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企業風險管理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風險管理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風險管理理論

        第1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論文關鍵詞] 企業風險管理理論 中央企業 本土化

        本世紀初以來,以不確定性為基本研究對象的企業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理論逐漸進入我國實業界和研究者的視野。2006年6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實施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下稱《指引》),該《指引》的頒行,可以看成是企業風險管理理論在我國大規模本土化的開始。   一、企業風險管理理論概要及在我國的規范化實施

        1.企業風險管理(erm)理論的一般框架。企業風險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管理理念或管理框架的最終形成,是由美國發起人組織委員會(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在2004年9月提出的,標志文書是《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下稱《整合框架》),這個框架是迄今為至企業風險管理最完善、最成熟的理論概括。coso認為,企業風險管理是經由企業當局廣泛參與,對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進行多要點掌控,以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

        《整合框架》提出了企業風險管理的8個核心要素,即,目標設定、內部 環境 、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回應、信息溝通、控制活動和持續監督,這8個要素組成了一個有機體系。企業風險管理有4個目標,即,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和合規目標。理想的erm框架是通過對不確定性的管理增加股東價值,以共同的 語言 和要素安排,落實企業的上述4項目標。企業風險管理的要素與目標之間是一種緊密的支持與保證關系。

        2.企業風險管理在我國中央企業的初步實踐。在《整合框架》的背景下,2006年6月國資委根據《中a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 法律 法規,制定頒布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對中央企業實施風險管理的總體原則、基本流程、組織體系、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監督與改進、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等進行了系統規范,成為中央企業風險管理的權威 指導 文書。之后,一些省市區也出臺了很多相關文件,對《指引》的實際操作進行具體化。《指引》所稱企業風險,包括純粹風險(只有帶來損失一種可能性)和機會風險(帶來損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具體分為戰略風險、 財務 風險、 市場 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等。

        《指引》對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流程描述,與《整合框架》中的描述大體相同。它將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設定為五個方面:一是將風險控制在與總體目標相適應并可承受的范圍內;二是確保企業內外部實現真實、可靠的信息溝通;三是遵守法律法規;四是通過企業制度安排降低實現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五是建立針對重大風險發生后的危機處理計劃。這五個方面的目標,分別對應著《整合框架》提出的4個目標。它將企業風險管理流程區劃為收集初始信息、進行風險評估、制定管理策略、提出實施解決方案和監督改進等5個階段,分別對應著《整合框架》中的企業風險管理8大基本要素。

        二、企業風險 管理 理論 本土化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找到切合實際的本土化切入點

        一方面,通過對《指引》的解讀可知,與國資委以往出臺的文件有很大不同是,過去國資委頒行的大多數文件都是在對企業大量實踐經驗進行分析 總結 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回到實踐的過程。而《指引》則正好相反,它來自于成熟的理論,而且主要是國外的成熟理論,先于國內企業的管理實踐。另一方面,每一個中央企業都有其特殊的行業特點、既有體制、 歷史 傳承、 文化 特色和企業員工隊伍、管理當局的素質水平等,這決定了不同的企業在實施風險管理時應有不同的切入點或突破口,不能好高騖遠,要從各自的實際出發,找準影響各自企業主要經營管理領域的不確定性來源,有針對性地進行企業風險管理實踐。

        2.建立起具有可操作組織規范

        企業風險管理理論和《指引》都是針對企業所面臨的時時處處都存在的各類風險提出的,都只是一個理論框架和方向指引,沒有統一具體的模式。它要求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各個管理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營造風險管理的氛圍,建設風險管理體系,等等。可見,無論企業風險管理理論還是《指引》,都沒有為中央企業的現實經營管理給出一個具體的、可以搬來即用的 藥 方,所以,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和《指引》具體化為每一個中央企業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組織結構和規章制度,是當前我國中央企業需要下大力氣去做的事情。

        3.培育良好的氣氛和合格主體

        一般講,一個良好的適合于特定企業的erm氛圍,應該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將企業的風險偏好與 企業戰略 有機聯系;二是能夠保證企業的風險管理戰略、企業的 發展戰略 與企業的股東價值保持一致;三是可以提供鑒別和評估風險的工具,并有強大的企業輿論支持這些工具使用;四是企業各層面有統一的風險 語言 ,和暢通的溝通管道。任何一個erm框架都是在一定的氛圍中由具體的企業成員最終實施的,沒有良好的企業風險管理氛圍,得不到企業各層面人員的支持,再好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和《指引》都會流于口號和形式。

        參考文獻:

        [1]滕青:我國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構建[j]. 經濟 管理,2007,(3):45~48

        第2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關鍵詞]風險管理;企業價值;交易成本;不完全市場

        Abstract:Riskmanagementisoneofimportantdecision-makingandoperationactivitiesinafirm.UnderthehypothesisofMMtheory,riskmanagementisaredundantpolicyandwillnotaffectfirm’svalue.However,intheimperfectmarket,theexistenceoftax,transactionfriction,informationcost,informationasymmetryandagentcostindicatesthatriskmanagementwilldirectlyaffectthevaluemaximizationgoalofthefirmandthenincreasefirm’svalue.Thispaperdiscussestheinternalmechanismandcorrespondingfactorsofhowriskmanagementincreasesfirm’svalueinthefrictionalrealworld.

        Keywords:riskmanagement;firm’svalue;transactioncost;imperfectmarket

        一、引言

        長期以來,傳統風險管理理論將企業風險管理動機建立在期望效用模型基礎上。假設公司和個人具有相同的風險偏好,即公司和個人一樣屬風險厭惡類型,代表企業的股東就是風險規避型的。股東最關心的是持有企業股票的價值,企業存在的各類風險會降低股票價值,因此,根據期望效用原則,如果企業能夠代表股東對風險進行管理,則會增大股份的價值,有利于股東的利益。這種對風險管理的認識曾經被廣泛地運用于傳統的風險管理理念中。然而,把企業看作風險厭惡類型,并且用一個效用函數來代表,這種過于簡單的理解往往會導致錯誤的結論。首先,公司是利益群體的集合,包括股東、債權人、管理者、雇員、顧客、人等在內的任一個群體對公司都有求償權要求,公司風險管理決策過程必須反映出解決這些求償權的機制以及對公司的影響。其次,這種觀點忽略了資本市場的分散化投資對風險管理帶來的影響。

        組合理論表明:通過持有多樣化股票,股東可以將單個企業的風險對其風險組合的影響降至最低。也就是說,股東可以利用資本市場分散風險以代替企業進行風險管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更準確的方式闡述同樣的道理。該理論區分了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投資者可以通過多樣化減少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是指不能夠通過多樣化消除的風險,如果投資者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機會,對投資者來講,系統風險唯一可以用風險報酬來補償。根據上述定義,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者,多樣化均不能減少系統風險。通過調整持有風險資產和安全的現金資產的比例,或者通過利用期貨、遠期、或者互換等衍生產品合約,投資者能夠控制他們所暴露的系統風險,但代價是降低了預期回報。假如投資者清楚企業面臨的風險,有效利用金融工具可以增強投資者管理系統風險的效率。企業外部投資者具備調整他們所暴露的系統風險的能力,這似乎說明企業層面的風險管理不發揮任何作用。

        另一個說明企業無需進行風險管理的理論是MM定理(Modigliani&Miller,1958),其核心內容是:在MM定理假設條件下,企業價值僅產生于公司的實際投資活動,資本結構、股息分配等財務政策不改變企業價值。并且企業的風險管理對公司的價值也不產生任何影響。

        總之,根據傳統的金融理論,企業股東顯然對企業風險管理沒有興趣。如果風險管理不能為股東增加價值,風險管理的直接成本將會導致風險管理對公司價值的影響是負的凈現值。因此更沒有必要進行公司的風險管理。然而,與MM定理的假設條件不相符,現實世界是充滿摩擦的不完全市場,稅收、交易摩擦、信息有償獲得、信息不對稱以及成本等因素的存在表明,風險管理會直接影響到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公司層面的風險管理能夠增加公司價值。[1]本文將探討風險管理如何在有摩擦的現實世界中增大公司價值的內在機制及相關影響因素。

        二、公司風險管理的動因分析

        (一)通過減輕稅收風險管理可以增大企業價值

        Smith&Stulz(1984)提出,公司的稅收函數一般來說是凸函數,即公司實際納稅額與公司應稅收入之間并非線性變動關系。這種累進型曲線或者說稅率遞增的結構由三種因素導致。首先,累進型稅率從根本上決定了公司稅收的凸性特征。許多國家的所得稅征稅安排均體現出一致性的規律。即公司收入的初始部分,與個人收入的開始部分一樣,免征所得稅。超過初始限額后,則會根據實際收入規定幾個常數型的邊際稅率。其次,公司可以用某些支出,如折舊支出和損失后重置費用來抵扣應納稅收入,這種抵扣所帶來的影響是增大了享受零邊際稅率的收入范圍。再次,旨在鼓勵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加大了稅負曲線的凸性特征。[2]

        非線性稅負意味著應稅收入和所適用的稅率之間的非對稱性關系。在稅收是凸函數的情況下決定了確定應稅收入或不確定應稅收入與期望納稅額之間的不同結果。即應稅收入確定下的期望納稅額小于應稅收入不確定下的期望納稅額。假設收益在10萬或10萬美元以下的稅率是20%,超出10萬美元邊際稅率是30%。假如一家企業兩年內每年的收益是10萬美元,兩年內總稅收是400萬美元。假如該企業在兩年內的平均年收益是10萬美元,但第一年的收益是0,第2年的收益是20萬美元。它的總稅收是500萬美元。比前一種情況多繳100萬的稅收。現實中,如果企業損失向前結轉和向后結轉的能力有限,納稅收益波動的懲罰更大。因此,平滑收益有利于企業減少稅收。

        風險管理不僅可以平滑企業收益。減少企業稅收支出,增大企業價值。風險管理還能增強企業債務融資能力,使企業享有稅盾的優勢。運用債務的稅盾額,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債務水平增加稅后期望現金流。通過風險管理降低企業的波動性從而提高企業債務融資的可能性。企業債權人關注企業總體波動,因為是企業業績的整體波動而不僅僅是企業整體風險中的系統性風險決定企業債務能否被償還。企業面臨的風險越大,企業債務違約的可能性越大。同樣,企業整體風險越小,企業違約的可能性越小。假如企業風險管理減少了企業整體風險,但沒有減少企業經營產生的凈現金流,那么企業的債務融資能力提高,低風險企業可以利用高財務杠桿,高財務杠桿意味著企業可以享用稅盾。

        (二)通過降低財務困境成本,風險管理增大企業價值

        財務困境的成本包括由于一家公司能否繼續經營下去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新增加經營成本,這些成本被稱為財務困境成本。企業發生財務危機導致額外的成本支出包括:客戶流失,銷售業績下降,銷售渠道萎縮;處于困境中的企業與供貨商的穩定關系開始松動;企業內部重要員工可能會離開,高層管理者專注于洗刷企業可能破產對自己聲譽的不利影響,市場上的人才只有得到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薪酬福利才會加盟困境企業;企業聲譽下降等等。財務危機是破產的先兆,如果企業破產,還會發生法律費用、法院費用、各種審計、會計費用等直接成本支出。企業價值是未來期望現金流按一定貼現率貼現后的資本化的價值。財務困境成本的存在,降低了企業未來凈期望現金流,從而降低了企業價值。風險管理可以抑制企業盈利波動,降低企業破產概率,從而降低財務困境的預期成本。這一過程中,實際上是企業價值增大的過程。

        除了和財務危機相關的交易成本外,財務危機的可能性還會引起其它交易成本,包括成本,稱為投資不足和資產置換。

        企業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問題表現在:股東通過對管理者的任命和薪酬計劃的制定對企業決策程序實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債權人只是出資借給企業,對企業決策沒有任何控制能力。相對于債權人,股東具有了人的角色。債權人具有了委托人的角色。這種關系使股東有可能在投資項目決策上和實施中以犧牲債權人的利益為代價為自己謀取利益。首先,當企業融資來源有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時,面對企業的一個有風險的投資項目,債權人和股東承受了同樣的由該投資項目對企業價值產生影響的風險,但投資項目的收益在債權人和股東之間并不是均勻分配。投資項目成功,企業價值增大,債權人只能得到本金和利息安全償還的保證,股東則享有企業價值增加的好處;如果投資項目失敗,企業價值減少,股東僅損失出資額,債權人則可能導致不能償還本金和利息的損失。總之,處于財務困境中的企業實施高風險投資項目,形成債權人承擔“向下風險”、股東享有“向上收益”的分配結構,實現企業價值由債權人向股東轉移。高風險投資對股東的這種吸引力會導致出現“資產置換”現象。即股東會改變在發行債券融資時承諾的投資低風險項目,轉而投資高風險項目。如果債券持有人預計到上述情況的發生,他們會在發行債券時要求獲得更高的回報,從而加大債券融資成本,降低企業價值。

        其次,如果一家企業已積聚可觀的風險,表現為企業價值預期波動范圍增大,此時,假設企業有一個沒有風險的投資機會且該項目具有較小的正的凈現值。如果投資項目完全由股權融資,項目投資的盈利部分并沒有在所有者之間公平分配,由于企業已經面臨破產境地,新投資項目的盈利部分主要由債權人獲得,用于支付債權人本金利息。股東支付了新項目的所有成本但僅得到小于成本的回報,因此,當企業面臨破產時,盡管企業有無風險的正的凈現值投資項目,股東也愿意放棄它。由于預計到企業在財務危機時會出現投資不足的情況,處于財務危機的企業發行債券融資時,債券持有人也會要求更高的回報。

        資產置換和投資不足兩者都會增大企業負債成本,通過實施風險管理,減少企業財務困境發生的概率,可以減輕這些扭曲現象,從而減少負債融資成本,增大企業價值。

        (三)通過降低企業管理者非系統風險,風險管理增大企業價值

        現代企業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所有者兼經營者模式,而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委托模式。一般而言,公司的決策不是由股東做出,經理人掌管著企業日常經營決策,一旦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我們就需要探討企業經理人可能偏離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可能。事實上,這種可能是存在的。

        管理者具有回避風險的本能。當管理者財富表現為管理者特有的人力資本(經營能力)及其持有所在公司的股份時,他們的財富集中在他們管理的公司,與企業價值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可能像股東那樣通過組合投資在資本市場將所承受的企業風險加以規避和分散。這一事實意味著管理層傾向于企業價值穩定而不是波動,因為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在不增加或很少增加公司利益相關人支出的前提下,穩定會改善管理層的效用。因此,管理者經常表現為風險厭惡,關心公司的長期存在,有動機借助于公司的投融資活動減少個人的風險暴露。

        受到管理者個人風險偏好影響的企業風險管理決策不可能完全與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相吻合。May(1995)指出,如果管理者投入公司的個人財富越多,他們就越會為公司制定更多的降低風險的戰略。Jensen&Mecking(1976)曾指出,由于要考慮自身持股的避險問題,管理者很有可能放棄那些能夠加劇風險,但凈現值為正的投資項目,而股東最盼望的卻是企業價值最大化。顯然,企業的風險管理決策包含了管理者與股東之間利益沖突所致的成本問題。

        當然,讓企業管理者和員工擁有不可分散化的企業財富對企業的投資者是有利的。根據理論和企業財務理論的某些觀點,基于企業權益的薪酬補償計劃是解決管理者激勵和投資者激勵不相一致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企業管理者在企業擁有巨大的利益,他們很難將這些利益分散組合。從這方面講,管理者承受企業風險是產生正確的管理者激勵的必要因素,從另一方面講,由于承擔了不能完全分散化的投資組合,管理者增加了成本。根據金融理論,正常情況下,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組合投資分散掉。由于將自己的大量財富集中在企業,不能分散,管理者承擔了包括非系統風險在內的企業風險。因此,風險厭惡的管理者因為承擔非系統風險或者普通投資者不會面對的非系統風險要求補償。由于管理者對持有企業權益的高回報要求,管理者個人估價所擁有的權益對企業未來預期收益選用更大的貼現率。也就是說,與企業股票市值相比,管理者對低估他們所擁有的企業權益(假設市場和管理者對企業未來收益有相同的預期)。為引導管理者集中持有企業權益,企業或者必須折價提供股票或者支付更多的股票,企業支付的金額比直接支付管理者現金補償要多。市場價格和管理者自己估價之間的差異是企業采用權益激勵補償策略的現金成本、對于風險厭惡的管理者,企業的風險越大,管理者個人的貼現率越大;非系統風險的補償越大,估價的差異越大。波動越大的企業,企業自付的風險補償成本也大。假如一個企業的大部分薪酬補償計劃基于企業業績,在不降低企業項目凈現值的前提下,企業實施降低企業風險的風險管理政策可以降低風險補償成本。也就是,通過減少管理者不可分散的風險,企業風險管理增大企業價值。

        (四)通過對企業投資項目進行內部融資,風險管理增大企業價值

        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外部投資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一般而言,和外部投資者相比,企業管理者擁有更多關于企業經營和新投資項目的信息。這種現象可能由于競爭對手原因,使得管理者不便對外公布更多的信息所致。信息不對稱導致新投資項目的外部融資成本大于內部融資成本。即所謂的融資等級排序:企業最愿意采用內部資金、外部債務、外部股權。

        FSS(Froot,Scharfstein,Stein,1993)利用不同來源的資金成本建立了一種套期原理。企業價值的獲得來自于企業對新投資項目的認識和實施,這就導致一個健康的,成長型企業對新項目投資資金的連續需求。根據融資等級排序,企業最希望利用成本相對較低的內部融資策略。如果企業因各種風險因素導致出現流動性危機。原有的有收益的投資項目因內部融資困難不得不轉向高成本的外部融資,可能導致企業推遲或取消一些投資項目,這會給企業價值帶來實際損失。如果企業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導致的損失進行對沖,就可以維持住持續不斷的內部資金,為企業的新項目投資提供低廉的資金,避免損失掉具有正凈現值的投資項目。FFS引用的資料認為,對于1美元的突然性資本損失,企業在投資預算方面就會消減35美分。[3]Geczy,Minton,Schrand(1997)通過考察《幸福》雜志500強企業中具有現金風險的非金融公司,發現那些在研發領域投入多,速動比例低,外匯兌換風險高的公司更多的對現金采取套期保護措施。

        然而內部融資是一把雙刃劍。用外部資金對新項目融資經常需要外部對新項目檢查和評估。這種額外檢查有時為管理者提供和項目預期有關的有價值的信息。在某些情況下,與外部融資相聯系的外部檢查能防止企業上馬壞項目。僅依賴內部融資的企業逃脫了外部檢查和評估。市場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功效意味著風險管理的負面作用。

        使用內部融資進行風險管理的另外一個不利后果是風險管理加大了內外部融資成本之間的差距。假如一個企業管理風險并因此對一個特定投資項目有足夠的內部融資資金,但卻選擇用外部融資資金,可以預料外部投資者在是否為企業新項目提供資金上變得更加謹慎,外部投資者了解到企業有充足的內部資金,但卻選擇外部融資,導致他們對企業新項目的估價偏低,增大為新項目融資回報要求。[4]

        上述風險管理理論主要解釋一般企業的風險對沖動機,并非特別針對金融機構。Froot和Stein(1998)針對金融機構建立一個理論模型,認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動機和非金融機構相同。Merton和Perold(1993)指出,金融機構較一般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特殊性表現在兩個方面:(1)金融機構的高負債特征導致金融機構面臨巨大的流動性風險,當金融機構債權人意識到金融機構的財務困境和破產危機時,這些客戶會通過轉移存款或保單解約方式將資金轉移至其它安全的金融機構,客戶的大量流失加劇了金融機構財務困境的成本。(2)由于金融機構業務復雜,資產負債結構變化快和信息披露較少,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對客戶和外部投資者的透明度不高,內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投資這需要更高的風險溢價來補償信息不對稱性所帶來的風險,從而導致金融機構外部融資成本增加(Mayers和Majluf,1984)[5](70-71)

        三、結論

        1.企業風險影響企業價值的各種理論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來自企業從事業務活動中產生的摩擦成本或交易成本。這些交易成本包括企業具有風險的現金流導致的稅負增加;預期破產成本增加,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引起并可能導致的無效投資決策的成本;由風險導致的投資項目擠出以及管理者與股東利益不一致產生的成本和管理者無法分散風險所要求的額外風險補償成本等。這一系列交易成本或摩擦成本降低了企業現金流的期望值。通過風險管理,可以降低企業經營和管理中存在的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增大企業價值。

        2.通過對風險管理中摩擦成本的解釋,可以產生兩種具有一般意義的風險管理策略:消除風險,或者接受風險,并通過對企業其經營活動的重塑減少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前者的風險管理策略包括傳統的規避風險、抑制風險、轉移風險,涉及保險和金融衍生工具對沖風險。后者的風險管理策略是采取調整企業財務或組織結構的方法來增強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涉及到投資融資、杠桿管理、稅收管理和企業管理者薪酬設計等多個領域。后者策略不針對企業特定風險來源,考慮如何減少多種風險因素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因此被稱為整體化的風險管理策略。正因為此,企業風險影響企業價值的各種理論成為整合風險管理的理論基礎。[6](117-171)

        主要參考文獻:

        [1]LisaK.Meulbroek,IntegratedRiskManagementfortheFirm:ASeniorManager’sGuide[R],HarvardBusinessSchool,WorkingPaper,2002.

        [2]R.M.Stulz,RethinkingriskManagement[R],JournalofAppliedCorporateFinance(Fall),1996.

        [3]Froot,K.A.,D.S.ScharfsteinandJ.C.Stein,AFrameworkforRiskManagement[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4.

        [4]Bartram,S.M.CorporateRiskManagementasaLeverforShareholderValueCreation[R],MasstrichtUniversity,WorkingPaper,2000.

        第3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existing risk management theory,the paper proposed ERP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of middle and small high-tech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ypical risk response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ERP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 decision makers.

        關鍵詞:高科技;中小企業;ERP項目風險管理

        Key words: high-tech;Middle and small enterprises;ERP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2-0011-01

        1風險管理體系結構的提出

        基于高科技企業高風險特征和中小型民營企業資金規模較小、管理水平較低、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矛盾,本文結合項目風險管理理論和中小高科技民營企業的特性,利用系統及系統工程方法進行企業范圍內風險管理活動的集成,提出一套適用于中小高科技民營企業ERP項目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模型四大部分組成:

        ①風險的理論與工具:包括系統理論、各種工具與分析方法、工作過程及操作手冊等;

        ②風險管理工作步驟:包括識別、分析、度量、報告、決策、跟蹤等一系列監督控制的思維過程;

        ③持續的風險管理:是風險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在對風險系統認識的不斷深入的基礎上,完成從識別、分析、計劃、跟蹤及控制的反復循環的過程[1]。

        ④ERP項目風險管理:中小高科技民營企業ERP實施的內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含ERP產品選型和ERP供應商的服務實施水平;內部因素主要包含企業管理水平、企業文化、信息技術水平。

        2ERP典型風險管理的應對措施

        2.1 提升管理者素質。

        企業家的素質決定了我國廣大中小民營企業的素質和發展,因而中小高科技民營企業發展中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家自身的提高。企業家提高的途徑有三個:第一,加強對企業家的人力資本投資。企業家可以通過系統學習先進的管理知識來提升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第二,堅持“干中學”,不斷地用科學的方法歸納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從實踐中體會、感悟企業經營管理之道。第三,適時引進職業經理人。

        2.2 健全內部運行機制。

        真正優秀的企業不是依賴優秀的企業家,而是依靠讓企業家、經理人各司其職的企業運行機制;健全企業內部運行機制,通過董事會、職代會、監事會等機構強化對企業家的約束,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并健立一整套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企業管理機制,如財務機制、技術創新機制、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等[2]。

        企業運行機制是指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機能及其運行方式,是引導和制約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并與人、財、物相關的各項活動的基本準則及相應制度,是決定企業經營行為的內外因素及相互關系的總稱。企業運行機制是企業的經營系統、技術創新系統、財務系統等運行過程中各環節內部以及各環節之間本質的內在的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工作方式的總和。

        因此,在ERP應用過程中,中小企業必須要進行企業管理創新,應用ERP一定要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工作,建立相應的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等運行機制,把應用ERP和制定企業經營發展戰略、推動企業管理現代化進程和企業全員業績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

        2.3 推進風險文化建設。

        新的風險管理模式要求企業將風險管理應用于企業各部門的活動中,因而要求企業文化要做相應的調整,也就是要使企業項目風險管理融入企業的整體戰略、戰術決策及各項活動之中,使風險管理成為項目成員一項自覺的行為。

        首先企業要通過相關的目標、政策、制度使項目成員明確企業對于風險管理的態度、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及企業的應對原則等等,使項目成員樹立利用系統的方法去管理項目風險的態度。其次企業要形成統一規范的風險管理語言,不同的項目成員或部門對風險的看法及態度不盡相同,因此企業應在企業范圍制定統一的風險及風險管理詞匯以統一項目成員的語言。對于基于項目的企業風險管理文化起基礎作用的是相應的教育培訓,通過教育培訓使員工知道什么是風險、什么是風險管理及本企業的風險類型及管理策略[3]。

        2.4 推動業務流程重組(BPR)。

        ①業務流程重組的基本思想: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徹底改變傳統的自工業革命以來、按照分工原則把一項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對獨立的部門依次進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②企業推行業務流程重組促進ERP系統成功實施ERP的應用,不僅僅是引入一套現代化的管理軟件,使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自動化,更重要的是對企業傳統的經營方式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應用ERP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是來自于ERP軟件本身,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業務流程重組,即BPR。

        業務流程重組的關鍵技術是重新融合被分離得支離破碎的企業流程。業務流程重組是促進企業成功應用ERP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它的作用不容忽視。

        ③業務流程重組方法。BPR作為一種重新設計工作方式、設計工作流程的思想,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但在具體做法上,必須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BPR主要方法有:

        a.合并相關工作或工作組。把相關工作合并或把整項工作都由一個來完成,提高效率,鼓舞士氣。如果合并后的工作仍需幾個人共同擔當或工作比較復雜,則成立團隊,由團隊成員共同負責一項從頭到尾的工作,還可以建立數據庫,信息交換中心,來對工作進行指導。信息共享,能夠更快更好地做出正確判斷。b.工作流程的各個步驟按其自然順序進行。打破直線化的工作流程,按照工作本身的自然順序,同時進行或交叉進行的。這種非直線化工作方式可大大加快工作速度。c.根據同一業務在不同工作中的地位設置不同工作方式。根據不同的工作設置出對這一業務的若干處理方式,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也使工作變得簡捷,避免浪費。

        參考文獻:

        [1]楊乃定,姜繼嬌,蔡建峰.基于項目的企業集成風險管理框架研究[J].管理觀點,2003,4:58-61.

        第4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關鍵詞:財務風險;成因;防范對策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內涵

        財務風險是企業整體財務運行狀況的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的財務系統中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財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蒙受損失的機會。而狹義財務風險是由企業負債引起的,具體是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增加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導致企業利潤大幅下降。由于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因而財務風險的存在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企業內部風險因素在企業財務風險問題中起著更直接、更關鍵的作用,并直接影響外部風險因素,從而促使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企業內部風險因素與企業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等制度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企業內部風險因素的可控性較強。

        二、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1.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企業外部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因而財務管理的環境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宏觀環境包括經濟、法律、市場、社會文化、資源等因素。宏觀環境的變化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其不利變化就會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影響。外部環境變化可能為企業帶來某種機會,也可能使企業面臨某種威脅。財務管理系統如果不能適應復雜而多變的外部環境,必然會給企業理財帶來困難,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體系,存在機構設置不完善,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夠健全,管理基礎工作不牢固等問題,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反應滯后,措施不力,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2.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資產負債率過高。由于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企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不合理,負債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例過高,資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3.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系統不完善,財務關系不理順。財務管理機構設置不合理,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因而對財務風險認識產生模糊和不足,造成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

        4.企業財務活動本身的復雜性。企業財務話動的復雜性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內部原因。企業財務活動涉及企業活動的全過程,如企業籌資中的自有資金與借款的比例以及相關的負債經營問題,企業投資中的多元化投資問題,企業利潤分配中的比例問題,企業日常資產管理中的存貨管理以及應收賬款管理等一系列的問題。伴隨著近年來企業資產規模的日益擴大,發展速度的加快,大多數企業的財務活動變得越來越復雜。

        5.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人員大多風險意識淡薄,財務風險概念狹隘,缺乏正確的市場風險意識,不能從根本上把握風險的本質,從主觀意識上忽視了風險的存在。

        6.財務管理可控范圍的局限性。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觀判斷,財務管理依據的信息不全面。企業進行財務預測、決策和控制所依據的會計報表、財務分析、經營分析、市場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盡量接近真實情況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實,管理依據的不可靠決定了財務風險的存在。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常常會遇到不同財務分析方法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的情況,這時決策人員就要判斷哪個方法更科學,哪個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斷也決定了財務風險的存在。

        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

        1.企業財務管理觀念要全面更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的財務管理已不適應新的內外部環境。企業要有全新的理財觀念和現代化的財務管理觀念,要有以人為本的觀念、信息觀念、風險理財觀念、知識化理財觀念、知識資本觀念、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觀念。

        2.企業財務管理效果必須做到最優化。在具體的生產領域,企業財務管理效果的最優化具體表現在注重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效果的好壞;在管理意識上,要有效益意識、戰略意識、市場意識、改革意識、競爭意識、開發意識、時間意識、人才意識、科技意識、質量意識、名牌意識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3.企業財務管理要更加科學化。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將管理理念從基礎型、開放型向發展型轉變。管理不僅僅是一個物質技術過程或是一種制度安排,更是與社會文化、人的愿望、人的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質所密切相關的。在管理中要樹立開放的觀念、合作的觀念、信息的觀念、創新的觀念、競爭與和諧的觀念。

        4.企業財務管理對象要以有形生產要素為主轉向以無形生產要素為主。隨著社會財富生產過程和結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識等無形生產要素對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舉足輕重,因此任何企業都必須重視知識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迅速將知識轉化為直接生產力。

        5.企業財務管理要更加重視規避風險。在新世紀里,規避風險和獲取收益是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同時考慮的兩大方面。企業規避財務風險的關鍵在于:提高企業財務實力;培養具有經營風險意識的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建立科學有用的財務預測和風險監控機制。

        6.要根據知識經濟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系。企業財務管理要服從和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經濟效益為目的。要使企業財務管理貫穿企業經營全過程,覆蓋企業經營的全方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新要求,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要求。

        四、防范財務風險。使企業的財務風險減少到最低

        1.樹立風險意識。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企業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增強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財務人員認識風險、分析風險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提高管理決策水平。要全面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素質,要求其能掌握全面的企業風險管理理論,以能夠準確地分析企業的外部環境及其變化,時刻關注國家的經濟政策調整,以便能夠及時做出防范措施,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

        2.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建立財務預警系統是財務風險管理的制度保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大量情況表明,財務風險并非在一朝一夕內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監測、信息反饋,在財務危機的萌芽狀態預先發出危機警報,促使經營者及時采取有效對策,改善管理,防止企業陷入破產的境地,以保護各相關主體的利益。

        3.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理清內部各種財務關系。首先,要明確各部門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應承擔的職責,并賦予其相應的權力,真正做到權責分明,各司其職;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應兼顧企業各方利益,以調動各方面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使企業內部各種財務關系清晰明了

        4.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財務風險本質是由于負債比例過高導致的,因而企業應設計合理的資金結構,保持適當的負債、降低資金成本,要控制負債的規模,保證謹慎的負債比率,避免到期無力償債或資不抵債,從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從而為企業為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吸引各方投資。

        第5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論文摘要:當前我國企業已開始面臨外債風險問題,傳統外匯風險管理不適應外債風險管理要求,我國企業外債風險管理的技術和國際上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須注意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通過遠期利率協議、利率掉期、貨幣掉期以及外匯期權等金融市場工具,提高企業在外債風險管理方面的能力。

        1982年8月,墨西哥無力償還到期外債本息,從而引發了一場席卷整個拉丁美洲的債務危機;1997年亞洲國家由于外債的結構不合理,中短期的外債過多,引發整個亞洲的經濟危機;19981年的俄羅斯外債危機,2001年從阿根廷開始的席卷包括巴西、烏拉圭的金融危機也都和外債有關。

        實際上,中國企業已開始面臨著更為嚴重的外債風險問題,但同時解決其企業外債風險問題的契機也已開始出現。2005年7月21日,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人民幣不再盯著單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彈性人民幣匯率機制。這從廣泛意義上來說對于與國外有業務往來的企業面對的匯率風險將會變大。而好消息是,對于企業外債管理的大環境已經開始轉變。2002年7月8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聯合頒布《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外債風險管理及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確定企業領導決策時應該把外債風險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轉貸外債給企業的金融機構也有責任把企業外債風險管理納入其工作范疇。2003年1月8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財政局、外匯管理局聯合《外債管理暫行方法》,管理的對象是包含主權外債和非主權外債的全部外債,目標是加強外債管理,規范舉借外債行為,提高外債資金使用效益,防范外債風險。2005年10月2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了《關于完善外債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這些政策的頒布都為企業外債風險管理提供了政策的保證。

        一、我國企業外債現狀及管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國際清算銀行、世界銀行和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資料,一個國家的外債可定義為“向非本國居民用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承擔的具有契約性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我國的外債定義為:外債是指中國境內的機關、團體、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或其他機構向外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境外企業、個人或其他機構以及在我國境內的非居民借用而尚未償還的、用外國貨幣體現的具有契約性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

        截至2006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2879.05億美元。其中,中長期外債余額為1268.62億美元,占外債比列的44.05%;短期外債余額為1610.43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55.95%。在2879.05億美元外債余額中,登記外債余額為1933.05億美元,貿易信貸余額為946億美元。而在1933.05億美元的登記外債余額中,國務院部委借入的主權債務余額為330.60億美元,占17.10%;中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616.78億美元,占31.91%;外商投資企業債務余額為528.69億美元,占27.35%;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408.44億美元,占21.13%;中資企業債務余額為44.69億美元,占2.31%;其他機構債務余額為3.85億美元,占0.20%。

        對于企業的存量外債來說,我們可以把它看著是一項不同期限的資產組合。資產價值必然會受到相關市場價格的影響。企業外債資產受到的主要是利率和匯率價格變動。我們從習慣意義上來定義風險是表示一個價格不利變動對資產價值的不利影響。企業外債借款根據利率計算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固定利率借款和浮動利率借款。借入固定利率外債存在利率下降的風險,即在借款期內外幣的實際利率的下降,但不得不支付協議的固定利息。借入浮動利率外債則存在借款期內利率上升的風險,即實際支付的利息比期初期望支付的利息多的風險。而企業外債的匯率風險屬于交易風險的類型。若借入的外債在將來以本幣表示升值,那么以本幣表示的負債將會變多。我國在"+世紀#+年代借入的大量日元外債就是個明顯的例子,由于日元的升值,導致以人民幣表示的債務大幅增加,直接后果是許多借入日元外債企業的破產。企業外債風險管理的其他一些風險也應引起我們注意。在引入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匯率和利率風險對沖時,同時會引入一些原本不存在的風險。比如企業對利率風險進行的互換對沖,不能不注重由此而引。

        圖1中我們采集的是2001年1月2日到2006年11月21日的美元/日元匯率數據。通過Excel工具得到的圖標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到6年的時間內,美元-日元匯率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相差達到30%左右。匯率的巨大波動對于借用外債的企業來說存在巨大的風險。舉個例子來說,本來借用1億日元外債的企業本來預期需要800萬美元來支付日元外債,由于美元-日元的匯率巨大的波動可能需要1024萬美元才能夠清償其外債。

        圖"我們同樣收集的是2001年1月2日到2006年9月29日的日元3月期的利率數據(這是因為日元3月期的利率數據是本文外債的討論利率)。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日元利率在6年時間內的波動十分巨大,在最低時期匯率用年匯率表示不足0.1%,而在最高時期達到0.6%,而且在近期內利率正呈現上漲的趨勢,因此日元外債的利息支付具有巨大的風險性。

        二、外債風險管理風險度量和對沖技術

        金融風險度量是金融風險管理的基礎和核心,正確的金融風險度量方法選擇將會決定著金融風險管理的成敗。縱觀金融風險度量方法發展的歷史,每一個時期的金融風險度量方法都代表著相應歷史時期人們對于當時經濟環境的認識以及對于規避金融風險的努力。死亡風險的“科學“生命表格、馬克威茨方差法表示資產組合風險、靈敏度風險度量法、風險度量主流的VaR(風險價值)方法,以及代表著將來發展趨勢的一些金融風險度量的方法都代表著人們遭遇著不同的具體問題、不斷地改進解決問題的手段。

        其中,VaR方法由于可以把各種金融資產的各種風險歸結于一個簡單的數字中,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開始在各金融機構、企業的風險管理中風行。VaR的比較規范的定義是,在正常的市場條件和給定的置信水平(confidencevel,通常是95%或99%)上,在給定的持有期間內,某一投資組合預期可能發生的最大的損失;或者說,在正常的市場條件和給定的時間段內,該投資組合發生大于VaR值損失的概率僅為給定的概率水平,可以表示為:

        Prob(P>VaR)=C

        (1)

        其中,P為證券組合在持有期1內的損失,VaR為置信水平C下處于風險中的價值。

        從上面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VaR有兩個重要的參數:資產組合的持有期及置信水平。這兩個參數對VaR的計算及應用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VaR是表示置信水平下最大的損失。而真正使機構無法正常運營的損失恰恰就是那(1-C)的概率超過VaR值的損失部分。因此僅僅知道一定水平下的VaR值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對于超過VaR值部分的損失分布加以研究。通常我們有兩種VaR的補充風險度量方法,壓力測試法,或者極端價值理論。

        對于有外債風險的企業來說,光是做好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還是不夠的。我國企業外債風險管理的技術和國際上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須時刻注意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而且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正處在發展中的金融市場來說,西方成熟的金融工具在我國的實現也會慢慢變得可能,因此企業必須時刻注意這些金融工具,在時機成熟的狀況下可以引入這些衍生產品到企業外債風險管理中來。現階段我國企業外債風險管理的可利用的金融市場工具有以下幾種:

        1遠期利率協議。遠期利率協議是指在當前簽訂一項協議,對未來某一段時期內的利率水平予以約定。本質上,遠期利率協議是不管未來市場利率是多少都要支付或收取約定利率的承諾。遠期利率協議是一種資產負債平衡表外的工具,不涉及實質性的本金交收。交易雙方都要承擔對方未來潛在的信用風險,但是只涉及利差的風險,因而信用風險低。

        2利率掉期。利率掉期又稱“利率互換”,是交易雙方在約定的期限內將相同外匯幣種不同利率形式的資產或債務相互交換。如: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間的相互轉換或浮動利率與浮動利率間的相互轉換。浮動利率的計息基礎一般選用LIBOR(倫敦同業拆放利率)。利率掉期不涉及本金的交換。

        3貨幣掉期。貨幣掉期又稱“貨幣互換”,是指在一定期限內將債務/資產從原來的貨幣轉換為另一種貨幣。根據客戶的需求可選擇期初、期末是否需要進行本金互換。一般流程為:期初互相交換指定貨幣的本金(可選擇不交換),通常以即期匯價進行;期中互相交換指定貨幣的利息,可以是固定利率與固定利率間交換、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間的交換,也可以是浮動利率與浮動利率間的交換;期末互相交換指定貨幣的本金,以期初訂下的匯價進行,方向與期初相反。控制中長期匯率風險,把以一種貨幣計價的債務/資產轉為以另一種貨幣計價的債務/資產,達到規避匯率風險降低成本的目的。

        4外匯期權。外匯期權買賣是一種權利的買賣。權利的買方有權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按約定的匯率向權利的賣方(如銀行)買進或賣出約定數額的外幣,同時權利的買方也有權不執行上述買賣合約。為取得上述權利,期權的買方必須向期權的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實際上就是期權的價格,稱為期權費。由此,期權的買方獲得了今后是否執行買賣的決定權,而期權的賣方則承擔了今后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外匯期權買賣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交易方式,它是原有的幾種外匯保值方式的發展和補充。為客戶提供外匯保值的方法;為客戶提供從匯率變動中獲利的機會;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期權買方有權根據市場變化決定是否執行期權。

        三、現階段我國企業外債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1提高企業在外債風險管理方面的能力。目前,企業對外債風險管理意識淡化、重視不夠,沒有把外債風險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對國際資本市場變化不夠敏感。沒有建立一套系統性的外債風險管理的系統,對外債風險管理沒有系統性。缺少對國際金融市場熟悉的專業管理人員。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不高,決策層對許多的風險管理手段難于理解。許多風險管理手段難以獲得決策層的支持。

        2優化企業的外債結構。在我國借用外債的來源構成中,主要是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國際商業貸款,前兩類貸款一般都具有援質,貸款的特點是利率比較優惠、使用期較長。而國際商業貸款屬于一般的國際信貸,利息率由市場決定,通常較高,貸款期限也以中短期為主。因此,若國際商業貸款比重偏大,則勢必增加債務成本,增大風險。20世紀90年代以來,盡管我國政府嚴格控制商業貸款的增長,但在我國外債中,外國政府貸款所占比重基本沒有大的增長變化,而國際商業貸款比重仍然占有主導地位。從中國外匯管理局網站的2004年末數據來看,國外政府貸款余額約為322.08億美元,占總余額的13.01%,與歷年相比并無太大的變化。而融資成本較高的國際商業貸款卻占比例的50%以上。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我國外債主要集中于美元和日元,把外債的風險主要集中在美元和日元匯率和利率的波動之中。尤其是日元債務,其在我國外債中所占比重偏高,而在我國的出口結匯中比重偏低,近年來日元匯率起伏跌宕,不確定性增加,使我國外債承受了較大的匯率風險。

        3加強財務會計、審計相關制度的建設。我國的會計制度還沒有和發達國家成熟的會計制度接軌,與外債相關的會計制度很不健全。比如說我國還沒有建立“實時盯市”的會計制度。我們知道在美國的“實時盯市”的財務會計準則下,公司公布的半年或年度財務報表都會根據最新的市場金融數據報告公司的價值。而國內的會計制度還沒有對這方面做出會計規定。金融市場上的數據對于外債的價值變化還沒有在財務報表中表示出來,因此外債風險狀況不會明確地影響公司公布的財務報表內容。因此企業也缺少熱情去進行積極的外債風險管理。另一方面會計制度對于規避外債風險的衍生產品方面的規定或者是沒有規定或者規定得不合理,不利于企業外債的套期保值。

        第6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一)轉變觀念,足夠重視風險管理審計關鍵在于決策者能夠提前評定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與判斷,提早規避風險。企業對風險管理的認識是在經歷了無數教訓之后得來的,但教訓終究是慘痛的代價,所以煙草企業應當轉變觀念,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避免付出沉重的代價。為此,煙草企業應當加強風險意識,尤其是審計部門,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并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在進行高效的風險管理審計的同時提高企業工作管理的有序性。

        (二)轉變理念,構建保障機制煙草企業審計部門采用風險管理審計的方式,理應轉變審計觀念,確定審計的重點。煙草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并無定論,也無法完全確定,因此便需要進行評估工作。煙草企業內審部門進行評估時,應當有一套完善的標準,使得風險管理井然有序。為此,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針對企業內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煙草企業應當逐步構建一種保障機制,循序漸進,完善風險管理審計。首先,要有一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然后,配合恰當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最后,開展風險管理審計的組織體系。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幫助審計人員進行高效的工作,促進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的良好運行,為企業的決策提供切實的依據。

        (三)培養高素質人才如今,“人才強國”已經成為一大口號,經濟要發展也要依靠人力來維持。煙草企業的發展更是如此。所謂風險,關鍵在于一個“變”字。倘若風險審計部門的工作人員不能把握風險變換,及時發現風險,這些風險管理的審計安排也就成了徒勞一場。所以,企業應當不遺余力地加強人才建設,努力挖掘人才、培養人才,為風險管理提供人力保障。風險管理審計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當尤其具有風險意識,無論是在人才選拔或是人才培養上,企業都應當注意這個問題。其次,煙草企業應當有意識地組織活動,促進審計人員的交流學習。最后但同樣重要的是,企業要建立完善的人員結構,配備審計中各個方面的人才,以期互補共進,更好地進行風險管理作業。

        (四)統籌兼顧,長遠發展風險信息難以捉摸,因此風險管理審計的有效的方法至關重要。面對存在諸多變化的市場,審計人員應當統籌兼顧,全面看待問題,縱觀全局,及時捕捉大量相關信息。但是,也要懂得抓住關鍵,注意細節,找出重要風險,提煉重點問題。風險管理的審計既要關注企業內部發展,認識企業內部風險,又要了解外部市場變化,注意外部風險;既要知道本部門的問題和風險,又要發現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清楚潛在的隱患。毫無疑問,煙草企業應當統籌兼顧,以期獲得長遠持久的發展。

        二、結束語

        第7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在現代金融企業的經營發展過程中,通過內部審計工作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審查、評價以及檢查內控的合法性、有效性以及適當性,可以促進其規劃組織目標的進一步實現。在進行金融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中,由于金融企業經營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由此導致企業發展面臨的風險種類不斷增多。如何進一步通過內部審計工作,完善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成為內部審計工作發展中的重要事項之一。

        1.內部審計工作對企業環境變化分析的作用。金融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控制工作的過程中,如何檢驗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完整性以及監控力度,是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內部審計的水平,直接關系著整個企業的運作水平、抗風險能力。因此,內部審計工作,在金融企業風險管理中,發揮著管理與協同的作用。利用內部審計的工作,可以實現實時識別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監管目標,提高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內部審計工作對企業環境變化分析的作用,重點體現在其可以上至企業的機構設置,下至企業的人員配備工作。內部審計工作對企業環境變化的分析工作,是從客觀的角度,對金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較為細致的分析與管理。以金融企業經營的實際利益為基本點,對金融企業經營風險進行進一步的評價與辨別,合理的確定風險防范的有效建議與措施。內部審計部門通過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進而科學的評估風險,促進企業決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2.內部審計工作對金融企業風險管理的顧問與咨詢作用。在金融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是獨立于企業管理部門的一個部門。這一獨立性,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可以在正常的環境下進行的必備條件。獨立于管理部門的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時,可以保持相對客觀的立場,認真的分析存在風險的假設條件,并按照正常的審計準則進行審計,科學的作出審計風險的評估,并可以直接上報到董事會。因此,內部審計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有效的規避各個部門之間的行為,確保內部審計目標的真實性,對金融企業風險管理發揮顧問與咨詢作用。

        二、內部審計在金融企業風險管理中的問題及其質量控制措施

        1.內部審計在金融企業風險管理中的問題。在金融企業風險管理工作中,內部審計工作的觀念不強,導致企業內部審計還是停留在過去控制導向的位置,無法及時的完成向現代審計工作的轉變,致使金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動的承受審計風險。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很好的將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評估風險以及管理風險等事項的發展目標完成,風險評估速錄不清晰,無法將全面的審計報告與制定的審計計劃與風險管理工作聯系在一起,對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其次,部分企業沒有將內部審計工作與自身的風險管理工作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無法達到內部審計工作與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機結合。因此,對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也無法進行一定的監督,內部審計工作失去了一定的存在的意義。

        2.內部審計在金融企業風險管理中質量控制措施。

        2.1轉變工作觀念,強化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地位。不斷的實踐經驗表明,企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是企業面向未來發展的必經關卡,風險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策略以及經營目標。因此,以風險為出發點與核心的內部審計工作,是金融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企業的管理中,應在實踐工作中,轉變工作觀念,不斷強化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咨詢職能,促進企業管理決策的科學、合理化的發展。在日常工作中,內部審計部門要把參與風險管理計入內部審計工作制度,使內部審計人員可以清晰的了解企業面臨的風險,將風險評估工作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評估達到科學發展的目標。

        2.2將金融風險管理工作融入內部審計工作中。企業風險管理,是金融企業發展中,無法避免的一項工作,因為企業風險存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存在于企業經營的各個細節中。內部審計工作無法在一次工作中將企業的風險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價。因此,應將金融風險管理工作融入內部審計工作中,增強風險意識,將風險審計的觀念以及方法,切實的貫徹實施到具體的工作中,科學的評價企業審計范圍內存在的風險。為企業管理者進行重大的投資、債務重組以及重點項目的評估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建議。此外,內部審計工作,必須做出必要的風險評價,明確管理者前后任的經濟責任以及企業應采取的必要措施。為金融企業的未來的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結語

        第8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關鍵詞】企業 風險管理 風險控制

        一、經營風險

        1.物資供應

        (1)風險識別。當某項物資庫存處于合理儲備量與最低儲備量之間,應黃色預警,當處于最低儲備量以下,應紅色預警。

        (2)風險控制。一是建立供應商信用檔案,按規模大小、整體生產能力、信用度、與企業歷史上形成的協作關系好壞綜合評定后劃分優、良好、良、差四個等級,對規模大、信用度優的供應商加大合作力度;對規模相當,信用度良好的供應商提高依存度;對規模小、信譽差的供應商逐步淘汰。二是對生產必須的主要原材料建立保險儲備,如:**原材料的合理庫存量冬季為6000-7000噸,其他季節為4000-5000噸,警戒庫存量為4000噸;**原材料冬季庫存量為30000噸,其他季節庫存量為15000噸,冬季警戒庫存量為15000噸,其他季節警戒庫存量為10000噸。三是當庫存量低于正常庫存量,應積極采取措施,抓緊補充庫存;當庫存量低于境界庫存量,首先應限產,同時考慮提高運費、提高采購價吸收庫存,保證生產穩定、持續運行。

        2.銷售風險

        (1)風險識別。***倉庫最高庫存量4200噸,***倉庫最高庫存量2000噸,產品庫存達到倉庫容量50%以上,顯示市場銷售不暢,可能出現產品積壓的風險。

        (2)風險控制。調整銷售方案,降價銷售,降低庫存,保證生產穩定、持續進行;非常時期考慮對部分規模大、信用度高的客戶增加賒銷額度。

        3.資金回收

        (1)風險識別。客戶第一次出現推遲付款,是存在風險的信號。

        (2)風險控制。一是資金回收達到100%,建立嚴格的擔保銷售制度,誰擔保、誰簽字、誰簽字、誰負責。二是對客戶建立信息檔案并綜合評定信用等級,對信用度一般的客戶和散戶要求現款銷售,對信用度較高,規模較大的客戶允許跨月結算,超過三個月的貨款必須催要,超過一年的貨款采取訴訟等法律途徑解決,超過三年且取得確鑿證據無法收回的應收帳款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批后予以核銷,并在財務部門設立備查帳。

        二、生產風險

        (1)風險識別。生產方面的風險目前主要是安全、環保事故,無論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大小,只要發生就認定為一起事故。

        (2)風險控制。一是在安全、環保上始終常抓不懈,注重加大投入,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凡是生產工藝過程中能采取的保護監測手續必須采取,凡是能消除隱患的必須指定責任人限期消除,凡是能采取預防控制措施的必須落實,凡是安全措施的投入必須滿足。二是把環保工作提到公司生存與發展的高度看待,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治理。三是對安全、環保的突發事故應通過購買商業保險轉移風險。目前,企業參加社會商業保險的賠付率為18%,***年應達到25%,以后應爭取達到30%。

        三、人力資源風險

        1.重大人身傷亡事故事后處理形成的風險

        公司目前已為職工辦理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四項社會基本保險,由于正常工傷保險的賠付額度過低,對易燃易爆、高危特殊崗位采取參加社會商業補充保險轉移風險。

        2.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所引發的風險

        (1)風險識別。出現多人次、某一特定部門或崗位集體反映工資、薪酬待遇等方面存在異議,應是預警的信號。

        (2)風險控制。責成有關職能部門迅速調查部門或崗位技術含量和工作勞動強度,重新調整工資及福利待遇。

        人力資源控制應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保證應聘人員符合招聘要求。(2)制定員工工作規范,用以引導考核員工行為。(3)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助其提高業務素質,更好地完成規定的任務。(4)加強和考核獎懲力度,應定期對職工業績進行考核,獎懲分明。(5)對重要崗位員工(如銷售、采購、出納)應建立職業信用保險機制,如簽訂信用承諾書,保薦人推薦或辦理商業信用保險。(6)工作崗位輪換,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工作崗位輪換,通過輪換及時發現存在的錯弊情況。同時也可以挖掘職工的潛在能力。(7)提高工資與福利待遇,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增強凝聚力。 轉貼于

        四、財務風險

        1.資金風險

        (1)風險識別。正常儲備資金急劇下降、到期應收資金不能按期足額回收,經營凈現金流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紅字。

        (2)風險控制。第一,根據企業發展現狀,重新制定資金管理辦法,與集團公司的管理模式接軌。①對各分公司資金統一管理,取消銀行帳戶,采取收支兩條線的資金管理模式。②對控股子公司實行自行管理、監督使用的管理模式。第二,專項資金與流動資金相分離管理,保證生產經營流動資金放在第一位,實行資金審批一支筆,按計劃使用資金。第三,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的非常狀況時,首先,壓縮對外投資、項目建設資金。其次,壓縮內部技術更新、改造、環措等專項資金,再次壓縮非生產經營性開支及各項福利費支出。最后,壓縮生產性流動資金支出。

        2.財務指標風險

        利潤指標與負債指標。

        (1)風險識別。利潤急劇下降,出現保本經營甚至虧損;產品銷售毛利率達到13%-15%,低于10%應預警;資產負債率達到70%應預警,達到75%應迅速采取措施降低該項指標;銀行借款總額不應超過凈資產50%,不能突破總資產50%。

        (2)風險控制。首先,壓縮對外投資、項目建設資金。其次,壓縮內部技術更新、改造、環措等專項資金。再次,壓縮非生產經營性開支及各項福利費支出。最后,壓縮生產性流動資金支出。

        針對以上所述,企業應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企業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推行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持續的風險管理來評估決策和交易中的風險,計算實行風險管理所取得的報酬和不實行風險管理所遭受的懲罰,處理好企業在減輕財務、經營和戰略風險與為股東創造競爭價值之間的適當平衡。以結構化的風險管理過程為理論基礎,根據企業的業務特點,制定企業的風險管理方針和制度,形成切實可行、易于操作、收效突出的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落到實處,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為企業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楊瑞,刁敏.企業風險管理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財會月刊,2008.

        第9篇: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范文

        【關鍵詞】 日本企業;風險管理;管理審計

        一、日本企業風險管理與管理審計的特點

        (一)風險管理與本國國情結合

        風險是指達到預定目標過程中,由于信息缺失而導致最終結果背離既定目標的可能性。它具有不確定性,不僅包括損失的不確定性,還包括盈利的不確定性。風險實質上會傷害到企業的持續健康的經營,影響了企業實現既定目標的能力。風險管理就是為了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的經營,盡可能降低風險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優先次序的管理過程。企業處于市場活躍、法規解禁、科技進步的變動環境中,其面臨經營風險增加,風險管理就是通過識別、測量、分析、評價、控制、規避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提高企業本身的附加價值,實現企業在降低風險的收益與成本之間平衡。

        日本自然資源匱乏,國內市場容量有限,國際貿易及海外投資是日本企業的立足之本。不僅日本政府重視風險管理,出臺了貿易保險制度等規范,日本企業對風險更加敏感,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將其確認為企業整體戰略框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日本企業中,風險管理的重要原則是:將成本與風險進行權衡,以期通過最小的投入化解風險。這一原則直接影響了日本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其風險管理的重心是成本控制。這種成本控制是動態的,不僅指企業用以規避風險的投入預期應比企業承擔風險的付出要低,更是以實現更低的成本為目標,將成本控制貫穿于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

        風險存在于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中,比如人事決策,如果用對一個人,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用錯一個人,則可能使企業內部管理混亂或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在日本企業,當職位出現空缺時,一般首先考慮在本企業內部選拔合格的人才而較少出現“空降兵”,這樣的人才已經在企業內工作一定時間,企業對其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較深的了解,減少了招聘失誤的風險。相比歐美企業多采用外部招聘,委托獵頭公司或公司考核人才,日本企業不但降低了招聘風險還節省了大筆費用,使得規避風險的成本大大降低。

        (二)風險管理與管理審計相結合

        1.管理審計的內涵及發展的必要性。管理審計又可稱作效率審計,作為現代審計的新發展,正日益成為企業管理活動的重要工具。管理審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內在要求,傳統內部審計主要職責是糾錯防弊,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資料,局限于財務領域而未深入到生產、經營和管理領域。這種側重于對過去事項監督的審計主要對企業起到保護的職能,已經越來越不滿足現代企業的需求。內部審計要適應市場形勢變化,滿足管理者的要求,從傳統鑒證功能轉向用于價值增值目的,從被動防守轉向企業的主動發展,發展管理審計是必然趨勢。

        管理審計是健全企業管理制度的內在需要。企業制度不斷產生新的變化,財務報告已經不能滿足委托人對企業經營活動的考核。他們需要更強的手段來使企業的資源配置更加有效率、效果,而管理審計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下發展出的必然結果。隨著企業的多元化發展,企業內部管理控制難度增加,如何保證投資決策成功,生產經營水平提高,經營目標實現,經營方針和政策有效貫徹執行,避免由于生產、技術、銷售等經營管理上的失誤而給企業帶來損失和風險,是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管理審計作為企業內部審計的新發展,對企業管理水平、防范風險能力作出分析、評價,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改進措施,從而協助企業健全內部控制,有效利用有限資源,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增加企業價值。

        2.管理審計與風險管理存在內在聯系。日本企業進行對外貿易或投資過程中,對外面臨企業外部的經濟環境、市場環境、政策制度、競爭對手、技術變革等諸多變動因素帶來的風險;對內,面臨企業內部管理中人、財、物等資源的配置使用及在業務流程、信息系統等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漏洞、錯位、不協調帶來的風險。企業需要加強對風險管理過程的評估和報告,并對管理層的決策進行評價,這恰恰是管理審計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管理審計與風險管理之間存在著天然聯系,一方面企業的管理審計與風險管理都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是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實施的不同管理手段,它們之間通過內部控制緊密聯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在風險管理的實施中運用管理審計,無論是管理審計還是風險管理都能從雙方的整合中提高效率,創造價值。

        3.日本企業對風險管理進行審計的特點

        (1)管理審計能夠從全局角度管理風險。日本企業負責內部審計的人員基本不是剛出校門,對各項業務部門接觸不多的人,而是在公司享有盛名的審計管理人員。這些人員素質很高,業務熟,能力強,工作態度負責認真,事前計劃安排周密,一旦制定了計劃,就徹底貫徹執行,保證按時準確的完成工作任務。如果在工作中出現失誤會及時向上級請示匯報,坦承錯誤并盡可能的改正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因隱瞞、掩飾產生信息傳遞缺失而造成的損失。這些專家在從事審計工作之前,通常在采購、設計、工程、生產、銷售等部門輪流工作一段時間。這樣的審計隊伍無疑對風險的認識、防范和控制具有較全面的認識,并且審計人員是直接面對各部門和管理層,可以獲得較充分可靠的風險信息,使得他們可以從全局角度出發,客觀的對風險進行識別,及時發現風險控制點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并提出改進建議。

        (2)影響風險管理決策。管理審計的作用不是提供信息,而是影響。日本企業認為提供信息是一種手段而非最終目的,管理審計的作用在于影響企業所有階層、部門、員工為降低風險而共同努力。影響方面包括管理層和員工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經營理念、行為準則、一般制度,對風險的識別及偏好。這些影響將直接作用在企業經營決策。審計人員還可以咨詢顧問的身份調控、指導、評價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

        (3)風險管理審計具有權威性。日本企業對審計工作非常重視,所有職能部門都應配合管理審計人員開展工作。風險管理審計形成制度化,除了針對特殊事項的風險管理審計,定期進行審計工作,由審計工作直屬負責人,通常是社長定期召開各管理部門參加會議會議,聽取匯報,督促各部門貫徹執行審計決定,審計部門對各部門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和考核。

        二、日本企業風險管理及管理審計對我國企業的啟示

        1.風險管理及管理審計應與我國企業實際相結合。目前,我國的風險管理及管理審計都處于發展階段,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風險管理及管理審計沒有深刻的認識,在這兩方面的實踐經驗比較少。現階段應立足于我國企業現實,借鑒別國的先進管理方式,創新出符合我國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管理及管理審計。如日本企業在執行管理層下達的決策、制度、規章時具有較強的執行力是因為日本企業普遍采用的一項傳統經營管理習慣,保障雇傭,即在企業中樹立其勞資信賴關系,以培養員工的忠誠心和團隊精神以及競爭力,從而使員工對企業產生依賴感,較好的實現了員工與企業步調的一致,而在中國企業中這種保障雇傭是比較少見的。

        2.提高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重視程度。首先,對風險管理審計應該有新的認識,企業面臨的風險可分為外部經營環境風險、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等多個方面,它既是內部審計又作為外部審計范疇。國內部分大型企業已經展開了風險管理審計工作,但還主要局限于內部審計范圍。其次,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審計人才,既熟習企業各業務部門的運行情況,又了解市場波動、行業特點、技術發展等等。再次,企業風險管理審計應制度化、規范化。風險管理及管理審計都是項長期的工作,應當定期或不定期的展開,并在此基礎上對重點風險控制點展開專項審計。并對審計報告指出的修正部分,確認責任人,跟蹤、落實情況,及時匯報。

        參考文獻

        [1]王光遠.管理審計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2:21~28

        [2]喬瑞紅.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8)

        [3]陳智.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運用[J].財會月刊.2006(3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综合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无毒五月 | 在线天堂v亚洲综合a直播 |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