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

        第1篇: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軍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案例式教學法;原則;步驟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6-0072-02

        “軍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由以前“軍人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兩門課程合并而成的,是軍事高等院校本科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必修課。該門課程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愛國主義為重點,以軍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為基本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貫穿始終,對學員進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教育,筑牢學員軍魂意識,提高學員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學員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整體提升,可采用案例式教學法,運用綜合性強、針對性強的案例將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案例式教學法在《軍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重要作用

        所謂“基礎”課案例式教學法,就是根據“基礎”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把案例引入課堂,引導學員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最終達到提高學員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一種教學方法。要搞好“基礎”課的案例式教學,首先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案例式教學法在基礎課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

        對于軍校政治理論課教學而言,“基礎”課在學員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塑造、正確法律意識的培養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理應受到學員的重視和喜愛,但是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尷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學員對這門課重視不夠,覺得學不學都無所謂;二是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規范性,內容抽象,并且思想道德修養部分的內容和學員以前接受的初高中政治教育以及平時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多有重復,學員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三是普遍采用大班教學,教員與學員之間不易溝通,課堂氣氛容易陷入沉悶,等等。這些客觀存在的狀況勢必影響學員學習“基礎”課的興趣,有的學員上課干脆干別的事,有的甚至打瞌睡。要改變學員不愿學的尷尬局面,案例式教學法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案例式教學法通過運用一些經典的、直觀的、有價值的案例,讓枯燥抽象的理論與鮮活具體的實際聯系起來,讓學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發揮了學員的主體地位,教員學員“共同分析、探討、爭辯、質疑等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利于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求知愿望和思考問題的熱情”[1],同時把抽象的理論、枯燥的法律條文具體化,將知識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為。而且學員在參與的過程中有了自由思考的空間,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案例也能提高自身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學員在分析、討論案例的過程中,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大膽提出各種假設和懷疑,這些還有利于培養學員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從而促進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教員的教學能力

        案例式教學法的有效運用首先要求教員在平時注重收集、整理、積累和加工與授課重難點內容有關的各種案例和素材,以備授課所需;其次,組織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要求教員將自身的主導性和學員參與的主體性有機的結合起來,教員既要講清案例的來龍去脈,又要結合理論設置各種問題與學員展開平等討論,而且還要根據學員的具體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再次,教員對學員的見解要進行及時的總結和點評,并總結教學經驗歸納教學規律。這些都要求教員在平時要注重理論學習研究,不斷提高駕馭課堂、洞察對象、隨機應變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學藝術??梢姟盎A”課案例式教學法對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員在組織實施案例式教學的同時教學能力和水平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有利于增強“基礎”課的教學效果

        總體而言,基礎課在筑牢學員的軍魂意識、培樹學員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律觀以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方面取得了應有的成效,但也需要進一步增強其實效性,那么案例式教學法是增強基礎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一是,案例式教學是“一種啟發式、親驗式學習,體現了啟發誘導、學思并重、舉一反三的優良傳統”[2]。通過案例提供的信息和經驗,使學員置身于案例情景所包含的矛盾之中,鍛煉提高了學員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認識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案例本身具有的強大的育人功能。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教育顧問德懷特·艾倫曾明確提醒并警告教育者,“教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使學生變得聰明;一個是要使學生作有道德的人。如果我們使學生變得聰明而未使他們具有道德,那么我們就為社會創造了危害”,因此“基礎”課要牢牢抓住首先教會學員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人這一根本宗旨,而一些經典的案例往往蘊含著強大的德育功能。案例的教育功能在中國古代的教育實踐中就得以充分發揮?!墩撜Z》記載,孔子以“顏回好學”為例來講君子的修養;軍事家孫臏也以“圍魏救趙”為例,闡述自己的軍事思想?,F在的“基礎”課我們同樣要挖掘案例的教育功能。實踐證明,在“基礎”課的教學中,把一些經典案例,經分析研究,運用在教學中,可使學員受到真實的、深切的教育,從而啟迪思想,培養德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三是案例式教學利于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對貼近現實、貼近軍營、貼近學員的典型案例進行比較、探討和分析,使基礎課由空洞變得豐富,從枯燥走向生動,讓學員樂于學,從而有利于增強基礎課的實效性。

        二、案例式教學法在“基礎”課教學中實施的基本環節

        把案例作為實施基礎課教學內容的切入點,這也是把抽象的理論放置到豐富的實踐中提煉和升華的過程。正確地選擇案例是案例式教學成功的起點,正確的組織實施是案例式教學成功的關鍵。

        (一)正確把握案例選擇的原則

        1.典型性。典型性是案例必須具有普遍意義,非如此,案例不具有選擇的價值。因此教員在選擇案例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明確該案例的服務對象是哪些理論知識,是哪些法律法規。只有圍繞教學目的選擇教學案例并展開分析,才能做到用案例為學習理論知識服務,才能最終實現提高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2.真實性。案例不是文學作品,不能虛構情節。真實性是案例的基本屬性,非如此案例不具有令人信服的結論。因此,以案修身、以案明理、以案說法最好是真人真事,充分展示案例式教學的教育價值和警示價值。如果能從學員身邊發生的事例取材,讓有成就的講成就,有貢獻的講貢獻,有理想的講理想,有道德的講道德,有紀律的講紀律,就更有說服力。這樣的案例體現了身邊人教育身邊人,同齡人教育同齡人,更能引起學員思想上的共鳴,其教育警示意義就更加深遠。

        3.綜合性。在“基礎”課中德法并存是案例綜合性的價值訴求,其目的是實現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有機結合。因此在選取案例時要求同一案例在具有典型性、真實性的基礎之上還要能彰顯道德與價值的不同取向。這種綜合性案例在“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無疑能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有益于學員形成法與倫理一體化的價值取向,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

        (二)精心設計實施案例的各個環節

        1.把握好案例運用的時機。在基礎課的教學中,并不是每個章節都適合運用案例式教學,即使可以應用,也要圍繞教學的重難點,擇機運用。有的案例可以放在開頭,導入新課,引起思考;有的可以放在中間,承前啟后,活躍氣氛;有的則適合放在結尾,小結內容,觸類旁通。這些運用時機的把握,需要教員在備課時做足功夫、精心設計,不可隨意嵌入。

        2.把握好問題的設計。陳述完案例,教員應根據需要科學設問。問題的設計要突出教學的重難點,要能引發學員的思考,既不能過于簡單讓學員無需思考就可作答,也不能太過復雜讓學員摸不著頭腦。在遇到疑難問題時,還可以臨時設問,引發思考。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教員要掌控好課堂的氣氛,不要出現冷場和無序的場面,更要防止因觀念的不一致而出現人身攻擊的現象,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3.搞好點評和總結。案例分析討論完之后,教員應對整個過程及時中肯、簡單準確地予以總結??隙ㄕ_而富有創造性的觀點,指出歧義和錯誤所在,避免簡單化的告知結論。對于有些復雜的問題,教員應從多角度提供可以思考的空間,啟發學員進行創造性思維。

        三、案例式教學法對“基礎課”教員和學員的要求

        (一)對“基礎”課教員的要求

        要在“基礎”課中實施好案例式教學,教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首先,理論功底要深厚。教員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就無法把握好案例教育功能的導向性。案例教學中往往會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如哲學、軍人倫理學、軍人心理學、法學、社會學、美學等多學科領域,甚至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問題,教員如果不懂青年軍人的心理,沒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就無法駕馭課堂,難以讓學員信服,也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其次,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跟上時代和學員的思想節奏。

        (二)對學員的基本要求

        學員才是課堂的真正主角。要搞好案例式教學,學員也要做足準備。首先是課前的準備。學員先要預習該次課的重點內容,仔細分析教員提供的具體案例及相關材料,還可以查閱收集相關的輔助材料。其次是課堂上積極參與。每個學員都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觀點,展現自己的智慧,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

        當然案例式教學法不是教授“基礎”課唯一方法,教學中還要積極探索案例式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進一步豐富完善教學過程,切實增強“基礎”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第2篇: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教學方法 問題 對策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支撐的,將道德與法律有機融為一體的,具有特定定位、內涵和任務的新課程。此教材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實踐發展,緊密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著力從證明回答大學生關心的問題,比較貼近大學生的需求,因此研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不斷改革創新,適應時代的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在整個教學過程實施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教學效果甚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教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依然沒有改變,隱性教育和探究性教學等有待整合等等,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思想道德實效性的提高。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門課程采用什么教學方法與課程本身的教學設內容、教學目標與要求和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是分不開的?!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年輕”學科,它在我國各高等院校普遍開設還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它的教材體系結構模式經歷了倫理學濃縮結構,成才學改編結構,人生哲理學結構三個階段。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設計教學法、談論式教學法和案例分析教學法。

        1.設計式教學法。設計式教學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自主解決問題。設計式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引下,創設場景,學生則自己策劃和組織解決問題的方案的活動,這樣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2.討論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議論問題的得失,從而進行自我重構的過程。從具體方法上來說,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品、實話實說、演講、辯論等形式主動參與教學,實現教師和學生的互動。

        3.案例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強調“案例中心,參與教學”,是以教學案例為載體,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教學案例從事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案例式教學法是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一種比較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符合大學生心理發展和人格形成的一般規律要求。有些教師認為運用案例式教學法不僅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而且有利于師生思想的溝通和交流, 以及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因素

        1.高校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當前,雖然大部分高校對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進行了關注并制定和實施了相應的辦法來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并且其中部分院校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現實的實際情況是,仍然有一些學校對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這支教師隊伍的重要性認識不清,把著力點放在與學生專業對口或者是學生將來就業相關的專業課程的設置上,覺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無關緊要, 甚至有壓縮課時的現象,分單雙周上課,甚至把壓縮的課時稱為教學實踐課,由于課時量的減少,使得思政課教師無心研究教學方法。

        2.思政課教學考核效果不突出

        對思政課的教學考核不僅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保證教學質量和穩定教學秩序的一種手段,更是教學工作信息反饋和評價教學得失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現實的情況是大部分學校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考核仍流于形式,偏重于理論考試、課堂考核和結果考核,忽視了對學生的課外考核、過程考核和實踐考核。在理論考核方面多以開卷、半開卷和閉卷的形式開展,這種考核形式受影響因素較多,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過程考核主要側重上課出勤率、課堂表現情況、平時作業、期中考試和社會實踐等方面,這里面的社會實踐也多以調查報告的形式開展,往往也流于形式。這樣的教學考核方式,對教師而言,只是證明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對學生而言,考試合格獲得一門公共課學分,使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試成績上,忽略了“育人”的作用。

        (二)學生自身的特殊性

        當前,高校的學生都是“90后”,他們接受新事物快、思維敏捷、知識面廣、學習能力較強,面對這樣的工作對象,如果“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自身沒有較高的知識文化素質或者知識水平不高,就很難讓大學生接受,就更難在他們面前樹立威信。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備所需的文化知識素質具體包括基礎的理論知識即的基本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業務相關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最后還要具有與思政工作關系密切的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輔助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實踐中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三)教師自身因素

        高校的思政課教師,一方面,既承受著沉重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又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大部分教師將自己的職業認同為“謀生”的手段而不是“謀事”謀求個人的發展。思政課教師只有對職業建立起基本信任關系,才能夠從職業與教育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感受和道德價值。同時,高校教師科研壓力的增大,使得部分老師將自己的經歷都放在科研能力上,無心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三、當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改革創新的對策

        根據社會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成長規律,不斷推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和學科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整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努力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能力,從而推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科學發展。

        (一)合理構建思想道德修養課程體系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過程。實際情況是大學生群體不僅在性別、年齡、地區、年級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反映在他們的需求層次上也具有多樣性。首先,針對這一現象,筆者認為要對受教育者需求的差異化進行細分。通過建立信息檔案,研究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并在實施共性教育的基礎上,提供差異化的思想道德相關課程,進行差異化的引領和教育,贏得大學生的認同。其次,要樹立關愛不同層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的觀念。要用科學的價值觀和正確的審美情趣來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重視做好不同層次學生個性需求的細化工作。再次,要積極引導不同層次的大學生學會體驗。引導學生講出自己對各種各樣的非主流文化的理解,通過談論或者座談的方式,讓學生從自己、他人或者社會各個層面的故事中,體驗什么是道德,從而構建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二)進行思想道德課程教學法改革的探討

        當前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應主要集中在對學生自我實踐、學生自主探究、暗示引導學生三個方面。

        1.實踐教學

        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常識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在實踐中存在和發展,其價值也在實踐中創生。實踐教學的具體方法為:通過建立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積極性的體制并創新實踐教學的組織作為依托,實現兩支德育工作隊伍的有機結合。

        2.探究性教學

        探究性教學是通過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引導、鼓勵和幫助大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能在問題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培養技能。探究型教學能夠從具體的生活實踐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對學生親自的親身體驗進行討論和分析,從心理學上說符合了大學生的思維特點,也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隱性教育

        隱性教育就是那種不露痕跡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課的教育,它是行為主體在某種環境中,有意或無意地獲得非預期的某種經驗的過程。隱性德育的作用在于它具有潛在性、載體的分散性、影響的廣泛性、內容的實踐性、主體的自覺性和效果的長期性等特征。隱性教育的主要功能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審美功能、發展功能和完善功能。

        第3篇: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文獻綜述

        作者簡介:于興梅(1964-),女,山東蓬萊人,煙臺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山東?煙臺?264005)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3-0071-02

        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教學的實效性,學者和專家以及擔任著這門課的教師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對“基礎”課課堂教學,進行了不斷的探索、研究和嘗試,產生了不少研究成果。系統地分析和梳理這些文獻,是提高“基礎”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客觀需要。

        一、學者對“基礎”課課堂教學研究成果

        1.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

        張丹華、陳海青認為教學語言要實現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語言體系的轉化,就是把較為抽象和復雜的內容用比較形象和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語言體如何轉化,其基本依據是學生的理論接受程度,而不是一味地為了學生“愛聽”而刻意去迎合學生。既結合當前社會和大學生中流行的健康話語的實際,又繼承中華傳統語言的表達方式,創新教學語言。[1]賁國棟認為教材體系具有系統性、邏輯性、穩定性的特點。[2]教材是由教育部統一編寫,教材有完整嚴密的體系,這是不能隨意變動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直接照搬教材體系就可以收到良好教學效果。“基礎”課的多媒體課件內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并最終還原于教材;既不能照搬教材,又不能脫離教材。多媒體課件應是對教材的提煉、綜合和再創造,是教材有機的延伸和補充,它立足教材,又深化和充實了教材,是教材體系藝術化、生動化和形象化的體現。王東莉認為要處理好課件與教材的關系,多媒體課件中的文字內容應當力求達到簡潔凝練、一目了然。[3]教師講授課程內容時盡量通俗易懂,形式盡量活潑多樣,切記簡單生硬和照本宣科。[4]

        2.實現教學體系向學生實際的轉化

        賁國棟認為要妥善處理教材體系與學生實際之間的關系。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具有多樣性、即時性、流變性的特點。[2]要針對學生歡迎知識含量高、文化通博性強、信息覆蓋面廣、學生氣息濃的需求心理開展針對性教學。[3]臧宏、王立仁認為“基礎”課問題式專題教學首先要找準“問題”,這里的問題是指:其一是學生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其二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狀況與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目標的差距問題。在處理“學生成才成長過程中的問題”與教材內容的關系時要處理好以下兩個關系:一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為解決“問題”的核心內容;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專題教學的基本邏輯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規范體系不同的方式和合力作用展開”。[5]汪先平認為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與大學生成才成長規律相結合。[6]王東莉認為要處理好課件與學生的關系。[3]

        3.正確合理地選取教學案例

        汪先平認為要提高“基礎”課教學實效性,既要反對僅對學生展現歷史和現實的積極一面,而對一些社會消極面閉口不提;又要反對一小部分教師過多地對歷史和現實進行“揭丑”,過分渲染和擴大負面現象。教師要把握準所教授知識的科學性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6]艾國認為選取案例應當審慎,既要說明問題,又要避免負面影響。[4]

        4.道德和法律是“基礎”課規范方面的內容

        賁國棟認為要明確教學目的,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關系。道德和法律作為調整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兩種基本社會規范,道德主要通過調整人的內心思想進而規范人的外在行為,法律主要通過規范人的外在行為進而調整人的內心思想。[2]既不能用法律代替道德,也不能用道德代替法律。

        5.課件的制作、使用

        多媒體課件相對于以往的教學方式有更多的優越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各個老師用不同的方式在使用多媒體課件,因此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王東莉認為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要處理好課件與教師的關系。多媒體課件應體現教師的思維邏輯和理論視野,而不只是一些多媒體元素的簡單展現。二是要處理好課件與教學的關系。課件只是教學的一種手段,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但是它不能代替理論教學本身。[3]

        6.“基礎”課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課堂討論時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說過:“不能強制人們放棄唯心主義,也不能強制人們相信。凡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于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7]對重點問題一定要講深講透,怎樣才能講深講透呢?基本的方法是透過事物的現象去認識事物的本質。馬克思說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有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8]

        從說理教育法到心理疏導方法。心理疏導方法是指針對人們心理和思想上的各種問題進行疏通和引導的方法。[9]在一次作業中一位學生這樣寫道:現在的我心中埋著太多的令我不快的事,我想要是我不盡快地把心中的這些事清理出去,終有一天我會被壓垮的。

        第4篇: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實效性途徑

        高職院校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注重德技雙馨的塑造。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針對大一新生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等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幫助他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為了使教育內容“進大學生頭腦”,內化為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從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幾個方面入手,尤其要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加強校內實踐性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一、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課堂感染力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涉及政治學、倫理學、法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美學、歷史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要有學術魅力,更要有人格魅力。學術魅力是指教師不僅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論專業功底,更要有廣闊的相關知識背景,既有人文科學素養,又有自然科學知識。教師講起課來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又能旁征博引、娓娓道來,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興趣十足。人格魅力是指教師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教育情操,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技能的全部奧秘是熱愛學生。熱愛學生就是教師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啟迪學生,是社會倫理道德在師生關系上的具體體現。在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廣闊的視野,研究和把握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情感特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情感心理,親近學生,直擊學生的心靈,幫助他們及時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困惑;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其道德和智慧得到很好的發展。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啟迪學生自我覺醒,實現其應有價值。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有利于創造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

        二、整合教學內容,變教材體系為教學體系,貼近學生實際

        由于當前高職院校使用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是由國家面向全國各類高校學生統一編寫的,偏重系統性、邏輯性與科學性,不能很好地體現高職高專的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感覺書本理論知識太過單調和抽象,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距遙遠。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必要整合現有的教材內容,貼近學生實際,講學生想聽的,把學生提出和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講深講透。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傳統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以服務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為主線,按橫向劃分為四大篇,即適應篇、理想信念篇、道德修養篇、法律修養篇,各篇獨立成模塊,學生常常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筆者在教學中以緒論為基礎,以環境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為基點,縱向劃分為三個模塊:環境適應――科學對待人生環境――促進自我身心和諧――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規范――加強法律修養;社會適應――人際交往――戀愛――婚姻――遵守婚姻道德和法律;學習適應――確立學習目標和理想――職業理想――擇業、就業――報效祖國(愛國主義教育)――實現人生價值(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每個模塊緊緊圍繞與大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學習、生活及將來的就業等方面展開,根據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以教書育人為本,貼近學生實際,分析和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主要思想認識問題。如:我為什么要上大學?我來大學做什么?將來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貼近學生的實際,引發學生思考。

        三、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現在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如果還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張嘴上,學生很難感興趣,必須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靈活采取啟發式教學法和案例分析教學法,引導學生對當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及其關心的話題進行分析研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啟發式教學法?,F代教學論中的啟發式教學思想是在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指導下,批判地繼承了過去的教學理論遺產,在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起來的。啟發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時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或提供背景資料,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質疑研究和探索,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從而在現實的教學情境中創造和生成新的知識、情感和方法。其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指導和點撥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內在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在具體使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上,注意采用討論、辯論、演講、觀看錄像等生動活潑的課堂互動方式,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增強本課程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整體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案例分析教學法。作為一種動態的、開放的教學,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真實的生活情境或事件為題材,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課堂交流,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其核心在于組織課堂討論,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模式。因此,選擇教學案例時,一定要選擇圍繞教學內容、緊扣時代主題、能佐證基本理論原理、加深學生印象的材料,引發出學生深度思考,激起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欲望,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法各有自己的教學重心和教學特色,都能較好地體現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它們都堅持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寓抽象的理論于鮮活的案例之中,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四、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高職院校專業課實踐教學非常重視,政治課實踐環節薄弱。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特點,強化實踐環節,是增強該課教學針對性、實效性的有效環節。通過精心組織課外參觀、調查、志愿者服務等實踐性教育活動,讓學生去體驗、反思。由于高職院校政治課校外實訓基地較少、課時不夠,在現有的教學資源下,充分利用零散時間加強校內實踐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習積極性。課內實踐性教學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1、問卷調查

        講大學生適應新環境時,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新學校的看法及入學后的感受,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加以引導。講社會公德時,就學院內不文明現象進行問卷調查,引導學生討論分析,進行自我教育。

        2、播放視頻

        講個人品德時播放感動中國人物視頻,引發學生關注自己身邊的好人好事,尋找屬于自己的“道德模范”,從而與道德榜樣產生感情共鳴,獲得道德啟迪。將視頻――討論――學生發言――教師點評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

        3、課前熱點評述

        在每次上課之前給學生3-5分鐘進行“熱點評述”,圍繞當前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加以點評,引導學生關心時事政治,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4、課堂討論和即興演講

        課堂上主要采取教師指導――提出問題――組織討論――學生發言的方式,就對當前我國社會職業道德的狀況,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探討怎樣對待追求理想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探索職業道德與專業技能的關系,舉行感恩父母、關愛他人的演講等等,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課內實踐教學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是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課堂理論教學的重點、難點,選擇學生思想認識上感到困惑、迷茫的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并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每次課都有新的內容、新的看點,學生都有新的期盼,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零距離對接,教學的吸引力明顯提高。

        注:本文作者李躍花為碩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鄭榮偉.關于高職院思政課案例教學的思考[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121-122.

        [2]吳興富.高職思政課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0,(5):98-101.

        第5篇: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模式;教學質量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作為大學生入學后開設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其內容以人生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為重點,根據大學生的成長規律,來引導大學生加強自身修養,并提高自身素質,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高尚理想情操和良好道德法律素質的大學生。隨著、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的貫徹落實,現有的“基礎”課內容精簡,重點整合,原有的很多重點部分被內化到新課程的重點之中,綜合性增強,知識面更廣??梢哉f,“基礎”課現在幾乎涵蓋了從國家到個人、從家庭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內容。因而,該門課程已經不再僅僅是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而且還是一門社會綜合課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基礎”課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學習能力、深化教育教學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加強“基礎”課的使用效果,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尋找課堂教學的突破點

        要想真正地發揮教材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創造性地把教材體系轉化成教學體系。因為,再好的課本也都是抽象性和綱要性的,把這些抽象的理論變成指導實踐的思想支柱,必須花時間認真研究并且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內容,努力把書面化的語言轉化成便于理解的口語式的語言,把教材的特色和創新點吃透拿準。對于現用教材來說,創新特色緊跟時展的步伐。要想將這些新的形勢講好,必須要完善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不但要掌握已有的思想道德修養的知識結構,還要學習和補充法律知識,做到二者兼備,才可以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

        二、改變課堂講授方式

        傳統教學通常都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默默無聞,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時候感覺過于枯燥無趣,結果就是或者看雜志、或者玩手機,或者干脆曠課來躲避。其原因就是形象化、互動性強的教學模式遲遲無法進入課堂,學生對“基礎”課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學究式的講授,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調動起來。整個課堂之上,遇到感興趣的問題或案例就會抬頭看一看、聽一聽,遇到理論內容就會埋頭專心于其他的事情,這樣一種消極對待的情緒勢必帶來不好的教學效果。

        想提高教學效果,轉變課堂教授方式十分必要。對現在的課堂來說,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是最佳的傳遞知識的途徑。通過互動,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

        通過教學時間的嘗試,可以在“基礎”課講授的過程中,嘗試幾種互動的方式:

        1.調動學生參與資料搜集過程

        現在大一新生多為九零后,這個群體對于現今社會出現的眾多社會現象有著獨特的理解,發揮學生信息收集的能力,為教學提供更多貼近于這個群體的教學案例、flas、音樂及影視欣賞等,這會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這一過程不但可以增進師生交流,更加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開好第一堂課

        課堂是傳授知識的舞臺,但絕不僅僅是唯一的舞臺。把學生的各種課下活動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傳統的方式是讓學生各自作自我介紹,但也可以轉換另一種方式――相互介紹,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之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有一個相互了解,也可以讓同學感受到一種不同的課堂方式。但這需要任課教師做很多課下工作。

        3.增設學生之間的“互相分享”環節

        中國傳統的教育體制讓很多學生只顧埋頭苦讀,對于實踐和表現自己的機會無法掌握,學生缺乏鍛煉自己展示自己的舞臺。如果利用課堂,把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自由支配,讓每一個學生都完成幾分鐘的課堂演示,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可以作為題材展示出來,這樣,學生便都有了平等的機會來展示自己。

        4.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據對北京29所高校調查,31%的畢業生口才不好,不懂得在面試中如何展示自己,要么唯唯諾諾,要么夸夸其談。語言表達是一個人德、學、才、識的綜合體現,是一個學生知識結構與素質能力的集中反映。課堂教學應該鼓勵學生開口,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思想,讓觀點在相互碰撞中產生出共鳴。

        5.加重案例教學的比重

        案例是傳授理論知識的載體,一個好的案例能夠很好地表達書本知識的內容,學生對案例的思考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論知識,并且能夠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時刻關注社會熱點,選取那些能夠透視時代特征、蘊含事物本質、能夠反映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的熱點問題作為案例,引發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和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對現實問題的理解和領悟,從而達到掌握理論、勇于實踐的目的。

        三、增加社會實踐環節

        任何科學理論都來源于實踐并且作用與實踐,“基礎”課也不例外?!盎A”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理論學習的目的是要應用于實踐,把理論知識內化成行為的標準。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針對有關的社會實際及其思想影響,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學生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加強理論修養培養,這對于青年學生明辨真偽、分清是非、解決思想疑惑,并逐步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立場和方法有很大的幫助。

        社會實踐可以分為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兩部分。課內實踐有多種方式,主要有討論、辯論、演講、案例分析、課前分享等形式。課外實踐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從事家教、家政服務,或到企業、超市等進行有償勞動,以此來體驗社會、感悟人生,在自己誠實勞動的過程中深刻認識艱苦奮斗精神和勞動觀念的深化;通過開展義務獻血、做志愿者等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奉獻意識、協作意識和服務意識;通過學生對各項社會問題的調查,進一步深化對“基礎”課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課外實踐的前兩種形式教師的可控性不強,但可以進行指導,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形勢,確定學生的實踐目標,后一種形式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進行布置。

        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外實踐,可以在制訂教學培養計劃的時候,劃出部分課堂學時改為學生的實踐時間,教師則增強對學生實踐的指導。這一過程中,對于如何將課程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以體現課程的實效性方面要加以分析。為了不使學生的課外實踐流于形式,需要制訂“基礎”課的相關規定,給學生提供不少于10個實踐調查主題,每個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不得超過5人,各小組選定各自的組長,并且一起選好題目,然后圍繞主題開展調查研究,這項工作應該在學期初完成。當課堂教學進行一半左右的時候,任課教師可以對實踐小組進行中期檢查,督促學生應完成的課外實踐。在學期末,找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小組匯報。最后,需要各小組撰寫實踐報告,這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實踐環節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基礎”課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一并納入到期末綜合考試成績中。

        通過這些實踐形式,學生撰寫調查報告,不僅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會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基本理論去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達到課堂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任何一門課程在學期結束時都會有一個綜合考核,這是評價學生學習狀態和掌握所學知識的一種方式。對于“基礎”課來說,傳統的考核模式是卷面考核加上平時表現相結合的方式,卷面可以采取開卷也可以采用閉卷兩種方式。為了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基礎”課考核方式應當作適當調整。

        由于教學環節分為課上和課下兩部分,教學內容也分為理論講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因而考核方式上也應該體現這兩部分之間的關系。要想提高“基礎”課的教學效果,加強平時的考核力度尤為重要,結合日常考勤、平時作業、課堂發言、調查報告等表現,使學生重視平時的學習和實踐,而平時作業最好采用材料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式,靈活多變,讓學生更加注重理論應用的實踐,變傳統的單純以認知為主的考核方式為綜合素質考核,突出學生時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書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師參考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濟.讓思想政治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課程[Z],2006.

        第6篇: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基層的技術人才,但是,個體作為社會的單元,無論是本科學生還是高職學生,都首先應當具備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而不因學歷的差距而產生價值觀念上的差距,這不符合社會整體的長遠利益,也不符合個體的利益。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吸取本科大學對學生人文社會法律素質培育的經驗,在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方面下功夫。事實上,教育界和社會公眾對于成人和成才的問題,是有共識的,即教育首先要使學生成人,其次方是成才。這充分的說明了,無論是何種層次的教育,都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也即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人文社會法律道德等素質。

        并且,確保人才在工作崗位上實現可持續的發展也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無論是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大學還是培養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的高職院校,從教育的終極意義上講,不是傳授知識或技能,而是智慧的啟迪。這是學生獲得在思想層面和知識技術層面都不斷自我進步的能力的源泉;這既是滿足人自身發展的需求又是滿足社會進步的要求。而缺乏人文和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的綜合素質,必然在思想上缺乏對自我的認識和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因而沒有人文政治法律綜合素質為基礎的專業能力,是極易被不斷發展的社會淘汰的。即使從當前國內的各類影視作品、藝術作品和娛樂節目的實踐上看,眾多的影視藝術作品,雖然在創作技術上已經逐漸走向先進,在內涵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這體現出的不是高職層次的專業技能培養的不力,而是在人文素質和思想政治法律素質等方面的教育的有待加強。

        二、以教育理念提升為基礎的思想政治法律基礎素養教育實踐的完善

        1.課程設置方面,增加課時量。目前高職類院校的人文、思想道德及法律基礎課的課時從總體上存在被壓縮的現象。以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多數學校安排在一個學期內完成授課。而每周的教學時數通常只有2節課。而事實上該課程的章節包含很廣泛的內容,需要更充分的教學時數才能真正完成教學內容,并實現與學生的全面深刻溝通以了解其在認識上和思想上存在的不足。以愛國教育的內容為例,不能只是簡單的口頭呼吁愛國,而是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愛國。這必須要通過課堂的互動和深入討論去促使學生對現實中存在的涉及愛國主題的諸多社會熱點問題的形成正確認識和判斷,例如,事件,唯此才能使之清晰的認識到作為學生,更作為影視藝術專業的學生可以如何更好的愛國。沒有充分的教學時數的保障是難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所以必須適當的增加課時以完成更加系統的教學,實現這類課程真正的教學目的。

        2.加強教材的建設和支持廣泛開展教研。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材為例,該教材是國家統編教材,其重要地位自不待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該教材的把握是首要任務。但是,由于該教材在本科、專科學生中通用,所以對高職類藝術學生的針對性是不強的。而事實上,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基本人文素質和思想、法律素質的實際狀況存在不同。這對統編教材的針對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高職類院校,必須在統編教材的基礎上,加強教材建設和積極開展教研,并根據藝術類學生的特點,拓展和豐富教材的內容。這需要各院校自身對加強對教研的支持,參與廣泛的教學交流,在統編教材的框架體系和內容范圍之下,編寫適合高職影藝類專業學生的教學資料,突出內容的教育性、趣味性和新穎性,使之成為對學生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材。此外,筆者的聽課和教學教研交流中了解到,講授同一門課程的教師的授課存在內容和質量上的一定差距,這與當前教師可用的參考資料的有限性是有一定關聯的。例如,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的許多教師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法學教育,在講授該課程的第七章和第八章時,教學的效果是存在差異的。因此,有必要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與基本教材配套出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師參考書》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充實教師參考書的內容、教學案例,使高職藝術類學院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們在授課過程中形成既規范又有院校特色的教學內容體系。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許多專業課程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廣泛采用和多媒體教學資料的開發,已經常態化。在政治法律理論課的教學中,也應當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常態化,通過更加直觀、生動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料,強化教學效果。這就意味著,在教材建設方面,還包括了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建設,收集、整理、編輯和制作契合教學章節、內容的視聽資料,在課堂上運用。加強教學教研組成員的日常備課的監督和集體備課活動,收集最新最有價值的社會新聞資料和相關視聽資料,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注重對前沿理論和信息的解讀和運用,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在教學內容和素材不斷優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因為在教學內容陳舊的情況下,照本宣科和枯燥說教必然成為許多教師無奈的選擇。

        第7篇: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優化與整合;信息化;教學資源;政治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8-0187-02

        大家都知道,高校政治理論課教育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高校政治理論課具有時效性、思想性、理論性的特點,這要求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配備相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高校政治理論課程資源的優化與整合的前提是從實際出發,立足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優化與整合高等學校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資源,最根本的一點是要有學校層面的大力支持,這是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的前提。同時,更好地建立和完善高等學校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的相關要求與制度,從而更好地對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控制。

        但是,我國絕大多數高等學校教學資源的利益率與許多發達國家大學有很大差距,這既制約了我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時又不符合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的時代目標。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從高等學校教學資源的配置角度出發,重新審視教學資源優化配置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從而才能夠保證各項工作的正常平穩運行和高校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對高等學校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進行有效研究對大力提高我國高等學校整體的教育水平有重要意義。

        一、實際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高等學校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高等學校的大學生在瀏覽、學習網絡教學資源方面的積極性和利用率較低,其中具體表現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1.信息化教學的資源內容陳舊,對于提升大學生的興趣很困難。某些政治理論課程網絡平臺上的一些信息是多年前的材料,由于缺乏及時的更新使得這些資源很難提升大學生的興趣。

        2.信息化教學的資源盲目堆集,使大學生查找起來難度加大。多數的高校政治理論課的網絡平臺上都有極為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是這些網絡平臺上的資源在收集過程中缺乏合理的分類和有效的整理,致使許多大學生在使用時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

        3.信息化教學的資源結構復雜,使政治理論課教師管理困難。由于很多教學資源不符合元數據分類的方法和標準,很多政治理論課程網絡平臺上的教學資源往往會出現信息相互重疊、信息過多、相互包含的情況,從而使得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管理資源上遇到重重困難。

        上述問題不斷地提醒政治理論課的教師,要通過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效性提升信息化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在此前提下需要對信息化教學素材進行合理科學的優化并加以整合。

        二、優化與整合的目標

        1.以提升德育素質培育為目標,對政治理論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優化與整合。大學生的德育素質培育,需要政治理論課系統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我們把建立在大學生的德育素質培育基礎上的網絡教學資源整合歸納為“三個著重”。

        (1)著重整合信息化視頻資源,從而使大學生在視頻欣賞中提升自身的素質。針對政治理論課的信息化視頻資源特別豐富這一情況,教師要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此加以整合。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為例,如歷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的視頻,2007年和2009年的《道德的力量》。

        (2)著重優化與整合師生的論壇資源,從而使大學生在感悟中提升自身的素質。師生論壇的目的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對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碰撞。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作用是激發大學生的思考,從而使大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受到觸動和啟迪。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為例,心靈哲理小短文是滋養大學生的精神食糧,因此將這類資源上傳到相應的論壇欄目里,大學生就能從中獲得一定的認知從而提升自身的素質。

        (3)著重整合與此相關的信息化教學資源,讓大學生在瀏覽網站時提升自身的素質。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的要求選擇有特色的網站,并對大學生德育素質的培育方面作出相應的拓展。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為例,選取“中國普法網”和“中國文明網”兩個網站,選擇其中具有特色的欄目,尤其是德育素質培育方面的欄目,以此作為大學生學習的教學資源,并要求大學生在論壇上抒發學習后的感受,并能夠選取其中自己感興趣的教學案例進行認真的學習。

        2.以提升能力素質培育為目標,對政治理論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優化與整合。

        (1)積極運用社會實踐資源更好地培育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優化與整合社會實踐教學資源并更好地為參與網絡資源學習的學生提供了更好的方式。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可以分為綜合性和研究性兩類。綜合性實踐是通過社會調查和愛國主義詩歌比賽等形式,是提高學生的溝通交往、組織協調、語言表達等能力。研究性實踐通過讀書、調查報告、影視觀后感等方式提高學生信息查閱、語言組織和文章寫作等能力。

        (2)積極運用信息化論壇資源培育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為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在多種網絡平臺上開展創新論文大賽,同時我們為培育學生多角度思考能力,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舉辦各類沙龍活動。總而言之,教師應善于應用各種信息化資源,培育大學生創新能力,并不斷表揚和鼓勵在創新方面成績突出的學生,提高學生積極性。

        3.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培育為目標,優化與整合政治理論課程信息化網絡教學資源。政治理論課信息化網絡教學傳授科學理論知識,其目的是“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觀教育和法制觀教育的理論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將網絡教學資源優化與整合的過程概括為“兩個大力加強”。

        (1)大力加強書本知識的整合。在學生主動學習書本知識的前提下,教師更應鼓勵學生走進圖書館借閱圖書,并在網絡平臺上提供書單。

        (2)大力加強信息化的自測平臺建設。信息化自測平臺主要形式是各類題目,通過自測了解學生認識和知識結構。因此各類題目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即要有知識運用的題目,也要考查到具體的概念、原理;既要有知識記憶性題目,也要有綜合分析的題目。我們以單項自測和綜合自測分類組織試題庫,整合大量試題加以分類、歸納,減少重復性,加強實用性、時效性,并通過網絡化自測平臺建設使學生可以在課后完成自測。

        三、優化與整合對教師的要求

        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一要有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二要加強優化和整合,三要構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學平臺。對政治理論課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優化與整合,這就要求政治理論課教師既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要有寬闊的視野,同時又要具備應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的能力。

        1.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開放的思維、寬闊的視野。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時代的今天,現代教育也要與之接軌,這就對政治理論課的課程目標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寬闊的視野就是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2.要求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具有較高的素質。

        (1)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具有信息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本領。開創與建立信息化教學平臺既要求政治理論課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應用信息化手段實施的能力。教師要更多地采用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方式開展教學,改變傳統思維,成為信息化教學資源使用的引導者。

        (2)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具備跨多學科的知識結構。由于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涉及多學科、各領域,包括新聞學、經濟學、法學、文學、史學、哲學等,因此需要政治理論課教師一定要對其具有較寬泛的知識面,對各學科、各領域都要有一定的涉獵。

        3.要求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與現代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情懷。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建設信息化網絡教學資源時要考慮學生實際,把與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相貼近的信息化的網絡教學資源加以整合。只有通過與學生的興趣、需要、能力相貼近的資源才能充分調動他們使用資源的熱情,進而使之樂學、勤學和善學。這是我們將信息化資源真正發揮作用的根本之所在,也就是建設信息化資源的根本意義在于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學習、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更有效地完成知識傳遞。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第一,優化與整合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資源,需要明確優化與整合的方向。作為信息化教學主導的教師必須認識到要不斷豐富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知識面以及個人素質,這樣我們建設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才能真正落到實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網絡學習活動,進而提升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

        第二,優化與整合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資源,還需要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學、翻轉課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應用網絡化信息化教學的效果。

        第三,在信息化教學資源優化與整合時,教師也應認識到信息化教學就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只要我們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積極挖掘、不斷發現,優化與整合信息化教學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信息化教學終將成為我們的常規教學手段,信息化資源也將成為學生成長的先進文化資源。

        參考文獻:

        第8篇: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職業高中;案例教學法;政治課堂

        作為一門與學生職業道德水平密切相關的課程,政治教育在職高學習中的地位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使學生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成為極具職業涵養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每一個職高政治老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案例教學法綜述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針對職業高中課程設置特點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新型教學方法,其特定性更強,教學時更重視對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及組織能力的培養。作為一種將理論學習與能力培養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很好地解決了職高課堂針對性不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差的問題,在職高政治教育過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效。

        二、案例教學法在政治課堂有效運用的基礎

        1.新課程教學目標標準

        新課程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情感及價值觀的培養,因而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用現實中的案例,通過指導學生對于社會現象及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案。通過溝通和交流,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教師通過有效引導,補充偏頗觀點,修正錯誤觀點,使學生能夠對社會現象有正確的認識。案例教學法在政治課堂上的運用符合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是其精神的真實體現。

        2.職高政治課程特點

        政治教材中對于知識點的安排是從實際情況出發的:對于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安排,要求學生認同國家基本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對商品知識的安排,要求學生在工作學習中誠實守信,重視質量;對于生產經營知識的安排,培養學生善于經營,熱愛勞動;對于分配制度的安排,培養學生樹立競爭和勞動意識。案例教學法在政治課堂的運用是符合政治教材設計特點,符合政治培養目標的。

        三、職高政治教學中案例法的有效運用

        1.選擇案例

        對于案例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案例要目標明確。案例的運用使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案例,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因而教學案例的選用一定要目標明確,要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其次,案例要啟發性強。教學過程中的案例要通過對現實情況的描述表達出深刻的政治觀點,使學生在分析討論問題、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中受到一定啟發,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思維。再次,案例要綜合性和實踐性強。政治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要從現實問題出發,引導學生關注國計民生問題,使學生在實際生活和現實社會中運用政治思維和意識處理問題,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培養其實踐能力,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最后,自選案例要結合教材案例。政治教材設計特點是由案例引入教學重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選用教材案例,但是應該盡量從自身實際出發,將教材案例變成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

        2.使用案例

        案例在使用時可以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如教師可以進行口頭表述,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可以將材料打印分發,還可以通過模擬表演等形式使用。通過案例引導學生對于政治理論的學習、思考和討論,營造出良好的政治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感受實際生活的同時對政治知識能夠清晰透徹的理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研究和討論案例

        對案例的研究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中心和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盡快將學生帶入案例情境,使學生能夠明確案例基本情況,積極參與分析討論,獲得創造性的實踐結果。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激情,對于學生的觀點,不論正確與否,不要急于評論,鼓勵學生多進行反思和互相學習。

        4.總結評價

        采用案例法教學,還要注重對學生討論分析的結果進行總結評價,指明學生的不足和缺陷,進行修正和補充,使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得以提高,對待政治問題的視野得以開闊,對政治課程的學習能夠全面、系統進行。

        案例教學法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激發,對于學生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及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的提高有重大貢獻,是職業高中培養適應崗位需求、適應社會發展人才的有效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第9篇:思想道德修養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案例法

        一、初中政治教學要以生活化、實踐化為主要目標

        初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門生活化的課程,政治教學內容,如思想品德修養、人文素質的提高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化的案例才有教育意義,只有將政治教學融入生活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與意義。為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具體生活案例,以生活案例為主線,講授政治知識點。也就是說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融于生活主題當中,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使學生有所感、有所悟,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養。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政治教材第一單元《相親相愛一家人》中的第一課《愛在屋檐下》為例,這一課時主要以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地良好品德,以感受親情為目的,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以生活中典型的孝敬父母的人物事跡,如感動中國人物孟佩杰、陳斌強等的感人事跡為案例,引導學生孝敬父母,感受親情,然后布置學生回家后為父母洗腳等任務,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得到素養的提升。

        二、立足學生生活,將初中政治知識點融于生活之中

        生活即是教育,教育來源于生活,初中政治教學必須要與學生的具體生活有效結合,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將初中政治知識點融于生活實踐當中,使學生在同具體生活世界進行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感受生活,體會人生。所以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在生活中看見的、聽見的以及所感知到的具體的生活案例、社會熱點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給學生以感悟的空間。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初中政治教材第二單元《養成交往品德》中的第三課《誠信為本》為例,這一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在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學生生活中可見的誠實守信的案例為基礎,展開教學。比如某一學生拾金不昧,主動將撿到的金錢交給老師,教師就可以以這些學生生活中可見的例子為導向,對學生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進行表揚,鼓勵與贊揚這種高尚的品質,鼓勵學生向學習,使學生以此為榜樣,并在生活中將這種高尚的品質踐行下去。

        三、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就是要以具體的生活情境影響學生。所以,當前初中政治教學不能單純的依賴于教材,而是要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借助環境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思想修養。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政治教材第三單元《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中的第六課《網絡交往新空間》為例,這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講述網絡的優勢與缺點,讓學生認識到網絡是把雙刃劍,應該理性上網,學會保護自己,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在學生的生活當中,有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愛玩網絡游戲,上網過度,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諸多不利的影響。在這一課時的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以上網現象為例,創設學生上網成癮的生活化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列舉上網成癮的危害,列舉上網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怎樣杜絕網上的不良誘惑,如何避免上網成癮,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了解網絡,做到健康上網,發揮網絡有利的一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利用文化資源,增強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雖然政治教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均可以用于初中政治課堂的教學當中,以生活化的案例引導政治課堂教學,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并且以學生生活中聽見或見過的案例為教學內容,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等。但是,政治教學卻高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一般來講,學生對于自己家鄉的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從小就耳濡目染,對于家鄉文化必定有一定的特殊情感,以家鄉特有的文化資源為教學案例,無疑可以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初中政治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選擇富有本土氣息與特色的文化資源進行課堂教學。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初中政治教材第三單元《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中的第五課《多元文化“地球村”》為例,教師可以搜集當地的具有民族氣息的文化信息,如民族文化遺產、民間藝術等,先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講述自己家鄉的民族文化歷史以及具體信息,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由淺入深,逐步向學生講解政治知識點,讓學生學會尊重民族文化、體會民族文化的價值、學習民族文化,增強自己的家鄉榮譽感。然后再組織學生對家鄉文化進行討論,體會家鄉文化的真正魅力。

        五、結束語

        在初中政治教學要以生活化、實踐化為主要目標;要立足學生生活,將初中政治知識點融于生活之中;要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要利用文化資源,增強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利用學生生活中能夠聽到的、見到的典型案例引導政治教學,對于學生掌握與理解知識點,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以及道德素質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莫薇 單位:平塘縣塘邊中學

        參考文獻

        [1]白俊琳.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案例法策略[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9):69-7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偷偷做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色丁狠狠桃花久久综合网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