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道德與法制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德與法制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道德與法制教學

        第1篇: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一)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融合,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需要意大利法學家米拉格利亞曾經說過:“道德與法律乃倫理學的兩枝,是實現人類目標或倫理實體的兩種方法。”道德強調自律,其實現方式主要依靠輿論督促、內心修養和習慣驅使,道德弘揚“什么是好的”、“做什么能夠得到社會的褒揚”,道德是柔性的“約束”。法律規定“你必須怎樣做”、“你應該怎樣做”、“你不應該怎樣做”或者“不許你怎樣做”、“什么做了要受懲罰”,法律是硬性的“底線”,主要體現他律。道德要求人們應該為善,法律要求人們不得為惡。實現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融合,引導大學生按照法律的要求去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將法律的外在強制性約束自覺轉化為內在道德修養,即由“他律”轉化為“自律”。一方面,通過道德教育的說服力和勸導力來引導大學生感受社會關系的脈動,確定自身生存發展與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增強自身的道德責任感,使其在美德指引下,自覺地揚善抑惡、明辨榮辱、選擇高尚、棄絕卑下。另一方面,通過法制教育讓大學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進而護法,敢于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法”成為大學生的行動準則。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就必須注重道德和法律的強制與自覺、有形與無形、自律與他律的相互結合。

        (二)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融合,是大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需要社會中每個個體要生存、發展、獲得幸福,首要的前提是個體具有生活和創造生活的能力。就大學生這一群體來講,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就總體而言,權利意識差,維權意識薄弱,適應社會能力方面不容樂觀的。道德教育使大學生道德高尚,明禮誠信;法制教育使大學生遵紀守法,尊重法律。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對于增強大學生成長的動力、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優化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兩者的結合,一方面,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辨別力、判斷力、選擇力和創造力,引導大學生處理好理想與現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另一方面,激發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幫助大學生塑造新的行為方式,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擁有必要的用法、護法能力,形成自覺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以適應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秩序化的要求。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創業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大好機遇和廣闊空間,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大學生的基本素質,體現著大學生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將會有助于大學生不斷拓展個人發展空間,從而更大程度地實現自身價值。

        二、大學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合的實踐把握

        (一)以生活為本,實現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融合個體思想品質的形成并不取決于擁有書本知識的多少,它是在包括課堂生活在內的所有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是在對生活的體驗中形成的,是在對生活世界的感悟中形成的。以生活為本,就是以大學生現實生活為參照和源泉。我們知道,道德與法律與人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道德與法律存在于生活之中,是為了生活并通過生活而進行的。順應現代人生命意識的凸現及個性張揚,道德法制教育必須回歸生活。因為人的個性是體現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的,道德法制教育是“人對人的理解”,是教育者與教育對象彼此心靈撞擊、溝通和升華。現實生活中大學生會面對諸多壓力,如學習壓力、生活壓力、情感壓力、就業壓力等,道德和法制教育,要從引導大學生的成人成才高度、從大學生個性需求出發,關心他們的生活以及思想變化,將解決大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他們生活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避免缺乏生活情景性和生動性的空洞的“單向度”灌輸式道德法制教育模式。堅持以生活為本,要注意結合大學生的時代特點,用身邊的故事感染大學生、以大學校園的案件警示大學生,不斷深化大學生對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理解。引導他們遵德守禮、知法守法、健康向上,幫助他們解決在理想信念、人際關系,以及學習生活、社會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道德困惑。同時,關注困擾大學生常見的法律問題,幫助大學生釋疑解惑,引導他們通過合法途徑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難題,引導他們遵德守禮、知法守法、健康向上。一方面,重視道德教育,要“把主體的德行作為利益賞罰的一個重要依據,以選擇性激勵幫助人們在為自己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付出物質利益代價和成本中學會遵守社會道德”。另一方面,通過法制教育,培養大學生規則意識,幫助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方式,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不能做”,在遇到法與理、法與情的沖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況能夠堅持法律之上,維護法律的權威。

        第2篇: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高職教育;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2-2485(2013)12-

        在法治社會的今天,重視中高職學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素養,已經成為我國中高職教育的重任。必備的法律素養,已成為現代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立足社會的基本要件,成為實現依法治國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職業教育 法律素養 法制教育 職業道德與法律

        《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德育教育效果息息相關。提起法律,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于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應有的保障。

        在大多數人的眼睛里面,“法律”這個字眼總透著一股神秘和威嚴。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于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法律和我們息息相關,中高職生的法律素質如何,關系甚大。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法律教育,教育他們做任何事都要與法律同行。法律,要靠我們大家自覺遵守。遵紀守法,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然而,在眾多的學生當中不守法,違法犯罪的現象也時有出現

        1 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培養其法律意識

        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培養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法律素養是中高職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中高職學生良好的法律品質、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學中,適當運用課本相關鏈接中的《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條文,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教育他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不僅是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發展態勢的現實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2 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激發其法律興趣

        一堂有效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從內容到形式選擇與預設,從教學方式到學習方式的確定,從教師主導地位到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等等各個方面都應該是為課堂的有效教學服務的。

        《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強調聯系生活實際,生活是法制教育的起點,也是法制教育的歸宿。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跟學生的生活經驗更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可以根據教學主題的需要,選取一些適應性較強的法律素材來補充教學,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強化教學主題的作用。當然也要自覺養成法律意識和嫻熟掌握法律技能,這不是通過學一門《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所能及的,也不是憑給某年級的某部分人上某門課程能做到的,對他們的法制教育應貫穿于整個學習期間,不能斷線。當然,這要遵循一般的學校教育規律,不可能在學幾年都開法律課,而要充分利用校園這一特定的文化傳遞空間,發揮各有關專業課程在進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受到比較系統的法制教育。同時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自己解答,小組進行匯總的辦法進行教學,學生一聽,自己主宰課堂,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通過小組發言,我發現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學習、法律意識的培養以及案例引發的啟示等諸多問題學生完全可以把比較輕松地完成,達成《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教學的有效目的。增強了他們的法律意識,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了自己要做一名學法、守法、護法、用法的好公民。

        提高中高職學生法律素質也尤為重要。法律素質主要指大學生要能正確認識民主與法制、自由與紀律、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掌握法律基礎知識,具有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自覺履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遵紀守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正當權益并與違法犯罪做斗爭。事實上,專業教育與法制教育的有機結合,更有利于學“內在性”地消化與專

        業知識密切關聯的、在學生的學習及今后的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識,進而增加學生學法的實效性。

        3 要充分利用課外輔導,提高其法制能力

        中高職學生社會閱歷不夠豐富,卻自我感覺是大人了,想脫離監護人獨立行事,而有時又懷疑自己的能力,需要尋求他人的指點。因此有的學生喜歡拉幫結派,在一些武俠作品的誘導下,重“感情”,講“義氣”,崇尚“為哥們二兩肋插刀”。當他們在家庭、學校或社會上遇到難題時,只相信自己,信任伙伴,而聽不進家長和老師的話。遇事不冷靜,行動不計后果,膽大妄為,往往犯罪是先“動手”后“動腦”,事過之后,冷靜下來,痛恨不已。因此,搞好法制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僅憑政治教師的努力遠遠不夠,在此我有效的借助了外界的力量,才使自己的法制教育目標一步步實現。

        所以,用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編排,自己表演、自己評價。由于主題班會生動活潑,為學生所喜聞樂見,教育效果就格外突出。在我們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在某節法制教育課,上課者是一名警察的話,那么法制教育的效果會顯著高于一名教師的課。同時也給我們職業道德與法律法制教育提供新的教學思路,那就是要聘請校外法制輔導員。

        人生在世,法律二字。人人學法,家庭幸福,社會安定,國家的發展日益前進,只有你意識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遵紀守法,才能真正的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才能真正的做到法律與我同行。

        4 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創新教學途徑和方法,是搞好《職業道德與法律》教育教學的關鍵。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發展水平。長 期以來,形成“滿堂灌”的單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不能得到尊重與發揮,學生始終處在被動學習的地位,因而也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此,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實現由傳統繼承性教育、共性教育向創新型教育、個性教育的轉變,改變“滿堂灌”的作法,結合中職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并以“突出學生主體性、強調實踐性和注重直觀形象性”為原則,不斷地探索符合中職學生實際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同時,教學方式的選擇也要考慮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 同年齡學生需求的差異性。是需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二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總之,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幫助他們掌握社會生活中必備的法律知識,培養守法習慣,學會應用法律,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工程,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

        第3篇: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我們從大學生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實現大學教育目標著手,以“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為基礎,結合實際,對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教學相結合的必要性和路徑進行分析,探討其意義和途徑。

         

        現代人類社會一個重要的文明標志就是法制,也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發展目標,因此,加強法制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法律對不法分子的懲辦是一種后發行為,沒有辦法對人前期進行教育,因此,造成了法律總是跟隨社會的 發展變化,卻永遠不可能走到社會的前面。

         

        綜上可知,法律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發展的過程,但是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上各種價值觀念相互碰撞,社會更大的問題是人的心理問題,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面對不良觀念對人的心理影響,法律只能起到后期的警示作用,卻不能起到前期的引導作用,所以,道德教育的加強就是要引導人們學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迷亂的世界找到自己堅持的底線,進行自我約束。

         

        黨的十以來,凝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提出了“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任務。提出了要在全社會促使公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體提升公民道德素質。

         

        高校的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肩負著祖國復興的重大歷史使命,因此,對高校大學生的道德觀培養不可或缺。對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道德觀教育要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興旺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為目標,對大學生的價值追求、社會信念以及道德風尚進行引導與培養。總之,深入分析當前時期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把握時代特征,科學的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培育,是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大學生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

         

        大學“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必修課之一,法律教育與道德教育作為高校對大學生培養的兩項重要指標,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達到完美的統一,是目前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法制是現代社會文明的標志,但是缺乏道德社會更不能稱之為一個文明的社會。法律告訴人們不可以做什么,而道德卻告訴人們為什么該做,為什么不該做,是更高級的一種自我約束。當前,我國公民法律意識增強,但是道德出現滑坡, “公交車不讓座位”、 “校園里做出親密動作”、“校園暴力”等問題層出不窮,大學生作為剛踏出高中,逐漸走向社會的“新人”,思想還不成熟,對社會還處于一種模糊認識的階段,他們的觀念隨著時代在變化,西方價值的侵入、傳統價值觀的變化以及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提出使得大學生價值觀念錯綜復雜,日趨多元化。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法律認知,加強大學生的道德培養,是促進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提升思想價值高度的重要舉措,是培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當前,社會法律機制越來越完善,但是道德敗壞越來越嚴重,新聞報道中越來越多的因為做好事而惹上官司、因攙扶老人去醫院而遭訛詐、因超車而大打出手等,凸顯了人們的道德滑坡,人心的動蕩。

         

        從這一方面看,法律是道德的依托,沒有法律的社會只會走向更壞,但是道德又可以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做出維護社會和諧的事,因此,道德的建設、培養要依靠法律機制的完善,作為社會未來的頂梁柱,大學生自然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法律觀,這也正是大學加強大學生法制和道德教育的原因。

         

        2 大學生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的路徑

         

        結合上文 的必要性,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活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結合是大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那么大學生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的路徑是什么呢?

         

        2.1 明確法律含義

         

        明確法律的作用是讓大學生在接受法制教育的過程中認清法律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明白法律的發展過程。法制社會的建立不是讓人們的言行舉止都受到法律框架的束縛,而是通過制度的建設,約束道德敗壞那些人的違法行為,給未犯法的人以警示。因此,法律是對事不對人,誅人不誅心,懲罰肯定會落后于事情的發展。從法律的發展過程來看,任何一個法律的制定都是伴隨著相關社會問題的嚴重化、復雜化之后。

         

        法律是人類的底線,是外在約束,道德是人類底線,是內在約束,這就要求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使其明確法律的含義,認識到遵法守法知識最低的要求,提升自身道德文化修養才是個人的更高追求。

         

        2.2 加強道德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學生道德觀的主要方式,對大學生的人格品質、政治素養和思想認識有著重要的教育作用。高校中對大學生的培育要結合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的共同努力,并通過整體的校園氛圍使得正確道德觀深入大學生頭腦。

         

        一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讓學生對老師的文化修養和道德風范產生認同,使得老師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學生服于管教,樂于傾聽;

         

        二是教育工作要創新方法,堅持“以人為本”,改變傳統的說教式教學,將教材與生活情境相融合,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課堂的氣氛;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擴大正確道德觀的宣傳力度,在其他課程中、學生組織的業余活動中、輔導員的日常學生工作中加入正確道德觀的宣傳,使大學生融入社會主義道德觀觀的氛圍之中。

         

        2.3 加強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融合

         

        法制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超出法律的道德幾乎不存在,越過道德底線的法律也不會實行,所以,在大學生的教育中,利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和其他相關教育方式找到二者契合點,引導學生把握法律和道德的關系,在社會發生的道德與法律問題中站穩自己的正確立場,依靠自身道德約束自己,依靠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這樣才是我們進行法制和道德教育的目的。

        第4篇: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年 級

        四年級

        任課教師

        xxxx

        學生人數

        xx人

        中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四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學習道德與法治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四年級的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少年期。讓學生懂得珍惜和保護自己的生命,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初步養成守法意識。針對當今部分少年兒童勞動觀念相對比較淡薄,受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思想上存在輕視勞動,尤其是輕視體力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生活上不愛惜勞動成果的現象,教材第二單元讓學生為父母分擔,以多種方式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生生活中端正思想,提高認識,養成熱愛勞動者、珍惜勞動超過的好品質,從而懂得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和社會。

         

        教材分析統編《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教材是2019年秋季正式試用。全冊教材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一)“與班級共成長”、(二)“為父母分擔”、(三)“信息萬花筒”、(四)“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四個主題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為兒童生活和學習做出了指導作用。這些主題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礎。

         

        1.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于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度。

        3.在了解家鄉的基礎上萌發家鄉的熱愛之情,能向家鄉的優秀人物學習。

        4.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5.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6.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7.培養學生愛惜名勝古跡,不亂丟亂扔亂刻畫的良好習慣。

        8.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

        9.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并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

        10.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了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了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單元

        授課時間

        單元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

        設計構想

        明理導行的知識要點

         

        8.26—9.27

        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引導學生回憶過往三年的班級生活,進一步加深班級歸屬感、提升班集體意識;引導學生制定或者完善班級規則,已保障班級的健康有序進行;引導學生學會班級間的合作,并正確地對待班級間的競爭。

        強化集體意識,關心班集體建設;

        了解班規的作用,自覺接受班規的約束;

        學會尊重和欣賞其他集體,能公正對待班級之間的競爭和沖突。

        10.8—11.1

        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從理解父母的辛苦,少給父母添麻煩的角度,引導學生學會體諒父母;從學做、堅持做家務的角度,引導學生力所能及地承擔家庭責任;從范圍更廣的家庭貢獻角度,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自己的家庭責任。

        了解父母的辛勞,學會體諒父母,管好自己,不給父母添麻煩;

        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體會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培養家庭責任意識。

        11.4—11.22

        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引導學生辯證地對待電視,學會健康的看電視;引導學生體會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學習網絡世界的規則,并正確對待網絡游戲;引導學生學會理性地對待商業廣告,并學會辨別商業廣告的常用方法。

        了解電視媒介的意義與作用,養成健康看電視的習慣;

        認識網絡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習網絡世界規則,正確對待網絡游戲;

        認識廣告的特性,能夠有意識辨別和篩選廣告信息。

        11.25—12.13

        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了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引導學生體會塑料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同時理解不正確使用塑料袋也會給我們生活帶來“白色污染”;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垃圾,學會“變廢為寶”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地球升溫的問題,體會“低碳生活”的意義,學會并愿意過“低碳生活”。

        能具體認識、體會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環保意識;

        第5篇: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一、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選擇教法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在新課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在深入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寫出了切實可行的學案,使每一節課都能做到“有備而上”。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思想品德課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與實際緊密聯系,切實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學生在日常行為習慣、思想素質等方面有了較大改變。

        三、大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我看天下事等活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促進教學效果的實現。

        四、存在不足與今后打算

        (一)在教學中,還存在許多的不足。比如:對教材內容挖掘的不夠深,準備不足,方法欠妥;一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自己在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對個別頑劣學生缺乏很好的耐心;在以后教學中我會不斷努力,克服不足,總結經驗,促進教學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二)課堂教學紀律把握不夠嚴格;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尚未轉化成功。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 針對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進措施: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于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第6篇: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1 采用形式多樣的基本概念“六問”法

        初中物理是以概念教學為主,如何搞好概念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而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學,方法不是很多,其中基本概念“六問”法值得一試。所謂基本概念“六問”法,就是對基本概念的編排意圖、方法、思路捉摸透徹,即在教學中搞清以下六個問題:(1)物理學中為什么要引入這個概念?(2)是怎樣引入這個概念的?(3)它的定義是什么?(4)單位是什么?(5)物理意義是什么?(6)這個物理量與其他物理量的關系?這六個問題搞清楚了,一般說來,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也達到了比較清楚的程度。

        然而在具體實施該教法的過程中,教師的誘導和啟發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為學生鋪設符合知識規律的思維軌道和合理的思維坡度。以求指導在點子上,使每一個演示、每一個設問、每一個實驗都成為學生尋根究源、主動求知的媒介物,使新知識的獲得成為學生思維的必然結果。作為教師切不可把現成的答案或思路和盤托出、強行灌輸,而應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自求而得之”。所以,在實施“六問”法時一定要熟悉學生的思維特征,遵循思維規律,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因勢利導,及時評價學生的思維過程,同時,我們的教學過程應面向大多數學生,使教學的進度、深度和廣度在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能夠接受。

        2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2.1 復習:首先把初中物理學大致劃分為光學、力學、聲學、熱學、電學和原子物理學六大塊,將題型按填空、選擇、作圖、實驗、計算、簡答六類來復習;然后將每一知識塊的章節標題、主要內容、公式、定律串成一條主線,并羅列成表格;并把各部分的重點知識詳細展現出來,配上例題示范,再根據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開設專題性講座,并采用個別輔導和集體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們更牢固地掌握知識;最后將各部分知識間的聯系、計算、綜合應用,結合六類題型充實到位,構成一幅物理知識框架圖。為使學生有條理、分重點地理解消化。教師還應結合教材和考綱要求將知識具體化,生動有趣地講授,注重實驗的演示,并創設良好的情景,插入一些藝術性、趣味性、幽默感的語言,使知識框架宛如一部“物理電影片”,學生很容易將其中的每一個“情節”重現出來,從而知識也就牢固地掌握了。此外,在聽課感受“情節”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融入“情節”中,參與活動,使知識更牢固地為學生所掌握。我把這一方法定名為“電影”重現法。

        在復習階段,鞏固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切不可搞題海戰術,而應精選習題,并做到講深、講透,要求學生做到深刻理解知識后,再做習題,切不可仿抄例題。要搞一些記憶復習,注重基本技能訓練,同時還要及時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問題,使廣大學生把知識梳理通暢,靈活運用,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2.2 解題:在解題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的是:

        2.21一題多解。物理學中,有些習題有多種解法。教師要啟發學生多方位地去思考問題,真正理解各已知條件的意圖,善于挖掘隱含條件和排除多余條件,做到解題靈活多變。

        2.22一題多變。教師在做例題或示范解題時,要把題目講活。可以把題中的已知條件改為求,而把求改為已知條件;或是將物理條件改換;還可以是題型變換,這樣把舊題變為“新題”,方能給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引發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解題思路。

        3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

        將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教給學生是教師在考慮教法和學法時必須注意的。

        3.1由個別到一般。初中物理中這一方法的應用較為普遍。

        3.2抓矛盾主要方面。有些是問題的核心而有些是可以略去不計的,如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知識解授時,我們要抓住的是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而不考慮玻璃泡本身的熱脹冷縮。

        3.3“一分為二”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個現象都有它的二重性,既對立又統一,有對人們有益的一面,也有對人們不利的一面。如摩擦這一現象,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若沒有摩擦,世界又將不成其現在的世界。

        3.4類比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對原來不易理解的物理現象或規律變得容易掌握。如學習電壓概念時,用學生熟悉的水壓作比較,來成功地引入電壓;又如在學習電荷間相互作用和磁極間相互作用時,采用類比法也可以形象地把知識進行歸納,使學生更容易掌握。

        3.5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如列方程組、列表、畫圖像、控制變量法等。這些方法能準確、簡潔、明了和直觀地表示物理的變化規律,也有助于幫助學生記憶。

        以上介紹了初中物理教與學的一些方法,那么怎樣把這些方法教給學生,將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呢?我的體會是這樣的:

        3.5.1強化。對上述介紹的教學方法要進行反復強化。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學會了這些方法的重要性,直至使我們的學生主動來向教師征求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7篇: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美國的當代語言協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認為,語言專業的學習者應重點培養“跨語言”和“跨文化”能力,而影視隱含豐富的語言和文化資源,既是探討“視覺素養”的廣闊平臺,同時英語影視還特別成為探索“跨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因為影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他國文化話語的渠道。

        在語言能力的提高上,英語影視教學可以從多方面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水平。英語影視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情感和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有助于了解所學國家的國情民俗,有助于英美文學課的學習,學生從生動的視覺說明和畫面中得到啟示。影視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聽說機會,深入了解英美文化,是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卞喜玉在談到英美影視作品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時認為,影視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所學國家國情,有益于英美文學課的學習。這是影視教學對提高英語學習者語言水平的直接作用。以英語聽力學習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某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片段進行聽力練習,再根據此場景拓展到學生可接受的口語交際能力訓練,同時輔以臺詞的閱讀增強對于影視作品的理解力,針對影片寫影評或者選擇影片主題發表個人見解,也可以針對影片的字幕翻譯展開糾正并探討。

        在文化交際層面上,英語影視教學也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英語影視教學對提高英語學習者的非語言交際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能通過真實的情景來提高英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徐小紅,2006)美國學者羅伯特?奧特曼(Robert Altman)在“The Video Connection: Integrating Video into Language Teaching”(《影視融入語言教學》,1989)中積極鼓勵教師運用“語言和圖像信息豐富”的影視片段,因為此類內容和場景對語言的準確理解和文化了解提供了重要的大背景。澳大利亞學者Mark Pegrum(2011)認為影視作品能在大框架的視域下解讀或進行細讀。在話語分析研究中,特別在“會話分析與語用”中明顯表現出“口頭交際中的語言/文化關系”,沒有能比在影視作品中找到更好的研究素材了。影視作品中顯現出完整的社會文化框架,情景化的會話伴隨著說話者的面部表情與手勢,同時還能立即接收對方針對華語做出的反應。類此這樣的文本可以作為臨時的固定語言范本進行分析,是感知其他社會的話語實踐,也是了解這些話語實踐如何反應和折射文化規約的良好途徑。

        目前,我國英語影視教學還存在問題值得反思與改進,課程基本上處于比較隨意的狀態。存在的首要問題是還沒有形成英語影視教學的理論體系,對課程的認知、教學方法的研究不夠,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隨意性很大。[1]缺乏相對系統和科學、操作性較強的教材。而并不是所有的英語影片都適合在課堂上教學用的。此外,英語影視教學手段單一、設備投入不足也是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實際教學中易見的問題是教師課前準備不足,教學安排隨意、教學中缺少講解,學生缺少針對性練習和檢測影視理解的相關手段等。[2]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設備不足、各級學校認識不夠、研究人員研究不足等原因,目前的影視教學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語言教學手段,仍然處于注重語言而忽略了對影視素材的進一步的理解和挖掘的階段。

        2 媒介素養教育對英語影視教學的啟發

        1992年美國媒體素養研究中心對媒介素養下了如下定義: 媒介素養是指在人們面對不同媒體中各種信息時所表現出的信息的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

        媒介素養就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主要包括公眾利用媒介資源動機、使用媒介資源的方式方法與態度、利用媒介資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對傳媒的批判能力等。

        成立于1989年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組織――媒介素養中心(Centre for Media Literacy,CML)提出了關于美國媒介素養的核心概念和關鍵問題(見下表)。這五個核心概念和關鍵問題提出后,成為許多機構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要框架。

        媒介素養教育的核心都是要培養學生的“解構”(deconstruct)能力――分解媒體信息、操作實踐、流程、機構以及影響的具體構件,并進行深入分析,通過這種教育工作,讓學生成為具有媒體批判意識的人(a critical thinker about the media),而非單純加強其對媒介信息的抗拒思想。[3]

        首先,以英國為例,20 世紀90 年代以來,英國的媒介素養教育開始逐步脫離保護主義的思路,發展到帕金翰提出的“超越保護主義”階段。即媒介素養教育不再被界定為一種與學生的媒介體驗天然對立的教育,它不再被僅僅視為一種甄別方式或洞察隱蔽的意識形態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作為媒介文本的受眾抑或作者的活動進行自我選擇和決策。[4]其目的不是要保護年輕人不受媒介的影響,將他們導向“更加美好的事物”,而是要使他們能根據自己的利益作出明智的決定。David Buckham 就曾經指出:媒介素養教育應該更多地將重點放在“如何使媒體更為有效地幫助孩子完成社會化的準備”。其次,針對新媒介技術特點,教師應該將新媒介教育視為“一種培養學生應付和運用媒介能力的準備手段”。提供給學生新媒介運用方面的必要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新媒介信息制作與交流之中,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對新媒介做出明智的理解與判斷。

        作為英語影視教學中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影視作品可以通過借鑒媒介素養教育的培養方式,結合跨學科的優勢,不斷提升學生對于媒體的批判意識和思辨能力。

        3 媒介素質對于英語影視教學的指導作用

        媒介素養研究作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需要不同學科領域的經典理論和研究模式相互促進和補充。在媒介素養課程研究中,可以采用多學科領域的不同理論,例如,運用傳播學中的創新擴散理論來分析媒介素養項目如何在學校進行推廣和應用,運用教育學中的活動理論來設計媒介素養課程的目標和核心要素,心理學中的信息解釋過程模式來分析媒介素養課程對學生的影響。英語影視作品的教學方法不僅僅采用某一種教育途徑,更應當從多學科的視角,結合新聞、傳播、人類學、文化研究等相關理論。在語用過程中,使人們采用思辨式立場,意識到媒介在構建現實時隱含的意識形態、社會和政治意義。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媒介素養教育融入日常課程體系,以學生為中心,提倡快樂教學。即通過案例或情趣教學,既讓學生對新媒介有批判性認識,又能引導他們從新媒介的正當使用中獲得樂趣。

        第8篇: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關鍵詞法學教育 法律 職業道德教育

        一、當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現狀以及不足

        (一)法學教學方面的不足

        目前我國的法學教學陷入了概念化、教條化和形式化之中,而忽視了對法律正義價值觀的教育、缺少了一些對人類價值的終極關懷。在法學教育中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成為了主要任務,僅僅局限于解釋概念、注釋條文、抽象議論等等具有理論深度的分析,沒有將培養學生秩序與正義等價值理念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有一些學校開設的司法道德、法律倫理或倫理學課程對法律職業倫理的一般機理和個性特色都沒有進行研究和探討,僅僅是局限于講授法律職業的道德規范,僅僅停留在教科書的“說教”層面。學校在很多方面只是主管部門履行教育職能的一種方式,而法律職業的道德方面的要求卻被淡化甚至于遺忘。

        (二)師資力量和教學方法存在不足

        目前,在法律院校進行法律職業道德或者是法律職業倫理教學以及研究執教的老師,大多數都是法理學、訴訟法的老師、哲學學科中的倫理學老師。由于這些老師大多都屬于某一固定的“專業”,絕大多數以理論知識見長,對法律的實際運用所知甚少,法學教師在知識結構上的弊端越來越多地被暴露出來。他們的教學方法停留在單一教學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只限于知識、概念以及法律職業道德規范的解釋,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無師生互動,無真實的道德體驗,沒有生氣。

        (三)國家司法考試的不足

        作為“準入”法律職業的一道“門檻”,國家司法考試制度有助于法律職業人員對于法律專業知識熟悉和掌握,但是不可過分地仰賴它對于法律職業共同體形成的實際意義。因為法律職業作為一種現代性的道德實踐,而不僅僅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活動。這種道德實踐與司法考試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這種道德實踐僅僅通過“書面考試”的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是體現不出來的。

        二、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設想

        (一)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

        1.設置法律職業道德課程。伴隨著全面展開的法律職業化,因此人們對于法律職業道德問題的關注也越來越高。想要實現法學教育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指導價值,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是其首要的任務。法律職業道德對于法律人的重要性決定了法學教育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法律的事業是社會的事業,法律的教育也應該是為社會培養服務人才的教育,而法律人才必須具備的社會道德標準的要求也必然迫使我們的法學教育需要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提上日程。

        2.在法學各科教學中滲透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的開設,要求在理性認識層面向學生傳授抽象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過程,以及解決的問題能力。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并不是說僅僅開設幾門課程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專業人才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要求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無法成為專門人才。但是,僅僅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如果沒有職業道德來規范自身行為,同樣也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專業人才。

        3.教師的素質要求上。長期以來教師在思想上形成了傳授知識和理論,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的實際能力的認識上,而忽視了法律職業道德的培養。所以,首先,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作為法學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次,法學教師要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法律職業道德方面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教學素質的體悟和經驗。

        (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方法的選擇

        1.問題討論法。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它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權,積極思維,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對法律職業道德沖突和道德理論認知,促進他們形成敏銳的判斷力和推理能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案例教學法。常用的法律教學方法是案例教學法,特別是在實體法以及程序法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盡可能的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假象的角色,然后用法律的頭腦進行思考和判斷。因為學生能夠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的假象自己為其中的角色,顯然學生就會對該角色產生真實的體驗,了解其中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

        3.模擬法。模擬法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的產物,能夠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對各類法律問題進行分析以及綜合運用的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工作能力,能夠給學生提供獨立分析思考和發揮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空間;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形式的現場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以及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等有利于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加強法律職業道德建設涉及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敗,是貫徹“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內在要求之一。學校教育作為開展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場所,應該充分利用現有教學中的優勢,借鑒外部經驗,做法律職業道德教育領域的實踐者。

        參考文獻

        第9篇:道德與法制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職舞蹈;教學;情感教育;方式分析

        在中職學校中,舞蹈作為一種美學教育,必須要有情感的滲透,有了情感的舞蹈才會更具魅力,情感便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教師必須要根據實際教學的情況,創新和豐富情感教學的方式,來進一步強化中職舞蹈教學的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舞蹈功底和表現能力。以下是我結合自己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就當前比較重要的幾種情感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關于中職舞蹈教學中,影響情感教育的因素分析

        在當前的中職舞蹈情感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認知狀況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活動,必須要有三個基本的構成要素,分別是教學的主體、教學的對象以及教學環境。在實際的情況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具備充沛情感的主體,而舞蹈就是搭建他們情感橋梁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漸漸將彼此的情感交融為一體。

        二、如何創新與優化中職舞蹈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一)舞蹈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教學的方向

        隨著社會各界對于教育行業的關注力度越來越大,舞蹈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自己肩上所承擔的教學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確保自己的舞蹈教學與中職學生的生理特點有著高度的一致性,要不斷創先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逐漸樹立起多維度的舞蹈教學觀念,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生理素質,更要關注到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需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我表達和展現的空間,鼓勵學生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的情感力量,為學生們營造出一份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

        (二)借助情感教學,樹立榜樣形象

        對于一名中職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最重要對象就是自己的舞蹈老師,所以,舞蹈老師必須要為學生們樹立起榜樣,充分發揮出榜樣的力量。通常情況下,進入到中職學校學習舞蹈的學生,一般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舞蹈功底,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舞蹈教師必須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標準與更嚴的要求,確保課前準備的充足性與課上表達的精確性,讓學生們真正感受到,原來自己與教師的水平差距非常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身上有他們需要努力學習的東西,這對于學生來說會是一種非常鼓舞和振奮人心的力量。

        (三)情感教學的具體措施分析

        1.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高互動頻率。作為一名舞蹈教師,要明白自己的教學對象就是學生,學生在舞蹈課上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謹記這一點,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時時刻刻以學生的學習和感受為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來制定學習方案。2.充分發揮情感的催化劑作用。情感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但是,其中卻包含著非常強大的潛在力量,舞蹈教師必須要學會如何應用情感這一學習的催化劑,將其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舞蹈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此之外,舞蹈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正視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始終保持一種積極面對的勇敢態度。3.充分發揮眼神與語言的作用。第一,眼神。俗語有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所傳遞出來的感情是最真摯,也是最不可替代的,舞蹈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眼神的作用,與學生進行互動。在這里,我要提的一點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舞蹈教師必須要學會適時適當地使用消極的眼神,一旦學生犯了錯或者出現了問題,教師必須要學會用眼神進行示意,讓學生們自行去認識自己的錯誤,進而在無形中去改正,這種方式要比直言不諱的批評教育,效果更加理想。第二,語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言是舞蹈教師必須要借助的一項教學工具,舞蹈教師需要努力做到的是,對語言、語音、語氣以及語調的準確拿捏,要學會應用最科學最有力量的語言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舞蹈既是情感的載體,更是情感的詮釋方式,舞蹈是對人體動作的美化與加工,其與舞者的情感渾然一體,一段成功的舞蹈,其不僅僅有著精湛的舞蹈技巧,同時也能夠真正展現出人類的豐富且多元化的情感,中職學校作為培養優秀舞者的沃土,必須要高質量地完成好這份教學重任。

        參考文獻:

        [1]關宇.運用情感教育法,中職舞蹈教學充盈活力[J].教育藝術,2016,(10):45.

        [2]趙雪榮.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初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4):150-151.

        [3]彭蓮軍.融入情感,讓中職舞蹈教學活力四射[J].中華少年,2016(25).

        [4]諸鑫鑫.中職舞蹈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方法探析[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5,(3):24-2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欧美国产精品基地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 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在线永久免费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精品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