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生態價值評估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價值評估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態價值評估方法

        第1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在談到經濟評估研究時,經濟學家大多采用非市場化商品和服務評價的價值評估方法,例如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娛樂商品價值以及非使用價值等。然而,在發展中國家,非市場化商品的覆蓋范圍更為廣闊,市場價格(MP)仍然是評估水生態系統市場經濟價值最廣泛的方法。在發展中國家運用這種方法時,產生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場的不規范性和有限性以及自給使用的方式?!皠┝啃u估”(DR)、“要素收益”(FI)和“產出效益”都是價值評估的方法。DR是用于評估水生態系統服務的質量或數量變化對相關產出的質量和數量影響的一種方法。當只涉及商業生產時,該方法可稱為“生產收益”。同樣,當僅涉及對收入的影響時,也可稱為“要素收益”。這些都是常用的簡單方法。

        “影子價格”是針對非市場化商品而采用的一種市場價格,包括重置成本(RC)、可避免成本(AC)和緩解開支(ME)等概念。盡管存在許多爭議,但影子價格仍在被廣泛使用。在對非市場化環境服務進行經濟評估時,旅行費用法(TC)常被用于娛樂價值的評估。但在發展中國家實施該方法時,往往會低估環境服務對當地人的價值。此外,“陳述偏好法”,如條件價值評估法(CV)等,也是常用的非市場化服務的評估方法。然而,這些方法都需要對“錢”的概念非常熟悉。談到預測價值,在個人經驗缺乏時往往難以估算交易的價值。且由于受預算約束的限制,弱勢群體還可能無法得到任何現實價值??傊?,“陳述偏好法”難以應用于發展中國家水生態系統經濟價值評估。盡管上述各種經濟價值評估方法各有利弊,但都具有一個重要的共同特征:價值評估能夠提高人類對水生態系統服務作用和價值的認識。

        2面臨的挑戰

        水生態系統評估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縮小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之間價值觀的差距,統一對價值的認識。然而,目前研究重點是連接生態功能和經濟價值的水生態系統服務,以及對總經濟價值(TEV)的認識。此外,水生態系統評估還存在其他挑戰。

        2.1邊際性和可替代性假設傳統的經濟價值評估有兩個重要假設,即邊際性和可替代性。這兩種假設對評估發展中國家的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至關重要。價值的變化必須邊際化,而進行非邊際化的經濟評估勢必會帶來概念性和實際性的問題。是否考慮將變化邊際性,完全取決于所評估的規模。此外,在處理水生態系統服務問題時,影響作用和變化結果之間并非總是一一對應的。因此,要判斷邊際條件的變化較為困難,而該變化卻可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徹底崩潰。可替代性意味著所有價值都是可以取代和替代的。這種對水生態系統經濟價值評估的方法不適用于以水生態系統為生存依靠的地區。在發展中國家,大多農村居民的生計直接依賴于水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且多數正處于惡化階段,很少有其他選擇途徑。此時,重要水生態系統服務(如魚產量)的經濟價值可能接近生命的價值或改變生計的代價成本。

        2.2總經濟價值(TEV)的運用TEV是體現所有經濟價值項目的總和,包括最重要的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比如水生態系統的環境保護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等。換句話說,健康的水生態系統是其提供其他各項服務的前提,只有這樣才具有貨幣價值。然而,以往研究中涉及的水生態系統價值并未體現出這一點。此外,有學者認為,當前的TEV忽略了包含在水生態系統中的固有價值,是一種不依賴于人類喜好的價值。

        在目前的研究中,TEV和邊際價值是一對既重要而又易混淆的概念。參看以往研究發現,TEV是邊際價值在非關鍵范圍內的累積,否則,邊際化的假設將不能成立。有學者認為,邊際值無窮接近于水生態系統所提供服務功能的最小值。而也有不同觀點認為在低于這個最小值情況下,TEV這一概念則毫無意義。后者符合邊際變化和可替代性的基本假設,并符合預算約束的可行性概念。在任何情況下,超出非關鍵范圍而試圖評估水生態系統TEV都將是毫無意義的。研究表明,所提供生態服務級別非關鍵范圍的決定作用往往并不明顯。此外,邊際值往往趨近于平均值。

        2.3空間尺度、社會經濟尺度和時間尺度定義水生態系統服務的效益與其所在的時間和空間密不可分,確定清晰而明確的空間尺度、社會經濟尺度和時間尺度的定義,是生態經濟評估研究的關鍵一步??臻g尺度是指所評估水生態系統服務的地域范圍、利益相關者所處的位置以及當地與河流下游地區。社會經濟尺度關注的是對同一地理位置不同人群的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民生戰略中發揮著不同作用,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支撐社會結構、增加社會就業、減少社會貧困、防止社會沖突等。時間尺度對水生態系統服務來說非常重要。尤其在評估水生態系統服務發展變化的影響時,時間尺度更是一個突出問題,因為水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水生態系統或其功能的變化可能要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滯時”才能顯示出來,而這一時間折扣不容忽視。

        價值評估研究的尺度是由經濟分析問題的類型決定的,金融經濟分析背景下的價值評估與福利經濟分析背景下的價值評估尺度截然不同。一般來說,隨著研究尺度的增加,評估值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會隨之變得復雜。如果邊際假設條件不成立,就會產生理論概念性問題。研究尺度增大造成的實際問題,則與諸多影響價值評估的不確定因素有關。當前,對水生態系統的認識還存在諸多不足。

        當遭受外界影響時,水生態系統可能會產生非線性變化或遲滯變化情況,從而可能會帶來連鎖反應,進而導致災難性或不可逆轉的變化。另一方面,一些水生態系統可能表現出較強的恢復能力。因此,謹慎地確定時間尺度與空間尺度的臨界值和預測值非常關鍵。雖然現有的經濟手段已表現出明顯優越性,但仍會出現無法精確評估的情況。因為臨界效應能夠影響人類的喜好偏向,因而應加以重視。面對認知不足和不確定性大的實際情況,有必要在水生態系統經濟評估方面運用專家評判程序。這表明該項研究需要詳細了解利益相關者的情況,以確保評估質量。此外,通過被動或主動掌握情況增加認知,可逐漸減少不確定性。

        3結語

        現有的多數經濟評估方法都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水生態經濟評價。“市場價格”法是市場化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在發展中國家亦是如此。由于大部分水生態系統服務是非市場化的,使得市場的不規范性和有限性成為使用該方法時遇到的主要問題。“旅行費用”法通常用于評估娛樂價值。“陳述偏好”法是非市場化服務評估的首選方法?!袄孓D讓”法是最簡單的方法,但要求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環境條件。針對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經濟效應評估存在的主要挑戰,激勵評估研究人員更加認真、謹慎地開展水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評估。此外,評估還有助于權衡取舍,但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IWRM中,經濟評估并不能孤立存在。必須將經濟評估置于更為廣闊的決策背景中。認識到價值評估能夠提高人類對水生態系統服務在造福人類方面的作用和價值。

        第2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一、基于成本途徑的資源環境價值評估方法

        以維持、保護、恢復及優化生態環境系統所付出的代價作為生態環境系統的價值。成本途徑的資源環境價值評估方法主要包括:機會成本法、防護費用法、恢復費用法、人力資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

        (一)機會成本法對一定資源總存在著多種用途,可以選擇一種使用方式,同時也就失去了其他使用方式的機會,把失去使用機會的方式中能獲得的最大收益稱為該資源的使用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如某水域被劃為保護區后,不能進行水產養殖,該水域則失去了作為漁業生產的機會價值。

        (二)防護費用法防護費用(Defense Expenditure,DE)是指人們為了減少和消除環境污染或生態惡化的影響而支付的費用,避免了損失,就相當于獲得了效益,因此用防護費用來替代資源環境的價值。例如,為了得到安全衛生的飲用水而購買安裝凈水設備;治理噪音污染、防護噪音干擾的花費,計為選擇低噪音或無噪音環境的價值。

        (三)恢復費用法當某一生態環境污染惡化,其功能降低,為了能將其各種功能恢復到受污染破壞前的水平而采取措施,所花的各種費用相當于該生態環境質量的最低價值。如當某湖泊遭破壞退化后把湖泊恢復到受破壞以前的狀態所需的費用,即可看作湖泊的價值;礦山開采完后,對周邊環境的恢復費用,計為礦區原有環境的價值。

        (四)人力資本法人力資本法(Human Capital Approach,HCA)是通過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損失來估計資源環境價值,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人生活在受污染的環境中過早死亡和生病造成的投入損失;由疾病引起的醫療費開支;人們心理上的損害。

        (五)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恢復費用法的一種特殊形式,當環境破壞并發生不可逆變化后,用人工方法建造一新的工程來替代原來生態環境系統的功能,建造新工程所需的費用則可視為生態環境的某些功能的價值。如一片森林被毀壞,使其涵養水源功能喪失,就需建造一座庫容與森林涵養水源的水量相當的水庫,水庫建造費用就作為森林涵養水源功能的價值。

        基于成本途徑的估價方法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估價的不是生態環境提供的正效益、正價值,而是人類為了獲得正效益而必須支付的費用,即體現了環境物品(包括舒適)的一部分成本,因此用這些方法估算出的價值量只能代表環境價值的一部分。如防護費用有使用效益問題,在預防或治理環境污染的效果相同條件下,防護費用應該是費用最低的那種方式所需的費用;用人力資本法估算出的經濟損失價值只能說明環境被污染后流失的價值量而不能以此完全代表環境價值;在使用人力資本法時,估算早亡的損失是用損失的勞動收入來衡量,其中隱含著的推論是收入小于支出的人的死亡對社會有利,因而會引發倫理上的爭論,為避開這一道德困境。實際中可用改進的人力資本法來計算人的健康損失和生命價值;恢復費用法和影子工程法有一個相似的假設,即被恢復的生態環境系統和影子項目工程要與原有生態環境系統有相同的生態環境功能,這在實際中難以做到。

        二、基于收益途徑的資源環境價值評估方法

        收益是指資源環境所生產的物質和提供的生態服務。收益途徑的資源環境價值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場價值法、收益資本化法、替代市場法等。

        (一)市場價值法市場價值法(Market Value Approach)是費用效益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該法將資源環境質量看成是一個生產要素,認為資源環境質量變化導致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變化。即這種變化引起在給定資源條件下影響市場商品的供應量?;蛘邔е庐a量或預定收益的降低。因而可以用市場商品數量或產量的變化來表示,其變化值以市場價格測算,以此作為評估資源環境的價值。例如,化工廠的空氣污染對廠周圍的農業生產有不利影響,可用損失農作物產量的價值作為減少污染措施的效益來計算資源環境價值。

        (二)租金或預期收益資本化法1992年李金昌首先將地租理論用于探討資源環境價值及其估算。他是在知道了一塊土地、一片森林或一個生態環境系統的租金或預期收益和利息的情況下,用資本化法求取資源環境價值的基本值。再用環境稀缺性體現出的供求關系和時間加以調整,從而得出資源環境的價值。生態環境作為一種自然資產,其在未來一定年限內產生的物質性產品和功能的價值,即預期的收益或租金,按一定社會貼現率折為現值,就作為資源環境資產的價值。

        (三)替代市場法所謂替代市場法就是找到某種有市場價格的替代物來間接衡量沒有市場價格的資源環境物品的價值,替代市場法主要包括物品替代法、旅行費用法和享樂價格法等。一是物品替代法是用以估算生態環境系統所提供的多種生態功能效益,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小氣候、凈化環境及營養循環等,它們不能直接在市場上進行交換,因而也沒有體現出相應的市場價格,因此就要尋找一種有市場價格且與某項生態功能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產品作為替代品,用其產量和價格來間接估算該項生態功能的價值。例如,為獲得與一片森林產生氧氣的價值可以用氧氣廠生產相同數量的氧氣的費用來替代。為獲得持留在土壤中養分的價值,可以用含相同數量營養元素的化肥的市場價格來替代等。二是旅行費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是用于評估資源環境的旅游娛樂價值,如釣魚、狩獵、森林觀光等,雖然這些功能不能直接在市場交易中體現其價格和數量,但可通過人們在與這些環境服務密切相關的市場中所支付的價格或獲得的明顯利益來估算這些環境服務的價值,如所耗交通費用、門票及其它相關的費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人們在消費環境資源的這些服務時所支付的費用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環境服務的價值,因為消費者根據其個人收入水平、文化層次、距離遠近及其它情況而有著不同的消費者剩余。TCM通過消費的資料信息,求出消費者剩余,資源環境的服務價值就是消費者的實際支付與其消費者剩余之和。三是享樂價格法(Hedonic Pricing Method,HPM)是根據人們為優質環境物品享受所支付的價格來推斷環境質量的價值,即將享受某種產品由于環境的不同產生的差價,作為環境差別的價值。此方法的出發點是某一財產的價值包含了它所處的環境質量的價值。如果人們為某一地方與其它地方相同的房屋和土地支付更高的價格,且其它各種可能造成價格差別的非環境因素都加以考慮后,剩余的價格差別可以歸結為環境因素。

        上述基于收益途徑的資源環境價值評估方法都各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分析如下:市場價值法是在估算生態環境產品(資源)的經濟價值上運用最廣泛和最直觀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易觀測計量,其結果普遍能被接受。但在市場價格失真時,就需要作出修正,或采用以邊際價格為基礎的影子價格,但很難準確確定。租金或預期收益資本化法運用的首要條件就是要知道當年或每年生態環境系統的收益或租金,而每年的收益的估算又要涉及到其他多種方法,況且每年的生態環境系統收益受到氣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實際誤差可能很大。物品替代法將無市場的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轉化為有市場價格的物品,從而實現其價值,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屬于經濟資產的自然資產的存量的估價,比如海洋捕魚、采伐原始森林等。因為魚類-木材都有市場價格,但對于自然資源的流量或者環境的損害等則無法使用該方法。旅行費用法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方法,但該方法需要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大量數據,估算過程較為繁瑣。同時,旅行費用法主要適用于獨立的某個景點,對多目標游覽活動給出的結果比較模糊,也難以適用于城市內景點的估價,因為這些景點的旅行費用少,游客也不會把市內景點作為出行的唯一目的。此外,當該方法運用到諸如娛樂區或野生生物保護區時,由于忽略了這些景點的地方利益、非景點價值及非使用價值,會導致價值的過低估計。享樂價格法需要有足夠大的單一均衡的資產市場,并要依賴大量數據包括環境數據,才能建立相應的方程,但這種方法是建立在實際市場數據的基礎之上,所以比假想的評價方法有較少的系統誤差。

        三、基于市場調查途徑的資源環境價值評估方法

        通過市場調查的途徑評估資源環境價值,目前在國際上最常用的是條件價值評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主要用以評估資源環境的非使用價值,如存在價值、遺產價值及選擇價值等。

        (一)條件價值評估法CVM利用征詢問題的方式誘導出人們對環境物品的偏好,并導出人們對環境物品保存和改善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其計算方法類似于TCM法,即WTP=商品實際支出價格+消費者剩余,求出WTP,即可得到環境物品的價值,它針對的是缺少市場的環境物品,提供給消費者一個假設市場,其導出的WTP值依賴于向應答者描述的假設市場條件,所以又稱為條件價值法。條件價值法早在60年代初就在國外開始應用,并在應用中不斷改善,我國是在90年代引入的。CVM的具體操作流程是通過采訪,要求調查對象對環境變化給出價值。CVM需要解決4個技術問題:采訪方式、調查問卷的設計、提問方式和數據統計分析。它不僅是評估環境非使用價值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而且還可以用以評估資源環境的使用價值。

        (二)條件價值評估法的爭議條件價值法雖然目前此法應用廣泛,但其爭議也較大。首先,支付意愿與人們對研究對象(資源環境)的了解程度密切相關;其次,WTP與調查對象的文化背景、自然保護意識和收入水平相關;第三,需要較大的樣本數量,因為WTP值與樣本總人口數極大相關。由于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導致了結果的較大偏差,甚至是扭曲,而且一項CVM的調查統計還需要足夠的經費和時間。總而言之,CVM雖然存在很多缺陷,推廣應用有一定難度,但卻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四、估價方法選擇

        按收益途徑估算的資源環境正效益所體現的資源環境價值與按成本途徑估算出的環境成本(環境損失),其實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即從收益的效果與失去收益的損失上考慮。

        (一)從收益的效果上考慮在估算資源環境價值時。要根據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當環境系統提供的收益較明顯和容易定量時,接收益途徑估算;而當環境損失比較明顯和容易定量時,按成本途徑估算。在估算缺乏統計數據的資源環境物品時,還可以運用參照對比的方法,即使用別地的估算結果,經修正來反映本地該項資源環境的價值,當然其結果的誤差也最難控制。

        第3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一、我省開展森林旅游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樹立良好規范的森林旅游資源資產經營指導思想。對森林旅游資源資產進行評估,是為了把森林旅游資源資產的耗費介入其成本之中,對森林旅游資源資產的價值進行重新的架構,強調森林旅游資源資產在各生產要素中的突出位置。改變過去那種“高投入、低產出、高浪費、低效益”的經營模式,重視資源的保護和培育,走新型的森林旅游發展道路。

        2、變我省森林旅游資源的無償或微償使用為有償使用制度。對森林旅游資源資產進行評估,可以重新計算森林旅游的開發和使用成本,森林旅游經營者只有付出相應的經營成本和代價后,才能取得相應的旅游資源經營權和資格,這樣經營者就會為了減少自身經濟損失而放棄對森林旅游資源的過度和無度濫用,減少或有效杜絕了對森林旅游資源及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保護森林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為優化我省森林旅游資源配置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市場經濟不同于計劃經濟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資源的配置是通過市場自發調節的。通過價值規律和價格杠桿等來調節資源的合理流動。這就要求全部市場資源必須要有價格基礎。對于森林旅游資源也是如此,通過對森林旅游資源經營模式的完善,通過引進合作、合資和股份制經營等多種形式,加快森林旅游資源產權制度的建立。在這一過程中,加強對森林旅游資源的價值評估無疑會加速這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森林旅游業的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

        4、為我省森林旅游資源產品的定價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我省是一個森林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的省份。但由于受過去只注重開發而不注重保護的森林資源經營觀念的驅使,森林旅游資源正日益呈現迅速退化的趨勢。森林旅游產品不合理的定價機制,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對較低的森林旅游產品價格,會造成森林旅游資源的過度消耗,超出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加快資源損壞。森林旅游業對于我省來講,還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因此價格的制定上還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因此,我們要強調在對森林旅游資源資產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合理確定森林旅游產品的價格。

        二、森林旅游資源資產評估方法

        根據《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的規定,資產評估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種。森林旅游資源資產和其它資產相同,在評估的時候也主要依據上述的三種方法。但由于森林旅游資源資產其自身的特殊性及影響森林旅游資源資產價值的因素比較復雜,在評估方法的使用上也要與其它資產評估有所區別。

        1、市場比較法。市場比較法也稱現行市價法。它是以相同或相似的其它森林旅游資源的市場價格作為評估基礎,以此來估算待評估資源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評估公式如下:E=K××G×S

        其中,E為森林旅游資源資產評估值;K為森林旅游資源質量調整系數;為旅游消費水平調整系數;G為相同或相似森林旅游資源資產單位有效使用面積的市場價格;S為待評估資產的有效使用面積;

        2、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在資產評估中用當前條件下重新購置一個全新的被評估對象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去除發生的各種實體性、功能性、經濟性的減值而把剩余部分的價值作為被評估對象的評估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評估公式如下:

        資產評估價值=重置價值―實體性減值―功能性減值―經濟性減值

        3、收益現值法。收益現值法也稱年金資本化法,是指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并折算成現值,借以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從資產購買者的角度出發,購買一項資產所付的代價不應高于該項資產或具有相似風險因素的同類資產未來收益的現值。收益現值法對資產進行評估的實質是將資產未來收益轉換成資產現值,而將其現值作為待評估資產的重估價值。該方法適用于市場比較成熟,年均收益比較穩定,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和管理已經比較完善的森林旅游資源資產的價值評估。評估公式如下:E=A/P

        其中,E為森林旅游資源資產評估值;A為年均純收益;P為投資收益率;

        三、結論

        以上三種評估方法只是在森林旅游資源資產評估實際中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這三種方法是分別從不同的渠道中分解出來的,雖然計算方法各不相同,但在使用中并不能完全將三者割裂開來,它們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森林旅游資源資產的價值。在評估實踐中,一定要相互配合、相互統一。在評估中,避免單一的評估方法,而要是多方法的協調使用,相互修正,以形成合理的評估結果,避免單一方法帶來的偏差。在選擇森林旅游資源資產評估方法時要同時考慮被評估資源的自身特點、評估的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存在。

        參考文獻:

        [1]傅晶.黑龍江省森林公園產業化經營研究[J].商業研究,2006(10):117―119

        第4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選擇浙江省南部山區泰順縣作為研究區域,對全縣各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了定量評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及其區域分異規律的綜合評價。結果表明:2012年全縣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為334.1×108元,是當年該縣GDP的6.40倍,其中以水源涵養、氣候調節、土壤保持服務價值為主,三者分別占總價值的62.35%、21.8%、7.16%,生態系統有著巨大的間接服務價值。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分析結果顯示,極重要、很重要、重要區、一般重要區域分別占全縣總面積的31.43%、34.57%、20.35%、13.64%,評估結果可為生態系統的科學管理、生態保護關鍵區的確定以及生態保護和建設政策的制訂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InVEST模型;浙南山區;泰順縣

        生態系統服務是指生態系統提供給人類直接或間接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社會經濟系統輸入有用物質和能量、接受和轉化來自社會經濟系統的廢棄物,以及直接向人類社會成員提供服務[1]。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與自然資產核算是目前生態經濟學和環境經濟學的研究熱點和焦點。為了對這些價值進行客觀、科學的評估,國內外基于各種時空尺度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進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理論探索[2~4]。初步建立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理論框架,探索了不同生態系統、不同服務類型的評估方法[5~8]。生態系統服務與權衡綜合評價(integratedvaluationofecosystemservicesandtradeoffs,InVEST)模型是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常用的工具,該模型運行較簡單,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模擬效果[9~10]。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評價是針對區域典型生態系統,分析生態系統服務的區域分異規律,并明確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區域,目前對生態服務功能重要性評價的方法基本是按照環境保護部《生態功能區劃暫行規程》,即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沙漠化控制、營養物質保持、海岸帶防護功能6個方面進行評價,該評估在省級、流域、全國甚至全球尺度上可行,但在小尺度上就略顯簡單。

        浙江省南部山區屬于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劃中的浙閩贛交界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域,同時也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如何加強該區域生態系統的科學管理,確定生態保護關鍵區以及針對不同區域制定相關生態保護和建設政策,均需進一步明確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極其空間分布。本研究選擇泰順縣作為研究區域,通過構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指標體系,確定評估方法,定量評估各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并進一步分析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以期為權衡生態保護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建立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提供重要基礎數據,亦有助于將價值評估結果納入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政績考核體系。

        1研究區概況

        泰順縣土地總面積1762km2,屬亞熱帶海洋季風型氣候,年均氣溫16.1℃,年均降水量2008.8mm,年平均蒸發量1148.6mm。境內溝谷縱橫,有大小溪流數百條,分屬飛云江、交溪、沙埕港、鰲江四大水系。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5.6%,有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山地灌叢等5個群落類型。除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內保護較完整的13.4km2原始森林外,其余基本都是次生林。土壤類型以紅壤、黃壤、紫色土和水稻土為主。全縣中度以上土壤侵蝕所占比例為25.09%,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1729.96t/(km2•a),屬輕度水利侵蝕,水蝕的主要形式是坡面侵蝕和細溝、小切溝侵蝕,并伴有重力侵蝕和泥石流。

        2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數據主要包括:①土地利用數據,以遙感影像作為基本信息源,結合2012年1:50000土地利用現狀圖、30m×30m分辨率的數字高程模型(DEM)以及野外實測的地物光譜數據和社會經濟統計數據等資料,通過計算機解譯和人工解譯相結合的方法獲得;②氣候數據,來源于中國氣象局數據共享中心,包括2012年日平均溫度、相對濕度、降水量和日照時數等,降水量的空間分布格局通過ANUSPLIN插值軟件[11]將研究區及周邊共12個氣象站點的降水量觀測值進行插值獲得;潛在蒸散(ET0)采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于1998年對Penman-Monteith模型的修訂版本[12]計算獲得;③土壤數據,通過對1:1000000土壤空間屬性數據柵格化獲得;④植物養分數據,來自遙感估測以及已有研究成果;⑤NPP(凈初級生產力),采用周廣勝等[13]的自然植被NPP模型得到;⑥產品供給及其他(如SO2、煙塵、工業粉塵排放量等)統計數據,主要來自《泰順縣統計年鑒2013》和泰順縣環境保護局,該研究以2012年為核算年。

        2.2評價指標體系在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和Haines-Youn等[14~15]生態系統服務分類基礎上構建泰順縣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由產品供給服務、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價值3大類17項指標構成(產品供給包括6項,表1包括11項),并采用市場價值法、替代成本法、費用支出法等[16]進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估。

        2.3評價方法

        2.3.1產品供給生態系統產品供給價值指環境資源直接滿足人們生產和消費所需的價值。

        2.3.2固碳釋氧植物每生產1t干物質可以吸收1.63tCO2(CO2分子量中C元素的含量為27.27%),同時釋放1.19tO2。生態系統的凈化環境功能包括大氣環境凈化和水環境凈化。大氣環境凈化主要考慮生態系統對SO2的吸收和滯塵功能的價值;水環境凈化主要考慮生態系統對COD和氨氮凈化功能的價值。用污染排放量分別乘以單位排放量的處理費用,即為生態系統環境凈化功能的價值。SO2治理費用和除塵價格根據《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確定,生態系統年凈化水質價值采用網格法得出的全國城市居民用水平均價格計算,水的凈化費用為2.09元/t。

        3結果與分析

        3.1生態系統直接服務價值生態系統直接服務價值主要是指其產品供給服務所產生的價值。主要包括農業產品、林業產品、畜牧業產品、漁業產品、水資源利用和水電6項。農業產品主要指糧食、油料、藥材、茶葉、水果和蔬菜;林業產品主要指油茶籽、筍干、板栗、木材和毛竹;畜牧業產品主要指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禽肉、禽蛋、蜂蜜和牛奶;漁業產品主要指水產品;水資源利用主要指農業灌溉用水、林牧漁畜用水、工業用水、城鎮公共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態與環境用水;水電是指泰順縣全年135個水電站的總發電量。依據《泰順縣統計年鑒2013》統計得到全縣生態系統產品供給總價值為8.11×108元,其中農業產品產量為16.63×104t,總價值為5.67×108元;油茶籽、筍干、板栗產量共計0.36×104t,木材1.90×104m3,毛竹109.37×104根,林業產品總價值為0.43×108元;畜牧業產品產量為0.83×104t,總價值為1.52×108元;漁業產品產量為298t,總價值為429×104元;水資源利用總量為6615×104m3,總價值為3839.88×104元;水電發電量為6.89×108kWh,總價值為0.05×108元。

        3.2生態系統間接服務價值及總價值固碳釋氧服務價值:由自然植被NPP模型計算得到2012年泰順縣單位面積NPP為710.13g/(m2•a)(以C計),故全縣NPP總量為125.12×104t/a,計算得到,2012年生態系統固碳價值為4.19×108元,釋氧價值為4.92×108元,固碳釋氧總價值為9.11×108元。營養物質保持服務價值:在營養物質保持量的計算中,以各氣候帶營養元素N、P、K在植物體中的質量分數為依據[20],結合當地森林資源清查數據來計算泰順縣生態系統的N、P、K含量,分別為0.485%、0.054%、0.27%,計算得到,2012年泰順縣生態系統固氮量為6068.53t,固磷量為675.67t,固鉀量為3378.36t,總營養物質保持功能的價值為1.3×108元。水源涵養服務價值:2012年泰順縣年均降水量為2162.75mm,年均潛在蒸散量為690.56mm,生態系統水源涵養量為27.16×108m3,水源涵養功能的經濟價值為208.32×108。土壤保持服務價值:由1:1000000中國土壤數據庫獲取泰順縣不同土壤類型的N、P、K含量。計算得到,泰順縣土壤保持總量為6908.63×104t,保肥總量為88.4×104t,總經濟價值為22.98×108元;因土壤保持功能減輕泥沙淤積量為0.12×108m3,經濟價值0.94×108元,泰順縣土壤保持功能總價值為23.92×108元。氣候調節服務價值:2012年泰順縣森林、草地和城市綠地等植被覆蓋面積為1684.21km2,每公頃綠地夏季在周圍環境中可吸收81.1×103kJ的熱量,全縣植被因蒸騰作用吸收的熱量為136.59×108kJ,合379.42×104度電。全縣水面年蒸發量為0.22×108m3,在氣溫25℃環境下,1m3水汽化為相同溫度的水蒸氣需消耗2.43×106kJ的熱量,全縣水面蒸發消耗的總熱量為54.6×1012kJ,折合15.17×109度電。植物蒸騰和水面蒸發產生的經濟價值為72.82×108元。環境凈化服務價值:2012年泰順縣SO2排放總量為163.73t,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總量為174.69t,生態系統凈化空氣總經濟價值為22.27×104元。全縣廢水排放總量為52.39×104t,全部直接排入自然界中,其中,COD排放量195.27t,氨氮排放量為1.36t。生態系統凈化水質的價值為109.5×104元。文化旅游服務價值:泰順旅游區面積占全縣面積25%,擁有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飛云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承天氡泉省級自然保護區、氡泉-九峰省級風景名勝區、三魁天關山省級森林公園、南浦溪市級風景名勝區等旅游區。全縣2012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06×104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51×108元,其中接待國內游客205.8×104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0.48×108元;接待入境游客1605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281.21×104元。由表1可見,泰順縣生態系統間接服務價值為325.99×108元,其中,調節服務價值為315.48×108元,文化服務價值為10.51×108元。結合3.1節可知,泰順縣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為334.1×108元,具體地,水源涵養價值為208.32×108元,占總價值的62.35%;氣候調節價值為72.82×108元,占21.8%;土壤保持價值為23.92×108元,占7.16%。

        3.3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綜合評價根據泰順縣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特點,選擇固碳釋氧、營養物質保持、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等服務指標進行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綜合評價,建立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采用綜合指數法[21~22]對各評價指標分級賦值后進行等權重疊加,并將評價結果分為4級,即極重要、很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由圖1可見,泰順縣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表現出明顯的空間差異。西北部的黃橋、烏巖嶺、楊寮一帶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最高,該區域為全縣的多雨中心,加之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原始森林保護較為完整,森林植被覆蓋度高,動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是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極重要區,占全縣總面積的31.43%;中北部的百丈鎮、莜村鎮以及南部仕陽鎮一帶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較高,該區域降水較為豐富,蒸散量低,植被覆蓋度高,是水源涵養重要區,占全縣總面積34.57%;其他區域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處于中等,這些區域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村及農用地沿山間盆地及溪谷廣泛分布,占全縣總面積的20.35%;羅陽鎮、泗溪鎮、三魁鎮、雅陽鎮一帶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最低,該區域地處山間盆地,屬全縣人口集中分布區,土地利用類型以耕地和建設用地為主,占全縣總面積的13.64%。

        4討論

        生態系統服務的評價方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物質量評價法,另一類是價值量評價法[23]。本研究分別從物質量和價值量兩方面對泰順縣生態系統服務進行評估,物質量評價法主要從物質量的角度對生態系統提供的各項服務進行定量評估,其特點是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生態系統的生態過程;價值量評價法是以貨幣價值量的角度對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進行定量評估,其結果易于納入經濟核算體系,可以從另一側面展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以引起人們高度重視,進而保證持續地利用生態系統服務。本文采用InVEST模型對泰順縣生態系統服務進行定量評估,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生態系統服務重要性評價能夠較為精細地反映生態系統服務的空間差異及其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該研究結果顯示,泰順縣生態系統服務以水源涵養、氣候調節、土壤保持為主,有著巨大的間接服務價值。生態系統服務極重要區面積為553.84km2,占全市總面積的31.43%,遠大于目前縣域的林地保護面積。隨著泰順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用林地面積逐步增加,林地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日趨突出,加之水土流失日趨嚴重,應該大力恢復和發展生態公益林,既能保持水源涵養功能,又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并積極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

        泰順縣2012年全縣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為334.1×108元,是當年該縣GDP的6.40倍,該比值高于國內外大多數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如Costanza等[24]對全球生物圈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估算結果顯示,1994年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約合當年世界GDP的1.82倍;Boumans等[25]利用全球生物圈復合模型(GUMBO)得出,2000年全球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約為當年世界GDP的4.5倍;陳仲新等[26]把我國植被類型合并為若干個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并參考Costanza等包含16個生態系統類型的分類系統與17大類生態系統效益的分類方法及經濟參數對1994年我國生態系統功能與效益進行了價值估算,結果表明,我國生態系統經濟效益為當年GDP的1.73倍;吳珊珊等[27]通過構建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分類體系,計算得出2004年渤海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相當于環渤海地區GDP的1.73倍;歐陽志云等[11]提出了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的概念及核算方法,并估算出貴州省2010年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為當年全省GDP的4.30倍,比較發現,泰順縣生態系統在評價指標不是特別多的情況下,依然有著巨大的服務價值。

        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評估時間、評估指標選取、評估方法及參數的不同造成的。一方面,利用遙感技術測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克服了傳統生態統計方法以點代面的缺點,ANUSPLIN插值軟件、Penman-Monteith模型、自然植被NPP模型等技術手段使得各項評估結果更能反映區域實際情況;但另一方面,遙感數據處理、模型運算精度、統計數據獲取等都會不可避免地導致最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產生一定偏差。

        第5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與生態價值會計相關的概念主要有環境會計、生態會計、生態效益外部性會計、生態環境補償會計等。分清它們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生態價值會計的內容。

        (一)環境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由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構成

        宏觀環境會計主要是指國民經濟環境核算,微觀環境會計則是指企業等微觀主體所從事的與環境有關的業務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于微觀環境會計,StefanSchalteggerandRogerBurritt(2004)將其分為環境傳統會計與生態會計。其中,環境傳統會計包括環境管理會計、環境財務會計、環境其他會計三種。環境管理會計要解決“什么是環境成本,如何跟蹤和追溯環境成本”的難題;環境財務會計涉及“是否經環境導致的支出資本化或費用化”“,什么是環境資產,如何計量環境資產”等問題;環境其他會計如稅務會計可能會涉及“垃圾填埋修復成本如何抵稅”問題。生態會計包括內部生態會計、對外生態會計、其他生態會計三部分。內部生態會計的目的在于收集以實物單元表示的供管理當局內部使用的有關生態系統的信息;對外生態會計收集和披露有關外部利益關系人關心的環境問題的數據;其他生態會計也以實物單位計量數據,是管理部門控制規定執行情況的一種方法。我國對微觀環境會計的研究以孟凡利、肖序、許家林等為代表,主要集中在環境傳統會計方面,基本上與西方學者保持一致。但在生態會計方面的研究,國內出現了兩種局面。一種是沿用StefanSchaltegger等的概念,如耿建新(2007)、王中堅(2007)、張亞連(2011)、杜殿明(2012)、闕嘯嘯(2014)等;另一種雖然沿用了“生態會計”這一專業名詞,但含義卻有本質區別,脫離了生態會計實物計量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對生態價值的會計核算,如楊宗昌(2002)、溫作民(2008)等。

        (二)生態效益外部性會計以張長江的研究為代表

        張長江的《生態效益外部性會計》(2013)一書將生態效益外部性價值定義為“生態效益外部性價值=生態效益價值凈額-生態收益”、生態效益外部性價值應確認為一項債權(應收生態款)、以“歷史成本+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以價值法和事項法相結合的披露模式??梢?,生態效益外部性會計只是對本期生態價值尚未實現的部分進行會計核算,要以生態價值會計核算為基礎。只有正確的生態價值會計核算,才有正確的生態效益外部性會計核算。

        (三)生態環境補償會計以秦格的研究為代表

        秦格(2011)對生態環境補償會計的基本假設、核算基礎、反映的內容、主要特征、會計科目、賬務處理、會計報告、分析體系等作了詳細的論述。他將生態環境補償會計定義為“反映民眾生態權益,計量生態資產,從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對社會補償成本的發生情況進行控制和計量,反映社會成本發生的范圍額度、分配去向的一種現代化專項會計核算制度”。作為規范指導生態補償實踐的工具,生態環境補償會計的首要內容為發映生態資金的籌集和運用。而這一點在生態價值會計核算中是生態收入與支出所要反映的內容??梢缘贸鼋Y論,生態效益外部性會計與生態環境補償會計是生態價值會計的發展和細化,而生態價值會計在微觀環境會計體系中是與傳統環境會計、生態會計并行的環境會計的一個新發展。

        二、生態價值會計核算框架構建

        本部分主要從生態價值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會計確認與計量、會計科目設置與賬務處理、會計報告等方面闡述該框架的構建。

        (一)基本假設

        生態價值會計的基本假設包含一般性假設和特殊性假設。一般性假設是對傳統會計中四項基本假設的繼承和發展;特殊性假設是生態價值會計的特有假設,是生態價值會計核算不可或缺的。

        1.一般性假設包含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多元計量假設

        (1)會計主體假設。理論上,生態價值會計主體應與我國的會計體系相一致,分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和企業兩種。一方面,由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保護和建設的生態系統,不以盈利為目的,其存在就是追求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最大化;另一方面,現階段對生態價值的計量,在實踐運用中還不成熟,專業服務機構成本高昂,生態補償的收入卻有限,將企業作為生態價值會計核算的主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所以現階段應以相關行政事業單位作為會計主體,待條件成熟,再過渡到雙主體。

        (2)持續經營假設。生態價值會計的持續經營假設與傳統會計相同,即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活動將無限期地持續下去。

        (3)會計分期假設??紤]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再生周期較長,生態價值會計核算的周期可分為短周期和長周期。短周期與傳統的會計分期假設相同,可以年、季、月為劃分標準;長周期可結合生態建設保護工程,以每一期工程項目為一個長周期。在長周期下的各個短周期內,采用相同的會計核算方法,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同時,如果長周期之間有更合理的會計核算辦法,在對其作出改變后,為保證信息可比,要進行追溯調整。

        (4)多元計量假設。部分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在現階段可采用生態經濟學的方法進行計量。對于這部分要采用貨幣計量,并反映在報表中。但另一部分生態系統服務目前尚找不到合理的方法進行評估,如果忽視它們,將會人為地降低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不利于生態系統的建設與保護,所以這部分要以非貨幣形式在附表中報告。

        2.特殊性假設包含生態系統服務有價、生態系統服務可持續、生態系統服務有所有權歸屬三項假設

        (1)生態系統服務有價。生態系統服務有價可以從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與西方的效用價值論兩方面認識。按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商品的價值來源于無差別的社會必要勞動。生態系統被破壞后,治理與恢復過程必然要耗費人類勞動,凝結著勞動的生態系統成為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實體。按照效用價值論,物品的效用和稀缺性是價值的源泉,毋庸置疑,生態系統服務對人類有效用。在現代社會,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良好的生態系統服務越來越稀缺,正如美國經濟學家塞尼卡所言:“經濟增長和不斷發展的工業,向環境排放污染物日益增長,使潔凈的水、新鮮的空氣成為稀缺的環境物品?!?/p>

        (2)生態系統服務可持續。這一假設是可持續發展在生態價值會計的具體運用??沙掷m發展要求當代人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滿足自己的需求,強調了代際之間的公平。生態系統服務可持續假設認為,除非有相反的證據,生態系統會一直存在,并提供維持社會、經濟發展必需的服務。這一假設保證了生態價值會計核算對象的持續性。

        (3)生態系統服務有所有權歸屬。生態建設保護單位雖然不能控制部分生態系統為誰服務,但卻能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其產生主體———生態系統。他們的盡職守則,會改善生態系統,從而提高生態服務的質量;他們的不作為,會損害生態系統,從而降低生態系統服務的質量。從這一角度分析,生態系統服務歸生態建設保護單位控制。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這些單位可以把生態系統服務作為自己的一項資產,納入會計核算體系中。

        (二)會計確認

        狹義的會計確認包含“如何確認”與“何時確認”兩個問題。“如何確認”要以確認標準為依據,“何時確認”要以確認基礎為準繩。

        1.確認標準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十一條規定:“符合資產定義的資源,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確認為資產:與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源的成本或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鄙鷳B系統服務是否可以確認為一項資產,關鍵看能否滿足資產的定義與確認條件。生態系統服務是一項資源。所謂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種可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積累的客觀存在形態,包括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生態系統服務來源于生態系統,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梢詳喽?,生態系統服務是一項資源。生態系統服務由生態建設保護單位擁有或控制。這一點與生態價值會計的特殊性假設之生態系統服務有所有權歸屬相一致。生態系統服務能給生態建設保護單位帶來經濟利益。首先,在不影響生態系統可持續性下,收獲的一些有形產品如木材、藥材等會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其次,生態系統服務中的一些無形效益如涵養水源、固碳釋氧在現階段沒有公開交易市場的情況下,政府往往會對生態建設保護單位給予補償。同時,隨著以后生態系統服務市場的完善,這些服務給生態建設保護單位帶來經濟利益是毫無疑問的。另外,良好的生態系統服務帶來的游憩收入也是一項經濟利益的流入。生態系統服務能可靠地計量。自Constanza等1997年對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以來,生態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越來越豐富與完善,無論是區域生態系統還是單個生態系統,國內外都有眾多的生態價值評估案例。所以,現階段對生態價值進行可靠的計量已不是問題。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生態系統服務可以確認為一項資產。同時,這項資產要素不同于傳統資產,它既不能歸為有形資產的一種,也不能劃分為無形資產,以包含有形產出和無形效益的生態資產命名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2.確認基礎

        公認的會計確認基礎有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生態價值會計要素的確認基礎因會計要素的不同而不同。因為現階段生態價值會計主體是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所以與生態價值相關的收入與支出科目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這符合我國的慣例,也有利于主體的預算與決算,但對生態資產的確認,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生態資產實際上是會計主體對社會的貢獻,也是獲得收入補償的依據。由于生態價值的數額通常很大,而政府給予的生態補償有限和生態服務市場的不完備,導致現階段生態價值全額收回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對生態資產的確認也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那么生態資產確認數額有限,則不能充分反映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也與生態價值會計核算的目的相悖。同時,堅持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的雙重會計確認基礎,也不違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體現了收付實現制不排斥權責發生制的宗旨。

        (三)會計計量

        生態價值的會計計量要特別注意對計量屬性與計量方法的選擇?!镀髽I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指出,應優先選擇歷史成本對生物資產進行初始和后續計量,公允價值作為輔助的計量屬性。生態資產中有形產品部分與準則所指的生物資產相似。一方面,生態系統中有形產品部分如林木、草地等,大多數是自然形成的,具有自然生長與不斷增值的自然屬性,歷史成本很小或者無從考證,既使有一些林木、草地是通過人工培育出來,也可能會存在歷史成本極低與公允價值嚴重偏離的情況;另一方面,生態系統中的一些無形服務是依賴于生態系統中的林木、草地等實體自然產生的,成本可以視為零,同時這部分無形服務往往會發揮巨大的生態效益,如果有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的支出,這部分成本也不能完全反映這部分服務的真正價值。所以,歷史成本這一計量屬性不適合生態價值會計。在沒有歷史成本或者歷史成本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公允價值是可靠的選擇。盡管現階段生態系統服務沒有完備的市場,但這并不構成其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因為“活躍的市場并不是形成公允價值的必要條件;當不存在活躍的市場時,可以采用包括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在內的各種估價技術來提供對公允價值的良好估計”。所以可以通過評估手段獲取生態價值的公允價值,以評估促進生態價值的會計核算。公允價值的選擇要遵循既定的程序,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活躍市場上的公開報價;第二層次為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存在類似商品的活躍市場,以類似商品的公開報價作調整而得;第三層次為相同和類似商品的活躍市場均不存在時,使用估價技術。生態價值的評估方法主要來源于生態經濟學,現階段比較成熟的有基于市場價格的評估方法和模擬市場價格評估方法。同時,每種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也有不同的評估方法可供選擇。所以,為保證公允價值的可靠性,有一個選擇的先后順序問題。在確定生態系統服務的公允價值時,應優先采用基于市場價格的評估方法。因為無論是公開的或者替代的市場價格,都是大家所接受的,從而也是相對最公允的。只有當無法獲取公開或替代的市場價格時,才可以選擇模擬市場價格評估方法確定生態系統服務的公允價值。

        (四)會計科目與賬務處理

        因為現階段生態價值會計主體是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所以它的會計要素基本上與傳統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相同,都為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凈資產五類。在沿用原有的會計科目時,還要在相關要素下增設一些科目,以保證與生態價值相關的業務能納入會計核算系統。資產類要素下增設“生態資產”科目;收入類要素下增設“生態收入”科目;支出類要素下增設“生態支出”科目;凈資產類要素下增設“公眾生態權益”科目。作為登記入賬、編制報表的理論依據,這些要素之間必須滿足的會計等式為:(1)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2)生態資產=公眾生態權益。需要解釋的是,等式(1)中的資產與凈資產不包括生態資產與公眾生態權益,要單列在等式(2)中,這與生態資產的報告方式有關。

        1.“生態資產”與“公眾生態權益”科目

        生態資產科目用以核算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既包括有形產品又包括無形的效益,可按區域內的子生態系統設立二級科目,如森林、草地等。在二級科目下,按照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分類,設立“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支持服務”等三級科目。初次登記入賬時,借方按所屬的生態系統的服務類型登記相關數額;同時按照復式記賬原理,貸方記入公眾生態權益科目。該科目下設“已收”、“未收”兩個二級科目,并在二級科目下設置與生態資產相同的三級科目?!耙咽铡北硎疽褜崿F的生態收入,“未收”表示生態系統服務外部性,數額等于生態資產減去“已收”部分。后續評估增值時,按增加的數額做相同分類;評估減值時,按減少的數額做相反的分錄。

        2.“生態收入”科目

        該科目用以核算會計主體提供生態系統服務而取得的各種收入,包含政府補償收入、生態服務市場交易收入、其他如捐贈等。所以可以按收入來源設置二級科目,同時按“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支持服務”設立三級科目。在實際運用中,會計主體取得的收入有時可能分不清歸屬于哪類服務,這時,可按公允價值作為分配標準,分攤屬于各個服務的收入。同時按收入數額把公眾生態權益從“未收”轉到“已收”科目。

        3.“生態支出”科目

        該科目用以核算會計主體和生態建設與保護相關的支出??砂此M行的工程項目設立二級科目,如退耕還林工程。

        (五)會計報告

        第6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關鍵詞] 林木資源資產 資產評估 方法體系 方法選擇

        林木資源資產作為森林資源資產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森林資源資產中產權交易最為頻繁的部分,因而它是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最主要的內容。森林資源資產交易的大部分是林木資源資產的交易。因此,研究和探討資產評估理論在林木資源資產評估中的運用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林木資產評估要根據不同的林種,選擇適用的評估方法和林分質量調整系數進行評定估算,評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市場法:包括市場價格倒算法、現行市價法;(2)收益法:包括收益凈現值法、收獲現值法、年金資本化法;(3)成本法:包括序列需工數法、重置成本法。

        一、市場法

        1.市場價倒算法

        市場價倒算法是用被評估林木采伐后取得木材的市場銷售總收入,扣除木材經營所消耗的成本(含有關稅費)及應得的利潤后,剩余的部分作為林木資產評估價值。其計算公式為: (1)

        其中:En――林木資產評估值;

        W――銷售總收入;

        C――木材經營成本(包括采運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及有關稅費);

        F――木材經營合理利潤。

        2.現行市價法

        現行市價法是以相同或類似林木資產的現行市價作為比較基礎,估算被評估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2)

        其中:En――林木資產評估值;

        K――林分質量調整系數;

        Kb――物價指數調整系數;

        G――參照物單位蓄積的交易價格(元/立方米);

        M――被評估林木資產的蓄積量。

        二、收益法

        1.收益凈現值法

        收益凈現值法是將被評估林木資產在未來經營期內各年的凈收益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為現值,然后累計求和得出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3)

        其中:En――林木資產評估值;

        Ai――第i年的收入;

        Ci――第i年的年成本支出;

        u――經營期;

        p――折現率(根據當地營林平均投資收益狀況具體確定);

        n――林分年齡。

        2.收獲現值法

        收獲現值法是利用收獲表預測被評估林木資產在主伐時純收益的折現值,扣除評估后到主伐期間所支出的營林生產成本折現值的差額,作為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4)

        其中:En――林木資產評估值;

        K――林分質量調整系數;

        Au――標準林分 年主伐時的純收入(指木材銷售收入扣除采運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有關稅費、木材經營的合理利潤后的部分);

        Da、Db――標準林分第a、b年的間伐純收入;

        Ci――第i年的營林生產成本;

        u――經營期;

        n――林分年齡;

        p――利率。

        3.年金資本化法

        年金資本化法是將被評估的林木資產每年的穩定收益作為資本投資的效益,按適當的投資收益率估算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5)

        其中:En――林木資產的評估值;

        A――年平均純收益(扣除地租);

        P――投資收益率(根據當地營林平均投資收益狀況具體確定)。

        三、成本法

        1.序列需工數法

        序列需工數法是以現時工日生產費用和林木資產經營中各工序的平均需工數估算林木資產重置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6)

        其中:En――林木資產評估值;

        K――林分質量調整系數;

        Ni――第i年的需工數;

        B――評估時以工日為單位計算的生產費用;

        P――利率;

        R――地租;

        n――林分年齡。

        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按現時工價及生產水平,重新營造一塊與被評估林木資產相類似的林分所需的成本費用,作為被評估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7)

        其中:En――林木資產評估值;

        K――林分質量調整系數;

        Ci――第i年以現時工價及生產水平為標準計算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資、物質消耗、地租等;

        n――林分年齡;

        P――利率。

        3.歷史成本調整法

        在會計核算基礎較好,賬面資料比較齊全,且賬面歷史成本與行業或地區的平均成本較為接近時,可采用歷史成本調整法。

        歷史成本調整法是以投入時的成本為基礎,根據投入時與評估時的物價指數變化情況確定被評估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8)

        其中:En――林木資產評估值;

        K――林分質量調整系數;

        Ci――第i年投入的實際成本;

        B――評估時的物價指數;

        Bi――投入時的物價指數;

        P――利率;

        n――林分年齡。

        四、不同種類林木資源資產評估方法選擇

        1.用材林(含薪炭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方法選擇

        用材林林木資產評估一般按森林經營類型分齡組進行:幼齡林一般選用現行市價法、重置成本法和序列需工數法。中齡林一般選用現行市價法、收獲現值法。在使用收獲現值法時必須要有能反映當地生產過程的生長過程表或收獲表。在沒有這些數表時,也可利用當地的調查材料,擬合當地的林木平均生長過程,以取得預測值。近、成、過熟林主要選用現行市價法中的市場價倒算法。用材林林木資產評估時,要充分注意各齡組評估值之間的銜接。

        2.經濟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方法選擇

        經濟林林木資產評估一般選用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在選用收益現值法時應考慮經濟林經營的經濟壽命期、各生長發育階段的經濟林產品的產量和成本的差異、經濟壽命期末的林木殘值。在選用重置成本法時應以盛產期前為重置期確定重置成本。進入盛產期后,還應根據收獲年數確定調整系數(折耗系數)。

        3.防護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方法選擇

        防護林是以國土保安、防風固沙、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防護功能為主要目的的森林。防護林資產評估包括林木的價值和生態防護效益的評定估算,林木價值評估一般選用市價法、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在選用收益現值法進行評估時必須以按防護林經營時所能獲的實際經濟收益為基礎。生態防護效益要通過實際調查確定標準和參數。

        參考文獻:

        第7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摘 要:本文以大連海岸帶資源地理環境概況研究為切入點,把大連海岸帶資源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勞動價值理論、地租理論、環境價值理論,將不同的資產價值的評估技術和方法應用到大連海岸帶資源資產中去,為以后建立健全的區域管理體系和相關法律法規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國家實行海洋海岸帶戰略規劃管理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海岸帶資源 資產 分類 評估方法

        本課題獲得社科聯項目,項目編號:2013DLSKYBDL132。

        一、大連海岸帶資源概況

        1.大連海岸帶資源概況

        大連位于遼東半島的南端,北面依靠著東北三省和東部的廣大腹地,又堪稱“東北之窗”。東端位于莊河市栗子房鎮,瀕臨渤海;南端位于市轄區管轄的遇巖,隔著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相望;西端位于旅順口區雙島灣街道的蛇島,面向黃海;北端位于莊河市仙人洞鎮,是我國北方集重化工業、農業、貿易和旅游為一體的重要的港口城市。大連城市海岸線東起莊河市南尖山鎮與東溝縣交界處,西至瓦房店市李官鄉與蓋州市交界處,全長1906 千米(見表1)。

        大連市海岸類型齊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點,南部區域基巖質的海岸平緩延長、曲折,眾多的海灣島礁為旅游發展、港口建設和海水增值養殖業提供豐富且優渥的空間地理條件;東部臨黃海,屬于淤泥質的灘涂海岸,海岸線平直且低緩,灘面寬廣,水深較淺,利于海水養殖;西部靠渤海,為沙礫質海岸帶,沙灘平緩,質地優良,水質清澈,不僅適宜曬鹽,還是海濱砂礫的富集地,易于開闊海水浴場,發展旅游業。

        2.大連海岸帶資源的分類

        根據大連海岸帶資源的概況了解及海岸帶資源的種類可將大連海岸帶資源資產分為:旅游資源、漁業資源、港口資源、海涂資源。

        二、海岸帶資源資源資產評估的理論基礎

        1.勞動價值理論

        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可以確定海岸帶資源具有價值,即可劃分為資產。海岸帶資源資產的價值的大小是由海岸帶再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社會必要時間所決定的。大連海岸帶資源是由自然再生產和社會再生產兩部分構成的。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生產和發展和人們對海岸帶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深度和廣度的增強,大連海岸帶現有的資源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社會經濟生活生產和發展的需要。為了保持社會生活的長期而穩定的發展,人類必須要對海岸帶資源投入社會再生產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使大連海岸帶資源的自然再生產過程和社會再生產過程相互結合起來。

        2.地租理論

        從絕對地租角度看,現代海岸帶資源獨占稀缺性使得海岸帶資源的所有者憑借海岸帶資源的所有權就可獲得地租;從級差地租角度看,較好的海岸帶資源形成超額利潤。分為級差地租Ⅰ的海岸帶資源是指那些由不同地理區位的差異決定的質量較好的資源引起的較高的社會生產率從而形成超額利潤;分為級差地租Ⅱ的資源是指同等條件下,由于人類投入勞動量及社會生產資料不同,生產效率不同,高生產率形成超額利潤。

        3.環境價值理論

        環境價值理論認為,自然資源、基于人類勞動投入生產和開發利用的資源、固有的生態環境功能和與人類利益或使用無關的環境資源中的各要素都具有環境資源價值。將海岸帶資源的價值看做是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物質價值,另一部分是目前研究還不太成熟的資源生態環境價值。物質價值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為比較實在的物質性的商品價值;另一部分為有形的資源物質價值;而生態環境價值包括使用價值和非使用價值。

        三、大連海岸帶資源資產評估方法研究

        1.旅游資源資產的評估

        大連旅游資源例如金石灘旅游風景區,老虎灘等景點,適用旅行費用法。首先應先根據客源地劃分若干地區,再根據每個客源地區平均旅行費用和社會經濟變量作為自變量,各客源地區對目的地到訪率作為因變量來求解函數。實際評估中,采用省級行政區來劃分旅游客源區,即34個客源地區。計算每個客源地區對大連金石灘海岸風景區得到訪率,即,i=1,2,…,k,Ri:客源地區i對金石灘的到訪率;Pi:客源地區i人口,Vi:客源地區i對金石灘年到訪量;ni:第i個客源地區的實際樣本數;N:樣本總數;V:各客源地區的總到訪量;k:客源區得個數。

        2.漁業資源資產的評估

        富含漁業資源的海岸帶適合于近海水域的水產養殖,因為漁業資源資產利用海水養殖創造收入,評價漁業資源資產可用收益現值法評估。收益現值法對投資人利用漁業資源使用權在未來一定期間獲得的各年凈收益進行預測,然后計算漁業資源使用權應分成的各年凈收益在評估基準日的現值之和,該現值之和即為對海域資源使用權的估價。構造評價模型:其中:E:估計值;Au:養殖的純收入;P:折現率;V:年養殖管理費用;u:養殖周期。

        3.港口資源資產的評估

        適用港口的海岸帶資源資產即大連的北部地區,港口資源建設項目會影響到港口資源的生態環境,要對此運用影子工程法進行經濟損益分析,該方法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可給港口建設部門提供有關依據,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共同發展。建立人體環境成本計算模型: M=S×C,M:人體健康環境成本,S:區域港口資源建設面積,C:港口資源建設單位成本。

        4.海涂資源資產的評估

        海涂資源分等定級是在特定的用途下對一定范圍的海涂資源的綜合質量進行劃分。首先劃根據有關資料和自然環境因素,將大連海岸帶的海涂資源分為幾片區域。選擇海水質量和人口密度等建立評估影響因素體系,確定各個因子的權重。可將海涂資源分為三個等級Ⅰ、Ⅱ、Ⅲ。以不同的評估單元和參評因素的實際狀況值為基礎,根據分級評價方法,采用賦分方法對各評估單元的標磚評價因子進行打分,得出評估單元的綜合質量指數。將這些計算出來的各評估單元的標準綜合指數進行排序,由計算機自動繪制標準綜合質量指數分值的折線圖,從圖上尋找分值突破點,畫出資產的級別,最后確定每個級別的資源定價價格。將標準評估單元與其它評估單元的價格采用下列計算公式進行換算:

        P:評估單元的資源價格,F:待評估單元的綜合質量指數, a F :標準評估單元的綜合質量指數,Pa:標準評估單元的資源價格,計算出各評價單元的資源價格。

        四、結論

        大連海岸帶富含豐富的旅游資源、漁業資源、港口資源、灘涂資源。我們要將這些資源的信息價值納入到海岸帶開發管理的社會經濟效益中,對于大連海岸帶資源不同的使用途徑,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

        在環境保護方面,海岸帶資源保護完善了自然資源的價格體系,針對不同的分類資源確定其資源價格,建立一套具體的評估資源價格模型,破壞資源或者使用資源必須付出相應的價格,成立付款和賠償負責機制。為建立健全的區域管理體系,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明晰所有權和經營權,建立健全的海岸帶資源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為以后國家實行海洋海岸帶戰略規劃管理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歐維新,楊桂山,于興修.海岸帶自然資源價值評估的研究現狀與趨勢[J].海洋通報,2005年4月,第24卷.

        [2]金建君,張靈杰,惲才興.浙江省樂青灣海涂資源分等與定級估計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年第19卷第2期.

        [3]李向明.旅游資源資產評估及其指標體系的構建[J].資源科學.2006年5月.第28卷第3期.

        [4]金建君等,海岸帶資源資產化管理與可持續發展[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4 年.

        [5]秦延文等,渤海灣海岸帶開發對近岸沉積物重金屬的影響[J].《環境科學》2012 年.

        [6]王忠蕾等,海岸帶地區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研究綜述[J].《海洋地質動態》2010 年.

        [7]董雪旺,張捷,蔡永壽,等.基于旅行費用法的九寨溝旅游資源游憩價值評估[J].地域研究與開發, 2012, 31(5): 78-84.

        [8]董雪旺,張捷,章錦河.旅行費用法在旅游資源價值評估中的若干問題述評[J]. 自然資源學報, 2011 , 26(11):1983-1997.

        [9]欒維新,李佩瑾.我國海域評估的理論體系及海域分等的實證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 2007, 26(2): 25-34.

        作者簡介:

        黃世英 (1962.4.-),女,大連海洋大學,教授,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宋宏丹 (1974.7.-)女,大連海洋大學,講師,經濟管理學院教研室副主任,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第8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關鍵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估算方法

        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內涵及意義

        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Services)是指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所形成及所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1],它不僅給人類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醫藥及工農業生產的原料,而且維持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支持系統(Daily,1997;歐陽志云等,1999)。由此得出生態系統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種原料或產品(食品、水、氧氣、木材、纖維等),而且在大尺度上具有調節氣候、凈化污染、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減輕災害、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進而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人口、資源與環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有關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效益評估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評估已經成為當今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前沿課題之一。

        隨著生態經濟學、環境和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發展,國內外學者開始致力于此問題的研究,對各類生態系統進行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為及時、準確和動態的掌握生態系統功能的價值提供了依據,對國民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和政府的宏觀決策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2)促使商品觀念的轉變;(3)促進環境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4)促進環保措施的科學評價;(5)為生態功能區劃和生態建設規劃奠定基礎(引自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

        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

        (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構成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源于它的功能,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多樣的,決定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也是多樣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于1993年組織一些專家編寫了《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指南》,將生物多樣性價值劃分為五種類型,即:具顯著實物形式的直接價年進行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項目,王健民提出生物多樣性總經濟價值包括直接使用價值、間接價值、潛在使用價值和存在價值四個方面。歐陽志云等學者又將其分為:直接利用價值、間接利用價值、選擇價值、存在價值[3]。雖然不同的學者對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給出了不同的分類,但總體上都是圍繞著利用價值和非利用價值進行研究的。

        (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估算方法

        美國康斯坦扎等人在測算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首先將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分為十七類子生態系統,之后采用或構造了物質量評價法、能值分析法、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影子價格法、影子工程法、費用分析法、防護費用法、恢復費用法、人力資本法、資產價值法、旅行費用法、條件價值法等一系列方法分別對每一類子生態系統進行測算,最后進行加總求和,計算出了全球生態系統每年能夠產生的服務價值[4]。隨后依據生態系統服務與自然資本的市場發育程度,將以上的生態系統服務與自然資本的經濟價值的評估研究方法歸結為四類:(1)實際市場評估技術,對具有實際市場的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以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作為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場價值法、費用支出法。(2)替代(隱含)市場評估技術,生態系統的某些服務雖然沒有直接的市場交易和市場價格,但具有這些服務的替代品的市場和價格,通過估算替代品的花費而代替某些生態服務的經濟價值,即以使用技術手段獲得與某種生態系統服務相同的結果所需的生產費用為依據間接估算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這種方法以“影子價格”和消費者剩余來估算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評估方法較多,包括替代成本法,生產成本法—機會成本法、恢復和防護費用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費用法(TCM),資產價值法或享樂價值法(HPM),以及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預防性支出法、有效成本法等。(3)假想(模擬)市場評估技術,對沒有市場交易和實際市場價格的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純公共物品),只有人為地構造假想市場來衡量生態系統服務和環境資源的價值,其代表性的方法是條件價值法(CVM)。(4)空間—能值分析技術,包括生態足跡法和能值分析法,目前由于其不夠完善應用較少[5]。

        1.實際市場評估技術

        費用支出法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評價生態服務功能的價值。它以人們對某種生態服務功能的支出費用來表示其經濟價值[6]。例如,對于森林景觀的游憩價值,可以用游憩者支出的費用總和(包括往返交通費、餐飲費用、住宿費、門票費、入場券、設施使用費、攝影費用、購買紀念品和土特產的費用、購買或租借設備費以及停車費和電話費等所有支出的費用)作為森林憩的經濟價值。它僅能評價森林游憩的使用價值,不能評價非使用價值,如該方法不能說明游憩者較少的(熱帶雨林)森林的游憩價值。

        市場價值法:市場價值法與費用支出法類似,適合于沒有費用支出的但有市場價格的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7]。理論上,市場價值法是一種合理方法,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評價方法。如計算產品提供功能價值多采用市場價值法來計算,以農產品為例可有:

        Va=ΣQa,iPs,i(1)

        式中:Va為農產品的價值(元):Qa,i為當年第i類農產品數量;Ps,i為第i類農產品價格。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進行調整。如果涉及到整個生態系統由于其功能種類繁多,而且往往很難定量,實際評價時仍有許多困難。

        2.替代市場價值法

        替代成本法:在生態系統遭受破壞之后人工建造一個系統來替代原來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費用來估計生態系統破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一種方法。如水循環功能價值可用替代成本法計算,以農業水循環為例可列為

        Vw=a×(Q1-Q2)×Pw(2)

        式中:Q1為農業用水總量,Q2為農業排水總量,Pw為水價,a為調整系數。

        影子價格法:在完善的市場條件下,市場價格取決于市場供求狀況,當供求均衡時,價格趨于穩定,此時需求者為多購買單位貨物所支付的價格—邊際產品價格,恰好等于供給者多生產單位貨物的生產成本—邊際生產成本。該均衡狀態下的市場價格,即為線性規劃所求的影子價格。資源優化配置的線性規劃中存在對偶規劃,一旦實現了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各種資源的最優價格就是影子價格。當社會處于某種狀態時,影子價格能更好的反映各種資源的價值、市場的供求狀況以及資源的稀缺程度,使資源配置向優化方向發展。如果排除市場價格不合理因素后計算的結果已不同于線性規劃所描述的的影子價格。影子價格的基本計算方法大致有兩類:總體均衡分析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法,前者雖然理論上比較嚴密,但是應用比較困難,后者則需要根據分析對象的特點和所處的供需環境來具體確定影子價格。機會成本屬于后者,目前此種方法主要應用于生態環境供水效益的計算[8]。

        影子工程法:又叫替代工程法,是恢復費用法的一種特殊形式,當生態系統某些功能難以直接進行估算時,可借助于能夠提供類似功能的替代工程即所謂的影子工程的價值來替代該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如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很難直接進行價值量化,但可以尋找一個影子工程。如修建貯存與森林涵養水原量同樣水量的水庫,則該水庫的價值就可以替代該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姜文來等分別用影子工程法對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進行了評估[9~[10]。

        旅行費用法(TCM),TCM的設想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霍特林于1947年提出的。他認為,可以應用經濟學的需求理論,按照游客到達國家公園的旅行距離和對國家公園訪問率之間的經驗關系,估計出人們對國家公園的需求,進而計算國家公園對游客產生的總效益,其應該等于游客的旅行費用支出加上消費者剩余。簡單的計算方法為Vt=P×Sp(P為旅游人數,Sp為旅游者平均費用)。TCM模型分為分區旅行費用模型(ZTCM)與個人旅行費用模型(ITCM)。它的最大貢獻是對消費者剩余的創造性應用[11],其主要原因有:人們常用市場價值表示商品的經濟價值,但像森林游憩這樣的“公共產品不僅沒有市場交換,而且沒有市場價格;消費者剩余是根據商品市場價格資料計算除了的,但森林游憩沒有市場交換和市場價格,因而其消費者剩余沒辦法計算出來;它的有點在于提出了游憩商品可以用消費者剩余作為其價值的評價指標,并計算出其數值。同時,它又有它的局限性,只能評價森林游憩的使用價值,不能評價其非使用價值。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生態系統服務的變化有時會影響人類的健康。它主要表現在:因污染致病、致殘或早逝而減少本人和社會的收入;醫療費用的增加;精神或心理上的代價等。疾病成本法用來計算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損害函數為基礎,把人們接觸到的污染水平與健康狀況聯系起來。人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包括以下步驟:(1)確定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2)確定污染作用下發病率的增加量;(3)使用治療成本、工資損失和生命損失去估計患病和過早死亡的成本[6]。

        防護和恢復費用法:用于評估水土流失、重金屬污染、土地退化等環境破壞或噪聲、危險品和其他污染造成的損失。其基本思想是:用恢復被破壞的環境(或重置相似環境)或避免某種污染的費用來表示該環境污染造成損失的價值的費用來表示該環境的價值。例如,某地濕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后,要恢復到原來狀態所需的費用,或確保使其不被遭到破壞所需的費用。

        資產價值法:把環境質量看做是影響資產價值的一個因素,當影響資產價值的其他因素不變時,以環境質量惡化引起資產價值的變化額來估計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一種方法,稱為資產價值法。例如,用房屋資產價值變化來估計大氣質量變化造成的經濟損失或收益:房屋的價格受房屋特性(如大小、新舊、結構類型等)、四鄰條件(交通便利程度、周圍學校、商店等情況)和環境質量的影響,通過調查并使用多變量分析建立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計算出大氣質量變化引起的房屋價值的變化,說明大氣質量變化造成的經濟損失或收益。目前應用此類方法較少。

        3.假想市場法

        條件價值法(CVM),也稱調查法和假設評價法,通過假想市場詢問人們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支付意愿(WTP)或受到損害后的受償意愿(WTA)來評估環境物品或服務的價值。它的核心是直接調查咨詢人們對生態服務功能的支付意愿,并以支付意愿和凈支付意愿來表達生態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12]。在實際研究中,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在一系列假設問題下,通過調查、問卷、投標等方式來獲得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和凈支付意愿,綜合所有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和凈支付意愿來估計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根據條件價值法計算公式:

        E(WTP/WTA)-Pibi[13](3)

        式中:E(WTP)為被調查者平均支付意愿,E(WTA)為被調查者平均補償意愿,Pi被調查者選擇某數額的概率,bi為投標數額進行計算;再結合當地實際根據被調查者表達出的WTP或WTA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進而確定價值影響人群最大WTP或最小WTA,實現評估非市場物品價值目的。

        條件價值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它特別適宜于對那些非使用價值占有較大比重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估。因此,他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但它也有一定的缺點,主要是假想性和存在偏差,這需要在問卷設計和調查過程中采取具體的辦法以減小或克服它的缺點。

        第9篇:生態價值評估方法范文

        關鍵詞 非線性;生態服務功能;生態服務價值;消浪護岸功能:互花米草

        中圖分類號 F0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2-2104(2009)03-0125-04

        海岸帶地區生態系統為人類活動提供了多種服務功能,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場所。然而在過去的二三十年時間,海岸帶生態系統呈現不斷惡化和退化的趨勢,并進一步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此,迫切需要了解和認識海洋生態系統對當今和未來社會的經濟貢獻,才能在政策制定和海洋管理過程中,達到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為此,選取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鹽沼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其經濟價值之間的非線性關系模型,對杭州灣南岸區域互花米草資源價值量進行定量研究,從而確定互花米草鹽沼生態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面積。

        1 非線性關系模型的建立

        采用Barbier的非線性關系理論,建立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的分布面積與其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非線性關系模型。其非線性關系模型建立方法如下:

        首先,在綜合大量有關互花米草消浪護岸功能實驗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互花米草消浪效果與其種植寬度關系分析,結果表明互花米草的消浪效果在垂直海岸線方向上隨著種植寬度距離的減小,且呈現二次或指數的線性回歸遞減趨勢。從線性回歸分析的結果中,選取回歸效果最佳的一組數據附圖1(也就是R2值最高的)作為建立模型的原始數據,并根據公式(1),得到波浪消浪比例的變化:

        k=1-h1/h (1)

        公式(1)中K為波浪通過互花米草后波浪的消浪比例;h1和h2分別為沿波浪傳播方向互花米草的終了和起始斷面處的波高。經過轉換,得到波浪衰減率K與互花米草種植寬度B的關系曲線,見圖1(0≤K≤1)。

        其次,在上述互花米草種植寬度與其波浪消浪比例的非線性關系的基礎上,建立互花米草消浪護岸功能價值與其分布面積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假設互花米草分布的寬度是一定的,均勻的沿海岸線100 km分布,通過圖1中波浪消浪的比例變化趨勢反映互花米草消浪護岸功能價值的比例變化趨勢,其轉化公式為:

        vi=vi-1++[A×S×(Ki-Ki-1-) (2)

        公式(2)中,vi是消浪護岸服務功能的價值;A是單位面積消浪護岸服務功能的價值;s是互花米草研究區域的面積;Ki是波浪消浪比例。通過公式(2)得互花米草分布面積與其消浪護岸功能價值間的非線性變化關系。

        最后,根據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消浪護岸功能價值與其分布面積的關系,計算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區域內的資源總價值,從而,構建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分布面積與其生態服務功能價值之間的非線性關系模型。

        2 非線性關系理論的應用――以杭州灣南岸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為例

        互花米草是我國沿海潮灘分布面積最廣的鹽沼植被,在減緩和防止海灘生態系統退化、恢復和重建受損海灘生態系統中作用重要。但對于海產養殖業,互花米草的擴展則對經濟價值的增長具有負面影響(例如:減少可用于養殖的海灘面積),從而也成為當前生產部門和學術界的爭論焦點。互花米草及其生態系統到底是影響海產養殖業的負面作用大,還是生態系統服務作用大,至今沒有得到共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對互花米草對灘涂養殖業的影響無法進行定量研究。因此本文選擇杭州灣南岸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為案例進行定量研究。杭州灣為錢塘江口延伸的河口灣,為一喇叭口形狀的河口海灣,地處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區,地理位置為29°58'27''~30°51'30''N,120°54'30"~121°50'48"E。杭州灣南岸濱海平原位于滬、杭、甬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地帶,是中國沿海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生態特征以互花米草群落、海三棱蕉草群落和蘆葦群落為優勢種,面積分別為5258 hm2,656 hm2,330 hm2。它不僅是世界珍稀瀕危物種黑嘴鷗的主要遷徙停息地,也是中國南北濱海濕地的分界線,因此,杭州灣南岸濕地資源具有明顯的稀缺特征,具有極高的研究和保護價值。隨著工農業生產的高速發展以及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圍墾灘涂擴大土地面積的需求日益迫切,大量灘涂被開墾成農田或水產養殖場。根據浙江省圍墾局規劃2006―2025年全省將圍墾灘涂3.39×104hm2,圍墾前后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效益顯著下降,而濕地作為生物棲息地的生態效益則由61%降至3%,生物多樣性將受到嚴重破壞。

        杭州灣南岸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不僅提供互花米草和底棲動物等直接物質產品(直接經濟價值),而且還具有消浪護岸、促淤造陸、固定CO2、釋放O2、庇護所及基因資源、營養物質貯存和循環、凈化環境、減輕海洋污染等服務功能(間接經濟價值)。根據2005年的數據,杭州灣南岸互花米草鹽沼面積為38 km2,為了便于本案例的研究,假設杭州灣南岸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沿海岸線100 km分布,其垂直海岸線向海一面的種植寬度為350 m,則總面積為35 km2。按李加林等提及的杭州灣南岸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直接經濟價值600萬元計算,可以得出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直接提供的物質產品單位面積價值為15.633萬元。從圖1中可以看出,當波浪經過200 m互花米草種植寬度時,可消去約80.0%的波高,種植寬度為300 m時,可消去超過90.0%以上的波高,可以使原設計標準20年一遇的海堤安全高度降低2 m以上,護花米草消浪效果明顯,具有顯著的消浪護岸功能。因此選擇生態系統管理方法中的替代成本法(Replacement cost,RC)對互

        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消浪護岸功能價值進行評估,即通過計算可用于降低海堤設計標準所節省的費用或海堤遭受破壞后所需的海堤修理費用來代替其消浪護岸功能的價值。運用降低海底設計標準節省的費用計算其消浪護岸價值為2250萬元,根據其消浪護岸功能價值與其面積問的線性關系計算得互花米草消浪護岸功能單位面積價值為58.624萬元。南美對蝦養殖業在蕭山地區的每667 m2養殖收益在3000~6000元不等,本文取3000元/667 m2計算,其單位面積價值為450萬元。

        根據公式(1)和(2)及單位面積互花米草消浪護岸功能的價值,建立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面積與其消浪護岸功能價值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得表1。

        本文將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主要分成三部分進行分析:第一部分為直接物質產品價值(主要由植株和底棲動物兩部分組成);第二部分為消浪護岸價值(由于消浪護岸功能價值在護花米草生態系統總價值中占主導作用,因此關于消浪護岸價值以外的其他間接經濟價值在本文中不做研究);第三部分為將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轉換成對蝦養殖場帶來的收益。分別對上述三部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進行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當互花米草的面積為25.4 km2,對蝦養殖場的面積為9.6 k2時,該區域資源價值量的評估值最高,為2626.7萬元。

        3 討論與展望

        為了更好地反映“非線性”理論的優點,在已有數據的基礎上,采用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建立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分布面積與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之間的關系模型(見圖3),并對該兩種模型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如圖3所示,若不考慮互花米草的消浪護岸功能價值隨其分布面積呈非線性關系,單純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時,將35km2互花米草生態系統全部改為對蝦養殖場,則該生態系統區域的總經濟價值為1575萬元,單純的以保護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為目的時,其資源總價值量為2598.9萬元。運用這種分析方法,使得我們在對護花米草鹽沼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只能用“是或否”的管理方法進行決策,或者對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的資源實施完全保護,或者將該區域的互花米草資源全部改為對蝦養殖場,而很難找到互贏互利的結合點。從結果上看,實施全面保護能夠實現該區域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任何將互花米草生態系統改建為對蝦養殖場的做法都會導致該區域總經濟效益的下降,因此在原有生態系統管理方法的框架內,我們只能對該區域的互花米草資源進行全面保護。

        但是,本文通過互花米草自身消浪護岸功能與其種植寬度間存在的非線性關系,建立互花米草生態系統消浪護岸功能價值與其分布面積的模型(見圖2)。當互花米草的面積為25.4 km2,對蝦養殖場的面積為9.6km2時,該區域資源價值量的評估值最高,為2626.7萬元,單位面積資源價值量為75萬元。雖然互花米草的消浪護岸功能價值在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中起主導作用,但是從圖2和圖3的對比中可以看出,這種非線性的關系并沒有使互花米草消浪護岸功能的價值發生劇烈的波動,其結果是可靠的。實踐證明,對互花米草鹽沼生態系統的開發面積不超過其總面積的27%,即可實現該區域資源價值的最大化,因此,互花米草生態系統與其面積間非線性關系模型的建立可為我國互花米草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量化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三级视频专区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精品在线中文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久 | 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