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

        第1篇: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如何在這樣的現狀下盡可能的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提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但是現階段要該方案的實施,還面臨著二個現狀。

        現狀一: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資源的匱乏。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開設有別于普通高中,其不僅有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文化課程、還根據地方經濟特點、地區辦學特色開始各類專業,各專業有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開始各類專業課程。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因學校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學校開設有計算機、電子電工、機電、汽修、服裝、旅游、財會、烹飪等八個大的專業,根據就業方向不同各專業分別設置不同的專業班級,不同專業班級開設課程不盡相同,以計算機專業為例:設數字媒體班、平面設計班、軟件開發班等多個專業班級。如此要開發所有專業、所有課程的現代教學資源,一個學校的力量是有限的。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戰略部署,按照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0]9號)要求,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數字校園建設,以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為引領,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提升信息技術支撐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能力,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中國職業教育學會信息化工作委員會于2012年2月立項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立項課題——精品課程資源建設項目。精品課程建設工程作為職業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適時的推出,不僅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而且還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舉措。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就是要“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使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教育信息化是全世界范圍內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主題之一。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這也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教育科研網已經建成,各高校校園網具備一定規模,現在又新啟動了第二代教育科研網工程、教育科研網格計算工程、精品課程建設等,國家級高校本科精品課程已近1700門。2012年在中國職業教育學會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牽頭組織下共計開發了86個專業的近1000門課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學校承擔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電工技能訓練》《電子技能訓練》《電子測量儀器》《電子整機裝配》《單片機原理與應用》《ProtelDXP》等8門課程的資源建設,資源包括“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網絡課程”“教學用PPT”“考試考核試題庫”“技能競賽方案”“教學案例”“行業標準”“實訓方案”“仿真軟件”“名師名課”等10大類。雖然中等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庫已經開始建設,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要想覆蓋所有專業、所有課程,還有很長的建設道路。

        現狀二: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設備的匱乏。盡管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但是國家對于職業教學的經費投入力度不足。很多職業學校硬件建設還不到位,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設備覆蓋面不廣,使得多媒體教學難以大面積實施。以筆者學校為例:雖然學校地處長江三角洲、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但學校多媒體教學實施配置有效,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機房數量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如要實現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加大投入力度,創建數字校園、創造良好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環境,服務于教學。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數字化校園是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構建先進實用的網絡教學平臺,整合、豐富數字化教學資源,創造主動式、協同式、研究式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建立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為提高教學質量、辦學質量服務。

        隨著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建設進程的推進,國家專項資金的下撥到位,筆者所在學校數字校園的建設工程的穩步推進。相信隨著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豐富;隨著中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建設進程的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將進一步運用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田小建單位:江蘇省如皋中等專業學校

        第2篇: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數字敘事(Digital Storytelling)并非一個全新的概念。從早期的電子游戲敘事,到超文本小說、交互小說,再到博客敘事,其實數字敘事一直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并扮演著重要角色。數字環境下,數字敘事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策略,其核心理念就是用數字化工具來講述故事。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可視化(Visualization)、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等技術,豐富了故事的表現手段,也使不同領域的從業者和受眾有了更真切的互動體驗。

         

        數字敘事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最早起源于美國,起初是研究多媒體和視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后來逐漸發展為“教育敘事”,即教師或學生用數字工具來編寫自己的教學或學習故事。目前,俄亥俄州立大學、休斯敦大學等提供一個包括班級、咨詢、研討會和學習材料在內的混合數據包供用戶下載;而漢密爾頓學院、威廉姆斯學院等則公開分享他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用的教學案例[1]。數字敘事是教育個體進行自我表達的有利媒介,決定了教育故事的表現、交流和體驗方式。同時,它也依賴不斷變化的一系列技術和技巧,比如編寫腳本、處理圖片、記錄音頻以及多媒體編輯和視頻等。因此,教育中的數字敘事應用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故事內容的創作和講述,也包括相關技術的學習和掌握。

         

        1 教育中的數字敘事

         

        1.1 學生的數字敘事創作與實踐

         

        經過多年數字敘事實驗,教育界涌現各式各樣的實踐教學法。有的是將案例和故事討論直接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有的是通過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來分析敘事效果的實現方法和過程。比如,教師先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分別瀏覽某個數字故事范例的不同部分,然后讓學生確認其音頻和視頻的功能屬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以參與者的身份而不是旁觀者的視角對待數字故事。如此,故事的敘事流程以及故事細節的形象化、視覺化展示留給學生深刻印象。當學生開始著手創作自己的數字故事時,教師可將教學模式分成兩大塊:一塊是建構主義教學法,另一塊是基于評估的教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在編寫故事的過程中表現明顯。因為在某些層面上,編故事的過程就是開展有趣學習的過程。數字故事往往擁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和可視化的故事展現。將故事引入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開發其智慧和張揚其個性,是建構主義的主要表現之一。此外,建構主義風格的另一個表現是將作品置于元認知框架中,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從而在故事創作和學習成長之間建立聯系。

         

        基于評估的教學模式則將焦點放在數字敘事內容的掌握上,即檢驗和評估學生對材料內化吸收的程度。教師進行評估的前提,是嚴格區分數字敘事的形式和內容。數字敘事形式在本質上是一種媒體工藝,用絢麗的技術和表現手段來吸引學生;而數字敘事內容則可能出現在多個地方,比如伴隨畫面的旁白、人員名單的編排、補充的史實資料等。因此,教師必須明確評估標準。這樣學生才不會因為沉迷于形式而拋棄故事內容本身。

         

        1.2 教師的數字敘事體驗

         

        人們普遍認為,教育中的數字敘事是課程融合的必需品和必然結果,也是教師總結教學經驗和記錄教學體會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程融合的趨勢下將自己所授的內容變為數字故事,我們把它稱作“教學敘事”。教師對數字故事的選擇和創作通常有縱向挖掘和橫向拓展兩個維度,前者是指教師通過數字故事深入探討一個問題的某個方面,后者是指教師通過故事媒介展開更大的話題。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數字故事進行自我介紹,我們把它稱作“自傳敘事”。例如,山東淄博市某老師于2010年創作的《笨小孩的故事》,就是自傳式的個人數字故事,從故事情節到圖片效果、背景音樂,都恰如其分地為觀眾展現了老師的奮斗成長史,使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2]。實際上,這兩個方面并不是割裂開的,因為老師在講授某個課程時,他的敘事口吻能夠明確傳達他對學科的熱愛。

         

        但是,教育中的數字敘事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關數字敘事的爭議和批評從未停止過。有的老師認為,數字敘事需要掌握從敘事到技術,再到課程融合的全部技能,這對不少老師來說有點勉為其難。也有一些老師認為數字敘事僅僅適用于人文科學,它不能準確勾勒那些以定量研究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此外,無論課內還是課外,創作和體驗故事都需要耗費時間,這項成本是無法忽視的事實。

         

        2 教育出版中的數字敘事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出版的快速發展,教育信息化越來越普及,數字教育出版也迎來轉型升級的好時機。數字敘事作為教育出版數字化的創新之舉,旨在將故事(敘述)和游戲(互動)融為一體,在數字媒介構筑的虛擬世界里,幫助人們增強對世界的認知和體驗。對教育個體而言,數字敘事的故事趣味性和游戲互動性,有助于激發其潛在的學習興趣,調動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緩解傳統純文本式學習的單調和枯燥,增強學習效果和提高知識內化率。對教育出版主體而言,數字敘事可以將傳統講故事的藝術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通過整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元素,為讀者締造全新的可視化故事世界[3]。

         

        瑪麗·勞爾·瑞恩(Marie-Laure Ryan)提出了4種敘事模式,分別是講述模式、模仿模式、參與模式和模擬模式[4]。傳統的教育出版主要聚焦于講述模式,即通過圖書、期刊等出版物告訴讀者過去、現在、未來發生的故事。在數字化背景下,教育出版的類型和范圍得以擴展,其他3種模式也開始涉入教育出版領域,成為考察數字敘事的基本視角。下面根據這4種模式對教育出版中的數字敘事進行分析。

         

        2.1 講述模式

         

        傳統出版模式下,故事的講述形態包括小說、傳記、童話等,故事的出版物形態涵蓋書報刊等各大門類。數字敘事視角下,故事如何與教育碰撞出火花,并在教育出版數字化趨勢下綻放異彩,是人們關注的首要問題。

         

        如時政文史教育,傳統的說教式、強壓式敘述方式往往收不到預期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如能將教育內容改編為一系列可視化的小故事,從不同側面和人物角度反映歷史變遷和時代風貌,則可以帶領讀者進入故事情境并感同身受。除了人物故事和歷史故事,科幻故事、地理故事、新聞故事等都能還原生活本來的面貌,增強教育感染力和知識影響力。

         

        在數字化教育實踐中,教師制作的PPT和小視頻也是一種講述模式。例如前面提到的《笨小孩的故事》通過教師對自己經歷的講述,向學生傳遞勤奮努力、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是學生在體驗數字敘事時的另一種收獲。目前,很多出版社尤其是教育出版社都開發了電子書包產品、數字教材和外圍數字資源,在數字化道路上逐漸形成了特色。但對教育出版來說,如果只有內容和技術,沒有與教學實際相結合,就會脫離教育本質,變為一種泛化的數字出版產品。因此,教育出版社可以與高校合作,進行教師數字敘事的學習培訓,指導教師制作教學型、生活型與自傳型數字故事,或舉辦有關數字敘事的比賽,評選有代表性的優秀教育故事,共同推動教育數字化的發展。

         

        2.2 模仿模式

         

        教育本身就具有模仿的特性,比如學生模仿老師講話、模仿故事人物裝扮等。在出版領域,將書中的故事拍成電影或搬上戲劇舞臺,在特定的時空場景演出故事和扮演角色,這實際也是一種模仿。

         

        教育出版的數字化離不開教學實踐,離不開優質教學資源的引領與共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數字教材以紙質教材為藍本,圍繞課標要求和教學重難點,有機整合各種優質資源,為教師提供豐富的示范性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大量交互性資源和學科工具,是一種能滿足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數字化、立體化教材。自問世以來,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5]。教育出版在長期實踐進程中,對教育發展規律和教育需求有直觀而深刻的了解。根據教育內容開發配套數字示范資源,增加出版附加值,是有實際意義的出版轉型戰略。在新技術和移動設備的推動下涌現了許多新工具、新服務,使傳統“灰色文獻”的功能和內容得以延伸、利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的“學習化學”(Learn Chemistry)項目就是一個好例子[6]。與傳統的文字表述或二維圖表相比,用3D圖像來模仿有關化學、結晶學、材料、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化學結構,有助于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和學習化學。

         

        在早教領域,數字敘事的模仿模式早已盛行。如小天才早教機將兒童教育理念與現代科技進行創新應用,讓孩子在故事中模仿、探索和學習,并利用兒童對《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的喜愛,與廣州新原動力動漫形象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把喜羊羊的角色融入故事中,通過喜羊羊示范正確做法來引導兒童學習和模仿。尤其對于語言類教育產品,模仿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途徑。所以,出版界從最初的提供磁帶、光盤,到如今的網址分享、在線課堂;內容從簡單的語音到豐富的視頻動畫,充分利用模仿對于教育的基礎性作用。數字出版時代,教育理念更加開放,出版業態更加多樣,不同的學科可以尋求符合教育規律的數字故事和出版形式,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2.3 參與模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珍妮特·穆瑞(Janet Murray)把數字環境的特性概括為程序性、參與性、空間性和百科全書式4種,并強調正是由于人們參與意識的加強,才導致數字敘事模型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7]。實際上,參與模式是數字敘事游戲(互動)特質的根本體現,用戶在此過程中可以同時體會故事、情感、啟發與互動的樂趣。

         

        在兒童教育出版領域,參與模式更能將教育功能與兒童的天性結合起來,發揮數字敘事的潛在優勢。如接力出版社最新采用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的童書《香蕉火箭科學圖畫書》,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中的相關應用程序掃描圖書內頁,就能將書中的平面圖像變成三維立體動畫展現出來。小讀者不僅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科學,還能通過點擊、旋轉、擴大等互動操作來推進故事發展,完成某個特定的游戲任務,參與數字故事本身??梢姡瑑炠|的兒童教育類電子書或App應用應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和兒童的參與性,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高效。

         

        有關文學作品的數字敘事也能收到不錯的教育效果。除了作為藝術表達的傳統敘事(如小說、戲劇等)之外,張新軍教授認為文學表達應提升讀者對虛構世界的體驗和參與模式[8]。如莎士比亞作品,讀者通過想象進入文本世界,通過扮演進入模仿世界,但都不能突破常規的敘事形態。而《哈姆雷特》游戲版則在讀者的心理互動層面增加了物理維度;換言之,讀者通過輸入自己的選擇干預了故事世界的演化進程。因此,以互動和反思為靈魂的參與模式,將進一步推動數字敘事的模態化進程,促進故事的數字教育敘事框架構建。

         

        2.4 模擬模式

         

        在科技領域,模擬可以用來闡釋或預測某個復雜系統的功能特征和操作規則是實用的認知實驗方法。敘事作為創造世界(精神世界或虛擬世界)的過程,既是一種表征形式,也是一種典型的模擬形式。數字敘事能夠將計算機模擬媒介與敘事表征完美結合,為人們提供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的模擬體驗,幫助人們探索虛擬世界從而正確認知現實世界。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是數字敘事模擬模式的重要表現手段,也是教育變革實現重大飛躍的技術方法。眾所周知,親身經歷的感受比空洞的說教更有說服力,主動探索比被動接受更有學習成效。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學習者通過與虛擬環境的互動來獲取知識和技能。且不同課程或學科領域在建構虛擬現實時的側重點不同,如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可以建立虛擬實驗室,語文、歷史、外語等可以建立虛擬情境室,學生從中收獲的虛擬體驗也會有所差異。

         

        美國的凱德少兒虛擬現實教育服務平臺是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教育環境的典型案例。一個3D全息投影系統,它為兒童提供教育、娛樂、溝通等內容,孩子們在這個系統中不僅能體驗到神奇的虛擬現實技術,還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身去創造3D物體[9] 。2012年,索尼倫敦游戲工作室與《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合作推出《奇幻書:魔法簿》(Wonderbook:Book of Spells)這款可以交互的故事書。這實際上是一款非游戲類應用。基于索尼的虛擬現實技術,用戶看書時可以使用PlayStation Move體感控制器以及PlayStation Eye攝像頭操縱書中的交互內容[10]。這種新型故事書將虛幻的魔法世界實體化,從而大大增強讀者的代入感。

         

        在我國,虛擬現實技術也開始被教育出版界重視及采用,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二代數字教材以人教版紙質教材為藍本,通過音視頻和模擬場景,為英語等學科提供虛擬的語言對話環境;通過模擬動畫和互動資源,為物理、化學等學科提供直觀形象的外殼[11]。可見,數字敘事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關鍵是基于課程的互動參與和動態模擬。教育出版應該本著“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與學校和科研機構合作,以先進的模擬敘事媒介為教師和學生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

         

        3 結 語

         

        數字敘事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沒有固定模式,對其選擇和評判取決于人們對教育效果的期許。早在2007年,第一屆“全國教育游戲與虛擬現實學術會議”就探討了數字敘事的相關議題,包括游戲中的物理學、編故事和故事敘述、游戲中的情感交互、體驗型學習、移動學習與協同學習、教育中的虛擬現實技術、動畫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在教學中的應用、教育游戲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等。如今,教育出版的數字化轉型正借助科技手段,將當年的許多構想變為現實??梢韵胂螅S著數字敘事的完善和普及,在不久的將來,教育出版會呈現嶄新的面貌。

        第3篇: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社會語言學;教學模式;構建

        社會語言學是本科中文專業選修課,通常在本科三年級上學期或下學期開設,教學18周,每周兩課時。與其他專業選修課不同的是,其課程性質強調學科性的同時,對社會更為關注,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筆者大膽嘗試將“關注學術史、掌握基本概念、體悟語言生活和分析典型語言案例”作為教學目標加以強調,并構建了以此為核心教學模式的課程計劃。以下就各目標進行例析。

        一、學術流派與代表人物

        作為一門課程,中國社會語言學也好,中國語言學的其他分支學科也罷,都不能回避學術史溯源。只有對學術史有宏觀的認識,才能對一門課程或者一個學科有整體認識。中國現代語言學開端無疑要從1898年馬建忠所著的《馬氏文通》算起,雖然《馬氏文通》不能看做中國社會語言學的濫觴,但其后序中提到:“因西文已有之規矩,于經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證繁引以確知華文義例之所在?!蔽覀內哉J為其對中國社會語言學的發軔有顯著的鏡鑒意義,這主要是因為它為中國語言學研究打開了西學的天窗,更為中國語言學提供了比較研究的視角。正是由于《馬氏文通》對中國社會語言學的開端有破冰之意義,在課程設計時,我們將馬建忠列在中國語言學代表人物的第一位介紹展示。

        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對社會語言學的西方源流有一個明確的交代。威廉·拉波夫(William Labov)是社會語言學不能繞開的靈魂。粗略介紹這位偉大的人物至少要用一個課時,因為他的治學經歷有太多可資借鑒的典型,甚或說是經典教學案例。首先是他對社會語言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研究方法的創造性運用。如,他在調查中首次運用快速隱秘法以準確獲取調查材料。在其經典論文《紐約市百貨公司(r)的社會分層》中,拉波夫(1985)注意到,在紐約黑人社團里,一般人都不發詞尾后的“-r”音(如“four、car”等),只有在正式場合,他們才帶上“-r”音。問題是如何在觀察者的控制之下得到這種不同場合下的變異材料。拉波夫舉重若輕、出奇制勝的本領在這里得到充分的表現。這就是他著名的“紐約百貨商場-R”的調查案例。他首先選定一個百貨商場并得知在四樓賣鞋,然后他到一樓問一個黑人售貨員,“請問,鞋在幾樓?”售貨員回答:“four?!保ú粠А?r”音)拉波夫繼續問:“對不起,在幾樓?”售貨員回答:“four!”(帶“-r”音)這篇文章專門有一節談到“有關方法的一些意見”,他認為,快速隱秘的調查是獲取有關社會語言結構資料的可貴來源。

        除此之外,他作為社會語言學研究者具有的社會擔當也值得學習。拉波夫曾以語言學家的身份,三次出庭為被告辯護。尤以第三次最為精彩,他為一個被人誣告在電話里恐嚇航空公司在飛機上放置炸彈的人出庭,以自己的專業知識證明官方掌握的電話記錄不是被告人所說的方言。

        當然,在社會科學遠不如自然科學受到重視的當下學術語境中,他的偉大還會讓學生懂得社會語言學者有機會和自然科學家媲美,2012年,在其供職的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的主頁上赫然公布,拉波夫作為賓大教授獲得計算機與認知科學領域的本杰明·富蘭克林獎章,這個獎通常發給在物理學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都獲得過。但作為語言學家獲得該獎實為難得。獲獎理由是他通過縝密的分析為語言演變確立了認知基礎,并且他的非標準方言研究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文化影響。

        作為中外社會語言學的奠基者,馬建忠和拉波夫自然功不可沒,但其后繼者,如黎錦熙、王力、呂叔湘、羅常培、陳原、祝畹瑾、戴慶廈、李宇明、徐大明、郭熙等,伯恩斯坦、甘柏茲、萊考夫、費什曼、海姆斯、米爾羅伊、特魯吉爾等也都是必須要交代的,這樣“串糖葫蘆”似的學術史線索梳理就清晰了。

        二、回歸語言生活

        如果說一門課只會閉門造車或者紙上談兵的話,那一定是故紙堆中的學問,社會語言學有別于其他課程的顯著特點即是偏社會科學。這就要求我們在課程設計時對此特點著重加以考慮。而當下中國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實際情況也確實印證了這一點,

        自國家語委主持編寫《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以來,迄今為止,作為《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其中之一的年度報告,國家語委偕同商務印書館組織相關專家已出版8本年度報告,極大帶動了國內對社會語言學的關注。同時商務印書館等機構舉辦的“漢語盤點”活動每年公布年度熱字、詞等在學術界和社會均引起極大反響,“語言生活”等術語應運而生??梢哉f,21世紀的中國社會語言學已明確轉向到“語言生活”中來,農民工用語、網絡語言、商場語言使用調查等一系列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在這一系列的社會語言學學術實踐中,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原司長,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的學術主張尤為引人關注。無論是作為國家語言工作的管理者還是作為學者,他都對語言生活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發表《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9期)、《和諧語言生活,減緩語言沖突》(《語言文字應用》,2013年1期)、《中國語言生活的時代特征》(《中國語文》,2012年4期)、《論語言生活的層級》(《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年5期)等一系列重要文章,闡明自己的學術觀點,引起學術界重視。

        中國社會語言學回歸語言生活的另外一個重要表現,是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研究中心和云南師范大學漢藏語研究院教授戴慶廈領銜進行的跨境語言調查。戴慶廈先生依托985平臺作為總主編在商務印書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編著了一系列民族語言描寫和解釋性著作。多年來,戴先生不顧年事已高,堅持田野調查,獲取第一手的語言材料,并提出跨境語言應為社會語言學要特別關注的課題。它的意義不只在于為語言變異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視角,更為國家制定少數民族語言政策提供鮮活數據和學理支撐。

        三、核心概念:社會網絡理論

        社會語言學對研究方法有特定的技術取向,在教學設計中,如果只是循規蹈矩地抽象地講解定性與定量的方法恐怕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更是因為缺少練習而無直觀印象。張廷國(2008)認為傳統的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是與實證主義的研究模型相關聯的,對既定的問題尋求答案的技巧、錄音分析,對現象的描寫以及進行試驗等等??紤]教學時長,在單學期教學中,我們選取當下學術語境與社會生活結合最緊密的核心概念同時也作為一種方法進行分析。

        這里必須要交代當下我們所處的網絡化背景。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美國總統奧巴馬隨后公開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思路,近幾年IBM“智慧地球”戰略已經得到了各國的普遍認可。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被公認為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而與“智慧地球”密切相關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更成為科技發達國家制定本國發展戰略的重點。李宇明(2012)認為,“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物聯網和云計算已經從概念發展為現實,移動網絡的發展勢頭更是強勁,這些都預示著互聯網正在發生劃時代的革命性變化。在此形勢下,虛擬語言生活對現實語言生活的影響必將更加深刻。網絡時代造就了大數據庫應用,沃爾瑪的研究人員通過數據挖掘,發現4成左右的年輕爸爸在購買嬰兒尿布時會順手買點啤酒犒勞自己,便對這兩種商品進行了捆綁銷售,結果銷售量雙雙增加。更夸張的事例是,一個高中女孩某天突然收到了超市寄來的嬰兒服廣告,父親大為惱火,但就在超市公開道歉幾天后,這位父親發現自己的女兒真的懷孕了。原來,超市已經可以通過顧客的食品消費數據做出趨勢判斷。

        為此,我們在課程設計時,將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理論作為方法性概念進行講解。這個理論是由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米爾羅伊夫婦提出的,被認為是對拉波夫語言變異理論的修正。拉波夫認為,語言變異僅僅與階級、年齡、性別和聲望等社會變量存在關聯,而社會網絡理論則認為,言語社區中個體間關聯、群體及其交織的網絡社會關系是引起語言變異的重要因素。這種理論具有很強的解釋性,如百度等檢索工具提供的相關性檢索、即時聊天工具qq提供的圈子中可能認識的人、微信中的朋友圈、開心網中的好友關聯等等都可以在該理論的框架下得到解釋。

        四、共同分析典型案例

        以往課程設計均偏重于課堂教學,鑒于一手材料對社會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性,我們安排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田野調查的環節,在18課時中設計四課時的田野調查。在此之前,確定選題的工作尤為重要,選題必須進行論證,否則選題調查的可行性就不可知,實際操作中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近年來,語言生活中出現了許多值得調查的語言問題,如“撐粵語事件”、“字母詞事件”等均可以做語言態度的調查。而近來我們對“商品名稱洋化”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調查,獲得了大量的一手數據,一方面鍛煉了研究者的實地調查能力,一方面得到的一手數據也為研究者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通過初步分析,驗證了先前選題論證時的假設,即“商品名稱洋化”是為了迎合特定年齡階段、特定性別、特定教育背景甚至特定區域的受眾,也就是“洋化”體現了性別差異、年齡差異、教育差異,甚至是城鄉差異。當然,研究者分析的樣本還很有限,問卷調查的可靠性都有待檢驗。

        五、結語

        在學術語境發生變化時,教學模式必須要有所變化,否則知識更新便不能與時俱進。書齋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必須有所改觀,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只能培養同質化人才,甚至是“睡才”(上課睡覺的天才),“知識在課內,實踐在課外”的教學理念應有條件有選擇地在教學模式中體現。社會語言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研究者應在田野中實踐式的獲得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 戴慶廈. 社會語言學概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 李宇明. 中國語言生活的時代特征[J]. 中國語文,2012(4).

        [3] 李宇明. 論語言生活的層級[J]. 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5).

        [4] 李宇明. 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J]. 中國社會科學,2012(9).

        [5] 李宇明.和諧語言生活 減緩語言沖突[J]. 語言文字應用,2013(1).

        [6] 張廷國 郝樹壯《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7] 威廉·拉波夫. 紐約市百貨公司(r)的社會分層[J]. 社會語言學譯文集[C]. 祝畹瑾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第4篇: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從方法論的角度看,整合是運用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將系統中的原有要素,通過協調和優勢互補,組合成為一個更佳的系統的思想和方法。

        數字化資源建設中的整合,就是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以引進、修改完善為主,以開發為輔的方式,更經濟、更有效地形成一種能夠滿足或基本滿足中小學教學需要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策略和方法。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主要是指:應用于中小學教育教學過程的、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多媒體課件、主題知識網頁、網絡課程、多媒體素材和師生利用計算機創作的各類作品等;還包括應用于教學研究的課堂教學實況錄像光盤,應用于教師進修的數字化教材和拓展師生知識視野的多媒體資源。

        1978年,當我國恢復電化教育事業的時候,無論是中小學校還是專業電化教育機構,都感覺到資源是影響我國中小學教育技術現代化的主要瓶頸。于是,開發教學資源、加強資源建設便成為突進教育技術現代化的最主要工作之一。但是,二十年之后,在即將進入21世紀的時候,這種呼吁仍不絕于耳。實際情況是什么樣的呢?據了解,2003年底,中央電化教育館就通過采集、編輯、整合等多種途徑,形成了優質教育資源庫。以每周4G的數量,通過衛星IP廣播向全國免費提供教育資源。2006年5月,在教育部農村現代遠程工程光盤審定會上,就收到23家出版單位報送的1231個條目的7695張光盤(如果按每張光盤4個G的信息量計算,大約有3萬G),內容覆蓋小學初中的22個學科,配套教材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等9個主要版本… …3萬個G,這是多么大的信息量啊!為什么人們還是感到數字化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呢?為什么在一些企業倒閉了之后,還是有那么多的軟件開發企業“前仆后繼”,甚至重蹈覆轍呢?

        仔細想一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學資源建設處于信息孤島的境況,人們只知道資源重要、資源緊張,卻不知道全國資源建設的整體狀況。正是這一原因導致了一方面我們有大量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使用者在大聲疾呼“資源嚴重不足”,此外,低水平的重復開發仍在繼續。因此,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2004年6月24日到中央電化教育館視察時說:“現在資源很多,需要進行整合”。她還明確指出:“資源建設要堅持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前期以分散為主,后期以集中為主;堅持收購與整合相結合,前期以收購為主,后期以整合為主。要把適當開發與收購結合起來,加強對社會上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開發的資源的審查工作,抓緊研究運作的機制和方法”。在這段講話里,小婭副部長三次講到整合!

        筆者認為,在過去的十年,我國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整合,主要是通過以下方式推進的。

        組建資源中心統籌全國中小學的教學資源建設

        2000年7月26日,中央電化教育館遠程教育資源中心(以下簡稱“央館資源中心”)成立,開始了對全國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建設進行調查研究、統籌規劃、組織實施工作。

        2004年5月24~26日,央館資源中心組織30多位中小學各科高級教師,對16家出版企業提供的760課時的光盤進行了審定。

        同年9月13~18日,央館資源中心組織70多位專家,根據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示范項目的需要,對教育部辦公廳7月公開向社會征集的42個單位提供的1800種教育資源進行了評選,共遴選出187種符合標準和要求的教育資源,供中小學選用。

        2004年12月22日,教育部下發的《關于成立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的通知》(教人函【2004】33號)指出: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有關精神,進一步適應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需要,決定成立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以下簡稱資源中心)。資源中心與中央電化教育館合署辦公。《通知》明確規定了資源中心的任務:①承擔基礎教育資源建設的規劃與協調工作;②收集、基礎教育資源需求信息;③組織基礎教育資源征集、引進、開發和整合工作;④建立基于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網的專項資源管理和服務平臺,負責基礎教育資源發送、技術支持服務網站的管理工作;⑤承擔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及資源服務網的管理工作;⑥組織基礎教育資源的研究評價、推薦和交流工作。

        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的建立,是教育部通過整合的策略與方法,加速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重要決策。資源中心成立后,即迅速以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為契機開展工作。

        2005年4月9~15日,在京組織專家根據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工作的需要,對公開向社會征集的教育資源進行評選。

        2005年9月10~16日,在京組織首次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初審。

        2006年4月7~15日,在天津組織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資源的中審,來自全國的近百名中小學高級教師對67200件教學資源進行了審定。

        2006年5月10~17日,在京組織專家對23家出版單位報送的1231個條目的7695張農村現代遠程工程光盤進行了終審。在審定會上,專家們還對部分內容需要修改的光盤提出了明確具體的修改意見。

        到2006年底,通過衛星IP廣播向全國免費提供國家征集的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各學科的教育教學資源,已經達到每周12G的數量,是2003年底的3倍。

        上述工作使我們認清了兩個問題。第一,搞清楚了現有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基本情況,得出了中小學數字化教育資源“很多”、“初步解決了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問題… …教師和學生對提供的資源表示滿意”的初步結論。第二,隨著教育改革和信息技術教育的深入發展,“優質教育資源還遠遠不夠,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改革創新,用更好、更科學的工作方式和機制來推進資源建設”。

        正是基于這些分析,資源中心于2007年12月在京召開了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育資源開發項目監理專家第一次會議,正式啟動了資源建設的監理機制。近60名高校和相關教育科研機構的學科專家、教育技術專家和一線教師,組成18個學科和專題專家組,對中標的53個項目的開發工作,進行了從“準備階段―樣品開發階段―開發生產階段―產品收尾階段”的全程監理。到2010年中,已有近1/3的項目通過了驗收。

        在對已有數字化資源審定的基礎上,通過公布選題、公開招標、全程監理的方式,組織資源開發的專業機構參與資源建設,是在中小學數字化資源建設中“以引進、修改、完善為主,以開發為輔”的整合思想的最好體現。

        制定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技術標準,為資源規范的共建共享奠定基礎

        為進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發展,規范教育信息技術和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工作,實現優秀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規范CELTS-42》(簡稱“元數據規范”),經教育部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審查通過,2002年10月30日正式頒布。

        “元數據規范”依照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稿)以及《學習對象元數據規范》,同時參考《都柏林核心集元數據(DCMES)》、《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美國GEM項目及澳大利亞EdNA項目的詞匯分類方法,定義了一組用于元數據元素編目的受控詞匯及相應的詞匯表。

        這一規范的制定雖然旨在“對希望在學校、企業、其他機構和個人的教學資源中使用元數據的用戶提供一套資源編目準則,以使讀者能快速、有效地在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及門戶網站中檢索到所需的教學資源,廣泛地實現資源共享”,但實際上,也對資源的開發、建設和管理,提出了規范性的要求,成為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的重要依據。

        例如,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就依據“元數據規范”制定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開發技術規范》;北京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則在此基礎上,根據首都的實際情況對元素限定詞概要進行了增補。

        可以說“元數據規范”的制定、頒布與實施,使我國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有了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只有這樣,資源的整合才可能實施和實現。

        改革創新,百花齊放,多種方式整合教育資源

        在我國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過程中,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的統籌組織下,依據“元數據規范”的統一標準,全國各地教育部門改革創新、百花齊放,采取了多種整合方式加速了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

        上海的同行們認為:教育資源的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應該是一個“缺失―供給―平衡―缺失―供給”不斷循環的動態發展過程,它與整個教育的發展相輔相成。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應該是一個分階段、有步驟的累積過程,所提供的資源和服務也需要不斷地循環上升。因此,在資源建設第一期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基礎上,2004年9月~2005年12月實施了二期工程:通過網絡聯盟機制,在進一步完善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采用自主開發和有償購買等手段吸引更多社會優質資源加入,創建上海教育資源網的品牌。到2006年12月,上海教育資源庫已累計達到2803G資源,完成了網格化資源、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設計、研究性課題和主題學習等多種符合二期課改要求的教學資源,并根據上海二期課改的推進需要,按照基礎型資源、拓展型研究性資源、兩綱教育資源和引進資源四大部分進行全方位建設。

        北京資源整合的指導思想是“廣納天下資源,服務中小學師生”,采取的策略是在北京市中小學資源網上建立網上資源超市――北京市中小學資源平臺(edures.省略)。在這個平臺上,匯集了幾十家資源提供單位(資源開發商、普通高校、中小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機構)。這些資源提供單位依據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規范CELTS-42》、《北京市中小學資源平臺準入管理辦法(試行)》、《北京市中小學資源平臺信息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和《北京教育軟件資源內容審查標準(試行)》將自己的資源放在托管于北京教育網絡和信息中心的服務器上,供廣大師生瀏覽和下載。為了保證這些資源得到有效使用,北京市還為每個中小學教師配備了帶有電子貨幣功能的資源卡。這樣,既可以使資源提供方能夠根據資源下載的數量得到相應的利益,也可以使廣大教師能夠很方便地獲得自己需要的資源。對于教學需要而資源平臺上暫時沒有的資源,他們則采取了購買地方版權、引進開發商和組織開發的多種方法加以補充。目前,北京市中小學資源平臺上的資源內容已經覆蓋中小學各學科、各年級,資源總數達到48萬余條。資源平臺還提供了14個特色頻道服務和期刊文獻系統,涵蓋資源達340余萬條。截至2009年底,北京教育資源網共有注冊用戶48萬名,已綁定身份的教師用戶17萬名。為了更好地使資源建設更符合一線教師的要求,也為了更好地調動一線教師的參與積極性,北京還開展了管理員及學科版主的聘任與管理工作,管理員已覆蓋全市各區縣,212名學科版主已覆蓋20個學科。

        廣東省的做法不同于北京和上海,他們的資源整合概念是建設資源庫群。2002年,省教育廳斥資1200萬建立了廣東省基礎教育資源庫。隨后,一些地市也建立了各自的資源中心和資源庫。這些地市資源中心上聯教育部和省級資源中心,下聯市區縣資源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資源庫群,實現了全省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與互補。目前,廣東省的教育資源中心已擁有教學資源1200G,其中,僅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課件就達500G。這些資源覆蓋了小學的所有學科。

        山東的資源建設是通過課題研究實現整合的。針對近年在資源建設中存在的資源內容低水平重復,資源分散、難以集中、不易共享,資源技術標準不統一、內容良莠不分的狀況,為了加強優質資源的建設,山東省電化教育館組織全省各級電化教育機構和部分中小學參加的《網絡課程開發研究》,被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辦批準為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近200名中小學教師組成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初中語文、英語、歷史、地理、生物學科課題組,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規范CELTS-42》、《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規范(教學資源相關部分)V1.0版》和課題組規定的《網絡課程的內容要求》、《網絡課程資源制作規范要求》開發網絡資源。目前,該課題研究已經實現了共建共享的預期目標,所開發的資源已被廣范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

        我國的信息技術教育事業是在活動中發展和提高的,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也是在活動中整合和發展的。在資源建設活動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有三個:一個是始于1998年的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一個是始于2000年的全國中小學電腦創作活動;一個是始于2002年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簡稱NOC活動)。

        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是在推進教育信息化、重視和加強教育資源建設的過程中,由中央電化教育館承辦的旨在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軟件制作水平,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活動?;顒釉O置了多媒體課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例、網絡課程設計等賽項。全國32個省級教育部門、總參軍訓和兵種部、各有關高等院校和武警部隊院校參加了這一活動。14年來僅報送參加全國決賽的作品就達近3萬件,其中中小學報送的超過2萬件。

        全國中小學電腦創作活動以“豐富中小學生學習生活;重在過程,重在參與;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為廣大中小學師生搭建了一座展示、交流信息技術教育成果、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的平臺。全國各個省級教育部門(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組織本地師生參加了這一創作活動。這項活動共設立了網頁、電腦繪畫、電子報刊、動畫、平面藝術設計、程序設計等項目。10年來,直接參與這項活動的師生超過2500萬人,1.5萬件作品被推薦參加了全國總評。

        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和全國中小學電腦創作活動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已被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和中央電化教育館電化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國發行。這些優秀作品還被掛在基礎教育資源網上,供全國師生瀏覽和使用。

        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的規模,由首屆全國僅13個省市300多人參加,發展至今,直接參與的師生累計超過2300萬人,關注活動的人數超過6500萬人。該活動針對學生和教師設立賽項。學生賽項包括主題網頁、動漫、DV作品等;教師賽項貼近教學實際,包括教學實踐評優、優秀課件評選、網絡教研團隊等。

        第5篇: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3-0186-02

        引言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推動作用。黨的十報告中明確指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教育涉及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實現教育公平既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始終不懈的追求目標。

        目前我國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還存在明顯差距,要實現“人人上好學”的目標尚有艱巨挑戰。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是困擾教育界整體平衡發展的最大難題,城鄉教育差距凸顯更是亟待解決的,這首先表現在城鄉學生在享受教育資源分配和受教育條件方面的不平等。要真正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除了校舍、圖書等硬件條件之外,關鍵是要提高教育質量,提升教學水平,加大教育信息化的經費投入。

        為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教育部門正通過鼓勵優秀教師下鄉、加大農村教師培訓等多種方式力圖改善,但現階段不可能派駐很多優秀教師到農村授課(很多農村地區的優秀教師反而在向城市集中),通過培訓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短期內也有難度、尤其是對于英語、語文等語言類課程和音樂等藝術類課程。而用信息技術手段作為輔助工具提升教學質量是現階段可行性高,見效快的有效途徑。為此,世界各發達國家普遍關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國民素質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紛紛出臺戰略規劃和采取重大舉措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

        2012年初,我國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同年10月,為加快全國教育信息化進程,教育部又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印發了《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從“實現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等七個重點工作方向進行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

        在此背景下,通過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資源共享共建、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的關注。熊才平(2008)進行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育資源城鄉共享研究,黃萍萍(2010)進行了以信息技術促進城鄉學校協同發展的優勢研究,黃新春(2011)進行了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城鄉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研究,趙雪峰(2011)進行了城鄉聯動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研究,胡小勇(2011)進行了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資源區域性均衡發展的策略研究,劉志耀(2012)提出了從構建優質課程資源信息庫、職前培養與在職培訓信息庫和效能“增值”評價信息庫三方面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加速現代化,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研究與進展。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河南省基礎教育信息化硬件支持環境的實際,本研究致力于借助信息技術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問題提供新方法、新途徑,為河南省基礎教育資源城鄉共享問題提供對策與建議,從而促進河南省教育資源的城鄉均衡發展。

        一、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公平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

        1 教育公平的內涵

        教育公平為教育權利的平等與教育機會的均等。教育權利的平等不僅表現在教育機會的平等上,也需要教育機會平等來保障。不僅進入教育系統的機會平等,在教育系統中受到平等的對待,保證來自不同階層的學生有大致相當的學業成績,也要保證他們受教育后有相似的成就前景。無論哪個階段的教育公平,都需要教育資源來保障,因此,教育公平是“教育權利平等+教育機會均等+作為保障的教育資源分配平等(包括補償弱勢群體的垂直平等)+教育成就(包括過程中與教育結束后的結果與影響)”的大致平等。而教育資源的分配平等始終貫穿于教育的各個階段,從學生入學前的學?;A建設、教師投入、各種名目的教育經費投入等,到教育過程中所需要的維持教育行為的各種資源保障,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一般應該對同樣的人以相同對待(水平公平),給予不同的人不同的對待(主要指的是對弱勢群體的特別補償,即體現的是垂直公平)。而權利及機會的平等都需要公平的資源分配作為保障。

        2 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公平

        根據文獻調查,在國內外教育公平的問題的研究中,世界各國關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從宏觀角度上去解決教育公平問題,通過國家教育立法、國家教育財政投入、國家和地方教育政策與措施等方面來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而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全面介入教育領域,通過信息技術促進基礎教育資源城鄉共建共享和優質教師資源城鄉均衡配置成為可能。

        為確保教育公平、促進均衡發展,最根本的策略在于促進教育資源配置的均等化和合理化,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受教育者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由于信息技術具備“知識傳播快、覆蓋面廣、資源共享”的優勢,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克服時空上的障礙,使優質教育資源為更多的人,特別是不發達地區的人所共享,使這些地區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于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理論上講,這是最理想、最現實的實現均衡教育、推進教育公平的新途徑。

        二、以信息技術實現教育資源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研究

        教育機會公平理論要求受教育者不但應有相同的機會入學,而且也應在相同的條件下接受教育。數字教育信息資源具有信息容量大、體積小、信息多元、有聲有色、檢索方便、高度共享等特點,和傳統的紙質教育資源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并且,信息技術使信息資源在載體形式、傳播方式、信息內容、分布等方面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些都為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資源城鄉共享提供了理論依據。

        因此,可以以縣市為單位,集中資金建立大型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庫,實現區域內教育信息資源的共享共建。而本地區各級基礎教育學校不再單獨組建本學校的教育信息資源庫,避免重復建設。大型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庫應實行分類管理,可以主要分為三大類型:素材類課程資源建設、結構型課程資源和網絡課程,以提高教育信息資源檢索的效率與準確度,促進不同資源庫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

        教育信息資源庫不僅僅應為教學提供輔的服務,它還應是教學改革的重心。我們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優質教育資源的動態平衡發展,將資源建設與教學改革相結合,促進各學科改革的深入開展,并推動教育資源的有效應用。

        三、以信息技術促進優質教師資源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研究

        1 利用Moodle平臺促進教師資源配置城鄉共享

        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的縮寫,它其實就是一個E-learning課程管理平臺,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戶(網站管理員、課程管理員、教師、學生等)管理、課程管理(選擇課程、課程組織、選擇教師等)和課程內容設計(教學課件、作業、討論、在線測試、在線調查等)。

        目前,已有很多省市在嘗試借助Moodle平臺分享優質教育師資資源。比較成功的例子有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初,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們一起建立了“東行記”Moodle網絡課程,在研究生課程中利用Moodle促進教學。

        2 利用教育Blog促進城鄉教師交流

        教育Blog是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一類博客,它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的產物。教育Blog源于教師對自身工作、生活等方面思考后的記錄,并以日志形式呈現出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Blog附帶的功能也不斷完善。目前最常見的模式主要包括:目錄分類;文檔、圖片、視頻上傳;隨時信息;訪問者評論(可具名,也可匿名)。城鄉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原創或收集的文本資源以日志的形式保存在Blog空間中,電可將圖片、照片、視音頻資料、教學案例、教學PPT等有價值的資源上傳。Blog獨特的分類方式及給予用戶的分類權限,能使其中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組織性,所以,教育Blog是一個極好的教育信息資源存儲和共享空間。

        教育Blog對城鄉優質教師資源共享主要起的作用是讓兩地教師從彼此的Blog中汲取精華,感受不同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借此改善和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城鄉教師的協同發展。

        第6篇: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電子書包;互動課堂;案例研究;IFIAS;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識碼】A【論文編號】1009―8097(2015)03―0029―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3.005

        一 電子書包概述

        電子書包是一種可以隨身攜帶,承載著豐富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具有網絡支持與服務功能,支持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協同互動,并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移動學習媒體。電子書包集優秀師資、優質教學、優質海量教學資源于一體,電子書包在課堂中的使用將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使課堂學習不受地點、時間限制,隨時隨地地自主學習。伴隨電子書包進入教育領域,移動終端、海量資源、多元智能學具使人們所期待的泛在學習、個性化學習以及新課改提倡的自主、探究、協作等新興學習方式成為可能。由此可見,電子書包無疑是促進教育改革、加快信息化發展、實現更高層教育目標、培養具有創新型思維人才的重要工具,電子書包的研發和應用將有力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大城市的中小學均開展了電子書包的教學實驗,各學者對電子書包的研究涉及了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多門學科。

        二 改進型的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

        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landers InteractionAnalysis System,FIAS)是美國學者弗蘭德斯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課堂行為互動分析技術。FIAS是教室中師生教學互動行為觀察系統,是一種記錄和分析教師在教學情境的教學行為和師生互動事件的分析系統。FIAS的目的在于記錄教室中師生互動的重要事件,以分析研究教學行為,了解發生在教室互動情境中事件的影響,幫助教師了解進而改進其教學行為。FIAS以量化的方式對課堂教學中師生言語交互行為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客觀呈現事實,避免了傳統的質性課堂評價的直觀性和隨意性,保證了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但是由于FIAS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表現,所以研究者無法真實并詳細地了解到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行為。且有些類別表達的情形可能是不同的(如“沉寂”是老師的“沉寂”還是學生的“沉寂”?是混亂后的“沉寂”還是學生做練習的“沉寂”?還是學生思考問題的“沉寂”?),但FIAS將其歸為一類無法區分真實的情形,而且由于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會與師生產生豐富的交互活動,但FIAS中也無法反映出這一類的互動。華東師范大學的顧小清教授結合自身實踐,對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作了改進,增加了能夠反映學生行為的內容,以及能夠反映技術與師生互動的內容。改進后的弗蘭德斯編碼系統(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ITIAS),包括教師語言、學生語言、沉寂和技術等四大類18種編碼。

        三 課堂教學案例的分析

        本研究選取的案例是2014年第七屆全國中小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中的武漢市武昌區三道街小學黃志峰老師的《數學廣角一一烙餅問題》,結合本研究的分析,現將視頻《數學廣角――烙餅問題》課堂教學的內容及師生互動的情況作如下分析:

        1 教學過程的時序分析

        《數學廣角――烙餅問題》一課主要教學過程的描述如表l所示。

        2 利用ITIAS分析并形成矩陣

        FIAS對記錄編碼的分析是通過分析矩陣來實現的。研究者對教學視頻《數學廣角――烙餅問題》按照ITIAS系統的規定作了完整的觀察記錄,采用3秒的時間間隔抽樣,共取得835個編碼,834個編碼組合,并利用分析矩陣進行了分析,生成的互動分析矩陣如表2所示。

        (1)課堂情感氣氛

        表2矩陣中1~3行與1~3列相交的區域是積極整合格,從表中可看出,落在積極整合格的記錄次數占總次數的1.22%,說明在情感交流上沒有隔閡。矩陣中8~9行與7~8列相交的區域是缺陷格,落在缺陷格的記錄次數占總次數的0.73%,說明情感氣氛相對融洽。由此說明,教師利用語言行為有效地構建了一種和諧共振的師生互動的心理環境。

        (2)課堂結構

        由表2數據通過計算可以得出課堂教學交互行為比率統計表,如表3所示。

        從表3所示的課堂教學交互行為比率統計表可以得出本案例課堂的構成結構。從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教師語言、學生語言、沉寂和技術4大類行為比率分別約為30.77%、24.30%、28.57%和16.36%。本研究所選取的案例中,教師語言行為與學生語言行為的比例約為1:0.8,充分說明了執教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言語權,有意識地將更多的言語機會留給了學生,學生的言語參與度很高。課堂沉寂比率28.57%,深入分析可知,沉寂中學生做練習和思考的比率分別為85.47%和5.98%,所以整個課堂教學實踐利用效率非常高,無效語言或混亂很少。另外,大部分(65.67%)的學生在操作技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比率為9.04%,這些數據說明教師給予了學生較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設計實驗、自主探究,但學生互相討論的卻比較少。

        (3)語言教學風格

        IFIAS將教師的語言分為直接語言和間接語言兩大類。本案例中,教師間接語言行為共89頻次,直接語言行為共163頻次,二者比例約為l:2,表明該教師的間接言語行為明顯少于直接言語行為。進一步分析各個編碼在矩陣(表2)中出現的分布,可以看出,6-6格有密集分布,由于IFIAS中給數字“6”賦予的意義是“講授”,因此表明教師持續講授時間較長。由此可見,這個教師的語言風格屬于直接教學風格,不太利于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發展。另外,教師語言積極影響共35頻次,消極語言影響共78頻次,教師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比例約為0.45:1,表明教師傾向于消極強化。

        (4)師生互動行為

        教師在教學中有9.52%的時間用來提出問題,繼續分析可知其中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的比率分別為19.23%和50.00%,教師給學生提供發揮想象的機會較多。從視頻中可以觀察出,多種教學活動都是由問題來引導的,說明教師在這節課中注重用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動態特性曲線分析

        為了更為系統、直觀地觀察到各種主要參數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變化,本研究以一分鐘為單位,對IFIAS的主要參數分別作計算。根據計算結果,繪制出了教師語言、學生語言、技術使用百分比動態特征曲線,如圖1所示。

        通過觀察圖1,我們可以清晰、直觀地看到課堂上教師語言、學生語言以及使用技術的起伏波動和節奏。從教師語言比率曲線可以看出,教師語言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時而起伏、時而跌宕,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著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從學生語言比率曲線可以看出,學生語言同樣表現出跌宕起伏的特點,一些時段內學生語言比率非常高,甚至高達85%,而在學生語言高峰之前和之后,有8次完全沒有學生的講話,但時間都不超過3分鐘,而且可以發現,學生沒有言語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技術做課堂練習。

        從技術使用比率曲線可以看出,技術始終貫穿在本案例中,但并不是每一分鐘都有使用技術,技術貫穿在教學和學生的練習中。

        從三條曲線此起彼伏的交錯中,我們可以得出本案例中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關系表現為: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與學生語言交錯出現,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練習(其中教師深入學生進行輔導),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技術貫穿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中。如此,“以學生練習為主,教師給予實時引導”這樣的互動關系構成了這堂課的基本過程。

        四 電子書包支持的課堂教學互動特征

        1 電子書包支持的課堂教學互動的特點

        通過對本案例的分析,研究者總結出,基于電子書包教學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的特征有如下幾點:

        (1)課堂教學氣氛融洽

        該案例中,教師鼓勵學生對課堂的積極參與,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表揚、鼓勵等,給予學生很大的自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積極與教師、學生、技術進行互動,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

        (2)良好的互動環境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教學帶來了多種教學媒體,如交互式電子白板(或交互式電子雙板),電子書包等,為課堂教學及其互動增添了多種類型。本案例中,授課教師很好地結合了交互式電子雙板和電子書包,如讓學生運用電子書包中的仿真實驗軟件,再將其上傳到交互式電子雙板呈現出來;利用電子書包的拍照功能,實時地將學生的作業上傳到交互式電子雙板等,為課堂教學營造了自然良好的教學互動環境。另外,教師利用電子書包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把腦海中關于問題的多種思考付諸于實踐,最終得到自己較為滿意的答案。這種對話型的教學模式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一學生主體”的教學,是追求人性化、尊重主體性、體現創造性的教學。

        (3)多樣化的課堂教學互動形式

        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互動只表現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互動,而電子書包、交互式電子雙板支持的教學互動不只限于這些互動形式,還包括教師與電子書包、交互式電子雙板的互動及學生電子書包、交互式電子雙板的互動等。因此,電子書包、交互式電子雙板支持的教學使得課堂教學互動形式更加多樣化。本案例中,教師恰當地綜合運用了電子書包和交互式電子雙板進行教學,使得課堂教學互動形式多樣,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而且還擴展了教學互動的深度與廣度。

        (4)提問技巧較高

        提問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提問時,提出的問題應難易適中,提出的問題要對學生有一定的點撥作用,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優差生。技巧高的問題能調動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爭先恐后地表現自己,以讓學生有所悟、有所獲,又能讓學生感受到身上的愉悅和享受。課堂中,教師有必要通過民主的方式激勵學生大膽提問、質疑,才能讓學生真正完成對于知識的建構。本案例中,教師首先以學生探索“媽媽如何烙餅的”開始,最后又以“某餐廳的上菜順序是怎樣的”結束,這樣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5)技術作為學習要素融入課堂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作為知識呈現工具,交互式電子雙板和電子書包在本案例中,被教師作為一種學習要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本案例中,教師充分利用了電子書包和交互式電子雙板的各種工具,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使師生間、生生間、師生與資源間產生互動,相互交流、合作,自主創新探究,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素質,進行一系列的有效學習。整個課堂,技術的使用比較合理,與教學內容的銜接與過渡很自然,真正將電子書包、交互式電子雙板作為學習要素融入了課堂教學中。

        2 電子書包支持的課堂存在的問題

        (1)教學互動的深度與廣度

        我國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自能閱讀,不待教師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又說:“教,是為了不教”。葉老先生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說得很明確,它的終極目標是把著眼點放在學生能力的養成上,而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離開了師生間融洽的“互動”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本案例中,整堂課的互動整體看起來是很頻繁的,但大多互動止于師生間的“一問一答”式的互動、學生與技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較少,比率僅為9.04%。而且,學生與電子書包的互動大部分限于與技術的互動,而不是學生與學習內容的深度互動。

        (2)師生間的情感互動較少

        師生雙方在課堂上主要以情感作為載體進行交互影響的。師生互動是指師生情感的互動。這種情感的相融能夠調動情緒,觸發靈感和創造力,使課堂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使師生感受到成長的喜悅和生命的靈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條件,促進師生的情感互動。本案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教師沒能觸發學生的靈感和創造力,所以在本案例中,沒有感受到師生表現成長的喜悅和生命的靈動。

        (3)協作學習的設計不足

        學生學習中的協作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對學生個體之間差異的包容能力。此外,協作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業績、形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對待學習內容與學校的樂觀態度、小組個體之間及其與社會成員的交流溝通能力、自尊心與個體間相互尊重關系的處理等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該案例中,小組的協作式學習功能體現的不夠明顯,主要原因是任務設計比較簡單,學生的探究延伸空間較窄。沒有真正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位學生都獲得表達自己想法的權益。

        (4)部分技術使用不當

        技術的使用是為了輔助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等,但課堂教學中,技術的使用要恰當,否則容易適得其反。在本案例中,學生在紙上記錄實驗的結果,然后用拍照功能上傳,但其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電子書包上直接繪制表格,填入實驗結果,直接上傳即可。

        第7篇: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為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落實教學常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省《關于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指導性意見》,結合實際,現就加強我縣中小學學科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主線,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為核心,以加強學科基本功訓練為突破口,抓好學科隊伍建設,抓實學科教研活動,嚴格學科常規管理,全面優化教學過程,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我縣基礎教育內涵發展和均衡發展水平提高。

        二、目標任務

        (一)學科建設的目標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優質教育強縣。

        1.構建網絡,強化基礎。用1年時間,理順學科管理

        網絡體系,實現學科管理規范有序。

        2.打造特色,凸顯優勢。用2~3年時間,每個學段重

        點打造2~3門特色學科,在全市有一定影響力。

        3.均衡發展,全面推進。用3~5年時間,逐步消除薄弱學科,形成各學段學科相對整體全面發展,在全市有3~5門學科有顯著特色。

        (二)學科建設的主要任務

        加強學科德育;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推動學科校本主題教研;發揮名教師和骨干教師專業引領和示范作用;開展學科教學各種競賽;加強學科科研課題研究和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與途徑;打造特色學科;探究課堂教學藝術;共建共享學科資源;全面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三、學科類型

        根據國家課程標準的規定和我縣教育的實際情況,按照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五個層次劃分學科類型。

        (一)幼兒教育:語言、科學、藝術、健康、社會。

        (二)小學教育: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社會)、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三)初中教育: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四)普通高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五)職業高中:公共文化課(語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計算機應用基礎、普通話等),專業課。

        四、學科建設工作要求

        (一)對各校的要求

        1.各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工作,把學科建設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實抓好,分管校長要定期召開學科組長會議,研究、布置相關工作。

        2.各校要按標準配齊配好各學科教師,做到專業對口,學歷達標,如有不對口不達標要及時調整。

        3.對青年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研修活動,培訓活動要注重提高青年教師的學科專業素質和課程實施能力。

        4.對教師跨學科的綜合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提出要求,使教師形成較完備的文、理知識體系和能力。對教師的學科素質、學科能力定期進行考核,要采取相應措施,使不合格的教師盡快達到合格。

        5.各校要根據教學改革的形勢和要求,進一步加強并優化教研組管理,建立完善其指導、考核、獎勵、經費保障等制度。

        6.要結合本校實際制訂科學的學科建設實施方案及考評細則。

        (二)對各學科教研組的要求

        學科教研組是學科建設的主力軍,要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1.各教研組都要為學科建設制定具體的規劃,并積極付出行動,以便提高學科能力。各學科教研組每星期至少要開展一次活動。

        2.各教研組要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及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

        3.要逐步建立學科教學資料庫、典型教案庫、高質量習題庫,實現真正意義的同伴互助和資源共享。

        4.發動本學科教師,積極探索具有學科特點的基本教學模式,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要求不同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要顧全大局,統籌安排,使整個學科全面發展和提高。

        5.各教研組要切實抓好備、講、批、輔、考、評六個關鍵環節,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1)備課。備課要立足于“學生學”,為學而備課,為學而備練,倡導“學案式”備課。要堅持每周集體備課日(教研日)和中心發言人制度。備課要備新課程目標、教材知識點、重難點、易混點,要備學生、備訓練,重點在于備“學”,要做到不備課不能上課,沒有集體教研的課不能上,不要求備課表現形式上的統一,但務必講求備課的實效性。

        (2)授課。要立足于讓學生“會學”,要先學后教,為學而講。倡導不練不講,有講必練,講練結合,當堂檢測。提倡課堂教學三三制(自主學習占課堂三分之一、師生互動三分之一、訓練操作三分之一),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識的能力。

        (3)作業。以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為目標,精心選擇,精心設計,堅決反對題海戰術及機械重復的作業,讓學生在動腦動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形成能力。教師要在批改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思提高。

        (4)輔導。要明確任務,著重輔之以導。要堅決防止教師把自習作為課堂的延續而獨霸課堂現象的發生,堅決克服那種不輔不導而任由學生“自由”的狀況,真正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5)考試。要加強管理,考評并重。做好日清周結,單元過關。注重考后分析,落實每一項,要從教和學兩個角度總結反思、查缺補漏,避免為考而考。

        (6)反思。這是常規教學的重要環節,各教研組都要形成制度,要重視教后和考后反思,要通過反思,提高駕馭教材、駕馭課堂和課堂教學改革的能力,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6.學校教研組要做好學科“青藍結對”工作,組織指導教師和青年教師簽訂“青藍結對協議書”,使青年教師更快地成長,使本學科盡早地成為優勢學科。

        7.教研室要經常深入各學校教研組,加強檢查、督促,對所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的意見和措施,對全縣學科建設工作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進行總結和推廣;要制訂教研組工作考評辦法并定期開展先進教研組評選活動。

        (三)對各學科任課教師的要求

        各學科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著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1.加強業務學習,提升專業能力。要重點學習學科教育學、心理學、學科課程標準、學科新課程教學法、學科新課程學生發展性評價等與新課程相關的內容;要主動學習專業書籍和報刊,積極利用網絡資源、遠程教育資源,不斷強化專業素質,完善專業知識結構,提升專業能力。

        2.苦練基本功,提高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是從事教學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職業技能,是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教師水平的高低,教學基本功是第一評判要素。因此,每位教師除了刻苦訓練語言表達、板書、板畫、演示、操作、現代教育技術等基本技能外,還要精心磨練所教學科的基本功,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

        3.圍繞課程目標,實施教學改革。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課程目標,并結合教學實際細化為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要圍繞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積極探索和創新實現課程目標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1)堅持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追求三維目標的落實;(2)堅持教材是基本資源,靈活運用、擴展、開發,構建多種教學資源;(3)堅持真正的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是教師主導下的主體性;(4)堅持以啟發、探究式講授為主,追求教學方法多樣化,優化各項教學基本環節,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精心打造優質高效的新型課堂。

        4.重視資料積累,實現教、研成果信息化。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自己的教學資料,例如教案、教學設計、練習、試題、課件、教學反思、教學案例、教學隨筆、札記、論文等進行專題化、系統化的再加工,逐步構建教師自己的電子、數字化學科教學資源庫,以便永久保存,隨時修改,隨時取用,隨時交流,隨時分享。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學科建設組織。根據學科分類和層次,建立和完善幼教、小學、初中、高中、職高相應的學科教研組。根據我縣教研片區劃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片區學科中心組的管理,充分發揮片區學科中心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小型學科片區教研組。

        (二)鞏固發展學科建設網絡。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系與合作,建立和鞏固學科資源網絡,創建學科信息交流與學習平臺。建立縣、片、校的人才資源庫,構建學科優勢資源體系,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三)充分發揮縣、片、校三級教研網絡功能,切實做到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集體研究,共同提高。

        (四)組建全縣小學和初中學科大教研組。整合全縣學科資源和教師資源,組建一支得力的學科核心教研隊伍,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加強考試的研究和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發揮集體智慧,加強教學研究,提升教學質量。

        (五)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每兩年對我縣的名教師、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學科教研員進行一次高層次的培訓,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各學校每年要對高三、初三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加大對45歲以下青年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各學校每學年要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考試(新招聘的教師每學期進行專業知識考試),小學以小考內容和要求、初中以中考內容和要求、高中以高考內容和要求組織考試,并把考試情況納入教師考核,考試成績報縣教研室備案。

        (六)發揮名師作用,開展名教師、學科帶頭人、教研員、骨干教師的幫帶活動。

        (七)建立各校特色教學活動和示范活動項目的申報、申辦機制,并把它列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考核。

        (八)廣泛開展學科課題研究。切實解決學科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科研課題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做好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九)加強對重點學科、特色學科的打造,采取有效措施搭建重點學科、特色學科發展平臺。

        (十)加強備課組建設。初中分年級分學科組建備課組、小學分低段和高段分學科組建備課組每周開展一次活動。

        (十一)各校在教研時間、教研場所、教學儀器、器材、圖書資料、教師進修、外出參觀考察、經費等方面要予以保障,為學科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h教育文化局將為學科建設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行政支持和保障,對于在學科建設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將定期予以表彰和獎勵。

        六、考核評價辦法

        第8篇: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論文摘要:為了解當前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狀況,有針對性的通過培訓來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對參加貴州省“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學員進行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分析當前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優勢與劣勢,進而探索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iJIl中的問題。

        一、調查結果

        (一)被調查教師的基本情況

        教師基本情況主要從學歷結構和學科結構兩方面進行調查,教師中大專和中專(中師)學歷占了絕大多數,本科學歷教師占8%,碩士及以上學歷沒有,73%的教師接受過專科教育(多數教師接受的是函授、網絡教育等形式的成人??平逃?,層次整體偏低,必然會導致教學水平、教研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低層次。

        教師中語文、數學兩大學科教師占76%,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為4%;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學科教師較少有的學校甚至沒有,折射出當前農村小學教師的學科結構不合理,特別是能夠教授英語、信息技術、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的專業教師較為缺乏,一些新增課程如科學等學科的教師也嚴重缺乏。從訪談中得知,許多學校沒有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相當部分學校領導和學科教師對在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提高質量缺乏正確的理解和應有的重視,日常教學管理及學科教學還囿于傳統方式,教師包班的情況為數不少。

        (二)設施建設現狀

        現代遠程教育作為農村教育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問卷中作了相應的調查。貴州是最早進行遠程教育試點的省份之一,在被調查的各所小學,遠程教育硬件設備的配置基本完善,少部分學校已擁有計算機機房和相關的多媒體硬件設施,但總體情況是擁有計算機數量較少,基本不能滿足日常教學、特別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需要,同時普遍缺少相關學科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支持,教學課件和應用軟件較為匱乏,90%的信息技術教師屬于兼職教師,2/3的教師沒有計算機使用,軟、硬件投入均不足(遠程教育設備除外),培訓投入有待提高。

        (三)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

        1.教學媒體設備應用

        教學媒體設備的應用是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出發點,媒體設備的狀況及使用情況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關系著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也直接影響著學校辦學的效益,所以教學媒體設備必須提高使用率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本次調查主要從幻燈等傳統設備的應用、遠程教育設備、多媒體教學系統、計算機網絡教室和校園網及互聯網等六個方面進行,結果如圖1所示。

        由于遠程教育手段在全省的普及推廣和互聯網絡的普及,分別有46%和48%的教師會基本操作,而多媒體教學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教室有近2/3的教師不會,值得關注的是幻燈等傳統教學設備只有17%的教師會操作(含能熟練掌握的教師在內),遠遠低于其他相對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反映了當前農村小學教師對傳統教學設備應用的不重視的整體情況。

        2.教育技術手段應用

        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環節之一,教學設計過程中運用遠程(網絡)教學資源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它突破了以往教師個人憑教科書或參考書備課的歷史,通過遠程教育手段和互聯網絡實現了最大限度的教育資源共享。

        當前,在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廣大教師已進行了大量的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科教學的實踐,從應用的情況來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各學科課程改革的深化,優化了學科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根據圖2顯示的調查結果,被調查的教師中仍有46.1%的教師從未進行過信息化教學設計;高達89.3%的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沒有應用過任何遠程(網絡)教學資源,體現了教師們在這一方面的能力處于較大的劣勢狀態;近27.7%的教師沒有應用過PPT教學課件進行教學,有68.4%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應用過除PPT以外的教學課件。

        在隨機訪談中發現,大多數教師雖然知道“教育技術”這個名稱,但對其涵義卻沒有深入的理解,多數教師將“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混為一談。

        3.教育軟件應用

        教育軟件的熟練程度主要從教學數據統計、PPT課件制作、教學網頁制作、多媒體軟件、網絡資源搜索和電子郵件等六個方面進行了重點調查,統計結果如圖3所示。

        在教學軟件的熟練程度方面,會操作程度最高的是教學數據統計,程度最低的是教學網頁制作工具和多媒體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綜合對比可知,多數教師對教學網站、教育Blog等新一代教學手段,普遍缺乏了解,與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相比較,教育網站、教育Blog等新技術手段不受時空限制,師生互動性好,學生參與積極性高,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張揚,是改善教學質量理想的新一代教學工具,同時也是教師之間充分交流的信息平臺,是現有學校教育資源共享的有力補充,很有必要加強教師這方面的訓練。 二、現狀分析

        (一)優勢

        1.相關部門的重視為教育技術能力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為全面提高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和水平,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教育部出臺了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并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教育技術培訓大綱”和《教育技術考試大綱》,為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貴州省教育部門領導下,聯合省內外優質資源有序地在全省范圍內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為普及提高全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的積極推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三新一德”(即教育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主要內容在全省開展的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將教育技術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幫助廣大中小學教師提升專業發展水平。

        2.較大規模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積累了基礎

        近兩年以來,按國家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要求,貴州省通過多種模式進行較大規模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省級培訓,并利用北京大學遠程教育的優勢,進行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程培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培訓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儲備了相當數量的師資資源,為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遠程教育資源建設促進教育技術能力發展向前邁進

        在當前農村遠程教育發展過程中,要使農村遠程教育工程能夠得到有效應用,關鍵是解決好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問題。作為最早的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省之一,幾年來,遠程教育設施大面積投入建設,遠程教育資源不斷積累以及遠程教育方面人才儲備,為貴州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二)劣勢

        1.專職信息技術教師不足,教育技術應用整體滯后

        信息技術教師是推進農村學校教育技術應用的核心力量,但信息技術教師數量少、分布不均,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不能完全正常開設,教師教育技術應用方面不能得到正確、有效的指導,教師們對信息技術及應用技能掌握程度較低,造成教育技術應用整體滯后的狀態。

        2.地域環境嚴重限制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高

        自然地理因素也是影響地區教育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貴州農村大多深處內陸邊遠地區,自然環境較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導致區域教育技術應用受到更為嚴重的負面影響,缺乏教育技術應用的“內在生長力”,長期以來形成了低水平無序成長的惡性循環和對培訓的強烈依賴性。

        3.教學設備的不足成為教育技術應用的瓶頸

        雖然遠程教育設施投入建設,但經過幾年的高強度使用,一部分已經自然老化,一部分雖然還在使用但相對比較落后,且數量不足,不能滿足正常教學需求,’教師們因此逐漸形成因為設備的缺乏而不再考慮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也使教師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可以不掌握教育技術領域的知識。

        4.教育資源缺乏嚴重制約著教育技術應用的發展

        農村教師最為苦惱的是沒有現成的資源供他們應用。首先,雖然網絡平臺上有著成千上萬的資源供人們獲取,但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教學資源,經過千辛萬苦找到的資源往往還需要修改后才符合要求;其次,他們教學負擔繁重,已經很少有精力投入其中,也不愿意為此花費更多的時間;再次,由于教育技術應用水平低下,缺乏主動搜索資源、整合資源的能力,造成農村教師在教學資源方面的匱乏,與教學設備一樣越來越成為教育技術應用的瓶頸之一。

        三、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思考

        (一)培訓前的起點與定位

        培訓是快速提高教師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農村小學教師很少有機會參加學習培訓,要通過培訓讓教師得到較大的提高,培訓起點的設置就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他們基本沒接觸過,因此要從他們的13常教學工作和自身發展需要出發,緊密聯系新課改,展現現代教育技術的特定內涵。

        其次,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強調技術與課程理念的整合,就貴州目前的情況,教師們對技術本身掌握程度較低,技術的培訓仍不能忽視,培訓的起點應該設置在信息技術基礎及初步使用上。

        再次,教師“內在生長力”的培訓也不容忽視,為保證培訓內容與教師教學實際不脫節,培訓內容的設置必須緊緊依靠起點的分析,定位于幫助學員選擇適合的技術和工具、幫助學員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學員形成媒體資源選擇、應用及資源開發的能力,從而促進教師“內在生長力”的形成。

        (二)培訓中的過程與方法

        教育技術的教學應用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培訓中應當讓學員形成一條比較清晰的主線,將教育技術能力整合在整個培訓過程中。

        首先,培訓過程以完整的案例為基礎循序漸進,注重學員在參與中體驗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過程。案例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中介,案例呈現讓教師容易接受并積極參與培訓過程,以教學案例為依托來展開培訓更適合學員進行學習,能夠較為自然地遷移到自身的教學實踐中。

        其次,培訓過程中采用多種方法交替進行,通過案例教學、教案設計與作品創建、個人練習與小組研討、全班交流與經驗分享、活動體驗與課后反思等多種活動,引導學員積極參與,全面調動學員的積極性。

        (三)培訓后的跟蹤與支持

        培訓后跟蹤是檢驗培訓成效的關鍵,培訓成效的評價包含多方面,通常用培訓的課程體系、師資體系、管理體系、培訓總結及培訓材料積累來反映培訓工作的質量,用現場滿意度調查、知識考核、寫學習小論文等方式體現培訓效果。但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效果并非三兩天就可以得出結論,通過上述方式來判定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否切實有效并不科學,作者認為應變以往的直接評價為跟蹤支持,在跟蹤支持過程中進行評價,在評價中不斷提高培訓效果、擴大培訓影響。

        第9篇:語文數字化教學案例范文

        述職報告是檢驗我們工作的試金石,從一份述職報告中可以看出你一年的工作狀況是否合理有序的進行。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小學分管教學副校長個人工作述職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分管教學副校長述職報告1我在涴市小學任教學副校長前前后后有近10個年頭了,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努力踐行著真與實,體驗著苦與樂。20____年春,我再次挑起了分管教學這個擔子,我深知肩頭責任重大。畢竟,我們現在還在低谷徘徊,而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個人的思維有局限性,要提升我校教學質量,惟有依靠眾人艱辛的努力。此時我最想說的是,真心誠意地感謝上級領導對我的信任,感謝各位教師工對我工作的理解與支持,感謝班子成員的團結協作。我一直認為:我們的隊伍是一個和諧、有戰斗力的群體,教師都是有能力的個體,我很愿意和大家一起為學校的發展盡我所能。今天借此機會,剖析自己工作的得失,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與大家一起同舟共濟、攜手并進。

        一、虛心學習,完善自我

        我認為,教書人首先是讀書人。隨著課改的推進,管理領域的深入,讓我越發感受到管理不易。如果管理者專業知識、管理理論不廣博,那么工作就會膚淺,治標不治本,因此多渠道地向書本學習,向同事學習,在實踐中反思應該是每日的必修課。

        我經常勉勵自己:登高望遠,學無止境。教師是良心工作,待遇地位都不高,付出的心血是超量的,但老師們敬業愛生、求真務實的奉獻精神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也告誡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名教師。我覺得老教師們的班級管理與協調能力、青年教師的熱情與虛心好學、黨員的高風亮節都值得我去學習,我從合作中我感受到互助、高效、鞭策。在這樣的群體中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我一直追求做對學生發展有利、有益的事,這也是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分管教學工作,我認為上好課、對學生負責是底線,要求老師們領會課標、精通教材、上好每節課,我首先要認真學習。我有時間就認真學習各科課標,閱讀教材,分析教參,研究課堂。外面的課堂教學很精彩,外面的名師各有風格。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在網上聽名師講課,邊聽邊對照自己的教學來分析優缺點。每次外出學習,我都隨帶U盤,及時拷貝重要材料回來研究。

        二、勤勉工作,發展學校。

        學校要發展就有競爭,競爭是需要實力的,實力是干出來的。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工作中,面廣、量大、事雜,我與大家一起背負重任努力前行,用微薄之力推動學校發展。

        作為分管教學的領導,走入課堂,深入教師是我規定自己必須做到的,今年市級、片區、鎮級教研活動頻繁,我能主動關心老師的教學,協調困難,參與試教、執教或點評。市教學視導,我率先上研究課;協作區教研活動,我主動提供課堂教學供研究;鎮級“送教下鄉”活動,我又親自執教。五月,學校接受市教育局督導評估,六月,學校接受鎮教學檢查,從資料的整理歸類、相關安排與指導到匯報材料的撰寫,我都盡力盡責,親歷親為。

        因為是分管教學的領導,站立三尺講臺,不管任教哪個年級哪個學科,潛意識里壓力很大。教好了理所當然,教不好自己無能,我對自己很挑剔,常常給自己施加壓力。每天步履匆匆出入于管理與教學之間,空余時間就到班級給學生強化訓練,因開會、活動落下的課程一般都抽時間補上,不讓學生有任何損失。

        我牽頭制定了校本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培訓活動,確保全校教師完成培訓任務,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五月份,要求教師每天利用1節課時間,進行計算機運用培訓,并提出了具體要求,納入期末考核,現在已有近30名教師具備了一定的運用辦公軟件的能力,近20名教師建立了個人博客。這些措施的實施,實現了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實現了教師由為學生“掌握”而教,轉變為為學生發展、創新而教,有效地促進了我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做為業務副校長,對教學科研歷來不敢掉以輕心。始終堅持走“以教帶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學常規工作檢查、督導的同時,平時加強學科專題和教研組長的培訓工作,定期召開教研組長會議,從思想上鼓勵,方法上傳授,努力形成一支想干、能干、會干的教研骨干隊伍。對學校承接的省級課題,我不敢絲毫懈怠,能及時探討研究中碰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總結成果。效果也逐步顯現:半年來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之所以能呈現上升趨勢,歸根到底就是學校班子把教學科研與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老師把教書育人視為天職,把改革創新視為立教之本。

        面對我校的位置偏僻,質量現狀,生源流失等不利因素,我們立足本地,從源頭抓起,厚實教師功底,努力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分別召開畢業班、部分年級、部分學科教師專題研討會,與大家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平時加強教學的流程管理、質量調研力度。組織召開家長會,贏得家長對教學的配合,形成合力。

        青年的成長需要關愛,需要扶持。我覺得,竭盡全力助人成功是對青年教師最好的幫助。我經常與他們溝通、交流思想,努力形成工作上是合作伙伴,生活上是知心朋友的局面。學校年輕老師參加各類評優課、展示課,我都參與試教,一起修改教案,幫助尋找教學亮點,向教研員推薦青年教師,在各級競賽、評優中他們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各類研討活動我也是忙前忙后,從不閑著,在細節上落實到位,有時一天就在陪同、奔波與協調中度過。

        三、以德立身,為人師表。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對待學生是否關心?對待學校是否公心?對待工作是否盡心?我想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桿秤,定會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這些年來,無論作為教師、黨員還是管理者,我都力求對工作一絲不茍,對同事以誠相待,對名利泰然處之。作為校長的助手,工作上積極配合,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主動溝通;對群眾真誠關注,用心幫助,不斷激勵。

        1、嚴于律己,為人正直。

        平時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規范、約束言行,凡事能自己做的就多做些,要說的話就當面說清楚,該布置的任務就及時傳達到位。做到有布置就有檢查有反饋,對老師能公正、公平地評價,講優點談不足實事求是,從不一味地說好話粉飾太平,不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

        2、豁達大度,心態坦然。

        自己分管的工作每天都牽涉到教職工,因為存在做多做少、做好做差現象,最容易吃力不討好,甚至有怨言、有過激行為。這些經歷讓我學著去克制,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能用平常心、寬容心去分析問題,努力建立和諧的工作關系,做到對事不對人。有人說忍讓很吃虧,我認為人都有性格脾氣,但單位與家庭是有別的,不能逞一時之快挫傷別人,這是對人的信任與尊重。

        3、以主人翁的態度塑造學校形象。

        作為管理者,更多代表的是學校形象。辦學要面對復雜的人員,有時領導來訪、家長上訪,偶有家長與老師發生沖突。只要是關系到學校榮譽的,我都耐心做工作,多宣傳學校的亮點,多談教育的“苦”與“難”,多解釋老師的做法,在溝通中取得雙方的信任與理解,達成共同的目標。也樂于與支部一起做好教師談心、慰問工作,形成和諧的人文氛圍。

        不足:

        1、缺少對自身專業發展的定位和思考,學習的實效性、針對性有待提高。

        2、對教師的思想工作還不夠深入,關心也不夠;

        個性比較耿直,對矛盾的化解缺乏剛柔并濟;溝通表達的方式缺少藝術。

        3、思考管理的角度缺少深層次,著眼于全局方面有所欠缺,少了創新的魄力與勇氣。

        最后我以四句話來勉勵自己:做人講德,做事講責,業務創特,心胸莫窄。

        小學分管教學副校長述職報告2回眸20____,我與學校發展相伴,與教師成長同行,在平凡的崗位上認真履行著自己的工作職責。一年來,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悉心指導下,在各位老師的支持與幫助下,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務?,F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己。

        一年來,堅持政治思想建設,堅持理論學習,積極參加上級部門召開的形勢報告會,參與黨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使自己的理論水平、政治素養得到不斷提升。20____年,對于我們來說不同尋常。我們迎來了黨的十勝利召開,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奮,我為我們黨和國家所取得的成績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通過認真學習十報告,更加增強了自己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思想和覺悟產生了新的飛躍。20____年,我們對十年新課程改革工作進行了認真的總結與反思。作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能夠緊跟教育發展形勢,學習新的教育思想,新觀念,掌握教育的動態發展。能堅持原則,以身作則,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廉潔奉公,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團結教師,關愛學生,服從學校分配,凡事能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勤于學習,用心做事,真誠待人。

        二、勤勉工作,履行職責,不斷提升自己

        教學質量是學校全部工作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永恒的主題。一年來,我與教導處同仁共同協作,帶領教師進行“悅動”課堂的研究與實踐中,嘗試運用評價的多種功能,落實教學常規管理,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研修活動,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1、以質量的多元評價為抓手,促進常規管理。

        開學初,認真制訂了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平時重過程,重落實,學期結束及時做好總結。按照教學“五認真”的要求,抓好“一個流程”即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測評考核、學困生輔導的管理。我們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診斷、改進、激勵、重構等功能,著眼于對教師教學過程的多元評價,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1)運用好兩張數字化評價表,進一步規范我校備課、作業兩方面的管理。采用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行政檢查與教師交流相結合。

        (2)隨堂聽課重實效,采用“隨堂課”“預約課”“跟蹤聽課”等形式,督促和指導教師備好每節課,上好每節課,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每周的隨堂課,教導處都會在每天早上教師做操時及時掛出,同時也歡迎其他教師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每學期個人聽課不少于40節。

        (3)數據分析促發展。在學校質量文化建設中,要全面客觀的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業水平,必須要對質量有明確的要求。學校在平時隨機調研、期末質量檢測中,逐步完善了班級學生成長過程的各項數據,并對每次考試的及格率、優秀率、與年級均分的差距等相關數據進行了記錄和跟蹤分析,客觀公正地反映班級的狀況,年級的均衡發展情況,作為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依據,以此激勵教師樹立強烈的質量意識。

        (4)“家長開放日”活動促交流。每學期我們都以年級為單位開展,作為家校交流的平臺,把課堂面向全體家長開放,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近距離地了解學校教育教學情況,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每次活動結束,學校向每位家長發放一份《孝小教學評價問卷》,請家長帶回家以不記名形式與孩子共同填寫,較為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家長和學生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上半年組織了二、四、六年級家長開放日活動,下半年組織了一、三、五年級家長開放日活動。

        (5)重視幼小銜接和畢業班的全程管理。上半年我校接待了南農大幼兒園、前線歌舞團幼兒園及江蘇省農科院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和家長,開展了別開生面的幼小銜接活動。加強畢業班的長效管理,學校定期召開畢業班教師、學生以及家長會議,及時了解教師想法,學生思想動態,家長需求,從精神和實踐方面給予畢業班師生最直接的關懷。加強中小學教學銜接研究,組織教師走進中學課堂聽課評課,邀請中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為家長做講座,為小學生升入中學后能盡快適應中學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2、以“悅動”課堂的研究為立足點,推進校本研修。

        一年來,我校以“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兒童心靈成長的小學“悅動”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為立足點,以研究促提升,融會多種方法,逐步彰顯課堂特色。

        (1)專家把脈我們邀請區教研員到學校,指導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工作。就拿語文組和英語組來說,區教研員田紅和任潔兩位老師曾多次到學校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田紅老師還為全體語文老師讓了一節精彩的示范課,讓老師們倍感冬天的溫暖。上半年我校承辦了我區三年級語文老師以“基于學情,優化設計,提效習作指導”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下半年承辦了全區一年級語文教師“基于兒童,夯實基礎,運用規律和方法學習”為主題的教研活動。英語組還為我區全體英語教師呈現了精彩的學科特色展示活動,得到市教研員的高度贊譽。

        (2)特級引領自20____年以來,省特級教師賁友林來到了孝小,他精彩的講座《十年反思的.力量》,這份精神大餐讓全校教師體會到課堂中的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巨大作用;他所上的示范課《找規律》拉開了我?!皭倓印闭n堂研究的序幕,課后每一位老師都在QQ上留下了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心得體會;每周一下午他都會參與我校數學組聽課、評課的研討活動之中……在他的引領之下,調動了我校教師課堂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將“悅動”課堂的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3)骨干示范市級優秀青年教師汪勁松為全體教師呈現的數學課——《倒數的認識》,區語文學科帶頭人馬超俊副校長呈現的《海洋—21世紀的希望》及校級骨干教師趙松慧呈現的《拉薩的天空》,都為老師們研究“悅動”課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再加上區教科所項平老師的蒞臨指導,使我們對“悅動”課堂的研究與實踐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4)全員實踐每學期,每位教師都要立足于研究“悅動”課堂,上一節研討課。采取“青年教師賽課”“師徒幫帶下的新教師匯報課”“組內教師研究課”等多種課例形式,以同伴互助方式,共同診斷我們的課堂:發現亮點,找出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授課教師在此基礎上,針對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用文字把自己的得失記錄下來。如下半年,為了進一步激發青年教師研究課堂、改革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校從第11周到第13周開展了主題為《探究“悅動”課堂,綻放青春風采》“悅心杯”青年教師的賽課活動。參賽對象均為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師,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賽課”活動領導小組,評委由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各學科骨干教師擔任,并特邀了校外的專家進行點評指導。每位參賽教師都進行了精心準備,同時也得到了組內教師的大力幫助。

        課堂上,他們以生動的教學語言、精美的課件、獨特的教學設計,把一堂堂精彩紛呈的課呈現給師生,詮釋了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實踐,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每堂課的最大受益者。更重要的是通過聽課教師及專家的點評,使參賽教師看到了自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對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學校還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教師搭建“網絡觀課評課平臺”,使研修活動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讓執教者和聽課人都能傾聽到每位教師的評價,形成教學大家談的研討氛圍。在多層面的交流中,老師們認識到“悅動”課堂需要給學生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需要在“小組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有思維的有力碰撞,以此提升學習的質量,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老師們也通過交流和學習,互相啟迪,互相激勵,開闊視野,激活思維。

        3、以關愛每一個學生為出發點,做好個人教學。

        我認為做稱職的副校長要從做好一名語文教師開始。上半年擔任四(1)班語文教學工作,下半年擔任五(1)班語文教學工作。平時,盡管常常在瑣事中忙忙碌碌,但對于個人教學工作我絲毫沒有懈怠,本著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節課,改好每本作業,課余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愛上語文。在語文教學的同時,我還注意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借助教材,教書育人。當好老師中的領頭羊。我經常在課余學習一些相關的教學指導書籍和雜志,認真鉆研教材,積極主動地與同年級組教師研討交流。參加了市級副校長展示活動,會上做了《“悅動”課堂下“三維互動”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的交流,完成拍攝了一節錄像課《云雀的心愿》。撰寫的論文《一詩·一畫·一人——從教學中探尋詩之情韻》獲得市級論文評選一等獎。指導學生20多人次的佳作發表在《南京晨報》上。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所分管的工作能有序進行、順利開展,離不開全體教師辛勤地付出,默默地耕耘。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以人為本,求真務實,為學校持續穩定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小學分管教學副校長述職報告3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本學年度我分管學校的安全和教學工作。回首一年來的工作,是在緊張匆忙中度過的,繁雜卻充實,忙碌不失條理。雖然涉及面廣,頭緒較多,但在校長直接領導下,在全體老師的熱情支持和幫助下,各項工作得以順利的進行。現將我一年來的工作,向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匯報,恭請指正。

        一、加強學習,以身作則,同心協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在教育不斷改革創新的今天,只有加強學習,才能適應自己分管的工作需要,才能更好地指導、解決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種問題,要求自己必須具有較豐富的業務、管理能力及理論水平。因此堅持學習教育管理理論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使自己的觀念得以更新,業務知識不斷豐富,管理水平得以有效的提升。

        從任職起,就不斷鞭策自己,各項工作都要以身作則。因此,在工作中總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落實完成上級、學校的各項任務。經常早出晚歸,把學校大大小小的工作都當作自己份內的事,凡事以學校、教師、學生利益為出發點去思考問題,說真話、做實事,當好校長的幫手,做好執行工作的“勇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我把寬以待人,嚴于律已,遵紀守法,廉潔自律作為自己的工作準則,時刻以師德規范要求自己,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對上為學校為校長負責,對下為老師、學生負責。和諧的分工協作與同心協力是做好工作的關健,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落實在于富有創造力的群體中的每一位教師,充分發揮教師的工作潛能是保證各項工作卓有成效開展的前提。因此,我始終明確自己的職責,擺正自己的位置,堅持從教師中來,到教師中去,努力營造行政與老師之間融洽的工作關系,是我工作與做人的根本。一年來,我始終抱著“學無先后,賢者為先”的思想,虛心學習,尊重老師,與領導、老師團結協作。重大活動能及時征求校長、老師們的意見,形成共識,使各項工作更有條理,更為落實,更有效果。

        二、抓好安全工作,為教育教學保駕護航

        安全工作是學校所有工作的保證,堅持把安全工作作為學校的首要工作來抓,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則,強化管理,健全制度,建立安全領導小組,制定各種安全意外處置預案制度和制度落實,簽訂安全協議書,實行“一崗雙責”,進一步夯實安全責任,過去的一年,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在班主任的努力下,做到學校安全無空隙的防患與排查,從校園建筑物立體或排查到師生的課堂、課間排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利用班會、廣播、升旗儀式等時間,開展安全預防教育,自護教育,提高廣大學生的安全意識、防范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三、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心得體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從細節處入手,強化常規管理,努力做到教學管理的精細化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教學常規管理中我努力做到:

        1、加強教學過程管理,促進教學常規落實。

        我一貫注重教學常規管理的落實情況,對教學過程中的備、教、輔、改、批、考、研等環節層層把關,狠抓落實,實現教學過程的規范性、科學性和創新性。教學常規檢查堅持每月化,做到檢查到位,反饋及時,整改有效。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年終績效考核,與教師的績效工資掛鉤。

        2、立足課堂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只有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才能確保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積極開展教學比武大練兵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上兩節(主、副科各一節)有質量的教學研究課,集中教研組長骨干教師一起聽課、評課,實事求是地分析,提出不足和改進意見,讓教師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在練兵中,切實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人員,開展集體備課,做到本學科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教學重點難點、訓練內容三統一,并注重“精”字上下功夫,擺脫了以往“擺場子、搭架子”的做法。實現了教師教學方法由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的改變,實現了教師由為學生“掌握”而教,轉變為學生發展、創新而教;有效地促進了我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3、加強畢業班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制定了獎勵方案,召開了畢業班教師動員會,加強對畢業班復習工作的宏觀指導與監控,尤其做好了各科復習與復習內容的制定工作,使整個畢業班一盤棋,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觀。強化了培優輔差的力度,注意了每一個復習環節,重視分層次教學,加強對學生復習內容掌握情況的約束力度,習題的檢查力度,做到了精講精練,讓學生做一題,學一法,通一片,以獲得省時高效的復習效果,展示示范課,激發教師的潛力,從而增進整體的戰斗力,促進學生學科均衡發展。

        四、存在的不足

        1、工作的主動性還不夠,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包袱和顧慮,不能大膽地開展工作,對教師的思想工作還不夠深入,關心不夠。

        2、怎樣有效發揮副校長的作用,推動班子工作合力的形成以及解決當前管理過程中反饋出來的問題,進而推動學校工作的穩步發展是一個值得我深思的問題。

        五、努力方向

        1、領導能力有待提高,個人簡歷特別是要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

        2、不斷地提高自己改革創新意識,特別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怎么做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

        進一步在落實上做好文章,強化品牌意識,提高辦學質量。

        3、努力提高個人修養,提高領導藝術水平,使今后的工作更得心應手。

        回顧一年工作,問心無愧,但也有不足感慨,有得也有失。我將正確對待自己的不足,認真聽取領導、老師的意見,使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學分管教學副校長述職報告4自20____年至今,本人先后在____區____小學和____小學擔任副校長,主管教學工作。無論在哪里,本人一貫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參加政治學習,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在學校教學管理中,改革創新,推動學校教學工作在改革中不斷發展,促進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本人工作態度嚴謹,科學求實。

        一、堅持教育理論學習,端正教育思想,樹立新的教育觀

        作為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我能夠緊跟教育發展形勢,學習新的教育思想,新觀念,掌握教育的動態發展。我學習國務院有關基礎教育改革的文件,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名師教育專著,并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的最新理論和教育的最新動態。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和本校實際,制定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組織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管理中,以教科研為先導,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新教法,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開展各項工作。

        二、認認真真、扎扎實實抓好課堂教育改革

        1、聚焦課堂,打好課堂教學攻堅戰

        為了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引導教師將課題研究、專題研究與日常教研相結合,以立項課題為重點,以點帶面開展活動。提出了“關注課堂,重塑行為”的口號,以“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預設與智慧生成”為關注點。通過同課異構、多教多評的研究方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了較好的科研氛圍,發揮了骨干教師和老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作用,促進了青年教師在研究中不斷成長。通過引導教師課堂研究,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與行為,改進了教學方式,促進了“有效課堂”的形成。

        2、積極為上研究課教師提供技術指導。

        在教師上研究課前,我常常組織相關教師為執教者進行導課,分析教材、教法,提出指導意見;研究課后,我再次組織相關教師為執教者進行析課,以其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向更深層的方向發展,促進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不斷提升。

        三、引導教研組建設步入發展軌道,為教學質量提升推波助瀾

        教研組是學校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的基層組織,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研究搞得如何,與教研組的工作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學管理中,我引導教研組建設步入發展軌道,為教學質量提升推波助瀾。

        一是審核研究主題,幫助教研組科學合理制定計劃。每學期開學初,我都要逐一指導審核各教研組研究主題、教研計劃,做到每個教研組研究主題明確,計劃制定合理規范,可操作性強。

        二是指導、督促研究過程扎實。我提出了構建“說”“議”“研”“思”一體化的集體備課形式,讓集體備課成為有效教學的孵化器。推行“同課異常構”“一課多上”的課例研究方式,讓課例研究成為有效教學的助推器。通過有效備課、上課、辯課、反思,引導教研組及時記載研究過程,走實過程每一步,讓研究服務教學,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波助瀾。

        三是提倡教師及時寫教學反思,創新教學行為。教學是日復一日持續不斷的革新和永無止境的探索的過程。教師要勇于批判、勤于觀察、善于提升。反思是在自我分析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和自我認識的過程。工作中,我積極提倡教師寫教育隨筆、教學日志、教學故事、教學案例等。鼓勵教師參與網絡教研,與專家直面對話,把教學的困惑,教學所得與同行分享。通過多種反思、總結、交流,將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不斷激發教師的職業熱情和潛力,讓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

        四、抓好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管理的效能

        1、將教學質量管理作為管理的核心,用不斷提高與發展的質量目標,對影響“教”與“學”的各種因素,進行診斷。

        通過檢查、分析、控制,以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質量的提高。我親臨教學一線,掌握第一手情況。每學年深入課堂,堅持聽課近百節,了解掌握教學動態,適時指導。監控各年級教學質量,重點抓好六年級畢業班的'教學。制定畢業年級預達目標,定期召開教師會,加強質量分析,及時調節。

        2、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指導

        制定了學校青年教師培訓計劃和青藍工程實施方案。召開一幫一師徒結對子會,并隨時檢查落實情況。組織跟蹤聽青年教師常規課和研討課,關注青年教師的提高與發展,對存在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意見。

        五、準確把握角色位置,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作為副校長,我對自己分管的工作高度負責,身體力行,不敷衍,不打折,不畏首畏尾。大膽工作,勇于創新。處理問題果敢、堅決,盡量處理好自己分管工作中的問題,不把矛盾上交。同時,我還使自己分管的工作緊扣學校管理目標,體現學校管理風格。作為校長的助手,工作上積極配合,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主動溝通。對群眾,我熱切關注,真誠愛護,用心幫助,不斷激勵。

        不足及努力方向:

        1、領導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要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努力提高個人修養,提高領導藝術水平,合理安排工作,盡量為老師們營造愉悅的工作環境。

        伏案回眸,我自認為工作踏實求實,以身作則,堅持早來晚走,每天處于緊張忙碌之中,為學生發展、學校發展與老師們一起拼搏。今后我將繼續加強理論學習,不斷開拓創新,為教育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小學分管教學副校長述職報告5各位領導、各位教師:

        大家好!

        首先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和支持!在過去的一年里,學校教育教學始終圍繞“活力教育,給力教育活力;魅力師生,彰顯師生魅力”這一主線不動搖,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我和許多教職工一樣,在學校王校長的領導下,見證了學校進步的點點滴滴;同時在自己的崗位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酸甜苦辣,一應俱全。總結一年來的副校長任職情況,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加以梳理、總結和反思,力求在梳理中發現不足,在總結中找出差距,在反思中謀求新的進步。這既是一種自我激勵和加壓,也是一種理性的思考,更是接受領導指導、全體教職工幫助的極好機會,現就我一年來的工作思路和做過的工作,向在場的領導和老師匯報如下:

        一、思想方面

        如何踏踏實實的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辜負上級對我的期望,使我的工作得到家長和師生們的認可,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標,同時我也深感身上的擔子不輕。為更好完成工作,我在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以一個“思想統一、顧全大局、責任為先、愛崗敬業”的管理者和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二、工作思路及體會

        在分管的教學工作中,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今年的工作,我對這項工作又有了更深的知識。

        1、以身作則是做好工作的基礎

        從擔任副校長那天開始,我就牢牢記住:各項工作要以身作則,責任重大,唯有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警示和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和勤奮工作,使馬橋鎮中心學校“走出困境、重塑形象、持續健康的發展”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才不會讓上級失望,讓家長失望,讓學生失望。一年以來,我始終踏踏實實地落實上級與學校的各項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我把以身作則、愛崗敬業作為座右銘。在這一年里,我沒有請過超過1天的私假,上班期間每天都在學校(開會之外),平時經常放棄許多休息時間,匯攏資料、安排事務、備課、改試卷等,也許有人不相信,但家長、學生、領導和同事心中都有桿秤。雖然我不是一名很優秀的管理者,但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說,我都盡心盡責去做好了每一項工作,無愧于人民教師這個榮譽,把工作當成了事業來做,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來教。對學校大大小小的工作,本人都認為是自己的份內事,既做管理者、又做教師,以身作則、默默工作。有付出就有回報,我的工作獲得了領導、家長和學生的充分肯定,同時也得到學校其他領導和老師們的認可。

        2、虛心學習,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常流水”。我想作為學校管理者也一樣,要更好地適應分管教學的工作,更好的指導、解決老師們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學術問題,自己必須具有較豐富的業務、管理能力及理論水平。

        3、重視教科研,積極組織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一所學校如果沒有科研就會原地踏步,辦學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學校就會失去生命力。因此,堅持教學科研的常規化是學校工作的主線。做為分管教學副校長,對教學科研歷來不能掉以輕心。始終堅持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學常規工作檢查、督導的同時,本人經常親臨課堂聽課,及時與老師溝通與探討課堂教學改革試驗中碰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領導重視與積極的參與,教師也就有了積極性,效果也就會逐步顯現。一年來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之所以能穩步提高,歸根到底就是學校班子把教學科研與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老師把教書育人視為天職,把改革創新視為立教之本。

        4、統一思想、團結協作,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學校領導猶如學校的火車頭,領導和諧的分工協作與同心協力是做好工作的關鍵,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落實在于每一位教師,我們的教師隊伍又是富有創造力的群體,充分發揮教師的工作潛能,是保證各項工作卓有成效開展的前提。因此明確自己的職責、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統一思想、務實求真、公平公正、積極進取是工作與做人的根本。一年來,我始終堅持“學無先后,賢者為先”的理念,虛心學習、尊重領導、前輩和老師,與領導、老師團結協作。重大事務能及時征求校長、其他校領導及老師們的意見,形成共識。使各項工作更有條理、更為落實、更有效果。

        三、主要工作實績

        1、比較出色地完成學校各項重大活動的組織實施。

        學校學科競賽、師生活動、協作區大教研活動、校際交流活動等,加強了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2、教科研工作開展比較有序,青年教師的培養卓有成效。

        經常性的深入課堂聽課,不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與業務水平,同時也能及時對教師在教研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使學校的教科研有序開展。

        3、積極組織指導師生參與上級舉辦的各項活動、比賽,使我校在各項活動、比賽中獲得較好的成績。

        4、緊緊抓好教學工作這個中心,常規工作開展穩妥有序,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四、存在問題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乱码成熟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人午夜在线 |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 亚洲嫩模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