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服裝調研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服裝調研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服裝調研總結

        第1篇: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關鍵詞:畢業生;服裝專業問卷調研;報告

        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調研是從知識的使用者即畢業生的角度,測量和評價服裝各專業畢業生現存的就業狀態、就業質量,職業對基本工作能力和知識的要求水平及教學條件的滿足程度。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是反饋和改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為了解畢業生的工作狀況,關注畢業生的個人發展,進一步探索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對畢業生就業質量進行跟蹤調研是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率的有效途徑。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運用,能有效解決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結合對用人單位的調研,可以使基礎知識教育、專業教育、專業方向教育以及人才素質培養完全符合企業用人需求,提高畢業生就業滿意率以及專業就業對口率,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調研的組織情況

        為了更好地了解畢業生就業質量,本次調研在調研對象選取過程中,分專業和年級進行,選擇了2010屆到2013屆畢業生,并且分專業調研,分別調研了服裝設計專業、服裝工程專業、服裝企劃營銷專業及服裝視覺營銷專業共120名學生。調研的形式主要以問卷調研為主,訪問調研為輔。問卷的發放由班主任和專業教師與畢業生聯系,充分利用了信息手段,采用QQ群和郵箱的方式傳遞問卷。每個專業選取幾個學生采用訪問調研。

        二、調研內容

        調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畢業生個人信息調研,包括畢業生姓名、專業、畢業年限、現在工作單位;畢業生就業單位的基本情況;就業崗位情況;專業技能應用情況;學校專業教育的優勢、劣勢;對學校的建議;對學弟學妹的建議。問卷主要由單選題、多選題和兩道開放式問題組成。

        三、調研結果分析

        本次調研共回收120份問卷,其中服裝設計專業回收32份問卷,服裝工程專業回收32份問卷,服裝企劃營銷和服裝視覺營銷一共回收48份問卷。2013屆畢業生為44人,2012屆19人,2011屆23人,2010屆24人,其他為10人。調研對象以近幾屆畢業生為主,一方面,畢業時間短,與教師聯系緊密;另一方面,調研數據與學校教學情況更加貼近,數據分析具有可參考性。

        1.就業單位的性質

        調研結果表明,71%的學生在私企里面工作,8%的在國企工作,7%的人在外企工作,8%的人在合資企業工作,另外有6%的人選擇自主創業。

        2.專業對口情況、工作崗位性質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有78%的學生從事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在分專業的數據整理中,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專業對口率更高,服裝企劃營銷專業的學生從事服裝營銷和從事與營銷相關工作的比例各占一半。三個專業中從事專業技術崗位的學生能達到48%。

        3.專業教學情況統計

        (1)在學校所學技能在工作中的應用。69%的學生反映在學校所學技能能夠適應和基本適應工作,31%的學生覺得所學技能與實際需求差別較大。說明服裝專業在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能夠基本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在對學生進行的開放式問題調研中,關于對學校的建議,大部分學生都提出了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普遍建議加強課外實踐、實習機會,專業課程教學以實踐為主,能夠緩解剛參加工作時的不適應現象。

        (2)專業優勢。調研結果分析顯示(可多選),120個學生中有98名學生認為服裝系的師資力量較強是我們專業的最大優勢,有66名學生認為專業教學有特色是優勢,表明大部分學生對學院師資力量和專業建設是認可的。

        4.職場應具備的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溝通能力、判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急處理問題的能力相對來說比職業能力更為重要。這說明在真正的職場生活中,更需要團隊合作,這一點在開放式問題中得到驗證,畢業生大多希望學校加強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展現自我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立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

        第2篇: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摘要: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時代轉型的今天,國內設計界民族化、本土化的呼聲越發高漲。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在保留以往教學方法優越點的同時,嘗試將調研和創作等實踐環節引入課堂,一方面切實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順應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民族服裝史 課程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19-0037-02

        “民族服裝史”課程是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是一門史論性質的課程,以往各個專業院校多采取理論講授、圖片賞析、筆答考試等教學方法來授課。不可否認以上的教學方法有其周到、詳實又不失豐富的優點,但是,其對學生自主研究、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避免的限制作用。

        伴隨著中國的政治、經濟地位在全球范圍內的日趨攀升,中國設計也引起了國際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國設計民族化、本土化的呼聲也越發高漲,這一點在近幾年的時尚服飾設計領域趨勢體現越來越明顯。無論是國內服飾品牌策劃和定位還是指引趨勢的主流專業賽事,都把民族文化推向一波又一波的。本科階段的教育實質不僅僅是打基礎,更重要的是實踐和應用。在“民族服裝史”理論講解的同時,在課堂上解決設計實踐應用的問題,一方面可以使同學們在更為切實和明確的目標下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理論研究能力和應用創新能力得到雙重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三個學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成果,階段性整理如下:

        一、課程理論部分的教學方法

        1、理論講授

        理論講授部分以圖片對比視頻賞析為主,分析不同地域服飾樣式異同的客觀實用因素和個性審美因素,對各民族典型服裝樣式、工藝手法、飾品搭配等做重點強調。

        2、款式臨摹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選擇一本實物圖片豐富的教材,課后適度布置民族服飾款式臨摹作業,可以輔助學生深刻理解和記憶各民族服飾的特點,體會民族飾文化的內涵和精髓,在頭腦中積累大量素材以便創作應用。

        二、課程實踐部分的教學方法

        1、分組調研

        知識不僅僅停留在課本里,更多的存在于生活中。民間民風民俗現象都值得我們去關注,都有可以成為創作設計的靈感來源。梁子重煥“莨綢”生機,就源于她探索和挖掘的精神。我們的學生來自祖國的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每名同學的生活成長環境各不相同,因此可供調研的選題范疇較廣。調研可以以小組形式開展,幫助每組確立課題,指導他們在當地采集、圖書查閱、網絡搜羅等方式開展調研工作,最后以調研報告和匯報答辯的形式驗收調研果。

        2、創作設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風民俗是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在“民族服裝史”課程的最后幾節課,幫助學生解決“民族元素在現代服飾創作中合理運用”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參賽時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將課程理論學以致用。這一環節完全可以與當時服裝專業賽事的真題結合,創作完成的作品直接投稿以檢驗教學成果。

        三、明確“民族元素”與“現代服飾”之間的關系

        明確“民族元素”與“現代服飾”之間關系的問題,就是明確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問題。

        1、堅決立足現實

        現代社會發展講究以人為本。服裝是與人體接觸最緊密的人造物之一,所以服裝樣式的發展更是要立足現實、以人為本。在將傳統民族元素運用于現代服裝設計時,要緊緊把握住現代人的運動生理需求、審美心理需求和社會角色需求。

        2、適當借鑒歷史

        服裝從遠古走來,承載了人類的文明,記載了人類前進的腳步。服裝樣式對歷史元素借鑒的重要意義在前文已經論述,具體方法可以落實到對歷代服裝結構、工藝、面料及配色等很多方面的研究和借鑒上。在這里所要強調的是,現代服裝樣式對歷史元素的借鑒在適可而止,切忌生搬照抄。吸取歷史元素中的一個點加以變化、發揮和升華,賦予其全新時代的魅力和內涵為好。

        比如09/10春夏季流行的“非洲風”,羽毛、獸皮圖案等非洲民族傳統元素運用在現代服裝的樣式設計之中,深受人們喜愛。我們可以看到,此時民族傳統元素的運用不是全盤照搬,而是將其作為現代服裝樣式的點綴,即符合現代人的著裝習慣,又滿足了人們對古老民族服裝樣式精華部分的懷舊情結,十化符合服裝樣式“一體化”進程和“多元化”發展需要的規律和方法。

        3、充分預見未來

        服裝樣式的設計,不僅僅要與時俱進,還要走在時代的前面,即具有一定的創意性。

        現代生活用服裝以時裝為主,其具有鮮明時代感和時尚性。社會實事的發展時瞬息萬變的,這些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心理。作為一名優秀的服裝樣式設計師,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預見力,為人們下一季節、下一年度甚至未來幾年、幾十年的著裝需求作出提前的預判。在預見未來服裝樣式走勢時要注意服裝樣式的實用性與裝飾性、外觀美與內涵美的多重突破和統一。

        四、教改課程教學成果

        “民族服裝史”課程學習之后,指導08級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程思琪同學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一舉榮獲內衣泳裝組銀獎。

        本次賽事以“長河入海 花潮澎湃”為主題,“長”借指西安,喻古代文明;“海”借指海寧,喻現代時尚。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大賽組委會古今結合、呼吁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初衷。“花”影射的是2011年在西安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應時應景,就此確立了靈感題材。

        中國傳統紋樣中,“牡丹”寓意富貴榮華,正與長安盛世的唐朝相得益彰;參賽作品中運用刺繡、手繪等傳統工藝手法將富貴“牡丹”應用得靈活多變,整體營造一種優雅華貴的氣場氛圍;在結構設計上采用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相結合的手法,力求達到全體美觀的造型效果;在色彩搭配方面結合國際流行趨勢,比例調和方面充分運用形式美法則,使其更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要;音樂的選擇上也充分考慮了古今中外的融合貫通,最終確定周杰倫的伴奏版《東風破》,進一步深化“傳統”與“現代”共鳴的時尚氣息。

        總結:

        應用型、研究型人才是當今國內高校人才培養的主旋律,在踏實完成史論課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適當融入實踐應用環節是提高課程價值和順應時代需求的舉措,初步實踐確已收獲了較好的效果。在接下來的研究著重總結“民族傳統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應用的方法和途徑”上,以便更加快捷、有效地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創作,在學業和事業上給予學生更大幫助。

        參考文獻:

        [1]民族/時尚/設計――民族服飾元素與時裝設計,王培娜,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9。

        第3篇: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項目設計的科學合理性對教學的組織和教學效果有著直接影響,是項目教學成功實施的關鍵。項目設計要圍繞著課程內容展開,服裝陳列設計課程中主要涉及的內容有賣場店面規劃、流水臺設計、色彩搭配、櫥窗設計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側重點應分別進行獨立的項目設計。

        2.細化項目實施過程

        實踐是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直接方法,在實踐中尋求經驗,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理論授課完成后,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只起到引導的作用,學生要自行學習并掌握完成項目的方法和途徑。完整的教學項目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明確任務。教師在項目實施之前通過理論講授明確項目的內容、步驟、具體任務要求,可結合案例講解。第二,制訂計劃。學生在完成項目時需分組進行,每組經過討論分析,明確任務分工,確定工作步驟。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及統籌能力可在指定計劃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可提出建議,進行適當的引導。第三,市場調研與資料匯總。學生通過對圖片及文字的資料搜集,了解目前行業中對應項目的情況。對調研的結果做出總結分析,根據得出的調研結果對所要完成的項目進行修改,使項目更加結合實際,增強項目的可實施性。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給予幫助和引導。第四,實際操作。該環節是動手階段,根據項目要求確定主題、風格,準備陳列物品,制作道具,細化設計內容,逐步把設計構思轉化為實際場景,教師仍然以指導的形式輔助學生完成項目操作。項目教學需要一定的場地資源,要有企業作為依托,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困難較多,在學校內設置教學實踐設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2011年,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在九思一樓設置了展示櫥窗,為服裝陳列課程中重要章節——櫥窗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場所。針對不同的命題,學生分組對櫥窗進行設計,模擬賣場的場景,感受賣場中的真實氛圍。

        3.完善項目考核

        項目完成后,每個小組分別對項目完成情況做匯報總結,內容包括陳列設計構思、具體實操方法、最終呈現效果等。總結匯報有助于學生交流經驗和開拓思維。教師在每個小組做完匯報后從行業層面、教學要求層面對其在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和完成情況進行專業點評,給出意見和建議。

        4.結語

        第4篇: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服裝設計

        “課程教學改革、工學結合”已成為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發展的新方向。工學結合是高職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探討課程教學改革。本文以《服裝設計項目課》課程教學改革為例,進行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一、課程設計思路

        《服裝設計項目課》是服裝設計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是將服裝成衣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等課程進行綜合訓練的課程。通過服裝設計項目或主題設計項目的學習,對服裝整體設計進行認識和研究,使學生了解服裝設計的內在規律,培養用專業的眼光,獨特的視覺角度觀察與判斷事物的能力,同時具有服裝創意設計、打樣、制作“三位一體”的綜合能力,為未來的設計師助理角色做好準備。項目的確立、制定和實施,需由主講教師針對企業要求及相關部門的建議,提出整體思路,并與教學小組內的教師共同商議后,由教研室討論通過。教師上課以指導性和引導性教學方式為主。指導學生認真分析該企業產品面向的消費群體,找出該消費群體消費需求特征,進行產品款式設計,并完成結構設計,完成樣品制作,提高實際工作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二、任務設計

        1.2013年春夏童裝產品開發方案案例簡介

        1)設計主題

        通過對流行趨勢和童裝市場的調研分析,進行設計主題的確定,包含靈感來源、色彩流行趨勢、設計流行元素、標桿品牌市場調研。

        2)品牌命名

        通過對企業品牌的了解,對品牌文化進行詮釋;了解兒童心理,以兒童作為主人翁來設計品牌的主題說明。借鑒標桿品牌把握品牌風格,根據品牌的目標市場確立品牌定位。

        3)產品分析

        根據流行趨勢,注重不同質地面料的搭配,增加服裝的層次感。產品分析內容包括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設計方向、系列商品構成等

        4)設計人員及時間安排

        1.每個小組設立組長、設計總監、技術總監和營銷總監,各自負責不同的職責。

        2 .根據企業要求,制定詳細的時間規劃,確保按時交貨。

        2.開發思路

        1)色彩定位:對2013年青青果春夏童裝產品的設計方案進行說明,根據國家權威機構流行色發表信息和去年的流行色彩情況,定出今年產品的主色調,進行色彩定位。

        2)面料定位:從生理特點看,兒童的皮膚稚嫩,易受不良物質的刺激。這就要求服裝面料吸水性能好,能夠充分吸收汗水而不會產生不舒適感。現在棉織物的功能開發越來越細,各種風格的面料性能都可以仿制,比如說仿真絲、仿化纖等棉織物。本方案選擇綠色環保的棉類面料作為主要選擇。

        3)設計方向:根據面料流行趨勢、色彩流行趨勢,確定設計方向,結合成人服裝的款式細節流行趨勢,比如今年流行的肩部夸張造型等,應用到產品設計中去,打造產品特色。圖案裝飾方面運用一些機繡、貼圖、印染、立體化等工藝手段,要多注意圖案的時代感、民族性、卡通感、立體感等。

        三、教學設計

        1.以能力目標為導向,設計教學內容。分五個模塊進行教學:

        模塊一、項目任務分析,內容包括企業品牌特色分析、、企業2012年產品策劃書案分析。模塊二、服裝流行趨勢分析和市場調研報告。模塊三、產品開發方案,內容包括消費對象定位、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設計方向(面料流行趨勢、色彩流行趨勢和款式細節流行趨勢)、系列商品構成、款式設計和系列拓展。模塊四、產品的設計與制作。模塊五、產品及評價。

        2.教學方法手段

        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法”和角色演練法,根據企業的真實項目進行設計,過程全部模擬企業產品開發流程,并按照企業要求設置相應崗位。人員組織: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設立小組長、設計總監、技術總監、市場經理四個崗位,由學生競爭上崗。每個人拿出自己的專業特長,充分顯示自己的組織才能,競選合適的崗位。由輔導老師團隊進行考核打分錄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企業招聘員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自我推薦能力,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展示方式的改革

        1)面向學生和輔導老師的成果:學生進行資料整理,文本資料(包括設計主題、產品開發方案、款式設計、面料選擇、樣板工藝設計、產品照片、個人總結等)。學生準備ppt進行自己的產品設計制作過程的講解,回答提問,作品介紹,由指導老師打分。鍛煉學生的資料整理和表達能力。

        2)時裝模特秀展示,邀請專家企業媒體人士參加,由企業技術人員負責評分。模特秀由學生負責全過程的籌劃,包括一些形象設計店家的廣告贊助等。鍛煉學生的展示項目籌劃實施能力。

        3)靜態樣品展示,要求合作企業有關人員參加,進行作品選擇,根據企業的需求選擇合適開發的產品。由各學生小組長負責進行產品陳列,檢驗學生對陳列營銷課程的知識掌握水平。

        4)由各小組的市場經理根據自己的設計報價和企業洽談資金投入問題。學生從面輔料成本、設計價格、樣板提供價格、樣衣制作費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報價單。此環節鍛煉學生的商務洽談水平和交際能力。

        四、課程改革的意義

        1、深化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本項目課程為企業提供了4個系列共34套童裝,款式結合流行時尚元素,色彩搭配協調,結構合理,面料選用純天然的棉印花布和針織衛衣面料,透氣性好,屬于綠色環保產品,充分考慮了兒童好動的特性。表現手法上延續青青果的特點,設計各類卡通圖案,并結合口袋等功能性設計,較好的體現了品牌特色。

        2、以能力本位教學為主導,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項目的確立、制定和實施,完全按照企業產品開發流程進行。教師上課以指導性和引導性教學方式為主。指導學生認真分析該企業產品面向的消費群體,找出該消費群體消費需求特征,進行產品款式設計,并完成結構設計,完成樣品制作,提高實際工作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教師指導學生從選題(任務書或主題內涵分析)、調研分析、(對材料、色彩、款式造型及各種裝飾方法)進行設計研究、打板到完成工藝操作的綜合性訓練過程,深化女裝產品外形、技術圖、放樣、編制技術卡、預算表等方面的知識。

        服裝項目課程教學的開展,使學生更容易對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從面料、配色的選擇開始,到結構設計、工藝設計和樣衣制作,每個環節的實施由具體的學生負責和指導老師及企業專家交流溝通,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使學生的設計思路和創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現,檢驗了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熟練程度、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第5篇: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關鍵詞:服裝教學;課程銜接

        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領域開始嘗試在借鑒國外已有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屬于自己的特色結構體系。經過三十余年的不斷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方法,使得這個起步較晚的專業漸漸步入了規模化的階段。面對市場急速擴張的人才需求和服裝行業品牌意識的迅速提升,作為藝術院校的服裝專業教學工作者,能夠感受到企業對學生綜合審美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日益嚴格。傳統的服裝教學模式已經難以突顯出專業教學的深度和特色,對課程之間關聯性的探討無疑是改革試驗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主要任務。

        一、服裝專業主干課程的類型和關聯性分析

        服裝專業非常重視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對技術的把握以及對市場的認識這三個重要方面的能力。而對技術的把握則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傳授設計思維方法的設計理論類課程、提升設計表達能力的手繪及電腦技法課程、從設計向制作過渡的結構制圖課程、和掌握一定實際制作能力的工藝類課程等。目前許多國內的服裝專業院校在設計思維方法論的教學改革中已經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而在其他類型課程的教學模式突破方面則稍嫌滯后。例如工藝課程的內容過于陳舊,且與設計理論課程的前沿性缺乏呼應等。此類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源于硬件設施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源于課程之間關聯性結構關系的不完善。首先服裝專業教學中的技術環節知識內容應該依照設計工作流程的順序來安排。即服裝藝術設計在前、服裝工程制圖居中、服裝工藝制作在后,這種設置有利于學生形成高效率的習慣性思維模式,適應了市場對人才專業能力的要求。也應使課程的內容在不同的學期,依據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水平進行穿插結合,通過專項、專題設計任務的安排使三者不斷滲透,隨著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最終融為一體。

        二、服裝專業設計技術類課程銜接的教學嘗試及成果

        筆者一直希望能在自己的課程內容中體現出對以往課程知識的有效利用和針對以后課程知識的開放性、延續性作業設置。以女裝設計課程為例,首先是確定一個統一的課題內容并與接下來的制版、工藝課程的核心內容保持一致。在女裝設計課程中,除了常規的知識講授之外,學生將完成該課題調研階段和設計階段任務;而在接下來的女裝專業制圖課程中,除了常規的基本造型結構制圖和一些原理知識的講授之外,學生還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自己設計的款式制版;在最后的女裝工藝課程中,學生就可以完成服裝的制作,并在此過程中修正設計階段的不足總結出整個流程中的關鍵問題。這種連貫的實踐課題將使學生體會到想像與實際的差異,最重要的是能夠真正建立起基于對服裝生產實踐理解上的設計思考方法。

        此外,對該課題任務要求的細化則能夠促使學生主動的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術,推動設計部分的順利進行。例如在設計基礎課程中為學生解決了如何展開調研和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的問題,而這些技術方法在該課程的作業內容中將有更為詳細和具體的要求,比如以工作日志的方式記錄調研步驟和信息收集內容,并最終整合成展板的形式上交。這得以讓老師輕松掌握學生在此前課程中積累的能力水平和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引導的內容,同時使學生完成了從欣賞借鑒到獨立構思的跨越式轉變。課程結束階段的設計完善期,不僅鞏固前期服裝效果圖課程掌握的基本技法,還使學生不得不從實際款式的結構比例和裝飾手法設計角度深入和精細的完善服裝正反款式圖。這使學生從效果圖課程中天馬行空的藝術性表現思路逐步加入更多理性的專業結構和工藝理解。

        女裝設計課學生上交的作業內容,前后包括了以下幾個部分:(1)調研內容的總結和分析(以展板的形式呈現),這部分內容反映出學生現階段藝術審美水平、對設計元素挖掘的思維水平、對構成形式美的把握等。尤其是通過服裝造型設計部分的調研內容可以看出學生對設計的方法論部分理論內容的理解深度,通過色彩調研部分內容則可以看出學生對色彩構成學中各種搭配及采集重構手法的應用現狀。(2)設計草圖冊及效果圖、款式圖展板,從完成情況中可以了解學生的在手繪技法方面的不足和優勢。款式圖的部分則體現出學生對局部造型的比例關系認識和細節創新設計能力。(3)平面結構圖或立裁的樣衣片,這部分內容看似脫離了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任務,但卻能給學生在下一門工藝課程提供延續的基礎。隨著對結構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和工藝流程及細節差異性的學習,學生將逐漸得以打通設計構思和完成作品之間的重重阻礙。在此基礎上快速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并避免在以后的設計中出現不計后果、無法實現的造型結構。

        在接下來的女裝制圖與工藝課程中,學生除了完成基礎的版型設計和原理知識學習及樣衣制作之外,還需要繼續完成上一門課程延續的課題。作業內容包括:(1)女裝設計課程中上交的結構圖的修正圖、以及標識修正原因和所有數據的1:5結構比例圖。這部分內容將在專業結構老師的一對一指導下完成,再次使學生明確數據關系對服裝造形視覺效果的影響。(2)上交最終樣衣成品。學生的實際制作水平將面臨巨大挑戰,包括對面料表面的裝飾再造也再次檢驗著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水平。(3)拍攝樣衣的平面宣傳照,并利用電腦排版制作成海報形式上交。與學生的攝影課程直接銜接,也可以使學生有機會充分利用形象設計課程中所學知識發揮創意和個性,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其在類似游戲的狀態下結束全部課題內容。

        總體來看,這種連貫型的課題設置有效檢驗了學生目前的綜合技能水平。包括:構成中的形式美法則、服裝設計方法論知識、材料性能的理解和二次改造、服裝結構制圖及立裁運用、服裝工藝流程及細節設計、服裝攝影技法、形象設計、電腦軟件應用等等。這種長期的持續性的工作迫使學生必須運用原創性思維,每個環節都需要依靠自己不斷面對和挑戰自己的劣勢,同時激發學生發揮個性化優勢。在課題結束時,每個學生都會對自己的專業能力特點有比較清晰的認識,而這種認識就會成為學生今后課程學習中的主要動力和壓力。

        三、關于此次課程銜接方法實踐的反思

        此次教學方法的實驗歷經兩門課程共8周時間,總學時數為112。在以往教學內容基本不被刪減的基礎上,相對增加了學生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難度。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在設計調整階段和工藝制作階段的工作量和壓力較大,這也使得部分基礎弱、心態不夠穩定的學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因此在最忙碌的階段就需要老師不僅要從技術上給予指導,還要關心學生思想情緒的變化,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尤其在學生面臨瓶頸無法突破時,應該多以肯定和引導為主,避免打擊和過多的比較,幫助其及早調整狀態找出解決方案。另外,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相關課程教師間的相互溝通和合作。無論是對課題的篩選研究、對學生進度的及時反饋和對一些課題專業問題的討論。

        通過本次課程內容的改革實驗,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思路和成績,也由衷體會到教學方法創新所帶來的顯著效果。無論從知識內容的融合和靈活運用角度還是從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角度來看,課程之間的銜接和呼應都是一個有著積極意義的嘗試。在當前服裝行業對專業人才的綜合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的趨勢下,作為教育者更應該主動地突破傳統教學思路和模式,為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肖頌陽.論實踐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的重要性[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0,(6).

        第6篇: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關鍵詞】女大學生 著裝色彩 問卷分析 流行

        一、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一)問卷調研設置

        從藝術類院校和綜合性院校的差異性中得出有價值的分析論證,在調查的專業上以理工類、文史類、藝術類為主開展研究。

        本課題調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女大學生個性傾向性和服飾審美觀的特點,第二部分研究女大學生的著裝色彩審美心理特點。

        (二)調研對象

        以西安工程大學、西安培華學院、西安工業大學在校女大學生為調研對象,隨機發放調研問卷500份,收回問卷497份,回收率99.4%,有效問卷497份。

        二、調查結果

        (一)影響西安女大學生著裝色彩選擇的因素

        著裝色彩的選擇能夠表達服裝穿著者的一種微觀局部心理特征,主要受服裝穿著者的籍貫、年齡、專業、性格、膚色、體型、氣質、流行、個人喜好等因素影響。圖1列出了被調查的女大學生在選擇服飾時最關注的一些因素,從比例上不難看出,時下女大學生在選擇服裝時,更加注重服裝與個人是否適合,且大部分人都希望通過服飾及色彩的搭配提升自身形象。在本次調查中,有85%的人認為適宜的服裝色彩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和調節一個人的體型缺陷,正是基于這種原因,女大學生對服裝色彩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二)西安女大學生在夏、冬兩季的著裝色彩選擇

        西安在地理位置上處于大陸中溫帶地區,四季分明,本次問卷調查列出了時下服裝色彩中的一些常見色彩供女大學生選擇(圖2、圖3),從數據上看在夏季有76.7%的人選擇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例如米黃色調、粉色調等;另外高飽和度及無彩色系的色彩也有一定比例的支持者。在冬季有65.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低明度、高彩度的色彩,例如藍黑色調、棕色調等;同時選擇無彩色系中黑白色的有28.4%,濁色的有25%,從調查結果能看出西安女大學生在色彩選擇時雖然會受到大環境、季節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也有其固定的穿衣色彩,這主要是由她們所處的大學校園環境所決定的。

        (三)女大學生對流行色追隨的程度

        從籍貫、年級、專業、月消費等方面來了解女大學生對流行追隨的程度。根據調查(圖4),當下女大學生是否追隨流行色,很大程度取決于流行色是否適合,其個體與其本身的個人條件是否匹配等因素。但是也有部分低年級女大學生對待流行色是以其個人喜好為標準,但隨著色彩知識的學習和年齡的增長也能夠逐漸改變標準,這也說明了對女大學生進行色彩知識教育的重要性。

        三、西安女大學生著裝色彩研究

        (一)西安女大學生對服飾色彩選擇的標準

        當下女大學生們在選擇服裝色彩時常選用基本色,春夏上裝多以高明度、低彩度色系或高飽和度的鮮艷色系為主,如米黃色、淡藍色等,顏色較為亮麗,在能帶來安定穩重感的同時兼具輕。秋冬多以低明度、高彩度色系或無彩色系為主,多選用傳統和保守色,如黑白色、濁色等,反映了女大學生服飾色彩既貼近自然色彩又注重務實的特點。

        (二)女大學生服飾色彩與流行色的關系

        當下女大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時尚和色彩潮流且善于把握新鮮元素,想象力豐富,只要是能夠反映個性、襯托氣質、提升形象的色彩均能夠贏得她們的喜愛。這一群體以其新穎性、變動性迎合了女大學生希望通過展示個性從而引起別人關注這一愿望,因此成為了大學校園中時尚消費的重要群體。

        (三)西安女大學生服飾色彩特點

        青春、知性、隨意等要素成為當下女大學生選擇服飾色彩的重要標準,體現在她們的服飾色彩特點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的身體條件在女大學生服飾色彩選擇上起主要作用。女大學生對季節性著裝色彩的變化十分敏感,春夏裝多以高明度、低彩度色系或高飽和度的鮮艷色系為主。秋冬多以低明度、高彩度色系或無彩色系為主,多選用傳統或保守色。

        2.女大學生在著裝色彩選擇上會受到西安地域環境、季節等因素的影響,但她們依然有相對固定的著裝色彩,主要由她們所處的大學校園環境所決定。

        3.女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普遍認為流行色代表了一段時間內的時尚感,但不一定適合自身,她們追求合理的搭配流行色與非流行色,反對盲目追隨流行色,主張個性化的服裝色彩選擇。

        綜上所述,女大學生獨有的氣質、神韻賦予了這一群體獨特的服裝色彩審美特點。從整體來看,女大學生的服裝在色彩上有著賞心悅目、時髦俏麗的特點,色彩搭配更具韻律感。因此,服裝設計者在進行女大學生著裝色彩設計時,需要注意這一群體對色彩的選擇及偏愛,以突顯當下女大學生的個人魅力及整體風格為宜。

        (注:本文為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2C248)

        參考文獻:

        [1]齊小瑩.淺談色彩在服裝上的應用[J].才智,2010(36).

        [2]孫璐,李寧.中國青年女性服裝色彩搭配美的規律初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9).

        第7篇: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摸索中做規范企業

        2004年底,創業不滿一年,他們的事業幾乎遭受滅頂之災,事情的起因還得從一年前說起。那時,他們只有一個小作坊,是傳統的生產加工批發銷售的模式。唯一的不同點是,二人都是服裝工藝設計出身。韓高峰四處奔波調研市場大半年,研究產品,研發技術,研究風格,尋找消費者喜歡的面料、版型、產品。張玉梅主要負責設計,發揮專業能力,根據消費者的喜好以及市場需求設計產品。

        回想起創業,韓高峰說他們倆那兩年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當時只有自己的6000元錢和借來的2000元錢,雇不起工人,就身兼數職。

        服裝行業競爭激烈,韓高峰認為客戶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步改變,不能一味跟風,理性化、真實化的消費觀念成為主流,一件產品的流行周期已經收縮到兩個月時間,這就要求企業產品自身要轉變。夫妻倆緊緊抓住這一點,提高產品創新力,加快產品更新速度。

        由于定位準確,產品能夠打開市場,夫妻倆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生產設備逐漸齊全,員工增加到三十名,事業可謂順風順水。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他們的事業幾乎遭受滅頂之災。原來,在小作坊規模發展的同時,已達到注冊企業的條件,但是韓高峰夫婦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小作坊遭到工商局的調查,機器設備全部拉走,還要上交幾萬元的罰款。

        這對韓高峰和張玉梅夫婦來說是一次沉痛的打擊。痛定思痛,夫妻倆決定重新開始,努力規范,籌備公司,并于2005年成立鄭州韓氏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韓氏服飾)。公司注冊品牌“韓氏伊人”,“伊朵云”等商標,專注于女裝生產。

        給企業做體檢

        公司成立之后,韓高峰和張玉梅不斷學習,打造健康、完善的公司結構,公司定位也變得明確清晰。韓氏服飾堅定不移地走品牌發展的道路,大力發展團隊,各部門分工明確,在團隊建設上抓住人才,在銷售上改革創新,另辟新的產品銷售方案。

        在韓高峰看來,每一季度的銷售期要提前做好準備。比如,六月份已接近尾聲,夏季銷售還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有些服裝企業已經停止生產,而韓氏服飾還在增加新款,不放棄市場的任何機會。同時對市場做調研,消費者需要什么,市場缺什么產品,企業產品就補充上。在市場大環境中企業需要緊跟消費者的步伐,公司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2009年,公司投資6000萬元,在全國各地設立分公司,擁有銷售網點2000多個,產品面向國內外中高檔市場。同時,公司興建150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建設標準化廠房、宿舍,現擁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意大利全自動生產線兩條,進口縫紉設備600余臺,單、多針電腦絎縫機100余臺,專業生產線16條,專注于生產女裝、女褲等各類服裝,年生產量為120萬件,公司除了400多名普通職工外,還擁有一支年輕、高學歷、高效率的營銷、管理和研發團隊。

        公司規模上升到新的高度,得益于韓高峰總結的“企業體檢”。首先,企業自身打好基礎,穩步發展,不盲目跟風。在競爭激烈的服裝行業,站在“風口”的企業,根基不穩,規避風險的能力不強,尤其是跟風起家的企業。其次,有些企業生意是做得不錯,銷售也可以,但是掙不到錢,這時候就要分析企業內部的狀況。也就是“企業體檢”,市場調研投入過大還是產品研發內耗太大,還是銷量與庫存量出現問題,注重企業的細節,及早發現并解決問題。

        決策分工規避風險

        創業的路上兩個人難免有爭執,雖然韓高峰與張玉梅兩個人決策分明,但是出現沖突時,如何解決呢?

        韓高峰認為,夫妻兩個人能夠在一起創業,一定要相互支持,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創業,兩個人以一種聲音為主。職責分明,每人負責做好自己的任務。互相不要插手強加干涉,溝通交流,多包容理解才會把企業做大做強。

        兩個人在服裝行業度過十余載,韓高峰表示,現在服裝行業確實很難做,尤其在企業遇到瓶頸的時候。在尋找突破口時,服裝企業先做好規避風險的能力。企業要加強規劃、產品定位明確,抓住人才建設團隊,加強產品核心管理,切忌跟風盲目擴張。

        第8篇: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報告指出,2012年紡織服裝行業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1.85萬億元,同比增長32.14%,占全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23.08%,繼續保持領先地位;2013年上半年,紡織服裝行業電子商務交易額為1.10萬億元,預計全年將達2.55萬億元。紡織服裝電子商務交易產品的種類覆蓋全產業鏈,產品品類多樣,使得紡織服裝行業電子商務成為電子商務交易中最為活躍的部分。

        通過座談、走訪、重點交流和發放問卷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實地調研,大量的資料收集和整理,《2012~2013中國紡織服裝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對2012年以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電子商務的總體發展情況、企業應用平臺與服務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著重對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電子商務應用情況做了較全面的梳理。

        隨著第三方平臺成為紡織服裝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主要途徑,平臺服務的集成化發展,提高了紡織服裝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成效,平臺后收費模式成為發展方向,增值服務收費漸成主流。

        在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電子商務應用方面,2012年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2900億元,同比增長67.44%,占紡織服裝行業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15.68%,占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實體交易額(1.79萬億元)的16.2%,較2011年增長5.8個百分點;2013年上半年,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電子商務交易額為1880億元,預計2013年全年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4666億元,同比增長60.90%。

        報告指出,電子商務已成為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和服務商戶的重要舉措,應該不斷引導商戶建立電子商務的戰略意識和品牌意識,隨著電子商務帶動流通體制變革的初步顯現,專業化服務水平將成為市場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第9篇:服裝調研總結范文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a core ele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lso is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needs to study for lifelo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ing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rend,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hierarchical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extile and fashion students.

        關鍵詞: 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層次模塊化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hierarchical modular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5-0252-02

        0 引言

        信息素養是指“尋找、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其概念在1974年由美國正式提出,現已成為衡量現代學習者對知識信息駕馭能力的一種重要標志,是終身學習能力的核心要素[1]。對紡織服裝院校而言,在面臨紡織服裝行業借助信息化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必須緊跟紡織服裝行業信息化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結合專業學生就業崗位群,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專門制定相關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1 紡織服裝類學生信息素養調查及現狀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紡織服裝類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調查他們在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諸方面的狀況,對紡織服裝有關的服裝設計、現代紡織技術、紡織品貿易等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單項選擇題和敘述題三部分,問卷的設計采用了文獻2中有關的“大學生信息素養標準”共計86條行為指標,并依據該行為指標設計了60道單選題和8道敘述題,并采用態度量表法中的總加量表法[3],對符合被試者諸如完全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等態度情形,分別給予5、4、3、2、1的分數。然后采用網絡調查方式,對本院大一、大二兩個年級9個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廣泛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1856份。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信息:

        1.1 信息素養總體水平分析 在設計的問卷中,60道單選題總分范圍在60~300之間。對1856個有效樣本地統計分析得到:信息素養總分的平均分為178.29,中位數為183,標準差為22.740,最高分為294,最低分為68。分數區間與人數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數據分析表明,標準差波動較小,說明總體水平波動不大;平均分低于中位數,說明信息素養的總體水平中等偏下,也就是說紡織服裝類學生的信息素養總體水平有待提高。

        1.2 信息素養能力分層次分析 信息素養能力一般分為基本信息能力、通用信息素養和專業信息素養三個層次。基本信息能力培養主要包括操作系統操作、Office辦公軟件操作、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內容,該能力的培養目前主要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來實現。通用信息素養則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使學生掌握信息檢索方法、信息檢索工具的使用以及信息資源的組織分布規律,目前主要通過文獻檢索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來完成。專業信息素養則要求學生能結合企業實際工作需要,善于發現、獲取、分析和利用相關信息來輔助決策與管理,并具備一定的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的能力。

        本次問卷設計的68個問題中,涉及基本信息能力40個單選題共200分,通用信息素養有10個單選題和3道敘述題共80分,專業信息素養有10個單選題和5道敘述題共100分,總分、平均分和中位數的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

        數據分析表明,學生的基本信息能力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后總體水平較高;而只有12.3%的學生選修了文獻檢索課程,平均分比中位數低,說明通用信息素養有待提高;而從專業信息素養的調研情況來看,目前僅有很少的專業將信息素養與部分專業課程內容進行了整合,并沒用開設相關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專業信息素養得分總體偏低,說明專業信息素養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

        2 構建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

        紡織服裝院校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的設計,必須緊跟紡織服裝行業信息化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結合專業學生就業崗位群對信息素養能力的要求和信息素養能力的三個層次,“分層次模塊化”地開展課程設計和教學活動。新構建的適合紡織服裝院校學生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新構建的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體現了四個特色:

        2.1 實施分層次教學,培養基本信息能力 采用分層次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由于高職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如果無視學生個體差異,仍采用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個性化發展。實施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是提高學生基本信息素養能力的有效手段。具體操作模式是:首先以二級學院為單位組織新生進行信息素養調查和能力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人數基本控制在1:3:1的比例。然后對不同層次學生開展分層次教學,A層次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較好,主要以加強和提高辦公軟件的高級應用技術為主,課時在60學時左右;B層次學生對計算機有所接觸,但不能熟練應用,對這部分學生以正常進度和要求開展教學,課時控制在80學時左右;C層次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很差,特別是打字速度很慢,這部分應加強上機實踐環節,課時控制在100學時左右。實施分層次教學后,雖然學生所學的內容、課時會不一致,但最終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即要求學生通過浙江省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Windows)和辦公軟件高級應用技術(二級)的認證。

        2.2 實現文獻檢索課程與專業數據庫的整合,培養通用信息素養 文獻檢索課程是培養學生通用信息素養的主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信息檢索和利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從調查情況來看,只有12.3%的學生選修了該課程,導致通用信息素養普遍不高。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文獻檢索課程與專業檢索課程結合不夠緊密,不能將文獻檢索課程的作用有效貫穿到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中。信息素質不是脫離學科而單獨培養的,專業學習與培養信息素質應是相輔相成的[4]。因此,實現獻檢索課程與紡織服裝類專業數據庫的有效整合,讓學生帶著專業問題來學習文獻檢索的方法和技能,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深入研究專業問題,提高文獻檢索的教學效果。

        2.3 以行業信息化應用為切入點,培養專業信息素養

        當前,紡織服裝行業正借助信息化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以信息化帶動紡織服裝業,充分發揮信息化在產業結構提升中協同、補充、替代和加速作用,打造技術創新的新優勢,已成為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必然選擇[5]。雅戈爾、羅門、博洋等紡織服裝企業紛紛建立了ERP、供應鏈、電子商務等信息化系統,但在企業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與傳統管理模式的沖突,工作人員對信息系統的認識還很淺薄,不能系統的學習掌握軟件,導致系統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

        紡織服裝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點是企業員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信息素養不高。安德魯·卡內基指出,“機構擁有的唯一不可替代的資本就是員工的知識與能力”,而在信息時代,員工知識與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其信息素養的差異[6]。通過對紡織服裝企業調研可知,現階段在企業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過程中,企業迫切需要提高員工在電子商務、網絡營銷、供應鏈管理、ERP等方面的信息素養。因此,對于紡織服裝院校來說,必須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信息技術、紡織服裝業務流程與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思想三者之間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在電子商務、ERP和物流供應鏈管理等環境下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也有益于紡織服裝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2.4 立體化課程開發及教學資源庫建設 深入紡織服裝企業調研信息化辦公的工作過程,開發出“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系列教材及相配套的多媒體CAI課件及網上教學資源庫。相關的課程主要有《計算機應用基礎項目化教程》、《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紡織服裝行業文獻檢索》、《紡織服裝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等。通過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企業的工作過程中,讓學生親自體會到信息技術給企業帶來的變革,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與處理方法來管理與處理業務的能力,逐步形成對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3 總結

        我們認為,培養大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必須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業已建成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針對不同專業崗位需求和行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構建“層次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并開發與之相配套的系列數字化課程資源,才能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孝文,金勝勇.十年來我國信息素養研究述評——對信息素養研究論文的計量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6.5,50(4):132-135.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3]李愛武,柳曉春.國內外信息素質教育[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2,22(90):1-5.

        [4]毛靜華,曾媛.專業知識導向的文獻檢索教學模式[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18-12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青青青青久久综合色 |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性爱视频 | 日韩精品成人区中文字幕 |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