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思想品德課范文

        思想品德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想品德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思想品德課

        第1篇:思想品德課范文

        【關鍵詞】德育;思想品德課;促進發展

        教書育人一直是每個學校遵循的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學校教育的目標。德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志指出:“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德育教育能否搞好,是關系到祖國前途、民族未來的一件大事。那具體到現實中,學校是德育工作中的重點單位,而學校怎樣抓好德育工作,充分思想品德課讓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是抓好德育工作的一種重要手段。作為思想品德課一名教師,下面淺談一下德育與思想品德課的關聯。

        一、思想品德課是提升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首先,隨著時代的變遷,思想品德課的教材也與時俱進,進行了修訂與改版,教材更貼近學生實際情況.

        1.教材的改版是優質的理論奠基者

        比如八年級教材主要涉及與父母的交往、與同學朋友的交往、怎樣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學生如何正確的對待網絡,以及教會孩子生活中的禮貌與禮儀,懂得競爭無處不在,要學會如何競爭與合作,怎樣在競爭中合作以及合作中競爭。這些內容的改版為思想品德課滲入學生德育做了良好的理論鋪墊,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的教師,也深知學校重視思想品德課以及學校開展思想品德課的目的。在潛移默化的進程中,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在對與錯的辯論中,來深刻理解在生活中我們的言行與舉止,我們處理事情的思維的方式及表達方式的對與錯。進而指導我們如何去做,如何去處理。有了這些理論做奠基,學生就有了判斷是非觀念的標準。

        2.理論結合實際,及時進行德育滲透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在與學生學習《如何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的章節,孩子們深刻理解了在網絡交往中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我,網絡交往并不是沒有限制的,應該遵守法律及道德,并運用事例讓學生了解網絡交往中我們應該怎么做。然而沒過多久是雙十一網絡瘋狂購物節,有兩個孩子沮喪著臉但又義憤填膺的跟我說:“老師,我們掉進了網絡陷阱,被騙了一些錢,我們將會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我們的權益”,聽完孩子們的申訴,第一支持他們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同時借此機會把所學內容以一種幽默的方式告知他們課堂上內容的重要性,當他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正好成了他們的航標。然后會在課堂上對這個事件進行評析,讓更多的孩子理解課堂的內容,進而內化為他們處理事情的一種能力,從達達到德育的目的。在《嚴也是一種愛》框節,會有意識的節選央視公益廣告《FAMILY》,此時無聲勝有聲,有許多孩子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這種利用思想品德課深入學生內心的教育,引起學生內心的強大共鳴,在孩子的一生中都不會忘記,讓他們學會愛,學會體會父母的艱辛與不易,還有什么課比這更有優勢呢。

        3.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思想品德課它具有針對性、專業性。對每一種德育行為教師都可以在講臺上與學生探討,分析它的理由,讓孩子們理解、接受。

        4.思想品德課使德育教育成了一個系列,具有長期性,多樣性、有效性

        思想品德課程遍及學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思想品德課在初中階段從易到難,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階段進行了周密的劃分和分布,使在青春期的學生在每一個成長的階段都有專業的理論及專業的老師及時關注他們的成長。在成長的路上有理論與實踐的指導也讓德育工作落到了實處。

        二、德育是思想品德課的最終目標

        開展思想品德課的目的在哪兒?無非是讓學生即成人又成才,不成人何成才?記得有篇文章給我觸動很大,也是我之前沒有意識到,名為《是時候談談中國孩子的教養危機》,都說初中階段的孩子變化很大,以青春期的叛逆心重為借口,包容、寬恕他們,其實我認為就是家庭教育的誤區,對德育的一種敷衍了事的態度。每一個孩子在長成成人之前,也需要有人讓他明白人類社會的典承習慣,讓他遵守規定,讓他友好待人,讓他彬彬有禮,使他讓人心生親近,教養可以離幸福很近。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棵樹,在達到靜待花開的美好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有人已經剪過枝,施過肥,澆過水。一切就緒,方能靜待花開。而德育就是為之剪枝、施肥、澆水,最后讓他們成為參天大樹,從而達到對學習德育的目標。

        三、德育與思想品德課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1)德育工作的成功,促進思想品德課的蓬勃發展,只有每個向上的心靈,才會進一步融會貫通思想品德課,才會在思想品德課上碰撞心靈的火花,進一步理解德育的精髓與理論知識。并對課本知識進行消化進而內化為自己的德育意識,讓自己健康成長。

        (2)思想品德課效果的優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育的效果。試想思想品德課如果走過場,當成輔修課。即便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德育的缺失也會讓他的成功走不長久。相反思想品德課的成功,課堂上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它的內涵并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及改正,相信這樣的結果必然就是德育工作的成功。

        四、德育教師在德育工作及思想品德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我們倡導全員德育,提倡加強思想品德素養的提升,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更應該響應號召,積極行動起來,為德育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生活中做個寬容豁達的教師

        在我的觀念當中,一位思想品德課的老師他更應該具有寬闊的胸懷及一顆永遠的愛心。不管是出于一種職業的習慣還是加強個人素養這都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一個有寬容、有愛的老師,才會在課堂上把這種愛傳遞下去,以愛感染學生,才會讓學生動容,達到德育的目的。

        2.不斷加強專業學習,以新的教學理念,引起學生的共鳴

        有時一節思想品德課的優劣,在于教師的充足備課、課中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并加以在生活中的運用,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思想品德課說教理論較多,如果不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手段就難以達到效果。所以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應與時俱進,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讓身邊感人的事跡、與主題相符合的事情,成為與學生討論的突破口,從而讓學生在學中參透德育,學會做人的道理。

        3.走出課堂,讓德育在實踐中升華

        只有孩子走出校園,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社會中的事務,用心去評論事務,在這種矛盾與碰撞、理解與升華的過程中才會真正感受到書本知識的魔力,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為,做一個向善向上的好少年。

        德育與思想品德課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讓我們時刻謹記一個教育者的責任,用愛心、耐心去對待學生的無知與缺點,相信我們的德育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盧銳.是時候談談中國孩子的教養危機[J].《家庭教育》.2015年11期

        [2]戴玉芳.探尋提高德育教學效益的思考[J].九江師專學報.1987年03期

        [3]徐捷.如何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效[J].考試周刊.2011年29期

        第2篇:思想品德課范文

        一、“平易近人”的導入新課

        思品課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人手,使導入新課生活化。例如在教學魯教版八年級第一課《相親相愛一家人》和九年級第六課《講述春天的故事》時,我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都先讓學生欣賞歌曲,講述《相親相愛一家人》時,我會播放《感恩的心》,講述《講述春天的故事》時,我會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們在優美動聽的旋律中體會親子之情、愛國之情。聽完歌曲之后,我隨即又啟發、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際,講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情感故事,講述改革開放之后自己家中和自己家鄉的變化。這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帶著濃濃的學習興趣與我一同進入課堂教學活動。

        二、“平易近人”的課堂教學

        環境與氣氛的和諧是生活課堂的劑。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要達到上述目的,給學生創造―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教師所采取的具體的課堂教學形式很重要,思品知識的呈現也要輕松、自然。通過輕松的形式呈現抽象的知識,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不僅易懂,而且樂學。以魯教版九年級第十課《共同描繪美好未來》中《共同理想共同使命》一課為例,當師生共同進入新課學習后,師生之間就開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圍繞在現實生活中“人的生活中分為哪些方面的生活?人生的理想可以分為哪些?”等問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理想,讓學生從內心真正體驗到個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關系。整堂課始終是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平易近人”的設置情境

        教師和學生是共同構成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以教材為腳本,師生共譜新樂章。學生不僅僅局限于對書本上的知識探索、研究,而且要把知識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個鮮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再創造有關的知識。實踐證明也是如此,例如,在八年級第一課《相親相愛一家人》一課中,當我講到青春期是人心理變化和發展較快的時期,被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的觀點時,就有學生提出“如果一味地強調獨立會容易造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性格孤僻,不喜歡接受他人觀點。”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往往是非常復雜的,很多問題不能簡單處理。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的確具有它的討論價值,這是一個很好的深化教材、引發討論的契機,既很好地利用課上生成的教學資源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學生的智慧正像點燃的火把,永遠燃燒不盡。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實施教育學再加工,可以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有效。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成的資源、及時調整教學設計,運用自己的智慧讓學生生成的資源為教學目標服務。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根本。

        四、“平易近人”的教學活動。

        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八年級第十三課《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大自然,,我組織學生自己回家找我國自然風光的圖片,上課的時候用多媒體投影出來,學生們都興致勃勃觀看我國的旖旎風光,同時,我還請出去旅游的同學,將自己出去旅游的照片拿到課堂,結合自己的照片,向同學介紹自己觀賞大自然的所見、所聞、所感,不管是介紹的同學,還是觀看的同學,都興致盎然,通過這次活動使思想品德課堂變得寬松、愉快,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之情。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認知有展現的過程,情感有渲染的過程,行為實踐有親自體驗的過程,這些過程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學生通過自己活動獲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特別親切可信。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家庭、走向社會。因此,在課前或課后,教師應該有目的地要求學生開展采訪、調查、訪問等形式的實踐活動。

        第3篇:思想品德課范文

        一 走近學生,走進學生心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現如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與以前有很大的差別,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同時還要和學生有心靈上的溝通,即“走近學生,走進學生”。要從近處了解學生,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和他們多交流,知道他們心里想什么、想要什么。然后教師才能更好地去教授學生,每位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如果教師方法得當,有些道理,學生就能慢慢悟出來。師生之間心靈相通就一定會提高教學效果,即學生喜歡這位教師就相信這位教師所講授的道理。愿意學習教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對教師講授的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如果不喜歡這位教師,當然會對他講授的知識不感興趣。可見,師生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關系,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思想政治課老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師生之間要建立信任、尊重的良好關系,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才能達到思想政治課的效果。

        二 情境導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尋求恰當的切入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興趣。因此政治教師應從實際入手,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甚至是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場景,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探索,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有時也可以從教學資源中找一些案例,從多方面收集素材,以真實的生活事件來促進真實的學習過程。例如,筆者在講《孝敬父母》這一節時,使用了多媒體課件播放了生活中的兒女孝敬父母的場景,使學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與不易,讓學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來報答父母。課后給學生留了一道實踐題:為父母洗一次腳。雖然學生現在生活不能獨立,但為父母做這樣的事是完全有能力的,這樣用實際行動教育了他們,使其明白孝敬父母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幫助學生做一個孝順有責任感的公民,培養其正確的道德觀。

        三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一,在網上搜集小幽默,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激發興趣,讓乏味枯燥的學習成為一種精神享受。另外思品課有許多生動的教學插圖,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理,帶領學生仔細品味,讓干巴巴的理論課生動化。

        第二,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富有直觀性。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有利于解決脫離感知的矛盾,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記憶。如筆者在講法律知識時,用生動形象的教學來引導學生,并讓他們主動參與,收集相關法律要聞、案例,從正反面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遵紀守法使家庭社會安定國家發展,違法要承擔法律責任。

        四 課堂教學要收好尾

        第4篇:思想品德課范文

        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基本任務就是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因此,從當今新的歷史時代出發認真總結、研究中國古代道德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推動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什么是傳統美德?今天我們應當繼承哪些美德?這是我們在討論此問題時首先應當明確的。中國幾千年的道德文化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東西,就道德內容講,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善為本的人倫思想。與人為善是傳統道德中很重要的內容,至今仍被人們奉為做人之本。其中強調,在與人交往時要溫和、友愛、忠厚、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外要“愛人”,如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墨子提出“兼相愛”,要“愛人猶己”,都強調了要善待他人,對人有仁愛之心。另外,在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上,強調要講謙讓,替他人著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教人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要只顧自己、不想他人。在這種道德倫理思想支配下,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良好的社會風尚,如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講謙讓、懂禮貌等等。這種謙和、善良的人倫思想,正是我們今天待人處世、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應提倡的。

        第二,自謙自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為人之道。對己嚴、對人寬一直作為傳統美德流傳至今,它強調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能驕傲自滿。事情沒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諸己”,從自己這里找原因。所謂“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強調了在為人處世上要嚴于解剖自己,對待他人要寬容,不苛求于人。傳統道德觀還強調,當自己強于人時要“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當自己不如人時,不要嫉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質。今天,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我們提倡要敢于表現自己參與競爭,這種自謙自責、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思想還需要不需要呢?我認為,不但需要,而且還有它特殊的意義。我們講競爭不是資本主義的相互傾軋,在競爭中更需要學會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心胸寬闊,能與人合作。

        第三,自尊自愛,講情操、重氣節的人格品質。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多少仁人智士都把追求高尚情操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比如,強調為人要正直,面對邪惡要剛直不阿,敢于主持正義,寧愿直死,不可曲生。做人要有骨氣,“在上不驕、在下不諂”、要潔身自好,“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另外強調做人要知榮辱,懂得自尊自愛“痛莫大于不聞過,辱莫大于不知恥”、“人必其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這種自尊自愛、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品質,千百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在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加強對學生進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從小培養他們懂得自尊自愛是很重要的。

        第四,以公為先的人生價值觀。與西方人本主義道德觀相比,中國傳統道德觀更注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個人與國家利益的關系上,強調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要以“為國為民獻身為榮”,在生死觀上強調要能做到“舍生取義”生要生得正大、死要死得壯烈。“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都表達了以公為先的人生價值觀。特別是在祖國危難關頭,民族英雄們所表現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的民族責任感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熱愛祖國、忠于祖國之情。盡管在封建社會中,這種以公為先的思想通常與忠君相聯系,帶有封建主義的色彩,與我們今天提倡的先公后私、大公無私的道德境界不能相提并論,但其中的忘我精神、犧牲精神、高度的民族責任感,還是我們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應該發揚光大。

        此外,在傳統道德中,還有一些。如:教人們要珍惜時間,勤奮好學,自強自勉,以及勞動人民在長期艱苦的生活和勞動環境中形成的吃苦耐勞、克勤克儉,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的性格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如何將這些傳統美德吸收到思想品德課中,使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放異彩?我認為首先要處理好繼承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精神的關系。

        我們經常強調在思想品德課中要繼承傳統美德,也要體現時代精神。這二者之間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談繼承,應立足于當今時代,從當今時代的要求出發對傳統道德進行篩選、創新、改造,使之成為新時代道德文明的一部分;談到時代精神也離不開對傳統道德的繼承,因為任何一種新的道德觀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不僅依賴于當前的社會經濟基礎,也是對原有道德的揚棄,新的道德觀念是在對舊道德的更新改造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因此,小學思想品德課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著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從時代進步的角度對傳統美德的再認識。

        道德是一定時代的產物,每一道德觀都以一定時代為基礎,即使是帶有人類道德共性的傳統美德,人們對它的認識層次也因時代的不同存在差異。

        如,艱苦樸素、艱苦奮斗,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艱苦生活和勞動中形成的美德。這些美德在任何時代都是應當提倡的,但今天講與過去講,哪怕是20年前都是不一樣的。過去講艱苦樸素、艱苦奮斗更注重于物質上的節約,生活上的儉樸和在貧困艱苦條件下的吃苦耐勞精神。這是勞動人民對勞動成果和艱苦的勞動環境所持的一種樸素的情感和態度。今天,生活條件改善了,特別是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人們已經開始向小康水平邁進,我們還抱著原來的觀點教育學生顯然不行,那么,我們還要不要講艱苦樸素、艱苦奮斗呢?當然要。艱苦樸素、艱苦奮斗不僅是人對勞動成果、物質條件的態度,同時也是人的一種生活態度、生活追求,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是以奢侈、浪費,以能吃能花為美,還是以節儉為榮;是貪圖安逸、追求享受,還是艱苦奮斗,反映出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今天,我們進行艱苦樸素、艱苦奮斗的教育,應從現實社會出發,著眼于培養學生以簡樸為榮,肯于吃苦,勇于奮斗的良好品質和道德風貌,而不能停留在“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認識水平上。

        再如,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有著像中華民族這樣濃厚的愛國情感。然而,在自然經濟狀態下和長期封閉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愛國情感又具有狹隘性和封閉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認識祖國方面曾經表現出的夜郎自大的傾向,單純強調祖國的繁榮富強,缺少憂患意識的培養;另外,過分強調愛國不離本土,簡單地把是否留在國內作為衡量愛國與否的標準等等,從而造成教育上的片面性。今天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決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要在世界大背景下讓學生認識祖國,既要看到祖國建設的興旺發達,又要看到與先進國家的差距,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為祖國做貢獻的責任感。

        另外,如寬厚、謙讓、謙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封建社會里,又與忍讓、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孤高自傲等消極的人生態度相聯系。

        所以,在談到繼承傳統美德時,應從時代進步的角度,對傳統美德進行再認識,使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更好地體現時代的要求,反映新時代的風貌。

        (二)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道德文化遺產,從時代的要求出發,對道德文化遺產進行更新改造,為現實服務。

        傳統的道德文化遺產是古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它們流傳千百年,至今仍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借鑒價值。對這些傳統道德文化遺產,應本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原則,進行更新、改造,賦與新的生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合理的利用。

        有些優秀的傳統篇,如優秀的傳統故事、格言警句,可以直接納入小學思想品德課教材。目前,我們教材中已吸收了一些,如“狼來了”、“鑿壁借光”、“十八缸水”等故事,以及古代的格言、諺語,但隨意性較大。我認為,對優秀的傳統篇應有一總體考慮,對其中代表中國道德的精華、具有流傳價值又符合小學生理解能力的,應有意識、有重點地吸收到教材中,使這些傳世佳作一代一代傳下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品德課教材風格。

        有些傳統道德,如孝敬父母,在封建社會中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是封建家庭倫理觀的核心,體現著封建的宗法依附關系。特別是“父為子綱”、“父母在不遠游”之類的說教,是我們今天應屏棄的,但其中贍養父母、尊敬父母等觀念還是要提倡的。對類似這樣的傳統道德,我們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照搬古人的說教,而是在更新、改造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內涵,使其成為反映時代要求的新道德。

        另外,古代蒙學中采用的一些方法,我們也可以考慮借鑒。如《增廣賢文》,將各時代和當時社會廣為流傳的格言、諺語,用依韻歸類的方法編排成文,讀來瑯瑯上口,便于詠誦和記憶;再如《三字經》,將道德要求和道德故事用三字排列方法,編成順口溜。學生在讀誦中記住了這些故事和要求,數年后,一想起“三字經”,就能回憶出故事的內容及所講的道理。兒童期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在這時給他們一些至理名言,讓他們記憶、背誦,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當然,我們不能照搬古時的方法,它們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思路,我們還應根據當今時代的特點編出具有時代風格的新篇。

        (三)在克服傳統道德觀中消極因素的基礎上,不斷確立反映時代精神的新道德,以新道德代替舊道德。

        當我們談到繼承時,也應看到傳統道德中存在著的不可低估的消極因素。它不僅根深蒂固地積淀于人們的思想意識中,而且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

        如封建的家庭依附觀念對現代孩子的影響,集中表現為孩子對父母的過分依賴和獨立意識的欠缺;再如,長期存在于沒落封建統治者中的擺闊氣、講排場的風氣,在今天的社會中也有反映,由此造成一部分學生道德觀念的混淆,以顯闊、出手大方為美;另外,在傳統觀念中存在著的保守性、封閉性,造成我們民族長期以來求穩求安、墨守成規、滿足現狀的心理狀態,缺乏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現代的青少年一代。

        第5篇:思想品德課范文

        一、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合學生實際的目的要求

        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前先從調查研究入手,根據所教年級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然后依據大綱要求確定學年的教學計劃和每個單元、每一堂課的具體目的和要求。

        二、每堂課都要確定一個小巧靈活的小課題,把思品課上成常態課

        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觀念是通過一個個小而具體的概念逐步積累形成的。從認識無數的小道理到達認識大道理,教學要從小到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如果課題太大,涵義太深,教師不容易講透徹,學生的印象不深刻,就收不到教育的效果。課題還應該出得活一些,要富有啟示性,易引起學生興趣,又便于學生記憶、理解和應用。常態課要包括課前活動,首先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留意學生在學校、家里、社區一些雞毛蒜皮、婆婆媽媽的生活事件,這些都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最好的資源之一。其二,讓學生資料收集,現場調查,觀察等切合實際的活動,讓孩子有先期的體驗和感受。其實,這部分課前準備活動,已經在引導干預兒童的生活,在提升兒童的生活品質,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前準備活動,比在課堂上精彩的40分鐘更重要。課堂活動還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的主體部分,要通過安排學生討論,分享各自的想法、感受來提升引導價值觀;要通過展示學生自己的成果,讓孩子們體驗自己成長的感覺。 最后注重課后活動,“這一節課的結束,就是下一節課的開始”。課后活動是比較容易被忽視的。要力避為上《品德與生活》課而模擬眾多的虛假場景,努力遵循孩子的生活軌跡,真正把德育回歸到兒童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學習道德。所以,我們要特別關注課后自主學習,小課題研究,心得感悟,課后實踐,把普通的生活事件和非日常生活事件有機地結合起來,拓寬兒童的生活圈子,促進兒童的美好生活,這才是我們教學最終的目的。

        三、聯系時政的品德課是最鮮活的

        課堂上學生喜歡的事情會讓他們聚精會神,興致勃勃。教師應投其所好。貼近生活的品德課是最親切的 。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本的內容和編排都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我在教學中多方面采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課本上的圖畫,課本上的事例活起來動起來,讓事實說話,將遙遠的拉近,讓歷史復活……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

        四、詼諧幽默的品德課是最快樂的

        第6篇:思想品德課范文

        一、充分利用活動課,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教材增設了活動課的分量,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我通常的做法是開展課堂討論,以學生為中心,在民主氛圍中大家敞開心扉,共同討論。學生各抒己見,相互學習;教師適當點撥,啟發引導。這樣,既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探索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發揚民主,營造和諧氣氛,讓學生動起來

        傳統的教育由于師道尊嚴,緊張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不敢想、不敢說,這種現象顯然極不利于創新精神的發揚。因此,在新課改的新形勢下要求教師要喚起學生的自信。師生間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營造寬松的氣氛,放手讓學生自由學、思、疑、問,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才會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起來,盡最大可能地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及動表情,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穿插史料和時政講解,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學生由于年齡、閱歷、知識基礎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更樂于從生動、形象的事例中接受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典型的歷史事件或最新時政資料啟發學生,講解思想思想品德課。例如:講到公民和人民的區別和聯系的時候可以問學生勢力的成員是公民還是人民?還有華僑和華人哪個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這樣學生更愿意參與其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四、圖表法、漫畫法講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圖表法具有直觀、簡明、清晰之特點,用它可以將復雜、抽象的教學理論加以形象化、條理化。一般情況下,導人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作業練習和舊課復習等各個環節都可利用圖示法來組織課堂教學。漫畫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中考當中必考的題型,既鍛煉了學生做漫畫題的思路也鍛煉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

        五、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色是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講究對知識的體驗和感悟,這就要求全體主動參與,克服羞于開流的毛病,積極開展活動教學。我常常使用表揚和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表現自己。每一課,都盡量創設大量情景并提供廣泛的活動材料,讓學生進行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

        六、課后小結要下功夫

        在課后小結時,我常采取以下二種方式:

        1.學生小結,即由學生站在講臺上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指出重點、難點。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也能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第7篇:思想品德課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教法 學生 道德品質

        思想品德課,尤其是對初中品德的教學,關乎到學生的思想教育,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品德修養、法律意識、社會發展常識和基本國情教育。通過多方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思想感情,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逐步使學生在觀念上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學生意識到思想品德課是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對學生逐步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培養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和社會責任意識。

        根據時下教育環境的實際,結合初中生的特點,針對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雙邊關系,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以下教法,以便更好的服務于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前提

        要想學生喜歡思想品德,作為教師得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你。“親其師則信其道”,上課有激情,親和力強,善于鼓勵學生,欣賞學生優點,知識面廣,責任心強,且對學生嚴中有愛的教師都比較討學生喜愛。常言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師”。學生之所以覺得思想品德好學,那是因為他們喜歡政治老師;他們之所以學不好數學,那肯定是因為怕數學老師。博得了學生的喜愛,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有利因素,趁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喜歡思想品德學科。同時,在教學中,要做到先易后難,善于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如七年級的入學教育,可以從學生進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談起,然后引導學生去進一步觀察、了解整個學校,幫助學生怎么樣去適應新的環境,等等。依此類推,級課程也是一樣。

        二、課堂閱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實踐證明,在現實生活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信息是通過眼睛看這條渠道進入人的大腦的。故閱其讀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且教材內容涉及面廣、實用性強,學生讀后一般都能理解。況且讓學生閱讀基礎內容也是很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較多,從頁碼上看,課程內容最少的4頁,最多的9頁。重點、難點也都貫穿在其中,如果能反復閱讀,重點、難點也能領會,但在有限的45分鐘內,不但做不到精讀,就是反復閱讀也不可能,往往只能是泛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讀完較多的教學內容,并且產生效果,最好是有明確的閱讀目的。如講《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時,我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要維護國家的統一?國家的統一真的那么重要嗎?它應包括那些方面?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做?”結果,大部分學生都能切中要害找到答案,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已經掌握了近一半。從中不難看出,用學生的實際社會生活引讀效果好。

        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究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由于思想品德教材絕大多數都來源于學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識都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體會、感悟。同時,學生自己探究的知識既容易理解,又便于記憶。現在的政治課程,設計了很多實踐活動,只要老師認真利用,精心組織好這些活動,一定會對教學有幫助的。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也真正認識到自己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做到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及時完成教學任務。

        四、通過討論深化和細化知識,把握重、難點

        課堂討論是從知到行,從理論到實踐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討論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有效的訓練。運用討論法而進行的課堂交往形式是師生之間一種多元、多向、多層次的交往。對有的老師而言,討論變成了公開課上的一種裝飾、點綴,只不過使教學過程順利一些罷了,這種情形不是成功的討論教學。要使討論真正達到目的,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討論應以學生為本。初中學生求知欲較強,善于表現自己,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是知識的主人,是認知的主體,還是討論者,他們個個喜愛討論,也能夠討論,從這一實際出發,討論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少的環節。教師組織的每一次討論,都力圖使每個學生能參與進去,都讓學生盡興發揮;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討論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生討論積極性的激發者。這種課堂討論既回歸了討論本身的真實,即人人參與討論,因而使討論成為真正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機制。另外,課堂討論以本節內容為主,如文中議一議或文中的案例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忘了煩惱,沒了瞌睡,少了昏昏然;有的是激情,呈現出的是一片熱烈的氣氛。試想,這樣的思想品德課怎么會枯燥無味呢?學生們既理解掌握了相關知識,又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所有老師都希望的結果。

        二是要做到有備無患。討論之前的充分準備,是討論取得良好效果不可缺少的第一步。首先,教師應提出討論問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實施辦法等等,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認真準備意見,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做到成竹在胸。其次,在討論時,教師只起“導演”的作用,要使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又要偏離主題,緊扣中心進行討論。教師應多啟發,引導,絕不能包辦代替。最后,在討論結束時,教師應做好小結,指出發言的正確意見和錯誤之處,肯定其優點,否定其不足。并做出指導性建議,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三是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討論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一環,積極有效地參與課堂討論,對學生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準備的課堂討論問題,往往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因而,學生應在認真閱讀和領會教材的相關內容之后,再展開討論,這是提高討論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課堂討論時不要人云亦云,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求異創新。老師應積極嘗試從多角度、多層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做,課堂討論就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五、加強課堂訓練,鞏固知識點,拓寬思維

        訓練是培養學生提高能力的一種方式,解決思想品德課問題的能力體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查閱有關資料,收集有關信息,熟悉教材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得出結論。教師的責任在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特別是解決開放性試題的能力。新的教學觀強調在教師的啟發下自己探究解題思路,最終讓學生領悟出解題的思路。如何解決學生解題中的難題呢?我認為在解題訓練過程中應做到幾點:

        首先,要求學生仔細審題。弄清試題所引材料的立意及所提問題的指向,是解答好試題的前提,如果這一步弄錯,往往是答非所問。有的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不知從何下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對所給信息材料進行分析,讀題不夠認真所致。同時,讀了題能產生疑問是審題的深層次。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能提出問題是學生學會思維的標志,老師應善于利用這種機會。其次,要以試題設問向教材求索,尋找試題材料與教材知識相關的內容,解決問題。同時,聯系現實生活,并按照解答問題的思路進行重新整合,有的放矢地分析和認識試題中的問題。如課本內容提到“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執法機關,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教材又設計以下內容:“受到非法侵害時,既不能忍氣吞聲任其侵害,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進行報復。”結合背景材料:“王某正是采取了非法手段進行報復,結果導致自己違法犯罪。”又結合教材:“他應該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完全可以討回公道,不至于不能參加高考,斷送自己的前途。”聯系生活實際,我們明白,公民受到的侵害是來自多方面的。

        再次,要根據試題的設問導向學會銜接。根據材料與教材相對應的知識,篩選出最能扣題的關鍵內容,進行整理、歸納,把問題與材料、教材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條理清楚、準確完整的答案。切忌盲目地對材料、教材內容簡單寫出答案。這種訓練,既能鞏固教學內容,也為學生今后的解題打下了良好基礎。其作用在于讓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隨時總結經驗,善于肯定成績

        隨時總結經驗,就可以讓學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識還沒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強化,等等。當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學生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教師一定要實事求是地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肯定。因為表揚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見解,很多老師認為,到了級,就不愛回答問題了,但我認為不是這樣的。我仔細觀察了身邊的一些老師,他們平時總喜歡批評指責學生,要求過于嚴格,態度過于嚴厲,特別對學生的進步熟視無睹,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對這門課也就失去了興趣。

        總之,初中政治課教學的設計和探索,需要教師從多層面考慮,多種手段綜合運用,更需要教師勞動的積累。教無定法,構建思想品德課堂良好的環境,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接受教育,從有效閱讀到綜合分析,通過教師有效指引,讓課堂變成快樂協奏曲,真正成為一種享受。經過師生共同努力,激發出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效率,落實訓練效果,加強課堂總結,注重實踐運用,最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老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相得益彰。

        參考資料:

        第8篇:思想品德課范文

        【關鍵詞】核心素養;活動;體驗;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62-0018-01

        【作者簡介】楊維風,南京市第十三中學(江蘇南京,210008)副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黨的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立德樹人,就需要落實到培育學科核心素養上。本期專題的四篇文章圍繞“在活動體驗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話題,展示了作者對思想品德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所進行的實踐探索與研究,給我們做了可讀、可學、可實踐的示范。

        一、在活動中體驗

        思想品德課是提高學生道德與法律修養的公民教育課程,只有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才會“觸景生情”,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本期專題的作者根據教學的需要,非常用心地設計了相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加自身體驗。

        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活動的設計注重創設好情境。情境創設的關鍵是挑起學生認知和情感上的矛盾,形成沖突,激發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探究生活意義與生命價值的欲望,讓學生進入積極參與的狀態之中。活動的設計堅持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明事理、辨是非、悟人生。社會生活是學科教學的源頭活水,只有貼近生活的活動,才更具有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避免生硬灌輸、空洞說教,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扣緊學生的情感心弦,讓學生有真情實感的流露和真言實行的表現。

        二、在活動中踐行

        核心素養作為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表現。基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需要堅持知行統一。

        行是知的目的和歸宿。從這個意義上,筆者非常贊同這樣的觀點和做法:“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作者在市場里弄臟自己的褲腳。”重視學生的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不斷激勵他們去鍛煉,去實踐,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去發現、思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實現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從體驗、感悟,到明理、踐行。正如文章中所列舉的一次次融匯社會實踐活動的教學與評價,讓學生學會了判斷和選擇,學會了與人交往和自我保護,學會了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提升了家國情懷、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素養。

        三、在活動中評價

        對照立德樹人的要求,當前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差距:重智輕德,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評價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重視以評價引導學生活動的有效開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第9篇:思想品德課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生活

        在新一輪課改中,教師要積極探索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在此,我將結合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有意安排,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

        傳統的課堂環境過于強調學習的功能,忽視了溫馨的樂學環境、寬松的人際環境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認知等方面的培養。而模擬生活化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例如,將課桌椅擺成幾個大方塊,學生圍坐在一起,猶如在家里,大家積極思考,盡情交流,主動合作,學生怎會不思潮涌動;教室里,開辟貼近學生生活的圖書角、組織參觀學校的生物角,讓花草樹木、人鳥蟲魚都成為學生學習的好伙伴,讓學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學習。而此時的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伙伴、生活的導師,此情此景,學生也個個神采飛揚,活力四射。

        二、營造情境,引入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體驗

        陶行知說:“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邏輯起點是生活,新課程要求教育要貼近現實,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思想品德教學要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如學生耳聞目睹身邊發生的事件,或社會熱點話題,或具有轟動效應的國際爆炸新聞等將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身受感染,激發心靈震撼。

        如,在探究“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時,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模擬插秧的活動:讓學生左手抓一把雞毛毽子,彎下腰,右手把這些毽子一行擺六個,人倒退著走,十分鐘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了這腰酸腿疼的真切體驗,這種“粒粒皆辛苦”的勞動艱辛就會自然融入學生的情感世界,從而促使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又如,學習八年級下冊第13課第一框《學會休閑》時,在上課前一個星期布置學生在周末做完其他的書面作業后走進田野,可以獨自一人,也可邀上好友一起。在田野中你看到了什么?干了什么?有了怎樣的感受?到周一上課時說起周末的事,學生都很興奮。有學生談了他們在田野里抓青蛙的經歷,還有的學生把從田野摘來的野花和同學們分享。很多學生都提到平時雖然也從這些地方過,也看到這些景象,但那是上、放學路上,腳步匆匆,沒有什么感覺。但現在換一個心境走進田野,到田埂上走一走,嗅一嗅油菜花的香味,賞一賞紅的、黃的、紫的野花,從而讓身心得到放松。有了這種生活的體驗,就能更好地體會休閑的功效。

        三、抓住契機,指引生活化的課后教學實踐

        作為一門學科,思想品德課在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和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認為思想品德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外,更主要應引導學生做一件事:學做“人”。“一撇一捺寫好一個人,一生一世難做好一個人。”從學生的人格發展來說,“學做人”比“學知識”更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應用課內、外的有效資源對學生進行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生活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常常斤斤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動干戈。前段時間我們班的一個男生便因為別人只是隨口叫了他一聲“大頭”,就把別人的頭給打破了。正好我們剛教完“與人相處”這一單元,靈機一動,沒有由我去處理這一事情,而是把它交給學生,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運用所學知識,判斷在這件事上誰有錯?錯在哪里?應該如何處理?今后碰到類似的事情,又應該怎么辦?大部分學生都能運用尊重、相互寬容等知識來判斷、分析這一事件,而且打架的學生也主動進行了自我反省。學生強化了以寬容之心對待周圍的人和事,要和班上的同學相互尊重。這就是及時抓住契機,指引學生實踐起到的效果。

        德育的最終目標是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覺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教師必須設置生活實踐題目,讓學生在動手做中內化知識,并經過長期訓練讓這些好的行為固定在學生的頭腦中,固定在他們的人生中。學生把課堂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內化了知識,形成了良好的品德。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尤物萝控精品福利视频的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图片区 |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 | 伊人亚洲综合中文字幕 | 思思热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