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課堂教學規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堂教學規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堂教學規律

        第1篇: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15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若用信息加工的觀點看知覺,也可以說知覺是把感覺獲得的信息轉化為一種有組織、有意義的整體的過程。知覺規律包括:對比律、組合律、協同律、錯覺律四種。教學中要善于運用知覺規律,突出教學重點,這就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靚”起來。

        一、對比律

        若要使知覺對象迅速地從背景中分離出來,讓學生有效地感知,教師必須使被感知的事物與它的背景有明顯的差別,形成對比感。因此,在教學中凡要學生重點感知、重點掌握的內容,可以通過對比以強取勝,以動取勝或以亮取勝、以大取勝、使感知對象的映象更加清晰。

        (1)實驗對比,比如在學習氯氣的物理性質時,重點是氯氣的顏色――黃綠色,可用另一個盛有空氣的集氣瓶放在一旁作對比,不僅可明顯地觀察到氯氣的黃綠色,而且學生對此印象深刻,一般不再遺忘。

        (2)板書中的對比。教學中,板書也是一門藝術,板書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每一位教師在備課時都應充分考慮板書的設計,尤其是教學中的重點應如何在板書中突出。教師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寫出重點內容,或在重要知識點前加“”,或用著重號將重要概念劃出。如“氣體摩爾體積――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學生記憶時總會忘掉某部分,這時不妨在黑板上將定義中關鍵之處劃出“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板書中的對比可以幫助學生很快掌握該定義,提高了課堂效果。

        (3)圖表對比。如:在歸納三大晶體的異同點時,可通過列表(如表1),從各晶體的組成微粒,微粒間的作用力,熔、沸點,硬度,導電性,實例等進行比較,這樣有助于理解并記住有關晶體的重要知識,從而形成一個知識體系。

        (4)設計題型進行對比。例如:3.2g銅分別與足量的濃硝酸(HNO3)、稀硝酸(HNO3)反應,各產生多少毫升氣體(標準狀況下)?各消耗氧化劑多少摩爾?通過思考、分析、對比,掌握濃HNO3和稀HNO3氧化性差異,從而鞏固了硝酸的重要性質之一―強氧化性。

        二、組合律

        組合律要求把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的事物構成一個整體而被清晰地感知。根據這一規律,教師備課要從時距上進行合理的組合,做到條理清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1)物質間的轉化方面,如:鐵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間的轉化(如圖1)。

        有機物乙醇、乙醛、乙酸之間的轉化:

        CH3CH2OHCH3CHOCH3COOH等。

        運用組合律將相關物質有目的地聯系起來,學生有了整體的知覺,教學效果較好。

        (2)實驗設計方面,一定要與教學內容在時間、空間組成有意義的系統,便于整體知覺。如:學習甲烷(CH4)的實驗室制法時,根據制取原理和所學知識,先讓學生思考該發生裝置的特點,氣體的收集方法等,再讓學生歸納該發生裝置還可以制備哪些氣體。如此一來,本節課的重點之一便讓學生輕松掌握,同時也把已學知識加以復習。

        此外,教師講課時也要做到言語聲調有抑揚頓挫的變化。言語節奏過慢就等于時間上不連續,這有背于組合律,知覺效果必定較差。板書的組織也很重要,越是重要的內容越應有組合,而不能失之凌亂。

        三、協同律

        協同律是指在感知過程中多種感覺器官協同配合可以提高感知效果。多種感覺參加活動是攝取大量感性材料的必要前提,而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建立理性認識的基礎。如果化學課單憑口頭講授,那是非常枯燥無味的,很容易導致形式主義的理解和死記硬背。教師要提供充分的機會,讓學生能看到、聽到、觸到或嗅到、嘗到,也就是讓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才能避免學習上的這種弊端。比如:初中教學中,實驗“濃硫酸(H2SO4)的稀釋”,操作非常重要,如果學生不親自動手做一做、摸一摸,他就很難理解“為什么要將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地攪拌”。同樣,在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微觀物質的教學中,可結合模型講解,如甲烷(CH4)分子模型、氯化鈉(NaCl)晶體模型等,讓學生看看、拆拆、裝裝,然后再討論,一些難題便迎刃而解。

        協同律告訴我們,教學要發揮各種知覺系統的作用,讓學生把操作、觀察、觸摸等多種感知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協同配合,所獲信息更豐富,所學知識越可靠、越真實。

        四、錯覺律

        錯覺是指人在特定的條件下對外界事物必然產生的帶有固定傾向的被歪曲的知覺。錯覺律是從錯覺規律引申出來的,屬于從反面提出問題,意在防范。正因為錯覺帶有某種不可避免性,因此教師有必要及時提醒學生防止錯覺對事物本來面貌的干擾。教學中往往也可以從反面提出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甲烷(CH4)的二氯代物有幾種?”黑板上畫有以下兩個分子:

        大部分學生的第一反映是“甲烷(CH4)的二氯代物有2種”,很顯然,這是錯覺造成的。再提問“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怎樣?”“正四面體。”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黑板上所畫的兩個分子實質上是同一種分子,也就是說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種。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還可結合二氯甲烷模型在黑板平面上投影,加強立體感。有了這次“上當受騙”,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一般不會再范同樣的錯誤。還有,在實驗中,學生往往把期望觀察到的東西當成實際觀察到的東西;明明是刺激性氣味卻認為是臭味,等等,這都是錯覺的實例。因此,教師要求掌握錯覺規律,把學生引向正確認知。

        前蘇聯心理學家贊科夫主張:“教學與發展問題本身的性質,要求必須把對學生的心理研究有機地包含到教育學研究中去,因為這里提出的問題是教學結構與學生心理發展進程的本質聯系問題。”也就是說,從學科心理的角度來研究學習的機制、教學方法。化學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人類已有知識經驗的過程,它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求有足夠的知識技能,還需要研究學生心理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愿意學、學得快、記得住、用得活,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第2篇: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關鍵詞:抽象 全面 歸納 環境 運用

        新課改倡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的有效性,為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學提供了檢驗的標準。本文以實地觀察、緊抓關鍵詞、內容歸納法、運用類比法為例,探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線形規律。

        地理分析、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礎知識的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關鍵。高中地理綜合性強、涉及面大,課本中出現的概述多,特別是地理術語和地理名詞多,學生在課堂中學習難度大。筆者認為,對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內涵和外延,不應死記硬背。經過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實地觀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帶領學生到室外實地考察,先觀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綜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形成概念的內涵。如學習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這一概念時,先帶學生觀察校園里的樟樹、山茶樹、廣玉蘭樹等,并與梧桐樹、柳樹、水杉樹比較,了解到前面這三種樹木的葉子革質、有光澤、呈橢圓形,并且終年常綠,“常綠闊葉”為它們共同特有的屬性,它們都是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由這些樹木構成的森林即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再讓學生自己分析梧桐樹、楓樹、馬尾松是不是常綠闊葉樹,學生馬上會回答:梧桐樹、楓樹是落葉闊葉樹;馬尾松常綠而不是闊葉。這樣,學生對常綠闊葉林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

        二、緊抓關鍵詞

        表達概念內涵即地理事物本質特征的往往只有幾個詞語。我們教師要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分析疑難點。如天體“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這一概念,學生對“物質”并不難理解,但對“宇宙間”卻難以確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間,是天體。但是,在地球大氣圈以內的物質只能說是地球上的物質,不能說是天體。地球大氣層頂部是宇宙空間與地球的界限。教師只要講清這一界限,學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衛星、彗星、星際物質、運行中的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等都是天體。而停在發射架上的人造衛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體殘骸即隕星就不是天體。

        三、內容歸納法

        對內容較多和表述較長的地理概念進行歸納、提煉,分層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資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述是“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如果對這一句話進行歸納、轉換,就是下列兩個屬性。

        自然屬性:客觀性,天然存在,沒有經過人的加工。

        經濟屬性:有用性,在當今技術條件下能用于生產和生活。

        兩個屬性缺一不可。這樣一轉換,自然資源的內涵就一目了然了。

        四、類比法

        明確了單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后,為了能達到準確運用的目的,還必須搞清概念間的幾種關系。

        1.相近概念

        如天氣和氣候,國土和國土資源,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水資源、水力資源和水利資源等都屬近似概念,很容易混淆。只有從本質特征即內涵上來區分,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才能確定適用范圍。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氣中水汽凝結降落到地面這一現象。不同點是降水指從云霧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態和固態水,而降雨即從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狀液態水。可見,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僅指液態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氣候特征時,如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種補給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兩者不可調換。

        2.沖突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寒流與暖流,重工業與輕工業等。這類概念也必須先從內涵入手找出差異,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確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確區分。如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是一對矛盾概念。可再生資源是在人類歷史時期不斷更新、生長、繁殖的資源;在人類歷史時期不能重新出現的即是非可再生資源。兩者的差異便是“人類歷史時期能否重新出現”這一時間尺度,這也是導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據這一標準分析,礦產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等都是可再生資源。

        3.內含關系的概念

        地理環境、社會環境、城市環境三個概念,都表示人類生存的環境。但地理環境是以人類為中心的環境;社會環境是人類在自然環境基礎上通過長期有意識的社會勞動創造的人工環境;城市環境是人類對自然環境干預最強烈的地區,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擁擠是其最大的特點。可見這三個概念中,內涵最豐富的是城市環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環境。所以,要區分這類概念,應在確定內涵的基礎上,根據內涵大外延小、內涵小外延大的原則來分析彼此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

        4.概念的廣義和狹義

        有些概念,由于時間、空間范圍不同,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教學時,教師應抓住概念的時間、空間差異找出“正”和“反”的原因,確定適用范圍。如水資源,廣義水資源是指水圈內水量的總體;狹義水資源僅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氣水。這樣,從空間范圍看,“廣”和“狹”非常明顯。同樣道理,可區分廣義農業和狹義農業,廣義沿海和狹義沿海。

        第3篇: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一、溫故知新,提高warm-up有效性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小學生的興趣往往不夠穩定,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持續時間不長,如果每節課的導入都按部就班,學生很快就會“移情別戀”。因此,既要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要有實效,這就要求教師富有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在教學設計上要根據教學內容對新課的導入進行精心設計。

        因樵What’s the matter?一課,要求掌握的四會單詞中有三個是跟身體部位有關的,而且該話題談論的內容多處涉及到身體部位。因此,在warm-up環節,我設計了一套熱身操 Put up your hands, touch your head, wink you eyes, touch your nose, open your mouth, touch your ear, wave your arms, raise your leg, stamp your foot.通過節奏輕快,動感十足的熱身操,喚醒了學生對身體部位單詞的記憶。然后以小組比賽形式,小組成員接力快速地到黑板寫出身體部位的單詞,比一比哪個組寫得多。在這一環節,學生回憶了舊知,并得到簡單復習,相信效果比簡單地唱首“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作為熱身好得多。

        二、趣味識記,提高presentation有效性

        記單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個最基本環節,學生往往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其中。單詞記憶給多數學生的學習形成了阻力。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最高效率地牢牢記住所學的詞匯,提高教學效率,才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又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我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培養學生記憶詞匯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如果只是借助圖片學習單詞、詞組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但如果配上夸張的動作,學生就會馬上產生興趣,感到單詞變得直觀形象起來。再稍微運用一些常規單詞的記憶方法,如按音節記憶長單詞stomachache, medicine可以分為3個音節,sto-mach-ache, me-di-cine采取音標策略,學生可以聽其音而知其形,見其形而知其音,另外還可以積累一些字母組合發音的知識。

        三、強化保持,提高consolidation有效性

        保持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為了有效地避免遺忘,提高保持的效果,在學習新知識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操練、鞏固和運用新知識,并為學生課后順利完成作業掃清障礙。

        在這一環節我準備了醫生袍、聽診器,病歷(表1),藥品:美林、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靈、嗎丁啉、保濟丸、芬必得等。并給出對話示范:

        Peter: Good morning, Doctor Li.

        Doctor Li: Good morning,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Peter: I have a stomachache.

        Doctor Li: What did you eat this morning?

        Peter: I ate noodles, three pieces of cake and ice cream.

        Doctor Li: Don’t eat cold food. Take these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and stay in bed. You’ll be better soon.

        Peter: Thank you Doctor Li. Goodbye.

        Doctor Li: Bye.

        表1:

        在學生清楚要求后,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對話,填寫病歷,學生的新知得到了操練、鞏固和運用,在語境中,單詞與句型都得到強化保持,學習效果顯而易見。

        第4篇: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論文摘要】大學物理對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質及后續課程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很多學生覺得大學物理很難學懂,如何提高物理課的教學效果是人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學習和教育與腦科學的密切聯系出發,利用人腦活動規律實驗的若干研究成果,提出了通過豐富教學形式,保持學生的興奮度,調動學生情緒,進行探究式和參與式學習的方法,以達到良好的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0引言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在高等教育中,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這也是我們從人力資源大國變為人力資源強國所要求的。當今世界上的許多先進科學技術都是物理原理的應用,物理本身又是一門實驗科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大學物理被列為高等學校的一門必修課,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及后續課程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學生覺得大學物理很難學,聽不懂,考不好,不會做實驗。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一個原因與我們的教學方式有關。我們的學生在中學階段為應對高考而進行大量的重復訓練。這樣的訓練,強化了學生的思維定式而失去了思維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從而使學生考試能力強,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進入大學后,大學物理因課時少,內容多,學生就很難適應。

        如何提高物理教學效果是人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在一些客觀條件暫時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作為物理老師,應采取積極的態度,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來幫助學生。要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不僅要求老師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深人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畢竟教和學是互動的兩個方面。近年來人們對人腦智力活動的研究成果對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提供了有力的幫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已經可以觀察到與精神活動相關的腦的高級機能活動。對神經認知科學與教學的聯系的研究,使我們可以利用人腦活動規律,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培養創新人才。

        1腦科學與教育的關系

        人腦是最復雜的神經系統,人的智力活動與人腦的興奮狀態有密切的聯系,揭示和利用人腦的活動規律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現在已經可以用核磁共振和腦電圖來揭示人腦的活動規律岡。以前學習與教育一直被認為是人文社會科學的范疇,現在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人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創造能力等是腦的高級機能,任何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都與腦神經網絡有關。學習過程是一個形成腦神經網絡的過程,教育是調控構筑神經網絡的外部刺激的過程陰。不同的學習過程會形成不同的腦神經網絡。被動式的、重復式的訓練所形成的腦神經網絡結構強化了固定的思考范式,而主動式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所形成的腦神經網絡結構使人善于靈活開放式的思考問題。所以學習和教育與腦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系,開展全腦教育,開發腦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合理地利用人腦的認知規律將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近年來,將腦科學與教育緊密結合開展應用性研究已成為熱點,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究。

        2人腦活動規律的實驗研究方法及若干研究成果

        2.1人腦活動規律的實驗研究方法

        人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非線性動力學系統,腦電是大量腦神經元電活動的總體表現。人們現在已可以用實驗儀器來探測腦電信號,得到腦電圖。當人們進行思維作業時,腦電圖也會發生相應改變,因此腦電信號分析成為人們研究思維活動的重要工具。

        不僅生理狀態影響腦電的特性,人的智力活動也會影響腦電變化,并且和大腦區域有著密切的聯系。對被測試者進行不同的思維作業時做腦電信號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對腦電信號進行數據處理后,可以比較有效地識別思維作業的類別。

        由于腦電形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人們用大量的分析方法來揭示人腦的活動規律。以往的腦電圖分析方法有以分析腦電圖波形幅度、均值等為主的時域分析方法和以分析腦電圖功率譜、相干函數等為主的頻域方法。近年來隨著腦電的非線性特征發現,應用非線性動力學的理論,用近似嫡和復雜度處理腦電信號能夠較好地反映人腦的活動。

        通過對人腦的高級機能的測定和信息處理,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研究人的學習與教育過程,將腦神經科學的知識具體應用到學習和教育的研究中,從而形成科學化、人性化的新的學習和教育體系。這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和記憶能力,而且還可提高創新能力。

        2.2現有的一些實驗及結論

        2.2.1物理因素對腦電的影響

        人們對不同的物理因素對腦電的影響進行了實驗研究閣。被測試者分為三個實驗組,在實驗過程中分別不斷接受音樂、磁場和局部高壓氧干預措施。利用近似嫡和復雜度將腦電信號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結果顯示在局部高氧環境下的組,人腦相對清醒,腦電活動增強,復雜度增高;聽音樂的組的復雜度和近似嫡也較高,說明音樂語言誘導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疲勞恢復。實驗結果說明,不同的物理因素可以影響受試者的狀態,從而影響受試者的腦電波,腦電近似嫡的平均值隨著腦疲勞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另外有人做了弱激光對神經興奮性影響的實驗陰,結果表明在弱激光刺激下會誘導神經興奮。

        2.2.2情緒等心理因素對認知的影響

        關于情緒對認知活動的影響,一些研究指出,快樂、興趣、喜悅之類的中等強度的正情緒有助于促進思維,提高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而悲哀、恐懼、憤怒之類的負性情緒會抑制或干擾認知活動。

        在上個世紀后期提出的“興奮轉移理論”認為受眾在觀看影視作品過程中,其興奮程度主要由所關注的角色所經歷的沖突來決定。觀眾在沖突解決之前越感到不安,在沖突解決之后就越有愉悅感,他們的心理興奮程度決定了在劇終的時候對于該節目的打分。

        3應用于物理教學

        3.1保持學生興奮度,避免疲勞式灌輸

        從物理因素對腦電的影響實驗可以看出,當腦神經疲勞時,其興奮度顯著降低,人腦的復雜度和平均墑都會減小,這意味著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減弱。當用物理因子刺激時,大腦的興奮性會有所恢復。在教學中應注意掌握神經興奮與疲勞的規律,要充分利用學生興奮時完成課堂教學,避免疲勞式的灌輸,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當學生已經疲勞時,處理信息的能力會迅速下降,如果這時再機械地灌輸知識,只是形式上完成了講課,學生的收獲極小。例如物理教學中常有公式的推導,如果一堂課不停地推導,學生無法集中這么長時間的注意力。當學生思想疲憊時,這時的推導就毫無意義了,根本不可能達到邏輯推理能力訓練的目的。物理的講解應該注重物理原理和思想,避免繁雜的數學,盡可能地在學生的興奮期內完成推導。如公式很長,可以做好推導的結構框架,分段推導,每段作一小結,使學生的精神有張有弛。當講課的節奏與學生的興奮規律相適應時,就會事半功倍。

        在上物理課時,可以通過教學形式的變換來保持學生的興奮性,而這恰巧是物理課堂教學所獨具的優勢。物理學的很多原理都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社會,有很多生動的錄像資料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理解物理,激發起探索物理奧妙的興趣。另外,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既能生動地展示物理原理,又能避免空洞的原理講解。而且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來做演示實驗,主動參與式的學習會使學生具有深刻的體驗。所以只要轉變物理的課堂教學方式,物理的學習就會變成一種輕松愉快的體驗,對物理原理的掌握也會更牢固。

        對于學生一向頭痛的物理作業問題,應從布置形式上來解決。如果布置大量的需用繁雜的數學推導才能完成的作業,學生在疲憊的狀態下去做當然不會有好的效果。其實要學好物理一方面當然要有數學推導的訓練,這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也更需要物理思想的培養。物理本身是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才能學好。所以物理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問題思考、討論、查資料以及設計實驗、做實驗等。這樣既可以滿足物理素質培養目標的要求,又可以通過形式的轉變維持腦神經的興奮,使各項訓練在興奮期內完成,收到良好的效果。

        3.2利用視覺效果,上好多媒體課

        激光誘導神經興奮的實驗表明,光可以影響神經的興奮性。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教室內光的亮度,保持學生的興奮。例如物理課經常會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果用窗簾把窗戶遮蓋地嚴嚴的,教室里很灰暗,加上空氣不流通,學生的興奮性就很低,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下是無法有效地學習的。應選用亮度高的投影儀,并把窗簾設計成豎直百葉窗式,避免窗外的光直射到屏幕上,這樣可使教室有一定的亮度和較好的屏幕對比度。

        另外顏色對興奮度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幻燈片設計上應該充分地利用色彩來表達內容,提高學生的興奮度。首先整體顏色不能太灰暗,灰暗的顏色會降低興奮性。當然也不能全是大紅大紫的顏色,學生眼花繚亂,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并且長時間盯著全屏幕都是強亮色也會使人頭暈。所以主色調應該是清雅的,在強調重點的地方用鮮亮的顏色。俗話說萬綠叢中一點紅,這樣才能引起興奮和關注。圖像記憶會比文字記憶深,所以可以盡可能多的用圖形和視頻來表達物理原理。

        3.3調動情緒,進行探究式和參與式學習

        當情緒高,有興趣時,人腦的神經興奮度也高,反之亦反。人腦的記憶力在保持一定高的情緒時有較高的值,在情緒低落時,人的記憶力也差。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以便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情緒往往受老師的講課激情和教學方式的影響。這并不是說要讓老師在課堂上手舞足蹈,而是要講得投人,引人人勝。大學物理中的很多內容都是學生在生活中遇到或聽到的,如果我們能以實際的例子設置懸疑,激發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就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比如很多同學都喜歡踢足球或者是球迷,放一段精彩的足球比賽片段后問學生,要踢出一記香蕉球應該怎么做?可先請同學們談經驗,然后老師再分析過程,講解物理原理。又比如大家都愛看春晚的魔術表演,其中有一個鏡頭是硬幣穿過玻璃,怎么作到的呢?解釋其中用到的物理原理并讓學生們自己來試試。當學生的好奇與興趣被激發起來,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究,參與式學習,就容易保持高漲的情緒,神經興奮誰葬高,這時學生的體驗深刻,知識就會記得牢。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讓部分內容在物理演示實驗室上,學生就不會覺得物理是枯燥乏味的了。

        第5篇: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關鍵詞:疲勞規律 起伏狀態 注意力。

        一、疲勞規律

        在課堂教學的連續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疲勞規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規律性疲勞,在一節課的40分鐘內,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呈直線狀態的而是呈馬鞍型的發張。

        開始5分鐘,學生注意力處于興奮階段,呈上升狀態,5-15分鐘之間,學生注意力處于興奮維持狀態,15-30分鐘之間,學生注意力進入疲勞波谷階段,注意力下降,21-35分鐘之間,學生注意力進入再度興奮,最后5分鐘學生的注意力再度出現疲勞,呈下坡趨勢。其原因及由于學生生理和心理運動規律所造成的。這種疲勞的出現時間是比較固定的;另一種類型是非規律性疲勞。在40分鐘的連續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學生疲勞現象,產生的原因是課堂教學的組織缺乏科學性,或者是課堂教學過于松散,不能夠激起學生大腦興奮,或者是課堂教學過于緊張,學生大腦一直處于興奮狀態,不能形成抑揚交替;或者是教師語言缺乏藝術性,學生感到索然無味等。這種疲勞的出現時間多不固定。

        二、對策

        (一)把握教學重點、難點,避開規則性疲勞期。

        把握學生心理運動的規則性疲勞規律,組織教學結構,既要充分利用學生心理的兩個興奮期,也要注意安排課堂教學節奏的緩急張弛,以此調節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度。因此,充分把握好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就尤為重要了。課堂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是克服少、慢、差、費有交地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徑,要做到事件上分配的科學性,可要持兩條原則:1、從課堂教學目標出發,確定時間分配的重點。一般來說,與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緊密相關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時間使用的重點,與目標關系不大的內容,即使是難點、疑點也應該盡量節約時間,以保證把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目標實現上去,否則,輕重不分,即使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也不能收到好的效果。2、周密計劃,留有余地。一堂課40分鐘,時間是有限的,可謂“分分秒秒急煞人”,如果沒有一個周密的安排計劃,那只能是“上到哪里在哪里歇”,就談不上目標的實現和效率的提高了,要周密計劃,就要對各教學環節和步驟的時間進行統一、協調和安排。但是在時間分配上,卻不能分秒算盡,還有留有機動數,這樣課堂教學中臨時加強某一環節或步驟的教學才有活動余地。

        課堂教學的時間分配,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分段分配法,就是將一堂課的時間分配到各教學環節;一是重點策劃法,即只大致劃分出重點教學環節和非重點教學環節的時間,而不把時間細分到各環節,以利靈活掌握。這兩種方法,前者更周密,后者更靈活,各有優點。

        (二)生動活潑,波浪起伏,張弛有序地組織教學。

        所謂“課堂結構”主要包括“課堂情緒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兩者若結合得好,就會在課堂上建立一個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良好氣氛。在良好的氣氛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又會特別有成果,就可能達到應有的最優效果。學生們在感情上就不會感到過分緊張、懼怕、擔心、委屈,而是感到輕松、愉快、心情舒暢。“教師們也深有體會,活躍融洽的課堂心理氣氛使人精神振奮,熱情高漲,思維活躍,靈感迸發,師生配合默契,教學得心應手,效果甚佳。這是解決學生非規則性疲勞較有效的辦法。

        要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首先,教師要講究教學的語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同樣的教學內容,同一個問題,甚至同一句話,由于語氣、語調速度節奏等不同,可以再現出不同的情感或表達不同的意思,引起學生不同的心理反應。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也可以使學生疑竇叢生。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清晰準確,用詞恰當,形象生動,富有感情,邏輯嚴謹,而且要態度謙遜,滿腔熱情。如果用刻板、僵硬、平淡的語言教學,或以此種方式對待學生的熱情期望,學生將感到冷淡,索然無味。其次,是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特別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首創精神,尊重他們的發言權和人格。尤其注意不要奚落、諷刺、挖苦那些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以免他們產生對抗心理,破壞和諧的課堂氣氛。再次,要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感。教師相信學生的創造才能和自學能力,學生信賴教師,認為教師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為人正直、公道,教學有方,這樣教師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無窮“之感;學生樂學,學習有方。師生密切配合,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活動便會處于最佳狀態。

        第6篇: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一、什么樣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

        1.教學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要短。如有的教師所言,“這個單元教學,我用四個課時讓學生都學會了。”教學是一項有目的學習活動,它需要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幫助、指導學生完成一定的學習內容。如果一個教師每節課的教學時間成本過高,需要靠“補課”來完成教學目標,那么這樣的教學就是低效的。因此,學生學習的時間成本應當成為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的依據。

        2.教學對學生所產生的變化要大。教師通過教學應能夠使學生發生積極的變化,幫助他們獲得進步或取得優異的成績。教學有無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是否教完內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學生學了什么、怎樣學以及學得怎么樣。因此,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我們不僅要關注教學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所產生的影響,更需要關注隱含在學業成績中的智力發展狀況;不僅著眼于知識、理解、技能,而且著眼于動機、興趣、態度之類的情意側面,還著眼于思考力、判斷力之類的高級的綜合性能力的側面。

        3.教學對學生所產生的內在感受要深。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歡樂是兒童幸福、人生幸福的前提,是養成學習習慣、確立終身學習意識的保證。正如依據名言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只有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逐漸形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學才會產生真正的效益。

        余文森教授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此外,教學目標缺乏合理性,或者實施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過程缺乏合理性都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所謂的教學有效性就是:既不能把本來是一種講究充實、高度、深度的學習過程看成了一場速度比賽,也不能無視學生學習的時間成本,需要時刻銘記“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殺”的箴言;既要關注學生成績的獲得,更需要考慮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教學方式的探索;在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同時,更需要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是否具有有效性,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能否有利于學生今天和明天的發展。

        二、怎樣的教學才是高效教學

        教學應當是珍惜學習時間,但又不是單純追求“效率”為目的的教學。在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進中,極力倡導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認真研究教材,認真設計教學。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可以解決的問題,教師沒有必要再做講解,以免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和阻礙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發展;對學生需要教師幫助、指導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教師要會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讓他們在探索中獲得成功;對于學生錯誤的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師也不會馬上去否定或糾正,而是舍得花一些時間引導學生通過重新思考讓他們自己去糾正或完善自己的思考。

        第7篇: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管理

        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重視課堂管理。課堂教學活動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個組織、協調和控制的過程,因而也是一個管理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一種群體性活動,這個群體活動表現為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系。要使學生提高感知效率、理解能力和具備應用技能,就必須遵循人的認知規律和教學規律,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組織教學活動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際上是一種管理行為,這就是說,課堂教學活動自然滲透著管理因素。教師的管理措施是否得當,影響著課堂教學活動能否得以順利進行和效能能否提高。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和管理行為是互相伴隨、渾然天成的。從實踐角度來看,教師的管理能力強,其課堂教學效果相應地就好;課堂教學效果差,往往都能在教師的管理能力方面找到原因。古往今來,很多教育家都深刻地認識到教學與管理之間的密切關系,因而強調提高教師的管理能力,重視對課堂教學中管理問題的研究。20世紀初,杜威干脆把教師稱為教學活動中的“管理者”。不僅明確討論了課堂管理規則的建立問題,而且闡述了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實施恰當的獎懲措施、給學生提出合理的希望和要求等問題。同時,還向教師們提供了集中學生注意力、消除課堂緊張氣氛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師生課堂沖突的有效措施和幫助提高課堂管理水平的策略等。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知識的傳授者、智能的培養者和課堂活動的管理者等多重身份。這說明課堂教學管理的特殊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管理是課堂教學實踐的需要,也是課堂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

        課堂教學管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創設一個和諧的課堂環境,建立合理的課堂教學活動規則,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盡可能取得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明確課堂教學管理的目的,遵循課堂教學管理規律

        任何一種管理行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方向,目的就是應達到的預期標準。目的明確,才能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管理的目的是培養高質量的人才,而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就必須優化環境、組織學生、創造條件,提高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心靈的績效。

        與任何事物都有規律并且必須遵循規律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一樣,課堂教學管理也必然存在著客觀規律,并且只有遵循它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而,對課堂教學管理規律的研究就必然成為課堂教學管理學理論體系中重要的和具有前提性的內容了。列寧認為:“規律就是關系……本質的關系或本質之間的關系。”規律有兩個基本特征,即客觀性和必然性,我們應據此來認識和揭示課堂教學管理的規律。例如,按照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安排教學活動的規律,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規律等。

        二、掌握課堂教學管理方法,講究課堂教學管理藝術

        管理方法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為了達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措施。與人類的一切知識來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一樣,課堂教學管理方法也是來源于課堂教學管理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管理規律的自覺運用,是教師在長期的課堂教學管理活動中形成的經驗性的結晶,并在課堂教學管理活動中經受檢驗和發展。

        課堂教學管理方法應是多系列的,其中常規方法有:說服方法、集體教育的方法、自我管理的方法、分組控制的方法、制度約束的方法、環境熏陶的方法等。激勵的方法有:目標激勵方法、情感激勵方法、榜樣激勵方法等。

        管理藝術是一種管理技巧,它比管理方法更帶策略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難免會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糾紛,以及其他一些處理起來難度較大的事件。要化解這些矛盾和糾紛,處理好各種事件,就必須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藝術。課堂教學管理藝術通常有相互溝通的藝術、化解矛盾的藝術、表揚的藝術、批評的藝術、提醒的藝術(眼神提醒、語言提醒、動作提醒)、指導的藝術、集中學生注意力的藝術、評價學生的藝術等。

        課堂氣氛的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有利于正氣的樹立和對不良學風的遏制。同時,良好的課堂氣氛還是創造一個和諧集體的基礎。

        三、遵守課堂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矯正學生不良課堂行為習慣

        規章制度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管理的規范性。用規章制度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管理,屬于常規性或基礎性的管理,這種常規性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沒有常規性管理,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學秩序。因此,常規性管理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其對于培養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和行為規范有著重要的作用。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課堂教學管理的基本任務之一。優秀學生的特點之一是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一個學生班級中,總會有一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不良,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管理中不斷予以矯正。

        參考文獻:

        1、王天一,夏之蓮.外國教育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

        2、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3、張煥庭.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第8篇: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134”教學模式;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

        前言:與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相比,一份學案、三個階段(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后訓練)和四個模塊(“學”即問題導學、“展”即探究展示、“點”即精講點評、“練”即有效訓練)構成的“134”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以“高效”為主要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既能保持生動、寬松、人人參與的課堂氛圍,又能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激發潛能,養成積極獲取知識、掌握規律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高效率、高質量的教學模式。本文中,我們以《浮力》這章的教學內容為例,與傳統教學模式做對比分析。

        1.教學理念尊重學生探尋物理規律的主動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學模式中,尊從了以實驗推導理論,再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教學理念。《浮力》是力學知識的延伸、拓展和應用從生活走向物理,進而揭示物質世界相互作用規律。“134”教學模式在學案的設計中,增加物理學史知識的閱讀內容,把學生的課堂學習向前延伸,通過“阿基米德在浴室里找到了辨別王冠真假的方法”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探索科學規律的興趣。感覺到物理學外延等于生活,物理學規律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2.教學目標體現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浮力》這章內容的教學目標一般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個層面,即: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了解并能夠解釋輪船、潛水艇、熱氣球的工作原理;鍛煉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4”教學模式著重強化學生物理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用物理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現象,用物理的頭腦去思考問題。把《浮力》放到力學的大背景中,理解浮力的實質及其與壓力、壓強的關系。讓學生理解物理學的規律如何來源于生活、如何解釋物質世界的現象、如何服務于生產生活。培養學生“探尋規律、掌握規律、應用規律”的能力。

        3.教學程序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特點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浮力》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讓學生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通過設計實驗增強思維縝密性,通過實驗操作,增強學生動手能力等。

        “134”教學模式更多的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扮演主導的角色。例如:

        探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

        (1)學生分組作出猜想,并闡述猜想的依據;

        (2)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探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向上浮力作用”的實驗方案,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3)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后,確定探究實驗方案;

        (4)從實驗中學生認識到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作用,并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得到結論。

        4.教學手段擴大課堂容量和功能,多元化培養學生思維

        傳統教學模式中通常采用多媒體課件、實驗演示等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在“134”教學模式中,至少提前一天把一份學案(師生共用)發到學生手中,將課堂向前延伸,讓學生先入為主。

        發揮“問題導學”的作用,例如:

        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自主總結浮力概念:

        把蘋果、番茄放入水中,放飛氫氣球,觀察它們的運動狀態;將大皮球按入水中,感受按壓皮球費力的感覺。

        發揮“探究展示”的作用,例如:

        (1)通過觀察和體驗,探究浮力的方向:

        觀察水槽傾斜時水中系住乒乓球的細線方向,學生觀察、思考、總結浮力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學生分組討論,探究“被物體排開的液體重力”的測量方案。

        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適時介紹“溢水等積”的思想,引出新器材溢水杯,介紹其使用方法。結合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物體所排開的液體重力大小的關系,并設計出實驗數據表格。

        發揮“精講點評”的作用,引導學生理解物體的運動狀態與受力情況的對應關系,聯系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加深對靜止狀態的物體受力平衡及二力合成的理解,為以后靜力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思維基礎。

        發揮“有效訓練”的作用,有針對性的精選習題,注重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教學主體方面體現教師和學生在不同課堂教學階段的角色定位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主體地位”已經越來越引起重視,然而依然存在著流于形式的問題,學生并沒有真正意義的成為課堂的主人。“134”教學模式中,教師給學生提供明確的思維導向,充分圍繞“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的問題,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的全過程中。

        5.1課前教師統籌規劃,學生先入為主。通過導學案把學生的思維提前引入課堂。把《浮力》的教學內容放到物理學發展的長河中,放到力學知識結構的大背景下。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現象蘊含著有趣、有意義、有價值的規律,學習了解這些規律,是為了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5.2課中教師點撥引領,學生主動探究。以《浮力》這部分內容為例,它不是孤立存在于初中物理課程中的,所以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歷,重視學情分析,即學生已經知道些什么,見過什么,也就時我們平時所說的備課中的“備學生”。把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充分發揮學生對物質世界的感性認知和主動探索的能力。

        5.3課后教師總結反饋,學生形成系統。結合有效、有針對性的訓練,教師再次引導學生總結收獲、查找不足,總結方法,舉一反三。讓學生水到渠成、形成完整、連續的知識體系。

        結語:“134”課堂教學模式著重體現了物理學的學習過程,是學生思維成長鍛煉的過程。所以物理學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承載著傳授科學知識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探究本領、學習能力。探索科學、高效、符合教與學規律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第9篇:課堂教學規律范文

        【摘 要】物理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實際、不同的實驗條件,靈活而切合實際地選擇不同的教法,積極探索和認真實踐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方法,深化物理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 物理;課堂教學;方法;原則

        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這是實現中學物理教學目標和任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而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中心問題,是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為實現這一目標,本人認為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中應該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才能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扎實嚴謹,聯系實際

        l. 扎實嚴謹。 中學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構成的系統性強的基礎性學科。學生只有具備了扎實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嚴謹求實的思維品質, 才能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善于思考,積極探索,發揮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物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物理要領的理解。對物理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物理規律中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與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的語言表達既要生動有趣,又要嚴謹求實,使學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學的藝術美,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學生領悟到物理學科的嚴密性,樹立求實的科學觀。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系實際。物理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物理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現。

        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在人們的社會生活、生產及現代科學技術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周圍,物理現象隨處可見。在各行各業生產實踐中包含的物理知識、物理原則也極為豐富。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物理學更是一馬當先。因此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舉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課堂演示實驗能直觀再顯抽象的物理規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做演示實驗,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物理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l.方法科學。在物理教學中,傳授知識是前提,培養方法是關鍵,提高能力是目的。因為知識是方法的載體,方法則是能力的體現。顯而易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創新思維能力顯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科學方法。在中學物理課本中,用科學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規律的內容是很多的。例如實驗觀察法(牛頓第二規律、歐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建立)、數學法(動能定理、動量定律、理想氣體方程的推導)、等效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熱功當量、交流電有效值)等等。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自覺挖掘教材中的科學方法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教育,培養其科學素質,建立科學的世界觀的方法論。

        2.靈活多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即說明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探索型課應注重發現法,驗證型課應注重實驗觀察法,論證型課應注重邏輯推理法等。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恰當設疑,熱情鼓勵,積極引導,通過類比、聯想等手段,培養學生掌握獲取知識方法的靈活性。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物理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1.轉變觀念。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新事物不斷涌現,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在不斷改變。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獲取新的教學信息,吸取新營養,沖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面向未來,以人為本。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變傳統講授式為開放討論式,變重知識傳授為重方法培養,變重理論計算為重實際應用。

        2.創新教育。創新教育要落實在創新教學上,教師要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思維方法搞好特色教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投影、微機以及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手段新穎、教學內容形象、有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有利于求新質疑。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va | 亚洲A级性爱免费视频 |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 亚洲A级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