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教師素養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素養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素養論文

        第1篇: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語言是有聲的。任何語言都是先有聲音后有文字,任何掌握語言的過程都是先會聽說后會讀寫。從牙牙學語到入學之前,人的唯一語言實踐是聽說(通過模仿)。英語也是如此,語音作為學習英語的基礎,同時也是其重要的表現形式,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一些專家研究了兒童學習外語的規律,經驗表明,八歲左右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期,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外語學習,不與母語學習沖突,效率較高。而且小學生有敏銳的聽覺、善于模仿的特點,這成就了他們學好語音的優勢。在這形成正確語音語調的關鍵時期,教師的語音和語調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音。而且小學英語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①因此小學英語教師的口語自然流利,語音、語調純正地道尤其重要。教師職業要求教師的專業知識要遠遠超出教科書的知識量,何況英語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只有英語教師本人具有正確的語音、語調和很強的口語表達能力,才能自然流暢地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完成教學工作。

        二、教育部對小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秋季開始,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設英語課程;2002年秋季,鄉鎮所在地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明確規定: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需求,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小學英語教師除了應具有一般教師的素質即個性品質、教學能力、事業心和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能力外,還應具有較高水準的語言能力,既有深厚扎實的語音、語調、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還必須熟練掌握聽、說、讀、寫、譯的教學技能,特別是口語能力。

        三、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的語音素養

        (一)語音理論素養

        《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規定:防止和糾正以教授語音和語法等語言知識為主的做法,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②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是不能夠在課堂上直接講授語音理論的,但是如果教師本身對這門學科沒有很透徹地理解和掌握的話,又怎么能夠進行教學實踐?怎么能夠教學生念好每一個詞、讀好每一句話呢?所以,對于教學中出現的每一個語言現象,教師應該做到了然于胸。比如:對于有些難發的元音,長音要足夠長,圓唇音要足夠圓,扁唇音要足夠扁,還要注意雙元音中間的滑流音,等等。教師要利用自己掌握的正確的英語語音理論,給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讓學生看清楚口型、聽清楚發音,從這兩個方面來模仿,以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語音基礎。再如發雙元音時,會有唇形變化,像發[au]音時,嘴唇是先張大然后縮圓唇且唇稍向前突出。還有輔音,英語中的輔音很容易受到送氣的強弱和用力的大小的影響,這尤其需要教師能夠很準確地給學生做出示范,幫助他們辨別其中容易混淆的或者出問題的音。比如[w]和[v],發這兩個音的時候都要用力,但是前者是圓唇,后者則是上齒輕觸下唇,略微露出門牙。再比如,由于受到地方音的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的學生易將[l]和[n]搞混,所以就會將life[laif]讀成knife[naif]。另外,很多學習者都知道當定冠詞the置于元音字母開頭的單詞前時,其發音由[?奩?藜]變音為[?奩i],但是深入學習后就知道,實際上在兩個詞之間還要添加一個[j]音,像是theearth的音就是[?奩ij?謖?藜?蘼θ],intheevening的音就是[in?奩ij?謖i?蘼vni?耷]。這些現象雖然對詞義和使用沒有十分的影響,但是對于學好英語卻是至關重要的。

        (二)教學中注意學生節奏感的培養

        我們在說話或朗讀一個句子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每一句話里所出現的一系列音節都有輕重、長短、高低、快慢所自然形成的一種有規律的交替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節奏(rhythm)。③

        例如:He?謖plays?謖basketball?謖every?謖morning.

        123456789

        這句話匯總有九個音節,其中第2、3、6、8是重讀音節,其它的是非重讀音節。朗讀中,重讀音節要念得長些、重些、慢些,非重讀音節要念得相對短些、輕些、快些,因此聲音就有響亮清楚的差別,這樣自然形成的奏中輕重、高低、快慢的交替就構成了英語的基本節奏。

        英語是一種節奏感很強的語言,英美人在說英語的過程中很講究節奏和韻律。小學英語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說的能力。④這種絕對不是只把單個的音或詞準確地念出來,而是要將單個的詞連成句,再順暢流利地表達出來,并進而講求節奏。

        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從小培養他們的節奏感。英語的語句,總是由節奏群(rhythmgroup)組成的。節奏群是指人們在說話或朗誦時把音節合成一組一組地念出來。這樣一組一組的音節群就被稱為節奏群。例如上面的例句就是由四個節奏群所組成,每個節奏群里都有一個中讀音節作為主體。例如,第一個節奏群he?謖plays中的[pleiz],第二個節奏群basketball中的[?謖b?藁s],第三個節奏群every中的[?謖ev],第四個節奏群morning中的[?謖m?蘅?蘼]。重讀音節是構成節奏群的主體和基礎,它跟非重讀音節是交替出現的,而且重讀音節之間的時距大致是相等的。英語句子由一個或者幾個節奏群構成,每個節奏群的時值相當于音樂中的一個節拍,教師可以用擊掌或者用尺子敲打桌子等一些體現節拍的手段,讓學生有節奏地進行練習。以下是常見的英語句子節奏類型:

        1.?謖dadi-di?謖da(da=重讀音節,di=非重讀音節)

        例如:?謖Whatdoyou?謖want?

        2.di-?謖dadi-?謖dadi-?謖da

        例如:I?謖don?謖tbe?謖lieveyou?謖can.

        3.?謖da-di?謖dadi

        例如:?謖Canyou?謖doit?

        4.di-?謖dadidi

        例如:I?謖knowyouwill.

        5.di?謖dadi?謖da

        例如:I?謖d?謖liketo?謖know.

        6.di?謖da?謖dadi

        例如:I?謖m?謖so?謖sorry.

        7.didi?謖da

        例如:Yes,I?謖can.

        (三)把握英語語調的變化

        人們說任何語言時音高(pitch)都有高、低、升、降的變化,英語也不例外,這種變化,我們稱之為語調(intonation)。雖然語調是由語句的每一個音節的音高及其變化組合起來表示的,但語調卻是句子的成素,是句子的語音特征。而且語調不是隨心所欲的,人們通常能夠通過語調來判斷說話人的句子是陳述句、疑問句還是感嘆句。教師教學中一定要使用正確的語調,教學生用不同的語調讀字母、讀單詞,這樣才能為讀好句子打下基礎。英語只最常見的語調有三種,分別是降調、升調和降升調。

        1.降調指在句子末尾所使用的下降語調,和漢語普通話的第四聲相似。常用在表示意思肯定、語氣果斷的陳述句、特殊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中。其代表符號是“”。例如:

        We?謖re?謖late.

        ?謖What?謖sthe?謖time?

        They’ll?謖meetyouatthe?謖station.

        2.升調指在句子末尾所使用的上升語調,和漢語普通話的第二聲相似。常用在表示婉轉、禮貌或表示莫中含義:如懷疑、猶豫、不肯定等的句子中;如一般疑問句、祈使句、告別用語、表示友好的特殊疑問句等。其代表符號是“↗”。例如:

        ?謖MayI?謖comein↗?

        I?謖begyour?謖pardon↗?

        ?謖How?謖oldareyou↗?

        3.降升調指在句子末尾所使用的先降后升的合成調,和漢語普通話的第三聲相似。在英語中,說話時如用降調,表示對所敘述的內容比較肯定,但是若說話者突然改變了注意,因而顯得不那么肯定或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給人言猶未盡的感覺時就可以用降升調。其代表符號是“∨”。看下面這三種不同的語調表達出不同的含義。例如:

        1)You?謖llbelate.(只是告訴對方你的想法)

        2)You?謖llbelate↗.(表示懷疑)

        3)You?謖llbelate∨.(必須快走否則來不及)

        綜上可以看出,缺少語調的點綴,話語雖然能聽懂,可是卻讓人覺得“食之無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語調的辨義功能,教會學生正確而自然地運用各種語調。尤其是對于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而言,就一定要達到發音、節奏、語調自然流暢地結合,才是具備了較高的英語語音素養。

        論文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師語音素養

        論文摘要:小學英語教師的素養直接關系到英語基礎教育的成效。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語音素養,從語音理論、節奏感和語調三方面進行了論述。

        注釋:

        ①《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42,2009,2.

        ②《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42,2009,2.

        ③張冠林,孫靜淵.《英語語音語調》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3:97.

        ④《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42,2009,2.

        參考文獻:

        [1]JackC.Richards,JohnPlatt,HeidiPlatt.LongmanDictionaryofLanguageTeaching&AppliedLingustics[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AlanCruttenden.Gimson’sPronunciationofEnglis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EdwardArnold(Publishers)Limited.2001.

        第2篇: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所謂勝任力,是一種行為特征,是在特定活動中表現優異者與表現普通者區分開來的個人內在的、深層次的特征。可以是知識、認知或行為技能,也可以是動機、特質、態度或價值觀。對勝任力最早展開研究的是“管理科學之父”泰勒(Taylor),當時他對“科學管理”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麥克蘭德主張用勝任力測試代替傳統的智力和能力傾向測試,他發表的《測量勝任力而非智力》掀起了人們對勝任力研究的熱潮,自此以后,研究者對勝任力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逐漸將研究拓展到教育領域。對幼兒教師而言,勝任力強意味著教師可以為學生的發展創造優良的環境,為幼兒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羅伯特•加涅曾說:“學習是人的傾向或能力的變化,這種變化能夠保持且不能單純歸因于生長過程。”對幼兒語言學習過程的研究也表明,幼兒語言的習得與發展和成人的語言有著極大的關系。幼兒語言學習環境包括: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而上述環境中學校環境最為重要。學校語言環境包括教師的語言示范、寬松自由的氣氛、教師參與指導的熱情以及對學生語言行為持有的態度等。諸多因素中,首要的是教師的示范,如果缺乏良好的語言示范效應,幼兒的語言不能得到系統的、較好的、積極的發展。鑒于幼兒教師語言素養的特殊重要性和顯性突出影響,教師要用正確、規范、生動的語言,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樹立榜樣,從而促進幼兒能夠習得良好的語言素養和身心的和諧發展。筆者以為,勝任力強的幼兒教師其語言素養表現出如下特點:

        (一)語音方面

        發音準確,吐字清晰幼兒教師職業語言是標準的普通話,為了提高勝任力,幼兒教師應做到語音準確、吐字清晰。首先,我國普通話還未全面普及,部分地區普通話推廣程度較低;其次,幼兒自身發音器官還不成熟,吐字不清,發音不準的狀況時有發生;再次,幼兒有意注意較弱,傾聽他人說話時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教師的表達不能出現口齒不清、語音含混等現象,而要語音標準,語言規范。教師既要用正確的發音給幼兒作出示范,還要引導幼兒注意區別發音相似的讀音和容易混淆的發音,如平舌音z、c、s和翹舌音Rh、ch、sh,f和h,n和l,韻母中的前、后鼻韻母等。這些如果不引導幼兒加以區分,幼兒一旦形成錯誤的習慣,將會對其終身語言產生影響。

        (二)詞匯方面

        生動淺顯,簡練易懂幼兒生活經驗有限,詞匯比較貧乏,具體交談過程中,詞不達意現象、用錯詞語現象時有發生,教師應用正確的語言給孩子做示范。但是如果幼兒教師對自身語言素養和語言表述習慣不加以重視,語言表述方面存在漏洞,其負面的影響就會非常明顯。因此,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一定要重視語言修煉,努力克服語言缺點,為幼兒的語言學習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另外,由于幼兒處在特殊的學習階段,她們掌握的詞匯較少,不同年齡、不同個性幼兒的個體化差異較為明顯,因此對幼兒說話要盡量簡單、具體,交流時,要多用單句、短句,要高度重視兒童的個體差異,同幼兒的交際口語盡量兒童化、淺顯化、形象化、生活化。

        (三)語法方面

        語句完整,語言規范語法是構詞成句的規則。由于交際閱歷少,幼兒本身對語句的把握很多時候不夠準確,類似單詞句、電報句及其他缺少成分的不完整句出現的頻率較高,老師要注意傾聽幼兒談話,要用規范的語句做出示范,說話時語音要標準,語句要通順,組詞或造句要符合語法規范和要求。還要從交際效果入手,讓幼兒意識到完整、規范化語言的重要作用,引導孩子說完整的話,表達正確的意思,提高語言的交際功能。

        (四)語用方面

        文明有禮,和藹自然對于幼兒教師而言,耐心、愛心、恒心是衡量其勝任力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標。勝任力高的教師,她們在語言交流時表現出較好的耐心、愛心、恒心。她們在語言中融入了濃濃的關愛,她們對幼兒體貼、關愛有加,每句話都給人以春風拂面的感覺,她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真誠地對待每個兒童,把幼兒當作自己的朋友,甚或是自己的孩子,說話的內容能夠吸引兒童的興趣,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均能適應兒童的接受范圍,說話時態度和藹可親,上述表現使教師的教育更具吸引力。

        二、幼兒教師語言素養提升路徑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可見,優秀教師的魅力在語言方面的表現是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化腐朽為神奇,能夠春風化雨、滋潤心靈。但在現實中,幼兒教師間語言素養差距較大,公立學校經過招聘選拔的教師總體語言素養尚好,但部分臨時雇傭的教師語言問題較為嚴重,比如發音不夠標準、語言不夠規范;師生交流、家校互動時語言平淡,語病頻出,不能做到感情豐富、內容充實。幼兒教師應如何提高語言素養,充分發揮語言的溝通交際、感人育人作用,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加強學習,夯實理論

        根基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由此可見,作為幼兒教師除應具備良好的語言基本功和文化修養等基本素質外,還必須對自身的定位尤其是自身的語言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有準確的把握。為了提高勝任力,教師除了要不斷學習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還應學習語言學理論的基礎知識,如《教師言語表達》《語言學概論》等理論書籍。只有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能理論聯系實際,在語言表達上才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二)擴大閱讀,豐富文化

        底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詩詞歌賦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經過歷史淘汰與積淀的經典篇章集思想美、語言美、藝術美于一體。教師要博覽群書,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教師感受豐富優美的語言,還可以提高教師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對于優秀篇章,幼兒教師可以示范朗誦,朗誦前邀請其他老師對語言表達技巧進行剖析,共同探討,把握要點。朗誦時可選擇合適曲目配樂,在優美的氛圍中,老師的誦讀不知不覺地訓練了自己的發音技巧,豐富了詞匯,也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審美感受與語言熏陶。

        (三)注重情感,美化生活

        語言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由許多環節組成,老師可從日常生活語言表達效果的提升方面來提高自己的勝任力。在園生活的各個環節均有不同的要求,教師可用準確、生動、充滿生活樂趣的話語,對日常生活中不同生活場合提出明確的要求。如早操之前,教師要對幼兒隊伍進行整理,老師可以說:“小朋友,橫的一條線,豎的一條線,我們都在線上站。”午睡時,教師可以說:“小肚皮,吃飽飽,小腳丫,跑累了,小眼睛,要睡覺。”蓋被子時,教師可以說:“小眼睛,閉起來,小被子,拉過來,小手小腳藏起來。”這些語言簡單明了、便于理解,不僅能讓幼兒明白該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讓幼兒樂意去做,這樣基本上可以讓孩子很容易理解該如何做事,也能實現老師的教育目的,對于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四)優化策略,錘煉溝通

        語言有效的溝通是對孩子進行有效教育的必要條件。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奠基人陳鶴琴先生告訴我們:“小孩子是喜歡稱贊的,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好話。”教師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力量,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極為有利。因此,對幼兒實施教育時應當以激勵為主。但現代教育實踐表明,成功的孩子應該是鼓勵+批評的模式。由此可見,幼兒教師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正面引導與激勵的原則,但也要客觀指出孩子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幫助孩子自信、健康、正確地成長。勝任力強的教師,無疑是能夠藝術性運用語言對幼兒展開評價和引導的老師。

        (五)加強內省,創新教學

        語言語言是知識的載體,是文化的傳承。教師語言能力的高低對于教學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創新,在提高語言能力方面下工夫,才能提高教學能力。首先,注重內省。學而不思則罔,教若不思同樣也罔。現在的幼兒同以往相比,差別十分明顯,教師不能僅憑過去的經驗,想當然地與幼兒進行交往溝通,必須牢記“經驗+反思=成功”模式,通過不斷反思生成新的理念、新的認識進而構建新的教法,為高效教學夯實基礎。其次,注重創新。幼兒教師的工作重復性較強,但老師不能僅是簡單的重復,要更具創造性的開展工作,要努力“從同中找出不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應注重積累語言材料,建設語言倉庫,貯藏豐富的資料,使語言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三、結語

        第3篇: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摘要】:教師的行為決定著學生學習方式,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當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本著“以學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我們今天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但這一切必須以教師的行為轉變為前提。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一、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思想的著眼點是學生的“發展”。其主要涵義是:學生的發展是適應社會的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部分學生的發展;是學生人格的發展而不是只重其很智力的片面發展,是學生個性的發展而不是全部學生同一個模式的發展,是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可持續的終身發展,而不只是局限在學校的當前發展。教師在處理手中的書和臺下的學生的關系時常常錯位,不是將人放在首位,而是將書放在第一。其實教師應該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致力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體驗,讓學生掌握接受、探究、質疑、模仿、討論、體驗等各種學習方式,使語文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我們應該轉變“課程與己無關”的觀念,而應該和學生一起成為課程創造的主人,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二、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

        印度哲學家奧修有一句名言:“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必須給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充當提供適合學生教育環境的角色。因此,我們必須用心記住:我們要創造的是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

        (一)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

        要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注重學生建立健康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隨之發生變化,這是語文教師角色轉變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如何邁出這一步呢?教師可以從轉變以自己講課為主的教學行為做起,我們當前的語文教學,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師灌輸的太多,分析的太碎,而學生的感悟、體驗被忽視。事實上,老師灌過不等于學生學過,學生學過不等于學生學會,學生學會不等于學生會學,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要達到學生會學的境界,鑒于這一點認識,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盡量改變灌輸者角色,盡量做到五不講:①支離破碎的分析不講;②學生已經懂的不講;③學生自己能講的不講;④教師自己講不清楚的不講;⑤學生聽不明的不講。

        (二)從單向的傳授者轉換為互動的合作者

        首先最重要的是信任學生,對學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必須相信學生一定會成功,這對學生的成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教師功效”。

        其次,允許學生就學習活動提出建議,以此表示對他們的信任。

        第三,營造一種學生敢于表達的環境。

        第四,在教室里形成一種民主的氣氛,一加強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關系,這比起一味讓學生嚴格遵守紀律而言,效果要好得多。

        (三)從課堂的主宰者轉換為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于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總之,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信念。

        第4篇: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一)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不足

        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參訓心理準備不足,參訓目的過于功利,普遍把完成培訓任務獲得學分作為目的。究其原因,一是長期以來各類培訓脫離實際,導致中小學教師對培訓習慣性失望;二是培訓缺乏完善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使學員容易產生惰性;三是信息素養提升培訓與教師專業關聯不大,導致教師對培訓興趣不大。另外,培訓規劃本身的不合理也是降低學員主動性的一個因素。目前我國培訓不合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時間安排不合理。培訓一般安排在學期里,導致培訓的工學矛盾突出。校領導片面注重升學,輕視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導致教師客觀上和主觀上都不重視培訓。而信息技術培訓需要實踐操作,并且知識技能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必須保證培訓連貫性,以及足夠的參訓時間。其次,空間安排不合理。培訓安排在指定場所,一般離中小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校)有一段距離,交通不便,給教師帶來參訓壓力。再次,經費不足。教育行政部門投入了大量專項培訓經費,但有部分交通、住宿費和用餐費需要個人承擔,造成教師一定的經濟壓力。

        (二)培訓內容缺乏吸引力

        培訓組織者往往不是根據需求,而是根據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來提供培訓。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培訓者不熟悉中小學教學工作,不了解他們的信息素養水平以及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培訓機構在審查培訓教學內容上缺少嚴格的約束機制,任由培訓教師隨意組織實施。培訓者和被培訓者相互之間的隔膜,使得培訓成為了培訓者和受訓者雙方各自的狂歡,而不是相互之間的和諧互動。一般學科培訓的師資大多來自于中小學教學一線,這類教師深受學員歡迎,而信息素養提升培訓的授課者多來自高校和培訓機構的專家學者。這類教師本身的理論水平較高,但不太接地氣,容易脫離學員的實際需求,使得學員對于所學內容不感興趣。

        (三)培訓方式過于單一,服務滯后

        目前的培訓方式傳統單一,主要還是以理論課程開設講座、實踐課程觀摩與操作為主。培訓主體仍然是授課教師,學員處于被動參與的地位,不能充分表達培訓意愿。培訓組織者是培訓項目的負責人,除了具備項目的研發能力以外,還應該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較好的服務意識。而實際情況是,培訓組織者的日常課堂教學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

        二、解決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培訓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參訓的主動性

        1.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

        培訓組織者不能無視學員原有水平、求知欲望、學習的目的和動機的差異,通過設置“最近發展區”,形成累積效應,使教師不斷獲得專業發展。以“課件無憂”培訓為例,培訓以“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分五階段展開,每階段的培訓內容密切聯系學員的實際需求,講授和實踐相結合,部分課程以“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任務驅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合理安排培訓內容

        信息素養提升培訓應突出操作性,在內容安排上,應遵循簡單、實用、有趣三原則。筆者組織并授課的面向浙江省的“課件無憂”90學時培訓,很好地貫徹了這三個原則,受到參訓學員的好評,正因為有較好口碑,每年才有大量的老師選報,2011-2014年,超過3000位教師參加了本培訓。由于參訓學員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培訓的內容應力求簡單,授課教師絕不能專業術語連篇,故作高深,一定要把培訓內容講解得通俗易懂,易于學員理解、記憶和操作,讓學員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培訓的內容力求實用,一定要貼近學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實際,讓學員能學以致用,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訓內容力求有趣,通過簡單、有趣、實用的課堂練習,活潑的教學形式,寓教于樂,讓學員快樂地學習,通過每日學習成果的展示,給學員一定的壓力和較大的成就感,讓學員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從而改變他們長期以來對教師培訓的消極看法,變忍受培訓為享受培訓。

        (二)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培訓老師只有全面了解授課對象,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訓策略。相應的,只有合理有效的學習內容,才能激發培訓教師的學習興趣,也真正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教學兩張皮,最終只能是各自為政,讓教師培訓活動流于形式。按照情緒心理學理論來看,參訓心理過程主要包括認知過程和情意過程。認知過程是對培訓信息的選擇和加工的過程,而參訓教師的情緒和情感能促進或阻止參訓教師的認知過程。因此,各級政府教育職能部門、培訓組織機構和學員所在中小學校三方應該加強協作,積極提供時間、空間、經費三方面的支持,讓中小學教師愉快參訓。對參訓學員提供時間支持,首先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增加中小學校師資配備;其次要求培訓機構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可以部分利用雙休日、晚上、寒暑假等非工作時間進行;再次學校領導要重視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調整安排好參訓教師的工作任務。培訓機構可以選擇送教進校、送教下鄉等方式。筆者組織的“課件無憂”有半數以上的培訓班是送教進校的,雖然對組班老師和任課老師造成一點麻煩,但方便了學員。此外,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培訓還應加大投入。教師參加培訓產生的學費、餐費、交通費、住宿費,應全部由財政負擔,大大減輕參訓教師的經濟壓力。

        (三)開展多樣化培訓

        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培訓教師應以方便學員學習為主,倡導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把專題講座與參與式研修相結合、面對面研修與遠程交流相結合、個人學習與團隊合作相結合、正式學習與非正式交流相結合、理論詮釋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就培訓管理而言,培訓組織者應該有管理者的嚴肅性,要做好參訓教師的思想動員工作,約束和激勵學員;應嚴格執行點名簽到等考勤制度,保障學員的參訓時間;做好對學員的培訓過程性評價與培訓總結性評價;做好參訓教師培訓檔案管理工作;嚴格按規定發放參訓證書和學分。就培訓服務而言,培訓組織者應該有服務者的周到性,用心做培訓,真誠待學員。筆者在組織“課件無憂”培訓時,非常注重培訓的服務。培訓前確保通知到每個學員;培訓開始后要對各種狀況做好預案,對突發事情及時處理;培訓后關注學員在實際應用中碰到的難題,給學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通過加強培訓的“售后服務”,建立良好的培訓口碑。

        三、結語

        第5篇: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論文摘 要: 師范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是教師,將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教育人、培養人,提高師范生的人文素質顯得格外重要。教育學課程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和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途徑,加強師范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近年來是一個熱門名詞,在高等院校更是一個眾人皆知的名詞。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即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1世紀的高等教育將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努力方向,推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是根本措施,而人文素質教育是高師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途徑。楊叔子院士認為,人文教育追求善,對求真的科學具有導向作用,人文素質不僅影響人的價值觀,還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有益于人的精神世界的解放,激發創造靈感。[1]人文素質教育應該滲透到可能的方面和領域。在高師教學中,教育學課程就是一個可以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協調發展的平臺。 

        一、加強師范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所謂人文素質,一般指人的人格、氣質、修養等的綜合體現。人文素質教育是指將人類優秀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等教育過程,使其內化為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為什么要加強師范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筆者認為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有利于師范生承擔起傳播和傳遞人類文化知識的重任。 

        師范生將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教育人、培養人,擔負的是人類知識文化的傳遞、傳播方面的任務。人類知識包含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因此它要求師范生不僅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包括文、史、哲方面的社會科學知識,音、體、美等藝術方面知識、技能和審美的能力,具有將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當然,師范生學習的時間和水平有限,不可能在這些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但至少應具有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和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承擔起傳播和傳遞人類文化知識的重任。 

        2.有利于師范生形成良好人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師范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是教師,工作性質是復雜而又繁重的腦力勞動,教師主體的人格是教育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為了陶冶學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性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往往通過師生人際關系,通過心靈之間的交流、撞擊、情感的交融、教師人格的感染來實現。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如果教師具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和良好的人文素質,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探求,而且可以此為載體,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從而最大限度地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成長施加影響。正如俄羅斯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3.有利于師范生形成優良品德,提高競爭能力。 

        “人文科學可以使人們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對社會的責任。”北京師范大學顧明遠教授如此評價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2]人文素質教育通過引導學生有選擇地吸取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真正懂得人的價值與意義,正確思考人生、修煉人生。而且人文素質教育往往帶有寓教于美、潛移默化的特點,學生比較樂于接受,有利于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而且在人力資源供求日益富裕和能夠充分實現自由流動的今天,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學生必須調整思路,不但要以知識、技能武裝自己,而且要以道德、修養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試想,哪一個單位愿意招聘一個學富五車卻自私自利、心胸狹窄的人呢? 

        二、教育學課程教學獨特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 

        1.教育學課程具有人文性的基本特質。 

        建國以后,我國全面學習前蘇聯,高師教育類課程精簡為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法三門,教材的教條化比較明顯,教學逐漸形成了以講授為主的單一模式。為此,改革開放以來,華中師大等五所院校開始對教育學教材進行改革,之后又有人本著實用的宗旨,編寫實用教育學。20世紀90年代初,微格教學理論傳入我國,教育界開始關注教學技能,出現了知識課程和技能課程并重的勢頭。盡管教育學課程向技能性偏重,但我們仍應看到教育學課程還是具有人文性的,因為教育學教學對于師范生的精神成長是舉足輕重的。教育學課程教學的本質是培養人的活動,是提升個人價值的活動,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活動。教育學課程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備課、上課、了解學生心理等基本教育能力,還應對他們進行審美欣賞、心理健康、道德完美等更加豐富健全的人格教育。也就是說,教育學課程教學的內容除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還有人文精神、道德人格、藝術品質的培養,教育學課程教學的“人文性”主張教育不是為了社會功利的目的,而是為了受教育者個人在人性、理智、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把他們培養成自由、完善、和諧發展的個人。 

        2.教育學課程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民族精神。 

        師范生正處在人格健全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期,通過教育學課程獨特的學科體系和豐富的人文知識內涵,對其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激發其民族自豪感,增強其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他們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方向,抵御不良思想、行為的侵蝕,不僅把學習當作個人的事情,而且當作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事業來努力。 

        3.教育學課程可以提高師范生的審美能力。 

        一名全面發展的師范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審美素質。學生通過教育學課程對相關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等人文知識的獲取和充實,能夠不斷提高他們的審美品位,使他們懂得真、善、美的真諦,凈化和美化其心靈、言語和形象,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而且教育類課程中所蘊含的辯證法思想、傳統文化的精髓、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崇高精神等都能不斷陶冶大學生的情操,使他們獲得一種美的享受,也使他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逐步提高。 

        4.教育類課程能夠正確引導師范生的行為方向。 

        從高中進入大學這個“小社會”,學生需要逐漸具備自我選擇、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能力。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道德觀、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而且成長在各種思想的“前沿陣地”——大學校園中的大學生又處于成人化的轉變期,很容易迷失自己,所以教育類課程所內含的全面發展教育,優秀教師的榜樣作用及教育家們的光輝思想,都有利于師范生不斷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以道德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以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來鞭策自己,做一名真正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三、教育學課程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探索 

        1.挖掘教育學課程內容,彰顯人文素質教育功能。 

        目前高師教育學課程教學實際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了教育學課程的人文認知功能,從而使教學的整體功能失效。因此,彰顯人文素質教育功能,深入挖掘人文教育資源,是提高高師教育學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必然要求。 

        《教育學》是師范院校的一門教師教育類基礎必修課程,以往的課程教學沒有處理好學術性和師范性的關系,往往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其應有的人文精神教育作用。事實上,教育學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無論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學說,還是教育的起源、教育的本質、教師的素質等,都貫穿著一個核心內容,就是使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這些理論富有深厚的人文魅力,都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寶貴人文教育資源。例如,我們在講到教師道德素養內容之一——教師的教育責任感時,讓學生觀看音像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的故事。徐本禹是華中農業大學2003屆畢業生,畢業那年去貴州的一個貧困山區去支教,從繁華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于他的責任。學生們看完后無不被其感動,再一次深刻意識到社會和國家把培養下一代的光榮任務教給自己,這是一項重大的歷史責任。再例如,講授孔子的教育思想時,筆者結合《論語》、《孟子》等篇章談儒家理想人格的修養、儒家學說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等,讓學生理解那些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為什么要發表聯合宣言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的思想里去,引導學生從歷代優秀教育思想中汲取營養,增強民族自信心。對這種立足于教材中的內容,有目的地擴充信息量的做法,學生反映不錯。有一位同學寫道:“老師對教材中的教育理論進行分析,同時引出許多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知識、事實,不僅使我從整體上了解了教育現象、教育規律,而且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審美品位,讓我更愛教育這一神圣的職業了。” 

        當代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知識素養,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敢于創新。只有閃爍著人文光輝的教育理論,才更能使大學生通過對自我價值的追求,逐步認識到社會價值的意義,從而超越自我。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不斷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和大學生的發展需求,進一步創新教育理論的內容,大膽、科學、合理地運用教育理論中的人文教育資源,使教育學成為富有魅力并令人期待的學科。 

        2.搭建師生交流平臺,給予人文關懷。 

        在高校,有部分教師在教學目標上常把學生當成工具和“匠人”來培養,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在教育對象上,把學生當成接收器,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當成產品來加工,忽視了學生的創造性,更有甚者,有極個別教師對有障礙的學生或心理有疾病的學生,不是給予真誠的師愛,去愛護和幫助他們,而是歧視和厭惡他們,使這部分學生感到孤獨無援,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以致于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對他人、學校和社會產生仇恨的心理。人文關懷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把滿足學生的多方面興趣和要求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把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價值和自由作為教育的目的,一切為人的發展服務。美國學者柯爾伯格(l.kohlberg)和班杜拉(a.bandura)等人曾提出自由主義教育理論,他們認為,學生作為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同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沒有束縛、沒有壓力的狀態下接受教育。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教育情境,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問答式等方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討論。在啟發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教師適當點撥啟迪,輔以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溫和的表情、寬容的態度評價學生,通過評價給予學生成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主動參與自信心,促使他們以愉快、高漲的情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筆者還通過課前演講來搭起一個思想感情交流與溝通的平臺,師生相互鼓勵、共同成長。開始的時候,有些學生還很靦腆,有些怯場,我們鼓勵其大聲、大方、大膽地表達。“要想明天講得棒,別怕今天出洋相”,口才不像人的相貌一樣難以改變,它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得到提高。一輪下來,同學們體會到“多上臺一次,膽子就大三分”的道理,逐漸的,大家上臺積極了、踴躍了,演講的話題更多了,演講的水平也日益提高了。同學們在一起談學習、談生活,談理想、談抱負,談親情、談友情;讀散文、吟詩歌、講故事,介紹家鄉的風景名勝、鄉土人情;不少同學還能結合教育知識談對身邊發生的教育現象的看法,可以說是古今中外,包羅萬象。學生的演講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經常異彩紛呈,迭起。當一部分學生還在為進入大學沒有目標而迷茫時,有學生則以“校榮我榮,校衰我恥”為題,宣誓“師專將因為我們而輝煌”,令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學生們在課堂上盡情揮灑,展示出無比的自信與豪邁。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通過課前演講,不僅提高師范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彼此間交流的是思想和感情,我們在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相互鼓勵,共同成長。 

        3.圍繞人文素質教育,不斷改進教學手段。 

        傳統的“一塊黑板、二支粉筆、三寸不爛之舌”的落后教學手段,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忽視了學生多種感官的功能。要提高教育學課程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必須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文本、圖形、圖像及音頻、視頻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人文素質。如結合教材“五育”內容可播放《百家講壇》中國人民大學袁濟喜教授所講的專題《“硫酸潑熊”引發的思考》,從轟動全國的清華學子劉海洋“硫酸潑熊”事件談到傳統美育再到當代人格建設,讓學生在震撼中感悟;學習“教師素質”內容時可放映電影《美麗的大腳》、《鳳凰琴》,讓學生在感動中沉思;講授“學校教學”內容時可放映優質課錄像,等等。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深受學生的歡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利用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學生能夠看到、聽到不易直接看到、聽到的事物、現象和過程,從而大大豐富教材內容,同時還可以使教材內容變得形象、生動、直觀、有聲有色,從而提升課程的藝術性、欣賞性和教育性。 

        總之,師范生人文素質的培育不是僅靠一門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所能完成的,它還受到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影響,需要學校、社會一起努力,共同營造有利于師范生人文素質形成的良好氛圍。但可以肯定地說,教育學課程在師范生人文素質教育中是大有可為的。教師們應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劉作華,張云懷,周小霞,李澤全,陶長元,張勝濤.人文素質教育和科技倫理道德教育在大學化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4,(1). 

        [2]顧明遠.人文科學教育在高等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研究與探索,1995,(3). 

        [3]裴金濤.關于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幾點思考[j].學理論,2010,(5). 

        [4]張煜芳.提高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淺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4). 

        第6篇: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關于文化素養,它所涵蓋的內容比較多,范疇比較寬泛。但是普遍認為文化素養就是指人們平時所習得的知識、技能,由此形成的正確的認識、觀念和價值觀,以及正確的待人處事態度和方式等方面的的復合性整體。知識、智能、心理素質、公共意識和環境意識都是文化素養的一部分。體育文化素養就是指人們平時所習得的體育知識、技能,由此形成的正確的體育認識、價值觀,以及正確的待人處事態度和方式等的復合性整體。再教育領域,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就是人們在先天自然因素(生理方面)基礎上通過環境與體育教育影響所產生的后天社會因素(精神方面)及其體育能力等品質相結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種體育素質。它包括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技能、體育個性、體育品德和體育行為六個方面。體育文化素養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廣域概念,其構成要素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體育知識是基礎,體育意識是動力,體育技能是重點,體育個性是關鍵,體育品德是靈魂,體育行為是目標,它是人的體育文化水平的反映。

        二、全民健身事業要求體育健身市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教育

        現代社會隨著社會變遷速度的加快,教育的作用和影響力日漸突出,時間和空間的廣延性在加大。在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社會變遷帶來的諸多影響,教育的發展也呈現出諸多不利的方面。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壓力的加大使人們的體育意識逐漸淡薄、從事體育運動的能力在逐步下降、體育文化素養逐漸降低,致使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迅速下降。實踐證明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適應我國社會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的,它對我國社會整體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那么,在提高國民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發展之路上也要接受科學發展觀的引領和指導。對體育健身市民進行文化素養教育更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提高體育健身市民的體育參與程度和體育行為,進而提高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水平,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奠定強大的身體和教育基礎。進行對體育健身市民進行文化素養的教育意義重大。在體育領域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的意義和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提高國民健康和體質,豐富人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用巨大。全民健身綱要的大力實施,促進了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民體育參與的高漲。我國的體育事業才能更好的向前發展,才能真正的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道路上邁進,人民的體育參與意識和體育文化素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發揚,體育才能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利用體育健身這個平臺,在提高體育健身市民健身能力的同時,對市民進行文化素養教育,從而達到提高體育健身市民文化總體水平,促進和諧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三、對體育健身市民進行文化素養教育的重要意義

        第7篇: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關鍵詞: 比較文學 全球化時代 教師專業素養

        比較文學是一門跨域民族、跨越語言、跨域學科和文化的世界性文學研究。在全球化時代,社會轉型,文化多元,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比較文學的教育與研究作為能夠促進民族文學發展,推動國際間文化交流的重要學科,具有更加廣闊的視域。知識、能力和職業道德是高校教師素質的“三要素”。比較文學教師肩負傳播中西文學學術思想的重任,學科性質決定其面臨巨大挑戰。

        1.政治素質

        文學的內容涉及所在國別與文化的意識形態。在傳播中西先進文明與文化的同時,教師要把握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尺度,在洋文學引入比較文學課堂的同時,引導學生合理、正確地借鑒和吸收其精華思想。盲目自大不可取,全盤西化亦不可取,要避免進入意識形態的誤區而不能自拔。

        2.知識結構與教學方法

        在一些高校,比較文學課程被看做是邊緣學科,不能得到校方的重視,僅能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現有的比較文學課程設置多鎖定為“比較文學概論”,對文學功底尚未深厚的本科生來說,抽象的概念、方法論、研究對象和學科聯系脫離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范圍,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積極性不高。教師自身學習層次和知識結構單一,教學理念跟不上,教學方式方法落后,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學生滿意度差,教學效果和質量受到很大影響,這也造成現有比較文學教師的身份焦慮。

        3.科研水平

        教學和科研是衡量教師水平的重要內容。高校部分教師對此存有錯誤認識,認為只要講好課程,完成教學任務就是一名合格教師。殊不知,脫離了科研的教學完全是無水之花。比較文學教師往往受限于慣有的文科科研經費緊缺的現實,逃避科研任務,造成科研與教學的脫節。

        4.語言功底

        比較文學作為跨語言的學科存在,要求教師具備多語種的學習能力和功底。在英語日益成為通用語種的全球化的今天,不具備流利的英語水平,難以寫出一流的國際學術文章,教學上也難以令學生信服。另外一種情況是:教師的英文水平是過關的,而中文功底恰恰不足。在分析中西方文論時,對中文古文的理解往往不到位。

        全面提高比較文學教師的綜合專業素養,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學科定位與理論體系的建構

        比較文學以世界文學的差異性和統一性為研究對象。我們在進行學科定位和理論體系構建時要正確處理其同中西方文論、學說等理論體系和世界文學史、比較文學原理、比較詩學、跨文化研究等架構板塊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學科觀。包括:學科范圍、性質、特點、理論、方法、體系等主體觀念;人文關懷、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對文學和文化的促進的價值觀念;對全球人類友好合作、平等對話、共享、共建全球多元文明的學科宗旨,等等。

        2.跨文學、跨文化、跨學科知識體系的建構

        文史哲不分家是人文社會學科的共同特點。從事比較文學的教師在練好文學基本功的同時,要有跨學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比較文學自身就借鑒了淵源學、媒介學、主題學、符號學、闡釋學、接受美學等的研究方法,同時與宗教學、哲學、戲劇學、古典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的關系也極密切。深諳多學科領域,對擴大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視野、激發學術創造力必然是有益的。

        3.夯實并不斷更新教育學、國學和語言功力

        高校教師應當既是自己所教學領域內的專家,又是教育家。因此,大學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而且要有教育科學理論和技能的知識,懂得教育規律。全球化語境下,教育教學亦呈現出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深刻地理解并不斷更新教學活動的規律、教學和教育的原理與方法,只有掌握教育科學理論與方法,并把這些理論與方法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才能使教學和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在語言學習方面,向大師和一流研究院所看齊。縱觀國內外的比較文學大師,如林語堂、季羨林、張隆溪等,多語言的功力都極其深厚。當前國內比較文學界泰斗曹順慶先生在培養博士生時,要求每位學子入學后進行系統的古文功底訓練,系統學習《十三經》,背誦中國古代經典文論,奠定堅實的國學基礎。這對于當前的比較文學教師來說也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目前哈佛大學的比較文學系也在倡導和鼓勵原文閱讀,將英文作為備選語種。

        4.科研創新思想

        科研創新非一日之功。在正確認識科研與教學關系的同時,比較文學必須定期關注并研究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如《比較文學研究》、《中國比較文學》等的前沿成果,參與各種學術訓練、集體討論、會議交流、課題和書籍的申請和編寫等,在與國內外同行的切磋和交流中勇敢提出新觀點和新見解,積極發表自己在領域內的研究成果,在實踐中培養科研創新能力。

        比較文學是參與和更新世界文學建構的重要途徑,全球化的發展對比較文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新要求。教師素質決定了學科教育質量,為此,教師的教學和研究更要具有一種貫通古今中西的全球文學史觀,教學同時輔以豐碩學術成果的推出,在科研與教學的相互促進中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方漢文.中國比較文學:學科定位于體系建構[J].北方論叢,2004,(6).

        [2]胡鐵生.全球化語境下比較文學教師的素質建設[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2).

        [3]樂黛云.比較文學原理新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第8篇: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社會的發展要求高中階段的教育不能再以單純的語、數、外等學科知識教育為主,而要在這些基礎課程上加強生物、化學、信息技術等課程的教學。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階段的教育有了明顯的轉變。就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而言,逐漸走出了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模式,開始走以知識為基礎,以技能培養為重點,以提高信息素養為宗旨的路線。應該說,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改革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一些教師依然被狹隘的傳統思想所束縛,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中泥足不前。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要“提升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為此,教師不能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而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通過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構建信息技術知識的基礎上培養應用能力,從而提升信息素養。

        二、立足學生,突出發展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那么,學生自然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體。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無論是學習環境的創設還是學習方式的引導,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發展這一中心展開。在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課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并不局限于分數的提高,相反是要摒棄以分數為唯一衡量標準的狹隘觀念,從而實現終身發展、全面發展。新課改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要“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為此,教師要摒棄以書本和課堂為主的傳統教學,而要以課堂為中軸,整合家庭、社會等多種環境,讓學生在更加廣闊的環境中學習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以網絡技術應用中的“網站設計與評價”教學為例,教師可組織學生深入家庭或社區對各類網站進行調查,通過小組合作設計網站而讓學生掌握網站、網頁、主頁的概念,了解靜態網頁、動態網頁的含義及其區別,在實踐中初步學習網站設計。同時,新課改中還提出要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能再以知識傳授為主,而要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而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如在“網絡的連接策略”教學中,教師以電教室為基本環境,組織學生對電教室的傳輸介質進行分析,然后再進行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強調全面,關注差異

        在傳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全面發展是一個內涵較為狹窄的概念。從全體學生角度而言,更多的是以參考率、及格率等來評定全面發展,由此造成了教師在教學中為保住升學率而對學生實施“魔鬼訓練”。從學生個體角度而言,發展更多指向的是考試成績,分數高就意味著發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難發現,一些學生雖然在理論學習方面稍遜一籌,但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顯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正確理解全面發展的內涵,這樣才能更好地通過教學來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標中指出:“關照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在這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全面發展。一方面,全體學生的發展是建立在個體學生發展基礎之上的。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實施小組教學、分層教學等讓學生個體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另一方面,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體學生指的是教育教學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而全面發展則是全體學生的共同的全面性的發展。以“信息交換方式———數據交換技術”的教學為例,首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三種數據交換技術及用途、理解IP電話的工作原理,而這可采用分層教學方式進行。其次,在全體學生掌握了數據交換的基本方式后,教師以電話為例組織學生分析數據交換方式的優缺點,讓學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發展。

        四、結語

        第9篇:教師素養論文范文

        一、現狀分析

        1.傳統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多元化評價難落實

        由于傳統教學在語文教師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他們已經習慣于傳統語文教學,將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認為語文實踐活動浪費教師精力、影響教學質量等,使語文活動無一方天地。同時,有的老師對新課標不甚了解,對新教材把握不夠,導致語文教學活動得不到正常的開展。

        再則,雖然全國上下大談素質教育,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多元化評價體系難以落實,學校仍舊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衡量的重要標準;衡量一位老師教育教學能力強與弱仍舊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依據,教師職稱評聘也是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主要依據。并且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依然單一,以學生卷面上的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有效依據。在這種背景下,學生的分數不但是學生的命根子,更是成了教師的命根子!所以教師大多瞄準的是直接得分,而忽視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忽視了學生在實踐中的能力,也就影響了語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這是語文實踐活動得不到正常開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農村學校地域條件的限制

        除了傳統教學和評價的影響之外,農村學校由于地域條件的限制,語文教師往往會忽視語文活動的實踐性,忽視學生在實踐中的能力,甚至會忽略課本中語文活動的存在。大多數停留在課本、教師、教室的層次上,要么老師包辦,簡簡單單地把知識點講解一番,重要的知識就讓學生記記、背背;要么讓學生就著經驗憑空想象,草率粗略地進行一些課堂活動。特別是對于我們相對閉塞的農村中學,更是如此。因此,我們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很少開展真正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由于忽視了語文活動的實踐性,忽視了學生在實踐中的能力培養,也就影響了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高,最終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提高。

        面對農村中學語文實踐活動開展既少又差的困境,語文教師該如何尋求出路,提高自身的實踐活動素養呢?

        二、培養策略

        新課標要求我們強調學生是主體,提倡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態度。而語文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多樣,既可以拓寬了他們的學習空間,又可以促使他們進一步深化理解教材知識,促進語文素養與能力的形成,并能促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而去尋求對課外知識的理解與把握,最終以課堂帶動課外,以課外促進課堂,使二者相輔相成。學生的能力提高了,素質發展了,整體質量也就提高了,語文教師的實踐活動素養也提高了。因此,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把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求知的樂園,充分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無疑是個很好的途徑。對此,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去探索:

        1.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傳統的語文教學把教材作為教學的唯一范本,提倡“忠實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文教學的改革,制約著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現在的語文學習不再拘泥于“語文學本”,而是同時涉及科技、人文和自然、社會以及歷史、藝術等各個領域;而且更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合作精神的培養。因此,我們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全面拓寬語文學習空間,加強與各學科的聯系,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比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的秘密”,可通過與文學、地理、歷史等學科的結合,開發其綜合性實踐學習資源:通過文學學科,我們了解到了有關月亮的古老神話傳說,有關月亮的富有夢幻色彩的詩歌、月亮的美稱和雅號等;通過地理,我們了解到有關月球的奧秘,如:月球的起源、地質構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類潮汐等;通過歷史和科學發展史,我們了解到有關人類探索月球的歷程,以及取得的成就等,并且可以展望未來人類對太空文明的探索。所以,語文學習不能拘泥于教材,只有放開視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結合優勢資源,靈活發揮農村語文教師的潛質

        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這不僅表現在學習活動的方式上,也表現在學習內容的安排與組織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安排,我們可以依據具體情況對課本的內容進行改造與拓展。作為農村中學的教師,我們不應只看到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不利的因素,還應看到我們自己的優勢。比如,農村學生在生活體驗與對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比城市孩子深切,而農村清新怡人的自然風光、淳樸美好的風俗民情、厚重深邃的民間文化資源,均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的好素材。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最熟悉的東西開始,用心去叩開學生探究生活、探究身邊文化底蘊的心靈之門,讓學生把五彩斑斕的現實內化為情感體驗,把學語文與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為,深邃的民間文化資源,能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結合本校學生實際,在開展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感受自然”時,秋的氛圍正濃厚,于是我將目標集中在對這個季節獨有的特色的體驗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秋天,我先是讓他們利用周末時間盡量參與到家人的田間勞動中,更多地體會大自然給秋季帶來的豐收的喜悅,并要求他們用筆記下自己對秋的獨特感悟。而且利用不少人有照相機的條件,發起了一個小小的攝影活動,比比誰捕捉的秋天之美更能觸動我們敏感的心。在此基礎上把他們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完成與秋天有關的諺語、歌曲、詩畫、美文的搜集整理。然后,用兩節課的時間,讓他們盡情展示他們的活動成果。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們更加深了對家鄉的秋天的體悟,同時通過調查、參與,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父母辛勤勞動的理解和敬重,在搜集、整理、展示中,又加深了他們對相關知識的領悟與掌握。

        3.盡量豐富農村中學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形式

        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特別是開展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時,應放開手腳讓學生參與,使他們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通過合作,使他們能分享其中的快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他們看來,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真正用心去學,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樂了,自然就會好好學了。我們應當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著眼于學生語文素質的長遠發展,切切實實地把每一次綜合性實踐活動落到實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實踐的重要性,并盡量變換活動形式,采取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他們想學習、想參與,而且能樂在其中。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能提高教師應對實踐課堂的能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 中文字幕免费乱码欧美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亚洲码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色无月激情五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