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

        第1篇: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相比較大城市社區建設的蓬勃開展,近年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城市的社區建設則存在基礎差、起步晚、進展慢等問題,需認真研究解決。

        在的主要問題

        認識上的誤區:社區居委會就是多了“社區”兩個字

        目前,一些領導和基層工作者對新形勢下社區工作的變化和社區建設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認識不足,有的甚至認為社區居委會無非就是多了兩個字,工作性質還是“換湯不換藥”,只是在原來居委會的攤子上換了形式和說法。因此,社區建設工作處于可有可無的位置,既無班子(領導班子),也沒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認為社區建設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于是以本地經濟尚不發達、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差等理由為借口,工作始終務“虛”不務實,社區調整力度不大,社區建設投入小,各項工作遲遲無法落實。

        “巧婦”的煩惱:無米之炊怎了得

        有的基層領導說,社區建設是好,但關鍵是一個“錢”字,興建區、街兩級社區服務中心需要錢,完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錢,安置老居委會成員以及落實社區居委會成員的工資待遇等問題都需要錢,而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少、支出大,保運轉甚至保工資都非常困難,哪里還有財力物力投入到社區建設?所以,一切只能“從實際出發”,工作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只能以匯報迎接檢查,以文件應付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

        艱難的適應:“單位人”何以轉變為“社會人”

        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單位”的觀念根深蒂固。一些經濟效益較好、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的行政機關、廠礦企業和學校,在單位的社區硬件設施建設中一般前面是辦公大樓,后面是生活宿舍區,社區沿用的仍然是“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的模式,實行封閉式管理,與外界幾近隔絕,社區資源無法做到社會共享。而大量經濟收入低居住條件差的下崗失業人員、居民和農村進城人員雖然有“社會人”的身份,卻缺乏社會化的管理,其管理仍舊是政府在唱獨角戲。另外,許多社區居民總是習慣于“有事找政府”,對下放到社區的保障和服務職能持不信任態度。

        不和諧的音符:“行政化”、“形式化”的現象

        社區作為城市最基礎的社會組織實體,應實行社區居民自治,讓社區居民自己處理社區內的事情,這也是社區建設的內在要求和主要目標。但在一些地方,舊的行政管理體制仍然繼續延伸。一是區街政府部門仍然“大包大攬”,對社區各項工作指令性多,指導性小;二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紛紛在社區內設置組織機構,對社區派任務、下指標,“費不隨事轉”、“權不隨責走”現象大量存在。另外,一些地方工作中追求形式主義,有的只換“牌子”不換“班子”,工作走過場,應付了事;有的片面強調社區內廣場面積的大小、綠化率的高低、硬件設施的好壞,忽視社區建設的實質,不重視社區居民的要求和實際,不注意解決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

        對策和建議

        強化責任,突破認識性壁壘。中小城市要做好社區建設工作,首先必須解決好領導班子的認識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必須要把社區建設工作提高到維護社會穩定、加快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高度來認識,使社區建設工作成為城區政府工作的主題,作為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件大事來抓,列入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通過強化責任來抓認識、抓落實,要建立領導帶動機制、督查考核機制、政績考評機制和責任制度等相應的社區建設工作制度,區、街道、居委會主要領導要成為社區建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明確責任、量化任務。同時,通過抽查和考核相結合,調度和考評相結合的機制,將社區服務中心的建立、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的落實、社區管理體制的理順、新開發區社區居委會的規劃和建設等硬性指標以及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治安、社區環境、社區文化、社區組織等社區建設內容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相關部門主要領導政績的重要依據,并與干部的提拔使用掛鉤;對社區建設工作中避“實”就“虛”,進展緩慢,沒有取得任何成效的的責任領導不能評優,不能提拔重用。

        多方投入,充分整合社區資源。現階段的社區管理是以“塊”為主的屬地化管理,其范圍包括社區居民以及駐社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組成的社區整體。社區建設也必然要以這個整體為平臺,形成共同參與、多方投入、共駐共建的新機制。在社區的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幫助解決城市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社區居委會要多動腦子(想辦法),多跑步子(找部門),主動加強與駐社區單位的協作,充分調動駐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支持、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努力探索建設和整合社區資源的新途徑。要通過“上面爭一點、財政撥一點、單位贊助一點、社會捐贈一點、自己籌集一點”等多方投入的方法來進行社區基礎設施的建設,要爭取公安、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 到社區設立相關設施,要通過“誰投資、誰受益”的市場化方式鼓勵社區內外的單位和個人投資建設社區內的資源,同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駐社區單位組織和社區居民的資源優勢,實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駐共建,使社區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益。

        第2篇: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一、今年我市社區建設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創建、規范”的社區工作主題,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文海英副省長等一批省市領導相繼視察了我市社區建設,并給予了充分肯定。

        (一)社區活動房建設進展順利。在2003年完成城東、城西、北園三個試點社區活動房建設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完成其它6個社區活動房建設”的工作目標。各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立足現有條件,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目前,除南河社區活動房建設正在積極的籌劃當中外,其它五個社區活動房建設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其中,橋西社區活動房投資25萬元、改造公用房面積700平方米,橋東社區活動房投資15萬元、改造公用房面積750平方米,均已投入使用;城南社區活動房建設已進入實際運作階段,擬于10月份交付使用;城中社區與九洲房地產開發公司已初步達成協議,將社區活動房設在即將開發的山門中路生活小區;城北社區擬在津恒幼兒園綜合樓購置一層用于社區活動房。五個在建社區活動房面積均已達到400平方米以上的規定標準。

        (二)社區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社區干部隊伍建設作為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一方面,通過競爭擇優,充實社區工作力量。今年年初,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民政局、教體局聯合辦公,通過考察、考核,從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選調了9名年輕同志到各個社區擔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助理”。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社區干部的素質。在2003年舉辦社區干部培訓班的基礎上,今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修訂編印了《社區建設工作手冊》,作為各級干部推進社區建設的工具用書,各社區居委會分別組織了學習。宣城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之后,市民政局又會同有關部門先后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外出參觀考察等方式,對社區干部進行了專業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社區干部開拓了視野,深化了認識,工作思路進一步明晰。

        (三)社區服務功能逐步趨向完善。在加快社區活動房建設的同時,市委、市政府注重在逐步規范和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上下功夫,下放部分社會管理權限,興辦社區服務站。民政、計生、衛生、公安、勞動、市容、司法、文化等部門,在社區服務站設立服務窗口,并按照“責權統一,費隨事轉”的工作機制,將面向社區居民服務的工作職能下放到各個社區居委會。目前,計生、民政、勞動、公安等部門進駐社區工作已全面完成,衛生、市容、司法、文化部門已全部進駐城西、城東和北園三個試點社區。此外,各個社區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不斷加強社區服務功能,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社區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市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當前社區建設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社區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在解決社區活動房上盡管采取了力度較大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社區居委會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社區活動房建設資金仍然存在較大“缺口”。據統計,全市社區活動房建設資金“缺口”累計116元,其中橋西社區“缺口”8萬元,橋東社區“缺口”5萬元,城南社區“缺口”25萬元,城中社區“缺口”10萬元,城北社區“缺口”20萬元,城東社區“缺口”10萬元,城西社區“缺口”18萬元,北園社區“缺口”20萬元。社區建設資金緊缺,導致社區債務沉重、社區干部工資無法按時發放,有的拖欠工資達5月個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二)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落實。一是《寧國市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與社區規模相適應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實施辦法》尚未落實。主要原因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具有一定年流動性,一部分已完成工程建設的開發企業已離開寧國,再要求其提供相關資金難度較大。二是“費隨事轉”的原則在具體工作中體現不夠明顯。在前一階段工作中,市直部門在下放一部分社會管理權限的同時,未將有關工作經費一并轉入社區居委會,社區居委會普遍感到是在為市直相關部門做“義務工”。

        (三)社區干部的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社區干部是一個特殊的工作群體,目前我市尚未制定較為完善的社區干部的考核、獎懲、“進出”和福利待遇等規定。一部分社區干部存在著“老無所養”的思想顧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建設工作的開展。

        三、幾點建議

        當前,我市社區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要全面完成今年社區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使社區建設逐步走上良性循環軌道,仍需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一)盡快完善《寧國市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與社區規模相適應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實施辦法》。根據我市房地產企業開發規模,建議房地產企業向社區提供活動房采取以貨幣折算為主,分規劃設計和工程竣工兩個階段兌現的方式進行。建委等有關單位要切實承擔責任,確保這一政策落到實處。

        第3篇: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一、我國社區建設現狀

        (一)社區服務設施網絡初具規模

        截至2005年底,我國有城區852個,街道辦事處6152個,社區居委會79947個,已建成社區服務中心8479個,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9.5萬個,便民利民生活服務網點66.5萬個,初步建立起以“一站式”服務為核心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以提供綜合和覆蓋廣泛為特點的社區服務站(所);以街道和社區服務設施為依托的便民利民服務網絡;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信息服務平臺,形成了區、街道、社區三級社區服務網絡。據民政部門初步統計,全國至少80%多的居民委員會建立了社區警務室,60%多的居民委員會建立了社區圖書室,85%的社區設立了社區衛生服務點(站)。

        (二)社區建設的內容日趨豐富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社區建設的內容已經由當初的扶殘濟困、居民調解擴展到黨建、社保、就業、養老、醫療、教育、文體、家務等眾多領域;覆蓋范圍由僅僅為福利對象服務發展到面向社區全體居民;服務形式由單向服務提升到鄰里互助、熱線電話、志愿服務等多樣便捷的形式。社區成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加強城市管理的重要平臺,也成為增強社會融合,塑造精神文明風貌的家園,在密切黨和群眾的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就業、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社區建設者隊伍不斷擴大

        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專職、兼職人員和廣大志愿者組成的社區建設者隊伍,涵蓋了政府、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和駐區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社區相關主體。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城市社區專職工作人員超過30多萬人,兼職工作人員50多萬人,每年參加社區建設相關工作的志愿者總數達到1600多萬人次。

        (四)社區服務社會化、產業化的勢頭初步顯露

        面對社區廣泛而多樣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和個體勞動者興辦社區服務,提供,既提供無償低償的公益性月盼,也提供有償的高檔次服務,開始改變街道、居委會獨自興辦社區服務的傳統格局。社區服務業發展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途徑,也成為一些地方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當前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社區功能定位方面

        社區功能的定位重點集中在社區居委會所承擔的功能與任務上。根據1989年頒布的《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社區居委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自治性組織,其功能定位可以概括為六個方面:民主建設、公共服務、民事調節、治安維護、政務協助、民意表達。從理論上講,《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對社區居委會功能定位的界定是比較恰當的,基本符合憲法和現行社會管理制度的要求。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單位”體制下的社會職能逐步向社區轉移,人員流動加大,就業、社會保障等問題日益突出以及社區居民服務需求的日益多樣,在實踐中,政府在社區層次的管理和服務職能與社區組織應協助承擔的任務劃分不夠明確,社區功能定位需要進一步厘清。

        目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行政化”傾向比較突出。在很多地方社區組織仍然被看作是基層政府的延伸,承擔的主要是來自政府下派的工作。抽樣調查顯示,74.53%的居委會認為完成政府下派的任務是居委會的主要工作,65.63%的居委會反映政府經常開會布置工作任務,而在被調查的基層政府中,每年給社區下派工作在20項以上的占被調查總數的54.17%,其中5.21%的基層政府每年下派給所轄社區的工作超過了100項,居委會政務負擔過重的問題普遍突出。二是“費隨事轉”難以落實。政府在下達大量任務的同時,相應的經費安排基本不到位。抽樣調查顯示,51.55%的被調查社區認為基層政府沒有做到“費隨事轉”,認為“完全做到”的僅占5.84%。政府撥款大多用于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使社區居委會的職能發揮受到制約。三是居委會自治意識不強。研究和調查顯示,部分居委會自身存在不敢、不愿和不會行使自治職能的問題。有的認為社區經費都來自政府,就應該服從政府的工作安排,因而不敢自治;有的習慣將自身作為政府的下屬機構,遇事依靠政府,因而不愿自治,也有的受人員素質等影響,缺乏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和能力,不會自治。

        (二)在社區組織運行機制方面

        參與社區建設的相關主體主要包括各級政府,社區居委會、民間組織、各類駐區企事業單位及社區居民。目前,各級政府仍是社區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量,很多地方出臺政府文件和扶持政策,積極籌措資金,大力推動本地區的社區建設;社區居委會是社區建設的具體執行者,它一方面反映社區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具體落實建設任務,并通過自身組織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能力,促進社區的發展;民間組織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參與者,特別是一些建立在城市住宅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影響和作用逐步增強;駐區企事業單位及社區居民是社區建設積極參與者。一些駐區單位通過共駐共建、資源整合和后勤服務社會化等多種形式參與到社區建設中,社區居民則以志愿服務投身于社區建設。

        這種組織運行機制對于推進社區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政府的職責需要進一步明確和落到實處。國內外經驗都表明,政府高度重視是推進社區建設的重要條件,發達國家政府重點在規劃指導、法律環境、項目組織和資金支持等方面發揮作用,而將大量具體事務交給非營利組織和企業承辦。而我國突出的是政府一般性號召多,但支持指導不到位,扶持政策體系不完善,現有優惠政策落不到實處,法律法規不健全,設施建設缺乏統籌規劃,政府資金投入不足,來源單一。二是社區民間組織發育相對遲緩。社區民間組織既包括社區居民小組等自治組織、也包括社區義務勞動團體、防火防盜、愛心救助等志愿組織,還包括社區合唱團、秧歌隊等居民活動組織。2005年的抽樣調查顯示在我國社區民間組織中,數量最多和活動最頻繁的都是社區居民小組,89.57%的社區有5個以上的社區居民小組,經常開展活動的也占到被調查總數的50%。而其他社區居民活動組織和志愿組織數量和活動都遠遠少于居民小組。考慮到居民小組無論是建立還是活動都與社區行政事務開展和社區居委會積極推動密切聯系的因素,實際上我國社區民間組織的發展還剛剛起步。民間組織在社區建設中普遍參與不夠,

        有其自身發展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如養老服務、慈善募捐、文化體育、就業培訓等許多公益性的社區事務仍然是由基層政府和社區居委會負責組織和提供,在社區建設中沒有給民間組織留有充分的發展空間,也難以得到政府相應的支持。三是居民社區參與不夠廣泛。據上海的一項調查顯示,有17.2%的居民認為社區參與非常必要,而只有3.4%的居民實際參加了社區志愿活動,56%的居民表示,在采取適當的組織形式和服務內容的條件下愿意參加社區活動,另有6.1%的居民認為參與社區沒有意義,表明居民對社區的認同和歸屬還處于較低水平。四是社區居委會與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機構等社區組織的關系有待理順。當前社區居委會與這些組織之間的關系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往往越是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機構健全的住宅小區,社區居委會的影響和作用越小,相互缺少溝通和配合,存在公共設施重復建設,管理與服務割裂的現象。

        (三)在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方面

        當前,我國平均每9.98個社區才擁有一個社區服務中心,每萬名社區居民擁有3.65個社區服務設施,正在使用的各類社區服務設施普遍存在面積狹小、功能不完備等問題。76%的社區服務中心是國家和街道集體承辦的,社會化、市場化的程度較低。同時,服務設施建設在地區之間發展相當不平衡。社區服務體系的薄弱,影響到社區服務業的發展和多層次、多樣化公共服務的提供。

        三、推進社區建設的有關建議

        (一)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要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對加快社區建設意義的認識。按照依法行政,轉變職能的要求,明確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定位,變行政命令、包辦代替為服務、引導、監督,支持社區自主開展工作。屬于行政事務范疇的工作,避免硬性攤派到社區;而對必須依靠社區協助執行的事務性工作,要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委托社區承擔。

        (二)加快編制實施“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應在總結已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加快編制實施“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我國社區建設的目標、原則和內容,完善宏觀指導政策,規范投融資機制,將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與城市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銜接。同時,各地方政府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級制定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地方各部門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的具體任務,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

        (三)增加投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發揮政府、社區居委會、民間組織、駐社區企事業單位以及居民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實現政府建設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與社會廣泛參與社區建設相結合,堅持資源整合、成果共享,形成社區建設多方投入,多方受益的格局。一方面中央政府視財力可能引導扶持中、西部困難地區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時強調支持社區建設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應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并調動社會力量投資社區建設。通過設施建設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引導社區服務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

        (四)加大扶持力度,試點新的發展政策

        要創新管理和服務手段,加快研究制定新的、更加靈活和有效的扶持政策,如進一步明確城市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必須配套建設一定規模社區服務設施,或以政府貼息的形式為社區建設提供信貸支持。在社區范圍內嘗試以政府向民間組織、社區組織購買的形式提供養老、衛生等公共服務,吸引社會力量投資社區建設項目。應在社區建設基礎較好、群眾需求旺盛的地區,開展試點工作,使政策更有針對性,能夠落實到位。

        (五)推動社區民間組織發展

        第4篇: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關鍵詞:農村社區;新農村;農村社區建設

        農村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農村居民在農業生產方式基礎上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通過這一概念可以分析出農村社區主要由地域、人口、社區意識、社區設施四部分組成。現如今農村社區建設中出現的問題都可以從這四個方面進行研究。農村社區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社會結構體系,從新型農村社區開始建設到建設成功之后的一段時間內,這些問題也可以在新型農村社區中得到反映。

        一、農村社區的歷史沿革和特征

        自從人類開始出現,人類就過著群居的生活。隨著人類開始運用工具,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便逐漸形成了氏族、部落、聯盟等組織化的單位。最后國家的出現,使得氏族、部落、聯盟等組織化的群體成為國家組成體系中的一部分。相對較早出現的氏族,便演變為村莊。隨著歷史的發展農村社區的概念逐漸形成。城鄉一體化之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可以說是自成一體。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的今天,我國作為“地球村”的重要成員之一,應該學會接受新的事物和學會嘗試改變。新型農村社區便是改變過程中的一部分。(一)農村社區中的基本單元是農民。農村居民不僅是農村社會進步的有力推動者,也是農村社區的締造者和維護者。正是因為這樣,農村社區的建設不是以環境或者經濟為主要參考因素,而是把人作為最根本的出發點,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新型農村社區作為一個新的活動場所,它能不能將農民吸收進來,并使農民定居,就要看農民們能不能接受并希望改變原有的生活狀態。(二)農業生產是最基礎的經濟活動。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其經濟組成都離不開農業生產,因為農業生產是保證一個國家運行的最基本條件之一。在我國城市及其周邊,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普遍存在,而在我國農村,農民絕大多數還是以從事農業為主。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比如一些地區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農民開始增多,但是農村居民內心還是希望擁有自己的土地,以基礎農業為主要活動。(三)農村社區的人口密度低,規模小。農業活動的性質決定了它需要大面積的土地。這使得農村地區的居民不能像城市、縣城的居民那樣聚居在小范圍區域內,這就造成了農村居民大多數是小規模的、分散的定居。這是因為這樣,新型農村社區可以將農村居民聚集在一起,實現人力資源的整合,同時可以增加農村社區的人口,對土地實現整體規劃。所以說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時代的需要。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一)縮短城鄉貧富差距。基尼系數是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基尼系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從2008-2015年之間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基尼系數徘徊在0.47到0.49之間,說明我國收入差距很大,尤其是城鎮居民內部和城鄉居民之間。然而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其目的就是整合農村人力資源,使農村人口不再分散便于管理。這樣就可以縮小城鄉貧富差距,使我國未來的基尼系數繼續保持下降的趨勢。(二)促進經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整個社會的物質極大豐富。不管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的居民,對來國家、社會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公共服務在農村地區普及率還是很低。當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完成之后,人口集中在一個地域范圍內,日常生活消費其實是拉動內需的一種方式。(三)促進社會和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種美好的追求,其特征就包括安定有序。而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就包含著社會穩定,發展有序的理念。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是老百姓永恒的追求,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應該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為契機,將“和諧”融入到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推動和諧社區的構建。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外部拉力不足,內部推力有限。所謂拉力就是來自農村地區以外的助力,這些助力可以幫助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也可以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所幫助。主要形式是招商引資到鄉鎮,但是很多企業都因為農村的交通落后或者是環境等原因搬離了該地區。招商引資的困難和企業的離開,使得農村的產業結構難以得到調整,最后出現了外部拉力不足的局面。傳統農村社區以一種穩定的文化作為凝聚力,在于其一成不變的生產、生活和交往方式。傳統的生產方式不能推動農村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新農村社區的建設的內部推力不足。(二)資金來源單一,缺乏財政動力。資金是保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順利進行的關鍵,社區建設的主要資金是國家撥款。雖然市縣各級財政積極籌措、大力投入,但與新型農村社區發展規模、實際所需相比卻相去甚遠。比如一些偏遠地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沒有充足的資金來源,導致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緩慢。由此可以看出,建立起多種資金來源渠道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保證。(三)農村居民過于分散,積極性不高。我國九億多農民分布在五百多萬個自然村,如此大的數字告訴我們想要將村民集中在新型農村社區存在一定難度。如此龐大的數字背后就是農村公共服務和基層設施建設的缺乏。僅僅從農村居民居住分散就可以看出“集中難”的困661周刊境,新型農村社區首要的任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新型農村建設中也存在一些現象打擊了村民的積極性,比如房屋建設沒有考慮到農民生產工具的存放、沒有針對養殖業專門規劃土地等事項,對農民的實際需求考慮不夠周到,打擊了農民的積極性。

        四、解決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堅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不足,而產業結構調整可以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種理念非常適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需要一種內部支撐,這種內部支撐可以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實現。因為產業結構合理性的調整,不僅可以改變農村居民固有的思想觀念,還可以合理利用有限資源,實現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從較低級形式向較高級形式的轉變,促進內部經濟的發展。如此一來,即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又引導了農民主要生產活動向高級生產活動的轉變,增加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內部推力。(二)擴展資金來源渠道。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投入。資金問題一直困擾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從以下兩點出發。一是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政府投入的資金是社區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政府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到社區的建設。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政府必須做好“領頭人”的作用,積極引導、規范使用資金。二是吸收社會流動資金。從新農村建設的現狀來看,規范的合作制是當前農村經濟體制的現實要求。政府雖然主導著社區的建設,但是太過于依賴政府反而會增加政府的財政壓力。雖然政府不能主動吸收社會流動資金。但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政府可以引導農村金融平臺的創建,通過融資的手段來吸收社會資金。(三)堅持以人文本,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新型農村社區是為人服務的,人口數量是新型農村社區必不可少的基本單位之一,農村居民的積極性之間影響新型農村社區的形成。積極性的調動離不開正確的措施,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一是增加宣傳力度,提高村民認識。首先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讓農民知道新型農村社區的存在。其次定期組織農民參觀社區,增加大家對社區的認知。最后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培養農民的大局意識。二是結合實際,科學規劃。科學的規劃能夠促進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社區是為人服務的,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要考慮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要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提高綠化水平。整體規劃嚴謹,使社區建設更加科學合理,那么農村居民就會產生心理上的認同。

        作者:周廣涵 單位:湖北民族學院

        參考文獻:

        [1]厲有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必要性、困境與對策分析[J].西部學刊,2013,(08):35-37.

        第5篇: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1995年1月17日(星期二)5時46分,日本兵庫縣淡路島北部(北緯34度36分、東經135度02分)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6公里。

        這次的地震,是日本從未有過的強烈搖擺型的都市直下型地震。由于城市街區地域中心的木造房屋倒塌,造成很多死傷;許多地方發生火災,造成房屋燒毀;鐵路軌道、水電、煤氣、通訊等生命線遭到破壞;都市中心的中樞管理活動、商業活動等都無法正常進行。

        截止2005年12月22日,震災導致6434人死亡,43792人受傷,損壞和損毀房屋249180棟。從神戶市的人員傷亡來看,在地震導致4571名死者中,由于房屋倒塌后被壓迫、窒息死亡的超過一半以上;其他的死因有燒傷、全身火傷,頭部損傷、外傷沖擊等。還有,從死者的年齡來看,超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49.6%。神戶市內負傷者有14678人,其中主要都是被房屋中倒塌的家具給夾住,或者室內落下的物品砸傷所致。

        這次地震,不僅使醫院、警察署、市役所、學校、消防廳、加油站等公共設施和危險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壞,農業、工業,服務業遭受巨大沖擊,還有博物館、文化館、觀光旅游資源等文化財產也遭到巨大破壞,突如其來的震災更是給日本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傷害,但是,地震發生后,日本人民迅速組織起來,開展了重新建設家園的活動,經過13年的重建,神戶成為日本西部的一個魅力都市,很大程度上源于社區組織網絡的重要作用。

        二.神戶市的“社區重建”體制

        1.社區重建機構及其目標

        “社區重建”作為震災后恢復家園的體制,在震災發生后迅速展開工作,由所在區域的全體居民共同實施。其實,在地震發生前,神戶就建有社區建設機構(Machizukuriorganizations),按照《神戶市社區建設條例》分12個區域開展工作,許多機構承擔了增進區域福利的社鄰友好合作項目。地震發生后,在受災區域迅速形成了100多個社區重建組織,他們傾聽并傳遞居民的愿望,向政府部門提交議案。這些組織迅速行動,更是突出了社區建設體制的有效性。社區重建組織由當地居民、私人機構和對區域重建感興趣的其他人士(包括本區域外的人士)組成,是震災后恢復家園的社區建設活動的核心機構。“神戶”社區建設體制的特色就是這些社區建設的組織主要由政府給予基本資助,由居民來參與實施。

        震災發生后,這些組織不僅活躍在“黑色地帶”,也就是受損最嚴重,項目重新建設或規劃的區域,在“白色地帶”,也就是受損嚴重,但是沒有被列入項目規劃的區域,也形成社區重建組織并發揮重要作用。社區重建設機構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社區重建體制來幫助當地居民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共同建設他們的家園。

        2.社區重建體制的組織原則與程序

        震災后,不僅形成了許多單個的社區建設組織。在1996年7月,這些組織還聯合起來,成立了“神戶社區組織聯合會”(KobeMachizukuriOrganizationLiaisonConference),使各社區組織協作,以解決單個組織,或者僅靠組織間信息交換所無法解決的那些問題。

        社區重建體制的基本組織原則是:(1)家園重建活動主要在社區建設機構指導下,由居民共同實施。(2)由居民聯合行動,以修復或重新建設被損毀的房屋、公宅以及其他建筑。(3)由建筑設計師、城市規劃者和其他專家組成網絡機構,支持各種規劃和重建活動。

        社區建設活動的組織程序是政府資助自治組織開展活動。在神戶,大部分社區建設組織是在震前已有的組織基礎上形成的。比如,自治協會(selfgoverningassociations)或市鎮協會(townassociations)。社區建設委員會的成員,通常也是其他組委會的成員。社區建設的規劃者和設計師由公共部門(thepublicagency)派遣到社區建設組織當中。神戶市政府對這些組織開展的專門扶助活動實行基本補助。

        3.震災后社區重建體制的具體做法

        (1)采取合作形式重建被損毀的房屋和公寓

        地震中損壞最嚴重的地方都是市中心,那些非常狹小的建筑,而且沒有公共通道。合作重建,就是在建設中采取共同所有或者調整私人財產或產權的形式,是克服這些困難的有效辦法。在神戶,有170多個被損毀的房屋是通過重建社團作為所有人,來承擔重新建設家園的任務,在重建過程中,他們調整了所有權的形式或者其他所有權。

        (2)社會支持網絡的作用

        在阪神震災后第10天,就組建了一個社區重建的支持網絡(supporter’snetworkforcommunitydevelopment“machizukuri”),由那些地震前就在神戶地區工作,并愿意為社區重建繼續工作的規劃者、建筑師、大學里的研究專家、律師,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匯聚在一起,為重建家園而獻力。在家園重建中,為受難者提供了技術上的扶助和心理上的支持。

        這個組織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

        a.作為支持神戶地區為中心的家園重建的咨詢機構,隨時開會,溝通,交流各種家園重建的信息。

        b.每三個月出版一本“社區發展地域恢復重建”的小冊子,用通訊簡報和信息的形式記錄社區組織和公共部門的重建家園工作的進展情況。

        c.作為阪神-淡路復興基金的地方機構而存在,同時也支持其他團體的工作,如當地損失和重建條件的調查,在其他空地上進行的重建項目,支持公共房屋建設等。

        4.社區組織為恢復重建所起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問題

        這些組織在幫助社區恢復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神戶市長田區的真野社區(ManoareainNagata-ku),其社區建設體制已經堅持了30年,所積累的經驗轉化成優勢。在地震發生后,由居民接力傳遞水桶,預防了火災的發生。新來的居民很快就完成入會注冊,加入到重新建設家園和重新建設共有住房的活動中。其他在阪神地震前就開展活動的社區建設組織,在促進眾多居民達成共建協議、重建家園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早期的成功為震災后才成立的組織提供了社區民主建設的良好樣板。

        另一方面,這些組織在開展活動中也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說,在災后重建家園中,很難阻止非法建設住房等問題,因為,這些組織不像物業委員會那樣,他們缺乏法定的強制力,無法阻止那些非法的活動。還有一些組織,因為成員年齡老化,同時占有多個職位等原因,而變得死氣沉沉,缺乏活力,對救災重建缺乏敏感和熱情。還有,在項目規劃區域,由于經費、目標重復等原因,讓很多組織持續有效地發展下去也是一個難點。

        三、對中國四川大地震的啟示

        1.對震后出現的黑色地帶、白色地帶以及灰色地帶要兼顧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地震在我國四川發生后,汶川、北川等地很快成為救助重點,成為人所共知的“黑色地帶(BlackZone)”。但是,無論在救助過程還是以后的重建家園活動中,還有一些地區,雖然也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損失,可能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白色地帶(WhiteZone)”也會存在,這部分農業產業、工業產業遭受重創的地區,也要組織各種不同組織進行重點建設。在震災發生后,可能還存在一些“灰色地帶(Grayzone,criticalrestorationarea)”,就是那些遭受到危險的臨界地區。這次的災害,波及到川、滇、甘等區域的30多萬災民,亡、病、傷、殘、孤者要一一妥善安排,分區才能保證有秩序,保證不錯救不漏救。

        2.引導大批志愿者和志愿組織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

        地震發生后,激發了人性中最善的一面呈現,許多原來就存在的志愿組織和志愿者,以及在災后渴望加入的志愿者和志愿組織大量涌現,據中民慈善信息中心的消息顯示,除民政部、中華慈善總會、紅十字會、扶貧基金會以及地方的分會等十幾家機構以外,其他承攬捐款、捐物、社會工作、法律、心理、網絡等救助的社會組織就有135家,他們渴望從各個方面為居民提供所需要的援助。雖然,目前,由于災區最易感染腸道菌痢和氣性壞疽等傳染疾病,北川地區已經限制志愿者進入。但是,災區救援、災后疫情防御、災后家園重建、心理疏導、恢復生活信心等工作可能還需要很多助手,有大批的組織和志愿者渴望參與到救助活動中,既不能打消其積極性,又要使其真正發揮作用,因此,關鍵是按照災后救援工作和重建工作的有效部署,分不同時間段,按照災民的近期需要和遠期需要,在可行的區域先期開展工作,增強志愿者組織的協作能力。

        3.政府有效資助保證社區組織發揮活力

        神戶市從1965年就開始,就有民生兒童委員(相當于中國地方上的社區居委會成員)在社區中從事守望互助的工作,1975年開始以這些人為中心形成了志愿者制度。1995年的大震災后,家園復興以后,出現了很多孤獨生存的老人、孤兒等,為了防止孤獨死、無人照看等問題,1995年開始由國家撥款補助對地域中實行全面看護制度,防止脆弱人群陷入生存危機。在社區中還配備了看護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的補助金在2005年卻終止了,從而使得社區中的這個守望互助的工作也一度停止。這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地域組織本身缺乏活力,過度依賴國家資助金,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地域社會中的守望互助事業需要長期資助,那么,國家也一定不能推卸其責任,家園重建需要長期的艱苦的努力,需要政府、企業、第三部門和居民齊心合力,眾志成城,在中國更是如此。

        第6篇: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關鍵詞: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農村社區規劃建設是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社區規劃建設對于節約土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以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具有積極地作用,有利于推進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但是,在現實中,我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社區建設缺少合理的規劃、土地浪費嚴重、無序建設、建筑質量隱患大等問題,引起了主管部門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一、研究農村社區規劃建設的意義

        (一)新農村社區建設關系到我國農民的安居樂業和社會的穩定和諧

        根據建設部的統計數據,我國目前共有300多萬個村莊,村莊建設用地2億多畝,新農村社區建設關系到廣大農民的生產和生活,一方面,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加快城鄉一體化和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農村社區建設涉及的村莊數量多、面積廣,與廣大農民的人居環境息息相關。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鄉村社會和建設市場,也是全世界可以拉動內需增長的最重要的資源。

        (二)新農村社區建設有利于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農村的經濟開發活動越來越多,由于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非法占用耕地、違規違法建設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建設廢棄物的亂堆亂放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以上出現的種種問題警示我們,在新農村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只有充分地實現自然生態、經濟環境和人類社會的有機統一,才能有利于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二、對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幾個問題的思考

        (一)村莊的分布體系

        就目前而言,中國的村莊分布呈現一種以小型村莊為主、比較均質的形態。雖然村委會所在的村莊規模相對較大,在農業服務、行政管理等方面也發揮著中心村的作用,但是在文化娛樂和商業服務方面的作用還不是太明顯。未來的農村社區規劃布局應該是建設村莊兩級體系,農村社區直接接受城鎮的輻射,沒必要在設置一個中間等級的中心村。同時,我們不可否認村莊體系還會出現其他的可能:村莊在特定的區域環境和地理區位中可以承擔其他村與城鎮之間的一個過渡的角色。

        (二)村莊的規模

        在我國,農村建設籌資難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所以在農村社區規劃建設中應該以集中型的村莊形態為主,基礎設施建設要本著效益最大化的原則。這樣一來,問題就顯現出來了,集中型的村莊規模如何控制呢?規模過大,就會造成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情形,既失去了村莊的特點,在綜合環境方面又不如城鎮,使農民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筆者認為,一個合理的農村人口規模應該控制在1000-3000人之間,因為在這一規模下配備基本的公共設施最為經濟。

        (三)村莊的功能

        到目前為止,中國絕大多數農村的功能是進行農業生產,從歐美發達的農村社區建設經驗來看,村莊的功能不應該是單一的,除了第一產業農業之外,還應該包括農業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生態農業等等,甚至農村社區還可以承擔一些城市居民的居住功能。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農村缺乏發展鄉村功能多樣化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企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由城市轉移到鄉村以及我國的農業規模經營還處于起步階段等。

        (四)村莊的人口結構

        歐美國家的村莊建設比較發達,在歐美國家的村莊社區中,人口的構成是多樣的,既包括純粹以農業為生的農民,還有一定區域內從事農業服務的人口,也包括一些從事商業的人口。根據發達國家農村社區建設的經驗,我國新型農村建設中面臨的長期和艱巨的任務是:注重土地利用集約化、積極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以及農村中從事第二、三產業的人口向城市轉移。此外,我國農村人口結構還存在農村人口教育水平低、農村留守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等問題。所以,我們在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村民的不同需求,并通過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中所包含的農業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有機結合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提高農村人口的素質。

        三、對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的建議

        (一)借助區域發展的力量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農村社區的規劃建設中,要注意和縣城經濟的發展方向協調一致,適應區域發展條件,實現農村經濟的騰飛。通過科學的規劃,在照顧農村特殊村情的基礎上,整合農村的資源、環境、交通以及區位優勢,從宏觀層面為新村社區的經濟發展定位定性,挖掘農村自身經濟發展的潛在條件,加強其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在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中,不僅要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還要從農村的生產和就業出發,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功能,解決農民搬遷后的就業問題,增加農民的收入。

        (二)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新型農村社區

        新型農村社區的規劃和建設包括合理規劃社區選址、合理的日照間距以及建筑密度、適當的控制容積率等內容。在新型社區的規劃設計以及施工建設的過程中,要特別的注意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區建設不應該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此外,我們還應該結合當地的區位條件,適當的推廣風力發電、小水電、沼氣池等清潔能源技術,加快新農村能源建設的步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以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為基礎,強調農村發展的效率,盡可能地減少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三)繼承和發展農村中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特色

        小鄉村是我國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它舊有的空間格局、文化習俗和建筑特色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既要與農村周圍的自然環境和地理環境相協調,又要延續和繼承當地的文化風俗和傳統習慣,體現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保護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民宅和古村落,使新型農村社區成為農村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

        (四)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以改善村民的生活為主要目標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選址特別重要。農村社區的選址科學合理,有利于避免例如洪水、干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的威脅,同時又可以避免極端的地形對村民生產、生活帶來的不便。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規劃中,要使新建社區符合農民的生活習慣,體現農村的生活特點,反映村民的需求,同時努力設計優美的景觀環境和建設良好的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結語: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社會發展的潮流和歷史的必然,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實現我國現代化的迫切要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宗旨是為農民提供適宜的生活場所和勞作條件。我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經驗不足,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這要求我們在實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時,努力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的建設經驗,立足于中國國情,探索出一條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道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承慧,朱靜怡,馬寧.城市化進程中的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研究初探[J].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09(52)

        第7篇: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關鍵詞:社區 居委會 辦公用房 建設 辦法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c)-0-02

        1 湖里區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概況

        廈門市湖里區成立于1987年11月,位于廈門島北部,現轄5個街道51個社區居委會,面積65.78 km2,占廈門島面積的47%。全區總人口90.98萬人。近年來,隨著廈門島內建設重心向湖里區東北部推進,成功大道、環島干道等一批重要市政道路盡皆貫通,湖里區的舊村改造和片區開發迅速推進,“鎮改街”和“村改居”已全面實現,統一的城區管理體制逐步完善。作為城市社區建設的基礎,湖里區一貫重視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積極籌劃社區用房規劃,精心打造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有關部門采取新建、購買、租賃等多種方式,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幅改善社區用房條件,使我區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國前列,為社區建設的全面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實現社區管理服務的創新提供了有效的載體和工作平臺。據統計:目前湖里區51個社區居委會已有49個落實了辦公用房,平均面積為964 m2。全區共有36個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面積達到500 m2,15個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面積在1500 m2以上。

        2 湖里區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方法

        “十一五”期間,湖里區結合區情,多措并舉,采用各種方法破解該項難題。一是加大新建、改建現有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的力度;二是尋求開發建設單位或轄區單位的大力支持;三是采取置換方法整合社區零散用房;四是投入資金租用辦公用房;五是采用過渡借房方式解決部分“村改居”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問題;六是多方籌措經費,為新成立的無資產社區購置辦公用房。通過以上辦法,各社區居委會的辦公用房得到了極大改善。

        3 湖里區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特點

        一是財政投入明顯,資金保障有力。湖里區將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資金納入本級預算,提供經費保障,建立了以街道投入為主,區級財政補貼為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籌資渠道。轄區各街道也主動承擔起了社區用房建設的主體責任,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社區居委會辦公環境,擴充社區居委會用房面積,為居民辦事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平臺,全力解決社區辦公用房問題。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湖里區對社區用房建設的總投入超過2億元,先后建成金山社區居委會辦公大樓、金尚社區活動中心、康樂社區活動中心等20多個社區建設重要

        項目。

        二是統籌規劃、科學布局。近年來湖里區以一流的標準進行社區建設,將社區居委會用房的辦公功能和服務功能進行有機結合,同步規劃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和養老服務站、志愿者服務站、社區信息平臺等各項服務配套設施,努力實現新建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的面積達到1500 m2。同時,湖里區還著眼于社區長遠發展,在2007年制定的城市發展規劃中就已為擬籌備設立的新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確定了用地規劃

        紅線。

        4 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看,湖里區各基層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可以滿足基本日常工作要求,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推進力度差距較大。各個社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辦公用房建設水平也相差迥異。例如位于島內東部的“村改居“的高林社區居委會興建了3000 m2的辦公用房,里面設置了圖書室、黨員活動室、電子閱覽室等一系列群眾活動場所。而位于島內西部老城區的東渡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面積僅130 m2,隨著社區的發展和居民的增加,擁擠的辦公場所已無法滿足新時期基層社區工作的

        需要。

        二是部分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面臨“瓶頸”。有些位于老城區的社區活動場所不足,建筑面積狹小,房屋設施簡陋。但由于規劃滯后,城市飛速發展等原因,一直無法找到地段、面積和價格等方面都合適的辦公場所。另外,大多數“村改居”社區居委會現有的辦公用房都是原村委會無償提供的。在集體資產改制完成后,這些房屋都將作為集體資產陸續歸還。而目前許多“村改居”社區居委會對于日后辦公用房的最終解決途徑尚無明確思路。

        三是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難度較大。湖里區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的各項規劃由市規劃局負責設計。建設用地則由市國土房管局負責審批。而各街道作為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的主要推動部門,與市級單位溝通協調存在相當的難度。各街道辦事處作為具體經辦機構,日常事務繁多,工作人員有限,與市規劃、建設部門業務聯系較少,對辦公用房的各項審批流程也缺乏深入了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

        效率。

        四是建設資金需求較大,街道財政負擔較重。現階段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資金以街道投入為主,約為七成;區財政補貼為輔,約為三成。按此分擔比例,轄區殿前街道僅北站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就需投入資金1200萬。而各街道同時還要承擔部分社區居委會用房的租金,因而具有一定的財政壓力。

        5解決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難題的辦法

        5.1 健全機構,組織領導

        政府應成立由分管領導牽頭的,民政、建設、財政、發改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各街道參加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領導小組,充實領導小組辦公室力量,加大政策調研力度,定期聽取工作進展匯報,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各成員單位把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專人負責,落實工作責任,積極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聯動機制。

        5.2 出臺方案,分類指導

        民政部門應盡快制定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規劃建設和管理使用的有關辦法,對老社區、“村改居”、新成立這三種不同類型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采取相應的實施措施。在加強基層指導方面,民政部門要注意研究各社區的特點,歸納提煉建設經驗,總結分析建設困難,采取新建、購買、置換、租賃等方法,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要結合舊城改造和東部片區開發的契機,根據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服務居民等多種因素,依照居民活動空間最大化、服務設施效益最優化的原則,對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做出統籌安排和長遠規劃。

        5.3 完善機制,落實責任。一是完善督辦

        機制

        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協調小組應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和辦理期限,督促各部門制定階段性目標,加快計劃實施進度,盡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二是完善協調機制。民政部門要主動與規劃、建設、國土等部門溝通協調,通報社區發展的長遠規劃,反映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的建設困難,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三是完善引導機制。政府要引導和鼓勵開發建設單位轉變經營理念,按照“建設、管理、服務”模式,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把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作為完整的社區配套來進行規劃,建成后無償或低價提供,通過各種形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四是完善調劑機制。按照東部開發戰略部署,轄區內各機關事業單位等部門辦公地址將相繼遷移至廈門島東部。政府可對各單位外遷騰出或閑置的各類房產進行清查登記,梳理整合可用資源,將符合條件的房屋優先調劑作為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

        第8篇: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關鍵詞:社會化居家養老;老年人;社區建設;社區服務

        養老制度是一個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老有所養”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養老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民生問題。我國現在提倡的養老政策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隨著政府將社會保障網逐漸向社區延伸,許多為老年人服務的工作交由社區管理,這就讓廣大老年人在不離開他們長期生活的社區的條件下,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服務,這樣,既能給老年人生活帶來歸宿感,也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還可以提供就業崗位。根據當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獨居老人增加的趨勢和家庭贍養功能弱化的特點,如何依托社區,社區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或者說,社區應該如何盡快加強能力建設來滿足老年群體居家養老的需求,是一項與社區建設密切相關并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意義

        全面推進社會化居家養老,適合我國國情,一方面,能幫助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又能為老年人提供方便服務,是解決實際困難的有效方法,是破解我國日趨尖銳的養老服務難題,切實提高廣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的重要出路;另一方面,社會化居家養老是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選擇;是促進家庭和諧、社區和諧和代際和諧,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因此,建立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方式是健全社會化養老體系的發展方向,并已成為目前我國城市養老的必然選擇。

        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以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為依托,以志愿服務和便民利民網點為服務資源,由社區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并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即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還需要來自社會的幫助,尤其是強調社區照顧在社會化居家養老中的作用。這種模式具有養老成本低、覆蓋面廣、服務方式靈活的優勢,集中了傳統家庭養老與機構養老兩方面的優點,讓老年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區就可以享受到方便的社區福利服務,既減輕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又節省了養老福利資金的投入,是適應我國當前老齡化特點的社會養老模式。它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是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當前社會化居家養老存在的問題

        1、對社會化居家養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2006年初,民政部推出“社區居家養老”計劃,并相繼在北京、上海、大連、江蘇、廣東、湖南等省市展開試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但就總體而言,全國大部分地區還處于起步階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化養老保障發展機制尚待盡快建立和完善。由于受各種原因的制約,對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方式的探索和實踐,到目前為止,尚未在社會上特別是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形成廣泛認同的輿論氛圍。另一方面,有些領導對社會化居家養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認識不足,主動應對老齡化問題的前瞻意識不夠,導致社會化居家養老仍然僅處于白發的、無序的初始階段。社區居民群眾對社會化居家養老知曉率不高,參與社區養老的積極性不夠。

        2、社區服務建設不能滿足居家養老的服務需求

        隨著人們對社區建設重要性的逐步認同,城市社區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受各種因素的限制,社區的硬件和服務設施建設參差不齊,“貧富差距”懸殊,不少社區老年服務設施規模較小,檔次偏低,功能單一,尤其是老城居民區和老的轉制單位的居民區,下崗失業人員集聚,人口密集,缺少老人活動場所,甚至連一間起碼的報刊閱覽室都沒有。在醫療方面,城鎮社區盡管普遍都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站,但在醫務人員的配備、醫療硬件、服務設施、服務時間等方面都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大部分社區沒有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有的西部貧困地區的社區老年人普遍還存在看病難、出行難的問題。這些都與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衛生保健需求不相適應。同時,一些生活困難的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雖有“低保補助”和臨時救濟等幫扶措施,但僅能保障基本生活,社區居委會想提供一些無償服務也因受經濟條件的限制,難于滿足困難老人較多的服務要求。不少社區盡管也想嘗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但經費實在有限,因此,社會化居家養老只好停留在美好愿望上。

        3、投資主體單一,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居家養老社會化程度不夠.社會化居家養老工作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

        目前,有些地方雖然建立了條抓塊管的管理體系,成立了各部門參與的老齡工作領導機構,但各部門往往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很難形成合力。開辟國家、集體、社會組織和個人等渠道,以多種所有制形式發展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社區養老服務業還很不夠。

        4、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缺乏專業人士的參與和服務

        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在沿海發達城市的試點雖然取得了許多成效與經驗,但也要看到我國目前社會化居家養老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匱乏,且整體素質不高。我國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學校培養這方面人才的相關專業不多。據了解,全國僅有少數幾所院校設有類似專業,離人數眾多的社區養老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專業人才的不足直接影響了服務項目和內容的擴展以及服務質量的提高.

        三、加強社區建設,加快推進社會化居家養老的策略

        改革開放30年來,社會轉型使得社區事業成為最受社會成員歡迎的一項社會事業,經濟體制改革引起的社會結構變遷,使得中國的社區服務功能不斷放大,體現在“單位功能的外移”、“城市結構的變化”、“生活方式的變化”、“民主參與意識的增強”等諸多方面上,這也是社區服務與社區建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原因所在。因此,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的工作:

        1、加大政府引導和支持的力度,發揮政府在依托社區推行養老社會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第一,政府做好對居家養老服務的統籌規劃。加大公共設施投入。為此,政府應通過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各類老年服務主體,增加老年服務設施,豐富老年服務產品。加大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統籌規劃社區服務設施的規模、數量、布局、形式和服務半徑,最大限度地讓社區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第二,要大力培育和鼓勵社區中介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社區中介組織是社區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建設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要盡快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予以扶持與幫助,同時,社區中介組織也要完善自身管理,提高社會認可度,引導人們自覺參與到社區中介組織中,鼓勵社區中介組織積極投資養老設施和參與為老服務,并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建立社區養老服務超市、老年綜合服務中心、互動式異地養老服務中心等,為養老市場的發展搭建社會平臺。第三,要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專項經費。要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專項經費列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用于對高齡老人和特殊困難老人居家養老的補貼、社區干部待遇的提高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經費的補助。第四.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設計要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設計不但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同時也必須考慮老年人自身的養老意愿和需求,鼓勵和支持居家養老,并以此作為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設計的重要參數。繼續增加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籌措老年社會保障基金,合理確定保障標準和方式,逐步建立廣泛覆蓋、持續發展,與經濟社會相適應,與其他保障制度相銜接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要將城市貧困老年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切實保障其基本生活。第五,積極支持社區養老服務隊伍的培育和建設。社區養老服務隊伍應包括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專職人員和志愿者。專職人員包括社區養老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以及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等,作為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群,更需要一支富有愛心、耐心并具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等各種專業知識的隊伍為之服務。所以,今后要加強專業化服務與志愿者服務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這就要投入一定經費作為社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培訓經費,逐步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和專業知識,要鼓勵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對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考試合格發給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要加強對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逐步提高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另外,社區養老服務站配備的公益崗位人員,包括所有社區公益崗位人員,不是管理人員,而是直接為社區群眾服務的服務人員,不愿從事社區為老服務的公益崗位人員要及時辭退,另行聘用,以保證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第六,加強宣傳,營造社會化居家養老的良好氛圍。無論從歷史還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來看,社會化居家養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依然是養老的主要方式。

        因此,要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要全方位多層次加大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關愛老年人的氛圍,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每個公民都知道尊老敬老養老是我國憲法規定的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提高人們對社區志愿服務的人們對社區志愿服務的認知和參與程度,進一步完善有關養老法規及制度建設,使老年人的各種權利得到法律的切實保障,從而使廣大老年人真正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舒適生活,愉快地安享晚年。

        2、加大社區建設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體系

        第一,加大社區基礎建設的投入,開通社區服務智能化信息網絡系統。要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便捷,離不開智能化信息網絡系統的支持。因此,要加大社區基礎建設的投入,依托城市社區信息平臺,在社區建立為老服務熱線、緊急救援系統、數字網絡系統等多種求助和服務形式,建設便捷有效的為老服務信息系統,打造整體聯動的服務平臺。第二,建立多功能的社區居家服務網絡系統。要鼓勵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發展連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的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的多種服務。多功能的社區居家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豐富老年人的閑暇生活、日常生活照顧服務等,好的社區居家服務系統要形成就近、便捷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不出小區就可以享受到生活所需的服務。要從老人實際需求出發,服務內容應包括求助、醫療、文化娛樂等服務,服務形式可采取上門服務(居家服務)、社區設施服務(如日間護理中心、社區活動中心)、社區援助網絡服務(如社區結對關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習慣利用不同的服務項目和服務形式。第三。建立和完善社區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建立社區老年人健康檔案信息網絡系統。社區要定期組織人員對社區內的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普查,建立老年人的信息檔案,依靠這些檔案信息,社區服務組織對社區內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片區醫生定期巡診或上門服務,方便老年人就醫,確保困難老人、高齡老人的疾病得到及時治療。另外,作為社區醫療機構,還要加強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提供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護理和心理咨詢等服務。

        3、要強化社會參與,充分利用豐富的社區資源

        第9篇:社區建設存在的困難范文

        >> 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的探索 OTT智能電視與智慧社區建設的融合探索 淺析智慧社區的相關概念及其應用實踐 社區的智慧 智慧社區建設思考與探索 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的“細胞單元” 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思考及探索 探索智慧醫院建設中的問題及應對 健康社區的探索 城市社區管理體制創新的探索及完善 淺談我國智慧社區的建設及發展策略 基于智慧揚州的社區服務信息化現狀及對策 智慧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其解決對策 “智慧的社區”延伸到企業 智慧社區的產業鏈構筑 星湖云社區里的“智慧生活” e安居:做社區的智慧大腦 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識社區研究 “智慧社區”的養老生活 互聯網+智慧社區的應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1 引言

        隨著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生態環境壓力的越來越大,住宅密度逐漸增大,城居民的居住空間和家庭結構功能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的城市運轉方式效率低下,這樣去就給我們帶來了了很多尖銳的問題,比如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的難題、公共安全完善的瓶頸、社會道德滑坡、社會保障壓力、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健康管理的薄弱、看病的困境、人們生活空間的拓展的障礙、資源如何整合再應用等等。人們開始把目光轉移到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和舊城的不斷改造,加上近幾年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智慧城市的建設概念應運而生,也成為今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良好的契機。

        作為城市基本組成單位的社區,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落實地,是智慧體現的濃縮映射區和公眾感知享有的直接獲得處。區別于傳統社區,智慧社區是在于其城市管理、政府職能以及社會服務的“智慧化”。這一獨特而鮮明的特征體現在社區服務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兩個層面。社區服務的提供者應該預先和隨時了解居民的需求,主動將精準的信息和服務,通過敏捷的手段推送給需要者;而社區服務的接受者則可以在社區內隨時、隨地、隨需地獲取各種服務和提出自己的需求。

        智慧社區建設,并不局限于信息化,它期望生活在社區里的人能夠更好地運用知識、分享信息,期望社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高效益的一種愿望,所以,它著眼于社區發展整體的總效果。

        多年來信息化建設總是強調“以信息資源為中心”、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放在首位,今天人們更需要資料精選系統而非增加閱讀量的系統。我們的信息化建設一路走來,從電子政府建設 -> 社區信息化建設 -> 社區對外服務平臺建設 -> 社區事務“一門式、一口式”受理模式 -> 智慧社區建設。

        今天我們已經意識到數據資源,軟件資源、網絡資源是同等重要,三者都是信息資源。軟件加上網絡成為智能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智慧社區建設一方面要完善政府業務自動化和數據資源的整合與開放,另一方面要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智能服務系統的開發建設上來,構建更多的社區智能服務系統,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2智慧社區服務現狀

        2.1 國內智慧社區建設概況

        國內社區建設以特點主要是“以點及面,點面結合”的方式。比如,無錫以居家養老為切入點,以實體服務為支撐,為無錫市民提供信息化居家養老服務、家庭生活服務和民生商品配送等便民服務,致力于為無錫市民搭建一個需有所應、困有所助、難有所幫的綜合性“門對門”便民服務平臺。上海陸家嘴“智慧社區”建設重點主要涵蓋社區綜合管理、社區生活質量水平、社區經濟和商業活力、社區內個體發展水平四方面內容。清華園街道從2005年起就著眼于新型社區的發展方向,建立了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并逐步開始智慧社區的理念探索與應用實踐。經過幾年來的建設和不斷完善,目前已經實現了可擴展的現代化社區服務和智能化社區管理體系。

        2.2 國外智慧社區建設概況

        國外智慧社區建設多以資源和環境為目標。比如美國迪比克市智慧社區將能源、水務以及交通三大系統建設作為優先發展領域。主要利用數據傳遞裝置、分析軟件和網絡等高新技術讓政府和市民即時監測和調整他們用水、用電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以打造真正節能、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韓國松島以無所不在運算環境以及環境感知元件為基礎,發展智慧家庭、智慧建筑與智慧卡系統。

        2.3 智慧社區的發展方向

        從上述國內外智慧社區建設的內容來看,智慧社區的建設目標是便民,節能,環保及健康,這些都是人們比較關注的突出問題,因而可以理解社區人員需求就是智慧社區的有效推動力,也決定了智慧社區的發展方向。

        3 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基本策略

        “智慧社區”立足于智慧城市針對居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及其發展趨勢和社區管理的工作內容及其發展方向,其構建領域比較雜亂,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應用程度也不高,使用人員比較廣泛和文化程度差異較為復雜,人員使用和培訓也難以具體實施,沒有形成整體推動大環境,從而導致沒有智慧社區的實現大打折扣。現有的應用系統在社區服務中僅僅起到輔助作用,還需要進行過多的人工干預和操作,為此我們提出建設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的想法,希望改變現有應用系統功能單一、模式混亂的情況,使得應用于社區服務的應用系統真正成為智慧社區的特色。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在建設策略和實現功能上,能體現出自己的優勢。

        3.1 制定統一標準

        在未來的建設中,對智慧的內涵進行抽象概括,統一名稱,規范表述,制定一套統一規范的標準,形成信息共享的機制,制定好信息交換的內容、信息交換的流程和信息安全規則,制定業務協同的流程和制度。

        3.2 統一實施規劃

        智慧社區信息化如果沒有統一的實施規劃,常常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對接困難,重復性信息確認和檢測等。在智慧社區試點過程中,具有普遍適用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機制尚未建立。其次,地區間經濟發展速度不同,經濟實力存在差距,阻擋了智慧社區在更大范圍內普及的步伐。所以社區服務信息化的建設一定要有統一的規劃,面向服務的視角進行頂層設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協同化為基本特征,構建科學、智能、人本、協調的社區生態系統;將服務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的三融合,實現對社區居民“吃、住、行、游、購、娛、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和協同化,讓“五化”成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

        3.3加強智慧社區基礎建設

        智慧社區通過對區域的地理、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系統進行數字化網絡化管理,對區域內基礎設施、基礎環境、商圈、社區生活服務業等的多方位數字化、信息化的實時處理與利用,構建以政府、企業、市民三大主體的交互、共享平臺。所以,它強調建設過程的生態體系,一是參與建設的各家單位相互的包容整合型生態,二是信息呈現和使用過程中的生態性。將社會上現有的各系統整合在一起的數字交換中心,和將紛繁復雜的信息智能化分析的自動處理系統。此外,建立強大的通信基礎設施也是為智慧社區建設做好良好的準備。

        3.4加強聯動的體系

        建設過程中要加強各個子系統間的聯動,不僅做到相同系統之間兼容和資源共享還要做到不同的系統能夠互相兼容、資源共享,通過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應用等進一步拓寬建設范圍,增強功能,更好地發揮多系統融合互動、資源共享的優勢。

        4 結論

        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是對智慧城市繼承和擴展,通過信息化手段構建社區管理、服務及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技術應用平臺和通道

        為業主提供一個信息化生活平臺,大幅提高業主生活品質,讓業主享受數字化、信息化帶來的全新生活。社區信息化建設旨在滿足小區業主獲取小區內和周邊各類信息的需求,增進小區業主與物管之間的交流溝通,提升小區物業管理和人居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我國首個國際信息化智能社區成立(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

        2.《中國物業管理》 雜志第119、125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在线图片 | 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 色色中文字幕色色亚洲 | 一本一道a√无碼中文字幕 亚洲无毒AV在线 | 欧美v日韩v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