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

        第1篇: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培養為生產一線服務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任,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實踐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對提高中職生的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5年,上海市教委印發的《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明確將“志愿服務(公益勞動)”納入中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范圍,將學生的社會實踐表現情況作為衡量中職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維度之一。這對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實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學校系統謀劃實踐方案,完善制度,豐竄學生實踐活動的內容,提髙實踐育人的成效。社會實踐活動是中職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在中國制造業面臨著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中職生要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廣博的人文知識之外,更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髙的職業素養。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適應性差及能力不足是困擾中職生畢業以后就業的主要因素。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它對提髙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創業與創新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它對于促進學生了解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方面的指導,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學生擺脫對教師的過分依賴而主動投入到實踐當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化被動為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真正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為今后成為有用的技術型人才奠基。因此,為了使學生的實踐活動持續不斷地發揮作用,學校需要建立相應的長效機制。

        二、形成中職學生社會實踐的框架體系

        近年來,上海商業會計學校重點研究財經商貿類行業對從業人員的基本素養和專業素養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為起點,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素養為主線,以開展實踐活動為載體,嘗試加強組織建設,不斷完善制度、創新舉措。學校在“清荷”文化引領下,以培養學生的財經品質(誠信的特質、規范的作風、專注的精神、創新的思維)為目標,不斷尋找實踐育人的有力抓手,逐漸形成了“三種形式、三個階段、三類實踐活動”的“三三三”實踐育人模式,構建社會實踐課程,以信息化手段完善評價方式,將社會實踐表現納入學分系統,整體推進學校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達到了“時間覆蓋全年,人員覆蓋全校”的目標。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構建與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核心和實質是創新實踐育人模式,其基礎條件是進行資源拓展與整合,其導向和動力在于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各要素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制約、協調發展,共同促進社會實踐活動的健康有效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為了整體架構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并形成相應的框架體系,學校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開展工作:一方面是落實責任,建立統籌協調的組織領導機制。社會實踐是系統化的課程,學校需要不斷地尋找學生的內在需求與實踐內容、實踐形式的最佳契合點,需要與學科專業教學、德育工作、生涯規劃等有機結合,形成實踐育人的最大合力,提升育人成效。在推進學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校積極加強組織建設。一是成立“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黨委書記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領導擔任,其成員由學生處、團委、各教學部主任等組成,各條線部門統籌規劃,統一協調,明確分工,責任到人。二是建立和完善指揮有力、分工明確、措施得力的組織體系。三是著力加強學生社會實踐的對內組織和對外聯絡。另一方面是建章立制,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管理的有效性。為此,學校建立了科學的管理制度,制定了《上海商業會計學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管理辦法》,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扒搴晌幕庇梭w系的總體規劃中,并扎實有效地落實,保證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實施推進、監督考核等過程有據可依、有序進行。

        三、實施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具體舉措

        (一)拓展常態化的實踐育人基地

        積極拓展常態化的實踐育人基地,是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基礎條件。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穩定的實踐基地能夠促使社會實踐活動更加規范化和持續化,有利于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和積累,更有利于實踐成果的應用和推廣。因此,在保留原有社會實踐基地的基礎上,學校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共享共建多種類型的社會實踐基地,并注重發揮典型基地的模范作用,以點帶面,逐步建立起多層次的基地網絡。目前,學校已與上海市民政博物館、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黃浦區半淞園街道等20多個'單位簽訂實踐育人協議,建立常態化的社會實踐基地。此外,學校基于長遠規劃,印制了《學生假期主題自由行活動菜單》,為學生在假期進行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提供相關信息。

        (二)構建“三三三模式”

        構建“三三三模式”,豐富和完善社會實踐內容和形式是構建長效機制的核心和實質。為了達到“時間覆蓋全年,人員覆蓋全?!钡哪繕?,學校系統化設計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了實踐胄人的“三三三模式”,即三種形式、三個階段、三類實踐。1?三種實踐形式,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覆蓋面通過調研,我們發現62%的中職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時間集中在寒暑假,內容是參與社區服務,多呈現出自發的無組織狀態。針對這一現狀,學校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分類,按照“一周集中性實踐”、“課余經常性實踐”和“假期主題性實踐”為基本形式,進行社會實踐的長期化和規范化建設。其中,“一周集中性實踐”是以校內實踐崗位、校外實踐活動基地為主要場所,在學生處、教學部統一調配和指導下,以班級為單位安排崗位,如禮儀示范、校園環境保潔、啄木鳥行動、圖書資料整理等。“課余經常性實踐”以上海市的社會實踐基地為場所,以主題志愿者團隊為單位統一組織活動。如,雙語志愿者團隊、“美麗心靈”志愿者團隊開展輔讀學?!皭坌墨I社會”活動、交通執勤實踐等?!凹伲嵠谥黝}性實踐”是以全國各地的社會實踐基地為場所,由學校統一組織活動,如井岡山紅色社會實踐、貴州黎平公益行等。其中,部分“課余經常性實踐”和“假期主題性實踐”是以團隊為主體,打造實踐精品團隊。同時,學校還將個人自主實踐作為一項有益補充,實現社會實踐的個性化發展。2.三個實踐階段,確保學生社會實踐的有效性在活動準備階段,學校統一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時間等方面進行充分、細致的規劃和#籌安排,包括組建隊伍(或分組)、培訓動員、準備安全預案和必要的資料與設施等。在活動實施階段,學校按照活動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開展,鼓勵各隊學生創造性完成活動計劃,建立活動信息反饋機制,及時了解、掌握社會實踐活動的進程和各項具體活動的開展情況,并作出相應的安排和部署。在總結交流階段,社會實踐結束后,學校全面組織開展服務時間計算、成績評定、匯報演講、宣傳報道、總結表彰、成果展覽等活動,通過這些環節,進一步鞏固活動成果,發揮活動的示范和輻射作用。3.三種實踐類型,完善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性學校根據內容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分為“紅色實踐”、“綠色實踐”和“藍色實踐”三類?!凹t色實踐”是指組織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如井岡山社會實踐活動、“帶著團旗看上?!睂嵺`活動等。這些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弘揚勵志向上的正能量,激勵中職生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綠色實踐”是指組織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和環?;顒?,旨在培育學生的勞動意識、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如“愛飛翔——公益社會實踐活動”就是用全新的方式和實際行動來呼吁全社會關注鄉村教育、鄉村孩子和鄉村教師。“藍色實踐”是指組織開展以專業技能為基礎的社會服務,如金融知識進社區、互聯網知識大普及等活動。金融專業的學生通常是以班級為單位,定期進入學校附近的社區進行普及金融常識和假幣識別技巧等公益性實踐活動,既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作用,又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了溝通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又向居民普及了金融常識,服務社區,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三)建立健全實踐育人的考核機制

        第2篇: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一、特色工作——重視社會實踐課程的開發,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

        嘉定一中認真落實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制訂符合本校實際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案,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注重課內課外、校內校外、集中實踐與分散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悟、內化道德情感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展,全面推進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具體做法、措施及成效:

        1、各項準備工作有序到位

        年初,利用班主任工作年會,討論學習《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發展規劃》、《上海市學生農村社會實踐教育指導大綱》的有關精神,并征集班主任關于學校開展社會實踐的意見及建議。

        在4月的班主任會議上,學校分管領導作了《嘉定一中社會實踐校本課程建設與開發》的培訓,并布置了有關工作要求。

        5月出臺了《嘉定一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結合《上海市中學生社會實踐鑒定表》設計了嘉定一中的《學生社會實踐手冊》。

        6月底,具體落實“一班一基地”有關工作。

        9月,布置新高一“一班一基地”工作。并于10月,對各班開展情況進行調查,提出指導意見。

        9月,成立《南京社會實踐校本教材》的課題開發小組,10月校本教材完成。

        此外,在暑期中整理了原有的社會實踐的資料,整理編寫了《青年黨?!?、《校園講解員》、《學生檢查隊》等社會實踐校本教材。

        2、校內實踐可操作性好,達成度高

        (1)高一的始業教育與軍訓、與校內教育有機結合。內容包括校史教育、學校精神教育(分別由校長、校友主講)、行為規范教育、學習方法指導等五大內容。

        (2)落實“班級崗位責任制”、“寢室崗位責任制”、“班級、寢室值周制度”“學生檢查隊檢查制度”、“清校檢查制度”等,一刻鐘勞動排入課表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具體崗位并落實相關的責任。做到班級、寢室事務“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以“完成承諾”,“自我盡責”作為行規教育起步教育,促進學生主體發展。

        (3)保證每一位學生至少參加一個社團,學生還可選擇參加市、區、校組織的各類主題活動,如接待新西蘭的外賓來訪時,進行校園講解;運動會上作為志愿者,維持運動會場的秩序,打掃運動會場的衛生;青年黨校、新疆班志愿者、高三入黨積極分子分別承包了校內的空教室的衛生;校內的優秀學生還報名參加了學生檢查隊、國旗班的選拔。

        第3篇: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基本構成要素

        1. 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泛指大學生通過參加課堂教學以外的社會活動培養起來的社會適應力。與人類基本的實踐活動相對應,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動手操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獲得主要不是為了改造客觀世界,而是為了改造自身,是為未來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作準備和積累經驗的,因此,這種實踐能力還不能等同于日后的職業能力,充其量只能是一種“前職業能力”或職業發展潛力,但這種能力卻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重視。

        2.專業能力

        即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它無疑是畢業生就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畢竟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是分專業進行的,而用人單位也是要尋找專門人才的。在同等條件下,專業學習成績優異的大學生,其就業競爭力顯然會更強一些。目前用人單位更關注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學習能力,特別是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認為這些能力的獲得與畢業生社會實踐經歷呈正相關關系,這也是為什么相當部分用人單位在重視畢業生專業學習成績的同時更關注其社會實踐能力的原因。

        3. 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精神

        德才兼備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剛性標準。用人單位無一例外地關注畢業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精神。雖然在看簡歷和初次面試時,畢業生的人品和職業精神并不能完全被用人單位所了解,但在包括試用期在內的整個選聘過程中,如果畢業生能展現出良好的個性特征、形象氣質、誠實品質、社會責任感、接人待物的藝術、正確的求職態度和對用人單位組織文化的認同感,則其就業競爭力亦會得到提升。

        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就業力培養的作用

        1.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是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實習、兼職等“模擬工作經驗”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作為課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實踐、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以及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的實習、兼職、掛職鍛煉等生產勞動和社會服務,尤其是近年來廣泛開展的“三下鄉”、“四進社區”活動等,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勞動能力、執行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適應社會能力上起著重要作用;社會調查和參觀考察在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人際交往能力上成效顯著;而科技發明更是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競爭能力產生了深刻影響。每一種形式的社會實踐都會產生多方面的教育效果,因此,要把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抓,科學安排不同的社會實踐形式,以求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2.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專業能力培養

        大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的任務無疑要靠課堂教學來完成。然而,大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所獲得的這些理論知識一方面是一種理性認識的成果,對于大學生而言,它們屬于間接經驗,和現實生活總是有差距的;另一方面,這些知識并不一定就代表著技能。從理論到實踐,從知識到技能的轉化必須通過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不僅為大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專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動力,而且也為這些能力的獲得提供了舞臺。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獲得了直接的、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新知識、新經驗,這些來自現實生活的知識和經驗與課堂教學傳授的理論知識相互印證,一方面使大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促使其知識結構趨于完善,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此外,由于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有更大的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空間,因此其主體性的發揮更為

        徹底,其知識的擴展和專業技能的提高更為明顯。大學生如果能結合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定向選擇社會實踐內容和實習、兼職單位,則不僅更有利于其專業知識的鞏固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而且由于有了供需雙方直接的溝通了解,則更有利于其順利就業。

        3.社會實踐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精神培養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精神培養的重要環節,它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道德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在對社會、對國情的切身了解中進一步使理論得到升華,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價值取向;其次,社會實踐為大學生提供了真實的情感體驗舞臺。正是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才真切地體會到誠實守信、守時惜時等優良品質的可貴;再次,社會實踐是意志形成的關鍵。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往往要獨自面對困難和挑戰,只有在成功與失敗的磨練中,他們的意志才會由脆弱到堅強;第四,社會實踐為大學生提供了道德實踐的廣闊舞臺。只有在現實的道德沖突中,大學生才能分清哪些行為是道德的,哪些行為是不道德的,從而自覺調整自己的言行,進一步健全自己的人格。幾乎所有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形式都具有德育功能。生產勞動和社會服務,特別是“三下鄉”、“四進社區”以及“青年志愿者”等活動強化了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職業道德意識,激發了他們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熱情。社會調查和“紅色之旅”學習參觀活動,使大學生加深了對歷史和現實成就的了解,增強了對黨、國家和人民的感情,激發了社會責任感。勤工助學培養了大學生自立自強、勤儉節約的精神??萍及l明培養了大學生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強化了其學術道德意識。軍政訓練磨練了大學生的意志,強化了其紀律觀念。

        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創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方式方法

        社會實踐能力不足是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高教改革提了很多年,但始終沒有徹底改變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傾向。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培養人才,建立開放式教育系統,既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也是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后的必然要求。

        1.轉變教育觀念,高度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

        “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新時期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作為以專業教育為主要特征的教育階段,高等教育與社會生活、社會職業緊密相連,特別需要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等學校提高教育質量從而培養一專多能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必須成為高等學校教學的內在環節和重要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不能單純地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等同于思

        想教育工作或教學之外的課外活動,而應將社會實踐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此外,高校還應引入彈性學分制,使學生能根據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自主決定是否推遲畢業,或者暫時離開學校到社會上實習,以積累工作經驗。

        2.點面結合、以點帶面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紤]到教育的公平性,應盡可能通過制度性安排,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社會實踐中受益。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發揮示范作用和積累經驗,做到“以點帶面”和“點面結合”,把社會實踐工作整體推向前進。學校在制定社會實踐規劃、大綱及具體實施計劃時,既要仔細安排好面上的活動,對學生個體提出明確的要求,同時也要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創造性,激勵他們探索適宜自己的實踐方式。

        3.系統規劃、分層進行

        大學生社會實踐并不單純是教學部門的事,也不單純是學生工作部門或共青團組織的事,而是整個高校的事。高校應該設立統一領導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構,制定統一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規范,投入必需的經費,給予必修學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綜合考評指標體系,形成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低年級可以重點開展社會調查、考察、參觀訪問;中年級可以組織進行專業類的社會實踐活動;高年級可以組織進行社會服務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4.貼近生活,注重實效

        社會實踐中教師的指導十分重要。有必要開設社會實踐方法課程或講座,建立常設性社會實踐指導機構,加強對學生平時和假期實踐活動的指導,著力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教師也要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使自己成為“雙師”――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者。為了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嘗試著與企業合作的操作模式,即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承擔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任務,形成高校與企業雙贏的局面。

        5.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

        第4篇: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1.管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

        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勞動中我處處起帶頭作用,臟活累活搶著干,一視同仁。教育要求我們從愛出發,用愛去溝通師生的心靈,用愛去縮短師生的距離,用愛去增進師生的感情,用對學生的愛去換取學生對教師的敬,形成共鳴,這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有了它能戰勝一切困難,做好工作。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引導,班級管理獲得明顯成效,學生勞動能力提升了,以衛生管理為突破口,也促進了班級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教學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2.方法到位,工作才能到位。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班主任工作經驗告訴我,充分發揮小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視。一個班級,如果說班主任是總指揮,那么小干部就是四梁八柱;讓他們在具體實踐的各項任務中分兵把口,以身示范,發揮紐帶橋梁作用十分重要,同時又鍛煉了他們的領導組織能力。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習慣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短期行為,它一旦形成,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會與人相伴一生。教育無小事,讓我們把養成教育成為一種常態教育,真正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增強學生“勞動美”的意識

        1.把勞動美的種子植于孩子的心田。

        勞動是一種美德。五千年來,炎黃子孫通過辛勤的勞動,締造出智慧、文明的結晶,開辟了嶄新的時代。走進新世紀的這一代孩子,仍需要繼承祖先德行,從小養成愛勞動、奉獻付出、熱愛生活的好習慣,在生活中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發現美、感受美。那么,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呢?班級衛生管理這項重要的工作應當如何完成?為了幫助孩子們轉變思想,針對這些問題,我對學生進行勞動光榮的教育,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體會習勞知感恩的道理,理解父母的辛苦。我告訴學生講衛生,愛勞動是一種美德,不講衛生、不愛勞動可恥;同時,把勞動教育與教學、實踐結合,讓學生在課文中獲取知識技能,在班級衛生值日當中付諸行動,讓學生們在學習和實踐的結合中體會“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內心愉悅感。此外,我還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具體的事例與親身的體驗,引導學生明白勞動的重要性,告訴孩子們勞動是一件有樂趣的事,并不是苦差事。為別人付出的人是美麗的,提高學生勞動的積極性,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讓人人樂于自覺參加班級大掃除,積極搞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從中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人民最可愛,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把勞動美的意識變成孩子的能力。

        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提高認識、達成共識之后,班級衛生工作初步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學生對勞動的態度改變了,不再像往常一樣喊苦喊累了。這時,孩子們不太會打掃衛生這個問題冒了出來,針對這個現象,我開始教學生打掃衛生的方法。每學期初,我在做好班級各項工作的同時,將班級衛生工作進行詳盡的安排。每次勞動前,布置任務明確清晰,細到每個人具體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勞動中會出現什么情況,如何對待,還有如何注意安全等等。漸漸地,每個學生不僅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且知道怎樣干才能干得又好又快。如此一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非常高,各個摩拳擦掌,認真完成任務,班級的衛生工作得到了學校的肯定。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低年級學生模仿的對象。在教學生勞動方法的過程中,我一邊指導,給學生做動作示范,一邊和他們一起勞動,逐漸形成了“我做給你看、你和我一起干、你來自己試著干、我們一起大掃除”的局面。

        3.把勞動美的能力強化成孩子的習慣。

        第5篇: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關鍵詞:深化 社會實踐 意義 方法

        社會實踐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進他們對社會的了解,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更好結合,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更好的由學校走入社會。

        一、深化高校社會實踐的意義

        1、促進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近年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內容從單一到多維,活動主體由被動參與到主動。當前,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已成為多數學生的自覺行動。利用課余時間,學生們走出校園,下農村、下廠礦、到學校、訪軍營、進商店,以社會為課堂,以實踐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接受教育和鍛煉,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活動正日益受到學生們的高度重視。

        2、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社會實踐通過使學生了解國情,有助于他們加深對黨的基本路線的認識,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使學生接觸人民群眾,有助于他們加深對人民群眾的了解,同人民群眾建立感情,樹立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思想;通過使學生了解社會對知識和人才的需求,增強勤奮學習、奮發成才的責任感;通過了解改革和建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克服偏激急躁情緒,增強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性。

        3、促進學生業務素質的提高

        社會實踐使學生通過實踐的檢驗,看到了課堂教學和自身知識、能力結構的缺陷,主動調整知識和能力結構,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使學生把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幫助學生鞏固和深化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鍛煉實際動手的能力。

        4、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進程

        社會化貫穿于人的整個生命歷程,是每個人必須面對和經歷的。大學生社會化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成才與發展,甚至關系到他們一生的命運。社會實踐有利于大學生社會角色的轉變,強化其角色類型的分辨能力,角色扮演心態的健全能力,角色的適應能力;社會實踐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如心理承受能力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應變創新能力等;社會實踐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是他們消除心理誤區,尋找到社會與自身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5、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通過社會實踐,加強了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有利于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加強和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找到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鄭州工作的新路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生機和活力。通過社會實踐,能夠使學校深入了解學生素質、課程設置、教學與管理等方面與社會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主動推行改革,有利于學校進一步端正辦學方向,在與社會實際的緊密結合中,尋求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突破。通過社會實踐,架起了學校與社會溝通的橋梁,使教育走出封閉式的學院,走向廣闊的社會舞臺,有利于形成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新型教育體制。

        6、促進“兩個文明”建設

        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一方面接受教育,鍛煉才干;另一方面,運用所掌握的理論、黨的方針政策和科學文化知識為地方和活動接受單位做貢獻,對“兩個文明”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了解社會實踐的具體作用,有助于我們對社會實踐進行科學的評估。我們應當以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否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否促進了“兩個文明”的建設,作為衡量社會實踐成效的主要尺度。

        二、深化高校社會實踐的方法

        1、學校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學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的宣傳,號召學生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社會實踐專項經費,并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使廣大學生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2、加強隊伍建設,使社會實踐專業化

        大學生社會實踐要想做得更加深入,就必須建立一支校內外、專兼職相結合的業務精、能力強、勤思考、善研究的隊伍。在精心組織、認真督導、全面總結的基礎上,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隨時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適應時代要求,靈活應變,使社會實踐常做常新。

        3、要建立實踐基地,使社會實踐陣地化

        社會實踐要發揮他的教育功能,達到知識與實踐的統一,校內和校外的結合,陣地建設是很重要的。要廣泛贏得社會各界的支持,逐漸建立一系列穩定的德育教育基地、生產實習基地、課外科研基地和社會活動基地,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新領域。

        第6篇: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

        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卓有成效,如《公益廣告》、《誦古詩品古詩》、《走近屈原》、《我們的班級》等,學生通過協作、考察、搜集、訪問、社會調查、分析研究、寫課題小報告等實踐活動,走進社會大課堂,了解學校、社會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并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鍛煉自己勇于參與、大膽實踐的品質,并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社會綜合實踐、與他人共同工作和從事集體工作、解決問題等能力?;顒又形乙赞D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重視師生互動。注意做到以下幾方面:

        1、基于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構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

        2、回歸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

        3、立足實踐。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如xxxx年上海世博會等我都納入自己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因此我在在教學中著眼創新,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活動成果:

        1、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索活動的體驗,培養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學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克服了各種困難,用我們學生的獨特視角和方式了解社會、感知社會,了解學校、社會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增強了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勞動能力、觀察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初步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了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了學生個性健康和諧地發展。

        2、學生在實踐中更加注重對實踐過程的記錄。他們在調查、采訪、體驗的過程積累了大量的記實材料,學生們能夠很好地利用簡單的輔助工具使自己的實踐活動留下痕跡。

        3、研究任務基本能獨立完成,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寫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極大提高。如幻燈片制作,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的寫作等大部分是學生自己或合作完成的,少量是在教師輔助下完成的。

        4、以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個性的張揚。

        綜合實踐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將再接再厲,培養學生的能力。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總結二】

        綜合實踐活動要讓學生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驗、考察、訪談、網上查找資料、討論等活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學生養成探索自然,親近社會,發展自我的個性傾向和能力,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把學校環境中的學習與社會、家庭環境中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從而養成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健康積極的個性品質。

        本學期的教學我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重視師生互動。注意做到以下幾方面:

        綜合實踐活動應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構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

        綜合實踐活動應讓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應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第7篇: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關鍵詞:任務單導學;實踐類課程;教學模式;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4-0154-03

        為深入探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加強勞動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旨在滲透學農愛農意識、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學農實踐類課程。如何突破慣有的“課堂講解――教師演示――分組實操”的課堂教學模式瓶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實踐教學過程,提高學農實踐效果,是擺在職業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以問題引領,突破教學設計的瓶頸

        (一)教學設計瓶頸探因

        1.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必要的,但適當適度上還有欠缺。目前以實踐教學活動為主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們也在試圖摒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正在努力完成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但是形式比內容更多一些,效果不盡如人意。比如,為了學生能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有些學校硬性規定每節課教師理論講解時間不能多于多少時間,學生的實操時間不能少于多少時間。這種做法,目的很好,但不同的課程的差異性沒有體現出來,效果不佳。再比如,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味地將“學生展示”當作“把課堂還給學生”,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儲備,加之準備時間短暫,勢必影響教學效果。在同一時間分組進行實操演練并個性化交流,效果將更佳。

        2.過于重視“做什么”“怎么做”這樣的程序化內容,忽略了“為什么”這樣的原理性內容。應用型人才是我們未來培養的主要目標,學生不僅要成為知識的“運用者”,還要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探究者”?!白鍪裁础薄霸趺醋觥背淦淞渴恰安僮鞴に季S”,只有“為什么”才是培養學生的內驅力,才能真正放開學生學習的手腳,給予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和動手實踐的機會。比如,課程實施過程中,簡單的“告知”和“被告知”內容過多[1],教師多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己任,學生也多抱著“你讓什么”“你讓我怎么干”的態度完成實踐任務。

        (二)專業的課堂需要高品質的問題引領,高效的課堂需要高效的教學策略

        高品質的問題引領和高效的教學策略是實現完美課堂的雙輪驅動。

        首先,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就應該設身處地關注學生所關注的,那么在教學設計時,應該創造這樣的局面:學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已經做到什么程度,遇到困難怎么辦。

        其次,問題引領時,問題的表達方式要簡明扼要;問題中涉及的內容要關注實質;問題設置時避免隨意,要嚴謹;問題回答時要給學生留有提升空間。

        最后,在呈現出精心選擇的問題后,優化課堂設計,不具體規定、限定課堂上的教學環節和學習環節,給學生的實踐環節留有足夠的空間,形成“學生為主、個性教學、合作學習、目標三維”的具有創新意義的課堂教學策略。

        以《農家生活體驗》課程為例,根據課程性質和特點,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如同學們對我國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農村現狀了解嗎?對農村生活用具(轆轆、推碾子、鋤頭等)嘗試過嗎?知道使用原理嗎?同學們了解哪些民俗文化?通過這些問題,使同學們對學習任務有初步的了解,同時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巧用任務單,進行科學化設計,實現任務導學的完美應用

        根據具體教學實踐和學生特點,以問題引領為依托,以“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為原則,具有實踐類課程性質的課程,可以嘗試以任務單為載體的課程教學模式。

        (一)可以達到在課前明確學習內容、目標和方法,將教師的“授”變為“導”[2]

        首先,任務單上要體現出該課程的任務描述、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成果等。教師日常課堂的“教學目標”可以直接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

        其次,有了任務單,課堂變成了“自學自研――合作交流――教師點撥”的課堂結構,學生可以跟教師從容交流,教師日常的“臨場發揮”也轉化成“運籌帷幄”。在統籌分組實踐過程中,學生自主商量分組、劃分各模塊完成時間,充分體現自主性、能動性。

        例如,《農家生活體驗》課程,共有6個課程模塊,每一個模塊都有一份任務單,任務單中設計有課程任務、工作流程、工作達到的預期目標、評價等[3]。

        (二)利于目標的達成,提高教學效果

        在《農家生活體驗》課程中,除任務單中的學習指南(問題引領)、達成目標(成果驗收)、課程任務由教師提供外,工作流程由各小組根據本組實際情況,自行設計各模塊完成的時間,同時要做到與其他小組的時間不重疊,團結協作自主完成?!袄Щ蠛徒ㄗh”的廣度和深度,也將作為各組最終評價的指標之一。在這期間,教師只起到課上點撥的作用。在完成這兩項內容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基礎、認知途徑與知識內在邏輯將達到和諧統一,同時,學生將完成“學什么”“怎么學”到“為什么學”的完美升華。而且,學生的主動思考,更有利于學生自主性、探究欲望、團結合作等能力的提升。

        (三)利于突出專業成長,彰顯學科價值

        任務單導學下的課堂教學,無論從教室備課、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教學成效上都優于傳統的課堂教學,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提前預設問題引領,而且注重實踐任務的安排,側重于實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這些就使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進而有利于學科發展。

        三、在展示中評價,構建實踐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無縫對接

        一直以來,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評價環節都是注重終結性評價,輕視過程性評價,大多采用提交實踐報告、實習日記的形式來考核實踐效果。

        在任盞デ動下,以小組為單位的實踐類課程中,不能把評價簡單地理解為“量化打分”,展示實踐成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話語權的贏得、展示機會的獲得,其本身就是一種評價。

        (一)要明確展示什么

        展示具有評價、引領、激勵的作用。展示主要是通過語言的方式實現的,通過小組合作、通過完成任務單,展示解決問題的成效和過程,檢測出目標是否達成、能力是否提升。

        通過展示任務完成效果,可以檢驗出小組合作的默契與質量;通過對任務的展示,可以激發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要明確怎樣展示

        展示過程中,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不能為展示而展示,要既能調動展示者積極性,又能很好地把握課堂節奏。

        1.目標定位,針對需要,選擇“大展示”與“小展示”。

        2.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展示環節。

        總之,評價是手段,正確地評價引領,可以指向實踐的更深層次,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最終實現實踐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孫春娟.任務單導學模式下中職語文有效教學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4,(3).

        [2]崔俊濤.高職PLC課程學生工作任務單的設計與使用[J].新課程研究,2015,(6).

        [3]柳桂媛.翻轉課堂前學習任務單設計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6,(3).

        第8篇: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關鍵詞:俄羅斯;非營利組織;公共文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15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0961(2012)03-0050-03

        21世紀初期,俄羅斯經濟持續低迷,社會問題凸顯,俄政府希望調動非政府組織和非商業組織(統稱第三部門)的積極作用,來緩解社會矛盾,提升民眾的滿意度。2001年6月,普京會見非政府組織和非商業組織的代表,鼓勵他們在公共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并建立一個“公民組織議院”。2001年俄羅斯登記注冊非營利組織達2萬個,截至2002年1月1日,俄羅斯共有589228個在冊非營利組織。盡管俄羅斯非營利組織的規模較大,但是其實踐效果卻很有限?;诖?,俄學術界對非營利組織發展問題展開了探討,對一些不足之處進行反思。本文著重闡釋俄學界對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中非營利組織實踐效果的反思。

        一、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性

        21世紀初的俄羅斯不僅在公眾意識中,而且在社會精英的頭腦中價值觀都是模糊和不確定的。在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的作用下,形成了新的社會文化空間。此時的公共文化服務該如何發揮自身的效應、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俄學界普遍認為,不僅要思考如何振興文化和藝術的創作問題,更要思考怎樣滿足社會需求的問題。

        亞伯拉罕·莫爾在《文化的社會動態》中提出文化是“社會領域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一直貫穿于“文化傳播”的整個周期,從文化產品的創造者到文化產品的消費者,體現為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兩個階段:一是文化產品的創作(出版社、畫廊等)和大眾傳播(拷貝、復制等)階段;二是文化產品被消費階段,這一階段帶有經濟屬性,是對文化產品創作者的反作用階段。大多數俄學者認為:文化藝術產品屬于一種復合體,既對個人有利,也對社會有利。也就是說,公共文化服務不應只停留在提供服務這個階段,還應考量服務的效果,也就是對服務的反作用階段,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文化服務過程。

        21世紀初期,俄羅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消費市場。要知道,這要比那些商業組織的消費市場復雜得多,因為商業組織尋求的是消費者的錢,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更多是尋求消費者的內心世界。他們認為有效的公共文化產品或服務,一部分來自產品或服務的使用價值,但更多的是產品或服務對其內心世界的觸動。這里不僅涉及傳統的(古典芭蕾舞?。?,也涉及“另類”的文化項目(搖滾樂隊、美術展覽、私人電臺等),凡能觸動消費者內心世界的都應是有效的。

        要知道,消費者對非商業服務是可以選擇的。對其選擇結果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積極的回應,一是消極的回應。如在商業醫療和非商業醫療方面,或教育服務機構之間進行選擇,消費者會考慮其使用價值,以及自身的消費能力。因為非商業服務也是有成本的,而且還要消耗體力(排隊等候)、時間等,這些是消費者所要接受的。同樣一種服務,有非營利和商業兩種,那么消費者要對服務的效應進行評估,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有權拒絕非營利組織的服務。如果公共文化服務實踐活動得不到認可,也就無法產生預期的社會效應,即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性。要讓俄羅斯所有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非營利組織明白這一點,必須對它們的實踐加以引導。帶有半官方性質的《俄羅斯非營利組織》雜志正發揮著這樣的作用,對一切非營利組織的實踐進行規范,提供指導。

        二、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激勵機制

        21世紀初的俄羅斯公共文化服務組織多在積極探索和改善工作人員、志愿者的獎勵機制,為從業人員創造工作條件,提供自我實現的機會,希望通過完善公共激勵機制,改善教育和實踐培訓等措施來交換認識,解決問題。

        (一)建立傳統從業人員的激勵機制

        應該說,俄羅斯非營利組織的實踐是有益于社會的,但卻由于組織內部從業人員收益分配的特殊性而受到限制。首先,評價一個非營利組織的實踐目標,不應只去考慮它們所得到的薪酬。將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進行比較,非營利組織的優勢體現在極低的勞動報酬。2005-2006年,俄羅斯學者E.II,舍科娃對莫斯科和圣彼得堡6家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圣彼得堡博物館等)的70位從業人員進行了針對從業人員核心價值觀的調查,得出了選擇這項工作的原因:80%的受訪者認為這項工作有趣;50%的受訪者認為有大量的空閑時間;30%的人為了社會福利;10%受訪者為了工資。這一結果表明,非物質刺激(自我實現的機會、社會的高威信、大量的空閑時間)有明顯優勢,而物質刺激(工資、社會福利)的表現一般。

        同時,調查中還發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趨勢。50%的受訪者認為,20世紀90年代末,他們對工作更為滿意(經常參加培訓、會議、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并去全國各地及國外旅游)。40%的受訪者認為,之前他們的工作享有更好的社會保障(獲得更多的教育、優惠貸款、醫療保險、治療等社會優惠待遇)。50%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工作日程安排已經不那么自由,當然這與日程安排數量的減少有關。上述博物館從業人員工作滿意度的平均指數為1.8(以5為最高滿意指數計算)。低指數表明了影響從業人員工作不利因素的存在,因此在被研究組織中存在著勞動態度惡化的趨勢。82%的受訪者認為工作條件惡化,無法提高技能,對自己組織發展的前景缺乏認識。超過2/3的受訪者強調,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以及工資低。這種低工資不能起到激勵的效果。

        顯然,對于公共文化組織的管理應尋找一個更為有效的方式,既能鼓勵各部門去吸引資金和項目,同時還要確保員工的收入。當然,一味強調采取各種方式吸引資金,而忽略非營利組織的實踐目的也是不對的。

        (二)建立志愿者的激勵機制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全職員工,俄羅斯非營利組織還積極吸引志愿者來參與工作。志愿者的工作是世界經濟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資源。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的博物館開始出現志愿者。當時,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工作的志愿者每天有18人。俄羅斯雖然不遺余力地吸收志愿者,但效果卻不能令人滿意。在俄羅斯博物館的志愿者不超過20人,而在美國的博物館志愿者可達到200人。俄羅斯民意基金會2001年6月對15000名城鄉居民做的一項調查顯示:5%的居民認為公共組織是積極的,73%的居民不愿為任何公共組織工作,15%的人愿意為公共組織工作,80%~90%的人不愿意參加任何志愿性組織。

        志愿者活動歷史最悠久的是美國。在19世紀,義工運動已經在美國非營利組織的運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有45,9%的美國居民每周平均參與公益活動4小時,文化領域志愿者的數量占參與公益活動人數的4.1%。美國志愿者包括各種層面的居民,凡是想為社會做有益事情的公民都可以參與,這在美國被稱做公民參與治理的一種民主表現形式。

        俄羅斯志愿服務發展水平比美國要低很多。然而,任何勞動關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激勵機制基礎上的。在缺乏物質激勵的情況下,如何激勵俄羅斯志愿者服務?俄學者在研究了美國的志愿服務問題后,找到了一些非物質的激勵方法:(1)為志愿者提供免費或優惠的教育、培訓條件,更新知識和技能。(2)為志愿者提供信息服務,如圖書館、研究開發或新技術方面的信息。(3)為志愿者提供優惠服務,如提供文化活動的優先參與機會。俄學者認為,應在區分個體需求的基礎上,形成志愿服務內容。應該明確的是,義工(志愿者)是一種勞動關系的制度,是在非物質刺激機制和服務社會的有益目的基礎上建立的。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體制

        21世紀初,俄學界廣泛關注如何評價俄羅斯公共文化服務的成效問題。投資者的實際目的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宗旨能否最大限度地結合,成為關注的焦點。大多數學者認為,公共文化機構的服務成效應在兼顧投資者和社會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考量,并應強調其社會評價的權重,一改從前誰投資誰評價的評價體制。

        通常情況下,非營利組織的評估都有自己的標準。在大多數人看來,似乎活動的投資者對非營利組織的活動進行評價是符合邏輯的。然而,俄羅斯非營利組織的投資者主要是國家權力機構以及分配預算資金的機構。如果按照上述原則,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就顯得不足。在俄羅斯學者看來,專業地、綜合地、有針對性地對非營利組織進行評價是對社會有益的。他們強調指出:對于非營利組織來說,人們應該更加關注它的社會效應,其重要性等同于商業實體的利潤。

        俄學者舉例指出:引進外國勞務人員的舉動在某種程度上對俄羅斯做了重大貢獻,但這些勞務人員的非法滯留又對俄羅斯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這也是吸引外國勞務人員的負面效應,不是社會所需要的。他們認為,正是基于活動的投資者對非營利組織活動進行評價的標準,才使得非營利組織的活動不得不去遵循投資者的意愿,而無法致力于滿足社會的真正需求。這樣,其活動對社會產生負面效應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這樣的論斷是不準確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學者對非營利組織實踐活動評價問題的探索。

        俄學者認為,在社會效應指標基礎上對非營利組織實踐的客觀評價,只能來自真正代表公眾利益的獨立的非政府機構。也就是說,只有非政府機構對公共文化服務實踐的評價才是最客觀的。之前提到的公共組織議院,就是這樣一種非政府機構。然而,自其成立后社會各界對這一機構的實際目的產生過懷疑,限制了其作用的發揮。

        第9篇:勞動實踐的活動成效范文

        關鍵詞:潛能德育 內涵發展 招生規模 兩難問題

        一、潛能德育:真抓實干挖潛能

        揚州旅游商貿學校(以下簡稱學校)構建了以“文化熏陶培養文化潛能養德,以行為規范挖掘行為潛能鑄德,以勞動磨煉發掘勞動潛能礪德,以活動錘煉激發活動潛能育德”的德育體系。“培養―挖掘―發掘―激發”成了潛能德育的育人工藝流程。

        一是行為潛能鑄德。學校對接企業規范,挖掘學生日常行為潛能,以促進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對學生的言談、儀表等日常行為進行了嚴格規范、執行,已形成了一套學生行為規范管理制度,每天落實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二是勞動潛能礪德。學校對接企業勞動實踐,發掘學生的勞動潛能,為學生提供校內和校外的勞動崗位和機會。“ 一人一責”的衛生勞動制度,是潛能德育實踐的一大亮點。學校把包干區細化到班級、師生。

        三是活動潛能育德。學校通過“三化”活動(制度化、多樣化、特色化),深度激發德育潛能,先后創立了激情早讀、“一人一責”、陽光跑操、七彩社團、動力特訓營、校園“夢想秀”等潛能德育的特色活動德育品牌。

        二、懲戒實施:把握適度講靈活

        學校特別重視懲戒教育在潛能德育中的運用,構建了良性的中職懲戒教育體系。通過“懲前有據,懲前有方,懲戒有愛,懲戒有度,懲中有異,懲中有教,懲后有賞,懲后有思”的懲戒策略激發學生潛能。

        一是懲戒有度。把握好懲戒的度對教育效果至關重要,懲戒實施要因人、事不同區別而行。如:懲戒無故逃跑的學生,一般就讓學生跑四圈,多不超過五圈(學校集體跑操跑三圈),這樣讓學生沒有占到便宜,又接受了教訓。

        二是懲戒有異。懲戒教育要適事、適人、適時地實施懲戒。針對心理特殊的學生,把懲戒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讓他做出適合自己的反省教育。實施時要做好思想教育,多給予關心和鼓勵。

        三、職教發展:注重內涵勝規模

        片面注重招生規模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財力,影響了學校的內涵發展。潛能德育育人理念實施后,學校高度重視內涵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啟動德育名師工程。學校把建設一支有智慧、懂研究的德育教師隊伍,作為師資建設最重要的目標。2013年學校啟動了星級班主任的培養及評聘的名師工程。建設德育名師,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市級乃至省級德育名師。

        二是啟動教師提升工程。每周開展系部班主任工作交流。每月有全校班主任工作論壇。每年至少有一個德育課題。每學期開展一次班主任讀書活動。每年舉行一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賽。暑假特別開設班主任專題培訓并派出德育骨干參加省內外各級各類德育培訓。

        三是啟動教育創新工程。今年揚州旅游商貿學校創新創業大樓建成,創新了辦學條件。去年啟動了“三引工程”(引企入校、引資入校、引智入校),創新了辦學常態。通過“抓課堂”“分教考”“搭擂臺”等措施,創新了教育教學。

        四、學校形象:品牌建設重宣傳

        學校高度重視教育宣傳,建立了宣傳制度,確保學校有活動、有宣傳;小活動、小宣傳;大活動、大宣傳;讓校園充滿正能量,讓社會充滿對學校的正評價。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定下總基調,宣傳緊扣潛能德育的品牌建設和內涵發展的主線;形成總抓手,每年制定宣傳工作的總體方案,把總抓手落到實處;校辦總牽頭,考核部門宣傳工作,協同部門間的配合;制定總計劃,以計劃促落實,并進行年度考核。

        二是建好宣傳隊伍。組織培訓,特邀媒體工作者到校指導;進行年度好新聞評比活動,大力激勵學校新聞宣傳;組織宣傳骨干到市直新聞宣傳先進學校交流學習。

        三是用好新媒體。建設好校園貼吧,把持著主地位,讓貼吧充滿青春的正能量;開通微博、微信,確保正確的輿論導向;完善校園網,把校園網打造成學校的對外窗口,正面聲音,樹立正面形象。

        五、實踐成效:規模內涵共雙贏

        一是品牌影響力凸顯。潛能德育挖掘了師生潛能,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績。近年學校獲得了“省職教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省職教德育工作特色學?!薄笆÷毥坦ぷ飨冗M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

        二是社會認可度擴大。當前生源萎縮,但學校招生連年火爆,從五年前全校28個班,到今天一個年級就達到了34個班。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本高清在线 |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AV高清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