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研究(6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研究(6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研究(6篇)

        第一篇: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踐課程分析

        摘要:以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為例研究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踐課程體系,對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人才需求、職業崗位調研、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劃分、學習領域界定、學習情境設計與教學實施進行具體分析,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工作過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朝著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方向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專業開設越來越多、內容越分越細,其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計算機專業中一個老牌專業,教學內容包括軟件和硬件的知識,內容復雜多樣且以實踐為主。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要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發展下去,就必須對該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尤其是實踐課程體系的改革,將教學實踐與社會職業的工作崗位需求進行接軌。德國在職業教育上屬于世界的領先水平,多年前開始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現已培養出眾多具有良好操作能力的應用技能型人才,這對我國的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有著重要的啟發。近年來,各大高校紛紛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尤其是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根據當前社會的人才技能需求,對行業、企業的進一步的了解,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國家職業資格的標準,按工學結合的要求,徹底改變傳統的課程模式,構建新的專業課程體系,解決實踐課程體系中的難點問題。

        1傳統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現狀

        高職教育的特點是實踐性強,而實踐性也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對工科更是要以實踐教學為目標。長久以來傳統的實踐教學基本是基于理論驗證的實驗教學模式,過于強調知識的理論性和相關性,以知識傳授為目標,主要采用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實驗實訓課,另一種是頂崗實習。實驗實訓課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模式,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宗旨,嚴格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在課堂中進行案例模擬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學生通過案例的學習,能提高自己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模式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改革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案例作為教學的基本材料,內容的選取是非常重要的,從當前的教學現狀來看,由于學時的約束,案例在選取的數量及難易度上較難把握,而且對于計算機這個學科來說,經典的案例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不適時宜,有些當年流行的開發語言,已經基本處于淘汰狀態,但是教學案例多年不變,教學內容也較少更新,導致教學內容、工具版本、開發語言與社會脫節的情況出現。高職教育重在實踐,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設置了頂崗實習環節是高職院校的優勢與特點。通過頂崗實習,學生能通過直接參與職業實踐,驗證書本理論知識。但是,頂崗實習意味著要有合適的崗位,學生真正參與到具體的工作之中,現實情況是頂崗實習的崗位未必是專業對口職業,而且往往也只能實現專業就業崗位中的其中一種崗位,并不能全面地實踐所學的知識。為了達到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通過改革教學方式,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上進行全面的改革,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與社會實際崗位接軌,將工作過程滲透在實踐教學課程中,真正實現工學結合。

        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踐體系的建設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建設是指“職業教育課程活動內容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進行設定和組織,課程內容的學習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而這些情境必須是構成工作任務內容的必要和重要組成部分”[1]?;诠ぷ鬟^程的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思路是:以職業崗位調查為基礎,對典型任務進行分析,劃分行動領域,然后轉化成學習領域,進行學習情境設計,最后進行教學實施優化6個步驟[2]。首先,對社會人才需要進行調研,分析當前的就業情況和未來的就業前景,并總結當前和未來的職業崗位群,對未來職業崗位群的人才需求作出預測;通過職業崗位群的調查結果修改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專業培養目標。從職業崗位群的具體工作內容總結出典型工作任務,對這些任務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轉換成行動領域,劃分出10~15個典型內容?!靶袆宇I域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要的行動、行動產生和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3]”。其轉換過程實際是將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單位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項目模式,將理論與實踐以及實際應用環境三者結合在一起,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實踐環節,學生通過對工作任務的訓練,能夠處理和對應工作中出現的多種問題,將多個模塊系統地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實施優化分為教學準備、教學執行和教學總結提高3個階段,以教學總結提高為核心,分析教學效果,并提出修改的意見優化課程體系。

        3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一個以實踐為目標的專業,按照工作過程的思路構建課程體系有利于培養操作能力強的學生,按照職業崗位調查→典型任務分析→劃分行動領域→轉化學習領域→學習情境設計→教學實施優化的過程完善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

        3.1職業崗位調查

        采用企業調研、問卷調查、網絡招聘信息收集等方式調查珠三角地區及國內沿海城市的大中小企業,對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和崗位職務要求,按類別進行分類,主要是服務、網站管理、網絡管理和應用開發4類崗位。

        3.2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通過對職業崗位群研究和探討,將職業崗位所從事的具體工作任務總結出來即為典型的工作任務,通過研究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群,總結出15個典型工作任務,分別對應計算機服務、軟件系統開發、網站管理和網絡管理4個大類的崗位,具體如表2所示。

        3.3行動領域劃分

        “行動領域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的基礎,是職業行動情境中相互關聯的工作任務的集合”[4]。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具體分析的基礎上,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工作任務進行歸納劃分成11個行動領域,如表2所示。

        3.4轉化學習領域

        由專業任務要求轉化為專業課程要求,本質就是由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學習領域實際上是對行動領域的一種提煉,通過對工作內容的分析和所需具備的能力分析,將有價值的內容轉化為相應學習內容,并對應設計好學習目標、教學學時。表2中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11個行動領域劃分成12個學習領域。

        3.5學習情境設計

        學習情境設計是將學習領域中的具體內容再劃分為若干個情境,而每個情境的設計都要遵循學習領域中的能力目的要求,采用項目、任務、案例、產品等多種方式,構造多個主題學習單元的內容和過程。例如將學習領域之一的“網頁設計”劃分成8個學習情境,如表3所示。

        3.6教學實施優化

        基于學習情境的設計實現教學實施,在實施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具體步驟,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把握實施的步驟,對實施的效果進行評價,再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和優化。在教學實施過程,要注意觀察任務設計是否合理、合適,學生在實施過程中,是否能達到學習目標,工作任務的設計和學習情境是否具有層次性和擴展性。

        4存在的問題

        4.1師資問題

        對于任何教學改革來說,首要因素是教師?;诠ぷ鬟^程的實踐教學的本質是把完成具體工作任務、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實踐工作的過程,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部分是從大學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缺乏企業工作背景。即使個別教師曾經在企業工作過,由于離開企業多年,原來的工作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過程可能已經改變,因此,迫切需要能滿足下面3個條件的教師:首先,教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經驗,了解企業工作流程,熟悉項目工作的執行過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質量標準;其次,教師要具備對課程的開發和設計的能力,能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有教學價值的學習領域內容,并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地融合到工作過程中;第三,教師要具備團結協作能力,因為在工作過程中,協調與溝通是完成一項完整工作任務的基礎。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實踐的基礎是教師,所以必須從上述三點來改變教師教學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和自身素質。當前,國家非常重視教師的素質提高,下達具體的計劃,要求職業院校青年教師開展企業實踐項目,聯合多家企業,由中央財政補貼,讓青年教師進入企業實踐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提高職業院校的教師的實踐能力。

        4.2教材建設

        計算機專業是個發展非常迅速的專業,其教材內容必須與時俱進,目前的教材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實踐教學內容不足,軟件版本落后,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要編寫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注重職業性與技能性,采用實際項目案例進行內容組織的教材。可以考慮與企業專家合作共同開發,教師到企業調研,掌握最新的行業動態,保障教材內容實踐性;吸取同類教材的優點,結合高職教育特點,知識以實用、夠用為主,注重對相關職業技術規范的融合,以工作過程為主要表現方式組織教材內容,按工作任務來整合知識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采用模擬工作過程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完成技能訓練。

        4.3校企合作

        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高技能人才,但是,當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是單向性的,一般由企業安排企業人員前往學校培養學生,或者是學生到企業中實習。改變單向性的校企合作方式,采用建立工作室或崗位訂單式培養的合作方式,將工作任務作為教學實踐內容,將工作任務要求融入到學習過程中,改變學習環境,采用邊學邊做的方式,不僅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求,還能讓學生體驗到真正的工作環境。

        5結語

        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方式組織實踐教學體系,制訂課程標準及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教學改革,建設工學結合課程的教材,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探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實驗平臺的建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和實訓基地的資源,使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更符合社會職業能力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潘瓊,李亞麗,李歡,等.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開發的探討[J]今日科苑,2010(4):201-201.

        [2]申紅.高職教育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實踐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7):158.

        [3]宮莉瑩,王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計算機操作與應用”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0(5):98.

        [4]張凱,張燕麗.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財經類專業課程體系[J].職教論壇,2009(2):36-37.

        作者:張麗香 單位:私立華聯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第二篇:高職計算機應用工學結合培養思路

        摘要:在高職院校培養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對于學生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學校來講,也起著突出自己特點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運用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來對學生進行培養。但是,一些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導致工學結合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同時還浪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我們在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意義、工學結合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實踐策略,希望能夠最終促進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高效進行。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院校而言,高職院校的培養特色在于學生的職業性較強,在入職之后上手較快,能夠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但是,通過我們對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模式進行調查發現,他們在進行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只注重理論課程的開展,而不重視實踐的推進,因而造成了學生特色喪失的狀況,導致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競爭力較差。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作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專業,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能力的要求都較強,因而很多高職院校開展了針對性的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來進行學生的培養,希冀能夠培養出能力和素質都較強的人才。但是,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很多學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因而造成了學生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低效,因此,我們試圖對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意義、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工學結合模式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1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展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意義

        1)能夠體現高職院校的特色,突出高職院校的優勢。與普通學校相比,高職院校的特色在于其培養出來的學生職業性較強,同時能力和素質也相對較高,這使得學生在日后的就業競爭中占有很大的優勢:能夠快速了解崗位需求,融入到崗位需要當中。在計算機應用技術這門專業性較強的,同時社會需求也較大的學科中開展工學結合,能夠使學生的專業職業能力得到迅速地提升,使自己成為專業性較強的人才,進而在與普通高校學生的競爭中占有更多的優勢。

        2)能夠使學生了解社會對自身專業的需求。了解社會對自身專業的需求也是開展工學結合的一個重要目的,在充分了解社會對于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需求之后,學生能夠根據社會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在相關方面的能力,這樣,能夠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加符合社會的需要,更加受到社會的歡迎。在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中,學生能夠接觸到實實在在的就業崗位,這樣,就能夠充分了解社會對于相關崗位的需求,最終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3)能夠大幅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實踐分為實驗室模擬操作實踐和到崗實踐。其中,實驗室模擬操作實踐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計算機程序實現能力,通過實驗室模擬操作實踐,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和轉化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地提升。而通過讓學生參加到崗實踐,也就說工學結合模式中的具體實踐,能夠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編程等從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模擬到問題解決的一系列過程,能夠使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獲得質的飛躍,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受到社會更大的認可。

        2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存在問題,導致工學結合的模式難以充分地發揮作用。首先,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過程中,用于學生工作實踐的時間較短。開展工學結合模式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對其課堂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但是,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一些高職院校因為合作企業不好找,對口企業不合作等問題,因而只有很少的工學結合場地,造成了工學結合過程中學生沒有合適的實踐場地,工作實踐時間較短。當然,還有一些學校由于對工作實踐的意義不了解,不重視等,因而造成了學生用于工作實踐的時間較短,使工學結合模式難以充分地發揮作用。其次,學生在工廠中實踐的內容與自己實際學習的內容不相適應。在工廠中學習的內容與實踐學習內容不相適應,主要是因為對口企業難找等原因造成的,最終導致學生在工廠中實踐的意義不大,不能夠充分地發揮實踐的意義。

        2)工廠不能夠積極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模式中。在工學結合模式中,需要工廠予以高度的配合,提供相應的場地、設備以及技術指導等來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進行培養,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在工學結合模式中充分地發揮相應的作用,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但是,很多工廠都不愿意對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模式進行配合,這首先是因為高職院校學生在工廠實踐的過程中,工作不夠熟練,因而很容易影響工廠的產量。其次是因為學生在工廠中學習,很容易因為對設備等的不熟悉而誤操作,引起設備運行故障,而大量的學生進入到工廠之中,就更容易造成設備運行問題了,因而很多工廠不愿意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模式當中。再次是因為在工學結合模式中,如果一些學生充分地學習了工廠的設備操作,熟悉了工廠的生產流程,而在畢業之后又不愿意留在工廠之中開展工作,很容易造成工廠生產隱私的外泄,給工廠造成很大的損失,因而很多工廠不愿意配合高職學校參與到工學結合模式之中。最后,學生在工廠中實習,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大量的精力來對其進行培訓,這些都是由工廠來進行承擔的,造成工廠用人成本的上升。因此,一些對個人能力要求不高的企業選擇了不對學生進行培訓,這使得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難以得到及時的解決,不能夠充分地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和素質。另外一些對個人能力要求較高的企業則選擇了不接受不配合高職學校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不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

        3)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評價體系是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評價的一整套體系,包括了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等。一個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能夠根據評價客體來充分地選擇評價主體,選擇合適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等,最終通過評價來為學生的日常學習提供一個標桿,使學生充分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斷地提升教學評價體系中的各項指標。而通過我們對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模式進行調查發現,很多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教學評價體系都不完善,給高職院校學生在工學結合中的實際行為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誤導。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在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教學評價中,評價主體較為單一,只有高職院校的教師,而不包括作為工學結合主要參與者的學生以及廠方,這使得做出的教學評價較為片面,不能夠涵蓋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各個方面。其次,評價內容較少,在對工學結合行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只包含了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而不包括對學生學習過程,或者說成長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增長難以被認識和鼓勵。最后,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只對學生進行定量評價而不對其進行定性評價,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巨大進步不能夠被及時承認和認可,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完善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策略

        1)完善課程設置,提升工廠實踐的效果。首先,增加工廠實踐的時長。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增加實踐時間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地理解理論課程的內容,提升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要完善工學結合的課程設置,需要首先增加工廠實踐的時長,使學生能夠有充分的時間來對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其次,合理安排工廠實踐的內容。根據理論課程的設置來合理安排工廠實踐的內容,能夠使學生及時對學習到的理論內容進行實踐,提升其對理論的理解程度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

        2)提升工廠對于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參與程度。首先,使工廠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中獲得一定的利益。跟工廠簽訂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協議,承諾工廠優先使用研發出來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生優先選擇所實踐的工廠就業等,促使工廠能夠在利益的帶動之下積極地參與到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當中,使得校企生三方都能夠獲得相應的利益。其次,在企業中付費聘請一定數量的指導老師來對學生在實踐中的行為進行指導,提升其相應的能力和素質。計算機應用技術是一門更新較快的技術,因而對學生進行指導不會對企業的利益造成非常大的損害,同時又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解能力,因而,學??梢栽谄髽I中付費聘請一定數量的指導老師來對學生在實踐中的行為進行指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實踐效果。

        3)完善工學結合教學評價體系。首先,促進評價主體多元化。促使能夠發現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各項變化的人都充分地參與到學生的實踐評價當中。主要包括老師、帶教老師、同學以及學生自己等,這樣能夠對學生能力和素質進行全面的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實踐過程和結果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其次,促進評價內容多元化。對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應用技術、創新能力和基礎知識掌握能力等進行全面的評價,力求做到客觀和公正。最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通過二者相結合進行評價,能夠使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獲得全方位的提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展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對于學生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因此,我們需要對工學結合的意義進行充分地把握,對工學結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促進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齊紹瓊.高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保障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

        [2]于雷.構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以福建閩南理工學院為例[J].大理學院學報,2012(10).

        作者:龔少卿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第三篇: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摘要:通過分析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索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路,并在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實踐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路,取得了較好的教學實踐效果。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實踐

        1引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各專業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其課程特點是實踐性較強。但由于目前高職院校擴招,學生來源廣泛,出現了發達地區的學生已經具備較好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農村及西部地區的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則相對較弱。面對計算機應用基礎不同的學生,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已不能再適應當前的需要。另外,高職院校中各專業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重點要求也不同,為了讓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學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必需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2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2.1課程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有著不同的人才培養定位。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仍采用統一標準、統一大綱、統一考試評價的形式。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考核評價與所學專業銜接不夠,計算機類專業和非計算機類專業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也沒有區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偏離實際應用,以致學生在畢業后不能運用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專業領域中的實際問題。

        2.2學生入學時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高職院校招生渠道由過去單一渠道的普通招生向自主招生、對口招生和普通招生等多渠道招生轉變。由于生源來自不同地區和不同層次的學校,剛入學時他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水平差別很大,這給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3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不佳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一直以來高職院校都是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積極性不高,這直接影響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效果。

        2.4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軟、硬件基礎設施老化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班級多、學生人數也多,盡管采用了安裝相關軟件在教師機上進行廣播教學的方法,但是由于機房沒有配備擴音設備,機房后幾排的學生常常聽不清講課內容,甚至有的機房電腦配置使用的還是十幾年前的,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里講的卻是較新的windows8操作系統,辦公軟件講的也是較新的office2010。這導致教學軟、硬件不配套,教學操作中經常出現問題。

        3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思路

        就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而言,其培養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能熟練運用各種應用軟件,并使用計算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要達到這一目標,該校做了以下幾方面探索:

        3.1對課程教學目標重新定位

        按照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兩種類型的學校性質,制定符合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考核評價體系。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應與非計算機類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也進行了區別對待,根據專業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大綱、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考核評價標準。

        3.2構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多層次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時首先對他們進行計算機水平摸底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班,構建多層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體系,以滿足不同基礎層次不同專業學生需求,切實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技能。通過教學對象分層化、教學內容專業化、教學設計項目化、課程考核無紙化、應用能力評價社會化,來構建適合分層教學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體系。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建設適應分層教學的立體化資源庫,按照模塊化組織教學內容和實訓指導書,建設一系列適合分層教學的模塊化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另外還建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線學習和在線測試資源庫。

        3.3探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

        針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需要借鑒最新的現代教育理論來指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變滿堂灌式教學為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在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并完善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認知結構。使用任務式驅動法教學使學生對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過程感興趣,使用情景教學法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態度。

        3.4完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軟硬件環境

        環境對于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學習都是在特定環境下發生的。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要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效果就需要不斷改善教學軟硬件環境。針對合班上大課的情況,計算機應用基礎機房應配置擴音設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清楚地聽到教師的講課,解決教師課難講學生課難上的問題。同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機房應配備較新的電腦,保證教學過程中不因電腦硬件故障中斷教學,另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機房還應安裝較新的教學軟件,為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4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該校作為四川省示范性高職院校,近年來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如下實踐。

        4.1組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研室

        加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師資隊伍建設,建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師資源庫,每年根據學校招生規模和專業設置情況,核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專任教師編制,組建計算機應用基礎專兼職教師隊伍。對全校所有非計算機類專業按文科類和理工科類兩大類別來劃分,制訂各自相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考核評價標準,實踐表明效果較好。

        4.2分層分班教學應對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個體差異

        在制定課程大綱時,負責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學單位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之前,就與各專業帶頭人進行充分的溝通,熟悉這些專業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能力的要求,有針對性來確定課程教學的內容。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研室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周,對計算機類專業和非計算機類專業的所有新生做摸底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區分出新生計算機應用基礎不同的等級和層次,再進行分層次、分班級組織教學,并且對基礎較好,按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測試通過了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考核的學生還可以免修該門課程。通過這樣的實踐提高了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且還提高了學生使用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4.3在教學方法上,實行啟發式學習

        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多渠道地激發學生興趣和動力,制定具體的課程實施方案,包括理論課的講授、實驗課的講授以及課后自學三個方面。理論課的講授主要使用“以問題為中心”的啟發式、參與式、比喻式等教學方法,并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自由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實現教與學互動。實踐課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首先提出項目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達到使學生掌握必備知識和拓展知識的目的。另外,除課堂教學外,還通過布置課外作業,開設公選課、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等鼓勵學生參加等級考試、組織信息技能大賽等活動,將課程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達到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目的。

        4.4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課程組在進行教學內容、方法及教育技術的整合與深化的實踐中,建立了學習網站,制作了電子教案,完善了題庫,使教與學的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實驗室、校園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學資源,注意聲、文、圖、動有機結合,將抽象內容形象化、深奧內容通俗化。實行了兩大教學改革,一是由傳統的“粉筆+黑板”教學模式,改革為利用現代教學工具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增加了課堂與課外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二是由單純教師講授的傳統方式改革為導學式教學,在壓縮學時的情況下,通過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增大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全校教學模式的改革起到了帶頭作用。通過實現教學技術和手段的現代化,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5結語

        高職院校教育未來發展的重點是質量和特色,該校作為示范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何實現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為載體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綜合素質,將是該校今后要探索、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趙志敏.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5):1.

        [2]趙長偉,孫素環,王愛珍.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內容選取原則的探索[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74.

        [3]董鳳服.計算機應用基礎(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2.

        [4]任靜波.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2:2.

        [5]袁方,何莉輝,王亮.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9):1.

        [6]曹良,羅紅梅.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3):197.

        作者:王振亞 單位: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第四篇: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為真正培養出知識經濟社會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技能人才,探索如何能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根據高職院校公共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的分析和總結,研究“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從教學理念和實施方法等方面深入闡述“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同時,根據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的學科特點,計算機應用的能力應面向社會、面向大眾,成為當代年輕人必備的一個基本技能。高職院校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大學生提供了這個平臺,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了解常用的計算機操作,此外,還應同時具備能利用常用軟件來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這樣才能為以后真正走入社會打下基礎。

        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

        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大多是理論一次,上機一次交替進行,多媒體理論課上內容不能貫穿整個課堂,余下的時間又不能讓每位同學都練到,而到機房上機操作時,基礎好的同學會用很短的時間完成任務,而相當一部分同學由于忘了理論課學習的內容而盲目操作,或者完成一個操作要很長時間,或不斷有同學向教師詢問,導致教師應接不暇。這樣導致基礎較差的同學效率低,而基礎好的同學提高不大。不論是教學資源還是學生的寶貴時間都極大浪費。根據本人從事多年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探討并研究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2“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理念來源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寫道,要培養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先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這是其根本任務;目標是為適應社會需要,培養出技術應用能力較強的畢業生,設計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培養方案,使畢業生達到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較高等特點,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的主旨是以“應用”為特征。實踐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設計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按照這一指導原則,《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應用型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不應該是一個分離的過程,而是融為一體,將課堂搬到可以實踐操作的實驗室,教師講解知識點后,學生能夠及時演練,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也就是“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3“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的構建

        3.1硬件建設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提供的學生實驗實訓場所有限,按照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加大實踐教學所占的比重。第一,要建設一體化的教學場所,這是實現教學模式轉變的第一要素,在這個教學場所中,可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第二,擴建實訓中心,建立一體化計算機教室功能;融合理論和實際操作的一體化的教學工廠;拓展一體化教室的多媒體教學、演練、實驗、強化訓練等多種功能。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而言:首先,機房具備多媒體教室的功能,可通過在機房中加裝投影儀和幕布實現。教師在投影講解演示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及時上機操作,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所掌握的知識更加鞏固。其次,將多媒體網絡教師軟件安裝在機房內,這樣就能控制學生端機器,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師對計算機的操作。通過這種模式,教師可隨意地在課堂中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訓練,自由穿插,收到很好的效果。

        3.2軟件建設

        3.2.1一體化課程體系

        一體化教學改革就是教育體系的改革,是工作和學習過程的融合,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以職業崗位和職業標準為基礎和標準,突出學生的職業本位,強化學生職業技能,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是教學改革的核心。教師應做到調研行業和企業的經常性和深入性,具體分析學生的職業崗位和工作任務,明確計算機應用知識在職業崗位中的具體應用,以制定相應的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教師要搞清楚工作任務與課程搭建是如何對應的,分析產業和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要基于具體職業活動過程的行為訓練,以此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

        3.2.2構建一體化教材和課程標準

        要實施一體化教學,必須要有一體化教材,教學內容依附于教材作為載體。教師經過企業和行業調研后,應按照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編寫一體化教材,特別要注重兩點:有效性和實用性。有效性,指的是所編教材在教學實施中要做到知識和技能以及標準的有效對接。實用性,指的是以按照職業能力標準,結合職業崗位對知識應用的要求編寫課程教材內容。計算機應用基礎適應大眾化職業崗位需求,教材要盡量多用圖示和案例,運用案例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實際工作過程中去。在學生做案例的同時,能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相關知識點。案例的設計要典型,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師要根據學生能夠接受的水平選擇并設計案例。為了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除了設計典型案例以外,還要編寫上機操作的習題冊,讓學生在上機練習時不斷強化基本技能。并附有習題答案,有明確的操作步驟,深入淺出,易學易懂。一體化教學標準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主要依據,主要包括教學大綱、課程標準、考核標準等。教學標準要體現開發以企業工作過程為課程設計基礎的教學內容、以真實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融為一體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結構。關于制定一體化教學標準,第一,目標定位,通過人才培養實現,對課程所涉及的實際工作崗位任務進行廣泛的社會調研,進行教學大綱的制定和評審。第二,任務的分類,訓練項目的設定以及制定課程和項目的課程標準都要以以下標準執行:(1)按照一體化教學、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要求;(2)吸收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第三,考核標準,根據崗位所需的能力、知識和素質制定。

        3.2.3構建一體化考核方式

        將所學知識和應用能力的考核融為一體,進一步加強對過程的考核,將課外實踐與實訓報告、作品設計等引入到過程考核中,構建一體化的教學做考核??己嗽u價的具體標準為:課程綜合成績=過程考核成績(50%)+期末上機操作考試(50%)。①過程考核成績=平時成績(20%)+階段實驗成績(40%)+作品設計(20%)+課外實踐實訓報告成績(20%)。②期末操作考試成績:采用統一要求,在同一機房環境分班上機操作考試,該成績具有一定客觀性,在期末總成績中占50%。

        3.2.4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管理

        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同步教學,實現與實訓和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對教師的要求更加苛刻,不僅要適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還要掌握一體化教學,即所謂的“雙師型”教師。在培養這樣“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來實現:(1)安排專業教師深入生產一線,參加生產實踐,提高專業技能;(2)學校有計劃地培訓專業教師,鼓勵教師通過技能鑒定成為技師或高級技師;(3)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培訓,鼓勵教師參加企業科技公關和產品研發;(4)掌握新的教學思想,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一體化教學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理解成理論和實踐是統一的,不可分割,教育聯系生活生產實踐,達到學以致用。任何的教育活動都是教學做一體化的過程。對教師而言,邊教邊學,邊學邊做,不僅能體會到教學之樂,而且還能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實踐證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為社會上輸送更多的優秀技能型人才。總而言之,做中學,做中教,“教學做一體化”是當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認識到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

        參考文獻:

        [1]羅曼.莫薇.寧文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6).

        [2]于孫姆.“教學做合一”思想對當代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8(2).

        [3]任云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論叢,2009(3).

        [4]王琴.試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改革趨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8).

        [5]孫菲.“實例建構協作”式教學法在公共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05).90

        作者:金麗 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第五篇: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創新改革思考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學院學生的公共基礎課程,本文就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指出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應從教學對象和課程特點的實際出發,轉變教學理念,選好適用教材,注重教學方法,引進多媒體可視化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并尋求最佳考核方法,以適應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高職教育;教學方法改革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目的旨在培養學生具有計算機的基本軟硬件知識,掌握常用辦公軟件的操作,具有一定的硬件維護、網絡安裝和管理的能力,同時具有較強的適應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能力。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教材的選定及教學內容的安排、實踐教學的實施等是很關鍵的要素?;谏鲜龃嬖诘膯栴},改進和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質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和實施:

        1教學理念改革

        為了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適應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首先必須轉變教學的理念,要從思想上進行相應的改革。全新的教學理念主要是指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必須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的是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能,但應該在此基礎上訓練職業化辦公工作的良好習慣。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強調以職業化的崗位需求來嚴格要求,通過強化訓練提升學生的潛素質,使他們能夠更快、更好的掌握職業化辦公工作的能力,以便能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取得領先。

        2教學方法改革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應突出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案例教學,突出舉一反三學習方法。

        2.1教材的改革

        計算機基礎課程信息量大、知識更新快、學時少,教材內容符合高職院校的需求,著重強調教材的應用性、實用性,應盡可能選用目前比較先進的、使用最廣泛的應用軟件和較新的技術知識,并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需要做不斷的調整。

        2.2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和推動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領導案例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要及時介紹一些新的思想、理念以及處理方法和手段,要深入淺出地講授一些最新的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動態及科研成果,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狀況,體現教學內容的發展性、變化性和先進性。引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操作技能。通過教學,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崗位中,情景逼真,能較好地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把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實際的應用結合起來,能使學生鞏固和加深所學的知識,有效地鍛煉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教學手段的改革

        現代教育學認為,學習者情緒上的參與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具有許多優勢:如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認知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如WINDOWS的文件操作、WORD文檔的編輯和排版,EXCEL公式計算和圖表建立;網頁瀏覽、文件的下載與上傳、電子郵件的收發。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并茂,形象生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提升課堂的交互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認知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多媒體所提供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以致用,實踐教學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實踐教學不僅是為學習理論提供感性材料,為理解疑難概念鋪設臺階,而且是整個學習的重要部分,與理論教育密不可分。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為了保證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質量,有效的檢驗教學效果,有必要對原有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以便能更好的體現學生的職業應用技能,使考核更加具有科學性和綜合性。針對本門課程的特點,將考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實行平時、期末考試相結合,其中期末考試又分為理論部分和案例部分,總評=平時×30%+期末考試(理論)×30%+期末考試(案例)×40%。

        3結束語

        計算機是一門不斷更新的課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思考在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如何有效促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推動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向著“培養全面高素質人才”的方向發展。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總結出一套能主動適應社會、構筑和諧教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以使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更適應計算機教育發展的規律,這是我們廣大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甘海琴.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芻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6(6):210.

        [2]譚炳菊.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1):153.

        [3]陳濤.淺談因材施教教學原則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7(22):226.

        作者:王一軍 單位:衡陽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第六篇: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針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從課程培養目標、內容體系構建、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等方面,結合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崗位需求,構建適合于土建類專業特色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體系,且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土建類高職;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在各個行業和領域的應用已非常廣泛。計算機應用能力也成為高職院校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基本技能。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承擔著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的重要任務,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信息技術技能水平及其將來崗位職業能力。因此,如何推進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是湖南唯一的土建類高等職業院校,學院設有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建筑系等5個教學系,行業特色非常明顯。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均在各教學系各專業的第一學年開設。目前該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高職新生入學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根據我校計算機課程團隊對近年來高職新生的入學調查發現,高中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校占80%以上,只有小部分偏遠地區學校未開設計算機課程。而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調查結果顯示:70%的學生回答“上計算機課時學生都是隨便玩,老師不講什么”;只有30%的學生回答“學過一點word和PowerPoint”。由此可以看出,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差異的確較大,這為入學后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二是教學目標單一[1],應試教育現象普遍。每年兩次大規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考試,影響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方向,改變了這門課程在專業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認識上的誤區,教師們按等級考試大綱要求選定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也與等級考試一致,將這門原本應該是為學生所學專業鋪就路基的技能性教學變成了“應試教育”。三是教學內容與專業脫節。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將“計算機應用基礎”定位為公共基礎課,無論什么專業均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統一的教材,缺乏專業指向性。又由于“考證”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定要按照考試大綱來選取教學的內容,因此教學內容難免缺乏專業特色。四是教學方法手段缺乏創新。目前,該課程教學仍以“講—演—練”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由于該課程考核與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掛鉤,因此教師疲于傳授所有與應試考試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有的教師甚至將“滿堂灌”替換成了“滿屏灌”,這種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2.1課程教學改革指導思想

        我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對接專業需求”為宗旨,從“土建類”專業實際應用出發,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以應用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本位,結合“土建類”各專業對畢業生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知識和應用能力的要求,構建特色課程內容體系,科學合理地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推動建設類信息化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專業教學服務[2]。

        2.2課程教學目標

        依據“土建類”各專業崗位職業能力體系,對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相關的職業崗位任務進行分析,對接崗位所需專業知識、技能、素養的需求,將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培養、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培養定位為該課程總的培養目標,即能夠利用計算機處理日常工作活動的信息,提升職業能力和個人信息素養;具備計算機操作使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的問題,培養學生技術層面和專業應用層面上的職業信息素養;取得所從事專業領域相應的計算機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2.3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首先,對建筑行業企業專家、土建類高職專業教師、在校學生和畢業生等進行調研訪談,了解企業崗位、后續課程以及學?;顒拥阮I域中與本課程相關的崗位任務及成果要求,遴選與本課程相關的崗位典型任務案例。其次,根據課程調研結果分析,針對各專業對本課程的相關知識、能力、技能和素養需求,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系統操作能力、工程信息獲取與分析能力、工程方案文本編制能力、工程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以及工程方案匯報能力”等五項能力。最后,引入國內外主流計算機基礎職業資格鑒定標準,根據職業資格鑒定的考核要求,以遴選的崗位典型任務案例為載體,確定課程教學標準和項目教學內容,設計項目教學案例,構建適合于土建類專業特色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體系,編寫土建類《計算機應用基礎》特色教材。

        2.4課程體系方案

        一是對接專業需求,增選教學模塊。根據對職業能力的剖析,考慮我院各專業的具體需求,建立了“一個平臺、多模塊”課程體系。一個平臺,即面向全院所有專業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多模塊,即重點培養“五項能力”的公共模塊。根據不同的專業職業能力特征,增選“電子相冊和微視頻創作”等模塊,并分專業大類制定計算機應用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二是增設專業情境,遴選專業案例和素材。比如“word表格制作”的教學,對于工程造價專業采用“工程量清單與計價表”案例,對于建筑設計專業則選擇“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表)”案例,對于城鎮規劃專業則采用“規劃用地平衡表”案例進行展開教學,讓學生切實體會到計算機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接軌。三是設計拓展項目案例,教學中可根據學院不同專業崗位要求,從項目教學內容和拓展實訓中遴選合適的案例進行教學。同時,提供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學習資源,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參加國家技能認證,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2.5課程教學手段與方法

        本課程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采用項目任務驅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施以課堂教學為主、網絡空間自主學習為輔的教學組織模式。一是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本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均在機房完成,一人一機。課堂上利用凌波多媒體教學系統等現代化技術,采用講授、演示、實訓等立體化教學法,結合項目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二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組形式。針對教學內容的不同,除正常的課堂講授外,大力推廣課外活動競賽、協作教學、大學城空間在線輔導等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采用分層教學。結合課堂教學案例和拓展案例,通過降低基礎差的學生的任務難度,增加基礎好的學生拓展案例任務等措施,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四是構建網絡教學資源,探索基于網絡空間課程資源的自主學習法。本課程以“世界大學城空間”為平臺,采用“打碎、簡約、集成”的建設思路,依據資源最小化原則,“解構”教學內容,建立了內容標準化的各類“碎片化”資源庫,采用“超鏈接”技術,利用表格、圖表、知識地圖泛在集成,形成基于空間動態更新的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利用大學城空間教學資源,通過“設計教學情境、學生分組選題、小組學習分工、教師指導、全班分享的學習方式”,探索“基于空間的信息搜索與分析學習法(S-ISAL教學法)”,實現本課程的“遠程學習、泛在學習和自主學習”。

        2.6課程考核方式與評價

        本課程以“成果”為導向,以“過程性”為主體,采用“學生自評”“團隊互評”“教師評價”三方結合,以及優秀作業網上展評的多元評價體系。以“成果”為導向,即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占70%,學習態度占30%。以“過程性”為主體,即結合學院CRP系統“評學體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學生課程學習態度進行實時評價,將學習成果評價實時統計并公布,以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3實踐效果

        一是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根據學院CRP系統數據統計,該課程整體到課率居全院最高。針對不同專業設計采用了不同的學習案例,學生使用計算機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課程教學評價滿意度為95%以上。二是教學改革實踐不僅鍛煉了課程團隊教師,提高了教學水平,還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實施課程改革兩年來,計算機應用基礎立項為院級精品資源課程建設項目;課程團隊教師申報的“基于職教新干線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立項為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課程改革說課比賽中,團隊教師連續兩年獲學院一等獎;課程團隊有2名教師立項湖南省“名師空間課堂”建設項目,其中1名老師立項“2015年湖南省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示范網絡學習空間”項目。

        參考文獻:

        [1]蔣元芳,曹樹國.面向專業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探索與實踐[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2(11):117-119.

        [2]石利平.基于職業能力的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11(3):98-100.

        作者:劉錦偉 李紅莉 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专区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一级a2021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图片欧美亚洲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 | 亚洲一级淫片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