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低碳發展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低碳發展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低碳發展建議

        第1篇: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金融支持;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6-0019-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6.05

        一、主要國家低碳戰略

        2003年,英國政府在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之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首次提到低碳經濟概念,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為主要特征,以較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較大產出的新經濟發展模式。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為2012年以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制定了“巴里島路線圖”,當前以歐美為主要發達國家已開始采取一系列實際行動向低碳經濟轉型。英國先后引入了氣候變化稅、氣候變化協議、排放貿易機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項經濟政策,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德國政府提出實施氣候保護高技術戰略,先后出臺了5期能源研究計劃。歐盟在平衡與協調各成員國的基礎上,于2008年12月形成了歐盟的低碳經濟政策框架。丹麥、芬蘭、荷蘭、挪威、意大利和瑞典等國,對燃燒產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已開征國家碳稅。歐盟以外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了低碳戰略。日本相應引入了能源稅和碳稅制度,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的名義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對策,成為日本低碳戰略形成的正式標志。美國政府分別在2005和2007年實施《能源政策法》和《低碳經濟法案》,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法律保障。聯合國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于1988年與世界氣象組織建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2008年聯合國將世界環境日的口號定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顯示了對低碳經濟的高度關注。

        二、低碳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市場

        1997年12月,149個國家和地區在聯合國框架下簽定了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京都議定書》,成為控制碳(CO)排放的一個全球性制度。它給出了“工業化”國家企業在一個具體時間范圍內降低氣體排放的目標。同時,提供了3種靈活減排機制:“國際排放貿易”、“聯合履行”和“清潔發展機制(CDM)”,這些機制及全球對低碳經濟發展新模式的認同催生了相對應的金融行為。

        (一)碳交易市場中介

        碳交易可分兩大類:一是配額交易。買家在“限量與貿易”體制下購買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賣)的減排配額,如《京都議定書》下的分配數量單位,或者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下的歐盟配額。二是項目交易。買主向可證實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購買減排額,最典型的此類交易為CDM下核證減排量以及聯合履行機制下的減排單位。目前全球有四個交易所專門從事碳金融交易,有歐盟的EU ETS、澳大利亞的New South Wales、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E)和英國的UK ETS。在排放交易流程中,金融機構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登錄、交易與結算三個部分。

        (二)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基金的傳統投資方向主要是IT產業、生物和新材料領域。但是新的動向表明風險投資或國際機構投資者正積極參與碳經濟發展新領域。以英國碳信托為例,其投資于離岸風力發電場,雖然目前的技術成本昂貴,但在政府支持下,有望至2020年減少60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提供流動性

        如美國銀行與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和歐洲氣候交易所的控股股東氣候交易公司(CLE)成立了一家合資機構,出資1000萬美元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該公司,開發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該行將擴展現有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向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歐洲氣候交易所和芝加哥氣候期貨交易所3家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

        (四)創新環保概念理財產品

        以荷蘭銀行為例,該行通過對各類上市公司股價表現的研究發現近年來開展環保業務的上市公司股價表現遠好于股市綜合指數,于是選擇這些公司為樣本股,設計了氣候指數和水資源指數,并推出收益與上述指數掛鉤的氣候和水資源環保理財產品。這兩個產品推出后深受歡迎,僅通過歐洲一家大型超市便賣了3000萬瑞士法郎。

        (五)碳減排期貨、期權市場

        《京都議定書》簽訂以來,碳排放信用之類的環保衍生品逐漸成為西方機構投資者熱衷的新興交易品種。全球最大的實物商品期貨期權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控股有限公司在2008年3月17日正式推出了碳期貨及期權的首批產品,分別為:歐盟排放配額(EUA)期貨和期權,經核證的減排量(CER)期貨,季節性氮氧化物排放額度合約,年度氮氧化物排放額度期貨和二氧化硫排放額度期權合約。[1]

        三、金融風暴下各主要國家減碳行動

        2008年金融危機給各國實現減碳目標帶來了挑戰,各國政府紛紛采取行動。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擴大內需方案中不乏再生能源建設等低碳科技投資,韓國、日本、中國在美國之后也相繼推出相似計劃,以下為美、韓、中在綠色投資上的相關措施。

        (一)美國的減碳行動

        美國將投資清潔能源經濟和創造500萬的新工作機會,在未來十年將投資1500億以提升新一代生質燃料與硬體設備、促進再生能源商業規模的發展,資助低排放燃煤電廠、投資高技術的制造業等,確保美國擁有第一綠色科技所需的技能。①

        (二)韓國的減碳行動

        韓國將在未來四年投資400億美金在環境計劃上,包含能源保存、再回收、減碳、預防海水淹沒、發展國家四大河流和保存森林資源等,透過“新綠色方案”刺激經濟增長和創造近百萬的工作機會。②

        (三)日本的減碳行動

        日本政府提出的“新綠色方案”,計劃透過各式各樣的方法,從目前五年70兆日幣增加至100兆日幣(約1.06兆美金)用來擴大綠色投資及工作的市場,投資在住戶的低碳電力裝置和低碳汽車等,而該措施將會在這段期間內增加80萬到220萬的工作機會。③

        (四)中國的減碳行動

        中國政府將此輪經濟危機看成是創造新經濟增長點和促進經濟發展質量提高的機遇,加大了投資刺激。中國4萬億刺激經濟投資中,有2100億屬于低碳經濟生態環保投資,占全部投入的5%;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每年1000億元的節能減排信貸投入。④

        四、低碳經濟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一)政策支持情況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第二大CO2排放國,高度重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并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于1998年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002年批準了和《京都議定書》。雖然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沒有像發達國家那樣承擔減排責任,但仍積極行動,開展節能減排工作。“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計劃均設定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7年6月,中國政府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確定了中國長期應對氣候變化的框架。同年,國務院印發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5條具體工作安排,國家發改委制訂的《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對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實行節能減排的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2007年11月,中國政府成立了國有政策性清潔發展機制(CDM)基金。建立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是中國政府再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領域的一項創舉,不僅是資金使用方式的新機制,更是落實節能減排的行動新機制。[2-3]

        (二)金融介入情況

        一是碳交易。目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的主要類型是基于項目的交易,因此我國“碳金融”更多的是指依托CDM的金融活動。2008年4月23日,全球最大保險商――美國國際集團宣布在華注資200萬美元,投資新疆和四川的溫室氣體減排項目,購買其31萬噸的二氧化碳補償額度指標,這一數字約占其全球業務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一半。⑤二是節能減排投融資。國外投資銀行和從事碳交易的風險投資基金已進入中國,對具有碳交易潛力的節能減排項目進行投融資。如成立于2007年3月的沛雅霓資本公司,旨在投資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沛雅霓資本公司在中國的啟動資金高達4億歐元,主要業務是向中國的減排項目提供資本和技術支持,以減輕全球環境的壓力,它專注于通過投資可持續發展項目實現良好回報以及碳信用的管理。①三是金融產品創新。一是信貸產品創新。2006年興業銀行基于品牌和市場價值與IFC合作簽署了《能源效率融資項目合作協議》(即《損失分擔協議》),成為國內首家推出“能效貸款”產品的商業銀行。根據該協議,IFC向興業銀行提供2億元人民幣的本金損失分擔,以支持最高可達4.6億元人民幣的貸款組合。興業銀行則以IFC認定的節能、環保型企業和項目為基礎發放貸款,IFC則為貸款項目提供相關的技術援助和業績激勵,并收取一定的手續費。能效貸款并非只是提供信貸產品,而是深挖節能減排行業的供應鏈,除了向節能減排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外,還提供財務顧問服務,并幫助能夠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量的企業發現碳交易價值。二是理財產品創新。中國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分別推出了“掛鉤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的理財產品;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推出的美元1年期“掛鉤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產品,除了高達15%的預期最高年收益率頗具競爭力以外,該產品系國內首個注入“控制全球變暖和溫室氣體排放”概念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投資期限1年,投資實際收益將取決于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月度平均表現,預期最高年收益率可達15%。[4]

        五、國際經驗對我國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啟發及建議

        全球眾多金融機構已經以低碳經濟為契機,開始利用金融力量解決以地球溫暖化為首的各種環境問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第二大CO2排放國,應該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我國金融機構應借鑒國際經驗,提前做好準備,通過杠桿和利益傳導機制影響其它行為主體。

        (一)建立相關法規制度

        目前,低碳經濟還是一個嶄新的、幼小的經濟領域,其最大風險就是政策風險,有了穩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理性而有序引導資金走向。政府在制定一系列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條例、標準時,應考慮金融方面因素,引導金融機構捕捉低碳經濟下的商業機會,推動適合中國國情的環境金融產品發展。通過制定《節能減排貼息貸款管理辦法》方式,明確金融扶持政策,實現信貸資金對節能減排產業發展支持制度化、持續性。

        (二)培養中介市場

        目前中國設立了清潔發展機制(CDM)基金和中國綠色碳基金(民間基金),以支持低碳發展的資金需要。中介市場是開展CDM機制的關鍵,金融機構應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其資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可利用既有交易平臺或交割平臺的專業知識與技素來規劃相關交易制度,提供未來建構碳交易市場的基礎,同時參與購買或者項目業主聯合開發CDM項目。

        (三)加大信貸資金投入

        金融機構的貸款和投資行為,會直接影響各個行業和項目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因此,金融機構應利用其資金投向引導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一方面加大對技術改造貸款的投放,支持包括節能和清潔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潔汽車技術、農業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溫室氣體排放新技術的研發,扭轉我國目前能源生產和利用、工業生產等領域技術水平落后,技術開發能力和關鍵設備制造能力差的局面。另一方面,通過簡化對小型汽車和小排量汽車貸款程序等手段,引導消費觀念改變,推行低碳消費理念。

        (四)加快金融產品創新

        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大型企業和機構投資者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研究開發環境和金融互動下的金融工具創新。如偏向于環境相關產業的風險投資基金、環境產業投資基金、環境金融市場中的對沖基金運作、養老基金長期投資的環境金融產品選擇和風險管理、商業銀行低碳項目貸款以及環境信貸風險評估等、政策性銀行大型項目環境結構性金融支持、主導和參與全球多邊參與基金的設立、綠色金融和企業債券的發行等等。應加快形成價格發現的碳交易市場和機制,并開發相應的衍生環境金融工具。

        參考文獻:

        [1]任衛峰.低碳經濟與環境金融創新[J].上海經濟研究,2008(3).

        [2]任力.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J].社會科學家,2009(2).

        [3]鄢德春.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低碳金融業務的思考[N].金融時報,2010-3-22.

        [4]金樂琴,劉瑞.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J].經濟問題探索,2009(1).

        ①數據來源:陳偉.新的美國總統,新的能源計劃[J].科學新聞,2008,12(1).

        ②③數據來源:項平.減碳,世界在行動[J].新湘在線,2010-02-22.

        ④數據來源:鄧麗.中國向世界承諾減碳計劃[J].21世紀經濟報道2009-12-02.

        第2篇: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關鍵詞】低碳 貿易 發展 建議

        一、發展低碳貿易的客觀性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而低碳貿易,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貿易增長模式。發展低碳貿易不僅是世界潮流國家的現實需求,更對于我國的各項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發展趨勢

        低碳經濟逐漸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流行起來,從而滲透到人們的方方面面,乃至人們的生存理念。基于此,使得各個國家都重視低碳經濟的發展,貿易作為經濟的組成部分,自認要考慮在內。因此,國際貿易格局有了新的改變。首先,在原有的勞動力、資本、技術、自然資源等要素之外,又多出了一個碳要素,各國在參與國際分工過程中所擁有的比較優勢會發生轉化。發達國家在新能源技術上占有領先地位,希望通過發展低碳經濟占據未來國際市場競爭制高點,而尚未完成工業化進程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由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粗加工比重大,耗能多,污染大,要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大幅度削減碳排放量,無異于令其退出國際分工。其次,各國對碳關稅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許多國家特別是近些年來已然喪失勞動力成本優勢的發達國家,以限制碳排放為名征收碳關稅則有可能成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好借口。美國眾議院在2009年6月26日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就包含了有關碳關稅的條款。隨后,法國也提出,從2010年開始對在環保立法方面不及歐盟嚴格國家的進口產品,將征收碳關稅。這些貿易標準往往都是發達國家率先制定,對發展中國家十分不利。再次,隨著未來碳排放權交易的日益擴大,碳排放權有可能像勞動力、資本、技術、自然資源等其他要素一樣跨國流動,甚至還會更加自由地流動,很可能替代一部分貨物貿易。總體而言,國際貿易發展將呈現出一系列新趨勢。一方面,國際貿易規模擴張將會受到抑制,國際貿易應當發揮低碳的而非高碳的世界經濟增長發動機的作用。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將趨于下降,而低耗能、低污染產品比重將趨于上升。在如此的國際貿易格局中,哪個國家能夠率先引領世界低碳經濟革命,就能在未來的國際貿易格局中處于主導地位。因此,發展低碳貿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突顯了出來。

        (二)國內嚴峻的現實

        我國在經濟發展受到世界矚目同時,在環境方面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些源于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只能將環境放在稍后的位置。這表現在:第一,我國大力著手發展城市建設、工業建設,帶動了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碳排放量也隨之增加;再加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政府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擺脫貧困、溫飽的現狀,真正邁進小康水平的同時,能源消費也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持續增長。

        第二,由于我國能源資源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相對于天然氣和石油來說,煤炭在我國的儲量占具優勢,這就決定了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結構。再加之我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像電力、化工、水泥、鋼鐵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帶動著以煤炭為主的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因此,解決環境污染,開發新型環保的新能源,實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刻不容緩。第三,我國產業結構非常不合理,比重偏高的是重化工業,而服務業和能耗較低的第三產業比重偏低,發展比較落后,因此決定了工業是我國的經濟主體,能源的消費也主要是工業。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從2005~2010年能源消費水平呈上升趨勢,全國百分之八十的省市自治區都未完成年度單位GDP能耗下降百分之二十的目標。第四,目前為止我國整體科技水平還比較落后,技術研發的能力還不夠高,中國經濟由/高碳0向/低碳0的轉變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只有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很好地發展低碳經濟。例如收集儲存二氧化碳、分解氧化亞氮、回收利用甲烷等技術。由于科技水平、技術研發能力的制約,我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不得不投入高成本向發達國家引進技術,這樣對我們還不算發達的中國負擔沉重。

        二、發展低碳貿易的重要性

        發展低碳貿易不僅有來自世界的潮流、壓力,國家現實的環境惡化,更是因為低碳貿易對于經濟的發展有重要貢獻,不會因為講求低碳環保,經濟發展的腳步就停頓下來。我們有發展低碳貿易的潛在優勢,比如減排空間大。中國目前的能耗強度和能源效率明顯偏低,通過結構調整、技術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徑,實現節能減排的余地較大。此外,減排成本低。從國際上看,框架公約規定每噸減排成本超過 30 美元,中國的成本大體在 15 美元。中國能源需求增長、符合減排條件的項目多、規模經濟效應明顯的特點,也有利于開展國際碳排放交易,吸引國際資金進入減排項目。

        第3篇: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關鍵詞 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低碳發展路線圖;低碳技術需求評估;城市

        中圖分類號 X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6)01-0016-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1003

        城市是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載體。許多城市都是通過制定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或規劃和實施方案)引領本地區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1-4]。然而,從低碳城市建設實踐看,雖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在國內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編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普遍缺乏建設項目與工程減排潛力評估和技術需求評估的內容。即便路線圖的編制利用了清單編制的結果,很多清單報告的結果對于部門(行業)目標的確定不能給予科學支撐,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低碳發展路線圖實施效果。因此,為了促進低碳發展路線圖的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需要把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低碳技術需求評估的方法與低碳發展路線圖的編制內容和要求協同統一,即改進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分析方法,把低碳適用技術評估納入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的情景分析和低碳發展潛力評估環節,以提高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指導效能,服務于城市低碳發展目標的實現。

        1 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編制的技術要素

        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是根據城市市情,結合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對城市發展轉型所制定的低碳戰略目標、發展規劃、重點領域(部門)行動方案的全景式描述[1-2]。如何建立碳排放核算框架、設定一定時期內溫室氣體減控目標、制定本地區行動方案,以及對減排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監測評估是國內外研究的主要關注點[1-5],然而對于如何促進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落地”缺乏有效的解決辦法。尤其是對排放清單和低碳發展部門職能不盡對接、“技術/項目減排潛力評估缺失”等問題在低碳發展路線圖的編制技術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總體來看,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的編制與實施一般需要從了解城市當前碳排放現狀開始,通過研究城市未來中長期的碳排放情景設定減碳目標,進而編制重點領域行動方案,評估技術/項目減排潛力,提出政策建議和保障措施。

        1.1 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對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核算和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一是為了清晰了解本地區溫室氣體排放部門(行業)狀況,為應對氣候行動提供基本定量數據支撐,二是有助于監測評估低碳城市建設進展。從國家層面到省級層面和城市層面,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核算主要參考的方法學中,IPCC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推薦的參考方法和部門方法在不同方法學研究中均有所包含[6],《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方法學[7](以下簡稱《省級清單》)和《ICLEI指南》方法學[5,8] 是中國城市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研究參考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編制模式、編制定位、清單框架、清單邊界和適用范圍不同,以上方法學在城市層面溫室氣體核算應用中既有適用性,也有局限性[9]。《中國溫室氣體清單研究》提出了改造能源平衡表的創新工作方法[10],以適應清單編制工作需要;《中國城市溫室氣體清單核算工具指南》 [11]在借鑒《省級清單》基礎上,結合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源和匯的特點,提出了適用于編制城市溫室氣體清單的方法。總體上,根據行政管理和溫室氣體減排行動需要,編制城市溫室氣體清單,為制定減排行動目標、衡量減排行動效果、開展碳排放試點交易提供數據和量化支撐。

        1.2 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情景分析

        碳排放情景分析主要是通過情景描述、參數設定和量化模型工具進行一定時期內能源消費總量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估算。其中,情景描述是根據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經濟增長、能源消費等宏觀影響因素,設定不同排放情景,以全面反映所研究客體一定時期內溫室氣體可能的排放情形,通常包括為情景描述提供分析基準點的常規情景(BAU)、低碳情景和強化低碳情景;相關參數主要包括本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產業結構水平、人口水平、城鎮化率和能源結構等宏觀經濟指標和政策參數指標,部分模型中還考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環境保護、清潔能源、交通和建筑等領域相關物理表征指標和技術水平指標的參數值;中國綜合政策評價模型、能源和氣候經濟學項目技術優化模型、環境影響評價模型、環境影響評價拓展模型和隨機環境影響評估模型、指數分解模型是情景分析中確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常用工具[4,12-16]。以綜合政策評價模型(IPAC)為例,通過圍繞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產業結構水平、人口和城市化水平設置了基準情景、低碳情景和強化低碳情景進行情景描述,通過統籌考慮不同程度的經濟規模、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環境減排和重點技術進步情況進行參數量化、擬合和校正,以描述相關宏觀經濟變量與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時間序列關系,為目標地區整體上低碳發展潛力描述和低碳發展目標設定提供客觀參照[12]。

        3 結論與建議

        可量化、可核證以及標準化是科學深入推進低碳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需要以溫室氣體清單為支撐。為此,本文根據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編制要求,改進清單工具的報表形式,并與重點領域低碳技術需求評估結合起來,建立了“三位一體”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的研究框架。同時考慮到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中“溫室氣體和主要污染物減控”治理的雙重性階段特征,該分析框架的建立也有助于為大氣污染源國家法規排放清單編制方法學和減排技術評估方法學統一規范提供研究借鑒。在未來的實踐工作中,還需做好以下工作:

        (1)改進清單工具分析質量,為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制定和低碳發展決策服務。通過清單編制,科學、系統地分析城市溫室氣體排放的時間分布和部門分布,是溫室氣體清單最核心的直接功能。因此,從方法上,如果只是根據能源平衡表改造對接清單編制工作,很多行業的信息會缺失,看不出清單報告中部門的減碳潛力。應根據活動水平數據需求導向,探索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結合的方法,從生產側和消費側出發,基于分部門、分能源品種的能源消費統計數據編制能源平衡表,形成清單導向的長效工作機制,圍繞碳排放效率配置加強碳排放預算管理。

        (2)發揮溫室氣體清單為規劃、考核和決策服務的衍生功能,需要提升溫室氣體清單編制質量與時間序列上的連續性,統籌考慮排放總量、排放增長速度和減排空間、部門(行業)經濟發展等因素,識別溫室氣體關鍵排放源,與國家目標對接,細化部門目標,結合清單時序分析功能,推動形成科學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考核制度,協同考慮大氣污染源國家法規排放清單和減排支撐技術。推動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編制從“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核算”到“減排目標設定”、“低碳減排重點領域識別”和“部門(行業)適用技術支撐”基本方法程式化,結合城市主體功能分區和區域聯防聯控中需求管理差異性,根據城市比較優勢和發展特色制定低碳發展路線圖。

        (3)發揮溫室氣體清單的衍生功能,需要與路線圖研究(包括低碳技術/項目需求評估)整體考慮。基于技術的減排量評估是推動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動態管理基本依據,通過對試點城市低碳適用技術減排效率測度可以看出,試點城市低碳發展效率與其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排放構成、產業發展等關系密切,因此,技術需求評估要能估算預開工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產生的碳排放、減排項目(工程)可減少碳排放量,這些信息對于既定藍圖架構下路線圖的“檢查”、“再優化”等決策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潘曉東.中國低碳城市發展路線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10):13-18.[Pan Xiaodong. Roadmap for Chinese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20(10):13-18.]

        [2]莊貴陽,等.中國城市低碳發展藍圖:集成、創新與應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Zhuang Guiyang, et al. A Blueprint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 for Chinese Cities: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15.]

        [3]武旭.低碳城市建設的國際經驗借鑒與路徑選擇[J]. 區域經濟評論, 2014,(1): 40-47. [Wu Xu.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Path Selection for Lowcarbon City Construction[J]. Regional Economic Review,2014,(1):40-47.]

        [4]周南,Lynn Price,Stephanie Ohshita,等. 低碳發展方案編制指南(第三部分):制定低碳發展規劃[J]. 科學與管理,2013,(6):62-69.[Zhou Nan,Lynn Price,Stephanie Ohshita,et al. A Guidebook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 at Local Level(Part 3): Develop a Plan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J].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3,(6):62-69.]

        [5]ICLEI. Cities for Climate Protection(CCP) Campaign[R].2008.

        [6]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M]. Kanagawa, Japan: 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2006.

        [7]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編寫組.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 [R]. 北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1.[Provinci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Writing Group. The Provinci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Guidelines(Pilot Version)[R].Beijing: NDRC,2011.]

        [8]ICLEI,C40. Global Protocol for Communitysca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GPC Pilot Version1.0)[R].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 ICLEI 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 2012.

        [9]白衛國, 莊貴陽, 朱守先. 中國城市溫室氣體清單研究進展與展望[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3, 23 (1): 63-68.[Bai Weiguo, Zhuang Guiyang, Zhu Shouxian. Progresses and Prospects of Municip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Research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23(1):63-68.]

        [10]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中國溫室氣體清單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The National Coordination Committee on Climate Change,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China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Research[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 Science Press,2007.]

        [11]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中國城市溫室氣體清單核算工具研究[R].2014.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City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Accounting Tools Research[R]. Beijing: IUE/CASS, 2014.]

        [12]劉強,姜克雋,胡秀蓮.中國能源領域低碳發展路線圖[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0,6(5):370-375.[Liu Qiang, Jiang Kejun, Hu Xiulian. Low Carb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oadmap for China [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0, 6(5): 370-375.]

        [13]鄒驥,傅莎,王克.碳強度目標給經濟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N].中國經濟導報, 2009-12-02(1902-A03).[Zou Ji, Fu Sha, Wang Ke. The Carbon Intensity Target Brings What Kind of Influence on Economy and Society[N]. China Economic Herald,2009-12-02(1902-A03).]

        [14]York R,Rosa E A,Dietz T. STIRPAT, IPAT and ImPACT: 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46:351-365.

        [15]王韶華,于維洋,張偉.基于IIPAT模型的我國低碳情景分析[J].生態經濟, 2014, 30 (4):19-23.[Wang Shaohua,Yu Weiyang,Zhang Wei. The Scenario Analysis of Lowcarbon Based on Improved IPAT Model in China[J]. Ecological Economy, 2014,30(4):19-23.]

        [16]馬丁,陳文穎.上海市低碳發展狀況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8):26-32.[Ma Ding,Chen Wenying. Development Status of Lowcarbon in Shanghai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23(8):26-32.]

        [17]陳劭峰,劉揚,鄒秀萍,等.碳排放的歷史考察與減排驅動力分析[M]//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9:36-74.[Chen Shaofeng,Liu Yang,Zou Xiuping,et al. Review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Force of Reduction[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Group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port: The Exploration of Lowcarbon Path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ijing: Science Press,2009:36-74.]

        [18]胡秀蓮,苗韌.對IPCC第5次評估報告部門減排路經和措施評估結果的解讀[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4,10(5):331-339.[Hu Xiulian, Miao Re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ssessment Findings on Sectoral Mitigation Pathways and Measures from the IPCC AR5[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4,10(5):331-339.]

        [19]IPCC.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M/O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2015-04-10].http://IPCC.ch/report/ar5/wg3/.

        [20]莊貴陽.節能減排與中國經濟的低碳發展[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08, 4(5): 303-308.[Zhuang Guiya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Their Significance to Chinas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J].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08,4(5):303-308.]

        [21]莊貴陽.破解城鎮化進程中高碳鎖定效應[N].光明日報, 2014-10-02(08).[Zhuang Guiyang. Addressing Highcarbon Lockin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N]. Guangming Daily, 2014-10-02(08).]

        [22]Tomas N, PerAnders E. 2009通向低碳經濟之路: 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成本曲線(2.0版)[J].麥肯錫季刊,2009,(12).[Tomas N, PerAnders E. 2009 The Path to the Low Carbon Economy: Global Greenhouse Gas Abatement Cost Curve(Version 2.0) [J].McKinsey Quaterly,2009,(12).]

        [23]IEA. Energy Technology Roadmaps: Charting a Lowcarbon Energy Revolution[R]. Paris: IEA, 2009.

        [24]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32-17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Group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port: The Exploration of Lowcarbon Path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132-171.]

        [25]吳昌華.低碳創新的技術發展路線圖[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0,25(2):138-145.[Wu Changhua. Roadmap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Lowcarbon Innovation[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25(2):138-145.]

        [26]莊貴陽,王苒.靠法制把一張藍圖繪到底[N].人民日報,2015-04-21(023).[Zhuang Guiyang, Wang Ran. Make a Blueprint Drawn Exactly by the Rule of Law[N].Peoples Daily, 2015-04-21(023).]

        [27]蔣小謙,房偉權.中國城市溫室氣體清單應用的領域、挑戰和建議[R/OL].北京:世界資源研究所,2015.http://.cn/cityinventorychallenges.[Jiang Xiaoqian, Fang Weiquan. Chinese City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Application: The Field,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R/OL].Beijing: WRI,2015. http://.cn/cityinventorychallenges.]

        [28]莊貴陽, 白衛國, 朱守先. 基于城市電力消費間接排放的城市溫室氣體清單與省級溫室氣體清單對接方法研究[J]. 城市發展研究, 2014,21(2):49-53.[Zhuang Guiyang, Bai Weiguo, Zhu Shouxian. A Study on Linking Method of Citys GHGs Inventory with Provincial GHGs Inventory Based on Citys Indirect Emissions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4,21(2):49-53.]

        Formulating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Roadmap:

        Technical El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

        第4篇: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關鍵詞】區域低碳經濟 發展 政策建議

        隨著當前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對資源有更大的需求,為滿足人們的需求,盲目的開采,無節度的利用資源,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能源的過度使用,引發了一系列的的環境問題,如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上升,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出現,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存與發展。針對當前這一惡劣的環境問題,國際社會提出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

        一、“低碳經濟”的概述

        低碳經濟最早由英國政府率先提出,是指在新技術以及政策的扶持下,開展一場能源革命,該種經濟模式提出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出,抑制氣候變化。低碳經濟主要是以低碳含量、低排放、低污染以及低能耗和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以及自然、人類以及環境之間共同和諧發展為特征的一種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該種經濟模式的提出是在氣候變暖這一大環境下,主張減少人們排放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環境,減少氣候災害的出現。相對高碳經濟,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漸轉變為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為響應國際社會提出的低碳經濟發展策略,并與當前我國實際相結合,分析政府如何通過政策引導我國發展低碳經濟。

        二、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選擇

        提出能源節能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實施節能可有效保證能源資源總量供應安全、使用安全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可有效提高競爭力以及保護環境。一些專家預測,實施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有望將能源的消費量減少高于15%。因此,中國未來節能工作的重點在于改進建筑、交通、工業等三大部門的能效。

        調整能源結構,開發利用新型低碳能源。雖然新型能源不斷出現,但我們所廣泛使用的傳統化石能源,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占據我國能源生產以及消費的主導地位。從保護環境以及優化能源結構角度分析,發展零碳能源和低碳能源,可有效保證使用能源的多樣性,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減少能源排放。但需注意的是,能源結構受到經濟成本、技術狀況以及資源影響約束,若能源需求量仍大幅增長,調整的機構仍不能滿足當前的需求,政府提供的政策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調整能源結構時,應與能源的總體消費量保持一致。

        調整產業機構、對高碳產業采取限制措施,倡導實施低碳產業。我國存在產業機構不合理的情況,第一、二產業比重較高,第三產業比重較少,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調整當前我國的產業機構,對于控制碳排放量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第二產業的交通運輸業、建筑業以及工業制造業呈現高速發展趨勢,且在一定時期內仍將表現為繼續高速發展,這是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的。因此,針對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特點,倡導實施產業低碳化,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

        加強與國際之間的合作,加強創新能力。低碳經濟中強調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發展產業,減少能源的消耗。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技術力量較為薄弱,需加強國際間合作,借助發達國家所采用的低碳技術,將其應用到我國經濟發展中,帶動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但因一些利益關系,低碳技術向發展中國家推進較慢。有必要借助國際間的協議,推動當前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技術轉讓,形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協作,形成一個共同發展的和諧局面,有利于低碳經濟在全球范圍內推進應用。

        結合我國具體地區實施區域低碳經濟發展。以我國中部地區為例,中部為我國人口主要集中區,中部貫通東西,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過渡作用,能源消費總量僅次于東部地區。在我國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政策之后,借助創新技術,中部地區開始將新能源汽車、輸變電以及節電設備等新興能源應用到實際中,成效顯著,中部地區的能耗指標相較于未實施時,顯著下降,且以此為契機,中部地區實施中部崛起,發展中部經濟。

        三、總結

        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全球變暖,環境不斷惡化,嚴重制約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是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國提出了相應的政策體系構建措施,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政策,在新技術的基礎上,利用經濟、金融以及法律等政策手段,合理配置資源。促進低碳政策體系化,構建低碳社會建設的重要保障,戰略性、全方位以及多層次相結合給予患者實施政策制度體系,發揮政策體系之間相互協同作用,有利于我國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為更好發展低碳經濟,應與發達國家之間相互溝通,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水平,提高我國實施低碳經濟的創新能力,同時我們也應做到自我創新發展,推進當前低碳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棟,李懷霞.論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政府政策[J].中國行政管理,2009,(5).

        [2]劉成玉,楊穎.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現實制約與調控政策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1).

        第5篇: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現狀;必要性;對策建議

        一、低碳經濟及我國低碳經濟的現狀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低碳產品、低碳技術、低碳能源的開發利用,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個行業。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如果不及時轉變增長方式、加快調整結構,就有可能出現資源難以支撐、環境難以容納、社會難以承受、發展難以為繼的窘迫局面。“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目標,力圖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逐步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把節能減排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逐級分解到各地和重點企業,并落實為政績和業績的考核指標。這些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的政治決心和國家意志。

        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除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壓力外,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必要與緊迫性。

        1、我國人均能源資源有限,擁有量不高

        中國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是一個儲備較低的國家,探明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這種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觀上要求我們發展低碳經濟。

        2、碳排放總量大,環境污染污染突出

        我國人口眾多,經濟增長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總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我國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化石能源資源的消耗,導致碳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加重等問題。我們靠高碳路徑生產,卻上了碳排放總量大的“黑鍋”。

        3、優化產業結構的迫切需要

        在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中,工業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務業比重偏低;而工業結構中,高碳的重化工業占工業比重的70%左右。這些“高碳”產業既是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帶動產業,也無法通過國際市場滿足國內的巨大需求,我國的資源支撐不了,環境容納不了;更何況還要給子孫留有足夠的資源和空間。因此,通過發展低碳經濟,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經濟的碳強度,成為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和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

        4、調整能源結構的內在要求

        中國能源煤炭比重大,水電、核電、新能源所占比重小,石油、天然氣短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比重占70%左右。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比重,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發電方式多樣化,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煙塵顆粒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對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至關重要。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中國首先必須調整能源結構。

        5、我國開展國際合作、參與國際“游戲規則”的途徑

        雖然我國的工業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產業結構、技術革命等后發優勢,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秩序和規則,不得不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于“微笑利潤曲線”下端,不得不在資本和技術上處于依附地位,甚至被發達國家轉移的資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鎖定”。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可以與發達國家共同開發相關技術,還可以直接參與新的國際游戲規則的討論。

        三、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政策機制,創造良好市場環境

        要建立并逐步完善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為低碳經濟的轉型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充分立足國情,在確保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實施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并從法律層面確定應對氣候、環境變化的舉措,在相關法規修訂過程中,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條款,逐步制定、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體系、管理體系和監督實施機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標準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動我國早日加入世界低碳經濟轉型國家行列。

        2、調整產業和能源結構,提供必要發展條件

        要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產業,抑制過剩產業,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突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形成新材料與智能綠色制造體系。優化能源結構,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應加大投資和政策扶持力度,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轉變消費觀念,動員依靠全民參與

        低碳發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門或企業關注的事情,還需要各利益相關方乃至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由于氣候變化涉及面廣、影響大,因此,應對氣候變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門的參與,同時需要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專家共同參與,加強研究、集思廣益、發揮集體智慧。積極鼓勵公眾參與轉變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遏制奢侈消費,減少浪費。要借助于輿論媒體,包括電視、報紙、網絡、雜志、廣播等,對廣大民眾進行節能、綠色消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第6篇: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引言2003年2月,英國工貿部了《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能源白皮書,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所謂“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為基礎的綠色經濟,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礎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體系和低碳產業結構,要求建立與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鼓勵低碳發展的國際國內政策、法律體系和市場機制,其核心是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

        一、云南省低碳經濟發展現況

        作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我國政府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國內一些省市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云南省,發展低碳經濟優勢突出,潛力巨大,因此,其發展低碳經濟的進展狀況受到了國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1.云南省支柱產業低碳經濟發展狀況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低碳產業的支撐。

        按照低碳產業概念,煙草產業、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旅游產業是低碳產業,電力產業中水電也是低碳產業,云南五大支柱產業中有三個半屬于低碳產業范疇。礦產業也在積極尋求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1)煙草產業

        煙草業是一個環境污染相對較小的行業,但基于國家和省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煙草業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斷進行之中。抽煙產生的有害物質有4000余種,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煙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為煙草產業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燃燒一支香煙,最終進入空氣的一氧化碳約為90mg,二氧化碳約為135mg。05年我國銷售香煙19328億支,因此,由于吸煙進入空氣的一氧化碳約為17.4萬噸,二氧化碳約為26.1萬噸。一氧化碳進入空氣最終會轉化為二氧化碳,也就是說每年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為43.5萬噸。新品云煙“如意”是云南紅云集團成立后回饋消費者的第一份厚禮,其在煙標上首次印有環保標志,根據國家局有關規定標注:煙氣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類推,如果我國銷售的香煙都為“如意”,那么,云南省將為全國每年減少37.2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電力產業

        云南省煤層氣資源約4240億立方米,抽采1億立方米用于發電,可實現節能量9.5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21.375萬噸的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間,示范完成電機系統節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項,其中完成600臺高效節能電機替代落后低效電機,600臺套風機、水泵低壓變頻改造,50臺套高壓電機變頻調速改造。目標是年節能14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31.5萬噸二氧化碳;燃煤工業鍋爐節能改造工程,計劃年節能22萬噸標準煤。云南省電力產業40%靠火力發電,如果采用節能改造工程,將年減少49.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3)礦產業

        云南地質結構復雜,金屬礦和非金屬礦都十分豐富,是中國有色金屬重要生產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單位。礦產的冶煉過程是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與電力產業一樣,礦產業同樣采用了燃煤工業鍋爐節能改造工程,將減少49.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熱余壓利用工程,例如:1)鋼鐵行業:完成昆鋼控股有限公司余熱發電示范項目,年新增發電量11.4億千瓦時,折合14萬噸標準煤。2)水泥行業: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示范項目,推動昆鋼嘉華、紅塔滇西水泥利用純低溫余熱發電。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窯實現裝機發電,年新增發電量8.14億千瓦時,折合l0萬噸標準煤。3)焦化行業:在焦炭主要生產地曲靖示范完成兩個焦爐煤氣發電項目。回收60%焦爐煤氣發電9億千瓦時,折合11.061萬噸標準煤。4)黃磷行業:在有條件的黃磷生產企業示范完成兩個黃磷爐尾氣發電項目。5)推廣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熱器項目,實現每小時回收100噸蒸汽冷凝水,年節約能源1.44萬噸標準煤。每年共可減少至少82.12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2.林業的低碳經濟發展狀況,即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的開展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是指發達國家間和發展中國家開展減少源的排放和增強匯的清除項目,產生的減排單位可以出讓和買賣。簡單來說就是發達國家從中國的清潔能源類項目中購買二氧化碳減排量,抵沖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現階段可計入CDM減排項目的林業活動限于造林與再造林,即林業CDM固碳項目。

        由國家林業局與保護國際(CI)和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合作,按照有關國際規則設計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川,結合森林植被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進行林業碳匯試點示范項目。該項目計劃發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樣性、碳匯、及社區發展。目前已開展的工作:一是篩選出了玉龍、隆陽、騰沖、雙江4個縣市區為森林多重效益項目(FCCB)優先發展縣;二是召開了FCCB信息系統建設項目專家咨詢會及設計報告會;三是成立了碳匯信息管理中心,通過招標的形式確定由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院及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統的開發。

        二、促進云南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云南省擁有豐富的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能,這些資源使得云南能源結構的轉變成為可能;秀美的自然風光及濃厚的民族風情,為低碳經濟的代表——旅游業的發展夯實了基礎;云南排碳少(工業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資源豐富)的經濟特點,大大降低了發展低碳經濟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應該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幫助各個產業,很好地發展低碳經濟呢?1.煙草產業隨著人類環保及保健意識的增強,煙草業不可避免地面臨衰退,云南省的煙草業已經發展到頂峰,在未來的低碳競爭中并不占優勢,對于貯備了大量資金卻不知如何使用的云南煙草業,我認為應該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資金投資其他具有低碳競爭力的產業,如旅游業,生物質能產業,實現共贏;二是積極研發煙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實現產業升級換代。

        煙草蛋白具有食用價值。煙葉富含蛋白質,烤煙煙葉在10%左右,曬煙和白肋煙可高達20%。一些研究結果表明,植物葉蛋白尤以煙草葉片中可溶性蛋白(FI)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種必需氨基酸含量不僅均高于世界糧農組織(FAO)制定的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標準,而且其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亮氨酸都超過該標準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煙草再生能力強,一年可多次收獲,煙葉產量高,利用鮮煙葉提取蛋白,其畝產量可超過大豆。

        煙草具有藥用價值。煙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療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的特效藥物。從煙葉中提取的煙堿具有使精神興奮和鎮靜兩方面的溫和作用。最近的醫學研究又發現,煙堿可以緩解托瑞特綜合癥,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綜合癥、潰瘍性結腸炎和注意力缺乏癥;而且煙堿制成農藥可防治農作物害蟲,剩余物質可用作飼料和肥料。

        2.以食品為重點的生物開發產業

        生物產業是以再生性生物資源為主要原料,市場需求規模巨大,能源需求較少,污染性低,具備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的雙重特征,是創造綠色GDP的“領航產業”。

        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借助低碳經濟的契機進一步發展壯大。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國際國內資金的支持。世界銀行,各大投資性銀行以及國內銀行都對低碳融資采取著非常積極地態度;二是大力發展乙醇燃料。云南省

        轉貼于 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糧作物生產燃料乙醇,而且現有的生產企業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發展前景看好。三是引進先進技術,發展以可再生植物資源為原料的產品。

        3.以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特點的旅游業旅游業同樣是典型的低碳經濟產業,隨著人類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競爭壓力的不斷擴大,對精神愉悅的追求將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我們要做的是,借助低碳之風,進一步壯大生態特色旅游。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拆除景區違規建筑,恢復生態原貌,積極推進生態飯店、生態旅館的建設,提供以綠色食品為主的飲食和采用節能設備的住宿;二是積極開發新的景點,在創意上結合環保,策略上注意與其他景點的斜街,規劃時充分考慮當地經濟、人口、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承載力。

        4.其他非支柱產業應如何應對低碳的挑戰除了以上支柱產業,其他產業也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減排二氧化碳同樣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政府應鼓勵非支柱產業的兼并與合作,發展產業集群。這些產業由于種種原因,沒能發展壯大,很難在踐行低碳的過程中得到政府及國際社會的支持,在技術引進及結構轉型中將遇到無法逾越的難關,根本談不上發展低碳經濟。與此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養職工低碳意識,開發企業低碳精神。

        5.直接的經濟利益

        以上都是間接通過節能減排來實現經濟發展。低碳經濟能否形成一個產業,其是否能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至關重要。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使我們看到了契機,它可以直接帶來資金的收入,完全可以發展壯大為一個產業。

        三、小結

        發展低碳經濟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本質是一致的,不僅能夠促進解決國內的能源和環境問題,而且有利于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有利于從整體上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胡宗洋.低碳經濟與中國發展[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8(1).

        [2]何燕.昆明低碳經濟情景分析[J].科學環境導刊,2009(1).

        [3]王雪娜.我國能源類碳源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6.

        第7篇: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上述雙滯后問題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并且也是多方面的。總結起來,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

        1.1消費市場損失由于城市化速度之后與工業化速度,使得我國很多潛在的消費需求都沒有被體現出來,導致消費市場受到很大損失。例如很多通過工商建筑業的發展成為富裕者的農村人員,其當前已經屬于城市群體的一份子,但其在進行消費時的消費思想仍然是停留在農民的消費觀念中,這就極大的削弱了社會的購買力,使得消費市場難以擴大。

        1.2農民收入損失近年來國家雖然取消了農業稅,實行了各種補貼,但農民收入的增長仍然是以外出打工為主,來自農業的收入比重反而呈下降趨勢。

        1.3就業崗位損失目前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但是相對于農民脫離農業生產崗位而涌入城市的速度來講,這些崗位還遠遠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而農村生產的勞動力卻不能滿足生產需求,這就造成了就業崗位的不對稱與損失。

        1.4農業效率損失我國農業是超小規模的生產方式,僅相當于日本的40%。如此之小的經營規模,農業商品率不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對外無法參與國際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對內是生產要素的浪費。

        1.5資源環境損失中國的城市化滯后工業化的重要特征:走分散的農村工業化道路,由此造成的資源和環境損失有:資源使用的不經濟,大量農民居住農村,住宅生活用地不經濟,農村工業由于生產分散,廢水、廢氣等處理成本高,直接排出對環境造成危害大。

        1.6社會發展損失工業化不僅是社會財富的巨大增長,同時也是社會人口結構的轉型過程。二者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協調、不穩定甚至是社會動亂。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不協調幾乎都可以從這兩個滯后中找到根源。

        2.加快土地流轉與集中的對策

        2.1推進農地流轉的原則和思路

        2.1.1政府買單即要通過政府支持、贖買的方式,對放棄農地經營權者加以補償,而不能讓農地耕種者支付額外費用。

        2.1.2堅持自愿主要應通過利益誘導機制使一些農民自動地讓出農地經營權;另一部分農民對土地愿意轉入并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無論是哪個方面在農地轉讓過程中原有的利益不僅不能受到損失,而且要有所增長。

        2.1.3同步推進即在土地流轉中不僅要擴大農業經營的規模,而且在土地集中的同時進行土地整治;此外,還要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由此,土地流轉、集中的過程也就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過程。

        2.1.4升值歸公取消農地轉讓費后農業經營者有利,可能要求承包者很多,需要采取拍賣方式決定承包者,由此帶來收入。土地的這種收入應歸農村社區集體興辦公益事業。當然對那些仍留在農業農村中的土地放棄者,又未獲得足夠的社會保障經營者也允許其以農民入股。

        2.1.5先后有序農地轉讓首先要讓集體內居民能優先取得承包權,然后才是集體外部的人員承包。

        2.1.6適度壓力市場經濟推動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需要有動力也要有壓力。土地讓出者利益不僅不能受到損失而且要增加,同時對那些長期不耕種者而等待農地非農化使用的升值者也可暫時收回。

        2.1.7全面開放對于公司、龍頭企業等進入農業承包經營限制性規定要取消。只要他們承包農地從事的是農業生產就應加以鼓勵和支持。

        2.2推進土地流轉和集中的措施

        2.2.1大力推行以社會保障權換土地使用權在目前農村(民)社會保障尚不健全甚至尚未建立起來的地方,這種方式有利于農民相關權益的獲得,在量上也是合算的。當然,對于那些實行農村基本社會保障的地方,則不能以不變土地就不給社會保障。在這些地方要對讓出土地者給予市民或高于農村社會保障的標準支付;或者采取以工補農方式,讓農民獲得土地的分紅收入等均可以。

        2.2.2提倡允許農民以宅基地換城市廉價房農民只有在城市定居,有了住房才能永遠留在城市,也才能與農地徹底分離。而另一方面農民放棄農村宅基地將會騰出更大面積的土地,為城市化做出貢獻,理應獲得補償。

        2.2.3允許基層在不損害農民利益的前提做田塊之間的適當調整這既是一項原則,又是一個具體的措施,但不得以此為借口侵犯在農地上繼續耕種者的利益。

        第8篇: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關鍵詞:地表水監測 ;水質檢測;監測參數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等發達國家就對湖泊河流等地表水的水質以及污染情況進行了監測,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引進水環境監測技術,地表水環境的動態監測系統的開發日益受到重視,從1998年開始,我國的水質自動監測站開始有了較快的發展。自1999年以來,我國的環境保護部門在我國大河的省界斷面、支流匯入口、入海口、國界河流以及重要湖區建立了100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形成了覆蓋我國重要水體的水質自動監測網。

        二、對水質常規監測技術的進展情況的介紹

        由于我國的水環境仍然在不斷惡化,所以,有效的監測是預防水污染和整治水環境的重要手段。通過對水中的污染物進行監測,查找出污染物產生的原因以及其污染的途徑,并通過監測對水污染進行評估和鑒別,為水污染的整治提供保證。我國的水環境監測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進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常規監測已日臻成熟,水質自動監測正在有計劃地陸續展開。

        隨著我國對地表水監測項目的重視,水質監測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從而帶動了水質監測質量及水平的提高。水質監測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自動監測、常規監測及應急監測。另外,地表水常規監測項目采用技術路線為:以流域為單元 優化斷面為基礎連續自動分析技術為先導,以手工采樣及實驗室分析技術為主體,以及自動監測與常規監測應急監測技術相結合。

        水質自動監測技術是我國水環境監測發展的高級階段,通過自動監測系統可以對于本地水系的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進行長時間連續監測,從而實現對于水質情況及動態變化規律進行有效捕捉,以及定期做出階段報告等,但是此監測技術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仍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三、地表水常規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水質監測系統缺乏統一的管理

        我國的水質監測管理工作雖然已經從原來的點源區域監測轉變為了對流域的監測管理,但是,由于一直以來是采取分割管理,各自為政的管理模式,忽視了全流域的利益。所以,實現區域控制與全流域控制相結合仍然是水質監測所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3.2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對水環境監測的過程中普遍存在重監測輕分析的問題,大部分的監測站對試驗分析的結果不夠重視,只注重監測數據,因此不能及時地發現水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編制的水環境分析報告一般都是對監測數據的整體描述和簡單分析,對水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以及水環境發展的趨勢并未明確指出,也沒有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對策,對水環境的管理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3.3監測能力有待提高,信息處理程度較低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地表水環境的監測工作也相應增加,監測站技術人員短缺監測儀器更新周期較長老化現象嚴重儀器設備不足先進的儀器設備較少等問題,致使對監測數據的處理及時性與針對性較差。

        3.4所選取的監測參數不能全面反映地表水的水質狀況

        我國城市的河流及各大水系一般以有機污染物為主,而監測指標中的表征有機物的項目均屬于綜合性的指標,不能全面反映各個斷面的水質情況水質監測項目缺乏一定的針對性,所以,在地表水的常規監測項目中,應該根據污染源的不同,對于污染危害大出現頻率高的有害物作為監測對象,從而保證水質監測的有效性。

        四、改善地表水監測的對策

        4.1采取優先監測制度,調節指標監測頻率

        加強對水環境的優先監測分析,依據水功能區的劃分、區域內納污種類及其數量的動態變化,適時的調整監測方案,科學合理的選取水質監測參數。對一些有機污染的監測指標,可以適當的增添,而對于一些在標準值下或者是長時間沒有監測出問題的項目,可以不測或者少測,以便將綜合性的項目監測轉變成單項性質的指標監測;提升對水質中污染物形態的研究,從而加強水質監測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4.2對監測儀器及時進行檢測和校準

        監測部門應定期對監測儀器進行檢測和校準,確保儀器始終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狀態,與此同時,通過校正程序的檢驗結果診斷出儀器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定期采取措施進行校正,避免儀器發生故障導致分析結果出現誤差。

        4.3采取多方位的監測方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水質常規監測的方法越來越多,監測設備的使用越來越普遍,自動監測技術在市場中發展快速。在開展地表水水質監測時,通常情況下可以使用多種方式有機結合,例如污染源監控、自動監測以及人工監測等,進行全方位的監測,以便達到較好的水質監測效果。對于總有機碳、濁度、TN、COD 以及溶解氧等含有廣泛意義的綜合類項目,可以運用自動監測的方式對其展開實時監管,清楚了解各地區的水質情況。另外,在一些河段與區域中,出現了具有典型特點的污染因素,比如帶有毒性的有機物以及化學物質,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河流水質污染情況,應該采用不定期監測或者是人工定期監測的方式。對于一些特定的污染物質,必須采取針對性的監測方式,對污染物的排放進行嚴格的管理。

        4.4確保采樣樣品運輸和保存等工作無誤

        對地表水進行采樣時根據分析方法的差異以及采樣的目的而選用不同的采樣方式,采樣前應確保水資源沒有被污染,采集樣品的容器不損壞樣品,樣品運輸和保存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樣品在接受監測和分析前不受污染,同時在分析樣品時應根據實驗的目的選用不同的試劑。

        五、結論

        雖然地表水常規監測項目總體上得到了很大發展,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們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為了提高水環境的監測力度,我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進一步的加強:

        5.1 加強對于近年來出現的水體富營養化監測,以及加強對監測技術的配套研究開發;

        5.2 建立水環境監測網絡體系,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水質進行重點監測,以增強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及可靠性,保證監測質量;

        5.3 加強對于地表水水質監測的技術支持,比如利用遙感及GIS技術等。

        參考文獻:

        第9篇:低碳發展建議范文

        一、以創新理念指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以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產業、生物技術、信息科技等新興產業體系漸趨明朗,輕工業發展勢頭良好,光伏制造、管廊設施制造、聚光電池模組、移動大數據中心、6.8萬噸多功能鍛壓機、3D打印技術等一批高成長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為全市產業向高新輕優方向發展奠定了基礎。

        因地制宜打造綠色能源產業體系。海東市地處高原,云層稀薄,日照時間長,光照資源豐富,是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絕佳區域。2016年一年時間,海東市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00兆瓦,年發電總量近3億度,相當于每年減少燃燒12萬噸標準煤,減排30萬噸二氧化碳,到2020年時,海東市將建成光伏電站1000兆瓦。海東市致力于打造光伏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積極培育光伏配套企業,形成光伏產業集群局面,充分發揮產業鏈的規模效應;積極推廣構建分布式微電網體系,鼓勵企業在屋頂和廠區空地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和小型風力發電機,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自發自用和并網供電,發展區域智慧能源體系。為此,海東市制定出臺了《促進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從產業用地、財政金融、產業化與科研、服務與運營等方面為太陽能光伏產業提供支持。

        二、以協調理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持續提高農牧業現代化水平。全市特色優勢作物種植面積271.5萬畝,比重達到85%。把“黃河彩籃”作為推進“菜籃子”工程的標志性示范平臺,吸引民營企業27家,投資達10.1億元。啟動了20個現代生態牧場建設,井爾溝、索爾干等5個現代生態牧場先期試點建設,全市認定的省級規模養殖場達414家,規模養殖比例達到45%,農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

        著力改進工業工藝,加快淘汰落后工業產能。廣泛應用余熱發電技術,大力實施鐵合金企業余熱發電等技術,噸硅鐵發電量達到500―800度,鋁液直供有效降低產品電耗,噸產品節約電耗800―1000度,節約天然氣60―70立方米,節水1.78萬立方米,有效提升了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降低了原材料、能源、水資源消耗,減少了廢氣、廢水等廢物的產生和排放。組建掛牌龍頭集團公司,整合企業22家,整合產能95萬噸,水泥行業整合加快推進,過剩產能化解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后產能鐵合金4.3萬噸、碳化硅9.23萬噸、水泥67萬噸、電解鋁2.7萬噸、鋼鐵30萬噸、玻璃110萬重量箱。

        第三產業日益壯大。基本建成青藏高原東部國際物流中心,保稅物流中心一期主體工程已經完工,目前正在進行海關的預驗和海關總署全面閉關運營驗收前期準備工作。開工建設海東海吉星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啟動建設肉菜可追溯體系、青海東部高鐵新區商貿中心、青海天源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等項目,商貿物流業規模不斷壯大。深度挖掘河湟文化、積極推進核心景區提檔升級,鼓勵發展房車旅游全產業鏈項目,環境不斷優化、旅游產品向中高端轉型擴面,國際河湟射箭賽、國際黃河極限挑戰賽、國際攀巖賽等賽事品牌效應不斷提升,“大美青海?風情海東”知名度顯著提升。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瞿曇寺景區等旅游品牌建設穩步推進,旅游經濟對全市服務業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

        三、以綠色理念實施生態城市建設

        扎實實施綠化工程。圍繞城鎮構筑生態屏障、惠及群眾建設園林綠地、服務通道提升形象作為生態海東建設的重點,從人口最密集的湟水兩岸、南北兩山綠色屏障做起,編制海東南北兩山綠化規劃,啟動二十年行動計劃,優先實施一批城市園林綠地、廊道綠化,切實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生態環境改善的福祉。全市造林19.8萬畝,封山育林11.1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經濟林建設4.5萬畝,南北兩山重點區域造林2.1萬畝。

        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全市嚴格執行65%的節能標準,新建建筑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強制性標準比例達到100%,竣工驗收階段執行強制性標準比例達到95%,建筑節能專項審查、專項驗收一次性合格率分別達到98%。推動符合條件的工程項目申報二星級綠色建筑。依據《青海省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技術規程》,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資金落實15.85萬平方米居住建筑的改造任務,同步完成了室內供熱計量及溫度調控、熱源和供熱管網熱平衡、建筑墻結構等三部分改造內容。

        四、以開放理念匯集人才和創新力量

        自覺融入蘭西經濟區的發展大局。建立與西寧、蘭州的環境保護聯防聯控機制,區域污染治理能力明顯增強,沿湟水河一線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穩定運行,二期擴建工程基本完成。新建污水管網221公里,整治排污口107個,日截流污水3400多噸。開工建設3個尾水濕地和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項目,湟水河出省斷面水質達標率提升至83.3%。“抑塵、壓煤、控車”等防治措施落實有力,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5000余輛,改造燃煤鍋爐116蒸噸,完成部分高載能企業污水深度治理,為蘭西經濟區全區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加大對外交流合作力度。在更大范圍調動知識、資本、管理等各類資源,服務于海東市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加強開拓與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的商貿合作空間,積極在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格局中承擔重要角色;委托荷蘭等發達國家專家參與海東市水域環境規劃與治理,引入全球頂尖智力資源參與海東市城市發展;積極推動中美新能源環保領域技術合作,與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作成立青海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引入優質資源打造青海創新創業人才聚集高地。

        五、以共享理念營造綠色人居環境

        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投入資金800萬元實施了互助縣城市公共自行車項目,啟動了中心城區慢行系統等項目建設規劃方案編制工作,計劃2016年開工建設。落實公路交通運輸節能減排資金41.3萬元,推廣天然氣客車應用。發揮交通工具節能低碳、公共交通工程優先發展理念,促進全市交通和諧發展。全市現有的683輛公交車中,天然氣燃料車型達到423輛、純電動車型達到186輛,特別是中心城區首批30輛天然氣公交車上線運營,第二批50輛純電動公交車投入運行,2個充電站和停保場加氣站、4個充電設施正在抓緊建設。已開工建設137公里自行車慢行系統。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 | 日本精品videos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9视频 | 新婚蜜月中出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久久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