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

        第1篇: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按照《關于印發縣城鎮化建設重點推進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為了逐步改善我鎮農村環境衛生狀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營造清潔、整齊、優美的居住環境,全面提升徐家坪鎮整體形象,經鎮黨委、政府研究,并結合我鎮實際,現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村集中居住區為重點,突出抓好鐵路、公路沿線村莊的治理工作,按照我縣城鎮化建設要求,堅持“全鎮統一協調、社會公眾參與、嚴管重罰結合、實施督查問責”的原則,全面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切實改善群眾生活環境,不斷提升我鎮對外形象,展示整潔優美、文明和諧的徐家坪鎮、村新風貌。

        二、整治范圍和內容

        (一)整治范圍

        本次整治范圍重點是:

        1、十天高速、寶成鐵路過境段兩則可視范圍內的集中村莊;2、石馬路,徐西路、徐木路沿線的集中村莊。

        (二)實施內容

        1、治理和美化鎮村環境。一是徹底清除河道、路邊的垃圾和雜物,依法查處向河道內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行為,保證河道清潔暢通;二是治理整治區內的五亂現像,即: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禽畜亂跑。督促村民搞好房前屋后和環境衛生,倡導村民養花種草,美化居住環境;三是要求鎮內機關站所要美化各自辦公場所,積極開展文明單位,綠色單位創建活動,做好示范帶頭作用。

        2、加強建筑物整飾。一是對整治內有礙觀瞻的殘垣斷壁,低矮破舊的房屋進行拆除改造。拆除公共場所和道路兩邊的違章建筑,路障和影響村容村貌的簡陋廁所。對長期未封頂的“半拉子”工程要落實責任,限期完結。二是對整治區內的機關單位,農村房屋墻面進行清洗和粉刷,確保房屋新穎美觀,與周圍自然環境相協調。

        3、加強鎮村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整治區內的村莊和單位要按照農村清潔工程標準和要求,加快污水排放,垃圾處理,廣場綠化,人畜飲水,路橋等建設步伐,達到道路硬化,雨污分流,環境綠化,村容整潔的目標;二是加大農戶圈、廁、廚的改建力度,大力推廣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改善生活環境。

        三、實施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2012年6月20日-7月20日)

        1、召開全鎮清潔工程動員大會,通過會議,廣播、標語等形式大造聲勢,營造濃厚氛圍。

        2、各村召開村兩委干部會議,動員全村干部群眾積極參于,將清潔工程工作落到實處。并成立組織機構,落實工作人員,制定實施方案。

        (二)集中整治階段(2012年7月21日-9月30日)

        各村,各單位要按照方案突出重點,以點帶面,認真組織實施,集中精力做好各項整治工作。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諧優美的鄉村風光,進一步改善我鎮農村環境水平,提升對外形象,促進鎮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整改驗收階段(2012年10月1日-11月30日)

        由鎮整治領導小組抽調人員組成考核組,對各村及責任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初驗,對檢查出的整治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指導意見,存在問題的村及有關單位必須采取得力措施進行整改提高,確保達到整治要求。鎮驗收組將根據驗收結果,在年終總結會上予以通報,同時對我鎮清潔工程運行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和完善,逐步形成穩定的長效保潔機制,并鞏固成效,抓好長效運行。

        四、保障措施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搞好村莊及站所環境綜合整治,對改善農村生活環境、預防疾病傳染、提高群眾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塑造文明新形象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各村、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此次專項整治活動,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將工作落到實處,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第2篇: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為主線,以擴大融資規模為目標,以提升金融整體功能為核心,以金融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保增長與優結構、強創新與提服務并重,立足區域經濟及產業、行業發展需求,深化金融改革,強化金融監管,優化金融環境,為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主要目標

        全市金融業繼續保持平穩健康運行態勢。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億元,同比增長,新增存款力爭達到億元以上;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力爭突破億元,同比增長,新增貸款力爭達到億元以上,不良貸款實現“雙下降”。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億元,同比增長。證券業實現證券交易額億元。

        三、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搶抓政策機遇,切實增強工作主動性和針對性

        加強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貨幣信貸政策的研究分析,準確把握政策導向和信貸投向,搶抓機遇,超前運作,多渠道擴大融資規模,努力滿足全市經濟建設的資金需求。基于對年度信貸投放形勢的基本判斷,要主攻上半年,強拼第一季度,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實現。各金融機構要增強大局意識,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切實增強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積極向上推介跑辦的重點項目,爭取更多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各縣、區要牢牢把握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政策機遇,深化與金融機構的對接與合作,充分利用金融資本,突破資金瓶頸制約,加快區域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各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全面推進和深化銀政、銀企對接交流,搭建更加直接有效的合作平臺和信息平臺,實現金融政策信息、金融產品信息以及資金需求信息的交流共享,更好地爭取“軟貸款”和各類專項建設資金,努力擴大信貸投放,積極謀求經濟金融互動雙贏。

        (二)擴大信貸投放,全力保障重點項目信貸需求

        繼續把全市重點項目建設作為金融支持的重點,加強金融合作,擴大信貸投放,實現信貸資源的有效利用,滿足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

        1.加大對現代產業項目的信貸支持。圍繞旅游服務業、新型能源業、食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電子信息業、礦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需要,研究制定市政府《關于金融支持 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并推進實施。按照產業項目類別,分別組織舉辦專項銀企融資對接活動,要把市政府確定的項生產性項目和節能減排項目作為支持重點,努力滿足產業項目的信貸需求。

        2.加大對城鎮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圍繞“提升舊城區,完善高新區,建設新城區,開發洋河南區,推進中心城區南移”的城市建設總體布局和城建項目實施安排,積極進行有效對接。要以土地儲備貸款項目、城鎮建設非經營性貸款項目和商用房開發貸款項目的推進實施為抓手,加大對河道治理、路網建設、水系完善和公益性設施、服務性設施建設以及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保證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在決勝之年的信貸需求。

        3.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的信貸支持。圍繞市政府確定的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整合域內外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源,積極推進銀團貸款,實現項目與資金的有效對接。豐富投融資模式和途徑,運用BT(建設-轉讓)、BOT(建設-運營-轉讓)、資產證券化、債券融資等模式,提高大型項目融資能力。擴大高速公路、鐵路、空港海關以及三大產業集聚區和四大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放。

        (三)創新信貸模式,有效破解中小企業和“三農”融資難題

        根據政策導向和發展需要,調整信貸結構,創新金融產品,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1.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圍繞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探索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抵押擔保方式,積極創新信貸產品。認真落實市政府《關于建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的指導意見》,通過政策引導,試點示范,確保年底前各縣、區全部建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積極支持市商業銀行實施“振興中小企業‘四個一’工程”,切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大力推廣民營經濟擔保商會融資方式,積極推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模式,探索開辦動產、倉單、應收帳款等抵質押貸款,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問題。

        2.加大對“三農”經濟的信貸支持。圍繞發展特色農業、壯大龍型產業和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信貸投放,以支持食品加工業發展為重點,積極扶持優質錯季蔬菜、葡萄、馬鈴薯、雜交谷子、杏扁、甜菜、牛奶等產業做大做強。按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戶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繼續在全市推廣特色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試點經驗,推進農村信用聯合體向農民專業合作社轉化發展。積極爭取省農聯社在率先開辦“整合資源、整村推進、全面服務”融資項目。探索發展大型農用生產設備、林權、水域、新民居等抵押貸款,及時有效地為農戶在經濟發展中提供多形式、多層面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四)拓展服務領域,促進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發展

        切實把握信貸政策向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傾斜的機遇,加大對民生和社會事業的金融支持和服務。要擴大再就業信貸扶持范圍,將下崗失業人員、城鎮新增勞動力、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等弱勢群體作為再就業重點支持范圍,進一步做好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對吸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要優先給予信貸扶持。要積極支持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大對文化教育基礎設施的信貸投入,大力推進國家助學和生源地助學貸款。要增加醫療設施信貸投入,完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條件。要合理引導社會消費,提供更加豐富的消費信貸產品,加大對大額耐用消費品等項目的信貸支持,刺激消費需求,要結合“家電下鄉”、“汽車以舊換新”等國家啟動農村消費活動,改善金融服務方式,推出中高檔耐用消費品、現代農業機械、建房及住房裝修等適銷對路的消費信貸新品種,滿足不同層次農戶的消費需求。

        (五)改善融資結構,著力提升直接融資能力

        按照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和完善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實行重點督導專項服務,突出抓好華美光電子、盛華化工、五維航電科技、長城液壓油缸、宏宇化工等重點企業的培育,指導企業逐步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采取多種形式加強資本市場、資本運作和企業上市規則基本知識的培訓和輔導。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債券、私募股權及其它金融產品籌集資金,年內實現通泰集團發行億元短期融資債券,努力提高直接融資在總融資中的比重。同時,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領域,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

        (六)加強融資平臺建設,努力擴大融資規模

        研究出臺市政府《關于深化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的意見》,規范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建設、運行和管理,建立健全防范風險的長效機制,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進一步完善提升市級投融資平臺體系和功能,對縣、區資產規模小、設置分散的平臺進行規范整合,對資產質量差、融資能力弱的平臺予以清理和退出,增強平臺“造血”功能,積極穩妥地做大做強投融資平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投融資平臺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七)發揮保險證券功能,全面提升支持服務水平

        充分發揮保險業對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保障作用,大力開拓保險市場,創新保險品種,擴大保險規模,完善保險服務功能。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農村小額貸款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發展,積極參與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使保險真正惠及廣大農民和低收入群體;在煤礦、鐵礦、易燃易爆等高危行業積極推行公共責任保險,彰顯保險的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要注重發揮證券功能,不斷擴大經濟建設資金來源渠道,定期開展投資理財培訓活動,引導企業、公眾理性投資。

        (八)豐富金融市場主體,不斷完善金融組織體系

        認真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強域外金融機構引進工作的意見》,在土地、稅費、入學、就業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積極吸引各金融機構總部在設立研發、培訓基地,年內力爭引進家股份制銀行在設立分支機構。鼓勵國有商業銀行重點圍繞縣域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增加分支機構設置,完善基層網點布局。積極推動市商業銀行網點擴展,年內力爭發展家縣域分支機構。積極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年內力爭在縣、縣、縣設立家村鎮銀行。繼續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年內力爭各縣、區最少設立家小額貸款公司,并加強監管,促其合法運營、規范操作。注重保險業主體建設,形成覆蓋范圍更加廣泛的保險體系。努力吸引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入駐,不斷完善金融市場組織體系。

        (九)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第3篇: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根據縣人大這次新農村建設視察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在此,就全縣今年水務重點工作情況,做以簡要匯報。

        一、河口水電站工程收尾工作情況

        蘭西縣河口水電站,是蘭西縣南山綠色生態旅游綜合開發建設工程的骨干項目。節能環保,經專家論證、國家水利部門批準,由黑龍江省南山財富水利工程有限公司自籌資金承建,于2006年3月破土動工。項目總投資3300萬元。電站工程由橡膠壩、沖砂閘和水電站三部分組成,裝有3臺發電機組,裝機總容量1500千瓦。它形成6000畝水面,調節水量960萬m3,回水長度26km。將并入國家電網,年可發電700萬度,預計年效益可達200萬元以上。

        河口水電站,已于2007年10月份試發電成功。現在,機電設備安裝、電力輸出、水文輔助站及河道治理工程建設相繼完成,10月份將組織驗收。十月份將進行海漫段的修整和加固。入網、電價審批等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

        河口水電站工程建成后,可以提高上游取水工程的供水保證率,從根本上改變蘭西城鎮缺水的局面。河口水電站的落成發電,將大大增加南山旅游區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構成呼蘭河上第一個人工平原湖,是南山旅游區的一處主要景觀。是我縣具有防洪、灌溉、供水、調蓄、發電、采砂和旅游開發等功能綜合效益的水利樞紐。

        二、新民水庫工程收尾工作情況

        蘭西縣新民水庫工程項目,主要由:土壩、溢洪道、輸水洞和榮富橋四部分組成,屬小型水庫。始建于2007年5月,于今年4月份解決了工程征地、征林、遷墳等項工作,5月初復工建設。目前,土壩工程、放水閘、溢洪道海漫基坑、土壩護坡,以及榮富橋工程都已完成。現正在搞海漫工程施工,并已達到蓄水標準。這項工程建成后,可解決庫區周圍5萬畝農田灌溉用水。建成后可蓄水30萬方。

        今年,我們爭取國家民辦公助資金投資30余萬元,建設了紅光鄉林泉村前蔡家店塘壩。動用土方12000方,混凝土160多方。

        三、人飲安全工程

        年初以來,在蘭西鎮、紅光鄉、康榮鄉、奮斗、燎原等鄉鎮實施人飲安全工程20處。一井兩用,可解決春季坐水種2萬畝,受益人口達到1萬多人。自來水入戶年末完成20處,解決了3200戶農民的飲水安全。同時,加快了鄉村自來水安裝及配套工程建設,年末管線便可鋪設完畢,使受益的1.1萬人全部吃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

        人飲安全工程,一直是我們水務工作的重點工作。為切實做好此項工作,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強項目督辦、技術指導和對上協調。成立了專項推進組,由業務局長牽頭,組織業務人員分赴工程第一線。跟蹤服務,溝通聯系,及時解決問題。二是時間倒排,安全有序。項目推進組3月初就已經全面啟動,完成規劃設計工作,做好項目溝通和前期各項準備。統籌安排,統一考慮。三是強化服務,加強質量監督。加強技術檢查和監測,特聘請省里專家和水利監理到位,嚴格工程質量和工藝,讓廣大受益群眾真正放心滿意。

        四、大興村高效節水項目

        平山鎮大興村位于我縣的大西北鹽堿干旱地區,多年來干旱少雨,受旱面積在不斷擴大。對于這個項目,我們多次跑省里,做了最大努力爭取。

        在省水利廳的支持下,高效能節水項目實現了新突破。在平山鎮大興村,已與省里開始對接,自動轉盤式噴灌上25臺套,可實現規模操作,聯片經營。實施方案已經批復,計劃10月份動工打水井,前景十分可觀。為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五、水務執法與宣傳工作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之際,水務局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同時,還走上街頭開展了水法宣傳周和宣傳月活動;集中力量對部分相關單位,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宣傳;堤防站出車出人,對呼蘭河兩岸村屯重點進行《河道管理條例》的宣傳;水保站重點對拉哈崗水土易流失區村屯進行《水保法》宣傳;水利執法大隊及時處理水事糾紛,對于有的嚴重者進行立案偵察。對人為造成水土流失,破壞水土資源的行為,予以批評和懲罰。

        我們還采取宣傳車、傳單、標語座談會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水土保持法》的宣傳工作。宣傳重點以《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和《蘭西縣水土保持管理辦法》等有關內容為主。除此之外,面向宣傳對象,宣講了水土保持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宣傳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及緊迫性,加強了水保護法的執行,防止水土流失。

        以上,就是我們水務部門年初以來做的幾項重點工作,請各位主任和常委給予審議,希望對于我們的工作多提出批評和指導意見。幫助我們把全縣的水務工作做得更好,更富有成效。

        第4篇: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新農村建設扎實起步

        (一)農村經濟取得新發展

        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以節水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中心的設施農業新增4.5萬畝,初步形成平原地區設施農業區域化連片發展態勢。以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收為目標,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都市型工業,鄉鎮企業轉向內涵式發展,收入、利潤的增長速度均達到13%以上。鄉村旅游向多類型、廣分布、綜合性的休閑旅游轉變,步入了快速成長期,2006年全市觀光農業總收入達到10.5億元,同比增長33.1%。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620元,實際增長8.7%。

        (二)村鎮面貌出現新改觀

        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大,實施了一批農村重點工程。“亮起來、暖起來、循環起來”三項工程有序啟動,農村太陽能、沼氣、秸桿氣化、生物質燃料等試點進展較快。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安全飲水、污水處理、垃圾治理、戶廁改造、街坊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工程進展順利。農村環境整治加快推進,40%的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如期完成。

        (三)社會事業實現新提高

        農業科技入戶直接培訓農民近10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8.8萬人次,其中8.3萬農民實現非農就業。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全面實施,農村中小學生全部免除了課本費。城市教師、醫務人員對口支援農村的活動積極開展。公開招聘的2000多名大學生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助理全部到位。建立了農村低保標準調整機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增長機制,農民參合率已達到86.9%,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超過40萬人。

        (四)農村改革增添新活力

        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已達45%;203個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產權制度改革,正在實施的有55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1103個,加入農戶26.4萬戶,占全市從事一產農戶的44%。

        (五)機制建設取得新成效

        圍繞扎實穩步推進首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部署,“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市場推動、社會參與”的新農村建設長效推進機制開始建立。政府對農村發展的支撐力度明顯增強。

        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規劃統籌

        發揮規劃的統籌指導功能,以規劃和標準來規范新農村建設有關工作。2006年我市編制和頒布了全市“十一五”時期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山區發展規劃等市級專項規劃和重要地表水源區生態建設規劃、農村改廁規劃等全市農村專項建設規劃。同時,為解決新農村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中存在的規模參差不齊、技術標準不一、投資控制缺乏依據的問題,開展了新農村主要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參照標準研究和編制工作,編制了農村道路、集中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4個領域的工程建設參照標準。以規劃定項目,以標準定投資,有效地保證了全市新農村建設有關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平穩、有序、規范實施。

        (二)部門聯動

        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37個職能部門組成的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各有關部門圍繞自身職能,在工作指導、資金安排、政策支持等方面向農村傾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實招、使實勁、辦實事。各區縣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按照部門聯動、政策集成、資金聚焦、資源整合的工作思路,市政府在2006年春季調研活動的基礎上,確定并實施了現代農業、二三產業、科教興農、培訓及就業、合作組織、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環境建設、民主法制建設、黨的建設、政策調研等12個方面108項新農村建設折子工程,將各部門投入新農村建設的力量進行了整合,加大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力度。

        (三)試點推進

        在全面部署的基礎上,我市的新農村建設堅持點面結合、示范帶動。2006年初,全市按照符合規劃要求、尊重農民意愿、基層組織有力、經濟基礎較好、能夠當年見效等原則確定了80個村先行試點。一是抓好重點工程支撐。確定了市級試點村農村飲水、污水處理、農村改廁、村內道路、垃圾處理等五項重點建設工程,由市各相關部門進行政策和資金集成,合力推進。市級各部門對每個試點村的資金投入平均達到1000萬元以上,有效地改變了試點村的村容村貌。二是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制定了試點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和相關管理辦法,注重建設實效,加強建設過程和建后管理監督,建設和管理統籌協調的新農村推進機制初步建立。

        (四)加強反哺

        充分發揮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和條件較好的便利條件,加大城市和非農業部門對“三農”發展的支持力度,全市“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工作進展較快。一是政策反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支農惠農政策,如減免農業稅、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同時,結合我市實際,制訂出臺地方支農惠農政策。二是資金反哺。逐步加大公共財政的反哺,市政府投資繼續向郊區傾斜,2006年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投向城區和郊區的比例為48∶52。市級財政對郊區鄉村兩級的資金投入達到111.8億元,比上年增長50%以上,重點支持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頒布實施了《關于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通過政府搭建平臺,引導和帶動社會資金進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領域。三是資源反哺。通過名校辦分校、名院辦分院等舉措,切實推動城區的優質教育、衛生等資源向新城乃至農村地區流動,加強公共服務資源的反哺。目前,全市已累計引導城區18所重點中小學、7所醫院在郊區建分校、分院。通過科技支農、農民培訓等途徑,提高農民素質,提升農村科技發展水平,加大科技資源的反哺。通過招聘大學生村官、以及將城區教師和醫療人員服務農村與職稱評定掛鉤等政策,推動急需的人才資源走向農村生產生活的前沿,增強人才資源的反哺。通過落實區縣功能定位,實施差異化的產業政策,引導和疏解部分符合農村地區特點的產業項目轉移,推動產業資源的反哺。

        三、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和舉措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07年全市發改系統將著眼于落實“十一五”規劃,著眼于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著眼于改革放活,著力推進農村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著力解決農村關鍵問題,著力促進形成農村公共設施建管結合的長效機制,把建設新農村的任務落到實處。

        (一)著眼落實規劃,夯實四個基礎

        一是突出農村產業發展,認真搞好“首都新農村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途徑研究”課題調研;二是加快編制農村道路、供水、節水、治污等專項建設規劃;三是配套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建設標準和投資標準;四是繼續加大農村項目的建設程序、管理制度、考評體系等方面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村建設與管理水平。

        (二)促進產業升級,抓好四項產業

        一是積極促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實施10萬畝設施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支持有機農業試點縣建設,提高生態涵養區現代農業附加值;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積極支持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二是結合區縣功能定位,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試點支持符合規劃的農村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完善農村中小企業培育扶持政策機制,提高基地基礎設施條件;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及物流配送業,發揮山區資源優勢發展民俗旅游業和農村文化創意產業。三是繼續實施房山、門頭溝采煤區農民就業增收工程,支持煤礦關閉、產業調整工作,扶持替代產業發展。四是重點開展抓住奧運商機、發展農村產業的思路和對策研究,抓好一批農村地區生產的奧運特品。

        (三)加大農村投入,實施四大工程

        一是新農村基礎設施工程。主要涉及村鎮道路、村鎮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農村衛生戶廁改造、農村供電設施建設與改造以及農村新能源利用工程等6個領域。二是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工程。主要實施教育興農、健康農村、活力農村、平安農村、和諧農村5個工程,加強農村教育、衛生、體育、文化、民政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三是農村安全體系建設工程。主要實施農民安全飲水、動物防疫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四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重點是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重要地表水源環境和廢棄礦山植被恢復等建設工程;實施農村地區河湖水系和重要中小河道治理,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第5篇: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一、肯定成績,尋找差距,認真總結近幾年我市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

        近年來,我市的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在各鎮、街道以及市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堅持以“干濕分離為前提、沼氣治理為基礎、綜合利用為根本”治理原則,突出重點,有序推進,對規模豬場采取沼氣池治污模式、對規模水禽采取筑塘養殖治污模式,結合省811污染治理項目以及市政府確定的實事工程,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扎實推進。

        一是實施生豬存欄50頭以上規模豬場沼氣池建設。到目前為止,已完成沼氣池治污設施建設412戶,占86.01%,共建造沼氣池1.8萬多立方米。其中,常年生豬存欄200頭以上沼氣池治理設施建設67戶、完成95.7%;存欄100-199頭規模豬場沼氣池設施建設153戶、完成90.5%;存欄50-99頭規模豬場治理建設192戶、完成80%。同時有40個規模畜禽養殖場在沼氣池建設基礎上配備建造了后處理池(沼液貯存池),有85個規模場建造了干糞堆積棚。

        二是開展水禽筑塘養殖厭氧治污,執行水源保護區有關規定。全市存欄500羽以上規模水禽場已有270戶完成了筑塘養殖厭氧治污,占總數的37.39%。對水源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實行了關、停、遷,已關、停規模豬場3個、2000多平方米,關、停水禽養殖戶27戶、7146平方米。

        三是啟動生豬散養戶“三水合一”整治。在對常年存欄50頭以上規模豬場全面開展沼氣池治污設施建設的同時,開展了生豬散養戶“三水合一”(養殖污水、廚房污水、廁所污水)整治試點。在生豬養殖相對集中的曹橋街道野馬、孔家堰、愚橋三個重點村以及其他鎮、街道的部分村,選擇沿河生豬散養戶,開展“三水合一”整治試點。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有207戶生豬散養戶完成整治任務,共建造沼氣池2484立方米。

        四是開展外來養禽戶集中整治行動。針對外來養禽戶主要是養鴨戶飼養管理水平低、造成周邊土地及河流污染嚴重的問題,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花大力氣開展外來養禽戶集中整治行動。目前,全市89戶外來養禽戶,66戶肉禽養殖戶已經基本完成搬遷任務,外來蛋禽養殖戶的整治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五是初步建立畜糞收集體系,綜合利用模式得到逐步推廣。市農業廢棄物處置中心、明大牧業園區、春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個畜禽糞便處置中心已全面運作,已對部分規模豬場以及養殖重點村實施了干糞收集,年收集鮮豬糞約1.5萬噸,生產有機肥近6000噸。通過農牧結合、林牧結合等途徑開展規模豬場干糞、沼液就地消耗綜合利用工作,涌現出一批如林埭潘建華牧場、廣陳威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馬保良牧場、新倉逢源奶牛場等就地消耗綜合利用典型。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治理過程中比較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養殖戶環保意識不強。由于部分畜禽養殖戶環保意識不強,只追求片面的經濟效益,不注重生態環境,不愿意投資建設治污設施,已建治污設施的部分養殖戶,干濕分離不徹底等,嚴重影響了治污的成效。

        二是規模畜禽場治污設施尚不完善。我市前幾年治污設施建設重點放在沼氣池建設上,大部分養殖戶沒有建造后處理池或沼液貯存池、沒有建干糞堆積棚,干濕分離和雨污分離與標準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與今年市提出的“兩分離三配套”治污設施標準相差甚遠。

        三是監管力度不夠。對養殖戶違規排放、干濕分離不徹底等現象,目前還缺乏村規民約等約束機制,還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管手段,對違規排放的處罰沒有跟上,致使養殖污染治理成效還不明顯。

        四是收集體系尚不完善。目前全市只有部分重點養殖戶和重點養殖區域建立了相應的干糞收集體系,規模豬場實施干糞收集的比例仍然較低,主要是就地綜合利用的途徑不多,傳統的種植結構限制了綜合利用的出路。農戶使用畜糞收集加工后的有機肥的積極性不高,有機肥還難以得到廣泛推廣與應用。

        五是新技術的引進應用還存在差距。現有的治污方式還停留在沼氣池治污模式上,對引進與推廣應用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術、新模式(如生態型、發酵型、零排放等模式)的力度還不夠。

        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肯定治理成效的同時,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樹立農村生態環境的憂患意識,以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的理念,改變純粹為治理而治理的錯誤思想,將加強畜禽污染治理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善我市環境質量、營造和諧生態環境、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抓手,干字當頭,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統一思想,自覺行動,深刻認識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一)加快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農村工作的具體體現。(略)

        (二)加快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是保護水資源、保障人民飲用水安全的迫切需要。(略)

        (三)加快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是保障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略)

        (四)加快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是生態市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略)

        三、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全面推進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六大工程

        (一)全面推進“兩分離三配套”工程。對生豬存欄50頭以上規模豬場和規模奶牛場,要嚴格執行畜糞干濕分離、雨污分離和沼氣池、沼液貯存池、干糞堆積棚等“兩分離三配套”標準。具體任務是:1.50頭以上規模豬場的沼氣池建設任務,今年要全部完成;2.存欄2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兩分離三配套”建設任務,今年要全部完成;3.存欄100-199頭的規模豬場“兩分離三配套”建設任務,今年要基本完成,其中列入省811工程的37個規模豬場今年必須完成;4.明年全部完成50頭以上規模豬場“兩分離三配套”建設任務。各鎮、街道要根據市里制訂的具體工作計劃,有針對性地制訂年度實施計劃,抓緊落實工作任務。同時,市和鎮、街道要分別抓好幾個標準較高的規范化示范場建設。

        (二)全面推進散養戶整治工程。曹橋街道野馬村生豬散養重點區域整治,今年要完成;曹橋街道、新埭鎮、廣陳鎮、林埭鎮等4個生豬散養重點區域整治,明年要完成。涉及鎮、街道和市有關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和工程監管,確保整治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三)全面推進水禽筑塘養殖厭氧治污工程。對水禽存欄500羽以上規模禽場實施上岸筑塘養殖厭氧治污,水禽排泄物治理要按照干濕分離的要求,進厭氧池進行處理,嚴禁河道養殖水禽,到2010年規模水禽場治理率達到100%。

        (四)全面推進農牧結合綜合利用工程。就地綜合利用是整個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中最有效、也是最經濟的一種治理方式,要在開展“兩分離三配套”治污標準建設的同時,積極推廣農牧結合、林牧結合,實施就地綜合利用。規模養殖場周邊有條件的,要通過土地流轉、租賃等方式鼓勵發展林牧結合生態畜牧業,力爭各鎮、街道有30%以上規模畜禽場實施農牧、林牧結合、綜合利用。

        (五)全面推進干糞收集處理工程。進一步完善畜糞收集體系,提高畜糞資源利用率,在已有畜糞處理中心的基礎上,再建曹橋、新倉、新埭、廣陳、林埭、鐘埭、黃姑等7個畜糞處置點。進一步擴大收集范圍,對規模豬場干濕分離后的畜糞無法就地消納的,要進行收集處置,通過加工成有機肥等手段,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干糞收集處理要走市場化的路子,并給予適當的政策扶持。

        (六)全面推進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要積極引進、推廣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術、新模式,開展規模豬場發酵式、零排放等治污新模式建設。要繼續探索、推廣工業化治污的路子,拓展養殖業污染治理的新方法。

        四、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取得實效

        實施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要堅持治舊控新、堵疏結合、教育與監管并舉,強化排泄物源頭管理,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畜禽養殖污染。各鎮、街道和市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把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作為近三年的一項重點工作來加以推進。

        一要削減養殖,嚴控總量。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年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平政發〔〕98號)發展優質、生態、高效、安全現代畜牧業要求,嚴格執行禁養區、限養區和適度養殖區的養殖區域規劃。要通過規劃和水源保護區實施,控制養殖總量;要通過加快農村新社區建設步伐,削減養殖總量;要通過與“兩違”整治相結合,削減養殖總量;要通過與畜牧業發展有關政策兌現相結合,控制養殖總量。要密切掌握養殖動態,對在禁養區內或進行違法占地、違法違章搭建的,要堅決取締,確保到2010年末全市生豬存欄量控制在47萬頭以下。

        二要加強宣傳,監管并舉。要進一步加強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的宣傳,宣傳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宣傳治理中的先進典型,曝光反面典型。要樹立好“兩分離三配套零排放”治理典型,加快推進規范化示范場建設,以典型引路,以示范推動。要建立完善村規民約等約束機制,督促畜禽養殖戶治污設施的到位。市環保、農經、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加強對規模畜禽養殖場治理工作的監管。按照規模畜禽場“兩分離三配套”治理標準,市有關部門要會同鎮、街道,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對治污不達標的養殖戶要依法進行處罰,要逐步像工業執法一樣,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等措施,加大環保執法力度。

        第6篇: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一、飲用水源保護的目標與任務

        一)飲用水源保護的目標

        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各類污染源,飲用水源保護的范圍為全區公共集中式飲用水源。通過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源的綜合整治。確保城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60%

        二)飲用水源保護的任務

        1.清理取締保護區范圍內各類污染源

        保護區內的工業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方可進入污水管網。不能進入污水管網的工業廢水,清理工業污染。完成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范圍內工業排污口的清理取締工作。對朝陽、天生、北溫泉街道等地區。必須將工業廢水遷出保護區外排放。

        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市政生活污水要于年11月30日前接入污水管網,治理生活污染。完成水廠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范圍內市政排污口的清理取締工作。對保護區內的生活垃圾要進行徹底清理。

        整治船舶污染。全面清理取締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的餐飲娛樂船舶。

        全面取締全區建制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的網箱養魚和畜禽養殖。取締影響飲用水源水質的水產養殖,治理養殖污染。加強養殖污染控制。控制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農村面源污染。

        2.加強飲用水源水質的監測

        對水廠飲用水源每月進行一次監測,區環保局要加強對集中式飲用水源的監測。對納入全市重點發展中心鎮的公共集中式飲用水源每年要進行一次以上的監測。

        3.優化調整取水點

        推進自備生活水廠和水質不達標的小水廠的關閉工作。繼續推進實施飲用水源地優化調整方案。

        二、責任分解

        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督促供水單位完善界碑位置。負責本行政區域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工業污染、生活污染、船舶污染和養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全面調查本行政區域范圍內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狀況。

        二)區政府有關部門

        牽頭抓好工業污染源的整治工作,區環保局負責飲用水源污染整治工作的統一協調和監督管理。協助區級有關部門加強畜禽養殖污染、船舶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整治工作,定期檢查通報飲用水源污染整治的落實情況。

        編制并實施船舶碼頭的優化調整方案。區交通局牽頭負責全區飲用水源船舶污染的整治。

        區農委牽頭指導全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畜禽養殖污染的整治工作。

        負責全區范圍內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河道采沙的取締工作。區水利農機局牽頭會同區環保局、區農委做好飲用水源水庫水產養殖取締工作。

        牽頭負責主城區排水工程覆蓋范圍內水廠布局的優化調整工作,區市政委牽頭出臺自備生活水廠和水質不達標的小水廠關閉的指導意見。指導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生活污染整治工作,

        區工商分局要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染源整治工作。

        區經委要會同區計委負責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區屬工業企業的污染整治工作。

        區財政局將我區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的經費納入預算。

        三、保障措施

        落實責任。飲用水源保護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強領導。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把這項工作作為本年度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抓緊抓好,落實各部門的責任,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本方案任務分解表中的主辦單位為各項目實施的第一責任單位,要負責牽頭組織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協辦單位為各項目實施的第二責任單位,要主動配合主辦單位做好相關工作。

        原則上每兩月開展1次重點督查,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有關部門要及時查處污染和破壞飲用水源水質的各種行為。加大飲用水源污染整治工作的督促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區政府督查室、區監察局、區環保局要加強對飲用水源污染整治工作的督查力度。對進度達不到工作要求的單位由區政府督查室發出督查通報,區監察局對保護飲用水源工作開展行政效能監察,對無故拖延未按時完成整治任務,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紀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7篇: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為進一步加強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國發〔2012〕30號)和《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12〕148號),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強化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

        (一)規范道路運輸企業生產經營行為。交通運輸部門要嚴格道路運輸市場準入管理,嚴把新增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產條件審核關。強化道路運輸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嚴禁客運車輛、危險品運輸車輛掛靠經營,嚴禁非法改裝車輛從事旅客道路運輸。要規范道路運輸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將企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用評價結果與客運線路招投標、運力投放以及車輛(工傷)保險費率、銀行信貸、政府資金補貼、企業評先評優、線路審批(審核)、企業審驗、企業資質評定、站級核定、車輛道路通行證申領等有關激勵約束機制掛鉤。鼓勵客運和危運等重點車輛運輸企業采用交通安全統籌、投保險外險(超額險)等形式,提高運輸企業抗風險能力。

        (二)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道路客運企業要按照《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范(試行)》(交運發〔2012〕33號)要求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制度、規范和技術標準,強化車輛和駕駛人安全管理,持續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投入,用足、用好安全生產費用。交通運輸部門要建立健全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和考評體系,健全客運、危險品運輸企業安全評估制度,深度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對安全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依法責令停班、停線或停業整頓;對整改仍未達到安全生產標準的,要依法依規取消相應資質。

        (三)嚴格長途客運、旅游客運和劇毒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交通運輸部門要嚴格客運班線審批和監管,合理確定營運線路、車型和時段,嚴禁客運車輛凌晨2時至5時通行。嚴格控制1000公里以上的跨省長途客運班線和夜間運行時間,對次日凌晨2時前無法到站的長途客運車輛,22時后客運站不準發車,對22時前已經發車的,要嚴格落實凌晨2時至5時接駁運輸和駕駛人落地休息制度,不具備條件的,堅決予以停運。加強旅游包車安全管理,建立旅游包車信息化數據庫,逐步推行包車業務網上申請和辦理制度,嚴禁發放空白旅游包車牌證。運輸企業要積極創造條件,對于單程運行里程超過400公里的客運車輛,必須配備兩名以上客運駕駛人;嚴格落實長途客運駕駛人停車換人、落地休息制度,確保客運駕駛人24小時累計駕駛時間原則上不超過8小時,日間連續駕駛不超過4小時,夜間連續駕駛不超過2小時,每次停車休息時間不少于20分鐘,夜間客運車輛行駛速度不超過白天限速的80%。交通運輸、公安、安監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的駕駛人及相關企業依法嚴格處罰。公安交警部門要加強對劇毒化學品運輸線路通行證的審批,安監、公安、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強劇毒化學品運輸途經道路的安全適應性評估,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確保劇毒化學品運輸安全。

        (四)加強運輸車輛動態監管。運輸企業對所屬車輛的動態監控工作負全責,按要求在旅游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危險品運輸車和校車上安裝符合標準的衛星定位裝置,建立符合標準的監控平臺,并接入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實行企業監管平臺專人值守、24小時動態監管,確保衛星定位裝置工作正常、監控有效,及時糾正和處理違法駕駛行為。對不按規定使用、故意損壞衛星定位裝置的單位和個人,以及不嚴格監控車輛行駛動態的值守人員,要依照相關規定給予處理,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企業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要加強工程運輸車輛綜合治理,加大無證運輸治理力度,對使用無道路運輸證和未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工程運輸車輛的用車單位,要依法追究責任。

        二、嚴格駕駛人培訓考試和管理

        (五)嚴格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和發證管理。公安交管部門要嚴格考試程序,加強對駕駛證申領條件和駕駛培訓記錄的審核,全面應用科技評判和考試監控手段,強化駕駛人安全、法制、文明意識,提高新考駕駛人的實際道路駕駛技能。客、貨車輛駕駛人培訓考試應按照2013年1月1日實施的考試內容標準,增加復雜路況、惡劣天氣、突況應對處置技能的培訓考試內容。大中型客、貨車輛駕駛人增加夜間駕駛考試內容。要按照標準和業務權限建設駕駛人考試場地,建立駕駛人考試監管中心,實現汽車類駕駛人考試各科目音頻、視頻監控。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實行交通事故駕駛人考試發證責任倒查制度。農業(農機)部門要嚴格按照規定認真做好農業機械駕駛證的考試發證工作,并嚴格責任倒查和追究。

        (六)嚴格駕駛人培訓機構監管。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要加強駕駛人培訓市場調控,嚴格駕駛人培訓機構準入門檻,規范培訓機構辦學行為,嚴格核定招生規模,嚴格教練員資格管理。公安交管部門要加強駕駛人培訓質量監督,實行培訓全過程動態監管,提高駕駛人駕駛技能。交通、公安交管部門要定期向社會公布培訓機構培訓質量、考試合格率以及畢業學員交通違法率和肇事率等,規范辦學秩序。要實行交通事故駕駛人培訓質量責任倒查制度,對未按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學時不落實和培訓記錄弄虛作假等教學行為的教練員和培訓機構,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七)加強客貨運駕駛人安全管理。交通運輸部門要嚴格客貨運駕駛人從業資格準入關,加強從業條件審核與培訓考試。交通運輸、公安交管部門要建立客貨運駕駛人從業信息、交通違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共享機制,加快信息查詢平臺建設,建立重點駕駛人信息庫,落實客貨運駕駛人“黑名單”制度。公安交管部門要充分利用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及時向交通運輸、安監部門通報客貨運駕駛人交通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情況;完善客貨運駕駛人退出機制,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負同等以上責任的,交通違法記滿12分的,以及有酒后駕駛、吸毒、超員20%以上、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或者12個月內有3次以上超速違法記錄的客運駕駛人,要嚴格依法處罰并通報企業解除聘用,并抄告交通運輸部門。

        三、加強車輛安全監管

        (八)提高機動車安全性能。工商、公安、交通運輸、安監等部門要加強對二手車市場、車輛維修企業的監管,依法嚴厲打擊銷售拼裝、非法改裝、組裝車輛行為。工信部門要加強全市報廢回收企業的日常監管,鼓勵具有報廢回收資質的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或網點,方便群眾就近交售報廢機動車。工信、財政部門要優化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流程,加大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執行力度。公安交管部門要按照授權業務范圍,擴大縣區機動車注冊登記權限,在重點鄉鎮交警中隊設立服務點,方便群眾就近辦理機動車登記業務,減少無牌無證車輛上路行駛。

        (九)加強機動車安全管理。公安交管部門要按照機動車產品公告和國家相關安全技術標準辦理機動車登記,切實加強機動車查驗,嚴格機動車唯一性確認,暫停臥鋪客車注冊登記。農業(農機)部門要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嚴格拖拉機登記和查驗,嚴禁超范圍發放牌照。質監部門要加強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計量認證、檢驗資格許可及監督管理,強化對車用(車載)氣瓶、危運罐車罐體(含易燃易爆、有毒介質)以及流動式起重機械(含叉車)的檢驗,強化作業人員持證監管,對超過有效期的,要向社會公布,并抄告交通運輸部門和公安部門,同時通知車輛所有人停止運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要嚴格執行檢驗標準,經公安部門按照相關規定驗收后,實現與公安交管部門的聯網和檢測數據及監控視頻、圖片的實時傳輸。公安、質監部門要強化危運車輛罐體、非傳統能源汽車和營運車輛的安全技術檢驗,對未按標準進行檢驗或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的行為,要對有關機構和責任人予以查處,情節嚴重的取消其資質并追究法律責任。

        (十)切實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各縣區政府要按照《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17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意見》(〔2012〕48號)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體力特征、道路條件、自然環境等因素,合理確定學校服務半徑,盡量縮短學生上下學路途時間,按照保障學生就近入學、寄宿制學校入學、公共交通滿足入學,提供校車服務;住建、規劃、交通運輸部門在規劃城市和農村公共交通時,要根據學校的設置作出具體規劃,合理設置公共交通線路和站點,為學生提供方便。各縣區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的校車安全管理工作負總責,建立校車安全管理工作機制,組織教育、公安、交通運輸、質監、安監等部門履行校車安全管理職責,嚴格落實校車使用許可和校車駕駛人資格審批、校車標牌發放制度,抓好校車的源頭監管和路面管控。教育部門要督促校車服務提供者和配備校車的學校,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監督在校車上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建立健全校車安全運行GPS監控平臺,對校車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提示、警告;要配合公安機關搞好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并對學校門前的標志標牌及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排查治理。使用校車的學校應當制定有關學生搭乘校車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學生交通安全隱患。公安交管部門要嚴厲查處接送學生車輛超速、超員和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堅決制止采用低速貨車、三輪汽車、拖拉機以及拼裝車、報廢車等車輛接送學生。公安交警、交通運管等部門要密切協作,嚴查從事非法營運和無車輛保險、無承運人責任保險的“黑校車”,確保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

        (十一)強化非機動車和電動自行車安全監管。市商務局要會同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環保局依法加強電動車輛銷售企業的日常監管,禁止銷售不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等非機動車。公安交管部門要加強非機動車通行秩序管理,嚴查電動車、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特別要嚴格四輪電動車輛通行管理,積極開展電動自行車、四輪電動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摸底調查,掌握本轄區電動車輛的底數,為開展電動車登記業務做好充分準備。

        四、加大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

        (十二)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礎。各縣區政府要嚴格落實農村道路建設養護管理主體責任,提高道路設計標準和安全性能,規范“村村通公路”建設,新建、改建農村道路要同步建設安全設施,已建成的農村道路要逐步完善交通安全設施。加大資金投入,繼續把“公路安保工程”向農村道路延伸,改善農村道路通行條件。各縣區要統籌城鄉公共交通發展,大力扶持和發展農村公共交通,拓展延伸農村地區客運的覆蓋范圍。

        (十三)建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隊伍。各縣區政府要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組織體系建設,落實鄉鎮政府安全監督管理責任,拓展農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覆蓋面。縣區和鄉鎮要分別成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機構,配備人員力量,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安全監管工作。要在現有鄉鎮干部和農機監理人員中選配3至5人擔任專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員,實行鄉、鎮政府和縣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雙重管理,業務上受縣區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隊指導。要依據轄區交通狀況,在交通流量密集的鄉鎮增設交警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警力。要從鄉、鎮現有人員中選調一定數量人員,充實到交警中隊作為文職輔警。要在足額保障人員工資的基礎上,參照人民警察保障標準妥善解決文職輔警的執勤補貼及崗位津貼。每個行政村確定1至2名交通安全協管員,配合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隊和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隊、交通安全管理站開展工作,負責本行政村機動車、農業機械和駕駛操作人的基礎性、勸導性管理工作,工資補助由縣區財政落實。

        (十四)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建立專業執法、安全監管、交通協管、交通志愿者、交通安全信息宣傳員等“五支隊伍”;健全鄉鎮長、運管所長、農機站長、派出所長、交警中隊長“五長”聯動機制。農村派出所要積極參與農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化解輕微道路交通事故賠償糾紛,糾正交通違法行為,開展道路巡邏管控,確保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農機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積極推廣應用農機安全技術,加強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安全管理。

        五、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

        (十五)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標準和制度。發改、交通運輸、公路管理、公安、住建、安監部門要嚴格執行新建、改建、擴建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與道路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建立完善道路工程設計階段的安全預評價和交(竣)工階段的安全驗收評價制度,在建設項目設計和竣工驗收時必須吸收公安、安監等部門人員參加,嚴格安全評價,對達不到規定標準的不得通車運行。對因交通安全設施缺失導致重大事故的,要限期進行整改,整改到位前暫停該地區新建道路項目的審批。

        (十六)加強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各縣區人民政府要科學規劃,逐年增加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投入,對臨水臨崖、連續下坡、急彎陡坡等事故易發路段要嚴格按標準安裝隔離柵、防護欄、防撞墻等安全設施,設置標志標線。要加強公路與鐵路、河道聯接交叉路段特別是公鐵立交、跨橋梁的安全保護。要加大監管力度,督促收費公路經營企業加強公路養護和運營管理,對安全設施缺失、損毀的,要及時予以完善和修復,保障公路及其附屬設施始終處于良好狀況。

        (十七)建立完善交通事故應急保障與救援體系。各縣區政府要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建設交通事故急救通信系統,搭建急救指揮調度信息平臺。要加強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建立完善重特大交通事故現場處置、惡劣天氣條件下交通安全保障、突發事件處置等工作預案,組織協調公安、交通、民政、醫療、消防、保險等部門和行業,建立統一高效、運作靈敏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應急體系。要將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道路阻斷等公共安全事件的處置,納入沿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實行屬地管理。各縣區要盡快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和專家隊伍,配足必要救援設備,并將轄區擁有大型特種救援設備的單位納入救援管理體系,提高施救水平。市人民政府要每年組織1次道路交通應急演練,縣區政府要每半年組織1次道路交通應急救援培訓,并適時組織相關部門聯合演練。財政、公安、民政部門要按照《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辦法(試行)》(甘政辦發〔2011〕154號)等規定,建立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和相關制度,規范救助基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確保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及時得到救助。公安交管、運管部門要加強車輛保險、承運人責任險的督促和上路檢查工作力度,有條件的交警大隊和運管局可設立保險代辦窗口,方便廣大群眾就近投保。保險部門要加大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營運車輛承運人責任保險和機動車輛商業保險的投保力度,發揮保險機制的預防和補償作用,確保事故受害者的賠償。氣象、交通運輸、公安部門要積極推進公路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系統建設,提高對暴雨、濃霧、低溫、冰雪等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的防范應對能力。

        (十八)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各縣區政府要制定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導意見,落實治理措施和治理資金。根據不同等級,實施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各級人民政府掛牌督辦整改,對隱患整改不落實或者落實不到位的,要追究有關負責人責任。公安、交通、安監等部門要強化交通事故統計分析,排查確定事故多發點段和道路安全隱患路段,全面梳理橋涵隧道、客貨運場站等風險點,建立管理臺賬,明確治理責任單位和時限,全過程監督整治情況。公路管理機構和收費公路經營單位要深入開展公路安保工程,對國省道干線公路上急彎、陡坡、視距不良、路側險要和橋涵隧道等危險路段實施綜合整治,加強公路兩側農作物秸稈禁燒監管,嚴防焚燒煙霧影響交通安全。住建、規劃部門要設置和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標志標線,加強行人過街設施、公交港灣、公交專用車道、主干道中央隔離設施建設。安監部門要會同公安、交通運輸部門對排查出來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進行督辦治理和檢查驗收。

        (十九)切實加強停車場建設和管理。各縣區要把停車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基礎開發項目,提高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小區、繁華商業街區、學校等人口密集區的停車場配建比例,改善城市靜態交通秩序。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大(中)型商場、集貿市場、賓館、飯店和商務辦公場所等經營性場所合理配建停車場,達不到配建要求的堅決不予審批項目。要研究完善停車政策,鼓勵停車產業發展,實施多元化的投資建設主體,大力發展地下和立體停車設施。公安交管部門要堅持疏治結合,在整治違法停車的同時,鼓勵單位內部停車場對外開放,有條件的道路可以推廣路內分時停車、錯時停車、分類停車等措施,全面清理挪用、占用停車設施的現象,盤活現有停車資源。

        六、強化道路交通安全執法管理

        (二十)嚴厲整治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公安交管部門要加強公路巡查管控,加大7座以上客車、旅游包車、危險品運輸車、校車等重點車輛檢查力度,嚴格落實“六必查”,嚴厲打擊和整治超速超員超載、疲勞駕駛、酒駕毒駕等各類交通違法行為。推廣使用電視監控等交通技術監控系統、車載查詢終端和手持式警務終端系統,提高對違法行為的發現、處置能力。交通運輸部門要完善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長效機制,對貨車超限超載違法行為,要責令當事人消除違法狀態,堅決杜絕只罰款不糾違。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營運車輛的打擊力度,嚴厲查處“黑車”尤其是縣鄉道路上非法載客營運的小型客車,全面凈化道路運輸秩序,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各縣區政府要制定客貨運車輛和駕駛人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有獎舉報辦法,將車輛動態監控系統記錄的交通違法信息作為執法依據,定期進行檢查,依法嚴格處罰。要大力推進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創建活動,加強城市道路通行秩序綜合整治,規范機動車通行和停放秩序,嚴格非機動車、行人交通管理。

        (二十一)切實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執法效能。市縣道路交通執法部門要強化信息技術和科技裝備在道路交通執法中的應用,加強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執法人員的定期培訓,提高綜合素質,確保執法效果。公安、交通部門要按照資源共享、合法利用的原則,建設交通違法行為智能監控系統,將交通監控信息通過公安邊界接入平通至公安網,共享公路收費站出入車輛的相關信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和執法效能。政府法制辦要協調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運輸、人民銀行、銀監會、保險行業協會等部門建立公民交通安全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保險、職業準入等相掛鉤的制度。

        七、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二十二)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各縣區政府應每年制定并組織實施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計劃,加大宣傳投入,督促各部門和單位積極履行宣傳責任和義務,實現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制度化。加大公益宣傳力度,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要在重要版面、時段通過新聞報道、專題節目、公益廣告等方式開展交通安全公益宣傳。充分發揮主管部門、汽車企業、行業協會、社區、學校和單位的宣傳作用,廣泛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全民交通守法、安全和公德意識。建立交通安全志愿者隊伍,定期組織志愿者服務活動。

        (二十三)全面實施文明交通素質教育工程。各縣區要深入推進“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活動,推行實時、動態交通安全教育和在線服務。強化企事業單位員工交通安全教育,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普法和職業道德教育重要內容。進一步深化文明交通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將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納入文明城市創建內容。建立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平臺,加強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開展交通安全文明駕駛人評選活動。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嚴格實施交通違法記分周期內累計記分達12分、發生人身傷亡道路交通事故負有同等以上責任和申請校車駕駛資格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教育部門要將交通安全教育內容納入中小學校課程,作為學生和學校素質教育必修內容。

        (二十四)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設。積極拓展交通安全宣傳渠道,利用青少年活動中心、市民廣場、農村重點集貿市場等陣地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創新宣傳教育方法,以學校、駕駛人培訓機構、運輸企業為重點,廣泛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推動在市、縣區開設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網站、電視頻道,加強交通安全文學、文藝、影視等作品創作、征集和傳播活動,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注交通安全、全民參與文明交通的良好文化氛圍。

        八、嚴格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追究

        (二十五)加大事故責任追究力度。嚴格執行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處置規范,落實跨區域責任追究機制和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公開制度。對運輸單位的公路客貨運車輛一個月內發生2起(含)以上超員、超載違法行為的,除對駕駛人依法處罰外,依法對運輸單位直接主管人員嚴格進行處罰。對發生重大及以上或者6個月內發生兩起較大及以上責任事故的道路運輸企業,依法責令停班、停線或停業整頓;停業整頓后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準予恢復運營,但客運企業3年內不得新增客運班線,旅游企業3年內不得新增旅游車輛;停業整頓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取消相應許可或吊銷其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并責令其辦理變更、注銷登記直至依法吊銷營業執照。

        (二十六)加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聯合督辦。嚴格執行重大事故掛牌督辦制度,對發生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實行現場聯合督導、統籌協調調查、掛牌通報警示、重點約談檢查和跟蹤整改落實,形成部門齊抓共管合力。要研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獎懲制度,對工作成效顯著的部門和單位予以表揚和獎勵。對發生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縣區人民政府要向市人民政府寫出書面檢查,并由市安全生產委員會、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聯合對事故發生地縣區政府分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企業(業主)負責人等進行約談。對一年內發生死亡5人以上或發生2起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

        九、強化道路交通安全組織保障

        (二十七)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組織領導。各縣區政府要高度重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將其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加強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實行道路交通安全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分析研判安全形勢,研究部署重點工作。市、縣區政府每季度召開1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會議,分析研判交通安全形勢,評估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研究部署重點工作,及時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

        第8篇: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2020年,農村水利股在局黨組及局領導的正確領導和各股(室)站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全體同志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水利建設的方針、政策,圍繞全年工作目標和股內主要工作任務,刻苦鉆研,科學安排工作,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將全年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一、農建工作

        農建工作繼續以“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水利夏修”為契機,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及早部署,及早安排。及時編制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方案》,召開了全區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視頻會議,籌備組織了區四大班子領導參加的農田水利建設現場義務勞動,掀起了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建設新。突出抓好病險塘堰整治、水毀工程修復、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防洪工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生態環境建設等工程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區共開工完建各類水利工程5070件,其中修復水毀工程208處,新修加固堤防5.8公里,疏浚河道14.3公里,清淤溝渠86.68公里,建設村鎮供水工程207處,整治塘堰435處,新建微水池620口。投入工日210萬個,累計完成土石方量144.37萬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151.32萬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3362.67畝,改善灌溉面積6052.8畝,改造中低產田面積2900.3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2.74萬人。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我們出臺了《全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現正在按步驟進行實施,確保全區現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任務在2013年能全面完成。

        二、農村水利工作

        1、維修養護項目

        2020年中央及省共下達我區財政資金維修養護項目三批次,財政總投資230萬元,其中第一批50萬元,主要用于解決團結、八一及新華3座水庫的維修養護,已于今年三月底全面完工并順利通過了省、市的竣工驗收;第二批80萬元主要用于解決勝利、自力、華豐、張田溝及華場壩5座水庫的維修養護,目前各工程正在緊張的施工建設中;第三批100萬元用于解決紫云、工農、團結、青春,何家壩、紅衛及高峰7座水庫的維修養護,實施方案已通過審查,等待市上批復后進行施工建設。

        2、小農水重點縣建設

        一是全面完成了2019年度小農水重點縣建設6個鄉鎮21個行政村的小農水建設任務。完成新建渠道41.84公里,配套改造渠道40.18公里,整治山坪塘248口,改造提灌站15座、新建蓄水池448口。完成開挖回填土方26.3萬立方,漿砌石7.7萬立方,砼4.7萬立方,完成項目總投資4584.10萬元,并分別4月份和10份順利通過了省、市的績效考評和竣工驗收。二是全面啟動實施了2020年度小農水重點縣建設3個鄉鎮15個行政村的小農水建設任務。規劃完成新建渠道31.5公里,配套改造渠道38.5公里,整治山坪塘230口,改造提灌站5座、新建蓄水池400口。項目共需完成開挖回填土方26.3萬立方,漿砌石7.7萬立方,砼4.7萬立方,項目總投資4242.6萬元,工程計劃于2021年3月底全面完工。

        3、新農村工程建設

        為全面貫落實徹黨的十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按照區委、政府的統一部署,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的原則,編制了新農村示范村水利建設規劃,并有步驟地進行了實施,完成了4個鄉鎮9個村山坪塘整治35口,微水池建設18口,新建維修渠系16.5公里,確保了我區新農村建設示范區順利驗收。

        4、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

        按照國家水利部、省水利廳及市水務局《關于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一系列文件要求,我們及時以區水務局、區編辦、區委農工委、區財政局及區人社局五家聯合上報了《元壩區基層水利服務機構改革方案》,并以區政府辦公室的名義下發了《全區農村村級水務員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及《全區基層水務服務機構建設實施方案》。元壩區被全省列為首批村級水務員建設試點縣之一,目前全區已在212個村設立村級水務員212名,《關于基層水務服務機構定性定編的請示》已經區政府主要領導簽字,現正等待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

        5、水利工程管理及面上小型水利建設

        一是汛前以政府辦的名義下發文件通知,組織對全區小型水利工程進行了安全隱患大排查,對排查出有安全隱患的1140口山坪塘分類分年制定了整治方案。二是對存在嚴重隱患的205口當家塘納入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建設,爭取區財政以獎代補資金538萬元。三是抓好了全區中小型水庫的管理工作,組織召開了全區中小型水庫管理工作會議,以區政府的名義印發了《元壩區小型水庫管理辦法》。

        6、移民后扶項目

        一是完成了對我區2007年上報的移民后扶人口重新核查和登記造冊工作。重新核實登記的移民后扶人口涉及全區16個鄉鎮,62個村,4374人,并按月將移民后扶直補資金,造冊打卡到農戶人頭。二是啟動了2020年小型水庫移民扶助基金建設項目,正在實施中的東溝及遼葉溝水庫庫區需新建小型提水工程5處,引水工程33處,解決安全飲水815人,總投資70.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0萬元。

        三、抗旱服務工作

        一是圓滿完成了抗旱物資設備政府招標采購工作。去冬今春以來,上級財政安排支持我區特大抗旱補助經費170萬元,專項用于抗旱服務隊購置抗旱設備。通過公開招標采購大小水泵機組、挖掘機、大小型潛水泵、打井機具等設備120臺套,出水帶8000米,送水袋500個,皮卡車2輛。二是千方百計搞好抗旱服務,幫助農民抗旱奪豐收。今年秋季共出動抽水機組15臺套,抽水1800余小時,澆灌農田162畝。三是完成了2013-2017年抗旱水源工程規劃。

        四、水利普查工作

        我區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已經進入收官總結階段。各項清查、普查數據已通過省、市級水普辦的驗收,并于10月份上報國普辦審核。現階段,水普辦將著手開展第一次水利普查資料的檔案整理立卷歸檔工作,大到資料內在質量,小到檔案的裝訂、紙張的折疊,均要達到《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檔案驗收辦法》的要求,確保我區第一次水利普查檔案的完整性、準確性、系統性,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水利信息支撐和保障。

        五、其他工作

        一是積極協助局辦公室搞好了小農水等一系列民生水利項目啟動儀式會議。二是及時完成了省、市業務部門下發的各種規劃、總結、信息和報表工作。三是完成了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六、2021年主要工作目標

        1、繼續抓好全區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整治塘堰335處,新建微水池280口,新建渠系20.7公里,防滲配套渠系28.9公里,新增蓄引提水能力60萬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2400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5200畝,著力抓好205口當家塘的維修和整治建設任務,再掀農田水利建設新。

        2、全力實施好2020年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工程,確保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太公鎮、清水鄉、張家鄉3個鄉鎮15個行政村新建渠道31.5公里,配套改造渠道38.5公里,整治山坪塘230口,改造提灌站5座、新建蓄水池400口建設任務,迎接省、市四月份的績效考評和五月份竣工驗收。

        3、提前謀劃做好下一個三年(2013—2015年)小農水項目的規劃編制和項目爭取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確保我區能入選第五批小農水項目重點縣建設。

        4、進一步做好中央財政100萬元、省級財政80萬元維修養護資金工程項目建設,確保圓滿完成紫云水庫、工農水庫、何家壩水庫、青春水庫、紅衛水庫、高峰水庫、團結水庫、華豐水庫、自力水庫、華場壩水庫、勝利水庫及張田溝水庫等12座水庫的維修養護工程項目建設任務,迎接省市分別于3月底及4月初的檢查驗收。

        5、抓緊做好東溝水庫和遼葉溝水庫庫區移民扶助資金項目建設工程,完成新建小型提水工程5處,引水工程33處,解決安全飲水815人,迎接市級4月中旬組織的檢查驗收。

        6、做好抗旱設備節余資金的招標政府采購工作,做到防汛抗旱兩手抓,確保在旱情出現時,抗旱機具及設備能及時租賃和使用。

        7、主動做為,積極匯報,全面完成基層水務服務體系及村級水務員建設工作,實現5月份212個行政村每個村一名水務員正式上崗。

        8、為進一步明確責權利,加強水利工程的管理、維護和使用,按照元府辦函[2020]12號文件精神,抓緊做好全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確保本項工作任務在2013年11月底全面完成。

        9、當前應做好小(一)型以上水庫春灌用水的前期準備,召開好春灌用水工作會,組織村社及時疏通好放水渠堰,確保春灌用水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10、四月底前做好水利工程汛前檢查,重點排查有病險危害的水庫工程,骨干山坪塘工程,位置重要的水利蓄水工程,督促水管單位編制好水庫防汛應急預案,確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11、繼續搞好抗旱服務、移民后扶及水利普查相關后續工作。

        12、做好2021年集雨節灌項目的選點規劃,組織編制好實施方案,落實并實施好項目施工建設。

        13、開展好2021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示范區建設綜合評價工作,繼續做好今冬明春和夏修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相關工作,搞好現場示范點建設,召開好現場會,以點帶面,再掀農田水利建設新。

        第9篇:農村河道治理的指導意見范文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上半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下半年主要工作報告如下:

        一、上半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的決策部署,圍繞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轉中求好,扎實推進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等各項工作,全省經濟運行繼續呈現“穩步回升、穩中有進”態勢,發展質量逐步提升,結構調整加快推進,民生保障持續加強。

        從上半年計劃執行情況看,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外貿出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城鎮登記失業率、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等指標完成情況較好;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居民收入等指標,與預期目標尚有一定差距(見表一)

        (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今年以來,我省經濟延續了去年二季度以來的企穩回升態勢,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3%,高于去年同期0.9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比一季度回升0.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比一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5%,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比一季度加快0.8、0.9個百分點;網絡消費快速增長,網絡零售和居民網購分別增長80.2%、56.1%。出口增長11%,同比加快5.8個百分點,其中對中東、金磚國家、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33%、17.3%、22.1%;服務貿易出口較快增長,增速達27.1%。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繼續改善。從財政收入看,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5%,比一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從企業效益看,1-5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7%,比一季度回升3.1個百分點。

        (二)產業升級力度加大。在穩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取得新的進展。農業生產穩定增長,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2%,春糧種植面積、畝產、總產實現“三增”,分別增長1.5%、0.9%和2.3%。工業結構趨于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11%和9.2%,均快于規上工業增速。“騰籠換鳥”扎實推進,堅決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排放、低產出的企業,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4%,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項指標減排任務進展順利。“機器換人”成效初顯,1-5月規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減少1.4%,勞動生產率提高10.3%。服務業發展總體平穩,限額以上交通、信息、商務、科技等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4.8%,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社會鐵路、公路、水路交通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增長3.4%和12.9%,同比分別加快1.2和8個百分點。省級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新進展,14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完成投資471億元、997億元,分別增長26%、33%。

        (三)投資結構不斷優化。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圍繞實施“411”有效投資行動計劃,堅持不懈抓項目推進,抓要素保障。投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出全國同期1.9個百分點,也分別高于廣東、江蘇、山東5、1.9和2個百分點。實體經濟投資增勢良好,工業投資增長19.7%,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5.7%,同比提高18.6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外的三產投資增長29.5%,比一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產業轉型升級投資提質增效,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及汽車制造等投資增速均在30%以上,明顯高于面上投資增速;生產業投資增長37.1%,占服務業投資比重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同比回落1.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勢頭良好,增長19.3%,比“十一五”時期高7.1個百分點;占全省投資比重為62.2%,比去年全年提高0.3個百分點。浙商回歸累計到位資金893.6億元,增長26.1%,完成年度目標的59.6%。引進外資量質并舉,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717家,實際外資77億美元,增長22.3%,完成全年目標的56.8%。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省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20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50.7%;“411”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95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49%,其中127個20億以上產業項目完成投資29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59.6%,寧波南車超級電容器產業化一期、杭甬客專、寧杭客專、杭州東站樞紐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投用。

        (四)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擺在核心戰略位置,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創新投入不斷加大,上半年財政對科學技術、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支出分別增長15.1%、20.2%,均大幅高于面上支出增幅;1-5月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20.7%,高出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2.4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出持續增長,上半年規上工業新產品總產值增長22.1%,增速快于規上工業總產值13.5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為24.1%,比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也較快增長,同比分別增長22.8%和30.2%。創新型企業發展走在前列,我省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達44家,居全國第三;新建中控智慧城市大型專用軟件研究院等19家省重點企業研究院,總數達74家;新增永康現代農業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4家省級高新園區,總數達23家。

        (五)區域發展趨于協調。進一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快促進山區經濟發展政策落實,衢州、麗水等市發展提速,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預計上半年衢州、麗水GDP增速快于全省平均1個百分點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限上消費品零售額等增速也均明顯高于全省平均。區域經濟新增長極加快培育,上半年完成海洋經濟有效投資1022億元。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步伐加快,6月底舉辦的招商推介暨項目簽約會簽約33個項目,簽約額達1670.8億元;上半年投資增長22.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8.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就業和社會保障繼續加強,上半年新增城鎮就業51.7萬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2.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8萬人,均完成年度目標的70%以上,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4%;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參保面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達20461元和10878元,同比分別增長8.8%和9.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分別增長6.7%和8%,均比一季度增速有所提高。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財政對民生支出加快,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占總支出比重達72.4%,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保障房建設加快推進,新開工城鎮保障性住房14.6萬套、竣工7.3萬套,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94.4%和78.5%。“三改一拆”順利推進,拆除違法建筑5665萬平方米,實施“三改”建筑面積4081萬平方米,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88.8%和81.6%。物價漲幅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9%,與一季度持平,同比回落1個百分點。

        (七)體制改革縱深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省級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基本完成,政府投資項目省級聯合審批制度建立實施,紹興縣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試點、開發區園區化零為整前置審批試點、審批服務中介機構配套改革等扎實推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成效繼續顯現,在創新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檢驗監管模式、便利化通關機制和企業商事登記改革試點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在做大做強地方金融組織、拓寬民資投資渠道、創新中小企業抵質押貸款方式、促進民間融資規范化陽光化等方面積極先行先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紹興、嘉興和舟山等市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扎實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不斷深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嘉善縣域科學發展改革示范點等30多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加快推進。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運行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挑戰,具體概括為“三減緩、三加大”。

        1.“三減緩”:出口、消費和居民收入增長減緩。

        ——出口增長趨勢減緩。上半年我省外貿出口增長1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月度出口同比增速波動較大,對美國、歐盟出口分別僅增長4.2%和1.9%;出貨值增幅呈現逐月回落態勢,表明出口不確定性依然較大。分析原因:一是外部需求持續低迷。全球經濟進入相對穩定但增速緩慢的階段,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量繼續低速增長,最近世界銀行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2.4%下調至2.2%,加上國際貿易摩擦頻發且多樣化,抑制了我省出口的進一步擴大。二是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分別比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這不僅加大了企業出口的難度,還進一步擠壓企業的生存空間。據省發改委千家工業企業監測顯示,從影響出口制約因素看,二季度認為“匯率風險加大”是制約出口增長的企業占比躍居第一,為58.5%,比一季度上升10.4個百分點。三是出口訂單的不確定性較大。據省商務廳監測,今年以來我省出口訂單景氣指數一直在100點榮枯線附近盤整,出口訂單處于微弱景氣至微弱不景氣區間。企業反映,“有單不敢接”、訂單轉移及短期化情形更為明顯。四是有出口實績的企業減少。上半年全省有外貿出口實績的企業4.45萬家,比去年同期減少0.2萬家;其中年進出口總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減少7家。上述情況表明,受世界經濟復蘇不平衡、國際貿易環境不穩定等因素影響,下階段我省出口基礎仍較為脆弱,出口形勢不容樂觀。考慮到去年我省外貿出口依存度為40.9%,出口增速放緩對經濟穩定增長影響較大。

        ——消費增速總體減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5%,增幅低于去年全年0.9個百分點,也低于近7年我省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主要表現:一是國家前期刺激消費的政策逐步退出。家電類、汽車類等傳統消費熱點逐步降溫,上半年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6.7%,自去年以來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二是餐飲業、住宿業轉型壓力加大。上半年限額以上餐飲業、住宿業零售額分別下降4.4%和13.3%,同比分別回落14.9和20.4個百分點。三是居民消費信心不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難度加大,股市持續低迷等影響財產性收入增加,居民消費能力和意愿有所下降。四是新型消費方式對傳統零售業的分流影響加大。近年來網絡購物、服務消費等快速發展,總量不斷擴大,但目前沒有全部統計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內,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消費增速。

        ——城鄉居民收入增幅減緩。雖然上半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總量均居省區市前列,但增幅有所放緩,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僅為6.7%和8%,其中城鎮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個百分點,農村低于全國1.2個百分點,均低于同期全省生產總值增速,也低于年初預期目標。從收入來源看,上半年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6.9%,財產性收入僅增長2.4%,導致總體增速逐步趨緩。農村居民增收壓力持續增大,主要是化肥、飼料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普遍上漲,土地流轉費和農業用工成本漲幅較大,加上部分高檔農產品價跌銷緩、H7N9禽流感等影響,增收任務十分艱巨。

        2.“三加大”:中小企業困難、財政平衡壓力和部分領域潛在金融風險加大。

        ——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持續加大。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產品價格下降、綜合成本上漲、盈利水平偏低,經營環境進一步趨緊。一是工業生產者價格持續下降。廣大中小企業受市場需求不足與產能過剩嚴重的“雙重沖擊”,產品售價持續下降,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影響。上半年我省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2.3%,已連續18個月負增長。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如化纖、光伏產品價格下跌加劇。二是綜合成本仍在上漲。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2元,比一季度提高0.3元。特別是企業應收賬款增長較快,小微型制造業企業資金面偏緊,短期融資成本上升。人工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漲10-15%,且一線員工流失率較高、中高端人才招聘難的問題突出。三是盈利水平偏低。在價格下降、成本上升、企業創新能力相對不足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增產不增收、增產不增效”現象突出,行業和企業分化加劇,中小企業盈利水平下降,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考驗。盡管1-5月我省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2.7%,但這是在去年同期下降19%基礎上的恢復性增長,與2011年同期相比仍下降8.7%。

        ——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逐步加大。上半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5%,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大幅增長支撐。下階段,財政減收的結構性因素較多。特別是房地產業相關稅收呈明顯回落態勢,二季度各月的增速分別為79%、55.4%和17.9%;制造業稅收低位增長,企業利潤狀況難有大的改善;金融業稅收增速大幅回落,上半年僅增長1.2%,同比回落40.3個百分點;“營改增”8月1日全面擴圍的減收影響將逐步顯現,都將對地方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帶來不利影響。同時,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剛性支出大幅增加,地方政府性債務進入還貸高峰期,地方財政收支平衡的難度日益加大。

        ——部分領域金融潛在風險有所加大。當前我省金融運行總體穩健,風險總體可控,但部分行業和地區存在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一是不良貸款仍存在較大上升壓力。盡管6月份我省加大處置力度,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貨款率均比5月末有所下降,但6月末全省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94.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65%,比年初提高0.06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的持續上升,對于銀行信貸正常投放和我省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等帶來一定壓力。二是部分地區企業資金鏈、擔保鏈斷裂事件仍時有發生。個別地區部分行業出現了風險從小微企業向大中型企業蔓延的趨勢,尤其是我省造船、光伏、鋼貿等行業的企業償債風險有所增大。加上擔保鏈關系錯綜復雜,資金鏈斷裂往往引發連鎖反應,需高度關注和積極穩妥應對。

        二、下半年經濟走勢判斷與工作重點

        從發展環境看,世界經濟正在深刻調整中緩慢復蘇,國內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內下行壓力加大。我省正面臨復雜嚴峻外部環境和自身結構調整的雙重挑戰。考慮到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的長期性、經濟轉型升級的艱巨性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嚴峻性,考慮到去年我省經濟增長前低后高的基數效應,預計下半年全省經濟仍將以平穩增長為主基調,但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主要經濟指標或將呈現穩中趨緩的走勢,完成全年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的目標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做好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我們必須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的決策部署,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改進作風、提振精神,全力以赴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不失時機加快改革步伐,毫不松懈改善社會民生,確保完成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各項目標任務。當前,要按照“穩中求進、轉中求好”的工作基調,堅持穩中有為、穩中提質,打好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組合拳”,突出“四個更加注重”:以優化產業結構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以推進“四換三名”工程為著力點,更加注重轉型升級;以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更加注重深化改革;以保障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和諧穩定,著力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

        具體而言,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優化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要把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一是大力促進民間投資。采取更多有效措施落實國家鼓勵民間投資42項實施細則,抓緊推出第二批面向民間資本招商推介重大項目,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為民間投資進入交通、社會事業等涉及公共資源利用的行業創造條件。以確保全年浙商回歸引進項目到位資金1500億為目標,梳理100個左右“實、大、新、高”項目開展對接洽商,推進48個省級年度浙商回歸重大項目落地。10月組織召開第二屆世界浙商大會。二是努力推動消費提速。籌備召開全省流通工作會議,出臺實施我省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加快出臺我省鼓勵消費的政策意見,完善促消費的工作機制。積極擴大信息消費等消費熱點,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動杭州、寧波、溫州無線城市(TD-LTE)國家試點建設,著力發展醫療保健、休閑養老等服務消費。積極開展老字號振興工程等消費促進活動。抓好投資和消費的結合點,把推進城鎮化作為提升消費潛力的重要舉措,在加快都市區和城市群建設的同時,著力提高27個小城市試點鎮、200個左右中心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商貿服務功能。三是積極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繼續發揮展會的主渠道作用,扶持企業參展搶抓訂單。積極推動企業創新拓展市場方式,加快推進“電商換市”,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相關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建設國際商務中心,推進電子商務大平臺、大企業、大項目和產業基地建設。加強“浙江出口名牌”培育,推動進入國外主流消費市場。

        (二)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緊緊圍繞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這一根本問題,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是加快推進“機器換人”。按照省政府關于促進企業現代化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率、裝備智能化率、產品優等品率等重點目標,全面啟動現代化技術改造專項行動。實施“百企裝備優化提升示范工程”,重點支持100家左右企業開展存量裝備優化試點,促進“機器換人”。二是全力打造創新要素集聚平臺。加快省級產業集聚區創建高新區工作,抓緊制定集聚區產業指導目錄,突出各地技術創新特色和新興產業特色。進一步發揮青山湖科技城、未來科技城在全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推進嘉興科技城等重點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建立完善吸引人才等高端創新要素的體制機制。三是加快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組織實施新興產業“百項工程”項目計劃,重點推進100項左右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技術產業化等方面的重點項目,力爭在高端裝備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制定實施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培育發展政策,力爭年內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達到100家左右。完善企業主導的技術創新體系,抓好省級特色工業設計示范基地和工業強縣(市、區)特色工業設計基地建設。同時,爭取今年再新建30家左右企業博士后工作站。

        (三)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要全面實施擴大有效投資“411”行動計劃、年度計劃、省重點項目形象進度計劃,力爭三季度明顯提速、四季度如期完成,力爭完成全年增長20%、投資總量2萬億元的目標任務。一是抓開工,確保全年開工“411”重大項目250個以上、新增省重點項目開工率70%以上,力爭31個省領導聯系省重點項目全部開工。二是抓續建,重點加快建設長安福特杭州乘用車、大榭石化餾分油綜合利用、華為二期研發基地、甬臺溫和金麗溫天然氣管道、音樂學院等一批續建項目。三是抓竣工,重點推進上海大眾寧波乘用車、南車軌道交通裝備一期、省兒童醫院濱江院區等重大項目建成發揮效益。四是抓前期,做好銜接和催批工作,加快43個左右“國批”前期工作,爭取浙江LNG接收站二期工程、吉利羅佑汽車發動機生產項目等重大項目前期有實質性進展。五是抓儲備,超前謀劃生成一批新興產業、海洋經濟、創新載體等標桿式重大產業項目,謀劃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事關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六是抓落實,組織開展全省擴大有效投資現場推進會、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現場推進會、企業債券融資對接等活動,重點加強要素保障,幫助好項目、大項目盡快落地。

        (四)著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要牢牢把握產業升級這一主攻方向,努力在“提速”上下功夫、在“提質”上求實效。一是加快實施“三名”工程。加快制定建名企創名品育名家“三名”工程實施方案,確定綜合評價標準體系,著力增強浙江制造的產品競爭力和企業家素質,提升企業競爭力。制定實施總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和產業聯盟主導型等“五型企業”創建政策,實施小微企業“扶優助長”上規模培育計劃。加快制定“浙江制造精品”重點領域、指導目錄和扶持政策。二是加強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啟動實施海洋經濟“822”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年度海洋經濟發展重大建設項目實施計劃和兩屆海洽會簽約項目,力爭全年海洋經濟項目投資超過2000億元。全面實施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及新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建立新區建設省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舟山自由貿易園區方案研究并申報設立等工作,爭取新區陸海統籌試點方案、旅游產業用地改革試點方案盡早獲批。三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深入推進實施年度服務業重大項目計劃,加大協調推進力度,確保今年264個省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453億元的年度計劃投資順利完成。加大對108家省服務業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創建第三批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四是加強農業“兩區”建設。堅持把農業“兩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主平臺,在各市縣的“兩區”中推進一個以上生態循環農業工程建設,開展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著力將現代職業農民、家庭農場等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入到“兩區”建設平臺中來。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大力培育發展現代種業、農業生物、農業機械、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高科技農業企業。

        (五)著力抓好重點領域改革。要堅持先行先試,積極釋放改革紅利,大力破解體制障礙和政策制約。一是爭取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早見成效。著力鞏固前一階段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果,加強對取消下放投資審批事項后續監管,啟動第二批取消和下放的審批事項梳理工作。加快實施企業投資便捷高效審批改革試點方案和開發區園區創新前置審批試點。全面實施政府投資項目省級聯合審批制度,抓緊制訂出臺省級聯審平臺的運行規則和管理辦法。二是加快推進要素配置改革。針對我省土地要素制約的瓶頸問題,加快推進“空間換地”,建立“畝產論英雄”評價體系,加快實施“畝產倍增”計劃深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方案,抓好海寧等地的要素配置綜合改革試點。三是加大對區域金融改革試點的支持。深化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麗水市農村金融改革,加快推進臺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爭取在地方金融服務支持體系、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以點帶面,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四是加快推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等30多項國家級試點。盡快出臺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相適應的海關、稅務、工商、檢驗檢疫、外匯等配套政策和監管措施。完善綜合交通物流平臺,爭取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航空口岸正式開放。加快推進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等國家級改革試點。五是扎實推進醫改工作。抓好溫州市社會辦醫試點以及嘉興市等地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六)著力幫扶企業。要高度重視、努力破解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難題,盡心盡力幫扶企業。一是提振企業家信心。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活動,強化對我省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支持企業家創業創新的正面宣傳,積極鼓勵扶持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加大技改投入,支持企業投資發展節能環保等新產業。二是努力減輕企業負擔。認真落實國家從8月起再取消和免征3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等稅費減免政策,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前置的強制性專業服務收費,嚴查各行業主管部門將職權范圍內的事務交由事業單位、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和其他機構辦理并收費的行為。深化整治銀行業不規范經營“回頭看”活動,完善問責機制。三是幫扶企業拓展市場。引導和支持企業積極拓展市場,加快構建營銷網絡體系。推進浙江名品中心、省外營銷中心建設,引導更多浙貨進入省外銷售渠道;強化對裝備制造業企業拓展市場的支持,鼓勵省內企業、支持政府性投資項目和政府采購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浙江制造重點裝備目錄中的產品。四是強化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推進“年審制”等適合小微企業的金融模式創新。強化省中小企業再擔保公司的增信、分險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對直接融資的支持力度,推動“區域集優”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發行幫助企業批量化融資。五是積極化解擔保互保風險。進一步落實加強企業資金鏈風險管理指導意見,加強對全省資金鏈、擔保鏈變化趨勢的跟蹤,特別要對銀行貸款依存度高、民間融資依存度高、生產經營不正常的企業進行重點跟蹤,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預案。

        (七)著力加快“美麗浙江”建設。堅持不懈抓好節能減排,全面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推動我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一是加快“騰籠換鳥”淘汰落后產能。認真實施能源消費“雙控”,制定實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預算管理辦法,開展新增用能量以及現有用能存量有償轉讓和交易試點。嚴格貫徹執行淘汰落后產能指導目錄和認定標準,在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我省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基礎上,自我加壓完成省定目標任務。切實抓好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加快推進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二是切實抓好水環境和大氣治理各項工作。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大力推動浦陽江流域、平原河網整治,統籌實施飲用水源保障、工業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面源防治、河道內源整治、生態保護修復等六方面重點工程。加快編制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規劃,強化對杭州灣、樂清灣、三門灣等重點海灣污染防治。以PM2.5防治為重點,落實年度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加快推進煙塵控制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黃標車限行區的建設,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三是推進“三改一拆”工作。大力推進“三改一拆”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立行動項目臺賬,強化對各地實施情況的督查和通報。在公路邊、鐵路邊、河邊、山邊等“四邊”區域率先推進“三改一拆”工作,加強城鄉環境衛生長效管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本三级中文字幕 | 五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日本片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品 | 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