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傳播學畢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播學畢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播學畢業論文

        第1篇: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從論文選題到搜集資料,從寫稿到反復修改,期間經歷了喜悅、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心情是如此復雜。如今,伴隨著這篇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稿,復雜的心情煙消云散,自己甚至還有一點成就感。那種感覺就宛如在一場盛大的頒獎晚會上,我在晚會現場看著其他人一個接著一個上臺領獎,自己卻始終未能被念到名字,經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后,終于有位嘉賓高喊我的大名,這時我忘記了先前漫長的無聊的等待時間,欣喜萬分地走向舞臺,然后迫不及待地開始抒發自己的心情,發表自己的感想。這篇畢業論文的就是我的舞臺,以下的言語便是有點成就感后在舞臺上發表的發自肺腑的誠摯謝意與感想: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我的導師許靜老師。她為人隨和熱情,治學嚴謹細心。在閑聊中她總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樣鼓勵你,在論文的寫作和措辭等方面她也總會以“專業標準”嚴格要求你,從選題、定題開始,一直到最后論文的反復修改、潤色,許老師始終認真負責地給予我深刻而細致地指導,幫助我開拓研究思路,精心點撥、熱忱鼓勵。正是許老師的無私幫助與熱忱鼓勵,我的畢業論文才能夠得以順利完成,謝謝許老師。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邱錚學長。正在撰寫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幫助我搜集文獻資料,幫助我理清論文寫作思路,對我的論文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對學長的幫助表示真摯的感謝。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xx學弟們。他們為我提供了寫作論文的重要工具——電腦。甚至為了讓我方便進出他們的寢室專門為我配備了一把鑰匙,而且四臺電腦的密碼也都一一告知于我,任我選用,讓很非常感動。對學弟們的支持和幫助表示萬分感謝。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自己。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自己總是積極主動的,主動與老師同學們溝通,不恥下問。通過寫作論文,我更加深刻理解了“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記憶。

        第2篇: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學科方向設置較細,細化學科方向的課程體系較完善

        威斯敏斯特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個別學科方向設置較細。如本科階段設有醫療新聞學。醫療新聞學包括編輯(醫學);特寫寫作(醫學);適用于衛生專家的排版設計;適用于衛生專家的出版法和倫理;適用于衛生專家的專業寫作;新聞的語境;醫療保健工作政治學等課程模塊③。再如,碩士研究生階段設有傳播政策。該專業所包括的必修課程模塊有傳播政策的政治分析(必修)和學位論文專業指導;第一學期的選修課程模塊包括傳播的政治經濟學;技術和傳播政策;傳播理論;傳播學研究方法;學習技能;第二學期的選修課程模塊包括全球化和媒介;政治傳播;媒介受眾;性別,暴力和政治;政治傳播等④。

        點評 :學科細化與學科的深入發展息息相關。與歐美國家相比,新聞與傳播學教育(尤其是傳播學教育)在中國發展的歷史并不算久。因此,中國高校的新聞與傳播學教育總的來說存在學科方向設置線條粗疏的問題。當然,隨著社會需求的發展和學界研究的細化,一些細化學科正逐步被列入教學方案。譬如奧運報道、健康傳播等。但是,由于這些教學方向完整體系的形成還需假以時日,因此,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這些被細化出來的學科方向往往跟其他早已成型的學科方向難以有明顯的界線,難以突出細化學科方向個性化的東西。不過可以期待的是,不管是從橫向看還是從縱向來看,中國新聞與傳播學教育應該并且會朝學科細化的方向發展,橫向學科細化以媒體類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為維度;縱向的學科細化以傳播內容所屬領域或學科領域(如體育新聞報道、社會新聞報道、經濟新聞報道、健康傳播、傳播政策等)為維度。

        體現出較強的社會科學特點

        英國站在社會科學的視點上研究新聞和傳播活動的規律,表現出較強的社會科學特點。此點可由針對新聞學本科生的課程設置略見一斑。

        另外,從理論課授課內容也可以看出其較強的社會科學特點,以2006年第一學期傳播學碩士課程《新聞理論》為例,該學習模塊涉及戰爭與新聞、新聞業市場結構與新聞實踐、新聞從業者為誰而工作、新聞與政治、新聞業與互聯網、國際新聞流與通訊社等專題。

        點評:與英國相比,中國的新聞與傳播學教育尤其是新聞學教育表現出較強的人文學科特點。現今中國的新聞學教育最早借鑒于蘇聯。由于當時國際、國內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社會背景,新聞學更多地“體現出政治與文學雜揉的特點”,“更具人文學科的特點”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尤其是90年代之前),這種新聞學教育視角與社會對新聞人才的需要基本合拍。但是, “當新聞活動越來越表現為一種文化消費活動時,以社會科學的態度對待新聞學已是一種必然選擇。”⑥。站在社會科學的視點上把握新聞傳播活動的規律,可以讓新聞學教育更貼近現實操作。

        本科生與碩士研究生教育差別較為明顯

        英國大學本科學制3年,碩士研究生學制1年。本科生入學前無需經過統一考試,而是一般要經歷提交申請、面試、錄取等程序。一般可以同時申請6所學校。威斯敏斯特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所提供的本科生教育包括媒介學和醫療新聞學。所提供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包括傳播學、傳播政策、針對國際學生的新聞學研究、媒介管理,攝影新聞學、公共關系等。

        本科生階段教育理論與實踐并重(甚至更重實踐)。學生一般每學期要修兩門理論課,兩門實踐課。前者包括新聞理論、傳播理論、全球化、媒介消費、傳播法方面的課程。后者包括印刷、在線和廣播新聞、電視制作、廣播制作或公共關系等。學生入校后,即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側重某方面的實踐。譬如對電視制作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在實踐課上學會攝影、編輯視頻、制作演播室節目和制作紀錄片等所需的技能。本科階段的理論課在講授時“多結合案例,與實踐緊密相聯,并不注重深入系統地介紹理論”⑦。多以教師講授和小組討論的形式組織課堂。

        碩士研究生階段主要是深化學生的理論積累和培養其做研究的能力。實踐課的重要性下降。理論課多以專題形式組織,表現出一定的深度,如2006年第一學期傳播理論這門課涉及大眾傳播與現代化、發展傳播學、意識形態與霸權、傳播與文化、法蘭克福學派、政治經濟學等專題。課堂組織形式除教師講授和小組討論外,還包括一對一與導師面談。在與導師面談時間內,學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老師深入探討,老師會指導學生論文寫作。

        點評:國內新聞與傳播學教育中出現的一個問題是本科階段教育與碩士研究生階段教育之間并未涇渭分明。一些在本科階段學過的內容還會出現在碩士研究生階段。解決此問題的一個途徑也許是更準確地把握不同階段教育的定位,拉開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距離。譬如將本科生教育定位于“怎樣做”,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于“怎樣對做進行思考”。要教好本科生“怎樣做”,可能會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如硬件設備。硬件設備不僅體現在量上――量不足就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充足的熟能生巧的機會;而且還體現在質上――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用20世紀80年代的設備來訓練21世紀的學生只能事倍功半。將本科生教育定位于“怎樣做”并不意味著只培養“匠人”,而是說,這是本科生教育的基本使命。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于“怎樣對做進行思考”,亦即側重于引導學生學會站在理論的高度上描述現實、解釋現實、預測與控制現實。

        博士研究生教育程序控制嚴格

        博士研究生學制3年。拿到學位之前,一般要經過以下程序:提交研究計劃――面試――注冊――身份轉換――提交論文――論文答辯。入學前無需經過統一考試,但要提交研究計劃。如果學校認為有導師可以指導申請者將來的研究,就會組織面試,以了解其對該研究論題的把握程度及未來的研究潛力。申請者面試通過就會被錄取。正式入學后就要在導師指導下有步驟地開展研究工作。首先要大量閱讀與研究論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大學圖書館間資源共享,許多政府或社會網站上的信息完全公開,因此可供學生利用的信息資源特別豐富)。一年級第二學期初要經歷注冊程序,學生要準備書面材料,老師以面談形式檢查學生此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二年級末要經歷身份轉換程序,一般需提交字數約為畢業論文1/3的報告,如果順利通過專家小組的面試,身份就可由MPHil (Master of Philosophy ) 轉為PHD候選人(PHD Candidate),如果未通過,就不能轉換身份,只能修改后重新經歷身份轉換程序。身份轉為PHD候選人后,就可正式進入論文寫作階段,接著是提交畢業論文及論文答辯⑧。由于目標清晰可見,博士研究生從入學的那一刻起就以理論突破為目的,并且有著明確的研究論題。由于導師與學生間的雙向選擇機制能確保學生的研究論題盡可能落在導師的研究領域(研究興趣)范圍內,所以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很充分地得到導師的指導意見。通過環環相扣的程序,一步步地完成始定的研究論題,可謂三年磨一劍。

        點評:國內博士研究生階段新聞與傳播學教育所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有些學生所選定的研究論題與導師的研究領域(研究興趣)出現錯位,以致導師在指導學生做研究時不能那么游刃有余。此問題的主要責任并不在導師,而在于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機制并未能完全順暢地運轉。

        留給學生主動尋求知識的時間與空間

        英國高校教育每一學年包括兩個學期,每學期正式上課時間為12周。2006年第一學期始自9月18日。第二學期始自1月15日。威斯敏斯特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只要求本科學生每一學期選4門課。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量要求不一,但也不算很多。以傳播學碩士教育為例,要求學生在一年內修完3門核心課程和5門選修課程。公共關系碩士教育要求學生在一年內學完4門必修課和2門選修課。

        點評:英國高校教育的工作量是每年24周,比中國少了近1/3。不僅如此,而且由于理論課上小組討論和與導師面談會占去相當多的時間,因此用于講授的時間就更少了(每門理論課每學期約講授十多個小時,當然也有的課會多些)。“老師只是給學生拉出一個知識框架,學生可以利用大量課余時間自己去探索、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13

        必修課數量不多,選修課豐富

        必修課程一般為核心課程,其在學生所修的全部課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每學期1-2門。以傳播學碩士教育為例,必修課只有3門。可供選擇的選修課則包括13門。

        點評:在新聞與傳播學教育中,中國不少高校的必修課所占比重較大。不過此點只能作為一個客觀差異來看待,并不能說明孰優孰劣。

        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靈活

        學生修完一門課,老師都會給出評定成績。很多老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不是期末考試,而是根據學生的論文(多為理論課)、作品(多為實踐課)等做出綜合評價。譬如對本科階段新聞學方向的學生來講,老師會根據論文和設計方案來評定理論課的成績,根據實際操作,個人和團體設計方案和分析自己工作的日記等評定實踐課的成績,沒有期末考試。

        點評:老師到底以何種方式評價學生學習效果,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一種方式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是有條件的。

        學生反饋全面

        威斯敏斯特的學生在學期末會拿到一份學生反饋問卷,以調查每一教學模塊(model)的教學效果。這份問卷設計得相對較為詳細,不僅會涉及授課本身,而且還會涉及到教學設備、教材等。以2006年該校學生拿到的反饋問卷為例,整份問卷共分為9個部分,前6部分為客觀題,后3部分為主觀題。分別為組織;材料與設備;講授(lecture);小組討論和實踐/設計;評價;綜合評價;你的觀點;背景信息;附加問題。每一客觀題均包含五六個六級量表。

        點評:教學本來就是個雙向傳播的過程。傳播效果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反饋的情況。由于學生反饋意見的根據是自己接受教育的效果,而教學效果不光會受到課堂教學的影響,而且還會受到教學設備、試驗室設備、圖書館資源等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將這些內容包括在學生反饋問卷中會更符合實際情況。

        注釋:

        ③wmin.ac.uk/mad/page-400

        ④wmin.ac.uk/mad/page-269

        第3篇: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20××年3月,我開始了我的畢業論文工作,時至今日,論文基本完成。從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進入狀態,再到對思路逐漸的清晰,整個寫作過程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歷經了幾個月的奮戰,緊張而又充實的畢業設計終于落下了帷幕。回想這段日子的經歷和感受,我感慨萬千,在這次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我擁有了無數難忘的回憶和收獲。

        3月初,在與導師的交流討論中我的題目定了下來,是:8031單片機控制LED顯示屏設計。當選題報告,開題報告定下來的時候,我當時便立刻著手資料的收集工作中,當時面對浩瀚的書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將這一困難告訴了導師,在導師細心的指導下,終于使我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認真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我在學校圖書館,大工圖書館搜集資料,還在網上查找各類相關資料,將這些寶貴的資料全部記在筆記本上,盡量使我的資料完整、精確、數量多,這有利于論文的撰寫。然后我將收集到的資料仔細整理分類,及時拿給導師進行溝通。

        4月初,資料已經查找完畢了,我開始著手論文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我就及時和導師聯系,并和同學互相交流,請教專業課老師。在大家的幫助下,困難一個一個解決掉,論文也慢慢成型。

        4月底,論文的文字敘述已經完成。5月開始進行相關圖形的繪制工作和電路的設計工作。為了畫出自己滿意的電路圖,圖表等,我仔細學習了Excel的繪圖技術。在設計電路初期,由于沒有設計經驗,覺得無從下手,空有很多設計思想,卻不知道應該選哪個,經過導師的指導,我的設計漸漸有了頭緒,通過查閱資料,逐漸確立系統方案。方案中LED顯示屏行、列驅動電路的設計是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在反復推敲,對比的過程中,最終定下了行驅動電路采用74LS154譯碼器,列驅動電路采用74HC595集成電路。

        當我終于完成了所有打字、繪圖、排版、校對的任務后整個人都很累,但同時看著電腦熒屏上的畢業設計稿件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覺得這一切都值了。這次畢業論文的制作過程是我的一次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在論文中我充分地運用了大學期間所學到的知識。

        我不會忘記這難忘的幾個月的時間。畢業論文的制作給了我難忘的回憶。在我徜徉書海查找資料的日子里,面對無數書本的羅列,最難忘的是每次找到資料時的激動和興奮;親手設計電路圖的時間里,記憶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思路實現時那幸福的心情;為了論文我曾趕稿到深夜,但看著親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滿滿的只有喜悅毫無疲憊。這段旅程看似荊棘密布,實則蘊藏著無盡的寶藏。我從資料的收集中,掌握了很多單片機、LED顯示屏的知識,讓我對我所學過的知識有所鞏固和提高,并且讓我對當今單片機、LED顯示屏的最新發展技術有所了解。在整個過程中,我學到了新知識,增長了見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爭取在所學領域有所作為。

        腳踏實地,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我在這次設計中最大的收益。我想這是一次意志的磨練,是對我實際能力的一次提升,也會對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次畢業設計中也使我們的同學關系更進一步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聽聽不同的看法對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所以在這里非常感謝幫助我的同學。

        在此更要感謝我的導師和專業老師,是你們的細心指導和關懷,使我能夠順利的完成畢業論文。在我的學業和論文的研究工作中無不傾注著老師們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老師的嚴謹治學態度、淵博的知識、無私的奉獻精神使我深受啟迪。從尊敬的導師身上,我不僅學到了扎實、寬廣的專業知識,也學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的導師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畢業論文工作總結(二)

        20××年11月,我開始了我的畢業論文工作,經過長時間的寫作到現在論文基本完成。論文的寫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的進行精心的修改,不斷地去研究各方面的文獻,認真總結。歷經了這么久的努力,終于完成了畢業論文。在這次畢業論文的寫作的過程中,我擁有了無數難忘的感動和收獲。12月初,在與導師的交流討論中我的題目定了下來,是:傳播學視野下的青春文學現象——從80后作家談起.當開題報告定下來之后,我便立刻在學校的圖書館著手資料的收集工作中,當時面對眾多網絡資料庫的文章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我將這一困難告訴了指導老師,在老師的細心的指導下,終于使我了解了應該怎么樣利用學校的浩瀚的資源找到自己需要的青春文學方面的資源,找了大概100篇左右相關的論文,認真的閱讀,總結筆記,為自己的論文打好基礎。主要是為了發現過去那些論文之中的觀點,然后避免有重復的觀點出現,爭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研究青春文學。

        在搜集資料后,我在電腦中都進行分類的整理,然后針對自己不同部分的寫作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盡量使我的資料和論文的內容符合,這有利于論文的撰寫。然后及時拿給老師進行溝通,聽取老師的意見后再進行相關的修改。老師的意見總是很寶貴的,可以很好的指出我的資料收集的不足以及需要什么樣的資料來完善文章。

        1月初,資料已經查找完畢了,我開始著手論文初稿的寫作。初稿的寫作顯得邏輯結構有點不清晰,總是想到什么相關的問題就去寫,而沒有很好的分出清晰的層次,讓文章顯得有點凌亂,這樣的文章必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畢竟是初稿,在老師的指導下還要進行反復的修改。

        寫作畢業論文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經歷的一段過程,也是我們畢業前的一段寶貴的回憶。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收獲的時候,總是會有那么一點點自豪和激動。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子,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去做,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認真嚴謹,有了好的態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開始都覺得畢業論文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大家都難免會有一點畏懼之情,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積累,經過不斷地查找資料后總結,我們都很好的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了畢業論文的寫作,這種收獲的喜悅相信每個人都能夠體會到。這是一次意志的磨練,是對我實際能力的一次提升,相信對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次畢業論文中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共同商量相關專業問題,這種交流對于即將面臨畢業的我們來說是一次很有意義的經歷,大學四年都一起走過了,在最后我們可以聚在一起討論學習,研究專業問題,進而更好的了解我們每個人的興趣之所在,明確我們的人生理想,進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學好自己的專業,成為一個對于社會有用的人.

        第4篇: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1、馮廣超方飪純:《數字電視廣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周鴻鐸:《傳媒產業資本運營》,2003年8月第一版,經濟管理出版社。

        3、周鴻鐸:《傳媒產業經營實務》,2000年12月第一版,新華出版社。

        4、周鴻鐸:《電視節目營銷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5、曾華國:《媒體的擴張》,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報出版社。

        6、米歇爾·森格特瑞:《大眾傳播研究:現代方法與應用》,2000年,華夏出版社。

        7、陸地:《中國電視產業的危機與轉機》,2002年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周鴻鐸胡傳林刑建毅著:《傳媒經濟》,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營銷學導論》(俞利軍譯),1998年第一版,華夏出版社。

        10、趙曙光禹建強張小爭:《中國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華出版社。

        11、楊步國張金海著《整合一報業集團化背景下的報業廣告經營》,2005年l月第一版,武漢大學出版社。

        12、朱海松:《麥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廣東經濟出版社。

        13、黃升民等著:《數字電視產業經營與商業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國物價出版社。

        14、高振強:《全球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5、鐘海帆:《走進美國廣電傳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報出版社。

        16、曹璐胡正榮等著:《衛星電視傳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7、喻國明:《解析傳媒變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18、郭慶光:《傳播學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張海鷹騰謙著:《網絡傳播概論》,2001年5月第一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20、周偉:《媒體前沿報告—一個行業的變革全景和未來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報出版社。

        21、鄭保國:《論媒體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2、胡正榮主編:《中國傳播論壇2001一變動中的全球廣播電視》,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3、歐陽國忠著:《中國媒體大轉折》,2003年8月第一版,團結出版社。

        第5篇: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播音與主持藝術; 畢業作品設計; 作品; 文案闡釋 ;創新; 改革

        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考查專業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為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該專業集文學、新聞學、傳播學、文藝學等交叉綜合學科知識,在夯實專業核心能力的同時,拓展專業綜合技能。而傳統的論文寫作無法全面考核學生專業技能掌握情況,且與專業培養目的相距甚遠。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畢業設計改革應尊重藝術教育規律,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綜合考評學生專業水平,構建完善的作品設計模式及評價體系。

        一、播音專業畢業設計改革必要性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

        基于地方性高校應用型人才辦學定位,探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培養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水平,切實的服務市場發展,是播音專業畢業設計改革基本要求。通過畢業設計,鍛煉學生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社會經驗,提高專業操作和創新水平,檢驗學生四年專業學習成果,為學生走向傳媒市場打下基礎。

        (二)專業特點及就業競爭需要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本科四年以培養學生普通話語音發聲、播音創作、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等能力為主。課程教學有較強的實踐性,深度結合專業特點,打破傳統論文畢業論文寫作模式,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在人才市場中,制作精良的作品能體現學生業務能力,及崗位勝任能力,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畢業生充分展現優勢,提升就業競爭力。

        (三)媒體融合發展需要

        從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到新媒體跨屏直播,從眾電視臺APP上線到GCTN開播,媒體深度融合時代已經到來。在以技術發展為依托的傳媒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浪潮中,播音主持崗位面臨著極大的機遇與挑戰。播音專業畢業生如何適應多平臺主持報道,如何掌握策劃剪輯技術等多技能,是播音專業畢業設計改革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畢業設計“作品+文案闡釋”模式構建

        (一)“作品+文案闡釋”模式定位

        畢業設計形式,避免了單一論文或單一作品創作的片面性,將理論與實踐科學的結合,從而全面、客觀地考查學生的專業水平。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畢業設計改革在參照傳統畢業論文寫作的基礎上,根據專業特點,結合專業實際,采取“畢業作品制作+節目文案闡釋的”形式。學生通過專業思考和調研,撰寫節目文案,作品圍繞文案,制作以適應廣播電視或新媒體節目播出要求的音視頻作品。充分考查學生在播音專業學習中,“采、編、播”等方面綜合專業能力。

        (二)“作品+文案闡釋”制作流程

        ①策劃階段:學生選題圍繞當下廣播電視或新媒體節目樣態,結合自身專業特長,構思并搜集材料,完成文案創作。②拍攝錄制階段:在反復修改確定節目文案的基礎上進行節目的拍攝錄制工作,導師依據畢業作品文案跟進錄制拍攝進度。導師依據畢業作品文案內容當面c學生審閱畢業作品,幫助學生完善提升畢業作品。③作品定稿及答辯階段:反復修改達到標準后,導師指示學生按照論文格式規范完成畢業作品文案定稿,進入預答辯和正式答辯。

        (三)“作品+文案闡釋”制作要求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畢業設計文案闡釋部分需結合當下傳媒節目發展,獨立創作撰寫。策劃周密,與專業結合密切,富有現實意義與前瞻性。文字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性強。作品部分設計整體要符合廣播電視或新媒體播出需求,內容積極,健康向上,選題具有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或意義;結構獨立完整,形式新穎獨特,編輯思維明確,體現較強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側重播音主持專業基本功,定位準確,主持風格語言樣態與節目內容及設計相統一,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

        三、畢業作品設計評價及監控體系

        (一)學生自我定位及評價模式

        在畢業作品創作過程中,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主體地位確立”轉變,充分激活學生對于畢業作品創作熱情,在此基礎之上,學生對專業進行自我考量定位,對自身專業水平做出準確判斷。以此為依據設計調整作品制作方向及側重。

        (二)導師評價及質量監控機制建立

        導師評價對于學生畢業作品設計考核尤為重要,如何監控畢業作品設計全過程,保證作品及文案有據可查,有理可依。可參考普通論文撰寫管理辦法,制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畢業作品設計工作管理辦法》(下文簡稱辦法,《辦法》從學生選題、策劃、撰寫、拍攝、修改、定稿等方面嚴格規定階段要求與評價內容,考核項目全面,切實把控學生創作進程。《辦法》中逐步推進考核過程,難易適中,符合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范疇內基本要求。

        (三)答辯組評價及質量把控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畢業作品設計可采用預答辯和正式答辯相結合方式。答辯專家組結合文案闡釋觀看畢業作品,在預答辯中對學生畢業作品進行綜合會診,經修改達到標準后,參加正式答辯。預答辯設置目的在于在導師首次把控質量的基礎上,二次檢驗畢業作品質量,提升正式答辯順利通過幾率。

        四、結語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畢業作品設計“作品+文案闡釋“模式的建立,能充分體現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和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畢業作品設計的改革,為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是高校傳媒專業教育適應全媒體時展的重要解決路徑。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畢業作品改革務必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業務能力及評價水平,提高學生創新突破能力,不斷完善管理辦法。培養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行業精英,服務于傳媒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一青.地方高校傳媒專業畢業設計改革探析――以常州工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為例[J]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6:59-61

        [2]盧振杰.創建畢業設計新模式推動編導專業新發展――以播音與節目主持方向為例[J] 沈陽大學學報 2012.4

        [3]羅香玉.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學改革途徑探析[J] 科教導刊 2016.1:33-34

        第6篇: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校學報;大學生;科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4-0045-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表明,“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高等教育重要發展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1]。各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以科學的思維和方法探索未知領域的能力,反映了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在我國已有一定的歷史。最早是在1996年,清華大學率先借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實施的“本科生研究機會計劃”(UROP),創建并實施SRTP。隨后,越來越多的高校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比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軟件設計大賽”等各種科研競賽。大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能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如下:

        1.有助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大學生的科研活動打破了重灌輸輕創造、重應試輕應用、重傳承而輕革新的傳統教學摸式,可以幫助大學生充實、鞏固、檢驗書本上的專業理論知識。目前,科學知識飛速發展,而由于課本的編寫、出版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因此大學生上課學習的知識,往往已不是當時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識,而教師也很難在有限的課時里將本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展示給學生。如果僅僅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大學生畢業后將難以適應如今知識經濟信息化的社會。檢索本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就是培養其對未掌握的信息和知識的接收能力,以及對新接收信息和知識與原有掌握信息和知識的聯系能力。大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信息,才能更好地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最新科研動態,從而拓展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加深對本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2.有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高校通過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得到全面的發展。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使大學生的創新和拓展能力有了施展的舞臺。科研能力是指在分析問題時,有所發明創造的能力[2]。高校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也就增強了大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除了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寫作、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還能夠培養大學生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準確的判斷力、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團隊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大學生不斷增強的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要求,為畢業后就業或繼續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學報對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1.激發大學生從事科研的熱情。高校學報作為高等院校主辦的學術期刊,為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就是其辦刊的宗旨,《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中第二條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學報是高等學校主辦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學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期刊。”[3]高等院校科研的主體由高校的教學科研人員和大學生組成。因此,高校學報也應定位于為這兩部分人員服務。學報不但是教學科研成果的接收器,而且還是教學科研的助推器[4]。高校學報為本校教學科研人員和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廣大平臺。大學生的后,得到的尊重和贊譽,帶來的滿足感,激發其從事科研的熱情,會促使他們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學報上刊登的大學生論文,對大學生除了有更直接的榜樣示范作用,還有拋磚引玉之效,起到鼓勵大學生展開科研競爭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形成一個人人參與的良性競爭氛圍。

        2.學報對大學生科研的引導作用。大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參加科研活動,他們的學術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高校學報的論文體現了多學科、多專業最新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對大學生起著標桿和導向作用。大學生通過借鑒學報的論文,可以學習如何選題,了解該學科該專業的研究方向、研究進展、研究思路和論文相關的觀點和結論,沿著正確的方向研究,少走彎路。大學生初次完成的論文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學報編輯尤其是審稿專家的修改意見往往一針見血,令其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3.學報對論文寫作的指導作用。大多數科研成果都以論文形式公布于眾,但是目前存在部分大學生外語水平頗高,而母語的應用能力較差的問題。在語言文字能力、行文語氣、語法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更何況初次寫作有更高要求的學術論文。初次寫作者往往不熟悉學術論文特有的格式、單位、符號及圖表的使用規范,缺乏對論文寫作規范的理解和掌握。大學生多看學報,多受熏陶,自己寫起論文來,從格式到內容都會得心應手。論文的規范深層次上是對研究態度作風的一種要求和約束,從寫作初期就建立起嚴謹規范的科研作風,這就為他們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學報提升大學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1.提高學報質量。學報是學生無聲的老師,學報編輯是論文寫作理論的掌握者,同時是學術期刊出版工作的標準和規范的執行者。學報論文中的觀點、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行文規范等,給大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術藍本。高素質的編輯隊伍是期刊質量的保障。學報編輯要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增強使命感,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水平,才能創辦出精品期刊。不僅使學報自身得到可持續發展,還可以促進學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

        2.多渠道傳播學術論文寫作知識。學報編輯可以定期舉辦講座,講解如何進行學術論文寫作,使大學生掌握論文的題目、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詳細的獨特格式要求。同時,學報編輯尤其是資深編輯還可以在選題和論證方法等方面進行引導和啟發。學報編輯要強化服務意識,積極與大學生作者、讀者互動,搭建好發現、培養人才的學術平臺。在學報網站上刊登學術論文特有的寫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并針對一些日常來稿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做出具體的解釋回答。在學報網站上設置留言板和郵箱,及時回復大學生作者的提問。

        3.直接參與論文指導。隨著高校擴招和教育大眾化,專業教師對大學生論文的指導有些力不從心。畢業論文又是高校科研的硬性規定,學報編輯可以協助專業教師,參與大學生科研論文的指導。大學生的論文往往缺乏深度或廣度,而學報編輯不僅是“專家”還是“雜家”,不僅對本校各專業有較深的了解,還廣泛涉獵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學報編輯往往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大學生論文的不足之處,提出修改建議。大學生作者應多與學報編輯交流,虛心接受其所提的意見建議,在與學報編輯的互動中,提高自身學術水平。

        4.提出選題,進行征文。學報編輯在指導大學生論文的過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其學習和科研現狀,從而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選題策劃。大學生往往由于自身限制,容易重復前人的選題,浪費時間和精力;還常常出現選題過大或過小的問題。學報可以提出一些篩選過的適合本校大學生的選題,使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科研活動,以便盡快做出成果,提高效率,增強他們科研的信心和熱情,為以后的科研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5.刊登大學生優秀論文。有的大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寫出學術質量上乘的論文,符合學報學術水平的要求,就可以刊載到學報上,這極大地鼓舞了大學生的科研熱情和積極性。每年學校都會有大量的畢業論文,可以在學報中開辟專欄,刊發優秀的畢業論文。如若版面有限,可向學校提出增加學報頁碼用以刊登大學生論文,這也是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工作中的一環。

        6.向大學生贈閱學報。當前,學報的分發計劃一般以教師科研人員和作者為主,大學生除非自己主動要求,很難有對其的分發計劃。為了更好地發揮學報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分發計劃在保證教師科研人員的前提下,應考慮大學生的閱讀需求。隨著閱讀學報的大學生數量的增加,需要適當地增加學報的印刷數量,使有需要的大學生都能閱讀到,擴大學報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如果超出預算,可向學校提出相應的申請。

        高校應重視學報編輯的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使其做好編輯本職工作以外,參與到學校科研與教學活動中,做到人盡其才。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多方面的努力與協調。學報編輯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多學科領域專業知識和論文寫作方面的優勢,在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方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規劃綱要》工作領導小組.教育規劃綱要輔導讀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歐陽F,韓先滿.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84-86.

        第7篇: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傳播學;體育傳播學;“三步式”教學

        New situation of the sports Communi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thinking

        ――Sports communication in the "three steps" to teaching practice

        XIAO M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reform of the sports the professional students to disseminate this subject has a deep-rooted understand and hold; communication teaching reform, especially for sports and journalism students, should for its own requirements and refining teaching;The use of "three steps" to teaching method, let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to learn is to improve the initiative. Practical.

        【Keywords】communication sports communication "three steps" teaching

        任何一門學科都是對一定的自然或社會現象的研究和探索。任何一門新學科的誕生都是隨著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當一種自然或社會現象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變得復雜起來,人們認識和研究這種現象的新學科就會隨之產生。人類社會存在了多種多樣的傳播現象,關于傳播的思考也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傳播現象的日趨復雜和多樣,人們需要對其進行深刻認識和把握的情況下產生的,傳播也不例外。在對傳播學以及體育傳播學的諸多研究當中,大部分理論雖然是“舶來品”,但是中國新聞傳播界也在逐步加大對《傳播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力度,中國人民大學的郭慶光、清華大學的李彬等都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出現的本土傳播學專家。將對“新聞”的視角擴展為“傳播”的角度,從更大的范圍內對新聞傳播這個學科進行分析研究和實踐,成為當今新聞傳播界的趨勢,正是因為如此,《傳播學》這門理論性極強的學科日益引起眾多高校包括體育類高校對傳播學的重視。然而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在講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如何針對教學中的難點逐一攻破,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

        1 《傳播學》在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1.1 教學內容理論化

        與新聞學當中的眾多實踐性科目不同,傳播學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學科。從整體學科上來看,傳播學屬于邊緣性學科,與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政治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等諸多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種學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對傳播學一種理論的講解,經常會應用到多種理論作為輔助。這就使得傳播學本身的理論化色彩更為濃烈。作為傳播學分支的體育傳播學也是如此。體育傳播學理論是體育傳播學的核心和主干。其主要任務是研究體育傳播的基本概念、對象、內涵、外延及體育傳播的關系;體育傳播的規律;體育傳播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體育傳播過程中傳者與受者的關系;體育傳播的基本途徑、方法、手段和類型等問題,從而為體育傳播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對傳播理論的學習,是傳播學以及體育傳播學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中心環節。

        1.2 理論模式抽象化

        模式在傳播學這門學科中所占的分量是相當大的。傳播學當中的模式除了理論性文字表述外,還包括圖形和代碼。運用圖形對理論模式描摹和再現,這一方法可以使復雜的理論問題形象化,但是對于體育新聞專業的本科生來講,對圖形本身的理解程度還達不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論學習的難度,代碼也是如此。傳播模式研究的圖形表述,本質上是一種符號化的方法。復雜性事物經過簡單化的符號化處理,變成了模式圖形中一個又一個關鍵的節點,有時還輔以字母和代碼。這種不同于語言結構的代碼式的簡化,完成了圖形模式對傳播理論更高程度的抽象。體育傳播學是傳播學當中的具體化,他們是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傳播學中理論模式的抽象化同樣適用于體育傳播學。

        1.3 效果應用滯后化

        “我學習傳播學究竟有什么用?”這是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聽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傳播學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了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問題、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與發展、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人類的五種傳播方式、傳播制度、媒介性質和用、受眾、傳播效果及宏觀效果研究、國際傳播等內容,體育傳播學主要涵蓋了體育傳播學的研究對像和問題、體育傳播的歷史與現狀、體育傳播的過程、體育與大眾媒介、體育中的受眾、效果研究等內容。可以看到無論是傳播學的整個學科還是具體到體育傳播學主要的授課內容集中在人類傳播角度,這和具體的實踐性課程如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等技能型授課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同,對于傳播學及體育傳播學的學習成效往往是在日后工作實踐的潛移默化中逐漸顯現出來的,而從學生角度來看,這種效果的滯后性容易帶來在學習中的惰性。

        2 體育傳播學教學難點的解決原則

        2.1 學理與實踐互動

        學理與實踐的互動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確是我們在處理教學尤其是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必須要堅持的原則。傳播尤其是體育傳播作為一個應用性的學術研究領域,務虛和務實應當并重。從某種意義上講,務虛也并不“虛”,它能在一個更加形而上的層次上對問題進行深度的剖析,能夠使人們置身于顯示的糾纏之外去審視客觀存在和現象,從而更加深入地認識作為現象和信息的實際問題,為解決問題加入思想深度。務實應該更具專業精神的對問題進行全面、深刻的把握,在真正的“實”的基礎上恰切的處理問題。

        2.2 抽象模式具體化

        抽象的模式在講解中要還原為具體,這是解決問題的又一原則。教師在此過程中要認真領略理論模式本身的的解釋力、預測力、組織力、啟發力和可證偽力。在解釋傳播學的眾多“復雜性理論問題”時,教師要采用全方位、多角度、跨文化的綜合研究,同時把授課過程理解為“搭積木”,將手中本來抽象的幾何“代碼”通過語言組裝成學生能夠理解的具體形象,為學生構建出來一種“沙盤上的軍事演習”,使傳播模式的建構更加符合實際傳播中的復雜情況。

        2.3 理論案例實踐化

        首先要對傳播學和體育傳播學的學習效果有個客觀明確的把握。我們對其效果的期待不能像吃完饅頭就立即量身高一樣,本身理論性學科的特點就是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慢慢滲透和運用的。但是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在實踐中盡量從實際的案例入手,從案例當中使學生明白理論的具體運用,比如在講到“議程設置”時,可以引用08年奧運會媒體之前的造勢以及由此帶來的奧運會公眾關注,讓學生從實際中明晰媒體在人們日常行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體育新聞專業“三步式”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一種有關知識和學習的理論,該理論源于皮亞杰,后經布魯納、維果茨基等教育心理學家不斷發展和完善。該理論以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為依據,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教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從求知活動中發現規則,整理組織成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經驗;“協作學習”是意義建構的關鍵。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模式的啟示在于: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知知識出發去發現和生成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教師應將協作或對話過程視為教學過程的核心,組織學生形成學習共同體,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交流,幫助學生深刻認識翻譯的性質、規律以及原語與目地語之間的關系等問題。也是在這種理論的啟示下,筆者認為針對現在《體育傳播學》的教學過程,可以從“三步走”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方面的改革,具體情況如下:

        3.1 第一步:引入“任務”教學

        這里談到的“任務”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水平設計任務,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利用信息資源主動完成任務,以實現意義建構,提高學生理論能力的相對穩定的操作性框架。在這里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3.1.1 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

        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其在認識和實踐中的主體作用。學生是知識建構的主體,學生的認知參與、主動思考直接影響任務的完成。離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任何學習都是無效的。教是為學而存在、為學而服務。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的任務,創設適當的問題情景,鼓勵學生自己總結理論。

        3.1.2 把握“任務”主線

        “任務”教學區別于其它教學模式最根本的特點就在于它強調以各種各樣的任務為主線,強調采用具有明確目標的“任務”來幫助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和掌握理論。所謂任務,就是一種活動,具有以意義為主,有某種交際問題需要解決,與真實世界的活動有某種聯系,完成任務優先,以結果評估任務等五個特征。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可以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觀察某一段時間媒體或者社會動向并嘗試總結。

        3.1.3 重視問題“情景”

        情景是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學習情境對翻譯知識和技巧的建構起重要作用,不同的問題情景對傳播理論的理解與建構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傳播學中的經典理論大都是由美國及日本學者研究而成,體育傳播學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傳播學的經典理論。在對學生進行任務布置及理論總結引導時,教師需要考慮到具體的時間和文化背景,要注意到理論本身的與時俱進,不能把當今中國社會的具體情況等同于理論創設時期的情景。

        3.2 第二步:建立學習“工作室”

        對于理論性學科,如果按照自上而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解說多于學生表述、教師引導探究多于學生自主探究,那么,可能會形成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和思維惰性。“工作室”教學就是針對傳統教學中的弊端,結合體育傳播學自身的實際創建出來的一種方法。在傳播學當中有很多實踐調研型理論,比如拉扎斯菲爾德的“既有政治傾向”指數等,都是在具體的問卷調查中得出的指數分析。“工作室”就是讓學生分組,成立小的“調查機構”,這個機構便是通過數據“證實”或者“證偽”某一種經典理論,在對理論的具體證明過程當中,學生要建立一種“協作關系”,有明確的分工,數據收集、數據統計、數據分析、結論分別責任到人,教師在此過程當中以傳播領域中的“程序性知識”與“情境知識”為施教核心,提供問題導向與信息處理的知識,訓練學生了解情境,進而解決問題,并在仿真經驗中學習自我反省。

        3.3 第三步:培養“科研”意識

        現在高校教學的一個重大的弊端就是“重教學,輕科研”,“科研”對于本科學生,甚至部分碩士研究生都是個在校園里經常聽到、卻又十分抽象的詞語。很多人把大學本科教育作為基礎性教育,而將科研認為是研究生以后才要去面對的問題,這其實不利于研究性大學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對學科的鉆研。在體育傳播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可以從數據收集工作開始,讓學生設計、發放、收集問卷,開展小組訪談和個人深訪,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挖掘有價值的二手資料,完成數據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并且概括總結,拿總結出的理論和教材上經典理論的對比,分析在理論總結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完善自我的理論體系。這樣下來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中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所做的數據可以為日后的畢業論文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

        4 結論

        傳播學專業尤其是體育傳播學的本科教育本身具有了一定的挑戰,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和實踐也只是在不斷前進過程中的一次摸索,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完成“任務”及組建“工作室”中的積極性調動問題,相關的硬件設施的不完備,沒有專門的實驗室等等,不過我們相信通過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增加科研實踐的比例,加強學生職業適應性和競爭力,“摸著石頭過河”,及時進行經驗教訓總結,就可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學習與應用互相促進、理論與實踐互相整合、專業知識與能力相互融合,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相互一致。

        參考文獻

        〔1〕王大中,杜志紅,陳鵬主編.體育傳播――運動、媒

        介與社會〔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296-296.

        〔2〕高紅玲.傳播學專業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學方法創新之探討〔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6:23-28.

        〔3〕曹曦穎.翻譯教學改革的新走向――任務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03-063.

        〔4〕曹曦穎.英語“文化導入”教學模式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33(6):61-66.

        〔5〕Bruner, J.S.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J〕. New York: Norton, 1966.

        第8篇: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目前,俄羅斯高校新聞院系設置的在職教育體系,正在對俄羅斯大眾傳媒人才的培養產生積極影響。

        一、新聞在職教育系統

        俄羅斯高校新聞在職教育主要依托新聞夜校進行。

        根據俄聯邦教育部和俄聯邦電視廣播出版部于1994年3月聯合頒布的法令,俄羅斯高等新聞教育有全日制教育、在職教育兩種形式。其中,后者主要是依靠夜校教育來實現的。在俄羅斯高校中,新聞系(或新聞專業)同時設置雙軌教育模式。一種是上述的全日制教育,另一種是夜校教育。夜校在行政上一般隸屬于新聞系(或新聞專業)統一管理。

        在職教育學年為36周,本科學歷5年,碩士學歷3年,博士學歷4年―5年。每年9月1日開學,在職學生可帶薪學習,年齡大小不一。學生完成所有課程考試后,可以和全日制學生一樣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學位論文一旦通過答辯,獲得相同等級的學位證書。

        據俄官方統計資料顯示,俄羅斯新聞夜校在讀學生包括非新聞專業的媒體從業人員、媒體兼職人員、媒體失業人員、新聞愛好者、在讀全日制學生、待業青年等。

        新聞夜校一部分課程被安排在晚上,一部分被安排于周末,也有的被調整到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下午。每周平均授課時間在20小時左右。

        夜校教育一般為自費教育,但是學費往往比較低廉。對于那些失業者和待業者來說,要想免費接受夜校教育,可以向夜校開辦者遞交申請。只要理由充分、證明合理,都能得到允許。

        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俄羅斯著名新聞理論家戈拉別里尼格夫博士認為,“與全日制新聞專業的畢業生相比,在職學生更容易干出成果。這是因為在職學生已經有豐富的媒體從業經驗,他們來接受繼續教育的目的,無非是想系統地學習和補充新聞理論知識。”

        俄新聞教育學家巴庫列夫教授在其專著《新聞人為何接受再教育》一書導論中指出,“實踐經驗說明,一位稱職的記者不僅僅需要掌握新聞知識,還需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如何去獲得各種專業知識呢?唯一的途徑就是博覽群書,廣泛學習。”巴庫列夫教授認為,一名記者不一定是新聞專業畢業的學生。在當記者之前,他學的可能是醫學、工學,或者是經濟學,或者是文學,或者是其他什么學科。不管他學的是什么專業,如果他不掌握新聞學理論,不懂得新聞采訪與寫作技巧,他是不可能成為一名稱職的記者的。對于非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來說,需要通過再教育全面掌握采、編、發、播技術,提高稿件制作、節目制作、報刊出版的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俄羅斯高校新聞夜校從實用立場出發,有選擇地設置專業課程。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新聞系主任Барабаш博士認為,新聞界把新聞學與傳播學作為兩個獨立的學科予以設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高校把兩個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完全獨立設置是不應該的。因為傳播等同于新聞的運動,新聞等同于傳播的材料。傳播的核心是新聞,如果傳播脫離了新聞,傳播將無法進行。所以兩者必須達到有機的統一,才能產生社會效果。如果在高教階段就把專業界限明確區分設置,會造成學生的專業知識面過窄,降低就業競爭力。

        俄羅斯高校新聞夜校所開設的專業與全日制教育所設置的專業大致相當,一般有新聞學、報刊、廣電、廣告、新聞攝影等專業。但是,夜校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卻更加實用。其中新聞學、報刊、廣電等專業所開設的本科9門核心課程是一樣的。在核心課程之外才單獨開設了4門―6門專業課程。其他為所屬專業的選修課,4年內大約有15門左右的選修課。

        夜校本科第一年的專業課程主要圍繞報刊來設置。其中開設新聞理論、新聞采訪與寫作、報刊編輯等核心課程。第二年的專業課程主要圍繞廣播電視來設置。其中開設廣電采訪、編輯、配音、播發技術,設備使用及維護等課程。第三年的專業課程主要圍繞攝影和廣告設計來設置。其中開設攝影、制片、廣告策劃、廣告設計、媒體管理等課程。第四年的專業課程主要是圍繞綜合使用上述各學科理論和技術來設置。第五年一般是學生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準備畢業考試的時間。

        為了擴展夜校學生的知識面,新聞夜校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學科進行課程選修。這些課程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愛好和發展方向去進行選擇。每個專業對自選課程沒有硬性規定。

        如果說夜校本科生教育強調的是培養動手能力,那么,夜校在培養碩士研究生方面側重于培養其理論研究能力。新聞理論、大眾傳播、報刊語言等專業的碩士教育所開設的核心專業課程7門-9門。另外,還有2門-4門專業必修課和其它大約16門選修課。

        三、課程考試強調學以致用

        俄新聞夜校一堂課時間為90分鐘。在課堂上,教師強調學生動手為主。為此,他們通常把90分鐘的時間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教師授課時間,一部分是師生討論時間,一部分是學生講課或者回答問題時間。為了實現這種時間分配,教師在上課時往往要布置課下作業。在下次的課堂上,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們講解作業,隨后大家對所關心的課程內容展開討論,教師在大討論中完成新課講授。下課之前,教師再布置課下作業,一個學期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循環下去。

        這種師生互動的程序之所以能開展起來,與小課堂是分不開的。新聞夜校的小課教室一般只有15平方米―18平方米,各班人數在10名左右,全班同學每堂課都有發言機會。

        目前,俄新聞夜校各專業考試制度采用全日制教育考試制度。各科考試及格成績分為3級:5分是優秀、4分是良好、3分是及格。3分以下為不及格。

        不管是夜校的本科生、碩士生還是博士生,他們的考試步驟基本上是一樣的。即分為3個方面:一方面為平時的出勤分、一方面為書面考試分、另一方面是當面口試分。

        凡是平時不好好去上課的學生,主考教師有權拒絕他參加考試。相反,對那些平時積極上課、課堂回答問題活躍的學生,在期末考試時,主考教師有權不經考試,就給他自動打5分。

        書面考試一般是在課程結束前,教師讓學生把該學期所學的知識用總結和摘要的形式寫出來,一般篇幅在A4紙15頁左右。根據摘要的質量打分。

        口試相對比較繁瑣。課程結束時,任課教師往往根據所講授的內容,編出一個考試題單,考題一般都有30個以上。提前1個―2個星期就交給學生課下準備。考試時,教師把這些問題打亂順序,按每個題簽3個問題寫好,正面朝下,擺在主考教師的面前,由應考學生抽取。考生抽到哪個題簽,就回答上面的問題。主考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內容,可以隨時補充問題。學生與教師談得越融洽,得的分數就越高。相反,那些冷場的學生往往會不及格。

        由于新聞夜校的學生來源復雜,年齡不一,經歷不一,需求不一,給教育效果帶來很大的影響。為了統一考試標準,提高夜校教學質量,俄羅斯教育部于1998年頒發了《夜校畢業生統考條例》。根據該條例規定,新聞夜校的畢業生在最后一個學期要參加國家統考。通過國家統考的畢業生準許畢業,并頒發正規的高校畢業證書。

        第9篇:傳播學畢業論文范文

        中圖分類號:G2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1)12-0280-01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思想灌入電視領域,受眾的自主性得到增強。這種背景又催生了參與型娛樂節目的繁榮。在電視媒體放低姿態平時受眾的同時,受眾本身如何參與電視娛樂節目以及隨之產生的節目以及社會效應也值得觀眾。

        關鍵詞:參與型娛樂節目;電視觀眾;媒介素養

        保羅?法斯形容大眾媒介中的王子――電視時說:“電視定時地出現在我們多數人面前,就像晚宴上的不速之客,像睡魔,它常常是導師,而對許多人來說,又是天天相處的伙伴 它是一種習慣,一劑鎮靜藥。當它讓我們熟悉社會的事實和幻想時,又是一位社會調解員”。傳播者與受眾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服務關系、伙伴關系和朋友關系。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政治高壓的背景不在,電視所承載的三大使命中的娛樂功能開始顯現。經歷了電視娛樂節目初探的晚會式欄目階段,1997年7月湖南衛視經濟臺推出電視游戲娛樂節目的《快樂大本營》讓“娛樂旋風”開始在中國熒屏上迅速刮起。而后,益智類(如《開心辭典》)、真人秀(如《超級女聲》)等娛樂節目形式也被觀眾所熟知。在這樣娛樂節目“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背景下,受眾對于電視的控制(遙控器的控制)成就了受眾自身的自主性,開始從單一角色向節目參與者、生產者、消費者這些多重身份多重角色轉變。正如鄭興東先生在《受眾心理與傳媒引導》中提出了受眾自主性已然增強。他提到,隨著市場經濟中的等價交換原則進一步激活的人的平等、獨立觀念,受眾自主性的增強已然構成當代我國大眾傳播中的一個重要特點。[5]這樣的大眾傳播背景也促成了娛樂節目本身也從完全的觀賞型向參與型傾斜。

        作為接受信息的人們統稱的受眾一詞,無疑外沿廣泛。取自Audience,是在西方傳播研究引入的外來概念。“受眾”作為完整有效傳播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其在整個傳播活動過程中所處的位置而言,可以泛指所有大眾媒介的信息接受者。但是隨著媒介資源豐富,受眾自主性以及對媒介的可控性都有了很大幅度提高,受眾一詞也因為過分強調被動性而有所爭議。因為這里主要探討的是大眾傳播中的讀者、聽眾、觀眾,更進一步說是電視娛樂節目的觀眾,所以筆者選在這篇文章總選用觀眾一詞。娛樂節目的觀眾除了有受眾的共性,即自在性、自主性、自述性以及歸屬性外,還有這自己的特點。最明顯的就是眾多性,老少皆宜、喜聞樂見的節目形式無疑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觀眾,也是因為這一點,雖然娛樂節目的觀眾本身是一個雜而龐大的隊伍,心理構成、思想意識、知識水準、價值觀念、興趣愛好和個性等各有不同,但并不會因為需要具備一定的只是背景而把一部分觀眾排除在外,這也讓娛樂節目更加貼近民眾,貼近觀眾。

        收視率的壓力及鞭策,媒體開始以一種平視的姿態面對受眾,給了受眾更多自我的空間,同時受眾也開始通過新的媒介手段來參與大眾傳播,主動性增強的觀眾逐步參與到娛樂節目的制作過程中,成就了參與型娛樂節目的繁榮。縱向來看,受眾參與娛樂節目主要是通過現場參與以及場外觀眾的互動兩種形式。現場觀眾的參與是目前國內娛樂節目調節保持節目氣氛的一大法寶。他們的情緒會直接感染到電視機前的觀眾,因為看電視的觀眾潛意識會把自己與現場的觀眾對等。由于到現場參與節目的觀眾也有知識文化水平、經濟和社會地位、職業等的差異,他們更多的是代表了其所來自的那個群體,觀眾可以在這些參與者中尋找與自己具有相同群體屬性的人,即使沒有親身參與節目,但是通過其群體代表的參與能夠達到心理的參與。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移情說"。要充分調動現場觀眾的積極性,除了節目本身的設置以及環節的安排外,一個優秀的可以把控氣氛的主持人也是不可缺少的。孫玉勝先生在《十年》別強調了“主持人媒體”這個概念,他認為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應該是集合魅力、表達能力和發現能力的三位一體。[4]他分析如果把“主持人魅力”看作是一輛汽車飛駛的前輪,“發現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是支撐它并給它動力支持的兩個平衡的后輪。調動觀眾氣氛、尋求娛樂共鳴無疑是一個優秀的娛樂節目主持人所需要具備的。現場的觀眾感受到娛樂氣氛后,可以通過表情、掌聲等身體語言或者上臺、按鍵投票等方式參與節目中。除了現場觀眾的互動外,沒能到現場的觀眾也可以通過手機短信、信件或網絡留言等方式參與到節目中去。主辦方設置一定的獎勵,鼓勵觀眾積極參與,因為除了可以獲得節目效果反饋外,還可以提高節目知名度以及收視率。這些互動形式不僅符合現代受眾的接受心理,能夠迅速抓住七興趣點,同時,也通過巧妙的設置娛樂產品制作過程中的“亮點”開拓了娛樂的空間,增加了娛樂的廣度和深度。[3]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提高觀眾的傳播意識就顯得重要起來。眾所周知,作為社會公器的大眾媒體,有其需要承擔的監視環境、協調社會各方面關系、傳承社會文化遺產、娛樂等社會功能,也要盡最大努力來營造應積極、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參與型節目中的觀眾也被賦予了這種指責。在節目的制作過程中,具備傳播主體應有的傳播意識也變得更加重要。因此,受眾參與節目要考慮社會的主流文化以及積極向上的思潮,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時,凸顯自身的優點,對自己以及所屬的群體負責,為凈化社會風氣以及構建和諧氛圍貢獻力量。當然,在進行參與型娛樂節目時,除了要有這種傳播意識,還要求觀眾本身有一種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包括對節目本身以及其即將會造成的傳播效果的責任,最終形成媒介素養。這里所說的媒介素養采用的是張開在《媒介素養概論》一書中提出的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的各種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思辨性應變能力,以及創造和制作媒介訊息能力。也可再簡化為獲取、分析、傳播和運用各種形式媒介訊息的能力。[1]

        總之,在受眾參與型娛樂節目日益繁榮的今天,受眾自身如何正視自己的身份角色、把握自己在媒介中的角色和尺度是值得思考的。這就要求受眾在提高個人修養的同時進行理性的自我審視和批判,而后培養自身的媒介素養,把我好傳播的規則,明確自己的媒體以及社會責任,最終形成和提高媒介素養。

        參考文獻:

        [1]《媒介素養概論》張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

        [2]趙娣.《論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受眾的角色轉變及問題》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2010年5月.

        [3]《媒介素養教程》劉勇汪海霞編著,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十年:從改變社會的語態開始》孫玉勝,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363頁.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成α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丝袜 | 亚洲成年网站青青草原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网页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视频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