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民營企業對外投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民營企業對外投資

        第1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管理實現路徑;民營企業;聯想集團

        引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走出去”,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許多問題,民營企業要想更有質量的發展,不僅需要業務國際化,更需要管理思維的國際化。研究我國民營企業國際化人才管理模式的核心價值在于:①根據拉奧的技術地方化理論,發展適合當地條件的管理技術是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之一;②國際化人才管理等企業內部的有效管理有助于穩定跨國公司的運營。③目前學術界達成的一些國際化人才管理的模式主要基于發達國家的實踐,而國內的研究則大都立足于國有企業。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在國際化人才管理的模式創建上應有自身的獨特性。

        一、理論背景

        (一)國際化人才?!皣H化人才”的概念產生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上海在構建“國際人才資源高地”時曾將“具有高學歷、懂得國際通行規則、熟悉現代管理理念,同時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才”定義為“國際化人才”的內涵。之后,不同的學者也對“國際化人才”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定義,主要特征如下:①具有全球意識、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②能較快適應國際化競爭環境,并為組織和社會創造價值;③具有較強的管理或專業技能以及跨文化溝通和管理能力。

        (二)國際化人才管理。對于國際化人才的管理,中國石化集團在2014年以勝任力為核心搭建了國際化人才管理體系,并根據國際化人才類型的不同給出了領導勝任力模型、專業序列勝任力模型、全員核心勝任力模型,整個國際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具有一體化、系統性、深入化的特點。

        二、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對理論的一種演繹,具有檢驗和補充雙重作用,是為了完善理論而進行的定性研究。

        (二)案例選擇。在考慮案例的代表性與可參考性、資料的可得性和充分性的基礎上,選擇聯想公司作為案例研究目標。

        三、案例描述及剖析

        2004年,聯想集團并購IBM PC部門,開啟全球整合,從直接投資到整合全球組織、完善架構以及人事調整,可以看出聯想集團對于人才管理的重視。具體來講,有如下幾點:

        (一)國際化人才內部培養機制。(1)梯隊建設。通過人才的梯隊培養建立起強大的人才后備力量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聯想集團有多重針對各梯隊的人才培養計劃。其中崗位序列體系,繼任者計劃較為知名。1)崗位序列體系。聯想集團在中國的平臺上建立了30多個專業序列,根據不同崗位序列要求,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支持。每年對員工進行序列評定后責、權、利也會發生變化。2)繼任者計劃。 “繼任者計劃”將培訓發展的資源重點向高潛質人員傾斜,目標是培養具備國際化跨文化管理能力和潛質的中高層管理者。 “崗位序列體系”和“繼任者計劃”兩項培養計劃實現了由下到上的自我努力以及由上到下的領導幫扶的結合,使得聯想集團的內部人才得到更充分的培養。(2)人才外派。聯想集團在對外直接投資初期就有計劃地將大量人才外派來增強業務與溝通能力,此后還將自身擅長的交易式模式2和做法推廣到全球實現國際化。(3)內部培養機制建立。多梯隊計劃的培養提高員工的業務素養,外派人才推進國際化,兩者的結合形成了內部培養機制。

        (二)國際化人才外部吸納機制。在面對陌生復雜的國際交易市場時,聯想集團也意識到從外部引入人才勢在必行。

        (1)國際化招聘思維。新聯想公司注重海外或是大型跨國公司的工作背景。為了引進高端的國際化人才,聯想集團不僅會與全球一流的獵頭公司合作,還會定期到海外去招聘。(2)國際化薪資結構。聯想集團自1998年開始貫徹以3P3為基礎的薪酬理念,后期融合了IBM-PC在薪酬制定方面的優點后在全球推出了 “P3”體系,即Priority(KPI的優先性)、Performance(績效溝通和反饋)、Pay(報酬),根據KPI優先指標的達成,對員工的績效進行反饋,然后據此支付薪酬。(3)外部吸納機制建立。把國際化的招聘思維與適應的薪資結構相結合,以先進思維吸引人,以優厚待遇留住人,形成了聯想集團國際化人才外部吸納機制。

        (三)聯想集團文化建設。(1)“入模子”4培訓?!叭肽W印迸嘤柺切聠T工進想的第一步,培訓表現是決定其能否如期轉正的重要依據。這不僅能讓員工在短時間內了解聯想,還能夠傳遞聯想文化,點燃共創未來的激情。(2)人才融合。人才管理需要融合在國際化過程中顯現出來的文化沖突問題。聯想集團的融合方式主要有強調尊重差異的“坦誠、尊重、妥協”六字方針、促進思維方式理解的“雞尾酒行動”以及凝聚整體的新聯想核心價值觀等。(3)文化建設機制建立。通過“入模子”培訓團結思想,再通過一系列措施推動人才融合,形成了聯想集團文化建設機制。

        (四)國際化人才管理實現路徑。在中國民營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經營實踐中,很多企業喜歡用高報酬從其他企業將高級管理人才“挖”過來,但常常因為文化差異“水土不服”。而聯想集團采用了“搭班子”的方法,尋找當地的接班人,形成傳承機制。

        見效快的外部吸納與持續有效的內部培養相結合是聯想國際化人才培養實現路徑中的兩條大道,并以“搭班子”建設為契機進行匯通。文化建設則是“班子”能夠順利運轉的原動力,通過“入模子”培訓以及進一步提升的人才融合來推動并實現聯想的國際化進展。根據聯想集團相關管理者實踐,本文建立了聯想集團國際化人才管理的實現路徑模型。

        四、結語

        如同人體的基因密碼一樣,企業內部也具有其獨特的“DNA”,即企業的“成功基因”。對優秀的企業進行分析,找到這些獨特的“成功基因”,將其嫁接到其他企業實現整體發展。創新的國際化人才管理實現路徑是聯想集團在直接對外投資過程中的重要成功因素。本文總結出聯想集團國際化人才管理實現路徑,以期對其他民營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的管理實踐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 譚力文,吳先明.國際企業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3

        第2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一、價值鏈與價值鏈區位選擇的意義

        “價值鏈”最早是由美國戰略學家波特在其《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的,他把企業內外價值增值的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基本活動涉及企業進料后勤、生產、銷售、發貨后勤、售后服務。支持性活動涉及人事、財務、計劃、研究與開發、采購等,基本性活動與支持性活動組合構成了企業完整的一條價值鏈。

        在價值鏈概念提出之前,學術界更多地把對外直接投資看成是在海外設立“企業”――一個在境外獨立生存和競爭的、具有完整的價值創造功能的實體的問題來研究,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現實并不符合?,F實情況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所設立的并非總是具有獨立生存和競爭能力的“企業”,更經常的情況是,所設立的僅僅是一個在企業價值創造全過程中承擔某一單項功能的“部門”或分支機構。也就是說從價值鏈層面看,對外直接投資實際上就是企業價值鏈的某一個(些)環節的活動被安排到了境外,比如在境外設立生產基地、研發機構或銷售中心等。顯然,從價值鏈特定環節而不是從總體企業整體層面來考察和分析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更符合現實情況。價值鏈概念提出有著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它使得我們能夠從價值鏈的每一個具體環節,而不必停留在企業整體層面來考察企業競爭力的源泉;另一方面,它也使得我們能夠從價值鏈區位的跨國安排,而不是企業整體區位選擇的角度來揭示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行為的本質。

        企業實質上是一個在全球動態競爭環境中謀求長期生存和發展的競爭主體,對外直接投資是謀求企業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與企業競爭優勢長期保持的源泉,是對企業未來競爭力的戰略性投資,這才是企業對外投資的本質動因和核心目標,而傳統意義上所說的優勢驅動型動因(或者說是利潤驅動)和優勢創造型動因(包括市場驅動、自然資源驅動、信息資源驅動、學習驅動等)只不過是企業謀求國際競爭力提升的一個直接動因,或者說是傳導動因,是企業動態競爭力循環中的一個具體環節而已。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行為的本質動因是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優勢,區位選擇的“價值鏈”理念,就是圍繞著如何增強企業競爭力來對區位選擇及其布局進行設計的。將企業創造價值的各個環節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區位,賦予不同區位在價值創造中的獨特作用,圍繞增強競爭力來展開,使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在區位的分布上能最大化的符合企業投資“動機”要求,從而使投資區位決策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長期性。在實踐上,區位選擇“價值鏈”管理的核心是將區位選擇及其布局納入“一體化”管理的框架。通過一體化管理,使區位選擇及其布局在企業統一戰略目標的指導下有計劃地進行。各區位之間相互促進、相互配合,形成有機整體,產生整合協同效應,使企業獲得最大化投資收益,增強企業競爭優勢,從而使區位選擇實現優化。

        因此,“價值鏈”理念為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優化提供了一條現實的路徑,通過對我國企業區位選擇“價值鏈”管理,有利于減少我國企業區位決策的盲目性和價值鏈環節過于集中的問題,彌補區位決策的盲區,強化決策目標的明確性,從而使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分布具有合理性;有利于增強區位結構的協調性,產生整體的協同效應,使我國企業應對區位環境變化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得到增強。

        二、價值鏈區位安排與對外直接投資

        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企業的價值創造功能相互不同,相應地,各個環節所要求的生產要素投入和環境條件也就各不相同。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產品研發、售后服務環節具有高人一籌的優勢;我國、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在產品的生產、組裝上具有相對優勢;印度在軟件開發、金融服務產業上具有其特有的優勢。如果再進一步細分,我國在勞動力價格上具有比較優勢;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產品設計和完善上領先其他國家;日本在產品生產運做效率上一直處于領先;歐美國家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有優勢明顯。因此,由于世界各國、各地區具有不同的要素稟賦優勢,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比較優勢就能夠轉化為企業價值鏈特定環節的競爭優勢。跨國公司就會綜合東道國區位在價值鏈某一環節的相對優勢(與其他各國比較)與母國的某一環節相結合。由于一種產品的各個生產工序間是無法貿易的,因此要想在價值鏈上獲得價值增值最大,就需在對外投資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東道國,將價值鏈不同環節分布在不同區位,以獲取競爭優勢。

        在極端情況下,各區位的要素稟賦差異充分大,以至于跨國企業必須為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尋找一個最佳區位,如表1中的“”所示(即最優區位選擇)。當然在現實經濟中,企業價值鏈的某一特定環節可能同時安排在多個區位,如表1中的“”所示(即次優區位選擇),跨國公司在多個國家地區(A、C、E)設置裝配中心;也可能把多個價值鏈環節集中在某一個特定地區,如表1中“”所示,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常常也是R&D、生產、營銷和售后服務中心?!啊痢北硎井斍皼]有或很少選擇的區位,“”箭頭方向代表不同的價值鏈環節投資區位流向。

        這樣,傳統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址問題,實際上就深化為價值鏈環節的區位選址與實現路徑問題。由于不同國家的初始條件和不同企業的投資動因上存在差異,因此價值鏈環節的區位選址與實現路徑問題就會有所不同。典型的表現就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企業價值鏈區位流向的差異。一般來說,對于發達國家跨國公司而言,優化生產區位以提高成本優勢是首要任務,因此在價值鏈投向上選擇發展中國家建立生產組裝基地,以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相比較而言,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提高技術研發能力是首要任務,因此在價值鏈投向上選擇發達國家建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以縮小技術差距。實踐上,近年來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大舉向中國、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投資與發展中國家企業向發達國家如美國、西歐的學習型投資也部分說明了價值鏈投向上的差異,但他們的本質動因都是一樣,就是協調與優化價值鏈全球區位分布,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三、我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價值鏈

        區位戰略

        就我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而言,由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生存發展的時間還很短,競爭意識和競爭戰略的規劃和實施能力還很弱,只有較少企業能夠有意識地從價值鏈層面考慮投資區位選擇與安排問題,多數民營企業目前仍然受“一企、一廠、一地”(即一個企業、一個工廠、一個地區)傳統模式制約,從而不同價值鏈環節在對外投資區位布局上往往呈現出過度集中傾向。一直到最近幾年,在電子和信息產業中的一些民營企業能夠充分利用不同區位的獨特優勢,在全球布局價值鏈環節,從而有效增強了企業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如聯想集團等目前已形成了技術開發一大規模生產一銷售維修網絡垂直一體化的對外直接投資體系。聯想在紐約設立集團總部,在北京和美國羅利設立全球運營中心,在美國硅谷、香港、深圳、北京設有研究開發以及生產中心,各中心有不同的分工:硅谷是情報信息站,實時監控世界最大電腦市場的最新技術商業動態;香港承擔主機板的新產品的開發與試產;深圳直接為香港服務,承擔大批量的主機板生產,主要為降低人員開支。在銷售環節,北京聯想擁有國內銷售網,香港聯想擁有國際銷售網并在其他14個國家建立了25個子公司,形成一定規模的國際銷售網絡。

        可將“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大型的高科技民營企業,以聯想、華為和中興通訊為代表;另一類為非高科技(適用成熟技術)民營中小企業,以“走出去”的溫州民營企業為代表;同時將企業價值鏈簡化為研究開發、生產與裝配和銷售與售后服務三個環節。

        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其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與外國跨國公司有顯著的區別。我國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所處的母國是發展中國家,海外投資東道國區位主要是發達國家,而外國跨國公司所處的母國是發達國家,海外投資東道國區位是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這種區位上的不同,導致了中國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價值鏈各環節的區位選擇與外國跨國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同時與中國其他非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價值鏈各環節的區位選擇也有很大的不同。從表3中可以看出: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已全面建立了全球化經營的戰略,在全球各個區域進行價值鏈的安排,整合全球資源進行研發、生產和銷售。其價值鏈區位戰略可以概括為:在發達國家研發,在發展中國家生產,在全球銷售。而從表5中可以看出,中國民營適用技術企業的價值鏈各環節的區位選擇:除在母國進行研發、生產和銷售外,生產組裝環節基本上不會安排在發達國家,有部分中低端非自主創新產品也在發達國家或地區銷售。但相比之下,我國民營適用技術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價值鏈區位戰略是以在發展中國家(東道國)建立生產和銷售中心,以發揮民營企業的成熟適用技術優勢,獲取最大利潤與市場空間。如溫州雙合盛鞋業有限公司到尼日利亞投資開辦制鞋企業,是將價值鏈的最后一道工序搬到當地完成,而出口由原先的成品改成半成品。又如東鷹家紡(納米比亞)有限公司是中國企業在納米比亞經營比較成功的一家民營企業,該公司從國內進口棉布等原材料和加工設備,從南非進口棉芯,在納米比亞設廠進行棉被、窗簾、枕頭等紡織品的加工,產品主要銷往南非、博茨瓦納等周邊國家,是比較典型的按價值鏈進行區位布局的民營企業。

        從表4中可以看出,我國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價值鏈各環節的區位選擇是:研發在母國和發達國家東道國齊頭并進,生產在母國進行為主同時不失時機的兼顧發展中國家生產,銷售則基本定位在發達國家市場,母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海外投資前期階段較少涉及。顯然,從表3與表4和表5的比較中,可以得出我國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動因與外國跨國公司和中國民營非高新技術企業有很大的不同。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品當前也很少銷回母國,同時也很少銷往其它發展中國家,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到發達國家投資的動因主要是學習國外知識、技術與管理經驗,其試用開發的高端產品還不具備大規模生產條件;另一方面,在前沿技術戰略基礎上研發出來的創新產品(如華為公司的3G技術產品)在我國本土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市場需求的空間還相對較小。

        當然隨著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消費需求的升級和產品生命周期的延續,高端創新產品可以在下一輪消費中實現規?;a,從而在滯后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得到前期對發達國家投資消耗的補償。另外,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創新產品中很少在發展中國家東道國進行生產,很顯然,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也具備其他發展中國家生產中的成本優勢,加上對母國的環境熟悉,創新產品的銷售當前也不在發展中國家,所以沒有必要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生產。另外,也可看出,由于技術創新的風險大,研發過程尋求全球合作非常重要。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與外國跨國公司一樣,基本上采取了國內國外齊頭并進,同步研發的戰略。

        第3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關鍵詞:民營企業 走出去 對外投資

        前不久,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界特別聯組會上,就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下企業“走出去”強調了兩句話:一要抓住機遇、積極作為;二要趨利避害、防范風險,為企業發展開拓空間。

        金融危機爆發后,一些外國公司為了擺脫經營困境,國際合作意愿增強,這為中國企業,特別是我們民營企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一是國際社會普遍看好我國的發展前景,看好我國企業資產狀況良好,看好我國的資金優勢,看好我國講求信譽,愿意與我們加強合作。二是金融危機造成國外資源類和高技術類的企業資產縮水,低價甩賣項目以套現,為我們“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三是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許多國家都注重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由于我國的大型成套設備質優價廉,符合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為我們“走出去”承包工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下了基礎。

        為了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我們確立了以科技為支撐,與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工此研究所共同開發了生物質復合工程材料項目,同時成立了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過調研,像非洲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竹、木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非常希望引進我國的先進技術。我們具備“走出去”的優勢。我們通過實踐和探討,對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即:民營企業的自身優勢,具有“走出去”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的發展空間;國家應盡快完善對外投資的管理體制和機制,為便利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創造條件;國家應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打造順暢的民營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渠道;應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加緊對涉外人才的培養;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構建“走出去”的知識產權應急和預警機制;民營企業“走出去”,有利于全球資源的合理利用。

        一、民營企業具有“走出去”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不少民營企業走出國門、跨國經營,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我認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不應該只是企業的個體行為,而應該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上升為國家戰略和國家意志,推動中國經濟更持續的發展。

        1.民營企業的優勢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大批民營企業已經具有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內在需求和動力。民營企業的最大優勢是產權明晰、機制靈活、動力強勁。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的短短幾年內,許多民營企業把“引進來”和“走出去”巧妙地結合起來,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為建立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創造了許多合作方式,例如:境外資源開發、境外加工貿易、工程承包和勞務承包、中外雙方共同投資組建跨國公司、境外投資與收購等等。民營經濟迅速壯大,已成為國內一般商品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主體。政府對民營企業這種“走出去”的積極性,應高度重視并加以愛護、引導、扶持。

        我國要真正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離不開民營企業的參與。民營企業“走出去”是發展的需要,民營企業同時也必將成為海外開發的主力軍。

        2.民營企業“走出去”亟待解決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和金融危機時期國際國內的形勢,對于民營企業“走出去”,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盡管近年來民營企業在境外投資發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從國內的實際情況看,民營企業的相對資本規模不大,實力不強;缺乏及時準確的國際市場信息;涉外法律準備不足;對各國人文環境還缺乏了解;缺少高層次管理人才和技術人員,研發能力不足等等。特別是我們在尖端技術、高端品牌、管理理念、組織創新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的戰略,一定要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發展的總態勢和國內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當今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轉移加快,科技創新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樹立全球理念,不斷創新對外開放的手段和機制,全面提升參與全球經濟合作競爭的層次。

        3.民營企業對外開放戰略的創新要點

        新時期我國的對外開放,絕不是歷史經驗的簡單延續,而是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新潮流、新趨勢,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站在更高臺階上、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因此,“走出去”的或正在準備“走出去”的民營企業,還需要經過一番改制、改進。其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大力吸收民間資本,向民營企業敞開大門,吸納民間資本越多、加盟的民營企業越多,越有利于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越有利于“走出去”。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創新提升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轉移國內過剩的生產能力,帶動成套設備、商品、技術、勞務的出口,促進結構調整。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開展海外并購,特別是兼并國外知名品牌,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

        (2)外貿發展應由產品貿易為主,轉向產品貿易、服務貿易并重。特別要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的轉移,還要做好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體系的輸出,發展服務貿易,能夠促進企業、技術雙向國際化。

        (3)在對外行為模式上,先以引進、學習、模仿為主,進而轉向自主創新齊頭并進。民營企業應不斷在知識產權、技術標準、企業品牌等領域占領國際市場制高點。在產品的價值鏈和分工上,逐步向研究開發和品牌銷售兩端延伸,最終達到提升我國國際交換的分工地位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4)在國際規則方面,要充分發揮我國經貿大國的地位和影響,廣泛促進多邊、區域、雙邊等各層次國際貿易和投資協定,全面、深入地參與和影響國際市場規則形成,徹底改變以前那種國際市場規則被動接受者的地位。要通過深化多邊、雙邊經貿合作,促進我國長期發展,同時也為各國的共同發展做出貢獻。

        二、盡快完善對外投資的管理體制和機制,為實現民營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創造條件

        民營企業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中的重要主體,必須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以認識和推動。政府要轉變職能,深化境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突出企業的市場主體地

        位,加強對民營企業的認識。目前“走出去”往往側重于大型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支持不夠,這里有歷史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認識上的偏差。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相互促進,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三十年里共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不可低估的強有力支撐。

        完善對外投資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包括如下內容:一是對各類所有制企業的“走出去”,要一視同仁、平等參與和競爭,簡化審批、規范程序、強化服務;二是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民營企業對外開放的組織、引導和服務,特別是國家商務部門、駐外使領館把民營企業納入正規的服務和管理體系,有針對性地為民營企業搭建信息平臺,提供個性化政策法律支持,積極為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創造良好條件(2010年,天津市商委免費培訓企業對外合作業務,同時計劃將安排100項開拓國際市場活動,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是鼓勵符合國外市場需求的行業有序向境外轉移產能,帶動商品、技術、勞務、成套設備出口,促進出口結構調整;四是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海外并購,特別是兼并國外知名品牌、營銷網絡和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或產業基地;五是鼓勵企業以總承包、帶資承包、BOT等方式承接境外工程,提高工程質量,完善相關服務,帶動貨物和服務窗口。政府有關部門要引導“走出去”的民營企業,依法經營,規避風險,防止惡性競爭,維護國家整體形象。

        三、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打造順暢的民營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渠道

        民營企業“走出去”需要銀行的大力支持。因為資金問題,許多好端端的項目眼睜睜看著流產,十分可惜。政府可否考慮在資本市場上,進一步加大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的業務支持,在海外建立基金機構,將我國投資力與所在國投資力緊密相連,使我國在投資管理上與國際接軌,逐步具備國際一流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時,要進一步研究財政稅收、金融外管、工商海關等配套支持的鼓勵政策措施,讓民營企業在“走出去”發展上更加順暢。

        四、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加緊對涉外人才的培養

        企業“走出去”到境外投資發展,除了正確的決策之外,最為關鍵的還是人才的供給與保障。民營企業一般缺少高層次管理人才和技術創新人才,政府有關部門要十分注重幫助民營企業培養和引進有境外投資和境外經營才能的人才,引導企業通過外部引進和內部培育,造就一批懂國際投資業務、懂國際法律法規、能熟練運用外語、能經營管理企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本著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同等待遇的原則,在原有制度基礎上放寬限制,為參與國際經貿合作的民營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撐。我們要充分利用社會化的人力資源,把每年退休的涉外人員組織起來,聘請到民營企業來發揮余熱,彌補現階段人才匱乏的缺陷。同時,政府還應出臺相關的管理及服務行政法規,為企業成功“走出去”提供基礎條件和有效保障。

        五、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構建“走出去”的知識產權應急和預警機制

        我們應加強知識產權的權利信息、法律規則信息、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等方面信息的分析利用,防范民營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的知識產權風險。應盡快建立針對特定國家和地區的關于知識產權法情況的應對、突發事件處理、涉外維權援助等機制。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針對目標市場和投資地區加強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增強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力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海外投資能夠建立在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的基礎上,侵犯權益與被侵犯權益同時得到法律的制約和保護。

        六、民營企業“走出去”,有利于全球資源的合理利用

        第4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截至2008年底,寧波在81個國家和地區設立892家境外企業和機構,其中,境外資源開發投資發展較快,總體呈上升趨勢,投資額從最初的10萬美元到2008年的7190萬美元,增長速度非???見圖1)。民營企業是境外投資的主體,占80%,以獨資或合資新建資源加工廠為主,收購并購為輔,主要分布于非洲、東南亞,南美洲、大洋洲和北歐。在開發投資的眾多資源中,礦產資源占80%,林業資源占6.7%,海洋資源占13.3%。礦產資源中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平分秋色,銅、鐵、鈷是開發投資重點。

        但是,境外資源開發投資額與企業數在寧波市境外投資總量中占比較小。至2008年底,寧波僅有19家企業投資境外資源開發,投資總額11896.5萬美元,占寧波企業對外投資總額的1.93%,相對于其他投資類別,排名最后。從運營狀態上看,61%的企業能正常運營,其中13%的企業能持續盈利,48%的企業基本維持現狀。另外39%的企業或面臨倒閉,或出現利潤明顯下滑,或因其他原因尚未正常運營。

        二、民營企業投資境外資源開發的制約因素

        (一)資金制約

        從寧波民營企業投資境外資源開發的狀況看,之所以出現起步慢,無法投資大項目,或后續經營不佳的現象,最大的制約因素是資金不足,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其一,投資額核準條件名亡實存,在源頭上制約著企業的對外投資規模。2006年以前,審批部門在核準投資額時執行“企業投資額不能超過凈資產一半”的規定。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正式實施,從法律層面取消了對外投資額的比例限制,但各部門操作不一,外匯管理部門審核企業境外投資外匯資金來源時仍按老辦法,如寧波興隆車業有限公司原打算投資2000萬美元,但因凈資產不夠,只能投資800萬美元,最終錯失良機。

        其二,融資渠道過窄,使企業投資后難以持續經營。目前,企業的官方貸款機構只有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兩家,重國有企業,輕民營企業,惜貸現象普遍存在。寧波華州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在加蓬勘探到礦產后進入冶煉階段,東道國落后的經濟條件逼迫企業自行投入大量資金來建設基礎設施,而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的貸款始終未獲批準。只能將大部分股權(開采權)忍痛賣給投資商,大大影響公司發展。

        其三,財政支持覆蓋面小,大多數企業難以獲得。目前,國家對“走出去”企業的財政支持包括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資金、支持紡織企業“走出去”專項資金,主要形式為前期補助或貸款貼息,但“僧多粥少”現象十分嚴重。如2007年全國有1000多家企業申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只有十分之一的企業能得到,其中中石油等國有大型企業又擠占了民營企業的得款空間,寧波已連續數年未獲資金。當然,地方政府對這幾類支持基金也會同比配套,如寧波市級和區級財政就根據投資額的大小給予3—15萬元人民幣的補助,而這對企業而言是杯水車薪。

        其四,外匯和稅收制度阻礙資金的有效運作。目前,外匯管理部門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放寬了資本項下的用匯條件,取消了境外投資外匯風險審查和匯回利潤保證金制度等,但仍需對資金來源進行審查,自有外匯投資的仍需在外匯賬戶上存足對應金額外匯,對后續外匯投資和資金匯出仍需逐筆登記與核準等,依然阻礙著民營企業流動資金的有效動作。

        對企業境外收入主要采用稅收抵免等直接鼓勵措施,加速折舊、延期納稅等間接鼓勵措施涉及較少。這些政策雖然透明度高,但對于投資大、見效慢的資源類項目刺激效果有限,資產運營效率較低。

        (二)行政制約

        表現一,審批程序復雜。商務部在今年已出臺《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并將于5月1日實施,原第16號令《關于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準事項的規定》同時廢止,該辦法大量下放核準權限,但國家發改委于2004年的第21號令《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仍在實行,對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做出的具體規定與商務部標準不一,造成同一個境外投資項目兩頭申報,效率低下。行政部門間的權力制約使投資項目越大越難成功。2008年,寧波合盛集團已被寧波外經貿局批準赴俄羅斯投資建廠,但因注冊資金過大(7000萬美元)至今仍壓在國家發改委,未獲批準。

        表現二,審批材料多且隨意性大。行政部門隨意或變相增加核準所需材料的現象頻現,如對境外收購項目,需先備案(即先書面上報項目的基本情況)然后核準。

        (三)人才制約

        一是缺乏國際型的企業家。調研顯示,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動因之一是創辦人具備國際眼光或在國際市場上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但在后期管理、決策與運營中這種企業家精神的效應減弱,小富即安、國際化管理水平弱等民營企業家的軟肋開始顯現。

        二是缺乏復合型的國際化操作人才。對外投資的復雜性和國際性需要大批通曉金融、外語、科技、管理、法律、信息工程的復合型人才和高素質的穩定員工,但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的規模、財力和環境都無法吸引這些高素質人才,人才瓶頸從根本上制約了境外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支持服務體系薄弱

        一是信息服務體系缺位。調研顯示,民營企業獲取東道國的信息渠道單一,主要以進出口貿易、商務考察和國外親友介紹為主,缺少專業的信息與評估中介,企業由于獲取信息不暢導致投資失誤或延后的案例不少。

        二是對外直接投資保險機制不夠健全。目前,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處于起步階段,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是國內唯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承保對象主要惠及國有企業,承保范圍僅涉及政治風險,即征收、匯兌限制、戰爭以及政府違約風險,未涉及海外市場風險。

        當然,民營企業本身也存在問題,如內部治理不完善,缺乏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等。

        三、加快中國企業境外資源開發投資的政策建議

        當前,“走出去”的主客觀條件已成熟,政府在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應從戰略高度規劃、管理、指導和支持境外資源開發投資。

        (一)提高認識,形成境外資源開發投資的戰略機制

        投資境外資源開發是企業行為,更是國家的戰略行為。應發揮新聞媒體的主渠道作用,如開辟“走出去”專欄,定期宣傳“走出去”政策導向、成功典范和各國投資信息等建立對外投資的共識。應制定資源開發投資的遠期規劃,建立多元化資源合作與供應渠道,發揮外交為經濟服務的作用,構建長效的支持服務體系。

        (二)深入改革審批管理體制。加快核準進程

        一是改革對外投資管理體制,理順關系,歸口一個部門核準管理。嚴格執行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2004年),除重大項目和限制類項目外,對不使用政府投資資金的建設項目,一律實行備案制,淘汰審批制。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真正落實企業投資自。

        二是提高核準效率。放寬核準條件,徹底消除投資額與企業凈資產間的關聯;簡化手續,減少申報材料,可要可不要的材料堅決不要,不隨意增加材料;確立具體可量化的審批標準,對材料的必要性和繁簡度在部門間實現統一評價;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加快核準進程。

        三是根據中國外匯儲備現狀,相應改革“寬進嚴出”的外匯管理政策。如取消境外投資外匯資金來源審查或先規定取消的時間限額,放寬境外企業利潤匯回等限制,簡化對外擔保的審批和履約核準手續,消除境外放款資格條件和資金來源的審查要求,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外匯便利。

        (三)加大金融、保險、財政支持力度,完善稅收鼓勵政策

        1充分運用金融創新,構建雙層三位的金融保險支持體系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政府提供政策性金融和保險至關重要。中國應充分運用金融創新,嘗試構建國家與地方相結合,政府與企業、銀行相結合的雙層三位支持體系。

        第一層,國家應增加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增加貸款額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合理擴展貸款貼息和保險的規模與范圍。不但在“走出去”的初期,更要在后期加大政府財政支持的力度,對民營企業不但要“扶上馬”更要“送一程”,真正顯現支持效果。

        第二層,作為地方政府應結合國情市情,通過金融創新構建政企銀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首先,政府整合服務資源篩選優質企業推薦給金融機構獲取貸款,并做好后期跟蹤服務,借銀行之力振興企業;銀行通過財團貸款或企業聯保等多種形式支持企業,借政府之力降低風險。其次,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由銀行“出讓”部分貸款上浮利率的利潤和政府的一部分財政補貼組合,為銀行提供風險保障,同時彌補資源獲取型ODI周期長、見效慢等項目劣勢。第三,政策性金融機構實行項目貸款制。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簡化手續,提高服務水平。第四,降低保費,增加保險品種,拓展高風險國家(地區)的保險業務。

        2完善稅收鼓勵政策。

        結合新一輪稅制改革,制定獨立的民營企業海外投資稅收鼓勵政策,尤其加大境外資源開發投資的優惠力度,增加設立虧損準備金、加速折舊等間接鼓勵措施。建立健全與資源豐富國家的稅收協調網絡,避免重復征稅。并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提高稅務機關的納稅管理水平。

        (四)以境外投資促進機構為服務主體。形成服務體系

        學習外商投資促進中心的做法,成立境外投資促進中心。設立“境外投資業務咨詢專窗”,將外經貿、海關、商檢、銀行等境外投資所涉及和全部行政部門歸口咨詢,實行首問責任制,使企業在遇到困難時的第一時間得到服務,減少“關系”成本。

        中心主要職能是:提供人才培訓與引進,成立人才服務中介;為企業提供境外投資項目的信息咨詢;提供經常性投資業務培訓;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國內外投資活動,推動企業與外方的聯系;提供行業協會的辦公場所,以第三方力量整合“走出去”優勢。

        (五)建立健全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外投資法律體系

        建立完善一整套法律體系。包括最基本的《對外直接投資法》及配套的單行法,如《對外投資保險法》《對外投資企業所得稅法》《對外投資審核法》《對外投資外匯管理法》等,加快制定《對外收購法》,填補法律空白。

        四、企業對策

        一是采用多種措施,全程控制投資風險。投資前要注意了解投資國當地情況,尤其是人文風情、生活習慣、勞工政策等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定,盡最大可能地做好調研與評估工作。要正確選擇投資路徑,積極進入周邊亞太地區、中亞和俄羅斯市場,適當參與非洲市場,密切關注中東地區??伸`活開展商業運作模式,采用獨資、合資、兼并或收購等投資形式。投資后,通過增加當地員工的持股比例、采購當地原料配料、關心當地公益事業等本土化策略弱化投資風險。

        第5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第一,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步伐加快,加大了扶持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力度。

        商務部部長說,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對外經濟合作,有利于為我國企業的發展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有利于加強我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與互利共贏。今后一段時期,要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對外經濟合作的質量與水平,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2006年商務部抓緊貫徹落實“走出去”戰略,繼續完善對外投資相關政策法規,推進對外投資便利化。2006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關于鼓勵和規范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意見》,這是自中央提出“走出去”戰略以來第一個全面系統規范和鼓勵對外投資的綱領性指導文件。另外還相繼出臺了包括金融、財政、外匯、稅收、保險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例如:為方便境內投資者開展對外直接投資,促進國家對外投資產業政策的有效實施,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境外投資購匯額度限制,自2006年7月1日起實施。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出的《關于調整部分境外投資外匯管理政策的通知》,此次政策調整主要包括:一是取消境外投資購匯額度的限制;二是境內投資者如果需要向境外支付與其境外投資有關的前期費用,經核準可以先行匯出。同時商務部還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務。陸續編制了《對外投資國別產業導向目錄》,進一步完善對國內企業對外投資產業國別協調和指導。2006年9月9日,商務部了《中國對外投資促進國別/地區系列報告》。該系列報告按國別撰寫,首批的是《投資埃及》、《投資泰國》、《投資波蘭》、《投資荷蘭》、《投資意大利》、《投資澳大利亞》、《投資巴西》和《投資瑞典》八個報告。報告針對每個國家的投資環境和特點,圍繞企業對外投資所關心和投資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重點介紹了8個國家的宏觀經濟、產業結構、投資法律、政策及鼓勵措施、外國企業設立程序、生產成本、生活指南及投資服務等。毫無疑問該報告給想要投資于上述國家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就《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答記者問時指出,十一五”時期商務領域的主要發展目標包括六個方面其中第六方面就是“走出去”要實現較快發展。為此將采取三個新舉措,推動企業“走出去”。第一,加快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深度開拓國際市場。通過在境外投資建廠,形成若干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產業鏈較為完整、關聯程度高、帶動和輻射能力強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鼓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第二,推動企業在境外科技資源密集的國家和地區,設立研發中心和研發型投資企業,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資源,提高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第三,鼓勵服務業“走出去”,開展工程承包、勞務、電訊、交通、技術服務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梢钥闯鰢以趯嵤白叱鋈ァ睉鹇缘倪^程中作了大量相當細致的工作,有力的推動了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

        第二,我國企業的實力明顯增強,相當一部分企業具備了對外直接投資的實力。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仍是國有企業,占全國對外直接投資近五成。其次是民營企業,占全國對外直接投資近三成。一批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通過進行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的跨國經營,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增強了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已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在美國《財富》雜志評出最新的2006年度世界500強公司名單上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和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成為新上榜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名列第23位,比去年提升8位,取得中國公司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上汽集團重新回到500強,名列第475位。內地入圍公司涉及石油、電力、銀行、電信、貿易、保險、冶金、汽車、工程建筑等行業,均為大型國有控股企業。

        民營企業的實力也不容忽視,部分地區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不僅具有了相當大的投資規模而且在投資市場上更趨多元化。出現了像新希望集團、萬向集團、創維等一批知名企業。上海市的民營企業2005年首次成為占據上海市對外投資項目半壁江山的主力軍。2005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申城民營企業,將IT、IC產品研發中心、化工、輕工、服裝、軟件研究設計機構等企業,從上海搬到了發達國家和地區。2005年上海在境外設立的研發型企業9個,投資額超過4000萬美元。

        第三,綜合國力的增強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有利保障和堅強后盾。

        國富才能民強,對于走出去的企業也一樣,身后站著一個正在日益強大的國家走出去的步伐會更為有力。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679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183085億元,年均遞增7.9%。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據中國人民銀行預計,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將超過10%。

        第四,境外中資企業商(協)會建設取得新進展,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服務和幫助。

        第6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一、走向國際市場:民企拓展空間的必然選擇

        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了一個與國際體制接軌的新階段,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空前的競爭壓力將民營企業推上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陀^上要求民營企業必須自覺地走向國際市場,以此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空間。

        過剩經濟的全面來臨使民營企業迎來了“爭奪市場”的競爭。在短缺經濟時代,旺盛的市場需求曾創造出不少民營企業發家的神話,一些民營企業只憑借一兩個產品馳騁市場,就可攫取高額利潤迅速致富。但在過剩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程度,充裕的生產能力和不足的市場需求,完全有可能使任何一種產品在頃刻之間成為過剩的滯銷品,傳統市場的空隙越來越狹小,通過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的創新,去開拓新市場、占領擴張新市場成為每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在這樣嚴峻的生存競爭壓力下,民營企業要突破競爭重圍、尋求發展空間、實現自身的二次創業,首先就必須樹立“放眼世界、走向國際市場”的全球化發展理念,以此規劃企業發展戰略、找準市場定位、有效配置資源、規范內部管理。競爭的時代逼迫民營企業從更大范圍內尋求增長空間。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使民營企業面對一個更為自由開放的世界。市場空間不斷伸展,市場的邊界不斷被打破,使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邊界日趨模糊,企業無論是否走出國門都意味著是站在國際市場大舞臺上,面對的競爭對手都是全球性的。如果說,發展對外貿易、進行跨國投資、實行國際合作是走向國際市場的一種選擇,那么在國內市場上與國際跨國公司進行競爭、合作,角逐市場,那也是走向國際市場的一種姿態和標志。盡管我國目前大多數民營企業屬于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相對處于規模劣勢,但在一個更為自由開放的多樣化市場上,民營企業只要具有技術專業化、產品特色化、層次多元化等優勢,同樣可以在國際市場中擁有一席立足之地。另外,民營企業的制度優勢和生長潛能也可通過國際市場競爭得以體現。開放的世界向民營企業展示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政策環境分析:民企走向國際市場的現狀

        從政府促進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提高國內企業市場競爭力的角度來分析,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政策環境與國營企業仍存在明顯的差異,由于準人限制、政策性歧視等因素導致的不公平競爭和非國民待遇,使民營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相對遲緩。

        外貿進出口經營權的壟斷及準入限制制約了民營企業發展對外貿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外貿公司一統天下的格局得到根本改觀。1999年,我國政府頒布了有關賦予私營生產企業外貿進口經營權的試點辦法,政策禁煙終于被打破了,民營企業被允許可以自營進出口了。外貿經營權對民營企業的放開有益于民營企業更直接更廣泛地參與我國外貿活動,這對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從營造市場經濟各主體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來看,我國對外貿易政策上主要還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外貿專業公司的行業壟斷依舊,主要允許國有資本準入,對外資的進入已開始試點(如在上海浦東已試點設立中外合資外貿公司),但對于設立民營專業外貿企業,目前政策上還沒有松動的跡象。這種市場準入的限制對于民營企業發展是不公平的,從我國加入WTO、融入國際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來衡量,這種政策歧視是不符合國際貿易統一規則的,必須加以改革。二是民營生產企業獲得進出口自營權的門檻設得太高。從目前政策規定來看,賦予自營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一般要求注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以上、年進口額100萬美元以上。對于大多數中小型民營企業來說,這樣的準人條件是太高了,由此也就意味著它們仍無緣獲得自營進出口權,仍必須按原有的方式和途徑進出口。準入門檻過高的后果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整個民營企業發展外貿的內在需要,壓抑了其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

        制度結構和相關政策歧視限制了民營企業的助資渠道和利用國外資本的范圍規模。

        利用國際資本市場,發展中外合資合作,是民營企業增強規模實力、引進先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途徑。但是,長期來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是通過自籌資金或非正規融資渠道來創業、擴大生產和經營。通過國內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融資的比例很低;國外資本介人民營企業的則是寥寥無幾;通過國際資本市場渠道進行融資,如海外上市、發行債券的民營企業根本就沒有,更談不上國外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有什么信貸業務。據國家經貿委與國際金融公司1999年對北京、溫州等城市民營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只有3-4家民營企業在國內股票市場上市,還沒有一家被調查企業曾從國外資本市場獲取資本。而有15%的企業計劃通過股票市場進行融資,有23%的企業希望跟外國公司建立合資企業,有11%的企業表示愿意向外國銀行借錢。

        造成我國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狹小和利用國外資本規模不大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我國目前的金融制度結構安排客觀上不利于民營企業。現行正規的金融體系仍處于國有經濟的全面壟斷之下,仍具有極強的計劃經濟烙印,信貸投放和證券發行的選擇主要向國有企業傾斜,處于傳統體制外圍的民營企業是屬于完全的市場經濟,所以大多被排斥在現行金融體系之外,難以獲取相關的融資支持,表現在國內融資上尚且如此,國外融資則更是難上加難,政策限制緊上加緊。如在B股、H股發行的企業審批和安排國外發行公司債券等方面,國有企業優先,民營企業大多受到政策歧視。

        另一方面,長期來我國的外匯管制比較嚴格,國際資本流動受到我國政府的嚴格控制,民營企業利用外資條件限制較多。我國的外匯管理制度從改革前嚴格的計劃管制到目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已經顯示了很大的開放性,人民幣在經常性收支項目方面已實現了自由兌換。但在資本項目下的貨幣不可兌換制對外資流入具有相當大的,表現在債務融資方面。但在資本項目下的傾向不可兌換制對外資流入具有相當大的影響,表現在債務融資方面,只能允許少數幾家銀行或企業,以國家的名義對外從事債務融資,這使國內企業在公司融資渠道方面受到相對多的限制,民營企業作為體制外圍的經濟實體,在舉債方面的約束更多,一些國外金融機構和有意于推動民營企業的地方政府望而卻步。允許民營企業與外商合資合作經營,這也是民營企業利用外資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中外合資企業成立審批的條件對于大多數規模狹小的民營企業來說,具有相當多的限制力。據調查統計,目前上海市中外合資私有企業有近百家,相對于私營企業總量比例是相當低的。

        政府政策鼓勵支持體系的不健全影響了民營企業進行跨國投資和國際經濟合作的發展。

        選擇跨國投資和進行國際經濟合作,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市場指向型的。為了拓展產品出口市場、發展對外貿易;二是資源導向型的。為了利用比較優勢,建立原材料生產基地;三是技術引進型的。為了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水平,收購兼并、參股或控股國外先進技術的企業。另外,發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國際招標、開展國際租賃業務、買殼上市和BOT投資方式等,也是企業實行跨國投資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跨國投資主要還是屬于市場指向和資源導向型的,盡管也有一部分具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嘗試用收購兼并等對外投資的形式,介入高新技術行業,但大多數民營企業還停留于以“邊貿活動”為主體的小型對外投資上,民營企業進行跨國投資和國際經濟合作總體上還處于相當初級的自發階段。這不僅是由于我國民營企業的整體實力規模較小、產業發展層次偏低,而且還因為我國對民營企業發展還存有較多的限制條件,缺乏健全的鼓勵民營企業跨國投資的政策支持體系。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尚低,目前跨國投資的發展還比較落后,主要屬于政府主導推進型的。為此,金融型跨國公司、技工貿結合集團,民營中小企業主要通過適當“跟進”方式對外投資來參與國際分工的。從財政金融支持的政策措施來看,政府設立的一些對外投資基金主要面向國有大企業集團,財政稅收優惠也往往從這些企業角度考慮。從擴大資本供給、拓展融資渠道來看,對外投資項目的國內外信貸、國際資本市場發行B股與債券、資本流出的外匯管制等政策措施,國有大企業都優先于民營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大多處于被忽視的地位。從信息咨詢和輔助系統來看,政府有關服務部門的設立和運作主要面向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難以有效獲得海外經濟信息、商業咨詢等服務;從風險防范和補償系統來看,多邊投資保障體系是政府為保護企業對外投資的經濟利益而設立的措施,一般由政府、保險機構企業、互助基金、特定企業組成,現階段我國政府出面建立的多邊投資保護協定所覆蓋的國家微乎其微,民營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防范還難以得到政府政策的有效保護。

        另外,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中,也顯得缺乏相應的政策保護環境。民營企業是民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主體,是我國對外開放中必須加以大力扶植和鼓勵發展的。但在政府的實際操作上,三資企業有享受著越國民待遇政策優惠的傾向,而民營企業則承受著非國民待遇的政策歧視,兩者的反差在行業準入和稅收優惠上體現得十分明顯,這也是兩者不公平競爭的現實,使民營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過程中顯得更為困難重重。

        三、若干對策建議:民企需要怎樣的政策環境

        政府營造一個寬松自由、公平公正、統一規則的政策環境,是民營壯大的根本制度保護,也是民營企業加快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前提條件。從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現狀和存在的來看,我國政府要集中進行的政策環境建設主要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放寬行業投資、市場準人范圍的政策;二是逐步改變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財稅、、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政策落差;三是完善民營企業財產利益等方面保護的政策。具體落實到對外關系層面,可以作重點突破的政策環境建設表現為:

        放寬民營企業外貿經營權的準入條件,允許發展民營外貿公司。

        從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和我國加入WTO后的情況來看,改變外貿進出口經營的壟斷權,使所有相關工商企業包括民營企業機會均等地都享有外貿進出口經營權,并將外貿經營權的審批制改為注冊登記制。打破外貿專業公司國有壟斷格局,是我國外貿發展的趨勢,也是外貿體制改革必然的選擇目標,屆時各種類型的企業將按照統一的國際貿易規則開展對外經貿活動。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短則3-5年,長則10年以上。為此政府應利用加入WTO后的這一過渡時期,盡快提升我國民族產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對付強大的國際競爭對手,因為外資一旦進入我國外貿經營領域,其競爭優勢十分明顯。放寬民營企業外貿經營權的準入條件、允許發展民營外貿公司,使更多的民營企業進人國際市場,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力。這不僅有利于加快提升民族產業的結構層次,而且也有益于提高國有外貿企業的競爭意識和改進經營管理方式。另外,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進出口配額的管理辦法,完善招標制度,擴大招標范圍,允許有出口實力的民營企業參與招投標。因此,政府如不利用過渡期在外貿經營上給民營企業一個寬松、公平的政策環境,讓民營企業更多地參與國際競爭,那么就會錯失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的良機,最終不利于我國民族產業的振興和整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

        在上認同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具有相同的外貿經營權也許相對要容易些,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許多難以逾越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原有利益格局難以突破。一方面由于大多數民營企業規模小、信用等級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具有交易成本高、經營風險大等現實問題,這一定程度上了政策制定者的視線,以為過多賦予其外貿經營權不僅是政策資源的浪費,同時還不利于我國對外經濟的宏觀調控,并可能會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安全和國際形象。另一方面,外貿經營權作為政府掌握的一塊重要的侍權資源,具有為政府帶來高收益的特性,政府之所以賦予國有企業是因為其資產是國有的,其利潤和收益能匯入政府口袋。如果讓所有企業都來分享這一權利,那么其原有的壟斷收益也就會逐漸遞減乃至消失。這就是為什么在體制改革卓越有成效、市場化進展加快的條件下,外貿特權還根深蒂固、不易徹底改革的根本原因。匆匆使政策操作能順利進行,我們認為取決于三點:一是政府與企業關系的界定程度,其前提是政府機構改革落到實處,政府職能規范化;二是民營企業對國有企業改革推進的深化,其關節點是企業制度建設順利推進;三是WTO后跨國公司角逐國內市場的力度和強度增強,其影響力可喚起人們對民族產業的關注。

        加快國內外金融市場向民營企業開放,允許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融資難是我國目前民營企業生存狀態的最典型特征,也是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難以成氣候的一個關鍵原因,規模小、資金短缺、投資方式單一勢必造成民營企業產品開發難、市場開拓能力弱、風險承受能力差,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這客觀上反映了支撐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存在缺陷,所以加快國內外金融市場向民營企業開放,是改善民營企業發展政策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從信貸市場來看,國家大政策上已允許和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向民營企業貸款,但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的比例很低,不足三%。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與之相配套的化、商場化程度較高的中介服務機構和風險擔保機構,為此銀行與企業之間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經營風險就無法有效化解,銀行從規避經營風險的角度考慮對中小型民營企業的信貸就比較謹慎。針對目前我國設立民營金融擔保機構控制比較嚴格的現狀,我們建議,政府可加快中介服務機構的民營化改造步伐,并適當放開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擔保領域,依靠市場化運作與化解銀行和企業之間的風險問題。同時在加強金融監管、整頓金融秩序的前提下,仍要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民間金融機構,尤其可嘗試加快發展民營商業銀行,如通過中小商業銀行的改制重組,導向民營化;還可通過“增量”發展,在體制外圍新增民營銀行。在此,政府只需設定規則,讓各個主體在競爭中消長變化,演進,不必管得過多。

        從我國資本市場形成和發展來看,政府政策長期明顯偏向國有企業。改組上市、發行債券、收購兼并等籌資途徑都向企業傾斜,民營企業則缺乏相應的政府支持。對此,政府應從完善證券法,規范證券上市和交易的角度,讓符合上市條件的大型民營企業盡快進入主板市場。同時,加快推進二板市場建立,以便使更多的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高民營企業及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能與其他企業一樣公平地改組上市融資,解決其企業和發展的資金供給。就開放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籌資,如發行B股、H股及有關公司債券,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應賦予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以平等的權利。

        提高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推進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

        第7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經濟環境,2013年上海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全年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實現生產總值21602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較2012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分別同比增長7.8%、7.7%、7.7%和7.7%,為近年各季度經濟增長最平穩的一年。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第三產業保持領先增長,內需領先外需增長,節能減排扎實推進。

        作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本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711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6.4%。民營經濟與國有、外資經濟一起,繼續呈現“三足鼎立”、協調發展的格局。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較2012年增長7.4%,經濟運行總體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其特點可歸納為“五個進一步”和“三個穩定增長”?!拔鍌€進一步”: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質量進一步提高、“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就業貢獻進一步增大;“三個穩定增長”:工業、投資和稅收收入穩定增長。針對本市民營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總體規模偏小、實體經濟領域投資偏少、盈利能力偏弱等三方面問題,本報告提出了完善服務體制及法律保障、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等三條建議。

        一、本市民營經濟運行特點

        為促進本市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助推改善非公經濟發展環境,2013年8月,上海市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正式建立,形成了整合各方資源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平臺。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部署、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推進和一系列制度創新,為本市民營經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2013年,上海民營經濟運行總體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全年實現增加值5711.3億元,較上年增長7.4%。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6.4%,與上年基本持平(上年26.6%)。在全市生產總值中,國有、民營、外資經濟各自所占的比重大致為46.9%、26.4%和26.7%,維持“三足鼎立”、協調發展的格局。

        (一)民營經濟發展呈現“五個進一步”

        1、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現代服務業運行良好

        從三次產業增速情況看,2013年本市民營經濟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6.55億元,同比下降2.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52.23億元,同比增長4.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42.52億元,同比增長9.2%。第三產業領先增長,增速快于整體民營經濟增速1.8個百分點,快于第二產業4.7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占比情況看,民營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5.5%,較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較全市第三產業占比高3.3個百分點。

        問卷調查顯示,民營現代服務業企業經營情況好于傳統服務業。新增訂單金額、凈利潤、用工人數同比增加的現代服務業企業比例分別較傳統服務業高8、13和9個百分點,而原材料成本、人均用工成本、融資成本同比增加的現代服務業企業比例分別較傳統服務業低10、14和12個百分點。

        2013年本市民營企業積極探索現代服務業新業態、試點新的經營模式,取得了新進展。第三方支付領域,已步入線上線下市場融合的新階段,匯付天下等企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3年支付結算量達1.2億元,相比上年翻了一番,位居國內同行業前三,在理財、航旅等支付領域繼續排名首位。電商領域,1號店成為首家入駐上海自貿區的綜合類B2C電商企業,并積極探索推進跨境電商業務,2013年銷售額同比增長80%,順利進軍“百億俱樂部”。上海蘇寧云商大力推動傳統零售的互聯網化,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先后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雙線同價、開放平臺和門店互聯網化。視頻媒體領域,眾源網絡(PPS)與愛奇藝合并實現強強聯手,加強移動端視頻市場的戰略布局,聚力傳媒(PPTV)獲得蘇寧云商和弘毅投資聯合戰略投資4.2億美元,將拓展智能視頻行業與互聯網零售的結合。航空服務領域,在推進低成本模式的政策指導下,上海吉祥航空獲準在廣州籌建國內低成本航空主營運基地,將與在上海的大本營展開錯位運營以達成協同效應。教育產業領域,均瑤集團參與改制的上海世外小學和中學兩所學校,將國外先進的教育模式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如今已形成了經國際文憑組織IBO認可的PYP、MYP、DP完整的國際化教育產業鏈。這兩所學校還托管了其他薄弱學校,使優質教育向社會輻射。

        2、對外貿易質量進一步提高,進出口增長快于全市

        2013年,本市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749.2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0.8%,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快于全市9.7個百分點(外企、國企同比分別下降0.5%和9.2%)。其中,出口同比增長6.2%,而全市為同比下降1.2%(外企、國企同比分別下降1.4%和8.6%)。

        2013年民營企業對外貿易在全市的占比達到17.0%,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分季度看,民營進出口穩中有升,一至四季度進出口總額分別為166.88億美元、186.94億美元、199.59億美元和195.7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6%、7.5%、14.6%和12.5%。

        對外貿易質量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東盟等新興市場的貿易增速快于傳統貿易伙伴。2013年,本市民營企業對東盟十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6%,對我國臺灣省、澳大利亞的進出口同比增速更高達50.4%和22.5%;盡管下半年以來歐美等市場出現加速復蘇跡象,但對歐元區、美國、日本三大傳統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增速較新興市場而言仍然較慢,同比分別增長10.0%、10.2%和1.6%。二是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速快于民營企業平均增速。2013年,本市民營企業完成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109.49億美元,同比增長33.7%,遠高于全部商品10.8%的平均增長水平。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進出口額同比增長86.0%,航空航天技術產品和材料技術類產品分別增長67.2%和66.5%。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在全部商品中的占比為6.5%,較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三是一般貿易增速快于加工貿易。2013年,民營企業實現一般貿易方式出口314.59億美元,同比增長6.6%,而加工貿易出口22.26億美元,同比下降0.9%。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占民營出口總額的83.3%,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而加工貿易出口占比為5.9%,較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3、“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對外投資發展迅猛

        2013年,市商務委共核準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249個,較上年增長58.6%;投資金額達15.8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2.4%。其中,投資項目數占全市企業對外投資項目的71.76%,投資金額占全市企業對外投資總額的36.7%。

        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特點表現為:從投資方式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仍以新設為主,249個項目中170個為新設項目,29個為并購項目,50個為增資項目;從投資目的地看,民營企業對亞洲投資共136個項目,占投資項目數的半數以上,其中香港為主要目的地。其次為北美洲,共48個項目,占投資項目數的19%;從投資領域看,民營企業的境外項目主要為服務業,其中商務服務業投資金額8.63億美元,占投資總額的55%。房地產業、生物醫藥技術、采礦業、批發零售業以及IT產業也是民營企業投資的熱點領域。

        隨著世界主要經濟體逐步向好發展,本市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日益活躍。繼投資歐洲、北美和中東之后,復星集團又開始在東南亞投資布局。2013年12月,集團旗下子公司以2.105億元人民幣參股馬來西亞著名餐飲連鎖集團食之秘,成為第二大股東,這是復星集團首次投資海外連鎖餐飲企業。鵬欣集團看準國內對奶源的巨大需求,加速布局海外市場,擬斥資4.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西蘭新萊特農場,該項收購已征得新西蘭海外投資辦公室的認可。新萊特農場經營著13家奶牛場,共擁有13000頭奶牛。此前,鵬欣集團已在新西蘭收購了總面積8000公頃的16個大型奶牛農場,并成立紐仕蘭乳業公司。奧盛集團近幾年先后承包了印度、韓國、美國等國的幾十座大橋的纜索工程。其中美國新海灣大橋于2013年9月正式通車,是世界橋梁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上部纜索結構全部由奧盛集團所屬上海浦江纜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4、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轉型升級亮點頻現

        民營企業通過加強自主研發、拓展產品應用領域、創新服務和營銷模式等多種途徑實現轉型升級。2013年,本市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及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136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達到80%左右。同時,目前本市科技小巨人企業中70%以上是民營企業。

        針對中國泵行業高端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現狀,上海凱泉泵業集團將打破國外壟斷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在從傳統用泵向核電、海水淡化等高端泵類轉型的5年內投入研發資金逾6億元,成為擁有“國家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許可證”的唯一民企。集團核電常規島新品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第三代百萬千瓦級產品的國產化又邁進了一步。憑借10多項成功案例,集團從全國數萬家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獲“年度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作為電商企業,1號店2013年在經營服務上推出了許多創新舉措。如推出全程可視化物流配送系統,聯合供應商采取托盤共用優化作業模式,提升供應鏈效率,被評為“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供應鏈優秀案例”。在業界首創“品牌直通車”模式,與全球美護、食品巨頭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保障商品質量安全、價格公道。率先以自營模式試水生鮮領域,率先在手機品類推出“以舊換新”服務,通過差異化競爭打造優勢。

        上海華新合金公司適時調整產品結構,以高端產品作為發展重點,探索鑄造行業轉型升級之路。公司大力發展汽車、機器人等高端鑄件,目前機器人零部件產品已從零件鑄造發展到精密加工、焊接及部件組裝等,還計劃試驗機器人打磨鑄件。公司依托土地資源優勢建立“園中園”,創建園區研發中心,為園區招商引資,為入駐企業提供各種延伸服務,簽約項目效益大幅提高。

        上海老品牌百雀羚公司堅持開展“草本能量探索工程”,改變百雀羚不時尚、價格低的固有形象,通過產品轉型實現品牌重塑,并在配方和包裝上不斷創新。同時,在市場營銷上著力打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利用營銷組合拳打響品牌,在競爭中逐漸取得主動權。2013年,百雀羚產品被作為國禮走出國門,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上億元,在老品牌煥發新活力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5、就業貢獻進一步增大,新設企業節奏加快

        民營企業就業貢獻繼續加大。2013年,本市招、退工人數相抵后實際增加就業12.82萬人,同比下降27.6%。其中,民營企業實際增加就業9.10萬人,占全市的71%,實際增加就業占全市比重較2012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分季度看,實際增加就業人數呈現逐季上升趨勢,就業貢獻不斷增大。一至四季度,民營企業實際增加就業人數分別為-0.34萬人、0.92萬人、3.69萬人和4.83萬人。其中,二至四季度實際增加就業人數分別占全市的51.5%、64.0%和102.5%。

        與2012年相比,2013年民營企業招工備案人數增長0.2%,退工備案人數增長2.3%,招退工相抵后實際增加就業人數下降14.8%;三項指標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分別為下降1.6%、增長2.6%和下降27.6%)。

        2013年,本市工商注冊登記的民營新設企業達191389戶,同比增長8.5%,增速快于全市0.5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其他內資企業新設戶數同比分別增長1.0%和-4.4%。

        全年民營新設企業注冊資本合計3117.69億元,同比增長50.9%,增速快于全市19.3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其他內資企業同比分別增長38.2%和-15.3%。

        從占比情況看,2013年民營新設企業戶數占全市的94.8%,占比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新設企業注冊資本占全市的62.1%,占比較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

        (上海市工商聯調研部供稿)

        注釋:

        民營企業進出口數據:統計范圍包括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其中主要進出口商品數據的統計范圍僅為私營企業

        民營主要商品進出口金額:統計范圍為私營企業。

        第8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民營企業投資東盟的動力

        1.民營企業應成為“走出去”的主體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徐滇慶與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認為:靠國有企業來實現中國的資本輸出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國有企業在海外投資項目成功率不高?!白叱鋈ァ笔怯酗L險的,國企的風險最終就是政府的風險。國有企業顯然不適宜成為“走出去”的主體,比較理想的主體非民營企業莫屬。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系主任薛求知教授也認為,未來三五年內,中國對外投資的主體將會是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到目前為止還存在所有者缺位問題,在政府的經營下盡管會有一些大型國企出去投資,但企業真正的內在驅動力并不特別強烈,相對來說是被動的。而民營企業“走出去”完全是主動行為,是高收益的驅動,不能低估民間投資力量的巨大潛力。

        2.民營企業有著強烈的“走出去”的愿望

        根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估計,民營化程度最高的浙江省目前約有8000億元民間資本,整個長三角地區的民間資本高達25000億元。由于目前民營企業在國內投資領域仍受到許多限制,使得這些巨額的民間資本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機會而處于“閑置”狀態。而去東盟投資,則至少從投資領域來看,只要是東道國允許的,國內方面就不可能有任何歧視待遇。

        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組織的“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開展的2002年中國第五次私營企業抽樣調查數據表明,在與海外合作方面,有近22%的私營企業已經或正在著手同海外合資合作,近30%的企業打算在今后三五年內與海外合資合作,只有6.2%的企業不準備同海外合作,另有41.9%的被調查企業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已向海外投資的企業投資額平均為2.73 萬美元,占其資本總額的3.1%。已同海外合資合作的企業多為制造業企業,占到47.8%;正在著手與海外合資合作的企業,相對集中在農林牧漁和科研技術行業。

        3.民營企業經過多年積累,已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

        根據數據經驗分析,企業規模越大,越希望與海外進行合資合作,“走出去”的愿望就越強烈。中國的民營企業一直給人“小”、“散”、“弱”的感覺,但事實上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大批資本實力較強的民營大企業。目前,行業整合及民間資本自發整合在溫州等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悄然興起,制鎖、拉鏈、家具等行業的民營企業先后走上強強聯合之路,出現了由幾十家乃至上百家民營企業組成的同行業經濟聯合體。2004年6月17日,由神力集團、奧康集團、法派集團、耀華電器等溫州9家土生土長的行業巨頭組成的中國國內第一家財團――中瑞財團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9家實業企業合組的中瑞財團可在短期內調動至少100億元資金,中瑞財團的出現將這種跨行業的資源整合發揮到了極致。這再次表明不甘人后的中國民營企業正不斷進行自我探索和調整,希望通過財力和智慧的積聚,以期尋找企業發展的更大突破。這一切無不折射出中國民營企業的日益成長壯大。

        根據專家預計,民營企業發展到這一時期,在未來發展中將出現五大轉變,即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轉變;產權形態從私人獨資向資本社會化轉變;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由小企業向大企業轉變;企業治理方式由所有者及其家族成員直接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的委托治理結構轉變;生產經營空間由本地向家鄉以外的地區(包括國外)轉移。而擴大在東盟地區的投資正好與這些轉變不謀而合。并且由于東盟作為我們的近鄰,與我國國內環境有許多相似之處,對于我國民營企業來說,可以實現跨越式的對外投資,以免貽誤時機。

        4.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活力所在

        實踐證明,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吸納了相當一部分國企下崗分流人員,不僅滿足了社會和市場的需要,還為大型國企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依托的作用。世界各國的經驗也證明,中小企業在提供就業機會方面的作用特別大。統計數字表明,1989年,中國私營企業僅有9萬多戶,從業人員164萬人,注冊資金84億元。過了短短13年,到2002年12月底,私營企業數增加到243萬戶。從業人員3247萬人,注冊資金2.47萬億元,分別增長27倍、20倍和298倍。據全國工商聯2004年6月16日透露的消息,中國目前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注冊資本每天增加30億元。2003年,中國新增民營企業57萬家,新增加注冊資本1萬億元。民營企業成為中國這些年改革和發展成功的重要因素,民營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國的民營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它們的經濟活力很強。我國沿海地區發達程度高,與民營企業(包括鄉鎮企業)的發展,是緊密相關的。因此,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中國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將越來越大。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戰略性調整加快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我國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條件會越來越好。未來中國經濟舞臺上的主角必然是廣大的民營企業。當前,民營企業也必須抓住“走出去”的戰略時機,增加產品出口和擴大海外投資,更多地參與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這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事實證明,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民營企業已具備“走出去”的基礎和條件,民營企業能夠也應該成為“走出去”的主體,將成為“走出去”的一個生力軍。

        民營企業“走出去”的現狀

        中國民營企業在改革中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參與對外開放的過程。開放初期,民營企業主要是為國有外貿公司提供貨源,但在1999年之前的很長時間里,民營企業不能擁有進出口經營權,一些民營企業只能通過國有外貿公司出口,另有一些民營企業采用變通辦法,戴上“紅帽子”走到前臺,獲取國際市場“通行證”。

        1999年初國家頒布了對私營企業外貿自營進出口權的規定,從此中國民營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第一,出口迅猛增長。2004年我國民營企業出口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011.6億美元,同比增長68.6%,增幅分別超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57.2個百分點和27.7個百分點,民企出口占我國總出口的比重已從不足1%上升到17%。

        第二,對外投資增長迅速。根據《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中國的境外投資累計達到370億美元,其中有一部分是國有大企業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項目,也有相當比例的民營中小企業項目。以浙江省為例,從2002年10月至2004年年中,浙江省實施境外投資外匯管理試點改革以來,新辦海外機構和境外投資企業的數量名列全國第一,總共有87家企業在境外投資了99個項目,中方投資總額達1.21億美元。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和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對溫州的112戶外向型企業的調查,84%的企業是私營企業,112家企業海外銷售占總營業額的30%至89%,海外營業額最低的為25萬元,最高的為3.2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的海外營業額為3355萬元。

        第三,日益重視借用“外腦”。民營企業到國外設立的辦事機構、研發機構、合作銷售機構的企業也日益增加。新科集團在香港、江蘇和美國硅谷建立了3個研發中心,三地實現了全面互動。德國是世界上低壓高壓電器技術最發達的國家,溫州的德力西集團也把眼光盯在了最高水準上,集團不僅在德國開設了研發中心,還直接把“外腦”請進了企業。

        民營企業投資東盟的優劣勢

        民營企業要“走出去”,擴大在東盟的投資,需要各方支持,共同努力。首先,要認清民營企業的優勢與不足。

        1.優勢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發展有一個良好的契機,國家正在制訂政策,放寬民企自營進出口的審批;允許民企通過并購、控股、參股等形式參與國企改革;一般競爭部門的投資由審批轉為登記;允許外資進入的產業同樣向民企開放,民企上市融資等問題,都將或已有新的規定出臺。民企在國內經營環境改善必然會大大提高其國際競爭力。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長期在國內享受“低國民待遇”的民營企業,走出國門反而可以享受到其他國家吸引外資而提供的“超國民待遇”,這豈不是又一種優勢?而東盟國家由于這幾年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有所下降,所以更是加強了吸引外資的力度,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利用東道國的要素資源和行政的市場空間,享受東道國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這在客觀上可以增加我國民營企業原有的競爭優勢。

        我國民營企業有著國有企業不可比擬的優勢,用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的話說就是“機制靈活 , 可以先干起來再說”。這些企業由于市場化程度較高 , 有靈活的經營管理機制,投資決策、工資分配制度和營銷方式有較多的自,因而躲避市場風險的靈活程度較高,特別是在我國整個海外投資大的氣候尚未形成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的這些特征(即優勢)便凸顯出來:一是成本,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是以成本優勢為主,而民營企業同國企相比,在人力資源、管理效能、生產資料的使用、歷史包袱等方面明顯占優,成本優勢更為明顯。二是產權,民營企業產權清晰,經營自主,所有者到位,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經營成果與投資者和經營者利益直接相關,國企存在的“富了方丈窮了廟”的現象民營企業很少發生。三是機制,民營企業的經營機制靈活,對市場反映敏感,適應國際市場能力強,尤其是民營企業在經營多品種、小批量、價格比較低廉的出口商品上優勢明顯。四是經營理念,民營企業是伴隨市場經濟成長起來的,求知欲強,有著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敢冒風險抓機遇,決策果斷,有很大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民營企業在需求多元化、多層次化的市場結構中,擁有大公司無法替代的技術優勢。相對于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來說我國民營企業的技術水平不能說擁有太大的優勢,但相對于東盟中下游國家來說,仍會擁有比較優勢,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部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的優勢產業,也是民營企業較為集中和占有優勢的產業。如浙江民營企業生產的很多產品既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又是高技術密集型產品,這種復合型產品,發達國家勞動力太貴,不愿意做;發展中國家技術水平低,又做不了。這就形成了民營企業的特殊優勢。而且這種小規模技術又會由于其生產成本低、技術適用性強以及創造的就業崗位多、很少造成市場壟斷等特點,深受東盟國家的歡迎。

        還有一點就是對外集群式投資優勢。所謂集群式投資,就是眾多的企業組成一個集群,一起到某一地區投資,形成配套服務,獲得外部規模經濟收益。我國優秀的民營企業,多以集群的形式存在,如廣東東莞、浙江溫州、江蘇蘇州等地,有著集群投資的天然優勢,這種集群組織不僅能為企業帶來設施共享,快捷獲取信息、技術、服務等便利條件,而且還能保持原有企業靈活機動、反應迅速等優點,這對于缺乏核心競爭力,抵御風險能力弱,內部規模效益差的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是其提高跨國經營效率又一大優勢。

        從海外投資企業的地域分布來看,具備進行海外直接投資條件的成功的民營企業大多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與東盟國家無論在地理距離上還是心理距離上都比較接近,具有相鄰的地緣優勢,符合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由近及遠”、“由熟悉至陌生”的漸進發展原則。

        2.劣勢

        一方面,外部因素制約著民營企業的外向型發展。從政府、社會等企業外部環境看,民營企業在“走出去”道路中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首先是融資難,目前,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很難通過銀行貸款來充實海外投資的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使企業難為無米之炊,這也造成了當前民營企業在東盟投資少的現狀。

        外匯管理制度的限制也不利于需要配套現匯的實物投資項目,不利于需要較多外匯匯出的非生產網點的設立,如售后服務,研發項目等。

        此外,審批程序繁雜,環節多、速度慢,且多家管理,延誤商機;缺乏為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信息支持的專門機構。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自身也存在著不可回避的弱點和不足,阻礙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和進步。企業的素質高低從根本上決定著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廣度、深度和力度。

        首先是我國民營企業普遍規模小,實力不強;缺少復合型人才;缺乏全球化的視野、全球化的戰略和國際化的運作經驗,由此失去很多進入東盟市場發展的機會。

        其次,我國民營企業雖然越來越重視依靠科技進步,并努力把科技成果引進企業,但總體而言,由于資金困難,在購買專利產品,科技人員的引入,更新設備等方面還相對滯后。

        另外,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新手地位,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抵御國際市場風險能力還不強。由于受內外各種因素制約,手段單一,從事一般商品貿易居多,勞務輸出、引進外資,海外投資形式較少。單獨經營多,與國外企業參股控股合作少。傳統方式多,運用現代國際貿易方式,如網上交易,電子商務少。對國際市場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缺少完整的戰略等問題都影響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幾點建議

        從全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情況來看,一些民營企業也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有的還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民營企業“走出去”還僅僅是開始?,F在非常需要國家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導。

        一是作為民間投資的一個重要部分來予以政策支持。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實際上是擴大民間投資的一種舉措。當前,擴大民間投資需要在思想觀念、政策措施、工商管理、投融資體制等方面制定可操作性的措施。

        二是放棄所有制歧視的舊觀念,保護本國各類企業的海外利益。從國際經驗看,許多國家對本國企業的海外利益采取積極的保護政策,維護本國民間資本的利益,注意增強民間資本的國際競爭能力。由此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建立境外投資風險回避和投資安全保障機制,包括與外國政府簽訂投資保護協定,加強對外投資保險與擔保工作,做好風險等級評測和信息工作。

        三是制定有明確導向性的產業政策。鼓勵企業擴大對外投資,開拓當地市場和開發當地資源,爭奪人才和技術。加大對各類優勢企業到境外研究開發的資金支持,讓他們搶占技術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我國現在對本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支持大多還停留在號召和鼓勵上,資金上的支持還局限于國有企業。鑒于我國許多資源短缺的情況,國家應當采取切實的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到國外開發利用我國短缺資源,進口到國內來??紤]到在境外投資有一定的風險,在政策支持上要一并給予解決。

        四是簡化審批手續,完善登記制度,放寬對貸款、外匯、海外融資、人員出入境、進出口經營權等方面的限制條件,支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到境外投資。

        五是建立公開的信息機制,改善信息中介服務,使民營企業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投資東盟的機會。除了信息機制外,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社會化的信息服務體系,對各種投資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研究投資項目的風險和價值,幫助民營企業更全面、準確地把握投資機會,作出理性的投資選擇,引導企業選好市場和投資項目,這對擴大民間投資是十分有益的。

        六是注重人才培養。民營企業“走出去”需要的是人才,尤其是會外語,懂法律、外經外貿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第9篇: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范文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OFDI) 流量和存量 資本流出 投資轉型

        一、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特征

        對外直接投資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國內的投資者在國外或境外設立、購買國(境)外企業,并以控制該企業的經營管理權為核心的經濟活動。

        (一)我國對外投資行業分布多元化、地區分布不均衡

        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覆蓋了國民經濟所有行業類別,體現了對外直接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但其中租賃與商業服務、金融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以及制造業五大行業占了整個對外投資行業類別比重的絕大部分。從產業結構角度來看,主要以第三產業為主,偏重初級加工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科研與技術服務、信息傳輸和計算機軟件業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投資比重較小。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是不均衡的,對發達經濟體投資增長不盡理想。OFDI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兩者占比高達八成。對亞洲地區的投資主要集中于香港(中國)地區;對拉丁美洲的投資分布主要在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香港(中國)、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的投資分布如此集中,源于這三個地區十分發達的離岸金融體系,其對資本流動限制少,稅收政策也比國內優惠。

        (二)國際投資地位成功轉型

        中國的國際投資地位已經從單純的資本輸入成功轉型為資本輸入輸出趨于平衡,這說明我國從主要依靠出口貿易和引進外資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參考英國著名國際投資專家鄧寧(J.H.Dunning)提出的對外投資發展階段論,我國正處于對外投資發展階段論中的第三階段向第四階段轉折的時點。到了第四階段,凈對外投資額將不斷擴展,對外直接投資流出量將高于流入量。

        (三)非國有企業對外投資活躍度增加

        在我國進行海外投資的企業類型當中,非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占比不斷擴大,而國有企業對外投資的流量占比降至四成。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活躍,國家政策也鼓勵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走出去”,走向國際化經營和競爭。

        二、中國對外投資熱潮的導因分析

        (一)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

        對外投資加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時期,平穩的國內經濟環境為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良好契機。另外,國內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資源環境的壓力也逐漸增大,企業此時將目光移至海外,可加強利用多國資源和市場。

        (二)國內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我國國有、民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是呈逐漸上升趨勢的,其國際化經營的意愿和能力也在不斷變強。在美國經濟學家海默提出的壟斷優勢理論中,企業具有的壟斷優勢是其選擇對外投資的重要原因。具有這種優勢的跨國經營企業能夠克服各種社會、經濟、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的困難。

        (三)示好的對外投資前景

        一方面,發達國家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投資發達國家能形成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上的優勢互補,吸收世界領先的科技優勢與發展經驗。另一方面,欠發達國家有良好的投資機遇。亞洲、非洲、南美洲一些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其經濟發展進程中需要大量引進國外的資本和技術,巨大的需求量預示著巨大的機遇。

        (四)政府的不斷鼓勵與支持

        中國政府推行“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跨國經營,并加大了對跨國企業的信貸、保險、外匯支持力度。商務部的新修訂《境外投資管理辦法》中一個最大亮點在于切實落實企業對外投資自,有利于落實企業自主進行投資決策,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進程。

        (五)國外相關優惠政策的鼓勵

        經濟的高度一體化令許多國家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推出了一些優惠政策以鼓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以推動本國的經濟的發展。歐債危機后,許多歐洲國家經濟發展徘徊不前,出于拉動經濟考慮,都表示將給予稅收減免等投資優惠政策,鼓勵國外投資者進行投資。亞洲市場也不斷在推行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措施。

        三、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擴張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關法律體系

        堅持“走出去”發展戰略,制定相關戰略規劃,鼓勵、支持及引導我國企業的跨國公司健康發展。提高對跨國企業的金融支持,有助于其擴張海外融資渠道。盡快建立并完善符合國際慣例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對國際慣例規則的研究工作。

        (二)企業內部結構升級,注重與東道國文化環境的融合

        首先,應借鑒國際知名企業的管理經驗,重視提高國內企業的品牌價值,吸收其先進的科學技術,注重提高企業的海外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回報率,保持其持久的競爭力。其次,要有國際化經營意識,具備創新意識,持續更新經營觀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再者,注重公司本土文化與投資國當地的文化背景相融合。

        (三)具備風險意識,做到未雨綢繆

        跨國投資包含機遇也有挑戰,對外投資并不一定代表高收益。面對復雜的國際投資環境,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擴張的過程中要真正落實到實地考察,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和風險意識,做足市場分析并明確定位,深度思考投資行為中包含的潛在利弊,能夠快速識別環境和市場的變化并做出迅速的反應。做到理智分析、謹慎行事,防患于未然,培育出有品牌,有實力,規模與質量雙優的大型跨國企業。

        參考文獻

        [1]Thilo Hanemann.Chi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EU and the US:a comparative view [J/OL].Asia Europe Journal.8 April 2014.

        [2]楊挺.2013-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特征及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2014年第1期.

        [3]李玉梅.國際投資規則比較、趨勢與中國對策[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4第1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午夜免费在线 | 色婷婷久综合久久一本国产AV | 婷婷中文视频在线 | 夜夜夜夜夜国产区 | 午夜性爱视频久久 |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