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教師的價值和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的價值和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的價值和意義

        第1篇: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國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十所提出的“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也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本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視角,闡述了當代教師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應該具備的道德素養以及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為教師道德素質的提升以及對教師進行甄別、選拔、評價、培訓提供重要依據,并為教師道德未來的發展提供方向。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道德發展

        1研究背景

        核心價值體系表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靈魂,為社會發展和穩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撐。當今中國正處于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國人面臨著轉型期間出現的各種困惑,其中,文化困惑沖擊最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正確的方向。通過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順利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理論層面為主導統領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層面。[1]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德育以多種形式始終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為學生樹立榜樣進行德育與教師的自我發展,培養教師道德素質十分關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以此為指導提高教師道德素質至關重要。

        2教師應具備的道德素養

        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具備的道德素養包括很多方面。根據文獻查閱,教師的基本道德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職業素養、學習素養、責任意識及個人修養。

        2.1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教師職業素養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2]這種給予教師角色良好關系的協調,為教師自身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更好地促進了教師的職業發展。

        2.2學習素養

        學習素養是教師為不斷提升自己,達到期望水平,內在、穩定的學習品質。它包括很多內涵,理性素養、科學素養、終身學習理念等。教師作為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更要不斷學習,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與學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共同進步,這一點在教師道德中是十分重要的。鄭勤華等人在北京市于2012年大規模抽樣調查顯示:終身學習素養呈下降趨勢且拐點趨于年輕化,由此各高校更應重視教師這方面的培養。

        2.3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是指主體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責任,自覺認真地履行職責和參加活動,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征。[3]當然,責任意識不僅包括教師職業道德里的愛崗敬業、教書育人,也包括持續發展意識和服務意識等。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與社會其他職業相比,社會對教師有更高的責任要求。

        2.4個人修養

        個人修養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教師的言行舉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進而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所以,教師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端莊的禮儀,合適的舉止,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是十分必要的,教師的良好品質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環境,以此熏陶學生,逐步得到學生的認同、模仿乃至內化,提高學生群體的個人修養。

        3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

        當今社會,國家不斷出臺一系列政策,提出對社會各個行業的道德要求以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作為其中一個重要行業,在新的社會背景下,教師的道德素養也應該與時俱進。教師的辛勤教育使得新的一代不斷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教師的道德素質的傳承性,使其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4]隨著時代的更新,教師在未來的發展中,應不斷更新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理念,注重道德修養。道德主要體現為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體現為教師作為社會公民的道德情感。“敬業”體現為教師工作中的道德行為。“誠信、友善”體現為教師社會交往中的道德認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正確道德認知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將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等道德規范在工作中轉化為行為,真正地將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教師在與家長、同事、管理者等進行人際溝通中應做到誠信、友善。道德關系是道德意識的實現,又是道德活動的目標和結果,而道德關系一旦形成又影響、制約著人們的道德活動和道德意識。[5]當教師選擇某種理想的道德關系來調整師生關系、同事關系和與管理者關系時,那么其道德行為也會達到理想的模式,此時教師的社會關系變會以良性循環的方式發展,教師道德就在不斷成長。所以,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重點是將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現今,轉型教育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期望,面對家長、學生、教育部門、社會等各方面對教師的要求,使教師的壓力日趨增加,社會各界在對教師提出高素質要求的同時也要給予其相應的社會支持,一味地對教師施壓,并不是未來德育發展的目的,僅僅教師道德的提高,并不意味著全民道德的提升,也不意味著德育教育就一定能夠更好,還需要一定的社會支持。學校、家庭和社會對教師的社會支持,也是教師道德更好發展的支柱。

        4小結與展望

        隨著黨的十的召開,我國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并提出了“三個倡導”,從三個層面對全國人民的道德素質提出要求。教師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擔負著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在道德方面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教師應該具備的四種主要的道德素養以及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可以有助于教師道德素質的提升以及為教師的甄別、選拔、評價、培訓提供一定程度的依據。教師道德素質的提高可以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但是,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小部分群體只能盡己所能地去影響他人,其主要的影響對象是祖國的下一代,兒童及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更是關乎我國文化建設的未來,因此提升兒童及青少年的道德素質至關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從小模仿的對象,家長們往往起著言傳身教的角色,由于獨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對于孩子過于溺愛、放縱式管理,導致部分孩子道德素質發展的不完全,由于家長的管教方式,往往導致兒童和青少年出現不良品德行為,盡管教師們能夠做到以身作則,沒有家長的支持,想要提升下一代的道德素質也是無能為力,家長的道德素質影響著對下一代的教育。另外,社會對于全民道德提升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大眾媒體的傳播、先進事跡的流傳以及社會風氣的影響等方面都應該受到關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風氣甚至是上升到國家等各方面都影響著國民素質的提升。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從儒家倫理思想體系,“仁、義、禮、智、信”的德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圣為賢的道德理想,到如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可見道德一直都備受關注。我國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升全民素質,這就要求全國各族人民都能夠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最后,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以人性思維為出發點,贏得學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教師能夠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理解學生行為,關注學生感受,正確、公正地對待全體學生,除此之外,教師能夠不斷更新自身觀念,不斷拓展德育渠道與創新工作方式,綜合運用多種教育藝術和手段,與時俱進,有的放矢是新時期的新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開創新時期德育新局面。[6]教師道德其實質是一種角色道德,我們的研究應該注意時效性,不同時代、背景會有不同的道德行為規范,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到新的社會文化的影響,即使是同一種研究的結果也會有所變化,所以教師道德的研究一定要注意與時俱進,做到科學嚴謹。注意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的結合,不僅要提出教師道德建設的問題及原因,更要提出其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找到真正有效可行的道德認知、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的方式,如提供模仿的榜樣、凈化學校風氣等。在今后的理論研究中,必須以更加科學嚴謹客觀的態度對待教師道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把這些問題作為研究的前提和出發點,使教師道德研究這一領域更加有活力,并將學校、家庭和社會聯系起來看待道德的發展,以期促進全民素質的提升。

        作者:汪韻迪 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徐永慧,郭艷坤,朱晗.多元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初探.思想政治論壇,2011(3).

        [2]楊太竹.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責任意識現狀與強化對策的研究.天津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2012(5):9.

        [3]包雅瑋,梁慧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教師職業素養研究.雞西大學學報,2013(11):15.

        [4]孫秀林.論教師道德在社會道德結構中的特殊性.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6(1).

        第2篇: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P鍵詞 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教師道德發展

        Abstract With the convening of th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hina proposed to 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power,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 three big eighteen proposed "advocate" advocate "," prosperity, democracy, civilization and harmony ", advocating 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rule of law, advocate" patriotic "dedication, integrity, and friendly", also shows the specific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angle of view, elaborated the contemporary teachers as a special group in the society should have the moral quality and teachers' mor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moral quality and screening,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of teachers, and provid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morality.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eachers’ moral development

        1 研究背景

        核心價值體系表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靈魂,為社會發展和穩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撐。當今中國正處于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國人面臨著轉型期間出現的各種困惑,其中,文化困惑沖擊最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正確的方向。通過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順利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理論層面為主導統領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層面。[1]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德育以多種形式始終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為學生樹立榜樣進行德育與教師的自我發展,培養教師道德素質十分關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以此為指導提高教師道德素質至關重要。

        2 教師應具備的道德素養

        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具備的道德素養包括很多方面。根據文獻查閱,教師的基本道德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職業素養、學習素養、責任意識及個人修養。

        2.1 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教師職業素養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2]這種給予教師角色良好關系的協調,為教師自身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更好地促進了教師的職業發展。

        2.2 學習素養

        學習素養是教師為不斷提升自己,達到期望水平,內在、穩定的學習品質。它包括很多內涵,理性素養、科學素養、終身學習理念等。教師作為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更要不斷學習,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與學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共同進步,這一點在教師道德中是十分重要的。鄭勤華等人在北京市于2012年大規模抽樣調查顯示:終身學習素養呈下降趨勢且拐點趨于年輕化,由此各高校更應重視教師這方面的培養。

        2.3 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是指主體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責任,自覺認真地履行職責和參加活動,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征。[3]當然,責任意識不僅包括教師職業道德里的愛崗敬業、教書育人,也包括持續發展意識和服務意識等。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與社會其他職業相比,社會對教師有更高的責任要求。

        2.4 個人修養

        個人修養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教師的言行舉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進而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所以,教師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端莊的禮儀,合適的舉止,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是十分必要的,教師的良好品質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環境,以此熏陶學生,逐步得到學生的認同、模仿乃至內化,提高學生群體的個人修養。

        3 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

        當今社會,國家不斷出臺一系列政策,提出對社會各個行業的道德要求以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作為其中一個重要行業,在新的社會背景下,教師的道德素養也應該與時俱進。教師的辛勤教育使得新的一代不斷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教師的道德素質的傳承性,使其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4]

        隨著時代的更新,教師在未來的發展中,應不斷更新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理念,注重道德修養。道德主要體現為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體現為教師作為社會公民的道德情感。“敬業”體現為教師工作中的道德行為。“誠信、友善”體現為教師社會交往中的道德認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正確道德認知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將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等道德規范在工作中轉化為行為,真正地將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教師在與家長、同事、管理者等進行人際溝通中應做到誠信、友善。道德關系是道德意識的實現,又是道德活動的目標和結果,而道德關系一旦形成又影響、制約著人們的道德活動和道德意識。[5]當教師選擇某種理想的道德關系來調整師生關系、同事關系和與管理者關系時,那么其道德行為也會達到理想的模式,此時教師的社會關系變會以良性循環的方式發展,教師道德就在不斷成長。所以,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重點是將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

        現今,轉型教育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期望,面對家長、學生、教育部T、社會等各方面對教師的要求,使教師的壓力日趨增加,社會各界在對教師提出高素質要求的同時也要給予其相應的社會支持,一味地對教師施壓,并不是未來德育發展的目的,僅僅教師道德的提高,并不意味著全民道德的提升,也不意味著德育教育就一定能夠更好,還需要一定的社會支持。學校、家庭和社會對教師的社會支持,也是教師道德更好發展的支柱。

        4 小結與展望

        隨著黨的十的召開,我國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并提出了“三個倡導”,從三個層面對全國人民的道德素質提出要求。教師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擔負著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在道德方面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教師應該具備的四種主要的道德素養以及教師道德的未來發展,可以有助于教師道德素質的提升以及為教師的甄別、選拔、評價、培訓提供一定程度的依據。

        教師道德素質的提高可以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但是,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小部分群體只能盡己所能地去影響他人,其主要的影響對象是祖國的下一代,兒童及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更是關乎我國文化建設的未來,因此提升兒童及青少年的道德素質至關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從小模仿的對象,家長們往往起著言傳身教的角色,由于獨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對于孩子過于溺愛、放縱式管理,導致部分孩子道德素質發展的不完全,由于家長的管教方式,往往導致兒童和青少年出現不良品德行為,盡管教師們能夠做到以身作則,沒有家長的支持,想要提升下一代的道德素質也是無能為力,家長的道德素質影響著對下一代的教育。另外,社會對于全民道德提升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大眾媒體的傳播、先進事跡的流傳以及社會風氣的影響等方面都應該受到關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風氣甚至是上升到國家等各方面都影響著國民素質的提升。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從儒家倫理思想體系,“仁、義、禮、智、信”的德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圣為賢的道德理想,到如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可見道德一直都備受關注。我國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升全民素質,這就要求全國各族人民都能夠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

        最后,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以人性思維為出發點,贏得學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教師能夠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理解學生行為,關注學生感受,正確、公正地對待全體學生,除此之外,教師能夠不斷更新自身觀念,不斷拓展德育渠道與創新工作方式,綜合運用多種教育藝術和手段,與時俱進,有的放矢是新時期的新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開創新時期德育新局面。[6]

        教師道德其實質是一種角色道德,我們的研究應該注意時效性,不同時代、背景會有不同的道德行為規范,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到新的社會文化的影響,即使是同一種研究的結果也會有所變化,所以教師道德的研究一定要注意與時俱進,做到科學嚴謹。注意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的結合,不僅要提出教師道德建設的問題及原因,更要提出其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找到真正有效可行的道德認知、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的方式,如提供模仿的榜樣、凈化學校風氣等。在今后的理論研究中,必須以更加科學嚴謹客觀的態度對待教師道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把這些問題作為研究的前提和出發點,使教師道德研究這一領域更加有活力,并將學校、家庭和社會聯系起來看待道德的發展,以期促進全民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徐永慧,郭艷坤,朱晗.多元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核心價值觀教育初探.思想政治論壇,2011(3).

        [2] 楊太竹.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責任意識現狀與強化對策的研究.天津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2012(5):9.

        [3] 包雅瑋,梁慧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教師職業素養研究.雞西大學學報,2013(11):15.

        [4] 孫秀林.論教師道德在社會道德結構中的特殊性.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6(1).

        第3篇: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微生態學習系統;微課嵌入案例教學;中職內科護理教學

        在現代通訊與信息技術的大力推動下,人類的學習正在傳統形式之外開拓新的途徑,數字化、網絡化學習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微學習是近年來人們在運用新媒體技術實現人類學習形式的變革,將人類的學習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看,個體開展微學習的過程是在一個可自由探索、完全自主控制的學習環境中實現的,具有生態學交互性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其稱作微學習生態系統。

        案例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列舉與理論相關的臨床案例,使抽象的理論變具體、形象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內科護理教學常用的傳統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但近些年來,由于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與專業基礎薄弱,對學習的熱情和持久性不夠,對專業知識點不甚理解,導致對教學案例理解得不夠準確,或抓不住要點,一節課下來似懂非懂,很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展現出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能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專業術語形象化,興趣引導,過程生態自然,切合青少年學習“有意注意”時間短的特點,特別適合課前、課后的“非正式”的泛在學習,是對課堂“正式學習”的一種輔助和支持。同時微課還可以長期保存,讓學生按需學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4篇: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什么是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首先是要弄明白“探究”的意思。顧名思義,在漢語中,探究是指“探索,研究”,而“探索”是指“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研究”的解釋是“探求事物的性質,發展規律等;考慮或商討”。因此,從其本源意義上講,“探究”是指探尋所需的信息,探尋目標物體,探尋對某種現象或對某一疑問的解釋,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尋找符合要求的設計。追本溯源后,對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謹慎地作出如下定義: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是指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鼓勵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后自主發現問題,圍繞問題,在教師的幫助和支持下,在群體情境中,共同討論交流并自主建構意義、理解或信息的過程。

        一、宏觀教育視野層面的現代意義

        問題探究式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教學方式,在“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終極教育目標上,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相比,無疑具有適應時代潮流發展所需人才特質的現代意義。最根本一點就在于學習觀念發生了改變:過去的學習是老師指路帶你走,而現在的學習則是要學會自己去找路。也就是說,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學生建構知識過程中的自主性;相對來說,問題探究式學習更注重和強調個體知識的“自主建構”。就宏觀教育視野層面而言,問題探究式閱讀教學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現代意義。

        1.在獨立思考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在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再輕易地簡單化地給出答案,而是告訴學生可以依據文本,調動自我的情感經歷和體驗,獨立地對問題作出自主的思考和解釋,并且在共同研討交流的過程中,需要對旁人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意義闡述進行質疑與批判,辨別與選擇,進而在日益紛繁的信息化社會中,學會自主選擇獲取信息的方式路徑,從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面對文本,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手腳、眼睛、頭腦去行動、觀察、思考,去主動地提出問題,去自主思考,去主動表達,而不是做一個坐享其成的旁觀者。久而久之,學生會變得敢于質疑,樂于質疑,不迷信權威和定勢,并在尋求答案和意義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獨立的思維能力,自主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表達自我個性化的理解。

        2.在個性化解讀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對文學作品的分析理解被特定的社會觀念,特別是被階級論、社會性質論等束縛,使得教材、教參和專家等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墮入了單一化、概念化的框框,課堂教學中強行引領學生朝著所謂的“正確的預定目標”行進,從而泯滅了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思維的火花。在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留出聯想想象和探究討論的時空,倡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個性化的多元解讀,有自己的獨道之見,欣賞鼓勵發散性創造思維,讓學生獲得直接的個性體驗和成功感,同時在對比閱讀和不同見解的碰撞交流以及對不同見解原因的探究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真正煥發獨特的生命活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因此,在這樣一種新的探究和自主建構狀態下生存和發展的學生能夠超越書本的字面意思、維持現狀的意識結構,以及它通過對現實的解釋和產生某種意義而制造的不平等的權利關系。他們不僅能成為“好學生”,而且能成為“勇敢而充滿智慧的現代公民”――有著健康和富有建設性和創造性的質疑精神,敢于對世界做出自己的探索,并獲得令人興奮的發現。

        3.在討論質疑中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

        在灌輸式的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代表著正確的、至高無上的角色,教參書上的答案也永遠是不可改變和動搖的唯一標準。過去在知識觀的理解上,學校課程中的知識是絕對正確、絕對客觀和絕對穩定不變的。這些知識是獨立于人類的頭腦之外的一套信息體系,教師的責任和作用就是正確、準確、全面地領會和理解這些知識,認同、順從、掌握并鞏固這些知識,而不是成為自己個人知識的創造者和自主建構者。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已經習慣于聆聽教師的講解和動筆記下答案,不敢也絲毫沒有挑戰權威的勇氣,直至于奴性意識的不斷強化,以至于陷入民主意識和能力完全喪失卻不自知。而在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自由地對主流的、優勢的、特權和專制的文化結構和支配他們生活的文本提出質疑和挑戰,鼓勵學生根據文本自由地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促進和激勵學生不茍同的態度和反知識霸權的實踐行為。同時也在相互的傾聽和探討中,學會了互相欣賞和尊重,認識到每一個個體都有其獨特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以預見,這種方式下所培養出來的現代公民,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必能不卑不亢地捍衛個體的權利并尊重他人的權利。

        二、中觀學科教學視野層面的創新價值

        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學環節缺少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碰撞,教師常以自己固定的思維和教學方式影響學生, “引導”學生最終得出所謂的標準答案,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學習,興趣普遍不高,更別提自主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正是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局限性,強調以問題探究為中心,強調外部情景的支持與引導在學習探究中的作用,強調獨立思考基礎上自主能力的培養。簡而言之,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側重于學生的“聆聽”能力,注重的是學習結果;而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側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注重的是學習過程。那么,圍繞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探索和構建科學有效的以問題探究為核心抓手的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新模式,有著極高的創新價值和現代意義。

        總體而言,這種“教”與“學”方式的轉變,為目前多元化的課堂教學增添了一種新方式,在目前主流盛行的“灌輸式”“授受式”的課堂之外重新開辟一條道路。就中觀學科教學視野層面而言,對比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創新價值。

        1.改變了教學知識目標的確定方式,由一元走向多元

        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倡導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不再是簡單化地選擇教參作為教學知識的唯一來源和依據。首先是要在學生原生態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然后教師依據教參和自我對文本的個性解讀,有機整合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最終形成課堂教學的知識目標,這樣一來,課堂教學就成為作者文本、編者文本、教者文本、學者文本之間的多級碰撞和交流的空間和舞臺,教學知識目標的確定方式就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從單一化的教參定位走向多級建構。

        2.改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行為重心,探究過程強調知識的自主建構

        在問題探究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重心不再是局限于課堂45分鐘的表演和講授,而變成課前的文本解讀、學情推演、教學預設、問題整合,課堂教學中的平等討論小結及課后的教學反思、引領拓展等。學生的課堂行為重心也不再是簡單地回答問題和筆記教師的觀點和知識定論,而是自主原生態閱讀后進行圈點勾畫,批注下自己的理解感悟,并在此基礎上積極主動地開展對文本的質疑追問,同伴、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交流辯駁,在群體情境脈絡之中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

        第5篇: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1.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新課程下的學生不再是教學過程中被動、消極的吸納者,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使他們能夠在新語文課程營造的足夠寬廣的空間中"自由"地翱翔,敢于獨立思考、判斷、探索、求新。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有很多學生對烏鴉喝水的方法不滿意,他們幫烏鴉想出不少的辦法:"烏鴉可拿吸管來喝水。""烏鴉可以把瓶子斜過來,用翅膀抱著也能喝到水。""烏鴉可以把水倒在樹洞里喝。"《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旨在教學中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對課文的感悟,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所以對語言文字的品評,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敢于標新立異,大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獨特的見解,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潛能和靈性。在學生感悟了課文之后,教師可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寫話、表演等方面的訓練。例如在教學完《負荊請罪》后,我安排了學生演課本劇,讓學生從兩個故事中選一個演一演,學生經過準備,從道具到服飾到臺詞都下了一番功夫。課堂上,從練到演到評,整個過程學生興致盎然。看得出無論是表演的學生還是觀看的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一堂課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在笑聲中結束了。課后,我想:學生用心來演,用心來上課,為什么不把他們用心體會、感悟這些真實的感受記錄下來呢?于是,我讓學生把自己的表演感受寫成文章,平時對他們來說的寫作文頭疼的毛病,此時卻變的那么輕松。

        2.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

        新課程語文觀強調語文教學要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這些觀點充分說明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時時處處皆學問,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在教學時,教師應盡量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教材。如校園生活中的語文,有激烈的體育比賽,有意義的演講比賽,朗讀比賽,精彩的文藝表演,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出黑板報,自辦手抄報,留意觀察校園變化、新人新事、熱點問題、班級新聞,都可以讓學生大膽地去說一說,講一講,寫一寫,做一做,從中學和用語文;家庭生活中的語文,可以讓學生在看報,看電視,聽廣播,閱讀產品說明等活動中學、用語文;社會生活中的語文,可以通過開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社區服務、參加國家紀念日或宣傳周、宣傳月活動、參加孤寡老人獻愛心活動、旅游、逛街看店名等有意義的活動來學、用語文。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語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讓語文教學走向廣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充滿生命力的語文教學中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3.培養學生朗讀時的語感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地位,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活動和組織活動,自己去評價活動效果。在閱讀活動方面,教師要改變傳統閱讀教學觀念,以讀代講,讓讀成為語文教學導線,要讓學生以一種欣賞的心境讀文,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音韻美、形象美、意境美以及文章結構的嚴謹美和文章的思路美,讓學生在讀中去體驗、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讀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項重要技能,新課程標準又要求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課文,因此,朗讀對小學生來說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學習任務,如何培養學生朗讀時的語感,則又是提高朗讀水平的關鍵所在。通過教學,我發現學生朗讀時普遍存在拖腔拖調或沒有感情的問題。課上有老師的范讀和指導,學生還能讀出一些自己的感情來,可課后一旦沒有了老師的指導,很多學生便找不到朗讀的方法,只會逐字逐句的念,甚至常出現添字或漏字的現象,這些問題歸跟到底還是缺少語感所造成的。我認為要指導好學生"朗讀感悟",應遵循這樣的思路:"整體感受-抓住核心-輻射重點語句-指導朗讀-生成語感",這是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內容的一般思路。同時,要注意閱讀形式多樣化,除了以讀為主,教師要結合教材讓學生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比一比,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為了擴大閱讀面,還要讓學生去閱讀報刊雜志、閱讀名篇佳作,從中集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豐富語言材料。

        4.引導學生聯系課文情境體味

        第6篇: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養成教育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35-01

        1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問題

        1.1 高校教育層面的主要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純理論化教學,教學內容往往是就理論講理論,缺乏時代感和生命力,教育內容遠離生活實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使他們自主地進行獨立思考進而帶有批判精神地分辨各種社會現象和判斷社會事物、并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式單一,更重視將價值觀的教育作為政治理論知識的一部分以授課的形式來達到教育的目的,沒有把它真正融入到潛在的隱形教育中;對于價值觀的教育沒有形成合力,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主要是由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負責,而家庭、社會以及專業教師他們同樣負有價值觀教育功能,但他們卻很少能夠發揮功效,甚至部分家庭的價值觀教育與高校教育背道而馳,這使得價值觀教育難以發揮實效[1]。

        1.2 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給中國人民帶來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也隨之帶來了價值形態的多元化。網絡的普及使多元文化傳播并影響著青少年。社會文化的主體價值觀在各種價值觀念的沖擊下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大學生也在各種社會上流行的世俗價值觀的影響下,形成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價值觀。

        1.3 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1)知行不一。大學生雖接受過相關教育、了解相關內容,但不能融會貫通,也很難將其轉化為自己的信念并外顯于實際行為上。很多大學生在犯了錯誤、出現問題時他們都能夠認識到錯誤,但卻還要明知故犯。

        (2)易受負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對其進行正面教育時認同率較低,但一旦有一些負面因素出現時卻會引起極大的興趣,進而對其個人的價值觀產生影響,甚至發生根本性改變。

        2 高校加強養成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在初中和高中階段,正是思想趨于成熟、行為相對穩定的階段,然而為了保證升學率,學習成績成為學校和家長最為重視的事情,忽略了對學生行為品質的教育。簡言之,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養成教育的實效性較差。再這樣的前提下,當他們步入大學,在沒有父母的管束下,獨立去面對學習、生活及工作時,如果不加強養成教育勢必會產生更大的問題。因此,在大學階段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會或缺的重要部分。

        3 關于大學生的養成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二者關系的思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對學生思想層面的教育,但不僅僅是單純的思想灌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將其內化,并踐行在實際行動中。價值觀是決定人的行為的思想基礎,而人的行為是其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同時,人的良好行為品質又有利于促成其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的缺失是造成養成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價值觀的確立是養成教育最終的歸旨,價值觀的引領是實施養成教育的靈魂。當養成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二者得到有機結合時,勢必會相互促進,并最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4 將養成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結合的途徑分析

        基于二者關系的思考,明確了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差異性和層次性,注重實踐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指引,以養成教育為抓手,實現二者的相互促進。

        4.1 堅持以人為本,將個人需求與國家需要有機結合

        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注重⒐家對大學生需求和學生自身成長的需求有機結合,以學生的成長需要為出發點并將成長需求中相關能力的要求融入到養成教育的最終目標里。

        4.2 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和層次性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

        在工作中發現對于日常行為規范性強的學生,他們中多數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學生的日常行為是他們價值觀的外在表現,依據此點,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進行引導教育。對于特殊的學生不僅要加強教育引導,還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創造更多的積極向上的生活體驗。

        4.3 為了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在開展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樣性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將單一的教育形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形式。采取情境教育、體驗教育、游戲教育等教育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體驗感悟,將教育的思想內容內化為自身的信念和行為品質。

        4.4 將社會服務和公益勞動作為工作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索取多、付出少,有的學生把父母、他人給予的關心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另外,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學習上,人際交往能力差,對自我的評價也不夠全面和準確。在此前提下,對大學生開展社會服務和公益勞動相關活動,不僅僅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培養他們關心公共事業的熱情,也可以讓他們通過服務、奉獻收獲更大的精神財富,從而增加個人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在增強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正確的認識自我,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中,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對于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亦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第7篇: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對醫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發展和醫學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雖然我們對這個問題已有所認識,但是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增強實效性,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立足實際,從全方位多角度來實施。

        1 從實際需要出發,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1 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時展的需要:在全球化浪潮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在全球廣泛興起,1999年成立的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 ),制定出“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該要求強調指出“敬業精神和倫理行為”是醫療實踐的核心,應把“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同醫學知識、臨床技能一樣作為保證其畢業生具備“基本要求”所規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質之一[1]。由此可見,培養既具過硬醫術,又具“仁愛”精神的醫生正在成為全球醫學教育的共識。對醫學生的教育應順應時展的要求,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醫學人才。

        1.2 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發展的要求:醫學就是人學。20世紀70年代,以恩格爾等人為代表提出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主張要全面、綜合、整體地看待人類的健康和疾病。由此,對醫生的知識結構和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適應這種醫學模式的轉變來確定醫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就是適應了醫學學科自身發展的要求。

        1.3 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未來醫療實踐的需要:醫學的人文價值體現在以病人為中心的信念中,滲透于醫學高新技術的應用中。醫德和醫術是同等重要的,僅僅掌握醫療技術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如何面對患者,良好的人文修養,適度的人性關懷是化解醫患矛盾的良藥。人文素質時刻體現在醫療服務過程能否以“以人為本”的思想作為指導,體現在醫生是否真正“關愛生命”。作為一名未來的醫生,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懂得尊重、理解、關愛和撫慰病人,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強列的愛心和同情心。

        1.4 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生自身成長的要求:1984年美國醫學協會在其“為21世紀培養醫生”的報告中指出:缺乏人文科學基礎的學生,在醫學生涯中往往會喪失智力挑戰的能力和應答這種挑戰的能力[2]。醫學生們通過在學校的各種醫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的學習,可以獲得巨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長期的培養和熏陶中,使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尚的人格、開闊的胸襟和高雅的志趣,成為對人類具有普遍的人文關懷的“白醫天使”。從醫學生成長為優秀的醫生要經歷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同時醫生也是一種高風險、高壓力、高要求、高負荷的職業。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有助于醫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此外,人文素質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促使他們形成創新精神。因此,人文素質教育既可滿足醫學生的心理需要、知識需求,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適應了醫學生自身成長的要求。

        2 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思路

        2.1 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培養醫學生不但要具有知識底蘊,而且要樹立愛人、關愛生命、尊重人權的觀念,同時還要強化醫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引導學生能夠恰當處理醫療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為此,一方面,要加強學科建設,構建合理的醫學人文素質課程體系。開設具有普遍適應性的文、史、哲等人文課程,將客觀知識和學生的人格特點相融合,從整體上塑造學生的人格;同時開設與醫學直接相聯系、相交叉的醫學人文素質課程如: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法學等課程[3],為醫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根據學生需要開設人文素質選修課,以此培養學生關于醫學人文整合的思維模式,使醫學人文精神作為一個整體融入醫學生的生活和醫療理念中。另一方面,課程內容應體現出醫學專業的特點,符合醫學人才培養的規律。專業課的教學,應寓人文精神于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醫學與人文學科的內在聯系,貫穿“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如臨床教師可以從育人角度出發,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言傳身教地教導學生一名優秀的醫生所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和人格修養。人文社會科學課程要結合醫學專業特點,恰當涉及醫療理論和實踐中的相關問題如醫療改革、醫患關系問題、安樂死、衛生資源分配等,使人文課教學和醫療實踐結合,不僅使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教學中得到貫徹,而且極大地提高人文教育的效果,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當然,人文素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內化過程,醫學人文課程應貫徹始終,使醫學生在學習的不同階段都有相應的醫學人文課程。

        2.2 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首先是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人文學科的教學要克服機械、死板、說教的教學模式,避免用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單項灌輸法,可采用“雙向交流法”,通過提問、回答、討論、辯論等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借鑒發達國家有益的經驗,通過體驗式教學、情景教學、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問題為基礎,選取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和案例,從多個側面和角度進行分析和闡述,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使各種思想、觀點在交流中撞擊、提升,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達到人文課教學的目的。其次是教學手段的多樣性。為了使醫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醫學人文科學的學習,在教學中除了用課堂講授方法以外,還應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如運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新穎、生動、形象,教學效果顯著。還可結合醫學專業特點,引導學生換角度思維,站在教師角度、患者角度自我組織教學內容,制作課件,這樣不但寓教于樂,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3 構建結構、層次合理的教師隊伍:擁有較高人文科學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一是要培養教師高尚的人文精神。教師自身人文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專業課教師,若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能在教學中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人文教育。因此,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必須先要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二是組建結構合理的人文科學教師隊伍。通過各種渠道引進和挖掘校內外人文素質教育人才;鼓勵有臨床醫學專業背景的教師參與相關人文課教學;現有人文課教師通過相關基礎醫學課程培訓和深入醫院體驗生活等方式建立醫文相融的知識結構,成為具有交叉學科學術能力的教師;鼓勵醫學專業畢業生從事醫學人文教學工作等。三是加強學術交流,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教師間的互相學習,可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而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可提高教師獲取和更新知識的能力,教師視野的擴大有助于其人文素質的提高。

        2.4 營造良好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環境:校園文化是學校總體水平的反映,影響著醫學生的成長和發展。(1)營造生動而豐富的人文素質育人環境。校園的規劃、建筑設計等軟、硬件環境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的外在氣質展示著學校的人文底蘊,豐富著學生的人文意識。(2)學校的校訓是學校精神的象征,是學校價值觀的反映。我校堅持不懈地弘揚“德高醫粹”的校訓精神,培養學生以“厚德載物”“大醫精誠”的精神,教育醫學生以高尚的品質、超群的才智、廣博的學識和強健的體魄,投身于艱苦卓絕,浩瀚無垠的醫學事業,對學生陶冶思想情操起到了很大作用。(3)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增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如我校創造性地開展“醫學倫理學教學基地”建設,創建“生命意義展室”,以天津醫科大學創始人朱憲彝教授的事跡和許多無償捐獻遺體者崇高的道德境界感染、教育學生,激發學生對高尚道德人格的自覺追求。此外,通過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利用網絡陣地營造人文氣氛,對人文教育的發展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8篇: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90后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9-0391-02

        各大高校作為培育和塑造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擔負著對人才進行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的光榮任務,理應承擔起幫助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到思想領域并付諸行動的責任,使其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指南和行動綱領,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地加以貫徹與實踐。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意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引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清晰明白地指出了大學生在價值追求上應該抱有怎樣的信念、信仰和理想,在對待各種問題時應始終堅持的立場、觀點和態度,引導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堅持遵守黨的原則和方針,與黨保持一致、與國家和人民站在一起,學會用思想、精神和原則判斷是非、評價先進與否,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作為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最高目標和追求。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學生成長不僅包括身體、智力方面的發育,而且包括心理、思想方面的成熟,這是一個涉及兩方面且較為漫長的過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令教育者擔心的就是思想和心理問題。我們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的強大精神力量去抵御各種有害的思想意識,增強自我抗干擾的能力,同時吸收先進的思想理念,正確處理成長道路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不消極、不沉淪、不迷茫,始終保持健康積極的精神狀態。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敦促大學生堅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如警鐘,隨時提醒大學生銘記自己擔負的歷史使命,銘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確處理好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修養,真正成為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國家和人民能夠信任與依靠的合格人才。

        由于當今大學生群體基本都是90后,他們成長環境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明顯有別于70后、80后的特征,因此,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引導90后的大學生,首先應對他們的心理特征有所了解。

        二、90后大學生心理特征分析

        90后是個性鮮明突出的一代,他們早熟、獨立、張揚、自信,其心理方面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自我意識強

        90后大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衣食無憂,行為比較獨立,不太考慮他人感受。在人際交往方面,90后喜歡突出自我,表現自己的個性,注重自己的需求,而對他人不太關心,不太重視他人的評價和看法。在思想方面,90后多數都表現得很有主見,喜歡發表個性化的主張,標新立異,顯示自己想法的與眾不同。還有部分90后大學生在思想行為上則比較叛逆,與群體保持一定距離。

        (二)價值觀差異明顯

        90后大學生呈現的價值觀傾向主要有三種:多元化傾向、功利化傾向和實用化傾向,表現在目標選擇和價值評判標準的多樣性,人生目標中對個人利益的得失和個人名利考慮得比較多,以及用實用主義淡化或取代人生理想。

        (三)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

        由于成長的環境比80后更為開放、復雜,變化更快速,90后大學生思維更活躍,心理更開放,對新鮮的事物、新奇的東西具有更強的好奇心,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特別強。他們比之前的70后、80后都更能適應社會,對一些看似奇怪的社會現象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心理較為脆弱

        大多數的90后大學生生活條件比較優越,成長過程比較順利,很少遭遇挫折或打擊,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都不夠強,一旦出現逆境,他們的心理就會失衡,悲觀、消極甚至極端的情緒就會出現。更有甚者心理比較敏感,認識偏主觀,一遇到自以為不利的情形就容易情緒失控,喪失自制地與他人發生沖突。還有些90后大學生在遇到比較棘手的問

        題時,喜歡逃避。

        (五)網絡依賴性高

        可以說,90后大學生是在信息化、網絡化時代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在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問題時,90后通常第一時間利用網絡,遇到問題喜歡去百度等網站搜索。人際交往中他們通常借助e-mail、qq、飛信等電子通訊手段,獲取信息的方式傾向于瀏覽網上帖子、微博等,此外對淘寶、京東等網上購物等也很熱衷。

        針對90后大學生心理的種種特征,高校教育者在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就應該采取恰當的方法,探索正確的路徑。

        三、在90后大學生教育中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路徑

        (一)發揮學生個體能動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

        內化是思想覺悟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是思想意識轉化為具體行動的過程。有效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鍵在于獲得90后大學生的價值認同。只有經歷從認知認同到情感認同再到行為認同的發展階段,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認同才能形成,內化才有可能實現。

        1.吸引與自省

        內化的第一步在于吸引大學生的關注與促使其自省。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充分把握課堂教學機會,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并結合社會熱點問題等實際案例,吸引大學生的關注與聆聽,喚起他們的思想共鳴;在教學方式上注重靈活性和多樣性,通過討論、發言產生思想碰撞與交流,促進參與、引發思考,使其自覺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聯系起來。 2.認同與接納

        認同與接納是內化的關鍵。高校教育者要注意遵循價值認同的一般規律,首先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認同。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是尊重個體,包括尊重個體在價值觀上的差異性和包容個體思想的多樣性。這意味著教育者在增強90后大學生對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過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個體的主動性,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在教育中少被動灌輸,多給他們啟發,對于他們的思想少壓制,多用疏導的方法,幫助他們實現內心的認同和接納。

        3.意識與行動

        在認同和接納的基礎上,高校教育者還應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和鍛煉機會,讓90后大學生在行動中貫徹和強化核心價值體系。大學生通過參加“三下鄉”活動,實踐科學發展觀,統一思想認識,激發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的意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盡一份力;通過參加社區關懷、慰問孤寡老人等青年志愿者活動,了解民生民情、認識社會、理解生活,在服務社會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水平,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學會腳踏實地,自立自強。

        (二)依靠群體合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校園建設

        校園環境為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文化氛圍支持,在對90后大學生的教育中要集合學校各個層面的力量,共同創建良好的環境。

        1.以和諧的校園文化為保障

        文化的層次分為三層,由低到高分別是物質文化層、制度文化層和精神文化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校園建設可以從物質文化層次開始,比如在教學樓、圖書館、書報亭和食堂等公共場所顯眼位置布置宣傳展板、橫幅進行宣傳;通過發行校園報紙、刊物等出版物在大學生中間傳播交流先進思想并鼓勵學生踴躍投稿參與等,形成可視的文化環境。在制度層面上主要通過加強校園各項校規、校紀、管理原則與制度的建設,規范師生教職員工的行為習慣,提倡文明禮儀行為,發揚社會主義良好精神風尚。精神層面上還可以借助課外活動、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書籍、音樂等能夠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和思想的載體對90后大學生進行思想熏陶。

        2.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托

        高校還應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作為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大依托,需要高校重視在專業教育領域對大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教育,在安排專業實習和見習活動時將學生的愛崗敬業態度、投身社會主義事業的奉獻精神以及服務企業和社會的服務意識等作為考核項目,使大學生自覺地調整自我發展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要求相符合。

        3.以優秀的班級文化為助力

        高校在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灌注進來,形成大集體主義觀念,突破只小范圍團結的狹隘集體主義觀;在選用和培養班干部時要注重他們的思想道德和品格意識,突出他們的榜

        樣作用;在班級教育方面,加強正面教育和引導,多鼓勵,多肯定,加強90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信心。

        4.以健康的寢室文化為支撐

        寢室是當代大學生交流思想和相互溝通的重要場所,從某種意義上說,健康的寢室文化是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的基礎,所以不能忽視寢室文化的建設。高校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每個寢室,并借助參照群體效應使寢室成員之間相互影響,使每個成員都能依照好的榜樣和模范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形成團結、和睦和積極向上的集體氛圍,使健康的寢室文化成為和諧校園文化的有力支撐。

        總之,高校教育者通過多方協同努力,定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90后大學生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記,在高校這片孕育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土地上展示出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劉江華,王玉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張忠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高校理論戰線,2007,(5).

        [3]王麗巖.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高校育人實踐全過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7).

        [4]林靜華.大學生認識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5]李斌雄,張小秋.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6]張寶君.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4).

        [7]祖嘉合.試論“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層引領[j].教學與研究,2011,(4).

        [8]張軍.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路徑[j].科技信息.2010,(30).

        第9篇:教師的價值和意義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學;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6.010

        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師生關系呈現單邊化、教學內容形式化、與社會需求相背離、與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期望差距較遠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合時宜。在理論思想與實踐方面,在素質教育提出了數十年,現在體育界中又出現了以“健康第一”為準則的“終身體育”“快樂體育”“成功體育”等,這些所謂的新理念反而與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漸行漸遠,流于形式。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思想認識較低,表現為缺乏民主的單邊性,中小學體育文明和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一再被質疑;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凸顯出來的是學生缺少自由發展的平臺,更不能體現平等、公正的因材施教原則;與教育部近期提出的立德樹人教育相輔相成,著重提升青少年高尚的道德品質、教師的敬業精神、學生的誠信態度、師生集體的友善氛圍。解決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不平衡發展問題以及各方面影響要素,就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以健康第一為準則,明確為何教、教什么、怎樣教的體育教學方法論問題。

        1 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價值取向

        中小學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學科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構成了現代化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之一,完善優良的中小學體育教學體系,為培養現代化優秀知識青年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助力。

        著名教育家先生在體育教育方面曾有過深刻的論斷,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思想,他主張通過體育運動提高公民的道德和修養。那么在當前形勢下國家、社會乃至個人對體育的追求是怎樣的?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所體現出的價值取向基本包含:個人對身體運動的價值追求,對生命安全的價值追求,對集體歸屬的價值追求以及對滿足生活興趣的價值追求;社會對體育教學的要求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駕馭和支配業余活動時間的能力和信心,來更好的為社會建設服務的價值觀念;國家對體育教學的期望則上升到了更高的一個層面,就是要以滿足學生和社會對體育教學的需求為基礎,有效提高青少年的體育運動能力和體能,滿足人生最高價值的追求,完全學生的人格,為社會主義建設培育高質量的后備人才。從教學價值取向到身體教育,進而發展到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各個層面主體的價值追求。因此,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價值取向就是著力培養人,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2 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

        2.1 體育教學主體

        依據教育學的理論,在中小學體育教學關系中首先要體現的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關系,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單邊性主要體現:(一)體育教師的教是一種機械式的教學方式,教與學沒有實現相互依存的發展形式。缺乏積極的創新理念,教學方法相對保守,與學生的個性特點相背離,沒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二)教與學之間的相互作用,體育教師的思想觀點、價值取向以及情感態度與學生的興趣、動機、知識水平缺少一致性,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理論水平、工作態度與學生的期望和需求相背離。

        2.2 教學環境及教學組織形式

        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主要由體育教學的經濟、文化、教育資源等環境組成,一方面表現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經濟環境涵蓋了體育教學的設施、器材設備、相關教材的購置、場地設施的修繕與維修,均需要一定的經費作為支撐;另一方面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教育資源環境涵蓋了體育課程設置、體育教學活動(過程、內容、形式、評價)、天氣、學科重視程度、資源支持的力度。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社會環境受社會中的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的制約或影響。主要是由于我國傳統文化觀念、思想觀念、精神風貌以及教育觀念的影響。

        曾強調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結合,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我國中小學的經濟環境,比如中小學教育的經費大部分依賴于政府的支持,但在一定程度上針對體育教學方面的經費往往被其他項目占據,很大程度上傾向于所謂的“文化學科”。因而中小學體育教學方面的經費只能依靠市場化的運作,例如:吸引企事業單位來中小學舉辦運動會、招商引進體育經營項目、與大型公司合作以提供贊助的方式開展學校的體育競賽活動。對于以上諸多市場化運行機制,經費的問題解決了,但青少年喪失了足夠的運動場地甚至體育教學的基本場地設施的使用權利。所以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矛盾又轉化為場地設施缺乏與青少年對體育運動需求之間的矛盾。

        3 中小學體育教學彰顯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3.1 以人為本,傳承創新育人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核心價值觀的實現要堅持傳承與創新。第一,“民主”,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的追溯,一方面是在近代西方育人思想體系中,其主張用“人性取代神性,用人權取代神權”,核心思想就是把人的價值或地位放到首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中國人本主義思想流傳千年,道家思想:“天地萬物,唯人為貴”,強調人在萬事萬物中的重要性。可見,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是體現在人是最為重要、最為根本的。因而中小學體育教學中踐行核心價值觀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第二,“公正”,構建和諧的體育教學體系。在中小學體育教學系統中,主導者體育教師及其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主體學生及其學習的行為方式與態度、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教學組織形式等要素共同構成了復雜的體育教學體系。例如:體育教學中對于小球類(乒乓球、羽毛球、網球)運動技術的教學,同屬隔網對抗性的運動項目,找尋其中的共同點,,另外還要結合動畫視頻的形式更加直觀形象,既提升了教學環境的娛樂氛圍,又完善了體育教學體系建設。第三,“自由、平等”,教學關系由“單向”轉向“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發展。具體表現在以“教師中心型”發展為以自我教育為主的“環境實用型”,由于教育關系的轉變,改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由權威式教授知識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實現中小學體育教學核心價值觀的公正化、自主化、終生化、和諧化。為提高青少年素質教育思想,終身體育的理念,健康第一的原則奠定基礎。

        3.2 著重發揮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引領作用

        第一,“和諧”,傳授知識的價值。身為中小學體育教師面對的是素質較高的青少年,在進行體育教學內容知識、運動技能傳授時簡潔明了,切合主題,以便青少年有效掌握和運用,其中還應側重方法性的知識和觀念的詳細解說。第二,“民主”,指導的價值。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遵循啟發引導的原則,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覺。第三,“公正”,組織的價值。因為大部分體育教學的場地是在室外開闊的地方進行,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有序的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限定在一范圍內,隊列整齊,便于講授新知識,傳授新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第四,“敬業”,轉化的價值。表現為教師對體育教學價值的追求和認知轉化為學生對教學價值的認知和追求。依據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優勢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在一定價值觀念上,教師體育教學的核心價值觀映射出其對體育教學價值取向的認識、組織與判斷。

        3.3 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核心價值觀的實現

        第一,“自由”,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是要經過學生自身思維的轉化,在價值觀的指引下通過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加工改造,從而轉化為自我行為習慣的過程,也即是體育運動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第二,“敬業”,只有學生親身積極性的參與學習、練習、思考來掌握知識、鍛煉能力、不斷發展,才會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才會尊重體育運動,產生體育健身興趣。第三,健康營養的價值觀。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有關提高自身健康素質與全面發展體能的理論方法的同時,選擇合理的營養膳食并保持良好的習慣。只有具備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夠在體育運動中找尋樂趣,成功體驗運動的快樂,也是實現“快樂體育”“成功體育”最基本的保障。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遵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教育思想,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踐行核心價值觀,鍛煉道德情操,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同時養成體育運動興趣和習慣,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季瀏.論“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的運動技能教學[J].體育教學,2006,(2):4~6.

        [2]馮留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探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3~18.

        [3]牛森.體育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塑[J].教學與管理,2013,9:122~12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州第一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二三请区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 中国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