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

        第1篇: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當前小學生勞動觀念淡薄,勞動技能薄弱,勞動習慣不盡人意,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缺乏責任感,不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其中家庭教育出現的主要偏差有兩點:

        1.家長忽視子女的勞動教育,小學生家務勞動的量不夠

        許多家庭忽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認為孩子的天職是上學讀書,沒有必要參與勞動,當然就更不提勞動教育了。這樣的后果造成孩子缺乏勞動機會,相比之下,家務勞動的量大大不足。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平常所做的家務就是掃地、疊衣服等等。

        2.父母包辦現象極為普遍

        目前的學生家長,普遍存在著對孩子在文化知識學習方面的過高期望。家長們普遍認為,要獲得理想的職業,必須有高學歷,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取得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另外,由于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都溺愛孩子,使得家長生怕孩子苦著、累著,該讓孩子做的事,都由自己包攬下來,只讓孩子埋頭于書本和作業。這樣使得孩子失去了自我鍛煉的機會,甚至有的家長去替孩子做值日、搞衛生。

        二、家庭勞動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是社會教育的特殊部分,也是學生啟蒙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學生今后身心的健康發展。

        在各級各類學校的素質教育中,小學階段由于暫時沒有升學的壓力,因而它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總是被作為最先考慮的對象和試點而顯得尤為重要。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由于小學生知識經驗較少,思維水平不高,尚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仍然需要與父母保持密切的交往,從衣食住行到交友、學習,他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隨時都需要父母的幫助和教育。走讀制是我國小學教育的主要形式,孩子接觸父母的時間要比在學校接觸學校教師的時間長,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仍然是對他們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教育對樹立小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和勞動習慣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家庭勞動教育的意義

        1.勞動教育能促進良好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堅金礪所利,玉琢器乃成?!痹诤顾膿]灑中,在臟、苦、累的體驗中,學生才能逐步懂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從而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養成吃苦耐勞的品格,因此,必須通過勞動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提高他們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質。尤為突出的是,學生通過參加體力勞動,親身體驗到“一粥一飯之不易,一絲一縷之艱辛”,從而樹立起勤儉節約的意識,培養艱苦樸素的作風。

        2.勞動教育同時還是審美教育

        藝術素養是人文素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通過使受教育者處于感官愉快、精神自由的狀態,于怡悅中獲得心靈的啟迪、道德的升華。從根本上來說,人類的審美感受產生于勞動,因為是勞動創造了美。面對勞動成果,作為勞動者一種創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是一股從心靈深處涌出的美的愉快而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顯示出的充實的精神生活??梢哉f,勞動不僅創造了美的生活,也創造了美的感受,勞動教育是人類最原始也是最高尚的美育。

        四、加強家庭勞動教育的探索

        1.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對子女參加勞動的認識

        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加強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的宣傳,學校設計了家長自測問卷,內容有:你對孩子參加勞動有何看法;你對孩子參加勞動的態度是怎樣的;你的孩子會做哪些家務勞動……統計結果令家長們很尷尬。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勞動教育講座,使家長明白了簡單的勞動和讀好書之間其實并不矛盾的,體力勞動有時也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勞動過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領悟到掌握,這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轉換和運用過程,這便是素質教育。

        小學生只有在直接參加勞動時,才能學會勞動。參加勞動愈早,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愈有成效。兒童生來就有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如果不從幼年起就開始習慣于從事必要和有益的家務勞動,那么這種心理傾向就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小學階段不讓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就會錯失良機,增加了成年后成為一個熟練而勤勉的富有創新能力勞動者的難度。小學生參與必要的家務勞動,能切身體會到勞動是生活的必需,是對家庭應盡的義務。家長委托孩子澆澆花,洗洗手帕、鞋襪及衣物,收拾玩具,抹抹桌椅等,有利于培養小學生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義務感等高尚的道德情感,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小學生與父母共同勞動,分工合作,各自完成指定任務,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與人協同工作的合作精神,培養參加集體勞動的心理素質。

        2.對學生加強家庭勞動教育

        教育心理學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學生感性認識的來源是從學生主動參與親身經歷的各種活動中得到的。我們注重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的結合,在學校開辟生物角,紅領巾花圃等,在具體的勞動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勞動態度。把課堂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鍛煉了他們的人格,把課堂教育和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提高了社交能力。我們切實感受到了開展家庭勞動教育研究所帶來的可喜面貌,孩子們在家校一體化的共同教育下,學會了一些基本技能,懂得了勞動的意義,學會了尊重別人,以及別人的勞動成果,并能體會勞動的艱辛。

        家長們對孩子的家務勞動從小明確分工,比如讓一年級的孩子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系綠領巾,系鞋帶,二年級的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剝毛豆,三年級的孩子淘米,剝皮蛋,做涼拌豆腐,四年級的孩子幫助家長除草,洗碗,五年級的孩子會燒飯,做番茄炒蛋等簡單的菜,雙休日不妨讓孩子來一回小鬼當家,嘗嘗當家的滋味,在實際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充當助手和配角的身份,給予孩子恰當的勞動技能和安全的指導,既能讓孩子有鍛煉的機會,又能增強他的責任感。通過勞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培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

        3.制作記錄卡,確保勞動時間和內容的落實

        在綜合有關小學生現有勞動水平的基礎上,整理出一套自測問卷對小學生的勞動時間勞動內容進行對照測評,內容包括一年級:自己穿脫衣服、掃地、系綠領巾、擦桌子;二年級:整理書包、書桌、喂雞、盛飯、剝毛豆;三年級:淘米、剝皮蛋、洗碗、打掃房間;四年級:揀菜、買東西、宅前屋后除草、整理課桌椅、拖地板;五年級:燒飯、做菜、付電費、打掃房間、種植花草等等。并制作成學生勞動記錄卡,記錄卡上分別有學生參與勞動的時間和內容,其中家務勞動和自我服務性的勞動由家長簽名,集體勞動由伙伴簽名,公益性勞動由班主任簽名,確保了學生在勞動時間和內容上的落實,每周班會課上反饋一次,隊員們相互交流勞動體會。

        4.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加強勞動教育

        第2篇: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勞動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制造和使用工具,按照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活動。生產勞動作為生產實踐活動的一種基本形式,是人通過有目的的活動改造自然對象并在這一活動中改造人自身的過程。它與其他生產實踐形式相比,生產勞動更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首先,生產勞動使人類維護生存的方式對于外部世界而言是能動的,決不像其他生物那樣“順其自然”。這種能動的改造外部世界的過程,不僅使人認識到自身與其他生物在生存方式上存在差異,如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正是人認識自身與認識自我的起點,而且為人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奠定了最原始、最樸素的客觀基礎。價值觀念來源于人對自身的反思和對生存體驗的結果,這為建構人的道德基礎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正因為有了以生產勞動為內容的生活,才能實現對生活的體驗,也才能經常遇到人們對生活艱辛的感嘆。這些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和理論化的生活品味慢慢融合成人的生活價值元素,成為自然自我的價值標準,為他今后為人處世確立了基本范式。其次,生產勞動成為認識他人和認識社會的基本通道。生產勞動是建立在分工基礎上的社會性勞動,以生產勞動為基礎而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構成了生產關系的核心內容。因而生產勞動的社會性不僅突破了單個自然人在特定有限的境域中,對美好生活無限追求所形成的諸多矛盾,而且為人類社會的形成和在一定社會場域中建立起來的社會倫理與道德準則產生重要影響。道德的本質就是人們在以生產勞動為核心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對現存社會關系的一套評價體系,它與法律一道作為穩定和發展社會關系的兩大支柱。凡被認為是道德的,它會以社會的各種方式進行褒揚,激勵人們沿著特定的方向去生活;凡被認為是不道德的,在社會的譴責中受到抑制和制裁。于是每個人的生活賦予了特定的生活價值,并建構起一定的道德準則。同時,生產勞動是“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根本動力,也是人在融入社會過程中形成德性的關鍵。所以人以生產勞動的方式融入社會便成為生活德育的基點,而決不是來源于脫離生產勞動的道德灌輸。所以,生活德育是關注生活的教育,是指引人建構生活德性的實踐性教育。人正是在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化過程中,確立了自我價值的方向,在競爭共存的社會規則中做出“適”與“不適”的反應,從而將人對他所生活的社會產生道德認同感,因而人的社會化過程也是道德內化的過程。人的生活是有層次的,其層次結構與人類的需求層次結構大體上是對應的。生活的基礎是生存,它保障了人的生命的延續,滿足了人的“衣、食、住、行”的生理上的需要。人之所以成其為人,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從生存向生活的跨越。這不僅實現了生活對生存的超越,而且為人向更高目標邁進奠定了心智基礎。從生活德育的觀點看,對生存的超越練就人的勤勞、節儉、忠厚的道德品質,使人具備了做人的基本品質,這也是成人的基礎。因而維持生存不僅是生活的基礎,而且是生活超越生存的動力源。一方面只有人能存活下來,他才能以現實的存活狀態為參照,去構想更加美好的生活遠景。也不管最終能否跨越這關鍵一步,但人類用自己的雙手對生存維護的歷程卻改造了人的自身。雖然其他生物同樣具有維護生存的本能,但由于它們不能通過想象并憑借生產勞動對生存的維護和超越,所以無論如何達不到人的境界。另一方面,只有實現了對生存的超越,才能激發人們去努力找尋成人之道的斗志和熱情?;蛟S充滿許多曲折與坎坷,但正是在愈挫愈勇中實現了人的跨越,也將人類與其他生物徹底區別開來。人也正是在滿足一定的生活層次并不斷提升生活層次的循環進化中關注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從而確立和建構一定時代背景下的道德素質。

        我國生活德育的虛化

        (一)生產勞動的弱化對生活德育的影響道德不僅是歷史的,而且是社會的,道德的價值在于為每個人的生活賦予了特定的社會意義。一個自然人的生存可能無需道德的存在,但在以共同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的社會關系中,道德的作用便立即凸現出來。在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面前,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矛盾需要道德加以調整和規范,以此保證自我與他人的各種利益得以實現。生產勞動的社會性越強,人們之間的矛盾就越發錯綜復雜,因而社會對道德的訴求更加強烈。生產勞動的社會性不僅對道德的效度提出了要求,而且要求道德所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大量參與生產勞動或社會實踐,那么他一般會表現出較強的社會意識與社會責任,這正是生產勞動對人的德育功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逐步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社會面貌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曾經以集體生產勞動為方式的生產關系逐步被分散式、自主式的生產形式所取代,因而生產勞動的社會性正日益被眾多分散的小型化生產方式所分割。每個人在無形地從社會性較強的生產關系體系中游離出來,導致現代人的社會性在不斷弱化。人們在以自我為主導的分散式的生活中,開始對道德和倫理疏遠,從而使人的德性基礎受到全面的沖擊。我們關注到“80后”、“90后”的問題,他們普遍表現出的自主性和張揚性就是社會性弱化的必然結果,鮮明地嵌入了我國社會急劇轉型的時代烙印。值得關注的是,生產勞動的社會性不斷弱化的社會問題不僅發生在以工業為主導的城市空間,而且也廣泛地發生于以農業為主導的廣大農村。由于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村人口向城市大量遷移,使廣大農村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作為生產勞動主力軍的農村青壯年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不僅使農村人口密度的大幅下降,更嚴重的是使農村生產勞動的社會性的弱化與日俱增。駐守在農村的人口以老、弱、病、殘為主,基本上是勞動能力不足的弱勢群體,生產勞動的虛化與社會性的弱化,使農村青少年長期處在自主分散的生存境域中,再加上留守兒童急劇增多,親情的缺失使他們從小就在相對封閉、落后和無助的環境中生活,導致人格虛化的問題日益突出。(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德育的影響人的道德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伴隨著人的整個生命歷程。由于每個人對生活的指向表現不一,有的人從低一級的生活層次向高一級的層次躍遷后,生產勞動在他生活的構建中或許變得沒有原先那么重要了,為了貪圖生活的安逸,回避和遠離以生產勞動為靈魂的社會性生活,其道德水準可能就維持不變甚至倒退。人唯有不斷地通過生產勞動或社會實踐廣泛地接觸社會并不斷地反思自我,那么他的道德素養才能不斷地得到鞏固和發展,“活到老,學到老”不光只是解決知識學習的問題,同樣對于人的德性的維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什么有不少人剛開始的時候人品不錯,可在某些特定環境中卻干出了不道德的事情,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就是因為他所生活的條件和環境發生了變化,而缺少生產勞動的再教育往往成為其中的主因。經濟的發展不僅導致收入分配的不均,而且加劇了生產勞動在社會各階層分布失衡的矛盾。一方面,隨著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原本由每個人事必親為的生產勞動方式開始以貨幣交換的方式轉嫁給其他人,使一部分人的生活中嚴重缺乏“成人”所需的生產勞動。這不僅影響人自身的身體狀況,更為嚴重的是影響了參與生產勞動的深度和廣度,不利于人的道德結構的全面優化。另一方面,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勞動外包的傾向十分明顯:衣服破舊了,只要有錢到了商場就能購買新的;家里沒有大米,只需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服務;招待客人無需在家庭的勞動協作中實現,只要付費完全可以坐進酒店享受全程的“周到服務”;等等。這些變化說明了我們的生活的確變得方便快捷,但也從另一個方面折射了現代人的生產勞動在急劇分化中變得弱化和失衡。從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視角看,養尊處優的生存方式,反復地強化生存的實然結果而又不斷地掩蓋超越生存的艱辛歷程。原本由生產勞動奠基的生活系統被“外包”式的優越條件切割成生活的碎片,將原本通過生產勞動而構筑的人的社會性被先進的科學工具分割成缺少協作包容的自然性。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基于現實的社會性正在被虛擬的電子社會在不同程度地替代,因而當代青年人在生產勞動嚴重不足的社會背景下,其精神世界正讓位于虛擬的電子世界,于是網絡成癮、網絡犯罪等社會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人在以更強的能力和手段改造著外部世界的同時,同樣以更快的速度加劇了人性的虛無。這不僅印證了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的道理,同樣說明了經濟的發展應該與人類的進步和諧共進。(三)功利性的學校智育對生活德育的影響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關注自身存在的意義,并尋求適合于自身的“人的活法”,從而去建構有意義的生活。我們的德育就是要面對那些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去引導他們積極實踐,并在實踐中反思自身存在的現況,去超越自身探尋生活的價值。因此,生活德育是以學生接觸社會、體驗生活為前提的。而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將生活德育所需的基本條件完全剝奪。首先,智育模式的嚴重仿生傾向使學生逐漸失去自我。我國基礎教育一直實施的是模塑式教育,即仿生教育。一種模擬生命,而實際上是否定生命自主活動的設計思路和方法所主導的教育。它把對學習者生命活動的觀察、分析和模仿,轉化為控制性的指導思想或技術規范,并加以實施的教育。從操作層面上看,仿生教育的本質是用生理的強化去代替生命的領悟,是強化教育者“教”的措施和技術手段,從而以學生在大量的局部、機械和物理的觀察、分析和模仿中去代替生命價值的重構。讓學生在預設的機械模仿中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大量預定的作業中實現“量到質的轉變”,這些都是仿生教育的細節所為。只要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沒有根本轉變,仿生教育就不會停止?;A教育成為沒有硝煙的戰場,視為“致勝法寶”的“題海戰役”也逐年升級。鋪天蓋地的試卷作業,從課堂做到課外,從學校練到家庭,從平時學到周末,試問哪里還有學生關注生活、參與實踐、自我主張的機會呢?仿生傾向將學生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參加生產勞動的基本權利透支得一干二凈,哪里還有德育的“自我空間”呢?其次,智育邊界的無限擴張,讓學生在知識增容中不能自拔?;A教育一直默認并強化一種觀念,那就是唯有知識的增量才是生命活動的不竭之源。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基礎教育拼命地嘗試著拔苗式的超前教育,大學的內容下移到高中,高中的內容下放到初中,初中的內容下移到小學,小學的知識向幼兒園滲透。于是基礎教育的“地盤”做大了,教學節奏加快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自主實踐和自我探索的空間壓縮了。正常的周末打了折扣,法定假日成了奢望,更長一點的寒暑假期變得遙不可及。學生每天在不停地像機器一樣機械地運轉,僵化地關注著作業、考試和分數,缺乏生產實踐,缺少生活內涵。學生的身心不堪重負,畏學厭學情緒普遍滋生。其結果是竭澤而漁,得不償失。知識如浩瀚的海洋,永無止境。當一個人因為生命價值所需而具備了持續學習的動機與能力,那將成為暢游學海樂學終生的永恒追求。反而言之,倘若學生因為迫于各種壓力勉強地學習,那么今天所進行的一切智育活動將因他們離開學校后而變得毫無意義。教育原本是讓生命個體獲得幸福,可是一個年輕稚嫩的生命從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他的快樂就無形地被我們的智育所剝奪。試問,教育的幸福觀從何而來?道德教育生活德育需要學校教育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德育與智育的協調發展。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為了大力發展生產力,急于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科學技術也便步入了巔峰。與之同行的智育也因此順理成章地超越于德育而成為教育的核心。更為糟糕的是,在加強智育而推動的教學改革中,由于頂層設計忽視了德育的內在機制與內在要求,將德育實踐智育化,結果是原本以實踐為主導的道德教育類課程被人為地抽象成教條式的文本,嚴重背離了道德教育的初衷,從而全面沖擊了我國教育的健康發展,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第3篇: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一、分析特殊學校職業技術教育

        在職業技術教育單一的目標結構下,三級殘疾兒童,特別是智力殘疾兒童,他們的目標或者高于他們自身的能力,或者低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其目標最終將無法實現。雖然在一般情況下聽力與視力殘疾的兒童,自身的智力沒有受到根本性的傷害,但是這兩方面的殘疾讓他們失去了與外界溝通的兩個重要通道。由于信息通道受阻,對這些殘疾兒童的學習效果、智力發展以至于就業等都必然造成不利影響,對其未來的職業成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用人單位對于就業殘疾人掌握了何種技術以及技術水平,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對于一技之長以外的長處和整體素養他們更加關注。這說明一般用人單位把著眼點放在了與生產勞動有直接關聯的周邊能力上,相比來說這些能力更加重要,其并非技術性的能力,同時,這也并不能說明畢業的殘疾人已經能夠熟練掌握某種技能。對于殘疾就業者用人單位雖然表現比較滿意,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也提出了更多要求。所以,必須要調整過分要求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的思路,尤其是在弱智學校,要讓學生提高心里素養、身體素養以及職業素養等從容就業的條件。

        我們主張在特殊教育學校,提倡生涯教育,實施普通職業教育,以培養學生的一般職業能力為目標,在這一方面我們有足夠的事實依據和理論支持。為了準確把握特殊教育學校的改革,在新時代深刻理解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任務和目標,我們重現對以下幾個概念的內涵進行明確:

        1、一般職業教育。指為了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職業,讓學生了解勞動世界,讓學生具有初步的職業素養,而進行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知識的教育,就是一般職業教育,也稱為普通職業教育。其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從事特定的某一職業而實施的、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實施的職業教育或者是勞動教育,應該是這種意義上的普通職業教育,并不是狹義的單純培養學生一技之長的技術教育。

        2、職業成長。從被動狀態轉入主動狀態的過程以及個人對職業的認識,就是所謂的職業成長。能夠有效、充分地利用各種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去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能夠獨立判斷職業的價值,這是職業成長成熟的標志。應當將職業成長作為支持性就業模式的一項重要內容。

        3、就業技能。在特定工作崗位上能夠繼續發展,個人獲得工作,尋找工作所需要的各種技能。其中包括:分析職業質量、善于收集信息以及善于自我推薦等等。為此一些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還設立了專門的就業指導課程,此外,為了提高畢業學生的就業技能,社會勞動組織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也在提供就業指導服務,特別設立的就業指導小組。這無論是對職業技術學校還是對特殊學校的職業教育都是非常適合的。

        4、職業態度。在行為舉止方面反映其所從事職業看法的基本傾向,這就是所謂的職業態度。態度的確立和選擇一般情況下,取決于對職業價值的認識程度。職業態度容易受到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影響,其是構成行為傾向的穩定心理因素。客觀因素包括:人際關系、工作條件、管理措施。主觀因素包括:個人健康狀況以及心理狀態等。積極的職業態度能夠提高職業活動的接受能力、忍耐能力、適應能力,能夠推動人們去掌握技能,去鉆研技術,最終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消極的工作態度,則剛好相反,會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在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正確的職業態度,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根本性的任務。

        5、職業適應。一個人的能力、性能特征、知識、興趣等,與將要從事或者是正在從事的工作相適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職業適應。職業適應既表明了職業條件、工作條件、職業性質、個人需要、職業類型,又表明了個人的態度、所受的訓練和教育、知識技能對工作和環境所產生的刺激能夠做出合理的協調,能夠引起個體心理上的滿足,其價值目標相融合。勞動者本人和用人單位所努力追求的目標往往就是從業人員對職業的高度適應。包括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能力,從事某項職業應具備的這些個性特征,指的就是職業適應能力,其受到個人的性格健康、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當方面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個別差異。

        二、特殊教育小學職業教育目標的思考

        第4篇: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裴斯泰洛齊;“教勞結合”思想;借鑒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0-0242-02

        作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瑞士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約翰?亨利希?裴斯泰洛齊(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是第一位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職業教育理念思想成功地付諸實踐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推動和發展著這一“教勞結合”的思想理論。他實施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新措施,在教育史上是一個創舉。

        一、裴斯泰洛齊“教勞結合”的基本思想

        裴斯泰洛齊深受盧梭教育思想的影響,強調勞動是人民群眾生活的中心,應把生產勞動當作學校教育的中心。他認為:“勞動教會人蔑視那些跟事實脫節的語言”幫助人形成精確、誠實等品質,有助于形成兒童跟成人之間和兒童相互之間較為適宜的相處關系,恰當地引導兒童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的知識與品德素質。就像他所提倡的將學習和勞作結合,以此鍛煉、培養人的工作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實際生產力。他堅信這一觀點,認為這才是人們能夠獲得幸福生活的保證,是人們最廣泛的需要。裴斯泰洛齊在《林哈德和葛篤德》書中還指出,在兒童勞動時,教他們讀、寫、算,使學習與手工勞動相聯系,使學校與工場相聯系,從而使它們合而為一。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裴斯泰洛齊已經認識到當前的教育總是與實際所用相脫節,注重在理論上的倡導,卻未能付諸實踐。據此,他倡導能夠增辦針對各行各業用人需求的,培養人職業技能、專長的職業培訓機構,幫助最大多數人獲得工作技能。在農村,作為謀生手段的勞作在知識的改造下可以獲得更高效的產出,幫助人們提高生活水平,也進而改善農村地區相對落后的經濟條件。他希望把過去只“教人耕作而謀衣食”的舊教育,代以“紡紗時代”的“適應現代生活”的新教育。認識到生產勞動對兒童發展起著重大作用和社會發展對教育具有深刻影響,將教育寓于生產勞動之中的想法在特裴斯泰洛齊心中構成,隨后他就將之付諸于實踐。他開始進行教育和生產勞動同時進行的實驗,這從整個教育史上來看確實為一個創舉,也是將職業作為教育目的的實踐的雛形。裴斯泰洛齊強調說:“我的出發點是把學習和勞動相結合,把教學和工廠相結合,使二者互相融合起來。同時,我認為這種勞動并不是為了收獲勞動的一些成果,而是通過體力的練習,學到勞動和收獲勞動成果的能力。”

        二、裴斯泰洛齊“教勞結合”思想的實踐

        從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出發,裴斯泰洛齊在新莊和斯坦茲孤兒院先后進行教育實驗。在新莊時,他給兒童安排了大量的手工業或農業勞動,讓兒童一邊勞動一邊學習。于此,開始了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初步實踐。1774年,他將新莊變成一所“貧兒之家”,先后收容了6到18歲失去父母的孩子以及流浪兒童五十余人。為了幫助這些孩童能夠具備基本的讀、寫、算等文化知識,認識做人的道理,他親自教導他們進行學習。為了幫助這些孩童獲得謀生的能力,裴斯泰洛齊懇請行業師傅指導孩童,讓他們或在田地勞動,或在工場紡紗織布。裴氏的這次教育活動也就是教育史上首次進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初步實踐。在裴斯泰洛齊極大的心血和汗水的澆灌下,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將原來營養不足、品行不佳、目不識丁的孩童,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的鍛煉下,在短時間內教化成為強健能干、快樂而熱誠的勞動者。后來,由于經費的原因,“貧兒之家”于1780年停辦了。失敗和挫折并沒有使裴斯泰洛齊失去用教育來改變人民生活的信心和決心。后來,他在斯坦茲孤兒院繼續進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實驗。他為孩子們安排了作息時間,每天學習功課六小時,早起兩個小時、傍晚四個小時,其余時間參加適量勞動,實施磨粉和紡織手工業的勞動教育。除了農業勞動外,他還讓學生從事工場手工勞動,這可視為校企合作的雛形。裴斯泰洛齊試圖使學校與工場相聯系,使它們合而為一。

        三、裴斯泰洛齊“教勞結合”思想的啟示和借鑒

        裴斯泰洛齊關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不僅揭示了勞動教育對培養兒童能力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為后來的職業教育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他的“貧兒之家“和在斯坦茲所設立的學校,本質上已經具備了職業學校的特性,有人稱之為“近代工業學校的萌芽”。這對當時瑞士教育家費林別格的職業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理論指導,為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設想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提供了極大的參考價值。同時,裴斯泰洛齊“教勞結合”的這一思想也對我國當代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具有重大的啟示作用和借鑒意義。

        (一)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形成交叉、滲透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占具著十分大的比重。裴斯泰洛齊的“教勞結合”思想,以及在該思想指導下的各項教學實踐都體現著培養人的文化知識和職業能力要緊密結合。他認為在同等條件下要提高產量,唯有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因此提倡“教勞結合”培養人的職業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當代普通教育體系下,一味地高喊升學口號,忽視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和鍛煉,抹殺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途徑,這是不足取的。應該在普通教育過程中,通過加強手工課、勞動課、職業生涯指導課等來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就業提供幫助。

        (二)職業教育要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裴斯泰洛齊在當時就試圖將學校與工場、學習與手工勞作相結合。他所推崇的教學內容與勞作內容,也并不是相互獨立、毫無關聯的。而現在的職業教育改革,依然存在片面性強調、追求理論基礎或實踐操作的現象。有人一味推崇理論基礎,認為任何實踐都離不開理論指導。有人盲目追求實踐,忽視理論的總結,使學生所習得的經驗零碎而雜亂,無法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這兩種教學方式都是職業教育教學應該摒棄的,它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缺乏有效作用。為此,學校和企業有必要加強職業教育過程中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例如,校企融合,企業選派優秀技術人員定期對學校教師進行培訓亦或是擔任兼職教師。學校為企業創造科研空間,進行項目研發。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場地,指導學生實習,支持教師進行企業實踐,幫助其實現教學內容與現代化企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同步化。同時,學校應該吸納更多的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做到理論課程師生比配套,彌補學生理論知識的不足。

        (三)發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技能的提升

        裴斯泰洛齊倡導能夠增辦針對各行各業用人需求的,培養人職業技能、專長的職業培訓機構,幫助大多數人獲得工作技能。這一觀點使我們看到在19世紀,職業教育培訓已經引起了工業化社會的高度重視。當今社會職業培訓最主要的目標是:使培訓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滿足社會對合格勞動力的需求,解決社會就業問題。面對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生產力轉換周期縮短的信息社會,21世紀對職業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職業培訓要以就業導向為目標,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要求;其次,要構建開放、靈活、多元化的職業培訓體系;再次,學校培訓和企業培訓要加強聯系;最后,建立并完善一套連續性和持續性的在職培訓制度。

        (四)實施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生產力

        裴斯泰洛齊認為,作為謀生手段的勞作在知識的改造下可以獲得更高效的產出,幫助人們提高生活水平,也進而改善農村地區相對落后的經濟條件。裴斯泰洛齊對實施農村職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為后來探索農村職業教育提供了方向。近年來,我國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在國家的經濟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縮小城鄉差別,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農村職教發展中,逐步探索了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例如“送教下鄉”、“送教下礦”,同時提出了覆蓋農村、涉農專業的學生資助體系,此外還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85億人次。

        (五)對社會弱勢群體實施職業教育,培養職業能力,增加謀生手段

        裴斯泰洛齊在開辦“貧兒之家”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實際教學得到如下效果:將原本營養不足、品行不佳、目不識丁的兒童,通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的鍛煉,在短時間內教化成為強健能干、快樂而熱誠的勞動者。這一實踐結果啟示我們,職業教育在提高社會弱勢群體的謀生能力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為此,我國“十一五”殘疾人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提出要:初步建立以能力培養為本的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為城鄉有就業要求的殘疾人提供各種形式和各種層次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同時,發揮好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相互勾連作用。

        裴斯泰洛齊“教勞結合”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活動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裴斯泰洛齊“勞教結合”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研究也必將啟迪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第5篇: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培養; 學師; 做師; 成師

          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做班主任的教師,總結積累了一套成型的管理班級的方法。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通過一些具體可行的教育方法,力求探索出“基礎加特長”、“全面加個性”的“學師、做師、成師”的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的21世紀的接班人。

        1 用師愛贏得教育專業學生對教師職業的熱愛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必須大力加強?!毙W教育肩負著培養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而這一使命是要通過今天的教育專業學生--明天的小學教師的勞動和言行來實現的。陶行知說:“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國民的意思?!边@就是教育的基本職能和教師職業的根本特點。教育專業學生肩負這“學人做人,做好人”的任務,完成這個艱巨任務更重要的是靠除了專業知識以外的職業信念、道德信念、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在內的全部品格。這些就是導學導教的內容。

          新入學的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思想不穩定,甚至沒有建立。班主任老師用師愛去贏得愛“師”(愛教師、愛教師職業)可謂是“潤物無聲,水道渠成”。一個合格班主任要有熱愛黨的教育事業之心,要有熱愛學生之心。班主任只有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才能在工作中熱愛學生,滿腔熱誠地為學生服務。

          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待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師愛是一門藝術。班主任老師的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作風和優良的職業素質是實施師愛的前提。同時 還要“嚴”而不“厲”,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密切與學生交往,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為他們排憂解難,更重要的是關心他們思想上、政治上的成長,做他們的嚴父慈母、良師益友。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師愛。感受到師愛的教育專業學生,均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對教師的愛,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從內心深處激發出對教師職業的愛。我從學生的情感反饋中得到無限的慰藉和有力的鼓舞。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能使教育專業學生內化自己的情感,產生“獻身教育,從師無悔”的從師信念。

        加里寧說;“教育是對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種確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統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p>

        2 面向全體全面培養,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素質放在首位

        有了堅定的職業信念,內心就有了真正接受并自愿為之奮斗的信仰。教育專業學生有了這樣的信仰,就能產生強烈的職業道德感。會油然而生“學一行愛一行”的內驅力,學習生活就會倍加珍惜,就會為將來所從事的教育事業苦練從師基本功,自覺自愿地去豐富自己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做合格小學教師做知識、能力的儲備。

        學生成人成才,要把成人放在第一位;而品德素質是做人的第一要素,具有良好品德的教育專業學生,才可能為國家培養有用的人。品德素質對教育專業學生起導向、動力保障作用。所以“學會做人”應放在育人的首位。

        對于同學中默默奉獻的人,不計名利、識大體的人,不重金錢重友情的人,及時表揚肯定,使學生在身邊就能找到學習的榜樣,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經過一系列的教育,在筆者所管理的班級,只要是同學的事,是班級的事,是學校的事,他們做起來從不討價還價。同學們參加校園公益勞動總是受到有關領導的表揚。在筆者提議下,同學們組成了“青年志愿者”小組,制定了行動綱領、活動方案等,向全校教職工發出了“給您一片愛”的倡議書。搞過幾次“勞累我一個,方便你和他”的獻愛心活動,受到領導和師生的好評。品德素質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更強了。

        3 組織活動,創造環境,生動活潑地培養學生的從師能力

        無論是人的品德還是人的能力,都是通過一定的活動和交往形成的。在學生們的活動交往中,形成各種關系,出現眾多矛盾,需要他們動腦筋分析解決,也只有在處理關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品德、能力才能獲得鍛煉和發展。通過系列活動,培養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創造能力、從師必備的專業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學生入學后,筆者有計劃地組織豐富多采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動腦、認識、體驗、,積累經驗,增長見識,培養能力。同時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分配不同的任務,使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高,力求讓每個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全面發展。

        4 實行實習小班主任制是培養教育專業學生做師能力的有效途徑

        實習小班主任制是每周均由一名學生協助班主任老師管理班級的全面工作,體驗、嘗試做班主任工作。這是在班主任老師的具體指導下的學生為適應未來的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教育活動。讓所有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樹立事業心、責任感,甚至產生危機感。使學生從管理中學會管理,學會做人。實習小班主任制可以使學生自立、自強、自治,由“參與管理”到“實踐嘗試”,并“學會管理”,從而“學會做人,學會工作,學會競爭,學會生存”。實現學習、發展、生存三位一體,優化教育專業學生的總體素質和能力。為學生架起“學師、做師、成師”的橋梁。

        5 熱愛勞動和艱苦奮斗教育不放松。

        注重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由于應試教育和獨生子女的備受呵護,使得他們沒有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因此,要使學生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但也是艱苦的。教育學生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比吃穿,不亂花錢,不浪費糧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生活環境。勞動教育同時也是責任感的培養。

        6 結語 

            “學師、做師、成師”的養成教育過程,意在探索科學育人的途徑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激勵我不斷努力和探索育人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參考文獻

        [1] 周宏. 周宏教育新概念.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187-193.

        [2] 張捍萍. 新形勢下高校班主任的工作職責與素養.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03):20.

        [3]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學.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53-157.

        第6篇: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常言道:一位優秀的老師會影響學生一輩子。如何真正成長為一名好老師,需要在漫漫教學長路上不斷思考和實踐。今天有幸觀看了于潔老師分享的《怎么把一個年級倒數的班級變成年級第一》,一個多小時的講述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一個全年級倒數第一的班級,已經連續換了9個語文老師,學生大多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孩子,在于潔老師接手后成為了全年級第一,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教育奇跡。在我看來,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在做有溫度的教育,相信與學生之間是最美的遇見和最好的安排。這就驅使她能夠從學生角度出發,去幫助、關懷、理解和引導他們。面對學生沒有完成作業,她沒有采取大聲訓斥的方式,而是先問清楚緣由,分情況妥善處理;每天午餐時都會給學生添飯,用15分鐘播放動畫片,讓大家感受到色彩沖擊、振奮精神;給每天騎車上學的學生買一副手套,讓他們在冬天時不再寒冷;每三天給學生看他們專注時候的照片,讓大家感受到專注的樣子最美;跑操時每天為一位學生整理一下衣服領子,讓他感受到關心......于老師這些行為都在潤物細無聲中溫暖著、滋潤著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始終在愛中學習和成長。因此當他們走進這個班級時,他們感受到了班主任有溫度的教育帶來的幸福和信心,從而更有干勁。

        于老師的班級勞動教育也令我十分佩服,她沒有僅僅關注成績,而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責任心。班級是大家每天學習和生活的地方,一個整潔的環境能夠讓人身心舒暢、提高效率。通過與學生一起對教室書桌進行消毒,教學生如何掃地和拖地,從而使學生意識到要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去愛護,增強了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我想,正是有了這種意識,整個班級才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班風,在學習中也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斷提高。

        我們培養人,是要把學生當人,這是于潔老師反復強調的。每個人都需要被發現、表揚和激勵。我深受感觸的是每日一記的創意活動,于潔老師帶著欣賞的眼光去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感受到被班主任的在乎和認可,無形中促進了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師生關系是教育中重要的關系存在,只有當教師與學生搭建起愛與溝通的橋梁,教育問題才能迎刃而解,教育才是溫暖沸騰的。

        第7篇: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一、化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極其重要的?;瘜W學科有個特點:有很多的化學知識都是通過多次的實驗得到的,并且許多的實驗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要教育學生勇于戰勝困難、樹立自信心,同時要實事求是,培養嚴謹認真的作風,在這方面教師應做學生的楷模。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化學素養。比如,當你走進教室的時候,應先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即使你生活上遇到了很煩心的事也不能帶著情緒進教室,以免使緊張的課堂氣氛給學生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因為你面對的是幾十位思想活躍,情感豐富的學生,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春光滿面,激情滿懷,充滿自信,才會感染學生,使學生心情愉悅,思維敏捷,充滿朝氣和活力,只有這樣,教學效果才會好,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工作中教師應以平等的朋友關系與學生相處交流,從心理上取信于學生,培養團結合作的師生關系,把課堂教學當做朋友間的交談,放下老師的威嚴,這樣會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讓學生感覺你既是老師,又是知心朋友,樂意聽你的教誨。同時教師也能夠聆聽學生的心聲,與他們進行真誠的交流和溝通,不但教學工作得以順利實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其次,教師要善于運用鼓勵性的語言,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形成。采用鼓勵性語言是使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養成的保障之一。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善于觀察并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予中肯和富有熱情的表揚,可以讓學生的成功欲望得到滿足,體驗到情緒高漲和斗志昂揚的心情,并對教師產生好感,他們會更加“親其師”“信其道”,更愿意講出心里話。教師也能很好的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更重要的是,學生得到夸獎和表揚之后,會大大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產生一種更上一層樓的自我激勵,自我要求進步的心理,成為促進其進一步學好的內部誘因。

        二、化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已成全人類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其實有許多的環境污染都屬于化學污染,化學教師應自覺的在化學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環保意識,培養并提高優化環境的能力,這是化學教師肩負的一項重任。

        在這里,我們首先應依托教材,增強環保意識。環保意識包括環境保護,改進生態環境的技術,學習環保知識,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在課堂上運用與化學有密切聯系的環境污染及其防治事例,創設生動的故事情景,讓學生初步樹立生態環境同人類休戚相關的意識。例如在講水的利用時,我告訴學生我國是淡水資源匱乏的國家,如不節約用水,我們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將是自己的眼淚。通過給學生播放一些現有水資源受污染的片段,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例如由于淮河流域中上游小造紙廠、小化工廠廢水的任意排放,使得淮河下游大面積農田被毀,造成土壤板結。另外我還告訴同學們政府有關部門已采取果斷措施,堅決關閉那些污染水資源的小造紙廠和小化工廠,使學生不僅從課本上知道了水的寶貴,并且從水污染造成危害的事實中,更加明確了節約用水,保護水源的重要性。

        其次,熟練掌握實驗方法,提高環保能力。

        在化學實驗中,同學們直接接觸有毒的氣體、液體、固體,會造成一定的危害,教師應指導學生規范操作,嚴格控制藥品的使用量,并改進實驗條件和實驗裝置,這是樹立環保意識,凈化環境條件的良好途徑。

        三、充分利用實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化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和形成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化學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可等閑視之。

        1.挖掘教材素材,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化學實驗是前人科學實驗的精華,每一個實驗的背后都凝結著科學家艱辛的勞動,每一個實驗都能引出一個科學故事或一段佳話。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素材,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情感熏陶,將知識的傳授與素質的提高融為一體。

        2.以實驗準備和實驗結束為契機,進行勞動教育

        學會勞動是青少年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啟發學生用廢品制作簡易實驗裝置。分組實驗時,鼓勵學生使用自己制作的實驗用品,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又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的艱辛和使用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快樂。實驗中有意識地介紹部分貴重儀器、藥品價值和生產難度,以培養學生愛護實驗器材和節約實驗藥品的良好習慣。實驗結束后,打掃實驗室、清理試驗臺和回收實驗用品,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品質和勞動的習慣。鼓勵和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家庭化學小實驗,幫助和支持學生適當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3.開放實驗室,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第8篇: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1.我省中小學生道德品質各方面發展的總體趨向、學段特征、地區差異(沿海地區與內地山區)、校際差異(重點與一般)、表現及其內在規律性。

        2.社區環境、傳播媒介、學校、家庭諸因素在學生道德發展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及相互影響的結果。

        3.當前中小學道德教育中的成功經驗、教訓及存在的問題(最成功、最受學生歡迎和最不成功、最不受學生歡迎的德育活動形式及產生的原因)。

        4.當前中小學生道德發展諸因素(道德認識、道德判斷、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中的最薄弱環節。

        這個調查研究僅是我們整個道德教育研究中的第一階段,第二步的工作將是根據道德教育理論和調查結果,擬定一套道德教育內容與方法,擬訂一套適合于我省中小學生特點的道德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中小學道德教育與學生道德水平發展的激勵機制(科學的德育評價理論、指標體系和方法技術),選定學校進行實驗驗證,以提高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總體概述

        應該說,我省中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總體上是好的和比較好的。有80%左右的學生,在許多項目測量中,顯示出良好的品德素養。這說明,我們這幾年學校的德育工作是有成效的。比如:對“我們國家太窮了,有機會我一定爭取出國不再回來”持否定態度的占95%;對“如果能出國賺錢,任何下賤的事我都干”表示不同意的占94.5%。這雖然不足以全面反映當前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效,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廣大教師和德育工作者的心血沒有白費。

        但我們也看到,中小學道德教育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學生的誠實問題,在我們設計的一個測驗學生是否會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作弊的項目中,有60%的學生顯示出不誠實的傾向,其中學段愈高這種情況愈嚴重。聯系到當前各級各類學校在考試中出現的類似問題,我們認為這個結論是可信的。這種現象可能與社會環境影響有關。目前社會處于轉型期,政治、經濟與文化等領域的運作尚未完全進入理性化、法制化階段,在不發達、不規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丑惡現象,且多能得逞,這就難免對中小學生產生惡劣影響。此外,學校德育工作長期以來對誠實正直品質的培養重視不夠也是一個原因。

        其次是勤勞儉樸問題。有52%的學生很少或從未干過家務;有25%的學生很不情愿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事實上,近年來學校對勞動教育抓得比較緊,許多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勞動,但由于結合社會實際教育學生懂得勞動的作用和意義不夠,以及許多家長因怕影響孩子的學習,不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為未來獨立生活所必需的家務勞動,使其收效甚微。因此,教育學生認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對個人、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并提高他們的勞動自覺性,是今后學校教育中應當加以重視的。

        第三是學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較弱。有26%的學生覺得自己難以承受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打擊。這自然與當代學生所處的環境有密切關系,如學校和家庭過多的呵護,學生缺乏憂患意識和艱苦的生活鍛煉。這種現象若不加以糾正,將來就難以適應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

        第四是孝敬父母問題。雖然有90%的學生存有報答父母之心,但他們行為上沒有表現出來或不知道怎么表示。37%的學生很少與父母交談,更多的人沒有幫父母干家務。也就是說,他們有一定的道德認識或道德情感,卻缺乏相應的道德行為。這種現象的存在與學校和社會的德育觀念偏頗有關,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把孝道視為封建倫理道德避而不談。事實上,孝敬父母是愛國主義、樂于助人、團結友愛、謙恭禮讓、責任感等道德品質的基礎。

        第五是主持公平和正義的品質較差。只有75%的學生表示,當好友與人發生糾紛時會站在有理的一邊;而有26%的人則表示偏袒好友或干脆躲開。這26%的人中還僅僅是出于情面上的考慮??梢酝茢啵斘<白约喊踩珪r,表示偏袒或干脆躲開的就遠不只26%了。聯系到社會上見義勇為者少、明哲保身者多的現象,更使我們感到在中小學加強正義感的教育與培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六是集體觀念淡薄。只有69%的學生很喜歡參加集體性的活動。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當前學校中集體主義教育少了;另一方面在商品經濟發展初期,社會上個人冒尖、個人奮斗成功的現象較多,激烈的生存和發展競爭使人際關系趨于冷漠,這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與之相呼應的是,學生的寬容精神也比較差,如表示與人發生矛盾時,能主動與之和好的學生僅為66%。實際上,現代化的大生產和發達的商品經濟,無論是在社會生活還是在生產方面,更需要團結協作和融洽的人際關系。今后亟需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了解學生道德品質形成中外界作用的程度是我們調查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發現,有39%的中小學生認為對他們為人處事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父母;32%認為是學校、教師;29%認為是社會文化媒體。當代學生的生活環境是一種多維的環境,家庭成員、社會文化媒體、社會生活現象對青少年產生的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必須下大力抓好家庭教育這一個重要環節。

        各學段學生道德品質的比較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高中生的道德品質現狀值得憂慮。如我們在一項測量作弊傾向的測驗中發現,小學、初中和高中生的不誠實傾向分別為53%、66%和74%。聯系到當前假冒偽劣現象給未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教育學生做一個誠實正直的公民,是我們今后道德教育應突出強調的一個方面。在勤勞儉樸方面,很愛參加學校勞動的人數比例在三個學段逐步遞減(82%、76%、57%);高中生中喜歡在消費上攀比的情況從小學和初中的16%左右猛然增加到31%。隨著年齡增長,消費上有一定的自或更注重外在形象是自然的,但必須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因此高中階段,要適當進行消費教育。

        學習上的勤奮進取精神在高中階段也有衰退。根據調查,爭取好成績的高中生僅為63%,大大低于小學的81%和初中的83%;力求獨立克服學習上困難的高中生為70%,而小學生為84%,初中生為86%;愿意在今后的事業上有所進取的高中生為77%,而小學和初中生則為85%左右。這里反映出的問題可能與當前社會上知識和收益失衡及學校教育教學與社會不適應有關。如何使大多數升學無望的學生繼續進取,提高學習積極性,是社會和學校應加以研究并認真解決的問題。

        對家鄉很有感情的人數比例從小學到高中呈遞減趨勢(90%、79%、69%),這種現象說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心態在初、高中學生中頗為嚴重。其數字也預示了今后我省人口外向流動增強的潛在性和建設農村的艱巨性。

        高中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明顯弱于小學生和初中生。表示很喜歡班集體和集體活動的人數比例小學、初中、高中分別為81%、65%、49%;高中生表示樂意完成班集體分配的難事的僅為65%,低于小學的87%和初中的82%;表示愿意盡力幫助同學的為76%,低于小學的85%和初中的89%。由此可見,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是學校道德教育中一項艱巨的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自我反省、自制自律和謙恭禮讓的品質并未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大,這種反常的現象也在幾道道德規范理解程度測試題中反映出來。在提倡節約的三項原因(①因為父母希望子女節儉;②因為平時節儉便不致于有求于人;③勤儉是一種美德)中,選擇③的比例小學、初中、高中分別為85%、82%和71%。

        從正常的道德認知發展來看,中小學生對道德規范的理解力總體上應是不斷提高的。上面這些反常的情況說明,中學生道德品質發展具有敏感性和不穩定性(如道德認知水平的局部停滯和下降);社會道德和價值取向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產生負面影響的嚴重性(如崇尚實惠、拜金主義等一些社會現象,直接地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的發展,甚至出現一些道德認識障礙);學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如過去只強調說教,現在又過分偏于他律)等等。在當前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如何增強對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道德教育的實效性,使之內化,值得深思。

        不同學段的學生,道德品質養成的途徑也不同。高中生雖然外表上與父母不那么親近,但父母的言行仍然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因而道德教育不能沒有家庭的協助。學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比例大致保持在1/3左右,如果方法得當,作用還會增大。而對小學生而言,則取決于道德規范和行為本身與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關系的緊密程度。小學生的日常道德規范認知水平表現為:對較遠離其生活的理解力低,對貼近其生活并具體實踐的則理解力高些。為此,對這些“在電視機前長大的一代”,我們應注意適當地通過與他們生活、學習較貼近的電影、電視、廣播和圖書之類直觀形象的媒體來影響他們,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沿海地區和內地山區學生的比較

        在沿海和內陸地區的比較中我們發現,總體上講,內陸地區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水平低于沿海地區,但中學階段尤其是初中則高于沿海地區。

        沿海地區環境更為開放,初、高中學生思想比較活躍,觀念變化較快,對傳統道德價值觀念認同程度較低;而內地山區由于環境比較封閉,中學生的道德觀念變化比較遲緩,相對沿海地區更穩定、淳樸一些。比如,在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方面,內地山區高中生中有73%愿意這樣做,沿海地區為60%;很喜歡參加學校勞動的,內地山區初中生比例為83%,沿海地區僅為68%;內地山區高中生的學習進取心強于沿海地區(分別為69%和57%);有66%的內地初中生經常和父母交談,而沿海只有55%。此外,諸如同情心、熱愛家鄉、樂于奉獻等品質的發展方面,內地山區的中學生均強于沿海地區。在調查的樣本中,內地山區有86%的初中生對自己的家鄉很有感情,而沿海地區則只有70%,這可能是因為沿海地區與國外各方面交流較多,社會環境中出現的一些消極因素反映到學生的思想中,從而對其道德認識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地比較國內外的生活與發展,加強熱愛家鄉的教育,是沿海地區學校德育應重視的工作;同時應探討在商品經濟競爭的環境中,如何培養學生助人為樂和寬宏大量的品質。

        近幾年,沿海地區的學校尤其是小學比較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比如不少地區小學向家長發放調查表,了解學生在家的勞動情況等。而內地山區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兒童的道德教育似乎有放松的跡象。如在勤勞儉樸方面,沿海地區小學生經常干家務事和從未干過的分別為42%和11%,而內陸地區學生則為35%和20%;不喜歡參加學校勞動的沿海為14%,內陸為23%;喜歡在消費上攀比的,沿海為14%,內陸為21%。因此,應該在內地山區的小學大力加強勞動教育。

        在勤奮進取方面,內陸地區的小學生也不如沿海地區。在學習中力爭取得好成績的,沿海高達90%,而內陸僅為69%;學習中遇到困難、自己設法解決的,沿海為91%,內陸為77%。兩地區初中差距不大。而內地山區高中生的進取精神又強于沿海地區。這可能由于沿海地區的家庭對幼小子女在學習上的要求較高,而到高中階段,隨著就業機會增多,學生減弱了在學習上的進取心;而內地山區的家長對能上高中的子女升學期望值較高,并不斷強化學生這方面的心理欲求。因而,沿海地區的中學應教育學生保持學習上的競爭與進取意識,當升學無望時,應使這種品質轉移到對事業和人生的追求上;而內地山區學校應注意從小就鼓勵學生競爭進取,同時教育學生立志開發山區,建設山區。

        總體上看,內地山區的學生在道德判斷和認知的發展水平上低于沿海地區的學生,道德發展未擺脫他律狀態的比沿海地區多。

        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是在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過程中逐漸習得的。兒童只有在許多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逐漸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沿海地區的兒童相對于內陸地區的兒童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頻繁,獲得的信息量多,實踐活動量也大,因此在道德認知水平上高于內陸地區的學生。

        從市場經濟的大背景去看,過去我們的德育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過分偏重書本知識,偏重考試和分數,忽視了對學生生存能力、競爭意識、價值觀念、人格修養等方面的教育。近幾年,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社會現實的變化和需要反而促進學校重視加強道德教育。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學校的升學率負擔相對低于內陸地區,這也為沿海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條件??傊?,擴大兒童的活動與實踐領域,在活動和實踐中加強道德教育,是內地山區學校應當引起充分重視的。這種情況也說明,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學校教育雖有負面影響,但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學校德育工作者要全面認識社會影響,對消極因素不必害怕,只要我們積極引導,總是會有成效的。

        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學生之間的比較

        在小學階段,重點小學學生的個性品質的發展反不如一般學校。如在勇于承認錯誤、干家務事,守信用、喜歡集體活動、關心他人、寬容心和責任感等方面,重點小學學生的良好比率均低于非重點小學10個百分點左右。一般說來,重點小學的學生與非重點小學的學生起始的智力相差并不大。能進入重點小學,有的是因屬于片內,相當多的是由于走了各種途徑。因此,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學習寄予厚望,在功課上抓得緊。重點小學的功課也相對繁重。因此,對于重點小學來說,應該在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加強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和鍛煉。

        盡管重點小學的教師和學生父母對小學生的成績如此重視,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重點小學學生的學習進取精神卻不如非重點小學:表示要在學習上爭取好成績的,重點小學和非重點小學分別為79%和93%;表示在學習中碰到難題努力自己想出來的,重點小學學生只有80%,而非重點小學學生卻有92%;表示在事業方面努力進取奮斗不息的,二者之比為80%和89%。這種情況說明,重點小學可能忽視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另外,重點小學學生的父母很多恨鐵不成鋼,或“陪讀”,或請“家教”,學生承受較多的心理壓力,雖然他們心理壓力承受能力強的學生比例較大(重點校44%,一般校38%),但他們對學習可能會感到厭煩,缺乏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意識。而在非重點小學讀書的學生,要求將來進入重點中學學習的愿望比較強烈,這就促使他們在學習上更具主動性和進取心。

        上述觀點,可以從學生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因素調查中得到佐證。重點小學學生中,認為家庭和父母對自己作用較大的有31%,而非重點小學僅為14%;認為電視、電影、廣播等傳播媒體對自己影響較大的,重點小學有37%,而非重點小學多達56%。這里說明了重點小學學生的父母對子女看電視等活動的限制。而過多的限制和他律,使學生在品質發展上自律程度降低,重點小學學生的自律程度就低于非重點小學學生。這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過重的學習負擔會影響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品質發展狀況和小學有所不同。首先,重點中學學生自尊自愛的品質略強于一般校。如在“為了出國或賺錢,任何下賤的事都干”的回答中,重點??隙ǖ闹挥?%,一般校有6%;重點校從未參加賭博之類活動的學生為91%,一般校為85%。在誠實傾向的測驗中差異更為顯著,重點中學不誠實傾向的有48%,一般校高達76%。在謙恭禮讓和寬容心方面,重點中學也略強于一般校。另一個差異表現在重視集體榮譽方面,重點中學占92%,一般校占84%。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可能是由于重點中學學生起點較高,學校校風一般比較嚴謹,良好的班集體較多,學校德育工作條件較好。

        兩類學校的學生雖然在勤奮進取品質方面差異不大(在事業上力求奮斗不息的重點校為80%,一般校為82%;在學習上一定要爭取好成績的前者為75%,后者為74%),但他們的差異主要在學習的意志和毅力上,如“在學習上碰到困難努力自己解決的,重點校為86%,一般校為77%。因此,對于一般校來說,須在培養學生學習意志和毅力上下工夫。

        一般中學學生的品質發展也有自己的長處。比如在勞動方面,經常干家務事的占46%,而重點校只有26%;喜歡參加學校勞動的一般校為68%,重點校為65%。這是由于重點校學生在學習方面花費較多的時間,而對勞動和勞動教育有所放松所致。因此,重點校應當要求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增加集體勞動鍛煉,這將有利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

        學習成績不同水平學生之間的比較

        在小學階段,一些與學習直接有關的品質,好生明顯優于差生,如勤奮進取、自信自立、自尊自愛、責任心等等。但一些與學習不那么直接有關的品質,好生也大多好于差生。如勤勞儉樸,自制自律、謙恭禮讓、孝敬父母、團結協作、助人為樂、公平正義、寬容與同情心、愛國愛鄉、樂于奉獻等。在三個道德自律測量題中,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選擇自律回答的比例遞減。也就是說,學習成績越好,道德認識理性化的人數比例越大。這種現象提醒我們,把德育與智育截然分開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學習成績好不等于道德品質的發展就必然毫無問題。比如,成績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小學生的不誠實傾向比例幾乎相同(54%左右)。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好、中、差生的比例分別為42%、40%、43%。因此,對成績好的學生,應加強這兩方面品質的培養。

        在中學階段,情況又有所不同,一般說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比較誠實正直的比例較大;而在勤奮進取、樂意參加集體活動、關心集體榮譽感等方面,品質好的人數比例也從學習差生到好生遞增。

        但中學生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道德品質發展方面也存在很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不少品質發展不一定與學習的好、中、差正相關。如:尊敬師長方面,比例分別為91%、97%、93%;關心他人方面為92%、96%、86%;寬宏大量方面為62%、70%、59%;樂于奉獻方面為80%、90%、86%。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自我感覺良好,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看不起別人;平時過于專注于自己的學習,對其他人和與自己無關的事不大關心;由于學習上競爭的影響,有時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些情緒化,寬容心不夠。這樣的品質必然導致人際關系不融洽,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以生存并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還有一個應引起充分注意的問題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較差,當問到“在生活中如碰到嚴重的挫折或打擊”時,回答“會很長時間提不起勁”的,學習好的為25%,學習中等的為21%,學習差的為19%。這是由于成績好的學生,平時在精神中總是處于順心的狀態,老師的表揚、家長的贊許和寵愛使他們自視甚高,一旦受到打擊就接受不了。一些中學中的優等生在大學成了中等生后,精神崩潰甚至自殺的例子,提示我們在中學中應該重視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在未來社會中,個人的個性品質和道德素質如果與瞬息萬變的社會不對位、不適應,那就會很快被社會所淘汰,更談不上會取得什么成功。

        學習成績差的中學生,在個性品質上與其他人最顯著的差異在于勤奮進取的精神方面,比如,選擇“一定要爭取好成績”的僅為58%,大大低于好生的92%和中等生的80%;“學習中碰到困難努力自己解決”的為77%,而學習好與中等的學生均為87%。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另外,要促進學生自信心的遷移。從調查看,總體上說,學習差生的自信心并不差,在“遇事總有自己的見解”和“雖然有的同學在許多方面比我強,但我也有自己的長處”的回答中,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差異并不顯著,差生主要是在學習上的自信心差。因此,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引導或激勵他們把自信心轉移到學習上來。

        學生對德育形式和方法的反映

        從總體上看,學生對效果良好的德育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有幾種比較集中的反映:

        首先是理論要聯系當前的社會實際。如經常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到生產、生活和市場第一線去進行社會調查;到部隊去實地接受國防教育,參加軍訓;利用自己的本領切實開展學雷鋒助人活動等。

        其次是校內德育活動的形式要多樣化。如主題班會、各種競賽活動、文藝活動、野外游覽或考察活動等。當然,在組織這些活動中,一定要有鮮明的主題和內在的德育因素,不要盲目迎合學生的興趣,忘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和任務。

        第三是要求適合自己的年齡特征。如小學生中就有相當多的人要求以講故事的形式來進行道德教育。有的中學生對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表示出極大的興趣。

        對最差勁的德育形式和方法,學生也有幾種比較集中的意見:

        首先是開會,尤其是聽枯燥乏味而又冗長的報告;即缺乏生動事例又沒有結合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的形式主義的宣傳。

        其次是批評,特別是粗暴的批評和有損自尊心的譏諷,這些只能激起學生的反感心理和抵觸情緒。

        第三是勞動懲罰和形式主義的“做好事”。勞動本身是一種很好的德育形式,但如果和懲罰結合起來,學生就會認為勞動是一種懲罰的手段,從而逃避勞動,看不起勞動和勞動者,勞動教育也就完全失敗。相當多的學生對“做好事”也有意見,在這種活動中,學生是被動的,沒有自覺性,而且許多活動本身并沒有實際效用,更談不上教育作用。

        對于游覽活動、野炊、觀看電視和錄像片甚至讀書活動等,學生中有不同意見,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組織以及看什么樣的電影、錄像。比如,有的中學生認為看教育影片沒有意義,說“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應該看一些娛樂片”。出現這種情況,有幾種可能:片子對于她來說,太淺或看過多次;看完后沒有組織必要的討論;影片對于她太深了,看不大懂。因此,即使是看教育影片,學校也要精心組織,根據對象掌握時機,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多樣化,求新求變意識較強。因此,要力求活動的多變性,挖掘活動中的趣味性,做到適人、適時、適地。對于過去的和現在正在采取的德育形式和方法也不能全盤否定。有的應保留發揚,有的應摒棄更新,有的應注入新的因素和內容。我們應該尋求既適應時代潮流又適應青少年特點的德育方式方法,以達到教育的宏偉目標。

        第9篇:勞動教育與勞動素養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 技校生 德育教育 改善途徑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德育作為技校生學科中最基礎的課程,是不可或缺的。在德育活動中,應該針對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找尋解決的辦法。

        一、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

        目前,技工學校學生德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和障礙:

        (一)沒有詳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未來不看好。

        平時調查和走訪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將來沒有打算,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年紀見長,問題越突出。“過一天是一天”、“到時候再說”、“得過且過”……是受訪學生提得最多的。甚至很多同學認為只要自己有一份工作即可,社會責任感、民族責任感都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

        (二)沒有準確把握是非觀念,缺乏禮貌。

        在受訪學生中,讓其對社會中出現的一些道德缺失現象發表觀點,他們的答案與傳統道德和規范相悖大有人在。除此之外,缺乏最基本的禮貌、善惡不分在這些學生中都表現得尤為明顯。

        (三)沒有熟悉法律條文規定,觀念不強。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期,對很多東西的認識不夠準確、客觀,容易誤入歧途。

        20世紀以來,青少年犯罪是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突出社會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青少年犯罪占全國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較高,約為65%,處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別是,14-18歲的少年發案率上升較快,成為違法犯罪的高發年齡階段,并以侵犯財產型犯罪與性犯罪居多,團伙作案數量劇增。在全國技工院校中,學生普遍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甚至很多成為社會中犯罪分子的一員。

        (四)沒有深刻的自我控制能力,任意妄為。

        自制力就是自我克制能力。人的克制能力能夠決定人的心理品位、健康狀況、智能的發揮程度。人的自制力雖然帶有先天性,但后天影響、教育、自身修養更重要。自制力培養跟其他能力培養一樣,應該是越早越好。

        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說,主要表現在上課不認真聽講,遲到、曠課、逃課,上網吧、打游戲、瀏覽黃色網站等方面多方進行聯合管理和教育,但成效不高。

        二、改善技工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幾點建議

        目前,全國各地大力興辦職業教育,從以前關注學生數量的增到逐漸轉移到學生質量上。這其中最關鍵的是學生的德育素質一定要過關。針對技工院校學生當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

        (一)做大做強德育課。

        學校德育工作中應以人為本,以德育課為載體,不斷開拓德育新思路,發揮德育途徑整體效益,強化學校德育整體效果。技工院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技工院校德育課教學應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為原則,做到課堂教學與個別教育、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課堂教學與校外實踐三結合,擺脫傳統以課堂為主的單一化教育教學模式,教學與教育并行,提升技工院校德育課的整體教學水平。

        以課堂教學為主導,以好習慣養成為落腳點,以“自主與興趣教育”為切入點,全面加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使學生由他律變成自律,從而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二)加大家庭教育的力度。

        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一個為國家創造價值的人,必須具備德才兼備的素養,在這一素養養成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極大的作用,尤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

        孩子降臨在一個什么樣的家庭是誰也無法決定的,但是作為人之父母,卻有責任盡全力創造一個適合他們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這就要求父母時時刻刻做好榜樣,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教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為他們一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得不提到的一點就是,家長的素質在德育過程中有著重大影響。實際生活中,諸多家長表示不會管孩子,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么對家長的教育勢在必行,技工院校領導和班主任可通過家長會等方法提高學生家長的素質。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產生的重大影響是巨大的,整個社會應該高度重視這項工作,使家庭教育合理化、科學化,為孩子成才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優化校園周邊環境。

        學校是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成長的地方,人員相對密集,其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其安全與否始終是全社會最關注、最敏感、最突出的熱點問題。那么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工作,為廣大青少年兒童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學校周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學生人身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技工學校的學生本生自制力比較弱,其受校外周邊環境影響更大。在一些技工學校的附近,大大小小的網吧、黑游戲廳、歌舞廳數量眾多,每天營業很晚,潛移默化中給學生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所以,凈化學生成長環境是我們當前應該正視的一個現實。

        優化校園周邊環境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要鍥而不舍、常抓不懈,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為廣大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教書育人內外環境。

        (四)提升德育隊伍的整體水平。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首位,德育隊伍是學校的首抓,抓好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德育成員素質,才能抓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應該從上到下,從校長到每個學生貫徹到底,始終堅持“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具體做法如下:

        1.完善班主任隊伍建設。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身心健康的公民。

        班主任的思想道德水準、工作能力水平直接關系到班級工作的實效性,關系到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必須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班主任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學校德育、班級德育工作的要求,切實提高班級的育人水平。

        2.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學生干部是在學生群體中擔任某些職務,負責某些特定職責,協助學校進行管理工作的一種特殊學生身份。

        學生干部在學校課外活動開展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校團委、校學生會、學生社團、各級學生分會的學生干部更是參與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那么,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是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技工院校的行政領導要做好校團委、校學生會學生干部開展換屆選舉工作、新干部的培訓工作等,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最后,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并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青年是社會的希望,是社會的未來,他們肩負著國家強大和富強的歷史重任,尤其是技校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僅需要掌握技術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強他們的責任感,為此技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目前亟待加強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每個職業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周建松.堅持就業立校辦人民滿意的高職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2006,21.

        [2]房洪濤,葉志鋼.高等工程??平逃{查報告及加強和改革工程??平逃囊庖奫J].現代教育科學,1988,4.

        [3]濟寧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工作手冊[M].2008.

        [4]鄭維康,主編.青少年心理咨詢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

        [5]李踐.做自己想做的人.南方日報出版社.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日本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第一区 | 依人青青青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