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

        第1篇: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關鍵詞】化學知識 記憶方法 教學方法 知識鞏固

        作為化學教師的我們,在化學教學中,常常會聽到學生說:元素符號等化學用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要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識,化學基本理論及其計算、實驗等,太多太難記,記住后也容易忘記。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呢?下面是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的幾點淺見。

        一、改進教學方法

        學生們已經不滿足于單純從老師講授中獲得知識,還愛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循循善誘,解難答疑,對提高記憶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1.加強實驗教學。生動直觀的實驗,對學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如講授“自燃”這一內容時,開始就演示實驗,把白磷溶液滴在濾紙上,一會兒濾紙就自己燃燒起來。這時提出問題:濾紙為什么自行燃燒?這個實驗及這個問題,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這時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習新知識成了學生的迫切要求,學生聽講有目的,對教材內容自然印象深刻。

        2.應用直觀形象教學。初中化學的概念、理論涉及微觀粒子的結構、組成、運動和變化,它與宏觀形象或事實有質的不同,是更為抽象而難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有較深刻的記憶。在教學中,科學地把一些概念、理論形象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果。如講“電解質的電離”時,出示小黑板的圖像,學生會對電解質的離解及運動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3.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簡化記憶。比較是確定現實現象異同的一種思維過程,從比較中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突出矛盾的特殊性。在教學中,應用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簡化記憶。如硝酸的化學性質的教學,要求學生將已學過的有關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跟硝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比較。硝酸跟硫酸、鹽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為電離時可以生成氫離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濃硫酸相似而與鹽酸不同,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處于最高價態,容易被還原成低價態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現在不論稀濃,在不同條件時,硝酸都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穩定、極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學性質又和硫酸有不同之處。經過這樣的對比分析和歸納,簡化了學生的記憶,學生不僅能記住硝酸的特性,還能鞏固對硫酸和鹽酸化學性質的記憶,克服了學生靠死記硬背來學習化學的弊端。

        5.幫助學生總結一些化學順口溜。有化學教師認為,化學課是一門半文半理的學科,這是有道理的。雖然化學課是典型的理科,但與物理和數學相比,化學課需要記憶的理論基礎知識則要多得多,這一點被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忽略掉了,因此才會造成許多有興趣的學生學不好化學。比如,元素符號記不住,就寫不了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化合價記不住,就不能推知未知元素的化合價;實驗現象記不全,就做不了化學推導題和實驗探究題等等。那么是不是課本當中的理論基礎知識也需要像學習政史地那樣死板地機械記憶呢?當然不是。記是一定要記的,但要巧記、妙記。

        二、教學生如何復習鞏固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做了系統的實驗研究。他的研究結果以著名的“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規律,教學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幫助學生與遺忘作斗爭。

        1.組織有效的復習

        (1)及時復習。教師要抓好新課前的復習提問。提問的目的首先是減少學生的遺忘,鞏固學生的記憶,是為新課掃平道路。學生平時不復習,臨考前“開夜車”和“加班加點”是不符合記憶規律的。

        (2)分散復習。教學中要利用一切機會抓好平時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

        (3)注意復習方法。復習要避免機械重復,每次復習都應給予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2.排除各種干擾因素。由于干擾而產生的臨時遺忘是常見的。如:學生考試時,因為緊張,本來記住的內容,一時怎么也回憶不起來,越急越想不起來,這是一種情緒干擾。為了排除一些干擾,平時要注意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臨場指導就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3.經常運用學過的知識、技能。根據對遺忘規律的研究,已經貯存的知識信息若不反復運用,強化信息的痕跡將會自動喪失而使得到的知識流失。所以,在教學中經常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如有代表性地讓學生做些上節、上章以至上冊的習題,增加一定數量的綜合題,可多次刺激,強化記憶,減少遺忘。

        參考文獻:

        第2篇: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 高效課堂 教學做合一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宰信息技術課堂,無論是講授理論知識,還是演練操作,學生一直是課堂的觀眾,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這樣的課堂既枯燥又無聊,學生只能模糊地聽到一些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但真正讓學生應用,大多數學生無從下手,實際操作與課堂聽來的理論無法聯系,導致理論脫離實踐,實踐沒有理論做依托,這樣的課堂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別說強化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由此看來,為了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勢在必行,教學做合一應該成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支點。

        一、“教學做”合一的信息技術課堂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科學性和創造性是信息技術課程的特征,高效信息技術課堂的打造,應該是讓學生在自身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主動學習,注重學生“做”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身份是學生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的引導人,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探求知識,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知識的快樂,以此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1-2]。以“制作幻燈片”的教學為例。學生一直對電視、電影的制作非常好奇,這節課應該從學生的好奇心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前,教師可引用班內學生的照片,以及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照,制作成聲像優美的演示文稿,課上作為驚喜呈現給學生,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會有躍躍欲試的想法。教師可抓住契機,引導學生通過組內成員的合作探究,分析出幻燈片制作需要運用哪些知識,怎樣解決遇到的問題。例如:聲音是怎樣插入的?如何連貫的放映幻燈片?如何才能使幻燈片中的動作動起來?剛開始學生可能被這些問題困擾,但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教師的講解才會吸引學生,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想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一步步地跟學,心、眼、耳、手并用,講練同時進行,學生很快制作出圖文并茂的作品,并且聲音和動作都受學生自己操控,“做”使學生消除了內心壓力,剩下的只有學習欲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

        二、“教學做”合一的信息技術課堂要因材施教,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原有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為了保證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找到成就感,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立足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以飽滿的情緒進行課堂學習。以七年級信息技術課程――“整體美化”教學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除了教會學生設置頁眉頁腳,對word文檔進行“藝術型”修改之外,還要求學生學會多頁文檔美化的方法。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可只讓他們掌握教學的第一個目標即可,如若他們有興趣,就讓層次較高的學生引導他們。為了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要多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引導教學,讓學生通過眼觀、耳聽,手動、心記等各感官學習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文檔的選擇由學生自己定,要求難易要符合自己的水平,通過自主學習探究操作,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對于學習能力偏差的學生,教師的指導要更具有目的性。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在體驗成就的同時,提高學生對word文檔的操作技能,簡單地修飾完善電子雜志,培養學生盡善盡美的做事風格。

        三、“教學做”合一的信息技術課堂要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為學生的“做”提供機會,讓“做”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學生通過親身的“做”學習并掌握新知。以七年級“信息和信息技術”教學為例,教學初學生大多不理解“信息”這個詞的本義,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理解信息的含義,教師可以給學生幾個熟知的成語,例如:大雁南飛,冰河解凍,前者帶給我們的信息是冬天要到了,而后者帶給我們的信息是春天要來了。由此學生認識到信息是幫助我們了解人和事物的。信息技術的含義一目了然,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信息技術課的意義和重要性。再者對于課本教學中的“個人信息卡”教學,大部分學生認為特別簡單并且枯燥,學習興趣不濃厚。為了避免學習的枯燥性,教師可超越教學內容,學生可從個人興趣出發,自己設計并制作信息內容,然后全班展示,選出優秀作品,這樣做一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實踐操作中學會知識。另外,對于每節課的知識,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得透徹,學會自己總結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在整理“做”的思路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思維能力[3]。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并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學還應該包括學生的“做”,只有三者達到協調統一,教學才找到支點,才可以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金麗琴.“教學做合一”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點思考[J].神州,2014(5).

        第3篇: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中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國和世界科學史上一顆罕見的明珠。當代,中醫藥高等教育在中醫學的傳承和發展中發揮著主要作用。提升中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認知水平,是促進這些傳承者們形成深厚中醫情感、積極專業態度的基礎,也是影響其職業表現的關鍵一環。當前,影響中醫學專業本科生專業認知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文化的積淀不夠

        中醫植根于中華文化土壤,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是以《周易》《河圖洛書》等形成的哲學觀、宇宙觀、整體觀、變異觀為哲學基礎,并汲取了當時中華文化的先進理念,有機地結合了對人的整體把握與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認識,逐漸形成的獨特醫學理論體系。因此,中華文化既是中醫理論形成的基礎,又是發展中醫理論的動力。當代大學生在入大學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較少,對傳統文化也沒有很深的感情積淀,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認知。

        2職業前景的認識不清

            2.1診療的科學性問題

        借助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西醫學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被人們廣泛接受;中醫學由于未能融合近、現代科技,致使發展較為緩慢。近、現代史上出現了中醫是偽科學,廢除中醫的言論和做法,這直接影響了中醫學的發展,也影響了尚未接觸臨床實踐,看到臨床療效的大學生學習中醫的信心。

            2.2就業壓力的問題

            在全國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大背景下,中醫學專業本科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依然巨大。另外,根據我國《執業醫師法》的規定,中醫專業畢業生只能從事中醫類別工作,在國內中醫醫療機構數量明顯低于西醫醫療機構的前提下,中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在醫療機構中的就業數量頗為有限,這就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心理沖擊。

        3教育內容的部分缺位

            3.1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問題

            現代教育的內容使中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基礎知識結構和邏輯思維方式與學習中醫學所需的相去甚遠。各種量化指標和現代科學的邏輯,都容易使大學生在學習中醫理論時出現思維邏輯上的困擾。而在當前中醫學專業課程設置上所采用的中、西醫學基礎及專業課程幾乎對半的設置比例,不僅無助于大學生建立中醫思維,更加重了這種困擾的存在。

        3.2環境文化的表面化問題

        良好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專業認知的影響是專業教學之外的重要補充,當前校園文化的表現形式大多流于簡單化、表面化,以被動接受的宣傳為主,能啟發主動探求和互動交流的專業文化影響較少見;以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個人基本文明行為和才藝發展等的引導為主,能承載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和中醫學獨特文化的引導較少見。

        建立中醫學專業本科生良好的專業認知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而且也能讓學生對自己將來所從事職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有較清晰的整體認識,從而影響學生將來長遠的發展。所以,如何提升學生對中醫學的專業認知,是中醫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針對上述影響,提出幾點對策和思考。

        4專業認知教育應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除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外,還應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中貫穿中華優秀文化和中醫文化的教育和引導。同時,鑒于經過臨床實習的學生對中醫學臨床療效和社會價值認識的明顯提高,可以組織優秀本科畢業生、研究生與低年級學生的互動交流,以起到提髙學生專業認知,鞏固專業思想,增強專業信心的作用。

        5認清當前接受中醫高等教育大學生的基本特點

        接受中高等教育的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特點是:具備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欠缺中國傳統文化基礎知識及中醫學的思維模式。中醫學的文化形態完全不同干現代科學文化,主要是通過以不脫離客觀事物形象的思維模式實現對事物本質、規律和聯系的把握,所以決不能運用現代科學文化的認知規律去學習中醫學。只有我們認清了大學生的這個基本特點,才能把握好中醫教育、教學的特點和側重點。

        6營造良好的中醫學文化氛圍

        應當廣泛開設中國古代哲學等有利干大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中醫思維的講座及課程。通過邀請名老中醫做特色報告,加強課外輔導及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成立各類專業研討組并由資深教師做好指導等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中醫理論的理解。

        7課程設置應符合專業認知規律

        應當首先使學生掌握中醫學的基礎知識,基本建立中醫思維后,開設對比中、西文化的相關課程,循序漸進地開設西醫基礎和專業課程,使中醫專業學生在了解中、西兩種不同文化的前提下,正確運用中西醫不同的診療思維模式。

        8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素質

        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的專業認知,因此應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發揮好資深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強化青年教師的中醫思維,提升青年教師的傳統文化底蘊。選聘臨床的名中醫充實到教師隊伍中,發揮他們的優勢。同時,要做好教師間的學術交流、學習及提髙,定期研討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開展好集體備課,保證每次授課的質量。

        9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效果

        第4篇: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關鍵詞:中醫學基礎概論;教材建設;非醫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205-02

        近年來,為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等中醫藥院校新興專業應運而生,如我校陸續開設了公共管理、醫院管理、法學、醫學英語等非醫學專業。這些專業培養目標并非是醫護人員,但畢業后的工作大多數都與醫療相關,這就要求該類專業學生具備一定的中醫學知識背景[1]。因此,在這些專業的課程設置上都開設了一些概論類中醫課程,使該類專業學生在扎實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中醫學知識。《中醫學基礎概論》為我校針對這些非醫學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該課程由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四門基礎課整合而成,分上下兩部。該課程建設的目標,即通過合理精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大綱與教材的編寫等,為非醫學專業學生提供一個結構較為完整、合理的中醫學知識框架,使其能夠利用有限的課時達到對中醫學基礎知識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對以后工作有所裨益。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是課程的具體化[2]。目前所使用的《中醫學基礎概論》教材,是由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四門基礎課的內容組合而成,編制時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刪除了一些重復的部分,但四門課程基本還保留原課程的基本框架結構。但由于篇幅所限,很多篇章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縮寫,使得該教材成了四門基礎課的縮寫版,這就造成了該門課程知識點繁多,內容龐雜,幾乎涵蓋了四門課程所有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數有限,講課時教師不能縮減授課內容,對于很多知識點只能點到為止,無時間深入展開。對于學生來說,在很短的時間內既要理解和掌握大量生疏拗口的術語,又要了解或掌握各種中醫理論的內涵、特點、功能等,加之老師沒有時間就一些難點進行深入分析,使得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感到困難吃力,并逐漸失去興趣。因此,根據非醫專業學生的知識背景,結合非醫專業的實際需要,組織編制更為適合的教學大綱和修訂特色教材,成為非醫專業中醫學基礎概論課程建設的核心問題。該課程開設已近十年,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的思索,對該課程在教學大綱與教材的編寫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議。

        一、按照中醫理、法、方、藥的思維邏輯關系重新整合教學內容

        理、法、方、藥是中醫學關于診斷與治療操作規范的四大要素,也是貫穿應用中醫理論、診法、治法在臨床實踐中的思維方法,體現了中醫的優勢和特色。《中醫學基礎概論》包含的中醫學最重要的四門基礎課程,也正是理、法、方、藥四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因此,在教材編寫時,建議打破原有四門課程的界限,將所有知識點重新整合,按照中醫理、法、方、藥的思維邏輯關系合理取舍教學內容,注重前后教學內容的銜接,使得整本教材的內容沿著一條主線貫穿下來,顯現中醫學知識的整體性與相互關聯性。具體講,可在總論中重點介紹中醫學的特色,以及中醫臨證的特殊思維方法,然后按照: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學說,法――中醫的特色診法和辯證論治方法,方――體現治法的經典方劑,藥――構成方劑的常用藥物,組織歸納全書內容。在編寫過程中要合理選取教學內容,與主線關聯度不大的內容該刪除的就刪除,該簡單介紹就簡單,對于一些核心的理論與知識點,盡量詳盡介紹,但也要考慮非醫學專業學生的知識背景,論述要通俗易懂,不要超過學生的接受能力。

        二、加強不同課程知識點的融合,體現整體優勢

        在確定整本教材主線的情況下,我們要反復琢磨教材內容,對涉及的四門基礎課程的各個知識點進行綜合和融合,這種融合不是對具體知識點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一定的邏輯結構和合理比例,將相鄰學科的相關知識內容糅合在一起。中醫學理論自成一體,其各部分內容常相互佐證或互釋,在論述某一基本理論時往往要涉及后面章節的內容,甚至是中藥學、方劑學或其他專業課的內容,例如陰陽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部分則會涉及藏象、診斷、治則、藥物等各方面的知識,這就為多章節知識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但正是這種錯綜復雜的相互印證關系,也為內容的整合設置了難度。因此,我們在融合相關教學內容時,應該打破以前的章節框架結構,重新梳理整合各知識點內容,每個知識點只保留核心內容,而其他相關的或外延性的內容,分散到其他相關章節。如上面提到的陰陽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部分,可以從陰陽五行學說中刪除,而在藏象、診斷、治則等章節編寫中,體現該學說對各部分的指導作用。如此整合不僅可以避免各章節之間內容的重復,簡化教學內容,而且加強了相關章節之間的聯系,顯示了中醫學知識的整體性與相互關聯性,也使教學實施更具有現實可行性。

        三、把握中醫學的精髓,凸顯中醫學思維方式

        中醫學是祖國的傳統醫學,至今仍以特有的理論體系和卓越的診療效果獨立于世界傳統醫學之林。中醫學孕育于中國傳統人文土壤之中,與西方現代醫學有明顯的異質性,具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比如較多地運用哲學思辯,甚至直接借用哲學原理闡述醫學現象。因此作為中醫學概論課程,不僅僅在于給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中醫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構建中醫學自身的思維方式,自覺運用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理解和看待生命現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和把握中醫學整體觀念、辯證論治的精髓。這就要求在教材編寫中要彰顯中醫學的學術特征,在不同章節內容設計時,注意滲透中醫“天人相應”、“陰陽五行”、“辯證論治”等基本觀點,注重對中醫經典理論的引用,使得全書顯示出濃郁的中醫特色。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有限的課時,使學生受到獨特的中醫文化、中醫思維等熏陶,最終能夠感悟中醫,喜歡中醫。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非醫學專業《中醫學基礎概論》教材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在教材編寫和教案制定上進行探索和改革,從非醫學專業的功能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按照中醫學獨特的思維邏輯關系,精練濃縮中醫學基礎知識,優化知識框架結構,編寫一本高度融合的、專門針對非醫學專業的綜合性中醫教材,將有利于非醫學專業學生獲得良好的中醫學背景知識,對復合型醫藥衛生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第5篇: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中醫學基礎實驗課涉及到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學科,是運用科學實驗方法研究和發展中醫學的一門新型學科。不同于西醫的實驗室醫學,中醫歷來重視臨床實踐,對于中醫人才的培養往往強調“讀經典,做臨床”。毫無疑問,中醫的優勢就是在獨特的中醫理論為指導下的臨床實踐。所以,長期以來,中醫院校比較強調后期臨床教學,把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臨床教學階段,但對基礎階段的實驗教學相對比較忽視。從相關的中醫基礎學科實際教學來看,多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教學觀念落后,往往被視為理論教學的附屬,或認為實驗教學可有可無[1]。

         

        但是實驗教學作為現代教育中廣泛運用并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具有直觀性、客觀性和科研性等特點,有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為能適應現代中醫藥學發展的需要,必須要借助科學的思維模式,在中醫基礎知識學習階段,通過設立中醫學實驗課程,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和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1 中醫學基礎實驗課程2種教學模式比較

         

        目前,中醫學基礎實驗的教學主要有2種模式,一是依附于不同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中,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二是獨立于理論教學之外,專設中醫基礎實驗課程[2],兩者比較,各有所長。

         

        1.1 依附于理論教學內容中

         

        依附于理論教學中者,與教學內容聯系緊密。如中醫診斷學中,在脈診理論學習之后,及時開設脈診實驗課,運用脈象模擬手,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反復訓練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學會脈診方法,并在短時間內就能強化“脈診”指感的訓練,很快掌握中醫常見典型脈象的診脈技術;又如在中藥學教學中,在學習了延胡索功效主治之后,及時加入延胡索活血止痛作用的實驗觀察,從而強化理論教學效果;再如方劑學教學中,學習解表藥之后,通過實驗研究觀察麻黃及麻桂相須配伍之后的發汗作用,有助于學生從感性和理性兩方面加深理解。因此,實驗依附于理論教學中,學生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動手實驗,不但鞏固課堂效果,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但不足之處是,因為知識結構有限,所以實驗內容也較為局限,在進行實驗設計的時候也趨向于單一,實驗過程也是按照實驗指導所規定的方法和步驟來進行,致使學生仍然處于被動接受訓練的地位,還是難有獨立思考的余地。

         

        1.2 獨立于理論教學內容外

         

        目前很多中醫院校將各項中醫學基礎實驗從原有的理論課程中剝離,合并重組成新的中醫學基礎實驗課程,打破各學科之間界限,把整個實驗課程連貫起來,從而實現各學科之間相互融合與滲透。

         

        但是囿于課時安排所限,很難保證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在授課內容上的完全同步,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對某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反而影響教學效果。

         

        2 中醫學基礎實驗課程獨立設課教學模式的改革

         

        中醫學基礎實驗課程獨立設課因其能夠更好地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而被廣泛重視,成為實驗教學改革中的一項新舉施。首都醫科大學眾多中醫學基礎課均已獨立設實驗課程,但因為實驗內容與理論教學聯系較為緊密,所以尚在尋找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案,進行實驗教學改革。

         

        2.1 理論與實驗教學分而不離、相輔相成

         

        中醫學基礎實驗課涉及到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等,如果實驗課程獨立,那么從教學進度安排上應該是在學習了相關理論知識之后;但是從教學實際效果考慮,某些中醫學基礎理論的教學卻并不適宜脫離實驗課程或實踐。比如中醫四診的基本技能訓練,就是理論教學有益的、必要的補充。所以,即便是中醫學基礎實驗課程獨立設課也不能完全脫離于理論教學,這就需要在安排教學進度時注意理論與實驗課程之間教學內容的銜接與聯系。

         

        2.2 實驗課程設置雖合不并、循序漸進

         

        中醫學基礎實驗課程獨立之后,雖然有一部分實驗內容必須依附于理論教學,但更多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之后的綜合運用和自主創新。由于教學目的不同,可以考慮將中醫學基礎實驗課程分為2個部分,為理論教學服務為目的的基礎性實驗和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為目的的設計、創新性實驗。基礎性實驗盡量與理論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安排上密切聯系、配合;綜合設計及創新性實驗則應安排在相關課程結束之后,著重于體現實驗內容的綜合性,以及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的綜合性。因為此時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較為靈活地設計、安排實驗內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自主設計實驗項目,包括查閱文獻、擬定實驗方案、設置實驗步驟等,指導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可行性論證后進行實驗操作,并完成實驗報告等。通過一系列的科研活動,一方面可以有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加強動手、創新能力,并在實踐中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3]。

         

        此外,還可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的程度合理設置并開展第二課堂、學生科研等實驗項目,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與有益補充。

         

        3 結語

         

        將實驗課程獨立出來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其科學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同時也要兼顧理論教學,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進度,將理論與實踐教學合理、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綜合運用中醫學基本理論,獨立進行實驗研究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

        第6篇: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本文針對中醫人才個性化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個性化中醫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法。要轉變觀念,明確本科中醫人才培養目標,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構建培養多元化中醫人才的機制,促進個性化中醫人才培養。

        【關鍵詞】

        個性化;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系統地規定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及相應的教學組織和運行方式。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概念應包含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包括了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的規定;二是過程要素,即為實現教育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及運行方式,包括教學模式;三是制度要素,即為確保教育系統按預設的程序運行并達到預定的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教學制度和機制,如學制、學分制[1]。人才培養模式的3個要素是有機的整體,要素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人才的培養要注重這三方面的因素,對于中醫個性化人才的培養更是如此,個性化中醫人才的培養在中醫教育和中醫院臨床實踐中也應該遵循人才培養的三要素原則。目前,我國高等中醫教育中五年制中醫本科仍是中醫教育的主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實現了由傳統教育方式向現代教育方式的轉變,形成了高等中醫教育體系,培訓了大批優秀的中醫藥人才,推動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但是,隨著中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西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優勢使得中醫人才的成才過程面臨巨大壓力,現有的中醫人才的素質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中醫教育使得中醫個性化人才的成長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其全方位的培養。瀘州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改革教學模式,合理設置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予以歸納總結,期望能給相關部門和人員提供借鑒。

        一、中醫人才個性化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中醫學的基礎課、臨床課、經典課等都是圍繞中醫理論和臨床診療實踐開設的,本科中醫學生在進入中醫理論教育之初基本上沒有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基本技能,沒有前期課與理論課、理論課與臨床課的明確界限。目前中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按照西醫學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遵循的是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臨床專業課程的教學順序。而中醫理論和臨床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復強化和訓練,尤其是經典條文更需要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來體會、領悟,反復強化和訓練,對同一概念、方劑、治法的多次學習,不能籠統地認為是不必要的重復。我們所在的中西醫結合學院通過教學改革、編寫教材,整合教學內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中醫專業的學生既對經典中醫著作有一定的掌握,又能夠加強臨床各科知識的融會貫通。

        2、中醫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薄弱

        在中醫學的教學過程中,青年一代的中醫專業授課教師的主要弱點在于臨床實踐經驗功底淺,缺乏中醫診療經驗,而這一弱點對培養中醫學生是非常不利的。中醫學的產生來源于醫療實踐,神農嘗百草而成功,李時珍遍訪各地才成就《本草綱目》等等。在中醫學現代化問題尚未解決之前,其理論需要大量的臨床實例才能使學習者有所領悟。這是中醫學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3、中醫教學改革力度不夠

        中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中醫學的理論和診療方法又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才能理解和掌握。目前在中醫學本科教學中除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外,在教學實踐上也是相對薄弱的環節。中醫學生在中醫院實習的條件各不相同,普遍存在以下情況:一是病種相對單一或是病人較少,在中醫基礎理論學習中講授的很多典型或特殊病案在實習階段不能或很少見到。二是學生自己進行診療實踐的機會較少,即使是一些中醫基礎理論較好、病人較多的名師,實習生也是以抄方為主,試診的機會較少[2]。三是帶教中醫老師水平參差不齊,有的中醫帶教老師中醫理論或中醫診療能力不強,或存在重西輕中的傾向。四是實習中病人對中醫實習生認可度低于西醫實習生,一般普通百姓均認為中醫師是要經過大量的臨床經驗的積累和社會閱歷的積淀才可能自如運用中醫技能,故中醫實習生在臨床實踐上較西醫實習生更容易受到病員的拒絕或推辭,實習生更少實踐中醫技能的機會。

        在新形勢下培養和造就一批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中醫藥人才群體,對于進一步傳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傳統,彰顯中醫藥優勢和特色,發展中醫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許多學者提出了對目前中醫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的想法。我們所在的中西醫結合學院和中醫醫院在個性化中醫人才的培養上堅持將理論教育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在總結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二、個性化中醫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1、轉變觀念,明確本科中醫人才培養目標

        1982年,衛生部在衡陽召開全國中醫醫院和高等中醫教育工作會議,強調高等中醫教育必須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的辦學方向,并將中醫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社會主義覺悟,掌握中醫學理論和醫療技術,又紅又專的中醫師”。1998年,當時國家教委將中醫專業的培養目標修訂為“具備中醫藥理論基礎、中醫學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能在各級中醫院、中醫科研機構及綜合性醫院等部門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可見,中醫本科人才培養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也不斷在調整和完善。多年來,瀘州醫學院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中醫藥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確立“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根據這一培養模式,在堅持和豐富“培養中醫傳統文化根基”這一內涵下,留住中醫的“原始基因”,為此,確立了“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鞏固中醫專業思想,扎實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能以及增強人文、自然科學知識,能適應臨床工作的中醫繼承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這一目標定位,首先突出了中醫專業思想和中醫繼承能力的培養,大力弘揚要培養“能用中醫的思路、方法看病”、發揮中醫臨床獨特療效的中醫名家思想,針對此目標建立相關的培養計劃,并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2、加大教學改革力度,促進中醫人才培養

        (1)推進中醫教育教學改革。中醫學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和醫學教育模式,構建多樣化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要注重中醫教育規律。古代中醫師承教育和現代中醫院校人才培養與教育模式要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張新仲將基本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概括為世家傳承、師徒教育、學校教育、講學辯論、自學成才這幾種基本模式,提出了現代中醫教育應吸收古代師承教育的內核、將師承教育的方式與中醫現代教育相結合,鼓勵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師徒式密切關系,教師不僅指導學生完成學習,還要從思想、方法、學術方面毫無保留地對學生加以指導,尤其對學生的從醫品德上更要注重教育。也有學者提出現代化中醫專業學生普遍缺乏中醫思維,而要建立中醫思維模式,需要從傳統文化與經典中吸取精華。瀘州醫學院根據五年制本科中醫專業的培養目標,從2008年開始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展開了一系列教育改革。

        首先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倡導啟發式教學,大力推行案例式教學和PBL教學法。對大類招生的學生采取中醫骨傷科學、中醫眼耳鼻喉科學及中醫皮膚性病學專業方向輔修制培養方式。在課程考試方式上積極探索并引入形成性評價,中醫內科、經典學說、方劑等教研室等采取“平時成績+階段考試+期末考試+實驗技能”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把傳統對成績的一次考試評定,分散到對每個學習過程節點的質量控制,對《名家學說》等考試以撰寫論文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到圖書館、資料室,此舉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其次,進行課程規劃改革。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以一專多能為特色規劃課程,以學生就業所需為立足點增設本專業特色課程,為學生提供跨學科、跨領域學習機會,也為學生進行新領域開發研究提供條件。在教材選用中,一方面遴選高水平教材,另一方面有計劃地主編、參編高規格教材,近年主編、參編了中醫內科學、中醫骨傷基礎、中醫兒科、方劑學等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再次,加強教學方法改革。學校從2008年開設了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中醫骨傷、皮膚性病學和中醫耳鼻咽喉等專業方向,以培養高質量、個性化的中醫繼承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該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以中醫經典著作為核心,深化中醫理論教育,培養學生中醫思維;以中醫執業考試內容為主線,合理安排西醫知識模塊的教學;以雙導師制度設立理論導師和臨床實踐導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的學習,繼承名中醫學術精華。從二年級開始為學生一對一地安排跟隨省級名中醫臨診,每周1-2個半天,以培養學生中醫思維能力、鞏固中醫專業思想,學習中醫診療技能。

        (2)加大中醫專業師資人才隊伍建設。針對中醫學師資隊伍建設中的薄弱環節,我們所在學校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大力加強對中醫教學師資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一是注重青年中醫教師人才隊伍的培養,形成師資人才梯隊,通過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和跟師帶徒等師承工作加大對國家級、省級名中醫學術經驗的傳授和繼承,加快青年中醫教師的成長。二是建立中醫教師進臨床工作制度,中醫青年教師在承擔理論教學工作的同時兼任了臨床診療工作,使之將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既鍛煉和提高青年教師臨床實踐能力,同時能夠將生動鮮活的臨床病案帶到教學中,臨床生動的病案實例更有利于激發中醫學生學習興趣和專業熱情,進而鞏固學生中醫專業思想。三是開展各類興趣活動,讓更多的中醫名家走進課堂。醫院和學院開設了“名中醫大講堂”和“我和名中醫對話”以及“中醫藥文化節”等活動,多渠道、多方式濃厚中醫學習氛圍,促進中醫人才的成長。

        3、構建培養多元化中醫人才的機制

        (1)中醫人才批量培養。醫院實習是中醫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基礎教學階段對中醫人才全面進行中醫基本理論教學后,進入臨床實習時,主要加強對其中醫基礎理論的運用、基本診療技能與醫德醫風的培養,要按照國家初級中醫臨床人員培訓原則,參照中醫醫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在臨床實踐中普遍對中醫實習生有針對性地強化相關中醫基礎知識內容,使實習更具科學化、標準化。[3]只有搞好面上的中醫人才培養,才能不斷提高中醫隊伍在醫院醫療服務中水平和中醫學科的競爭能力。瀘州醫學院中醫本科生在接受整體的中醫基礎知識培訓后取得了較好效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最新分析報告顯示:本院中醫本科畢業生參加2011年中醫類別醫師資格綜合考試平均分為396.8,遠遠高于全國考生平均分360.27;考生通過率為80.16%,高于全國考生通過率52.62%。

        (2)中醫個性化重點人才培養。在對中醫實習生臨床帶教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中醫個性化重點人才的培養。重點人才的培養是在對中醫專業學生進行基本理論培養后選擇一些人才苗子進行個性化的重點培養,原則上是從實習生中選擇中醫理論基礎扎實、技能操作嫻熟的人才苗子,為其設立成長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其扎實的中醫思維方式,掌握西醫臨床基礎知識和技能,制定培養目標和計劃、實施步驟,建立評價標準。按照“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原則,建立中醫個性化人才實習培養評價標準。個性化重點中醫人才培訓在名中醫老專家指導下,選定精讀與泛讀的古典醫籍書目,要求撰寫讀書筆記,寫出學習體會,撰寫學術論文論著。加強臨床實踐、臨床臨證和學習領悟導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精華,寫出臨床病案、跟師學習心得,對名師學術思想和臨床精華進行揣摩、研究、整理、提高,使其早日成長為人才。

        (3)建立雙導師運行制。為進一步加強對中醫本科生中醫基本理論知識的培養,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雙導師運行制度。即在參加理論學習時選擇理論教學的導師帶教,在完成基本的中醫理論知識培訓后在進入臨床時間階段時遴選副教授、主任醫師以上的臨床老師作為實習帶教老師,在帶教導師的選擇上注重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相結合。每名導師指導3-5名學生,一、二、三年級學生由基礎導師+校外導師進行指導;四、五年級學生由臨床導師+校外導師進行指導。在學習中注重固定與轉移相結合。在第一學期末,由輔導員將各導師的基本情況,研究方向,臨床方向或者執導課程公布給學生,同時將學生的入學成績、平時表現、特長等公布給導師,雙方自愿選擇,再統一調配,給學生指定導師,師生見面,一起制定下學期的指導計劃。分三個階段執行:第一階段(第2學期-第4學期):根據學生學習愿望和能力特點,由專任基礎導師完成相應的指導計劃,第4學期末由第一導師負責引薦學生給第二導師,第五學期到第六學期的學習。此階段導師要求全面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針對性幫助解決相關問題。向學生介紹學科和專業內容與發展方向;對學生選修課程和選擇專業方向等方面進行指導;同時結合導師的科研工作,組成由導師指導的科研小組,培養學生初步掌握查閱文獻、調查研究、數據處理和寫總結報告的能力;在學生學有余力的情況下,指導學生開展基本科研實驗。學生需要完成相關課程學習后撰寫學術論文。第二階段(第5學期-第8學期):由指定的臨床導師完成指導相應臨床課程的學習以及臨床見習。第三階段(第期-第10學期):由其所實習科室的相應科室的指導老師完成,此階段要求學生通過臨床各科考試,在導師的指導下臨床病例分析、綜述或相關方面論文撰寫。

        中醫本科新生實行導師制與高年級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擇優試行導師制相結合,做到專任與統管相結合;小組與大組教研相結合;競爭與淘汰相結合。通過雙導師制度運行,瀘州醫學院中醫本科生在理論教學向臨床教學轉化的過程中,中醫本科生的臨床實踐能力與就業單位滿意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4)中醫科研能力培養。在中醫個性化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嚴格按照臨床中醫人才評價標準進行中醫科研能力的引導和培養。瀘州醫學院和附屬中醫醫院開展了學生科研能力指導培訓班和學生科研課題實踐活動,要求中醫本科生在大三時由專門帶教老師指導,開展中醫科研的學習和探索,培訓后進行有針對性的中醫科題研究。開展了大學生科研課題申報工作。此舉收效甚好,既帶動了中醫本科生的科研積極性,又給科研指導老師以新的研究方向,也濃厚了學院的科研氛圍。

        展望21世紀,傳統的中醫學必將以其返璞歸真的自然取向和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煥發出新的活力,辨證論治的精髓也將不斷為中醫個性化人才的培養作出新的貢獻。多元化的培養模式也將給中醫個性化人才的培養帶來更多的途徑,中醫個性化人才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的有機結合將會進一步促進中醫人才培養和成長,更有利于中醫個性化人才的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袁寶權,羅祥云.高等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高教研究,2004(10)25.

        第7篇: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關鍵詞】中醫基礎理論;說課;設計

        【中圖分類號】R-0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21-0132-03

        Abstract:

        Keywords:

        說課是指任課教師對所任課程的理解,系統而概括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觀點、教學設想、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通過流利的語言,在有限的時間里向教學研究人員、領導、同行闡述某一課程的教學過程,重點闡述教什么,教學對象是誰,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情況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筆者對高職高專針推專業《中醫基礎理論》說課的設計,主要從七個方面闡述,即說教材、說目標、說學情、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說教學過程、說重點及難點的處理、說體會,現介紹如下。

        1說教材

        11教材概況我校大專針灸推拿專業一年級學生使用的《中醫基礎理論》教材,選用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十二五”規劃教材。主編呂文亮、徐宜兵,出版單位為人民衛生出版社,供高職高專中醫學、針推等專業使用。

        12本門課程的地位和作用《中醫基礎理論》是關于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方法的學科,也是闡釋和介紹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方法的課程。是學習中醫類各專業的入門課、必修課和主干課。

        13教材內容教材的內容共有九章34節,第一章緒論主要闡述了中醫學的基本概念、中醫學的學術特色、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概況以及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哲學基礎主要闡述了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和在中醫學中的應用。第三章藏象主要闡述了五臟心、肝、脾、肺、腎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與形、竅、志、液的關系;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以及臟腑之間的關系。第四章精氣血津液主要闡述了精、氣、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生理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第五章經絡學說主要闡述了經絡的基本概念,十二正經的命名、走向、交接規律、分布規律、流注次序以及循行部位;奇經八脈的概念、生理特點、循行部位和功能。第六章體質主要闡述了中醫體質的概念、體質的生理變化、體質的分類、體質學說的應用。第七章病因主要闡述了導致疾病發生的各種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四大類,第一類為外感病因包括六和癘氣,第二類為內傷病因包括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逸失度,第三類為病理產物性病因包括痰飲、瘀血和結石,第四類其他病因。第八章病機主要闡述了發病、基本病機、疾病演變。第九章養生、防治及康復原則主要闡述了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如何進行養生,如何防止疾病,得病后要遵循那些治療原則和康復原則。

        14教材特色 突出重要的知識點,不求全面;突出基本概念,不做深入闡述;突出對成熟理論的介紹,對未有定論、學術見解不一的觀點不做介紹;這三個突出適合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大專的學習時間只有三年,本科有五年,所以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求泛泛而談,以適度、必需、夠用為原則;同時本教材重視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材中增加了知識鏈接、課堂互動模塊,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教材還有網絡增值服務,包括模擬試題、教學案例、擴展閱讀資料等,有利于學生拓展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和知識運用能力。

        15教材的不足本教材的部分概念不準確,比如肺主宣發肅降,本應該是肺的生理特性,但是在本教材中卻寫為肺的生理功能,不利于學生對肺主宣發肅降的理解。還有章節編排不合理,比如在哲學基礎中分為三節,第一節精氣學說學生最難理解,第二節陰陽學說學生最容易理解,第三節五行學說難易適中,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講解,學生不容易接受,本人講課時先講陰陽學說,然后五行學說,最后精氣學說,由易到難,有利于學生接受。

        2說目標

        21知識目標知識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掌握目標,第二理解目標,第三了解目標。

        第一掌握目標,主要有概念,內容。概念包括陰陽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藏象的基本概念、精氣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經絡的基本概念、病因的基本概念、病機的基本概念、治則的基本概念。內容包括陰陽的基本內容、五行的基本內容、藏象的基本內容、精氣血津液的基本內容、經絡的基本內容、病因的基本內容、病機的基本內容、治則的基本內容。

        第二理解目標,主要包括一分布,兩應用,三個致病特點,四大功能。一分部是指十二正經及奇經八脈在人體的循行部位。兩應用是指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三個致病特點是指六的致病特點、七情的致病特點、癘氣的致病特點。四大功能是指五臟(心、肝、脾、肺、腎)的基本功能,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基本功能,奇恒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了解目標,主要包括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體質學說、疾病的預防等。

        2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正確運用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藏象、經絡、病因病機、體質等闡述人體生理、病理現象。

        23素質目標樹立中醫學思維,堅信中醫,熱愛中醫,具有良好的醫學道德,提高自學能力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3說學情

        31教學對象筆者所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剛從高中畢業的高中生,他們已經有豐富的基礎知識,但是他們的高考分數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很好的掌握學習方法。對于剛步大學的新生,他們對專業的學習都有興趣,但是興趣不夠足,原因是專業前景不明確,或者說他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并不了解。

        32學習態度剛步入大學的大一新生的學習態度是熱情的,認真的。因為他們對新學科感到很神秘,人本性就有探索精神,他們很想知道這門學科是研究什么的。

        4說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41教學方法根據本門課程以理論為主的特點,采用的教學方法為一講,二練,三討論。一講是指直接講授法,通過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學生可以直接接受相關的知識點,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授課方法;二練是指案例教學法,舉出臨床典型案例,讓學生在分析案例時,熟練運用所學知識點;三討論是指討論教學法,是通過對重點知識的討論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人的生理現象、病理現象等,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

        42教學手段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本門課程相結合,主要體現在多媒體、教學視頻、互聯網等方面。

        5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五步:一退,二進,三回顧,四布置,五預告。一退是指每堂課在講新的內容前,用兩到三分鐘回顧上節課的重點,幫助學生對上節課重點內容進行復習記憶。二進是指每堂課的主要部分,即每節課要講的新的內容,用時大約30min;三回顧是指講完新的內容后,要給學生把本節課的重點進行總結回顧,用時4min;四布置是指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有助于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課后復習,用時1min;五預告是指提前告知學生下一節課所講的重點內容是什么,讓學生查找與重點內容相關的醫學進展。

        6重點難點

        對于重點的處理,主要采用五步法:一剖,二析,三總結,四強調,五歌訣。一剖是對重要知識點的解剖,比如陰陽的概念,陰陽是指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1]。把這個概念剖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自然界中,第二部分是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第三部分是這些事物或現象具有對立性,第四部分是這些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二析是對剖開的每一部分進行分析。三總結是對重點知識的總結,很多重點知識太多,紛繁復雜,學生很難背誦,這時要給學生總結,比如在講病機時,陰陽失調的臨床表現有很多,學生很難記住,也不好理解,通過總結幫助學生記憶,陽偏勝的臨床表現可以總結為熱、紅、數、干、亂,熱指身熱,紅指面紅、目赤、尿黃,數指脈數,干指大便干結,小便短少,口干舌燥,亂指心煩,甚者出現神昏譫語。四強調是指強調重點知識對以后學習各門課程的重要性,如陰陽學說,《中醫診斷學》強調“察色按脈,先別陰陽”[2],《中藥學》中每味藥物要分陰陽,《方劑》中每首方劑要分陰陽,臨床各科的各種疾病的證候要分陰陽,比如《中醫內科》的黃疸,要分陰黃和陽黃。五歌訣,通過編寫歌訣,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一些知識點,比如陰陽學說在臨床應用的重要意義,可以編為“陽主熱來陰主寒,陰陽寒熱想周全,想不周全要人命,想的周全賽神仙。”對難點的處理,主要采用兩步法:一補、二簡。難點是學生無法理解的知識點,產生難點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所儲備的知識不能解釋他所面對的知識點,所以需給學生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同時需簡化知識點,把抽象的、晦澀的、深奧的知識點變成具體的、易懂的、淺顯的知識點,讓學生容易學習。

        7體會

        在十年的教學中,筆者的體會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堂課講的好與不好,精彩與不精彩,和平時的積累有著密切關系,同時還需博學廣識,與時俱進;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意見;積極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作為老師既要講授正確的知識,同時也要教學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第8篇: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中醫藥學是中醫學和中藥學的合稱,其側重反映的是中醫和中藥兩者是共同發展,密不可分的關系。中醫藥學不僅是我國的三大國粹之一,在腫瘤、病毒性疾病、老年病、疑難雜癥等疾病的治療領域保持優勢。

        1.1中醫藥學的起源發展史

        中醫藥的起源是由于人類生存的本能需要,自從人類誕生之后,隨之而來的疾病和傷痛自然就需要醫藥知識和醫學技能來治療傷痛和疾病,那么就有了后來的中醫藥學。有了中國人,當然就有了中醫藥學,中醫藥學是起源于原始社會的,是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生產、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遠古時代是中醫學的萌芽階段,到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則是中醫理論體系的奠基階段,而晉至隋唐,則是中醫學分化、融合和發展階段,宋至金、元時期,則是學派涌現、理論突破階段,后來的明、清時期,則是綜合集成和深化階段,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則是中醫學從低谷中向更高的地方飛去。歷經遠古時代、春秋戰國、秦、漢、唐、明、清等時期,中醫藥學無論是在人體結構、生理、診法、辨證等基礎理論方面,還是中藥在臨床運用等各個領域都有著令人羨慕的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積累。最早的醫學巨著就是《黃帝內經》,而最早的藥學巨著則是《神農本草經》。

        1.2中醫藥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就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所謂的整體觀念也就是整體思維方法在中醫學理論中的體現,即強調人們在觀察、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必須要時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統一性、完整性和關聯性。普遍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人與社會密不可分,這種機體的自身整體性和內外環境的統一性的思想,稱為整體觀念。這一整體觀念思想始終貫穿于中醫學的生理、診斷、治療和養生等各個方面。所謂的辨證論治也就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過程,就是辨證論治的過程。

        2.中醫藥文化

        作為中華文明瑰寶的中醫藥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唯一的仍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傳統科學技術。中醫藥學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哲學、天文、地理、數學、歷史、軍事等多種自然和人文學科的知識,同時又融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2.1中醫文化

        中醫文化具有強烈的歷史意識。中國文化最早就是以宇宙和生命的內在的統一性為出發點,是一種源頭型的文化,未來所做的一切都只能是對這一源頭思想的肯定和發揚。如此強烈的意識表現在中醫文化當中,這種寓創作于解釋,寓創新于繼承的發展模式,保證了中醫發展的連貫性和繼承性。中醫文化具有服務于現實的實用理性。這種實用理性滿足于對事物的籠統的模糊的整體直觀的把握,中醫學是服務于現實的實用理性精神的最完美的體現,中醫理論的發展總是隨著臨床醫學的進步而進步。中醫文化是有機的自然主義。有機的自然主義即“天人合一”,這種有機的自然觀使得幾千年的中醫文化經久不衰。

        2.2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及其核心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組成部分是以陰陽、五行為代表的哲學思想,以道家為代表的養生學,以易學為代表的天文學和地理學,以及各種傳統理論融合而成的其他理論。這些理論共同形成了中醫藥學的文化背景和知識基礎。而中醫文化背景和現實臨床結合,便產生了獨特的中醫學基礎理論,由此可見,中醫藥學體系是由中醫文化、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構成。這其中的中醫文化是基礎,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是致中和、道法自然和以人為本。

        3.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背景下翻譯人才教學的創新模式

        中醫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國學、走向科學。中醫一方面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故步自封,要努力和現代科學相融合,將中醫放入現代化科技發展的大平臺中,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中醫藥走向世界,極大地提升了中醫藥在海外的影響力,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翻譯人才教學創新的模式有哪些呢?

        3.1自學――指導式

        主要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辯證統一的教學觀,主要步驟:第一步,提出要求,根據教學要求,教師對自學的范圍、重點和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要求,讓學生有目的的學習;第二步,開展自學;第三步,討論啟發;第四步,練習運用;第五步,及時評價;第六步,系統小結。這種教學模式一般情況下教師要設計出要求明確的自學提綱,提供必要的參考書,學習工具,如字典、詞典等。這種模式主要適用于具備一定閱讀能力的學生。

        3.2目標――導控式

        主要是設計一個由低到高的一個程序化目標,通過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水平,合理安排學習條件和學習時間,讓每個學生都發揮到最好。主要步驟:第一步,前提診斷,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所涉及的基礎知識點,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簡要的提示、復習和回顧,為學生學會新知識做鋪墊;第二步,明確目標;第三步,達標教學,通過講課,使同學們掌握所學內容;第四步,達標評價;第五步,根據評價結果,查漏補缺。這種模式下,教師要提前充分的備課,分析每個知識點,讓學生牢記。

        3.3傳遞――接受式

        主要傳授系統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為目標,比較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步驟:第一步,復習所學知識;第二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第三步,教師講授新課;第四步,鞏固練習,提高熟悉程度;第五步,檢查評價;第六步,間隔性復習。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知識,但相反的,學生對所學知識并不能完全掌握,不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9篇:中醫學基礎知識重點范文

        關鍵詞:《內經選讀》;課程優化設置;調查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8.026 文章編號:1672-2779(2016)-08-0057-03

        《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是中醫理論的奠基石。基于高等教育哲學認識論的觀點,中醫經典課程作為保存、傳授中醫學理論體系及其學術思想精髓的有效載體,在高等中醫院校的教育中獲得了合法性地位,成為中醫必修課程[1]。目前我校很多專業都開設《內經選讀》課程,尤其是中醫學、針推、中西醫結合專業都作為必修課,但各專業開設時間并不統一,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有相應的課程設置,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基礎課程尚未學完,中醫知識結構局限,閱讀古籍能力差等等因素導致了對經典理論學習能力差,造成了學習《內經》的難度,從而影響理解和掌握經典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調高教學效率,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是經典課程改革的重要目的。因此,優化目前的課程設置,找到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內經》的最佳時間,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我校開設《內經選讀》的班級選中,選擇2013級針推專升本50人和2012級中西醫結合專業120人,作為研究對象。這兩個專業開課時間相同,使用材,授課老師一致。專升本的學生在專科階段已經學習中醫基礎的全部課程(中基、中診、中藥、方劑)和一部分臨床課程(內、外、婦、兒科等),并經過了一年的臨床實踐,由于專科時間較短,沒有學習經典課程。進入本科階段學習《內經選讀》,開課時間相當于大學四年級。中西醫結合的學生只學習了中基、中診和中藥,未涉及臨床課程,開課時間是大學二年級。

        1.2研究方法

        主要通過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對比兩個不同專業層次的班級學習《內經》各方面的不同和差距。主觀方面是通過學生調查問卷的途徑,調差了學生學習《內經》前后的自我感覺以及學習興趣、收獲等方面,客觀方面主要通過期末考試成績的對比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為自擬,課程結束前一周發放調查問卷,被調查的學生當場填寫,當場收回,共有20個問題,除最后三道題是多項選擇,全部為單選題。問題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調查了學生在上課之前對《內經》的了解程度,結果顯示:這兩個專業的學生對《內經》的了解程度大體相當,其來源都是通過《中基》課程,但是有更多的專升本學生(34%)能夠通過自學了解《內經》,明顯多于中西醫(22%)。《內經》的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教師通過教學來引導,更需要學生課余時間自學,只通過短短的幾十個學時無法認識內經的全貌,因此教材大多數都是以選讀的形式編寫。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習經典的重要方法。專升本的學生自學能力強于后者,其根源則是豐富的中醫知識和一定臨床實踐作為鋪墊,能夠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更容易學習《內經》。第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有學習勁頭和動力。培養和加強學生學習興趣一直都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在開課之前專升本學生中有46%對《內經》非常感興趣,中西醫學生只有17%對《內經》非常感興趣。興趣的培養除了與課程有關之外,與學生的素質關系很大,《內經》的掌握不僅僅是中醫理論方面,涉及的相關內容相當龐雜,學生的閱歷以及課外知識對理解《內經》非常關鍵。在這一點上,高年級的同學明顯具有優勢。《素問•標本病傳論》:“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教學中核心環節,學生之“興趣”、“信心”是本,教師之“個人素養”、“知識積累與釋放能力”是標,只有標本相得才能教學相長[2]。第三,《素問•著至教論》將學習的過程分為誦、解、別、明、彰五個步驟。《內經》文字古老,醫理深奧,學習之前必須掌握一定的醫古文知識。背誦也是學習《內經》第一步,原文背誦是兩個專業的學生都面臨的共同問題,38%的專升本學生和49%的中西醫都認為記不住是學習《內經》最大的困難。大學生的記憶方法一般為理解性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在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中,專升本有46%學生認為是臨床實踐不足影響了對理論的理解和記憶,中西醫學生有66%則認為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對醫理不能很好的掌握。產生這樣的差異顯然也與他們現有的知識結構有關,專升本學生的基礎知識已經全部學完,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實踐,能夠融會貫通基礎知識,所以理解醫理并不困難,困擾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這些理論運到臨床中去,這也是《內經》學習的最后一個階段,彰顯臨床,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內經》學習基本完全了本科水平所要求的層次甚至更高更深入。而中西醫專業學生只是想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內經》理論。第四,關于學習《內經》后的效果,70%的專升本學生認為學習《內經》后收獲很大,只有54%的中西醫學生這樣認為。專升本班級中76%學生感覺學習《內經》后提高了學習經典的興趣,明顯高于中西醫學生50%的比率。《內經》理論博大精深,不同層次的人讀《內經》有不同的收獲,往往中醫知識越豐富,收獲就會越大,體會就越深,《內經》理論才能運用自如。高年級的學生明顯比低年級的學生收獲大。第五,關于課程設置時間,調查結果顯示,88%的專升本學生和82%的中西醫學生認為《內經》課程應當放在其他中醫課程之后。40%專升本學生和44%中西醫學生都認為:不僅中基、中診、中藥、方劑對理解《內經》有幫助,傷寒論、溫病學、金匱要略,甚至中醫臨床課程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內經》既有精湛的理論知識,也有豐富的臨床實踐,對中醫臨床有著廣泛的實用性和指導作用,尤其是《溫病學》、《傷寒論》、《金匱要略》,具備了一定的臨床知識,對于學習經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學習《內經》需要大量的中醫課程作為前期基礎。

        2.2成績(t檢驗)

        采用2獨立樣本校正的t檢驗,結果:t=-8.002,P=0.000,中西醫與專升本《內經》成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專升本成績顯著高于中西醫。中西醫的標準差較大,說明學生成績較為分散,參差不齊,專升本的標準差較小,說明成績相對集中穩定。

        3結語

        《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是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被歷代中醫學家所公認的、對中醫學術發展和臨床實踐都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古典醫著。經典課程在培養中醫高級人才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調查名老中醫的成才之路發現,注重中醫經典理論的研究,重視四大經典的學習,熟讀經典是學好中醫的關鍵因素[3]。《內經》是多學科交織的醫學巨著,內容涉及醫學、文學、天文、地理、文化、軍事等領域,要想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相關理論,必須具有扎實的中醫基礎,還要掌握一些臨床知識,否則學習難度較大。在本課題中,通過本次調查問卷和成績分析,結果非常明顯,這兩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被調查的專升本學生在各方面都要優于中西醫結合學生,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專升本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中醫的大部分課程,并且有一定的臨床實踐,使得他們對于《內經》的學習興趣較高,自學能力較強,能夠更好的理解《內經》原文的精髓,所以在固有的學時內收獲比較大,教學效率高,教學效果良好,在成績方面明顯高于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學生。《內經》被稱為本科階段的后期提高課,可以使學生提高理論水平、掌握中醫學思維方式、增加中醫傳統文化滲透,加強人文修養,拓展知識面,提高臨床實踐水平。由于目標高,《內經》的教學相對于其他課程難度更大,對于教師有嚴格的要求,對于學生也要具備一定的素質。教學是個雙向的過程,調高教學質量除了加強教師素質,改革教學方法,修改教材之外,學生本身對于課程的認識,積極的學習態度,理解能力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只有良好的教學和積極的學習相互配合,才能調高教學效率,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理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授課對象應是具有一定中醫理論知識和臨床知識的高年級學生。《內經》的學習可分為“誦、解、別、明、彰”五個階段,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達到彰顯臨床的層次,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背誦或者解釋文理的階段。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將會優化《內經選讀》的課程設置,使得各專業開設時間更合理,開設學時更科學。讓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體會到經典課程的魅力,發揮后期提高課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廖雅琪.中醫經典課程合理性的確立[J].醫學教育探索,2006,5(3):254-255.

        [2]李賽美.中醫經典課程教學中的“標”與“本”[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5,23(12):43-4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婷婷日韩欧美亚洲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 | 欧美中文字高清在线播放 | 久久亚洲性爱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