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健康心理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健康心理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健康心理學論文

        第1篇: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1.研究工具。

        測試選用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來評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又名90項癥狀清單(SCL-90),該量表包括90個條目,共9個分量表,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該量表的每一個項目均采取1~5級評分:沒有(1分)~嚴重(5分),被試的總分和各因子的得分反映其心理健康水平。

        2.統計方法。

        本次2013級學生心理測試采用心海心理測試系統進行網上集體施測的方法,根據測試數據利用SPSS16.0及心理測試系統的統計結果進行數據分析。

        二、研究結果

        根據4488份問卷中各量表項目均完整者的問卷,計算被調查對象SCL-90總均分和各因子均分,作為判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高職學生SCL-90各項因子得分及總均分均在0~1.99分之間,表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

        三、討論

        通過此次研究,我們取得了比較全面的高職學生心理狀況信息,為今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相比之下,高職學生中強迫癥狀和人際關系的問題比較明顯。針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對策。

        1.以心理調研結果為指導,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此次心理測試中,我們發現以下問題,需要在工作中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和活動,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質。強迫癥狀和人際敏感問題在2013級學生中表現的比價明顯,需要在課程、講座、團體心理輔導和其他心理活動中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內容進行知識的普及和技巧的傳授。

        2.以課程和活動為載體,立體化滲透心理健康理念。

        (1)以心理課程為主,全覆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體系建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我校的心理課程體系是包括1門必修課《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和2門選修課《經典心理電影賞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在內的心理課程,通過心理課程的開設旨在幫助大學生不斷加深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提升心理健康素質。(2)以心理活動為輔,多途徑培養心理健康意識。以5.25心理健康月為主要平臺和契機,以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為主要抓手,多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巧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完善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和各個院系的分協會的功能,并依托心協成員組織豐富多彩的典型活動。如5.25心理健康文化節(包括心運會、心理知識競賽、心理電影賞析等)、心理劇大賽、團體心理輔導等,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競賽中鍛煉了意志、培養了協作能力、增強了團隊意識,不斷提升心理素質。

        3.以心理教育、輔導、干預為抓手,層級化推進心理健康幫助。

        (1)心理教育預防心理問題。①開設心理課程、開展學生心理活動,有效預防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課程和學生心理活動兩個載體,可以做到全覆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多途徑培養心理健康意識,立體化滲透心理健康理念,這些舉措都將有效地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②開展心理普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及時發現心理問題。每年對大一學生開展心理普查工作、完善新生心理檔案,檔案中記有學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況、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測試結果以及個別危機干預記錄。學生在心理老師的指導下也可看個人的心理健康檔案,使學生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面對現實,積極進取。(2)心理輔導解決心理困擾。針對學生心理困擾,要切實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及時解決心理困難學生的心理困擾。積極開展針對學生的個體輔導和團體輔導。做好學生的個別輔導工作,為來訪的學生提供輔導,對學生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給予指導,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困擾,對于個別有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應及時識別并轉介到專科醫院就診。對問題學生的特殊情況要做到及時反饋,建立與院系、輔導員的雙向反饋,必要時還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以保證來訪者的安全。(3)心理干預化解心理危機。針對學生心理危機,高職院校需繼續完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保障學生安全。建立信息傳輸和心理危機干預行動快速反應的制度和機制的有利于繼續完善我校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保障學生安全、維護學校穩定。我們在對相關老師和學生干部做好培訓以使其能夠迅速、準確地發現心理危機狀況的基礎上,我們已制定天津職業大學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工作流程圖》及《天津職業大學校園心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聯合學校相關部門和力量,以使大家更加準確地了解我校危機干預中自己的職責及如何更好地保證危機干預信息的傳輸。此外,我們還將對進行危機干預的同學進行及時跟蹤與記錄,并做到干預情況及學生現狀及時上報。對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發現的、院系上報的心理危機學生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并聯合院系一起做好危機學生后續的休學、關注、咨詢、轉介等工作。

        四、結束語

        第2篇: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弱勢群體;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構成

        大學生弱勢群體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經濟貧困、生話窘迫者。高校貧困學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間家庭經濟貧困而難以交付學雜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缺乏經濟保障的學生,按其貧困程度分為特困生和困難生。據統計,貧困生在高校的平均比例己高達25%。高校貧困生的成員主要來自四方面:一是城市下崗或工薪少的職工家庭;二是地區經濟不發達,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三是由于天災人鍋或家庭發生意外事故,而導致家人重病、致殘、傷亡等,家庭負債;四是農村多子女家庭,生活困難。他們中的大多數在日常交際中處于極被動地位,交際范圍狹窄,生活在一個自我封閉或半自我封閉狀態中,不善于溝通,往往感情脆弱,常常表現出敏感、悲觀、空虛、無助絕望等苦悶心理,有的貧困生甚至產生怨恨家庭的情緒。

        第二,心理健康不佳、有心理疾病者。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順利的簡單成長經歷使他們缺乏挫折和失敗的磨練,缺少獨立生活經驗,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一方面隨著學業、就業、情感壓力的加劇,面對市場經濟和各種矛盾,不少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大學生處在生長發展最關鍵時期,生理、心理的需要特別多卻又得不到完全滿足,會加劇心理負荷,誘發心理疾病。

        第三,學業一般、就業信心不足者。中學時學習優勢對一部分同學來說已不復存在,新環境中人才薈萃,大學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與中學又大相徑庭,部分學生在學習乃至多方面的優勢會削弱甚至喪失,從“鶴立雞群”變成了“平庸之輩”,對他們來說各種評優、評獎、擔任職務的可能性不大,這就使他們感覺低人一等。同時求職艱難是每個學生充分體會到的,由于職業事關重大,它給人的壓力也格外沉重,這種壓力對學業一般的同學來說尤為突出。對就業的強烈欲望、對未來職業和生活的不確定、對就業市場競爭的無能為力,使他們惶惶不可終日。

        第四,思想行為不良、曾受違紀處理者。一部分學生因考試作弊、偷竊、打架等違紀、不良行為受到校紀校規處理,從此對前途失去信心而精神不振,表現為思想消極、情緒低沉、行為懈怠、同學關系冷漠。

        二、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心理缺陷及表現

        第一,存在強烈的自卑感。弱勢學生中貧困生由于長期生活困窘,形成了與他們的社會存在相適應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價值觀念和心理定勢,構成了特定的貧困文化,而貧困文化存在一定的負面因素,如:思維方式的封閉性;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敏感和絕望;缺乏自尊、樂觀、積極進取和善于合作的素質等。貧困生在進入大學后仍帶有自己家庭的社會身份特征,貧困大學生心理有著明確的社會歸屬的認知,交往范圍會縮小在身份與自己相同的同學身上,會顧忌與成績優異的非貧困同學交往,這種表現就是自卑感,一般會導致心理上的自我封閉,導致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的困難,有的也因過度自卑而形成過度敏感的自尊,以致對接受學校的困難補助而感到羞恥。

        第二,存在障礙型心理,日常交際中總是處于被動地位。弱勢學生由于種種不幸和遭遇,生理、心理與常人不同,擁有特殊的話語體系和行為方式。導致在交往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障礙和隔閡,缺乏直接的溝通,甚至遭到同學的誤解,同時由于外界的冷遇和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他們陷入自我隔絕或半封閉的心理狀態,不能接受其他同學或被其他同學接受,交際范圍狹窄,個性被壓抑、心靈被扭曲。

        第三,存在消極型心理,因缺乏實踐鍛煉而能力較差。弱勢學生常常會自怨自艾、報怨生不逢時,加之畢業就業的一些不正之風,使他們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失去信心,出現悲觀、消極心理,表現為苦悶、抑郁、落落寡歡,許多人陷入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而不能自拔。

        第四,存在躁動、分裂心理,自主和自制能力較弱。心理的失衡往往表現為行為的無所適從,個別學生一方面不愿正視自己、不愿接受師生的援助,另一方面又強烈感受到來自家庭沉重的責任和家長強烈的期待,由此產生一種著急、煩躁、憂慮的情緒,從而導致一種焦躁的心理;個別學生敏感多疑,自衛心理強,表現出強烈的失落、茫然、郁悶,常常言語、行為舉止極端;馬加爵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些學生不能正確對待社會問題,對貧富不均、錢權交易、等現象非常不滿,有強烈的憤世、嫉俗心理。

        三、原因及危害

        第一,生源結構問題。高校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存在地理、風俗、生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基礎知識、表達能力等客觀上都存在著一定差距。在高校,特別是綜合性大學,同一校園內招收著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起點不一,但進入大學后要求卻大致相同,客觀上給低層次的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第二,家庭和社會問題。由于弱勢學生家庭普遍經濟貧困,父母大多忙與生計,沒有給孩子應有的家庭溫暖,無暇顧及孩子的心理需求,也缺乏給孩子良好的教養,教育失當。從社會因素看,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

        第三,高校的“政策”問題。對基礎差的同學進行相應“土政策”的保護,學校的“好心”助長了學生的惰性,但市場不同情“弱者”,在臨近畢業時這些同學會發現自己幾年的大學學習收獲甚微而表現出極度失望;對違紀學生“手下留情”,舍不得處理,舍不得讓其退學,反而助長了一些學生的有恃無恐,也對其他同學造成負面影響。

        第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的欠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欠缺主要表現在:目前各大學的心理輔導機構設置不規范,從業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機構的名稱、管理、人員編制、服務模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咨詢人員多為兼職,從業人員大多都是非專業人員;即使部分高校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卻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受過系統訓練的人才更少;心理咨詢室也多為兼職教師輪流值班,其時間、精力根本無法保證。

        大學生弱勢群體心理問題的負面影響:一是影響著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不利于高校發展。二是增加育人的難度,不利于學校管理。三是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利大學生成才。四是影響學生就業,不利社會安定。

        四、解決弱勢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第一,傾斜情感,培養積極信念。在把握客觀公正的原則的同時,要盡可能的把情感向那些更需要理解和幫助的學生傾斜,多接觸他們,多給他們一點微笑、鼓勵、信任,多一些關懷,以喚醒他們被壓抑的人性,激起被埋藏的自尊,給他們相對寬容的環境,才能幫助弱勢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加強自立、自強、自信教育。

        第二,人格教育。人格反映的是一個人的靈魂和精神所在,對弱勢大學生進行教育時,不要帶有任何偏見,要根據他們的特點,在生活上給予他們資助和關心,在學習上多鼓勵和幫助,扶貧先扶志。除了物質上的,更要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同時,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應尊重弱勢大學生的隱私,注意采取適當的工作方式做好弱勢大學生的工作,使他們生活在一個相對自然、輕松的環境中,全面健康地發展。

        第三,宣泄心理教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心理咨詢工作者應給予弱勢大學生及時的心理疏導,通過交談討論,提供建議等方式開啟他們的心扉,幫助他們自由地、毫無顧忌地傾訴自己的煩惱、苦悶、憂郁,以便把心里不愉快的情緒發泄出來;要刻意指導、幫助他們通過建立友誼,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傾吐內心的苦衷,使緊張的情緒得以松弛,有助于他們良好心理的形成,健康心理的發展。

        第四,耐挫折訓練。必須加強對弱勢大學生承受困難和挫折能力的訓練,培養起百折不撓、勇敢頑強的剛毅品質,塑造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堅毅意志。

        第五,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貧困生的實際問題。國家和各級政府應采取積極的措施,通過助學貸款、設立勤工助學基金和減免學雜費等,投入財力和人力關心貧困生,為其排憂解難,細致入微地關心和幫助他們;改變對貧困大學生的救助觀念和救助方式,變無償的困難補助為給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再獲取報酬。通過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貧困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緩解了經濟壓力;加強銀校合作,推進助學貸款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資助辦法,對國家、銀行、學校、學生、家長都有益,政府、銀行、學校等必須齊心協力做好這項利國利民的事。

        第六,心理咨詢。學校應積極幫助弱勢大學生解決心理障礙。開設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特別關注和關心弱勢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弱勢大學生一般對自己的處境感到自卑,因而顯得敏感悲觀、心理脆弱,不愿觸及自身的弱勢一經濟問題、心理問題、成績問題等。因此加強與他們的交流與溝通是必要的,這種“扶貧”是全方位的,心理老師應準確地了解他們的問題,聽其傾訴,幫其開導,使他們走出因為經濟貧困所帶來的陰影,鼓勵其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讓其在交往與交流中發現自身價值。保障高校中的弱勢群體享有平等的權益這一問題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總之,科學技術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能否在未來的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人才是關鍵,而人才的心理素質在競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需要弱勢大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競爭的市場經濟社會,而學校教育在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與良好心理素質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弱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第3篇: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中小學教育的對象絕大部分是健康的學生,他們往往缺乏自制力,對充實的生活和實現理想沒有明確的概念和方法,因此國家要求全國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課,專門幫助青少年兒童探索自我認識、養成良好習慣、探索人生目標和理想規劃、解決情緒困擾、青春期性教育等青少年兒童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本文以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為視角,面向全體學生,在自然或創設的情境中運用心理學專業知識對所有學生施以積極的、正向教育,給他們輸入正能量。在教育領域中,孟萬金教授創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認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點集中表現在一切從“積極”出發,即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問題,用積極的途徑培養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反饋強化積極的效果,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這與發展性心理健康模式不謀而合。

        2.小學心理健康課程定位

        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途徑,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將心理健康課列為學校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我國大部分地區也逐漸效仿。陳家麟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設計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社會需要,依據團體動力學原理,結合課程的性質和目標要求,綜合運作系統方法,對參與教育活動的諸多要素進行分析和策劃的過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必須以活動和游戲為主,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思考,在活動和游戲中充分體驗和感悟。此外,還可以是主題辯論,也可以是角色扮演,只要是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方式,都可以嘗試。

        3.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教學設計

        對心理健康課程進行科學設計,無疑是提高課程效率的有效途徑。以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視角,本文對小學心理健康課課程設計進行了以下探討:

        3.1教學目標上,重在全面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課程應該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助人成才,培養一批全人格、高德學、新智慧的新時代少年,關注學生課堂上和生活中的積極面,關注學生的積極感受和良好狀態,同時也關注學生對未來的樂觀和希望,關注學生積極獨特的個性,如愛、勇氣,并且促使學生的潛能最大發揮。

        3.2教學對象上,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原則

        小學階段處于兒童期,這是一個身體和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更是個體從天真爛漫的幼兒走向具有社會化標志的青少年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小學高段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顯著特征:青春期身體發育的急劇性;情緒變化的波動性;自我發展的矛盾性。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心理成熟的關鍵時期。同時,他們也是社會中最脆弱的群體。近年來,由于小升初的競爭愈演愈烈,五六年級的學生學習壓力與日俱增,學習焦慮、單親家庭、離婚家庭、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應試教育下導致競爭意識超前移入和枯燥的學習生活等引起的心理問題逐漸增多。在教學設計上,一定要根據各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3教學內容選擇以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基礎

        教學內容的設置依據小學各年齡階段學生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而定。小學低年級課程內容主要包括: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樹立規則意識、紀律觀念和時間意識。小學中、高年級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于與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參與活動的能力。

        3.4教學方法多樣化

        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以學生的主動體驗為核心的體驗式教學,高度關注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身心投入,引導學生自我探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小組討論,朋輩群體互助,以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3.4.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式體驗教學指教師提供一定的主題情境和表演要求,讓學生扮演某種人物角色,演示某種行為方式、方法與態度,達到深化學生的認識,感受或評價“劇中人”的內心活動和情感體驗的目的。角色扮演的具體形式有相聲表演、啞劇表演、角色互換、小品表演等類型。

        3.4.2價值觀辨析法

        這是一種在教師的安排下,學生通過討論、辯論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將自己的行為模式與他人對比,解決價值沖突,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觀符合社會要求。主要種類有小組討論法、兩難故事法和頭腦風暴法等。這種教學方法更適合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學。

        3.4.3案例法

        案例式體驗教學主要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有關案例提供給學生,組織學生閱讀、分析、思考、討論,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進一步理解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處理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達到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3.4.4行為強化法

        行為強化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是孩子在做出一個好的行為以后,呈現一個對其而言愉快的刺激。比如孩子作業認真按時按質量完成,獎勵他去樓下玩30分鐘。負強化是在孩子做出一個期望的行為以后,去除一個對其而言的愉快刺激。比如,孩子上課說話,教師不表揚他。批評是一種懲罰。

        4.教學過程要完整

        一般來說,心理健康課程包括三個環節:暖身活動,導入課程;情感體驗,展開課程;總結深化,結束課程。暖身活動的方式既可以通過身體放松、拍掌活動、投影、錄像、新聞報道、小游戲等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情感體驗,展開課程環節是教學實施階段,可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在參與中感受、體驗并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最后總結深化階段,對本節課進行鞏固與小結,讓學生暢談感受,通過經驗分享將他人的體驗與自己整合,提升認識的高度。

        5.多角度評估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4篇: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積極心理學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它的代表人物賽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曾撰文指出:“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積極心理學批判傳統的消極心理學長期以來對心理疾病成因、治療方法等主題的專注,以為相關問題的解決就能帶來個體生活的改變,幸福感的獲得。但事實卻是,隨著心理疾病研究的深入,患心理疾病的人數卻日漸增多,這一現象似乎是與心理學的研究初衷背道而馳,作為一股新興的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類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品質以及積極的社會制度。它以普通大眾為研究對象,其核心思想是強調心理學要重視人類積極品質的挖掘與培養,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Seligman曾概述了人類6種美德和24種積極力量,包括(1)智慧和知識:創造力、好奇心、開放性思維、熱愛學習、正確觀察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能力;(2)勇氣:英勇、勇敢、堅持、風趣、熱情;(3)博愛和仁慈:和氣、熱愛、社會智力;(4)正義:公平、謙遜、忠誠、平等;(5)節制:自我調節、謹慎、考慮周到;(6)卓越:對優秀和美麗的欣賞、希望、感激、幽默、信仰。這些美德和品質對于健康人格地塑造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大學期間,學生的人格品質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引入積極心理學能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個新視角,為學生積極情緒和個性品質的升華提供方向。

        二、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一)注重個別學生與全體學生的兼顧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都以預防和矯正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為主,其他的學生被自然地忽略掉了,這些學生的情況如何呢?他們在大學生活中能感受到幸福快樂而有希望嗎?這些就不得而知了。積極心理學的引入,對所有人的積極情緒、積極品質以及潛力發揮的關注,能從理論上補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打破當下以少數問題學生為重點的局面,使更多的人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視線范圍內,實現個別學生與全體學生的兼顧。

        (二)引入積極預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心理學研究者們發現,人性層面的積極力量和美德如勇氣、愛、開放思維、樂觀、希望、堅忍等對于心理疾患起著不容忽視的調節和緩沖作用。對這些品質的挖掘培養,將積極預防的理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當中,能更有效地實現心理預防。自我效能理論曾提出四種增強自我效能的途徑:個人直接的經驗、他人的替代經驗、言語說服以及環境。這四種方式在積極情緒和人格品質的培養中同樣適用。學校可以通過課程、講座等多種方式增進學生的積極體驗,挖掘他自身的積極品質,引導他去發現這些積極品質是如何形成的,他人身上有哪些積極品質是值得他學習借鑒的。當學生擁有相對積極的情緒體驗和個性品質之后,其抗壓能力、應對挫折的能力會自然提升,從而達到積極預防的目的。

        第5篇: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會通過對社會的觀察認識,模仿扮演新角色,以實現角色的自我認同,形成一個新自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了長遠的規劃;對周圍的世界也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充滿對未來的渴望,內心又困惑。他們的情緒兩級性嚴重,波動較大,對事物的認識太感性而缺乏理性的思維方式,對情感的控制能力較弱。面對他們日益增大的壓力使他們心理緊張度變高,心理困惑本來就多,加之社會上一些消極影響,使得他們的心理品質出現了許多的滯后或缺陷。因此,更需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培養優良的心理素質,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個性發展,從而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當下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成因

        雖然目前我國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正因為現在的青少年觀念錯位,是非混淆,以至于他們把正常的遭遇也視為不正常的,增加了增加的心理壓力;同時,現在的青少年由于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難,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據有關統計,中學生心理你健康者在初中生中的比例是15%—20%,高中生的比例為20%—25%。學習過度焦慮是中學生的一大困擾,在學習壓力和升學競爭的現實下,一些學生常常會感到壓力很大,處在緊張狀態,很少與人交流。這種焦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甚至過度焦慮還會導致學生精神狀態低迷,自暴自棄等不良個性傾向。學習的過度焦慮又會導致厭學情緒的滋長。學業成績在多數家長眼里是非常重要的,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孩子們就面臨著沉重的學習壓力,在優勝劣汰的應試教育中失去了輕松和快樂。一些學生自卑感很嚴重,對自己缺乏信心,或者因為相貌、家庭條件不好,擔心別人瞧不起而變得郁郁寡歡;或者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自暴自棄,悲觀失望;或者懷疑自己的能力,總覺得事事不如人而自我埋沒,妄自菲薄。另外,情緒不良,人際交往困難,也是影響現在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通過調查發現,新時期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成因來自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三方面的因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全面合格的人才,因此必然綜合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在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中,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育模式把基礎教育引向狹小的死胡同,教育方式陳舊,灌輸式教學使學生什么都不知道,又什么都不會。這些都導致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嚴重、厭學情緒加重、自暴自棄等不良因素發生。其次,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們的家教態度、方法,內容。形式及策略等諸多方面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對自己的子女期望過高,給子女太多壓力。有些家長對子女溺愛過度,為了孩子不惜代價,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除了學習,什么也不讓孩子做,養成了懶惰的習慣。家長對孩子的干涉過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外,還集中反映在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過分關注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

        三、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課教學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政治課教學的根本意義是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那么應該如何做好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筆者認為中學思想政治課獨特的學科性質和內容特點決定了它是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教育的學科滲透的主陣地。

        新時期中學思想政治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是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德育工作對學生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用社會主義思想培養學生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初步形成觀察社會、分析問題、選擇人生道路的科學觀念,讓學生學會辨別是非,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整個過程以一種思想情感交流溝通的方式,而不是說教宣傳,強制接受。因此,如今的政治教材都力圖把心理品質教育、德育教育、思想方法教育融為一體。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它就不能完成其德育任務。和其他學科相比,政治思想課在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其內容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其中的哲學常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提供學生的心理素質有著不容置疑的優勢。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的情緒、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學生發展的基礎,非智力因素是學生發展的動力,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對智力因素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完成政治課的智力教學目標,必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新時期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老師的言行對學生是有重要影響。因此老師首先就應該具備有健康的心理,如果一個老師缺乏良好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的認識,很難想象能培養出具有良好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學生。所以,重視咯愛自身心理素質和人格的提高才能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保障。

        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立足于基本道德教育、身心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健康心理的知識載體。政治老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挖掘教材中這些顯性或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符合當代中學生的思想、知識、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認知規律。

        第6篇: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1.1形式上多為大班教學,未能體現出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傳統學科教學的特色

        心理健康的標準不是個體掌握了多少“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而是是否擁有積極的情感體驗、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完整與和諧的人格、恰當和清晰的自我認識、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因此,與重視學科邏輯結構和知識體系的傳統學科教學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課應是集心理知識的傳授、心理活動的體驗、心理調適技能的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尤其重視學生的自我體驗、分享以及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但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采取的是大班教學的形式,每個教學班包括2~3個行政班級約100余名學生。伴隨大班教學的一大問題是課堂互動受限,課堂上教師多以單向的知識講授為主,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定位為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課,難以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式活動以及組織有效的分享討論,使課堂失去了應有的活力。

        1.2內容上豐富全面但針對性不足,未能就學生發展現狀

        進行深入指導從內容上看,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涉及的范圍是很全面的,包括了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如心理困擾與異常心理的識別、心理咨詢介紹等)、自我認識與發展(如自我意識培養、人格發展等)以及各類心理調適能力(如學習、戀愛、就業、壓力應對、生命教育等)。這些內容基本涵蓋了大學發展階段個體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從預防、指導到矯正、治療的多方面知識與技能。然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一般只有32~36個學時,平均到每個主題就2~3個學時,如果每個主題都從基礎知識點到活動體驗與討論再到實踐應用,各環節都只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很難真正給學生帶來觸動,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事實上學生心理發展的短板和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有的學生可能在人際關系方面有更多困擾和需求,而有的學生則在學業或生涯發展方面需要更多的指導,這也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課不能僅僅“全而泛”,應做到面與點相結合,在對重要主題領域進行概述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發展現狀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指導。

        1.3設置上課堂教學集中在大一完成,不符合大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

        個體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心理也是隨情境動態變化的,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學生遇到的典型問題可能存在不同。例如,一般大一新生的問題突出表現為新環境適應困難,難以應對各類變化;大二階段開始涌現各類人際關系問題、戀愛困擾;大三階段最突出的問題表現為學業倦怠、迷茫、生涯規劃困擾;大四學生則最需要壓力與挫折應對、就業困擾方面的指導。可見,心理健康課不是一勞永逸的課程,應伴隨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但就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展來看,課程往往被安排在大一進行,只有極少學校還開設了全校范圍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選修課,大一之后學生便很難再接觸到心理健康相關的學習。這樣一方面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學習內容與大一學生的發展特點不匹配,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主體缺乏共鳴,難以激發學生的體悟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當學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有相應的心理困擾和指導需求時,缺乏獲得預防和發展性指導的途徑,導致大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或疾病癥狀。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模式探索

        基于上述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獨特作用和既有問題,本文提出發展“面與點相結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一方面,壓縮既有“面”的普及教育內容,即心理健康基本知識、自我認識與發展以及各類心理調適能力等重要領域的一般知識與技能學習;另一方面,增加“點”的針對性指導,即針對學生心理適應發展相對較弱的領域以及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在不同領域進行更深入、有針對性的學習。在現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改進。

        2.1基于學生的心理發展現狀分班教學,對不同學生群體

        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大一階段除進行傳統心理健康重要領域的普及教育外,還應增加基于學生發展現狀的針對性指導。實踐操作上可基于新生心理健康測評結果為分班教學提供依據。例如教育部組織專家編制的《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從人際關系適應、學業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滿意度七個維度評估大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心理適應現狀。基于測評結果可以將大一新生按照適應困擾最突出的領域進行分班,進而對具有相同適應問題和需求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2根據學生不同發展階段需求,在其他年級開設心理健

        康延伸教育選修課程課堂教學途徑在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獨特作用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伴隨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除大一以外,有必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發展的主要任務和需求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延伸教育課程,供有指導需求的學生選修。延伸課程亦屬于“點”的指導,是圍繞某一具體領域展開的深入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體驗活動和討論小組為主,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通過培訓有條件的輔導員、聘請專家講座等多元途徑

        第7篇: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按隨機分層整群抽取的原則,以團體測試,班級為單位,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調查,使用統一指導語,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填寫。MHT和PCRT在不同時間進行,3d內完成。剔除無效量表(如:填寫信息不完整、字跡模糊等,不能獲取有效信息)。所有量表調查由1名主治醫師獨立完成。統計方法采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卡方檢驗、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結果

        2.1MHT總分及各因子分陽性檢出率

        至少存在一項以上陽性癥狀因子的職業技術學院學生184名,占總人數的32.8%。其中對人焦慮56名(10.0%)、沖動傾向53名(9.4%)、恐怖傾向47名(8.3%)、身體癥狀46名(8.2%)、學習焦慮32名(5.7%)位于心理問題陽性的前五位;其余因子為自責傾向20名(3.4%)、孤獨傾向19名(3.2%)、過敏傾向14名(2.5%)及總分18名(3.2%)。

        2.2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年級和性別

        差異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總分、總檢出率均為一年級大于二、三年級;沖動傾向檢出率一年級最高,二年級居中、三年級相對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總分、總檢出率均為女生大于男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

        2.3PCRT各因子診斷測驗結果

        將PCRT原始分轉化成百分等級,不安(76.4%)、溺愛(75.3%)、盲從(75.2%)、矛盾(64.9%)、不一致(57.4%)、干涉(56.8%)是排序在不良親子關系前六位的因子,這些因子的不良親子關系的檢出率[被檢出人數/總檢人數(%)]為56.8%~76.4%;其余因子為期待(52.5%)、嚴格(45.9%)、消極拒絕(41.6%)、積極拒絕(41.2%)。

        2.4技術學院學生MHT總分與PCRT各因子相關分

        析父母親期待與學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成負相關(P<0.01)。父母親的積極拒絕、嚴格、消極拒絕、盲從、干涉、溺愛、不安、矛盾、不一致均與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成正相關(P<0.05,P<0.01)。2.5技術學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以父母親子關系各因子分為自變量,技術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分為因變量,經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父母親的消極拒絕、積極拒絕、嚴格、干涉、不安、溺愛、盲從、矛盾、不一致、期待均進入回歸方程(R2=0.734,F=273.14,P<0.05)。父母親的消極拒絕、積極拒絕、嚴格、干涉、不安、溺愛、盲從、矛盾、不一致均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一定的正向預測作用。父母期待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負向的預測作用。

        3討論

        第8篇: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1、長安大學大學生與大學生常模比較

        本研究所采用的常模中一個是在關于大學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較常用的胡啟先建立的2685名大學生常模,稱為大學生常模,由于該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余年,所以研究中將黃艷蘋等人的薈萃分析結果作為另一常模,稱為新大學生常模。長安大學大學生SCL-90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均顯著低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校女大學生SCL-90的10個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于男性大學生,且差異具有顯著性。男女大學生SCL-90其余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8項因子的差異不具顯著性。這表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對孤獨和公共場合的懼怕高于男性。大學生SCL-90總分為121.71±27.55,本校大學生SCL-90總分大于或等于160分的陽性檢出率為9.81%,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檢出率為2.89%,這些信息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態勢良好。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適感(因子分≥3)分別占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強迫因子檢出率最高,其次為敵對和偏執。其中男大學生在焦慮因子的檢出率方面顯著低于女大學生(P<0.05),其余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各項的檢出率與女生無明顯差異,表明女生在產生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軀體震顫等情緒或行為方面比男生表現的更為明顯。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校大學生SCL-90中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項因子的均值均顯著低于所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高于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可能與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我校女大學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顯著高于男大學生,且焦慮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的檢出率亦顯著高于男大學生。這表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慮方面低于男性大學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這一差異之外,主要是因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女性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性大學生更大,在社會角色、性別意識、升學就業等方面女性大學生所受的壓力很大。盡管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學生的SCL-90的總分大于或等于160,部分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項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幾項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提示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些學生需要對其心理健康程度做進一步的篩查,要特別重視,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療。

        2、建議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印發宣傳冊和海報、開展相關講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應組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于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跟蹤,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關重要,針對當前女性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她們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與矯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與支持,使她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女大學生對孤獨和公眾場合的懼怕可通過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的引導,加強安全感。改善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于有輕度與中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通過心理咨詢等形式,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

        三、小結

        第9篇:健康心理學論文范文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整體規劃。

        學校在發展規劃中明確了“以德促教,以教輔德,和諧發展”的辦學思路。

        我們之所以這樣確定學校的辦學思路,是因為學校的兩項教育任務是相輔相成的,所謂的德育,最現實的是要把社會的需要變成學生的需要,也就是把學生由個體人培養成社會人,最基本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在校期間要讓學生有良好的公德意識,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學生才會有學習的效率,這就是以德促教;好的學習成績是每一個學生的需要,不然的話學習困難生也就不會出現考試做弊,改卷子,改分數的情況了。我們教師往往錯就錯在以為學習差的學生沒有這種需要,所以教師不理解學生為什么在考試時做弊,不理解學生為什么會抄襲作業,為什么會改寫教師發給他們的家長通知書。總是習慣于把學生放在一個模子里去塑造。所以他們永遠都不會有成功的機會,他們的需要永遠都不會得到滿足。可人的積極性無一不是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產生的。在需要永遠都不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哪來的動力呢?所以現代教育要解決的是承認差異,共同起步,而不是齊步。這樣就會使每個學生的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滿足,都有學習的動力,學習成績提高了,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其它行為習慣的養成,這就是以教輔德。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德促教,以教輔德,和諧發展”的實現實際是一個比較漫長的心理內化過程。既是心理內化過程,就要求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具備相應的心理知識和運用心理知識調整自我的能力,所以在實施學校辦學思路的過程中,不能沒有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成為學校整體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工作中的必然性是它產生實效性的決定性因素。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推進教育觀念的轉變的重要措施。

        教育觀念的轉變已是多年的話題,也一直是個難題,難就難在教師真正從心理上接受教師角色的轉變,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方法。

        我校的德育工作思路是落實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自我管理為途徑,以實現自主管理為目標的管理理念。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的教育達到了以下目的。

        (1)、克服了以往德育工作目的是為了服務上級下達的任務,換句話說就是為完成任務而搞德育活動,這樣的活動教師面上服從,內心抵觸,不實際參與,這可能現在學校德育工作缺乏實效性的通病。以德促教使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有了明顯增強,實效性必然會有所體現。

        (2)、克服了問題德育的束縛。過去德育工作實效性差,除了針對性差,還存在前瞻性差的問題。德育干部、年級組長、班主任都忙著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弊端是德育工作以壓邪氣為主攻目標,以樹正氣為輔助手段,這樣的德育不會成功,因為這種思路不符合學生心理要求。

        (3)、這一思路的確定使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過去德育工作實效性差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服從性德育,也就是學生必須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而不是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沒有注意或者根本沒有考慮學生在參與德育活動過程中的心理體驗,德育教育活動是一種灌輸過程而不是一個心理內化過程。事實上沒有經過心理內化的教育就是實效性差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載體是學生參與活動,參與了就必定要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這是教育過程),感性認識的積累必然產生理性的思考(這就是提高過程)。

        (4)、這樣的德育思路為學生主動參與德育教育奠定了基礎。因為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了學生的心理愿望,回避了教育過程中的矛盾,使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達成了一種和諧,學生從內心愿意參與活動。學生的參與使得活動實效性提高了,教師又會從實效性中體驗成功,積極配合,配合程度的提高又會使教育更具實效性,這樣,德育教育進入了良性循環。

        德育目的的達成,使學生產生了參與成功的心理體驗,心理內化過程促進了德育工作積極性的提高;德育實效性的提高,使教師看到了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效率,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教育過程的實施,使教師學到了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育方法,又促進了教師觀念轉變的進程。至此,觀念的轉變和方法的改進都不再是單一的行政干預過程,而是一種比較自然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德育工作,以學生為主體觀念轉變過程的落實,帶動了教師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觀念的轉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朝著以學生為本的方向邁進。

        三、加大校園環境建設力度,創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校園環境的重要目的是對師生的心理產生愉悅的刺激,通過這種刺激達到一種教育作用,根據這一思想,在實施校園環境硬件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重視“建設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堅持了整體規劃、一步到位、分層推進,逐步實施的原則。先后完成了紅綠燈園、愛心園、體育園、數學園、化學園、玉蘭園、櫻花園的建設,建設中體現了環境育人的理念,對師生的視覺產生了愉悅的刺激,學校還更新了乒乓球臺、購置了校園廣播系統。現在進入校門,可以說是移步異景,景相連,構建了集音樂、體育、美育為一體的立體式校園環境建設構想。

        四、通過教師心理素質的提高,影響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是學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師生交往活動是實踐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徑,師生關系的發展水平,直接制約著心理教育的效能。良好的心理健康維護、心理動力的激發,以及行為表現的引導,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婷婷久久綜合九色综合 | 亚洲综合夜夜久久久 | 亚洲尤物在线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色先锋在线中文字幕资源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