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

        第1篇: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現如今的高中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沖突。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因而加強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學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對當代高中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高中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較激烈的階段, 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在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競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高中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生活經歷的缺乏等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高中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高中生良好行為培養的促進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個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沒的,特別是對當前高中生中在學習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經不起挫折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認識能力,可以教會學生學會自我心理疏導。這樣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個性,便具備了發展正常行為和預防問題行為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調動高中生自我矯正的積極主動性

        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問題行為發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內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問題行為的矯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內在的積極因素。這就是高中生自我矯正的積極主動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過高中生暫時的、表面的行為現象去搜索本質,從發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為,深入到行為的深處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為動機。心理健康幫助高中生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積極的、發展的、閃光的、可愛的那一面,從而學會與自己的不良動機作斗爭,主動改變自己不良的個性和品德,主動和不良外界誘惑進行斗爭。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問題行為對高中生成長的最大危害是導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問題行為的發生也在于一些學生人格發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觀念的缺乏。因此,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應重視高中生人格與品德的發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與氣質的塑造、自我意識健全、價值觀念的發展應是培養教育工作的重點。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為重要.,應力爭做到使他們不僅知道自己應當遵循的道德行為規則是什么,而且要堅信這些規則是正確的,并決心以這些作為自己言行的準則。

        三、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1.加強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體氛圍建設

        在全體教師當中形成重視心理教育、進而積極參與心理教育的氛圍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圍建設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育理論素養的提高,而且能夠推動更多的教師乃至全體教師參與心理輔導活動,以利于在學校營造起關心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能夠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擾,調節和優化心理狀態,塑造正確良好的行為習慣。

        2.心理教育與德育結合

        有效的德育與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對德育來說,是教育手段和諧;德育對心理教育來說,是人格發展升華。德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心理教育則是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及個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礎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應注重將學生的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有機結合,品德教育是具體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標準,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應該培養學生內心對正確行為規范的認同,并內化為自己的心理規范。只有將品德教育與心理教育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的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的形成。

        3.開設心理輔導課程

        心理輔導課就是要與學生一起分擔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讓他們學會如何去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與疑問。通過心理教育課的開設,學生形成了關注與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衛生知識,自身的心理素質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確的行為規范自然而然就會樹立起來。

        4.寓疏導于活動之中

        第2篇: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關鍵詞: 高中生 心理教育 抗挫能力 培養方法

        抗挫折能力是高中生克服挫折帶給他們的消極、焦慮等不良情緒和心理的一種行為和能力。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高中生受個人素質、家庭教育及社會環境影響,面臨著實際生活中諸多方面的壓力,在種種壓力之下,他們經常會產生挫敗感,很多學生面對一個小小的挫折都可能會情緒失控,從而引發極端行為,這也是近年來高中生犯罪率攀升的原因所在。抗挫能力的缺失已經不再單純是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而是已經逐漸發展為一個社會問題。正確對待挫折,擁有良好的抗挫心理,不但是高中生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更是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它對高中生的生活、學習和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新時期,應如何理性分析目前高中生抗挫能力缺失的原因,積極探尋提高高中生抗挫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是每位高中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高中生抗挫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學生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欠缺。

        心理脆弱,是目前很多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大多數人都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失敗與挫折來臨時,即便是很小的一件事情都會被他們無限放大,面對困難消極應對,甚至是選擇逃避,當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時,怨恨、不滿、自暴自棄,對自己失去信心,挫敗感日益加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挫折感,只有當人心理感受到之后,才會對精神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心理素質良好的學生,對于一些小挫折和小失敗他們并不會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挫敗感也不會那么明顯,往往是通過自己積極的心理調節就能很快克服和化解挫敗感。

        2.家庭教育中精神關懷的欠缺。

        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大包大攬”式家庭教育方法,使很多學生從小就享受著家庭其他成員的極度寵愛與呵護,從蹣跚學步到步入校園,每個階段都在家長極度迎合的狀態下成長。家庭教育中缺少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使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他們缺少對他人的關注與關愛,更缺少成長過程中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挫折體驗。很多家長更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略對他們的精神關懷,當孩子面對挫折與困難時,并沒有給予他們及時的心理慰藉,也不會教給他們科學而理智的應對方法,學生的抗挫經驗無從談起,久而久之,一點點的挫敗感就可能引發嚴重的心理問題。

        3.學校心理教育機制的欠缺。

        目前我國很多學校,在心理教育體制上存在很大缺陷,并沒有較為具體且有效的措施對高中生心理狀況進行科學評估,也不注重對“問題學生”及時給予“心理干預”。學校是高中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在這個場所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對學生的未來產生嚴重影響。美國理工大學趙承熙槍殺案,就說明了這一點,該學生在犯罪前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暴力幻想等問題,由于教師及學校沒有進行及時疏導,最終讓悲劇發生。

        二、培養高中生抗挫能力的方法

        1.制訂抗挫教育計劃,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由于高中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待挫折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受挫后會將自己的不良心理與情感壓抑在心里,表現出冷漠孤立的態度;還有的學生遭遇挫折后,會產生出明顯的憤怒與怨恨情緒,并引發帶有攻擊性的行為,等等,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根據不同的心理教育對象要制訂符合學生個性和教育規律的抗挫教育計劃,因人而異,因材實施。如針對壓抑情緒的學生,可以通過宣泄法引導他們對不良情緒進行合理宣泄,并教給他們一些簡單且有效的緩解方法,如,音樂療法、運動療法等,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學生就學會了應如何通過自我調控解決心理問題,當心理不再受情緒影響,學生的抗挫能力無形之中就得到了提高。

        2.利用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抗挫教育。

        第3篇: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關鍵詞】高中;心理健康;教學模式

        一、教學思路

        立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實基礎可以發現:第一,高中階段具有特殊性;第二,心理教學課程具有獨特性。基于以上兩點,高中心理健康教學應采用的教學思路如下:

        (一)深入分析高中生心理特點

        高中階段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高中生一方面擺脫了中小學時期較強的依賴性和較差的獨立自主性,一方面又不具有與社會人一樣成熟的心智。盡管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和邏輯能力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但他們仍然具有行為能力不足、自我認識不夠全面、遇事易沖動等不成熟之處。通過分析高中生心智特點可以發現,高中生處在一個“不破不立”的特殊時期――他們通過批判看待和評價前一階段的自己實現自我認知,從而建立全新的人格。這一時期的復雜性和矛盾性無疑會為高中生帶來心理(如性心理的產生)和生理(如第二性特征的出現)上的迷惑和煩悶。因此,教學思路應以高中生心理特點為立足點,針對普遍存在于高中生當中的問題和弊病展開心理健康教育。

        (二)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通過對高中生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心理教育工作者應從總體和具體、當下和長遠四重維度確立教學目標。總體目標即面對某一類具有類似問題的對象所制定的宏觀導向性目標,具體目標則更具有針對性,指希望某一個或某幾個個例所達到的教學效果。當下目標具有時效性和突擊性,如“月考考前壓力疏導”輔導;長遠目標則以實現學生的長遠發展為旨歸,較前者的立竿見影更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利于使教學工作的展開更具有導向性和規劃性,這對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

        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應通過對授課對象的年齡階段、理解水平等進行綜合分析,再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要點有三:其一,應不脫離心理教學理論與實踐,保證活動內容設置的專業性。其二,應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實際狀況,保證活動的可操作性。其三,應不忘設置評價反饋機制,注重實際成效。

        二、教學實踐

        (一)互動式教學

        將互動教學體驗引入到高中生心理健康課堂中來,對開展高效教學和快樂教學以及促進學生良好心態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很大助益。互動式教學主要包含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兩個方面。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應針對普遍存在于高中生當中的考前壓力、時間分配、青春期叛逆、情感問題及事業生涯規劃等問題對癥下藥,探尋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正確解決辦法。在生生互動階段,教師應在保證課堂秩序良好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圍繞特定話題展開交流,通過交流暴露問題,利用交流解決問題。在這一互動過程中,教師應時刻堅持尊重原則,進而營造有序而真誠、和諧而開放的溝通交流環境,讓學生在聆聽與傾訴中排解壓力,最終實現教學目的。

        (二)“私人訂制”化教學

        立足于高中生所存在問題的共性,教師還應從具體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采取對癥下藥、量體裁衣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置心理委員和心理協會,通過對相關負責人進行專業培訓進而實現對班級學生心理狀態的實時掌握。其次,學校應定期組織和舉辦心理健康主題相關講座,通過講座普及知識;學校還應在講座中增設舉手提問等交流環節,專家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再次,學校可安排心理咨詢師并設置坐班教師,隨時為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治療;可以在圖書館、茶室等場所按周或按月組織心理咨詢活動,同時對心理社團類組織提供大力支持。最后,應充分發揮師長和朋友的安撫作用,對擁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充分的關愛和支撐,自覺自發地提供非功利性幫助,進而使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三)家校一體化教學

        通過分析生態理論可以得知,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分別是學校和家庭。因此,家庭與學校、家長與教師二者之間實現信息互通就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實現“家校一體化”才能更好地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一方面,家長應切實履行監護義務,切實掌握孩子的思想動向并及時向學校反饋;另一方面,學校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予以充分重視,并與家長隨時保持密切聯系。學校可以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單獨約見家長、開設家長課堂等形式與家長加強聯系,進而實現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切實掌握。此外,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進步,學校應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件,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校與家庭的通力配合,最終使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最佳的成效。

        三、教學評價

        (一)重視教師的自我提升

        保證教師教學素養的專業性是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前提。教師應從以下兩方面實現自我提升:其一,教師應重視理論知識的積累。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正確意識,在書本中汲取知識;應緊跟時代步伐,善于利用網絡等現代媒介獲知外部信息。其二,教師應在實踐中提升自我,在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學輔導能力,切實解決學生的問題,真正成為可供學生信賴和依靠的對象。

        (二)建立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

        在健康教育課程展開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的優點,并在適當時機予以鼓勵和支持,最終使學生在實現自我認知的過程中收獲自信。此外,教師應注重表達的方式方法嗎,在合理化的尺度之下對學生表現予以反饋。

        總而言之,高中時期的特殊性決定了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該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擺脫負面情緒,形成獨立人格和健康心理,并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杜喜亮.心理健康教育概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第4篇: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關鍵詞:朋輩心理輔導;實施途徑;現實困難;應對策略

        當前,在社會轉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關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為中學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近些年才進入高校,但鮮有服務中學的,筆者曾嘗試將朋輩心理輔導引入重點中學,并分別進行了多年的跟蹤服務和駐點指導,現將其中的感悟與收獲與大家分享。

        一、朋輩心理輔導的內涵

        朋輩(peer)是“朋友”和“同輩”的合稱,朋輩心理輔導(peer counseling)是指非專業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監督向尋求幫助的年齡相當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人際幫助的過程(Mamarchev,1981)。朋輩心理咨詢起源于美國,20世紀60年代,由于專業咨詢人員缺乏,美國精神衛生領域掀起了一場非專業心理咨詢的運動。高中生朋輩心理輔導在本質上是一種非專業的心理輔導活動,相比專業心理咨詢與治療,其在目標、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層次和深度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也具有其獨特之處:

        1.親密性。朋輩心理輔導一般發生于親人、熟人或朋友之間,而不發生在陌生人之間。而專業心理咨詢恰恰要求避免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多重關系――“盡量不與熟人、親人、同事建立咨詢關系”。

        2.自發性。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利他行為,通常情況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當事人要給朋輩心理輔導員物質報酬的問題。自發性、義務性是朋輩心理輔導區別于專業心理咨詢(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合同式的職業性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特征。

        3.簡便直接。在朋輩心理輔導中,助人者可能與當事人共同生活,空間距離接近、交往頻繁,提供安慰、鼓勵、勸導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對當事人的言行進行直接的監督和干預。而且,朋輩心理輔導員對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比較熟悉,能節省時間及時給予當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輩心理輔導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性和可行性

        1.推進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滿足高中生多層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深刻變遷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發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機會的同時,也承受了日益廣泛和沉重的壓力,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具有不同的層次,從一般的適應問題到嚴重的心理障礙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真正有嚴重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需要專業心理咨詢人員處理的學生是極少數,大部分的學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應激狀態下較短時間的心理紊亂,這些問題完全可以由經過培訓的非專業人員來處理。

        2.推進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體系

        開展朋輩輔導,有利于實現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目標。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難點,一是如何及時地發現出現異常心理現象的個體,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心理問題學生進行監察和幫助。在高中,如果沒有大批深入學生生活的朋輩輔導員,此類工作存在很大困難。

        3.推進朋輩心理輔導,可以彌補專業心理輔導力量的不足

        我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工作發展至今,投入長期不足,歷史欠賬很多。如筆者所在J市的兩所省級重點中學,通常的配置是每個年級配置一位心理專業教師。從業人員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甚至專業教師的絕對數量都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高中生對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學生的力量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能夠有效地緩解專業心理援助力量供應不足的壓力。

        三、朋輩心理輔導在高中的實施途徑

        1.構建朋輩心理輔導的多層工作體系

        從上到下,逐層建立起“學校―年級―班級―宿舍”的多級朋輩心理輔導體系,即學校一級由德育中心牽頭成立學生心理協會;年級一級成立包括專任心理教師牽頭的朋輩心理輔導中心;班級中強化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責任,并增設心理委員;宿舍中設立心理信息員。并相應地逐層建立起與多層工作體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師―班主任―心理委員―心理信息員”的人員體系和責任體系。

        2.招募、培訓和使用朋輩心理輔導員

        首先,在學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學兼優的學生干部中廣泛宣傳,為招募工作作鋪墊。朋輩輔導員原則上在學生自愿、班主任推薦、心理教師選拔的基礎上產生,最終都歸入年級一級朋輩互助隊伍中。朋輩心理輔導員應具備以下特征:對心理學學習有濃厚興趣;性格外向,為人熱情開朗,親和力較強,平易近人,善解人意,關心他人,樂于助人;思維清晰,善于傾聽;有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擁有組織學生團體活動的經驗。

        3.朋輩團體輔導與朋輩個體心理輔導相結合

        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經過系統培訓的專業工作者的指導下,根據求助對象問題的相似性組成團隊,通過共同探討、訓練和引導,促進團隊成員共同發展,解決求助對象存在的心理問題。團體輔導主要以生動活潑、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游戲為主,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潛移默化性。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對高中生普遍關心或部分學生共同存在的心理問題的解決是有效的,如怎樣提高自信心、如何處理宿舍的人際關系、如何對待情感問題等,這些問題通過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往往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創設寬松的氛圍,也有助于學生相互間建立起一種互相信任的良好關系。

        4.注重建立基層的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機制

        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信息員是深入班級和宿舍開展朋輩心理輔導的中堅力量,他們立足于本班,及時反饋同學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承擔著心理問題的預警和后期跟蹤工作。

        四、朋輩心理輔導在高中實施的現實問題及可能對策

        朋輩心理輔導在筆者駐點指導的兩所中學的實踐中,在“教育在先、預防在前”的理念指導下,我們不僅要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疏導,而且要注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充分發揮教育的先導作用。在此思路下開展的朋輩心理輔導不僅幫助了一批學生,也鍛煉了一批學生,先進的學生得到了有益的訓練,后進或有困難的學生得到了應有和及時的幫助,尤其是在學業障礙、師生關系、同伴友誼、親子溝通等問題上效果顯著。朋輩心理輔導極大地緩解了心理教師的工作壓力。朋輩心理輔導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部分有需求學生的觀望與疑慮

        部分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對身邊的同學是否愿意幫助自己、能否幫助自己、怎么幫助自己存有疑惑,因此,很多學生在第一時間還是愿意求助于專職的心理老師,而不是求助于身邊的心理信息員、心理委員或其他朋輩輔導員。

        2.部分朋輩心理輔導員不夠勝任

        當有困難的同學需要心理幫助時,給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與同輩”,但這些同齡人有的不夠勝任,表現為未能有效地使用專業心理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與技巧,未能體現出應有的人文關懷與同輩熱情,與期望的朋輩心理輔導效果存在差距。

        3.部分年級很難開展

        這突出地體現在畢業年級,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們,多數關注的是各自的前途,朋輩心理輔導員很難招募,因為在這一關鍵時期,花一段時間幫助別人處理學業障礙、情感困惑等問題,在現實中不僅得不到家長們的支持,甚至都很難過自己的關。

        在高中生心理問題逐漸增多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朋輩心理輔導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維護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辟出新道路。

        參考文獻:

        [1]Alan Carr.鄭雪譯.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

        [2]卡爾.R.羅杰斯著.楊廣學譯.個人形成論―我的心理治療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6~37.

        第5篇: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2)12-084-01

        高中生自我管理是當今家庭、學校乃至社會最常談的話題之一,是每位家長和教師最關心的一個焦點。談到高中生的管理,特別是一線的高中教師,似乎都感到很頭疼,很無奈。都感覺到現在的孩子很難管,似乎找不到很合適的辦法來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幾年來,我一直在潛心探討這個問題。

        教育的內在就是給予學生無私的愛。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一線教師,我們要從關心和愛護的角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和所作,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用合適的教導方法,從思想上切實重視自我管理的必要性。愛是世界上通用的通行證,每個學生都愿意接受他人的關愛,這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教師與學生語言交流的藝術性

        談到語言交流我們不能不談到說話的語氣。現在的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都尚未完全形成,但他們都強烈的渴望了解和掌握駕馭生活的相關知識和能力,他們自認為他們長大了,針對師長的嚴厲教育似乎有一種逆反心理或很不愿意接受的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理有誤區也是正常的,但貴在于教師和家長耐心地、科學地給予教導。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改變著教師的角色,我們應該用平等、民主的眼光看待他們。要以師長的心態關注他們的生活;以朋友般的口吻同他們交流;以親切的語言指導他們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例如,我校高二三班 A同學平時經常上課遲到,傳統的師長的言語多是訓斥的口氣說:“你為什么總是遲到?到外面站著。”甚至可能說:“誰給你慣的這些毛病。你再這樣我就通知你家長。”其實,現在的高中生最煩老師對他們這么講話,不但他們不愿意接受,反而對老師有一種叛逆的心里,更談何教育效果?為了幫助這個學生改變自我管理差的習慣,這個班的班主任從恰當的角度、以委婉的語氣對他說:“A同學,上課遲到會耽誤你聽課,今后時間觀念要加強,下課后有時間,我們談談好嗎?”這樣說,最起碼他能接受老師,并且愿意接受老師的教導。午飯后,班主任把他約到辦公室耐心地與他交流,班主任談到了時間對于每一個人的重要性;談到了高中生學習的緊迫性;談到了上課遲到對學習的影響。他們談話很愉快,學生深感內疚并下決心一定要嚴格自我管理。從那以后,這位同學上課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其它方面也都能很好地規范自我,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可見,教師談話的藝術性不僅能體現出教師的人格魅力,而且對學生自我管理的教育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講座活動,引導學生正確的管理自我

        高中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關鍵的 一個階段,為了切實有效地教育學生很好地管理自我,我們請了幾位著名心理輔導老師,就如何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這一普遍性的問題講課。講座期間老師談到了“學會適應新環境”、“學會與他人合作”、“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學會學習,學會適應各種環境生存”等一些典型的話題,課堂上學生結合自己平時在某方面自我管理比較差也發表了一些言論。這種教育形式從內在的心理呼應,到外在的愉悅感受,使得學生對嚴格自我管理有了深刻認識。課后大家能夠認真寫出心得與同學們相互交流,通過學習和專家對他們的心理和思想上的疏導,促進了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對正確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積極地影響。

        三、運用多媒體播放教育片,啟發學生學習和感悟

        我校從多渠道、多角度、多層次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教育,尤其是對高中生的常規性自我管理。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我們除了讓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外,我們還以班級為單位通過多媒體播放“弟子規”光盤,讓學生認真觀看、感悟。光盤中詳細地解讀了如何做人、做事、求學、誠信、禮儀及生活態度等方面的問題,對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自我管理有著極其深刻的教育意義。

        四、家、校合力,促進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第6篇: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關鍵詞:高中生;朋輩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4289(2013)11-0075-03

        高中是青少年學生心理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不斷增加,心理困擾越來越多。當前,學校專業心理咨詢老師的不足及許多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敏感,使得我們要探索一種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形式豐富并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朋輩心理輔導模式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種新的形式已被引入我國高校,但鮮有服務于中學的,筆者自2008年將朋輩心理輔導引入江蘇省四星級重點高中,進行了五年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朋輩心理輔導的涵義

        朋輩是“朋友”和“同輩”的合稱。朋輩心理輔導(peer counseling)是指非專業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監督向尋求幫助的年齡相仿的同學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過程。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于缺乏心理專業咨詢師,一場非專業心理輔導運動在精神衛生領域掀起,很多學者嘗試探索對學校內一些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培訓,讓他們來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同學[1]。隨后,美國和加拿大的很多高校和中學都開展了朋輩心理輔導的研究和實踐。

        二、朋輩心理輔導的特點

        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非專業的心理輔導活動,在目標、要求和治療方法等方面與專業的心理輔導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也有其獨特之處。

        (一)親近性

        朋輩心理輔導一般在熟人或朋友之間進行,很少在陌生人之間進行。而專業心理輔導則要求避免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多重關系——“盡量不與熟人、親人、同事建立咨詢關系”[2]。

        (二)無償性

        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利他行為。通常情況下是雙方自愿的,并且不存在朋輩心理輔導員向受助者索要物質報酬的問題,這區別于專業心理咨詢——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合同式的職業性人際關系。

        (三)相互性

        傳統的觀念是高中生對心理輔導比較敏感。朋輩心理輔導改變了學生在傳統心理咨詢中的被動角色,助人者和受助者的角色可能會在輔導過程中隨著情境的改變而相互轉換角色,學生更容易接受。

        (四)便利性

        在朋輩心理輔導中,助人者和受助者往往共同生活,交往密切,彼此較為熟悉,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提供安慰、鼓勵、傾訴、勸導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特殊時期甚至可以在第一時間對受助者的言行進行直接干預,為解決心理問題贏得了時間[3]。

        (五)有效性

        高中生在年齡、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情感體驗等方面都比較接近,朋輩之間容易溝通交流,所以來自同學和朋友的建議比較容易接納,從而可以有效解決心理問題[4]。

        三、開展朋輩心理輔導的意義

        (一)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彌補專業心理輔導力量的不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高中生在高考的教育形式下承受了巨大的學習壓力,心理問題日益凸顯。盡管目前各中小學校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專職心理教師嚴重短缺且素質不高,有些是非專業心理學畢業。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中學生對心理援助的需求[5]。例如,張家港的九所普通高中,每所高中僅配備了一名專職心理老師,這一名心理老師要服務全校近2000名師生,即使心理咨詢室每天中午都開放,但一個中午最多只能接待兩名來訪者,很難滿足高中生對心理援助的需求。如果學生的心理壓力和不良情緒得不到及時疏導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如何高效率地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經過多方討論研究,認為借助學生的力量開展朋輩心理輔導來緩解專業心理力量的不足,可以讓更多的心理問題能得到及時解決。

        (二)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加強基層心理援助力量

        開展朋輩心理輔導,不僅可以彌補專業心理輔導力量的不足,還可以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目前在校園心理危機干預體系中的工作難點體現在如何及時地發現異常心理現象的個體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心理問題學生進行監察和幫助[6]。龐大的學生群體中,如果沒有大批深入學生生活的朋輩心理輔導員,這無疑增加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難度。我校自2008年實施朋輩心理輔導計劃以來,80%的學生危機案例是通過朋輩心理輔導員發現并協助處理的。朋輩輔導員和受助者共同生活和學習在一起,能及時了解對方的心理動態,發現個別有比較嚴重心理問題時,能及時報告心理老師或者轉介專業心理咨詢。因此,朋輩心理輔導員能很好地配合學校預防和干預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是基層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的中堅力量。

        (三)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心理輔導員的自我成長

        朋輩心理輔導員在給身邊同學提供心理援助的同時也可以使自己學會關心別人、接納別人和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朋輩心理輔導員這一身份可以促使自己積極閱讀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汲取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調控心理的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四、朋輩心理輔導的實踐探索

        (一)依托心理社團,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

        隨著學校人才培養的多元化發展,學生社團發展迅速。學生心理社團是很受同學們歡迎的組織,學生心理社團成員是熱愛心理學的學生,他們充滿熱情,志愿為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服務,把他們發展成朋輩心理輔導員即可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基層力量。從2008年至今,我校“心靈茶室”學生社團曾有150多位學生參與其中,他們開展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與心理援助活動。如在每年11月份的“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中,社團成員協助心理老師布置心理健康知識展板,組織心理健康黑板報評比活動,開展心理電影賞評活動,編制心理小報《心海拾貝》,編制校本教材《心海》,研發心理網頁,在校園廣播站開設“心靈之聲”專欄活動等等。在這些常規性活動中向全校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播心理健康理念,傳授心理調適技能等,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關注并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培訓心理委員,增加朋輩心理輔導力量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學校的管理也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心理委員就是在班級中設立負責維護班級同學心理健康的班干部。我校的心理委員一般通過學生自愿、班主任推薦、心理老師選拔等幾個步驟產生,每班兩人,男女各一人,全校有百余人,他們是朋輩心理輔導員的主力。這些朋輩心理輔導員具備以下特征:對心理學學習有濃厚興趣,為人熱情開朗,親和力較強,關心他人,樂于助人,善于傾聽。每逢周三中午心理老師都會將這些心理委員集中到校報告廳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專業心理培訓,經過一年的培訓,這些心理委員基本能掌握朋輩心理輔導的知識與技能,同時通過在學校心理咨詢室的觀摩,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體會朋輩心理輔導的具體方法,培養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和偶發事件的能力。

        (三)排練校園心理劇,凸顯朋輩心理輔導的互動效果

        校園心理劇是學生將生活、學習、交往中的心理沖突和困惑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等方式呈現,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驗各種角色的內心感受,對解決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效果較為明顯。我校對校園心理劇的嘗試始于2010年張家港市普通高中心理劇大賽,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心理劇《在愛中成長》獲得張家港市第一名。本劇講述的是女主人公收到男生的求愛信后展開戀情,導致成績后退,面對老師的責問和家長的反對,女主人公內心經歷了迷茫和痛苦,最后在老師和媽媽愛的幫助下走出了早戀的陰影,重新追求理想,收獲了心靈上的成長。劇中的演員通過“自己演,演自己”,把如何面對早戀問題用“校園心理劇”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從中受到心靈上的啟迪,正確地認識自我和自我成長,此時每一個演員都是朋輩心理輔導員。本學期,我校又開展了“青想,陽光心靈”心理劇大賽,學生們在排練演出的過程中增進了互動和交流,加深了感情和友誼,實現了自我成長和班級成長。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認識到以心理劇的形式開展朋輩輔導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從撰寫劇本、排練劇本、匯報表演到最后的分享階段,這一系列過程就是朋輩心理輔導的過程。

        (四)塑造榜樣形象,樹立心理與行為的朋輩典范

        自我教育、自我調適的能力是每一位高中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我校抓住一切平臺廣泛利用優秀學生的先進典型事跡和成長、成才的經驗,弘揚學先進、趕先進、團結互助、愛國進步的校園文化風尚,營造寬容失敗、追求成功、敢于冒險、激勵創新的校園文化風貌。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群體,我校每年都舉辦校園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爭三好積極分子評選活動,針對性地為學生們提供心理和行為示范榜樣。此外,我校每年還舉行“學習之星”、“藝術之星”、“競賽之星”、“科技之星”、“體育之星”和“全能之星”等評比宣傳活動,為同學提供心理和行為上的朋輩指導。實踐證明,這種導向力量不僅對同學的人生理想、價值觀念、學習方法產生影響,也對他們的心理起到一種積極的暗示作用,效果良好。

        我校經過連續五年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活動,學生的身心發展、班級班風、學校校風都有了積極變化——學生開朗活潑、學習情緒高漲;同學之間團結互助、寬容理解;班級學校常規井然有序,學生未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實踐表明,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的互助效果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對于受助者來說朋輩心理輔導員真誠的愛和關心讓人感覺很溫暖,他們愿意傾訴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學習上的困惑、同學間的不悅到親子之間的矛盾都愿意講給朋輩輔導員聽并征求他們的建議。其次,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更喜歡向同齡人打開心扉,交流想法,容易引起共鳴,汲取相關建議。再次,在朋輩輔導員的言傳身教中,受助者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然學習的榜樣就在身邊,這種正能量有助于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這種朋輩心理輔導會成為維護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辟出新道路。

        參考文獻:

        [1]石芳華.美國學校朋輩心理咨詢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4.

        [2]郭念鋒,虞永積等.心理咨詢師(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05.

        [3]甘諾,嚴紅燕.中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的調查與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7,(23):50-52.

        [4]蔡瑩,楊雪龍.朋輩輔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5):42-44.

        [5]陳國海,劉勇.心理傾訴——朋輩心理輔導[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109.

        第7篇: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關鍵詞: 技校生 心理健康 應對方式 心理干預

        技術學校學生與普通高中生相比更早地面臨就業競爭的挑戰,其心理問題檢出率相對較高【1】,面對擇業、生存壓力,如缺乏自信心和正確應對方式,心理問題會日益嚴重。本研究借助認知-行為-環境模式對技校生開展綜合性心理干預,改善應對方式、提高職業效能感來促進心理健康,從而探索適合技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途徑。

        1、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青島某技術學校2008-2009級班級中隨機抽取8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并分為干預組4個班級(2008、2009級各兩個班)、對照組4個班級(2008級和2009級各兩個班),各班級學生在心理干預活動實施前后全部參加研究。

        1.2 測評工具

        測量問卷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施測,第一部分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2】,5級評分制(1=無,2=輕度,3=中度,4=偏重,5=嚴重),參照國內文獻【3】,以總分≥160或陽性項目數>43項或任一項因子分≥3篩選陽性。第二部分采用陳樹林等編制的中學生應對方式量表【4】,36個條目,兩個分量表:指向問題的應對,包括“問題解決”、“尋求社會支持”和“積極合理解釋”3個因子;指向情緒的應對,包括“忍耐”、“逃避”、“發泄情緒”和“幻想否認”4個因子,4級評分(1=不采用;2=偶爾采用;3=有時采用;4=經常采用),量表的Cronbach’s相關系數0.92,重測系數0.89,信度和效度較好。

        1.3 干預方法

        兩組均正常參加學校心理輔導課(每月一次),同時僅對干預組進行綜合心理干預,從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包括暑假),為期9個月,期間學生有年級變化。心理干預分為4個方面:(1)心理衛生知識普及:利用主題班會,每周開展一次共15次,每次包括宣講、小組討論、成長體會三個環節,內容涉及自我認知、心理疾病預防、情緒管理、壓力調節和自信心培養等內容;(2) 改善應對方式:干預組分為若干“成長小組”活動,以互動心理游戲為主進行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每月一次,暑假期間安排4次共12次,內容包括決策和問題解決、壓力挫折應對、人際溝通、放松訓練等。(3)職業決策實踐指導和職業效能感提高:舉辦“模擬招聘簡歷制作和招聘面試大賽”,綜合運用角色扮演、競賽、討論、實例分析等鼓勵模仿和嘗試。(4)學校家庭環境改善:對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訓2次,家長親子關系講座2次。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研究共抽取345人其中干預組167人,對照組178人,其中男性152人,占44.1%;女性193人,占55.9%。兩組性別無顯著差異(P>0.05)。

        2.2 心理健康狀況

        2.2.1 干預前后兩組SCL-90量表得分比較

        在基線水平上,干預前兩組在SCL-90量表上各項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干預后,干預組得分低于對照組(P0.001或0.01)和干預前(P0.01或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證實心理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對照組干預后得分高于干預前,在總分(P0.01)、抑郁(P0.01)、敵對(P0.01)、偏執(P0.01)等因子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在不干預的情況下,年級越高心理矛盾和沖突越重,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這與國內相關研究一致【5】。

        2.2.2 干預前后兩組SCL-90陽性檢出率比較

        干預前診斷陽性的三項指標上,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陽性檢出率低于對照組(P0.001)和干預前(P0.001或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對照組陽性檢出率高于干預前,在陽性項目數43項和因子分≥3兩項指標中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分≥160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也說明對照組隨年級增高,心理問題加重。

        2.3 應對方式狀況

        2.3.1干預前后兩組應對方式得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在應對方式量表上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間各項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或0.01),干預組積極“指向問題應對”得分高于對照組(P0.001),消極“指向情緒應對”得分低于對照組(P0.001);干預組自身積極“指向問題應對”得分增加,消極“指向情緒應對”得分減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而對照組自身積極“指向問題應對”得分減小,消極“指向情緒應對”得分增加,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2 干預組應對方式改變與心理健康改善的相關分析

        以干預組“指向問題應對”和“指向情緒應對”兩個分量表干預前后得分差為應對方式變化值;以干預組SCL-90量表各項干預前后得分差為心理健康改善的值,進行相關分析,“指向問題應對得分變化”與SCL-90各項得分變化呈負相關,除與敵對、偏執和精神因子分差值相關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與其他各項得分差相關性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0.05),即被試應對方式轉向“指向問題應對”的變化值越大,干預后總分及相關因子分越低于干預前,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而“指向情緒應對”的得分變化與SCL-90各項得分差呈正相關,且相關性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即被試應對方式轉向消極“指向情緒應對”的變化值越大,干預后SCL-90各項得分越低于干預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3、討論

        技術學校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有其特殊的根源,單純開展心理輔導課作用有限【6】,而綜合心理干預具有積極的意義【7】,本研究設計的心理干預方法不干擾學校日常心理輔導教學,基于認知和行為主義理論,運用認知―行為―環境模式,對干預組實施個體、學校、家庭綜合心理干預:通過促進個體接納自我和樹立自信、改變應對方式,調整人際關系、提高職業決策技能和職業效能感,疏導就業心理壓力;學校教師心理培訓;家庭親子關系改善三個渠道增進心理健康。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SCL-90量表的得分、陽性檢出率均低于對照組和干預前,心理健康得到顯著改善,提示本研究的心理干預方法有效。而對照組干預后顯著高于干預組和干預前,心理健康水平相對降低;提示未加干預的對照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僅僅依靠心理健康輔導課難以有效緩解心理矛盾和沖突。

        參考文獻:

        [1]鄭霄虎.職業中學高中生和重點中學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對照研究.精神醫學雜志.2007,2O(5): 294-296.

        [2]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l999.3l-35.

        [3]金華,吳文源,張明園等.中國正常人SCL-9O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12(5):260-263.

        [4]陳樹林,鄭全全,潘健男等 中學生應對方式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0,8(4).

        [5]麥名章,郭志紅,粱永欣等中學生SCL一90量表測試結果分析 中國校醫 2000,14(3):218-217.

        第8篇: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關鍵詞] 母愛剝奪 心理健康 初中生 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初中生正值青春發育的高峰期,他們的身心發展正處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快速過渡中,許多風險因素使得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而“母愛剝奪”作為風險因素之一,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更是產生了及其嚴重的創傷性影響與危害。本研究以初中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法,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的調查,以此探討分析母愛剝奪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并為后期學校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500名湖北省襄樊市保康縣某中學初中部的在校生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問卷調查。實際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77份,回收率為95.4%。其中母愛剝奪組學生234名,非母愛剝奪組學生243名;母愛剝奪組7年級生96名,8年級生76名,9年級生62名,女生132名,男生102名;非母愛剝奪組7年級生93名,8年級生81名,9年級生69名,女生128名,男生115名。

        此次研究中母愛剝奪的界定方式為:通過了解學生的個人背景信息,將477名初中生劃分為兩組,由于父母離異、幼年喪母、母親外出等原因導致與母親長期分離的學生被確立為“母愛剝奪組(234名)”,生活在正常完整家庭里的學生則為“非母愛剝奪組(243名)”,且兩組中學生都長期與父親生活在一起,求學經歷、家庭其他狀況二者并無顯著性差異。

        1.2測量工具

        根據資料表中的個人信息和母親信息將學生劃分為 “母愛剝奪組”與“非母愛剝奪組”,并采用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對其進行測量。

        1.3 數據處理

        剔除不合格答卷,將獲得完整資料的有效問卷數據輸入計算機,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的組間比較采取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 兩組初中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

        兩組初中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如表1所示。由c2檢驗可以看出91.0%的母愛剝奪組學生和49.8%的非母愛剝奪組學生至少有一個因子分大于等于2分(即存在輕度或輕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并且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母愛剝奪組學生,其心理問題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非母愛剝奪組,兩組的總體比較亦存在顯著性差異。

        2.2 兩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兩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母愛剝奪組學生的各因子得分明顯高于非母愛剝奪組學生,即母愛剝奪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非母愛剝奪組初中生,心理問題較嚴重。

        2.3 母愛剝奪組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年級差異

        不同年級母愛剝組奪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如表3所示。以年級為自變量,以MSSMHS的10個因子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母愛剝奪組中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在強迫、人際、焦慮、抑郁、學習壓力以及情緒不平衡這6個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通過多重比較發現,在適應不良因子上,低年級得分要高于高年級(但差異并不顯著),除此之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呈現出七年級生低于八年級生,八年級生低于九年級生勢態,即隨著年級的升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漸降低。

        2.4 母愛剝奪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性別差異

        不同性別母愛剝奪組初中生心理狀況健康比較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看來要低于男生。其中,女生的焦慮與情緒不平衡兩因子得分明顯高于男生,男生的強迫因子得分明顯高于女生,但其他因子,二者之間并無顯著性差異。

        3.討論

        3.1 兩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結果分析可以發現,不同年級,不同性別母愛剝奪組初中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非母愛剝奪組,且兩組的總體比較亦存在顯著性差異。但盡管如此,非母愛剝奪組中有輕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較多,這與以往的調查結果有所不同。近來,國內有關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顯示,初中生的心理問題發生率為5.2%~26.17% [1~3],而此次調查中,卻有74.7%的學生存在輕度或輕度以上的心理問題,說明此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較差,學生心理問題較多,這與張敏[3]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與當地較低的生活水平與不健全的教學體制有關。

        通過兩組初中生各個因子分均值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母愛剝奪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非母愛剝奪組。在焦慮、學習壓力以及情緒不平衡這三個因子上,母愛剝奪組學生的得分顯著高于他們的其余因子分。與正常初中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1,4~6]類似,經歷過母愛剝奪的學生在情緒控制方面同樣表現不足。這可能是因為(1)母愛剝奪組學生長期處于母親缺乏的狀態,難以從父親那里得到補償,加之父親對孩子疏于教育引導,因而使得他們更容易產生負性情感(以往的研究表明,與親近的人的分離是個體產生負性情緒的第一誘因,暫時的或永久性的生理或心理的遺棄都會導致焦慮和恐懼心理出現),而且也較常人更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并對生活學習有著消極的適應現象;(2)這一年齡階段的母愛剝奪學生,告別孩童時代的無憂,進入初中學習生活,他們在舔舐母愛剝奪造成的傷口同時,還必須承受更多的學習競爭壓力,以及由壓力帶來的眾多情緒問題。在強壓作用下,害怕自己課業成績不理想,害怕周圍人嘲笑自己母親缺失,難以融入學校生活、與同學相處不良,難以產生友誼等一系列人際交往等問題隨之而來,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有研究表明:學習和學業是中學生最大的壓力來源[7])。

        3.2不同年級的母愛剝奪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此次的研究顯示,除敵對、偏執、適應不良、心理不平衡四個因子外,母愛剝奪組學生在MSSMHS其他因子的得分上均存在明顯的年級差異,即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漸降低。Spitz發現,小于2歲的住院兒童與母親分開的時間長短不同,可導致不同的情緒行為反應。分開數周,兒童表現出恐懼行為;分開半年以上,則表現為社交的退縮、抑郁以及對周圍環境興趣的喪失,而且不能建立良好的母子關系;如果分開持續3年以上,將會導致兒童終生情緒行為的障礙,由此可以大膽推斷:母愛剝奪的時間越長,可能對個體的心理傷害越大。母親離開時間的長短對母愛剝奪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母親離開的時間越長對其心理的影響越大。此外,通過分析調查發現,造成差異的原因還可能為:七年級生因剛進中學,暫時不會產生升學壓力,加之他們初入校園,難免對新事物感到好奇,故而母愛剝奪對其造成的傷害會因為新老師新同學的出現得以暫時減輕(注意的轉移),但八年級學生作為處于特殊地位的中間群體,隨著對校園的漸漸熟悉,他們一方面少了初入時的新鮮感,一方面又對即將升入九年級這一事實感到恐慌、焦慮,因此心理健康水平在慢慢下降,而對于九年級生來說,升學已刻不容緩,為了中考能取得好成績,為了順利進入重點高中揚眉吐氣,一掃母愛剝奪帶來的陰霾,于是他們課余時間的游戲被繁多的習題代替,學習一躍成為全部生活的重心,由于沒有良好的心理建設,面對壓力無所適從,因此各種情緒、思維以及行為問題接踵而至,導致其心理嚴重失衡,心理健康水平每況愈下,即表現為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學習壓力逐漸加大,同時,抑郁與焦慮程度以及強迫癥狀也隨之加深。

        3.3 不同性別的母愛剝奪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研究表明,不同性別的母愛剝奪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差異。從總體上看,此組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男生,即處于此年齡階段的女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有些因子差異性并不顯著),這可能與女生的身心發育早于男生有關,女生首先進入青春期,特別是月經初潮來襲,少了母親的從旁指導和協助,他們對自身生理的巨大變化難以適應,較早出現了心理矛盾,加之學業繁重,學習壓力增大,導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下,進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8]。此外,在焦慮,情緒不平衡及強迫三個因子上,男女生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可以知道,女生的心理問題多表現在情緒方面,而男生的心理問題則更多地表現在思維、行為等方面[9]。這或許是因為女生大多感知細膩,情感上脆弱、敏感、多疑及自卑自輕,她們產生內心沖突的機會比男生多,更需要得到來自母親的關愛和情感支持,而幼年時母愛剝奪造成不安全的依戀類型,所以,較男生而言,他們更易產生焦慮以及抑郁方面的心理問題。一項關于早年父母喪失與成年后精神疾病的對照研究表明:(1)早年母親喪失明顯增加成年后抑郁癥、雙相障礙和精神分裂癥的發生率,尤其是重性抑郁癥;(2)失去母親比失去父親結果更嚴重;(3)發生在童年早期(<9歲)比發生在童年晚期或青春期(9-16歲)的母親喪失作用更大;(4)與男性相比,女性對早年母愛喪失的敏感性更強烈。以上結論無一不顯示出早期母愛剝奪會對女生心理,特別是情緒發展產生更為創傷性的影響。但是,為何男女生之間會有如此顯著的差異,究竟是生物遺傳的結果還是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亦或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其中的原因與聯系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

        4.結論

        雖然此次研究使我們對母愛剝奪的危害有了進一步了解,但是此研究的內容卻只討論了母愛剝奪對初中生情緒以及人際交往的影響,而對個體的生理發育、道德發展、學業成就、探索性活動以及自我認同等方面的影響卻難以涉及。但不論如何,母愛剝奪初中生的心理問題已顯示出愈發嚴重的趨勢,因此,在學校心理疏導工作中應當對此類群體予以關注,特別是面臨升學的九年級生以及各年級女生,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必須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于守臣,宋彥.1414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4(1).

        [2] 樊玉賢,王寶安,翟歆明,蘇掌權.中學生心理衛生狀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衛生.2002(4).

        [3] 張敏,王振勇.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4).

        [4] 王樹元,王榮芝.濱州市濱城區中學生人格障礙傾向的分布特點[J].中國臨床康復. 2002,(19).

        [5] 高艷華.影響農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4).

        [6] 王小新.河南省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5).

        [7] 樓瑋群,齊銥.高中生壓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2(2).

        第9篇:高中生心理問題及疏導范文

        關鍵詞:班主任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優勢;主要途徑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面臨的競爭和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對高中生來說,社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學校的壓力、朋友的壓力,還有自己對成功的渴望凝聚在一起,使學生不堪重負,心理健康受到極大挑戰。關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顯得刻不容緩。解決高中生心理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學生自己共同努力,班主任老師更是任重而道遠。

        一、高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的一天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而在學校絕大部分的教學和教育工作是在班級中進行的,班主任跟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在組織班級工作、與學生家長進行家校溝通、了解學生心理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具體表現在:

        1.班主任發現得更及時

        班主任與其他老師相比和學生相處的機會更多,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性格特征、人際關系、家庭背景及學生的以前的學習基礎等情況,了解得更全面、更具體、更深入,對學生的情緒、心理、學習的變化發現得更及時。

        2.班主任工作更有系統性

        班主任工作具有連續性。一般來說,高中班主任帶班都是延續整個高中階段。這就為班主任對學生系統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條件。班主任可以對學生進行全程的系統跟蹤與教育,發現問題能給予及時心理輔導。而專職心理教師由于學校人力、精力、課程等因素的限制,對學生成長的全過程關注是間斷性的、不系統的。

        3.班主任的處理針對性更強

        班主任與學生相處比較多,比如,早讀、班會課、自習課、午休時間、晚自習等。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可以把日常班級管理工作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及時掌握班級出現的新情況,了解學生思想新動向。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機會更多、了解更深入,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家庭概況以及其心路發展歷程更了解。更容易與學生建立起比較親密的情感,學生也更愿意向自己的班主任老師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班主任可以利用個別談話、處理偶發事件、班會課時間、對班干部的詢問等機會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降低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的幾率。

        4.班主任更有權威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的威信直接影響心理輔導的效果。對學生來說,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對學生影響最大、最有權威的就是班主任。古人說:“親其師,則信其道”。學生對班主任的依賴感和信任感會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

        二、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中學階段是人在生理上變化最大的一個階段,生理上的突變帶來了心理變化,中學生萌生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以及對異性的特殊情感。這個階段人們思維最活躍,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社會參與等方面,遇到很多的問題,都會對其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家長、班主任都需要在這個特殊時期采取針對這一人群給予更多的關注并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細心關注每個學生

        班主任要細心關注每一個學生,不可忽視任何一個學生。班主任關心學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找學生個別談話。與學生面對面的交談能更深入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問題的解決更加有針對性。這要求班主任工作要長期、深入、細致。平時要多表揚和鼓勵學生,這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

        2.宣傳心理健康知識

        班主任對中學生有針對性地講授一些心理健康常識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學生可以加深對自己的了解,自己分析在思想和生活上遇到的困惑,做到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有助于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自我化解的遇到的一些矛盾,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比如早戀問題,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課,提前給學生布置下去,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調查、討論解答心中疑惑。當然這需要在班主任進行引導下進行。

        3.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學不只是講知識,而是要追求課堂教學效益的多元化,找準既能傳授知識又能培養能力和思想教育的切入點。對學生來講,課堂是他們生活的主要空間,是他們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因此,課堂上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很重要。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東西,把學科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有很多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機。比如,課間休息、活動課、自習課、放學后等,都是班主任可以利用的時間。班主任和學生的交流可以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內進行,這樣學生會放下緊張的情緒,拉近與老師的距離感。班主任一個微笑、一聲贊美、一聲肯定都會讓學生感受到鼓勵,會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賴感,會讓學生真情流露,對于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大有好處。

        5.重視處理偶發事件

        在生活當中,有些學生有時會遭遇一些突發事件,比如,生病、家庭變故、或其他的意外事件等,學生的心理往往比較脆弱敏感,此時就特別需要班主任的關心和安慰。班主任老師關懷和體貼會對學生走出陰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影響到他們的一生。所以,班主任要重視偶發事件,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盡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內容,但是,作為一名稱職班主任,要樹立科學學生發展觀,將學科教學、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實現學習進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正榮,陳家麟.從師源性心理障礙看教師心理健康[J].教師之友,2005(8):44-46.

        [2]陳映蘭.班主任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欧美 | 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 亚洲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伊人精品影院一本到综合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