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現代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現代教學設計

        第1篇: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詩歌部分”共計五個單元,《井》處在“生命的律動”這個起始單元,與之相配合的單元知識是“走進詩的世界”。問卷調查顯示,剛剛“走進詩的世界”的學生一旦大量接觸中國現當代詩歌的經典,真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手忙腳亂:無論是心理上或者知識儲備上他們都顯得準備不足。因為他們只懵懵懂懂只知皮毛地了解了一些關于中國現代詩歌的知識。而且部分教師自己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如楊匡漢先生的《中國新詩學》一類的學術專著,當然也只好求助于“教師用書”上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資料了。實踐證明,任何不顧及學情的生搬硬套,在教學上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

        【教學目標】

        1.體會中國現代詩歌《井》的韻律和節奏;

        2.領悟中國現代詩歌《井》奇特的思維方式;

        3.獲得賞析中國現代詩歌《井》的審美愉悅;

        4.領悟中國現代詩歌《井》所包含的人格魅力的內涵。

        【教學難點、重點】

        1.借助對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作用的“特殊小節”的分析,領悟體現中國現代詩歌“內在律動”的奇特思維方式;

        2.借助對“特別句子”的剖析,體味詩歌精妙絕倫、雋永醇厚的語言;

        3.借助介紹“誘導效應和美感效應”這一中國現代詩歌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初步了解詩歌的美感來源。

        【教學方法】誦讀法 替換法 對比法 質疑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中國現代詩歌的教學,總是要剖析文本,誦讀它的詩句;由一個小節到全詩,總是要理清它的思路,咀嚼它精美絕倫、雋永醇厚的語言,體悟它所包孕的感情,總是要從中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進而引起共鳴。《井》的教學就是如此。

        一、誦讀:把握全詩的韻律和節奏

        師問:[復習“走進詩的世界”,要求學生復述單元知識要點,初步把握中國現代詩歌的定義(廣義和狹義)、特征(外形上的分行,體現韻律節奏的押韻,發抒情感、表達哲理、描繪場景的精美、雋永的語言)。]同學們,你們誦讀了《井》這首詩,請你們找找看,它是怎樣押韻的?(學生可能一時找不到,即使找到了,答案也一定是五花八門,不一定全都符合標準答案,此時不要強求一律)

        明確:《井》它的外在形式是比較自由的,但它仍然嚴格地按照“抱韻、換韻和交叉韻”的方式押了韻。全詩的“生命律動”就是通過押韻的形式體現出來的。

        按語文教學的常規做法,在剖析文本之前,不外以誦讀為先、為主,現代詩的教學當然也離不開去誦讀詩歌的文本,進而把握其思路。如果說古典詩歌是以其對仗的工整、用典的巧妙和嚴格的押韻以及語言的含蓄取勝的話,那么,現代詩歌就只能憑借其意象的選擇、詩歌的內在律動(押韻)和明白如話的語言奪人眼球。基于此,并參照課后“導讀提示”的要求,教學《井》應該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誦讀,把握好這首詩歌的內在節奏和韻律,并通過誦讀來理清詩歌的思路。無論是集體讀、個人讀或是教師的范讀、學生的仿讀,都是為了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為把握詩歌的思路、體味詩歌的意味和韻味服務。我們知道,《井》這首詩的“生命律動”與前面郭沫若《天狗》“狂飆突進”式迥然有別,它是內斂的,“靜默”的,雖然它的形式是比較自由的,但它是嚴格地按照“抱韻、換韻和交叉韻”的方式押了韻的(見教師用書p7,茲不贅述),表現出了一種堅忍不拔的品質。

        二、靜思:領悟全詩奇特的思維方式

        師問:同學們,你們誦讀《井》這首詩,發現沒有:它有幾個在韻律、節奏和結構上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作用的“特殊小節”,你們能夠找出來嗎?

        明確:誦讀《井》時,細心的學生會發現,第三小節和第六小節共有四處的停頓不合常規。分析好了這些“特殊小節”,就可以較好地把握全詩的韻律、節奏,進而領悟中國現代詩歌奇特的思維方式 。

        譬如“但我只好被摒棄于溫暖/之外,滿足于荒涼的寂寞:有孤獨/才能保持永遠澄澈的豐滿”(三節)“但我將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滌/它們”,“我將永遠還是我自己(六節):靜默……,……也苦笑幾聲”(七節)。

        前三處屬于切斷句子的非常規的停頓,后面一處是借助標點符號(冒號)使結尾的那個小節獨立成章。這里的第三小節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分析好了它,整個全詩就豁然貫通了。第三小節的“之外”之所以提行,是為了突出“人們”有溫暖而我(井)沒有,但人們在饑渴之時,便“滿面煩憂”,“前來淘汲”,因而打破了“我完整和諧的世界”,使我感覺到了自己被荒廢于寂寞的荒郊野嶺和“被摒棄于溫暖之外”,而我對如此險惡的環境并不像人們那樣憂心忡忡而是對此感到滿足。因為只有這樣的孤獨,才能使我保有永遠的純潔,永遠充滿生命的活力。至此,“井”的樂觀、自信、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就被突出出來了。而且和上一小節對井的描繪連成一體:雖然平時“我是靜默”(內心寧靜),但并不妨礙我充滿信心地對理想的追求(井口雖小,但水面有小草,還映出了飄著浮云的高遠的天空,井的追求不可謂不高遠)。與下一小節寫人們的自私和悲觀相銜接:人們只顧汲取我的水而不了解我的內心、我的追求,更不了解我的樂觀自信和純潔的內心世界。因為在我被人們汲取之后,我在“剩下冷寂的心靈深處”是對現實環境(四方飄落的花葉腐爛、垃圾)的純化(洗滌),以使我“保持永遠澄澈的豐滿”。而這種豐滿是因為“我的生命來自黑暗的地層,那里我才與無邊的宇宙相聯”。這樣很自然地推出最后小節的我自己:洗滌舊物,沉淀雜物,保持清澈,不改初衷和追求,對命運的不公不逃避,對贊揚不興奮,保持自己內心的寧靜,不忮不求,做永遠的自己,有堅定的信念和理想的追求,不卑不亢,豁達大度。當然幾處非常規的停頓,只是為了強調諸如此類的內容而已。如此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剖析這里的詩歌節奏、韻律,得到的不僅僅是對現代詩歌特征的了解,而且可以借此深深地體味出現代詩歌這種節奏、韻律所產生的詩歌意味、韻味。

        三、共鳴:引導學生獲得閱讀詩歌的審美愉悅

        師問:同學們,除了通過誦讀體味出現代詩歌這種節奏、韻律所產生的詩歌意味、韻味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嗎?請同學們說一說,好嗎?

        明確:通過體味詩歌精妙絕倫、雋永醇厚的語言,用增刪比較法,分析“特別句子”就可殊途同歸。

        設計理念:一般地說,通過對于現代詩歌的學習,總是由體會美好的語言為橋梁,向往、通往美好的事物和坦途,使自己在思想感情、審美情操上得到提高,進入一種極高的境界。《井》的美美在其感情的深沉,感性的細膩。“就創作而言,從審美主體的需要來看,一首詩歌應該具有兩個基本的效應:誘導效應和美感效應。”楊匡漢教授認為,所謂“誘導”,是指詩歌不能明白地說出生活和情感,它只能通過它所反映的生活和傳達的情感去誘導讀者體驗、理解歷史的和現實的生活。所謂“美感”是指成功的詩歌必須要調動起人們各種心理功能的和諧運動,產生一種美感愉悅。“無論是‘誘導’或者’‘美感’,都以陶冶人們高尚的心靈為藝術的目標”。而要引導學生獲得閱讀詩歌的審美愉悅,除了體味詩歌精妙絕倫、雋永醇厚的語言,分析“特別句子”,別無他法。

        陳軍老師認為,“讀新詩,最終全都立足于‘特別句子’和‘時代句子’。”下面我們選幾個《井》里的“特別句子”來剖析一番。如“你們可用垃圾來使我被遺棄”,如果去掉“可”和“來”,情形會怎樣呢?不用“可”和“來”,是被動的承受,寫出的是我的埋怨和悲觀;用了“可”和“來”,是主動地要求,寫出的是我的挑戰和樂觀,其韻味天壤之別。又如“你們也只能擾亂我的表面”,去掉“也”字,陳述的是客觀事實,語氣平淡,除此之外,沒有言外之意;保持“也”字,陳述的是主觀看法,語氣強烈,含有充其量你們擾亂了我的表面,但對我的內心一點也沒有損傷,反而是我笑對你們的擾亂,體現出井的樂觀、自信、不畏艱難險阻的大無畏氣概,韻外之致十分深厚。這樣對“特別句子”的分析,既誦讀了詩歌,又理清了思路,還體悟了美好的情感,當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四、質疑:促進學生的思想飛躍

        師問:基于中國現代詩歌的“ 當代視角”來審視《井》,除了我們已經獲得的審美愉悅外,我們思想上是否能夠相應地得到提高呢?也就是說,除了接受《井》一詩教材要求我們懂得的思想內容外,與時代同步,作為當代人,我們還有哪些新的認識呢?

        明確:我們應該有基于當代人的當代視角。

        設計理念:我們知道,雖然學生們學習的是現代人認識生活的現代詩歌,但應該“用當代眼光認識當代生活,用當代觀點思考當代社會,用當代精神擔當當代責任,用當代思維培育當代智慧”。杜運燮的《井》以“井”喻人,寫出了一種不事喧嘩、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態,它的生命律動是內斂、“靜默”的,表現了一種堅忍不拔的品質。這無疑是詩人所尊崇的一種人格。這首詩寫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它無疑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勵大家眾志成城、同仇敵愾,頑強樂觀地應對民族的苦難。我們今天讀這首詩,當然除了繼承杜運燮所倡導的人格外,我們還可以讀出:在艱難險阻面前,我們除了忍受,還需起而抗爭,努力去改變惡劣的環境,創造美好的生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教學反思】人教版《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的“詩歌部分”,共計二十五首詩歌,五個單元知識的介紹。對于這些詩歌的教學,在常規的教學中,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就是所謂的優質課競賽中詩歌的教學也不令人滿意,教學現狀堪憂。

        據筆者調研的資料顯示,教學中存在的較大問題主要是缺乏宏觀視角、微觀視角、當代視角、審美視角。具體地說,有以下六點:①詩歌閱讀缺乏“整體性”,分析支離破碎,隨意性大;②單元目標意識不強、單元任務沒落實,只是在一課一課地“教教材”,而沒有從宏觀上、前后勾連地“用教材教”;③教學方法單一,以誦讀法為主,雖然有教師范讀、學生學讀,個別讀、集體讀等形式,雖然輔之以聲、光、電的多媒體,但方法仍老套,毫無新意;④體悟語言的任務被虛化,學生因為沒有體會到詩歌精妙、雋永的語言魅力而缺失詩歌美好情操的熏陶的訓練。⑤教材里的教學資源沒有較好地利用,雖然運用了教材以外的資源,但舍近求遠,白白地浪費了專家教授們可貴的心血;⑥詩歌解讀缺乏“當代視角”,沒能引導學生“初步學習用當代眼光認識當代生活,用當代觀點思考當代社會,用當代精神擔當當代責任,用當代思維培育當代智慧”。教師們據此設計出的教學方案也參差不齊,有些甚至還平庸得很,就是一些優質課的獲獎的教學設計也不免瑕瑜互見。

        筆者在校教科室從事校刊編輯、負責修改教師的教研論文、指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等工作,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情況比較了解,也參加了一些教師的賽課活動,由于是“旁觀者清”的緣故,看問題自認還比較客觀。我的這個教學設計是有感于大多數教師的同類教學設計的不完善而作的,也難說有多完善,但至少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鄒小千,教師,現居重慶。

        第2篇: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現代教學設計理論 專業英語教學 教學效果

        培養成功素質人才的教學目標要求教育者們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傳統的教學設計已經不適應外語教學的需要。為了追求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們一直都在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進行著教學設計,但由于指導思想和設計方法各異,教學設計的性質和教學效果也不同。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和行為理論的形成,逐漸形成了由多門學科和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它把教與學的科學原理應用于規劃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是一門把教學理論、設計思想、技術應用結合起來的綜合性的知識系統。教學設計包含分析教學目標,了解教學對象,確定教學策略和設計教學評價等內容。具體來講,可分為課程設計、教學單元設計、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媒體設計等不同層次的設計。

        在專業英語教學的實踐中,現代教學理論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的設計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考慮了以下因素:學生、學科的內容結構和學習的心理加工模式及專業英語教學大綱與專業英語四、八級考試大綱。教學目標設計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而不僅僅是主觀認定的一般學生。在一二年級階段,依據課程大綱給學生制定學期教學目標:本學期應該達到的英語程度,包括詞匯量、寫作水平、口語水平等,以聽說能力培養為主,教給學生基本的認知學習策略和元認知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期目標下面給學生制定單元學習目標和課時目標。在三、四年級階段,注重學生讀和譯的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擴大學生詞匯量的同時加大文化背景知識和語法結構的學習,最終把學生培養成會說會譯的應用性人才。

        2.教學策略的設計――重點在于分析學生的起點特征

        傳統英語教學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重點放在辨明學生的一般特點和特殊能力。對學生進入教學程序時的行為進行分析,以便將學生放在教學程序最適當的地方,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1)全面分析學生。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即起點英語水準、學習態度、學習風格等;記憶力等智力因素分析;學習興趣、動機、心理、需要、觀念、社會情感、控制力等人格或非智力因素分析。大學生的智力水平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此時需要大大提高非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如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個人歷史、學校生活狀況等。

        (2)分析實例。為了優化教學設計,我在2009級2個新生班和2007級3個本科班進行了個人情況綜合調查、個人訪談,教學效果反饋和教學建議等問卷測試。結果表明:①盡管學生能普遍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85%的學生對英語對自己未來的作用還“不大明確”或者“不明確”。對英語的學習熱忱也集中表現為:“一般”、“不大喜歡”和“不喜歡。”②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說聽說能力很差,很多學生對于開展交際活動的要求很高,認為英語沙龍并不能達到自己練習英語的目的。③94%的學生厭倦機械枯燥的學習方式,希望老師能夠幽默風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盡量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④99%的學生認為記單詞是最困難的事情,迫切希望能短時間內提高說與譯的能力。⑤學生的成績差異較大,因而如何兼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任務擺在了教師的面前。

        (3)教學策略實例。通過上面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仍然存在著錯誤的英語學習觀念:將通過專業英語四、八級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英語學習只在課堂的45分鐘內,學生很少或者幾乎不去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只跟外教交流,不跟基礎好的同學或者老師交流,不善于利用語言學習環境等。針對此現狀,在教學設計中,我采用了以下策略:①介紹前人的經驗。花了大量時間搜集各雜志、報紙和網絡上英語界知名老前輩學習英語的經驗體會,選取精華以各種形式介紹給學生,如博客、QQ群、電子郵件等。②多次請高年級的優秀同學介紹學習經驗或者直接告訴學生高年級同學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成績,如考研情況、過級情況等。③對綜合英語和聽力等專業核心課程給學生作全面介紹,包括教學大綱、課程具體要求、單元教學目標、教學評估等,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一個全面清楚的認知。④向學生介紹英語學習策略,指明英語的多用途。⑤針對學生頭疼的單詞問題,進行詞匯記憶講座,讓學生明確記憶規律。

        3.教學設計的階段性步驟

        專業英語的核心課程都是以單元為劃分的。在安排了單元課題順序的前提下(有些課程沒有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講解,如語法。教師把各單元打亂,重新編排。),力求使每一單元按以下步驟設計:(1)陳述課的目標,劃分課的學習結果領域;(2)列出預使用的教學事件,學生需進行的課堂實踐準備活動;(3)列出每一教學事件賴以完成的教具及活動;(4)說明教師的作用和各種教學活動(教學建議)。

        4.教學評價的設計

        傳統教學和現在教學設計理論對教學評價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以前只是注重學生達到學習目標了嗎?強調學生學習的結果。現在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也進行了評價。考慮了多方面的問題如維持了學習興趣嗎?使用了什么視聽說輔助手段?等等。教學設計中對學生行為的測量注重以目標和標準為參照體系,評價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每個階段或環節對目標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將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名,注重縱比而不是橫比。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這方面的教學設計還有待提高。

        參考文獻:

        第3篇: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嘗試;素質教育

        隨著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在現代化多媒體電教手段的輔助下學生學習記憶知識已經大為方便與靈活,故傳統英語教學中的分段切割教學已經成為教學設計過程之大忌,從而對于廣大英語教師來說,整體教學應當成為首推的考慮與選擇。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綜合能力和技巧的訓練是整體教學的支架。只有通過這些方法才能使學生鞏固、擴大英語基礎知識,全面發展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從而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因此筆者就以The necklace為例,在實際教學中獨辟蹊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和步驟。

        1. 創設情景學習英語單詞 通常而言,在戲劇材料中出現的生詞并不多,如在The necklace一文中除人名外,共安排了23個生詞和詞組,這與常規課文教學中的40-60個生詞、詞組相比則是天壤之別了,無形中這也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和記憶上的方便。 在導入新課時筆者采用幻燈片的形式將所有單詞逐一呈現,并對重、難點詞匯配以典型例句, 通過反復的頌讀和操練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景中牢固記住拼寫并學會熟練應用;同時,以單詞為線索,邊學單詞邊完成對課文的整體閱讀,以使學生盡快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統一的整體認識。在整體閱讀中讓學生感受到戲劇場景的變化,讓學生留意舞臺說明。這樣通過整體閱讀與教學,學生大體上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配以相應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強化的目的。

        2. 創設情景進行語言訓練 通過閱讀,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然后針對某些具體的日常用語、交際語言進行情景化訓練 ,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提高能力的過程。

        (1)假設對話場景。如在The Necklace 一課中筆者著重對How about… 進行如下操練:

        A:Yesterday there was a talk about English grammar given by professor Gao in Class 274.

        B:Did you go to listen to it ?

        A:Yes,of course.

        B:How about it?

        A: It's greatly wonderful and helpful to us very much.

        (2)簡要說明課文中交際用語的使用場合。如why not/why don't you…句型通常用來表示建議、提議等。

        eg: Why not try again ?

        Why not tell me as soon as possible?

        (3)在教師精講精練的基礎上,將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對語言點的講解不宜過多、過細,要詳略得當,重、難點突出;同時要注意方法的多樣化。如本文筆者就著重I don't think I know you中的否定轉移(transferred negation),cost,marry,worth等進行了講解和練習。在講授否定轉移時采用英漢對比法:

        eg:①我想我不認識你。I don't think I know you.(而不能說I think I don't know you.)②他想他不認識你。He think he don't know you.

        由此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總結出否定轉移的規律:當主語為第一人稱,謂語為think,believe,suppose等表示想法、意念含義的動詞時,通常將賓語從句中的否定詞移為主句。cost采用聯想法,順便讓學生復習鞏固一下其他表示“花費”含義的相關詞匯(spend,take,pay)的用法和區別。Marry采用歸納法,可以先給出學生例句,然后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和分析,歸納并掌握其用法。Worth采用分組討論和學生講授法,然后教師及時加以指正和補充。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夠有效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從而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 編排對話 剛開始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原課文中的對話,要求學生盡量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用流暢、自然的語言,配以表情、動作,再加上一些小道具,生動形象地再現現實生活中的交際場景。通過表演對話把“死” 的書本知識重新回歸到“活” 的現實生活中,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模擬真實的交際情景更加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另外,表演對話也培養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再此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提高要求,給學生提供內容梗概,讓學生自己編排情節,設計場景,組織語言,安排細節。教師只提供劇本,讓學生既當導演、又做演員,自導自演對話。自導對話對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語言駕御能力,能靈活、純熟地使用所學知識,組織對話,語言正確、準確、流暢、自然,它給學生提供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交際場景,有效地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自導對話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動空間,學生可自行設計不同的場景、細節和語言,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和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4. 開放式作業 作業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采取多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1)討論人物形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本文主人公Mathilde Loisel進行多角度的透視分析,同時寓思想教育于課堂語言教學中。這樣不但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且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樹立了正確的學習態度,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

        (2)續寫課文結尾。學完本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原對話續寫故事結尾,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自己構思新穎獨特、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的故事情節。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查閱學習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Internet、圖書資料去查閱和了解有關作者、課文等的背景知識以及邀請、舞會等西方文化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這樣又能促使學生逐步意識到英語是窗口、是橋梁、是工具,通過它可以開拓視野,增長見識,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社會文化,是與世界交流、溝通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朗文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編.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o必修)英語第一冊(下)[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朗文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編.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o必修)英語第一冊(下)教師教學用書[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論文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 教育技術能力

        [論文摘要]文章根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要求和框架結構設計了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驗課設計方案。具體包括明確教學目標,設定總任務,分析教學內容及學習者,設定并實施分任務以及具體任務;最后,從教學實踐論的角度,結合具體案例論證了任務驅動法在實驗課中的運用效果。結果表明,該方法的成功運用使得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

        一 引言

        2004年12月25我國正式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該標準從4個大的方面,14個小的方面對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新的時代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強中小學教師后備力量(高校師范生后文簡稱高師生)的教育技術能力教育正是適應這一時代要求的有效途徑。目前,幾乎所有師范高校都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設為師范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旨在提高他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是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實驗課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師范生掌握教育技術基本技能的程度。然而,在實驗課的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實驗教學的質量。諸如硬件設施不夠完善;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內容繁雜,教學重點不突出;實驗課時少。而教學內容多;教師隊伍素質不高;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單一(“以教為主”)等問題。那么,如何在改善了硬件環境,改革了課程設置,提煉了教學內容的條件下進一步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這值得我們思考。本文就是針對該問題,以華中師范大學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為例,對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驗課教學設計進行了研究。并對教學實踐中的案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對進一步提高高師生的現代教育技術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要求及任務驅動法的涵義

        1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

        華中師范大學將這門課的具體實施落實到信息技術系,信息技術系具備開設這門課的軟硬條件,既有優良師資(大部分都是從事教育技術研究和教學的專家或教師),又配有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學平臺實驗室、遠程教育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實驗室、電子白板實驗室(微格教學實驗室)、數碼圖像采集及視頻采集實驗室。為了克服全校人數多而師資和實驗室有限,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時少(理論+實驗共36個課時,另有6個機動課時可供理論課老師補充理論教師使用)等條件的限制,我校做了如下安排,如表1所示:

        第一,現代教育技術精品課程網站供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拓展學習用。第二,為了籌備虛擬實驗室的建設,每個階段會開設一個網絡班,以探尋實施網上教學的更好途徑。經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從以上安排可以看出,我校具備了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要求的硬件環境,課程設置也較合理,教學內容由現代教育技術資深專家編排,重點突出,師資總體素質較高。那么,如何在現有良好條件下進一步提高高師生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這成為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教學方法的變革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為此,我們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很好地在實驗性、操作性強的實驗課中應用。

        2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涵義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很好應用于以實驗性、實踐性與操作性較強的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好奇心的情景為基礎,以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任務為載體,使學習者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完成大、小任務為明線,以學生通過教學后應達到的教學目標為暗線,是一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教學方法。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思想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及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這正是任務驅動法所要達到的目標。使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有趣任務完成的同時,達到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從現代教育技術各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步驟等都可以看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實驗性和實踐性,非常適合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際的教學實踐證明了,通過將該方法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高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都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收到了與“傳統的教師操作,學生跟著做的”的機械式教學方法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三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中的教學設計研究

        1 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框架

        我校根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目標要配合理論課專題的要求,開設了如上9個實驗。以上框架圖的特色之處是——通過完成這9個實驗,能達到全方位的培養高師生現代教育基本技能的目的。實驗一、二、三能培養高師生運用信息化學習環境教學的能力;實驗五、六、七、八能全方位的培養高師生采集和制作教學中所需要的圖像和視音頻資源的能力:實驗八能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搜集、篩選、管理、評價和創造性的運用各種網絡資源的目的;實驗九能培養高師生教學設計及創造性的運用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到的教學資源的能力;通過實踐的教學實踐證明,采用我們這中框架進行實際的教學,高師生最終達到了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另外,根據實驗項目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我校專家教師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的探索和改進,最終采用了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并對往屆畢業現在正在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校友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和交流,證實了這種方法確實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順利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目的。

        2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中的實施流程

        (1)明確實驗課總目標,設定總任務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總目標旨在培養高師生在信息化環境下,創造性地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能力。即培養高師生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增強其職業技能,為培養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適應未來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奠定良好的職業基礎。

        為完成此目標,我們設定了一個總任務——實驗課結束后,每個小組能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專業不同的,要達到統一意見)合作完成一份親自制作的合理整合各種多媒體資源的信息化教案,并在最后一次理論課上以說課的形式匯報各小組的成果。

        (2)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的分析

        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是配合著理論課進行的,我校將理論課的內容分成十一個專題并配有相應的實驗內容,分別為專題一: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簡介;專題二:現代教育技術概述;專題三: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專題四: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專題五:信息化學習環境;專題六:信息化學習資源的搜集與應用;專題七:信息化學習資源設計與開發;專題八:信息化教學設計;專題九:教學設計案例研討;專題十:未來學習體驗與展望;專題十一:學習成果交流。其中專題五、六、七、八、九都有相應的實驗。我們從總的實驗任務出發,將實驗任務分成兩大類即信息化學習環境和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由圖1知,我們再將這兩類任務進行了具體的劃分。可見,我們整個實驗課程的任務設計相互之間層層相扣環環相依,實驗四、五、六、七和實驗八是實驗九的基礎,反過來實驗九又是實驗四、五、六、七、八的目的。而實驗一、二、三則是高師生運用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前提,反過來能夠在以后的教學中熟練地運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則是我們開設實驗一、二、三的目的。

        實驗課的教學對象是全校師范生,其中絕大多數是大三學生,只有少數大四的學生。我們的教學對象絕大多數都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清楚的認識和定位,

        對將來從事的職業也有了相對清楚的定位,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這門課,目的性更強,學生的學習的動力更大。

        (3)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設定分任務

        在明確了實驗課總的教學目標和學生需完成的總的任務以及分析了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征后,便要根據需要掌握的分知識點和技能及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的明確分知識點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導和評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標準和依據,因此,對于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而言,闡明各個具體實驗的教學目標,對保證整個實驗課的良好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單個實驗的教學目標明確后,需在此基礎上設定各個分任務。具體應該給設定什么類型(封閉性、半封閉性、開放性)的任務要依據具體的實驗目標而定。如實驗五——數碼圖像的處理實驗的其中一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Photoshop軟件的界面,能夠靈活調整軟件工作面板和操作常用工具;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給學生設定了封閉性小任務——在教師操作和演示后,學生要使用錄屏軟件自己動手錄制下Photoshop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和常用面板的功能介紹(32具箱中的選區工具、移動工具、套索工具、魔術棒工具、裁切工具、圖章工具、橡皮擦工具、油漆桶工具、文字工具及導航器面板、歷史記錄面板、圖層面板)的使用方法的視頻:

        (4)具體任務的實施

        各個實驗的具體任務明確后,便進入了任務的具體實施階段。教學前需將學生分組(3-5人為宜),并選出組長。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保證教學的高質量完整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圖2的虛線框中我們可以看到任務實施的具體流程,我們將以《實驗五數碼圖像的處理》在任務實施的案例分析中進行詳細介紹。

        (5)任務的評價

        任務的評價是任務驅動教學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明確自身的不足和同伴的優點以及自我反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驗的過程及實驗完成后,教師要對學生給予適時的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但教師需注意,應以鼓勵性言語為主。

        我們在任務的評價這一環節,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圖2中可以看出,對于實驗課的總任務,我們給予的是總結性評價。對于分任務,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共同點是,兩者采用多元化評價的方式,即“實驗考試+電子作品+平時表現+其他”的方式。我們將教師、同伴、自身的評價結合起來,并同時使用定性(三方給出評價的言語)和定量(評價量規表由三方給出具體的分數)評價兩評價方式,最終對小組及個人的學習給予相對科學的評價。 轉貼于

        四 教學實踐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實驗五數碼圖像的處理》為例,談一下具體任務實施的流程,本實驗為4個課時,是在《實驗四數碼圖形的采集》基礎上進行的,授課環境是多媒體網絡教學實驗室。

        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第一步,教師利用極域電子教室對學生機進行廣播教學,隨后展示實驗完成后的作品,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步,教師告知本次任務與總任務的關系及其在整個實驗課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任務是總任務的基礎,完成本次任務后,學生可以利用Phocoshop工具制作個性化課件的背景和教學中急需的圖片。第三步,教師向同學們明確本次實驗的目的,讓學生明確通過本次實驗后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便學生進行自我檢驗和反思。

        2 教師進行必要的演示,并布置不同層次的任務

        本實驗有三個教學目標,我們根據這三個教學目標向學生布置了三個不同層次的任務,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具體安排如下表2所示:

        3 學生明確具體的任務,小組協作或單獨完成任務

        教師布置完任務后,各小組商討各任務具體如何解決,如何分工協作等事項。對于任務一。教師給各小組限制了具體應該完成的任務。任務二,為了讓學生們重點掌握圖層這一知識點,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半開放性的任務,鼓勵學生使用多種方法去完成任務。而任務三教師則給學生留有充分發揮的空間,這一任務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雙主”教學方法,除了以學生為中心外,教師要擔當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引導學生在問題中主動思考和探索,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4 小組或個人提交電子作品

        在實驗課開始之初,我們已讓每個學生建立了“學號+名字”命名的文件夾,以記錄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即使用“電子學檔”的信息化評價工具。當各個小組完成任務后,將作品放到他們的文件夾中。若是要求單獨完成的任務,就單獨放到他們自己的文件夾中即可,若是小組集體成果,則小組成員每個人分別將集體成果放一份到自己的文件夾中,最終,學生使用極域電子教室提交給實驗教師,下課前教師會將他們的作品分享給所有的小組。

        5 任務的評價

        對于具體任務的評價,我們一般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教師在本實驗結束前要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評價的具體方法是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在教師分享了各小組作品后,再分發給每個學生一份評價量表,上半部分是定量評價量規(包含評分的幾個維度和相應的分數),下半部分的定性評價(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我這樣評價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師的話”)。每小組總的評價成績會計入學生的實驗課的最終成績。具體見表3:

        本案例的特色之處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遵循了任務設計的原則。設計的任務暗含了學生要掌握的技能,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便于教師檢查和考核等特點。第二,設計的任務具有層次性,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第三,采用“電子學當”的信息化評價工其記錄學生的在整個學習過程的作品,有利于學生自我評價,有利于教學對學生學習情況更清晰更全面的掌握,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第四,采用“3*2模式”評價法。其中的3是種方式——“教師、學生自我、學生間”,2是兩種評價方法——“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既有可以學生的作品做出較科學的評價,又有利于學生認清自我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

        五 小結

        教學實踐的研究結果表明,基于任務驅動法的實驗課教學設計,結構合理、操作靈活、實施流程簡單,設計的任務也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反饋的信息也表明通過教育技術實驗課的學習他們既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本研究一方面旨在提高本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對開設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廣大師范院校提供了一種實驗教學的很好借鑒。

        參考文獻

        [1]何克抗,關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05,(4):37-40,

        [2][3]郭紹青,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7)57-59

        [4]吳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的實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6,(5):30-32

        [5]楊九民現代教育技術(第2版)[M],湖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吳雅琴,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以醫學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7,(1):30-32

        [7]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楊九民,范官軍,教學系統設計原理[M],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第5篇: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一、創設愉悅情境,引發學生主動思維

        著名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學習創設一種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出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比如,“數的認識”若按常規教學設計學生學起來會比較乏味,筆者就用多媒體自制了一個課件:美羊羊要上學,媽媽為它準備了好多的鉛筆,美羊羊想知道有多少?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它嗎?于是學生爭先恐后地數起來,在學生數的過程中,筆者同時設置了語音,動畫中傳出美羊羊數數的聲音,學生聽后興致很高,效果也不言而喻。

        二、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孔子要求自己的弟子“百事問”,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課堂教學里,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設置一定的疑問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借助自身的認知水平和特點,能積極動腦思考,主動思維。比如,在教學有關連加的內容時,筆者運用多媒體創設了選擇路線的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從A地到B地有幾條路可走,哪條路最近?由于A地到B地中間有不同的點,這就給學生設置了不小的疑問。學生對著展示的情景一個個的努力找著,一條條地算著。接著,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動畫的箭頭效果清楚地向學生展示可能的路線,教會學生全面而完整地掌握尋找路線的方法。

        三、創設議論情境 啟發學生深刻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結果,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議論和爭論能使有爭議的問題逐漸變得清晰和明確。所以,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中可能引起學生爭論和討論的內容,并輔以一定習題和練習使之變換,創設議論情境。因為這個年齡段所特有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學生被調動起來,且積極參與討論,在眾多的同學討論中,他們的思維受到啟發,還時不時能閃耀出智慧的火花。這樣,經過學生自己爭論而明確的知識將印象深刻,不易忘記。同時,在爭辯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得到培養,思維也因此變得靈活。

        四、創設激勵情境,促進學生敏捷思維

        學生自主性學習首先必須具備發展動力,具體表現為“愛學”。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鍛煉其頑強的學習意志,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給予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小學生渴望得到來自家長、教師的贊揚和鼓勵,過多的挫折容易傷害其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多用正面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上的滿足。其次,將教材與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如在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整理和復習》時,筆者創設了“小金魚遷新居”的情境,即利用多媒體分別出示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的魚缸,并提出問題:如果想給小魚找個寬敞的家,大家準備選哪個做它們的新家?求物體體積等枯燥的幾何問題通過多媒體被故事化、生活化、情趣化了,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另外,多媒體兼具信息容量大、綜合圖形聲像表現的優勢,并可以實現人機互動。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的這些優勢,靈活地去創設一些激勵情境。

        當然,如何更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去創設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讓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還需我們今后進一步地去探索和實踐。相信通過教師不懈地追求,現代教育技術就定能在小學數學課堂里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第6篇: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高職高專 教學系統設計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53

        Abstract Curriculum design is the most basic and core conte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t is a means to test whether the teaching can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system design" in Yun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carries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course "teaching system desig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design; curriculum design

        “教學系統設計”課程是云南高職高專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①教學設計能力是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職業素養中的核心能力,其實施效果直接影響到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生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

        1 云南高職高專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教學系統設計”課程實施現狀分析

        通過隨機訪談、觀察、調查云南高職高專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尤其是對理論講授課不感興趣,自學能力低。此外,高職高專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崗位群面向的是小學教師和教學系統設計師,課程教學的地點為網絡機房,學時為72個學時,教材選用的是高教出版社出版、何可抗主編的《教學系統設計》。

        2 云南高職高專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教學系統設計”課程定位

        “教學系統設計”是針對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在教育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在教育技術專業的能力結構體系中,教學設計的能力因素是其重要部分,其他的能力因素都是圍繞它而展開的。本課程的本質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實踐,適應了信息時代的小學教師崗位的基本素質的要求。其課程目標為:掌握各種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的設計、應用、評價的基本方法,并能借助各種設計模式和操作表格,聯系實際,參加實踐,初步具有教學設計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進行課件設計的能力、軟件制作能力;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意識。其中,最核心的目標為學生能夠具有教學設計理念,學會在設計教學時能夠靈活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原理對學習者和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進而撰寫教學目標、教學媒體和方法達到優化學習環境,提高學習者學習效率的這種方法,形成有意在我國教育和教學領域中去實踐和創新的情感,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要,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服務。

        3 教學設計與實施

        “教學系統設計”是教育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②主要是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所做的系統安排,著重創設學與教的系統,以達到優化教學、促進學習者的學習。③本課程內容包括教學系統設計的基本理論,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與設計、學習環境設計、教學系統設計結果的評價以及教學系統設計應用案例分析共7個章節的內容。④章節內容可以劃分為前段分析、設計、評價三大部分,這三個部分為線性的邏輯關系,其中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特征分析為前端分析,這些分析的結果影響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以及學習環境設計即設計階段。其中重點內容為教學系統設計應用案例分析,難點內容為教學系統設計結果評價和學習環境設計。最核心內容為學生大腦內隱教學設計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特點,將教學內容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的系統化為依據進行整合,設計出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按照不同的學習項目分成不同的學習工作任務。引導學生從接受任務到任務完成都必定會遵循 “創設問題環境――小組分工合作 ―― 成果展示與交流―評價反思” 基本的工作流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老師的循循善誘指導下通過項目進行的過程訓練。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每一個章節對應一個任務活動,實施了“學做合一”,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實踐性和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能力。

        4 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學生學會在上課之前如何備好課,如何對課堂進行設計,因而采用過程考核和期末考試這兩種方式相結合,各教學環節占總分的比例:平時成績50%,期末考試50%,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小組成果展示得分、個人模擬課堂講課方面的考核,期末考核的內容偏重于案例分析和設計內容。

        5 小結

        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緊跟時代脈搏,將新的教學理念呈現給學生,利用教育技術的專業優勢,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采用多種形式如觀課、設計比賽等,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水平,進而提高教學實踐水平。不斷進行課程和教學科研活動,在教學實踐基礎上提高科研水平,建設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逐步完善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授課內容、學業成績評定等方面,并形成改革的經驗推廣,以期對云南高職高專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教學設計能力培養提供指導,提升“工匠精神”的能力。

        注釋

        ① 張祖忻.教學系統設計要踐行科學發展觀[J].中國電化教育,2009(8):8-12.

        第7篇: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教育技術 藝術設計教學 互動 運用

        一、教育技術概述

        1.教育技術的定義

        教育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采用的一切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總和,它分為有形技術(物化形態)和無形技術(智能形態)兩大類。有形技術是指凝固和體現在有形物體中的科學知識,它包括從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具一直到計算機、網絡、衛星通訊等各種現代教育教學媒體。無形技術是指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論等。

        教育技術發展到現在,人們更傾向于用系統方法來定義教育技術。不同階段的教育技術中強調的技術著重點不同。教育技術概念的發展也體現著人類思維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即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學習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2.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和應用領域

        教育技術學是一個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綜合性學科,它根據教與學的理論,以學習者為中心,借助技術手段和教學資源,運用系統方法解決教學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的研究:如教育技術的概念;教育技術的研究目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教育技術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

        (2)教育技術和教育技術學的發展史;各國教育技術的比較研究。

        (3)媒體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包括媒體的分類、媒體的性質、媒體的教學功能以及各種媒體的教學應用等研究。

        (4)教學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包括以“學”為主的設計和以“教”為主的設計;教學系統開發的內容、方法、步驟等。

        (5)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新發展:包括網絡教育應用技術、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技術、虛擬現實教育應用技術等。

        (6)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管理、測量與評價。

        (7)教育系統最優化,教學環境的設計。

        (8)遠距離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包括遠程教育的模式與理論、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

        教育技術的應用,也就是實踐領域常由程序化的模式和相關的理論來指導,以提高教育質量、教學效率,擴大教育規模和促進改革作用。教育技術總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但是由于教育對象不同,教學內容不同,采用的技術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從而形成了課堂教學領域、遠程教學領域、企業員工培訓領域等三個主要的相對獨立的實踐領域。

        二、藝術設計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環節需完善的地方

        一支筆、一張紙、幾張范作加教案,這是我們最熟悉、最習慣的藝術設計教學方式。然而,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進入教育領域已是大勢所趨,已不再是“點綴”了,而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

        1.師資方面

        在一些有傳統、有積累的藝術高校里,一些老教師,他們有很好的理論與實踐經歷,但他們對新的現代教育技術不夠了解,包括對電腦知識方面的運用。還有一些教設計的老師也往往是以一本教材為主,對網絡里的一些同類教學沒有進行比較、借鑒。而且一些相關的教師師資培訓還不夠,或有些師資培訓有些形式化。

        2.學生方面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高校擴招以來,還有近些年出現的高考藝術熱。這都為我們的藝術設計院校輸送了大批學生。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與以前相比有了較大差距。學生的班級人數也由以前的10—15人發展到現在的30人左右。在一些專業性強的學校里,因校園內藝術氛圍好,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還較好。但在一些綜合性院校里,特別是一些藝術專業剛開設不久的學校里,校園藝術氛圍不夠濃,學生的學習氛圍就總體偏弱。

        3.配套設施方面

        教室設施的多媒體化是一個大的趨勢,但這主要是針對一些大的教室,一些專業教室配置多媒體的可行性還不大。而藝術設計教學課堂中一開始會使用一些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后面的課堂階段會叫學生畫草圖、出方案等。這是現代教育技術的資源使用還存在矛盾的方面。

        三、良性配合,充分運用

        1.由于任何好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落腳點都在教師身上,所以要引導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教研活動,并進行信息傳播理論、教學理論、教學設計、優化組合理論、教學軟件的設計、編制、使用、選擇和評價等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的培訓,提高應用教育技術的認識和能力,以促進教學改革,促進課堂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從偏重傳授向課堂師生互動發展,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師還要把自己的教學通過網絡與一些相關內容,讓學生有學習的可選性、可比性。

        2.學生的素質組合是多樣性的,特別是在一些生源綜合素質相對薄弱的院校,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廣泛的表現能力,可以超越時空和宏觀、微觀的限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充分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明確的學習動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深厚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直接經驗范圍,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屬性,為學生的認知活動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和思維素材,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學生由于有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獲得了多渠道學習的機會與學習的自由性,即補償性、適應性的學習。此外,校方的積極領導也不可忽視。既要看到學生角色轉變的外在可能性,又不能忽視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起關鍵作用。

        3.現代教育技術深入學科、深入教學、深入課堂離不開教育媒體和配套軟件的支持,因此學校在教學與建設過程中,在不影響政黨教學活動開展的情況下,應將添置教學媒體和軟件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為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此外,在條件暫時還達不到的地方要創造條件,學校和廣大師生要積極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軟性力量,組織爭取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基金等的申報,爭取經費。對現有現代教育技術資源要進行整合,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結語

        任何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藝術設計教學也是要培養設計領域的適用與創新人才。總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于21世紀所需的新型人才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項國雄.教育技術——理論.技術.方法.網絡學習時代,2002.

        第8篇: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創新設計 通用技術 課堂教學

        與基礎理論學科教學不同,高中階段通用技術是一門學生技能提高及實踐創新的全新課程,要上好這門課,既要讓學生了解當前前沿科技的發展狀況,又要讓學生感知工農業生產及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多種多樣的技術知識,顯然沿用傳統教學方法是無法達到上述要求的。同時教材還要求學生參與大量的創新實踐活動,若讓學生經常到工廠、工程等一線場所進行社會實踐也不太現實,如果把現代信息技術當做媒介對通用技術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創新,這無疑既能解決通用技術學科教學的困境,同時也將會使通用技術學科教學增色不少。那么如何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設計中巧妙地把現代信息技術融會于其中呢?

        一、把借助互聯網學習的模式設計到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可增強師生教與學的效果

        高中階段通用技術課程包含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內容,必修教材《技術與設計》涉及很多領域的專業技術與設計知識,而學生的知識結構卻有很大的局限性,讓學生借助互聯網學習這門課程是個不錯的方法,關鍵是教師怎樣做好課堂教學的設計。為了把學生的知識學習及技能提高做好,課堂上可以把每個班級劃分成六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指定問題的網絡資料查找、收集、整理研究。其間教師作為組織者,還應及時做好每個小組及組與組之間成果交流的引導組織工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技術對人類的影響這一節內容時,舉出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技術或技術產品如核能技術、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圍湖造田、農藥、交通工具等事例分派給六個小組,首先讓每個小組對本小組所分任務進行詳細的網絡查詢,整理討論分析出該項技術或產品帶給人類的好處和造成的負面影響及其原因,然后再讓六個小組集中交流討論學習各組成果,最后還需讓學生作出知識總結――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其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人們應慎重使用技術,應進行可持續發展地開發技術。

        可以設想,借助互聯網這個強大的工具,必將大大提高通用技術學科教與學的效率,必修教材中其他一些內容,如不同材料性能的比較研究、開發新產品前期市場調研等,若借助互聯網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同樣也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通用技術課堂教學設計中,能強化課堂教學方法的直觀性、新穎性和趣味性

        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會涉及品種繁多的實物、模型等,需要讓學生了解它們的形態及結構;另一方面還要讓學生學習識別很多種技術設計圖樣;同時又需給學生介紹很多機器設備及工具的操作方法與過程。由于受現實條件的制約,上述教學內容通常無法在課堂上真實展現,若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起來往往會感覺抽象、枯燥、乏味,相應的也很難有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技術集圖文、聲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功能為一體,若把它運用到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設計中,教學內容就會以直觀形象、新穎生動的畫面和聲音展示出來,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質量也一定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比如在學習橋梁結構分類與技術評價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把梁式橋、拱橋、剛架橋、懸索橋、斜拉橋等不同結構的橋梁制作成圖片,在課堂教學時向學生一一展示,借助直觀圖片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不同種類的橋梁,進而有助于他們對這些橋梁結構設計特點技術評價的學習;在進行識讀技術圖一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從不同行業品種繁多的技術圖樣中選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圖樣,制作成圖片供教學使用;在學習金屬材料的加工這部分內容時,由于學生對技工知識這方面了解不多,學習起來難度較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把金屬材料的加工方法例如劃針的用法、劃規的用法、樣沖的用法、鋸割的姿勢和方法、車床的操作方法等分別制作成視頻,課堂上邊播放邊講,新穎直觀的展示,激起了學生想動手操作的興趣,同時也為后面的實踐操作做好鋪墊。

        三、把計算機繪圖方法與手工繪圖方法共同設計到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對比教學不但能使學生繪圖水平有較大的提高,同時還能使學生體驗到技術不斷創新的魅力

        在技術與設計教學中,繪制物體的三視圖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讓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可把教學時長設計為兩個課時,利用第一課時對投影方法、投影體系、三視圖的形成、三等規律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在第二課時里先讓學生實踐用傳統繪圖工具繪制出一個長方體的三視圖,然后再利用word繪圖來進行繪制,通過學習體驗兩種繪圖方法,一方面學生的繪圖能力會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計算機繪制的圖形平滑美觀、便于修改的優點,也會讓學生體驗到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的魅力所在,進而激發起他們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總之,巧妙使用以網絡和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對通用技術課堂教學進行創新設計,極大地優化了通用技術課堂的教學環境,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必將得到有效激發,進而通用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也一定會有大大地提高。

        第9篇:現代教學設計范文

        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體驗多元化的藝術感受

        設計素描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門專業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將開啟設計類的學生在大學學習的一個全新的藝術平臺,一個更廣闊的藝術視野。美國艾爾法特大學美術學院的基礎教學部就指出:“基礎部的任務就是讓學生重新變得感情豐富、敏銳,提高他們的想象力,精神上的承受能力,最初思維深度、研究能力;學會分析,運用綜合信息,學會如何去觀察周圍的實物。”[2]我們還是可以從瓶罐開始,學生面對高考時熟悉的瓶罐,自然而然地會機械的臨摹復制,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引導他們,要求他們——設計瓶罐。“藝術中對對象的認知過程包括感覺、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和通覺各個方面”。[3]第一,觀察方法的不同,我們不僅可以觀察瓶罐,還可以觸摸其肌理,感受其質感,全方位的的調動學生對熟悉的物體的新的感受,要學生像新生的嬰兒般重新看待周圍的事物。這樣你就有了全新的觀察方式,該物體的任何方面都可以成為我們設計需要的部分。第二,表現方式的不同,保羅•克利就曾說過,“對藝術家而言,痛自然的對話一直以來都是創作的必然之路。藝術家是人類,他同時也是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在生活中,就應該時刻觀察自然,讓自然的任何一刻一時的感受都變得敏感,多元。最后,自然的任何部分都可以成為我們要表現的元素,展現在自己的畫面上,這就不是簡單的復制了。逐漸,學生對瓶罐變得不再無聊,他們從熟悉的瓶罐中提煉出以前未表現過的形態,每一個點、每一根線、每一塊不同的面,這樣的思維逐漸與設計趨同,設計的學習不是復制,它應該更寬泛更復雜。

        二、教師在教學中授與學生豐富的藝術形式

        縱觀藝術史長河,各種流派洋洋大觀,而學生們在考前培訓階段,了解的大師和藝術流派卻寥寥無幾。專注于技術的培養導致了學生的審美模式變得單一,甚至是固執,認為只有畫得像才是唯一的藝術審美。所以傳授學生多元豐富的藝術形式就變得尤為重要。可以介紹“立體派“及其代表人物畢加索,觀摩其作品《亞威農少女》等一系列“分析的立體主義”階段的作品,它提示學生表現物體可以從各個角度表現,特別到立體主義后期,用拼貼的方式來表現物體,更大的觸動了學生只能“畫”的方法來表現客觀物象的局限。還可以介紹“抽象主義“,從蒙德里安《樹的系列》,介紹藝術家如何把一棵具象的數經過內心情感的表達需要,通過畫面線的抽離,逐漸講具象的樹表現為抽象的線的元素的過程。

        三、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潛移默化的新的轉變

        學生在通過對工具的探索、不同構圖的表現、具象和抽象的表現,逐漸發現藝術的表現原來如此豐富。這也是現代教育理念在具體實踐教學中的必然體現,學生從被動的接客觀物象的形狀、明暗、色彩等,轉換為主動的去探索形態的特征、肌理的不同,畫面構成的方式的越來越豐富,學生慢慢發現——原來素描不僅是畫好一個蘋果,更是一種記錄,記錄不同時刻不同心情下對同一個物體的感受,更像記錄下一種心情,一種狀態。慢慢地,學生逐漸從固執的、單一的藝術審美空間走出,走到越來越寬闊的藝術世界,慢慢地,擁有了獨立的思考能力,不再將技術作為唯一的學習目的。開始擁現代藝術教育的基本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沒有唯一答案的能力。

        四、結語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科學是我們,藝術是我”。這樣的描述準確的傳遞了藝術教育的根本。馬克思的見解更是深刻,“你贊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么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存在形式呢。科學趨同,藝術求異,正是藝術生命之所在。[5]在現代藝術教育如此多元、包容的環境下,我們更應該大膽的去做有利于藝術教育發展的更多的探索,不停止、不停歇。

        作者:徐俏楠 單位:湖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注釋:

        [1]《美術教育學》程明太著鄧福星主編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

        [2]《語言與邊界美國艾爾法特大學美術學院》陳小文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久久午夜不卡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性爱在线网站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 | 曰本亚洲欧洲色A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