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企業經濟業務核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經濟業務核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經濟業務核算

        第1篇: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經濟核算

        施工企業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并且企業的內部任務較為繁雜,因此在新時期,如何對財務管理進行改革、加強經濟核算的準確率,成為財務部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

        1.施工企業的貨幣運動

        貨幣運動指的是,企業中的流動貨幣從投入生產到產出效益的全過程。它是一個可重復的循環性周期,也叫做貨幣周轉。在建筑施工企業貨幣運轉的實際過程中,其狀態經常發生變化。建筑施工企業在施工的全過程里都有貨幣的出現,它經常處在產出建筑實物狀態,只有一小部分呈流動貨幣狀態,隨著工程的不斷進行,企業中的貨幣不斷流動,形成了一個獨立的企業經濟活動,這就是企業內部的財務活動。想要了解企業內部的財務活動的全部流程,就要對企業貨幣的運轉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分析。

        (1)貨幣的籌備。貨幣的籌備指的是建筑施工企業中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貨幣的獲取途徑一般為: 投資者進行投資,也就是企業的本金;或是向有關機構借貨幣,也就是企業的負債。

        (2)貨幣的運轉。貨幣的運轉指的是將籌備好的貨幣科學、合理的運用到企業施工的各項環節。企業利用籌備好的貨幣購買施工時所需要的運輸設備、機械設備以及建筑材料,這樣使貨幣的形態由流動轉為固定形態。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施工人員借助建筑設備作用在建筑材料上,使固定貨幣與儲備貨幣發生消耗。這樣,所消耗的固定貨幣與儲備貨幣以及支付各施工人員的貨幣都將轉換成生產貨幣形態。伴隨施工的繼續進行,沒有竣工的工程轉變成已經完工的工程,生產貨幣又變成實物貨幣。工程竣工后,施工企業將工程交付給承建單位,進行工程尾款結算并獲得收入,此時的貨幣從實物貨幣又變成流動貨幣形態。這說明,在企業生產的全過程里,既是貨幣運轉的過程,又是貨幣消耗和增值的過程。

        (3)貨幣的調配。貨幣的調配指的是,將施工企業獲得的收入進行分配。首先將所得到的收入補充成本,確保企業施工的正常進行。然后將調配后所剩的余額,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依率繳納所得稅,繳稅前所獲得的利潤減去繳稅后的余額等于施工企業的凈利潤。凈利潤再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調配。

        2.施工企業中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

        (1)對資金進行合理籌措,保證企業的生產與經營能正常進行。企業在生產與運行過程中,一定需要大量的資金做后盾。所以,企業要先做好資金籌備工作,按照國家有關法規與管理方法,對企業生產與經營中所需要的資金實施相應的籌措方案。

        (2)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方案進行認真研究,以便獲得較高的投資效益。企業在施工過程中所做的每個投資決定都將產生風險,因此,企業在做投資決定時,要對投資中產生的任何風險因素進行充分考慮,確保其方案的可行性。

        (3)在施工前參與經營決定,規避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企業的財務管理機構對企業中各個經營決定都要積極參與并從旁協助,以便隨時修改方案中的不足。根據相關經濟檢測數據,進行事前分析,制定符合企業經濟實力的經營決定,以便在最少的消耗中獲得最大的施工成果,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3.管理財務工作的方法

        (1)財務預測法。財務的預測方法是在掌握企業施工的基本條件的情況下,對企業財務的發展方向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和評估。財務的預測步驟為: 設定預測對象,收集有關資料,并使用一定的計算方法進行預測,通過對各種設計方案進行對比,從而采用最優方案。

        (2)財務規劃法。財務規劃法指的是,根據財務的經營決策,在一定時間內對財務狀況的總體目標進行具體落實。以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內容對施工企業的財務規劃的內容進行確定。其規劃內容有: 流動的貨幣的規劃、固定資金的投資規劃、工程投資成本規劃、實物成本規劃、利潤規劃等。財務規劃是施工企業經濟規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財務規劃對象應和其他規劃對象相一致。

        (3)財務管理的控制方法。

        a.控制財務平衡法。主要有控制財務收支平衡法、控制財務平衡法、控制生產和財務整體平衡法等。

        b.控制財務限額法。可以采用此方法的有: 財務收入與支出的總額、管理費用的支出等。

        二、施工企業的經濟核算

        1.經濟核算所包含的內容

        (1)對產品進行核算。在企業的施工過程中,對實際施工量、建筑施工面積、建筑安裝量、產品質量以及合同的完成狀況等對象進行分析、對比、記錄。并對建筑產品的價值、工期等因素展開細致考核,檢查企業施工計劃的完成量,并分析社會對產品的滿意程度。

        (2)對資金進行核算。企業資金的核算指的是,對生產任務的完成時所占用的資金情況進行監督、記錄、考核,它是根據企業施工周期長的特性,為提高資金運轉速度和利用率而設置的。

        2.經濟核算的基本方法

        (1)會計核算。會計核算指的是,根據企業資金和物資的收支變化及經濟活動狀況客觀的反映經濟的價值形態。它以錢幣為基本運算單位,經過計算,綜合、全面、系統的算出各種經濟活動,并以此作為會計報表編制的根據。施工企業的成本、資金、利潤是經過會計核算產生的。會計核算的基本任務是對施工合同的產品銷售執行情況、減少成本的執行情況、施工人員對規章制度遵循的執行情況等內容的反饋,并將日常會計報表呈報給相關機構。

        (2)統計核算。統計核算指的是,利用會計核算的統計資料客觀的展現,現階段企業生產和經營中的相關數據。并按統計方式進行歸類、整理、研究,真實的體現企業生產與經營的全過程及綜合結果,還能從統計核算數據中分析出現今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3.分析施工企業的經濟活動

        (1)分析經濟活動的內容。對施工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綜合分析,既可以針對企業整體的經營活動,又可以針對個體單位進行。a. 根據生產狀況進行分析: 主要包含: 對產品的完成狀況進行分析、對施工過程中發生的狀況進行分析、對材料供給和損耗進行分析、對機械設備的施工過程狀況進行分析等。b. 根據工程造價進行分析: 主要包含: 對工程造價的整體分析、對單位工程造價進行分析、對施工過程中的管理費進行分析等。c. 根據產出利潤進行分析: 主要包含: 對利潤的形成狀況進行分析、對利潤的分配狀況進行分析、對利潤的綜合水平進行分析等。

        (2)經濟核算活動中的主要分析方法。a.比較法。它是經濟核算活動中最基本的核算方法,它根據數字指標進行分析比較,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查明原因。一般是將實際數據和計劃數據相比較,從中指出計劃完成的進度,并說明分析的進一步方向。現階段完成的實際數量和之前完成的數量相比較,指出企業未來的發展速度及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b.平衡法。平衡法指的是,利用“四柱平衡”的理論對經濟指標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第2篇: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論文摘要】 從公路經營企業如何把公路及構筑物作為資產管理、如何計提折舊、選擇何種會計制度進行介紹并提出一些辦法,旨在引起從事公路經營企業的投資決策者和財務人員的重視,使企業的管理更加適應市場經擠的要求。

            1  國內外經濟組 織設立的公路經營企業對會計制度的選擇 

            1.1 公路經營企業類型 

            ① 國內經濟組織設立的公路 經營企業包括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② 國外經濟組織設立的公路經營企業包括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1.2 會計制度的選擇 

            ① 中國境內設立 的所有從事公路經營 的國有企業應執行財政部 、交通部 1 998年頒布的《公 路經營企監會計制度》。 

            ② 從事公路經營的股份制企業應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但可以比照《公路經營企業會計制度》設置有關會計科目進行核算 。 

            ③ 從事公路經營的外商投資企業應執行《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但可以比照《公路經營企 業會計制度》 殳置有關會計科 目進行核算。 

            2 公路經營企業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選擇 

            2.1 平均年限法 

            采用平均年限法撮關鍵的是如何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固定資產的凈殘值。 

            — —公路及構筑物的使用年限,一般采用省【自治區】級以上人 民政府“收費批文上批復的收費年限,而非公路的實際使用年限或其壽命 。 

            — —公路及構筑物凈殘值比例的確定,其他部門企業財務制度規定固定資產凈殘值比例為 3%~5  ;外商投資企業的凈殘值率為 10;《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臺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有鑒于此,考慮公路經營企業對公路及構筑物只有在進行收費活動時才作為固定資產管理.且在收費期限月;滿后將無償移交交通部門。因此.凈殘值比例應按考惠否則,公路及構筑物價值就不能徹底補償。

            2.2 工作量法 

            公路及構筑物計提折舊最關鍵的一點是如何準確預計收費年限內的交通量,此時的交通量應以標準車交通量(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為小客車,二級公路為中型載貨汽車)為準,且預計的交通量應和使用年限法相一致。 下面舉例說明公 路經營企業 如何計提折舊:如 A 公 路經營企業“固定資產——公路及構筑 物”原值為27 000萬元 ,規定收費年限 27 a,收費期間預計標準車交通量5 400萬輛,第一年通過收費站的標準車交通量平均為 I 2.5萬輛/月,第二年通過收費站的標準車交通量平均為 I3萬輛/月,第三年通過收費站的標 準車交通量平均為 I3.5萬輛/月(假設僅設一個收費站)。 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計算: 

            年折 舊額一公 路及 構 筑物 原 值 ÷收費年 限一27 000萬元 ÷27— 1 000萬元 

            每月提取折舊額=1 000萬元÷1 2—83萬元 

            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計算 : 

            每標準車應提折舊一公路及構筑物原值÷收費期

            間預計標準車交通量=27 000萬元÷5 400萬元=5元/標準車 

            公路及構筑物第一年應提折 舊顴 一1 25 000×1 2×5=750萬元 ; 

            公路及構筑物第二年應提折 舊額 =130 000×12×5—780萬元 ; 

            公路及構筑物第三年應提折 舊額 =135 000×12×5—810萬 元 。 

            另外,對通訊、收費、監控設施等固定資產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舊法時,也存在一個折舊選擇問題 。從企業理財角度看 ,因公路經營企業運 營初期收費額較 中后期少,再加上初期享受國家所得稅優惠政策(如“二免三減半”、1 5稅率等),因而其折舊計提應前期少,后期多。在 固定資產原值相同情況下,平均年限法較加速折舊法符臺上述趨勢.而加速折舊法中的年數總和法叉較雙倍余額遞減法符合上述趨勢,因而公路經營企業應作出正確的選擇 。 

            如 :某一監控系統原值 500萬元 ,預計使用 5 a,殘值 20萬元,剛采用平均年限法時: 

            每年提取折 舊額一(原值 殘值)÷使用年限一80萬元 ÷5—96萬元 。 

            采用年數總和法時: 

            年折 舊率一尚可使用的年限 (折 舊年限  已使用午數),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折舊年限X(折 舊年限+1)÷2] 

            圭三折舊額=(原筐一預計凈殘值)×年折 舊率各年計算列于表 1。 

            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 :

            年折舊率 =2/折舊年限X 100

            年折舊額 =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年折舊率備年計算列于表 2。

            各種折舊方法在同一年累計差額計算 比較如表3所列。

            3 資產管理方式的選擇 

            如上所述 ,公路經營企業取得公路收費經營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投資方 式即“BOT”方式,另 一種是受讓公路經營權。因此,相應的資產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 

            在直接投資方式下,困涉及建設 、經營、移交3個期問,公路及構筑物等資產的入賬價值屬于 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故需按公路工程 預算及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作為公路及構筑物的入賬價值 。因此,在建設期間發生的基建支出,要分兩種情況才能形成公路經營企業的經營用固定資產。 

            一根據交 付使用財產 明細表,從“基建 工程 支出 中轉入形成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經營用 固定資產——公路及構筑 物、安全設施 通 訊設施 監 控設施、收 費設施、房屋及建筑物 

            貸 :基建工程支出一根據項目概算內容購入的不需要安裝設備和為生產經營準備的工具,直接形成固定資產和周轉材料。 {醬:固定資產——經營用 固定資產—— 機械設備(攤鋪機、壓路機等)、車輛 (巡邏車、工程搶險車等)、其他(復印機 、打字機等) 

            周轉材料

            貸 :銀行存款等結算科日

            工程物資——為生產準備的工具及器具 

            ② 在間接投資方式下,公路經營企業直接出資購買 已建成的公路,困不存 在建設期間 ,只涉及經營、移交 2個階段,其形成公路經營企業的經營用固定資產比較簡單 除需支付公路及構筑物等建造成本外,還要支付受讓公路收費經營權的購置成本——無形資產。

            此時將購買價大于公路建設成本的部分作為“無形資產——公路經營權”來核算。 

            借 :固定資產——經營用固定資產——公路及構筑物、安全設施、通訊設施 、監控設施 、收費設施、房屋及建筑物

            無形資產——公路經營權 

        第3篇: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Abstrac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a great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the accounting development, it gives effective sublimation for the value of the accounting work. Proper setting up accounting subject, effectively sorting and collecting the economic data has become the core work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from the significance,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 of accurately setting up accounting subject,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關鍵詞: 管理會計;會計科目;意義;方法

        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accounting subject;meaning;methods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9-0143-02

        0 引言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核算工作更加標準化、通用化和規范化。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外部經濟信息需求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后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后的核算與分析,即管理會計。現代管理會計的核心任務是高效地從會計信息中獲得準確、完整的內部經營管理信息并及時作出正確決策。而恰當的設置會計科目對經濟數據進行準確的分類、歸集自然成為了會計信息管理的核心工作。

        1 會計科目的定義

        會計科目是按照經濟業務的內容和經濟管理的要求,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科目。會計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系不同,又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前者是對會計要素具體內容進行總括分類,提供總括信息的會計科目,如“應收賬款”、“原材料”等科目,后者是對總分類科目作進一步分類、提供更詳細更具體會計信息的科目,如“應收賬款”科目按債務人名稱設置明細科目,反映應收賬款具體對象。

        2 準確設置會計科目的重要意義

        2.1 正確區分經濟業務

        通過設置會計科目,可以分類反映不同的經濟業務,將復雜的經濟信息變成有規律、易識別的經濟信息,并為其轉換為會計信息準備條件。在設置會計科目時,需對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并按每一類別內容特征設定范圍、定義、名稱。例如,工業企業擁有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物質條件,機器設備、廠房,具有共性,即均屬于勞動資料,則將之歸為一類,稱之為“固定資產”;企業為生產經營購入的各種各樣的材料,具有共性,均屬于勞動對象,則將之歸為一類,稱之“原材料”。又如,企業的貨幣資金由于保管地點和收付方式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兩個類別:銀行存款和現金,相應也設置兩個會計科目,其中“銀行存款”科目用來核算企業存放在銀行的存款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而“現金”科目用來核算企業庫存現金的收付與結存情況。可見,有效地設置會計科目對經濟業務進行恰當的分類是非常有效的。

        2.2 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企業作為一個處于競爭環境、必須盈利的經濟體,要求它必須參與競爭并維持住一定的市場份額,在合適的機會下還能增加市場份額、拓展經營市場、增強盈利能力。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營運成本自然成了企業參與競爭并立于不敗之地的必然條件。

        準確的財務分析為企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營運成本提供了堅強支撐,而財務分析要準確必然要求財務工作的基礎——會計核算要準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依據每個企業經營的具體經濟業務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設置恰當的會計科目對每項經濟業務進行準確的歸類核算。只有這樣才能為公司各管理部門提供準確的財務分析數據、促進其管理效益的提高、在公司整體發展規劃及計劃時提供準確的經濟數據提高公司市場發展規劃的準確性。

        2.3 對經濟業務數據進行歸類、分層匯總、分級準確提取數據為國家經濟分析提供所需的各類數據

        為了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準確了解各項經濟指標,實時觀察經濟運行的狀況提前采取措施,做好各種調控確保經濟的平穩發展,各級主管經濟發展的行政部門都需要經濟分析的各類數據。而這些數據大多是各級統計部門要求其所屬地區企事業單位上報的財務數據。如果企業單位上報的財務數據大量出現分類錯誤,那最終將導致主管經濟發展的行政部門所取得的經濟分析數據出現偏差,誤導采取各種調控措施,直接影響經濟的平穩發展。

        當經濟運行到一定階段,實現了該階段的目標后國家都需要對下一階段做好規劃,進行提前把控。這時,更需要準確了解并認真分析前幾階段經濟運行的各種指標,并結合實際情況對未來經濟發展做好規劃。而要想準確了解前幾階段經濟運行的各種指標,對經濟數據分類統計的準確性更是至關重要的。

        3 會計科目設置原則

        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有三條:①合法性原則,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②相關性原則,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為提供有關各方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服務;③實用性原則,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符合單位自身特點,滿足單位實際需要。從以上三條設置原則可以看出,會計科目的設置在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下,不論是需滿足單位實際需要還是對外提供有關各方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服務,其核心都要求我們設置會計科目時一定要依據單位實際開展的經濟業務性質所歸納出的會計要素來設置,只有這樣才能提供準確、完整的會計信息。

        4 會計科目設置方法

        4.1 認真分析企業所處的產業、行業特點恰當的設置會計科目 不同的產業、行業有著不同的經濟業務,設置企業會計科目時應結合企業所處的產業、行業特點,對本產業、行業的業務特點、業務范圍、業務流程進行全面分析,本著全面核算產業、行業經濟業務的全過程、全范圍的目的來確定應設置的會計科目。例如,工業制造業是從事生產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市場銷售的企業,根據這一特點,工業制造業企業必須設置反映材料采購過程、生產過程、市場營銷過程的會計科目。如“材料采購”“在途材料”“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生產成本”、“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而商品流通企業,它不購買生產材料制造產品,而是以商品買賣作為主要經營業務,故其會計科目設置應反映商品的買賣過程,如“庫存商品”、“營業費用”、“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再如服務業,它既不需要購買生產材料制造產品,也不進行商品買賣,而是主要提供各類勞務,其成本大多是為提供勞務而需發生的人工費用及部分必要的物資采購費,它就沒有“產成品”“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及“庫存商品”“營業費用”等科目。相反,“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就成為其主要的一級科目。

        4.2 認真分析本企業經濟規模,統一、靈活的的增減設置會計科目 對于不同規模的企業不應設置統一的會計科目而應區別企業的規模大小,認真分析其經濟業務,靈活的設置會計科目。規模大、生產經營業務復雜的企業應當將其經濟業務進行適當的細分并提煉出需要設置會計科目的會計要素,在國家統一要求的前提下對會計科目進行必要的增補以便全面、細致的反映出公司復雜的經營情況。而規模較小、生產經營業務比較單一的企業就可以將會計科目進行必要的簡化、合并,在符合國家統一要求的前提下對會計科目進行簡化減少,以便簡單明了的反映公司簡單的經營情況,避免將簡單的情況復雜化。

        4.3 認真分析企業自身經營特點,統一、靈活的設置會計科目 統一就是在設置會計科目時,要根據《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的會計科目,使用統一的會計核算指標、口徑。而靈活是指會計科目的設置不但要服從統一的核算指標,而且更要根據本企業自己的經營特點和規模、增減變化情況及投資者的要求,對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作必要增補或合并。設置會計科目,既要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又要符合企業自身經濟管理要求,還要符合包括投資者在內的有關方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要求。在《企業會計制度》中嚴格規定了各類企業設置會計科目的一級科目,每個企業都應嚴格遵守,以便進行信息統計分析。而二級及以下科目的設置則給了各個企業很大的自,只是要求企業按照自身經濟業務的特點設置。

        例如,在統一性方面企業必須統一設置“本年利潤”、“利潤分配”科目,以正確地進行各會計年度經濟效益核算;也必須統一設置“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等科目將不同期間的成本還原到各自的會計期間,以準確反映出企業不同期間的真實成本。而在靈活性方面,企業可以按照本企業經濟管理特點靈活的設置本企業進行會計信息分析管理所需要的二級、三級會計科目。如在“主營業務成本”下設置“汽油購置費” “項目部管理費”等能直接反映本企業各項直接成本內容的下級科目。同樣在管理費用科目下也可以設置“停車費”“房屋租賃費”“搬家費”“協會會費”等本企業經濟業務涉及的下級科目。

        只有通過統一、靈活的設置恰當會計科目對企業經濟業務進行必要的分類歸集才能為經濟業務情況分析提供準確的各類會計信息。但各個企業在貫徹統一性與靈活性原則時,應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防止會計科目過于簡單化,造成經濟管理的困難;二是要防止會計科目的過于繁瑣,增加會計核算的工作量。

        4.4 設置的會計科目要含義明確、字義相符、通俗易懂,并維持一定的穩定性 含義明確是指設置的會計科目要盡可能明確簡潔地反映出經濟業務特點;字義相符是指按照中文習慣,能夠對設置的會計科目望文生義,不致產生誤解;通俗易懂是指設置的會計科目要避免使用晦澀難懂、容易產生歧義的文字,要使用便于大多數人正確理解的詞語。例如:“固定資產-運輸設備”就能簡潔明了的說明會計科目核算的經濟業務。同時,為了便于不同時期的會計資料進行對比分析,會計科目還應維持一定的穩定性,以便在一定范圍內綜合匯總和在不同時期對比分析其所提供的核算指標。尤其在會計科目的分類中,如果不同會計期間的科目分類經常變化,那將嚴重破壞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參考文獻:

        [1]鄧愛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收入還是負債[J].農村財務會計,2010(08).

        第4篇: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 財務管理 經濟核算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人工費用上漲的影響,企業利潤逐年降低。同時,現代房地產行業管理的日益規范也使得企業的必須加強自身的管理以使得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經濟活動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在房地產企業的管理工作中財務管理與經濟核算是保障企業資金鏈暢通、保障企業經濟效益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是現代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與經濟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房地產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使得企業必須結合房地產企業的經營特點進行科學的財務管理與經濟核算。通過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以及經濟核算工作的開展保障房地產企業資金鏈的暢通、保障企業投資經營過程中各項過程成本控制的有效開展。利用財務管理手段以及經濟核算的智能使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經濟活動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切實保障企業成本、資金的有效管理。以財務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避免職務侵占等情況的發生,以此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與經濟核算工作的有效開展

        1、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應從財務管理體系的完善入手。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行業特點,以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論作為基礎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通過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指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通過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確保企業資金鏈的穩定。通過財務管理體系的完善為房地產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財務基礎。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要注重管理體系與企業管理流程、企業結構等自身特點的符合。有效提高財務管理體系應用過程中的適用性與適應性。避免傳統財務管理體系照搬、照抄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在注重財務管理體系建立的同時,房地產企業還要加強財務管理基礎工作的實施與開展。通過踏實財務管理基礎促進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將會計工作作為重點,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以原始憑證管理、報表管理等做好房地產企業會計工作,為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房地產企業資金占用大、資金流量大的特點使得房地產企業極易受到資金風險的影響。因此,在現代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必須注重房地產企業的自己難管理,以此保障房地產企業資金鏈的通暢、保障資金管理工作能夠落實到房地產企業的經營當中。房地產企業應通過對自身資金籌集、使用等特點構建符合企業經營發展的資金管理體系,并將資金管理體系作為財務管理工作重點進行資金管理。通過加強會計資金管理職能以及預算、審核等工作保障企業資金來源與使用、保障企業收支平衡與資金鏈的通暢。通過注重資金管理的方式避免資金鏈斷裂對企業經營與發展的影響。

        2、房地產企業經濟核算工作重點與要點

        房地產企業的經營特點以及涉及內容使得核算工作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成本控制等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代房地產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企業經濟核算工作的開展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保障企業靜音過程中資金的通暢、保障企業投資過程中成本控制以及資金使用的有效監督,現代房地產企業必須加強經濟核算工作的開展。針對房地產企業資金流動大、資金流動快等特點進行經濟核算工作。以國家法規為基礎、以企業經營扎略為重點進行經濟核算鞏固走的開展。通過經濟核算工作的開展保障企業資金流向控制以及資金使用的控制。為了應對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內容繁多、涉及面廣、經濟活動對象多、投資周期長等特點,房地產企業應加強核算管理體系以及組織結構的設計與建立,同時注重核算部門人員配備與培養。通過核算工作的有效實施為財務管理工作奠定基礎、為企業成本控制、經濟效益管理等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強化財務人員培訓與培養,促進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

        在現代財務、會計法規日益完善的今天,企業財務管理與經濟核算工作也面臨著改革與改變。為了適應現代房地產企業的發展以及法律法規的完善,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以及經濟核算人員必須加強自身專業素質與技能的培訓與提高。房地產企業應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必要時借助社會專業培訓機構進行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以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與經濟核算工作的開展,促進企業房地產企業綜合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與經濟核算工作是現代房地產企業經營與發展過程中的管理重點,是關系到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的關鍵。現代房地產企業必須加強對財務管理與經濟核算工作的認識,以相關管理體系的完善、人員培訓以及專業技能的提高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實現企業綜合市場競爭力提高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第5篇: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關鍵詞:中小企業;會計模式;會計管理;信息披露;會計核算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已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被社會公眾所關注。各單位以市場為導向組織生產經營,需要及時掌握各種真實、可靠的信息;投資者進行風險判斷,作出投資決策,需要及時掌握各種真實、可靠的信息;債權人、稅務機關及其他相關部門和個人,為滿足各自需要,也要及時掌握各種真實、可靠的信息。從社會經濟角度上看,科學、合法、合理的會計模式,直接關系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關系到社會各方的利益。因此,做好會計模式設計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維護市場秩序正常運行。

        一、中小企業與會計模式概論

        1.中小企業的概念

        中小企業也被叫做中小型企業,它和大型企業相比是行業職員規模、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的經濟單位。這類企業的就業和營業額都很小,一般是由獨立一人或少數人提供資金,大多數情況下,企業是由經營者直接管理,很少受外界干擾。

        2.會計模式概述

        會計模式即會計使用一定的貨幣計價單位,依據一定的計價基準,運用一定的方法,采用一定的程序為核算監督會計對象提供必要的會計信息,并將其以科學方式結合起來所形成的程式,其在會計核算中屬于固定程式。會計模式的制定主體可以是政府部門,也可以是企業,實際上屬于具有一定強制性的會計行為準則和規范,同時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企業會計方法和程序的總稱。會計模式既可以是行政法規,也可以是企業規章,作為行政法規,政府部門制定的統一會計模式強制性較大;作為企業規章,企業內部會計模式強制性是相對較小的。企業單位會計模式的制定要在符合國家有關會計模式的規定的基礎上進行設計。

        二、中小企業會計模式的主要內容

        1.會計組織機構的設計

        會計模式在組織上的落實稱之為會計機構設置,它不僅涉及到會計部門,還涉及會計人員的內部分工問題。由于不同企業在經營規模與業務類型中存在差異,因此企業的會計機構設置不可能完全一樣。對于企業而言,會計機構健全與否以及各職能崗位之間的運作是否協調等都將會影響到會計工作的質量。因此,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合適的會計機制是促進企業會計工作效率以及會計信息質量的第一步。制定具體的會計模式,應當根據每個企業的規模、經營特點和管理的組織形式來決定。

        2.會計科目的設計

        會計科目是編制會計憑證的基本要素、設置會計賬戶的依據、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控制的依據、編制會計報表的基礎。會計科目設計就是確定會計對象經濟內容的分類體系,它是會計模式設計的重要環節,企業應遵循一定原則來設計會計科目,根據企業經濟業務的特點科學設計合理的會計科目。3.會計報表的設計會計報表設計是會計模式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質量,它能為信息使用者及時提供企業經濟活動的綜合信息,是保證現代企業有效運行的重要手段。科學并合理地設計會計報表,建立健全的報表體系,是會計模式設計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充分發揮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有著重大意義。

        4.貨幣資金業務會計處理程序的設計

        在企業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是重要組成部分。貨幣資金的收付貫穿企業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而貨幣資金的持有額正是影響企業償債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企業在進行會計模式設計時一定要加強對現金、各種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與管理。在此過程中,企業除需嚴格遵守國家在外匯、銀行現金管理結算制度方面的規定以完善貨幣付款程序外,還需及時準確地進行結算業務的辦理。同時還要將企業現金及各種存款的收支和結存情況密切反映出來,采取積極的保護措施,以免其遭受損失并確保企業合理有效地使用。

        三、中小企業會計模式應遵循的原則

        1.合理分工原則

        合理分工就是說,任何相關工作分為若干處理步驟,分別由不同的人來完成,為了防止任何人單獨完成核算的全過程。根據這一原則,任何經濟業務的整個過程至少應該由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分工。例如現銷業務,不能開票和付款,并裝運都是一人負責,否則將失去約束,產生錯誤。

        2.賬務與事物分離原則

        賬務與事物分離原則要求賬錢分管、賬物分管,就是財產物資的經管職員和會計職員要完全分散開來,會計不可以既管賬又管物。中小企業往往由于規模小,節約人力成本,就會讓會計兼出納,沒有實行“管錢不記賬,記賬不管錢”的原則,很容易出現腐敗、貪污案件。

        3.檢查原則

        檢查原則有:第一,上級對下級的檢查程序。其次,內部審查,如財務機構的會計憑證,會計憑證填寫時必須交給一個會計師審查后才能讓出納做收付款或登記轉賬業務。第三,獨立檢查,主要是指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或專職審計人員對會計資料的定期檢查。

        4.經濟責任原則

        建立嚴格的經濟責任制,規定相關責任人的權力和責任、獎勵和懲罰措施。職責的規定不僅可實現對經管人員的有效制約,還可以提高其工作責任心。

        四、我國中小企業會計模式現

        1.中小企業較少配備專職會計

        雖說從事會計工作人員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培訓,也有一定的會計經驗,但是他們通常一人身兼數家中小企業會計崗位。因為兼職會計不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所以他們在做賬時都是聽老板的吩咐,而老板為了企業利潤、少交稅,就只會給少數憑證,兼職會計就按照這個憑證來做賬;另外因為這些會計只是兼職并不是全職,所以中小企業在管理上缺乏約束他們的機制,一旦和老板在利益上有沖突和矛盾,他們通常會不辭而別;再者,由于兼職會計的時間不穩定,可能會導致下一個會計人員在做賬時銜接不上。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無法得到完整的反映,會計的監督職能無法正常發揮,無法實施有效的財務管理,并且還違反了相關財務和會計的規定標準。

        2.中小企業業主與會計存在裙帶親屬關系

        中小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所有經營行為都是自己做主,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均有許多不想公開的商業機密,這些中小企業內部比較重要的會計部門都會聘用親屬或同管理者有裙帶關系的人員,這些人與管理者存在不可分離的利害關系,且在處理賬務時并不能單獨核算,大多數時候仍需聽從于管理者的指令。這一特殊情況的存在導致會計監督功能完全喪失,財務會計混淆,弄虛作假。不過現在許多中小企業的這種狀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很難改變中國傳統任人唯親的思想,所以就造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瓶頸現象。

        3.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銀行存款、現金管理、倉庫管理混亂。會計不遵守國家規定的會計模式,如攤銷折舊方法不一致,收入和支出不相符,成本核算不規范等,使會計報表反映的數據不真實;銀行賬戶另開多家,將某銀行賬戶不歸并入賬,進行收支賬外核算。

        4.支出憑證套用不合法憑證或白條入賬

        存貨管理混亂,購入原材料沒有驗收制度,倉庫沒有領發貨制度,存貨計價隨意,賬物不相符,賬賬不相符;產品銷售不記賬、設立自己的“小金庫”,應收賬款失控,收入支票隨意背書,實收資本不真實,空殼驗資。

        五、解決中小企業會計模式現狀的對策

        1.明確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職責

        在進行會計機構設置、會計人員配備時,需對本企業的業務特點、業務量的大小、企業的規模及企業內部的管理體制加以充分地考慮,以確保中小企業會計人員在履行會計職權時具有足夠的獨立性。每個中小企業的會計機構設置和會計職員配備的形式一般有三種:一是既無獨立核算的機構,并無獨立人員,委托有關中介機構記賬;二是有獨立核算的機構和獨立的人員;三是有獨立核算的機構和獨立的人員。但無論采取何種形式,會計模式中都應明確規定有關人員在這其中應當承擔的責任,明確其分工,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會計工作,建立起會計工作的正常秩序,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會計工作的質量。

        2.加強中小企業經濟責任制度的建立

        針對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在會計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中小企業需加快建立企業經濟責任制度,具體措施如下:相關人員辦理經濟業務后需取得或填制相應的會計憑證來證明相應的經濟業務已經發生或完成,為了明確經濟責任人,憑證上還需有經辦人員的簽字與蓋章。為了進一步完善經濟責任制,中小企業還需制定出相應的會計憑證填制、審核的手續制度。其中,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制度的制定有利于相關責任人在其職權范圍內履行各自的職責,經濟業務的發生和完成情況即可得到完整的記錄。經濟業務的合法性、真實性與合理性也可在這一過程中檢查出來,進而可為接下來的會計核算工作提供原始數據,同時也可為會計監督提供重要依據,會計核算中的經濟責任也可以得到明確,落實崗位責任制所需的重要文件在這一過程中也可得到落實,同時也可為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提供一定的法律證據。

        3.建立科學嚴密的會計指標體系

        會計模式設計的一項根本任務是建立科學嚴密的會計指標體系。會計指標是設計會計科目、設置賬戶、編制會計報告的依據,指標體系設計要考慮全面,使其反映的信息真實、可靠、客觀,滿足各有關方面需要。每個指標應當互相聯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形成一套科學的、嚴格的會計指標體系。

        4.設計科學適用的會計核算制度

        怎樣以會計科目、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形式,去完成信息的匯集、整理、分類、計算、登記、分配、匯總和存儲,所有的內容,構成會計核算制度的具體內容。一個科學、適用的會計模式,不僅可以簡化會計核算手續,還可以全面、準確和及時地提供各種管理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滿足中小企業經濟管理的要求。

        5.制定行之有效的會計控制和會計監督制度

        第一,會計必須監督中小企業經濟活動,不違反由國家制定的有關法規和政策,以確保會計信息的合法性、客觀性和真實性;第二,會計必須監督會計核算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不違背中小企業現行會計模式,以確保會計核算信息的合理性、可比性;最后,通過各項監督手段和監督工具保護各項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對中小企業各類資金和各項財產物資加以合理使用。對于中小企業中那些嚴格遵守并執行會計控制制度的部門和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與精神嘉獎,如全司表揚、加薪乃至升職,但對于違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且經過批評后仍無改正跡象的部門和人員,需及時給予嚴肅的通報批評,并采取減薪降級乃至撤職與辭退的措施。只有在中小企業內部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并通過將會計部門管理人員的業績與工資薪酬掛鉤的方式將管理層及各崗位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及長遠發展結合起來。綜上所述,會計模式的設計對中小企業的管理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果中小企業能夠加強完善建立適合其公司發展的會計模式,讓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得到提高,中小企業的財務報告詳細明了,那么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經濟糾紛。中小企業通過對會計模式的研究和實施,就能夠有利于推進中小企業經濟業務的發展和創新技術的進步。

        作者:藍政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參考文獻:

        [1]蔣繼嫻.“新常態”經濟下中小企業融資創新模式探析[J].商,2015,41:180.

        第6篇: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會計信息;責任會計

        1 引言

        隨著《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的實施,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工作,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的重點問題。內部控制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內部會計控制則是內部控制中的重中之重。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一般來說面臨著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二是如何協調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是建立在內部協調性的基礎上,因此,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最基本的工作,同時,也是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的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盡管控制目標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但會計控制在內部控制系統中仍處于核心地位。

        2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

        2.1 保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實施

        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是企業進行合法經營的先決條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對企業內部的任何部門、任何流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對所發生的各類問題進行及時糾正,有利于保證國家方針政策和法規得到有效的執行。

        2.2 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保證會計信息采集、歸類、記錄和匯總過程的準確性,真實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2.3 有效防范企業的經營風險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要達到生存發展的目標,就必須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內部會計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中樞環節,是防范企業風險最為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它通過對企業風險的有效評估,不斷地加強對企業經營風險薄弱環節的控制,把企業的各種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

        2.4 維護企業財產和資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能夠科學有效地監督和制約財產物資的采購、計量、驗收等各個環節,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有效糾正各種損失浪費現象的發生。

        2.5 促進企業的有效經營

        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利用會計、統計、業務等各部門的制度規劃及有關報告,把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等各部門及其工作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企業整體的作用,以順利達成企業的經營目標。通過會計控制的監督與考核,真實反映業務實績,配合合理的獎懲制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及潛能,促進整個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

        3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

        由于環境及企業前景的不確定性,內部會計控制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一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具有按管理部門需要來保證執行經濟業務和完成工作的職責,以及保證制度正確實施的有效程序。

        3.1 恰當授權

        一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使所執行的每項經濟業務都經恰當授權,或是一般授權,或是特定授權。一般授權規定批準經濟業務的標準條件,特定授權包括嚴格的條件和有關具體人員。在企業組織中,最終的權利屬于股東,并由其授權給董事會、高級職員和管理班子中的其他成員。管理當局依次授權給特定的個人或部門,使他們有權去執行某種活動。內部控制制度應按正確的金額,在適當的賬戶中,按經濟業務發生的時期,提供相關資料。正確的經濟業務記錄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性的前提條件之一。

        3.2 職務分離

        授予某部門或某人去擔任一項具體職責時,必須相應地擴大其在進行活動中的權利。授有權利和負有責任的人員承擔著經營和保管的職務,不能同時擔任記賬的職務。在開展業務活動時,要使每項經濟業務至少有兩個不相容的人員或部門參與,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內部會計控制得以實施。

        3.3 正確性檢驗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采用一切有效的程序來保證制度的正確實施,并保證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完整性。常用的方法有:賬戶控制、復式記賬控制、分批控制、定額備用制等。賬戶控制是檢驗正確性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應用復式記賬,每發生一筆經濟業務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用相等的金額、相反的方向、全面地相互聯系地進行記錄。建立分批控制,是特別適用于電子數據控制系統的一種程序,同時也能有效地應用于其他方面。一批經濟業務不論在任何時候記錄,或者以對數據不論以何種方式進行處理,都應對之建立控制數額。定額備用制是用來建立正確性控制的另一種方式。常用的例子是由保管人經常負責一定數額的備用現金。它還可以用于企業對分支機構或各部門的現金控制。

        4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建立的原則

        4.1 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

        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置和分工,堅持不相容植物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常見的不相容職務主要包括:授權批準與業務經辦、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業務經辦與業務稽核、授權批準與監督檢查。

        4.2 成本效益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設置應涵蓋企業內部的各項經濟業務、各個部門和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將內部控制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關鍵控制點。但并非控制點越多越好,一些理想的內部控制往往因成本過高而被管理當局棄用。因此,控制點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成本與效益的關系,力爭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4.3 合法合規性原則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須遵循合法合規性原則,力求將每一項經濟業務活動控制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

        4.4 權責對應原則

        即對每一個部門和人員,在授予權利的同時,必須明確其相應的責任。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控制的權利,并且做到責任與利益掛鉤,過失與處罰對等。

        5 當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必須解決的問題

        5.1 會計核算體制問題

        企業會計核算體制是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形式。隨著經濟責任制的落實和逐步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權限逐步作了調整,從而有效地調動職工當家理財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會計資料能夠及時、準確地記錄、反映、考核、分析企業內部各單位甚至個人履行經濟責任,取得經濟效果的情況,以便正確計算和處理獎懲問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種廠部集中核算或是廠部、車間兩級核算的體制需要改革,應建立“責任會計”核算體制,即按經濟責任劃分的層次和部門進行預算和結算。

        5.2 企業內部基礎工作、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問題

        扎實的企業內部基礎工作、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是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保證。企業經濟責任制的建立,對數據管理的要求更高、更準。從經營決策的提出、計劃指標的制訂,直到考核、分配,都必須以數據為依據。目前多數企業已經實現管理電算化,財務工作也已從“核算”向“管理”轉型,但是不少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計算機操作水平不高,文化素質偏低,影響其管理監控職能和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因此,有必要對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進行再教育,專業職能部門實行持證上崗,無合格證書者,不能繼續從事相關管理和專業技術工作。

        5.3 內部核算指標、內容問題

        推行經濟責任制,考核內部責任單位和個人的經濟效果,要從提高經濟效益出發,分解下達指標。為此,要建立一整套科學的內部核算指標體系,包括產量、品種、質量、成本、消耗、資金、安全、環保、科研等指標。要把這些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內部各車間部門甚至落實到人。這樣使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和職工,都能通過自己的本職工作。圍繞提高經濟效益而廣泛地參加理財、精打細算,會計核算也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從而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第7篇: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關鍵詞:稅務會計 發展 目標

        一、企業稅務會計的主要特征

        企業稅務會計是以現行稅法為準繩,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核算方法,根據財務會計的相關資料核算和監督企業稅務資金運動的一門新興的邊緣會計學科。上世紀中葉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由于稅務會計有其獨立的特點,使之逐漸從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中分立出來,成為相對獨立的會計分支。

        (一)稅務會計需嚴格遵循稅收法律法規

        在企業經濟業務中,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并結合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靈活加以運用,但面對稅收法律法規,稅務會計必須嚴格遵守并執行,無任何選擇權。在這方面,稅法的強制性表露無遺,因此,企業的涉稅風險必然成為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就是說,在企業中,當征納稅行為發生時,如果企業財務會計核算與稅務會計核算發生沖突時,企業所據以調整的依據就只有一條就是“稅收法律法規”。

        (二)稅務會計核算的實質是調整核算

        稅務會計的調整核算是指,在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的基礎上,稅務會計將財務會計遵循企業會計準則核算得出的企業財務會計收入總額,財務會計費用總額,及企業財務利潤總額,按照國家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在財務會計核算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從新計算應納稅額所得額,并按照對于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的過程。一般來說,稅務會計調整核算在稅務會計中居于基礎地位。不同的稅種需要用不同的調整方法進行稅務會計核算。因此,合理處理企業經濟業務活動中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不同的計算口徑,是正確地履行企業納稅義務的基礎。

        (三)稅務會計貫穿于企業整個經濟業務活動

        從企業設立初期,到企業終止時至,企業稅務會計都貫穿于整個企業經營活動中。納稅環節的各納稅事務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并形成一個循環整體。在對企業的整體涉稅風險進行考量時,往往無法獨立分離事前還是事后,都需通盤考慮。因為,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往往是若干個產品生產的周轉過程并行運轉、交叉進行。在一個時點的橫切面上,能看到不同周轉過程的各個不同階段同時存在。產品生產的周轉循環是人們的一種抽象理解,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很難把某個周轉過程分離出去。因此,稅務會計必然是前后兼顧,全盤考慮的系統工程。

        二、企業稅務會計必然與財務會計相分離

        企業財務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利益關系,而資金運動就是資金的形態變化或位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只有通過不斷的運動中才能實現增值的目的。從資金運動對象分可以把資金運動分為社會總資金運動和個別資金運動。資金運動與會計有著緊密的聯系,一般認為,資金運動是會計的對象。而現今,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都無法脫離資金而獨立運作,企業會計核算其就是以貨幣資金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經濟都在計劃的規劃和影響下發展,因此,稅務在企業整個管理活動中的作用無法顯現,企業一直以來都習慣以財務會計為會計工作的核心,而忽視稅務會計。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加速發展,這種管理模式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甚至在一些轉型期的企業,稅務問題已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我國在1994年稅制改革以后,稅法日益健全,稅收管理愈發嚴格,計算方式也趨于多樣化,這樣的背景使得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目標逐漸產生差異,企業為順利發展,不得不對稅務會計給予重視,也不得不考慮稅務會計發展獨立性問題。

        (一)二者確認基礎存在差異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從確認基礎來說,最顯著的區別就在于二者在收益實現期間與對應的費用抵扣期間的配比問題。企業會計制度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亦稱應計基礎、應計制原則,是指以實質取得收到現金的權利或支付現金的責任權責的發生為標志來確認本期收入和費用及債權和債務。即收入按現金收入及未來現金收入債權的發生來確認;費用按現金支出及未來現金支出債務的發生進行確認。而稅收制度則是以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的結合來進行稅收確認。即將企業經濟業務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為標準來記錄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同時結合部分權責發生制來進行稅制基礎的確認。

        (二)二者計量基礎存在差異

        在會計準則中,為更為準確的記錄經濟事件,財務會計確定了五種計量屬性。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計量屬性反映了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不同的計量屬性,會使相同的會計要素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量。而在稅法中,由于稅收法定原則,使得稅法必然表現出強制性、固定性及無償性。在這種條件下,為使得征納稅做到有據可查,“歷史成本”原則必然成為稅務會計所遵循的工作基礎,才可以維護稅法的嚴肅性及權威性。

        (三)二者的計量要素存在差異

        會計準則中規定,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企業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前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構成了資產負債表,反應企業截止到某一會計時點的財務狀況,后者,收入-費用=利潤,則構成了企業的利潤表,反應企業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而在稅法中,由于應納稅額是企業最終的計稅結果,那么“應稅收入、扣除費用、應稅所得額、計稅依據、適用稅率、應納稅額就構成了企業計稅要素”,同時在計算繳交金額時,稅務會計應遵循“應稅收入-扣除費用=應稅所得額,和計稅依據*適用稅率=應納稅額”的稅務等式。

        三、企業稅務會計的目標

        稅法是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稅、納稅方面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向納稅人征稅和納稅人向國家繳稅的法律依據。在一些國家,稅法調整的對象還包括征稅機關上下級之間的行政關系。而正是因為稅法是國家的法律規范,同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又必須履行稅法,并遵從于稅法規定。因此,企業稅務的目標必然是兼顧社會責任的同時,又有企業責任,且服務于企業經營管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稅務目標應該是以受托責任為主,兼顧決策有用,同時,企業稅務會計的目標也必須是以稅法為基本前提,向稅務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一)向稅務機關提供稅務決策的稅務信息

        在我國現行稅收法律法規下,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所有與經營相關的企業收支,都必須在稅法的約束下進行,因此企業稅務必須以國家稅法為基本前提,那么,各級稅務機關就必然成為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稅務信息的第一使用者。只有在各個企業的真實稅務信息數據的基礎上,各級稅務機關才有了采取行之有效的稅務稽查的依據、那么,在此基礎上的稅收政策的制定及修訂,稅款征收的順利開展等相關活動,才有了最為直接的數據支撐。

        (二)向企業管理者提供經濟決策的稅務信息

        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是多稅制的復合征稅模式,即我國稅收制度由多種稅類的多個稅種組成,通過多稅種的互相配合和相輔相成組成一個完整的稅收體系。復合稅制往往以一個或某兩個稅種作為籌集財政收入和調節經濟活動的主導,即主體稅種,在不影響其他稅種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優先主體稅種的作用。復合稅制具有靈活,彈性大的優點。在我國就具體體現在以流轉稅、所得稅為主體,其他稅與之相配合的復合式稅收體系。在這一稅制體系下,雖然稅制彈性大也較為靈活,但也給企業帶來稅務政策復雜多變的特點。因此,企業要在復雜的稅務環境下順利發展,稅務風險已成為企業不得不考慮的要素,稅收成為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使企業所有者權益最大化,必然關注稅收權益。因此,企業稅務會提供的企業稅務征納稅會計信息,也成為企業決策的依據這一。

        (三)向社會公眾提供與之相關的稅務信息

        在當今,信息公開透明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公眾了解企業的途徑也逐漸增多,為拓寬投資渠道,企業稅務會計報表也成為社會公眾關注點。社會公眾可以通過相關稅務報表了解企業的納稅義務履行情況,判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誠信度、社會貢獻力,從側面判斷企業經營實力,從而增強對企業的認同感,為企業做大做強,樹立百年品牌打下堅實的公眾基礎。

        綜上所述,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要加強綜合競爭力,必然要重視企業稅務會計,企業財務會計與企業稅務會計相分離是企業財務專業化的必然趨勢,企業稅務會計是實現兼顧國家利益企業利益與協調發展的重要橋梁,是加強企業稅務管理的必要途徑。企業稅務會計的發展必然為企業、國家提供健全有效的基礎數據,從而保障國家利益和納稅人合法權益,提高企業競爭力,為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通知[S].國稅發[2000]84號

        [2]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S].國稅發[2003]45號

        [3]于長春.稅務會計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第8篇: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論文關鍵詞:ERP,企業,預算

        一、企業預算管理

        從計劃經濟時代的生產技術財務計劃開始,企業的預算管理模式至今已經歷了三次重要的轉變.即:生產

        (一)生產技術財務

        生產技術財務計劃階段的核心是生產計劃。技術計劃是對生產計劃的保證,而財務計劃是主產計劃的附屬品,生產和技術計劃確定以后,產品、材料和人力的價格和數量也是

        (二)目標利潤—目標

        在這一管理階段,企業根據內部單位的經營狀況,核定其收入、費用等指標,確定經營目標利潤。在計劃期開始之前簽訂經濟責任狀,到年終時,若管理責任人所負責的企業完成了責任書中明確的利潤和成本指標,企業給予適當的獎勵;反之,將針對未完

        (三)初步全面預算

        近年來,全面預算管理開始在我國企業中得到推廣,預算管理逐漸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預算管理關注的重點也從經營

        二、當前預算管理中

        (一)預算編制過程中信息不集成,不能方便地存儲和獲取。一方面由于預算編制的周期較長,預算涉及的內容廣、部門多、預算指標之間的鉤稽關系復雜,致使預算編制工作往往被簡化為一種在過去基礎上的外推和追加的過程,常常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另一方面無法將歷史

        (二)缺乏 IT 環境的支持,預算執行和實時控制難度更大,當經濟業務發生時,企業不能得到實時動態的實際數據,無法按照各部門、各個崗位、乃至個人的具體預算標準進行實

        (三)對于預算的事后分析,一方面是收集信息費時費力,不僅需要編制許多分析報表,而且需要進行大量計算才

        (四)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考核是薄弱環節,監督和考核管理手段還不先進,管理制度不完善,對預

        三、預算管理與ERP系統的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利用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為企業提供決策、計劃、控制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系統化的管理平臺。ERP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的業務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聯接的供應鏈

        (一)以財務為核心的預算管理是ERP中重要組成部分。首先,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盈利,為達到這個目標需要通過預算分門別類、有層次地表達,包括銷售、生產、成本、費用、收入和利潤等,這些企業的總目標,通過預算被分解成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具體目標,體現在ERP上就是“事先計劃”;其次,計劃一經確定,就進入了實施階段,管理上的重心轉入控制,即設法使經濟活

        (二) ERP系統的基本框架與預算管理很相似。ERP系統將企業的基本流程聯結在一起,各種資料通過會計、制造或材料管理系統,ERP系統可以自動記錄、執行計劃并產生報表財務管理論文,使企業能及時掌握內部資源運轉的信息。ERP系統對于企業內部的信息能有效地即時整合,通過延伸的升級系統,可以聯結

        四、預算管理與ERP系統

        (一)實現了企業經濟業務、預算、會計控制與計算機的有機融合。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各項經濟收支及資源耗費業務是企業經營財務管理的主要對象,預算是各項經濟業務在執行過程中所追求的目標導向,會計通過對經濟業務事中、事后的核算反映以及與預算目標的比較分析,發揮會計信息對企業經濟業務的間接監控作用。因此,具體經濟業務、預算、會計控制成為企業管理的三個重要環節。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由于信息流轉的時滯、管理執行人員觀念的分歧等原因使得各職能部門在預算控制、業務執行和會計核算這三個環節很難協調一致。例如,預算編制嚴重滯后,在經濟業

        (二)使預算管理作為企業基本管理制度得到真正實現。通過預算管理與ERP系統的融合,使得預算管理不再簡單是企業經營的目標,而成為整個經營管理活動的起點,是企業所有經營活動的導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預算成為整個企業管理活動的起點。沒有充足的預算余額,相關業務在申請環節即不可以獲準通過,相應的管理行為也不會發生;其次,預算己成為引導、控制企業經營活動全過程的標準。為了將企業發展戰略在具體執行的層面上加以落實,將預算分別分為中長期、年度和月度預算,使得企業各項經濟活動都能夠緊緊圍繞企業發展戰略而展

        (三)企業內部控制功能“自動”實現。對企業經營活動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是提高企業經營績效的基本要求,而日常的內部控制工作只集中在財務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這種事后控制只會加大財務部門的壓力,不僅難以實現業務控制的目標,而且還人為地給企業財務上作帶來很多矛盾,導致財務管理工作困難重重。企業業務目標的達成有賴于以下三個內控層次的貫徹落實:第一,以條文形式規定各項經濟業務及會計處理的制度、目標、職責分工和各種行為規范,它構成對業務的制度控制層次;第二,建立操作性強的經濟業務及會計處理的辦事程序,對業務的制度控制加以落實,形成程序控制層次;第三,會計人員對各項經濟業務進行審核及處理,它構成了對經濟業務的結果控制層次。實際上,如果前兩個層次的控制能夠切實有效的發揮作用,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進行監控的壓力將大為減輕,內部控制的效果也可以得到充分

        (四)實現了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統一。如何有效地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加以統一是長期以來困擾企業的棘手難題,這一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有效的實現“單軌制”核算的問題。長期以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雙軌制”運行帶來的巨大的核算工作量,也制約了管理會計作用的層次和范圍。通過預算管理與ERP系統融合這種模式的建立和實施,基本上可以實現“單軌制”核算。首先,預算管理是業務處理的核心和導向。一方面,企業的財務核算是以預算為前提,細化分解后的預算項目與明細的會計科目具有相互對應的關系,預算編制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會計核算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在業務的執行過程中,必須有相應的預算才能流轉下去,任何可能的超支必須經過預算調整后才能進行,預算控制將深入到企業幾乎所有可能的經濟業務,對各責任中心的考核也是依據對預算執行的分析進行的。總之,以預算的編制、執行和考核為中心,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相關工作都圍繞著它進行,實現了有機的統一。其次,在IT環境下,原始信息一經輸入即可充分共享,使財務會計流程與經濟業務流程形成有機融合,即當一項經濟業務發生時,由業務相關部門的員工負責錄入業務信息,當信息進入系統后,立即存儲在指定的數據庫,在業務流轉的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執行、審批信息以及流轉結束后形成的核算信息也相應地在數據庫予以記錄,滿足對外公布信息和內部管理相關要求,從而在信息共享方面實現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統一。

        的保證。通過企業財務制度的制定,對企業的各種業務從政策法規、權限金額、標準流程、部門職責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并且將這些規定固化在軟件程序中,解決了制度控制的問題核心期刊目錄。對于企業的大多數業務,它們要受到預算的事前控制,在業務執行的過程中,申請的業務若超出預算,業務就無法繼續流轉,而立即被駁回;預算的調整也決不再是領導者同意即可,而要經歷嚴格的預算調整程序,多級審核批準后才能實施;各項業務要依據權限金額,經主辦部門、會辦部門、總會計師或分管副經理、經理和財務部門的審核審批,絕對不可能跳越任何一個環節,從而可以避免越權處理情況的發生,解決了程序控制的問題。這種分層的控制方式經過一段時間實施后,企業各部門的工作人員自然會樹立起嚴格的內部控制觀念,會自覺地提高自身對企業的管理工作包括內部控制的認識,這反過來又會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開,此外,在具體業務執行過程中,每一業務環節都要受到預算信息的引導和制約,它成為經濟業務能否順利流轉的重要標準;最后,預算的編制、執行和考評成為協調企業各方關系的重要手段。整個預算管理過程是涉及企業各部門、各項具體業務的全面管理過程,它使得企業各部門職能協調行使,企業內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關系的有機統一、合理作用,減少了因各部門工作不協調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損失。綜上所述,預算己不再僅僅是一種管理的方法,而是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在管理流程再造和組織關系調整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主導作用。

        務核算時預算才能編制出來,完全喪失了預算事前控制的作用;而會計核算只是經濟業務執行結果的反映財務管理論文,信息流轉的空間障礙削弱了會計信息的監控作用。強化管理功能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有效地協調這三個環節的職能活動,通過預算管理與ERP系統的融合不僅能有效協調業務、預算、會計三大職能,而且把這三大職能有機地整合于計算機軟件系統中,成為具有互相配合、協調和組織功能的新型管理模式。概而言之,兩者的融合將預算、具體經濟業務、會計核算這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了計算機系統中,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各職能部門整合為一體,實現信息的充分共享。

        的融合優勢

        外部信息,使企業內外部信息相互調節,達到資源共享、信息及時的整合效益。相比而言,ERP系統不僅用于預算的編制過程,同時也將每日運營資源予以及時匯總整理,使管理者可以隨時掌握企業的營運狀況,以便于擬定適應競爭發展的經營戰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動按計劃進行。ERP能在“事中”實時監控整個過程。控制過程包括經濟活動狀態的計量、實際狀態和標準的比較,以及兩者差異的確定和分析,采取措施調整經濟活動等。預算是控制經濟活動的依據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標準。當實際狀態和預算有了較大差異時,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通過ERP軟件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結果可以作為業績考核的依據。

        ,它的最大特點在于充分利用現代的計算機技術,消除了企業原先各種的“信息孤島”,形成了一個集成企業各種信息資源的,完全以市場為驅動、以主生產計劃為起點的信息系統,其實質就是使企業信息化。

        融合基礎

        算執行情況的監督主要是每季度或半年一次的預算執行情況分析,預算控制基本上是事后控制。

        能得出實際發生額與預算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是由于數據收集的不足會導致分析結果出現較大的差異。

        時控制。無法進行預算的及時分析,以便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存在著信息難以集成與共享,不支持預算跟蹤,協調性弱等,難以有效的做到“事中控制”等問題。

        資料加總、存取和及時運用,對企業現有資料進行整合,信息之間是孤立的,難以融合應用,不能有效的對歷史資料交互融合,預算編制只能對資金進行交換分配,缺乏建設性和發展性,使預算失去原有的實質內涵。因而無法動態及時地取得需要的數據,實現“事先計劃”的思想。

        存在的問題

        成果延伸到經營過程,對強化企業管理,確保主要經營目標的實現,保證經濟效益的穩步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管理階段

        成的部分相應扣減該單位的工資總額。目標利潤—目標成本管理推動了企業效益的提高,但還是一種比較粗放的預算管理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企業注重的主要是總體的利潤指標,而資金的使用效率、資產質量等方面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成本管理階段

        確定的,只要通過財務核算,成本和利潤就可以確定。由于生產經營成果與職工沒有直接厲害關系,因此存在成本效益觀念淡薄、經濟效益和經營效率低下的問題。

        計劃管理階段

        技術財務計劃模式、目標利潤——目標成本管理模式和目前初具規模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

        模式的演進

        參考文獻

        [1]陳曉紅.決策支持系統理論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陳曉紅,趙永強,朱霞.全面預算管理與企業資源計劃,第七屆海峽兩岸資訊管理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集,2001

        [3]謝松林.企業經營與財務概論.中國出版社,2000

        [4]程控、革揚.MRPⅡ/ERP 原理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王玟.數字會說話—ERP 中的財務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6]曾垂壁、李慧敏.集成化ERP 管理模式,科研管理1999(5)

        [7]胡小龍、華中生.ERP 的產生、發展和前景,華東經濟管理,2001(6)

        [8]王旗林.ERP 實施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計算機應用系統,1999(10)

        [9]羅揚.關于我國企業選擇ERP 系統的思考,商業研究,2001(6)

        [10]秦蓀濤.現代企業資源計劃管理(ERP)系統構建研究,計算機應用系統,1999(1)

        [11]羅鴻.ERP原理·設計·實施,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第9篇: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范文

        1.1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可有效推動

        企業經濟活動的政策運轉在我國企業內控制度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構成我國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提高會計工作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它可以推動企業各項工作和政策的發展,是企業會計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企業可以通過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加以規范,建立符合企業經營規范的的約束能力和激勵介質,充分調動企業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它有利于企業健康、協調、穩定的發展,最大限度的獲取企業利潤。

        1.2有利于會計基本職能的充分發揮

        在我國《會計法》的基本法律中規定,它賦予了會計人員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兩項。會計核算是對企業經濟業務的真實反映和直接體現,會計監督職能是以會計核算為基礎,它是對會計工作的進一步監督和控制。會計監督職能和核算職能將會是相輔相成的,有效的會計監督必須要以會計核算為基礎,會計監督同時也能使會計核算更加準確,會計監督和會計核算是相互補充,相互輔助。

        1.3內部會計控制可使會計法律法規得到充分貫徹

        我國會計法律法律可充分體現在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在我國的會計相關法律規定中對會計核算行為有著明確的規定,它可以使企業會計核算行為更加規范化,增加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增加對相關會計信息的披露和信息真實性,提高會計信息的可信度、可靠性,它可帶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優勢地位。目前,我國頒布并實施了相關的企業會計行政法律法規,借此加強對企業會計制度管理。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可使企業會計法律法規得到貫徹與落實,這是我國《會計法》對企業會計工作的開展。

        2.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制度幾項建議

        2.1內部會計控制要樹立明確的意識

        及時有效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應當加強企業領導者的內部控制意識,提高企業領導者對內部的領導意識。所以,企業領導者不但要擔負起對會計行為的引導和監督的責任,同時也要積極組織企業會計行為。因此,應加大日常工作中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的力度,不但能夠加強企業領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意識,從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源頭制定相關規定;其次,企業的財務部門是引導、牽制內部會計制度,企業會計相關準則的提高也至關重要;加深企業內部人員對快內部控制的了解和認識,配合企業領導工作,完成企業的財務工作。利用上述方法樹立明確的內部控制意識,營造全方位、全員和全過程的綜合性耳朵會計管理環境,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管理核心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

        2.2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

        根據會計控制相關條例,并結合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創建符合企業自身情況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明確劃分企業各部門、崗位和會計人員的職責,因此在健全企業內控體系的同時要注意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首先,要遵循企業全面統籌原則。我國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涉及對企業經濟活動的事前、始終和事后控制,它是對企業經濟活動橫向和縱向的交叉控制,我為此,企業在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同時應充分體現出全面性的企業會計控制,并神隊單一的企業控制目標,進行分類控制;并且在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時,必須遵循會計的及時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有利于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將事前控制、事中反饋以及事后分析等手段相結合,創造時間上相對嚴密、連續和完整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若一旦出現任何經濟問題,就必須對內部會計控制實施有效的控制,并對其加以改進;并且要在同時歸口分級控制的原則,建立健全我國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它不但要求我們建立企業會計控制時,建立粉劑控制和統一的領導,嚴格遵守上述原則。單位經營者和財務部門是企業的主要領導中心,制定并向企業內部下達企業的內部會計指標,因此,必須要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和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層層分解和歸口分級,使企業的每名員工都深刻了解自身職責和責任,將其職責落到實處,建立嚴密的企業控制網絡系統,使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置身其中;同時結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建立內部會計制度。也就是說必須在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了解各部門、各崗位人員的責任歸屬。明確企業管理中的會計責權,實現會計工作責之和會計人員職責相分離。

        2.3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度

        強有力的內部會計控制執行力度可促進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因此,增強企業會計控制執行力可增強企業會計制度的實際操作性。任何制度如果不付諸行動都只是一紙空文,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也同樣如此。所以必須建立權責和責任更加細化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切實落實企業員工的每份責任和權利,為了保證企業經濟業務不斷發展,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機制。

        2.4加強會計人員的綜合職業道德素質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 在线看午夜福利网站 | 日韩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精品 | 亚洲午夜福利717 | 午夜福利激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