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非稅管理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非稅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非稅管理辦法

        第1篇: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第一條為進一步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促進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根據財政部《關于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財綜[20*]53號)和《*市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辦法》(常政發[20*]238號)的精神,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政府非稅收入是指除稅收以外,由各級政府、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依法利用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產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務或準公共服務取得并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或準公共需要的財政性資金。

        第三條政府非稅收入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第四條區財政部門是本區政府非稅收入的主管機關,負責實施本辦法,并具體負責本級政府非稅收入年度預算(計劃)草案的編制和組織執行工作。

        第五條在本區范圍內有政府非稅收入收支活動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二章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范圍

        第六條政府非稅收入主要包括: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根據法律、法規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政府性基金。指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為支持某項公共事業發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無償征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資金。

        (三)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包括土地出讓金收入、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探礦權和采礦權使用費及價款收入、場地和礦區使用費收入、出租汽車經營權、公共交通線路經營權等有償取得的收入,政府舉辦的廣播電視機構取得的廣告收入,以及其他國有資源取得的收入。

        (四)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出租、出售、出讓、轉讓等取得的收入,利用政府投資建設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場地設置停車泊位取得的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國有資產取得的收入,包括城市基礎設施開發權、使用權、冠名權、廣告權、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使用收入。

        (五)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指按規定應當上繳國庫的國有資本分享的企業稅后的利潤,國有股股利、紅利、股息,企業國有產權以轉讓或者其他方式取得的收益以及依法由國有資本享有的其他經營收益。

        (六)罰沒收入。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實施行政處罰的組織依法查處違法案件時取得的罰沒財物和追回贓物所形成的財政資金。

        (七)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指以政府、國家機關、實行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的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已指定具體捐贈對象和項目的定向捐贈除外)。

        (八)主管部門集中收入。指主管部門通過提取管理費、收入分成、下級上解資金或者其他方式集中的所屬事業單位的收入。

        (九)利息收入。指各類政府財政性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包括稅收和非稅收入產生的利息收入。

        (十)其他依法設定的非稅收入。

        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不適用本辦法。

        第七條機關、事業單位、未與事業單位脫鉤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從市場取得的經營性收入屬政府非稅收入。

        第三章征收管理

        第八條依法應當繳納政府非稅收入的單位或者個人為繳款義務人。

        第九條向繳款義務人征收或者收取(以下統稱征收)政府非稅收入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為執收單位。

        第十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了征收部門、單位(以下簡稱執收單位)的政府非稅收入項目,由規定的執收單位征收;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執收單位的,財政部門為執收單位。

        執收單位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委托其他單位征收的,應當將委托協議送財政部門備案;受托單位在委托范圍內,以委托單位的名義征收政府非稅收入,不得轉委托。

        第十一條執收單位或者其委托單位應當嚴格依法征收政府非稅收入,確保應收盡收,規范征收。任何單位或個人無權擅自緩征、減征和免征政府非稅收入;特殊原因需要緩征、減征和免征政府非稅收入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十二條財政部門負責組織政府非稅收入的征收,依照公開、公平原則合理確定政府非稅收入代收銀行,開設政府非稅收入財政專戶,用于歸集、記錄、結算政府非稅收入款項。

        執收單位和受托單不得擅自開設政府非稅收入過渡性賬戶,原先開設的收入過渡戶(財政專戶分戶)即刻取消。

        第十三條政府非稅收入實行單位開票、銀行代收、信息聯網、實時入庫(專戶)的征繳方式,執收單位可采取直接解繳或集中解繳方式,以直接解繳為主。

        第十四條繳款義務人確因特殊情況需要緩征、減征、免征政府非稅收入,按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依法收到的待結算收入,繳款義務人應當憑執收單位或其委托單位開具的繳款憑證,先到財政部門指定的收款銀行將款項繳入政府非稅收入財政專戶;符合返還條件的,繳款義務人可以向執收單位提出返還申請,由執收單位簽署意見,經財政部門審核后返還繳款義務人。

        誤征、多征的政府非稅收入,由執收單位依法確認后,向財政部門提出退還申請,經財政部門核實后返還繳款義務人。

        第十六條執收單位收取的往來款項(暫存性)資金,應當繳入政府非稅收入財政專戶,使用時向財政部門提出申請,財政部門審核后通過財政專戶撥入執收單位賬戶。

        第十七條執收單位收到的屬于應稅行為的政府非稅收入,應當按照稅務部門的規定使用稅務發票,并將繳納稅款后的政府非稅收入全額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

        第十八條執收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向社會公布由本單位征收的政府非稅收入項目及其依據、范圍、標準、時限和程序;

        (二)認真編報本單位政府非稅收入年度預算(計劃)草案,并積極組織落實;

        (三)按照規定向繳款人足額征收政府非稅收入款項;

        (四)記錄、匯總本單位征收的政府非稅收入款項,并及時與代收銀行、財政部門核對;

        第十九條財政部門、執收單位和收款銀行應當加強協調,改進征收方式,提高征收管理效率,方便繳款人。

        第四章資金管理

        第二十條政府非稅收入應當納入預算管理。對已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非稅收入直接繳入國庫或通過財政專戶解繳國庫;對尚未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非稅收入分期分批納入預算管理;新設立的政府非稅收入項目取得的收入一律上繳國庫。

        第二十一條財政部門負責設立和管理本級的政府非稅收入賬戶體系,包括國庫單一賬戶、政府非稅收入財政專戶和其他賬戶。

        第二十二條財政部門應當通過編制綜合財政預算或部門預算,實現政府稅收與非稅收入的統籌安排,合理確定預算支出標準,明確預算支出范圍和細化預算支出項目。

        第二十三條政府非稅收入應當與執收單位實行收支脫鉤(分步實施)。執收單位的支出不再與其執收的政府非稅收入掛鉤,統一由財政部門按照執收單位履行職能需要核定的預算予以撥付。

        第二十四條建立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考核和增收激勵機制,增強執收單位依法征收的責任心,積極調動執收單位增收的積極性,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認真執行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規定的執收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第五章財政票據管理

        第二十五條財政票據是執收單位或者其委托單位在征收政府非稅收入時向繳款義務人開具的財政部門印制的收款憑證,是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和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

        第二十六條除必須保留的新版專用票據外,統一使用財政部監制的(江蘇省)《*市政府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區)》。

        財政部門負責政府非稅收入票據的保管、發放、使用、核銷、檢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條執收單位收取政府非稅收入的,應當向繳款人出具財政部門監制(江蘇省)的政府非稅收入票據;不出具財政部監制(江蘇省)統一印制的政府非稅收入票據的,繳款義務人有權拒絕繳款,并向財政部門投訴。

        第二十八條執收單位應當按照財政部門的規定購領票據,并建立健全政府非稅收入票據領用、繳銷、審核、保管等制度,確定專人負責,保證財政票據安全和合法使用。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九條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政府非稅收入征收匯繳、劃解、管理的日常監督、專項稽查,及時查處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中的違法行為。

        審計、物價、監察、人民銀行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法定職責,做好政府非稅收入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條執收單位應當嚴格執行本辦法的規定,健全內部監督約束機制,如實提供相關資料,接受財政、物價、審計、監察部門的監督和檢查。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財政部門、監察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進行處理。

        (一)違法委托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征收、代收政府非稅收入的;

        (二)違反規定擅自設定政府非稅收入項目、范圍、標準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權限緩征、減征、免征政府非稅收入的;

        (四)隱匿、轉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政府非稅收入款項的;

        (五)轉讓、出借、代開政府非稅收入票據或者不按規定購領、開具、保管、銷毀財政票據的,利用財政票據亂收費或者使用非法財政票據的;

        (六)非法印制、偽造、買賣政府非稅收入票據的;

        (七)其它違反政府非稅收入征收、解繳管理規定的行為。

        第2篇: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非正常戶,是指已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納稅,在稅務機關責令其限期改正后,逾期不改正的,并經稅務機關派員實地檢查,查無下落并且無法強制其履行納稅義務的納稅人。

        第三條對已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應當按照以下程序認定為非正常戶:

        (一)對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納稅的納稅人,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在申報納稅期限屆滿之次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其發出《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責令其在收到《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改正。對無法直接、委托或郵寄送達《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的,主管地方稅務機關以公告送達的方式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30日,視為送達;

        (二)被責令限期改正的納稅人,逾期不改正的,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在責令改正期限屆滿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派員進行實地核查;

        (三)對經過實地核查,但查無下落并且無法強制其履行納稅義務的納稅人,主管地方稅務機關調查人員應當在進行調查后5個工作日內對其發票繳銷以及稅款繳納情況進行清理并制作《非正常戶認定審批表》和《非正常戶情況表》,注明核查的結果;

        (四)《非正常戶認定審批表》經主管地方稅務機關審核并報縣(市、區)地方稅務機關審批后認定為非正常戶。

        第四條經認定為非正常戶的納稅人,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將《非正常戶認定審批表》和《非正常戶情況表》以及其他相關的材料存入其征管資料檔案。

        第五條經認定為非正常戶的納稅人,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應當自其被認定為非正常戶之日起,暫停其稅務登記證件、發票領購簿和發票的使用。

        第六條納稅人被列入非正常戶超過三個月的,主管地方稅務機關可以宣布其稅務登記證件失效,并在辦稅服務場所、網站或其他媒體上進行稅務登記證件失效公告,公告具體內容:納稅人名稱、稅務登記證號碼、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姓名、登記注冊類型、注冊地址、經營地址、所在區縣、未繳銷發票名稱及字軌號碼、非正常戶認定日期、稅務登記證件發放日期。

        第七條經認定為非正常戶的納稅人,其應納稅款的追征仍按《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

        第八條非正常戶欠稅的,由省局按照總局《欠稅公告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進行公告。

        第九條經認定為非正常戶的納稅人,又前來履行納稅義務或被地方稅務機關追查到案,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應當責令其繳銷發票、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和罰款。

        經認定為非正常戶的納稅人,如不再繼續生產經營的,必須按規定向原主管地方稅務機關申報辦理注銷稅務登記手續。

        經認定為非正常戶的納稅人,如需繼續生產經營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如下處理:

        (一)稅務登記證件未被宣布失效的,納稅人應當攜稅務登記證件,書面向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提出申請,并填寫《解除非正常戶申請審批表》,經主管地方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后轉入正常戶管理。

        (二)稅務登記證件被宣布失效的,納稅人除按前項規定辦理有關手續外,必須持《解除非正常戶申請審批表》,到原稅務登記機關繳回已被宣布失效的稅務登記證件并由登記機關重新核發稅務登記證件。

        第十條經審核同意解除非正常戶的納稅人,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將《解除非正常戶申請審批表》以及其他相關的材料存入其征管資料檔案。

        第十一條主管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充分發揮稅收管理員的作用,加強戶籍管理,強化日常稅源監控,及時掌握納稅人的經營動向;充分利用征管系統對未申報納稅戶、非正常戶的追蹤和稽核功能,加強納稅人基礎信息的收集整理。

        第3篇: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重慶市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全文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水資源管理,促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配置、節約和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國務院《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和《重慶市水資源管理條例》,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直接從江河(溪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適用本辦法。

        前款所稱取水工程或者設施是指閘、壩、水電站、渠道、人工河道、虹吸管、泵站、機電井等。

        第三條 下列取水不需要辦理取水許可證和繳納水資源費: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取水;

        (二)為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等年取水量在3000立方米以下的取水;

        (三)為消除對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進行的臨時應急取水;

        (四)為保障礦井、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產安全進行的臨時應急取水;

        (五)為農業抗旱進行的臨時應急取水;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取水。

        第四條 市、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水資源分級管理權限負責取水許可審批和水資源費的征收管理工作。

        年核準取用地表水1000萬立方米以上、地下水200萬立方米以上、水(火)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在2.5萬千瓦以上(均含本數)和大中型水庫的取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并征收水資源費。

        未達到上述限額的取水,由取水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并征收水資源費。

        國家規定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批的取水,從其規定。

        第五條 在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取水許可的申請與審批

        第六條 除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取水外,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直接從江河(溪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實行取水許可制度。

        實施取水許可,遵循公平、公正、公開、便民和及時的原則。

        第七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地表水年取水量在10萬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年取水量在1萬立方米以上的,申請人應當按照水利部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委托有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的單位進行論證,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

        第八條 申請人在報送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時,應當附具有管理權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對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的書面審查同意意見。否則,項目審批部門不予批準。

        第九條 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經批準后,申請人應當向有管理權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取水許可申請;不列入國家基本建設管理程序的建設項目,可以直接向有管理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取水許可申請。

        取水許可申請應提交以下文件:

        (一)取水許可申請書;

        (二)經批準的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列入國家基本建設管理程序的取水工程)或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不列入國家基本建設管理程序的取水工程);

        (三)與第三者有利害關系的相關說明。

        第十條 市級管理權限以上的取水許可申請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受理,其余取水許可申請由取水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受理。

        市、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申請人提出的取水許可申請后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予以受理,并出具書面受理憑證;申請材料不完備或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書面告知申請人應當在30天內補正;逾期不補正的,其取水許可申請不予受理。

        第十一條 市、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決定受理的取水許可申請應當在30天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的取水許可申請屬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批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15日內提出審查意見并報長江水利委員會。

        第十二條 取水許可實行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

        行政區域內取水許可審批的總水量不得超過流域管理機構或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可供本行政區域取用的水量。

        第十三條 取水許可申請引起爭議或訴訟的,受理取水許可申請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待爭議或訴訟終止后,重新提出取水許可申請。

        因取水爭議發生糾紛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規定處理。

        直接關系申請人、利害關系人的重大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取水,申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要求聽證的,市、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在作出是否批準取水許可申請的決定前,應當舉行聽證。

        第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水許可申請不予批準:

        (一)在取水許可總量已經超過控制總量的地區增加取水量的;

        (二)申請人具備較大節水潛力的;

        (三)可能對河流、湖泊的水功能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取水工程布局不合理的;

        (五)可能對第三者或者公共利益產生重大損害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市、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在作出不予批準的決定時,應當說明不予批準的理由和依據。

        對水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不予批準的決定,申請人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 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的取水計量設施、節水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必須與工程主體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六條 取水工程或者設施建成后由有管理權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檢驗,檢驗合格的應當發給取水許可證。

        市、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取水許可證的發放情況予以公告。

        第三章 取水許可監督管理

        第十七條 取水人應當依照國家技術標準安裝取水計量設施,保證計量設施正常運行,并按照規定填報取用水統計報表。

        第十八條 市、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下一年度取水調配計劃、取水人對下一年度的取水計劃,按照統籌協調、綜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則,向取水人下達下一年度取水計劃。

        取水人應當按照下達的年度取水計劃取水。取水人因特殊原因需要增加取水用量計劃的,須經有管理權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十九條 市、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取水人的取用水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一)取水用途、取水和排水地點;

        (二)取水計劃執行;

        (三)水資源費繳納;

        (四)取水計量設施、節水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及技術檢測;

        (五)排水水質是否達到規定標準;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對取水人的取水量予以核減或者限制:

        (一)由于自然原因和重大事故等使水源不能滿足本地區正常供水的;

        (二)社會總需水量增加而又無法獲得新水源的;

        (三)由于取水、排水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

        (四)出現需要核減或者限制取水量的其他特殊情況的。

        第二十一條 取水許可證有效期限為5年。需要延長取水期限的,應當在距期滿90天前向原批準機關提出申請。原批準機關應當在接到申請之日起30天內決定批準或者不批準。

        第二十二條 因取水人或取水方式、取水用途、排水地點發生變化的,取水人應持取水許可證到原批準發放取水許可證的機關辦理取水許可變更手續。

        因取水地點、取水量超過核定取用的最大水量的,取水人應重新辦理取水許可申請。

        第二十三條 取水人連續停止取水滿1年的,經核查后,由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的機關注銷其取水許可證。由于不可抗力或者進行重大技術改造等原因造成連續停止取水滿1年的,經審批發放取水許可證的機關同意,可以保留取水許可證。

        第四章 水資源費的征收管理

        第二十四條 除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取水和農業灌溉以外的取水人,均應按本辦法的規定繳納水資源費。

        第二十五條 市、區縣(自治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按本辦法第四條規定的分級管理權限,負責水資源費的征收工作。

        第二十六條 制定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水資源短缺地區的征收標準應高于水資源豐沛地區的征收標準;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征收標準應高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征收標準。

        (二)取用地下水的征收標準應高于地表水的征收標準。

        (三)洗浴等特殊行業取用水的征收標準應高于商業、服務業取用水的征收標準;商業、服務業取用水的征收標準應高于工業取用水的征收標準;工業取用水的征收標準應高于生活取用水的征收標準。

        (四)以水為主要原料的產品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應高于本條第(三)項規定的最高征收標準。

        水資源費的具體征收標準由市物價、財政部門提出方案,報市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七條 取水人在核準的年取水計劃內取水的,水資源費按規定標準繳納。

        年實際取水量超過核準的年取水計劃,超額不到30%的,超過部分按規定標準的兩倍繳納;超額30%以上的,超過部分按規定標準的3倍繳納。

        第二十八條 一般取水項目的水資源費按實際取水量計收;水(火)力發電取水按發電量計收;以水為主要原料的產品的水資源費按產品銷售額計收。

        按實際取水量計收水資源費的取水人,無量水設施或不提供實際取水量的,按取水口設計引水量或機械設施取水能力連續滿負荷運轉計收水資源費。

        按發電量計收水資源費的取水人,不提供實際發電量報表的,按設計發電功率連續滿負荷運轉計收水資源費。

        第二十九條 水資源費按月或按季征收。取水人應在規定期限內繳納水資源費,逾期不繳納水資源費的,每逾期1日,加收2滯納金。

        第三十條 水資源費不得減免征收。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特別困難和享受國家產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取水單位,可于每年1月31日前向有管理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緩繳水資源費的申請。水行政主管部門對緩繳申請應每年匯總審核1次,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取水單位可以緩繳當年水資源費。

        第三十一條 水資源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管理,其使用管理辦法由市財政會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三十二條 財政、物價和審計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對水資源費征收、使用和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取用地熱水、礦泉水的,應當先向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取水許可證,確定開采限量;憑取水許可證向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辦理相應的采礦許可證。

        取用地熱水、礦泉水的,由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征收采礦權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已繳納地熱水、礦泉水的采礦權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的,不再繳納水資源費。

        對地熱水、礦泉水的管理,國務院有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取水許可證核準的取水量是允許取水人取用的最大水量。

        第三十五條 取水單位和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按《重慶市水資源管理條例》予以處罰。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自20xx年2月1日起施行。1998年10月9日的《重慶市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37號)同時廢止。

        取水許可制度直接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用水單位,必須向審批取水申請的機關提出取水申請,經審查批準,獲得取水許可證或者其他形式的批準文件后方可取水的制度就是取水許可制度。

        取水許可制度是我國用水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實行用水管理制度,如前蘇聯、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德國、英國。

        第4篇: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出口退稅問題對策

        一、我國當前出口退稅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1出口退稅管理的程序性法規不完善

        實行新稅制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既包括了政策內核,又包含了日常規范。在隨后出臺的諸多文件中,幾乎都是有關稅政方面的內容,而對出口退稅管理的規范,則散見于以上文件中。由于沒有一部成型的程序性、管理性法規,出口退稅操作出現了很多管理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反過來又影響了出口退稅政策的準確實施,使出口退稅政策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出口退稅管理的程序法規不完善導致的后果是:

        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審批流程而僅僅根據《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中的有關條款來確定審批流程,勢必產生諸多責任不清、崗位不明現象,也會使審批退稅沒有強有力的內部制約機制,從而在管理上出現很多漏洞,也給騙稅以可乘之機。因此,如果出口退稅管理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不按業務屬性建立內部制約機制,而是實行粗放管理,那么各種隱患將長期存在。

        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檢查規程,使各地出口退稅檢查的內容、方式、手段及事后處理等不盡相同,隨意性很大,從而使檢查效果大打折扣,產生導致騙稅的隱患。

        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清算規程,使各地出口退稅清算業務多種多樣,有些地區甚至只對出口退稅清算走過場。而實際上清算業務是出口退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嚴把出口退稅關的重要環節。

        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計劃分配方法、檔案管理制度及統一明確的財務規范,使出口退稅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影響,也使出口退稅管理的公正性、規范性和高效性不能很好實現。

        2管理手段落后,電算化管理水平低下

        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是大勢所趨。盡管自l990年開始國家稅務總局就在探索和研究如何運用計算機來進行出口退稅管理,國務院還將出口退稅計算機管理系統列為國家“三金”工程中的“金稅工程”,但部門之間運用程度參差不齊,銜接配合問題較多。目前稅務總局推廣應用軟件在實踐運行中以暴露出諸多問題:

        首先,信息應用不全。現除海關電子信息可以進行對碰稽核外,其他如企業財務核算信息、外匯管理局的結匯信息和專用發票信息等都還不能被退稅部門所采用,電算化稽核功能還不能充分發揮。

        其次,軟件設計內容跟不上新出臺的政策要求,由此帶來操作難問題。

        再者,交叉稽核信息滯后且變化無常。大量申報數據因信息滯后,只好撤單。單證回收和電子信息是互補的,有時信息傳遞渠道不暢,造成人為退稅滯后及退稅計劃難以把握,既影響退稅質量,又難以有效防范和打擊騙稅。

        還有,功能不齊全,缺乏清算及檢查功能。現行的申報系統和審核系統其基本功能主要是數據登錄、編報和數據核對,但缺乏管理功能,給退稅管理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另外,該系統也未將檢查功能列入其中,使退稅檢查游離于系統之外,既不利于規范統一,又不利于數據的相互銜接。

        3部門協調配合不夠,管理上存在失控、脫節現象

        出口退稅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涉及稅務機關內部的退稅、征收、計財、信息等部門,同時還涉及到海關、外管、外經貿等部門,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對出口退稅工作必須協調一致。但目前國家涉及此類文件不多且執行起來有較大折扣。有些具體問題在協調上無明確要求,致使一些工作協調極其困難。如一些地方海關往往對稅務機關的函調報關單不能及時復函;有些海關要求退稅部門發函調查必須附報關單原件;有的明顯制單錯誤,企業要求改單,而非要退稅部門出具證明才予改單,從而影響退稅進度。另還,管理手段落后,既造成部門之間工作推諉,也造成管理失控、脫節,給不法分子的騙稅活動留有空隙。

        4退稅單證申報滯后現象嚴重

        生產企業實施“免抵退”稅后,只要產品一報關出口并在財務入賬后,就可以向稅務機關申報免抵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出口企業的資金壓力,但也使企業放松了對單證收集和報送的重視程度。

        另外,實行免抵后還帶來一些弊端,有可能產生導向性問題,如有些企業將內銷收入虛報為外銷收入緩稅。單證回收滯后,使“免抵退”稅得不到最后確認,易造成漏洞,直接影響到稅收計劃和退稅計劃的實施,對地方財政造成壓力。對企業而言,單證回收期限超過六個月,國稅部門將予以補稅,這對出口企業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負擔。

        二、解決當前出口退稅管理上存在問題的對策

        1征、退稅統一管理,廢除兩套申報、兩套清算辦法

        目前生產企業同時實行增值稅納稅申報與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不僅給企業和稅務機關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也不利于正確貫徹稅收政策。建議把“免抵退”稅的申報、審核和匯總、清算與增值稅統一起來,在報表制度、計算依據的確定和計算結果的認定上統一辦法。要以規范、統一為前提,真正實現兩套申報辦法的合并。要以統一的思路重新設計《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生產企業自營(委托)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兩套辦法合而為一,每月統一申報納稅。年底將征稅清算與“免抵退”稅清算統一管理,把增值稅清算表與《生產企業“免抵退”稅年度清算表》合二為一。這樣把“免抵退”稅管理納入增值稅的管理架構中是比較合理。建議統一開發免抵退稅管理軟件,將企業申報、稅務部門內部各部門審核審批流轉及清算檢查納入其中,可以提高效率、明確責職。

        2加快出口退稅單證回收速度

        盡快出臺出口退稅單證管理辦法,提高單證回收速度,這對稅務機關組織稅收收入(免抵調庫)和企業加速資金周轉帶來很大的作用。具體可推行以下做法:

        一是單證申報時間先后與退稅指標分配掛鉤;

        二是單證回收與出口退稅辦稅員考核掛鉤。

        三是嚴格審核,及時輔導、抽查,落實責任制,通過同類同行業回收率對比分析,及時發現問題。

        3建立完整的出口退稅管理系統

        建立完整的出口退稅管理系統,矯正不規則的外部行為。在目前的出口退稅機制中,仍存在著失去統一性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涉及出口退稅的有關部門單純從部門利益出發而形成的不協調行為。外部行為不規范,我國出口退稅就難以形成一個良好的、協調的外部環境,甚至使出口退稅政策產生負效應。另外也正是這種外部行為的不規則性,致使出口騙稅屢屢發生,造成國家稅收損失。

        因而創造良好的出口退稅的外部環境,必須規范外部行為。通過立法,建立全國性的出口退稅管理系統。

        4進一步加快出口退稅網絡化進程

        要加強對出口退稅憑證的有效管理,在全國范圍內組建各級票據計算機管理機構,實現票據信息共享,加強交叉稽核力度。

        我國出口退稅計算機的應用應朝著網絡化方向發展,實現退稅機關與海關、外管、銀行、工商、技監、外貿主管部門以及征稅機關之間的計算機聯網,形成政府電子口岸

        執法管理系統,實行資源共享(包括報關單信息、核銷單信息、專用發票信息、專用稅票信息)。

        要進一步規范并完善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系統,軟件設計及時補充有關功能,如新出臺的政策操作、檢查、清算功能等,在能有效防范騙稅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出口退稅操作手續。

        在稅務部門內部應加強出口退稅人力資源配置,各部門更應通力協作、信息共享,加強對出口貨物的控管,嚴防騙稅發生。如建立協調會議制度、信息傳遞制度等。

        5加強出口退稅法制建設

        1994年新稅制實施以來,出口退稅的法律依據比較薄弱,基本依據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條第三款中表述的“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第十一條中表述的“對納稅人出口應稅消費品,免征消費稅”這兩句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頒布出口退稅工作的最基本規章就是1994年的《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國稅發[1994]31),但這個文件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失效。

        目前我們法制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出口退稅沒有一個基本的法律或法規。二是現有的法律級次過低。三是現有的規章過于散亂,缺乏系統性。四是有關出口退稅的行政處罰的種類、行使權限不夠明確、系統,不利于依法打擊騙取出口退稅的違法行為。

        加強稅收法制建設,就要加強稅收立法,規范稅收執法,強化稅收執法監督。認真學習貫徹行政許可法,全面清理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稅務行政許可。繼續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嚴厲打擊各種涉稅違法活動。加強稅收法制教育。

        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切實加強減免稅管理。針對薄弱環節,加強各稅種管理。狠抓稅收征管基礎工作,強化稅源管理,嚴密防范、嚴厲打擊騙取出口退稅違法行為。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

        6有針對性的防范和打擊出口騙稅

        嚴格區分外貿出口企業的自營與業務,必須從以下方面加強稅收征收管理和退稅審核工作:

        第5篇: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出口退稅問題 對策

        一、我國當前出口退稅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1出口退稅管理的程序性法規不完善

        實行新稅制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既包括了政策內核,又包含了日常規范。在隨后出臺的諸多文件中,幾乎都是有關稅政方面的內容,而對出口退稅管理的規范,則散見于以上文件中。由于沒有一部成型的程序性、管理性法規,出口退稅操作出現了很多管理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反過來又影響了出口退稅政策的準確實施,使出口退稅政策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出口退稅管理的程序法規不完善導致的后果是:

        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審批流程而僅僅根據《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中的有關條款來確定審批流程,勢必產生諸多責任不清、崗位不明現象,也會使審批退稅沒有強有力的內部制約機制,從而在管理上出現很多漏洞,也給騙稅以可乘之機。因此,如果出口退稅管理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不按業務屬性建立內部制約機制,而是實行粗放管理,那么各種隱患將長期存在。

        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檢查規程,使各地出口退稅檢查的內容、方式、手段及事后處理等不盡相同,隨意性很大,從而使檢查效果大打折扣,產生導致騙稅的隱患。

        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清算規程,使各地出口退稅清算業務多種多樣,有些地區甚至只對出口退稅清算走過場。而實際上清算業務是出口退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嚴把出口退稅關的重要環節。

        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的計劃分配方法、檔案管理制度及統一明確的財務規范,使出口退稅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影響,也使出口退稅管理的公正性、規范性和高效性不能很好實現。

        2管理手段落后,電算化管理水平低下

        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是大勢所趨。盡管自l990年開始國家稅務總局就在探索和研究如何運用計算機來進行出口退稅管理,國務院還將出口退稅計算機管理系統列為國家“三金”工程中的“金稅工程”,但部門之間運用程度參差不齊,銜接配合問題較多。目前稅務總局推廣應用軟件在實踐運行中以暴露出諸多問題:

        首先,信息應用不全。現除海關電子信息可以進行對碰稽核外,其他如企業財務核算信息、外匯管理局的結匯信息和專用發票信息等都還不能被退稅部門所采用,電算化稽核功能還不能充分發揮。

        其次,軟件設計內容跟不上新出臺的政策要求,由此帶來操作難問題。

        再者,交叉稽核信息滯后且變化無常。大量申報數據因信息滯后,只好撤單。單證回收和電子信息是互補的,有時信息傳遞渠道不暢,造成人為退稅滯后及退稅計劃難以把握,既影響退稅質量,又難以有效防范和打擊騙稅。

        還有,功能不齊全,缺乏清算及檢查功能。現行的申報系統和審核系統其基本功能主要是數據登錄、編報和數據核對,但缺乏管理功能,給退稅管理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另外,該系統也未將檢查功能列入其中,使退稅檢查游離于系統之外,既不利于規范統一,又不利于數據的相互銜接。

        3部門協調配合不夠,管理上存在失控、脫節現象

        出口退稅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涉及稅務機關內部的退稅、征收、計財、信息等部門,同時還涉及到海關、外管、外經貿等部門,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對出口退稅工作必須協調一致。但目前國家涉及此類文件不多且執行起來有較大折扣。有些具體問題在協調上無明確要求,致使一些工作協調極其困難。如一些地方海關往往對稅務機關的函調報關單不能及時復函;有些海關要求退稅部門發函調查必須附報關單原件;有的明顯制單錯誤,企業要求改單,而非要退稅部門出具證明才予改單,從而影響退稅進度。另還,管理手段落后,既造成部門之間工作推諉,也造成管理失控、脫節,給不法分子的騙稅活動留有空隙。

        4退稅單證申報滯后現象嚴重

        生產企業實施“免抵退”稅后,只要產品一報關出口并在財務入賬后,就可以向稅務機關申報免抵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出口企業的資金壓力,但也使企業放松了對單證收集和報送的重視程度。

        另外,實行免抵后還帶來一些弊端,有可能產生導向性問題,如有些企業將內銷收入虛報為外銷收入緩稅。單證回收滯后,使“免抵退”稅得不到最后確認,易造成漏洞,直接影響到稅收計劃和退稅計劃的實施,對地方財政造成壓力。對企業而言,單證回收期限超過六個月,國稅部門將予以補稅,這對出口企業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負擔。

        二、解決當前出口退稅管理上存在問題的對策

        1征、退稅統一管理,廢除兩套申報、兩套清算辦法

        目前生產企業同時實行增值稅納稅申報與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不僅給企業和稅務機關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也不利于正確貫徹稅收政策。建議把“免抵退”稅的申報、審核和匯總、清算與增值稅統一起來,在報表制度、計算依據的確定和計算結果的認定上統一辦法。要以規范、統一為前提,真正實現兩套申報辦法的合并。要以統一的思路重新設計《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生產企業自營(委托)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兩套辦法合而為一,每月統一申報納稅。年底將征稅清算與“免抵退”稅清算統一管理,把增值稅清算表與《生產企業“免抵退”稅年度清算表》合二為一。這樣把“免抵退”稅管理納入增值稅的管理架構中是比較合理。建議統一開發免抵退稅管理軟件,將企業申報、稅務部門內部各部門審核審批流轉及清算檢查納入其中,可以提高效率、明確責職。

        2加快出口退稅單證回收速度

        盡快出臺出口退稅單證管理辦法,提高單證回收速度,這對稅務機關組織稅收收入(免抵調庫)和企業加速資金周轉帶來很大的作用。具體可推行以下做法: 

        一是單證申報時間先后與退稅指標分配掛鉤;

        二是單證回收與出口退稅辦稅員考核掛鉤。

        三是嚴格審核,及時輔導、抽查,落實責任制,通過同類同行業回收率對比分析,及時發現問題。

        3建立完整的出口退稅管理系統

        建立完整的出口退稅管理系統,矯正不規則的外部行為。在目前的出口退稅機制中,仍存在著失去統一性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涉及出口退稅的有關部門單純從部門利益出發而形成的不協調行為。外部行為不規范,我國出口退稅就難以形成一個良好的、協調的外部環境,甚至使出口退稅政策產生負效應。另外也正是這種外部行為的不規則性,致使出口騙稅屢屢發生,造成國家稅收損失。

        因而創造良好的出口退稅的外部環境,必須規范外部行為。通過立法,建立全國性的出口退稅管理系統。

        4進一步加快出口退稅網絡化進程

        要加強對出口退稅憑證的有效管理,在全國范圍內組建各級票據計算機管理機構,實現票據信息共享,加強交叉稽核力度。

        我國出口退稅計算機的應用應朝著網絡化方向發展,實現退稅機關與海關、外管、銀行、工商、技監、外貿主管部門以及征稅機關之間的計算機聯網,形成政府電子口岸執法管理系統,實行資源共享(包括報關單信息、核銷單信息、專用發票信息、專用稅票信息)。

        要進一步規范并完善出口退稅電子化管理系統,軟件設計及時補充有關功能,如新出臺的政策操作、檢查、清算功能等,在能有效防范騙稅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出口退稅操作手續。

        在稅務部門內部應加強出口退稅人力資源配置,各部門更應通力協作、信息共享,加強對出口貨物的控管,嚴防騙稅發生。如建立協調會議制度、信息傳遞制度等。

        5加強出口退稅法制建設

        1994年新稅制實施以來,出口退稅的法律依據比較薄弱,基本依據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條第三款中表述的“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第十一條中表述的“對納稅人出口應稅消費品,免征消費稅”這兩句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頒布出口退稅工作的最基本規章就是1994年的《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國稅發[1994]31),但這個文件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失效。

        目前我們法制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出口退稅沒有一個基本的法律或法規。二是現有的法律級次過低。三是現有的規章過于散亂,缺乏系統性。四是有關出口退稅的行政處罰的種類、行使權限不夠明確、系統,不利于依法打擊騙取出口退稅的違法行為。

        加強稅收法制建設,就要加強稅收立法,規范稅收執法,強化稅收執法監督。認真學習貫徹行政許可法,全面清理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稅務行政許可。繼續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嚴厲打擊各種涉稅違法活動。加強稅收法制教育。

        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切實加強減免稅管理。針對薄弱環節,加強各稅種管理。狠抓稅收征管基礎工作,強化稅源管理,嚴密防范、嚴厲打擊騙取出口退稅違法行為。推進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

        6有針對性的防范和打擊出口騙稅

        嚴格區分外貿出口企業的自營與業務,必須從以下方面加強稅收征收管理和退稅審核工作:

        第6篇: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一、加強貨物勞務稅征管

        (一)增值稅

        1.加強農產品抵扣增值稅管理

        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農產品抵扣增值稅管理,嚴厲打擊利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和銷售發票偷騙稅違法犯罪活動。及時了解農產品收購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規律,摸清生產環節農產品消耗率、業務成本構成、投入產出比等情況。對于以農產品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業要定期進行納稅評估,結合企業申報資料深入檢查農產品進項稅額是否屬實,凡以現金支付農產品收購款且數額較大的,應重點評估,認真審核。對于管理中發現的涉嫌偷騙稅問題,要及時移交稽查部門,依法嚴肅查處。

        2.加強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抵扣管理

        與海關部門共同推行海關專用繳款書“先比對、后抵扣”管理辦法。由海關向稅務機關傳遞專用繳款書電子信息,將“先抵扣、后比對”調整為“先比對、后抵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進口貨物取得屬于增值稅扣稅范圍的海關專用繳款書,必須經稽核比對相符后方可申報抵扣稅款,從根本上解決利用偽造海關專用繳款書騙抵稅款問題。自2009年4月起,海關專用繳款書“先比對、后抵扣”的管理辦法已在部分地區試行,待條件成熟時在全國范圍內實行。

        稅務總局于2009年4月至7月,統一部署各地對20*年下半年稽核異常的海關專用繳款書進行清查,以打擊偷騙稅犯罪,減少稅收流失。各級國稅機關貨物勞務稅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基層稅源管理部門負責具體清查,信息中心負責技術支持,稽查部門負責對稅源管理部門移交案件的查處。

        (二)消費稅

        加強白酒消費稅稅基管理。稅務總局制定《白酒消費稅計稅價格核定管理辦法》,核定大酒廠白酒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保全稅基,增收消費稅。各地要加強小酒廠白酒消費稅的征管,對賬證不全的,采取核定征收方式。要開展免稅石腦油的消費稅專項納稅評估,堵漏增收。

        (三)營業稅

        繼續做好公路、內河貨運發票“票表比對”工作。各級國地稅機關要充分利用公路、內河貨物運費發票數據,認真進行“票表比對”,加強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管理。

        積極落實建筑和房地產業項目管理辦法。各地在落實辦法時,應盡可能獲取第三方信息,與企業申報信息進行比對,切實抓好建筑和房地產業營業稅等各稅種管理。

        (四)出口退稅

        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出口應征稅貨物的管理,及時將出口應征稅貨物稅款入庫。稅務總局對20*年出口應征稅貨物進行統計并清分各地,各地應對20*年、2009年一季度出口應征稅貨物進行清查,及時追繳未納稅貨物稅款。

        二、加強所得稅征管

        (一)企業所得稅

        1.全面加強企業所得稅預繳管理

        要認真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企業所得稅預繳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09]34號),進一步加強企業所得稅預繳管理。依法調整預繳方法。對納入當地重點稅源管理的企業,原則上按實際利潤額預繳方法進行預繳;對未按要求調整的,要堅決糾正。著力提高預繳稅款比例。確保年度預繳稅款占當年企業所得稅入庫稅款不少于70%,防止稅款入庫滯后。開展分地區預繳工作檢查。各地應按照有關要求開展預繳管理自查,稅務總局組織督查,確保預繳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2.進一步加強匯算清繳工作

        各地要切實做好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審核工作,提高年度申報質量,及時結清稅款。匯算清繳結束后,要認真開展納稅評估。對連續三年以上虧損、長期微利微虧、跳躍性盈虧、減免稅期滿后由盈轉虧或應納稅所得額異常變動等情況的企業,要作為評估的重點。要針對匯算清繳發現的問題和稅源變化,加強日常監控和檢查,堵塞征管漏洞。

        3.加強匯總納稅企業征管

        各地要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推廣應用匯總納稅信息管理系統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141號)的要求,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2009年7月1日在全國推行。要積極應用該系統提供的信息,加強匯總納稅企業的監管。要研究明確二級分支機構的判定標準,加強對掛靠性質非法人分支機構的管理。研究完善分支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對分支機構的監管措施,充分發揮主管稅務機關的監管作用。要按照規定做好匯總納稅企業稅款分配、財產損失列支等監督管理工作,稅務總局下半年將組織開展匯總納稅企業的交叉檢查,防止匯總納稅企業稅款應分未分、少分以及漏征漏管等問題發生。要研究完善企業所得稅收入全部歸中央的匯總納稅企業的管理辦法,重新審核確認上述企業的二級分支機構。

        4.加強企業所得稅行業管理

        各地要認真按照銀行、房地產、餐飲、鋼鐵、煙草、電力、建筑業等企業所得稅管理操作指南的要求,做好分行業信息采集、預繳分析、納稅評估和日常核查等工作。要著力研究制定建筑業企業所得稅管理辦法,推進專業化管理。

        5.加強企業所得稅優惠審核

        稅務總局將進一步研究明確企業所得稅優惠審核審批備案管理問題。各地要加強對享受稅收優惠企業的審核認定,做好動態管理;對不再符合條件的,一律停止其享受稅收優惠。

        (二)個人所得稅

        1.推進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

        各地要加快推廣個人所得稅管理系統,進一步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管理工作的通知》(國稅發[2007]97號),力爭在2009年底前將所有扣繳單位納入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管理。凡是20*年度扣繳稅款在10萬元以上的扣繳單位,從2009年6月份開始必須實行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扣繳單位在辦理扣繳申報時,必須按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的要求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進行匯總申報的,稅務機關不予受理。稅務總局將在2009年第四季度組織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執法檢查,發現應實行未實行的,將通報批評。

        2.規范高等院校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各地要大力推進高校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加強高校教師除工資以外的其他收入和兼職、來訪講學人員的個人所得稅征管。要選擇部分扣繳稅款可能不實、人均納稅額較低的高校進行分析、評估和檢查,發現應扣未扣稅款行為,要依法處理。

        3.加強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征管和自行納稅申報的后續管理工作

        各地要主動加強與工商部門的協作,獲取個人股權轉讓信息;進一步規范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征管流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對形式上采取平價、低價轉讓且沒有正當理由的,可對其計稅依據進行核定。各地要做好20*年度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應補稅款的入庫和后續管理工作。

        4.加強企業工資薪金支出總額和已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總額的比對

        國稅局、地稅局要加強協作,對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的工資薪金支出總額和已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總額進行比對。對二者差異較大的,地稅局要進行實地核查或檢查,對應扣未扣稅款的,應依法處理。2009年度比對范圍不得低于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總戶數的10%。

        5.加強對外籍個人的個人所得稅管理

        各地要加強與外部門的配合、協作。要與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配合,著重掌握外籍人員出入境時間及各種資料,為實施稅收管理和離境清稅等提供依據;與銀行及外匯管理部門配合,加強售付匯管理,把住資金轉移關口。要加強國稅、地稅以及內、外稅管理部門之間的配合,以企業為單位,建立外籍個人管理檔案。各地應根據外籍個人對中國稅法的遵從程度,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輔導、政策講解或約談,促使其據實申報。各地對外籍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及其他所得需要核查的,應按稅務總局規定提出國際情報交換請求;得到對方國家情報后,應認真核查、確認個人所得;并摸索規律,逐步掌握不同國家外派人員的薪酬標準,重點加強來源于中國境內、由境外機構支付所得的管理。

        三、加強財產行為稅征管

        各地要加大推廣應用財產行為稅稅源監控管理平臺力度,2009年6月底前全國基本安裝到位。要建立各地監控平臺與稅務總局監控平臺的連接,2009年底前建立起統一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稅源數據庫,并逐步建立其他稅種稅源數據庫。要運用監控平臺功能,采集征管和第三方信息,開展信息比對,促進納稅評估和稅源監控,加強稅收收入預測、政策執行評估,提升財產行為稅管理水平。

        (一)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

        各地要做好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清查的后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分級稅源數據庫,并做好數據庫的更新和維護工作,實現稅源數據的動態管理。要分析本地區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的規模、結構和分布等情況,及時發現征管中的漏洞,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要繼續推廣利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技術核實納稅人占地面積,抓好城鄉結合部、工業園區應稅土地的清查,對大型廠礦、倉儲和房地產開發等占地面積大的企業,外資企業以及使用集體土地進行生產經營的納稅人也要加強稅源監控工作。各地要加強對土地等級調整工作的管理,以經濟繁榮程度、城市發展和地價水平等因素為依據,參考國土部門的基準地價確定辦法,科學合理劃分土地等級,使城鎮土地使用稅稅負更加合理并調節土地級差收入。

        各地要做好房產稅征管工作。摸清房產稅稅源,重點加強出租房屋和房產稅零申報戶的征管。要通過多種方式核實稅基,重點檢查具備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以及房屋附屬設備設施等納稅情況。

        (二)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

        各地要著力抓好增值稅、消費稅兩稅信息比對軟件的安裝和信息比對。正在安裝、調試的地區,有關部門應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對個別安裝調試有困難的地區,稅務總局信息中心將赴現場指導;部分先試點后推廣的地區,要及時總結試點經驗,爭取2009年6月底前全面推行;因設備購置和省級征管數據大集中而影響軟件安裝的地區,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抓緊做好軟件安裝前的準備工作。各地要將比對核查2006、2007、20*年度兩稅信息的詳細情況及征收入庫結果,按照《關于報送兩稅信息比對工作成果的通知》(財行便函[2009]23號)要求,分別于2009年5月底和9月底前報稅務總局(財產行為稅司)。目前軟件安裝和應用有困難的省市,要開展手工比對工作。各地要認真總結兩稅信息比對經驗,促進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堵漏增收。

        (三)土地增值稅

        各地要認真貫徹《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規程》,加強和規范土地增值稅清算工作。為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開展土地增值稅清算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318號)要求,稅務總局將于近期開展督導檢查,各地也要層層開展自查,切實提高土地增值稅管理水平。

        (四)車船稅

        各地要積極加強與車船稅扣繳義務人的信息溝通工作,全面取得車船稅代收代繳信息和車輛信息,建立車船稅稅源數據庫,并利用稅源信息比對強化對代收代繳工作的監管力度。各地要積極與財政、公安和保監部門溝通,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將購買“交強險”作為機動車登記、檢驗的前提條件,同時,嚴格按照《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車船稅代收代繳工作的通知》(國稅發[20*]74號)的規定,完善“以檢控(保)費,以(保)費控稅”的征管模式,強化內控機制,促進車船稅征管。

        (五)耕地占用稅、契稅

        各地要嚴格執行稅務總局關于契稅直接征收等征管規定。進行耕地占用稅、契稅職能劃轉的地區,要統籌職能、人員、工作安排,防止征管質量因職能劃轉而下滑;要整合耕地占用稅、契稅的稅源、征管信息及房地產業其他稅種的信息,進一步推動房地產稅收一體化工作;要將耕地占用稅、契稅納入統一的稅收征管考核指標體系,完善征管質量監督和評價機制。

        四、加強國際稅收征管

        (一)反避稅

        深入開展反避稅調查。要加強對關聯申報信息的審核、分析,強化全國、區域和行業聯查工作,繼續做好制衣制鞋、電子和通訊設備制造、電腦代工等行業的調查結案工作;力求在快餐、大型零售、飲料生產、電梯、汽車等行業的調查中取得突破;重點做好對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融資、輪胎制造、制藥、飯店連鎖等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行業的轉讓定價調查工作,加大調整補稅力度,以提高行業整體利潤水平。

        加強對“走出去”企業的管理,重點關注在國外設立子公司的中國企業,是否足額收取特許權使用費或勞務費,或將利潤留滯避稅港,以延遲或逃避我國稅收的情況。

        加強對反避稅調查調整企業的跟蹤管理,鞏固和擴大反避稅工作成果。注重對以前年度調整企業的投資、經營、關聯交易、納稅申報等指標進行跟蹤監控,采取與企業約談、立案調查等方式,防止避稅行為反彈。

        穩步開展雙邊磋商工作。要針對跨國公司提出的預約定價和轉讓定價對應調整的雙邊磋商申請,穩步開展雙邊磋商工作,著重研究成本節約、無形資產定價、成本構成等難點問題,全面反映我國企業對跨國公司集團的利潤貢獻,維護我國的稅收權益。

        (二)非居民稅收

        1.做好20*年度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申報及匯算清繳工作

        要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等報表的通知》(國稅函〔20*〕801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6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規程〉的通知》(國稅發〔2009〕11號)要求,做好日常納稅申報和匯算清繳,進一步提高稅款預繳率,嚴格審核稅前扣除項目,防范欠稅,確保收入及時足額入庫。

        2.加強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

        要按照《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稅務總局令第19號),結合本地實際,突出重點建設項目,抓好非居民稅務登記、申報征收以及相關境內機構和個人資料報告工作。

        3.加強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工作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規定,落實扣繳登記和合同備案制度,輔導扣繳義務人及時準確扣繳應納稅款,建立管理臺賬和檔案;特別是對股權轉讓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企業且在境外交易的行為,應著力監控被轉讓股權的境內企業,以稅務變更登記環節為重點做好稅收風險防范和控制。

        第7篇: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一、企業所得稅征管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所得稅管戶多,稅收管理員少,征管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方面,我局現有正常管戶近10000戶,其中所得稅納稅戶3300多戶,20__年一年新增所得稅管戶600多戶,增長了24.8%。另一方面,近年來我系統從人員到計算機設備征管資源配置一再向基層一線傾斜,目前一線直接從事稅源管理人員接近全系統稅務干部的三分之一,但隨著新注冊企業的快速增加,人均管戶逐年遞增,征管力量越來越被攤薄。

        二是所得稅政策性強,財務人員素質參差,辦稅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方面,所得稅核算形式多樣,計算過程復雜,優惠政策涉及面廣,政策執行審核審批手續繁瑣,從稅種認定、適用政策、預繳申報到匯算清繳,一系列辦稅事項特別是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之間的差異和納稅調整,都對企業辦稅人員提出了較高的業務要求;另一方面,企業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所得稅政策、尤其是稅前扣除項目的熟悉把握不全面,難免帶來企業會計制度執行和財務核算的不規范,一些中小企業不設專職財務人員,雇用的兼職會計通常按照雇主意愿做賬,現金交易、收入不入賬、費用亂列支等現象時有發生,不能準確核算成本費用,更不能準確計算申報應納所得稅額,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所得稅征管帶來難度。

        三是所得稅稅基復雜,稅收執法風險較大,綜合治稅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方面,新所得稅法從產業、從區域、從企業規模等方面更多角度地細化了稅收優惠條目,較之舊法,新法及條例內容調整變化繁多,尤其是稅前扣除項目,有的保留,有的被取消,加大了所得稅計稅依據認定、審核難度。另一方面,國稅系統幾乎還沒有直接從事企業所得稅管理的專職人員,所得稅管理措施和手段還較單一,特別是相對于所得稅政策的復雜性,在對納稅人成本和費用的列支、對收入和利潤的核算方面時常表現得控管不力,處于一種被動局面,把不準征管的要害,管理經驗的不全面、不成熟,難免帶來執法風險和隱患。

        二、實施企業所得稅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以信息化管理為依托,建立適應風險識別要求的風險信息情報管理機制,厘清所得稅稅基。一是建立企業所得稅管理電子臺賬,包括匯算清繳管理類、審批類、備案類、固定資產和技術改造等,重點關注企業稅前扣除的成本、費用、減免稅、待彌補虧損等事項,主要是結合新所得稅法及各項具體政策的出臺,將臺賬作為稅收管理員做好企業所得稅審批和取消審批后的后續管理的輔助工具,為新舊稅法的順利過渡和所得稅征管的無縫銜接夯實管理基礎。二是建立非貿易售付匯管理臺賬,按季與市外管局對接,將取得的付匯信息及時傳遞基層分局做好核查,建立源泉控管機制。20__年全市26戶企業扣繳預提所得稅375萬元,其中,國稅部門通過售付匯信息核查發現有問題戶4戶,補交預提所得稅170萬元。三是建立外資企業登記事項管理臺賬。做好企業股權變更、轉讓等事項的巡查跟蹤,巡查中發現某公司以前年度外方股東之間股權轉讓涉及未交預提所得稅,督促企業補交了以前年度預提所得稅137萬元,并按規定加收滯納金26.1萬元。

        2、以專業化管理為方向,借鑒風險管理理念強化分類管理,提高所得稅管理效率。制訂分類管理辦法。調查摸清全市所得稅稅源分布狀況,對全市重點稅源企業、一般稅源企業、核定征收企業、匯總納稅企業規范實施分類管理。一是加強重點稅源企業“一對一”管理。為重點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政策服務,按季做好重點企業稅源分析,20__年全市大企業入庫所得稅36888萬元,占當年企業所得稅入庫稅金總額的74.69%,凸顯了大企業的稅收高貢獻和稅源分類管理的高效率。二是做好中小企業行業管理。針對中小企業面廣量大特點,以行業管理為主線,著力于做好企業預繳申報數據與行業稅源狀況的審核比對,防止企業因管理缺位而造成申報的“虛虧實盈”,做好行業的集中整治。三是加強邊緣企業管!理。突出對零盈利企業、空掛戶、失蹤戶、非正常戶的清理,對微利企業能耗、物耗和銷售利潤等基礎信息的調查摸底管理。四是對涉外企業實行聯合稅務審計。加強國地稅征管聯動,聯合地稅開展外資企業稅務審計,20__年涉外稅務審計補稅53萬元,加收滯納金2.25萬元。

        3、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借鑒風險管理方法 ,在匯繳中提升納稅遵從度。一是制訂匯算清繳風險目標管理規劃。對匯繳工作目標、階段重點、工作措施等事先做好決策安排,具體包括:實行匯繳審核工作底稿制度,實行匯繳數據分類分級審核,實施匯繳企業實地復查等,目的都是防止和杜絕匯繳工作走過場。二是做好風險識別和排序。主要是根據納稅人所得稅預繳申報數據,結合納稅人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排查所得稅征管中的風險點,風險特征包括:處于稅收優惠期最后一年且利潤增高的外資企業,連續幾年虧損卻仍在增加投資的企業,關聯企業,所得稅預繳年營業收入明顯低于增值稅申報收入的非增值稅納稅人中的核定征收企業等。三是制訂風險應對措施。根據不同的風險特征企業提出不同的處理意見。如:對全免期最后一年或減半期最后一年的外資企業,逐戶審核有否存在成本費用滯后支出,人為提高當年利潤等;對關聯企業,進一步細分內關聯和外關聯,對內關聯企業,重點審核有否利用征收方式的不同,將成本費用放在查賬征收企業,提高核定企業售價等方式避稅,對外關聯企業,重點審核有否利用兩頭在外,將利潤轉移至境外等方式避稅,等等。四是匯繳工作的開展,有力規范了所得稅稅源管理秩序,降低了所得稅管理風險,減少了稅款流失。

        4、以納稅服務為宗旨,加強風險應對策略選擇,服務企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在風險應對策略上,從偏重稅收執法向綜合配套運用稅法 宣傳、咨詢輔導等措施轉變。一是按月組織開展稅收政策宣傳和解讀,提高公眾對所得稅法的認知,召開行業座談會,宣講財產損失稅前扣除、技術開發費加計抵扣、國產設備投資抵免、備案管理等政策,排解企業在執行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匯總納稅企業的納稅意識。二是組織新企業所得稅法和匯繳業務培訓輔導,提高辦稅人員業務水平。三是減少所得稅審批環節,清理壓縮資料的報送,推行所得稅網上申報。四是認真落實支持和促進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投資和科技創新和下崗再就業等一系列所得稅優惠政策。

        三、進一步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的幾點思考

        1、更新理念,全面引進風險管理。一是加大所得稅預繳申報分析做好風險識別。在日常稅源管理中,做好增值稅、所得稅“兩稅”聯動風險管理,及時掌握納稅人生產經營、資金周轉、財務核算、涉稅指標等動態變化情況,及所屬行業的市場情況、銷售利潤情況,建立財務和稅收風險指標參數體系,通過風險特征識別,盡早在預繳申報中完成風險排除和控制,盡可能地使實征稅收接近理論法定稅收,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流失。二是強化納稅評估做好風險化解。設立納稅評估專門機構,配備業務水平較高的稅源管理人員,完善納稅評估集體評析制度,提高評估工作的科學性。評估人員對當期評估情況應及時作出科學評定并提出征管建議,對征管建議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對納稅評估工作中發現的偷稅案件應及時移送稽查,以加大對違法行為的威懾力。充分利用匯繳采集的企業申報、財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加強對收入確認、成本結轉、費用列支等具體項目的評估,搭建行業評估指標體系及其峰值和評估模型,不斷降低執法風險。

        第8篇: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稅收管理專業化管理模式專業化人才納稅服務專業化管理專業化

        專業化管理是根據納稅人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特點,通過建立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充分運用其專業技能,實行分類管理和規模化管理相結合的模式,達到加大管理力度、強化管理深度的目的。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所有制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市場分工越來越細的經濟社會背景下,稅收管理專業化是大勢所趨。據筆者調研,20o7年婁底市國稅局適應這種趨勢,大力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著重改革管理的組織結構,按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戶、所得稅三個類別分設稅源管理機構,實行針對性管理。專業化管理推行一年多來,收到了明顯成效,稅收征管質量得到一定提升,補辦稅務登記2836戶,個體稅收增長44.6O%,高出總收入增長水平20.42個百分點,所得稅收人增長53.5%,高出總收入增長水平29.92個百分點。但是,總體來說,目前的專業化管理還只是“破冰”之舉,尚未達到“融冰”、“化冰”的境界,專業化管理的深度、廣度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尤其是在專業化管理方法、專業化管理手段、專業化管理目標等方面還大有文章可做。本文擬從認識和實踐兩個層面對推進專業化管理縱深發展提出幾點淺見,供工作中參考。

        一、認識上應該厘清的幾個問題

        1、專業化管理不是簡單的分類管理,而是全方位、立體型、深層次的專業化管理。有人認為,按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和所得稅納稅人進行了分類就是進入了專業化管理,這是錯誤的。分類是專業化管理必備條件,是基礎,但不是全部。目前,我們的專業化管理還停留在淺層甚至表面上,形式上轉型了,實質上還沒轉型,管理的手段、管理的方式、管理的程序還是老套路、老辦法。在一般納稅人管理上,稅源管理部門沒有做進一步的細化、分工,也沒有制定對應的管理辦法,更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體系;在所得稅管理上,缺少專門的稅源監管,缺少多元化的信息網絡,缺少專業的納稅評估;在個體稅收管理上,稅源底子、納稅人戶籍還不是很清楚,稅額調整方式還比較粗放,個體大戶的征管還不是很到位。真正的專業化管理應該是專到了每個行業、每個稅種、每個納稅人、每個工作點上,還應該有專門的辦法、專門的手段、專門的目標。

        2、專業化管理不是稅源管理部門單打獨斗,而是多個部門共同參與、相互聯動。有些人一提專業化管理就認為是稅源管理部門的事,與自己無關,因而置身事外。誠然,稅源管理部門是專業化管理的主體,但是,其他部門也是專業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專業化管理模式下,信息技術部門應提供專業化的信息技術支撐,征管部門應提供專業化的征管制度和辦法,稅政部門應提供專業化的政策服務,計統部門應提供專業化的統計分析,因此,不能把各類業務彼此割裂,而應該各單位各部門、各崗位明確分工、強化職責、密協協作,尤其要理順綜合管理部門和專業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落實和完善稅源管理良性互動機制。

        3、專業化管理不是一專到底,也應有適當的多元化管理。專業化管理是縱向的延伸,多元化管理是橫向的延伸,缺少多元化的專業化是狹隘的專業化。比如:管理增值稅的部門既要管理好增值稅,也要注意所得稅的管理,及時將增值稅管理中發現的問題向所得稅管理部門反饋;管理大企業的部門,既要探索大企業稅收管理新方法,也要對大企業下的子公司、小企業加強管理;管理甲行業的稅收管理員,既要加強對本行業的稅收管理,也要注意與甲行業相關的乙行業的情況,做到相互融通、相得益彰。因此,專業化管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4、專業化管理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務,而是要在專業化管理上實現專業化服務。重管理、輕服務本來就是一種錯誤的理念,推行專業化管理后,部分人甚至加深了這種理念,片面強調專業化管理而忽視納稅服務,征管制度變得越來越冗長,征管措施變得越來越繁瑣,征管流程變得越來越復雜,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管理,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納稅人負擔,犧牲了優質服務,并且兩種效益不對等,犧牲大于收獲。在推進專業化管理上,要特別重視專業化服務,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納稅人,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逐步實現個性化服務,使納稅服務的觸角伸得更長、更深、更廣。

        5.專業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論成敗,而要把提高征管質效作為主要標桿。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效益的明顯提高帶動了稅收收入的較快增長,這是經濟決定稅收的產物,這種表象容易掩蓋稅收征管質效的本質,讓人誤以為這完全是專業化管理的功勞,并在這種成果下沾沾自喜。檢驗專業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稅收收入的增長,更要看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益,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收率是否提高,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轉,看納稅人是否滿意。

        二、實踐中應該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進一步完善分類管理與層級管理相結合的模式

        進一步打破稅源管理部門內部屬地管理的模式,分行業、分規模進行管理。一般納稅人管理部門設立大企業管理組,大企業以外的企業按行業進行分類設立若干個組,商業與工業分開,甲行業與乙行業分開,每個稅收管理員專門負責一個或幾個行業的稅收管理,加強對各個行業的比較分析,采取針對性管理措施,同時,在職能建設上,要將管理與評估分離,專門設立評估組,負責互動平臺下發現的疑點企業的納稅評估;所得稅稅源管理部門可以比較一般納稅人的管理進行分類管理;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戶管理部門則要按地段、按規模、按行業進行分類管理,監控到每一個個體工商戶,監控到開業、歇業、復業等具體的經營活動,監控到每一張發票的開具情況。同時,市局要積極參與到稅收征管實踐中來,重心下移、業務貼近基層,市局直接對大型企業進行評估,對大型企業進行重點監控,對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進行直接稽查。

        1、抓緊規范管理制度。隨著管理方式的轉型,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規程也必須相應轉型,否則,就會出現管理空擋。要適應專業化管理的新要求,重新規范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詳細的行業稅收管理辦法、納稅評估管理辦法、發票管理辦法、稅務稽查管理辦法、納稅服務實施辦法,使各項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要適應專業化管理的新要求再造管理流程,科學設置稅收征管基礎工作流程、辦稅服務流程、部門銜接流程、互動協作流程,使各項工作順利流轉,防止工作斷鏈;要適應專業化管理的新要求,強化檢查考核,明確內部分工和崗位職責,建立目標管理機制,完善考核辦法,為專業化管理提供保障和動力。

        2、著手強化配套措施。要將征管、稅政、稽查、計統、信息中心等部門納入專業化管理工作范疇,形成大專業化管理格局,增強整體合力。各部門要以專業化管理為核心,積極主動為專業化管理服務,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改進管理辦法,創新管理手段。征管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所有行業的稅收管理辦法,供基層征收管理機關執行,進一步擴充納稅評估模型庫,建設類型齊備、典型具體的納稅評估模型庫;稅政部門要著重完善民政福利企業、廢舊回收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管理辦法,提出精細化管理舉措;稽查部門要加強典型案例的剖析,掌握各個行業偷稅漏稅的慣用伎倆,為稅源管理部門實行專業化管理提供參考;計會統部門要走出傳統的統計分析習慣,將統計分析細化到各個產業、各個行業和細分行業,將統計分析指標細化到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使統計數據更加準確、全面,使分析結果更加科學、可靠;信息中心要發揮技術支撐的作用,建立稅收數據處理中心,把各稅種、各類經濟活動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儲存,加強稅收數據的深層次開發使用。

        (二)努力建立專業化人才隊伍

        人才是基礎,沒有專業化人才就無法實現專業化管理。目前,干部隊伍中行業分析專家、反避稅專家、所得稅管理專家、轉讓定價調查專家、納稅評估專家、計算機審計專家、個體稅收管理專家還很稀缺,制約了專業化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各級國稅機關要高度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把它作為專業化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先行性工作來抓。要及時調整教育培訓的方向,從學歷教育、基本技能教育、綜合性教育轉向專業教育、針對性、高精尖教育,使受教育者多獲取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專門知識,多培養行業分析專家、納稅評估專家、稅務稽查專家、計算機專家;要建立和擴充各級各類人才庫,對專家級人才統籌管理、合理調配、因才適用;要確保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基本穩定,每年專業人才的崗位異動率不能超過20%,并要實行“退一補一”的辦法,順利實現專業人才的新老交替。

        (三)積極推動納稅服務專業化.

        管理與服務是一對連體嬰兒,有相應的管理就有相應的服務。隨著管理的深人、細致,納稅服務也應該緊隨其后,步調一致。推動納稅服務專業化首先要樹立“顧客導向”意識,對企業來說,顧客是市場營銷活動的中心,企業的一切活動,都應該圍繞著顧客需求、顧客滿意來進行,對稅務機關來說,納稅人就是稅務機關的顧客,所有的管理活動都應該以顧客需要、顧客滿意為標準,當然,這種需要和滿意是建立在依法依規的基礎之上。其次,要建立大客戶稅務經理制,達到一定規模的納稅人,稅務機關要指定一名專門人員作為企業的稅務經理,成為稅企溝通的基本渠道,對企業進行全程跟蹤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各類涉稅問題。再次,要拓展納稅服務的方式方法,實行同城辦稅、網絡服務、數字稅收等新的服務方式和手段,提高辦稅效率,盡最大努力方便納稅人。

        (四)全面推進管理專業化。

        l、推進一般納稅人管理專業化。摸索大企業專業化管理新途徑。目前,省級以下稅務機關尚未建立大企業稅收管理機構,但是我們可以進行探索,為以后大企業的稅收管理積累經驗。大企業的標準可按銷售規模、納稅規模、資本規模和其他特殊情況綜合確定。每個大企業明確專門人員進行管理,管理員負責了解大企業的財務核算和相關的生產經營情況、資金流動情況、發票開具情況、稅款入庫情況,同時,根據掌握的情況對申報資料進行評估,對申報資料、稅款入庫、爭議稅款進行動態監控,定期進行跟蹤性稅收風險分析,及時發現和糾正申報中的異常情況,對發現重大問題的企業實施專業化稅務審計,審計過程中可以召集行業分析專家進行集中“會診”,必要的情況下,大企業可實行專家組專門管理,但是,對專家組成員要明確職責,量化指標,用簡易的考核辦法加強考核,確保駐廠員忠實履行職責。

        深入推進行業分類管理。當務之急是要在專業化的稅源管理部門內部進一步打破屬地管理的格局,按照“突出特點、規范制度、重點推進、逐步細化、完善體系”的總體要求,合理劃分行業、合理分配征管力量進行分類管理。根據目前的情況,分行業管理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細,太粗了專不起來,太細了人員力量有限,應以兩人為一組,每組專管1—3個行業(包括細分行業)。要逐級建立行業稅收信息庫,搜集各類經濟稅源信息,樹立行業指標標準,定期指標體系,根據行業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各種指標標準,為稅源監控和納稅評估提供參考。要加強行業研究,行業稅收管理員定期出具行業發展報告,定期提供行業經營、發展情報,定期召開行業分析例會,對特定的行業問題,采取專家咨誨、實地考證等辦法加強研究。要完善行業納稅評估模型庫,開展專業化評估,專業化評估的特點是人員專業、知識專業程序專業、方法專業。

        2、推進所得稅管理專業化。今年是新所得稅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總局和省局專門召開了所得稅管理與反避稅工作會議,提出了“分類管理,優化服務,核實稅基,完善匯繳,強化評估,防范避稅”的24字方針,為所得稅專業化管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按行業、按規模進一步細化分工,適當增加所得稅專業管理人才,調整所得稅管理事項。縣(市、區、局)應迅速積極探索在稅政科設立由2—3人組成的專門小組,重點抓好所得稅納稅人除稅務登記、申報征收、發票管理外的稅源監控、納稅評估、重點涉稅事項管理、匯算清繳等重點事項工作。

        拓寬信息渠道,強化專職監管。所得稅管理的瓶頸是信息失靈,因此,有必要建立專職監管部門,專門負責加強信息情報的搜集和稅源的監管,理想的模式是建立稅收數據處理中心,綜合各種經濟稅收信息,統一自動采集、自動儲存、自動篩選、自動分析。當前的選擇是健全信息網絡,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可以從產權交易機構、工商部門、公證部門采集重大產權交易、產權變更、經濟合同及協議等情況,可以從金融部門采集銀行開戶、資金流動情況,可以從新聞媒體采集經營發展變化、重要產品上市情況。

        建立所得稅專業評估體系。所得稅納稅評估是對稅源監管信息的分析、利用的過程。所得稅專業化評估有別于原來的“大一統”評估,評估的精細化程度更高,側重于收入成本的審核,強調行業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應加快建立包括行業稅負率、零負申報、財務比率、財務項目分析指標等在內的指標峰值,建立指標警戒體系,將低于警戒值的納稅人作為評估對象。運用管理學、統計學等相關知識和科學的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分析:找出疑點,指導評估。

        按照“二八律”建立重點稅源監管制度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抓好2O%等于抓好10o%的“二八率”是現代管理的機理,也是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哲學原理在稅收管理中的應用。要編制重點稅源監管調查指標體系,調查分析重點稅源企業報表數據、納稅申報數據和生產經營情況,分析稅源、稅負變化動態。要明確規定納稅人發生重大盈虧、資產損失、產權變更、投資轉讓、破產重組等變化時,必須及時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并辦理所得稅清繳手續,并將重大事項報告情況作為稅務獎懲的一個重要指標。

        嚴格核定征收。對連續虧損、行業平均利潤率低于預警值的一般納稅人、符合核定征收的小規模納稅人全部實行核定征收;對零申報和負申報的企業核定征收面要達到60%以上。

        加強反避稅工作的研究和管理。積極培養一批反避稅專家,依靠專家推進反避稅工作。定期剖析反避稅典型案例,增強反避稅工作的針對性,以典型案例指導反避稅工作。對長期虧損或跳躍性盈利又不斷擴大投資規模等違反營業常規的企業、實行關聯交易有較大避稅嫌疑的企業,開展內、外部調查,加強情報交換,做好信息比對和功能風險分析。

        大力開展所得稅專項檢查。切實扭轉所得稅檢查是條“橡皮尺”的觀念,進一步增強所得稅檢查的剛性。稅務稽查的重點、檢查的技能逐步從增值稅轉向所得稅,大力培養所得稅檢查專業人才,探索所得稅檢查的新方法、新手段。所得稅稽查收入與全部稽查收入要協調發展。

        3、推進個體稅收管理專業化。

        細化個體戶戶籍管理。定期對管轄區內的漏征漏管戶進行清理檢查,全面深人分析、監控個體納稅人的生產經營、納稅情況,做到基本情況清楚、涉稅事項清楚、增減變化情況清楚、停歇業、走逃戶、非正常戶情況清楚、稅控裝置使用情況清楚。

        第9篇:非稅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營改增;應稅服務出口;增值稅零稅率;出口免抵退稅

        一、緒言

        自2012年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以來,應稅服務出口這一概念被首次被提出,完全打破了原本只有實物才能出口的認識。隨之而來的,市場經營成為了首批享受零稅率的出口應稅服務。

        隨著出口應稅服務的零稅率政策實施,作為國家大力扶持的重點行業,在“營改增”后其稅負變化、經營模式都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隨著“營改增”的深入,零稅率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完善和進步,其政策效應也逐漸顯現。但由于免抵退稅政策的“特殊性”,使得這方面的效應研究鮮有人涉足,為此將初步研究零稅率政策對市場的影響。

        1.相關政策背景

        2011年11月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第三條(四)表示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應稅服務,稅率為零。

        2011年12月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了《關于應稅服務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和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31號),首次明確了國際運輸服務和向境外單位提供的研發設計服務使用零稅率,采用免抵退稅辦法。

        2012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地區適用增值稅零稅率應稅服務免抵退稅管理辦法(暫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3號),進一步明確了零稅率應稅服務的具體申報操作方法以及審核要點。

        2013年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適用增值稅零稅率應稅服務退(免)稅管理辦法(暫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47號),對于2013年13號公告進行了梳理和更新,新增了外貿企業兼營應稅服務出口的退免稅方法。

        二、應稅服務零稅率政策簡介

        1.零稅率免抵退稅政策原理

        根據國家稅收政策規定,向境外單位提供的研發設計服務使用零稅率,采用免抵退稅辦法。

        免抵退稅辦法源自傳統生產型企業的退稅辦理方法,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其原理是: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免”稅,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征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抵”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退”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于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稅。

        (1)計稅依據

        零稅率應稅服務增值稅退(免)稅的計稅依據,為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零稅率應稅服務免抵退稅計稅依據,為提供零稅率應稅服務取得的全部價款。

        (2)免抵退稅計算方式

        免抵退稅辦法計算的過程實際上是計算免抵和退稅的過程,即計算免抵稅額和退稅額兩部分的過程,對于經營企業來說其關心的是退稅額,即實際得到的退稅部分。而免抵退額主要是稅務機關用于調庫使用。

        具體的計算方法與生產企業免抵退稅方法類似,由于無法準確劃分用于各個環節所消耗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因此在設計免抵退稅計算方法時引入了“免抵退稅額”這一輔助概念。

        2.與貨物免抵退政策的差異

        (1)退稅率設置差異

        出口貨物的退稅率并不完全與其增值稅稅率一致,包含0、5%、9%、13%、15%、16%、17%等七檔退稅率,因此很多情況下存在著征退稅率差。對于征退稅率差的部分,稱為“免抵退稅不得免征與抵扣稅額”,這部分出口不免稅且對應的進項不得抵扣,需要進行進項轉出,計入成本。

        (2)計算方式差異

        目前傳統生產型企業的出口退稅申報采用的是單證收齊、信息收齊申報,即企業只有在報關單等單證齊全,且電子信息比對通過的情況下,其對應的外銷收入才能參與免抵退稅計算。

        零稅率應稅服務中也存在著兩種操作方法,對于研發設計服務需要收匯完畢才能參與免抵退計算。相對而言國際運輸業務的申報要求最低,不存在單證收齊,電子信息比對的要求,只要在會計上確認了銷售收入,其確認的當期國際運輸收入即可參與當期的免抵退稅計算。

        (3)業務類型差異

        傳統生產型企業有可能會涉及到進料加工等加工貿易業務,需要將免稅購入的材料剔除后再進行計算,從而會使得計算方法產生差異。而國際運輸不存在上述情況,業務類型單純,亦不論是客運還是貨運,其計算方法是一致的。

        因此總體而言,國際運輸業務的免抵退稅計算相對傳統生產行業以及研發設計而言較簡單和便捷。

        三、免抵稅額與退稅額預測

        1.零稅率應稅服務免抵退稅計算

        免抵退稅的計算與兩個數據息息相關,分別是“當期免抵退稅額”和“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1)當期免抵退稅額的計算

        當期零稅率應稅服務免抵退稅額=當期零稅率應稅服務免抵退稅計稅依據×外匯人民幣折合率×零稅率應稅服務增值稅退稅率

        上述計算公式中外匯人民幣折合率在短時間內波動所造成的影響不會很大,退稅率是常數,因此提供零稅率應稅服務取得的全部價款是影響當期零稅率應稅服務免抵退稅額的主要決定因素。

        (2)當期應退稅額和當期免抵稅額的計算

        ①當期期末留抵稅額≤0

        公式1:當期應退稅額=0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此時當期期末實際留抵稅額=0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所有進項不論是用于內銷還是對外服務所耗用的進項均參與了內銷銷項的抵扣,且無剩余。

        ②0

        公式2: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此時當期期末實際留抵稅額=0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認為對外服務所耗用的進項有部分參與了內銷銷項的抵扣,且抵頂有余。

        ③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0時,

        公式3: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0

        此時當期期末實際留抵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退稅額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認為對外服務所耗用的進項沒有參與內銷抵扣。

        從上述公式中我們可以發現,公式①的情況下,免抵稅額為最大;公式③的情況下,免抵稅額最小。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一條關于免抵稅額與期末留抵稅稅額的函數曲線。

        如上圖所示,設免抵退稅為S,則免抵額是這樣一條曲線:縱坐標軸Y為免抵退額,橫坐標軸X為當期期末留抵稅額,原點O為0值。在當期末留抵小于等于0時,免抵額恒等于免抵退稅額S;當期末留抵稅額在OB之間時,免抵額區間在[0,B](OB=S)間,截距OA為免抵退稅額S,斜率為-1的直線AB上的任意一點C,此時免抵稅額隨期末留抵稅額增大而減小;當期末留抵稅額大于B點時,免抵額為0。

        我們可以得到結論:在一定區間內,免抵額與期末留抵稅額反向變化,在免抵退稅額一定的情況下,當期期末留抵越小,免抵稅額越大,退稅額越小;當期期末留抵越大,免抵稅額越小,退稅額越大。

        (3)免抵退稅額與期末留抵稅額

        由于2012年營改增初期,企業的進項取得存在不規律和斷層情況,其申報數據對于其經營情況反映的置信度較低,而到2013年,不論是政策還是企業的進項取得已相對穩定,再結合前面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假設:在銷項相對穩定,進項持續增長,外銷收入的比重進一步上升的情況下,且由于免抵退稅額要遠遠大于其當期期末留抵額,因此起決定性因素的主要是免抵退稅額。

        四、零稅率免抵退稅利弊及存在風險分析

        1.零稅率免抵退稅的有利因素

        (1)解決了企業重復征稅的問題,降低了企業的納稅風險

        企業實施的增值稅零稅率政策源于“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在此之前實施的是營業稅免稅政策,由于營業稅屬于傳統商品勞務稅,計稅依據為營業稅全額,實行多環節全額征收,稅負隨交易環節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就企業而言,即便免征了本環節的營業稅,但由于營業稅稅種本身存在的缺陷,仍承擔了多個交易環節重復征稅的稅金成本。“營改增”稅制改革之后,企業改征增值稅,增值稅稅種的特性決定了其不存在多環節重復征稅的問題,即便不考慮零稅率退免稅優惠,也從根本上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

        (2)有利于增強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

        我國的制造業的對外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從顯性優勢比較指數來看,我國企業2013年僅有0.48,按該指數低于0.8說明該國某一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弱來看,我國的企業仍缺乏足夠的國際競爭力。國家通過提高出口產品退稅率,可以降低出口企業的生產銷售成本,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充分發揮成本優勢,借此提高企業自身產品的競爭力。這對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2.零稅率免抵退稅不利因素和存在風險

        (1)可能忽略長遠發展,提升質量,確立品牌

        零稅率出口退稅政策對企業而言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出口退免稅政策是國家對行業的扶持;另一方面,企業不應仗著有較高的退稅率,而忽略了產品的長遠發展。在當今的國際競爭中,質量、技術、服務等因素也成為了競爭的有利籌碼,因此,企業只有努力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才是企業應對政策變化的長遠之計。

        (2)企業應加強發票和退稅管理,應對可能出現的進項發票風險

        在對部分企業調研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存在開票和受票不規范的情況,具體表現為:一是發票品名混亂,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品名為獎勵費、傭金等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名稱;二是開具發票內容模糊不清,如發票開具的是卡車費,經調查其實是搬運費,如開具的名稱為設備支援,其實為地面物流輔助服務;三是錯誤使用稅率,如經營性租賃開具6%稅率,貨運開具6%運費等。這類問題需要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杜絕由此帶來的涉稅風險。

        五、結束語

        在政策效應分析的基礎上,從免抵退稅計算原理入手,探索研究了免抵稅額與退稅額產生的機制,并運用有關數據結合對企業2014年的免抵退稅情況進行了預測。最后梳理了零稅率免抵退稅對于企業的利弊風險,并給出了有關加強風險管理的建議,以其對將來行業規劃的制定和企業內部管理提升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財稅〔2011〕111號第三條(四).《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2011.11.

        [2]財稅〔2011〕131號.《關于應稅服務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和免稅政策的通知》,2012.12.

        [3]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3號.《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地區適用增值稅零稅率應稅服務免抵退稅管理辦法(暫行)》,2012.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按摩在线一区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 |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