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可行性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在分析人力資源價值的內涵和人力資源會計的模式后,提出建立人力資源價值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設計了一套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體系做準備,以準確的反映人力資源的價值。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可行性;核算
一、概述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消費為重要因素的經濟時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規模經濟和要素質量提高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方面,其中人力資源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貢獻率遠遠大于物質資源。此外,關于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也日益為世界各國及各國的管理界所認識。人力資源存量的積累和增長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增長,而經濟的增長又反過來需要更多的掌握了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即對人力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無法體現出人力資源的變化情況。因此,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執行政策和完善人力資源會計核算體系就尤為必要。
二、人力資源會計的內涵和模式
1.人力資源的內涵。關于人力資源的定義,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觀點:一類是從人力資源載體的角度出發,認為人力資源是一定時期、一定社會區域內在適齡勞動人口和超過勞動年齡的人口中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的總和,也即把人力資源等同于勞動力資源;另一類是從人力(體力、知識、智力和技能等)的角度出發,認為人力資源是指一定時期、一定社會區域內在適齡勞動人口和超過勞動年齡的人口中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所擁有的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包括已經投入和尚未投入社會財富創造活動的能力)的總和。
2.人力資源會計的模式。目前關于人力資源會計的種類基本上可分為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人力資源價值會計和勞動者權益會計這三種類型,它們分別核算的內容是:人力資源成本的核算,如取得成本、培訓成本等等;人力資源價值的核算,即采用怎樣的方法來確認人力資源的價值;人力資源權益核算的具體內容可以包括為:勞動者應享有的所有權利,主要是指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和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福利和保險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三、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
21世紀是一個經濟不斷膨脹的時期,此時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不斷深化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不僅使企業內部十分重視人力資源的信息,企業外部的投資者或客戶也十分關心其人力資源情況,這就對設立人力資源會計提供了迫切的要求。首先,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經濟的增長,財富的創造將不再依靠物質資料的投入和消耗,而是主要依靠知識。知識載體的人力資源成為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個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不僅靠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資料,還迫切需要引入人力資源會計。其次,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人力資源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生產資源,通過對它的投入,可以增加企業的產出。但人力資源投資收益如何又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就要求會計對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進行核算,以考核其經濟效益。同時,人力資源會計將人力資源確定為資產,正確區分了投資與耗費的差別,可以使企業會計信息反映更準確。再次,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人力資源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生產資源,通過對它的投入,可以增加企業的產出。但人力資源投資收益如何又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就要求會計對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進行核算,以考核其經濟效益。同時,人力資源會計將人力資源確定為資產,正確區分了投資與耗費的差別,可以使企業會計信息反映更準確。最后,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正確評估企業資產,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的需要。任何企業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人、財、物等基本經濟要素。我國的國有企業中,除了財、物資源外,還存在著大批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他們是企業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但是,傳統的會計方法忽視了對人力資源價值的核算,使企業人才無償外流;在資產評估中,也低估了國有資產的價值,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因此,實施人力資源會計,全面計量企業的經濟資源,有利于對企業資產的正確評估。
四、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可行性
在建立人力資源會計不僅是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有其可行之處,并且這些可行之處都可以得到各大學者的認可。首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為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奠定了基礎。在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知識、人才的重要性,認識到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企業之間競爭,知識的創造、利用與增值,資源合理配置,最終都靠知識的載體——知識型的員工來實現。多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教育質量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斷增加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企業也采取高薪聘用專家、重獎科技人員等措施,加大對人力資源投資力度。“人力也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成為人們的共識,這就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奠定了基礎。其次,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的建立為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創造了條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流動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也使用人單位與從業人員之間實現雙向選擇,有利于人力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得到優化配置。人才的流動及其價值實現,使人力資源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創造了條件。第三,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奠定了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國外人力資源會計研究30多年來,已形成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并開始在實務中運用。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解決了人力資源成本和價值計量上的一些難題,初步形成了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和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理論,并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具體運用提出了種種設想。這些理論研究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第四,會計報表使用人對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需求是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動力。傳統會計報表沒有企業人力資源的變化情況,以及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在損益表中,傳統會計將人力資源的投資成本列為本期費用,而未予以資本化列為資產,從而歪曲和低估了本期收益。在資產負債表中,傳統會計在企業資產總額中并未包括人力資產,從而歪曲和低估了企業實際擁有的人力和物力資產總額,及企業未來盈利能力。人力資源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更確切地分析人力資源、物質資源投資比例和投資效果,更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總資產中人力資產、物質資產的比例,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對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需求形成了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強大動力。
五、結語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規模經濟和要素質量提高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個方面,其中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貢獻率遠遠大于物質資本。此外,關于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也日益為世界各國及各國的管理界所認識。而傳統的會計核算體系無法體現出人力資源的變化情況。因此,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執行政策和完善人力資源會計核算體系就尤為必要。
參考文獻:
[1]朱金鳳,薛惠鋒.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進展和現狀揭示[J].生產力研究,2006(5):264—265.
[2]聶紹群.關于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的幾點看法[J].商場現代化,2006(459):251—252.
[3]齊君,邵其軍.中國會計學會“人力資源會計理論與方法”研討會綜述.人力資源會計專題(1999).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137.
[4]郎云輝.知識密集型企業人力資源會計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6.
[5]段敏生.淺談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J].財會月刊,2006(9):19—20.
[6]張文賢.人力資源資源會計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作者:董旭 單位:寧波東錢湖旅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