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公共資產范文

        公共資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共資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公共資產

        第1篇:公共資產范文

        一、日韓模式:由財政部直接負責政府公共資產的管理

        日本、韓國兩國的行公共資產管理模式可以概括為“財政部--主管部門”模式。即由財政部門負責綜合管理,由各行政部門負責具體管理。

        日本將國家提供的用于國家事務和事業的資產,如政府辦公樓、公務員宿舍、國立學校等稱為公用資產。日本公用資產的綜合管理由財務省負責,具體管理由各相關省、廳負責。財務省的綜合管理內容主要包括對各行政機構資產“購置”和“處置”進行審批,以及統計匯總各省、廳國有資產情況等。

        韓國將政府用于辦公、事業和公務員居住的財產,如辦公樓、公務員住宅等稱為公用財產。韓國財政經濟部是統籌和管理全國國有財產的部門,中央政府的各部門、團體負責本部門、團體國有財產的具體管理。但需要配置和處置財產時,各主管部門要制定處置計劃和預算,報財政經濟部;財政經濟部再根據各部門的情況制定統一的計劃和預算,報國務會議審議,最后由總統批準。財政經濟部有權要求各主管部門提交國有財產管理報告和有關資料,有權要求各主管部門停止或改變國有財產的用途,也可改變國有財產的主管部門并轉走國有資產管理預算,或者由財政經濟部直接管理。

        二、德澳模式:由隸屬于財政部的專門機構負責聯邦政府公共資產管理

        德國和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資產由財政部門所屬的機構負責,并在全國成立分支機構管理分布全國的聯邦資產,其特點可以概括為“財政部一直屬局”模式。

        (一)在財政部下設立資產管理局統一管理政府資產。德澳模式的突出特點就是由財政部門統一管理所有政府資產,并通過下設資產管理局來實施具體管理。德國在聯邦、州、鄉鎮三級政府設有隸屬于同級財政部門的專門資產管理機構。聯邦資產管理局是管理聯邦資產的主要部門,負責資產管理的大部分具體工作,財政部負責資產的預算管理,并對一些重要資產的出售,如土地及其附屬物的出售,實行審批。澳大利亞聯邦資產主要由財政部下屬的資產管理局負責,具體包括房產、車輛的配置、維修和保養。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中實施具體的資產管理的機構,都要向同級財政部門報告資產管理的情況。同時財政部對資產管理機構及其他部門的資產保留一定的控制權,主要表現在財政部要制定資產使用、消耗、轉移等的規章制度和標準;資產管理機構必須向財政部證明他們有能力對資產實施有效管理;財政部有權向資產管理機構提出相關要求等。

        (二)從形成到處置的全過程資產管理。澳大利亞財政部下設資產采購局、資產管理局、資產出售局,分別負責政府資產采購、管理和出售,構成了從形成到處置的資產管理鏈條。同時資產管理局、采購局和出售局必須向財政部定期提交資產和資金使用情況報告,財政部向國會提交預算并匯總資產管理情況,必要時對政府資產管理情況進行審計。

        (三)政府辦公用房和設施設備商業化管理。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通過財政部和金融管理部下設的資產管理機構對政府資產實行商業化管理。該機構的主要任務是為政府各部門提供辦公樓宇、設施設備維護、安裝和建設服務,以幫助用戶更好地利用他們的辦公樓宇、設施設備。該機構在全國各地都有分支機構和倉庫網絡。其商業化管理方式包括計劃管理、項目管理、整體項目服務、合同管理、專家咨詢等。它通過為政府公共部門用戶提供誠實的、職業化的服務,來實現政府資產的保全和有效利用。

        三、美加模式:管理制度、資產預算由財政部負責,日常管理由獨立于財政部的機構負責

        美加模式中,財政部負責政府資產預算管理,制定統一的管理制度和法規,并設立相對獨立的專門的資產管理機構,負責政府公共資產管理的具體事務。該模式也可以概括為“財政部一管理局”模式,以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為代表,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聯邦政府的公共資產由專門資產管理機構統一管理。美國總務署是聯邦政府資產管理的執行機構,具體負責管理事務,專司聯邦政府機構的政府供應和采購管理、車輛購買和租賃服務管理、動產管理,以及政府閑置資產和房產管理。加拿大聯邦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務部為政府公共資產管理機構,并負責為整個聯邦政府提供后勤服務。

        (二)嚴格的預算管理及績效考核。美國和加拿大的政府資產預算管理都特別嚴格,政府各個部門的物資采購有預算控制,各個部門內設專人負責采購工作。美國財政部及總統行政預算管理辦公室負責聯邦政府資產的預算管理。辦公用房新建、修繕、日常管理等預算費用,由總務署統一向財政部和總統行政預算管理辦公室申請;房產以外的其他政府資產如計算機、汽車等,預算則體現在使用部門的預算當中,由各部門分別申請,上述預算都必須經國會批準才能執行。加拿大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務部向財政部和國庫委員會申請房產購置預算,按統一標準配置各部門的辦公用房。美國總務署公共建筑服務中心還對聯邦政府的房產績效進行監管。該機構對房產管理績效的目標設置和考核工作有許多指標:每平方英尺的營運費用、營運成本、營運盈余資金、無收益面積、客戶滿意度調查、安全滿意度調查、租賃成本與私營公司成本比較等。這些指標考核的內容,與預算安排直接掛鉤。

        (三)集中化、專業化的車輛及房產管理。車輛及房產是政府公共資產中單位價值較大的主要資產,對其實行集中管理、專業化管理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共同做法。美國總務署下設的聯邦供應服務中心,專司聯邦政府機構的政府供應和采購管理,為各聯邦機構提供車輛購買和租賃專業化服務;公共建筑服務中心,專司政府閑置資產和房產管理。加拿大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務部房地產服務公司集中統一管理聯邦政府所有房地產(包括國家公園、軍事基地、監獄、港口、機場等),并為各部門提供工程設計等專業和技術服務。這種管理方法的優點是政府房地產資源能得到有效配置,既能及時滿足各部門辦公用房的需求,又使辦公用房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四)規范化、程序化的閑置資產處置管理。重視閑置資產的處置管理也是美加模式的一個顯著特點。加拿大法律規定,聯邦政府及各部門閑置資產,必須交由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務部集中統一處理,其他任何部門不得擅自出售。政府不需要的動產,包括舊飛機、船舶、汽車、家具等,一般集中處理,或以舊換新。處置政府閑置資產堅持以下原則:使資產獲得最大經濟價值;為各部提供的服務效率高、效益好;按閑置資產現狀就地銷售,減少交易的法律責任;出售要有競爭,公開、公平、公正,經得起檢驗。美國聯邦政府閑置資產交由公共建筑服務中心負責處置,有調撥給其他聯邦機構、州、地方政府,贈與合格的非盈利性組織,公開出售等幾種處置方式。規范化、程序化、公開化的閑置資產處置,提高了資產再配置的效率,杜絕了政府公共資產“出口”的腐敗,為政府樹立了公開、公正的形象。

        四、巴西模式:由計劃預算管理部的聯邦資產秘書處負責日常管理

        巴西的政府公共資產由計劃預算管理部負責,下設聯邦資產秘書處負責具體管理。由于巴西與其他國家不同,管理預算的部門不是財政部,因此形成了特殊的“預算部-管理局”管理模式,但其管理特點的實質與“財政部-直屬局”模式相同。

        (一)巴西聯邦政府公共資產的主管機構為聯邦資產秘書處。1998年以前,聯邦資產秘書處(副部級)設在聯邦財政部,1999年,為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將聯邦資產秘書處由財政部劃入計劃預算管理部(巴西聯邦政府預算編制職能由計劃預算管理部負責)。聯邦資產秘書處總部下轄7個局;在全國分設27個地區資產管理局和2個區域性資產管理代表處。聯邦資產秘書處主要負責聯邦政府不動產的管理,管理對象是 2.4萬個政府大樓和52.4萬塊土地。聯邦政府的動產由各部門自己管理。

        (二)巴西政府以法律形式確定對公共資產的保護和管理。巴西聯邦憲法是政府公共資產管理的根本法律基礎,對聯邦政府公共資產的范圍及管理原則作了明確規定。巴西政府的公共資產分為以下三類:1、一般資產,即人民共同所有、共同使用的資產,如公路、鐵路、碼頭等等。2、特殊資產,即各級國家機關占有、用來為公眾服務的資產,如各級立法、行政、司法機構占有使用的辦公樓、車輛、設備等。3、自然資產,即公有的土地、森林、湖泊、河流、礦產資源等。

        (三)資產購置與處置的管理。聯邦政府各部門不動產的購置,均須報經聯邦資產秘書處審核、批準。聯邦資產秘書處對各部門資產購置的申請,一般是按照調劑--承租--購買的程序研究解決。各部門動產的購置,由各部門在正常預算內自己決定和購買。巴西政府公共資產的處置是指資產產權的轉移和核銷,包括資產的出售、交換、贈送、報廢等多種形式。資產的出售,必須先由聯邦資產秘書處組織專業人員進行調查和評估,確定底價,然后按照《拍賣法》通過拍賣等方式處置。資產的轉移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在同級政府之間的轉移,由資產調出、調入的兩部協商并報聯邦資產秘書處核準即可。二是跨政府級次的資產轉移,需要報聯邦資產秘書處進行調查評估和公示,然后由資產管理秘書處辦理資產劃轉手續。三是國家機構將資產轉讓(租)給非公有單位,需要報聯邦資產秘書處進行價格調查和評估;如價格合理,且符合各項法律法規,則向社會公告;最后,由資產秘書處辦理公共資產劃轉手續。

        (四)資產的使用及收入管理。巴西法律明確規定,各部門不能將占用的政府公共資產(辦公用房及各種設備)用于經營活動。資產處置收入一律上交同級財政國庫。聯邦資產秘書處可以將掌握的閑置公共資產(土地、礦產、水資源等)通過一定法律程序轉讓(租)給個人或私營部門使用,具體轉讓(租)的方式包括授權使用、許可使用、特別許可使用等等。使用公共資產的個人和私營部門必須向聯邦資產秘書處交納租用費或轉讓費。聯邦資產秘書處的各項資產收費收入,必須全額上繳聯邦財政國庫。為保證資產收入管理的規范,堵塞漏洞,各種資產收入和國家稅金、罰款一樣,按照聯邦財政部統一印制的稅費收繳憑證上繳國庫。

        (五)資產的信息化管理。巴西政府非常重視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聯邦政府資產。各部門在資產管理中,普遍使用了資產條形碼掃描采集技術,實行計算機管理。聯邦資產秘書處建立了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將資產登記、資產配置、資產處置、資產收費等工作統一納入了信息系統,提高了資產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目前,聯邦資產秘書處正在籌建聯邦資產管理信息共享系統,將現有的聯邦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與國庫、中央銀行及財政監察等系統聯網,以實現管理數據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該系統建成后,將大大提高巴西聯邦政府資產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五、各國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的共同點

        世界各國雖然沒有統一的政府公共資產管理模式,但是卻有一些共同的管理特點。

        一是財政部門主管。世界各國雖然沒有統一的公共資產管理模式,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的管理特點,那就是世界主要國家都是由財政部門(預算主管部門)主導政府公共資產管理,區別之處只是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財政部門的職責范圍有所差異。在政府干預型市場經濟國家,財政的職責最強,如韓日模式中政府公共資產管理直接由財政部門負責。在自由經濟型市場經濟國家,財政的職責范圍較小,如美加模式中,財政部門僅負責政府公共資產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和預算管理。但無論在哪種模式下,政府公共資產的管理都沒有脫離財政部門的職能范圍。

        第2篇:公共資產范文

        【關鍵詞】 土地流轉收益;農業公共資產;村民小組;會計核算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國際化及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業現代物質裝備條件的完善、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經營形式的普遍運用、新型農民的興起,出現了現代農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征。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業現代化實現規模收益,我國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

        顯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指的是土地使用權流轉,即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從經濟的角度可以認為,農戶把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資本或者叫做“股本”,投入到耕種土地的農業企業中,而農戶根據“股本”分享農業企業的農產品生產經營成果及利潤。

        然而,以發展現代大農業經濟為前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必將引起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變化,產生農戶個體、農業大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經營組織、法人經營組織、任意經營組織等多種農產品生產經營組織體并存的現象。面對這種復雜的組織關系,如果以農戶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資產作為 “股本”的話,并任意由農戶把自己那部分“股本”投入到不同企業,那么分散的股權最終會導致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失。那么,農戶如何獲得土地資產的長期收益,持久分享到現代大農業經濟發展成果,達到國家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目的呢?

        因此,必須建立以村民小組組織體為單位,在村民小組范圍內形成土地承包經營權聯合,作為農業公共資產進行會計核算,并加強土地使用權流轉服務和收益管理。

        二、實行農業公共資產核算的理論依據

        在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在多種農產品生產經營組織體并存的條件下,客觀上不同的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進行不同的農業生產經營及農業投資決策,產生不同的農業成本及帶來完全不同的收入,實現不相等的利潤。

        然而,實行土地流轉制度下,契約雙方都將面臨如下現實問題:第一,現有承包責任制度,農戶個體分別擁有少量分散的土地使用權,由農業企業分別跟農戶個體分別訂立契約,使分散在農戶手中的土地順利流轉到農業企業形成規模,這樣就會增加土地流轉的契約成本;第二,農戶家庭人員變動情況的準確把握,在冊農戶土地使用權的連續、公平性管理問題;第三,農戶的土地經營權再流轉契約管理問題;第四,承包土地流轉的價格確定和收益估算;第五,在土地承包責任制下,農業生產經濟資源的土地村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經營權雙重制度保證性;第六,農戶對流轉出去土地收益的合法請求權的組織保障等。最主要的是村集體如何對農用土地、山林等農業公共資產的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進行長期有效管理,將是農民生存生活長久保障的關鍵。

        因此,為了保障農民生存生活的長久利益,客觀要求建立以村民小組為主體的會計核算組織,準確確認及計量村民小組集體范圍的農業公共資產,及時反映村民小組集體及農戶的財政狀況、土地經營權資產流轉利益,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成本效益及收益管理。

        三、農業公共資產會計核算的模式及運行特征

        在村民小組及農戶實行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在村民小組集體范圍內,把農戶個體現有的土地、山林等經營權,作為集體農業公共資產確認及計量,并反映農戶對公共資產的所有權關系,實行村民小組及農戶的農業公共資產的會計核算。

        (一)確立村民小組會計核算主體

        根據目前我國集體所有制的土地政策及土地山林的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和經營權屬農戶所有的特點,確立以村民小組為會計核算主體,能夠把土地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有效結合,并形成農業公共資產的核算及投資規模。

        建立村民小組的首期會計報表,首先,對村民小組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湖泊、房屋固定資產等農業公共資產集中在會計報表中進行資產確認及計量;其次,在村民小組范圍內,根據現在在冊農戶村民數量,把農業公共資產折合成為村民小組的總股份,在會計報表的所有者權益中記錄“股本”數;再次,根據每戶人口數決定每個農戶家庭的股份數量,并以農戶為單位建立土地經營權資產明細賬;最后,確認村民小組的負債,同時健全會計制度,為村民農戶個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有效流轉、分享農業企業的農場品生產經營成果、正確核算流轉的土地收益提供基礎。

        (二)農業公共資產的會計核算與反映特征

        以村民小組為核算主體的會計核算,不僅對農業公共資產進行首次確認、計量,也要對村民小組的農業公共資產的使用性質、經營范圍及流轉投資去向的變化進行確定和反映。

        首先,明確村民小組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池塘、湖泊等農業公共資產的農用性,房屋固定資產的商用性;根據農業公共資產的基本收益,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并在不同的會計期間,按照農戶明細賬反映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變化。同時,在農戶“資本公積”部分反映國家對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相關補貼額。

        其次,建立農地山林經濟資源的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反映農用公共資產價值。結合土地經營現狀及使用政策、農用土地山林的成本效益特征,建立農業經濟資源的成本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流轉土地現在的用途、級別及經營項目內容,預測該項資產的經營成果和土地山林資本收益,合理反映農用公共資產價值,做好土地經營權流轉收益管理。

        (三)農業公共資產收益核算的內容特征

        以村民小組為核算主體的會計核算,不僅要及時反映農業公共資產的價值,也要對農業公共資產的收益進行準確核算,以加強村民小組的農業公共資產收益管理。

        由于實行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農戶流轉出去的土地、山林、池塘、湖泊等農業公共資產將由龍頭企業等承包商進行生產經營。其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銷售農產品成本”、“銷售林木成本”、“經濟林木投產后的管護費”和農業“管理費用”等各項支出和“農產品銷售收入”及與農業公共資產的“其他經營收入”形成的農業收益等都由龍頭企業等承包商進行核算,并在此基礎上對本年度農業收益進行分配。

        可見,村民小組及農戶的農業公共資產收益核算過程實際上就是核算來自土地經營權流轉接收對象(如龍頭企業等承包商)的本年度農業“收益分配”得到的分配額。這一分配額度就是所謂流轉土地經營權股份分配的股利,也是村民小組及農戶以土地經營權作為投資的唯一投資收益。而村民小組及農戶的這份唯一的農業公共資產投資收益數量的多少,卻決定于龍頭企業董事會的分配制度。根據農業公共資產的會計核算與利益管理運行機制,可以通過圖1顯示其特征內容。

        因此,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必須在村民小組集體范圍內形成聯合,擴大流轉規模,從而獲得龍頭企業董事會資格參與利益分配過程。還要根據流轉經營權的土地等農業公共資產的使用性和經營項目內容,預測該項資產的經營成果和土地山林資本收益,全過程了解農產品收成及資產收益情況,準確把握龍頭企業的利潤分配,并把利潤分配列入村民小組的利潤管理內容中,保證農戶流轉土地和農業公共資產的收益歸屬村民小組成員。這樣才能保證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農業增收與農民的增收保持相對一致,才能使土地經營權流轉收益真正成為農民的“特殊社保”。

        四、農業公共資產會計核算的職能特征

        建立以村民小組為主體的會計核算機制,形成以村民小組集體為資產管理整體,以有效發揮會計利益核算、資產保全、資產收益調配及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職能。

        (一)村民小組集體會計核算與農業公共資產保全的職能特征

        通過以村民小組集體為單位的會計核算,能夠準確核算村民小組集體所有的農業公共資產產權及農戶明細資產經營權;能夠在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確保農業公共資產的農業專用資產性,保證農業公共資產產權及資產經營權的雙重性和原村民小組及農戶集體共有性質,以有效保全村民小組及農戶組合集體的農業公共資產。

        (二)村民小組集體會計核算與農業公共資產收益核算的職能特征

        在實行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以村民小組集體為單位形成的會計組織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把村民小組集體所有的土地等農業資產經營權作為投資資產進行投資管理時,可以比較不同的流轉對象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選擇獲得最佳收益的投資方案。并且繼續在未來的會計期間,不斷評估農業公共資產的投資收益,有效發揮資產的收益核算職能,做好農業公共資產經營權流轉的投資決策。

        (三)村民小組集體會計核算與資產收益調配的職能特征

        以村民小組集體為單位進行會計核算,對農業公共資產進行集中確認、計量,增大資產投資規模,能使分散的農業土地經營權形成相對規模的農業公共資產,有利于土地經營權流轉時形成集中的資產投資規模,取得相對多的“長期股權投資”,從而成為投資農業龍頭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參與投資的龍頭企業的利潤分配,有利于發揮現代會計的利益調配職能,確保本村民小組及農戶全體成員的農業公共資產收益。

        (四)村民小組集體會計核算與土地經營權流轉

        管理的職能特征

        以村民小組集體為會計核算單位,可使村民小組集體所有的農業公共資產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有機結合,在形成農業公共資產的同時形成流轉規模;并能以村民小組集體組織的形式,與復雜的流轉關系進行契約交涉,有利于發揮組織作用,節約土地經營權流轉成本,增加農業公共資產收益,有利于加強成本效益管理,有效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

        可見,通過建立以村民小組為組織的農業公共資產會計核算體系,有效發揮會計核算的職能作用,將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的發展需要,在提供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的同時,加強農業公共資產的收益管理。

        五、建立農業公共資產的會計核算及利益管理模式的作用

        我國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保福利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農業經濟土地經營權資產的科學流轉,為實現農業資產增收創造了條件,同時對農業資產收益管理的方式方法及組織也客觀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建立以村民小組及農戶集體會計核算組織,有利于保全村民小組及農戶組合集體的農業公共資產, 形成現代農業經濟規模的同時,有效保證原村民小組及農戶集體對其農業公共資產產權及資產經營權的雙重長期所有權。

        其次,以村民小組及農戶集體為單位,進行農業公共資產確認計量,有利于擴大土地經營權資產的流轉規模,減少流轉交涉契約成本,能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增加流轉力度,增強土地經營權流轉資產收益分配的請求權。

        再次,有效實現土地經營權流轉資產收益的分配和再分配,加強農民社會福利的持久保障管理。通過村民小組集體會計核算管理,使土地承包經營權資產形成規模流轉,更多地獲得投資份額,自主參與農業收益分配,更多、更好地分享土地承包經營權資產規模流轉成果。并通過村民小組集體組織再分配管理,使村民小組內的老弱病殘人員、進城務工農民、兒童等全體成員得到了長期、有效的社會保障。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生產經營組織的變革必然引起會計核算組織及管理的轉變。目前,實行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就是把土地承包經營權轉移到既有資本實力又有技術水平的經營組織手中,從分散耕種到集中組織規模經營,實現農業市場經濟。建立農業公共資產的會計核算及利益管理機制,能夠有效發揮組織的會計利益核算、資產保全、資產收益調配及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職能,有效保全農業公共資產的多重屬性。為此,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與管理,有利于土地經營權流轉資產收益成為農民的持久“特殊社保”。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M].2004.

        [2] 財政部.企業會計制度[M].2000.

        [3] 財政部.中國企業會計準則[M].2006.

        [4] 崔之元.市場經濟中的公有資產與全民分紅[J].商務周刊,2006(17).

        第3篇:公共資產范文

        關鍵詞:公共體育場館 國有資產 管理體制 創新

        問題提出

        公共體育場館是指由各級人民政府投資或籌集社會資金興建的,由國家委托各級體育行政部門管理的,供人民群眾進行健身鍛煉以及運動訓練、體育競賽的體育活動場所。

        上海市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設“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要求”,將城市發展目標定位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完善的體育設施無疑成為一個城市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作為全民健身的主陣地、體育產業重要載體的公共體育場館,目前,上海市體育場館的管理與利用與人們的需求和產業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隨著上海市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公共體育場館也面臨著轉變職能、深化改革的挑戰。因此,為克服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運行中的缺陷、提高國有資產的運行效率、規范公共體育場館的管理、盤活公共體育場館這部分體育國有資產,有必要對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的國有資產管理進行分析,以對我國其他地區的實踐有所啟示。

        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廣大市民全民健身意識的增強,上海市體育場館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尤其是隨著體育社會化和產業化進程的加快,民營體育場館增長的速度更加驚人。據第五次全國場地普查的資料,在全上海的14426個體育場地中,體育系統所屬380個場地,占到總數的2.63%,民營體育場館占到70.21%。與民營體育場館相比,公共體育場館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場館改革的進程仍顯滯后,市場的獨立性和活力與民營體育場館存在一定的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體制和機制基本上還是沿用計劃經濟的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雖然在改革的進程中,個別公共體育場館逐漸脫離事業單位編制,企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不斷增加,例如上海東亞體育文化有限公司、盧灣天育實業公司(盧灣區體育中心),虹口足球場暨魯迅公園聯合發展公司等,這些場館體育市場化、產業化進程發展較快,已逐漸擺脫事業單位的屬性。但是大多數公共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依然帶有濃厚的計劃體制的色彩,沒有擺脫體育局下屬事業單位的性質。公共體育場館在產權關系上的模糊和委托上的問題,是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這些問題限制了公共體育場館的生機和活力,導致公共體育場館運營效率低下,也同時激發了公共體育場館管理創新的動力。

        根據調查,73.17%的公共體育場館認為有必要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方面進行改革,占到被調查公共體育場館的大多數(見圖1),這說明作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共體育場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和挑戰,現有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已暴露出缺陷,有必要進行深層次的改革與創新。建立符合體育產業規律、促進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進一步發展、創新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能夠改變舊有束縛公共體育場館的機制,創造有利于體育場館產業健康運行的局面。

        據本文調查,公共體育場館認為實施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可以產生積極的效果。其中,有29家(占70.73%)公共體育場館意識到改革有利于加強彼此間的合作;有28家(占68.29%)場館認為改革有利于主管部門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的宏觀調控;有27家(占65.85%)公共體育場館認為改革有利于公共體育場館資源的共享;有25家(占60.97%)公共體育場館選擇了“有利于做大、做強公共體育場館產業”;有20家(占48.78%)公共體育場館認為體制改革有利于建立場館之間的有序競爭;有15家(占36.58%)場館認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有利于產生改革聯動效應,推動公共體育場館產業融投資體制的改革,如表1、圖2所示。

        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的理論依據

        (一) 現代產權理論

        我國現有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三種模式

        1988年以后,經過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實踐,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深圳-上海”模式、“一體兩翼”模式、“98”模式。

        “深圳-上海”模式。這種模式在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踐中最早提出,它的主要架構包括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國有資產控股、參股企業三個層次,這就是通常所指的“三層次管理模式”。

        在第一個層次上,國資委的設立,實現了政府國有資產所有權職能的機構與社會經濟管理職能的機構分離;在第二個層次,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設立,實現了國有資產的運營職能與國有資產的監管職能的分離。在第二個層次與第三個層次之間,既實現了企業出資者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相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的產權規范,又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建立了合理的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和產權代表制度,解決了在第三個層次中,國有資產出資人“缺位”的問題。

        “一體兩翼”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內容是以財政部門為主體,國有資產管理局和稅務局作為其“兩翼”,歸口財政部門管理。

        “98”模式。這種模式是將國有資產的出資者所有權分別交與不同的政府部門,不同部門分別行使國有資產的產權變更、投資、監管、改制、人員選擇等職能。

        公共體育場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策略

        建立“政府主管部門(或國資辦)——中間層公司——公共體育場館”的三層次管理模式,在明晰公共體育場館產權和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建立政府主管部門和公共體育場館的委托關系。既有對公共體育場館的監管,防止“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委托問題的產生,保證公共體育場館的公益型職能的實現,同時也賦予公共體育場館更多的自主性,增加對場館的激勵,使公共體育場館在市場的競爭中更具有活力。

        在三層次的第一個層次——政府主管部門,建議在體育局設立公共體育場館國有資產的專門管理部門,負責監督和監管公共體育場館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但是設立這一機構,并非在原有的結構中新增一個行政管理層次,而是通過法律契約的形式界定其宏觀調控、監督監管的職責。此策略的關鍵是中間層公司的設立,中間層公司的設立可以采用三種類型。一是按照公共體育場館的意愿,自由組合,自我重組,跨地域、跨項目組建中間層公司。二是按照場館項目的特點、規模的大小、產業的相關構建中間層公司,做到資源的共享,資源配置的最優。三是政府牽頭,將公共體育場館在經營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業已存在的集團公司,經改造和經政府認定為中間層公司,賦予該中間層公司對集團內的公共體育場館行使國有權權能,將原本不屬于該集團的其他一些公共體育場館劃歸這個中間層公司管理。

        鑒于公共體育場館發展的歷史原因及規模大小,“三層次管理模式”的建立應分階段、分層次進行。考慮到公共體育場館地域性強的特點,中間層公司就可以采取分區、分類等方式逐步建立,先選擇規模較大、企業化程度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公共體育場館為龍頭,組建公共體育場館產業集團,整合各場館的資源,做到信息溝通順暢,資源配置合理,以便發揮不同場館的項目優勢和區域優勢。

        參考文獻

        1.登姆塞茨(HDemsetz).關于產權的理論[M].上海三聯書店,1991

        2.樊綱.分類和界定國有資產與國企改革的新思路[J].中國企業家,2005.3

        3.陳明.政府在體育服務業市場中的角色[J].體育文化導刊,2009.5

        在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產權經濟學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屬于自由主義學派。產權理論主要以產權和交易費用為概念基礎,研究產權及其結構與安排對資源配置和效率的影響。現代產權理論認為,產權是一種社會強制而實現的對某種經濟物品的多種用途進行選擇的權利。一個完整的產權包括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其中每一種權利又可以細分。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給經濟帶來巨大的發展,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西方現代產權理論在我國掀起了一股 “產權熱”。事實上,現代產權理論對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起到了有益的啟示。十四屆三中全會以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方向,這標志著國有企業的改革由以承包制為核心的經營體制調整階段轉為以明晰產權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創新階段。

        產權經濟學認為,要減少交易費用、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社會經濟運行效率,一套科學完整的產權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法律上完善的產權制度有以下要求:對產權的界定要明晰化,產權的獨立性,產權權能分解化以及產權主體多元化。以產權理論為基礎,分析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的產權制度,本文認為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的產權制度存在著明顯缺陷,不符合現代產權理論對產權制度的要求。

        具體來說,上海市公共體育場館產權的界定實質上是模糊的;缺少產權的獨立性;公共體育場館產權主體單一,產權權能未能得到有效分解;公共體育場館產權流通不暢,未能實現產權在市場的流通和優化。

        第4篇:公共資產范文

        今年3月,英國著名的Global Water Intellegence 雜志以“管理中國資產價格膨脹”為題,列舉了我國某些城市給排水企業對外出讓股權中的資產“溢價”情況。

        資產收益與資產溢價悖論

        從理論上講,資產溢價是資產收益增加的貨幣化表現形式。它首先不能脫離市場買賣或交易關系。其次,有了交易關系并不意味一定會產生交易結果。你欲以500萬的價格出售原值300萬的房產,但如果無人問津,你所謂的溢價只是一廂情愿,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賣方試圖得到的溢價收益必須以買方愿意支付的溢價成本為實現途徑,愿賣愿買。第三,買方之所以同意支付溢價甚至高額溢價,取決其效益預期,例如覺得資產經營收益很好,或有進一步升值的空間,物有所值。

        眾所周知,城市水務行業屬于公用事業范疇,是典型的國計民生行業,一直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且其服務價格也經常被控制在較低水平。一方面,我國許多城市水務企業的資產收益一直很低,多在“保本微利”甚至出現虧損,但另一方面,其資產卻通過劇烈溢價的方式實現增值和對外出讓,以至于超出資產原值數倍的溢價居然可以在一朝一夕中快速實現,其間的“悖論”實在令人費解,究竟是賣方過于精明,還是買方過于愚笨?

        “溢價”背后的沖動

        公共服務價格屬于世界各國公共監管的核心內容。盡管價格監管模式多種多樣,但大多都由“成本定價”模式延伸而來,即首先核定廠商的資產成本基數,以此決定或限定其資本利潤率。例如我國現行的《城市自來水價格管理辦法》,就規定自來水行業的資本利潤率為8%的水平(成本回收期內允許到12%)。如果廠商投資成本是500萬,8%的利潤率意味著利潤總額不得超過40萬元,假如廠商擅自把利潤率水平提高到16%而獲取80萬的利潤,屬于違法。

        然而廠商可以通過一種既有效又合法的途徑找到來實現80萬元的利潤。假設水廠的設備投資本來只需要500萬,但如果把投資成本“蓄意”擴大到1000萬,并以此作為成本基數來計算利潤率,這時候人們發現,雖然允許的利潤率依然是8%,但利潤總規模照樣可能達到80萬元。

        由此似乎可以恍然大悟,某些公共資產的“溢價”固然可能是因為資產實際價值的增加或未來投資的需求,但在政府嚴格限定利潤率的條件下,通過資產作價資產轉讓投資成本等系列性運作或變通,完全有可能通過資產規模擴大的途徑,堂而皇之地擴大成本基數,進而在利潤率不變的條件下,放大利潤總規模。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一些外國學者就關注到了“合法成本”與“合理成本”之間的關系,即要防止廠商通過合法途徑獲取不合理利潤的問題。美國聯邦法院對此還有過實際的判例。其中的一個結論就是,在傳統的“成本作價”模式下,廠商往往具有擴大成本規模的“理性沖動”,通過資產價值的“溢出”來實現利潤規模“溢出”,屬于非常精明的算計。鑒于目前我國對公共服務價格的嚴格控制,期望通過提高利潤率的方式來增大利潤總額顯得非常困難,因此,蓄意制造資產溢價并以此來擴張成本規模,同樣可以成為一個既合法又有效的途徑。

        誰為“溢價”埋單

        資產價值的“溢出”有可能導致利潤規模的“溢出”,但問題并未結束。由于資產成本在價格基數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成本總規模的大小還會影響消費價格水平。換言之,外商不可能無收益地支付溢價成本,政府亦不可能無成本地享受溢價收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一句話對于雙方同等適用。溢價成本或溢價收益最終要通過某種方式實現轉換。

        首先,這種轉換會直接影響社會消費價格,即通過消費價格提升所形成的現金流量來清償溢價成本。某城市以數倍于原值的價格出讓了本地的水廠,簽約儀式上杯盞交錯,皆大歡喜。事后在廠商要求依據現行法規并根據“成本定價”模式調整水價時,主管部門心境大變,原來“溢價”=“提價”。其次,這種轉換會影響公共財政。從表面上看,對溢價成本的清償有時并未引起消費價格的變化,但卻有可能增加今后的財政支出。而某一公共支出的增加意味著另一些公共支出的減少,從性質上同樣會影響社會總福利,“羊毛出在羊身上”。

        第5篇:公共資產范文

        一、認真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一)完成了全市2018年度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報表上報工作。按照《甘肅省財政廳關于編報2018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報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們認真組織市本級和五縣兩區行政事業單位開展了全面的資產報表編制。所屬應列入資產范圍的單位,全部進行了資產報表編制,做到不重不漏,匯總報表相關指標間勾稽關系正確、報表數據指標合理,有關指標與部門決算數據一致,所屬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數據與報送的資產報表數據完全一致。

        (二)加強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201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復的《**機構改革方案》,市級機構改革工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按照《**機構改革中國有資產管理實施方案》(天財資[2019]11號)文件精神,審核批復了xx筆資產劃轉、報廢事項,涉及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約xx萬元;審核批復了x筆無償調撥(劃轉)、對外捐贈事項,涉及固定資產賬面價值xx萬元。

        (三)認真開展行政事業性單位國有資產月報編制工作。為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落實地方政府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要求,夯實行政事業型國有資產報告的數據基礎,財政部于今年2月份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月報試編工作,資產月報內容包括報表封面、資產情況單戶表、資產情況匯總表和資產分布情況表。我科室按照要求,克服科室人員調整、業務銜接等困難,從強化基礎工作入手,嚴格落實各方責任,初步建立了月報工作機制,月報質量穩步提高。開展資產月報編報工作,對于動態了解國有資產變動情況,進一步夯實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報告數據、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四)認真開展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及市屬企業可變現資產清理清查工作。為了加強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管理,規范公共財政收入體系建設,促進國有資產合理配置和國有資源有效利用,根據《**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以出讓國有資源資產和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補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本金工作實施方案》(天政辦發[2018]254號)及有關法律、法規,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可變現資產清理清查工作。按照“統一政策、統一方法、統一步驟、統一要求、分級實施”的原則,對國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公共資源有償使用等進行清理清查。清查市屬企業可變現資產、企業改制后剩余資產、“三供一業”資產接管及可轉讓股權,清查行政事業單位出租出借資產及市房管局直管公房,根據可變現資產的不同類型,提出不同的解決意見,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提高資產使用效益,保障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二、認真開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

        (一)認真完成2018年度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工作。根據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18年國有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報告工作的通知》要求,認真組織市本級和五縣兩區開展了2018年度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報表編制工作。上報企業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等有關法規制度,以真實的交易事項、完整的賬簿記錄為依據,在清查資產、核實債務和權益以及進行年終審計等工作的基礎上,編制上報省財政廳2018年度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報表,確保決算數據的真實完整。

        (二)認真開展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月度快報的編制工作。企業經濟效益月度快報是反映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信息,是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健全國有資產報告制度的基礎性工作。按照財政部統一要求,我們認真組織開展填報工作,做好月報的審核及匯總工作,按時報送,做好月報數據的核對工作,確保月報數據的全面、準確。

        (三)認真做好市屬相關企業上繳國有資本收益工作。根據《**財政局關于做好2018年度市屬企業國有資本收益申報工作的通知》(天財資[2019]26號)要求,我科會同市國資委,開展2018年度國有資本收益申報、審核、復核及上繳工作。48戶市屬企業如實全面進行了申報,經國資委審核及我科室復核,符合條件的x戶企業應上繳2018年國有資本收益xx萬元。市非稅局已開具“非稅收入繳款通知單”,國有資本收益已直接上繳國庫。

        三、認真做好歸口單位的經費劃轉及管理工作

        根據局黨組會議決定,劃轉市國資委、機關事務管理局至我科室,我們積極銜接行政政法科追減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及專項經費,及時下達各預算單位。積極走訪、調研歸口單位,了解單位的經費、專項資金的使用是否合規合法。加快年初預算執行進度,及時追加目標責任獎、正常晉升等人員經費xx萬元,同時督促單位專項經費的支付進度,確保完成全年支出任務。

        四、認真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按照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排,我科室認真學習,守初心就是牢記根本宗旨,鑒定你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擔使命就是要牢記職責使命,積極主動作為,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以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提現出行和使命。要時刻加強學習,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對于每一項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滿腔的熱情,提高業務本領,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本職工作。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踐行于科室日常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中,2019年多次入村入戶,注重宣傳引導,脫貧入戶調研,掌握村情民意,深入村戶進行對接,找準幫扶戶的立足點和切入點,提出了合理化發展建議。

        五、2020年工作打算

        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完成2020年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工作。

        (二)做好2020年資產采購預算審核工作。

        (三)做好行政事業性單位國有資產月報編制工作和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月度快報的編制工作。

        (四)做好全市2019年度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決算工作和2019年度企業財務會計決算工作。

        (五)做好資產管理基礎工作:一是做好全市國有資產產權界定、登記、劃轉、糾紛調處、資產統計、財務快報、資產信息系統管理等基礎工作。二是加強國有資產處置、變動、交易、損失核銷等監督檢查,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和保值增值。

        第6篇:公共資產范文

        (一)建立健全資產配置標準體系。資產配置標準是制定支出標準的基礎和主要依據。目前亟需由財政部門制定的主要是業務用車標準、通用辦公資產配置標準及部分專用資產配置標準。

        1.業務用車配置標準。由于業務用車配置一直疏于管理,已成為各單位公車膨脹的重要因素。許多單位業務用車數量大大超過公務用車數量;不少單位把超過公務用車編制的車統統劃到業務用車范圍中,有關部門難以控制和監督。如果只管公務用車,不管業務用車,將難以有效控制行政事業單位公車的數量和費用。要在科學界定業務用車范圍的基礎上,盡快制定部門和單位業務用車的標準和編制。配車標準可分為一般業務用車標準和特殊業務用車標準:一般業務用車標準建議參考一般公務用車標準執行,特殊業務車標準可根據實際需要,由各部門從嚴核定,并報財政部門備案同意。各部門業務用車的編制,建議由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2.通用辦公資產配置標準。通用辦公資產主要包括辦公設備和辦公家具。配置標準包括單位價格標準和數量標準兩個方面。單位價格標準可根據目前政府集中采購的平均價格確定;數量標準可以按每人占有數量或處(室)占有數量核定。個人用臺式計算機、辦公桌椅、文件柜標準建議按每人占有標準核定;公用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和復印機等其他用辦公資產,建議按處(室)占有標準核定。在具體標準的制定上可參考目前各部門的平均占有水平、實際工作需要以及國家財力等因素綜合考慮。

        3.專用資產配置標準。專用資產是指有關部門為滿足專項業務需要而購置的資產,如一些科研設備、醫療衛生設備、進出境檢測檢疫設備等。對一般的專用資產的配置標準,建議由財政部門會同有關業務部門制定;對一些特殊的專用資產配置標準,可由相關業務部門制定,報財政部門備案。

        4.配合有關部門搞好辦公用房、公務用車等配置標準的修訂。目前執行的辦公用房標準是1999年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但從實際情況看,一些單位并沒有按照上述標準執行,也有一些單位反映上述標準不符合實際。公務用車配置標準在實際執行中也不規范,超標超編配車問題時有發生。財政部門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深入實際,抓緊修訂有關標準。鑒于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和工作任務不同,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保障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建議由各級財政部門制定本級的資產配置標準。財政部制定中央級配置標準,但可抄送地方參考。

        (二)完善工作流程和審核機制。研究完善財政部門內部預算審核的職責分工和工作流程。從實踐情況看,做好資產配置預算的難點和關鍵是財政部門內部有關司(處)之間的職責分工和協調配合問題。鑒于中央部門2009年資產配置預算審核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對財政部內部審核流程作適當調整:各部門司和兩個資產處同時對部門新增資產配置預算進行審核,由兩個資產處提出分單位預算控制建議數,經會簽預算司同意后送各部門司;各部門司在兩個資產處提出的建議數內,對部門預算進行審核,如確因特殊情況需增加的,部門司需與兩個資產處協商一致后再作調整。在預算執行環節,待編預算、追加預算及部門專項中涉及資產配置的,也應參照上述要求和流程進行審核。建議預算司及時對《中央部門預算管理工作規程》中相關內容作調整。同時,加強各部門各單位內部工作的協調配合。新增資產配置預算編審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各單位在編報資產配置預算時,財務部門要充分征求資產部門的意見,資產部門要主動加強與財務部門的工作溝通,并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合理的工作機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研究開發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資產的動態監管。開發建設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資產從“入口”到“出口”的動態監管,是做好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重要基礎。目前,財政部組織開發的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已經在中央部門和省級財政部門推廣實施,并于今年在全國推廣。系統的實施應嚴格按照橫向“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縱向“中央—省—市—縣—鄉”的架構進行部署。原則上各級財政部門及主管部門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以該系統為標準版本,以保證資產管理信息的統一規范和通暢傳輸。系統實施涉及到硬件配置、網絡布設、操作培訓、軟件應用等多個方面。當前,應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保障經費,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在“金財工程”統一框架下,實現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與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等其他系統的有機銜接,并保障資產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

        (四)切實加強國有資產收入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入管理薄弱是當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入性質不同、情況各異,應區別對待、分類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要全部繳入國庫,嚴格管理。對行政單位的出租出借收入應按照激勵和約束并重的原則,先行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先上路,后規范”,待條件成熟后再納入國庫管理;對事業單位的出租出借收入要納入單位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建議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盡快出臺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出租出借收入管理辦法,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后勤服務單位上繳收入和未脫鉤經濟實體上繳收入管理辦法。

        (五)做好重點資產與大型資產的配置工作。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數量、種類繁多,在新增資產配置預算的審核范圍上,應突出重點,主要抓好重點資產和大項資產的配置,如房、地、車和大型設備(交通工具)的配置;對一般性的資產,由各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預算限額內自行掌握,財政、審計等有關部門加強監督檢查。資產配置預算是一項新業務,應該先行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開。當前要首先抓好對房屋、土地、車輛和一定價值以上的大型設備的審核工作。

        (六)加強監督,嚴肅制度。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財政監督、財務檢查等各方面的作用,加強對新增資產配置預算工作的監督檢查。在資產配置管理制度中應明確規定,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按照財政部門批準的資產配置預算執行,未經批準的,一律不得配備購置;對預算執行中,因特殊需要,需追加預算并臨時購置資產的,也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報批,經財政部門批準同意后,方可購置;對各部門未申報購置預算的資產,不得安排經費。建議強化審計部門、財政監督部門在資產配置預算監督檢查方面的責任;進一步明確各地財政專員辦對駐地中央基層預算單位資產配置實施財政監管的責任義務和實施方式。對違反上述規定購置資產的,應在審計和財務檢查中作為重要問題查處;對有關單位超標、超編配置資產的,嚴肅查處,堅決糾正。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經驗

        資產管理從生到死有3個最為重要的環節,即資產購置、資產使用和資產處置。在目前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尤以資產處置環節最為薄弱。

        日前,財政部的《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受到了地方各級行政單位財務人員的高度關注,這恰是因其將焦點對準了國有資產的處置管理,并提出了諸多切實有效的加強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的措施,進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從“進口”到“出口”的全程管理。

        資產處置環節薄弱

        之所以要針對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專門出臺該《辦法》,主要是因為資產處置是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薄弱環節。

        “資產購置和資產處置構成了國有資產管理的進口和出口,這兩個環節更容易產生管理問題,也更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高級講師劉用銓表示,相對而言,目前,我國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購置環節的制度相對比較健全。這主要是因為我國早在2002年就出臺了《政府采購法》,而且各地方在2006年后也針對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出臺了資產配置標準等一些具體的配套規定。

        那么,為什么資產處置環節會成為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呢?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財務處處長任紅梅表示,實際上,資產處置環節比較薄弱不僅體現在地方行政單位中,也體現在各層級行政事業單位中。不同于資金的直線型管理,資產的管理鏈條非常多,因為資產存在的狀態就是非常分散的,分布在很多資產使用者手里。

        很多時候,資產管理者根本見不到資產,即便是進行一次全面的資產清點都存在難度,更何況是進行資產處置。

        江蘇省工商局審計處處長朱昌兵表示,在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長期以來資產處置制度缺失或規定過于籠統,導致資產隨意處置現象較為普遍。另外,資產管理涉及資產管理、財務和資產使用多個部門,由于部門配合不力,很容易出現資產賬賬、賬實不符的情況,家底不清也給資產處置帶來一定的難度。

        任紅梅還表示,以往的制度對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標準、程序、處置收入管理等規定得不夠細致。對于什么樣的資產需要進入處置環節沒有確切的標準,對于處置需要履行的程序沒有明確規定,對于處置后所獲收入的管理缺乏相應的制度等,這些都是造成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環節相對比較薄弱的原因。

        處置新規亮點較多

        無論是業內專家,還是實務工作者,在通讀該《辦法》后都表示,這個《辦法》不僅針對當前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中的難點出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而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任紅梅表示,該《辦法》對報損、報廢等以往國有資產處置中模糊不清的問題進行了明確定義,非常有必要。這也讓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者感到該《辦法》非常清晰,很接地氣,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朱昌兵表示,鑒于地方征地拆遷補償不到位較為普遍的情況,該《辦法》對涉及房屋征收的資產置換作出規定。雖然該規定在篇幅上僅短短一條,但其對維護地方行政單位的權益很有幫助。

        另外,朱昌兵也表示,該《辦法》中對上級單位向下級對口單位配發、調撥資產進行了限制,這是一項非常好的規定。這是因為,一方面,上級向下級單位配發的資產不一定是下級需要的,容易造成浪費;另一方面,該規定也能有效防止上級單位隨意處置資產、提早更新資產所帶來不必要的支出。

        劉用銓認為,該《辦法》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創新就是規定了“資產處置收入應當納入公共預算管理,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有關規定上繳國庫”。實際上,新的《行政單位財務規則》已經做出了類似的規定,但有一些地方在管理實踐中沒有嚴格做到“上繳國庫”。

        劉用銓介紹說,根據以前的辦法,資產處置收入屬于行政單位的其他收入,屬于行政單位自有收入、可支配使用的財力,現在則屬于政府非稅收入,資產處置的收入在性質上發生了重大變化,且屬于公共預算管理范疇。這樣,一者將資產處置收入全部收入納入預算管理,體現了綜合預算的理念;二者在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這四本預算體系中,明確了資產處置收入屬于一般公共預算而非其他預算。

        有力推進全程管理

        若翻開一家行政單位的財務報表,你會發現,其中固定資產一欄數額龐大。針對行政事業單位重資金輕資產的狀況,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視和引導由來已久。

        2006年,財政部了《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重點對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使用等進行了規范,其中對資產處置的部分僅作了框架性規定。

        在此之后,財政部針對中央層面行政事業單位了《中央垂直管理系統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實施辦法》,針對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管理、處置出臺了一系列的辦法。這使得中央層面的行政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但除了2006年的《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外,針對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未有其他相關辦法出臺。日前的《辦法》是對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的重要補充和更新,也標志著我國地方行政單位國有資產從資產購置到資產處置的全過程管理流程基本建成。

        第7篇:公共資產范文

        【摘要】中央銀行2003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第一次將保險業發展問題列入其中,報告在總結我國保險業發展狀況的基礎上,特別強調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從政策環境、保險業資金運用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保險資金的運用效益,是我國保險業進一步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獲準設立資產管理公司,是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本文從受托資金范圍、投資渠道拓展和提高保險資產管理水平三個方面分析了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相關的幾個問題。

        隨著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特別是人身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的可運用資金不斷增加。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5799億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56.6%。在保險資金快速增長的同時,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率卻呈下降趨勢:2001年度為4.3%,2002年度為3.14%。資金余額的增加和投資收益率的下降,使保險公司面臨的投資回報的壓力不斷增大。一方面,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保險公司的承保利潤空間進一步縮減,迫切需要通過投資收益進行彌補;另一方面,人身保險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投資性壽險產品的發展,對保險資金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保險業不但要化解過去累積的利差損、不良資產等潛在風險,還將直接面對國際同業的競爭,如不盡快改革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開放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收益水平,將使保險資金運用的潛在風險不斷累積,從而影響我國保險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國際保險業的資產管理模式大體可分為三種:保險公司內設投資部門、由保險公司同屬一集團、控股公司的專業化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和外部委托投資方式。目前國內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是采取內設投資部門的管理模式,對于規模小、經營歷史較短的保險公司來說,這種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利于公司對其資產直接管理和運作,便于監督和控制。而對于規模較大,投資管理專業化要求較高的保險公司來說,這種模式已與其發展不相適應,不利于保險投資運作效率的提高。人保、人壽兩家的資產管理公司獲準設立,是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對保險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對我國保險業界來講是新生事物,由于現行保險法及其他法律法規未對保險資產管理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確規定,對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也面臨若干新問題,很多問題尚處于探討階段。

        一、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經營受托資金的范圍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首先涉及到的問題是其業務定位,即可以經營的受托資金范圍,它包括委托對象和資金性質兩個方面。在國外金融混業經營體制下,保險集團的資產管理公司被視作投資性公司,所從事的業務范圍十分廣泛。從委托對象看,歐美主要保險集團的投資公司不僅接受母公司委托從事資產管理業務,負責本身的保險資金運營,還為外部客戶服務,委托管理其他客戶資產;從管理的資金性質看,除保險資金外,還涉及養老金、共同基金、不動產、現金管理和股權管理等領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一些國家保險公司資產管理的發展還表現為受托管理養老保險金的趨勢。這是因為,一方面,世界范圍內現收現付養老保險制度出現支付危機,政府主辦的公共養老金計劃資金供給日益不足,政府通過稅收優惠和補貼來鼓勵發展企業和個人養老金計劃,并推動各種形式的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市場化管理,以提高基金的整體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養老金計劃和年金產品具有的相同的精算基礎,其負債特性大致相同,都是資本市場的長線穩定投資者,保險公司提供的資產管理在內的綜合服務,可以滿足養老保險基金運作的要求。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可以擴大資產規模,分散風險,還可以從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取得資產管理業務收入。

        我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受托資產的范圍雖然目前尚未做出明確的規定,但筆者認為現階段應做以下考慮:第一,按照現有金融分業經營體制的要求,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畢竟是保險集團內的企業,主要是受母公司的委托管理自有保險資金(狹義的保險資金)和其他資產;第二,受托管理的保險資金可以拓展到廣義的保險資金,即除接受母公司的委托的保險資金外,還可以受托管理企業年金,以及社保基金。

        (一)自有保險資金和其他資產

        1.自有保險資金。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的首先是集團內的自有保險資金,包括自有資金、通過承保業務和其他負債業務籌集的資金,以解決大型保險公司目前所面臨的急迫問題。2003年上半年,僅中國人壽的保險資金運用總額就超過2000億元,這部分資金由集團的投資公司進行專業化管理,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創造了條件。

        2.其他資產。指保險法頒布前遺留下來的房地產、經營實體和不良貸款等,有些保險公司這部分資產在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前,本來就是公司內部的投資部負責管理和清理工作,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后,理應受母公司委托管理這些資產。

        (二)企業年金

        隨著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近幾年企業年金(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發展呈膨脹之勢,發展空間誘人,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主要的參與者,保險公司在國內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中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保險公司在企業年金市場將是最具競爭力的管理者。(1)企業年金計劃對養老金產品的特殊需求,需要保險公司介入管理。因為,養老金的年金支付方式決定保險公司在管理養老基金方面的優勢。企業年金的資金來源是用人單位和職工基于工資、年薪、紅利或股權發生的繳費,目的用于受益人的養老,其繳費率的厘定應當與退休年齡和預期壽命關聯,這點與人壽保險公司的產品特點相近。保險公司管理企業年金計劃可以將受益人繳費階段和領取養老金階段統籌安排,為參保人設計和管理終身養老金計劃。(2)企業年金與保險資金在性質上相似,可以滿足投資運用安全性和穩定的回報要求,便于有效的控制投資風險。(3)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投資人身份運作企業年金,符合投資管理人和托管人職責分離的原則,使運作過程更加透明。

        待將來我國金融分業經營的局面有所突破,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保險屬性逐步弱化,成為保險集團控股的一般意義的資產管理公司時,其受托資金范圍可進一步拓寬。

        二、拓展投資渠道改善投資結構

        投資渠道的拓展不光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所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保險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投資渠道的拓展也不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能自主確定的,有賴于保險投資政策的放寬,但它是探討公司經營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投資的角度看,投資者投入資金的目的是為了使現有資產增值,預期收益最大化是投資的是基本目標。但投資過程的風險與收益是并存的,風險和收益是投資的兩大要素,投資者要在風險給定的情況下追求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給定的情況下追求風險最小。保險資金和其他性質的資金沒有本質的區別,都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資金,但其投資運用上有特殊的要求,最突出的是保險資金運用必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由于保險費收入形成的保險資金具有負債性,最終要用于賠付。保險投資要在滿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性,并滿足流動性的要求。要滿足以上要求需要運用投資組合方式,其核心是將資金投資于兩個或多個風險資產上,建立起多證券或多資產的組合,以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這就要求:第一,具有風險和收益不同的各種金融工具和投資渠道,為組合投資創造條件;第二,在此基礎上進行組合投資以追求風險和收益的匹配。

        目前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限于銀行存款、購買國債、購買金融債券、投資證券投資基金、回購業務、購買企業債券等。投資渠道的狹窄導致資金運用結構不合理。比如,2002年末,資金運用余額為5799億元,其中:銀行存款3019.7億元,占比52%;購買國債1080.8億元,占比18.6%;購買金融債券403.5億元,占比6.96%:投資證券投資基金313.3億元,占比5.4%:回購業務620.4億元,占比10.7%;購買企業債券183.1億元,占比3.16%。保險資金運用集中于銀行存款和國債,兩項占70.6%。資金運用結構不合理會產生不良后果:(1)利率風險高。銀行存款占的比例高,銀行存款中人民幣大額協議存款占72.1%。由于貨幣市場資金供應充足,帶動協議存款利率大幅下調,已由2001年的5%左右下調至目前的3.4%左右。此外,銀行存款、債券加上回購在總資產中的占比高達91.52%,這些固定利率和產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貨幣政策以及利率走勢的影響十分明顯。(2)資產負債失配現象嚴重。不同的保險公司負債結構不同,經營策略出不同,保險投資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同一保險公司的不同險種,由于期限、費率的厘定、保險人承擔的風險不同,對投資收益率的要求不同。這樣使資金運作所強調的重心存在較大的差異。如人壽保險合同一般是長期合同,保險資金尤其需要長期的投資工具匹配,而現有的投資渠道不能滿足這種要求,長期資金作短期投資使用,導致投資效率的低下。(3)加劇保險資金的風險積累,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保險公司如果在資金運用上缺乏靈活度,會使其失去控制風險的動力。就國內的情況而言,對于那些利差損較大的公司來說,只能靠不斷追求銷售業績來保證現金流入,而新增加的保險資金如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又將再次形成利差損,導致惡性循環,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按照現有的資金運用渠道,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難以擔當所管理資產的保值增值重任,因此,拓展投資渠道,改善資產結構,是控制投資風險,增加收益的一個必要條件。

        (一)擴大企業債券投資

        企業債券作為一種投資方式有以下特點:(1)可選擇的種類較多;(2)具有償還性,與股票相比,收益相對穩定,并可以按期收回本金,投資風險相對較小;(3)流動性較好,持有人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市場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轉讓以收回本金。企業債券盈利性可能高于國債,但比國債風險大。企業債券的特點使其成為保險資金運用的較好途徑。1999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保險公司可以購買鐵路、電力、三峽等中央企業債券。199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同意保險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同業市場開辦債券回購業務。2001年3月,又允許購買電信通訊類企業債券。以上批準購買的企業債券及其回購業務,都對投資比例進行了嚴格的控制。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目前所面臨的企業債券投資條件和環境將得到很大改善。一方面,今年6月2日,中國保監會公布了新的《保險公司投資企業債券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的出臺,不僅使保險資金投資企業債券的范圍有所擴大,而且投資比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從大的政策環境看,本年第二季度《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發展債券市場是深化金融結構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建立全國統一的債券市場,并提出了發展債券市場的四大措施:增加債券市場供給,特別是增加企業債券的供給;改善市場條件,提高二級市場流動性;建立規范、透明、公正的債券評級體系;完善債券托管和結算體系。這些政策變化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擴大投資企業債券創造了條件。豐富的債券品種、完善的債券結構和健全的債券市場運用機制,將滿足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短期債券和10年期以上長期債券的需要,使其可以逐步降低銀行存款、國債投資的比例,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加大保險資金對資信等級較高的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的投資比例。

        (二)嘗試參與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保險資金中80%以上為壽險資金,壽險資金中約70%以上是10年以上的中長期資金,保險資金的大幅度增長和現有的資金運用方式已經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壽險資金需要尋求長期的、有穩定投資回報的、安全的投資項目。現有的壽險資金運用由于缺少合適的長期投資工具,與非壽險資金一起投資于政府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大額銀行協議存款及部分中央企業債、證券投資基金等,這些投資產品大多難以在期限、成本、規模上與其壽險資金長期負債的特點較好地匹配,以滿足償付要求。

        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壽險資金較好的投資項目。首先,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在未來中長期內將維持較高水平,需要大量資金。大量的基建項目資金運轉的合理年限都在10年以上,有些項目甚至要15年以上才能達到設計的盈利水平,壽險資金能滿足這種需要。壽險資金由于具有長期儲蓄的功能,擁有大量穩定的長期資金可用于投資大型基建項目,壽險資金負債的性質和基建項目收益的特點相匹配。其次,從投資風險來看,投資基礎設施既沒有獲得暴利的可能,也基本沒有血本無歸的擔心,償還本息一般只是時間問題。這一風險低、回報相對穩定的投資領域正適合壽險資金運用的要求。至于具體的投資方式,有待進一步探討,可以嘗試以基金、信托、債券化方式參與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

        (三)探索直接進入股市

        保險資金以證券投資基金方式直接進入證券市場盡管還存在政策和自身經驗等因素的限制,但隨著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政策面的松動,保險資金間接入市局限的突破,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建立后對投資渠道拓寬、風險分散以提高保險資金運作效益的經營管理目標的要求,保險資金直接人市將是必然的趨勢。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首要的是應通過保險資金借助證券投資基金進行間接投資,熟悉基金的運作手法,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與成功之處,為自身日后的獨立運營打好基礎;其次是要根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特點研究和探索各種市場,試驗性地進入各種市場,熟悉、掌握相關市場的特征,從中學習有效的風險控制方法,在實踐中培養和鍛煉人才,為直接入市奠定良好技術和人才基礎;三是要探索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科學、有效的運作管理方式,并建立相應的管理體制。

        三、提高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水平和效率

        保險資金的運用面臨著許多風險,這些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運營風險與法律風險等。前面提到,保險資金與其他性質的資金沒有本質的區別,都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資金,但投資運用最突出的一點是對安全性的要求高。由于保險資金的負債性和壽險資金償付的特殊性,使其承受風險的能力差。保險資金運用的失敗會危及償付能力,嚴重的會導致保險公司破產。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若干大型壽險公司破產,1997年以來日本日產、東幫、第百、千代田、協榮等生命保險公司的接連倒閉,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都與資金運用有關,可謂前車之鑒。因此,資金運用渠道拓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水平和效率,以保證投資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

        (一)加強資產負債管理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是其投資管理的核心,它要求根據委托資金的負債特征,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使投資項目與負債在數量、期限、成本等方面匹配,達到規模對稱、結構平衡、成本收益對稱,并根據這一要求不斷調整資產負債結構,以有效控制投資風險,謀求收益最大化。資產負債管理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以負債的不同性質為依據,確定投資組合的比例。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投資風險是由保險公司承擔還是由客戶承擔,及相應負債不同的資本成本等,要求所對應的投資渠道和投資組合的比例顯然會不相同。比如,財產保險業務保險費收入所形成的是短期負債,沒有儲蓄性,保險事故的發生具有隨機性,因此用于投資的保險資金的主要部分應選擇短期性的投資項目,保持足夠的流動性,以隨時滿足保險賠償的需要。壽險產品的期限較長,從保險費的最初繳納到給付保險金,中間間隔時間往往是10年或10年以上,是長期負債。基于負債的長期性,資金運用應考慮選擇那些期限較長、風險適中、收益較高的投資項目。

        再如,傳統型壽險產品,其投資風險和收益均由保險公司承擔,是利率敏感型產品,投資收益的好壞影響著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為保持資產與負債匹配,比較適宜投資于固定收益證券(主要是債券),這樣即使在利率變動的環境下,其收入也相對穩定。創新型壽險產品(尤其是投資連結險),由于保險單持有人承擔投資風險和收益,所以可以采取相對進取的投資策略,投資于股市的比例可以高一些。

        2.建立不同的投資帳戶。由于受托資產的來源、風險偏好、流動性等方面都存在差異,資產管理公司應根據委托人的不同或保險產品的不同,將不同的資產進行分類管理,建立不同的投資帳戶,有利于體現各帳戶本身的特點,滿足帳戶的不同投資需要。同時,也有利于資產負債匹配,有效控制投資風險。

        3.加強與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及精算部門的溝通協調。壽險資金有其特殊的要求,即投資必須滿足收益底線要求。由于絕大部分壽險產品費率厘定包括了固定利率,該利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產品定價,如果投資回報低于固定利率,就會產生利差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受托進行保險資金的運作,應加強與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及精算部門的溝通協調,一方面保證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聽取資產管理公司的意見,另一方面保證在投資時始終把握產品設計和精算部門的意圖。

        (二)建立完善的投資管理體系

        為了有效防范投資風險,投資管理必須建立資金運用決策系統、執行系統、考核監控系統,彼此形成集權管理、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分權制衡機制。決策系統是保險投資決策委員會,執行系統是具體的保險資金運用部門,考核監督系統是指設立投資績效評估與風險控制體系。在投資風險控制的順序上,分為三個階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的主要任務是形成一套有效的投資職能體系,明確投資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的權限和職責,以便于投資部門有明確的目標、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既要能達到提高投資收益的目的,又要防止資金內部操作和無法控制的局面,確保投資的良性運作。

        事中控制是指對于保險投資具體的執行操作的監督和管理,包括戰略性資產分配、戰術性資產分配、資產選擇,三個層面構成了保險投資的決策鏈條,可以有效地防止高風險的投資行為的出現。它們的作用是:通過戰略性資產分配和戰術性資產分配,可以及時地對投資中的系統風險進行過濾;而通過對資產選擇的深入研究,比如投資組合理論的應用,可以化解投資中的絕大部分非系統風險。

        事后控制主要指對于保險投資的績效考核,其主要功能是對投資決策機構和具體執行機構和實施監控,及時發現和控制投資風險,根據投資原則和法規對投資組合、資產種類、比例限制等進行控制,并對不合要求的行為提出改進意見。此外,還要制定一個完善的績效考核辦法,并保證其得以有效實施。

        主要參考文獻:

        [1]陳■.保險資金運用在壓力中尋求突破——對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現狀和前景的分析[N].金融時報,2003年02月27日.

        [2]徐為山,王寶舟保險公司資產管理的全球趨勢[J].上海金融,2003(4).

        [3]孫祁祥,朱南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即將浮出水面[J].中證網,2003、7、4.

        [4]楊燕綏.保險業與企業年金[J].金融時報,2003、2、15

        [5]吳小平.保險業與資本市場的互動關系[J].互動保險,2003、3、9.

        [6]馮文斌.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問題的思考[J].保險研究,2003(5).

        第8篇:公共資產范文

        6月25號和26,主要是芬姐(謝麗芬)向我介紹了我們資產管理公司的內部架構以及分工,安排我跟隨老員工去巡場。在巡場過程中,老員工向我介紹了很多商家的信息。在剛剛開始工作的幾天,我對環境很不熟悉,主要是把接受到的信息吸收內化。

        在6月29號到7月5號這一周里面,我對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主要從事了以下工作:

        1、繼續跟隨老員工巡場,而且漸漸的可以比較順利的根據領導指示找到編號商鋪的位置。也漸漸的可以試著獨自巡場。

        2、根據芬姐的吩咐,面向各位商家發放經營情況調查表,講解宣傳此次的“商家直郵優惠促銷活動”。這是一件聽起來比較簡單的事情。但是實施過程中,我其實是遇到了比較多的問題。

        ① 最初是由于我不熟悉整個創意生活城的商鋪位置,獨自尋找已經營業的商家,就像是在走迷宮,花費了我很多很多的時間。但也正是在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摸索過程中,我對創意生活城的了解加深了很多。您現在閱覽的是中國教育資源網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② 在發放問卷,向商家宣傳了我們這次的活動之后,大部分商家都很熱情,表示要積極的響應此次活動。但也有一些商家的反應,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比如:達芙妮和小苑服飾店,他們那的服務員的態度比較不友好,直接讓我不要跟她們講,要跟總公司直接匯報。

        ③ 在發放問卷的時候,我明確告訴他們第二天下午會回收,商家都很爽快的表示沒問題,一定會跟老板溝通,填好調查表。但是當我在約定時間去回收時,只有一半商家填好了調查表。其他商家要么表示忘了填,要么說沒辦法聯系到老板。

        這些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局面,讓我在后來吸取了教訓:跟商家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強調問題的嚴重性,必須引起商家的足夠重視。

        從發問卷,講解此次的活動,到回收問卷,再到問卷結果統計,我前后差不多花了三個工作日的時間。一件聽起來比較簡單的事情,我做起來事實上是付出了如此的精力,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跟說是不一樣的,說永遠比做來的簡單,而做永遠比說來的實際。

        第9篇:公共資產范文

        年,全縣上下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改善結構、調節分配、穩定增長、促進和諧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各項經濟調控政策和縣委全會精神,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在保持投資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社會持續、統籌、協調發展,加大對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新農村建設、社會事業、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領域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拓寬投資領域,擴大投資規模,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健康、穩定、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

        二、年投資工作重點和措施

        (一)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正確把握資金投向,資金投向進一步向“三農”、社會事業、民生工程等方面傾斜,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等領域支持力度,推動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突出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學校、醫院、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嚴格控制“兩高”行業項目建設,嚴禁新建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項目,堅決遏制追求奢求、浪費土地的“形象工程”建設。

        (二)管好用好政府投資,強化項目前期工作質量。優先做好擴大內需中央投資項目、災后重建項目收尾和竣工驗收工作;全面執行《關于加強我省預算內投資項目概算和竣工驗收管理的意見》(陜政辦發[]151號),加強省市級預算內投資項目概算和竣工驗收管理;按照中央投資重點方向,加強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凡是申報中央和省市級資金的項目,原則上要完成項目立項、規劃選址、土地、環評等手續;同時做好項目申報和對接工作,動員各方面力量加大跑市跑省力度,爭取更多的中省投資;投資計劃下達前建設項目要具備開工條件;紀檢、財政、發改等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政府投資項目的全過程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和投資效益。

        (三)加大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全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77個,總投資94億元,當年計劃投資37.79億元,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50%,其中競爭性項目42個,基礎設施類項目22個,公益類項目13個。各鄉鎮、各部門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和安排,緊抓國家經濟政策調控和“關天”規劃實施機遇,圍繞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民俗旅游、畜牧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啟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重點建設項目的安排要按照“有利于繼續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有利于促進新農村與和諧社會建設,有利于提高制造業和社會事業投資的比重”的要求篩選、確定,切實體現“十二五”發展規劃。項目實施要按照項目建設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要求,做好各項建設管理工作。縣項目辦要會同縣考核辦等單位定期檢查項目進度,強化考核,加大稽查、監督力度。各鄉鎮及部門要堅持月報制度,縣項目辦要定期通報重點項目進展情況,確保項目建設按要求順利實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在线一级还看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中文无线乱码 | 思思99热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 亚洲第一高清尤物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