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教師就業工作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就業工作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就業工作計

        第1篇: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一、殘疾人教育工作穩步發展

        特教學校!龍頭作用逐步顯現。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工作,特殊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我市三所特教學校的硬件建設和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市財政和市教育局投入300多萬元,在市特教學校新建了20__多平方米的高標準教學樓,并對學生宿舍、食堂等配套設施進行了改造,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教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部門進一步加強對特教工作的領導,三所特教學校師資力量明顯增加,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充分發揮了特教學校在殘疾人教育的龍頭作用,全市有200多名聽力和智力殘疾兒童集中在特教學習。

        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不斷深入普及。據統計全市有4000多名殘疾兒童少年在各中小學隨班就讀。在教育、[文秘站網-找文章,到文秘站網]殘聯和共青團組織的共同倡導下,紅領巾助殘活動在我市蔚然成風,為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高考上線殘疾學生被順利錄入高校學習,“十五”期間我市有39名殘疾學生參加普通高考,其中今年14名,這些殘疾學生在殘聯和教育部門的關心下,均順利被相關高校錄取,錄取率達到100。省、市殘聯分別對他們給了5萬多元獎勵,社會各界對貧大學生進行了資助,確保了這些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認真開展助學活動,確保殘疾兒童不因貧困而輟學。在省殘聯的指導下,扎實做好盲童入學、扶殘助學和國彩助學項目,對66名視力貧困殘疾兒童和20名其他貧困殘疾兒童進行為期5年的救助。對黃石特校和陽新特校40名貧困學生進行了為期三年的救助,在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我市教育部門還根據有關規定,對義務階段的貧困殘疾學生實行“二免一補”,據統計“十五”期間我市減免貧困殘疾人學生書本費、學雜費160多元,提供務種助學經費30多萬元。切實保證了我市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的穩步提高,目前,我市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86。

        二、殘疾人培訓工作不斷創新

        大力開展職業培訓,是提高殘疾人素質和技能,是促進殘疾人就業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十五”期間我們根據省殘聯下達我市的殘疾人培訓任務指標,制定年度計劃,并向縣市區分解,采取多種措施積極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全市共對2200名殘疾人進行免費職業技術培訓,60的殘疾人實現就業;對6600名農村殘疾人進行免費實用技術培訓,不少農村殘疾人走上自強創業之路,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全面完成了省殘聯下達我市的殘疾人培訓任務。

        成功舉辦了歐盟與中國殘聯合作開展殘疾人教育與培訓項目,黃石作為這一國際合作項目的實施點之一,在省殘聯的指導下于20__年3月成功舉辦了全省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管理人員培訓班。20__年元月份,又成功舉辦全省殘疾人信息及計算機技術研討班,期間我們還根據項目管理要求,貌一新舉辦了多期殘疾人職業技術培訓班,培訓各類殘疾人500多名。歐盟官員和中國殘聯教育處的領導在對項目實施驗收評結后,給予了很評價,認為我市殘疾人培訓和就業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此中國殘聯向省殘聯和黃石殘聯發來傳真,表示祝賀和肯定。歐盟項目的成功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更加重視和支持殘疾人職業培訓工作,為我市的殘疾人培訓和就業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確定培訓基地,形成培訓網絡。市殘聯及各縣市區殘聯依托勞動部門就業訓練機構建立起了殘疾人定點職業培訓基地。市殘疾人職業培訓中心在市勞動就業局就業訓練中心正式掛牌,利用勞動就業部門訓練機構的資源優勢給殘疾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殘疾人到該中心培訓隨到隨學,實行免費,市殘聯對困難的殘疾學員還給予適當生活補貼。市殘疾人培訓中心成立以來每年培訓殘疾人都在150人以上,培訓后就業率達到了65以上,效果十分突出。黃石市殘疾人職業培訓中心因此被省殘聯授予全省殘疾人職業培訓示范基地。

        進一步加大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大冶市、陽新縣、西塞山區、下陸區結合當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開展種植、養殖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十五”共免費培訓殘疾人6600多名,投入培訓資金50多萬元,其中市殘聯投入補貼經費20多萬元,有力促進了農村殘疾人就業和扶貧工作。

        三、殘疾人就業工作成績顯著

        “十五”以來,我市以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為突破口,全力推進殘疾人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城區1.42萬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中,已有1.21萬殘疾人實現就業,就業率達到了85。比“九五”新增安排殘疾人2300名,殘疾人就業率提了18。

        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不斷深入,我們抓住省政府145號令頒布實施這一重要契機,全力推進殘疾人就業工作,幾年來我們堅持以安排殘疾人就業為目的,以收取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為手段,各用人單位新分散安排810多名殘疾人就業,用人單位都按規定與殘疾人簽訂了用工合同

        ,繳納了各種保險。同時,我們對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規定比例的單位,加大執法力度收取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全市累計收取殘疾人就業保障金1000多萬元,為推動殘疾人就業和發展殘疾人事業提供了有力支撐。20__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表彰會,對30家先進單位和68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會議由副市長周蔚芬主持,市委副書記汪道勝作了重要講話,他對全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今后提出了新的要求。殘疾人集中就業勢頭強勁?!熬盼濉逼陂g,不少福利企業存在起點低、規模小、科技含量低、設備落后等不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笆濉逼陂g,市殘聯加大了與民政和稅務部門的協作,發展規模較大,基礎較好,競爭力較強,安排殘疾人較多的福利企業,到目前為止,我市共有80多家福利企業,安排2700名殘疾人就業,其中大冶有色自強公司、東貝太陽能公司等單位集中安殘達到100多人,榮獲全省殘疾人就業基地稱號。福利企業殘疾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逐步提高,我市福利企業走出了低谷,殘疾人集中就業強勁反彈,出現了城區年輕殘疾人勞動力供不應求的喜人局面。

        殘疾人個體就業環境明顯改善,認真落實《黃石市扶助殘疾人暫行規定》和省政府275號令,殘疾人個體就業和集體從業的優惠扶持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工商、稅務、城建等部門對殘疾人個體經營證照辦理、稅費減免、經營場地等方面給予了照顧和傾斜,據統計全市共有6200名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積極鼓勵和扶持殘疾人自強創業黃石市康源特鋼有限公司總經理祝焱軍,艱苦創業,身殘志堅,并安排40名殘疾人就業,該公司榮獲全省殘疾人自強創業示范基地稱號。

        殘疾人就業服務網絡逐步完善,就業服務工作不斷加強。全市各級殘聯成立了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積極開展殘疾人就業登記、咨詢、職業指導和推薦就業服務,僅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5年來就接待求職殘疾人近千名,推薦就業360多人。為了引起各部門,各用人單位更加重視和關注殘疾人就業工作,給殘疾人就業搭建一個有效平臺。市殘聯與市勞動就業管理局于20__年聯合舉辦了全省首屆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東貝集團、美島公司等34家用人單位提供就業崗位373個,有600多名殘疾人參加了招聘會,331名殘疾人與用人單位達成了用工意向協議,在全省產生較大的反響。20__年10月份我市又舉辦第二屆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有30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盲人保健按摩行業不斷壯大,市場逐步規范?!笆濉逼陂g,我市盲人保健按摩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市殘聯舉辦兩期盲人按摩培訓班,免費培訓盲人50多名,我們還向省殘疾人職業培訓中心推薦盲人學員20多名。目前,我市共有100多名盲人獲得勞動部門統一頒發的按摩師資格證,并從事保健按摩工作,其中有7名取得了醫療按摩資格,盲人就業難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全市的盲人按摩店發展到20多個,市殘聯與工商、稅務、公安、衛生、勞動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黃石市盲人保健按摩行業管理規定》,加強了對盲人按摩行業的管理。

        第2篇: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關鍵詞: 計算機專業 工作室制 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對IT人才的需求在相應增長,全國各高校為順應市場變化的需要,開設的計算機專業已經成規模化狀態。特別是近年來,大量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走向市場,市場已從IT人才的需求饑渴型轉化為理智的選擇。當前,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單位對可以直接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能型的高級實用人才的“一將難求”,另一方面是大量應屆畢業生專業操作技能薄弱而導致就業形勢嚴峻。多年來被人才需求掩蓋的教學與實踐脫節問題顯現,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對計算機專業的實踐與教學進行反思。

        一、高職計算機教育教學模式的現狀

        1.學生基礎偏弱,參差不齊,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院校和民辦院校越來越普及,學生的生源越來越少,導致招收的學生普遍基本功較差,不愿意主動接受理論專業知識。顯然,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這一現實狀況。

        2.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以機房為場所組織教學,學生缺乏操作能力。目前計算機專業的實踐課程大都是在機房完成的,社會實踐環節較少,學生接觸不到企業項目開發的實際流程和相關的市場營銷及售后服務環節,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企業的實際工作需求。

        3.專業內容過于廣泛,學生的就業目標不明確。隨著IT行業的飛速發展,用人單位對IT人才的需求從每樣都懂一些轉向精通某一具體方向,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開設大量的課程,采取“大鍋飯”似的教學方法,導致在就業上沒有凸顯自己的能力。

        面對以上現存問題,如何應對呢?我們嘗試建立“工作室制”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這將是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

        二、計算機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構建

        目前用人單位對IT人才的需求是具有創新能力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的精英人才,“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能較好地化解計算機專業的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能夠填補人才培養的層次性空白。下面著重介紹構建計算機專業工作室的設置形式、運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1.工作室的設置形式。通過對專業培養方向、專業崗位群的職業工作崗位分析,在確立的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建立與專業職業崗位方向相對應的,以教學、科研、項目為主要內容的,以個人負責制或項目負責制互為依托的專業教學工作室。根據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方向,我們將分別建立以項目為導向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工作室、網站開發與維護工作室、動漫開發工作室和多媒體制作工作室。各個工作室以項目中不同崗位和頂崗實習為主要教學內容,建立以具體項目案例為主軸,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崗位角色鮮明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各環節的作業要領、作業內容和考核辦法的明確化,實現能力培養的目標化。

        2.工作室的運作方式。在進入工作室學習之前,建立“工作室制”專門領導小組,向師生推廣“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工作室制”實施辦法及各項管理制度。

        首先,開展“工作室”導師申報,組建工作室。工作室的申報內容包括工作室建立的價值與意義、建立工作室的基本思路、工作室專業課程教學項目的設計開發、“工作室”年度工作計劃、聘期內應承擔的責任和工作室預期成果等。

        其次,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申請加入工作室。工作室教學實行雙向選擇的形式,工作室在學生進入前應向學生宣傳和公布工作室的職業崗位方向及教學課題項目。

        具體的組建過程如圖1所示。

        3.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在構建工作室之初,需要制定工作室的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切實可行的制度,對項目建設的管理、績效評估、獎懲等方面進行細化,對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設備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和修訂,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為“工作室制”提供制度保障。

        三、“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中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1.師資隊伍的建設?!肮ぷ魇抑啤苯虒W模式意味著教師要從原先擔任一到兩門課程的教學轉向全面負責或協助指導項目設計和企業實踐。因此,學校應有計劃、有步驟、分批次地安排相關教師到企業一線兼職和掛職鍛煉,讓這些教師在企業實際工作中掌握本專業方向較新的技能和方法,為有效實施“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打下基礎。

        2.項目來源的保證。在計算機專業中應用“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需要有充足的項目作為工作室運作的基本保障。這些項目應該盡量采用來自企事業單位的真實項目,只有通過真實項目的設計和分析,才能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工作情境,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3.工作室實踐環境建設。工作室的實踐環境建設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水平的高低。在工作室的實踐教學環境建設初期,學院應提供教學、試驗場地、辦公等基本運作條件和一定的啟動經費支持,保證各項工作正常開展。

        四、結語

        “工作室制”這一教學模式是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雙主模式。信息工程系經過一年的導師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實驗,計算機類專業的教學有了很多變化,2013年畢業的12級學生對口就業率明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上了一個層次,教學互動明顯增強。由此可知,采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無疑是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型、有效的模式。

        參考文獻:

        [1]譚秋華.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2):111-112.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題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第3篇: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關鍵詞:中專校;服裝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開發;實施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1-0054-01

        工作過程屬于企業生產中為了完成某項任務并取得成果而開展的系統工作程序。服裝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育課程,主要是指以行業、市場、客戶需求為中心,確定具體項目開展設計與制作組織教學的課程模式。這一課程開發設計以及運用與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一致,與行業發展趨勢、企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一致,對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以及提高就業率、實現學校與用人單位無縫對接具有積極意義。

        一、服裝專業基于工作工程導向課程的主要特點

        (1)綜合性。服裝專業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主要以工作過程中的知識結構關系組織內容,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例如一個服裝設計的任務,需要綜合運用到款式表達方法、成衣設計要求、形式美規則與局部設計要點、服裝面料選擇與色彩搭配等諸多內容,學生在設計中需要運用各種技能與知識儲備來完成任務,這樣的課程對專業人才培養具有促進效果。

        (2)自主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服裝專業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當今服裝行業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條件。基于工作過程的服裝導向課程開發運用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他們的主動參與性,充分整合資源服務于學生成長成才。

        (3)實用性。服裝專業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內容取材于服裝行業或企業的具體目標,課程開發的知識要點要在設計制作過程之中得以體現,強化課程開發利用的針對效果。課程開發設計與運用的最終成果,以設計的作品或者更高層次的產品成品為體現。

        二、服裝專業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的開發程序

        (1)整合力量建立優質團隊。要明確分管領導牽頭,組織專業骨干教師、服裝專業權威專家、企業一線技術骨干、企業管理人員以及課程開發教研人員,共同組建課程開發的團隊,分工協作、指導開展課程開發運用工作。

        (2)開展行業發展需求調研。服裝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要針對服裝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調查研究的最新最真實結論作為參考。課程開發實施機構應當選取本地區以及服裝行業集中地區為調研目的地,重點針對服裝設計單位、生產企業、批發與零售商家等上下游企業,以座談了解、問卷調查、電話訪問、網絡測評等方式,對服裝行業企業崗位技能、履職能力、發展方向等方面開展調查,分析梳理出服裝行業共性以及個性崗位的工作任務,以此為基礎確立相關的知識與職業能力結構。

        (3)分析分解崗位工作任務。要強化與企業的合作,對服裝行業企業不同崗位與專業的情況增進了解,如服裝企業工作部門可以細化為服裝設計、質量監督檢驗、一線車間管理、后道包裝整理等,不同部門崗位的履職能力需求各不相同。要進行崗位具體分析并對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進行評估,形成完善的方案,細化為具體的工作任務,能夠較好地體現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與能力要求。

        (4)結合要求設置課程方案。要對服裝行業企業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進行處理,重點是把知識與能力要求構架為課程方案,這一環節是實現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方案開發的重點。課程方案設置過程中,工作任務所需的職責要細化為多個學習領域,轉變為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兩者之間有機穿插、組合優化,體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合,使課程方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

        (5)課程開發具體實踐步驟。要制訂具體計劃,要求學生依據教師明確的工作任務,相互合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計劃的安排與研究,合理確定目標、流程,根據本小組成員狀況進行任務分工,并將任務細化到時間節點。

        (6)提升課程方案評價系統?;诠ぷ鬟^程的課程,其顯著特征是學習和工作內容的融合與統一,學習的內容來自于工作一線,在工作中進行學習,因此對工作成果中的設計方案或者成品評價可以有效體現學生的學習成效。評價體系應當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既要按照產品設計與生產質量標準對學習的成果進行量化考核,同時要吸引授課者、企業工作人員、客戶以及學生進行評價,力求更為準確全面地開展課程效果評估。同時,課程評估系統還要及時吸納來自于服裝行業的最新理念與知識,以及社會發展、行業進步對服裝專業的最新需求,以體現與時俱進。

        三、保障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具體措施

        (1)打造一支優質師資隊伍。支持教師通過專業進修和職業技能鑒定等路徑,成為“雙師”人才,鼓勵到服裝企業調研頂崗開展職業崗位研究,不斷增強課程開發設計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創新,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開展探究,讓學生熟悉崗位要求與工作程序,體現知識與能力培養的綜合目標。

        (3)創設高度仿真實訓條件。要采取校內外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高仿真的實訓環境,在校內要加大投入,建立設計、生產等服裝車間,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要積極與企業合作設置實踐實訓基地,以頂崗實習或者工學交替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更加接近于行業崗位要求。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服裝專業教學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開發,特別是要結合服裝行業發展的最新信息,精心選擇教學內容,科學組織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全面提升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成效。

        參考文獻:

        第4篇: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關鍵詞 工學交替;人才培養;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4-0064-03

        1 前言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類型分為“研究型”和“應用型”,兩種類型有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1-3]。長江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類型定位是“工程應用型”,在培養模式上做了很多新的嘗試和探索。特別是在2006年實施工學交替合作教育培養模式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會反響較好。工學交替合作教育是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一種特色培養模式,分為4個單元,即工學交替Ⅰ、Ⅱ、Ⅲ、Ⅳ,4次實習分別安排在大學一、二、三年級的暑假和第八學期的前4周進行。

        工學交替Ⅰ建立在學生尚未接觸專業課程的條件下,為期2周,由專業教師帶領到專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參觀和接受短期培訓,以感性認識和聽取工程師講解為主,培訓的內容包括安全教育、工程背景、廠區工藝或建筑概況等。工學交替Ⅰ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以及對未來工作單位涉及領域的初步了解。

        工學交替Ⅱ是在基本學完專業基礎課,還未學習專業核心課程的情況下,采取分散的形式,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行聯系與專業相關的單位進行1個月以上的實習。工學交替Ⅱ主要培養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在實習單位體驗未來的工作環境,為自己將來就業方向作出合理選擇。

        工學交替Ⅲ是在學生學完專業核心課程以后,以分散實習的方式,自行聯系水處理廠、設計院、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單位進行1個月以上的工作實習。要求盡量根據畢業后可能的就業方向來選擇實習單位,實習時必須參與單位的生產和管理。工學交替Ⅲ主要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所學專業知識用于工作實踐。

        工學交替Ⅳ是學生在單位正常上班,實際上類似于單位試用期。學生能夠提前體驗參加工作的感受,從而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最后的就業選擇。

        4個工學交替實習要求每位學生都參與,且必須做好相關的實習日志、實習報告。對于分散實習,責任教師要通過電話定期檢查學生的實習情況,并且隨時解答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

        本文擬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面對面或者電話訪談,以及對畢業生就業后發展情況的跟蹤調查等手段,探討工學交替培養模式對于學生就業去向及職業發展前景的影響。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課題組通過查閱學生以前的實習報告,對近5年所有年級學生參加工學交替實習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表中數字是每個年級工學交替Ⅱ、Ⅲ、Ⅳ的累計人次;工學交替Ⅰ集中在幾個單位參觀實習,因此未統計。

        根據學校就業辦公室提供的統計數據,2007—2012年畢業的學生的就業單位統計如表2所示。

        以本專業2008級入校學生(2012年畢業)為例,其工學交替實習所在單位類型與就業單位類型對比如表3所示。

        分析表1和表2可得到3點結論。

        1)自工學交替實施以來,學生在建筑施工和建筑設計單位的人數比例有明顯提高。分析主要原因,以往本專業實習(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都是采用集中定點實習形式,學生不能根據自己意愿和需要選擇實習單位。實行工學交替以后,學生可以根據未來就業的方向自主選擇實習單位。而長江大學為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畢業后主要是從事建筑施工和設計行業工作。

        2)近年來畢業生到水處理相關企業就業人數越來越少,原因是現在水處理行業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對本專業畢業生需求也比較少。另外,通過與學生工學交替座談發現,學生普遍認為去水廠或污水廠實習學到的實踐知識較少,僅僅就是參觀一下流程,意義不大。因此,學生去水處理相關單位進行工學交替的也比較少。

        3)與專業無關的單位就業人數在逐年減少,這可能表明近年全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好,學生能找到專業相關的工作。

        從表3可以看出,學生就業單位與其工學交替實習單位類型有較大關聯性,尤其是建筑施工和設計單位。而水處理相關企業之所以就業人數少,可能是因為這些學生考上了研究生,沒有就業。這同時也說明大部分學生的工學交替實習對其未來工作選擇有較大影響力。

        總體來看,畢業生就業選擇明確,并呈現相關特點。由于一般本科學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與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而工科專業實踐性強,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難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從而造成學生普遍覺得專業知識難懂的現象,進而逐漸失去學習動力與興趣。實施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后,學生在企業的學習彌補了課堂理論知識實踐性不足的缺點,對專業知識和各領域未來前景發展有了自己的見解,使以后的學習目的性更強,從而就業的目標性同樣會增強。學生在就業選擇時大多選擇建筑或市政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與專業相關行業,部分選擇考取研究生深造。畢業生就業能按照自己的興趣以及職業規劃進行選擇。隨著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成熟,這些特點更為明顯。

        3 工學交替培養模式的經驗體會

        工學交替起初是高職院校的一種實踐教學方式,現在也逐漸成為部分地方普通工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與理論教學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是兩個相對獨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教學體系。適當地進行實踐可以讓大學生既動手又動腦,發現自己的不足,鞏固已有的知識,并將它們系統地組合起來,建立起寬廣的知識框架,增加對學習研究的興趣,為以后的妥善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夠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溝通和交際能力、課堂理解能力、動手及創新能力。4個階段的工學交替實習讓學生對于專業領域的工程實踐知識有了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的了解,對于平時的理論教學是很好的補充。同時將學生的學習由校內逐漸轉向校外,由理論延伸到實踐,開闊和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對于他們以后的全方位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現在的用人單位常常會選擇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員,而擁有一定的工程實際應用能力的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強,對畢業生的就業率也是一個很好的保障。

        2)就業導向作用明顯。工學交替實習實施后,畢業生可選擇的就業領域更寬。不同領域所需專業知識不盡相同,各有側重點。以往在課堂上只能按照傳統模式劃分課時選擇側重點進行教學,學生對各個就業領域所真正側重的專業知識也不是很清楚,依往年經驗來看,很多學生畢業后還是處于迷茫的狀態。

        3)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工學交替中,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實際問題,了解生產設備和工藝,彌補課堂理論知識實踐性不足的缺點,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而不同階段實習內容和形式的層次化和多樣化,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了解當今社會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對專業知識和各領域未來前景發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得他們以后的學習目的性更強。學習的目的性增強,就業的目標性同樣會增強。學生明白自己喜歡與擅長的領域,在畢業就業選擇時能做到心中有數,就業目標更加明確。

        工學交替培養模式的實施,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完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的制度,包括如何組織實施以及對成果的考核。這就要對工學交替的任務、工作流程、組織管理等方面制訂嚴格系統的規范,建立從開始到結束的一整套實習質量監督模式;同時也要在實習影音資料的收集制作、課件開發、實習教材建設及實習方式的優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考核方面要求實習結束前每個學生都要完成實習日志和實結報告,指導教師要對實習做總結,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為做好今后的實習工作提供依據。這也就要求指導教師全身心投入,面對不同智力、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學生,能做到耐心引導、嚴格管理、規范審查。

        二是建立廣泛的工學交替校企合作培訓基地。學校要根據專業不同的方向和側重點而嚴格挑選一些與專業相關的設計、施工、生產建設的企事業單位作為本專業實習基地,以配合理論教學。參加過工學交替的學生普遍反應單位較難尋找,一方面,單位為了安全或者經濟原因,不愿接受在校大學生短期的實習;另一方面,學生自身膽怯,導致不敢主動尋找實習機會,而校企合作培訓基地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學校為企業輸送人才,企業為學校培養人才。

        當前大學畢業生多數眼高手低,實踐能力不強,企業需要上手快、動手能力強的畢業生。通過工學交替實習教學能夠強化學生專業素質,提高專業水平、專業技能,增加學生就業優勢;同時借機“推銷”學生,讓專業對口單位了解本校學生素質,建立良好印象,有機會優先考慮,通過工學交替實習搭建起用人單位與學生就業間的平臺。

        4 結束語

        長江大學具有石油行業背景,又是一般工科院校,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是學校的主要方向。如何將專業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結合更緊密,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是一直追求的目標。在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在重視本專業理論教學的同時,更重視學生工程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愛與興趣。通過調查研究表明,工學交替實習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和畢業生就業導向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平歌,馬東華.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2):102-104.

        第5篇: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關鍵詞:“工作室制”;實踐;體制;教學

        在中國普通高等院校中的教學課程設計中一般是注重理論教學,隨著這幾年來教育發展和改革,興起了實踐教學風,高校結合實踐教學體制更為適應學生畢業后適應社會。這就興起了“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肮ぷ魇抑啤苯虒W體制的發展理論最初起源于德國的包毫斯設計學院,現今大多數歐洲高等院校以及職業院校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都是以課題結合社會設計項目來實施的,其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教學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產學研相結合。

        1 國內外“工作室制”體制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

        在西方國家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方面是具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的,其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模式也發展得比較悠久。在中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室制”體制的發展起步較晚。這也決定了我國高等院校的包括室內設計專業在內的藝術設計類專業發展起步較晚。我國人才培養還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筆者根據地方院校的情況一一列舉如下:

        1.1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教學過于理論化,實踐技能的訓練相對薄。特別是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這一塊,許多二線城市的高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幾乎沒“工作室制”教學,使得學校教學理論和實踐不能接軌,甚至脫節。這就造成了高等院校培育人才的目標定位偏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學生畢業后的實踐能力不強,適應不了社會需求。所以樹立正確的適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保證高等院校人才培養適銷對路的重要保障。

        1.2 專業教師“雙師”素質缺乏

        “雙師”素質教師是指具有較強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指導能力的教師。高等院校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職業性和實踐性要求專業教師具有較高的“雙師”素質。但具調查結果顯示,有相當一部分高等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師是繪畫出身,而且大部分教師缺乏豐富的行業企業工作經歷。在地方高等院校這種專業教師“雙師”素質缺乏或不足導致了專業教學不能夠及時反映行業企業的設計新動態、新材料、新工藝的知識、造成對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培養的職業針對性不強。

        1.3 教學模式和內容較為傳統

        根據調查顯示,國內的高校相當一部分高等院校的室內畢業生專業課程的教學都是在教學室中進行的,許多專業課程的作業都是采用模擬課題來做;實踐教學形式上,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的機會較少。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無法經歷結構完整的“學習性工作過程”,無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造成學生就業。適應性不強。

        1.4 實訓實踐環節薄弱

        室內設計這門專業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專業實訓是室內設計專業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環節,實訓實踐也需要有良好的實訓場所和條件為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調查中發現,許多高等院校室內設計專業方向畢業生反映其專業實訓場所匱乏,實訓項目單一;即使是在企業頂崗實習時,由于實習點相對分散,學校指導教師往往疲于奔波或沒有指導老師,這樣的指導效果難以顧及實習生工作能力的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學生企業頂崗實習出現“放羊”的狀況。這樣就導致了學生職業能力不足,無法滿足行業企業要求。

        2 “工作室制”教學的應用的益處

        2.1 有利于學生“工學結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工學結合”,即實現學生在學習中“學習”與“工作”相結合,讓學生在工作室化的教學環境中經歷現實社會完整的工作過程。經歷從明確任務、制定計劃、實踐實施完成到后期評價反饋的整個實踐解決專業問題的全過程,并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工作過程的知識,并掌握操作技能。同時工學結合”學生能在實踐行動中通過完成學習任務獲取專業知識并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獲得處理信息,整體化思維和系統化思考等關鍵能力。這是工作室教學的一大益處,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把學生作為中心指導,達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中心的教學理念。

        2.2 有利于專兼結合的“雙師”教學團隊建設

        高素質技能實踐型室內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采用專兼結合的“雙師”教學團隊。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實施,特別是各種企業駐校工作室的設立,能夠使教學內容“貼近生產、貼近技術、貼近工”。這需要專業教師通過到裝飾行業企業實踐,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專業實踐技能,努力成為教學過程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咨詢者。有利于專兼結合的“雙師”教學團隊建設。

        2.3 有利于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與職業位的適應性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中的學生,有利于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與職業位的適應性,“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中的學生不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學生”,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個設計師或公司的員工的角色來參與整個實踐教學活動,這有利于培養學教學生堅忍不拔課堂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可以有效地鍛煉和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學生主動調整心態和重新進行自我定位,提高職業崗位的適應能力,縮短就業后適應企業崗位的時間,順利完成從學生角色向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活動中來構建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發展崗位職業技能,并形成誠實守信、善于溝通和合作的品質等好的職業素養。

        3 當今工作室教學模式存在的誤區

        3.1 “工作室制”教學應用的實施目的不夠明確

        目前很多藝術類院校都在不斷地嘗試實行工作室教學模式,以期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從而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教學模式改革的方針,但在真正地實施工作室教學模式過程中,由于沒有系統、合理的模式作為依據,所以認識上產生了大的誤區,地方院校更是如此。首先,學校只是表面上制定決策,將實施權完全下達給各系部,對工作室的具體實施沒有監督和考察等相關方面的健全體制。另外,負責工作室的專業領導和教師也只是建立了不同專業方向的工作室,對于如何以企業實際項目的形式實施教學,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并不重視,結果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室內設計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2 “工作室制”教學應用的實施追求價值不夠明確

        學校建立工作室教學模式會模仿企業模式,但是工作室只是作為一種教學模式來為教學服務,并不是真正的企業,更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為追求市場利潤目的的。據調查分析某些高校工作室模仿企業模式目的變成了企業追求市場利潤的目的,達到學生工作量的負荷,使學生心理產生逆反心理,效果并不佳。工作室的建立只是利于學生認識和了解企業價值觀,縮短就業后適應企業崗位的時間,順利完成從學生角色向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而不能成為教師追求利潤的手段。

        參考文獻:

        第6篇: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關鍵詞:校企合作;設計工作室;實踐教學

        一、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創業教育模式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藝術設計教育出現了專業課程內容與社會脫節、原有教學形式無法滿足用人單位需要等問題,[1]導致了應用型設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偏差。

        1.課程之間嚴重脫節

        隨著全國擴招,打破了原來大學精英式教育的培養定位,但高校藝術類專業一直以來重理念輕實踐,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改觀。在我國大部分院校仍然采用三段式的教育體系,即美術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課。但這些課程間彼此的聯系比較弱。課程間的過渡和連接科學性和條理性不夠。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訓練無法融會貫通。此外,實踐內容和設施陳舊滯后,教學手段單一,形式孤立,無法滿足藝術設計類專業綜合性、實踐性強的要求。

        2.缺少“雙師型”師資

        近年來,國內一些院校為了迎合設計專業的增長、滿足師生比,被迫迅速引進師資。師資主要來自兩種途徑,大部分來自應屆畢業的研究生,小部分來自美術、工藝美術等相近專業的高職稱人才,被 “嫁接”到設計教育隊伍中來的。因而教師多從學校到學校,實踐經驗不足,對社會上行業情況知之甚少,無力進行實踐教學。學生缺少真實的實踐項目的鍛煉,致使學生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藝術設計師資亦難以達到“雙師型”要求。

        3.畢業生就業需要“二次培訓”

        由于缺少實踐鍛煉,設計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專業和市場脫節。畢業生往往還要在設計公司進行“二次培訓”,才能順利就業。調查結果顯示: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為63.7%,其中66.7%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就有工作經驗。[2]用人單位不愿意接受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而沒有實踐經驗的畢業生往往工作很不穩定,頻繁跳槽,實際工作能力更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影響本專業的就業質量。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設計工作室創業教育模式的目標定位與意義

        1.培養目標定位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設計工作室定位具有雙重特征,一方面它作為教學機構是完成課外實踐教學任務的教學場所,承擔著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工作室同時又是企業開設在校內的設計分部,具有較為明確的實際設計項目任務,相當于設計企業或公司,學生具有頂崗實習的特點。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作室的功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單位,它比傳統的教學擁有更廣泛的實踐教學面,通過設計工作室教學,可以將各種課程聯系起來,綜合運用解決問題,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藝術設計人才。工作室以企業化標準培養學生,采取企業化的方式管理。工作室是學生置身學校面向企業的窗口;是從專業學習走出社會崗位的橋梁。它可以徹底拆除隔絕在教學與社會之間的圍墻,縮短學生走上社會后的磨合期,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創業打下了基礎。

        三、設計工作室創業教育模式的運行與管理

        1.設計工作室的設置

        校企合作背景下工作室運行模式在構建中,設置必須遵循兩個必要條件:其一,設計工作室的設置必須有校企合作的企業作為支撐;其二,設計公司或企業的業務范圍必須與專業方向一致,這是確保設計工作室教學工作適應專業培養目標,創業意識的必要條件,在構建模式方面,可以采取“系部+公司”的工作室模式,設計企業直接與相關專業合作構建設計工作室。設計工作室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設計工作室與企業建立直接的合作關系,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設計工作室的人才培養模式才有可能實現與就業崗位需求零距離。

        2.設計工作室的師資配置

        設計工作室創業教育模式教學最主要的教學功能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決定了工作室的導師隊伍必須具備較強的設計實踐經驗教學能力。長期以來,校內專業教師通常偏重理論研究,實踐教學能力偏弱,而企業專業設計人員具有良好的專業實踐能力與經驗,但對于教育規律的把握又稍顯不足,最好的方法是讓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方的專業設計師共同組成導師隊伍,組建一支專兼結合、校企互補、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3]這樣師資隊伍能力互補,避免了設計的“紙上談兵”不切實際,同時也保證了設計作品的內涵與專業高度。使學生及時了解新的設計觀念,掌握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

        3.設計工作室的教學

        (1)設計工作室教學內容

        設計工作室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完成企業的實際設計項目。第二,有組織地參加專業的設計競賽。工作室的設計任務往往不是滿負荷的,這樣由導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參與設計競賽,與全國甚至是國際的學生同臺競技,可以提高專業的知名度,拓展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輔助導師完成科研課題。教師在完成教學的基礎上,同時也有科研任務,工作室是很具優勢的科研團隊,在協助導師完成科研任務的同時,學生的理論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加強,為今后一部分同學本科之后的研究生教育創造了前期條件。

        (2)設計工作室教學方式

        在教學方式方面,實行設計工作室模式教學,實質上就相當于手把手教學,在“設計工作室”期間,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關系相對固定,這一點與傳統手工藝的師傅帶徒弟的形式更為相近。教學方式也改變了以往單純的口頭講授法,師生之間更多的是互動交流,演變為討論式、啟發式、演示式的教學方式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4.設計工作室的管理

        設計工作室產權歸學校所有,受院系領導,對企業負責。教學組織安排、教學常規管理可以相對獨立,由指導老師與學生共同管理。工作室在總體上實行企業化管理,制定一系列完整的考勤制、工資獎勵制、優勝劣汰、評價體系標準等制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只要進入了工作室就意味著進入了企業,意味著真正進入了企業參與了實際設計與生產,讓學生能切實的感受到真實的企業氛圍,了解相關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組織管理制度,培養對企業管理的適應能力、對市場競爭的生存能力和良好的團隊溝通協作能力,從而 具備工作的實戰經驗,縮短學校和企業的真實差距。

        5.設計工作室的傳承

        工作室的成員由大三的第一學期進入工作室,與大四的學長共同組成設計團隊,進入工作室的成員以招新比賽的形式進行考核,再經過幾個月的“試用”和多方面的了解,再挑選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的同學加入。由于工作室工作是團隊作業,所以指導教師在成員選取的過程中要注意人員比例及學生特性的合理搭配,如對成員的選取,有的側重設計水平,有的側重施工工藝水平,有的側重電腦軟件應用等,為集體合作全面考慮,注重團隊性。[4]這樣上下屆相互學習、以大帶小,對具體的設計實務進行傳、幫、帶,在學長的幫助下很多難題迎刃而解,同時這種學習形式也增進集體的凝聚力。

        四、結語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作室創業教育模式實現了和企業實戰對接的嘗試,課程項目化,教育社會化,多模式實現合作,多維度培養人才。教師走入企業,設計師走進課堂。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理論教學與杜會實踐的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的結合,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市場經濟效益的結合。

        參考文獻:

        [1]孫以棟, 金陽.基于“校企合作”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 裝飾,2007,(7):137-138

        [2]胡昌送. 芻議行業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的定位[J].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2):106-107

        第7篇: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園區 公共選修課 校際運作方式

        【文獻編碼】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7

        職業教育園區是擁有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教學管理規范、生活服務現代化的職業教育城,其具有三大功能,即教學功能、技能實訓功能和資源共享功能。職業教育園區通過整合城區職業教育資源,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職業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和職業學校的辦學檔次,正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步伐。

        公共選修課是當前高校實施學分制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職業教育園區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能夠率先體現高等教育課程的形式特征,承擔著學生素質教育和職業關鍵能力培養的任務,具有學分制改革實驗園地和促進教育教學一體化的重要功能。

        職業教育園區各高校的公共選修課資源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存在著一定的優勢和劣勢。實行校際優秀公共選修課教學資源共享,既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又有利于解決學校通識教育師資少的困難,還可推動職業院校優秀公共選修課課程建設。本文以柳州職業教育園區校際公共選修課教育資源共享為例,對職業教育園區各高校公共選修課校際運作方式進行探討,以期為職業教育園區公共選修課教學資源實現校際資源最優化提供理論參考。

        一、柳州職業教育園區公共選修課校際運作的基礎

        柳州職業教育園區是一個面向全國,重點服務泛珠三角經濟區,匹配柳州經濟發展的區域性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及藍領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整個園區計劃用5年的時間有計劃、分步驟將15所左右中高級職院校遷入園區,規劃占地面積約1萬畝,總投資超過50億元人民幣,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將達到15萬人左右。

        園區的設計理念是將資源共享貫徹其中,園區內學校之間不設圍墻,只以水系、綠地、道路相隔,以建筑風格和顏色區別,園內所有學校形成了一個特色共同體和資源共享體。

        園區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所有進園的學校都推行“一卡通”。學生持有“一卡通”,除可以隨意在職業教育園區的各圖書館、醫院、超市、食堂、體育場所等公共設施進行跨校消費外,“一卡通”的“跨校互通”教學管理系統將會完成持卡人在教學活動中的信息收集和管理,并輔助完成教學計劃制定、課程安排、學生選課、成績管理等,為實施公共選修課校際資源共享、學生跨校課程互選和學分互認提供了客觀基礎。

        園區內各高校在學科上各有所側重,具有鮮明的互補性。如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及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主要以理工科見長,而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通識教育課程方面實力雄厚。另外,通過網絡在園區內發放的1萬份“職業教育園區跨校選課問卷調查”顯示,近92.2%的學生基于提高自身素質的考慮,有強烈的跨校選課需求,這為實施公共選修課校際運作提供了主觀上的可能。

        二、職業教育園區公共選修課校際運作方式研究

        職業教育園區公共選修課校際運作是區域性大學之間旨在通過共同制定政策、資源銜接共享、教師跨校教學、搭建共享平臺、溝通監督管理來挖掘公共選修課師資潛力,節約公共選修課教學成本,吸引更多學生選課。這種伙伴式的運作關系使得園區內各個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也各有特色,避免重復,優化了課程結構。這種校際運作方式不僅保存了各所學校公共選修課教學的生命力,而且也為其他學校提供了更多的公共選修課教學資源,能夠彌補側重不同學科的學校在提供不同類型公共選修課課程教學及教育服務上的不足,促使公共選修課教育教學競爭力和優勢都大大加強。明確地說,這種運作方式包括組織實施與管理,運作項目則主要包括資源共享以及學分互認。以下分別從運作方式及項目上,加以敘述。

        (一)運作方式

        職業教育園區校際公共選修課實現校際間的運作,是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在保持各個高職院校獨立的身份和特色的前提下,實施一種校際間公共選修課教學得以順利運作的保障制度,創新一種適用于職業教育園區各高校公共選修課資源共享及教師跨校教學的可操作性強的運作方式。

        1.組織實施機制。在資源利用方式上,采取互補機制。一方面是指在公共選修課的師資、設施、教材上實行內部有償和協商的互補,以達到教育教學資源的合理共享與配置;另一方面是指在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內容、教學信息資源、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互補與共享。

        在運作實施過程中,采取聯動機制。通過一方率先試行,然后逐步總結經驗,將成功經驗和做法推廣到各成員高校,以達到在相似的重大改革舉措方面實現聯合互動。

        2.管理機制。(1)整章建制。制定一個職業教育園區跨校選課、學分互認的具體實施方案。為保障校際公共選修課的有序開設,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對校際公共選修課的開設原則、工作程序和內容等作出規定管理,各校通過充分協商,共同制定《職教園區校際公選課課程教學暫行規定》、《職教園區校際公選課課程選課指南》、《職教園區校際公選課共同互選教學管理工作暫行規定》等。(2)科學管理。搭建一個包括課程公布、選課程序和成績記載、學分認定等的資源共享平臺。搭建校際共享的公共選修課資源共享平臺,資源主要包括公共選修課課程信息資源及教師資源兩方面。各校既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網絡平臺上實現課程設置、學生選課、開課管理、成績評定等日常管理工作,又可以增進各高校間的相互合作,教師、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相互交流。(3)評估機制。引入各校教務職能部門管理聯動的監督評估機制。各校制定相對統一的教學管理辦法,規范教學過程,進行教學督導和教學質量評價,維持一定的教學質量標準,以確保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此外,采取以評估監督促公共選修課程建設的方式,校際公共選修課教師將由編制所在學校根據各自的評估方法和標準進行評估,如柳州職業技術學院主要是通過學生意見調查進行評估,而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主要是期末學生測評教師。如果雙方中有一方收到關于教學質量的投訴,雙方都有權否定不勝任的教師,并采取行動。

        (二)運作項目

        1.資源共享。職業教育園區校際公共選修課資源共享主要包括人力和物力兩要素。人力(教師)資源共享主要指校際公共選修課師資的共同開課。職業教育園區的各高校可以利用地域就近的優勢條件,開展校際教師的課程合作項目,充分挖掘公共選修課優秀師資,并通過合理配置提高教師水平,同時也為學生提供高素質和多元的師資。物力(課程)資源共享主要是指通過充分的調研的和共享的原則制定跨校區的“精品公共選修課課程資源庫”,提高各校優秀公共選修課課程資源使用的有效性及利用率,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更優質的條件。

        第一,優秀師資共享。校際公共選修課人力(教師)資源有幾下明顯特點:明確聘任的主講教師必須是副高職稱以上,或精品課程主講教師,或教學突出的優秀骨干教師,還要特別優先考慮研究生及以上學位的高學歷教師任教。校際公共選修課教師的任免要遵循常規程序,要有編制所在學校教務處長和所在系的系主任的推薦證明以及詳細的簡歷,并通過定期召開“校際公共選修課教學工作協作會議”由各校共同篩選后確定,一經確定的教師加入“校際公共選修課教師資源庫”。教師的報酬由其編制所在學校支付,另外各校為達成共識,須每年對教師的公共選修課報酬進行評估,并努力保持薪金的合理水平以吸引更優秀的教師。就公共選修課教學而言,具有授課方式靈活但授課時間較為緊張的特點,課程時間安排表要以各所學校的需要為出發點,考慮各方利益,并且要求教師最大效率地利用教學設施和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實現學校、學生和教師的三贏。

        第二,特色課程共享。校際公共選修課物力(課程)資源程有以下兩個明顯特點:一是明確規定開設的課程必須是各校的優秀課程,或特色課程,或精品課程,上述課程作為優秀的公共選修課教育資源,推進著優質公共選修課程的建設;二是所開設課題能體現各校專業特色,對其他學校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校際公共選修課的課程設置體系要凸顯出上述獨特的地方,應遵循“博、精、均”的原則。

        “博”,即課程容覆蓋面廣博,體現通識教育理念。校際公共選修課課程搭建了校際間共享平臺,囊括了所有學校的優秀教育資源,且對不同學校均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這樣在課程設置上就有更廣闊的視野。從通識教育的角度,定位也更易向縱深方向與橫向拓展,比如,在縱向層面,可以分為人文科學常識類、社會科學常識類和自然科學常識類三個類別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層次;在橫向層面上,結合學生的素質養成和職業成長,則可以分為多個系列:一是陶冶學生情操的公共選修課程,如經典文化與道德系列;二是和專業相關的橫向拓展的公共選修課程,如新財經與政治系列;三是與專業相關的縱向延伸的公共選修課程,如個人素養與技能提高系列;四是加深文化基礎、為就業做好準備的公共選修課程,如職業與成功人生系列。

        “精”,即打造校際精品課程。由各學校擇優推舉名師申報一定門數的,體現各校專業特色的課程,作為精品課程建設。采用專題講座、經典閱讀、互動探討等形式,例如借鑒如今流行的“百家講壇”形式來開設,旨在傳遞各校特色專業素養,闡釋某種價值理念,啟發學生思考。

        “均”,即做好課程規劃,注重學科均衡。園區內各學校首先要召開“校際公共選修課教學工作協作會議”進行系統的課程規劃,建立校際公共選修課“優秀課程庫”,課程庫中的課程選擇要體現各學校特色專業、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并要求理工類學生至少修讀一到兩門校際人文類課程,文科學生至少修讀一到兩門校際自然科學的課程。這樣,對學校而言,資源實現了校際均衡與互補,對學生而言,知識結構實現了各學科間的均衡。

        2.學分互認。學分互認是指學分制管理模式下學生的學分可以在合作各協議高校之間實現相互認可與換算。職業教育園區校際公共選修課學分互認就是各校間的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學習本校的公共選修課程來獲得相應學分,也可以通過學習協議中的其他學校提供的相關課程來獲得所需學分,只要所修課程成績合格,學生所取得的學分(或課程等)可在職業教育園區各校間被認可。

        在2007年3月,教育部就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高校教學將進行重大變革,不同高校之間可跨校選修,實現學分互認。不久,2010年柳州職業教育園區各高校達成口頭協議“關于職教園區各高校學分互換一攬子協定”,協定要求建立開放、靈活的學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以選課制為核心的學分制,各校之間的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推行校際間公共選修課學分互認制是利用職業教育園區內“相鄰”各高校的空間區位優勢,開展跨校區、跨專業的公共選修課教學合作,是進行教學資源共享,促進“開放性”教學管理體制的一場改革。根據職業教育園區內各高校的辦學特色,建立本校的強勢、特色專業,并以公共選修課為切入進行教學資源的共享共建,實現區域內的強勢互補、強強聯合、“1+1≥2”的資源整合優勢。作為一項創新的教學方式改革,要完成職業教育園區校際間公共選修課學分互認、互換,具體途徑有:(1)建立專門的“校際公共選修課教學資源協作機構”,該機構專門負責校際公共選修課程體系及學分指標體系的制定、驗證和實施。(2)深入研究和借鑒國內外高校公共選修課程共享和學分設置的成功經驗,構建職業教育園區校際間科學化的公共選修課程體系。(3)制定公共選修課課程共享、學分互認操作規范,先在各高校中分步驟、分批次試行,經驗證修改后形成具體操作方案。

        職業教育園區將高起點、高水平建設一批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產學研相結合、中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中外合作辦學相配套的職教院校和培訓機構,形成校企合作、工學并重,結構合理、形式多樣、自主發展的現代化教育體系,推動柳州大教育格局形成。

        【參考文獻】

        [1]龔理專,黃芳銘,賀軼玲.校際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程資源共享的實踐與思考――以湖南大學與湖南師范大學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0(1)

        [2]彭妙,劉要悟.美國高校戰略聯盟運作方式[J].煤炭高等教育,2010(2)

        [3]丁東瀾,周建國.校際選課資源共享――杭州文教區高校校際選課紀實[J].中國大學教學,2003(5)

        [4]賈萍,方惠圻,王琳.中外高校學分互認比較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0(10)

        [5]顧玲玲.高校學分互換規范問題探究――以上海市的幾所高校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基金項目】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2011年一般項目A類(桂教高教[2011]24號 2011JGA283)

        第8篇: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關鍵詞: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管理對策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展開工作室制模式,能進一步凸顯教學優勢,更好的將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聯系在一起。在強調“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觀念中,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與發揮,與新時期人才培養標準相吻合。但是,在具體工作室的教學模式開展中存在不少問題,針對問題的存在,提出針對性解決對策,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內涵

        作為實踐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工作室教學模式,是以“準就業”為基本類型,采用師徒制模式開展教學的一種新方式。工作室教學模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促進藝術設計學生就業與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與實踐能力。具體來說,是在學生經過兩年的基礎教學學習之后,結合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與學生自身特點,針對性的進入工作室學習。通過師徒授受的小班化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與理論課程的學習,并加強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進一步促進素質、能力、知識的教學新體系。教師通過工作室承接項目以及大量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在技術上以及心理上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順利就業。

        二、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

        藝術設計專業有著鮮明的個性特點,不同于一般的純理論教學。大部分藝術設計課程需要學生實際動手完成,教師進行操作示范、學生進行動手實踐、作業多以作品方式呈現。在教學方法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應區別于一般理論課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在現階段,大部分高校的藝術設計教學都是采用傳統的授課制教學模式。上課主要進行理論知識教學,作業完成得不到教師的及時指導,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與藝術設計的創新性、實踐性相違背,進一步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性。近年來,部分院校開始引入工作室教學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三、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的教學模式的開展策略

        積極構建特色化的工作室

        在具體的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開展過程中,會受到院校限制,缺乏自。且部分院校的專業考核仍以學生成績為主,無法充分發揮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優點。新形勢下,藝術設計專業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必須在充分結合本專業、本學校的實際情況下,積極建立個性化、特色化的工作室教學模式。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需要結合專業研究領域與方向的不同,設計成若干工作室。每一工作室約有4-5名學生組成,并設置負責人。工作室成員的組成需要結合專業設計、基礎等進行配備。每個工作室都需要設計明確的方向定位,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創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還應該更好的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使教學資源達到最優配置。

        完善工作室的最優課程體系

        在具體的工作室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在具體的課程體制構建過程中,可以保留部分可塑性較強的知識。對于指定方向與目標來說,必須進行細化。對于授課時間與教學內容,可以結合實際課程進度進行必要調整。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工作室教學常會受到環境、時間、內容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積極性與主動性,結合學生個性、學校要求開展教學。

        加強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合作

        首先,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大量的、現實案例是開展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比如說,在進行課題設計時,可以積極吸收企業的競賽項目或實際研究課題,不僅能為學生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與任務,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與設計,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將企業積極吸收到工作室教學過程中來,積極參與教學實踐,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資源與場地,達到校企雙方的合作、共贏。

        其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比賽。要想充分發揮工作室制教學優勢,還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比賽,通過比賽的形式,鍛煉、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新思維。在比賽過程中獲得獎項,能夠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實現學生、個人、企業之間的最優發展。

        再次,將畢業設計真正的策劃為與工廠、企業之間的具體實踐項目。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企業可以為學生的畢業設計提供更多的資源與場地,學生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創新服務。更好地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提高畢業設計的可行性與深度,有效縮短學生與市場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實踐中去。

        積極打造復合型師資隊伍

        在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開展中,教師是整個教學環節的指導者。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與此同時,教師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資源顧問與學習協調者。因此,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一方面,積極鼓勵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深入到社會實踐崗位中,更好地積累社會經驗。在實際工作中,驗證理論知識,升華理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踐。與此同時,學校應該積極吸收社會崗位中的優秀人才加入到工作室教學的師資隊伍體系中來,與此同時,加強其心理學、教育學、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使他們成為具備系統理論知識與較強實踐能力的雙師型人才,有力推動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開展。

        加強工作室教學的組織管理

        要想更好的推動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開展,必須加強工作室的教學組織管理。由于工作室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在管理上必須與一般專業管理有所區別。筆者建議實施院校領導下的自主管理體系,對工作室成員進行二級管理模式,不僅要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還要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院系需要對工作室教學進行定期監督與考核。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內涵以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開始入手分析,從五個方面:積極構建特色化的工作室,完善工作室的最優課程體系,加強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合作,積極打造復合型師資隊伍,加強工作室教學的組織管理,詳細論述了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的教學模式的開展策略。(作者單位:新鄉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鑫.高校室內設計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11(19)

        [2] 譚秋華.職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學教育,2012(06)

        [3] 蘇韜.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研究[J].教學改革與實踐,2009(01)

        [4] 李莉.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2(06)

        第9篇:教師就業工作計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教育 就業指導教育 影響

        引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高等教育得到了普及,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事業單位對畢業生人才的選拔更為嚴格。尤其是高職院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是讓高校學生能夠以正確健康的心態去適應就業壓力問題。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

        1.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它一般是高校輔導員以及教師運用特定的思想政治觀念和完善的道德規范,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性和有針對性的影響教育,為培養具備思想品德的符合社會的合格高等人才做準備,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高校就業指導教育是高校輔導員以及教師收集相關的就業信息,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來對學生進行相關信息的傳遞,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在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適時解決他們的就業困惑。就業指導包括就業政策導向和相應的思想教育工作兩個方面。

        從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內容可以看出,就業指導教育本身包含思想教育,因此,加強思想教育,可以推動就業指導教育,思想教育又屬于思政教育范疇,思想教育對就業指導教育有一定的影響。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就業教育中的內容

        1.畢業生意識培養

        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社會競爭的激烈,使得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對就業這個概念的認識上存在許多問題,加上現代大學生的思想相對不成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他們單純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僅僅只是高校宣傳國家方針政策,對于就業和生活沒有多大幫助,也就忽略了思政教育的學習。另外,中國的就業創業教育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很多高職院校開設并重視起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出現就業創業技能大賽等形式的教育,因此可以把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就業創業指導教育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已涉及學生日常工作、心理健康甚至職業規劃等多個方面內容。因此,我們要重視強化學生相關方面的主觀意識。

        2.畢業生就業觀念培養

        我國實行高校擴大招生規模以來,畢業生逐年增多,就業壓力大。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時,身份也會隨之轉變,思想的不成熟會讓他們容易出現極端狀態。而據相關數據統計分析,龐大的畢業生數量和部分學生偏激的就業觀念是導致大學生無法順利畢業的主要影響因素,甚至每年都會有畢業生自殺的現象發生。這就需要高校從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著手,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正確認識就業難的現狀,了解嚴峻的就業形勢背后深刻的社會背景及原因,教育大學生客觀正確地對待就業問題。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把握時機、準確定位、選擇就業。

        三.就業指導中思政教育的實施

        1.校內課堂教學

        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教育。課堂教育包括思政理論課、就業指導課、基礎課、專業課。教師可通過思政理論課重點對學生滲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課、專業課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有針對性地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就業指導課滲透職業道德,培養他們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的精神,在職業上精益求精。教師可通過小組討論、案例教學、舉辦創業大賽等實踐教學方式來讓學生獲得技能。

        2.校內課余活動

        課余教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性。高職院??梢酝ㄟ^主題班會、校友大講堂、就業指導專題講座、微信公眾平臺和就業信息網站建設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信息平臺。通過課余活動,使學生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正確認識就業形勢,積極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

        3.校外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對大學生就業有著一定的作用。大學生可以通過寒暑期的社會實踐,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職業認識,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自身優勢,更好地為畢業后的就業領域和職業方向的確立做好準備工作。另一重要的社會實踐形式是社會實習,是指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前,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社會實習活動,這對于畢業后的就業方面有著一定的鋪墊作用。社會實習是大學生大學期間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人際關系處理的把握。

        4.心理咨詢服務

        面對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大學生心理壓力增大。為幫助大學生調整就業心理、緩解就業心理壓力,思政教育應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就業心理指導,使得大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思政教育者可定期制定就業調查問卷或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等,對于個別情況進行單獨心理輔導。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應重點培養畢業生就業信心,增強就業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新形勢下,能夠重視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相互影響,不僅可以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技能,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大學生,能為社會提供寶貴的人力資源。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稍有成效,但是,當前新形勢的特殊性,思政教育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這需要高職院校重視加強就業指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 王尚銀.中國社會問題研究引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69

        [2] 郭麗君.高校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2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性色在线 | 中文字幕婷婷丁香色五月 | 日韩少妇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午夜网站在线看 |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 日韩精品92午夜福利免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