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實踐教學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實踐教學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實踐教學特點

        第1篇: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關鍵詞]高爾夫;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教學實踐

        2013年的《朝向白皮書———中國高爾夫行業報告》調查顯示,自2009年至2013年,中國高爾夫設施數量達到521家,凈增173家,增長率為49.7%,年均增長率為10.6%,國內目前大約有639家18洞球場,新建207個,增長率47.9%,年增長率為10.3%[1].在高爾夫入選2016年及2020年奧運會項目的新形勢下我國高爾夫行業的勢頭將更加強勁,高爾夫市場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我國高爾夫行業內流通的從業人員來自各個學歷層次和專業方向,大多沒有專業性可言,且我國高爾夫相關專業開設時間較晚,普通高校培養模式下的學生無法勝任高爾夫專業工作的需求.對當今我國高校高爾夫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發現,隨著我國高爾夫產業升級,提高高爾夫方向學生的教學質量,需要轉變單一教學模式,采用更具有人性化和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本文以北京體育大學高爾夫方向班和北京萬柳高爾夫俱樂部合作辦學為例,具體分析其在培養高爾夫專業人才方面的教學實踐,得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爾夫人才培養的特點及啟示,目的是為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質量高爾夫專業人才提供一些幫助.

        1相關概念的界定

        1.1校企合作

        我國《高等教育法》曾明確規定,國家支持與鼓勵高校間、高校與科學研究機構以及企、事業組織之間開展協作活動,實行優勢互補,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目前,高校的普遍教學模式還是以理論為主,不注重實踐或者不安排實踐,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短時間適應社會的壓力.高爾夫專業作為新興的項目服務于社會,在高爾夫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點.21世紀高校教育中一項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怎樣讓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對工作具有較強的適應性[2].校企合作從字面意思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學校通過企業的反饋和需要,結合市場導向,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注重學生實踐技能,以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將高校科研成果與企業信息資源有機結合,直接作用于社會,節約成本,一舉兩得.

        1.2教學實踐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體育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運動、競技能力的重要平臺.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將高校人才培養類型分為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長期以來,地方本科院校一直將“應用型人才”作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

        2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教學實踐過程分析

        2.1教學實踐

        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在于向學生傳授實驗知識、驗證理論、培養實踐技能,更重要的是體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同樣,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是指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技術設備設施等校內實踐教學平臺以及校外實習基地和實踐教學環境組成的教學保障體系.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對開展實踐教學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4].教學實踐一直以來是高爾夫專業鍛煉人才能力方面的重點內容,是用來驗證理論知識能否運用于實際工作,考察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從以下三個方面安排教學實踐內容,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高爾夫方向班的教學實習包括畢業論文、教育實習和學術活動三部分.按照北京體育大學本科生的畢業要求,在完成畢業論文外,高爾夫人才的培養區別于以往在校學生注重在教室聽從教師授課安排的特點,需要以大量實踐教學為基礎,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的春季共參加兩次實習,并且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并重,注重操作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育實習的同時注重參加學術活動,提高思想覺悟和增加知識儲量.

        3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特點

        3.1培養方向定位合理,在高校內別具特色

        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是培養面向亞洲,掌握高爾夫知識的應用型管理人才.方向班從根本出發,結合實際情況,并按照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開設像俱樂部運營與管理、高爾夫技術訓練、高爾夫賽事與管理等高爾夫專業,并按照指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設計與規劃專業課程,合理有效匹配培養方式.根據合作計劃,為了擴大招生規模,在學院的積極組織下,高爾夫方向班于每年五月份在校園內舉辦“高爾夫文化周”宣傳活動.利用發放資料、現場答疑、觀看電影、老生座談、球場參觀和揮桿試打等方式,宣傳并將推廣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達到了預期的宣傳效果.同學們也通過類似活動鍛煉了自己,融入班級群體,增強了參與意識.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發揮作用,迅速得到成長.通過參與及觀摩國內外大賽的現場組織活動,方向班學生已充分展示了自己風采.

        3.2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學生能力,增加社會活動

        高爾夫方向班在整個辦學過程中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同時聯合國內的賽事組織者使方向班的學生能夠參與到國內國際高爾夫大賽中,讓學生接觸社會,使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為就業及更好地承擔今后的崗位工作奠定了基礎.在每年北京舉辦“全國高爾夫博覽會”上,方向班會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利用多媒體制作視頻,對學生的學習、實習、社會實踐等內容向社會宣傳,給參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今后學生的就業拓寬了渠道.在2002年4月中國大陸首次舉辦的歐洲PGA巡回賽—JohnnieWalkerClassic,更有主辦方IMG公司與方向班接洽,安排高爾夫方向班參與賽事的組織與管理.為了使更多的業內人士了解高爾夫方向班,許多媒體如:央視體育頻道(CCTV-5)、旅游衛視高爾夫頻道、深圳電視臺高球天下和新浪網、高爾夫時代網、唐高網及一些雜志等,多次報道方向班的相關活動與發展動態,使方向班成為社會媒體關注的焦點.《萬柳》月訊每期都要開辟專欄,圖文并茂地對方向班的教學和實踐活動進行跟蹤報道,其中有些文章由學生主動撰稿.

        3.3借鑒國外課程設計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經過幾年的運作,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對個別不完善的地方進行了調整(如,增加了球技課練習時間,高爾夫規則增加了判例及場地實戰,減少了高爾夫發展史課時等),使目前的課程設置更加合理、更加規范及更加實用.與此同時,方向班在辦學前3年,萬柳高爾夫先后投入三百萬元進行教材開發和國際交流,先后開發出《高爾夫草坪養護》、《球場管理》等教材,組織召開了“中國高爾夫教育及人才培養方向”研討會、“中國高爾夫發展論壇第一次會議”等國際、國內會議.北京體育大學萬柳高爾夫方向班的課堂教學中設計各種情景教學,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緊密貼近社會需求,使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能夠運用到實踐中去,從實踐中獲得第一手經驗,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踐技能的提高.在高爾夫課程建設中,堅持“課堂理論”與“企業實踐”并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舉,注重及時獲取高爾夫領域發展的新信息、新動向,以保持與社會需求同步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

        3.4雙方領導重視,部門合作愉快

        超過了十年的合作,實踐再次證明:校企聯合是一個很好的辦學形式,高爾夫方向班整合優勢資源,面向社會需要培養高爾夫方向高等管理人才.北體大校級領導和萬柳高爾夫俱樂部高層領導都對此項合作辦學寄予厚望,從政策到資金都給予極大支持.北體大校辦、教務處、管理學院、學生處、財務處等部門和單位對專項班的教學、管理等工作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配合.隨著辦學的深入,經過不斷修改和完善,北京體育大學在高爾夫教育的學科建設、教材開發、專業教師培養和提高高爾夫競賽水平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時北京萬柳高爾夫俱樂部發揮其在行業中的管理優勢、技術優勢、場地優勢,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提出本專業的教學目標、培養方向及考核標準,把握高爾夫教育的方向,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實用型管理人才.

        4總結

        近三十年來,高爾夫運動在國內迅速發展,再加上2016年入選里約奧運會帶動了新一輪的高爾夫熱潮.根據高爾夫行業對人才需求的特點,決定了高爾夫專業學生采用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面對新經濟形勢的要求,校企合作若要長久良性地發展,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學校應合理定位人才方向,設計符合實情的教學模式,同時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學生能力,增加社會活動,并借鑒國內外課程設計,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朝向白皮書———中國高爾夫行業報告(2013年度)[M].深圳:朝向集團,2014.

        [2]王幼莉.新建本科院校定位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07(14).

        [3]陳支武,張德容.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8).

        第2篇: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關鍵詞:實用工具軟件;教學方法;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隨著計算機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計算機與人們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人們希望借助工具軟件更方便地使用計算機解決各種問題,提高工作學習的效率。

        《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是職業學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包括計算機系統安全防護工具、文件管理工具、圖像應用處理工具、網絡常用、多媒體工具、磁盤管理工具等。我校在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專業五年制高職的第三學期開設這門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較全面、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常用工具軟件基本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為后繼計算機技術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這門課程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圍繞課程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探討如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實際課堂教學。

        2 課程的特點及實施對策

        2.1 工具軟件種類多、重選擇

        日常生活中需要借助計算機解決的問題有很多,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功能的軟件來解決,具備相同功能的同類軟件又有很多,伴隨著軟件版本的不斷升級換代,該門課程涉及軟件數量非常多。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選擇軟件,可以選取下載量大、使用率高、最適用的軟件。通常是選擇最近最新版本的軟件,但考慮到用戶對軟件功能的實際需求或是計算機的硬件配置的限制,也可以選擇舊版本的工具軟件。此外,一個軟件的功能也相當多,教師應該重點選擇該軟件的主要功能來教學,非主要的功能可以簡單介紹。

        2.2 課堂教學重實踐、多操作

        《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具有實踐性、應用性、靈活性等特點,若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的教學形式,會讓理論教學與實踐運用相脫節,學生雖然記住了工具軟件的名稱、類型和功能,但是不能利用工具軟件解決實際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因此,在教學上要利用現代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演示,借助機房安排大量的上機時間,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結合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探索思考問題、動手操作解決,這才是領會、鞏固知識的最好手段,也是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有效途徑。

        2.3 考核全方面

        《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技能操作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考核方面,不能單純的以一次期末考試成績來衡量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

        筆者對授課班級學生成績的評定,采用了綜合考核的方法,即綜合考慮平時成績、實驗實訓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給出的百分比分別是3:4:3。采用綜合考核的方法,不僅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情況,同時也能體現學生操作應用水平的高低。

        3 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實際課堂教學

        《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的教學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關鍵還是看教學方法運用得是否恰當。下面與大家共同探討該門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到的多種教學方法。

        3.1 提問式教學法

        提問式教學法通過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變得輕松快樂,讓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將課堂教學與實際聯系起來,采用提問法。

        比如在準備講文件管理工具軟件的時候,提出“同學們是否有過因失誤操作而刪除文件的經歷,那么有沒有辦法將誤刪的文件恢復呢?”,給學生留下疑問,讓學生圍繞問題獨立、全面思考,進而提出“數據恢復工具—DataExplore可以幫助大家解決誤刪文件帶來的困擾。”再比如,在課堂上提出“如何把喜歡的歌曲下載下來?”,“怎樣從一首歌曲中間截取一段作為手機鈴音?”等等,如果提問的設計和現實結合密切、學生覺得有趣,就非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3.2 比較式教學法

        所謂比較就是辨別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異同的思維過程,比較式教學法就是通過多方面對比找出比較對象異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同種功能的眾多同類實用工具軟件,可以多方面比較它們的異同,從而選擇最適用的工具軟件。

        比如在講授網頁瀏覽工具時,可以采用比較式教學方法。同樣是網頁瀏覽器,微軟的IE、Opera瀏覽器、Maxthon遨游瀏覽器等,它們的使用界面、功能設置有什么異同?可以讓學生們通過下載安裝使用這幾款瀏覽器后來進行分析對比、總結。學生通過對同類型的多個軟件同時比較學習,了解各個軟件的區別及優缺點,有利于指導學生對工具軟件的選擇。

        在講解磁盤管理工具時,會學習硬盤備份軟件—Ghost的使用。同樣是安裝操作系統,使用原裝系統盤安裝與用Ghost硬盤復制安裝時間相差2小時左右。通過比較,學生對兩種方法安裝的優劣一目了然,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Ghost工具軟件的使用,便于指導學生選擇適用的方法安裝操作系統。

        3.3 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按照教學規律,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比如,在講授文件壓縮工具軟件使用的時候,可以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引出。第一步,提出當我們需要將很多張照片通過電子郵件發給朋友時,該如何處理?引導同學們得出壓縮打包的回答。第二步,提出如何來打包和壓縮文件呢?這時候有同學提到有WinRAR,那么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工具軟件呢?第三步,同學們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如何壓縮文件”的相關資料。得出常用的壓縮工具軟件有WinRAR、WinZip和好壓。第四步,引導同學們使用已學的工具軟件獲取安裝方法,下載并安裝好相應軟件。第五步,對于安裝好的軟件,該如何使用?鼓勵同學們嘗試自己做文件的壓縮,并隨時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工具搜索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全面講解和總結該軟件的具體使用的注意事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在積極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得到了鍛煉。

        3.4 參與式教學法

        參與式教學法是指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促進,實現教學目標從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討論主題,學生則圍繞主題進行課堂講解演示,變被動為主動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例如,在講授網絡常用工具軟件的內容時,將“常用的下載工具軟件有哪些?你用的是什么工具下載呢,和大家分享一下!”作為一個討論主題,同學們當場就討論開來。同學們有用迅雷下載的,有用網際快車下載的,也有用BT下載工具的……然后讓使用同種下載軟件的同學代表上來演示這款軟件的使用,說說這些軟件的優缺點。學生通過討論、演示和比較,充分參與了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4 結束語

        在《計算機實用工具軟件》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針對課程的特點有效實施教學策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實際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從而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范魯娜.計算機專業常用工具軟件課程的教與學[J].科技資訊,2010.4

        [2]李彬.常用工具軟件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9.33

        [3]楊昌堯.專科常用工具軟件教學探索與思考[J].現代計算機,2011.2

        第3篇: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關鍵詞:綜合性;自主性;生成性;過程性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178-03

        “綜合與實踐”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設置的課程板塊之一。《標準》之所以設置這一板塊,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其實,作為一個重要的課程板塊,“綜合與實踐”早在2001年就已經進入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體系,只是當時被冠以“綜合與實踐應用”之名而已。“綜合與實踐”被認為是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是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抓手。但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是:在十多年的實施過程中,不少學校或教師對這一課程板塊并不重視,“走過場”或“搞形式”現象相當普遍。尤其是在小學,“大多數教師對這一內容并不太重視,甚至‘跳過’這一教學進度(特別是第一學段),所以,‘綜合與實踐’實際上還沒有真正在小學階段‘登堂入室’”。

        人們不禁要問:一個被寄予厚望的課程板塊何以備受冷落?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盡管我們可以把它部分地歸因于“一個全新的領域,可以借鑒的經驗較少”,但是,在筆者看來,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數學教育工作者對其功能(尤其是在提升學生應試能力方面)以及恰當的指導方法缺乏深刻認識。因此,在新課標正式頒布實施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有必要對有關“綜合與實踐”的基本理論問題展開討論,以深化對這一課程板塊的認識。其中,本文所要探討兩個的問題是:“綜合與實踐”課程板塊的特點及教學要求。

        一、“綜合與實踐”板塊的特點

        從課程目標、內容結構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看,“綜合與實踐”明顯不同于其他三個課程板塊(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具體地說,“綜合與實踐”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綜合性

        在“綜合與實踐”領域,《標準》盡管確立了總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但卻并未具體規定教學內容。從所給出的“實施建議”以及所列舉的問題案例看,“綜合與實踐”的學習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這種綜合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學與其他學科、數學知識與活動經驗、各領域數學知識之間的融通與整合;二是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三是包括數學應用意識、數學活動經驗、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內的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具體地說,該板塊的教學應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以學生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或跨學科、跨分支跨領域的綜合性問題)為重心,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

        (二)自主性

        從課程實施的角度看,《標準》提出:“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而這意味著,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應以自主探究為主。換言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自覺放棄大包大攬的做法,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幫助、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深度參與上;與此同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探究主題,自己制定探究計劃并確定研究方法,并且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探索并解決問題。可見,“綜合與實踐”為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和創造潛能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三)過程性

        “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通常是圍繞一些研究主題展開的。這類主題或問題一般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綜合性或現實性。因此,在教師“從前臺退至幕后”的情形下,學生只有親身經歷一個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才有可能完成學習任務。而這意味著,在實施過程中,調查、閱讀、思考、實驗、猜測、驗證、交流等環節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讓學生親身經歷一個“再創造”或“再發現”的過程,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生成性

        如前所述,本板塊的教學方式應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這一原則性規定使得“綜合與實踐”的實施具備了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和生成性。其生成性主要表現在:包括課程資源、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在內的諸多課程要素,大都是在教學過程中即時生成并不斷演進的,而不是事先設定的。換言之,由于教師不再直接干預學生的探究活動,學生有權決定探究內容和探究方式,所以探究過程及結果往往都是事先無法設定或預料的;同時,這種以充分彰顯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的首創精神為基本特征的開放式教學,往往會使學生獲得非預期的發展或成長。例如,在“估算全班同學往返乘坐火車去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所需費用”的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或采取多種方式獲來獲取所需信息,可以自主制定多套活動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究竟學到了哪些知識,積累了哪些經驗,提升了哪些能力,往往都是事先難以預期的。

        二、“綜合與實踐”的教學要求

        從課程實施的角度看,上述特點也是《標準》對本板塊教學提出的要求。教學中,切實落實這些要求是發揮該板塊在育人方面獨特作用的先決條件。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掌握分寸,避免走向極端。

        (一)重視拓展,但也不能無限延伸

        引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標準》設置“綜合與實踐”板塊的重要目的。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設計或設置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主題及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社會實踐有機地融為一體,就成了一種必然選擇。按照《標準》的規定,本板塊的教學活動及教學內容主要是由學習主題統領或間接規定的,因此,其綜合性主要體現為設計適合學生探究的綜合問題。有了跨學科或跨分支的綜合問題或實際問題,就有了學生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的努力和嘗試,以及由此而導致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但是,在設計、提出問題時,師生所做的綜合與拓展也應該是有限度和有所側重的。一方面,應該確保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適應。反之,如果問題的綜合程度過高,知識覆蓋面過于寬泛,以至于遠遠超越了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那么學生可能就會“望而卻步”,自主探究可能就會“無功而返”。另一方面,知識的拓寬和延伸必須要以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為主線,以促進學生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作為數學課程的一個板塊,“綜合與實踐”畢竟不是高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此,以數學為核心,彰顯數學學科個性是本板塊教學實施的題中應有之義。相反,如果隨意進行泛化處理,致使學習內容喪失“數學味”,那么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數學教學了。

        例如,在第三學段,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一個研究主題:根據書籍的某些數量特征對學生所在城市的某大型書店中的書籍進行分類。實施過程中,在了解有關事物分類的常識以及測量和計算的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其長寬比、厚度、頁數、封面面積等進行分類。顯然,這是一個“數學味”頗濃的學習主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果在本學段要求學生去探討“適合高血壓病人參加的體育鍛煉項目有哪些”,則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個問題是一個醫學或運動生理學問題,所用知識并不以數學知識為主。

        (二)倡導自主,但也不可放任自流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能力是在活動中形成、發展和表現出來的。就學校教學而論,要想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就必須要讓他們親自去探索、去發現。相反,如果學生的學習始終以接受和模仿為主,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那么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就無從談起。所以,在“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以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為己任,盡力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及動手實踐創造條件,使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發展能力,在親身體驗中積累經驗。

        但是,另一方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等于可以放任自流。對于中小學生而言,“由于其自主性發展的階段性、過程性及不完善性等特征,自主學習的整個過程背后,有一條不可或缺的暗線,就是教師有效的啟發、引導、支持和幫助。”[4]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全程跟蹤,全面、深入了解探究活動的進展情況,及時引導和幫助學生排除學習探究過程中所遇到困難和障礙,切實保障學生學習權利和人身安全,既是教師應當履行的職責,也是確保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根本保證。

        (三)重視過程,但也不可忽視探究結果

        如前所述,能力的提升、經驗的積累必須要以主體相應的認識或實踐活動活動為支撐。在“綜合與應用”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全程參了每次探究活動,必然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為了實現《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教師必須做好督查、指導工作,確保學生都能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但是,重視學生的探究過程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略探究結果。事實上,如果我們只關心學生是否親身經歷了探索過程而不在乎學習結果,那么,由于缺乏目標的指引和評價激勵,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求知欲望就會逐漸減弱,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的不良學風可能就會滋生蔓延。所以,在“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過程中,除了重視學生參與探究的廣度和深度外,教師還要引導和督促學生去尋求正確的結論和完善的方案,并且依據評判標準對其研究結論或成果作出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認真對待每一項活動,并深度卷入到探索活動之中。

        例如,在第三學段,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測量并計算本校占地面積以及教學主樓的建筑面積。活動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弄清“占地面積”、“建筑面積”等詞語的含義,靈活運用多種測量和計算(或估算)方法,而且還要提出“結論應該相對準確”的要求。相反,如果不對結論的準確性或正確性作出要求,那么,學生繪制和分割平面圖形、計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能力訓練就失去了保障。

        (四)重視生成,但也不應放棄預設

        何謂生成?生成就是創生、建構或生長。[5]就學校教學而論,重視教學生成,即重視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首創精神和主體作用。從教學效果上看,生成性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自主探究活動中得到反復磨練和顯著提升。所以,在“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自主探索創造便利條件,讓學生在相對寬松和自由的氛圍中盡情揮灑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享受自主探究及動手實踐帶來的樂趣和解決問題成功后的喜悅,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但是,重視生成并不等于可以摒棄預設。雅斯貝爾斯(K.T.Jaspers)曾經說過,預設是一種計劃,它是實踐者的一種在特定情況下不可缺少的細節安排。[6]對于學校教學來說,預設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的預設性源自于教學永遠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對教學活動進行細致、全面的預測和規劃,因為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如果生成沒有了預設,那么就會蛻化為無的放矢的自發行為,同樣也失去了教學意義。”[7]所以,在“綜合與實踐”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學生,深入研究和把握課程標準和探究主題的基礎上,對探究活動及其指導作出全面規劃和部署,以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

        總之,“綜合與實踐”板塊的特征決定了教師的指導方略應當有別于其他三個板塊:既要突出重點以彰顯板塊特色,又要統籌兼顧以順應教學規律;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只有這樣,“綜合與實踐”板塊的教育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學目標才有望全面實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

        [2]黃德忠.《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一學段“綜合與實踐”的內容解讀[J].教學與管理,2014,(1):53-55.

        [3]斯苗兒.是一個領域,更是一種數學教育價值觀[J].人民教育,2006,(17):24-29.

        [4]劉暢.學生自主學習探析[J].教育研究,2014,(7):131-159.

        [5]吳玲,吳支奎.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預設―新課程視閾下課堂教學改革的審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7,(7):13-17.

        第4篇: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關鍵詞】工程制圖;電氣專業;電氣制圖;實際應用能力

        【作者簡介】劉瑜,女,1984年出生,河北吳橋人,河南理工大學,講師,博士研究生已畢業

        工程制圖作為電氣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基礎類課程,一般設置在大學一年級,以突顯其重要性、基礎性和實用性。但是,目前的工程制圖課程多是基于機械制圖為基礎,與電氣專業聯系較少,導致學生感覺課程與專業脫節,成為了制約學生認真學好這門課的重要因素。如何根據工程制圖的特點并結合電氣專業特色來提高教學質量是電氣專業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的主要問題之一[1,2]。

        一、建立電氣專業工程制圖教學大綱

        目前,高校工程制圖教學大綱多是通用性大綱,并沒對針對開設工程制圖課程的專業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對于電氣專業而言,學生除了需要掌握基本投影知識以及機械制圖基礎知識外,更多的是要掌握電氣電路圖的繪制和識讀。學生對電氣制圖內容的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到整個電氣工程專業后續課程教學[3],但是這部分內容恰恰是目前電氣專業工程制圖課堂上很少涉及的。為培養具有實際應用能力的電氣專業學生,應該建立電氣專業工程制圖教學大綱,在電氣專業學生的教學大綱中增加“電氣制圖”的教學與實踐環節。在課堂教學上,把電氣圖的繪制與識讀列入教學大綱,讓學生掌握電氣制圖的基本知識;在實踐環節中,增加電氣零部件的表達、電氣電路圖的表達以及電路圖測繪等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對電氣制圖的應用能力。

        二、明確工程制圖在電氣專業中的應用價值

        工程制圖課程一般開設在大學一年級,此時學生的專業知識較少,無法理解該課程在電氣專業中的應用。而只有經過實際應用,學生才能夠體會到工程制圖課程對電氣專業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工程制圖在電氣專業中的應用價值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思想上重視這門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填鴨式學習為需求式學習,從而提高其學習效果。以緒論為例,教師可以給出兩張圖紙,一張是機械圖紙,另一張是與該部件對應的電氣圖紙,并對學生簡單講解兩張圖紙的相互關系,幫助學生較好的理解機械與電氣之間控制和實現的關聯性,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工程制圖課程對本專業有巨大的應用價值,促使其提高學習興趣。在繪制三視圖階段,可以選擇生活中常用的電器,比如飲水機聰明座主要結構的三視圖,引導學生掌握繪圖技能和基本投影理論;到電氣制圖部分,則選擇與三視圖形體相關的電氣原理圖,比如飲水機電路圖,引導學生掌握基本電路符號的畫法和含義。

        三、注重工程制圖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工程制圖作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是電氣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基礎課程之一,能夠提高學生的繪圖知識、繪圖技能和空間思維能力[4]。但是,目前此課程的教學重點多在于投影基礎以及國家標準的講解[5],很少涉及與實際生產實踐相關聯圖紙的繪制和識讀,這就使課程與實際應用脫離,偏離了培養學生工程素質以及工程實驗能力的培養方向。為此,電氣專業工程制圖應該在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中增加與實際應用相關聯的圖紙繪制和識讀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課程在電氣專業領域中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用繪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多展示電控機械,并從中拆卸一些零部件讓學生進行繪制,比如電動割草機是城市綠化的必要設備,教師可以講解其電控和機械原理,并讓學生對外殼零件和控制電路進行測繪。此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生產一線學習和實踐,讓學生學到最實用的繪圖知識。通過對電氣專業相關設備或者生活實用品的繪制和識讀,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課程和專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工程制圖課程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四、結合電氣專業制定課程設計內容

        為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工程制圖課程多配有課程設計環節,如果該環節只是針對投影理論進行能力提高和訓練,而忽略工程制圖在電氣專業的應用,則會喪失課程設計為專業課繪圖以及后續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打基礎的作用[6]。在課程設計環節中,教師應該結合電氣專業的特點,給學生一些既與電氣專業聯系又不脫離實際生活的設計課題,課題要目標明確,內容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自主學習少量專業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課題的設計以及圖紙的繪制。比如課程設計題目“幾何造型彩燈設計”,彩燈的電氣部分比較成熟,學生可以參照資料繪制電路圖,或者通過查閱資料,自行設計新的控制電路,而傳統制圖方面則要求學生設計復雜的幾何造型,并繪制其三視圖,如果條件允許,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設計做成實物,使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鍛煉。

        五、結語

        工程制圖是電氣專業的基礎課程,在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如何使這門課與電氣專業的實際應用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明確其應用價值,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是許多教師都關心的問題,針對近幾年的本科教學的經驗教訓,給出4點電氣專業工程制圖特色教學的建議,供大家參考和討論。

        參考文獻:

        [1]杜秀華,呂亞平.試析非機類工程制圖“一體兩翼”的教學新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4):161-163.

        [2]余明浪.“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的反思與探索[J].工程圖學學報,2009,(5):157-162.

        [3]張旗.《電氣制圖與CAD》課程一體化教學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8,(8):119-120.

        [4]盧均治,劉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2,(11):95-96.

        [5]白聿欽,莫亞林.現代機械工程制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第5篇: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1總體特征

        高校經濟管理學科具有自然科學特點進而具有技術性特征,決定了高校經濟管理學科技術性內容實踐教學可以在實驗室模擬進行(當然也可以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進行),因為這些技術性內容可以在實驗室人為復制。與此同時,高校經濟管理學科具有人文社會科學性質,決定了高校經濟管理學科除了可以在實驗室模擬進行技術性內容實踐教學外還必須開展只能在現實社會中而不能在實驗室里進行的人文社會性內容(主要是指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和基于這種關系而建立的各種社會機制架構)實踐教學(旨在讓學生對人文社會性內容進行感悟與認知),因為高校經濟管理學科人文社會性內容無法人為準確復制,如果勉強進行,則只能將人文社會性內容進行機械的和形式上的復制,而其中的核心內容則很可能被。因此,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總體上包括實驗室模擬真實的實踐教學與社會完全真實的實踐教學。

        2具體特征

        相較于高校經濟管理理論教學而言,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具有以下具體特征:

        2.1綜合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本身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上是綜合性的,同時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對人的培養也是綜合性的和全面的。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既重視學生經濟管理操作技能、經濟管理職業能力和經濟管理創業能力的培養,也關注學生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學習方法、行為模式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2.2開放性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提供了開放的教學環境、開放的教學隊伍、開放的教學形式、開放的教學目標、開放的教學內容、開放的教學過程、開放的考核評價方式等,學生面對的不是概念化的、模式化的經濟管理理論結論,而是生動活潑、千變萬化的經濟管理現實生活,學生接受的是生動現實的經濟管理實踐教學,這種身臨其境的開放式的經濟管理實踐教學具有經濟管理理論教學無法替代的功能。此外,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之開放性還體現在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管理搞活,即減少對經濟管理實驗實踐時間、內容、人員等方面限制,盡可能做到根據學生需求靈活安排,滿足學生經濟管理實驗實踐訓練需要。

        2.3情境性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主要包括現場教學與模擬教學。在現場教學中,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在實際的工作場所進行,包括安排學習者到實際經濟管理工作崗位頂崗實習,參與到真實經濟管理職業角色中去。在模擬教學中,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盡量將經濟管理實踐教學內容選取貼近現實經濟管理問題情境,創設與經濟管理專業就業崗位(群)真實情境相一致的職業情境。無論是在現場教學中還是在模擬教學中,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之情景性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養成一些重要觀念和良好行為習慣以及體驗某些不易言傳的經驗和應變方法,進而養成適應社會需求的經濟管理綜合職業能力。

        2.4體驗性在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中,每個學生都要動手獨立完成一定經濟管理操作任務。即使在分組的情況下,學生也應分工合作或輪流執行經濟管理操作任務。在經濟管理操作任務執行中,學生可以通過親身經歷以及眼、耳、手、鼻等多種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經濟管理客觀現象并于感知過程中開動大腦思維機器,最終認識到某些可以言說或未必能夠言說的經濟管理理性知識,掌握某些經濟管理實際技能,養成某些經濟管理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觀念。當前,以學生體驗為基礎的實踐教學(即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已經成為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改革順應時代潮流的基本目標與價值取向。

        第6篇: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關鍵詞:獨立學院;教學資源;優化配置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6-0066-03

        資源,《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為: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天然來源。《辭海》的解釋則是:資財的來源,一般指天然的財源。但如果僅僅將資源理解為天然的資財未免有失狹隘,因為實際上,許多后天形成的物質或非物質材料,如房屋、設施設備、品牌、聲譽等,既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產物,同時也是人類生活或生產勞動的重要資料。因此,資源應當是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所需要或者可以利用的一切材料。強調“一定技術經濟、經濟條件下”這個前提條件,是因為資源具有相對性。某個時期、某種技術條件下不被人類所認識或不能為人類所利用的材料,當人類對其認識程度加深,或技術水平提高后,就成為了重要的資源。

        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資源是指服務于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維持獨立學院實習、實踐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材料。它們除可以依據外在的物理形態區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外,還可依據其他不同的區分標準進行分類。如依據其所有權的不同區分為自有資源與社會資源;依據其構成要素的不同區分為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依據其可遷移性區分為固定資源與移動資源;依據其耗損程度區分為消耗性資源與非消耗性資源,等等。為了研究的方便,本研究中的資源一般指有形資源。

        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資源具有教育性、積累性、稀缺性等特點。

        所謂教育性,是指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資源應用于實踐教學活動,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雖然從物質層面而言,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資源與應用于企業等生產部門的資源并無二致,但其教育特色仍然非常鮮明。舉例而言,同樣的機器設備,企業為生產效率考慮,在設備布局時注重緊湊,在設備標注上注重簡潔。但當它們被應用于獨立學院學生的實習、實踐時,設備之間就必須留出必要的空間以便教師講授和學生觀摩、操練,設備上也應當懸掛或粘貼使用說明和操作程序等文字標示供學生查看。

        所謂積累性,是指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資源具有持續累加的特點。雖然其中一部分資源屬于消耗性資源,一些非消耗性資源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損耗,但絕大部分資源都是非消耗性資源,它們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一旦建設完成,就能在較長的時期內持續使用。因而,隨著獨立學院的發展,資源在整體數量上必然不斷累加。這種累加既為獨立學院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給獨立學院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如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給獨立學院帶來沉重的管理壓力,也妨礙了資源的更新換代等。

        所謂稀缺性,是指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資源就其數量而言整體上呈現不足,就其質量而言永遠處在有待提高的過程中。其主要原因,一是資源配置的速度跟不上規模擴張的速度。獨立學院誕生于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浪潮中,是在原有的普通公辦高校無力承擔擴招任務后,由政府主導而建設起來的,是典型的后發外生型高等教育類型。它的舉辦初衷就是為了分擔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沉重壓力,其誕生之時又適逢生源高峰時期,因而其辦學規模在短時間內急劇膨脹。而在規模飛速增長的背后,資源配置的速度卻遠未跟上。二是與資源配置的滯后性特點有關。獨立學院誕生10余年來,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育教學內容、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也經歷了10多年的艱苦摸索。創辦初期,獨立學院紛紛追隨其“母校”,將培養目標定位于研究型人才,直到今天,獨立學院才初步形成為社會普遍認同的“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資源配置的相對滯后性,使得獨立學院在短時間內難以配置足量的實踐教學資源。三是獨立學院建設的時間尚短,積累時間也短。因而,總體來說,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資源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普遍處于不充足的狀態。

        如何運用體制、機制優勢,實現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們認為,必須堅持依托與自主并舉,校內與校外結合,建設與管理并重的原則。

        一、依托與自主并舉

        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資源配置中的“依托”,有其特殊的含義。它主要指獨立學院對申辦高校實踐教學資源的適度、合理利用。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普通高等學校主要利用學校名稱、知識產權、管理資源、教育教學資源等參與辦學。”[1]這一規定是獨立學院依托申辦高校實踐教學資源的重要法律依據。

        獨立學院依托申辦高校的實踐教學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而帶來的合法性,與申辦高校具有天然的親緣關系而帶來的便利性,與申辦高校專業上的趨同性而帶來的穩定性等。但必須注意的是,必須把握好依托的度。如果將依托變成依賴,忽視自身建設和積累,將嚴重損害舉辦各方的利益,給獨立學院和舉辦各方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應當正確處理依托與自主建設的關系。獨立學院成立時間短、底子薄,獨立學院發展需要的實踐教學資源的結構、規模等還處于不斷的摸索和調整中,因此,依托申辦高校的實踐教學資源既是獨立學院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獨立學院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但是,在依托的同時,必須統籌規劃。在依托的同時,抓緊自主建設。申辦高校的辦學規模已經基本穩定,學科和專業結構已經基本定型,資源的余缺狀況已經基本清晰,這就為統籌規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申辦高校富余的資源、獨立學院短期內難以建設完成的資源和一些高端資源,應當以共享為主;而一些需求量大、使用頻率高的基礎資源,申辦高校緊缺的資源,以及獨立學院實踐教學所需要的特殊資源,則要立足于自己建設。

        二、校內與校外結合

        校內與校外結合,是指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資源的配置不僅要立足自身,立足校園之內,也要開拓思路,拓寬視野,改變傳統的閉關自守、固守校園的建設模式,主動走出校園,尋求校外合作進行資源建設的機會。

        我們這里的“校外”,實際上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校外”,這是就空間而言。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資源除了要充分利用校內空間,還要把眼光放得更遠,將資源配置的空間拓展到校園之外,以解決資源配置的空間制約問題。二是“與校外”,這是就建設主體而言。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資源要改變僅僅憑借自身力量的做法,與企業等社會組織進行形式多樣的合作,充分發揮校外主體的資源優勢和合作進行資源建設的積極性。

        校內與校外結合進行實踐教學資源建設,這是由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決定的。應用型人才必須通過大量的實習、實踐教學,通過大量的現場見習、實際操作才能培養出來。獨立學院雖然可以在校內自行建設一些校內實習、實踐場所進行教學,或購置一些設備供學生動手操作、練習,但它終究是模擬和仿真性質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與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文化氛圍有較大的差別,難以取代校外實訓基地對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企業所擁有的資源無論從其完備性、先進性,還是從其系統性來說,一般也都遠遠超過學校為實習、實踐教學所配置的資源。另外,企業的技術人員經過一定的培訓后作為實訓老師,其所具備的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也能夠讓學生收益更多。因此,企業既是學生實習、實踐,培養動手能力的重要場所,更是獨立學院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基地。獨立學院要與企業等社會組織建立穩固聯系,進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等社會組織的資源優勢為我所用,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服務。

        在校外進行實踐教學資源建設,也符合獨立學院資源配置的效益性原則。獨立學院實行民辦機制,它雖然“不得以營利為目的”[2],但獨立學院的舉辦者從舉辦獨立學院的過程中獲得合理回報,“既是獨立學院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獨立學院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3]。因此,獨立學院必須也必然在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滿足人才培養要求的前提下,關注投資效益。在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資源的配置過程中,注重校內與校外結合,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優勢,能夠有效地拓展辦學空間,加快資源配置的進程,減少和降低資源配置的難度,是一條多快好省之路。

        校內與校外結合建設實踐教學資源,其模式可以靈活多樣。如租賃模式,即以付費方式租用現成的校外資源;共建模式,即獨立學院與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合作建設新的資源,由獨立學院單獨使用,或定期、定量使用;免費利用模式,即對于一些公益性的校外資源,如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館等,獨立學院與其簽訂協議,以開放自身的相應資源,或向其提供學生志愿服務等方式換取優先使用權。一些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還可以嘗試多家獨立學院聯合共建的方式。

        獨立學院要正確處理校內與校外資源的關系,統籌規劃校內與校外資源的規模、結構,協調好校內與校外資源的使用與管理。對一些基礎性、通用性、普適性資源和使用頻率較高、共享資源缺少的資源,一般應當立足于校內;而那些社會化、市場化程度較高、建設投入較大、更新速度較快的資源,則應當主要以校外為主。

        三、建設與管理并重

        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資源既要注重建設,也要注重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夠使資源的投入最省、效用最大、耗損最少。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資源的管理比建設更為重要。

        在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資源的管理上,首先必須改變傳統的劃地為牢、封閉辦學的理念。既要善于利用他人的資源和社會公共資源為我所用,又要敢于敞開校園,將自身的一部分資源向社區、向社會開放。以體育場館為例,獨立學院的體育場館大部分都是近幾年新建的,投資大、設施新、質量高,但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利用率不高。如果在保證體育教學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需要的前提下,科學安排,將體育場館和部分體育設施適度向社會開放,并收取合理的費用,就可以在體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解決一部分體育器材、設施的維修與添置經費,豐富周邊社區居民的體育生活,為居民和學生提供溝通與交流的機會,擴大學院的社會影響,從而實現學院與社會的雙贏。一些自身使用效率不高的資源,也可以與其他獨立學院、其他高校簽訂協議,共同使用。

        其次,必須轉變傳統的分散管理模式。要大膽打破系與系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藩籬,將院內的設施、設備適度集中,努力提高資源在院內的共享度。有的獨立學院建立了全院統一的實驗中心,學院的大部分實驗設備都由實驗中心統一管理,統一調配使用。每學期初,各系、各部門根據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向實驗中心提出使用要求,實驗中心根據各系、各部門的需要作出初步安排后,與需求部門進行反復溝通、協調,確定具體的使用檔期。由于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和周期性,所需的實驗項目和實驗設備也具有定時、定量、定點的特點,因而,除極少數特殊情況需要作出臨時調整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按計劃進行。這樣,既滿足了教學需要,又大大地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

        再次,必須高度重視共享平臺建設。特別是在資源分散管理的情況下,由于缺乏完善的資源共享信息平臺,導致資源余缺情況、忙閑情況互相之間都不了解。各系之間、各部門都根據各自的需要申購設備,往往造成儀器設備的重復購置,設備的分散度大、重復率高、使用率低,浪費了寶貴的建設資金。在電子化、網絡化程度較高的今天,共享平臺的建設并不困難。有的獨立學院就建立了先進的共享平臺。在該平臺上,不僅儀器設備的名稱、性能、圖片標注得十分清楚,甚至連設備可供其他部門、其他單位使用的時間、收費標準、聯系人等都有詳盡的標注。實際上,這種共享平臺還應當延伸到獨立學院之間、獨立學院與其他高校之間。特別是一些大型、貴重、使用率不高的設備,如果沒有共享平臺作為支撐,其效能就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其使用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高,這些設備往往淪為昂貴的擺設,奢侈的裝點。

        最后,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無論是資源的集中管理,還是資源的共享,如果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就無法克服“經濟人”的“理性”,集中管理就會異化為集中保管,共享就會變成“共想”。有的獨立學院嘗試對實驗中心設備的使用進行量化管理,確定設備使用時間和使用率的基數,超過后由學院按量給予實驗中心一定的酬勞。有的獨立學院則對實驗中心或設備管理單位的設備實行消耗材料定額管理。這些做法有效地調動了設備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目前,獨立學院在實踐教學資源配置上的主要矛盾是急劇增長的實踐教學資源需求與有限的建設投入之間的矛盾。獨立學院建設歷史短,沒有公辦高校長期的歷史積累;短時間內迅速膨脹的辦學規模使得資源建設的壓力顯得更加空出;實踐教學資源的投入難以快速和直接轉化為效益,舉辦獨立學院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在辦學成本的壓力下和投資回報的追求中,可能出現對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投入不理解、不重視、不積極的現象。但是,實踐教學資源建設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獨立學院只有用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勇于舍棄部分短期利益,下大力氣加大實踐教學資源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對資源的管理,才能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贏得長久利益和根本利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N].省略/jyzl/jyzc/gdjy/zh/t20080306_146626.htm

        第7篇: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論文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伴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辦學條件的優化,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技術是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上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取代了傳統的黑板粉筆式的手工教學,這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方面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普及,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和優勢也在逐漸的顯露出來,教學活動是教育的主體,因此,教學活動的成果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多媒體教學的廣泛運用,使得我國的教育水平在不斷提高。本文將簡要分析一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特點,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和優勢分析

        (一)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和直觀。傳統的課堂只能提供靜態的文字和圖片,即使有教師的講解,學生也無法直觀的了解所學習的內容,無論教師怎樣努力的講解,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只能停留在想象的階段,因此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人的認知是有一定的選擇性,客觀存在的事物多種多樣,在一定的時期內,人們總是選擇其中的少數,作為直覺對象,并且能夠從大背景中分離出來,對他們作出反應。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這樣一個選擇的過程,所以,僅僅依靠教師的粉筆和講解,很難使學生把知識從抽象的大背景中分離出來。而多媒體技術,就能夠把這些抽象的知識賦予具體的表達方式,把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數學概念,物理化學上的宏觀實體和微觀粒子結構,采用多媒體技術,用圖片和聲音,進行具體和直觀的描述,加上鮮艷的顏色、動聽的聲音,使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化起來,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進創造性思維的開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輕松掌握知識,這是常規教學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二)信息容量擴大,課時容量擴大。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出現,擴大了傳統課堂的容量,它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豐富的內容用直觀的圖形和影響表達出來,從多方面、多層次去表達同一個內容,這就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微觀和宏觀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抽象和具體之間進行交替,能夠徹底將知識進行分解并傳遞,化繁瑣為簡單,減少信息在學生大腦中的加工和轉換時間,縮短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傳統教學方式,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就無法進行信息的大量擴充,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則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信息容量大,傳授速度快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接受比傳統課堂多很多的信息,利用所節省的時間,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同時,多媒體技術中包含了很多書本上不具備的知識,在對書本知識進行豐富和補充的同時,也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整個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和完整,有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更加符合新時期信息型綜合素質人才的標準。

        (三)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實踐能力。由于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上課之前教師己經做好了各種與上課內容相關的教學課件,在課堂上,就省去了大量書寫板書的時間,把節省的時間用來演示不同的課件,這為教師的講課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利于教師實施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把文字,圖片和聲音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直觀,形象地把枯燥的課堂變得有聲有色,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獲取大量的信息,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當前教學模式所提倡的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教師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清楚的展示出各種真實的事件,使學生真切的體會到各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助于學生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出判斷,在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現代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處理好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的關系。多媒體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因此,它不可能脫離傳統教學而獨立存在,因此,在進行多媒體教程的編制時,要正確處理其與傳統教學的關系,有時很簡單的知識點,寫在黑板上,并不比幻燈片的效率差,而且要給學生充分的記錄和思考時間,保證學生能夠對知識點進行記憶,課時是有限的,要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理想的學習效果,就要把多媒體和傳統板書的優勢結合起來,揚長避短,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重視學習效果,避免喧賓奪主。多媒體的使用,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更好、更高的學習效果。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教師要能夠分清主次,不宜做過多過于花俏的畫面,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這些豐富的畫面所吸引,而無法專注于知識,往往使得學習效果適得其反。因此,采用多媒體技術時,要緊緊抓住主題,不能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第8篇: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關鍵詞 香港 生物教材 實驗特點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香港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經濟文化繁榮,這與其教育的改革推進作用密不可分。香港的中學生物學教材中涉及到的實驗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本文使用的教材為《新編生物學概念與探索》(以下簡稱“香港教材”),由香港雅集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該教材是香港中四至中五年級(相當于內地高中)學生使用的,共分為3冊,課程單獨開設。

        1 實驗特點分析

        1.1 實驗數量大類型多

        香港教材中有24個章節,共69個實驗,每個章節平均有2.875個實驗。香港的生物學課程的內容豐富,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所以實驗量也較大,在實驗的處理上注重循序漸進,安排較為細致系統。在一些章節中,如第八章光合作用一章中就包括了“綠葉的淀粉檢驗”、“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研究光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等7個實驗。

        教材中的實驗類型多樣,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1)香港教材中的實驗類型較為豐富,大體上可分為5種不同類型;(2)觀察型實驗所占比例最高,包括植物和動物組織、細胞以及裝片的觀察,常綜合運用染色技術、顯微觀察技術、玻片標本制作及解剖技術,此類實驗難度較低;(3)探究型與研究型實驗占據較高的比例,約占總數的1/3;而內地教材中的實驗數量遠少于香港教材,觀察型、探究型實驗所占比例較少,技能型實驗較多,總體難度相對來說較大。

        1.2 結構簡單圖文并茂

        實驗一般分為“實驗步驟”和“問題”兩個部分。“實驗步驟”的敘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基本上都是由簡單句構成;“問題”是對學生的實驗結果的反饋,對實驗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提問,多以表格和簡答的形式出現。另外,教材設置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插圖,色彩柔和,搭配和諧,平均每個實驗有2.373幅插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而又真切的感性材料。通過動植物的照片、圖片、操作步驟圖和實驗裝置圖等多種形式的圖片,使實驗內容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在含有實驗裝置的實驗中,實驗過程都用簡單明了的步驟圖直觀的表現出來。教材中的許多插圖已不是處于從屬地位,而是代替文字說明,上升為主要地位,比如有些實驗直接以一張張連續的圖片作為實驗步驟,在每幅插圖的下面給出具體的文字說明,更為直觀化、簡約化,這樣可以大大節省學生閱讀的時間。這與國內教材有很大不同,內地教材在介紹實驗時,往往有實驗原理、材料選擇、儀器與試劑,實驗方法、分析和討論等多個部分,而且插圖多為示意圖,詳細步驟圖較少。

        1.3 滲透探究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實驗內容中探究型和研究型實驗所占比例較大,約占總數的1/3,如實驗“設計和進行比較葉片兩面氣孔分布的探究實驗”,教材中為學生提供了四種實驗思考的方向,并未限定學生要怎么做。這樣可以充分引發學生思考,活躍其思路,具體怎么做要看學生自己的設計,開放性較強。在探究影響酶活性因素的實驗中,實驗“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中,給出4種溫度梯度和具體操作步驟,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則只給出了教師會提供的實驗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充分發揮其創新意識,而且有了之前的實驗“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作為鋪墊,搭建了橋梁,可以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而內地教材中,該內容將溫度和pH對酶活性的影響安排在了一個實驗中進行,不僅梯度設置較少,而且條理不夠清晰,學生容易將實驗現象混淆,不利于學生理解,實驗安排也缺少探究思想。

        1.4 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生物源自于我們的生活,在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應用廣泛,香港教材中的實驗多與生活實際相關,注重學生的切身體驗。實驗“探究進食糖果前后口腔內pH值的變化”貼近學生的生活,富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的興趣;實驗“設計并比較生物性洗衣粉與普通洗衣粉對除去衣物茄汁污漬的效能”,可以讓學生嘗試運用生物知識解釋和解決一些與生產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也有助于學生反過來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在檢驗還原性糖的實驗中,方法之一是使用尿糖試紙,此法較為簡單,該試紙一般是用來檢測是否患有糖尿病癥的,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在實驗的同時可以引發學生對糖尿病的思考,這些內容都鼓勵學生勇于探究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生物學問題。另外,香港教材的親和力較強,語言風格活潑親切,在使用到有毒試劑時,會在明顯的地方作出提醒標識。

        1.5 注重對照方法嚴謹

        香港教材中的實驗雖然是為中學生設計的,但其不乏嚴密。在使用本立德試劑檢驗還原性糖時,實驗步驟強調了要使用蒸餾水加入本立德試劑作為對照,用作比較,這樣的實驗步驟更為嚴密,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更具有說服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自行設計探究實驗中使用對照組的良好習慣,內地教材在這點上疏于考慮;在檢驗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內地教材是直接將碘液滴入試管中檢驗淀粉。而香港教材是要求使用玻璃棒蘸取混合液在滴試瓷塊上進行檢驗,且檢驗分時間段,每隔1 min檢驗一次,直至淀粉酶完全被消化,這樣不僅可以測出酶活性的有無,還可以比較酶活性的強弱。這樣的實驗設計更加嚴謹,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實驗態度。

        2 對國內教材實驗的啟示

        2.1 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

        科學探究能力是當今國際上廣為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實驗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驗證性實驗不可比擬的優勢,應大力推行。隨著內地教育改革的不斷的深入,二期課改提出了“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要求,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內地教學還是主要以教師為主,探究性實驗的內容過少,缺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為此,教師應當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2 更加貼近生活

        生物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研究的對象大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國高中的學生實驗教材偏重于學術特色,較少關注生活實際。因此,在實驗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從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方面入手,多開發一些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環境中進行探究的實驗,讓學生了解到實驗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教師在講解實驗內容時,也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事例來解釋,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實驗有親切感,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更好的理解,也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3 增強實驗的親和力

        增強實驗的親和力可以讓學生對實驗更加有興趣,香港教材不僅圖文并茂,而且很多實驗中都有這樣的表述:“老師會為你準備……”等,這樣的語句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特點,也可以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進行實驗,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發揮其創造力。而內地教材在這方面略有欠缺,語言僵硬,過于學術化,插圖也不夠豐富。因此,應該增加實驗內容的親和力,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香港教材實驗內容豐富,實驗類型較多,實驗設計比較嚴謹;教材內容貼近生活,具有親和力,并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而國內教材在重視操作規范和合理的課時安排的基礎上,也應當適當提高實驗所占比重,更加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增強教材的親和力,完善和嚴密實驗設計。

        第9篇:實踐教學特點范文

        關鍵字: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修訂;特點;啟示

        文章編號: 1005–6629(2012)6–0009–03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化學實驗是有效落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要手段,是轉變教與學方式的重要途徑。正如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所說“化學實驗課是實施全面化學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在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切實重視實驗教學,認真落實課程標準關于實驗教學的各項要求。不僅要盡可能放手讓學生真做實驗,而且要引導學生把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結合起來,把親身體驗和內化感悟結合起來,把知識的學習、方法的獲得與能力的發展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片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版 | 亚洲专区国产精品 | 日韩欧美a∨中文字幕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