界人士均表示,在進行產業外移的同時,一定要發展好長三角的優勢產業,使長三角的經濟發展有一個平滑的過渡,特別要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不僅如此,長三角自身產業升級也存在一定障礙。《指導意見》要求長三角要重點發展服務業,但根據上海市一位專家的說法,長三角在發展服務業存在諸多困境,比如國有企業控制太多。“即使在浙江這種民營經濟發達的地方,第三產業領域中仍然是國有企業占據大部分份額。”第三產業市場化程度不夠是個很大的瓶頸,政府要轉變觀點,促進第三產業市場化,促進民營企業在第三產業上的發展。

        第8篇: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動員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

        問:制定《指導意見》的主要出發點和政策考量是什么?

        陳雨露: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已經成為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對支持綠色產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需求持續擴大。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增加綠色金融供給,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發揮金融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用的重要舉措。

        出臺這一《指導意見》,一是動員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產業,同時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資。實踐表明,聲譽效應可以激勵綠色投資。一些綠色投資者,包括2016年以來的我國綠色債券發行人,在追求商業回報的同時,也收獲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重視“聲譽”的、負責任的投資者正在增多。政策層面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開展綠色投融資,會得到積極響應。

        二是政府在適當領域運用公共資金給予激勵。許多綠色項目由于其正外部效應沒有被完全內生化,收益率略低于市場水平,社會資本可能不愿介入。因此,有必要通過貼息、擔保、再貸款、PPP模式等辦法來降低其融資成本或提高其收益。同時,提升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三是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積極穩妥地加大金融創新力度。通過發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務手段,解決綠色投融資經常面臨的期限錯配、信息不對稱、產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問題。

        多維度創新滿足綠色產業投融資需求

        問:《指導意見》在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方面推出了哪些創新性的工具和手段?

        陳雨露:《指導意見》在立足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經驗,總結了近一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成功實踐,研究提出了很多創新性的融資工具和激勵約束機制,以更好地滿足綠色產業發展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

        一是設立綠色發展基金。《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中央財政整合現有節能環保等專項資金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發起區域性綠色發展基金。這就向社會各界發出了政策層面支持綠色投資的積極、重大的政策信號,有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

        二是通過央行再貸款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到通過再貸款等措施來支持綠色信貸和綠色金融發展。這里說的“再貸款”,應該從廣義上去理解。它可以是央行給商業銀行利息較低的貸款,也可以是支持商業銀行購買綠色債券或綠色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也可以是抵押補充貸款。央行會選擇合適的具體操作方式,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綠色金融發展。

        三是發展綠色債券市場為中長期綠色項目提供新的融資渠道。許多綠色項目是中長期項目,讓銀行發行中長期的綠色金融債券、讓企業發行中長期的綠色企業(公司)債券,可一定程度緩解期限錯配帶來的融資難問題。

        四是發展碳交易市場和碳金融產品。我國已經宣布在2017年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在此基礎上的碳金融業務將有助于大幅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碳交易價格的有效性,并可為綠色企業提供一系列的融資工具。

        五是強化環境信息披露。在《指導意見》中,特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對綠色投資構成的制約。

        為未來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問:綠色金融已經成為2016年G20的一個重要議題。如何看待中國在綠色金融議題上的國際影響力?

        陳雨露:在我國的倡議下,綠色金融2016年首次被納入G20議程,并形成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明確列舉了發展綠色金融的七條可選措施,為未來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我國是全球僅有的三個建立了綠色信貸指標體系的經濟體之一。2016年以來,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隨著《指導意見》的出臺,中國將成為全球首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經濟體。

        《指導意見》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廣泛開展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中國將繼續與其他經濟體一道,在G20框架和雙邊合作框架下,努力推動全球綠色金融的發展。

        問:下一步央行等部門將如何貫徹好《指導意見》?

        陳雨露:構建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的互相協作和配合。下一步,人民銀行等部門將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密切關注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對激勵和監管政策進行跟蹤評估,適時調整完善。加強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和統計數據共享,建立健全相關分析預警機制,強化對綠色金融資金運用的監督和評估。

        二是鼓勵各地區從當地實際出發,以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積極探索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第9篇:產業指導意見范文

        此外,《指導意見》中關于優化通信業考核、通信集約運營以及通信市場開放的規定將對通信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好的政策下,執行落實是關鍵。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認為,《指導意見》比較全面,既考慮到運營商目前的處境,又對國資委將來的考核提出了一整套的解決方案。他表示,《指導意見》是繼寬帶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提出的非常具體的指導意見,對整個通信行業來說是一份好文件,說明中央很重視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但是他也指出還有很多具體問題需要落實。

        考核改變有待細化

        《指導意見》提出國資委要考慮寬帶網絡的公共基礎設施屬性,優化完善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績效考核辦法。這是否意味著2015年甚至以后沿襲多年的基于EVA的考核將發生重大變化。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接受《通信產業報》(網)采訪表示,國家過去對于通信網絡公共性考慮不足,未來國資委對通信行業的EVA考核模式必須徹底顛覆。通過給企業松綁和加大基礎電信網絡的投入,促進流量網費價格迅速下降。在經濟學領域已經有很多研究,單位流量每降低一個收費標準會帶來后續產業的幾個數量級的GDP增長。

        在運營商進入3%左右低速增長的新常態下,如果考核方式不變,在KPI壓力層層傳導下,價格戰、惡性競爭難以避免,最終損害的是整個行業的利益。但基于EVA的考核是否發生重大變化,還取決于多種因素。

        舒華英認為,國資委對三大運營商考核標準將要發生變化,但是如何調整需要有一個過程。舒華英表示,因為運營商具有兩方面屬性,一方面承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具有很強的公用屬性;另一方面又是國有企業,需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承擔者,運營商不應以盈利目的而存在,而是從整個國民經濟、國家發展戰略角度出發承擔公共責任;要追求社會效益,而不是經濟效益。但是作為企業,運營商必須為用戶提供商用通信服務。如果不將這兩部分業務切割分開的話,國資委很難優化完善考核辦法。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楊光表示,這個問題應該首先是與國資委自身的改革和定位相關。在目前的國資管理框架下,國資委要負責國資的保值增值,提升國有企業盈利水平。而在國資委管理的央企中,電信運營商是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國資盈利增長的目標很大程度上是落在電信運營商身上。只要目前的國資管理體制沒有顯著調整,電信運營商的盈利任務應該也不會有實質性的變化。

        德瑞咨詢首席咨詢顧問宋永軍也表示,關于考核變化,《指導意見》沒有提出很具體的措施,比如降低收入增長率和利潤增長率的考核等。至于EVA,“短期內應該不會有根本性變化,只能是局部的微調。畢竟,國資委考核要考慮對央企的普適性和一致性。”宋永軍說。

        網業分離:很長的路要走

        《指導意見》提出,要創新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模式,業內人士分析,這里不僅僅指鐵塔、基站,這是否意味著網業未來將真正實現分離,而鐵塔的定位也隨之而變。

        宋永軍認為,創新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模式是邁向“網業分離”的第一步。

        從國際上看,網業分離有成功案例,比如英國電信市場上通過網業分離實現了基礎運營商的有效競爭。但是“網業分離只是一個方向,還需要配套的機制體制變革,利益格局劃分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宋永軍表示,“因此,網業分離多大程度上實施應該取決于鐵塔公司運營的效果,如果達到預期效果,網業分離實施可能加快;如果預期不是很理想,網業分離還會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楊光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表示,短期內,基礎設施建設模式的創新重點應該還是要鐵塔公司順利發展。鐵塔公司成立以來,與三大基礎運營商的關系一直還在磨合之中,需要時間整理消化。

        宋永軍表示,稍微長遠一點,可能會引入民營資本,并使鐵塔公司上市,成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樣本。事實上,這些重大的政策變化需要以法律形式固化下來,但是考慮到電信法等相關法律至今未能出臺,宋永軍預計網業分離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是漸進式改革。

        如何做到網業分離?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為此,舒華英建議,運營商應首先將涉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業務從財務上獨立出來,即基礎網絡投資、運營成本、利潤等項目單獨立賬;其次劃分旗下業務單獨成立子公司,讓每一家運營商真正變成集團公司,集團總部不再從業務層面,而是從投資和發展方向上控制子公司。第三,考慮讓集團下屬的基礎建設公司嘗試引入民營資本,在政府的宏觀指導下,利用市場規律進行整合。

        公平環境很重要

        《指導意見》提出,要保持電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廣電企業、信息內容提供商的合作和公平競爭機制。同時提到,“三網融合”2015年底要全國實施。這是否意味著在2015年下半年,影響未來“十三五”期間的信息通信發展的重組將拉開序幕,市場將重新洗牌?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98 |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成年轻人天堂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