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

        第1篇: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論文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特色文化;原創文化

        高校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中的亞文化,受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的影響,是指參與班級教育教學活動的師生在一定規范下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的班級生活方式,并形成一套為大多數同學所認同的、用來教育同學的價值體系(包括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準則等)。即在一個班級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延續性的共同的認知系統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這種共同的認知系統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使班級同學彼此之間能夠達成共識,形成心理契約,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它可以表現為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班級行為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形式。

        本文結合周口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院”)近幾年來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工作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則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是進一步優化高校的育人環境,強化育人陣地,推進育人工作的重要舉措,對于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班級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

        班級文化是班級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班級形象、提高班級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班級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班級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2.班級文化建設可以極大地提升班級的文化品位

        班級文化表現出一個班級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班級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3.班級文化能反映一所學校的綜合實力

        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班級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班級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班級文化能賦予學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學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可以體現出一個學校的綜合實力。

        班級文化建設相對于校園文化建設來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把握以下幾項原則。

        (1)堅持以學生為本,讓班級文化更好地服務學生的成長成才。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需求和學生的成長成才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把握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地建設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包括環境、制度、精神、行為等因素,良好的班級文化必須是以上各種因素全面、協調建設的一個過程。

        (3)注重統籌兼顧,切實解決好班級文化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

        過程,要切實解決好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制約優良班級文化形成的各種問題。

        二、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探討

        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對于改善學校的育人環境、提升校園的文化品位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院就此項工作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具體工作中,我院采用了“一體兩翼”的建設模式,一體即“圍繞學生成才這一中心”,兩翼即“突出專業特色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瞄準就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這種建設模式提升了學生對所學專業、所在班級的認同感,從而達到提升班級成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1.良好的氛圍是打造班級文化的基礎

        (1)班級環境建設方面:良好的班級環境會使師生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也將激發師生員工的開拓進取精神,約束他們的不良風氣和行為,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我院近年來高度重視班級的環境建設,通過開展“教室文化大比拼”、“特色班級環境建設”、“書香教室建設”、“示范班級創建”等活動,全方位地提高了班級的環境建設。

        (2)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方面: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班級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班級成員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班級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體體現在學風、班風和學生之間和諧的關系上。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我院利用“為奧運添光彩”、“紀念建國60周年”等活動,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大力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豐富多彩的活動是打造特色班級文化的重要途徑

        (1)充分發揮特色文化活動的基礎作用。班級素質拓展、“每天鍛煉一小時,快樂生活一輩子”晨跑活動、周末文化廣場、班級DV大賽、宿舍籃球賽、教室文化大比拼等等,已經成為大學生業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活動學生自主策劃、構思、組織、實施、開展的集思想性、知識性、娛樂性、開創性于一體的優秀班級文化活動,在豐富第二課堂活動內容的同時,他們自身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和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充分發揮班級“原創文化”的示范作用。在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對從學生中涌現出來的“原創文化”應予以高度的重視,發揮其重要作用。我院近年來發現并推廣了來自于學生,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實踐性的“原創文化”。近年來我院先后推廣了計算機科學系由班級學生自我創作、自我編輯,充分反映班級文化、充分體現班風學風的“班級月刊”、教育科學系以宿舍為單位充分表達學生心聲、展現宿舍文化的“宿舍周刊”、物理系旨在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工程”、中文系的畢業生離校教育“六個一活動”等,這些都為班級文化建設起到了有力的推進作用,為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全校范圍內推廣了畢業生離校教育“六個一活動”,安排輔導員開展“一個平臺、一份禮物、一句叮嚀”工作,積極倡導畢業生留下“一個心愿、一份承諾、一句祝福”,實現了學校同畢業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增加畢業生與學校、老師的情感,增強畢業生的感恩之心和回報社會的責任感,確保了畢業生的文明離校。

        (3)充分發揮宿舍、小組活動的支撐作用。宿舍、小組等是班級內的最基礎單位,充分發揮他們在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004年開始我院借鑒社會學社會工作中小組工作方法的理論知識,在數學系進行“小組工作方法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應用”的試點,通過借助社會工作中的小組工作方法,依據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工作,并輔以有針對性的輔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認同。

        (4)充分發揮學生社團活動的輻射作用。我院目前擁有藝術協會、杏花雨劇社、飛揚學社、大學生法學會、口才與交際協會、攝影協會、家電維修協會、電腦愛好者協會等40多個學生社團,涵蓋文學、科技、體育、社會實踐等方面。學校充分發揮上述學生社團的輻射作用,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建設班級文化,同時圍繞大學生頭腦中的“熱點”,開展豐富多彩、積極活潑、健康向上的活動,將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研究、文化交流與知識傳授融入到文化活動當中,從而達到教育人、培養人、提高人、塑造人和凝聚人的目的。

        (5)充分發揮高素質人才的引領作用。近年來,我院化學系、生物系各個班級試點開展了“名師有約”活動,即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構筑全員育人機制和人才培養工程,利用化學系、生物系教授、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多的特點,由名師做學生學業和思想進步的導師,探索新的育人、班風建設模式。同時,還通過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促進了系風、班風和學風建設,以培養學生成才為抓手,在學生繼續深造和綜合素質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這兩個系近幾年的考研率均在60%以上,其中,2010年化學系參加考研究生的學生占畢業生總人數的82%,考研錄取率達到71%,985、211院校錄取率分別為25%、51%。

        三、關于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目前還處于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階段,在我院的具體實踐中,筆者對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有以下幾點建議。

        1.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應注重時段性

        班級文化建設,首先應結合學生的特點而進行。大學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學生的特點、對知識的需求、對班級文化的需求不同,因此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題內容應有所不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充分結合大學生的生涯特點、大學生成長的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明確、切合學生實際的專題活動來促進特色班級文化建設。例如:我院化學系在班風建設中采取“學風漸進式培養模式”,對于剛入校的新生以適應大學生活教育為主,大二、大三主要以專業思想教育為主,大四以升學或就業技能培養為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應以大學生成長成才為核心

        班級文化對班級成員有很強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塑造力,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因此班級文化建設應圍繞這一目標而進行,以服務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為核心。

        3.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應注重長效機制建設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從開展實施到效果顯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必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是建立長效機制的保障。制度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例如,我院在實際工作中每個教學系都結合自身專業的特點,制定了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條例,建立了學生個人素質檔案,這些都從不同的方面促進了特色班級文化建設。

        但是,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并使其真正起到規范學生言行作用的關鍵環節。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第2篇: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這種教育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滲透,因為剛步入一年級的孩子們的向師性特別強,老師的許多做法都被孩子們看成是權威,他們認為老師說的都對,所以在低年級是培養孩子形成習慣的最好時期,也是塑造人格的最好時期。入學后就要讓他們知道做人要有人情味兒。我經常教育孩子:學校是大家的,班級是大家的,同學是大家的,老師是大家的,大家要愛學校、愛班級、愛老師、愛同學,互相關愛。我想讓他們意識到,到了學校就得把自己看成是班級的一分子,是學校的一分子,讓他們懂得互相關愛。

        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孩子叫張猛,年齡特別小,學習起來很吃力,作業經常交不上,大家都嘲笑他,因此他在學習上沒興趣,成績也不好,如果不幫助這個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他可能就會掉隊。命令孩子們別嘲笑他嗎?還是批評他不上進?我覺得都不行,得找到孩子落后的原因。慢慢觀察他,我發現他不是不會,老師講的他都能聽懂,但上課愛搞小動作,特別愛在底下摳插,即使是個小紙片他也能搗弄的不亦樂乎,這樣的聽課狀態怎么行啊?首先得把他拽到課堂上來,所以我就提醒他,上課得認真聽講,并告訴他如果一節課下來他要是沒走神的話,讓大家好好表揚他!要是還不認真聽講就讓大家狠狠地批評他。我把我的想法在班上一說大家都同意。我又說:“大家可不要光監督別人,自己還得管好你自己,別讓你也成為大家批評的對象!”大家偷笑,轉動著眼睛,眼睛里有詭秘,也有暗喜。一節課下來,我驚奇地發現,不光張猛沒有再摳插,其他同學也格外認真。快下課了,我又回到了上課開始的話題,對大家說:“張猛同學該表揚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該表揚!”“那我們就夸夸他!”

        李麗說:“張猛,你真棒!這節課你聽講很認真,回答了三個問題!”

        “李麗同學可真細心時刻在關心張猛同學,連他回答了幾個問題你也聽出來了,夠意思!”我說,并示意大家鼓掌!

        第3篇: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企業文化 職高 班級文化 融合 職業素養

        一、問題的提出

        職業教育要面向企業,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中等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管理第一線工作的初、中級專業技術人員。職高學生畢業后直接服務于社會,在學校階段就應作好校企銜接工作。

        1.目前職高班級文化建設實際情況的局限性

        目前職高班級文化建設方面存在著一個誤區,各項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以文體活動為主要形式,其目的是活躍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校園文化建設缺乏職業教育的特色,與企業文化缺少聯系與溝通,不注重學生作為未來職業人應具備的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職高班級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之間存在著諸多脫節之處。

        目前職業學校學生的現狀與企業用人要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部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長都希望職高學生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和誠信的職業道德;具備較好的動手操作技能和主動學習精神,能吃苦耐勞,關注個人的職業發展。這也代表了企業的共同心聲,也是企業文化中職業道德規范對職工的要求。

        2.吸收企業優秀文化進行職高班級文化建設是雙贏的

        為了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學生順利完成由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學校應當把企業文化教育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中,使培養的學生在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上更符合企業的需要。在精神文化上,吸收先進企業文化的理念,把企業所崇尚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質量觀念、效率觀念,服務至上理念及創業、敬業精神滲透到班訓、班風等核心理念中去,從而使班級精神與企業精神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產生共鳴。在制度文化上,吸取企業文化中所倡導的優秀職業道德、嚴明職業紀律等制度和規范,在實習、實訓環節中把企業生產、管理的各環節規章也融入到學校、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之中。

        因此, 企業文化與職高班級文化的融合并實現無縫對接,對于職高教育,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企業文化”視閾下中職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通過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塑造“職業化”學生,促進學生專業化發展

        1.融入優秀企業文化,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我市最大的兩企業都以“發展”為經營理念:如富通集團以“永續經營、永續發展”為經營理念;富春江集團的企業理念是“永續創新發展,通力回報社會”。班主任應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加以引導,做他們職業生涯設計的引領者。如:高一為試探期,高二為初步定向期,高三為分化期。可利用心理輔導活動課《十年以后的我》,進行十年、五年、三年、當年的職業生涯設計。引導學生樹立平等的職業觀念,正確認識客觀存在的職業差異現象。不管自己的具體職業如何,只要自己有專業特長、有敬業精神,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做出相應的貢獻,都會受到社會的尊敬,得到你應有的價值。職高學生應以發展的眼光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為今后做好本職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2)錘煉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

        據我校對學生家庭情況的統計,學生中約有10%左右為“留守孩子”。他們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勞等方面存有明顯的不足,缺乏艱苦創業的精神,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就業時,不少學生只盯著待遇高、條件好的崗位,不愿意下基層;干工作講條件、圖實惠,不講實干和奉獻。因此,要讓學生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真實地了解企業運作過程,體會勞動的艱辛與價值,培養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

        (3)培養學生具有嚴格的紀律觀念

        現代企業生產組織嚴密,有嚴格的紀律,并且在操作時很規范。而學校的規章制度在操作時往往有一定的彈性,強調以關愛為主,下次能改就是好的,造成很多畢業生在剛畢業時適應不了企業的紀律要求。因此,每位學生在學校都必須養成良好的職業紀律素養,這是現代企業的基本要求。盡管每個人的職業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則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從業人員遵紀守法、忠于職守、誠信守時、認真負責。

        (4)強化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

        讓學生多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多了解企業員工的精神面貌,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使之從內心產生一種從事本專業、本職業的自豪感,把職業當成自己的事業而不是謀生的手段,從而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成為企業和社會有用之才。筆者利用了富春江集團的企業精神“刻苦勵志、實干創新”對學生進行熏陶。學習他們企業作風:“敬業奉獻、艱苦創業”。這些正體現了我們需要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利用暑假,配合學校社會實踐的要求,筆者都與家長聯系,作為學生社會實踐的一部分,要求每位必須下企業務工或勤工儉學,體會工人的艱辛,感受企業的文化氛圍。

        2.借鑒企業文化,培養良好的班風和團隊精神

        第4篇: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一班級文化的內涵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獨特文化形態。所謂班級文化,是指班級全體成員在輔導員或班主任的引領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大多數成員認可的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是對班級成員的思想和行為模式起約束、導向、熏陶和激勵作用的文化綜合體[4]。班級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層、制度文化層和精神文化層三方面。其中物質文化是基礎,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證。良好的班級文化能使班級成員從依從它到認同它再到內化它的良性發展,會形成一種班級成員明顯相容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促使班級成員目標明確、精神振作、身心愉悅、關系融洽、團結奮進,使整個集體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和生機,每個成員都能獲得長足的發展。

        邊疆師范院校與普通內地高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點。其一是所處地域的特殊性。在中外文獻中,習慣將“邊疆”解釋為一個國家比較邊遠的靠近國境的地區或地帶[5]。邊疆師范院校一般都是位于這樣特殊地域的師范院校;其二是文化具有豐富的民族性。邊疆師范院校中少數民族文化的豐富、絢爛與多姿是一大特色。其三是人才培養目標的針對性。在邊疆地區培養師范生,特殊性在于所培養的人才的因地適宜。他們除了應具有普通師范生的特點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地區適應能力和與少數民族的溝通能力。其四是教師職業的實用性。邊疆師范院校的學生為了適應在該地區的發展應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和教學能力實用方面多加提升和鍛煉。由此,邊疆師范院校的班級文化相比其它院校的班級文化而言更具有特殊性和建設的緊迫性。

        二邊疆師范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及問題

        筆者對云南邊疆某師范院校550名學生關于班級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自制的問卷調查和對部分學生的訪談,收回有效問卷516份,有效率94%。其中男生206名,女生310名;文科296人,理科220人;大一160人,大二202人,大三154人。

        (一)邊疆師范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調查

        物質文化層:在問及“你所在班集體中是否有班務欄、通告欄”時,有72.5%的學生回答有,27.5%的學生回答無;在問及“你所在班集體中是否對教室環境精心布置”時,有57%的學生回答有精心地布置和安排,有43%的學生回答沒有什么布置;在問及“班級是否創辦有班報或班刊”時,只有9.2%的學生回答有,其余90.8%的學生回答都沒有辦過班報或班刊。在問及“班里是否創建有QQ群”時,100%的學生都回答是,說明隨著網絡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班級QQ群現在已經成為了班集體成員交流的主要渠道。在問及“你對班級教室最滿意的地方”時,66%的同學都提到了教室的美化布置方面,認為這樣的環境能讓同學們身心愉悅,學習興趣濃厚。但“你對教室最不滿意的地方”時,91%的同學提到了教室的衛生狀況不容樂觀以及課桌文化的不雅方面,可見學生對教室環境衛生和課桌方面的滿意度很低。

        制度文化層:在問及“你所在班級是否明確指定過班規”時,只有39.2%的學生回答在大一入校時師生一起做過約定,而60.8%的學生回答都沒有明確地制定過班規;在問及“是否有班會制度”時,有42%的學生提到有,班里形成了每周日晚自習一次班會的制度,有50%的學生回答的是沒有固定的班會,一般都是有事情的時候召集大家來通知事情,還有近8%的同學提到班里基本不開班會,有什么事情電話或QQ群里通知即可。對于“班里是否有明確的班委任職與管理制度”時,有63.6%的學生提到有相應的班委制度,有30%的學生回答沒有,其余6.4%的學生回答不清楚。在問及“班里是否有班訓、班徽或班歌嗎?”有79%的學生回答有班訓,但沒有班徽或班歌,而21%的學生回答都沒有。在問及“班里是否制定過其他管理制度”時,有47%的學生回答沒有制定過,有40%的學生回答制定過相關《班級學生安全管理制度》、《外出打工制度》和《應急事件處理制度》等。

        精神文化層:在問及“班集體是否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時,只有21%的學生回答有共同目標,而79%的學生都選擇了沒有,說明班集體目標的模糊性和缺失。在問及“班集體的學風和班風狀況怎樣”時,約32%的學生認為班級學風和班風都很好,積極向上,學習氣氛濃厚,有58%的學生認為一般,有10%的學生認為班風學風都很差,學生缺課嚴重。在問及“班級成員之間人際關系怎樣,是否團結”時,有20%的學生認為班級成員之間相處融洽,團結互助,有10%的學生認為班級人際關系一般而已。而有70%的學生認為不團結,愛搞小團體。在問及“班級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時,80%的學生都回答沒什么特色,有約20%的學生回答同學們多才多藝,有活力,能人多。在問及“目前班級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的時候,引出同學們的許多話題,其中有36%的學生提到了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專制或放任自流,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的淡漠、不團結的問題;有27%的學生提到了班級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氛圍不濃,學生缺課情況嚴重;有35%的學生提到了部分班委不負責任,很多事情通知不及時不到位;有58%的學生提到了班級成員的凝聚力不強,涉及到利益方面的問題很敏感,而且小團體思想嚴重等問題。

        (二)邊疆師范院校班級文化建設問題分析

        物質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室環境衛生狀況不容樂觀;教室美化功能需加強;班報或班刊的創辦有待發展。

        制度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班級制度建設不健全;相應的班規和特色班級制度缺乏;班級的專業特征不明顯。

        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學分制條件下,班級概念淡化,輔導員或班主任的影響力及指導力不足,班級建設缺乏明確的目標;班風和學風欠佳,班級凝聚力較弱;大學生自我中心嚴重,缺乏團結協作的精神;學生干部隊伍缺乏科學培養,示范帶頭作用不強,素質有待提高;學生個性差異突出,管理壓力增大,制約班級良好氛圍的形成。

        三加強邊疆師范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措施

        (一)物質文化建設是“硬環境”,注重營造和諧氛圍,凸顯師范生專業特色,盡顯溫馨家園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構建良好的教育教學外部文化環境,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為學生增添學習、生活等方面健康成長的樂趣[6]。蘇霍姆林斯基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7]”

        教室布置是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重點。要營造出和諧優美、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使之成為學生的知識聚集地、人格熏陶點、心靈歸屬園,并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如可以粘貼教育家的名人格言;粘貼集體奮斗的目標和口號;布置豐富多彩的學習園地;設置催人上進的師范生技能評比專欄;開辟具有個性的學生感言天地;設立清潔整齊的衛生角等。清潔、整齊、溫馨的班級教室環境建設應長抓不懈,并逐漸形成每學期開學“新氣象”制度,定期檢查衛生和更新信息,真正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班務欄是一個班級信息和資訊公開及傳播的重要途徑。班級應堅持班務欄的使用,將此作為校、系及班級成員之間信息溝通的有效橋梁,相關班委做好上情下達的工作,并及時更新信息。

        每個學科都具有各自的專業特色,班級成員應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積極創辦班級報刊和板報專欄,凸顯專業特色和班級成員的個性優勢。在把握師范教育主題的前提下創辦出有一定水準和職業特點的班級刊物,更好的為每一個師范生成長成才服務。可根據師范專業的特殊性設置不同的專欄,如學科專業知識分享專欄、師范生技能展示專欄、個人職業規劃專欄、班主任及班級管理專欄、教師職業道德專欄等。

        (二)制度文化建設是紀律約束層面,注重規范行為,剛柔并濟、恩威并舉,保障班級和諧發展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規范的制度建立有助于班級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制度建設不僅是班級建設水平的標志,而且是班集體得以向更高水平發展的有力保障。要根據班級實際,建立健全思想建設、理論學習、組織管理、紀律衛生等各項規章制度,為班級成員提供行為準則和行為調控的依據,強化符合社會規范的集體行為,弱化、消除不良行為習慣,從制度層面上約束、引導班級成員從他律走向自律[8]。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需要考慮目的性與教育性統一、政策性與人文性統一、民主性與群眾性統一、求實性與可行性統一。建議可采取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班級成員提出制度議案,由班干部主持,全體成員積極參與,討論、修訂、表決通過后再實施的程序。每個人都以集體主人翁的身份來參與,則更容易心悅誠服地接受并遵照執行,以確保班級規章制度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班級各種制度。規范班級成員行為習慣,并結合邊疆地區和師范專業特點,建立長效發展機制。個人認為班級管理制度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常規班級管理制度,如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班會制度、班委責任制度、干部選拔和任命制度、班級紀律獎懲制度、衛生監督制度、班級成員安全責任制度等;第二種是臨時性的班級管理制度,如各種特殊節假日的活動安排制度,組織參加學校系部各種活動的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等。通過制度管人,為班級成員提供行為準則和行為調控的依據,強化符合社會規范的集體行為。每個集體成員必須自覺嚴格遵守制度,一旦違反,堅決予以處理,相互監督以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重視班級發展規劃和學期學年計劃的制定、安排與實施,使之民主、科學、合理并行之有效。筆者建議可將個人發展規劃與班級發展規劃相結合,班級的學期計劃相關活動安排可考慮每個成員的個性與要求,達到班級的平行管理,集體與個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精神文化建設是核心層面,注重潛移默化,內化升華

        班級精神文化就是被班級成員所共同認可并遵守和建立起來的準則、態度和價值觀念,并直接指導班集體成員達成班級目標的行為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它的內容由班級成員的共同文化觀念、共同價值觀念、共同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組成,它集中反映了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并把它具體體現在學風、班風和學生之間和諧的關系上[9]。班級的精神文化體現了一個班級的價值觀念的問題,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個人建議可以嘗試以下一些做法來加強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

        第一,目標規劃的激發與推動。目標既是動力也是方向,構建科學合理的班級、學生目標體系,形成強烈的目標意識。輔導員或班主任要善于修煉自身,提高素養,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定位班級文化、班級精神、班級目標,需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反思能力和指導能力,不斷豐厚自己的學識水平和管理水平,讓學生能沐浴在積極健康的主流文化中,朝著班級共同的奮斗目標前進。建議可以采用目標細化與定期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在班主任的積極引導、班干部的全力配合、全體成員主動參與下,讓班級目標制定得民主清晰并切實可行。實行每學期和每學年定期檢查目標達成度,以確保細化小目標的逐個完成,達到總體目標的最終實現。

        第二,主題班會的影響與促進。主題班會課是班主任實施教育、創建優秀班集體最主要、最集中的時空組合,是主陣地,它對優秀的班級文化氛圍的創設起著基礎性的影響。所以班主任應該高度重視主題班會課,促使主題班會課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作用發揮最大化。鑒于邊疆地區師范院校的特殊性質,我們可以嘗試圍繞邊疆性、民族性、師范性及不同年級的特點來確定班會主題。如大一的時候,可從“愛我家鄉”、“自我展示”、“人際互助”等主題入手;大二學年可以從“個性學習”、“專業比拼”、“合作發展”等主題考慮;大三學年又可以結合“職業規劃”、“見習實習”、“師德學習”等主題開展活動。

        第三,優秀群體的榜樣與引領。班級管理中最佳管理模式應該是民主管理,而民主的基礎就是學生的積極參與。在班級管理中,為了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應重視班級優秀群體的培養,讓其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真正能引領班級所有成員的全面和諧發展。班級的優秀群體包括班干部的組成及優秀學生的代表。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應特別重視班干部的選拔、培養與提升,重視優秀學生的榜樣、表率和帶頭作用。建議班干部的選拔可采用民主競選、無領導小組考核等方法,班主任應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質和能力,加強對班干部的指導與培養,班干部應自覺接受學生的監督與評價,全體學生應積極參與到班級的民主管理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有優秀的班主任、優秀的班級群體、優秀的班集體這個整體。

        第四,班風學風的建設與內化。班風是一定時期形成的一種群體意識和行為傾向,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對穩定性。班風建設最突出的中心就是在班級里建立學習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在班風建設中,要堅持以學風建設為核心,要加強思想教育,激勵學生健康成才、主動成才,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確立目標。特別是在當前各個師范高校普遍實施的學分制背景下,學生自主選課,自己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教師等,出現了“同學不同班,同班不同學”的現象,行政班逐步被課程班所代替,“班級”概念逐步淡化。班風學風的建設,必須加強師范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學習目標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監控、學習動力的激發與培養、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養成。

        第五,活動資源的幫助與提升。班級活動是素質發展的重要機制。班級活動是指班級成員共同參加的除課堂教學以外的各種集體行為。建設班級文化,增強班級凝聚力,最好的途徑就是組織和鼓勵班級學生開展或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本班活動和學校系部組織的活動。集體的團結與協作,情感的互動與交融,都可以使班級文化得到凝練與提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可以促進班級團結,將個人本色與團體優勢相結合,有效防止自我中心嚴重的心理和行為。班級活動可與外界資源結合利用,幫助與提升師范生的各項能力,如師范生技能創新比賽、專業學術活動、素質拓展訓練、各類文體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總之結合學生需求、班級實際和專業特色,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引領活動方向,最大限度地發揮活動和本土資源的積極作用,構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班級文化。

        參考文獻

        [1]鐘永淑,袁明鋒.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探微[J].教育與職業,2011(18):175-176.

        [2][3][4][7]朱廣生.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與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10.

        [5]徐創成.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途徑和方法[J].教育科學(教師與教育),2011(8):10-11.

        第5篇: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所謂班級文化,通常是指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價值觀、共同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班級文化主要包括教育環境、班級文化團體和設施、人際關系、學風等。班級文化對于德育的影響不同于硬性的灌輸,它創造了一個無形的潛移默化的有助于學生積極上進和做人的心靈的“磁場”并彌散在學生之中,無時不在,無時不有,它讓學生自覺自愿而不知不覺地接受其影響,受到其熏陶、感染和鞭策。學生在班級文化的氛圍作用下,能夠樹立起堅定的政治方向和人生方向,培養起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文明的行為舉止和嚴謹刻苦的學習態度。可見班級文化是一門隱性的課程,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視班級文化建設。

        一、優美的教室環境

        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增強班級凝聚力。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環境整潔、優美的班級,其師生的榮譽感比較強,班級的內聚力比較大。筆者作為班主任很重視教室環境的美化,力求教室的墻壁會說話:墻壁四周懸掛名人名言,宣傳欄中張貼班紀班規、班級信仰等;激發學生動手盆載鮮花:教室的陽臺上我和學生自己動手利用廢棄的盒子、瓶子、罐子等制成花盆養花、草,讓學生在養花的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欣賞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使他們在養花中享受到勞動的樂趣;教室衛生的管理力創無塵教室,倡導低碳生活,盡量減少飛塵的污染……這樣就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暢通的信息網絡

        心里學研究表明:“信息的溝通是群體的凝聚力形成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增強班級凝聚力,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必須加強信息溝通。那么一個班級體形成怎樣的信息溝通才是最有效的?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結合時代這一特點我將班上的同學QQ號收集并建立群組,課余時間和學生群中一起交談,針對班上出現的某些情況可以在群中發動大家進行討論,這種不面對面的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彌補面對面交流時學生的對老師的敬畏感,可以讓學生將心里想表達的、困惑的思想和老師更加真心地交流,一個有效的無聲教育能收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

        三、優良的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同樣也有著自己豐富而又獨特的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凝結而成的社會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豐富復雜,歸納起來大致可概括為八個字,即“忠、孝、誠、信、禮、義、廉、恥”。

        “忠”體現的是一種責任,忠于國君、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職守等等都是其具體內容,它要求的是個人對祖國、對人民、對職務的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一種高度的責任感。

        “孝”是“人性”的體現,是人倫之本。“百善孝為先”(《圍爐夜話》清?王永彬),“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論語》),“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這些都是古代典籍中對“孝”的論述。“孝”道思想,對人心的凝聚、社會的祥和、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等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誠”是“真”是“實”,即真實無妄,是天道的本然,道德的根本,“養心莫大于誠”,中華民族的許多美德都由此而來,如誠實做人,誠懇待人,對事業忠誠等。

        “信”與“仁”“義”“禮”“智”并列為五常,是指守信、平等、講信義,是中國人公認的價值標準。“誠”“信”都是人際關系中能交友成事的重要保證,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禮”是文明,是有禮貌、知禮節、循禮儀、能禮讓、遵禮制、禮尚往來,它是文明的象征,根源于人的恭敬辭讓之心,出于對長輩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

        “義”是正氣凜然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是人生理想、信念與追求的顯現。見利思義、先義后利、以義制利是我國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以義為基礎,不僅形成了“生以載義”“義以立生”的人生觀,而且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禮”“義”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推崇的道德素質。在這兩方面表現突出的歷史人物,往往被推為民族的英雄、典范。

        “廉”是清白為人,知“恥”是有尊嚴,有人格地做人,知廉恥,是古人做官為人的準則。

        現代文明所倡導的孝順仁愛、謙恭禮讓正是在傳統美德所提倡的“孝”“禮”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古人尚“孝”,“百善孝為先”,古人尚“禮”,“不學禮,無以立”,講求的是人與父母、人與他人(同志、朋友、上下級)的相處原則,也是個人自立于世的為人準則。在現代,“孝順仁愛”“謙恭禮讓”也同樣是人在與長輩、同志、朋友相處時要遵守的準則,對長輩孝順、對人仁愛、與人為善、為人謙恭等等都是現代文明所倡導的內容。自古及今,凡是在這些方面做出了感人事跡的人也常被人推崇,受人景仰,如古有孝子曾參,今有捐。腎救母的田世國等,他們都成為了古今人們學習的榜樣。

        四、公開的班級日記

        每帶一個班級我都會在班上掛一個“班級日記”簿,鼓勵同學們在上面暢所欲言,探索人生真諦,收到了共同求索的效果。

        “我不知道我來到世界上到底為什么?”一個署名“迷憫者”的同學這樣寫。接著就有許多署名“你的朋友”的同學回答。其中一個寫道“朋友,你知道么?世界是由人創造的,為了創造世界,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對世界作出貢獻便是我們的人生目的”。接著又有“覓知音”的同學提出,“如果我們都對社會作貢獻的話,那么貢獻給誰呢?難道人生就不應該向社會索取一點什么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只要有一個人提出一個疑問,便有幾十個同學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于是關于“人生的目的”“讀書的目的”“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友誼”“什么是瀟灑”等問題一個接一個地討論開了,有的同學一次又一次發表見解,通過討論,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認識。

        我每個月認真地翻閱這本“學生心靈的記錄”,它使我看到了班級前進的軌跡,我也把自己的心里話寫在班級日記本上,鼓勵同學們繼續開展討論。

        第6篇: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安徽三聯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在國家積極提倡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時代,安徽新建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積極融入徽文化特色實踐教育,以適應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需要,從而培養、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使之更好的適應社會和企業,對學生和學校未來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 :安徽民辦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徽文化;特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7-0231-03

        基金項目:院級質量工程項目:《特色課程》(13Zlgc02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結構要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鮮明,促進高校辦出特色.要求各高校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面對如此全國性改革趨勢,安徽的民辦高校何以安身立命.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完美轉型,培養技術應用型的人才,適應和滿足安徽地方性人才需求.那就要切實分析安徽民辦高校與國辦高校的差異,根據市場需求,準確定位.找出各專業的亮點,以安徽三聯學院藝術設計教育為例,進行說明.

        1 當前安徽民辦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弊端

        當前全球經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數字信息化技術的迅速普及,以及不斷追求藝術設計地方文化特色化,都給我國傳統藝術設計理念和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安徽民辦高校同樣如此.縱觀我國安徽民辦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狀況,可以發現普遍存在以下弊端:

        1.1 辦學定位趨同化導致備受排擠

        專業設置時,沒有正確評估安徽民辦民辦高校所處的位置以及所要服務的對象,導致專業設置與國辦高校沒有區別,沒有特色.學術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必然必然會面臨較多的強有實力的競爭對手.國辦高校不僅有國家雄厚資金的支持,還有質量較高生源,更有很多人是帶著有色眼睛挑剔的審視民辦高校,注定只能扮演一個飽受排擠的“小跟班”.

        1.2 傳統教學模式、單一的課程結構

        國辦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為主,把學生死死的困在課堂上,完全沒有了自助發揮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削弱,就像人一樣,總細食物,胃就失去了研磨的能力.單一的程結構,基礎課、專業課和理論課等課程之間銜接不夠緊密,學生很難整體性融合所學.

        1.3 “軟硬件”設施增長的比例不協調

        民辦高校現階段還停留在規模擴張的階段,大家都是以國辦高校的發展規模為目標,努力打造看起來“像”國辦高校的民辦高校,在意識形態里只是在外觀的形式上尋求競爭,對于內涵的建設、質量的提升方面還沒涉及.由于資金的不足,不僅硬件設施不夠,軟件方面教師的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教科學研究、培養模式改革、教學內容調整等多方面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這對創造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藝術課程來說,無法滿足當前有效傳承安徽文化特色的藝術設計教學實踐課程的需要.基于如此短板,民辦本科院校必須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和學生就業發展的需要,積極改革創新.

        2 安徽民辦高校藝術設計模式融合當地人文特色的必要性

        2.1 社會市場需要

        據了解,受教育環境、就業環境、思想理念等影響,我省的專業人才比較缺乏,高校畢業生工作適應能力差,用人單位缺口大卻又招不到能夠勝任崗位的人才,這一供需矛盾導致許多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缺口較大,技術類人員缺口在25%-40%之間;就業難,大部分學生屬于專業不對口就業.安徽的地方產業都帶有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但由于對其本土文化內涵的理解不夠,很難將其濃厚抽象特色內涵具象化,產品的附加值大打折扣.延誤了經濟與文化的互動作用發揮.

        2.2 學校發展的需要

        今年10月26日,“新建本科轉型學術研討會”在山東濟南召開.山東交通學院院長鹿林教授在發言中介紹了“增強開發融合意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的思考和探索.安徽三聯作為安徽省第一所被國家批準的民辦高校,1997年投資興辦,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民辦三聯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層次的安徽三聯學院.升本后,秉承“特色辦學、錯位發展;產教發展、服務地方”的辦學思路,以及“服務于中小微企業工程技術、管理崗位的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想將服務與地方經濟、文化的人才培養目標落到實處,必然深入了解并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卓越應用性人才是地方應用性高校的核心任務!民辦高校更是要抓緊時機,明確定位,每個專業找準特色、亮點,那么學校的特色必然就會脫穎而出.

        2.3 安徽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

        不同地方的人文藝術和地方特色都是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其人文藝術氛圍都充分融合了當地傳統藝術文化特征,而在藝術設計市場領域競爭日益激烈,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主義也成為藝術設計領域新的經濟品牌和市場競爭點,為了更好地應對全球化藝術設計市場,藝術設計師們不僅要充分開闊其視野,掌握良好的藝術設計基本技能,更要有傳承發揚其本地文化特色的魄力和雄心,使得其藝術設計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和創新力,從而更能迎合當前不斷追求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的藝術設計領域,這不僅提高藝術設計領域市場競爭力,為地方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增長效益,還能夠不斷促進藝術設計行業的進步,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我國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因此安徽民辦高校藝術設計教師就必須要以此為導向和目標,充分走在時代前沿,要在傳承理解本地文化特性和藝術審美特點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對安徽當地文化傳承、宣傳和發揚創新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義,并同時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

        3 安徽民辦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融入徽文化特色的實踐途徑

        3.1 藝術設計教育融入徽文化的措施

        針對當前安徽民辦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上存在的弊端,結合筆者所在高校教學經驗,對藝術設計教學提出以下幾點改革創新措施:

        3.1.1 建立徽文化特色教學課程體系

        介于課程之間銜接不夠緊密的問題,筆者成立專業學術委員會的研究和對專家拜訪以及在校生和已就業學生的調查,得出一個結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迷茫,即學習目標不明確,基本上都是不知道為什么學.徽文化課程一體化的設計會讓學生明白四年畢業后,我要具備那些能力,達到怎樣的水平,通過哪些課程最終累計達到既定目標.這些看起來和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相差無幾,關鍵是與之相對應的教學大綱,要精心設計課程之間的關聯性.經學術委員會討論,確定學生在四年內要完成的綜合性項目,相關課程的每個教學大綱都是為這個項目服務,就相當于每個機械的配件,承擔一個任務.徽文化的融入,不是簡單的開設一門關于徽文化的課程.如風景寫生課都是到徽州地區,針對各專業的學生不需要每天單純的寫生,根據培養目標的不同,各專業的學生可以先收集徽元素,如徽州的建筑、磚雕、木雕、人文風俗等,對此材料的收集、挖掘會為下一階段的徽派元素的提煉和徽文化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徽文化的學習貫穿每一個學習階段,這樣培養出來的設計師才是真正的了解徽文化并能熟練運用徽文化創造產品附加值的適應地方人需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3.1.2 加強認知學習,提高其教學實踐創新性

        介于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還是沿用老的教學方法,把學生“捆”在教室,只能是紙上談兵.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方面,合理開設藝術講座,邀請安徽知名藝術設計教授、設計師等來校進行案例課題的實例教學,加強對市場調研課程、產品設計各個流程調研和實踐.另一方面,根據不同階段學習的需要,把課堂設在工廠和相關工作室,合作教學,使得學生熟悉掌握設計流程、工藝、材料、制作方法等等,如徽州的磚雕、木刻廠,阜陽的剪紙文化傳播公司,安慶的黃梅戲劇團、徽州刺繡等,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基礎專業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挖掘學生的藝術設計潛力,使得徽文化能與新時代藝術作品完美承接和融合.

        3.1.3 完善藝術設計教學配備,加強藝術教師團隊建設

        民辦高校資金來源有限,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合理優化其資源配備,融合社會資源,加強校企合作.例如可以將學校實踐教學基地與工作室相結合,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藝術設計創意轉化為作品,提高其獨立工作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利用實踐教學基地推動其高校設計產業的發展.加強與相關行業企業合作,構建校外實踐學習培訓基地.這些措施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熟悉市場,還能夠有效節約本校資源.在教師團隊建設方面,要求教師首先要對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嫻熟的提煉、運用能力.以教研室為單位,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明確確立教師發展目標,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和教學能力以及個人的教師藝術實踐和創新能力.

        3.2 安徽民辦藝術教育融入徽文化的實踐效果

        安徽三聯學院為了保證“特色辦、學錯位發展”的辦學思路,藝術設計專業“徽文化特色設計教學”課程體系,將國家非遺文化剪紙藝術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對剪紙藝術的學習,以點帶面,引導學生不僅增加對徽文化內涵的了解,還提高了抽象內涵歸納、具象化語言的掌握.為以后綜合性設計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安徽土特產品包裝設計,作者根據與產品相關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提煉,尋找創作元素與文化關系,讓徽元素成為設計創新點.裝飾畫作品,學生徽州建筑特征提煉,利用現代設計打散重構的手法,采用剪紙的表現形式,展示個人意向的多視點徽州夢中景象.服裝設計則是利用“鳳陽花鼓”和“徽州刺繡”的手法,將安徽地域特征和特色文化不著痕跡的自然流露.這只是部分案例,僅僅是為了說明藝術設計教育融入徽文化的實踐教學是切實可行的.

        4 結語

        作為傳承和發展當地藝術文化、培養優秀社會藝術設計人才的安徽民辦高校來說,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本地藝術特色與現代文化良好承接、創新和實踐的藝術設計教學新模式已經成為傳統藝術設計學改革的重要舉措.通過精準定位師生教學互動關系,營造良好的藝術交流教學環境,理解和發揚安徽當地藝術設計特色,實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實踐型教學,并充分結合教學的自我反饋和評估,逐步刺激培養學生藝術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當前安徽民辦高校藝術設計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并完成的重要課題,要想實現這些教學目標,廣大師生必須要共同配合,努力摸索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優秀藝術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璞.藝術設計專業實踐工作室教學模式在民辦高校教學體系中的探索與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2(4):43.

        (2)馬歡,夏平.淺談民辦高校藝術設計特色專業建設的重要性[J].東方教育,2013(10):25.

        (3)宗彥.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實踐教學模式初探[J].現代企業教育,2013(11):77-78.

        (4)魏軍.基于建構主義的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分析[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4(11):224.

        (5)吳華娓.淺析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與改革[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1(4):52-53.

        第7篇: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 班級文化建設 策略

        伴隨新課標進程的加快,培養學生價值觀、調動學生實踐積極性、注重品德修養也被提到了日程中來。班級這種主體,力量的組合體,也引導了學生發展模式。為此,構建班級文化建設極為必要。

        一、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存在問題

        1.班級管理缺乏創新

        當前大多初中班級缺乏創新性,管理方式傳統,陳舊,分為低沉,直接導致雙方面學習交流積極性下降,嚴重影響了班級文化建設的進程。

        2.班級文化意識薄弱,認識片面

        調查研究可的,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家長,老師只注重學生考試成績,并以分數作為學生的評分標準,造成了學生壓力增大。家長對于班級文化建設的認識薄弱,許多家長禁止學生參與各種活動,認為參與班級建設是浪費時間,會耽誤學生的學習,家長的價值取向問題直接引導了孩子思想轉變,從而造成了孩子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的抵觸心理。

        3.班級文化建設參與性不強

        調查顯示,中學生中只有38%的學生主動學習,且具備樂觀的學習態度;47%屬于被動學習,將會一半的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并直接抵制了班級建設得進程。且當前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而部分中學沒有開啟學生心理咨詢,輔導工作,尚未針對學生厭學事在心理上溝通輔導,導致了“傳染性”厭學現狀的發生。從而引發了班級文化建設參與性不強的現狀發生。

        二.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

        1.心理學是實現班級文化建設核心

        在班級建設之中,就是需要滿足學生的安全和生理需求,并提供一種集體的歸屬感,統稱為愛。但這是不夠的,假如單純的讓學生融入其中,具有了歸屬感,僅有利于班級的團結互助,不利于班級文化建設的良好發展。然而要想取得更好地發展趨勢,可以通過培養學生民主意識,在班級管理諸多方面入手,滿足學生自尊心,建構學生責任感,拓展學生思維的外延,營造人文精神氛圍。并引導學生自我激勵,自我管理,實現自我價值,自我追求的統一,最終實現心理學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

        2.人文塑造班級文化建設內涵

        馬克思文化哲學理論認為,文化指人所創造出來的精神價值,其中包含了教育,藝術,文學等。而道德也成為了文化的最實質體現,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必須具備一個獨立人格,客觀來說,它是生理上的人,也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而他的這所呈現出來的道德修養就依靠他所在集體的準則,熏陶,制約。所以班級文化的建設依靠師生共同凝合起來的價值體系認證,分為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

        三、加強初中班級文化建設對策及措施

        1.實施素質教育,更新教育觀念

        要想加強初中班級文化建設,就要在根本上改變重智育輕德育的現狀,首先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班級文化的時效性,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關,教育觀。以觀念的更新引導方法的轉變,強調人的潛能發展,煥發主觀能動性,積極性,注重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生活質量。

        在學生的人際交往,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面進行引導,學會生存,發展,生活,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的只提高全面發展之余,引導學生把握正確人生觀,樹立正確信念,理想,發揮學生主體性,增強班級文化實效性。

        2.多方位創建班級文化

        2.1重視環境熏陶,建設物質文化

        班機物質文化,是一種可摸,可看,有形的文化,可以在環境,作為,板報,墻壁等諸多方面引導學生,以這種直觀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審美觀,促進學生發展。

        (1)編排合適的座椅。

        針對座椅的編排可以影響班級的管理,應做到動靜搭配,男女搭配,優差搭配。如此一來就可以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矯正性格缺陷,構建輕松的學習氛圍,鑄就文明生活好習慣,實現先進帶后勁,促進班級共同進步。

        (2)創新墻飾,發揮標語育人教育

        針對當前的中學生來說,動手能力極強,創新力極強,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墻飾,獨立“開墾”墻壁。并還可以針對班級黑板報設定,力求學生自主實踐,從文字編輯,到新聞采集,從版面設計到圖文搭配,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掘取知識的力量。

        2.2加強規范管理,建設班級制度

        在班級集體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制定班級公約,以一種全民共同許可的行為準則來制約班級發展,并采取競爭上崗的方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完善獎勵機制,激勵學生競爭,引進處罰制度,培養學生自我認知,增強社會責任感。

        2.3關注精神生活,創建班級文化精神

        抓住班級文化精神,就是創建班級建設的主體。創建班級文化精神需要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積極向上班級輿論,建立優良的班風,倡導學生不屈不撓的精神,培養因勢利導的認知。

        3.建立和諧班級評價體系

        創造學生展示自我機遇,塑造和諧班級評價體系,追求真誠性,激勵性,寬容性,差異性。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為評價標準,做到平等化,人性化,科學化,幽默化。

        4.重視行為文化 樹立班級文化建設目標

        以開展行為文化方式拓展班級文化建設目標,以主題班會,文體活動,競賽評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為實踐方法,寓教于活動之中,引導啟發學生思潮,展現學生才華,增強自信,樹立典型,培養學生學習勞動技能,勞動觀點,服務思想,從而樹立班級文化建設目標。

        5.建設有特色的中學班級文化

        結合班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形成自我特色,彰顯班級文化。借助學校優良傳統,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發展源泉:借助教師自我特性,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立足點;借助學生主體個性,塑造班級文化建設基點。豐富班級文化內涵,促進文化特色形成,引導班級文化發展方向。

        五、結語

        通過對初中班級文化建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筆者認為,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動態,系統工程,必須要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加強學生主體地位,做好學生心理認知、人文認知建設,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生,實現班級文化建設的落實。

        參考文獻

        [1] 白云霞.班級管理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第8篇: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1.班主任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設計者和組織者。

        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設計者、引導者和實施者。班主任要充分認識建設班級文化對建設良好的班級集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班主任要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和班級管理的成功經驗,從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從班級學生的家庭背景、思想學習狀況、興趣愛好特長出發,把校園文化理念具體化、典型化,逐步形成和發展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傳統。不管是班級教室的布置、活動的開展,還是班級目標的提出、制度的制定,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正確的方向,要目的明確、針對性強,要在取得實效上下功夫。

        2.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

        班級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建設班級文化要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為目標,以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為載體,以班級制度、班級關系為保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鼓勵學生發展個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是學生反思、創造、實踐、建構人生意義的過程。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著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做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積極主動廣泛大膽參與。如制定班訓,因為班訓是班級的總目標,是班級學生共同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是形成良好班級集體的關鍵,必須充分發動學生,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熱情和創造力發揮出來,群策群力,幾上幾下,經過充分的討論、爭論、辯論,最終達成共識。

        3.班級文化價值觀是班級文化的靈魂。

        價值觀是如何判斷客觀事物有無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班級文化價值觀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它指導著建設什么樣的班級文化、怎樣建設班級文化。對此,全班師生必須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用科學的班級文化價值觀指導班級文化建設,促進班級各項工作的發展。在我國現階段,應試教育、智育第一、分數至上、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等班級文化價值觀是完全錯誤的,素質教育、全員發展、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知能行統一、發展個性特長、創新圖強、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等都是科學的班級文化價值觀。

        4.用班級文化建設統領班級管理各項工作。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管總結,不斷完善。有人說,不能用班級文化建設代替班級各項日常管理,此話不假,我們在長期班級管理實踐中形成的成功經驗和優良傳統堅決不能丟。但是,學校,班級,是教育單位,是文化單位,我們以班級文化建設為綱,用班級文化建設統領班級各項日常管理,豈不是更好嗎?我們在班級管理中一直強調的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干部的帶頭作用、班風建設、班級量化管理、班級凝聚力等問題,不正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意嗎?

        第9篇:班級文化建設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初中 班級文化 道德建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16-02

        班級的文化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班級凝聚力的體現,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加強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更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加強班級的文化建設。在文化制度方面以及物質方面也應該進行完善,建設班級文化也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的充實。建設班級精神文化是目前教學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團結向上,形成一種和諧的文化氛圍,下面就針對班級文化建設的具體策略進行研究。

        1.建立全新的班級文化制度

        有了規范的制度才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完善的制度,才能夠讓學生在井然有序的條件下開展文化建設。班級文化的建設要本著公平民主的原則,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制度建設的原則,要讓學生認同并且遵守文化制度。教師要認真的聽取每個學生的意見,結合學生的實際想法,制定出符合學生發展的文化制度。班級文化的建設包含許多方面的內容,比如,班級禮儀、學習風氣、考試制度、獎懲規則等方面都是需要制定嚴格的制度的,要讓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夠有章可循,在班級禮儀方面,學生之間見面應該互相打招呼,學生和教師之間也應該相互問候,這樣的規定有利于形成和諧的班級氛圍,另外在學風方面的建設也應該更加的嚴格,在考試制度方面應該嚴厲的打擊作弊的行為,同學之間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互相幫助,不應該存在自私的心理,整個班級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相幫助,互相扶持,這樣才有利于班級的文化建設,也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本著公平公開的原則,這樣的文化制度是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前提下制定,所以在施行的過程中也會更加的順利,學生對這樣的制度是比較認可的,逐漸的將這樣的文化制度深入內心,自主的進行行為上的約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學生之間可以互相監督和幫助,共同營造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班級。

        2.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初中班級文化的建設并不是一定要局限在課堂建設當中的,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當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能夠讓學生得到情感上的升華,對于自身道德素質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學生的道德素質提升了也就使得班級文化的建設得到了提升,另外還可以舉辦主題班會,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比如,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時候,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真切的去感悟、去體會,比如舉辦一些班級的演講比賽或者是小品相聲比賽,這樣的實踐活動本身具有娛樂性,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能力,這樣的實踐活動要遠比教師空洞的班會要有用的多,有些學生本身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只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機會展示,通過這樣形式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潛能,比如就拿相聲來說,從編排到表演,從人員的選擇到主題的確定等方面,教師都可以交給學生自由的去發揮,學生可以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創作才能,細心的進行編制,最終以最佳的狀態呈現在其他學生的面前。班級的主題班會中學生各盡其能,展示著自己的才華,這樣的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能夠將學生的身上的發光點挖掘出來,讓每個學生能夠更好的表現自我。

        3.在日常教學中貫徹精神文明建設

        班級文化的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工作,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斷的努力和磨合才能夠逐漸形成的。教育工作是要從平時的日常教學中就要進行滲透的,讓學生時刻的受到熏陶和感染,才能夠更好的建設整個班級的文化氛圍。比如,從教師本身來說,要充分的發揮好榜樣的作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數量是比較多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顧及到每個學生的情況,對于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不能置之不管,反而要更加細心和耐心的進行講解和指導,教師的行為對學生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是平等對待的,這樣的行為也會使學生之間不會因為學習成績的差異出現歧視的現象,學生之間也會互相幫助,實現共同進步。另外在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氛圍可能會開展一些教學游戲,在競技類的游戲當中,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在游戲當中也要建立公平的原則,這樣的原則能夠讓學生在游戲和學習當中井然有序。還有就是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要關心每個學生的情況,當學生身體上或者是心理上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的發現并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走出困擾。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是從日常教學以及平時的生活中點滴的積累起來的,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形成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提升每個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同時,也使得整個班級的文化建設得到了提升。

        總而言之,班級可以說是學生的第二家庭,每個學生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維護班級的穩定,每個學生都是影響班級的一個因素,自身的道德素質對于班級的文化建設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說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各個方面加強學生自身的道德素質,建立完善的班級文化制度,每個學生都在制度的約束下自然的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趙先軍.初中班級文化建設與學生人格培養[J].未來英才,2014,(9):23-2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在线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小视频免费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 日本搔妇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午夜站香蕉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