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

        第1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一、留守兒童問題分析

        1.成長過程存在安全隱患。留守兒童一般由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照顧,由于這些監護人大多上了年紀體弱多病,甚至有些連照顧自己都有困難,就更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照顧這些精力充沛的孩子了。另外,這些老人的教育觀念較為落后,只要孩子開心做什么都可以,這樣就使很多孩子經常游蕩在外面,沒有成年人的照看,很容易發生各種事故,例如我國每年夏天在全國各地都會出現大量的孩子溺水事件,這些便是其中的典型事故之一。這些處于一種無人管理狀態的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員,他們沒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在成長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一些安全隱患,甚至危及生命。

        2.留守兒童綜合素質較低。近些年來,留守兒童問題越發突出,相對于其他留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留守兒童的綜合素質明顯較低。首先,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受到祖輩監護人教育觀和文化水平的限制,極大的制約了孩子在學習上的發展,或向孩子宣傳讀書無用論,或雖有心鼓勵孩子學習卻難以輔導孩子功課,使其學習中出現問題也難以及時解決。其次,一些留守兒童看到父母雖然沒有什么文化卻依然可以在城市中生活,甚至可以每年帶回很多的錢和其它平時很少見的東西,所以很容易產生就算不好好讀書也能掙大錢的想法,這直接影響了孩子金錢觀和人生觀的健康發展,尤其在初中階段,學生處于青春期,這種心態促使學生逃課甚至輟學,不利于其長期發展。第三,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祖輩又由于年紀較大沒有精力管理,這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受到為人處事等方面的教育,很多留守兒童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心理或者人生問題,無法得到確切解答,這對其心理發展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另外,由于這些留守兒童所受約束較少,有大量的時間在校外和家外游蕩,直接接觸到了很多社會上不良風氣,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他們,并不能真正的分清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導致近些年來留守兒童犯罪率大大增加,損害了這些孩子未來的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3.留守兒童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方或雙方出去求發展去打工賺錢使他們成了特殊的孤兒,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了極大地損害,讓他們在正常孩子面前很容易自卑。據調查,留守兒童很容易出現兩種性格趨向:一種是過于內向,這種孩子表現出極大的不自信,不愛說話甚至會有些孤僻和自閉;另一種就是過于暴躁,逆反心理嚴重,表現在易怒、多動、經常會和同學不分場合的玩鬧,擾亂課堂秩序。如果不及時對孩子進行疏導,將對其未來發展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二、對策研究

        1.班主任要樹立重關心留守兒童的意識。留守兒童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從小就缺少爸爸媽媽的照顧,體會不到最基本的家庭溫暖與親情,他們的感情無處寄托,特別需要周圍人們的幫助。而班主任是除了他們的親人之外的與他們走得最近和接觸的最多的人,所以班主任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樹立好關心留守兒童的意識,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多注意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感覺到溫暖,感覺到快樂。

        第2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選擇進城打工來改善家庭生活狀態。然而受到客觀環境與經濟條件的影響,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口子女都智能留守農村交由上一輩撫養。由于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沒有父母照顧的環境下,缺乏關心與愛護十分容易形成心理問題,影響其健康成長。

        1. 留守兒童概述

        留守兒童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獨立留守兒童。父母均外出打工,兒童無法與父母一同生活,被留守在農村與祖父輩一同成長的兒童;2)完全留守兒童。父母均外出打工,由父母交托他人寄養的兒童;3)半留守兒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兒童由另一方堅守生活的。總體來說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農村流動人口在其戶籍以外區域謀生,被留置在原戶籍地6-16周歲的未成年子女。

        2.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2.1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偏離。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農村青少年的道德素質急劇下降,價值觀與人生觀出現嚴重偏離。留守兒童打架斗毆、偷竊搶劫等惡性事件不斷增加。究其原因就是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只能給予孩子物質上的補償,無法給予心靈上的撫慰,更無法進行正常的價值觀教育[1]。

        2.2性格缺陷與心理障礙

        2.2.1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交由祖父輩或其他親戚監管,對于孩子來說與父母相比親戚是種有種距離。因此留守兒童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會變得無助柔弱,不愿意與他人傾訴,導致性格內向,溝通能力差。就學校學校狀態而已,兒童十分容易出現互相攀比的情況,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其十分容易產生自卑感,導致無心學習,內向自卑。

        2.2.2盲目反抗,安全感低。由于內心的情感無法充分的釋放或寄托,留守兒童的心理在不被理解的情況下總會覺得他人在欺侮他。與人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敵意強烈,對教師、監護人等指導與批評十分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由祖父輩撫養的留守兒童會嚴重缺失安全感,由其他親戚撫養的留守兒童會嚴重缺失歸屬感。留守兒童沒有正常的家庭環境與氛圍,會讓其變得郁郁寡歡,性格沉悶。當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沒有人幫助,就十分容易產生心理問題[2]。

        2.2.3寂寞無助,怨恨父母。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兒童在平常學習與生活中都會覺得十分寂寞無助,心理十分容易出現空虛的情況,進而進一步出現心理躁動、抑郁,從而走上錯誤的道路。有的孩子認為父母外出打工是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象征,對父母的工作十分不理解,甚至出現仇恨的情況。但是從實質上來說就是孩子內心缺乏父愛母愛。

        3.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解決對策

        3.1社會方面

        3.1.1政府承擔責任。出現留守兒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農村經濟相對不夠發達,其父母才需要外出打工獲得經濟來源。因此政府要盡力的承擔起社會責任,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盡快實現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解決農村的經濟問題,改善農民的就業狀況,那么留守兒童將不再留守,有父母在身邊得到關懷。政府可以盡快建立城鄉二元結構體系,打破城鄉在就業、保險、醫療方面的壁壘,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讓農村孩子能夠與城市孩子享受相同的教育待遇[3]。

        3.1.2高校志愿活動。高校學生一般文化素質與思想素質都相對較高,其與留守兒童更加容易溝通。有很多的大學生其自己也是從留守兒童成長過來的,因此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更加了解。因此高校要更多的鼓勵、支持大學生開展關心留守兒童的志愿活動,與留守兒童進行更多的溝通與交流,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3.2學校方面

        3.2.1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著重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多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與其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多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即使當他們犯錯的時候也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而是要用愛與關懷來打動他們。另外,教師還要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掌握心理輔導的技巧,以便隨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問題。

        3.2.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學校可以建立留守兒童的檔案,加以區別對待與針對性的教育管理。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師要與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加聯系,掌握孩子在家中的學習與生活情況,以便能夠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問題。

        3.3家庭方面

        3.3.1加強與孩子溝通。外出打工的父母要經常聯系孩子,與孩子多加溝通。就目前情況來看,有很多父母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的頻率很低,經常一個月也難得通一次電話,還時常不知道說什么,使得親情關系逐漸疏遠。父母雖然外出打工,但是依然給予孩子足夠的關系,不能只在物質上滿足孩子,更為重要的是要給予孩子心靈上的關心。

        3.3.2提升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是留守兒童的一種成長學習方式。只有當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父母可以與孩子商量,一同設立一個奮斗的目標,孩子跟著奮斗目標的激勵可以將主觀能動性轉化為學習動機,為了實現目標而努力。

        4. 結束語

        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是需要得到充分重視的社會問題,社會、家庭、學校是妥善處理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重要支柱。家庭教育能夠給予留守兒童來自內心的關懷,學校教育能夠兒童健康成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社會教育能夠作為關懷的補充與延續。只有三者一同對留守兒童加以關注,才能夠妥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讓他們能夠在正常的環境下健康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雪萍.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及解決對策――以農村留守兒童為例[J].考試周刊, 2013, (28):175.

        第3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關鍵詞:彝族 留守兒童 現狀 四川涼山

        中圖分類號:D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1-060-02

        在我國社會的快速轉型和城市化過程中,人口遷移流動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外出務工①。隨著少數民族傳統生活方式的打破,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同胞也開始背井離鄉成為打工族。但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尤其是民族地區留守兒童的關注還不夠,對其生活現狀了解較少,為此,我們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展開了本次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研究。

        一、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在涼山州西昌市隨機選取大箐鄉、洛古坡鄉、安哈鎮、四合鄉、蕎地鄉五個彝族鄉鎮。共調查居民228戶,其中,留守兒童家庭為154戶(67.54%)。共調查到留守兒童256名,其中,男86名、女152名;彝族214名,漢族18名,其他民族6名。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自述者152名,非自述者104名。非自述者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述者77名,由母親或父親代述者21名,其余6名由其他家屬代述。

        2.調查方法及內容。調查由川北醫學院護理學院調查小組(共計25人)于2011年7月7日―12日進行。調查人員在調查前對問卷內容和調查技巧進行了統一培訓,以2~3人為一組,深入到戶進行調查,并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留守兒童的年齡結構、監護方式、生活情況、教育狀況、心理狀況和學校對他們的關注度。每小組調查后及時核對調查表,補充和更正信息;每日進行小結,進一步確保信息準確性和一致性。

        二、結果

        1.留守兒童年齡結構現狀。從年齡結構看,該地區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低齡組。在調查的全部留守兒童中,學齡前(0―5周歲)79人,小學學齡(6一l1周歲)96人,初中學齡(12―14周歲)45人,大齡(15―17周歲)36人。四個年齡組占總體的例分別為30.86%、37.50%、17.58%和14.06%。

        2.留守兒童監護方式。從監護方式看,該地區留守兒童監護方式主要為隔代(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在所調查的154戶留守家庭中,父母雙方都在外打工由隔代親屬監護的戶數有109戶,約占到了所有留守兒童戶的70.78%;父親獨自出去打工由母親監護的有38戶,占總戶數的26.68%;母親一人外出打工由父親監護的的僅有7戶,所占比重僅為4.55%。

        3.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由于彝族農村生活水平低,生活習慣落后,從整體情況來看,監護人對孩子的照看僅僅停留在解決溫飽問題的較淺層次上②③。而在留守兒童的健康方面,在我們調查的154戶中,兒童生病時監護人選擇正規醫院就診的只有7戶(4.55%),選擇找赤腳醫生購買藥的有91戶(59.10%),選擇宗教儀式甚至迷信活動的有51戶(33.12%),不會采取任何措施的有5戶(3.25%)。因此,該地區留守兒童在健康方面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留守兒童勞動負擔方面,我們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該地區留守兒童往往作為重要的勞動力參與勞動,孩子帶孩子的現象出現頻繁,這種繁重的體力勞動,已經影響到該地區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

        4.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主要表現在:(1)早期教育缺失,在我們調查79名0―5周歲學齡前兒童,無一人接受學齡前教育;(2)學業成績較差,由于監護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對留守兒童學習輔導缺失,很多幾乎都無法進行;(3)缺乏必要的安全和青春期教育,使得該地區留守兒童,尤其是女童,在面臨威脅時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4)輟學情況較為普遍,在我們調查的36名15―17周歲大齡留守兒童中,31人(86.1%)處于輟學狀態,或者有過輟學經歷,學歷普遍集中在小學或小學以下。

        5.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兒童經常處于一種情感欠缺的狀態。調查結果顯示,有40%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間,時常有或有時受到過欺負或人身傷害,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膽小、自卑的性格。在與監護人的情感溝通影響方面,我們從留守兒童與監護人的聊天情況發現,超過50%留守兒童與監護人存在著溝通障礙;從他們聊天的內容看,大多只是涉及到身邊發生的一些瑣事,很多留守兒童不愿意把他們內心深處想法告訴監護人,而監護人很多也不愿意或忽視他們內心真實感受。我們還通過問卷調查或訪談形式,調查父母外出務工后,留守兒童當前的愿望和想法。調查發現,如果有可能,137名(53.5%)的留守兒童愿意隨父母到城市生活。

        三、對策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涼山,有近200萬人,占了全國的彝族人口1/4。彝區留守兒童因其民族性和地域特殊性,成為留守兒童中更需要幫助和關愛的群體,目前,妥善解決該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刻不容緩。由于缺乏父母關愛和監管,該地區農村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都存在學業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問題,急需得到社會關愛。否則,由于自身文化素質低,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未來的競爭中將處于劣勢,只能進入非正規勞動力市場,延續其父輩低層次就業和邊緣化的社會地位。部分留守兒童還會因為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而誤入歧途,危害社會治安。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政府社會之間的協調合作,共同關注他們的成長和未來④。

        著力發展民族地區經濟,促進農民就業本地化,這是解決涼山州彝區留守兒童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在社會的關愛下,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已有所改善,但涼山州彝區的留守兒童,因為各種因素制約,得到的支持相對較少。要大力宣傳父母對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對孩子的監管不能缺位。因此,在全社會提高關注度的同時,還要加強招商引資,促進農民就業本地化,盡可能地讓兒童跟在父母身邊。兒童只有和父母在一起,童年才是完美的,這也是解決留守兒童根本問題的關鍵。

        政府應加大對彝區留守兒童的直接幫扶政策,充分重視民族地區的學校教育。如果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得不到解決,留守兒童家庭“邊緣化”,那他們離“毀掉的一代”就不遠了⑤。學校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特別是在涼山彝區,由于傳統的生活習慣,兒童容易過早地接觸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煙、喝酒、賭博,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有留守兒童甚至染上了。因此,解決好該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尤為重要。政府應繼續實施特殊的教育投資政策和措施,適當調整財政教育經費的地區配置,加大國家對彝區的資助和扶持力度,確保對彝區教育的投資快速增長。對民族地區的重點寄宿制學校實行全包干制,徹底解決貧困學生的后顧之擾,讓他們安心學習,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義務制教育,讓流失的學生重新返回學校⑥⑦。比如,在條件適當的時候,創建更多的“留守學生之家”這樣的溫暖工程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留守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交流的環境;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對留守兒童實施一對一幫扶制度,開展更多有利于彝漢兒童交流的活動,鼓勵彝區兒童到漢區學習生活,使兒童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還可以考慮建立健全留守學生檔案和聯系制度,落實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措施;也可以通過構建教育網絡,形成關愛合力,通過多種活動給留守孩子自信心,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同時,還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快地區經濟發展。彝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相當規模的受過職業培訓的生產勞動者,開展職業技術教育是該地區脫貧致富的突破點。該地區的中小學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和經濟發展需要,在教學計劃中積極引進職教因素,使留守兒童在中、小學生畢業時,初步掌握適合當地生產、生活需要的勞動技能和脫貧致富的本領⑧。

        總之,涼山州彝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不是單一的家庭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現象。涼山州彝區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共同參與。在落后的涼山彝區,只有很好地解決當地留守兒童的問題,才能使他們盡量避免父輩們的低層次就業和邊緣化的社會地位,才能最終擺脫貧困落后。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類青年項目基金資助)

        注釋:

        ①陳俊.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0):18-19.

        ②張錦榮,胡瀾,楊正偉等.峨邊彝族自治縣彝族與漢族農村家庭留守現狀調查[J].中國科技信息,2011(14):225-226

        ③文爽,孫沖,胡瀾等.小涼山地區彝族與漢族農村居民生存質量現狀對比分析[J].經濟師,2010(7):198-199

        ④徐愛云.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現狀及對策[J].魅力中國,2011(2):212.

        ⑤鄭再良,王哲.皖西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現狀調查及教育對策探討[J].皖西學院學報,2011(3):53-58.

        ⑥陳喜慧,胡瀾.小涼山彝漢雜居區農村受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0(4):10-12

        ⑦何香,張春祥.淺析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教育發展歷史與現狀[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7):132

        第4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道德問題;情感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而龐大的群體,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面臨的棘手教育問題。但是,更多人關注的往往是孩子的安全和學習,而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如果對留守兒童的道德問題放任自流,勢必會給這些孩子的道德成長帶來難以逆轉的后果。作為學校德育工作者,正視教育熱點問題,運用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則,探索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責無旁貸。

        一、“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問題分析

        1.父母情感關懷缺位,親子關系失諧

        心理學研究表明,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與父母相處時間不斷減少,但仍然會以強烈的態度依戀著家庭。親子關系在兒童的道德成長中仍起著重要作用。而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了父母的真情關愛,失去了重要的情感依托。與父母的親情失諧或被剝奪,留守兒童的心理極易出現扭曲,呈現出亞健康心理狀態。

        主要表現:留守兒童大都存在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自卑、抑郁、苦悶、焦慮等不良情感傾向。這些不良情感傾向大都來自他們學習的壓力和日常生活中的煩惱。

        2.父母榜樣作用缺失,道德觀念混亂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早期的親社會行為與兒童以父母為榜樣的社會學習過程有著直接關系。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可以模仿的清晰的榜樣形象,又缺少父母對孩子準確及時的行為評價獎勵和強化,在復雜的道德情境中造成道德觀念混亂,難以形成正確而穩定的道德行為。

        主要表現:大部分留守兒童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缺乏集體榮譽感和奉獻精神。調查中發現,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有超過半數的留守兒童以個人利益為重,6%的留守兒童寧愿犧牲集體利益,也要滿足個人利益,這充分反映了大部分留守兒童集體主義觀念的淡薄。部分留守兒童的誠信意識、社會公德意識更是有待提高。

        3.父母監督控制弱化,日常行為偏激

        在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監督、控制也是一個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條件。而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兒童的道德行為長期處于放任狀態,許多過錯行為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和制止,養成了我行我素的行為習慣,繼而發展成為嚴重的道德行為問題。

        主要表現:部分留守兒童存在敵意心理和攻擊傾向。由于父母及監護人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變化,留守兒童便在心理上感覺自己被遺棄,對社會產生逆反心理和敵對態度。有些留守兒童比較任性,以自我為中心,過于頑皮,常伴有過激行為,同時伴有一定的暴力傾向。

        4.物質代替情感,社會價值觀扭曲

        許多留守兒童的父母由于長期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便將虧欠孩子的愛以物質的形式來補償。過度的物質補償很容易導致留守兒童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追求享樂與讀書無用是不少留守兒童的道德價值取向。

        二、“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問題的情感教育對策

        1.轉變德育觀念,充分認識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在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同時,更要從生活、情感上關心他們。因此,我校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了解并掌握他們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親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無法取代的,為此,學校成立了親情聊天室,通過網絡、電話,及時與父母溝通交流。針對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我校還成立了心理咨詢室,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工作。

        其次,要以務實的態度切實做好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并把它納入學校常規管理范疇。例如,我校實行的家訪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分頭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與家長交流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和存在的問題;每學期學校組織的藝術節、運動會等活動,鼓勵留守兒童參加,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加強與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開展一些有益于留守兒童良好道德形成的社會實踐活動;對模范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樂于助人的留守兒童進行表彰等。

        2.以班主任培訓為抓手,著力引導和解決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問題

        許多研究表明,留守兒童在敵對性、焦慮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兒童,加之無法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導致排解不暢,往往會有嚴重的情緒困擾。這些心理問題的積累不僅影響他們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形成,也為他們日后道德過錯行為和行為的萌生埋下了隱患。

        因此,學校需在班主任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識和心理輔導技巧,進行留守兒童情感教育德育培訓,以化解留守兒童的心理沖突,排解情緒困擾,幫助他們度過留守期間的道德危機,為留守兒童道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外,學校還應鼓勵班主任以主題班會的形式來促進留守兒童存在的道德問題的解決。例如:開展以“學雷鋒,樹新風”“誠信在我心中”等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培養留守兒童樂觀、自信、開朗、友善的道德品質。

        3.情感互動、結對幫扶,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示范和紐帶作用

        留守兒童大都自尊心強,內心封閉,情感壓抑,不愿意與自己有代溝的老師和監護人傾心交流,但傾向于向同齡人訴說。根據這一特點,老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同齡人作為和這些留守兒童進行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準確把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

        在班級中,干部、團員和留守兒童接觸的時間長,關系密切,能無拘無束地交流,老師從他們那里能獲得一些留守兒童心理、思想和道德狀況的信息。如果充分發揮干部團員的這種紐帶作用,定能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構筑起留守兒童和老師之間的信息橋梁,使老師有準備、有針對性地與留守兒童交流和溝通,及時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和思想問題,避免這些問題的淤積。

        相信在學校的情感教育引領下,通過班主任的不懈努力和干部團員的大力幫扶,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問題一定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但是,我們也應認識到“留守兒童”精神世界的塑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還需要父母、監護人、學校、社會及政府的齊心協力,共同維護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第5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Based on a Survey of Guzhu Town,Guangdong Province

        Wei Wenwen;賴東銳 Lai Dongru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摘要: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問題,是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政府、家庭、學校等多方面配合,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及生活教育環境。文章通過對廣東省河源市古竹鎮的實地調研,深入剖析當地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從政府、家庭、學校三個角度出發,構建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

        Abstract: The issue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allevia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is group and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 good social and living condition needs to be created with government, family, school and so on. Considering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ditions of the loc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Guzhu town, Heyuan city, Guangdong, the paper proposes a trinity mode respecting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family and school, constructing an educational pattern toward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教育模式 古竹鎮

        Key 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Guzhu town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9-0240-02

        0引言

        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所關注的問題。2008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約5800萬人[1],并仍在迅速地增長。龐大的基數以及廣闊的地域分布,使留守兒童問題成為了當代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解決,為緩解留守兒童問題提供了保證。

        本文的主體研究對象為農村留守兒童,其概念界定為:父母雙方或一方從農村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農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17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1]。基于廣東省古竹鎮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研分析,我們從政府、家庭、學校等方面出發,尋找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最終構建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

        1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1 留守兒童社會背景介紹留守兒童現象產生的關鍵原因是我國特有的城鄉經濟差異。當前我國農村經濟始終從屬于城市經濟,農民為求謀生只能進城務工,導致了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近年來,面對留守兒童問題,我國各級政府紛紛做出相應的政策支持。2004年,教育部專門召開了研究留守兒童問題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座談會,并于2005至2010五年間實施了包括《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在內的各項政策,著手解決留守兒童相關問題。留守兒童正處在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成長過程中缺乏來自父母的直接關懷,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及心理自閉現象。監護人給予留守兒童的精神關懷及行為引導不足,農村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意識的缺失,逐步造成了兒童心理健康成長路徑的偏離、心理健康問題的不斷惡化。

        1.2 古竹鎮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為深入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我們在廣東省河源市古竹鎮開展了實地調研。本次調研對象為古竹鎮留守兒童,年齡集中在10-17歲。本次調研共訪問留守兒童183人,回收有效問卷157份,有效率達85.79%。根據問卷回收情況及調查結果得知,本次抽樣調查訪問對象數量較多,訪問地點分散,涉及各村村民家中、古竹鎮鎮中心區域、古竹中學校內等。本次調研結果,有代表性地反映出古竹鎮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得出的對策和結論具有針對性,可推廣到其他農村地區。調研結果顯示,古竹鎮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如下:

        1.2.1 情緒狀況欠佳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精神上得不到滿足,情緒狀況欠佳,形成了焦慮、憂郁、怨恨等不良情緒狀態。據調查,26.43%的留守兒童擔心外出務工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來。在自身情緒方面,29.03%的留守兒童表示在生活中常感到心里煩躁,33.06%的留守兒童感到容易激動和煩惱。在調查中還發現,42.17%的留守兒童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憂郁情緒,具體表現在做事畏縮不前,膽小怕事,行為不積極,表情木然等方面。

        1.2.2 人際關系不合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反映在日常情緒、性格上,直接影響了其人際關系的發展。在“是否愿意和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的調查中,有31.21%的留守兒童表示不愿跟同學一起參加集團活動。高達64.44%的留守兒童表示不會主動與陌生的人交談,顯得內向,不積極;13.34%的留守兒童表示不希望與陌生人交談,甚至抗拒與任何陌生人的交流。留守兒童交際面過于單一,人際關系不合理。

        1.2.3 自我認可程度低留守兒童自信心普遍不足。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很優秀的留守兒童僅占1.52%,認為自己一般的留守兒童有46.97%,認為自己很差的留守兒童多達16.67%。由于學習成績、家庭經濟等各方原因,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古竹中學的受訪者普遍感到己不如人,認為考上重點大學是“不可想象”的事,因此學習熱情不高,產生自暴自棄等極端情緒。

        1.2.4 學習心態不穩定根據調查統計,留守兒童中,51.01%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監護,23.04%由親朋好友代為監護,20.14%為獨立生活或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照顧。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有64.9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的熱情忽高忽低,極易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不良心理。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心態不穩定,自律性不強,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不受學校和老師的重視。

        2構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

        2.1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提出中國社科院孫春晨博士指出,留守兒童問題是政府不應忽視的社會問題[3],基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留守兒童問題仍將長期存在,全社會必須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并積極地尋找有效解決方案。以古竹鎮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為基礎,文章從政府、家庭以及學校方面出發,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制定解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問題的對策。

        2.2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分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受到來自家庭、學校以及政府等方面因素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從間接作用上看,政府提供相關政策支持。一方面,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引導學校進行心理教育、培養家庭教育意識,共同為留守兒童構建良好的生活教育環境。從直接作用上看,學校作為留守兒童的主要學習環境,應構建完善的心理教育機制,對留守兒童進行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家庭作為留守兒童最直接生活環境,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負主體責任,應樹立起家庭教育意識。從相互作用上看,應重視學校、家庭與留守兒童之間的相關關系。學校與家庭相互配合,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家庭及學校提供反饋。

        2.3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意義圖1直觀地展示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各個組成部分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本次項目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由古竹鎮實地調研結果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分析得出,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提供建議與參考,可推廣到我國廣大存在留守兒童問題的農村地區。

        3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模式的實施

        3.1 政府方面政府面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時應做出可行的政策支持。針對政府對學校、家庭及整個社會的引導作用,對政府提出如下建議:

        3.1.1 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引導學校建立相關體制留守兒童的時間多半在學校度過,學校教育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兒童的心理健康程度。政府應引導學校構建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機制,鼓勵學校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常規性工作。只有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制度層面,才能保證執行的力度。同時,政府應給予學校一定的資金、設施支持,定期抽檢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建設工作,保障法規的落實。

        3.1.2 提供家庭培訓交流平臺,強調家庭教育重要性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監護人本身文化知識水平有限,家庭教育意識不強。政府應針對此根源性問題進行逐步的改革,為留守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培訓交流平臺,即按區域設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培訓交流會,并配設一定比例的培訓指導人員。定期地向兒童的監護者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鼓勵監護人之間的相互交流。

        3.1.3 掃除學校周邊不利因素,提供良好成長環境社會各方面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增加了許多政府亟須掃除的不利因素。目前我國普遍存在以下現象:有學校的地方就有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相較其他兒童而言,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的留守兒童更易沉迷網絡、流連娛樂場所。政府應嚴厲查處不合法娛樂場所,掃除學校周邊的不利因素,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和諧有利的社會環境,有效遏制留守兒童心理迷失。

        3.2 學校方面如前所述,學校教育是組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學校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3.2.1 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構建心理教育新體制學校應積極擬定適合本身的、面向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體制,強化政府的政策指引作用。具體表現為: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常規工作,籌建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組、心理輔導辦公室等。兒童心理教育組定期、適時地向全校同學傳達心理健康知識,保證全校學生一齊健康地向前發展。針對留守兒童,心理輔導辦公室應安排定期談心活動,實時了解其心理動態并采取相應措施。

        3.2.2 定期回訪監護人,信息交流促進健康教育學校應設定班主任定期回訪制度,定期與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溝通交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教育,做到信息的雙向互動,有利于及時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3.2.3 開展各類課外活動,加強師生同學間交流學校應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增加留守兒童與同學交流接觸的機會,引導留守兒童敞開心扉,接受集體的關懷。同時,通過活動加強留守兒童與教師的溝通交流,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及信任,有利于教師更好的扮演“學校教育者”這一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指導。

        3.3 家庭方面作為留守兒童的直接及最終生活環境,家庭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為建設良好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環境,家長可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3.3.1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長應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糾正“為孩子提供金錢和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認識偏差。物質支持必須與精神引導相配合,家長應重視對孩子的精神引導,保證兒童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

        3.3.2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家長在委托監護人之前,應該慎重考慮被委托人是否具備監護能力,如思想道德水平、身體狀況、經濟收入水平等。家長應把孩子托付于較為親近的人,確保監護人能夠真正起到家長的作用。家長應保持與留守兒童的密切聯系和溝通,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心理狀態、學習情況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足夠關愛。對于父母外出時間較長的情況,鼓勵經常性地將子女接到身邊生活一段時間。如果條件允許,盡可能地將孩子帶到自己務工地區上學,讓孩子在自己的身邊成長。

        3.3.3 保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連貫性外出務工的家長要與學校,特別是孩子的班主任保持經常聯系,定期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動態,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3.4 留守兒童個體作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最終主體,留守兒童面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的態度是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留守兒童應正視自己的個體心理健康問題,消除自身的心理抵制情緒,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行為;積極參與學校活動,與周圍同學交流;敞開心扉,配合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留守兒童在自我約束、疏導的基礎上接受多方的幫助,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

        4小結

        留守兒童基數龐大,社會分布廣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我國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正確處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解決留守兒童個人發展問題的關鍵,同時為解決農民工問題提供了強勁助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在短期內難以根除的社會問題。政府應就此問題進行全面規劃,將其作為發展的長期目標,完善相應制度。重視政策引導作用,引導學校和家庭正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家庭和學校,直接作用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承擔了教育的責任。政府、家庭、學校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教育環境。以政府、家庭、學校和留守兒童個體的有效配合為前提建立的心理教育模式,能直接且有效地顯示問題的相關影響因素,政府可從宏觀角度進行調控,最終保證模式的有效實踐。

        參考文獻:

        [1]全國婦聯.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J].中國婦運,2008,(6):35-37.

        [2]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J].勞動保護,2007,(02).

        [3]孫春晨.“留守兒童”:政府不應忽視的社會問題[D].2004,(24):22.

        第6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 關愛服務體系 構建優化

        0.引言

        留守兒童的定義是年齡段處于6到16歲,父母雙方或者父母一方離開戶籍地外出流動打工,從而導致其無法與父母共同生活,并且留在了戶籍地的兒童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目前中國步入現代化、城市化的發展階段中政府及相關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從目前的留守兒童現狀展開研究,不難發現目前農村留守兒童作為關愛與服務的對象的工作方面存在一些失范的問題,因此建立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體系十分必要,且具有一定的緊迫性。[1]通過分析留守兒童的現狀,突出了當前建立留守兒童關愛與服務體系的可行性,以政府為主導,通過法律的完善、社會組織、學校的協調等來促進婦女兒童聯合會、共青團、留守兒童服務志愿者、媒體等方面的協調、有效參與,進而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共同推進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以此來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

        1.留守兒童當前面臨的生存發展方面的突出問題

        1.1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

        因缺乏家長來進行合理有效的照看,因而容易產生一定的安全事故,同時近年來隨著拐賣兒童事故升溫的兒童安全問題還有“女童遭到”等問題。[2]這些惡性事件的頻繁出現,對于女童的安全也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同時遭遇惡性事件的兒童,其自身也遭受了極大的心理創傷以及身體傷害。

        1.2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

        由于祖輩與父輩的文化素質不高,爺爺奶奶等監護人也無法照顧好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無法對兒童的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即使父母一方在家照顧孩子,因家中過重的農活或者家務負擔,也容易致使父母對于孩子的學習問題產生疏忽,家長難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來關注孩子的學習問題。

        1.3留守兒童的衛生問題

        作為留守兒童撫養者的祖輩缺乏一定的疾病預防意識,尤其是一些已經步入青春期的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多年,對于他們的衛生教育也不充分。因此在兒童進入青春期的過程中,留守兒童的生理知識與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知識不足,加上年齡尚小,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因此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行為或者低俗文化的影響,使得留守兒童青春期時的身心健康狀況也得不到保障。[3]

        2.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面的構想

        2.1優化社會文化環境,養成構建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社會共識

        優化社會文化環境首先應當從文化軟環境建設入手,其次還需要做好文化硬環境的構建工作,進而統一二者,雙向優化。其中軟環境建設是主要方面,而文化軟環境主要是指在社會輿論環境方面進行合理的優化工作。新聞、輿論媒體應當提高對于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通過集中、持續的報道來讓全社會關注到留守兒童的問題上來。其次,學校教育也應當從自身工作出發,加強關于創新型政策的可行性研究,進而總結并提升各地區的經驗,促進政府等相關部門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2.2創新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形成科學、嚴謹的覆蓋網絡

        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核心在于形成科學、嚴謹的覆蓋網絡。從國家層面看,婦聯等組織應當成立相關的研究工作組來促進留守兒童的研究,以此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從社會層面看,創新主體的建設工作在新時期應當由學校親自主導,進而組織統一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小組,下設不同的辦公室來促進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完成。強化基層學校的教育功能,切實將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納入到各級學校的發展規劃之中。

        2.3創新工作形式,建立統一、有序、高效的運行機制

        創新工作形式,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安全、學習、衛生問題,如家長的缺位不僅對孩子的學習問題造成了影響,同時也容易導致孩子對家長失去理解,進而影響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或者留守兒童因其父母長年不在身邊,而身邊的監護人由祖輩擔當,最終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出現一些疾病或其他衛生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運行機制的有效性,因此學校要創新工作形式,建立統一、有序、高效的運行機制。

        2.4加強學校的教育功能,重視留守兒童的安全、健康問題

        留守兒童的家庭成員本身存在一定的文化素質偏低的問題,因此才最終使得兒童變為“留守兒童”。監護人年齡過大,且文化層次較低,與此同時,農村在社會轉型期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而留守兒童與其高齡監護人一起將要面臨更多困擾與問題。家庭與父母的有效監管工作出現缺失,因此留守兒童容易產生不同的安全問題,如拐賣兒童事件發生。學校在進行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中,應當加強兒童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另外也需要積極與家長保持聯系,將留守兒童的近況實時反饋給家長,以便處理一些緊急情況。

        3.結語

        構建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體系是政府部門、婦聯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提高其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渠道。而做好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一方面能夠促進留守兒童教育質量的上升,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社會組織搭建起有序的社會服務平臺,以此來優化人力資源結構,進而提升人力資本的存量,進而保證留守兒童問題能夠得到合理解決,促進留守兒童的生存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鄧ゴ.撐起關愛留守兒童的一片天空――高安市探索和推進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實踐和啟示[J]. 理論導報. 2013(09)

        第7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調查研究;對策

        伴隨城鄉差異的縮小,大量的農民工涌向城市,然而他們的孩子卻留在了家鄉。因此,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即“留守兒童。問題,這不僅關系到孩子的成長與成才問題,也關系到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穩定。造成留守兒童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是心理問題。本文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況,挖掘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途徑。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本研究對河南南部某縣一鄉鎮三所學校的44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部分監護人和學校老師進行了深度訪談。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1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可以指心理狀態的嚴重失調,心理矛盾激烈沖突后難以解決,也可以指精神面臨崩潰或精神失常。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脾氣火爆、孤僻和消極自卑。與此同時,當地學生中非留守兒童只有在焦慮和孤僻方面低于留守兒童,其他方面差距不大因此,留守兒童在焦慮以及孤僻方面的心理問題是較為突出的。

        1.2性格、人格極端

        由于“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上、價值上的偏離和性格發展的異常。對比非留守兒童29%的選擇“忍受”,可發現“留守兒童”在性格、人格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激,不團結,易產生敵對的心理,例如易沖動、挑訓、神經質等等。

        1.3人際交往障礙

        兒童對父母都有依賴傾向,心理交流機會的缺失,內心煩惱與沖突無從傾訴的痛苦,導致他們對外部環境缺乏信心、安全感以及信任感,這種情感的缺失勢必將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調查顯示,大多數留守兒童在父母長時間在外務工時有失落感,經常性的封閉自己,性格孤僻和脆弱成為留守兒童最大的心理問題。與非留守兒童對比,留守兒童的社交焦慮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

        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成因

        通過對比調查后發現,留守兒童發生心理問題的概率高于非留守兒童,而且相同情況下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可能會更為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2.1家庭方面

        造成留守問題的根源與父母出外務工,隔代教育,甚至單親家庭密切相關,脫離了父母的關愛才形成了“留守”等一系列問題。家長長期在外,不僅親情缺失,而且在家長自身缺乏知識和觀念的更新、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家庭教養方式與觀念不當方面等方面也存在問題。

        2.2學校方面

        我國的教育更注重的是知識、技能方面的傳授,卻忽視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關注。由于教育資源、辦學條件、教育理念、師資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數農村學校未能開展心理方面教育,一直延續重教學管理輕心理輔導模式。加之學校教師忽視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導致留守兒童在學校內,心無歸宿。

        2.3社會方面

        受到戶籍制度的限制,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輸送。他們子女不能享受與大城市孩子同樣的教育、醫療保障,大多數農民工只能選擇把孩子留在家鄉。

        三、“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途徑

        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必須深入了解兒童的心理需求,并采取適當的解決途徑。

        3.1政府和社會支持

        “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主要靠政府發揮作用,不僅要在政策、法規、制度上給予支持,特別是基層政府部門要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異,消除戶籍制帶來的問題,去除醫療、就業、教育等制度壁壘。加快新農村的文化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解決留守兒童的關鍵在于逐漸的消除城鄉差異。

        3.2發揮學校教育主體作用

        轉變教育方式,知識教育與心理關愛齊步走。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成立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團隊,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走訪,關注他們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對心理以及行為有問題的學生,學校要開展心理矯正工作,開展心理咨詢、豐富文化活動、開設興趣小組,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展現自我,獲得自信,增加成長。

        3.3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完善家庭教育

        父母應該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網絡化的時代,父母更要掌握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技巧方法。溝通講究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定期的與孩子進行交流,耐心地鼓勵、引導他們,讓他們體驗溝通交流后的收獲和樂趣。在營造寬松、和諧的溝通環境的同時,有意識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

        第8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習慣;關愛;對策;統籌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3-0087-01

        符川鄉秦家岔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研報告。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該村共有30名留守兒童,約占全村兒童的12%,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和批評教育。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

        (三)學習壓力大。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29.6%。所以,他們不會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成為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監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第9篇:留守兒童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策研究;實例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157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伴隨他們的也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廣大的農民工群體,也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向城市去建設城市,才出現了這群被滯留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對于處于成長發育關鍵時期的他們來說,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方面缺少了父母的指導和幫助,極易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在留守兒童教育方面更是如此,家教教育的常年缺失、學校教育觀念的滯后以及社會教育扶持的空白,使得孩子在學習、心理安全、品德及生活等方面都受到諸多限制。教育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首先應該解決的,這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自身的成長與發展,更關系到一代甚至幾代人,同時對農村教育事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偉大“中國夢”的實現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產生的背景及現狀

        第一,調研中農村中留守兒童數量眾多,覆蓋面廣。百福司鎮管轄的許多村存在留守兒童,如廖家壩村、石梁子村、高洞村等,且該地區的農村留守兒童呈現出低齡化趨勢,留守幼兒和小學生的比例遠遠超于初、高中生,這一龐大的群體對基礎教育的影響相當關鍵。

        第二,農村留守兒童以隔代監護和單親監護為主。我們的調研發現,該地區的46歲及以上人員占比高達8476%,表明了百福司鎮基本上都是老人,他們帶著年幼的孩子,生活在鎮中,即隔代監護。另外小部分單親監護的留守兒童,也存在親戚代為監護的現象,這種監護或多或少也會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第三,農村留守兒童及其教育問題將會持久存在。因為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遷移愿望并不是很強烈,并不想扎根城市,只是希望掙錢回家;即使部分農民工已經開始在慢慢融入城市,但其市民化的過程也是十分漫長的。因此,只要農民工回不了家,子女的教育問題就會持久存在。

        2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其成因分析第一,由于父母在認識上存在偏差,導致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僅僅停留在膚淺的層面。調研發現,該地區留守兒童的家長普遍認為外出打工掙錢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為了多掙錢他們回家的時間極少,即使回家過春節待的日子也不超過7天,有時候沒賺錢就整年不回家,孩子們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不過短短幾天。每次打電話回來,也是詢問孩子有沒有聽話,成績有沒有進步,而沒有去真正關心孩子,不走進孩子內心,也沒法關注到孩子在學習及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第二,學校方面由于觀念滯后加上條件有限,使得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準備不足。村鎮干部以及學校的老師沒能認識到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性,大多只關注孩子們的成績,極少有人關心他們的心理狀況、目標和理想,學校也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去關心及呵護他們脆弱的內心世界。

        第三,由于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農村社區教育基本處于空白,沒能發揮社區教育的輔助功能。這里所說的農村社區即村組織等,在我們調研的過程中發現該地區很多的村干部壓根沒有意識到留守兒童這一問題,自然也就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對其進行幫扶。此外,該地區的村落也極其缺乏教育及文化組織,在我們調研的幾個村子中,僅有村委會等基本組織,但卻不能為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任何額外的幫助。

        3城鎮化進程中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現有條件31農民工對子女的教育逐步有了理性的認識

        在我們的調研中,發現有這樣一種現象,即部分流動人口的子女經歷了從正常留守到被迫留守,再到主動外出,再到主動留守甚至回流,父母一方考慮或者已經回到家中,開始理性思考并重視留守兒童的問題,積極配合學校及社會開展家庭教育,并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

        32生源的減少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解決提供了條件

        由于部分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缺位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加上有的家庭找不到合適的監護人就將孩子一起帶進城里務工。流動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多則相應減少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源量,從而促使農村中小學進行優化和重新布局,發展寄宿制學校、并充分利用調整后富余的師資來成立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從而為學校教育減壓。

        33媒體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已經實現

        近年來隨著不少學者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大學生進村開展調研、以及媒體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廣泛報道,學者的大量研究使得家庭、學校、政府及社會對該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并逐漸加深了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并為科學系統的解決方案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加快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解決的對策思路

        41積極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性作用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產生的主要根源之一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要積極發揮其基礎性作用。在城鎮化的進程中,家長需要將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積極影響發揮到極致。首先在外出前做好孩子的生活及學習安排,并保證監護人有能力對孩子的學習及成長進行必要的監督和管理,當遇到學習及情感難題時,能及時引導并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同時,還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進行必要的疏導和溝通。其次,提高自身的素質,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用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感染孩子,用健康優良的品德影響孩子,助力學習的順利開展;最后,還要積極與學校配合,實現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并駕齊驅,及時了解孩子的成長動向、學習及思想狀況,并加強與教師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共同致力于孩子學習的進步與發展。

        42學校盡力滿足鄉村教育的變化和需求

        一是以家庭教育咨詢等方式,使家長掌握家庭教育的觀念、知識與方法技巧,從而喚醒對子女全方位的教育責任,并讓他們認識到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嚴重性,常回家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二是搞好寄宿制學校建設,建立“教師代管家長制”,嘗試學校教育的家庭化,使孩子在充滿快樂、愛和理解的大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讓學校成為孩子的另一個“家”。

        43建立農村社區教育監護體系

        農村社區是留守兒童生存的又一重要環境,建立社區教育監護體系能對他們的學習態度、品行道德表現以及性格發展起到良好的監督和促進作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加強文化建設,設立村委會、工會、基層學區等留守兒童幫扶組織,將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及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

        5結論

        農村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是國家的未來和棟梁,這一龐大的特殊群體需要社會各界的接納與關懷。如不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就會阻礙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及成才,因此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僅是教育部門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家庭、學校、政府及社會要齊心協力,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積極致力于留守問題的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以期為中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出力。

        注:本文基于《留守兒童關愛行動與創意繪本活動設計――以恩施州來鳳縣百福司鎮及其所屬鄉村為例》這一實際調研。

        參考文獻:

        [1]熊亞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2]張欣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研究――以天津市薊縣下營鎮為例[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5

        [3]王穎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7)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视频欧美一二 | 一本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成A∨人影院在线欢看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