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語文教學敘事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教學敘事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教學敘事案例

        第1篇: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一、學會耐心地對待學生

        小學語文教學最大的一個任務就是教學生如何認字,我一般都是通過默寫來檢查學生是否掌握生字詞。其中有個男生在多次默寫過程中總是出錯,于是,我很生氣地在課堂上訓斥了他,他嚇得差點哭出來。后來,他的默寫成績還是沒能提高。私下想想,我有點后悔在課堂上當著所有學生的面大聲地責怪他。有一天,課下我找他談話。我問他:“為什么默寫錯這么多,是不是課后沒有復習呀?”他紅著臉告訴我說:“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容易記混淆?!庇谑牵蚁肓藗€辦法,將每個詞組都結合圖片教他重新認了一邊,他的興致很高,學得很快,在之后的默寫中成績提升很快,在課堂上的表現更加好了。通過這件事情讓我明白了,當發現學生哪塊知識點不足時,生氣發火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應該心平氣和地和學生交流,尋找一個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才能快速幫助學生進步。

        二、學會引導學生

        第2篇: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意義性學習 教學策略

        中職語文教學一般說來沒有多大的教學壓力,學生顯得不是那么好學,其刻苦鉆研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在絕大多數學生身上近乎蕩然無存。這對教師而言無形中增加了為了一切學生的教學壓力,不聞不問?可惜。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進行中職語文教學效益最大化的思考,感到語文教學學生意義性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比較重要?,F我將對學生意義性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之思考和實踐拙于筆端,以求獲取教正。

        一、意義性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需要努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一般的中職學校,學生文化課程學習的自信心不是那么強烈,學生學習信心不強的原因顯得比較復雜,有自身原因,也有家庭原因,有學校原因,更有比較復雜的社會原因。學生進入文化學習課程的課堂,總是沒精打采,永遠都是極不振作,應當說這樣的學習狀況是學生意義性學習的首要大敵。所以,在平時的課程教學中,首先必須利用課程資源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入選中職語文教材的篇篇目目,雖然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之難度上具有一定的區別,但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具有一致性。挖掘篇目資源對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其鼓舞作用是不可小視的,雖然多數文本內容與建立學習信心毫無關系,但都是與建立事業信心有著直接和很大關系的。相當多的敘事性文學作品,其主人翁之所以是那樣具有理想的精神境界,就是其對待自己的事業和自己所確立的理想具有堅定的信念。因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實現中職學生意義性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需努力挖掘閱讀課程的相關資源,為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礎。增強中職學生的學習信心,還需要與學生進行比較有意義的面對面的促膝談心,讓學生感到自己雖然被中職學校錄取,但將來還是可為的,現在的學習也一定能為自己的未來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意義性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需要努力增大學生的學習空間

        由于中職學生比較特殊的思維,由于中職學生受著不良思維的影響,一般不是那樣的勤奮刻苦進行語文學科課程的學習是司空見慣的。但學生應當說是比較可塑的,也是相當誘導的。教師必須從老農喂牛的故事上得以充分的啟迪,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進而增大學生學習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空間應當說是無處不有,需要人們進行比較充分的思考、尋求和篩選,促使學生能夠在比較寬敞而又理想的空間從事語文學科課程的理想學習。譬如,語文教學的大語文環境建設業已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同仁的重視,我們完全可以將大語文環境建設引入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的課堂。讓學生也進行文學作品的比較性研究,能夠調動學生的自主閱讀感悟和比較鑒別感悟的積極性。讓學生進行比較性的文學作品的研究,學生便不以閱讀感悟一單獨的作品篇幅即為滿足,而比較積極意義地進行同作品體裁的比較性探究。如語文教材中,小說、戲劇都是以體裁呈現于教材文本內。戲劇之作品中都有相關的情節之結局,有的結局就是完全相同的。但同是悲劇,產生悲劇的原因不相同。教學相關戲劇的文本時,我們可以在讓學生明了戲劇的結局上誘發學生對結局產生原因的探究,學生便進入比較興奮的探究狀態。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只要閱讀感悟的興趣能夠激發出來,其閱讀感悟甚至就是創新感悟的情感完全可以勃發,完全樹立獲取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尤其能夠促使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意義性學習和探究。

        三、意義性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需要努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在平時的中職語文課堂中,能夠自主探究學習的學生為數不多。尤其是那些處于學習問題比較多的學生,更不思量或進行比較自主性學習。對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活動,尤其是那些帶有一定難度的探究,他們近乎都是不予過問,似乎那都是事不關他的事情。因此,平時的課堂總是體現不出勃勃生機。體現不出勃勃生機的課堂,怎能促使全體學生的發展?中職學生這個比較特殊的群體,這個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都不是很佳的特殊群體,需要想方設法讓他們自主學習。應當說能夠讓中職學生自主學習,雖然困難比較多,但辦法永遠多于困難。譬如,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能夠善于發現一個個學生在閱讀感悟中的閃光點,尤其注意張揚學生在閱讀感悟中的創新個性,學生便能夠處于極其亢奮的狀態下走上比較理想的自主學習之軌跡。譬如教學相關的文言文,應當說入選于中職語文教材的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一顆顆璀璨明珠,那些文學作品的作家也是那樣燦若繁星。但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大家的人生際遇有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具有一定區別。就是同一作者在不同時期的際遇有異,所表達出來的語言風格有著一定的區別。倘若教學時,多為學生搭起知人論世的橋梁,或者就讓學生漫步于知人論世的路上,那么學生的自主感悟一定能夠創下令中職學生感到十分自豪的奇跡。

        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的意義性,是我們必須研究和思考的。讓中職學生進行相關的意義性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要站在為中職學生的學習意義性的高度多多尋求策略,尤其注意尋求新發展形勢下學生的學習策略。

        參考文獻:

        [1]胡瑛.中職語文教學拓展延伸研究[J].蘇州大學,2014.

        第3篇: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理論話語為主,案例分析也多以中國文學為主;有的篇章則側重于西方話語系統和西方文學案例,缺少前后話語的統一性。從整體上看,童本教材還是以西方話語系統為主,密集的西方話語體系讓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有時會感到困惑,更別提大學一年級未經過任何學術鍛煉的學生了。通過調查發現,有的教師為了避免照本宣科,會按照其它版本的教材進行授課,而其它版本教材的編寫體例和童本教材存在很大差異,這會讓學生對文學理論課程的認知不統一,對文學理論課程的規范性和科學性產生質疑。所以,我們認為,雖然童本教材的“宏大敘事”會讓學生望而生畏,但還是要以其作為基礎,適當地加以開拓,融入其它教材的觀點和思想。針對童本教材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童本教材的修訂不僅是補充文學理論的前沿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對教材的內涵和品質進行修訂。首先,要注重對教材內涵的挖掘。

            楊明琪的《關于〈文學理論教程中〉幾個問題的商榷》及徐可超《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中紕繆示例》等文中指出了童本教材存在的問題和失誤,當然有些問題可能是因為學術背景的差異造成的誤解,但這充分說明了童本教材在內涵的挖掘上存在不足。其次,要在概念命題和基本原理的闡釋上多下功夫,增強教材的可讀性。人們一般認為只有文學作品才有可讀性,理論教材不必考慮可讀性問題,語言越是艱澀、難懂似乎才能體現作者的水平。事實上,可讀性是一切閱讀接受的必要條件,具備這樣的條件才能實現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溝通和對話,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讀文本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建議教材少一些長句,盡可能多用一些通用易懂的概念,案例分析盡量選擇大家比較熟悉的作品。

            學生學習中的思維誤區

            到了大學,學生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在中學階段,學生形成了個案接受思維。進入大學階段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只有文學理論課程接觸到的是一系列的概念和原理。從文學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來看,就是要培養學生認知概念和原理,掌握概念和理論體系的能力,從而能分析和解讀文學作品或文學現象。在教學目標的層層推進中離不開概念的分析和理論的推導,所以說文學理論課程的學習更注重抽象的理論思維。

            事實上是大多數學生沒能認識到這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他們依然從古典文學和現當代文學等學科的特征來認識文學理論課程,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應該是感性的,而不是抽象的理性分析,所以學生總是傾向于用生動形象的標準來要求文學理論課程的講授,他們希望文學理論課程的講授能像文學課程那樣生動活潑,充滿新鮮和情趣。正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思維上的誤區,當面對沒有生動形象案例的教學時在情感上就否定了文學理論課程,在學習中產生了逃避情緒和消極的抵御情緒,在還沒有真正了解文學理論之前就認為文學理論的學習是抽象難懂的。一旦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就判定問題的根源在于文學理論課程的抽象性。種種因素造成了學生機械消極的學習方式,而缺少了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看,有些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文學理論課程的講授中補充了案例分析,這種方法對文學理論課程的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有時候案例使用不當反而會影響到教學效果。我們要知道,案例是寄生的,是為了讓概念和理論更容易接受,案例絕對不能喧賓奪主,過度地強調案例的作用實際上是異化了文學理論課程的本質特征,偏離了文學理論課程教學的方向和目標。而且,有些理論無法用案例分析來進行說明,過分強調案例的作用會影響到理論的純粹性。從文學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看,理論闡釋和推導的方式應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更有助于學生理論思維的養成。

            基于此,在文學理論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轉變思維模式,養成獨立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習的積極性。這要求文學理論教師要有很強的業務能力,不能只是追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概念的分析和理論的推導,授課教師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學理論課程的認識和評價。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認為某教師的課程講得精彩,并不是因為理論闡釋得透徹,而是因為在教學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而活躍了課堂氣氛,增添了文學理論教學的感性色彩。大多數學生反應學習之后只是記住了案例,而對概念和理論本身并沒深刻的理解??梢?學生思維中的誤區,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授課教師的影響。

            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與認識和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密切關系。從我們的調查中發現,教師對如何上好文學理論課程有著不同的理解,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師的自我評價。

            目前大部分高師院校都把文學理論課程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有些教師認為文學理論課程的開課時間不妥,應該安排在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因為文學理論的學習要求一定的文學、美學等知識儲備。在這種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把文學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困境歸結為外部原因,認為是學生知識儲備的不足導致了文學理論教學的困境。仔細推敲,我們發現這種觀念是有問題的。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及之前已接觸到不少文學作品,已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經驗和審美經驗。學生的知識儲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學,但關鍵的問題是教師在授課中要了解學生情況,結合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去授課,把概念和理論轉換成學生熟知的方式,而不是一味以自己的學術語言去授課。

            其次,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文學理論教學已將理論體系化,把文學理論重點放在了文學的意識形態性上,著重對文學本質論、創作論和發展論的講解,而對文學接受及鑒賞的講解則比較粗略。理論和實踐脫節,不利于學生文本分析能力和解讀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認為文學理論課程應注重對文學接受和鑒賞的教學。通過接受理論和鑒賞理論的講解,結合具體文本的批評和分析,提高學生解讀具體文本的能力。當學生能領略到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才會自覺接受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而對文學作品的自覺接受反過來又會激發學生學習文學理論的興趣。

            最后,我們發現,高師院校的文學理論課程教師很少關注中學語文教學,不了解中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從而使高師院校開設文學理論課程的初衷得不到很好的體現。

            文學理論課程的教師如果不了解中學語文教育,在文學理論教學過程中無疑是抓不到重點,無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對于將來學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是不利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中能適當選取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作為文本例證,并從文論分析的角度讓學生感受到文本解讀的多樣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文學理論的學習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為學生提供更為實際的教學實踐經驗。通過文本例證解讀,培養學生分析、審美能力,為學生走向中學語文教學崗位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否則,學生感受不到文學理論的魅力,認為文學理論的學習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是可有可無的,這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4篇: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角度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滲透,這一滲透過程主要依靠課堂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語文課本,即教材。借助教材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是極為有效的一種方式,教師分析講解課文,使學生自主了解、掌握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思想,從而領悟課文蘊含的深層內涵。如在講解《將相和》時,教師在梳理課文內容的同時就應當對文本的深層次內容進行剖析,讓學生領會藺相如的忍讓大度和愛國情懷、廉頗的知錯就改等美好的精神品質,教師此時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引導,促進人文精神的滲透。教師必須將課本知識與課文背后的人文精神內容相結合,將人文精神滲透在課文講解中。

        二、在課外活動中滲透

        人文精神的滲透不僅僅存在于正常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于課外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滲透人文精神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高中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根據實際情況規劃課外活動的主題和形式,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多種方式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人文精神。如課外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表現其個體差異性。在學習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彼此之間良性互動,彼此尊重,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課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閱讀活動,可以由教師聘請擁有各年級豐富教學經驗的組長,指導學生閱讀;語文教師要制定嚴格的讀書活動考勤制度和考核體系;每一個小組需要有本組活動方案的具體計劃和教案;要有專門的語文閱讀活動記錄本,并記錄有關的教學活動案例和習作經驗總結,期末還要評選出最佳閱讀活動小組并進行比賽。

        三、在德育教學中推進

        教師的言語和行為會對學生產生明顯的影響。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態度,樹立榜樣形象。在生活學習中對學生進行潛意識教導,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正能量傳播,從而對學生人文精神的養成產生積極影響。如教師在生活中樂于助人、奉獻社會,學生會效仿學習,這就利于其優秀品質的形成,進而促成學生內在人文精神的成長。在學習《駱駝賦》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閃光點,通過討論和點撥,借助文本深刻的內涵和生動的敘事,加入濃郁的抒彩,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篇文章熱情歌頌了石油工人不怕困難、珍愛生命,為搶救國家財產而壯烈犧牲的獻身精神,表達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四、關注古典作品的人文價值

        第5篇: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關鍵詞】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現狀;方法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寫作成了圍繞廣大語文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我們農村中學更是如此。如果一個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行,在作文這一陣地吃了敗仗,這會直接導致一次語文考試的失敗。因此目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找到一條新的方法,已成了勢在必行的大趨勢。

        1農村中學生作文現狀

        農村中學生接觸的事物少,社交能力較差,可供閱讀的書貧乏,所以他們的作文內容虛假,立意不深,而且上作文課時,老師講得沒勁,學生聽得沒趣,作文寫起來頭疼。一布置作文,就有學生在底下說:“又要寫作文”。而老師一批起作文都喊累,批了學生是不看、不批學校又要查。學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師害怕批改作文,學生抄襲優秀作文,敷衍了事。而以上現象絕非個別,而是一種普通現象。它無情地昭示了目前農村中學作文令人堪憂的現狀:教師怕教,學生怕寫。為什么會產生如此的狀況呢?

        1.1周圍環境的影響

        由于農村中學生相對于城市里的學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無法與城市學生比。眼界的狹小,閱讀量的匱乏,使學生的知識容量也相應地變小。于是他們的作文就出現了內容虛假現象。如為了考試,許多學生不得不編造一些“感人”的故事,于是出現了大量的父母離異,家庭貧困,甚至孤兒。由于缺乏親身體會,使人一看就知道道有假,更談不上打動人了。

        1.2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對學生作文“力不從心”

        學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較低也是造成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低的一個重要因素。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城市里的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較好的引導。而在農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個好成績,至于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樣,卻是從來不關注的。長久如此,孩子們就會這樣想:連父母親都認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時間在上面呢?這樣,無形當中父母的態度成了對學生作文興趣的養成的致命一擊。當然,因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們在這方面有時也是力不從心的。

        總之,在文化生活相對簡單的農村里,學生從生活中能吸取到的語文方面的營養相對較為貧乏,便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因此,農村學生對作文興趣的產生更多是靠語文教師的精心培養。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如何給他們的語文補充營養?

        2農村中學生作文教學如何走出困境

        2.1注重素材積累的過程

        (1)善問。著名學者啟凡指出:發問是思想的進步,是研究的動機……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不難看出,善于設疑懸問在我們學習生活中有著多么重要的地位。讓學生怎么問呢?要留心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在微妙的變化中問,在細小的發展中問,大雁南飛、春亂花開、山頂的雪斑……等等,哪怕是一顆針掉在地上,我們也要培養學生能發問,“它為什么總是往地下掉?”諸如此番,問多了,他們的思維就會逐漸敏捷起來,作文也會流暢得多。

        ( 2)善思。思即思考,就是在問的基礎上去思索,自己解決自己的疑問。有時,或請教老師,或求助同學共同探索。思是建立在問的基礎上的,是在設疑懸問后的新的思索。周而復始,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有了提高,在敘事中,分析其原因有了方法,在議論中,闡明道理有了事例和道理,在說明中能抓住對象說明其原因。作文水平有了條理,有了邏輯。

        (3)善記。事物的印象常常存在于我們頭腦的瞬息之間,稍有不慎就會忘記。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就要培養學生養成“隨手記錄的日記習慣,把瞬息的變化和稍縱即逝的想法及時的把它記錄下來。如果不能這樣,他們有好多好的思考和想法只能是曇花一現,沒有作用失去了價值。當代哲學家胡繩曾經說過:工作也好,學習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會得到進步。我想這與“善記”是有相似之處的,有著指導意義。

        2.2寫真事、抒真情,寫出農村特色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寫得生動具體。,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只有立足于農村,讓學生描寫自己了解的農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農村的世界雖然是樸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樣能夠發掘出區別于城市的閃光點,因此,農村中學生應多留心自己所處的環境,應多觀察自己身邊的獨具特色的人、事、物,隨時隨地積累寫作素材。如觀察農村景色:農村孩子從小頻繁接觸大自然,聽樹上鳥兒的鳴叫,看鳥兒身上漂亮的羽毛,欣賞樹下無名的野花,觀賞草叢里昆蟲的世界;看水里游動的魚兒,賞水里招搖的水草,觀兩岸搖曳的垂柳;自己動手采摘碧綠的黃瓜,紫色的茄子,火紅的辣椒。這一切無不給農村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要認真觀察這些,就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溫馨的氛圍中觀察自然,領略自然,感悟自然就為他們描寫田園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又能得到美的熏陶,奠定他們抒寫真善美的基礎。 再如體驗農村生活:農村學生除了學習還要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農活,這正是他們體驗農村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大好機會。教師應鼓勵學生把做家務,干農活的過程寫下來,把觀察到的有意義的場面記錄下來。如插秧、割稻子、放牛、割草、燒飯、洗衣服等,教師可指導學生觀察具體的過程,形成寫作的第一手材料,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很真實,也很具體。

        總之,只要我們農村中學的教師都能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村中學學生作文實際情況,利用農村中學特有的優勢和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就一定能走出目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困境,迎來農村作文教學萬紫千紅的春天。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走進新課程:從理解到行動(案例卷)》,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6篇: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 層次分析法; 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王小根(1965—),男,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主要從事網絡多媒體教育應用研究。E-mail:。

        一、引 言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不斷深入,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但也有研究顯示學生的語文素養并未因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而產生更高的提升,這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改進多媒體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探索在多媒體教學設施的條件下,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效率及效益問題成為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關鍵因素之一。有學者指出,缺乏有效的多媒體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是主要因素之一。[1]在多媒體環境下的語文教學中引入績效評價,可以通過衡量教學中的投入和產出來對語文多媒體教學開展評價,優化多媒體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績效是組織中與總體目標和價值相一致的行為傾向及業績或成就。[2]教育績效評價即運用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方法,對照統一的評價標準,按照績效的內在原則,對教育投入行為過程及其效果進行的科學、客觀、公正的衡量比較和綜合判斷。[3]要獲得有效的績效評價結果,需要設計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本文針對小學3~6年級多媒體環境下語文閱讀教學,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多媒體教學特點,借助層次分析法,研究小學階段語文閱讀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二、語文閱讀多媒體教學評價研究現狀

        從上世紀90年代“小學語文四結合實驗”到本世紀的小學語文“閱讀跨越式教育實驗”,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幾乎沒有中斷過。筆者對語文多媒體教學文獻關鍵詞詞頻統計分析發現,“手段”、“應用”、“模式”、“策略”出現的頻率較高,這表明研究者們非常注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方法。但語文多媒體教學在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效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處理教學形式與語文學習內容的關系;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學習的績效;多媒體教學如何與傳統教學中的精華形式相結合,在取得同樣的結果前提下,付出代價較小等。[4] [5] [6]

        (一)語文教學評價方案中的多媒體技術評價

        《201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第十條指出:“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種媒體學習語文”。教學建議第一條要求教師“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的新的教學方式?!北?是國內外眾多語文教學評價表中將多媒體技術作為評價內容的典型案例。

        (二)現有語文課堂多媒體教學的評價

        當前,多媒體教學評價從教師、學生、教學課件、教學平臺等四個方面展開指標設計。[10]由于不同學科教學特點不同,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的需求也不一樣,評價指標也有所不同。有學者從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和使用性等五個方面來設計多媒體教學評價指標,[11]其優點是涉及了多媒體軟件功能和媒體運用,但學科教學特點體現不明確。還有學者考慮到不同課程的特點,將課程分為情境型、實驗型、理論性等三類,[12]在構建指標體系時,分別設計了聚焦多媒體教學特點的共性指標和聚焦于課程特點的個性指標,使用時評價人員需對課程進行分類。這些普適性的多媒體教學評價指標適用于所有的課程,反映多媒體教學的效果,但卻難以體現學科的教學目標。對于語文課堂多媒體教學,最終教學業績固然重要,但達到教學效果的行為過程更重要。

        從《201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可以看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根本特點,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提高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重視各種語文實踐機會,重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運用語言的技能,增加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關鍵。

        三、語文閱讀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內容設計

        績效評價不僅能評價過去的結果,而且在評價過程中能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不斷作出調整。評價過程中既關注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關注學科的教學特點。語文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不但關注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而且重視達標過程中教學資源的配置、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評價的使用、教學預先安排與靈活調整等情況。通過對語文多媒體教學中的行為及行為產生的價值進行分析,找出績效差距,進行績效干預,從而提高教學績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將語文教學劃分為四個學段、五個領域。其中小學分為三個學段,每兩年為一個學段;初中三年為一個學段。每個學段都包括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學習等五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不同的教學目標。為了使語文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更具有針對性,本文選取小學中高學段(3~6年級)的閱讀教學作為研究對象,設計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指標。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設計,一方面參照小學中高學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設計詳細的指標,衡量閱讀教學是否達到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依據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原則進行設計,衡量多媒體教學資源是否最大程度發揮了教學效益。

        (一)小學中高學段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13]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提出在繼續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上,要進一步“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理解字詞的能力”,“培養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第三學段要求在閱讀敘事性作品時,能了解事件的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能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二)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程教學整合原則

        1. 把握好語文學科的特點

        多媒體是一種教學手段,其承載的信息作為一種課程資源,歸根結底是為學科教學服務。因此,教學不能只關注形式不關注內容,不能脫離課堂教學的宗旨,要按照語文學科的內容需要合理選擇多媒體教學手段。

        2. 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的內部動機越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多媒體手段創造真實的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教學情境要與語文教學目標相一致

        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教學情境不能僅是簡單的圖文聲像堆砌,而應是有一定內部意義結構、在情境中有趣味、能為教學目標服務的生動的信息集合。

        4. 多媒體刺激要適度

        小學生大多數思維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利用多媒體手段提供的多種感官刺激要比傳統的黑板+教材教學效果好得多。適當的刺激能增強學生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過度的刺激會引起疲勞,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

        5.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多媒體技術傳遞信息便捷的情況下,教師會不自覺地將問題的答案呈現給學生,無意中省略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環節。教師在呈現信息過后要給予學生1~2分鐘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形成自己的觀點以后再進行討論交流。只有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獨特見解,他們才樂于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三)語文閱讀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內容設計

        完整的教育評價系統必須要涉及整個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從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活動、選用教學資源、實施教學評價以及教學效果都要考慮在內。開展績效評價時,也應覆蓋各個環節 。[14]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方面綜合考慮,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學習。從小學中高學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來看,知識的目標要求學生能識記本節課的字詞、理解詞句的深層含義、概括句段的意思。能力獲得主要通過言語訓練來完成,在一節課中體現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條理清晰、表達得體、語言流暢;能夠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句段,并給出理由;在交流和討論過程中,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在對句段進行解讀時,學生作出創造性和個性化的回答。過程與方法目標注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便能在浩瀚的海洋里游刃有余。通過語言這一中介,運用多媒體技術,調動生活經驗,挖掘課程中的美育資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新課程強調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幫助學生設計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利用學習資源,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營造支持學習的心理氛圍。多媒體技術進入教學中引起的最大變化就是教學模式的變化,它挑戰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而提出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在發展中演變為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雙主教學模式。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教材只是例子,目的在于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學會讀書。

        教學資源是教學過程中一切可利用的條件,不僅包括設備和房屋,也包括人力資源,如教師、學生以及師生的交互等。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效益體現在軟硬件資源的使用,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選擇最適當的媒體。在安排媒體的出場順序時也要精心思考,使它們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多媒體學習認知原則中,邁耶指出“當屏幕上對立的詞語和畫面臨近呈現比隔開呈現時能使學生學得更好,相對應的詞語與畫面同時呈現比相繼呈現能使學生學得更好?!盵15]

        教學效果是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的綜合反映,是以上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外化形式。本研究在衡量教學效果時,知識目標通過教師編制的內容測試卷完成,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課堂觀察(目標)以及課后的訪談獲得。主要從課堂氣氛、學生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進行評價,如學生學習情緒飽滿,非常認真地投入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樂于與他人交流互動等。

        四、評價指標的權重分配

        權重反映各個績效評價指標之間量的關系,是對總目標的貢獻程度。指標權重的分配方法有專家會議法、專家咨詢法、專家排序法、層次分析法、兩兩比較法,對數加權法。當指標的權重由專家確定時,由于專家對各個指標的重視程度不同,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素。為克服這一矛盾,本研究中在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時,擴大了專家的范圍。

        五、語文閱讀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應用

        (一)信效度檢驗

        為了對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作出判斷,本文將該指標用于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共得評價量表24張。通過對評價結果的統計分析,對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效度進行檢驗。

        1. 信度檢驗

        (2)評價者信度:即把相同的測驗結果提供給不同的評分者打分,若不同的評分者給的分數大致相同,說明該測驗有較高的信度。本文讓不同評價者對同一評價對象進行打分,采用克倫巴赫α系數,來檢驗不同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α系數越接近于1,表明評價者信度越高。同樣是編號1~6的六位教師,經由三位評分者進行評價,這三位評分者分別為教研室主任、學科組組長和筆者。利用SPSS計算其α系數為0.995,這說明評價指標體系評價者信度比較高,見表9。

        2. 效度檢驗

        在設計語文閱讀多媒體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時,依據《2011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的教學目標和多媒體教學的要求制定,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教師利用教學資源的效益,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為目標。在設計績效指標過程中,采用基于設計的研究方法,從已有文獻綜述中歸納語文多媒體教學要評價的一級指標,以一級指標為中心,層層分解,劃分為具體的、可操作的二級指標,這些二級指標能夠反映評價目標的要求。根據專家學者的建議對二級指標內容進行補充、刪減、調整,再次根據教師的反饋進行修訂。因此,指標體系具有內容效度和方法效度。

        (二) 績效評價結果分析

        本文研究過程中深入無錫市2所小學,采集了跨度為一學年的課堂實錄,進行績效評價并將結果向任課教師反饋,受到任課教師的認可。按績效總體得分的輸出看,優秀課有1節,良好課有7節,及格課有3節,見表10。得分最高的《番茄太陽》教學活動組織環環相扣,教學資源使用恰當,教學評價以賞識性為主,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高,思考問題有深度,表達清晰,

        不足之處在于缺少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得分較低的為《日月潭的傳說》,該課存在教學目標設計過多、教學環節中媒體利用目的不明確,教學評價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之間的互動過少等問題。

        六、結 語

        多媒體與語文課程教學的整合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在整合手段、模式和策略等方面有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如何具體評價當前語文閱讀多媒體教學的效果,促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需要借助可操作性強、符合具體學科教學特點的評價方法。本文以小學中高學段的語文閱讀教學為對象,利用績效評價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評估,試圖從績效角度來解決語文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效率不高的問題,從教學過程的五個方面設計了小學語文多媒體閱讀教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用層次分析法分配了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以便能客觀地評價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行為,以及所取得的價值成就。

        [參考文獻]

        [1] 王娟.影響高校信息化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與建議[J].電化教育研究,2009,(5):95~98.

        [2] 梁林梅.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績效技術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14.

        [3] 主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究[ 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24.

        [4] 沈莉.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性思考[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3):37~41.

        [5] 郭桂蘋.課堂學習中媒體呈現與信息加工關系實證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1.

        [6] 吳偉民,李婷.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9,(9):106~111.

        [7] [8] 勵汾水.新課程小學語文評課的理論與實踐[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5,9:58~59.

        [9] 殷雅竹,李藝.論教育績效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02,(9):20~24.

        [10] 王春秀,劉福來.信息化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57~58.

        [11] 張素云.高校信息化教學效果指標評價體系的建構[J].繼續教育研究,2008,(11):151~153.

        [12] 白曉林,趙穎.試析多媒體課堂教學評價系統[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0(18):51~53.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教育部,2011.

        [14] 白靜.遠程教育績效評價指標及其體系構建的思考[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17~19.

        第7篇: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名師課堂的精彩,不在于課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處顯示智慧。新生代語文名師們的課堂。是生命的課堂,是智慧的課堂。他們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有關教學活動整體的真理性的直覺認識,就是一種課堂實踐智慧。學習和研究諸多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為己所用,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課堂實踐智慧不可言傳,只能意會,因此不是通過一般意義的學習所能獲得的。也就是說,實踐智慧的獲得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形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發展。對于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我們不僅要學習、研究,更要實踐、反思,而后再實踐,再反思,如此往復,讓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催生我們的課堂實踐智慧,提升我們的專業化水平。

        為此,我校組織廣大語文教師走近名師,研究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探索小學語文新生代名師課堂實踐智慧生成的途徑與方法,感悟他們先進的教學思想,領會他們的教育追求;通過對具體的教育情境和事件的關注、反思,將感性的、表面化的經驗提升,生成自己的教學實踐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升自己的教學思想,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一、學習積淀

        名師之所以成名,他們的課堂教學之所以閃動著智慧的靈性,最重要的是他們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識積累與人生修煉,具備厚重的文化底蘊。這些不是通過聽其一節兩節課就可以形成的,是需要我們每個教師不斷學習,潛心感悟,長期積淀的。

        研究中,我們首先組織課題組教師認真閱讀新生代語文名師的專著,關注教育教學雜志上介紹他們的文章,研究這些名師課堂教學實踐智慧的主要特征,領會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感受他們高超的教學藝術和靈動的課堂實踐智慧。其次組織成員廣泛地搜集新生代名師的教學案例、教學實錄,進行研讀學習,把名師們課堂教學的形式記錄下來,把其中的神提煉出來,用名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指導和評價自己的教學活動,時時處處以名師文化的眼光來對待教學工作。在學習中,我們重點學習、研究新生代名師的課堂教學。

        1.觀摩錄像。

        在學習中,我們經常組織課題組成員觀摩新生代語文名師課堂教學錄像,以名師的一節錄像課為研究載體,對名師的課堂進行多維解讀、深入探究。我們要求老師們在觀摩中不僅要“聽”,還要“看”――觀察課堂中學生的情緒狀態、互動狀態、思維狀態,以及學生學習的收獲;觀察名師的教學思路、情境創設、氣氛調節、問題處理方式等等,并進行記錄和思考,感悟名師的教學藝術、教學機智,做到學有所悟,學有所得。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認為,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體現。我們在觀摩其課堂教學錄像時,就要求教師們觀察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的具體表現,感受他情智語文的魅力。通過觀摩學習這種途徑,加深了對這些名師課堂實踐智慧的感悟和內省。

        2.研究課例。

        研究名師的課例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這樣可以讓名師課例成為生成自己的課堂實踐智慧的專業平臺。課例研究是以某一具體的課為研究對象,通過學習、研究、反思、借鑒,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優化和提高。具體有兩種形式:一是將不同名師同一課例進行比較研究,如將王崧舟和孫雙金兩人所執教的《二泉映月》進行比較,找出他們對同一個課的不同處理,體會不同名師教學設計的差別以及教學理念差異,感受不同名師的教學智慧。二是將名師課例與自己的課例進行比較,找出自己教學設計的成功之處和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找問題解決的有效策略,借鑒名師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課例研究,讓教師用審視的眼光來看待名師課例,在比較中學習,在學習中借鑒,在借鑒中生成課堂實踐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

        3.賞析案例。

        賞析案例也是學習名師課堂實踐智慧的手段。教學案例是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是教學事件的真實再現,是對課堂中發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案例賞析雖然也以課為研究載體,但不同于課例研究,它不是研究如何上好這一課,而是圍繞教學中的典型事件,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展示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等,從而給人以啟迪。開展案例賞析,有利于我們教師從中發現這些名師在把握教材、處理教學細節上的智慧和藝術,豐盈自己的實踐經驗,提升實踐性智慧。如王崧舟老師教學《二泉映月》時,引導學生抓住“坎坷”一詞,披文人情,品詞析句,涵詠意蘊,使課堂上真情流淌,生命涌動,讓人嘆為觀止。我們就以這個為案例,進行了深入地探討研究,真切地感受了王老師語文教學的一種境界、一種智慧。

        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積淀。我們又從“新課導入”“朗讀指導”“語言品味”“讀寫結合”等方面品讀名師,感受名師,深深領略名師的風采:他們的語言表達行云流水,活力四射;引導巧妙自然,渾然天成……他們的教學風格各不相同,有的關注語感培養,有的追求詩意,有的注重情智發展,有的提倡簡約,等等。他們的駕輕就熟的教學藝術,幽默風趣、于文字中指點江山的大氣和教學智慧,讓我們嘆服。通過學習,我們能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教學中自然生成智慧。

        二、實踐生成

        教學說到底是一種基于實踐的情景化的教師精神與教育智慧的傳遞。教學實踐是教師成長的基石,教師課堂實踐智慧的生成,完全來自于教學實踐。學習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最根本的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1.模仿感悟。

        模仿是創造、生成的基礎。學習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可以從模仿開始,從模仿名師的課堂教學開始,包括教學設計、教學語言、教學方法等。研究中,我們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名師的教學設計、教案拿過來,針對自己班上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一下,為我所用,通過對名師課堂的模仿,切身感受名師設計的巧妙;還可以借鑒名師優秀教案及教學設計中的精妙之處,汲取其中豐富的營養。如我們在觀摩特級教師薛法根的課堂教學錄像《天鵝的故事》時,感到教學中他有三次“寫”的訓

        練設計得非常巧妙,研究品析后,我們要求四年級的教師在教學時嘗試著模仿運用;觀摩了孫雙金老師的《觀察作文》教學實錄后,其教學中引人入勝的開頭,多層面的觀察指導,情趣盎然的評點賞析以及對學生精神的關注等環節,觸動著每個語文教師的心,于是有幾位老師紛紛“借磚生玉”,進行教學模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仿中,我們要求各位老師認真寫下自己在運用中的得失,進行反思,這樣在體會名師智慧的同時,能生成自己的實踐智慧。

        有時,一些有機會外出聽課學習的老師聽了新生代語文名師的展示課,回校后我們便開展“模擬課堂”活動,即要他們模仿所聽名師之課的教學設計,上一節匯報課,既加深聽課者對名師課堂實踐智慧的認識,也可以讓其他教師間接感受名師課堂的魅力。

        當然,我們不是簡單地模仿名師的課堂,而是分步推進,漸入佳境。我們既要學習他們的“形”,也要學習他們內在的“神”,只有“形神”兼備了,才能讓我們的課堂也如名師課堂一樣精彩紛呈,靈性飛揚。

        2.好課展評。

        我們觀摩名師教學,不在于純粹地扮演名師上課,不在于單純地表演名師的教案及教學設計,而在于領悟、掌握、運用那些支撐教案及教學設計背后的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們學名師不能囿于模仿、移植那些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是要以扎實的課堂教學研究這種真實有效的方式,來習得名師們那些支撐教學理念的精髓。只有將名師先進的教學思想同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機融合起來,才能不斷地叩問課堂實踐智慧的真諦。

        在教學中學會教學,在實踐中生成智慧。為此,我們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好課展示活動,以活動促發展,在活動中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如課題組教師優課賽、課題研究匯報課、觀摩課等系列活動。每一次好課展評,都是一次教學風采展示,都伴隨著教學反思,同伴點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在對話中創生智慧,從而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同時,我們關注教師常態的課堂教學,通過聽隨堂課,了解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將學到的名師的教學藝術、教學智慧有機、有效地滲透到教學中,在實踐探索中,課堂實踐智慧得到了發展和提升。并形成各人自己的教學風格,促進了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寫作提升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實驗中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他認為專業寫作能引導教師從各個層面對教育實驗與自身進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進日常的教育實踐。

        之所以將教師的寫作稱為專業寫作,是因為這種寫作不同于文學創作,它具有很強的專業化特點,它應是我們對教師自己教育教學生活的一種記載或研究方式。對我們教師而言,專業寫作首先是一種研究,需要實踐、需要思考。在寫作中,教師能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從而不斷產生頓悟,增強自己的科研能力、感悟能力,再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新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及時反思和總結教學行為,激活自己的課堂實踐智慧。從某種意義上講,專業寫作是課堂實踐智慧生成的催化劑。

        我們研究新生代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也需要引領教師進行專業寫作,及時總結點點滴滴,記錄教學實踐中的成功與失敗,對課題研究和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提煉、提升、發展,形成豐富的教學經驗,并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不僅是打造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隊伍的需要,更是將這些名師的思想觀念、實踐智慧發揚光大、傳承創新的時代需要。

        專業寫作可以采用教學隨筆、教學日志、教學敘事、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等表達方式,寫寫對名師教學的感悟,寫寫學習名師的體會,寫寫模仿名師教學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等。通過專業寫作對課題研究中所思、所聞、所想、所感、所悟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中流淌的思想、靈感的頓悟、思維的碰撞、智慧的火花進行提煉和升華,揭示出內在的價值與蘊涵的教學思想,不斷將實踐經驗內化為理性認識,如研究了薛法根老師的《天鵝的故事》課堂教學后,課題組的老師抓住了其中三次“寫”的巧妙設計,撰寫了《感知?感悟?提升》一文;聽了竇桂梅老師的幾節課后,覺得她的課大氣而又不失精致,豪邁而又不失柔情,便撰寫了《享受“玫瑰”的芬芳》一文;模仿孫雙金老師《觀察作文》的教學設計上了研究課后,寫下了課堂教學反思《巧妙借“磚” 輕松作文》一文,等等。在寫作中,我們更深刻而又更理性地感悟了新生代語文名師的教學藝術和實踐智慧,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

        第8篇: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關鍵詞]教學案例 語用 文本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0-065

        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頒布實施,小語界對“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學語用)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專家的專題講座、名師的課例示范,讓一線教師有了學習借鑒的依據,并影響著他們的教學行為......于是乎,“語用”觀照下的課堂教學研究正成為當下的主流。然而,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語用的“窄化”和“泛化”等現象日漸突出。一線教師漸生迷惑:“語用”究竟是什么?怎樣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學語用”?“學語用”難道就是“讀寫結合”……

        新學期開學不久,隨機聽了青年教師的兩節語文家常課,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螳螂捕蟬》的第二課時。

        《螳螂捕蟬》是一則極富理趣的歷史寓言故事,典出西漢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故事講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蟬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顧身后隱患是非常危險的。故事中的少年利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采取智勸的策略,打消了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對比這兩節課,感受頗深?,F選取兩節課的教學片斷進行對比評析。

        一、案例呈現

        片段一

        兩位青年教師的《螳螂捕蟬》一課教學目標幾乎相同。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思考:

        用“語用觀”審視以上三項教學目標,不難看出,一、二項教學目標,側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與語言積累;第三項目標也是借助故事的表達方式,理解寓意,即深層次理解。

        《螳螂捕蟬》一文的獨特的“語用”價值難道是這樣?實現以上三項目標就完成了《螳螂捕蟬》的“學語用”任務?兩位青年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如此一致,依據何在?

        筆者認真閱讀了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2007年12月第1次印刷)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學參考用書六年級(下冊)》(2008年修訂本),又參閱了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9版(2014年12月第1次印刷)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學參考用書六年級(下冊)》(2015年修訂本),比較后發現,其內容只字未改。

        兩位教師《螳螂捕蟬》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參考用書一致。教學參考用書的權威性由此可見。

        片段二

        《螳螂捕蟬》的基本教學流程大同小異。

        A教師的教學流程:直奔寓言,領悟寓意;恍然大悟,走進吳王;研讀全文,認識少年;展開想象,復述故事――第二天上早朝時,吳王當即宣布:“攻打楚國一事暫緩不議。”眾大臣聽后大驚不已,議論紛紛。吳王掃視群臣,微笑著說:“事情是這樣的……”

        B教師的教學流程:理解故事,分析道理;走進人物,品味品質;直面相勸,對比品味;直擊空白,續寫結尾――少年智勸吳王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眾大臣聽說此事后,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吳國的百姓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楚王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那些準備乘虛而入的諸侯國國王聽后,又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展開想象,選擇一個角色,寫一個片段。

        二、案例評析

        思考:

        (一)《螳螂捕蟬》的獨特“語用”教學價值在哪里?

        “語言文字運用(語用)”“學語用”“語言實踐”等概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前言”部分明確指出:“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這是對語言文字運用的權威解釋。汪潮先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理分析》一文中作了詳細的闡釋。他認為:語文教學中的“語用”是在已知條件或者具體情境中的使用,是與“情境”“語境”“心境”聯系在一起的,并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使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能力去解決現實的社會、生活問題。語文教學中的“語用”不等于心理學上的“言語”?!罢Z用”除了言語,還包括對語法知識、表達方式、文章結構順序等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言語實踐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能力?!皩W語用”包括感知語言、理解語言、鞏固語言和運用語言。語用不僅要注意語言內容,更要關注語言表達形式,并把語言表達形式作為語用的主要目標。

        特級教師劉仁增認為理解和運用是語用的兩個不同層級?!袄斫狻奔劝P注語言內容(語言意義的理解),更關注語言形式(理解文本、作者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斑\用”是指規范、熟練地、創新性運用從課文中學習到的語言文字的基本規律。

        基于以上的認識,筆者認為教學參考用書所列的三個目標側重于文本語言內容(淺層次)的理解,語言形式關注不夠(如“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至于適合教材特點、高年段教學目標及學生學習實際的“語用”目標,尚未涉及。

        (二)科學確定目標

        筆者反復研讀文本,深入思考后,列出教參外的“語用”教學目標:

        1. 理解寓意,明白事理。

        2.品味直諫與智勸,學會通過委婉地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

        3.關注語言(尤其對話部分),感悟人物特點。

        4.學習首尾呼應、前后呼應的寫作特色。

        《螳螂捕蟬》一文的獨特“語用”教學價值的探尋,應綜合考慮年段教學目標、單元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情。

        突出單元主題。六年級下冊教材第三單元圍繞“詩文精粹”主題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詞兩首(《如夢令》《漁歌子》)》《螳螂捕蟬》《讀書有選擇》四篇課文。編者意在引導學生吸取祖國傳統文化精華,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打白骨精》選自我國古典小說名著《西游記》,是根據《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編。小說是一種散文體的敘事文學樣式。人物、情節和環境三要素構成完整的小說世界。蘇教版在五年級上冊安排了《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這是出自于《水滸傳》的第九回。這篇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塑造了人物,入木三分;同時,作者在描寫時,還抓住了人物的特點,大量地運用了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逼真。

        編者在六年級下冊安排《三打白骨精》一文,其意圖是什么呢?就是深化學生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及以對比描寫的認識和掌握。課后練習專題對描寫八戒、悟空等的“奪、閃、摔、笑”等詞進行推敲是非常明顯的提示。其次,要關注一波三折的典型情節(三打三責),領略環境描寫的鋪墊襯托作用。課后練習安排“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意即于此。

        《螳螂捕蟬》一文中,獨特的場景、獨特的寓言故事、獨特的人物表現、獨特的對話、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內容。

        關注環境、情節、吳王和少年的人物特點,這就是編者意圖。

        通過文本語言,多角度(對話、行為等)感悟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學習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和側面相結合),正是作為“例子”的《螳螂捕蟬》一文獨特的“語用”價值所在。

        (三)準確選擇教學策略

        1.重組文本材料,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如何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學語用?”如何體現《螳螂捕蟬》一文獨特的“語用”價值呢?

        特級教師薛法根的《螳螂捕蟬》一課教學,給我們很好啟示。首先,聽寫寓言故事中的幾組詞語;接著,練習復述寓言故事,鼓勵學生創新,添加合適的描寫;緊扣“恍然大悟”,感悟吳王和少年形象;最后,通過學生自編自導,演一演。這樣,學習并積累了文本規范的語言,有力促進學生語言的內化。不難看出,薛老師著重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積累語言。

        筆者這樣安排教學的:首先,關注兩個場景:①螳螂捕蟬。引導學生關注蟬、螳螂、黃雀及拿著彈弓的少年的動作,感悟寓言寓意。②王宮花園對話。在王宮花園,“一連轉了三個早晨,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的少年“終于被吳王發現了”,從而有一場很有意思的對話。 通過對話走進人物,感悟吳王及少年形象。此謂“得意”。

        2.依據文本內容,創設文本獨特語言運用的情境,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進行言語實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文本中的“文本體式的特征”“布局謀篇的精巧”“言語運用的獨特”等表達形式,應該是學生語用學習的“范例”。在創設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再現文本體式的特征、布局謀篇的精巧、言語運用的獨特等表達形式,促進文本語言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語言。

        第9篇:語文教學敘事案例范文

        在探討、研究比較文學教學問題時,筆者認為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就是它的教學目的。我們的高校里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是什么,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可以說這是從事比較文學教學的指導思想。那么,在本科階段學習比較文學課程的目的是什么呢?對這個問題學界的看法也是見仁見智、不一而足。有人強調必須重視比較文學的學科理論,維護比較文學的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有人則認為應該注重比較文學教學的實踐性和實用性……筆者認為對這個問題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考慮。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對比較文學的學習并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比較文學的課程范圍之內,學習比較文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從事文學欣賞和文學研究的一種宏闊、開放的視野、思路、觀念及其方法,提高學生從事各種文學活動時的認識水平和基本素質。因此,在高校中文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的有關課程的教學中,都應該貫穿比較文學的精神。例如,我們不論在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還是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中(特別是在外國文學課程教學中,因為比較文學課程大都是由外國文學教師承擔的),在涉及到神話這種古老文學形式的教學時,都可以將中外各民族的神話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在了解、把握神話的基本形態的同時,了解中外神話的不同特征,加深對這種人類社會發展早期階段、并且對后來的文學產生較大影響的文學體裁的認識和把握。例如,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常常把那些意志頑強者和勤勞者形象視為英雄來歌頌,如《夸父逐日》中的夸父、《精衛填?!分械木l、《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等。

        而在西方,人們崇拜的就不一定完全是以勤勞為特征的英雄,而常常是智慧和力量而見長的英雄,如希臘神話中的奧德修斯、英雄傳說中赫拉克勒斯和圣經故事中的大力士參孫等,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西神話和英雄傳說中的差異及其深層原因,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打通學生中外文學的知識儲備,從而使學習能夠深入進去。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通過具體的比較文學課程教學等教學活動的實施,使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比較文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換句話說,也就是讓學生初步弄清楚什么是比較文學,什么是影響研究,什么是平行研究以及跨學科研究;什么問題具有比較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為什么要從事比較文學的學習和研究以及如何進行比較文學學習和研究等問題,從而培養和增強學生學習比較文學的興趣和愛好,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對于在我國高校中占較大比重的師范院校的本科比較文學教學來說還擔負著一個重要使命,即培養具有一定的比較文學觀念和意識、扎實的中外文學基本功底等良好素質的中學語文教師,為在更為廣泛的中學語文教學中體現比較文學觀念、在中學生中普及比較文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在有了明確的教學目的之后,本科階段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就不難確定了。那么,本科階段的比較文學教學究竟應該向學生講授些什么東西呢?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和見解。隨著比較文學學科的發展和教學面的拓展,業內人士逐漸認識到,在作為比較文學基礎教學的本科階段比較文學教學中應該有一個相對統一的規范,這一點已經基本成為共識,而且在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的領導下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制訂了比較文學教學大綱,編寫了比較文學基礎教材。但是,由于不同學校在性質、師資、地域等方面的差異,在具體教學中又不應該完全拘泥于大綱和規范,而應該根據教學實際適當地體現自己的特色。況且,筆者認為現有的比較文學教學大綱以及根據大綱編寫的《比較文學基礎教程》在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安排上也還存在著進一步調整、完善的空間。因此,對本科階段比較文學教學內容的相關問題的繼續探討仍然是十分必要的?;谶@樣的認識,筆者認為比較文學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設置主要應該結合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來考慮:

        第一,比較文學教學內容與學校的性質與培養的對象有關。(如綜合院校與師范院校不同,文科學校與理科學校不同)。目前在已開設比較文學課程的學校中,既有文科院校,也有理工科院校(比較典型的如浙江工業大學),在既有綜合院校,又有師范院校,這些不同性質的學校在培養學生的目的和教學的方向上都有著明顯的區別,在開設比較文學課程上也有著不同的意圖和側重,對學生理解和掌握這門課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應該根據不同學校的特點來安排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以筆者所在的師范院校來說,安排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注重考慮與培養中學語文教學師資的目的結合起來。具體來說就是把教學對象作為未來的中學教師來培養他們的比較文學的自覺意識和基本素質,引導他們學習和思考時的比較文學的思路和方法,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例如,在介紹比較文學影響研究時,就可以以近代以來中西方文化和文學的交流和影響的史實為背景,結合傳統或現行的中學語文教材中的一些篇目來解讀作家作品,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比較文學影響研究的內容和方法。例如,多年以來高中語文課文中所選的魯迅的小說《藥》中就包含著不少外來影響的因素。首先,小說采用了第三人稱的限知敘事的角度而不同于中國傳統小說的全知敘事角度,這正是受外來影響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此為范例,向學生講解中西小說在敘事方式上的不同特點。其次,在這部小說的思想和結構等方面也都可以看出俄國文學的影響。而魯迅的《狂人日記》受俄國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說影響的事實更是盡人皆知的,小說中體現了作家對知識分子和小人物命運的關注與思考。通過這些作品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到外來影響的因素對魯迅作為一個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在其思想的形成和創作的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時,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和文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方的一些作家,對這方面的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學生學習和了解比較文學影響研究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18世紀法國的啟蒙作家伏爾泰和德國的杰出詩人歌德的創作在這方面都是比較典型的例子。例如,伏爾泰的《中國孤兒》受元雜劇《趙氏孤兒》的影響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事實,而歌德的創作以及他的世界文學觀念的形成和提出,也與他所受中國文學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在教學活動中,對這些問題從比較文學影響研究的角度做出分析和講解,對培養學生的比較文學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是很有意義的。

        第二,比較文學教學內容與課程的設置與課時的安排有關(如課程的層次、開設時間的先后等)不同類型的學校開設的比較文學課程在內容的側重、教材的選擇、課時的安排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的考慮和要求。但是,作為本科階段的教學內容首先應該是比較文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把關于比較文學的最基本的東西介紹給學生。比如,包括比較文學的定義(是什么);比較文學的意義(做什么);比較文學的類型和方法(怎么做);以及比較文學產生和發展的歷史等。以上內容可以視為比較文學教學的基本部分,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對比較文學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形成一個大致的印象。然后,再根據不同類型的學校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有選擇、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第三,比較文學教學內容與教師的素質和研究的興趣有關(如教師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擅長)。不論什么類型、什么性質的學校開設的比較文學課程,首先都要按照基本的教學要求和規范把該門課程最基本的內容介紹給學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對基本內容的選擇和把握也是可以有一定區別的)。在此前提下,可以根據學校的性質、教學的對象、教師的特點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實踐性的教學??梢愿鶕握n教師的研究特長,把自己對比較文學某個領域或某個問題的獨特研究和獨到見解介紹給學生。比如,可以開展中西各體文學的比較、中西文藝理論的比較、西方文藝思潮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等內容的教學。這部分內容可以視為提高和應用部分,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比較文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初步的比較文學研究。

        三、教學方法

        在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基本確定之后,如何將其貫徹、落實,教學方式方法就成為一個關鍵的因素。至于運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當然也要根據不同學校、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師來具體考慮。但筆者認為對于本科階段的比較文學教學來說主要的教學方法不外乎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課堂教學、奠定基礎。課堂教學應該說是一種最基本、最普通、最常見的教學方式,通過課堂教學把比較文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傳授給學生。但是,教師的任務并不是簡單地把比較文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傳授給學生,而是在向學生介紹比較文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同時,引導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知識來觀照和學習比較文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大量的具體案例(包括作家、作品、文學現象等)的介紹和分析,向學生講解什么是影響研究,什么是平行研究,什么是闡發研究,什么是跨學科研究等,從而使學生通過具體可感的文本的學習以及文學現象的了解,真正掌握比較文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在參與比較文學的教學過程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應該立足于中國文化的根基來學習比較文學,以體現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的特色,正如楊周翰先生曾經說過的那樣:研究外國文學的人必須要有一個中國人的靈魂。在當前的比較文學教學、研究領域存在一種偏頗,即對西方文學的注重而對中國傳統文學忽視。不少學生談起西方的理論來能夠侃侃而論,而對中國的文學理論則比較陌生、知之甚少,這不能不說是當前比較文學教學中的一大缺陷或弊病。而朱光潛、錢鐘書、季羨林等前輩學者之所以成為公認的比較文學界的泰斗和大師,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除了在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之外,都具有扎實的中國文學的修養和中國文化的根基。第二,課外閱讀、拓展思路。在比較文學的教學活動中,如何引導學生以比較文學的眼光去重新解讀和闡釋經典也是一個非常重要方面。比較文學的學習更應該建立在大量閱讀中外文學作品和一定的理論著作的基礎之上。

        第三,討論交流、溝通有無。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交流各自的心得體會,使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甚至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第四,科研寫作、學以致用。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通過對比較文學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一定水平的比較研究,結合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寫作具有一定水平的、比較文學意識的文章。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 | 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婷婷色中文字幕一二三 | 亚洲欧洲卡通动漫精品 | 色五五月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