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

        第1篇: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需求分析;大學英語選修課;教學改革

        一、問題引出的背景

        大學英語課程很久以來一直以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公共基礎課和必修課的形式存在。除外語專業外,所有的學生都要進行至少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學習。其覆蓋面之廣,影響力之大遠遠超過了很多學科。雖然大學英語教學一直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改變課堂授課方式,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社會上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卻頗有詬病,認為經過十多年的英語學習,就算通過了高考、四級和六級的學生,在實踐中的語言應用能力卻不盡如人意,存在聽不懂、說不出、寫不了的問題,如此耗時費力的英語學習并沒有很好地輔助他們的日常工作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因此,一些人甚至提出英語無用論的說法。在筆者看來,這是很狹隘和極端的觀念。在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現實背景下,英語作為目前的通用語,在中國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過程中必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國家2007年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尤其強調了課程多樣化以及個性化的問題,要求各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將涵蓋技能類、應用類、文化類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構建起多層次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指導具體教學,以滿足不同起點學生的需求,真正實現多元化學習,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因此,如何對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進行改革,滿足各方需求,并取得成效就成為擺在廣大英語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大學英語選修課的需求分析

        大學英語課程與教學改革要以理論指導實踐。需求分析(NA),也稱為需求評估,近些年在國內外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廣泛關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有順序地分成了五個層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人們以“欠缺感”體驗著,通過意愿表現出來并轉為日常活動的動機。這些需求皆有指向性,并會隨著情況的不同而發生改變。馬斯洛認為,人類對需求的感受是潛意識的,被滿足了需求將不具有激勵性。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主流還是沿襲中學英語的教學模式,關注語言知識的習得,還在一味地解釋文章、講解詞匯和語法。而這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倦怠,因為他們對大學英語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

        束定芳認為需求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著眼: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既外在需求與內在需求。需求分析就如同大學英語教學的診斷書,把好脈,才能醫好病。將其作為選用教材、確定教學內容、采取教學方法和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

        1.社會需求

        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具有社會屬性,所以教育者必然要關注社會對學校的期望。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人們在經濟、文化、技術等各個領域交流的常態化,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專業化,體現在英語能力方面就是期望畢業生能夠在專業領域熟練使用這門語言進行交流、學習、技術溝通等,并且應具備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意識。從文化素養、創新思維和政治品質方面,社會同樣對大學畢業生有著較高的期待。這就要求大學階段的英語教育要區別于中小學階段,要有精心的、科學的設計,把基礎階段的知識以實踐應用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然而,學校里的課程受限于大綱的設定、教材的更新等條件,對社會需求的反映必然是滯后的。因此,大學英語的課程體系建設亟需加強和完善。在新形勢下,面對國家和社會對學校提出的人才培養需求,做出更迅速的反應并采取相應的舉措。

        2.個人需求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特點和目標。學習需求可以分為目標知識、欠缺知識和想學知識。目標知識就是對語言學習各個模塊的要求,如聽、說、讀、寫等,而想學知識則是學生個體結合自身的興趣和情況表達的意愿。那么教師就要平衡目標和想學知識,并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的理論幫助學生定位他的欠缺知識,以銜接客觀和主觀需求。在此類分析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這也是他們的內動力;未來就業的需要,提升競爭力,培養優勢復合型人才;此外,還要著眼于學生對人文素質、跨文化交際、思辨能力形成的訴求,以和國際接軌,幫助他們進行國際交流,實現職場和人生的目標。

        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現實基礎、能力和外在需求,尋找最近發展區域,進行分析和判斷,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最終滿足外在需求。

        三、對實際教學的啟示

        基于多方面的需求分析,合理構建課程體系

        1.了解學習對象

        在制定教學大綱時,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包括他們的英語學習史、學習方法和習慣、興趣和期望、困擾和障礙等,這樣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地做到尊重個體需求。讓學生真正作為學習的主體和掌控者,有信心才有動力。對不同起點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標等級,讓他們覺得只要努力就會有進步,而且能看到進步,這一點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是非常重要的。

        2.兼顧各方需求

        學校教育還需為社會服務,所以要平衡社會、學生和學校的多方面需求。個體愿望的實現前提是社會的需求得以滿足,這也是其生存的基本條件。如果對學生的培養一味地考慮興趣和滿足刻板的紙面要求而脫離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期望,那么這樣的教學就是失敗的。除了學習語言本身的基礎知識,學生還要內化地、靈活地掌握并結合自身的具體崗位付諸實踐。

        3.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和設計

        不同模塊的選修課要有不同的側重,是語言技能類還是文化素養類,是專業學科類還是職業提升類等。合理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注意以語言為載體,幫助學生掌握實用技能,培養人文素質和跨文化意識。可以采用任務、情景、交際、合作等教學和學習方式,多樣化地實現學習目標,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離開學校以后能夠繼續充實和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要以需求分析理論為導向,兼顧社會的外在需求和學生的個體內在需求,制定出科學、系統、立體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鼓勵教師多學習、多了解,以勝任豐富的大學英語選修課教學任務,從而真正為國家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視角,掌握英語實際應用的高端人才。

        參考文獻:

        [1]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陶瑞.大學英語后續教學需求分析與啟示[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

        第2篇: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教學 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 英語學習

        國家教育部在新《課程要求》中提出了“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同時對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即“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另外,新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和合理繼承現有教學模式的優秀部分。”

            但是教育部提出的理論性指導意見,在具體操作中仍有諸多問題有待探索,如:如何培養習慣于依賴教師的中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融人英語教學中,如何“合理繼承現有教學模式的優秀部分”。這些問題既是廣大高校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關注的問題,也是英語教學改革中巫待解決的問題。作為改革試點學校之一,江西財經大學以教育部外語教學改革精神作為指導,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對教學模式改革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二十世紀后期,認識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西方逐漸流行。建構主義的鼻祖是瑞士學者皮亞杰(Jean  Piaget)以及前蘇聯心理學家LevVygorsky。他們最先提出了以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認為人的認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相關的知識概念,從而使自身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 Ausbuld,1964)。隨后,這一觀點用于解釋和探討語言學習過程。首先,建構主義學習觀點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會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相應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其次,由于語言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人際間的協調活動而實現的,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主要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還認為,學習者獲得知識不完全決定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和書本的能力,而是由學習者自身的經驗以及與他人協作的結果決定的。RI同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并通過設計符合教學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提出,使人們認識到語言學習在一定的情境下是一種合作主動的過程。

            二、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制作與網絡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給出具體的情境,使學生看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集成信息。集成信息的傳遞加速和改善了學生對信息的理解,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愿望,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愛好、能力和程度來選取學習的路徑,確定學習的內容和數量,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難度。由于學生在學習的動機、能力、方法及個性等方面的差異,其語言學習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通過閱讀方式積累詞匯,有的學生通過做習題來記憶詞匯,而有的學生更愿意按照詞匯表來有序地背誦單詞。多媒體課件充分考慮到學生間個體語言習得的差異,設計了靈活多樣的語言場景和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生通過人機對話形式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的效果可以由電腦及時地反饋和評價。這樣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美國教育專家Moore  (1989: 23)說:“真正的學習就是讓學生經歷、體驗和再創造。”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可以大量模擬現實,使學生在虛擬的學習場景中獲得與現實世界較為接近的學習體驗,從而突破教育時空的限制,加速學習和生活的融合。大量的語言輸人是語言習得機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如Krashen(1982)所說,只有為語言學習者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略高于學生現有語言水平(即i+1)的語言輸人,才能對學習者的語言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網絡教學正是由于現階段我國英語學習者語言輸人環境不足而誕生的,反映了學習者的需求。同時,合理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不僅可以為學生創設逼真的語言學習環境,還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教學成果事半功倍。如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卡通人物提出問題,有趣的動畫效果能解除學生對提問的緊張情緒,讓學生自然地參與討論;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課件進行教學,可以把標準的文字以動態的效果一幕幕生動地展開,需要時還可以把一些反映重點和難點的動畫有選擇地反復觀看;利用flash和Authorware制作的課件,動感更強,而且在視屏上打破了習慣的約束,造成新奇感和震撼感,引發學生無盡的遐想,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欲望。另外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提供的WWW瀏覽服務也頗有用武之地:一方面,教師可以用Word將文字和語言素材融人自制的外語教學網頁,供學生自由選取,可淺可深,可詳可略;另一方面,Internet時空里大量的原版語言和材料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層面的語言信息。可見,在多媒體網絡教學所創造的學習環境里,純正的語言,精美的畫面,隨進隨出的課件設計,從聽覺、視覺、使用便捷等方面都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

        第3篇: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1 我國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教學理念滯后 目前,我國很多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仍舊比較滯后,總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表現在部分醫學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呈現剛性課程觀;第二個方面表現在其“教”與“學”呈現單向觀;第三個方面表現在其教學價值觀仍然停留在知識和能力本位。這使得很多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語法教學,過分強調訓練學生的英語基礎,而經常忽視英語語言的實際交際功用,使得學生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仍舊不能夠靈活地利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這明顯是一種紙上談兵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英語。

        教學大綱滯后 教學大綱是整個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科學依據,教學大綱的滯后可以說深深阻礙了我國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新時代的新形勢變化使得社會對醫學專業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其英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目前的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已經逐漸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其主要表現在教材內容過于陳舊和教材更換率低,其中關于人文科學方面的內容較少,并不能夠完全適應于現階段的醫學專業學生英語學習需求。

        教學模式滯后 現如今,我國仍舊有很多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其主要表現為課堂教學以精讀為主,以及通過死板的“一黑板、一粉筆”的教學方式來不斷向學生灌輸英語語言基礎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幾乎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換,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早已不再適用于如今的大學英語教學,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只會使教學停滯不前。

        2 醫學院校大學英語實施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措施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以學生為中心,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主要強調情境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強調設計學習環境和協作學習的作用等。總而言之,就是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進行教學。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能夠有效改善其教學當中的種種不足,實現高效化教學。

        利用網絡平臺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語言對醫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國古代中醫有“望、聞、切、問”四要素,其中“問”就是有關語言方面的要素。再者,著名古希臘哲學家希波克拉底也曾經說過:醫生用來治病的東西有兩件,其一是藥物,其二就是語言。語言對于醫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所以,醫學院校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尤其是英語交流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培養主要是依靠口語教學和聽力教學來完成的,在傳統的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上,其一般都是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利用英語進行對話交流來完成的。然而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短時間的交流往往達不到較好的訓練效果。但是,網絡平臺的出現使得學生擁有更多的英語交流機會,在網絡平臺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實現遠程交流,并且還可以與真正的外國人進行在線對話,這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訓練效果,使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的必要要素,沒有良好的英語閱讀能力,就不算是真正學好了英語。而且大學生的英語四、六級考試也離不開英語閱讀,這點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同樣如此。因此,醫學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閱讀英語醫學材料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要通過閱讀本身來實現,但課本中的英語文章往往有限,學生如果長期只反復閱讀課本中的幾篇課文,很容易對英語閱讀失去興趣,而計算機信息網絡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網絡海洋里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其中也包括有許許多多的英語資源,尤其是很多國外的英語醫學資料。基于網絡的便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來搜索和查閱一些國外的醫學科研資料、電子報刊等,讓學生自主進行英語閱讀,這既是一個醫學信息獲取的過程,也是一個鍛煉英語閱讀能力的過程。可以說,計算機信息網絡大大拓寬了學生的閱讀層面,豐富了學生的英語閱讀內容。在網絡資料的海洋里,學生能夠讀到更多的英語文獻,學到更多的國外先進醫學知識,并同時大大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太過枯燥單一,也無法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之下,要求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要學會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來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在這些情境當中進行英語聽、說、讀、寫的訓練。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非常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并充分體現出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創設必須要既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又符合學生的醫學專業,教師可以將英語知識與學生的專業課程相結合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如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一段醫院的動畫,為學生創設一個外國病人到醫院看病的情境,然后讓學生就此展開英語對話模擬。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又能夠幫助學生回顧專業課程,為學生將來從事醫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培養學生的長期英語學習意識 近年來,全球醫學事業都在迅速發展,這就要求醫學從業者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新的技術,從而使自身能夠跟得上這種發展變遷。因此,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長期英語學習意識,要讓學生明白畢業離開校園、 步入工作崗位并不意味著學習結束,而應該是更深層次學習的開始。教師應當督促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主動收集英語資料、訓練自身英語能力、自我測評英語學習成果,實現終身化的英語學習。

        3 結語  

        綜上所述,醫學院校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及信息閱讀能力,注重信息情境的創設,注重培養學生的長期英語學習意識,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英語、學會英語、靈活運用英語。

        參考文獻

        [1]呂寶軍,肖本羅.醫學院校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初探[J].世紀橋,2009(7):144-145.

        第4篇: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交際教學法最初又被稱為“功能法”、“意念法”、“功能—意念法”,是一種發展語言能力、訓練交際能力的語言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它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由Candlin和胡文仲首先將其引入中國,目前已得到教學界的普遍認可。但交際教學法在以非語言教學為目的的翻譯教學中的應用幾乎還沒有。事實上,翻譯教學與交際教學法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而且交際教學法對翻譯教學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交際教學法所強調的語言使用和交際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與職業交際翻譯更為相符的翻譯觀念。其次,通過交際翻譯任務的布置可以使已經具備一定英語交際能力的學生更為順利地適應旨在發展交際能力的翻譯課堂。由此可見,翻譯教學完全可以借鑒已廣為語言教學所使用的交際法來進行。

        二、交際翻譯課堂模式的構建

        交際教學法的核心思想乃是教學過程,即交際過程。交際既是學習的目的,又是學習的手段。在翻譯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設定相應的翻譯任務,強調采用具有明確目標的任務來幫助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運用語言。為此,大學英語翻譯課的教師可以設定以下任務模型:

        (一)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不僅是學生完成翻譯任務的主要途徑,還是一種促進職業翻譯能力習得的有效方式。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需明確討論的問題應該適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并且有真實的交際目的,置于現實的語境中。其次,課堂討論要做到在學生間討論,教師只負責監督課堂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解決學生間的矛盾。角色扮演是交際教學法常用的課堂活動形式,它在翻譯教學中同樣適用。一般地,教師選用自身先前親身實踐過的、具有真實職業交際場景的翻譯任務,含有真實的參與者,如顧客、客戶、項目經理等,有真實的場景,如購物、詢價、介紹產品等。學生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職業譯者是如何在特定的場合下與該翻譯任務的其他人員進行互動以確保翻譯質量的。在任務的執行階段,教師可以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挑選發言者,對學生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的表現情況給予客觀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造性。

        (二)翻譯理論

        翻譯理論是翻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翻譯理論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翻譯技能意識,也就是使學生在力求以翻譯理論指導自己翻譯實踐的自覺性的同時,也能夠以翻譯理論的準繩自覺地指導或檢驗自己的譯作。簡單地說,翻譯理論是用來指導翻譯實踐活動的。因此,翻譯理論不能脫離翻譯實踐而成為一個孤立的教學模塊。無論是翻譯理論的選取還是教學策略的采用,都必須結合翻譯實踐。在交際翻譯的教學過程中,翻譯理論的選取要盡量選擇與翻譯過程密切相關的理論知識,如合同文本的翻譯技巧、策略等,給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鞏固其對翻譯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方法上同樣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例如,可將待學習的翻譯理論作為任務分給小組,要求他們課下查找資料、討論,形成發言稿或演示文檔在課堂上展示。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小組陳述進行提問、討論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在討論的最后,陳述小組最好能夠給出具體的翻譯實例來說明自己對此翻譯理論的真正理解,教師對此進行評價和補充。

        (三)翻譯工具

        翻譯工具包括互聯網、機器翻譯以及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等的使用,被認為是翻譯能力中非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百度、谷歌、在線詞典、雙語語料庫等工具是譯者的翻譯助手,其在翻譯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此外,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更是大型翻譯公司必備的工具。因此,學會這類軟件的使用是職業譯員該有的基本素質,熟練掌握這些輔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對翻譯學習者提高翻譯質量和效率,進而更加適應今后的翻譯工作將不無益處。基于此,翻譯工具的使用應該作為交際翻譯教學中又一項不可忽視的任務。教師在教學中以翻譯任務的形式將翻譯工具的使用結合到現實的翻譯實踐中,一方面使學生學會這些工具的使用,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工具給翻譯實踐帶來的便利,從而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總體來說,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的使用可以活躍大學英語翻譯課堂的氣氛,模擬社會工作模式,培養學生之間協作、共贏的團隊意識,順應交際教學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四)翻譯作業

        翻譯作業是學生每天的必修課,是課上、課后討論的基礎。根據課堂任務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向個人或小組布置課后作業,使其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作業題材要多樣化,作業的內容要適量,難易程度要適中,要具有針對性和開放性,能實際地反映教學情況。翻譯作業的完成應輔以一系列的活動,譯前的準備工作學生要在課堂討論前完成。課堂討論結束后,學生要將所得到的建議和啟發融入到自己的翻譯中,最后交給教師,等待反饋。翻譯作業主要由教師進行修改,但也可以嘗試由學生互評、互改。批改后的作業交還給學生本人,學生根據他人的反饋意見再進行完善。每次修改過的譯文都要收集整理成冊,于期末交給教師評分。在學生課后作業的翻譯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

        三、總結

        第5篇: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教學 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 英語學習

        國家教育部在新《課程要求》中提出了“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同時對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即“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另外,新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和合理繼承現有教學模式的優秀部分。”

            但是教育部提出的理論性指導意見,在具體操作中仍有諸多問題有待探索,如:如何培養習慣于依賴教師的中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融人英語教學中,如何“合理繼承現有教學模式的優秀部分”。這些問題既是廣大高校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關注的問題,也是英語教學改革中巫待解決的問題。作為改革試點學校之一,江西財經大學以教育部外語教學改革精神作為指導,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對教學模式改革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二十世紀后期,認識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西方逐漸流行。建構主義的鼻祖是瑞士學者皮亞杰(Jean  Piaget)以及前蘇聯心理學家LevVygorsky。他們最先提出了以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認為人的認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相關的知識概念,從而使自身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 Ausbuld,1964)。隨后,這一觀點用于解釋和探討語言學習過程。首先,建構主義學習觀點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會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相應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其次,由于語言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人際間的協調活動而實現的,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主要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還認為,學習者獲得知識不完全決定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和書本的能力,而是由學習者自身的經驗以及與他人協作的結果決定的。RI同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并通過設計符合教學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提出,使人們認識到語言學習在一定的情境下是一種合作主動的過程。

            二、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制作與網絡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給出具體的情境,使學生看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集成信息。集成信息的傳遞加速和改善了學生對信息的理解,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愿望,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愛好、能力和程度來選取學習的路徑,確定學習的內容和數量,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難度。由于學生在學習的動機、能力、方法及個性等方面的差異,其語言學習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通過閱讀方式積累詞匯,有的學生通過做習題來記憶詞匯,而有的學生更愿意按照詞匯表來有序地背誦單詞。多媒體課件充分考慮到學生間個體語言習得的差異,設計了靈活多樣的語言場景和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生通過人機對話形式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的效果可以由電腦及時地反饋和評價。這樣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美國教育專家Moore  (1989: 23)說:“真正的學習就是讓學生經歷、體驗和再創造。”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可以大量模擬現實,使學生在虛擬的學習場景中獲得與現實世界較為接近的學習體驗,從而突破教育時空的限制,加速學習和生活的融合。大量的語言輸人是語言習得機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如Krashen(1982)所說,只有為語言學習者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略高于學生現有語言水平(即i+1)的語言輸人,才能對學習者的語言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網絡教學正是由于現階段我國英語學習者語言輸人環境不足而誕生的,反映了學習者的需求。同時,合理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不僅可以為學生創設逼真的語言學習環境,還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教學成果事半功倍。如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卡通人物提出問題,有趣的動畫效果能解除學生對提問的緊張情緒,讓學生自然地參與討論;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課件進行教學,可以把標準的文字以動態的效果一幕幕生動地展開,需要時還可以把一些反映重點和難點的動畫有選擇地反復觀看;利用flash和Authorware制作的課件,動感更強,而且在視屏上打破了習慣的約束,造成新奇感和震撼感,引發學生無盡的遐想,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欲望。另外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提供的WWW瀏覽服務也頗有用武之地:一方面,教師可以用Word將文字和語言素材融人自制的外語教學網頁,供學生自由選取,可淺可深,可詳可略;另一方面,Internet時空里大量的原版語言和材料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層面的語言信息。可見,在多媒體網絡教學所創造的學習環境里,純正的語言,精美的畫面,隨進隨出的課件設計,從聽覺、視覺、使用便捷等方面都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

        第6篇: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 行為主義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一、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反思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 - centeredness)”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把教師認真備課,講課內容豐富有條理作為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講解占去了課堂的主要時間,無法給學生的實踐提供足夠的機會,使學生成了語言知識的消極接受者。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在行為主義認識論基礎之上,認為學習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輸人過程,是通過條件反射建立牢固的“刺激一反應”( S---R)聯結,教學時,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檢測行為和預側行為,從而也就控制和預測學習效果。受行為主義理論的影響,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它抑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壟斷”了大部分發言權,而學生只是聽課和記筆記,幾乎沒有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產生不了成就感,因此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學習動力。第二,它不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Kraehen(1981)研究表明,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取決于學習者的語言習得系統,而加速該系統發展的前提是學習者必須有機會接觸足夠的可理解性輸人,并將這些輸人充分吸收。Krashen (1985 )還指出:外語課堂的主要作用是創造箱人被吸收的環境,以促進語言習得。而以傳授語盲知識為主的課堂一方面很難提供足夠的輸人,另一方面,由于它只強調語言的形式和準確性,必然會導致學習者緊張,焦慮,致使輸人難以被吸收。第三、灌輸式模式妨礙了教與學雙方的溝通,使教師無法得到及時的反饋,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其結果必然事倍功半。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作為一種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普遍的關注。由于建構主義本身流派眾多,觀點各異,提出間題的角度、思考的方式、術語的使用等方面各不相同,存在著一些不同的思想主張,因此,作為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體系并沒有形式穩定的、清晰的體系,仍處在不斷發展的狀態之中。但是總的來說,建構主義者在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以及師生關系等問題上有許多共同之處,其觀點大致相同。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發展的,是內在構建的,是以社會和文化的方式為中介的。學習者在認知、理解、解釋世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在人際互動中通過社會性的協商進行知識的社會建構。教育關注的焦點也從教師的教學轉移到學習和學生知識的形成。它有如下特點:知識是學習者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主動構建的,既非直接來自主體,也非直接來自客體。知識并不是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學習是意義的生成過程,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他要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不能由其他人來代替。每個學習者都以原有的知識背景為基礎對新的信息進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識又因為新知識的進人而發生調整和改變。知識是在配合自身追求生存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形成演變。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人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知識積累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豐富的經驗。所以,教學不能無視這些經驗,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當作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來。教師應該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忠實的支持者,教師的作用由傳統的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權威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商級合作者。教師還是學生積極建構知識的幫助者和引導者。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傳統的教學帶來一場教學的革命,教學的中心由教師向學生的轉移,注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自我分析評價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建構主義學習觀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建構主義闡述了認識的建構性原則,有利地揭示了認識的能動性。而我們以前更多地強調了認識的客觀性,而對認識的能動性認識不夠。所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大學外語教學有著深刻的啟示作用。

            第一、教師的教學活動應從“雙邊”向“多邊互動”轉移。以行為主義為基礎的傳統教學理論對教學—教師(知識的傳授者)與學生(知識的接受者)之間的雙邊活動,只看到了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而忽視了認知主體的學生同伴之間的社會互動。建構主義把教學視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并且這種建構是通過與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其中,教師與同伴都是建構知識過程的合作者。學生同伴之間由原來的競爭關系變為更有建構性的合作伙伴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教與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和接受過程,而是包含了師生間社會和夕化的科學談話、相互作用和實踐以及學生主動地建構信息的過程,而且這種建構是通過新的知識經驗間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師應承認學生在外語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給予學生以“學”的主動權。但是在具體的大學歲語教學過程中,幾乎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逐詞朗讀、講解,學生則不停地抄筆記。整個過程中,學且主動學習,練習外語的時間很少,時向一長,學生則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改變這一現狀,大學英語教師應研究翻育學、教育心理學,自覺地對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批判地吸收,并合理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要擺脫行為主義思范的束縛。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建構主義非常強調學習環境在學習中的作用,認為“情景”“合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索。教師的作用不應僅局限于提供任務和促進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更垃通過他們之間的語言,為學習者創造好的學習氛圍,一種可以激勵學生學習和使學習變得輕松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該更加可能作為在社會和情景關系中發生的合作建構和再建構。這種環境將使一種作為知識建構和再建構以及獲得認識和遙解的、主動進行的語言學習活動變得更加容易(二2003)。

        第7篇: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大學英語教學;建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建構主義與多媒體的結合

        (1) 情景建立。建構主義認為建立情景是教學的前提,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提倡情景性教學。多媒體為建構主義教學與學習環境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在教學中,課堂上利用各種教學軟件建立情景,課下利用手機或電腦傳輸電影、音頻等網上資源,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綜合語言能力。

        (2)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W生主動建構學習的方法,媒體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 而是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手機和電腦去搜集學習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交流合作。建構主義提倡以學生認知為主體,在多媒體教學的環境下,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通過交流合作, 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可以自主選擇 學習所用的多媒體設備和學習內容, 從而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實現 學習者與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之間的互動。

        (4)自我評價。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是在建構主義下,學習者實現自我評價的很好的手段。學習者在學習中可以利用電腦、手機等對所學內容進行自我測評,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做出調整,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2.建構主義下多媒體在獨立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基于建構主義“建立情景―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自我評價”模式,在讀寫與聽說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教室里最有價值的活動是學生們組成一個集體, 相互交流, 共同建構。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對知識的建構非常重要。比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班級人數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引導各個學習小組課下利用手機或電腦查找相關資料,經過交流討論學習后,由學生自己設置不同地震發生場景,制作為PPT或影視片段,在課堂上各個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將現實生活與課本中知識相結合,更好地了解為預防地震做準備的方法。在聽說課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英語水平的聽力材料,比如情景對話,學生可以先聽情景中人物的對話鍛煉聽力,然后將自己置身于場景中練習口語,可取得一定的效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學習興趣。

        (2)在學習中的應用。學院開設的英語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進入學習庫,選擇相應的資料和模擬題進行自我測評,從測評結果中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學生也可下載相關的英語學習軟件,比如一些詞匯學習軟件,學生在測評中出現錯誤的地方,系統會記住,再次學習時,系統會把這些錯誤的單詞標記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以上評價方式,既可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又可診斷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利用反饋的信息進行調整,使學習內容和進度與其語言程度相適應,從而設定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

        3.建構主義下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的局限性

        由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自我控制的知識建構者,教學實踐的中心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而學生中存在個體差別,尤其是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方面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由于學院經費有限,無法提供更多的多媒體設備,這為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會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要想辦法解決難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第8篇: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 建構主義 英語自主學習 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最早是由Henry Holec 于1981年在《自主性與外語學習》一書中提出的,他認為,自主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學習者具備自主性學習的能力,意味著學習者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內容、材料和方法,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并對學習進行評估。Dickinson(1995)認為,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態度,又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Benson(2001)認為,學習者自主要求學習者具備以下三方面的能力,即學習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監察和自我評估能力。我國的英語教學研究學者束定芳(2004)提出了英語學習的自主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態度(attitude)、能力(capacity)和環境(environment)。范捷平(2004)認為它是自主學習者一種有意識地計劃、監控、實行和測試反思的學習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是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頗為人們所推崇的學習理論。它強調語言知識的意義建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而是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

        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提出了“實用為主”的教學方針,它要求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采用既傳授一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又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由此可見,自主學習已成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重點。

        一、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狀況

        筆者在教學和問卷調查中發現,高職學生多數缺乏的就是自主學習這種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缺乏學習積極性。縱觀當今的高職學生,大多數人基礎差、底子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學生對所學專業缺乏熱情,高考成績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報考學校與專業時的選擇自由,使許多學生無法進入喜歡的專業或學校就讀,因而造成學習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在為老師、家長“學習”這一點,新生表現得尤為突出。(2)缺乏自主意識。由于擴招,高校的整體生源質量有所下降。一部分學生基礎不扎實、自學能力較弱,加之自身不夠努力,考試常會不及格;他們會忽視對學習過程的評估和監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少對學習策略的有效性進行反思和評估,對學習的評估檢查內容也只限于對所學知識的檢查。學生所關心的只是卷面成績,很少反思學習的態度、表現和方法;課堂利用效率較低。(3)缺乏學習策略。學生已養成了課堂上被動接受的習慣,不愿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如問題討論,口語活動等;課外自主學習性差。很少有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預習、復習、總結、歸納,不能多途徑地學習英語、運用英語,只把英語學習局限于課堂、課本,幾乎不收聽英語廣播、不收看英語電視節目和進行大量閱讀。大部分學生在課外時間只是做過級考試模擬題或孤立地背記單詞,學習缺乏策略意識。

        二、從構建主義入手培養大學生的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主要有三個過程:首先,學生能確立適合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制訂學習計劃等;其次,學生能監控學習過程、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運用和發展學習技能并做出自我檢查評估;最后,學生修正和完善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從而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及戰勝困難與挫折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學生是自我控制的知識建構者。教學實踐的中心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有益的環境,幫助他們獨立地或集體地創造自己的見解。

        (一)創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1.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理論揭示了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自愿的學習,因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首要環節。產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前提是興趣。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而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教學軟件和課件將文字、聲音、動畫等結合在一起,提供了大量圖文聲并茂、清晰、形象直觀的界面,教學內容豐富,教育手段多樣,課堂氣氛活躍,還有大量的網上資源供學生選擇,因而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之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自己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學習進度彈性制,讓學生制訂個人學習計劃。從中學生也學會了自我決策、自我管理,從而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自主學習不是無政府主義狀態下的純自學,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換為指導者、引導者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大學英語教師在學生自主訓練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怎樣獲取知識,怎樣理解并適應各種文化情境和社會變化,幫助學生學會獨立自主、獨立思考,并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讓學生明確大學英語學習的總目標。明確學習目標是開展自主學習必需的第一步。例如,結合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資源,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時空限制,構建了一個無限開放的教學空間和個性化的教學環境,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開展學習,教學實踐和場所實現了彈性化。同時,在多媒體網絡教室,學生通過操作電腦,按英語水平和需要自由選擇不同級別和水平的學習材料,設定目標,不斷作出調整,決定學習進度和難度。如有問題,可以通過計算機查詢或與指導老師溝通,這樣每個學生都能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這一優勢,發揮其作為學生引導者的作用,根據反饋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各種有效的學習策略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輕松地進入學習環境,并且清楚要學什么和怎么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我能學”的目標。

        (二)重視自主學習過程的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觀所提出的“更重視學習的過程”。評價使學習者能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從中清楚地了解到學習情況,看到成績或差距,對學習進行重新計劃或調整,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從而使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對于自我評價,教師要給予正確的指導,使學生盡快掌握評價方法和學習策略,總體把握學習情況,進而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率,最終使其成為自我激勵和自我監控的學習自覺執行者。

        培養高職學生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是一個復雜而繁重的任務。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我們要嘗試通過多種渠道提高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和當前的教學任務結合起來,充分調動積極性,讓他們參與教學,用策略管理學習。建構主義理論體現了教學應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將是未來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之路。二者的完美結合為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建構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開辟了新道路。

        參考文獻:

        [1]Glasersfeld,E.V.Radical Constructivism[M].London:RoutledgeFalmer,2002:12-18.

        [3]Cohen,A.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4]Holec,H.Autonomy a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5]董衛.網絡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D].2000.16.18.

        第9篇:學習大學英語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改革;教師角色;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必然性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是被動接收的角色。此模式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忽略了學習策略和語言技能的培養。

        1.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束縛了學生學習潛能、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其次,不注重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忽略了語言技能的培養;第三,妨礙了教與學雙方的溝通,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2.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社會的發展對既懂得專業知識,又熟練掌握外語的優秀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大學英語教學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鑒于實際問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紛紛展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有這一切都充分說明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充滿了必然性。

        二、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現代教學模式下教師角色轉變的意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師角色的轉變程度和教師素質的高低將最終決定教學模式改革能否真正成功。

        首先,教師角色的轉變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自主學習的知識建構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主動建構知識。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角色的合理轉變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教師角色的轉變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改后,網絡教學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生的英語學習成了不斷建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搜集提供最新的學習資料、創造協調的學習場景有利于學生增強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第三,教師角色的轉變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變職能角色,給學生更多練習英語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手段,為學生創造有利的語言環境,引導學生提高英語綜合運用及交際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中的作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理論依據,確定了發展方向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主動建構的過程,也是與他人交流和互動的過程。教師要教給學生英語學習的規律和方法,培養其自學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引起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也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成為了教師角色轉變的理論支點。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教師角色的轉變確定了發展方向

        (1)確定了教師是學習信息資源提供者和整理者的發展方向。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后,教學模式開始以強大的網絡資源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后盾。這樣情況下,教師的角色不應只是傳統意義上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教師應廣泛地收集各種分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信息,并把這些資源和信息加以分析和整理,使學生的學習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確定了教師是學習情境創設者和課程設計者的發展方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師要為學生的知識建構創造英語語言環境,營造新奇生動的課堂氛圍,使之在不斷接受新的語言信息的同時,建構對新的語言信息的理解。教學課件的設計與制作,又為教師設計教學情境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

        (3)確定了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組織者和指導者的發展方向。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學習給定的學科內容,但這并不意味著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扮演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應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計劃和協調。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出了具體要求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技能。這要求教師在掌握好外語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和計算機知識,使自己能夠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需要。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求教師要主動適應新的英語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從以教師為主轉變到以學生為主、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的角色上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多重作用。要求教師轉變為課程學習的導演與教練、組織者、學習的參與者、學生建構知識的幫助者。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師角色的轉變起了重要作用,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海榕.《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大學外語教學》.2003,(0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在线一区天天看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跳舞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四区 | 自偷自拍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热免费在线视频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