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會計法規范文

        會計法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法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會計法規

        第1篇:會計法規范文

        關鍵詞:會計;會計法規;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381-02

        在會計人員的實際工作中,面對巨大的經濟利益,少部分會計人員由于素質較低,沒能抵擋住誘惑,從而喪失了原則。例如,對會計資料故意偽造、隱匿甚至是損毀,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對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編造虛假的會計報表、會計賬簿,對外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以及虛假經濟指標,使得政府的相關決策受到了嚴重影響,社會的正常經濟秩序受到了擾亂;還有一部分會計人員壓根就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缺乏敬業精神和職業理想,將會計工作簡單地認為就是算賬,以至于缺乏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而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建設卻未能與之相適應,這是造成上述情況存在以及產生的原因之一。

        1.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關系分析

        會計職業道德作為一種重要的道德行為準則,是指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期間,樹立的和需要遵循的,能夠使會計職業特征得以體現,能夠對會計職業關系進行調整的基本職業行為規范和準則。會計法規,則是對會計領域一切法律法規的總稱。

        1.1 兩者互為依托、相互補充 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兩者有著相同的調整對象,擔負著相同的職責,還有著共同的目標。會計職業道德經過對會計職業活動中的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達到對國家正常經濟秩序的維護,進而更好地為企業或其他組織理財、用財、聚財、生財。而會計法規則是通過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來對國家正常的經濟秩序進行維護,從而也達到為企業或其他組織理財、用財、聚財、生財的目的。可以說兩者都是對會計工作領域中的各種利益關系進行調整,對會計的行為進行規范。兩者都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維護的工具,都是為了加強和規范會計工作,為了搞好會計管理、會計監督、會計核算的管理手段,都是為增加經濟效益和加強經濟管理而服務的。可以說兩者共同的目的都是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地服務。在對會計行為規范的過程中,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化功能和會計法規的強制功能是互為依托、互相補充的。會計法規是對會計人員的基本會計行為進行強制規范,而當一些會計行為不宜或不需要用會計法規來進行強制規范的時候,會計職業道德就接過這方面的規范功能。會計法規只能規定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不得違法,卻不適宜在會計人員要強化服務、提高技能及勤勉敬業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規定,而會計職業道德則能對這部分予以補充。

        1.2 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可以說會計法規的相關規定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凡是會計法規中禁止的行為,都是會計職業道德要對其予以譴責的行為;凡是會計法規中規定的行為,均是會計職業道德所提倡的行為。因此,兩者之間相互滲透。會計法規是促進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保障,而會計職業道德又是會計法規能夠得以正常運行的思想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會計法規在制定以及施行的過程中,也是會計人員進行自我職業道德培養和教育的過程。通過對守法、依法的會計行為予以獎勵、表揚,對違法的會計行為予以法律制裁,能夠讓會計法規在會計職業道德培養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2.關于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建設的思考

        2.1 完善會計職業道德建議 首先,會計人員應當加強自身個人職業道德修養。要做到《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里面的諸如熟悉法規、依法辦事、保守秘密、愛崗敬業、客觀公正、搞好服務等等要求,就必須依靠會計人員的個人職業道德修養。會計行業的廉政性、保密性以及超然性如果沒有良好的個人職業道德修養,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會計人員應當主動提高自身個人職業道德修養,樹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養成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風,愛崗敬業,嚴格按照規范辦事,自覺對各種不良思想的誘惑和侵蝕予以抵制。其次,應當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要從會計職業品德教育、會計職業紀律教育、會計職業能力教育等三個方面對會計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從而使會計職業道德融入每位會計人員的深層意識中,增強其履行道德義務和工作職責的自覺性,并最終養成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清正廉潔、恪盡職守的優良道德品質。

        2.2 完善會計法規建設建議 首先,要對現有的會計法規進行修改完善。對現有會計法規中處罰與責任不明確的條款要予以修改,使之與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相適宜;對法規中沒有涉及的地方也要進行增加,做到有法可依。還有就是增加賠償制度的相關規定。因會計人員造假而造成的損失,按照責任大小對損失予以賠償,尤其要加大企業責任人的賠償比例。一旦會計信息使用者因為虛假會計信息受到了權益損害,就可以依照相關法規向司法機關提交訴訟,從而獲得賠償。其次,提高法規質量。一是要廣泛征求社會各領域、各階層的意見。二是要向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學習經驗,提高會計準則的質量。再次,對會計法規中的舉報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并對一些重大會議法規的實施進行定期檢查,從而為會計法規的進一步提高提供可靠依據。最后,加快地方會計法規建設。一是各地區要聯系本地實際情況對現有的地方會計法規進行修改或補充。二是要加快基于地區會計調查研究的立法步伐。

        3.結論

        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法規兩者是互為依托、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會計職業道德能夠對會計法規的全面執行起到促進作用,提高會計法規的執行效果;而會計法規則能夠促使會計人員遵紀守法,進而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能夠預見到,不斷完善的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法規將會為會計信息的質量帶來有力的保障,將會不斷提高會計行業的社會公信力,最終促進會計行業步入良性發展路途。

        參考文獻:

        [1] 陳阿蘭.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關系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08): 87-90.

        第2篇:會計法規范文

        1999年修訂的《法》在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善會計監督體系、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明晰會計責任等方面有了性的進步,標志著我國會計法制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然而由于市場條件下復雜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特別是資本市場對會計信息要求的加強、會計處理技術飛速對傳統會計的沖擊以及新興工具的不斷涌現,現行的會計法規漸顯不足。因此,我們應當研究和思考如何建立以《會計法》為核心、促進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會計法規體系,理順《會計法》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關系,這是當前會計研究的_個重要課題。它對進一步發揮會計法規及相關法律在打擊會計造假、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維護經濟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對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基本評價

        從整體上看,會計工作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在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中都有涉及。在會計核算方面,已形成“《會計法》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分行業會計制度”的﹁整套會計法規體系;在會計監督方面也形成了以《會計法》、《審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為統帥,包括各種行政法規在內的共同指導會計監督和審計執業的法規體系;在會計基礎工作、會計人員管理等方面也有不少的規章制度,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和《會計人員繼續暫行規定》等。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既體現了特色,又借鑒了國際慣例。盡管我國的會計法規建設在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仍需不斷完善。

        1.《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的一些已經不能夠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具體會計準則絕大部分只適用于上市公司,也遠遠不能夠滿足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2.從預算會計體系上看,雖然在1997年已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處于基本準則的地位),但政府會計準則尚未制定。因此,從完善會計準則體系角度看,客觀上要求加緊制定行政單位會計準則、總預算會計準則、事業單位的具體會計準則,同時更有必要建立一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來指導預算會計準則的制定。

        3.從我國會計法規的規范程序上看,政出多門的現象仍然存在。如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并行,財政部與證監會都出臺法規對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進行規范等。

        4.會計法律與其他相關法律存在協調問題,如修訂的《會計法》加大了對違法的會計行為的懲罰力度,而對這些會計違法行為的懲罰則有賴于《民法》、《刑法》等法規內容的配套與完善。

        三、從《會計法》修訂看會計立法與相關經濟因素的關系

        1.歷史表明,會計立法要與經濟體制相適應。1985年的《會計法》強調維護國家財經制度和保護公共財產;1993年修訂的《會計法》強調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而1999年修訂的《會計法》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基礎上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放在首位。

        2.會計立法要與經濟組織形式的發展相適應。1985年《會計法》的適用范圍除了社會團體外,全部為國家單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逐步發展,各種經濟形式不斷涌現,因而1993年修訂時在適用范圍上加入了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經濟組織;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在社會經濟結構中日益占主導地位,因而1999年修訂的《會計法》在適用范圍上特別增加了“公司組織”這一特定主體。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責任主體必須與其存在的環境即法人制度相適應,會計責任主體必須與法人責任主體相一致。

        4.國家管理職能的轉變與會計管理體制存在重大關系。

        5.會計監督體系要與經濟體制的要求相適應。

        6.健全會計法規體系是“法制經濟”對會計行為的要求。

        四、市場中的法制與會計法治

        1.明確我國會計法規在體系中的地位。會計法制是我國主義法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市場經濟是由若干利益鮮明的主體和游戲規則構成的權責系統。會計法制通過對會計行為人權利和義務的設定,實現對會計關系的調整,從而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和有序發揮作用。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中央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偉大方略。我國經歷著一個由傳統社會步入社會的巨大轉變和過渡。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社會經濟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律運轉機制都將發生重大的質的變化,其主要標志是:國家立法更加適應發展和變化了的各種社會實踐的需要,并且能夠充分體現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各種價值目標和需求。

        2.創立實現會計法治化的基本條件。會計法治的目標是要實現會計法律運轉機制的現代化,最終達到一種理想的會計工作秩序和社會狀態。在會計領域內嚴格貫徹法治原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用法律的手段來管理和協調會計事務,使國家在宏觀上管理和監督會計工作步入法制軌道。

        實現會計法治化應當具備四個前提條件:①要有較為完備、嚴密、統一的會計法律體系;②要有完善的會計行為規則和辦事理念;③要有嚴格。公正的執法制度;④要有普遍有效的會計法律規則。

        會計法治化的實現要從會計法規的完善。會計制度的改革以及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三方面著手。要在實踐中遵循會計法律至上、會計法律統一,會計法治國際化的原則。這樣才能夠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確立會計法律的權威性,才能保證經濟行為有序化。

        五、如何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會計法規體系

        建立適應我國市場經濟條件的會計法規體系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要完善我國現行法律對會計違法行為處罰的規定。諸如改變重視行政及刑事責任的法律處罰、輕視民事責任的法律處罰的現象,完善對虛假會計信息具體認定的法律規定,對虛假會計信息行為是因故意還是過失造成做出具體的處理規定等,特別是對民事責任承擔以及會計法律責任分擔問題要做出詳細規定。二是要正視和處理好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體系所面臨的問題。如司法部門應完善對會計違法行為執法的具體司法解釋,財政部門應盡快制定《會計法》實施細則和對違法會計行為的處理辦法,要處理好《會計制度》在會計法規體系中的地位,在制定會計業務處理規范方面要加強與稅法規定的協調。同時,要注意解決好會計改革的性與現實性問題,堅決不能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改革。

        完善我國會計法規體系,應該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在確立我國的會計立法模式要綜合考慮與企業相關的各利益集團的需求。在制定會計法規時。要綜合考慮《公司法》、《證券法》、《民法》和稅法等法律要求,并與這些法律協調一致,更好地滿足各利益集團的要求。

        2.要堅持《會計法》在我國會計法規體系中的母法地位。制定單獨的《會計法》并將其置于整個會計法規體系的母法地位,有利于綜合考慮各利益集團的要求。從我國修訂的《會計法》來看,其立法宗旨就是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表現為真實、可靠、相關和及時,因此,按照這一宗旨所建立的會計法規體系,一定能夠很好地滿足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和政府等利益集團的信息需求。當然,從發展的角度看,制定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規還要從滿足國際投資者等的需要來考慮。

        第3篇:會計法規范文

        關鍵詞:會計會計行為會計行為規范

        新的《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并對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作了具體規定;同時對假賬作出特別規定。要求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必須依照《會計法》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使會計核算規范化。

        所謂會計行為,就是會計行為主體在會計目標的驅動下,對外部環境刺激和內部條件制約所作出有目的的會計反應活動。就一個企業來說,生成并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是會計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會計行為。會計行為的制約因素有很多。它與會計行為主體所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

        制約會計行為的內在因素,是指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各種條件在質量上的綜合。概括起來,主要有政治素質、知識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等等。新《會計法》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這就是要求我們應重視和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培訓,督促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以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道德準則處理會計事項,不做假賬、不畏權勢,以適應和勝任本職工作。

        制約會計行為的外在環境,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從宏觀上講,國家財政、稅收政策以及信貸政策等,將制約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經濟活動行為,從而影響會計行為。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限定了會計人員的行為范圍,會計主體的行為不可能超出會計法律之外。市場環境,也限制著企業經濟戰略行為,從而影響著長期和短期會計行為。從微觀上講,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決策行為、戰略方案,以及對內部機構的管理行為等,對會計主體的行為產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在企業內,會計行為的方向和規范化程度受制于企業行為的方向和規范化程度。從實際情況看,很多違法行為是在企業負責人授意、指使、強令下進行的,如指使會計人員造假,虛增利潤騙取貸款,隱瞞利潤逃避交稅,轉移國有資產,賬外設賬,虛列數據來掩蓋其貪污受賄的罪行等,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因此,新《會計法》明確單位負責人為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這就抓住了矛盾的關鍵,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對規范會計行為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培養出優秀的會計主體,有利于會計行為向合理化方向發展。

        很顯然,要保證會計行為的良性運行,就得有一系列行為規范為基礎。從會計系統的目標和會計行為的主體出發,會計行為規范著重以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為主,以此在強大的外部監督體系下發揮行為主體的能動作用,達到優化會計行為的目的。

        會計行為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并強制實施的。我們國家的會計法律制度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它通過對會計人員的權利、方法、責任、義務的規定,以確認、維護和發展一定物質生活條件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秩序。會計行為法律規范概括性強,是會計行為主體必須普遍遵循的行為模式,可據以判斷衡量會計行為是合法還是違法,是符合規范還是不符合規范,只有通過會計立法,才能使會計職能得以有效發揮,使會計工作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服務。

        會計行為道德規范是一定社會為調整個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所要求的會計人員和會計組織遵循的行為規范。它具有強烈的職業性和社會性,在法律和道德規范下的會計行為,必須達到合情、合理、合法的效果。行為的合理化體現為會計行為在追求本單位的經濟效益目標的同時,力求保持與社會效益目標的一致,會計行為規范必須在會計法制的前提下,而各單位在追求本單位經濟利益目標的同時,也應力求保持與社會利益目標的一致,遵紀守法。

        總之,只有自覺維護會計法規的尊嚴,正視會計監督的法律地位,單位負責人才能嚴格自律,遵守會計法,維護會計法;加強會計人員法制教育,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帳、參與管理、強化服務”的會計職業道德風尚。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經濟法規匯編[Z] 北京:中國財政濟濟出版社,2005.

        第4篇:會計法規范文

        關鍵詞 會計規范研究 方法 發展歷程 認識 分析 回歸

        一、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發展歷程

        會計規范研究方法是會計規范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規范研究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會計規范研究工作起源于經濟學者凱恩斯對于經濟價值判斷的研究,經濟學界將凱恩斯關于經濟研究中是否以價值判斷為經濟政策衡量依據作為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劃分點,繼而美國經濟學者弗里德曼也針對實證經濟學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實證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論,并在其《實證經濟學論文集》等文章中論述了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之間的區別,這促進了實證科學和規范科學的劃分。

        20世紀60年代,在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研究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積極開展了關于會計規范研究和會計實證研究等工作,實證主義和規范主義并重,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在會計學界不斷得到應用,西方學者將原來的傳統會計研究方法稱為規范研究方法,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由此產生。我國的會計實證研究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左右,會計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工作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并成為會計理論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會計規范研究范圍并由此不斷延伸。

        二、對會計規范研究方法認識的簡要分析

        根據上述內容可知,會計規范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傳統的會計研究法方法,由相關的定義和概念可知,會計規范研究方法是處理經濟問題和會計問題的重要依據,也是制定相關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標準。會計規范研究方法需要將一定的價值判斷作為分析和研究基礎,并根據價值判斷來提出相關的行為準則,分析并探討相關的行為措施,以便使其符合這些標準的要求。同時,會計規范研究方法與演繹推理等方法相結合,以便為實際工作或者應用提供參考原則。會計規范性研究方法不受現實實物的影響,其研究目的主要是為了回答“應該是什么”,而不是闡述實物的本來特性。會計規范性研究方法主要是從邏輯和演繹推理等方式闡述會計實務的本質,進而為會計實務的順利開展起到導向作用,提高會計實務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會計規范性研究的現實性目的之一是為制定會計準則服務,研究工作中主要采用抽象性思維模式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規范研究過程兼具主觀性和邏輯性,有利于完善規范會計理論研究。其次,會計規范性研究方法受到研究主體的先驗價值觀影響,從而降低了會計規范性理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不利于規范會計理論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對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簡要剖析和回歸

        會計規范研究方法受到個人先驗價值觀的影響,不受現實實物的影響,沒有與實證定量分析相結合,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會計規范研究方法與一般的規范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區別。

        (一)會計規范研究的涵義比較明確

        會計研究主要分為對會計工作、會計環境、會計相關理論、會計思想發展歷程和會計知識教育和普及等內容,會計研究方法主要有會計規范研究方法和會計實證研究方法。

        規范性研究是與實證性研究相對應的一種研究方法,中文對規范的定義主要是指一種約定俗成的標準或者是明文的規定,簡而言之,規范就是一種標準、準則、規定或者是衡量尺度。從不同的方面來看,規范具有不同的涵義。如果是從會計理論角度分析,會計規范研究主要是一種對會計法規、會計制度、會計職業道德、會計慣例、會計操作模式等的研究。根據目前較多的會計規范研究工作情況可知,各種有關會計規范研究方法定義中的會計規范實際指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應該遵守的標準;部分理論對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定義是對實施會計規范后會計行為和會計實物表現達到的會計規范的研究。

        從不同的角度或者目的出發,對會計規范研究的定義是不同的。筆者認為,會計規范研究方法包括對會計規范的研究和應用會計規范時采用的方法。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適用范圍主要是對會計規范和會計規范應用范圍的研究,會計規范的內容是多樣化的,因此會計規范研究工作是會計界的重要組成內容。此外,由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適用范圍可知,該類方法僅僅只用于會計規范應用工作之中,并不適用于會計實證研究方法外的研究范圍。因此,部分會計研究理論對規范研究方法的認識存在偏差,沒有明確會計規范研究工作的深刻涵義。

        (二)會計規范研究需要具備一定先驗價值觀

        人無完人,無論是規范研究分析還是實證研究分析,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就會計規范研究方法而言,其要求研究主體具備一定的價值取向,這一標準有助于明確會計規范研究目的,從而對會計行為提高導向性作用,對會計規范研究工作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在一般的規范性研究工作中,個體價值觀會影響分析結果,研究人員容易在沒有實證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由以往的經驗或者先驗價值觀入手,直接作出符合研究人員自身價值觀直覺的結論。這樣就會大大降低規范研究工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規范研究工作比較脆弱,難以經得起縝密的邏輯推敲,嚴重的甚至會喪失會計規范研究工作的意義。

        會計規范研究工作離不開先驗價值觀,先驗價值觀將有利于會計研究人員明確命題,理清會計理論前提和相關假設,并為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價值判斷。

        (三)會計規范研究與定量分析結合

        會計規范研究方法以一定的價值觀判斷為基礎,其屬于定性研究方式,主要回答“應該怎么做”,會計規范研究方法主要探討會計準則和實行的方法。以往的規范研究不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在研究工作中也不采用數學建模和統計分析方法,并沒有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規范研究主要回答規范性問題,沒有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而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主要內容是傳統的會計分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演繹法和歸納法等科學方法,可以從普遍性的理論向個性進行推理和演進,同時可以從一般性的實物中歸納出一般規律,從抽象思維的角度分析問題,指導實務。會計規范研究方法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開展定性研究,并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去強調定性和定量研究之間的統一。會計規范研究方法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的要求,同樣可以側重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會計規范分析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從研究命題的提出到研究結論的得出,都有基本理論和專業理論為依據。我們要重視會計規范方法,需要將對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一般認識過渡到普遍認識,揭示其本質,分析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特點,積極構建完善的會計規范研究系統,提高會計分析工作質量,健全會計分析理論。

        (作者單位為四川省南充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 方軍雄.好的會計實證研究的方法基礎: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的融合[J].會計之友(下),2009(04).

        [2] 張自巧.析實證會計研究與規范會計研究相結合的理論基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09).

        第5篇:會計法規范文

        鎮財政所有干部職工5人,多年來,在上級財政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該所干部職工團結一致,緊緊圍繞“會計工作服務經濟發展”這一主題,堅持貫徹落實《會計法》等會計法規政策,模范遵守各項財經紀律,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在強化會計監督、規范會計工作行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該所非常注重會計法規及會計業務知識的學習,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和嚴格的學習紀律,堅持會計法規和會計業務知識學習制度化、經常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幾年來,他們組織干部職工系統學習了《會計法》、《預算法》、《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村級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會計法律法規,參加了縣財政局組織的會計法知識培訓、會計電算化培訓等活動。全體干部職工都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合格證書、珠算等級證書和初級以上會計技術職稱,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為進一步做好全鎮的會計工作,服務邊貿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以會計服務于經濟發展為宗旨,努力規范會計基礎工作

        汊河鎮是安徽省邊貿重鎮,近幾年來,外來客商投資辦企業十分紅火,經濟發展呈現快速迅猛勢頭。汊河鎮的會計工作如何適應市場要求,是擺在汊河鎮財政所面前的現實課題。他們深深意識到“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因此,他們與時俱進,改變觀念,把為外來客商和民營企業做好服務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做。對每個來汊河投資的企業,從籌建開始,他們就主動派專人前去了解其是否及時建賬,會計人員是否持證上崗等情況,并協助企業建好賬,主動為其提供咨詢等各種服務。一方面使客商感到投資環境的優越,另一方面也杜絕了企業不按規定建賬、核算帶來的種種不良隱患,不知不覺的寓監督于管理之中。他們還定期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在會計人員、會計管理、會計核算、會計培訓等方面存在哪些困難,主動幫助企業及時聘用有資質的會計人員,聯系會計人員培訓,解答疑難問題。同時也為企業在改善經營管理、防范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也可以說為汊河鎮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促進經濟跨躍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三、認真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強化會計核算與監督

        長期以來,該所一直堅持不折不扣的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不斷規范會計核算和強化會計監督。首先,加強自身建設。在財政所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先后建立了《財務收支管理制度》、《財務審批制度》、《會計稽核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現金管理制度》等,細化管理內容,強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機制。多年來,該所內部從未發生一起違反財經紀律的事件,財務賬目清清楚楚,會計人員清清白白,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多次表揚。其次,加強鎮直事業單位及村級財務管理。一段時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汊河鎮鎮直事業單位及村級財務較為混亂,群眾反映比較強烈,該所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及時介入,用兩個月時間進行人員調整、業務培訓、財務清理和健全制度,使汊河鎮鎮村財務面貌煥然一新,全面走向正軌,成為全縣財務管理的一個亮點。為維護穩定、促進會計工作法制化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四、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規,規范財經秩序

        第6篇:會計法規范文

        ——來安縣汊河鎮財政所會計工作先進事跡

        來安縣汊河鎮位于來安縣最南端,滁河、來河、清流河在此交匯流入長江,與南京市接壤,距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僅8公里,是安徽省的邊貿集鎮。

        汊河鎮財政所有干部職工5人,多年來,在上級財政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該所干部職工團結一致,緊緊圍繞“會計工作服務經濟發展”這一主題,堅持貫徹落實《會計法》等會計法規政策,模范遵守各項財經紀律,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在強化會計監督、規范會計工作行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該所非常注重會計法規及會計業務知識的學習,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和嚴格的學習紀律,堅持會計法規和會計業務知識學習制度化、經常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幾年來,他們組織干部職工系統學習了《會計法》、《預算法》、《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村級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會計法律法規,參加了縣財政局組織的會計法知識培訓、會計電算化培訓等活動。全體干部職工都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合格證書、珠算等級證書和初級以上會計技術職稱,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為進一步做好全鎮的會計工作,服務邊貿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以會計服務于經濟發展為宗旨,努力規范會計基礎工作

        汊河鎮是安徽省邊貿重鎮,近幾年來,外來客商投資辦企業十分紅火,經濟發展呈現快速迅猛勢頭。汊河鎮的會計工作如何適應市場要求,是擺在汊河鎮財政所面前的現實課題。他們深深意識到“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因此,他們與時俱進,改變觀念,把為外來客商和民營企業做好服務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做。對每個來汊河投資的企業,從籌建開始,他們就主動派專人前去了解其是否及時建賬,會計人員是否持證上崗等情況,并協助企業建好賬,主動為其提供咨詢等各種服務。一方面使客商感到投資環境的優越,另一方面也杜絕了企業不按規定建賬、核算帶來的種種不良隱患,不知不覺的寓監督于管理之中。他們還定期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在會計人員、會計管理、會計核算、會計培訓等方面存在哪些困難,主動幫助企業及時聘用有資質的會計人員,聯系會計人員培訓,解答疑難問題。同時也為企業在改善經營管理、防范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也可以說為汊河鎮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促進經濟跨躍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三、認真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強化會計核算與監督

        長期以來,該所一直堅持不折不扣的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不斷規范會計核算和強化會計監督。首先,加強自身建設。在財政所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先后建立了《財務收支管理制度》、《財務審批制度》、《會計稽核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現金管理制度》等,細化管理內容,強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機制。多年來,該所內部從未發生一起違反財經紀律的事件,財務賬目清清楚楚,會計人員清清白白,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多次表揚。其次,加強鎮直事業單位及村級財務管理。一段時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汊河鎮鎮直事業單位及村級財務較為混亂,群眾反映比較強烈,該所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及時介入,用兩個月時間進行人員調整、業務培訓、財務清理和健全制度,使汊河鎮鎮村財務面貌煥然一新,全面走向正軌,成為全縣財務管理的一個亮點。為維護穩定、促進會計工作法制化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四、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規,規范財經秩序

        該所一班人在日常工作中,堅持以會計法規為準繩,嚴格依法辦事。用鎮里一位領導的話說,“他們執行會計法規制度已到了十分刻薄的程度”,也就是說,執行會計法規制度堅決徹底,不留余地。前些年,鎮里搞開發,隨著大量土地的出讓、企業的新辦,財務往來的不斷增加,不正之風也有了滋生的土壤。但他們始終堅持執行會計法規制度不動搖,對于任何人,甚至是領導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一律堅決抵制。該所所長說,“我們從事會計工作,只有會計法規制度這一桿標尺,這桿尺子絕對論斷不彎,沒有變通回旋余地。”由于他們執行法律制度嚴格,敢于抵制不正之風和制止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在汊河鎮經濟發展迅猛,投資浪潮火熱的幾年來,沒有一名干部和會計人員在經濟上犯錯誤,前后幾任領導離任審計都清清白白。他們說,我們能夠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幾年里,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與財政所嚴格執行會計法規制度是分不開的。

        總之,汊河鎮財政所身處改革的前沿,在嚴格執行會計法規制度、強化會計管理、致力于會計服務經濟建設等方面努力工作,他們在基層這一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為維護會計法規的尊嚴、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基層會計戰線的優秀群體。

        第7篇:會計法規范文

        【關鍵詞】會計信息 失真成因 治理對策

        會計信息是人們在從事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的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狀況的一種經濟信息。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備受質疑。會計信息的失真,不僅擾亂了社會正常的經濟秩序,滋生了經濟犯罪,更重要的是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產生誤導,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多樣,造成失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加強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

        會計信息失真大體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會計法規、準則、制度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即所謂的“規則性失真”;二是會計人員在具體的會計業務中,由于主、客觀原因違反會計規則,人為地編造會計事實、編造會計數據所形成的信息失真,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會計信息的“人為性失真”。

        會計信息的“規則性失真”,集中表現為會計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會計信息的監管體系、執法體系不完善所造成。“人為性的失真”,則是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它在以下的三個環節中都有所體現:一是會計確認方面,它表現為會計原始憑證失真;二是會計計量失真,它表現為會計賬簿的失真;三是會計報告的失真,體現為會計報表的失真。會計信息的失真集中體現為會計信息的“人為性失真”,它是企業中的投資者、經營者為牟取不當的經濟利益或者政治利益,向社會提供的虛假會計信息,它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一)會計法律、法規因素的會計失真

        1.我國于198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會計法》,并于1993年、1999年進行了兩次修訂。修訂后的《會計法》將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質量作為立法宗旨,同時強調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會計法》雖對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手段和執法措施,加上對于違反《會計法》的懲罰力度不夠,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者不具備多大的震懾作用,這也是會計信息失真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

        2.《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等一系列會計法規的出臺,都對企業的經濟業務的具體會計處理作出了規定,毫無例外的將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作為會計信息的主要目標。但會計領域尚缺乏嚴密的會計規范體系,更缺乏相應的實施細則,實際的會計工作可操作性差。會計監管措施不完善,會計執法力度不夠,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也是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人為因素的會計信息失真

        “人為性失真”是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無論它是出現在會計確認、會計計量還是會計報告的哪個環節,都會涉及到會計人員本身的素質和企業領導干部的干預。

        1.會計人員的素質一方面表現為他們的業務理論知識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會計工作的需要,不能正確地處理會計業務;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低下、法制觀念的淡薄,不敢與違法行為作斗爭,甚至主動為違法、違規行為提供方便。

        2.會計信息“人為性失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領導干部的干預。目前,我國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評價機制尚未完全制度化,“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的現象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為撈取政治資本部分領導干部指使、威逼會計人員人為地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作為私有化企業的經營者,為謀取個人或者小集團的經濟利益,授意、強制會計人員調整會計科目,虛列收支和往來款項,會計信息的不真實性是顯而易見的。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理工作,以維護國民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一)加強會計法規建設

        對現行《會計法》進行適當的修正,對會計準則的定義和釋義作精確的分析和解釋,避免造成使用者對會計規則誤解。在相應的會計規則條款中,應盡量不使用“也可”、“或者”等模糊性語言,使會計法規更加明晰化。在修訂的《會計法》中,要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措施,對與會計信息有一定利益關系的人的行為加以限制。對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責任人要加大處罰力度,并制定詳細的處罰標準,使《會計法》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提高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違法活動的成本。建立一套以《會計法》為中心的會計法規體系,對《企業會計制度》以及《企業會計準則》作進一步的修訂完善。在加強會計法規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大執法隊伍建設,建立一支作風正派清正廉潔的會計執法隊伍。加大會計執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于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單位、個人應當依法處理。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根本是要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要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的提高,要在加強會計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完善其后續的專業技能教育;在掌握會計的專業技能的條件下,會計人員要不斷地進行會計工作實踐,對會計業務進行分析判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一方面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將誠信作為企業的價值觀,使誠信成為會計人員的自覺行為;另一方面是建立相應的會計誠信檔案,將會計人員誠信作為會計人員職業資格考評的重要指標之一,完善對誠信會計工作人員的獎勵措施。

        (三)完善會計監督機制

        《會計法》確立了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它要求會計在其經濟核算過程中,要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會計的內部監督,要從建立會計監督法律約束機制入手,修訂會計法規中不完善的地方,使會計法規更明確,內容具體,操作性強;要明確會計主體責任,要企業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要為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提供保障。充分利用國家財政、審計、稅務機構的社會監督職能,建立多角度、多渠道的社會監管體系。允許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審計,提高審計質量。要改變政府以經營業績、單一的利潤目標作為考察任用干部的考核依據,杜絕“數字出官”的怪現象發生。

        (四)推行會計人員委派制

        企業會計人員的聘用、管理、考核、調整、任免,都應由上級主管部門或者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負責。會計人員的人事關系不隸屬于受聘企業,同時工資待遇也由相關職能機構發放會計人員不受企業的制約。會計委派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高層可以實行稽查特派員制度,驗證財務報告的真實性,監督會計核算的合法性,評價企業經營者的業績;在中層可以實行財務總監制度,財務總監受主管部門派遣,人事、工資由派遣單位負責,以獨立的身份行使對企業財務的監督控制權力;在基層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度,由委派單位統一管理,改變會計人員對企業的依附,不再受領導的左右而被動弄虛作假。

        (五)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

        注冊會計師被譽為“經濟警察”,但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并沒有完全擺脫企業經濟利益的約束,難以保證會計審計報告的真實性,甚至為企業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一方面是要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法制觀念;另一方面嚴格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標準,增強注冊會計師從業的獨立性,提高其社會地位,避免注冊會計師在獲取經濟利益與承擔風險的夾縫中生存。會計信息的失真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要防止會計信息失真,須逐步建立完善的會計法規體系和社會監督體系,形成多角度、多渠道的社會監督體系;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養,增強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加強注冊會計師隊伍建設,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社會地位,從而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完整性,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光.關于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研究.當代經濟.2009(2)

        [2]范秀坤.淺談我國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6(1)

        [3]張靜.淺析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天津市職工現代企業管理學院學報.2005(3).

        第8篇:會計法規范文

        摘 要 在我國,會計信息化建設已有30年的歷史。縱觀這30年來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過程,不難看出,會計信息化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有著顯著的作用。只要在會計信息化發展進程中注意把握好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必將能夠解決該項會計技術改革中的種種問題,大幅度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 會計信息化 意義 發展軌跡

        一、會計信息化的含義及其實施意義

        關于會計信息化的含義,學術界見仁見智。對此,筆者綜合各種觀點認為:會計信息化就是一個開放的、多元的、動態的、實時的會計信息系統,該系統不僅結合了現代信息技術,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與業務流為一體,還融合現代管理信息系統的思想作為框架。

        二、我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軌跡

        (一)自行或行業定點開發階段

        這是我國會計信息化的起步階段,其大致時間段約為1979年至1988年。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由于當時計算機技術還比較落后,國內復合型人才奇缺,很多會計從業人員對會計信息化一知半解,系統理論研究還是空白,研究目的主要是解決會計核算軟件開發過程中的一些應用問題,總的來說缺乏理論深度和廣度。例如,國內一些企業自行或行業定點開發會計軟件。當時的會計軟件針對性和專用性很強,由于缺乏經驗,軟件水平不高,并存在大量重復開發的現象。這一階段軟件的主要特點是單項應用,如工資核算、材料核算等,尚未涉及會計核算的全過程。

        (二)商品化和通用化開發階段

        這一階段大致時間段約為1988年至1995年,主要是研究通用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的整體功能、評審與推廣以及會計軟件市場發展,重在行業通用和建章建制。1988年8月中國會計學會在吉林市召開了首屆會計電算化學術討論會,為了克服自行開發專用軟件的缺陷,提出開發商品化和通用化的會計軟件的要求。與會代表普遍認為:由于會計核算內容的共同性、會計制度的統一性、同行業機構設置及業務處理內容的相同性和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上的高度共性等,完全可以開發出行業通用的會計電算化軟件。這一階段,國內各專業會計軟件公司相繼成立,促進了我國商品化會計軟件的迅猛發展。會計軟件的商品化要求實現更高的通用化,而通用化才能帶來更高的商品率。

        (三)“管理型”軟件開發階段

        這一階段又稱ERP研究運用階段,其時間范圍大致從1995年開始至今。這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企業對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單純的“會計核算軟件”漸漸地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此外,企業受ERP軟件設計思想的影響,我國會計信息化理論研究內容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統,大有用會計電算化取代整個管理信息系統之勢,忽視了會計信息系統本身的研究。1996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會計電算化發展研討會”上正式提出了發展“管理型”會計軟件。1998年6月,我國20多家著名的會計軟件公司在北京聯合發出了“向企業管理軟件全面進軍”的宣言。表明我國會計軟件已經進入了“管理型”軟件研究開發階段。會計信息化步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三、會計信息化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軟件方面

        這里主要指會計軟件以及人為原因等方面的問題。首先,在數據庫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會計處理中去后,面臨許多新問題,它的內部控制、體制建設需要適應新的情況,如使用權限劃分不當,內控不嚴,造成信息濫用和向外流失,勢必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等等,從而降低會計信息質量。然后是人為原因方面,例如,未授權人員非法侵入企業信息系統,竊取商業機密,從而侵吞企業財產或出賣商業機密;網絡黑客的蓄意破壞或者病毒的感染,將可能使整個系統陷于癱瘓。這些因素嚴重制約著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使得企業不敢放開手去實施會計信息化。

        (二)硬件方面

        當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會計系統后,信息的存儲依賴于磁介質,而磁介質新型檔案缺乏有效的安全保密措施。加之計算機硬件更新升級頻繁,不能夠解決隔代兼容的問題,也使信息檔案的安全與保密受到威脅。可以說,從計算機的硬件、系統軟件以及應用軟件;從機房的操作人員、財務部門的會計人員以及系統管理員;從單機系統、局域網絡一直到互聯網絡,至今仍有許多安全問題未能得到妥善的解決。

        四、順利開展會計信息化的對策

        會計信息化是會計處理的趨勢所在。盡管當前在軟、硬件方面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會計信息化的趨勢不可阻擋。結合當前我國會計信息化的現狀,筆者認為,順利開展會計信息化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不可盲目跟進,積極、穩妥推進會計信息化進程。我國市場經濟現狀決定著我國各項改革的進程,會計信息化也不例外。我們在推進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中不可盲目與西方國家看齊,絕不可以“畢其功于一役”,而是應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積極穩妥地推進會計信息化進程。

        其次,針對會計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前面提到,會計信息化對會計業務流程進行了重整。這樣原來的相關法律制度對于新的業務流程所出現的新的問題并未予以規范,因此,必須結合會計信息化的特征,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例如電算化網絡管理制度、打擊網絡犯罪法規等等,規范并解決會計信息化進程中的種種問題。

        最后,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會計信息化集成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以及會計知識于一體,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很高,因此,應當加強現有會計從業人員的管理以及培訓工作,提高其素質及專業勝任能力,使他們能夠成為會計信息化進程的重要推動力量。

        參考文獻:

        [1]韋沛文.信息化與會計模式革命.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2]任曉紅.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

        第9篇:會計法規范文

        關鍵詞: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會計信息失真 注冊會計師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即“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企業會計準則》第十條中規定)”。這一真實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在各個階段必須符合客觀要求,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做到內容真實、數據準確、資料可靠,真正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

        一、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因素

        1.會計法規、準則、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個別企業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飾財務報表、提高企業利潤。造成企業經濟交易虛假,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2.會計人員素質低下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較快,會計人員相對緊缺,因而很多不具有專業素質的人員進入了會計行列,這部分人對會計法規、會計制度及其會計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會做出錯賬,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3.人為因素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某些企業負責人出于個人目的,指使會計人員人為的造假:虛增利潤騙取貸款,隱瞞利潤逃稅。從而導致會計信息虛。

        4.社會審計監督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注冊會計師的職責在于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提供監督,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但是,由于注冊會計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加之許多人缺乏職業道德和管理部門監督不力等原因,并沒有能夠真正發揮其作用,相反有的甚至和企業共同造假。

        5.采用計算機記賬帶來的一些問題。將計算機引入會計工作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趨勢。但是,由于會計人員的計算機素養普遍不高,加之現在有些軟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計算機的單位在內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許多漏洞,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實性。

        二、我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現狀、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影響。有意識地造假與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為了獲得更多貸款,去銀行要將資產做大;要獲得高額利潤,到稅務局交稅要將收入做小;向上級邀功要將利潤夸大;謀取私利要私設小金庫隱瞞利潤。這就是中國企業會計面臨的社會環境,即“誰造假,誰得利”。

        2.法律體系不健全。某些會計領域無法可依;某些會計領域雖有法規、制度,但是執行起來相對較難或者無法執行;某些會計政策法規不是很完善,很容易“變通”;某些會計法規制度需要修訂補充。

        3.利益的驅使。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一些單位和領導及政府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為追求利潤最大化,采用會計造假等手段謀取利益。幫助做假的中介機構可以因為“增加業務”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職工也可以因為單位的“效益好”而多拿報酬……,他們無視國家的法律、法規,見利忘“義”是會計誠信缺失者的主要動因。

        4.處罰不得力。新《公司法》規定,對公司財務會計報告上的虛假記載或者隱瞞的事實,給予罰款的規定,沒有明確規定處罰的主體、標準、責任人及標的物,并由國家在規定時限內強制執行等等。而現階段由于“權”大于法,“情”大于法,“執行難”、“難執行”現象還依然存在,造假的成本遠小于獲得的利益,可見處罰不力是會計誠信的最大障礙。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人員違背《會計法》、會計制度及有關財經法規而制定的不真實的會計數據。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后果

        1.危及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市場經濟也就無從談起。近幾年來,會計造假現象比較嚴重,從中國的銀廣夏、科龍電器,到美國的安然,可以說是世界范圍的。社會各界對會計的誠信提出疑問,不但影響了社會的安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家經濟決策的失誤,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

        2.危害投資者的利益。會計誠信缺失直接導致投資者利益受到危害。就安然事件來說,安然在申請破產保護后,普通投資者的投資血本無歸;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也受到了沖擊。投資者的投資的主要依據經審計后公布的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的失真,將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受損。

        3.破壞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企業經營活動離不開及時、準確的會計信息。如產品的定價在很大程度上來源生產成本等,如果會計資料不真實,企業管理當局很難做出正確的生產經營決策。

        四、為了加強會計信息的質量管理,防止失真失實,有必要制訂一系列的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管理手段及會計信息的可信性

        1.改變會計管理體制。首先,要建立有利于會計人員獨立行使職能的會計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會計委派制。其次,要建立有利于強化會計監督職能的會計管理體制。第三,要考核和監督管理者,規范“內部人”行為,從組織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2.對企業經營者業績考核要多樣性、全面性。制定有效的經營者激勵機制,使經營者和所有者的利益盡可能趨于一致,經營狀況良好,報酬高,經營者就沒有必要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另外,企業業績考核體系應當注重過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學性,避免對于結果的偏愛。正確引導會計工作的運行,保證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

        3.逐步建立健全企業的內控機制。企業應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自己的行為規范,如合理設立會計機構,配備會計人員;制定切實可行的崗位責任制和內部牽制制度,包括成本支出的范圍、費用定額、支出標準、報銷制度、簽批權限,印鑒分存、賬簿檔案分管制度;明確財產清查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處處設防,層層把關,形成立體防范體系,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4.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首先作為一名財會人員,既要掌握會計專業的基礎理論和技能,又能用會計核算資料的考核分析來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其次作為一名財會人員,要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在處理經濟業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依法做事,不做假賬,以《會計法》為行為準則,做到自律、自重,不論遇到何種情況,不喪失原則,不謀私利。

        5.完善會計法規。會計法規的制定,應對未來會計環境的變化有比較科學和超前性的分析和預測,從而使會計的發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避免主觀隨意性,減少環境的不確定性對會計產生過多的影響;注意協調好有關利益集團在法規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相互制約關系,使各方利益都能夠在有關法規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消除或減少對會計法規的抵觸和抵制行為。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與一致性,應盡可能同國際會計慣例接軌。

        參考文獻:

        [1]婁爾行譯.論財務會計概念.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

        [2]葉濱.試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商場現代化,2007,1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911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一页 | 在线播放对白太大了 | 天天在线天天看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一本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