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醫學檢驗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管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798-01
1.1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及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較少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及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較少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檢驗科室也包括不同的分工,有的分工需要與臨床醫師溝通。就以檢驗科技師的工作職責來說,他們不僅負責所用專業儀器設備的調試、鑒定、操作、建檔和維修保養,更是需要負責血液質量檢查和儲備工作,參加發血、實驗檢測、血型鑒定、交叉配血和成分制備。而這些工作都需要與臨床醫師溝通,具體了解血型等相關問題。有這樣一些狀況,檢驗人員在檢驗工作中總是指望臨床醫師能及時跟上檢驗科推出新檢驗技術的步伐,而臨床醫師并不愿積極去嘗試,在某種程度上就容易導致不良的醫療合作關系的產生,從而容易出現醫療缺陷并引發醫療事故發生。
1.2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執行力差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執行力差是存在的關鍵問題。很多醫院的檢驗科都設置了相關的質量管理機制,這些機制對于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都有一定的規定。但是臨床醫學檢驗科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運行中,并不能夠真正落實制度規定的內容,嚴格最終質量管理制度。比如,在相關技術人員負責對血液及成分的化驗檢查等各項技術進行檢查和監督的過程時,需要精確記下相關的記錄,但是個別技術人員在數據記錄過程中存在著誤差。在進入實驗室的時候,制度明確規定,所有人員需要穿上工作裝,但是有個別人員不對自己進行規范,而直接進入實驗室。
1.3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考核較少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考核較少是存在的重要問題。技術質量管理的考核工作開展得好,能夠督促工作人員做好質量管理。但是實際上,其更關注的是檢驗技術,很少會開展這方面的考核。另外,目前臨床醫學技術質量管理考核制度也不完善,質量管理的考核結果不與技術人員的獎金、職稱等掛鉤,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2 解決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問題的對策
2.1 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師的溝通
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師的溝通是解決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問題的重要措施。檢驗科的工作與臨床科室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檢驗科工作人員要進一步加強和其他臨床科室的溝通,熟悉不同疾病的試驗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診斷標準,理解臨床常見病例和高發病例的相關醫學知識,進一步積累臨床工作經驗,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從臨床醫學的角度來看,檢驗科的重要工作就是為臨床一線醫生提供里相關的檢驗數據,能夠進一步為決定診斷、判定療效、查明病因、施行臨床醫學研究等提供參考[1]。
2.2 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的執行力
一般來說,檢驗科需要建立和完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檢驗技術質量保證機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檢驗科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行事,管理小組要嚴格按照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對檢驗人員工作的質量進行監控,確保檢驗工作標準化、流程化、質量化。比如,對于儀器的設備和維護就要嚴格按照制度來做,在使用儀器前,對儀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不出現問題。在儀器使命之后,對儀器進行維護,把試驗中的儀器誤差值盡量降到最低。
2.3 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考核
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考核能督促檢驗科工作人員做好工作,最好是將考核的結果與其待遇、職稱等掛鉤,真正讓他們能夠重視質量管理,并全身心投入其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檢驗科的具體管理,不定期地對檢驗科人員進行檢驗技術質量的考核和監督。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到整個檢驗過程中檢驗技術質量的考核[2]。
2.4 檢驗過程中的制度管理
2.4.1 加強制度管理是對檢驗過程實施質量控制的最基本條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實驗室相應的工作制度、崗位職責、質量標準、實驗操作考核制度、檢驗標本送檢核對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錯事故登記和科室安全管理等制度,保證內部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工作中經常督查,確保落實,賞罰分明,以調動科室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職工的工作責任心。
2.4.2 對檢驗室技術人員不斷加強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的培訓;圍繞新知識、新測定辦法、新儀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驟組織學習與技術培訓;有計劃地派送人員外出參觀、進修和學習,介紹國內、外醫學檢驗發展動態,開闊視野,拓展思路,使檢驗室技術人員有更高的目標,推動檢驗工作躍上新臺階。
2.5 檢驗報告的管理
2.5.1 利用計算機查詢系統可進行檢驗結果的動態分析,觀察患者在某時間段內相同項目多次檢測的結果,有利于臨床醫師分析檢驗結果與病情的關系,有利于檢驗技術人員進行檢驗結果分析后的質量控制,在發出報告單前,參考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的動態變化情況,確認報告正確后發出報告單。
2.5.2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方法學改進,對于不甚清楚的檢驗項目數據通過計算機查詢可及時了解檢驗項目的正常值或參考值。在家中可通過上網登錄醫院、檢驗科室的網站隨時查詢某些檢驗的相關信息。
2.5.3 某些檢驗結果常受到所服用藥物的影響,檢驗室可與患者的病歷紀錄包括患者的全部用藥史進行聯網,檢驗人員可利用計算機標記可能受到藥物影響的病例,以便更好地解釋其檢驗結果,為臨床治療提出合理化建議。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是檢驗科的重要工作,筆者就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從培養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師的溝通、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的執行力及加強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考核等方面進行介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做好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確保檢驗科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一)學生層面
第一,對醫學理解不深、認識不足、缺乏信心和興趣。現行醫學教育偏重自然科學的成分更多些,大多教得晦澀難懂,學得自然無味無趣。殊不知,醫學還廣泛涉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社科領域,適應社會、知法懂法、人文修養、人際溝通等也是醫學生應知應會的本領。否則,就會更多地出現“白眼狼”“、只見病,不見人”等現象。第二,醫學生前期準備不夠,學習方法不當,法律意識薄弱,與患者的交際溝通能力不足,學生與醫生轉換角色不及時、不充分、不到位,均導致實踐機會失去,或實踐效果不佳。第三,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欠缺。現在的醫學生不再把醫生作為今后職業的唯一選擇,很多畢業生進入相關醫療領域、甚至改行。因此,他們在早期的理論學習和后期的臨床實踐中均要求較低,以過關為原則,學習沒有動力。
(二)教學組織、管理層面
第一,相關實踐教學激勵政策缺乏、資金投入不夠。在很多醫療機構,依然是“重醫療、輕教學”,認為兩者是“產出與付出”的邏輯關系。重視教學不夠、支持力度及措施不盡人意。第二,教學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不當。大多醫院教學管理機構設置均為兼職,如醫教科、護理部兼管醫生護士的實踐教學。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有的非醫療專業畢業,多為年老體衰人員或護理等專業轉行。沒有正規的教學管理學習培訓,教學管理只是應付,何談發展創新提高!第三,沒有建立和完善臨床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一是缺乏科學的臨床實踐教學模式;二是還沒有建立針對實踐教學研究室、帶教老師、學生規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二、臨床醫學教學反思
(一)臨床醫學教學理念和模式的轉變
臨床醫學教學應該把實踐教學的目標和內涵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素養得到提高。不能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截然割裂開來。醫學生在前期的基礎醫學知識、醫學專業基礎的學習中,很多就應該與臨床實踐教學掛上鉤,如病理生理、組織解剖、診斷學等,這些基礎知識今后必將于應用臨床。涉及臨床診斷思維程序構建,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綜合分析、診治措施決策及實施等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應用。另外,在前期的學習中,還應該溶入相關醫療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制度的了解、熟悉或掌握,以明了當前醫療環境,強化醫療糾紛防范、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的養成。還要訓練人際溝通、醫患溝通的技能技巧。只有這樣,讓學生明確早期基礎知識與今后專業課程、將來職業要求是密切相關聯的,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他們才會對比較枯澀難懂的醫學理論知識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有目的、有目標的學習才能有效果。同時,這也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強化理論知識、形成體系;二是實踐經驗也要善于歸納、整理、提煉、提高,使理論和實踐互相融通,有針對性的、有關聯性的課程講授更生動、更有趣、更能吸引學生聽課和思考。這就形成了臨床醫學的教學模式: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臨床醫學教學全過程。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符合認識論規律,學生學得明白、目標明確,學得有趣,學有所獲,能在臨床實踐運用。臨床實踐的教學、訓練也是不間斷的,貫穿于醫學教學全過程,它有別于傳統的臨床實踐教學模式。基于就醫流程、臨床診治過程,進行人際交流和溝通的訓練、法律法規的學習,融合醫患關系、明確醫患法律關系;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提出輔檢意見、綜合分析信息資料、應用臨床診斷思維程序提出疾病診斷依據和鑒別診斷、提出治療方案或實施“診斷性治療”。這種“理論聯系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實踐—認知—再實踐—再認知”雙循環進程的真實臨床過程訓練加深了學生對醫學理論和實踐操作、實際工作能力要求的直觀理解,減少了學生對臨床工作的陌生感、盲目感和不熟練,盡量避免了“生手”、“學徒”所引起的患者的反感、拒絕檢查配合和醫患糾紛的發生。
(二)建立科學規范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前述基于臨床過程的臨床醫學教學(雙循環進程)模式,也對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這種體系的建立應該是全過程、全方位、全員性。即從基礎理論學習到見習實習實踐的全教學過程;從人文科學到自然科學的各知識、技能領域;從臨床科室各研究室到教師、學生全體相關人員,均納入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形成制度上有保證、指標上有重點、程序上嚴格執行,結果能掛鉤兌現。各司其職、履職盡責、具體明確、考評到位到人。
(三)創造條件,改善實踐教學環境,滿足實踐教學要求
我國的醫學教育改革和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正如火如荼,眼前的問題和困難都是暫時的。只有想方設法,爭取各級各類資金投入,改善教學醫院基礎條件、強化教學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讓學生早期接觸社會、體驗臨床,增加學生實踐機會,遵循認識論規律,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保證生產實習實踐效果。
(四)政策配套和傾斜
[關鍵詞] 即時檢驗血糖儀;檢測;指尖血血糖;靜脈全血血糖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7(a)-0187-02
在現代臨床研究治療中,當下的即時檢驗血糖儀具有操作要求簡單、使用方便、獲取檢驗結果快速的優點,我國醫院各個科室都基本配備。在使用即時檢驗血糖儀的過程中,大多數科室對于血標本的采用都是比較隨意的,同一個科室或者是不同的科室,有時采取靜脈血全血,有時采取指尖毛細血管血[1]。血糖儀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它的標本要求都是采用指尖毛細血管血的,因為,采集其他的血標本有可能會產生錯誤結果。為探討即時檢驗血糖儀檢測指尖血及靜脈全血血糖檢驗結果的臨床可行性。該研究隨機選取該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療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療的50例糖尿病患者,該實驗研究已經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患者家屬都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女性患者20例,年齡為26~68歲,平均年齡為(49±3)歲,病程為1~7年,平均病程為(4.2±0.5)年。男性患者30例,年齡為49~70歲,平均年齡為(53±6)歲,病程為0.3~10年,平均病程為(8.5±2.0)年。所有患者在年齡、病程等一般性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所有患者都沒有貧血病史,短期內都沒有服用VitC類藥物,排除尿酸增高患者,排除酮癥酸中毒患者。
1.3 檢測儀器
即時檢驗血糖儀購買自國內某個廠家所生產的血糖儀[2]。操作要嚴格依據儀器說明書,標本檢測初期,對血糖儀采用廠家配套控制液進行常規驗證,血糖儀顯示正常,才可以檢測血液標本。在全自動生化儀上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對血漿葡萄糖進行檢測[3]。
1.4 檢測方法
通過血糖儀對指尖血進行測定,測定完成以后,對肘靜脈進行采血3 mL,放置1.5 mL入血清分離管內,放置1.5 mL入EDTA-K2抗凝管,將EDTA-K2抗凝管混合均勻以后,采用即時檢驗血糖儀檢測靜脈全血血糖,檢測完成后,通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紅細胞比容,如果紅細胞比容處于30%~55%以外,將標本舍棄,不進行統計學分析[4]。血清分離管血樣經過3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血清標本,在生化分析儀上,檢測血漿標本的葡萄糖濃度。從進行采取指尖血到檢測血漿葡萄糖的整個過程中,時間不可以超過30 min[5]。
1.5 統計方法
該研究數據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 P
2 結果
即時檢驗血糖儀指尖血血糖為(9.38±4.28)mmol/L,靜脈全血血糖為(9.17±4.05)mmol/L,生化儀測定血漿葡萄糖為(9.96±5.01)mmol/L,三者之間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t=13.3812,P
3 討論
血液和測試條中的葡萄糖產生氧化酶反應,瞬間產生電流,儀器中的電流檢測器測定電流,將電流換算為對應的血糖濃度,就是即時檢驗血糖儀的檢測原理[6]。影響血糖結果的因素就是紅細胞比容,最初設計血糖儀的時候,所采用的血樣是指尖毛細血管血,試紙條所采用的虹吸技術來吸取標本,所以,導致血樣結果產生改變的因素和不同部位的血樣和操作者的熟練度也有關聯[7]。
依據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于2002年所的即時檢驗血糖儀使用標準[8],對比分析兩部位生化分析儀檢測結果和血樣檢測結果的偏移程度都是負偏倚,其中,偏倚范圍最高是13.8%,最低為1.4%,都沒有超過20%。該研究表示,靜脈全血血糖偏倚顯著高于指尖血血糖偏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于即時檢驗血糖儀檢測指尖血及靜脈全血血糖檢驗結果的臨床可行性,不管是采用靜脈采血,還是指尖采血,即時檢驗血糖的數值都在接受范圍內,但是采取指尖血樣,檢測結果更加接近血漿葡萄糖。
[參考資料]
[1] 叢玉隆.Poct的臨床應用與存在問題[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0,30(12):1325-1327.
[2] 李必浩,王宇,梁天北,等.快速血糖測定的全面質量管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14);1204-1205.
[3] 饒蕓.快速血糖儀測定血糖的評價及其質量控制[J].中國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12(1):20-22.
[4] Clincal and Laboratory Stanards lnstitute.C30-A:Ancil-lary(bedside)blood gluose testing in acute and chron-icvale facilites;ap-proved guideline[S].2012,10(6):115-116.
[5] 于斐,程勇.即時檢驗血糖儀檢測指尖血及靜脈全血血糖的臨床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112.
[6] 王娟.即時檢驗血糖儀檢測指尖血及靜脈全血的血糖結果比對分析[J].醫學信息,2014,29(4):7-8.
[7] 沈翠萍.即時檢驗血糖儀檢測指尖血及靜脈全血血糖16例的臨床分析[J].維吾爾醫藥,2013,4(7):12-13.
關鍵詞:臨床化學;室間質評;能力比對檢驗評分;
Abstract: Clinical Chemistry between quality assessment capacity than generally used for testing (PT) scor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alue falls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PT score of 100%, which means that qualified; beyond the allowable range is unqualified. Participate in the general laboratory quality assessment score based PT qualified or unqualified to judge whether or not the correction of a project. Comparative Clinical Chemistry PT score allowed range Ministry of Health Clinical Laboratory Center recommended allowable range found that some projects the allowable range is too large, and the same item in different target ranges are quite different. For the EQA laboratory results accurately reflect the work we carry out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llowable range and the Ministry of Health recommended RCV rummage center clinical chemistry 11 regular projects of PT.
Keywords: Clinical Chemistry; EQA; capacity for the test score;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004-01
臨床化學室間質量評價是通過多家實驗室分析相同樣本, 從而在實驗室建立可比性,判斷檢驗質量的高低,增強了實驗室識別以及檢測誤差的能力,保證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1],其一般采用PT評分,允許范圍參照美國CLIA,88能力比對檢驗的分析質量標準。為使質評結果能夠準確評估實驗室的工作,我們對11個常規項目PT的允許范圍和衛生部臨檢中心推薦的RCV進行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 不同概率下不同靶值PT允許范圍的CV%
將11個常規項目參考值的上限以及下限作為靶值, 計算兩個靶值PT允許范圍的概率為95%( 即T±1. 96s ) 和99. 7%( 即T±3s )時的CV%。通過表2,可發現當靶值等于正常參考值上限或下限,PT允許范圍的概率為95. 0% 時,九個項目包括K+ 、Cl- 、Ca2+ 、UA、Cr、TP、Glu、Alb及Urea的下限值的CV大于RCV; Na+ 、P3+ 及Urea上限值CV小于RCV;當PT允許范圍的概率為99. 7%時, K+ 、UA的下限值和Cr的CV仍大于RCV。見表1.
3 討論
通過室間質評活動, 能夠顯著增強臨床生化檢測水平[2]。但室間質量評價也有其局限性―只限于間接調查和評估, 不能實地考查。按照CLIA,88規定, PT評分是臨床報告的最低要求, 如實驗室出現不合格PT分數, 應立即停止臨床報告, 標本必須轉送其他實驗室檢查,直至檢驗合格后才可繼續進行項目測定[3] 。目前質量評價活動的統計分析及數據反饋過程耗時較長[4], 因此,應利用Internet 技術,為室間質評提供了廣闊迅捷的平臺[5] 。
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推薦11個常規項目的RCV, 是在我國的國情以及臨床上的需要的基礎上,所規定的允許誤差范圍的最大值, 即如果實驗室某項目RCV大于推薦的RCV, 則應及時改進;已達到推薦值,則仍應努力縮小RCV。由此表明,同一份項目的測定結果:有可能參加室間質評時PT得分為100%, 而室內質控卻已超出了部臨檢中心規定的最大允許誤差范圍, 或在其允許誤差范圍內, 但已超出室內質控確定的允許誤差范圍。為準確評估室間質評結果,參加室間質評的實驗室, 無論PT得分為0%還是100%, 均應結合該實驗室的室內質控各項目確定的允許誤差范圍進行對比研究, 從而提高檢驗質量。
綜上所述,應提倡技術人員以解決工作中實際存在著的質量問題為目的, 決不能以質評成績論成敗,使其不要將質量評價成績作為評優的依據, 從根本上保證質評結果的真實可靠。
參考文獻
[1] 賈利軍.常規生化檢驗的室內質量控制分析當代醫學[J].當代醫學,2011,230(3):95-96
[2] 楊燕,邵耀明,賀建.臨床化學檢驗室間質量評價結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4):2985-2987.
[3] 李廣權,周衛東.生化室間質評物在提高生化結果準確度的有效利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1):104-105.
[4] 姜曉.淺談OLYMPUS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質量控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9):251-252.
[5] Johnson PR.The contribution of proficiency testing to improving laboratory performance and ensuring quality patient care [J].Clin Leadersh Manag Rev,2004,18(6):335-341.
一、構建“5+3”質量保障體系的背景
2013年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批準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的通知》,在全國64所高校開展新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以下簡稱“5+3”培養模式)試點工作。
X大學作為全國首批“5+3”培養模式試點單位,經過兩年多的實踐與探索,初步建成了“5+3”卓越住院醫師校本質量保障體系。改革成效表明:以醫教協同、醫教雙贏為目標,國家和地方政府、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統籌部署、督查指導,在政策制定、資金配置等方面給予支持,對實施實踐環節、效果考核驗收等方面進行督導,醫學院校積極落實踐行,運用齊心,齊力,共建,共創等協同育人新模式,從管理機制、培養機制、質量反饋機制等方面強化臨床醫學專業內涵建設,可有效促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規模與結構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發展需求有機結合,使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享有高品質、專精化的教育。
二、構建校本化“5+3”卓越住院醫師質量保障體系
為構建“5+3”質量保障體系,X大學通過分析傳統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發現了二者之間在管理體制機制,教育培訓機制,質量保障機制等方面存在主要矛盾,據此,研究制定了具有學校特色的“5+3”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與具體步驟。
(一)統一思想,建立三級管理構架,形成四級聯動新機制與改革新合力
傳統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由研究生院總負責,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則分屬于各培養基地(附屬醫院、校外實踐基地)總管,具體工作由各基地繼續教育部承擔。面對二者教育類型與管理機構不同,培養模式與管理規范不一的情況,X大學依據“新模式,新標準”,打破了舊的管理體制機制,建立了以學校、醫院、培訓科室為主體的三級管理構架,形成了四級聯動的新機制。具體舉措如下:1.進行點面相結合的宣傳動員。學校面向參與新培養體系的管理人員、科室主任、指導教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分批集中宣傳新體系創立的背景、建設目標與建設方案、具體舉措與實施步驟,確保全體人員統一思想和認識。2.建立三級管理構架。根據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特點,學校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訓工作組,形成了以研究生院為統管,各繼續教育部分管的垂直管理模式;設置了專業學科培訓管理工作小組,由各專業學科主任擔任組長,負責本專業內指導教師管理與研究生臨床實踐過程管理。3.制定培養方案。學校研究生院參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試行)》(國衛辦科教發[2014]2號),制定了新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試行)》,明確規定了各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標準。通過上述舉措,將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與不同的培養模式 “合二為一”,把兩個不同的管理機構與不一的管理規范“融為一體”,真正形成了全校聯動、部門聯動、科室聯動、師生聯動的四級聯動改革新合力,為“5+3”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結合新“標準”,創設“三元三創”基地考評指標體系,著力打造特色品牌基地
基地培養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環節,是鍛煉與提升臨床實踐能力與臨床科研能力的唯一途徑,貫穿于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整個過程。因此,加強培養基地建設尤為重要。學校參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認定標準(試行)》(簡稱“標準”)(國衛辦科教發[2014]2號)和《關于開展第一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川辦發[2014]260號),結合各培養基地的實際建設情況,創設“三元三創”基地考評指標體系。“三元”,即臨床導師,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與患者;“三創”即創建電子信息管理平臺,創新學科建設評價標準和提高實踐基地培養質量。從三種人群、三層創新來評估專業基地建設是否符合“標準”,是否體現醫院培養特色。考評具體指標包括:1.醫院實踐平臺建設情況。年度總床位數及新增床位數,年病歷病種數,專業診療設備及新增設備,住院醫師電子管理平臺功能設計的完善程度,新增電子信息的展示情況,電子管理平臺的使用率與維護率。2.學科專業建設情況。臨床科研立項的級別與數量,臨床專利的級別與數量,的級別與數量,成果獲獎的級別與數量,師資學歷構成及帶教導師受訓人次等。3.基地培養質量情況。參加培訓學生人數,執業醫師考試與規培結業考試通過率,學生及患者滿意度等。據我校2014年“住院醫師(研究生)滿意度調查問卷”(以下簡稱“問卷”)統計得出,專業學位研究生對臨床實踐過程與實踐教學平臺的滿意度較高,其中,89.3%的學生對教師的帶教非常滿意,77%的學生對輪轉安排滿意。以上數據從學生維度反映了考評體系已發揮促進基地建設的積極導向作用。目前通過多維度考評,我校正著力打造以品牌教學團隊,品牌醫療環境及品牌服務質量三大品牌為特色的規培基地,為“5+3”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提供優質的教學實踐平臺。
(三)制定新“條件”,創新人才“優選”機制,首創“4+1”復試選才工程
按照《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衛科教發[2013]56號)中關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對象的相關要求,學校明確規定報考臨床醫學類研究生,必須具有全日制臨床醫學本科學歷,并獲得學位,同時自主劃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復試分數線,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入選標準,把好招錄“第一關”。
招錄“第二關”,學校啟動了“4+1”復試選才工程建設工作,即從復試管理制度,“選才”標準定位,“標準化、人性化”復試程序及“技能+機能”考核評測體系這四大板塊著手進行建設,同時完善復試監督監管“一大”機制。建設中重點突出兩大原則,即我校相應專業發展水平與全國行業標準相結合,人才選擇標準與地方行業需求相結合。高要求的研究生準入標準,為“5+3”質量保障體系選拔了優質的生源,為卓越住院醫師培養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四)依據新“方案”,構建“3+X” 核心課程體系,應用三位一體的“CPT”教學方法
學校依據“指導性培養方案”,結合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具有的共同課程內涵,構建了“3+X” 核心課程體系,即以公共課(政治、英語),職業素養課(臨床思維與醫患溝通、醫學法律法規)及專業公共課(臨床科研方法、重點傳染病防治等)三大課程模塊為橫向支撐,以各二級或三級學科方向的專業課為縱向延伸與拓展。課程實行彈性學分制,研究生可申請免修已學習且考核優良的課程。“問卷”調查顯示,82%的研究生認為目前的課程設置合理,具有實用價值,69.7%的學生對課程管理方式與課程內容感到滿意。
通過分析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輪轉的特點、學位課程的重要性及其臨床緊密度,學校采取了以“短時間,高效率,精目標”的集中授課為主體,網絡教學,實踐教學為輔助,需求導向型學習,專業講座式學習為補充的三位一體多元化教學方式。根據課程內容與性質的不同,學校遵循教與學的客觀規律,應用了生本化教學方法。在理論講授中,重點采用案例教學法(CBL);在實踐教學中,靈活選用案例教學(CBL)與問題式教學(PBL)相結合的教學法;在需求導向性學習中堅持團隊導向學習(TBL)。通過調查發現,74.6%的研究生滿意目前的教學形式。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的改革,遵循了卓越住院醫師知識體系構建的客觀規律,充分激發了研究生不斷學習與探索的主觀能動性。
(五)踩準新節奏,創建“三步走”臨床能力進階機制,打破師生交流壁壘
通過高密度高強度臨床實踐,切實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建成卓越住院醫師人才隊伍,是國家進行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新節奏。為此,學校結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金標準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創建了“保基礎,抓重點,突難點”的“三步走”臨床能力進階機制。第一步夯實臨床基礎,保證研究生達到專業培訓規定的接診病例、病種數及基本技能要求,完成其它專業學科輪轉;第二步延長臨床實踐時間,重點延長研究生本專業培訓時間,保障研究生掌握本專業常見多發病的診治,掌握本專業特有的診療技術;第三步,深入鉆研本專業相關臨床問題,進行臨床循證研究或專利開發,實現培養質量的拔高與突破。“三步走”機制旨在強化臨床能力,同時也讓學生與指導教師的聯系更加緊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8.7%對培訓期待值較高,90.2%的學生表示經常與導師交流。
>> 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序貫治療的臨床評價 左氧氟沙星治療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療效評價 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療效觀察與藥物經濟學評價 美羅培南治療老年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療效評價 社區獲得性肺炎兩種治療方案的藥物經濟學評價 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序貫療法的臨床評價與成本分析 DUR與DUE方法在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用藥情況評價中的應用效果 痰熱清聯合頭孢呋辛治療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效果評價 C反應蛋白在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診斷和疾病嚴重性評價中的作用 PSI評分與CURB評分在社區獲得性肺炎嚴重程度評價中的比較 我院90例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析 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分析 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相關治療臨床分析 小兒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治療 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分析與治療 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研究 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診斷治療及預防 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診斷及治療研究 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診斷及治療觀察 社區獲得性肺炎231例臨床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9] Detsky A S.Sources of bias for authors of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J].Can Med Assoc J,2006,175(9):1035.
[10] Choudhry N K,Stelfox H T,Detsky A S. Relationships between authors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 J Am Med Assoc,2002,287(5): 612.
[11] 胡晶,陳茹,謝雁鳴,等.科學和規范的改編臨床實踐指南[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2,7(3):226.
[12] C Richard Conti M D. What makes a good doctor?[J].Clinical Cardiology,2005,28,(11): 496.
1.1醫院管理制度方面因素。醫院對臨床醫學檢驗的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質量控制力度不夠、核對制度不嚴格、責任落實不到位、檢驗數據和文件管理模式落后與制度不佳等因素均可以使得臨床醫學檢驗的結果出現偏差;臨床醫學檢驗技術難度高、專業性強而且工作強度大,醫院缺乏相應緩解壓力、獎勵優秀的措施也是影響其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
1.2實驗室方面因素。實驗室醫學檢驗的醫療器械老化破損或是更新不及時導致其精確度和可靠度嚴重下降從而影響了檢驗的質量;實驗室的檢測環境不達標或是不符合標準實驗室的要求和規范導致檢驗結果與實際情況出現偏差;實驗室試劑未按要求保存或過期變質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1.3檢驗人員因素。從事臨床醫學檢驗工作的人員在工作中未嚴格執行檢驗操作規程而操作、由于不了解注意事項而對醫療儀器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正確、對檢測過程的記錄不完整或記錄錯誤、與臨床醫師溝通不暢等;檢驗人員對檢驗知識缺乏深入地理解以及自身的安全意識不強,容易出現操作失誤或是混淆檢測項目等問題;由于檢驗工作強度和責任很大,導致檢驗人員由于壓力過大或是過度焦慮緊張而工作失誤率上升。
1.4患者方面因素。患者及其家屬受教育程度低或是對醫生不信任而導致其在就醫過程中不配合以及不按囑咐的要求保存和送檢樣品,從而導致檢驗結果失真;同時患者的年齡、性別、遺傳因素、疾病狀況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都會影響檢驗結果。可見,和諧的醫患關系同樣也是臨床醫學檢驗過程質量的重要保證。
2應對問題的質量控制措施與對策
針對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可能影響檢驗結果真實性和可靠性的若干問題,筆者分別從臨床醫學檢驗前、中、后三個方面對臨床醫學檢驗的質量控制的措施辦法進行了總結和歸納。
2.1臨床醫學檢驗前:首先,最重要的是醫院相關部門要完善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管理的規章制度,例如:醫院要嚴格落實檢驗實驗室的清潔衛生和儀器試劑的保存和更新制度、對檢驗人員加強檢驗知識的培訓和教育,并增加相應的緩解壓力、懲罰錯誤、獎勵優秀的措施制度等。其次,在進行臨床檢驗前要對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完整的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情況如性別、年齡、病情及禁忌癥等,并詳細耐心地告知患者檢驗采樣前的注意事項。
2.2臨床醫學檢驗中:在臨床醫學檢驗的過程中,檢驗人員是想要詳細的了解并熟知檢驗的注意事項和醫療儀器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嚴格執行檢驗操作規程而進行操作。同時還要定時地對醫療試劑和器械進行相應的保養護理或是更新措施,以保證臨床醫學檢驗過程的有效進行。此外,在檢驗采樣的過程中,檢驗人員一定要保證患者的正確采樣,如果患者需要空腹一定要空腹采樣。
2.3臨床醫學檢驗后:在臨床醫學檢驗完成后,要對檢驗結果進行核實和審查,建立數據庫,并將患者的基本情況和檢測結果的信息輸入數據庫,同時檢驗單及報告均應備份存檔,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健全文件管理系統。此外,還要制定具體的臨床醫學檢驗的操作手冊,建立起統一的實驗室規章制度,將其制度化和規范化。而且檢驗人員和臨床各個科室的醫師和護士要加強交流,并不斷地加強自己的臨床知識和檢驗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檢驗工作的效能。
3小結
1.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缺乏
在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中,由于質量管理意識的缺乏,從而在日常臨床檢驗中就容易出現一些潛在的檢驗質量隱患。現階段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缺乏的表現主要為:第一,相關部門管理人員缺乏質量管理意識。上層管理者主要是負責安排規劃工作,一旦忽略臨床醫學檢驗質量,就會導致日常檢驗管理工作出現嚴重問題。第二,技術人員缺乏質量管理意識。一些醫學檢驗技術人員缺乏質量管理意識,其在日常工作中抱有應付的態度,并且對于涉及到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負責任,這些都不利于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的提升。
1.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對于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是當前醫學檢驗科較為嚴重的額問題之一。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大多數管理者與檢驗人員關注的都是臨床檢驗技術,而忽視了對這方面工作的考核。而且有的大型醫院即使存在考核制度,但考核結果不直接和技術工作人員的職稱與獎金掛鉤,從而造成檢驗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1.3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缺乏有效的執行力
在部分醫院的檢驗科都創建了相應的質量管理機制,這些管理機制的存在對于相關工作者的工作流程與崗位職責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由于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并沒有將這些管理制度真正落實,從而影響到檢驗技術工作的質量。例如,技術人員對于血液化驗報告需要進行記錄,但一些技術人員在記錄時多少都會出現一些偏差,還有部分工作人員進實驗室時,沒有依據相關要求穿工作服,這些都是因管理制度執行力不夠而導致的。
1.4臨床醫師與檢驗技術人員缺乏良好的溝通
檢驗科的分工有很多種,有的分工需要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以檢驗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責來說,其負責的工作內容包括對檢驗設備儀器的鑒定、調試、維修養護等,有的甚至需要對血液質量進行檢驗與儲備,并且參與實驗檢測、交叉配血以及血型鑒定等問題。這些不同種類的工作都需要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3]。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這樣的一些狀況,臨床醫學檢驗人員在實際檢驗工作中希望醫師能夠始終保持檢驗科技術的進度,而有些醫生并不愿意去嘗試,從而就影響到二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并且誘發一系列醫療事故。
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問題的應對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意識
在當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中,只有全面提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才能使工作人員從主觀方面意識到質檢工作的重要性,也才能充分做好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筆者認為,相關部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①醫學管理人員應當自覺加強自身的學習,從醫學檢驗工作的基本出發,進一步強化急救知識與急救醫學等方面的培訓。要重點對一些新儀器操作原理、新測定方法的步驟進行培訓,從而提升臨床醫學檢驗工作者的基本醫學素養。
②作為一名檢驗技術人員,只有充分提升檢驗質量管理意識,才能切實做好自身的檢驗工作,所以應當將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作為核心內容,時刻重視對質量的管理與監督。
2.2強化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
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結果與質檢人員的職稱、待遇掛鉤,使其充分意識到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時,要進一步強化檢驗科管理力度,對檢驗技術人員進行定期的質量監督與考核,尤其是做好檢驗技術質量方面的考核工作。
2.3強化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機制的執行力度
在現階段的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中,只有檢驗工作者嚴格依據相關標準章程辦事,管理人員嚴格醫學醫學制定的相關管理機制對技術人員進行監控,從而保證檢驗質量管理工作的流程化與標準化。例如,在使用與維護儀器設備時要嚴格依據制度標準進行,儀器事前前要認真檢查儀器各部件,確保使用時不會出現質量問題。在使用之后還要進行一定的維修與保養,盡可能降低實驗過程中因儀器設備而導致的誤差。
2.4加強臨床醫生與醫學檢驗技術人員的有效溝通
由于臨床科室與醫學檢驗科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所以臨床醫學檢驗人員應當盡可能加強與各個科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對各個科室進行疾病診斷的標準與依據,了解臨床上一些多發病與常見病的基礎醫學知識,從而為臨床檢驗工作積累足夠的經驗,并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就當前臨床醫學發展狀況而言,檢驗科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為臨床醫生提供真實有效的檢驗數據,從而幫助其進一步診斷病人的病情變化、盡早查明致病原因,最終制定出科學的診療方案。因此,臨床各科室醫生的看法與意見就成為改進檢驗科工作質量的關鍵要素,所以臨床檢驗人員要進一步加強與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3結語
題目: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高措施
摘要:在現代醫學中,醫學檢驗技術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臨床醫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本文就醫學檢驗技術的重要性、現狀以及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高措施展開分析。
關鍵詞:醫學檢驗 臨床技術 重要性 現狀 提高措施
醫學檢驗技術是輔助臨床檢驗的一個重要方法,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著臨床治療水平,影響著治療的安全性。快速、準確的臨床檢驗技術能夠為患者贏得更多的時間,提高臨床診斷效果。
1醫學檢驗技術的重要性分析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內容多種多樣,從內容上看,包括尿液檢驗、血液檢驗、糞便檢驗、檢驗、羊水檢查、前列腺液檢查、腦脊液檢驗、胃液檢驗、引導分泌物檢驗、痰液與支氣管灌洗檢驗,根據檢查診斷活動、檢查項目領域、檢查技術內容的差異,檢查方式也有所不同。醫學檢驗工作的準確性,對于臨床診療工作有重要影響,細菌鑒定、藥敏實驗等,都關乎著臨床診療工作的成敗。
2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現狀
現代化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強調多學科的配合與滲透,滿足檢驗工作的要求,檢驗工作是一門綜合化的學科,各類單項學科技術對檢驗工作都有一定的促進效果,就現階段來看,臨床醫學檢驗不僅可以應用在醫學診療工作中,在保健、衛生預防、康復領域也有廣泛的使用。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我國臨床醫學診斷工作也實現了質的飛躍,無論是在規模建設、機構設置還是普及率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統一化的管理機制,制劑管理、儀器配置、實驗室設置、科室管理上還存在漏洞,導致醫學檢驗時常發生錯誤,此外,各類新技術的誕生也對臨床檢驗人員的學習能力、專業知識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滿足這一要求,需要針對臨床檢驗工作的要求進行改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促進相關技術的發展。
3提高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措施分析
3.1提高臨床標本的采集質量
在臨床標本采集前,要核對好患者性別、姓名、待檢驗項目,向患者解釋相關注意事項,保證檢驗準確性。以血液標本的采集為例,在采集前,要控制好受檢者情緒的穩定性,保證標本、注射器的清潔和干燥,避免在血腫部位采集標本,在采血前5~10min,避免劇烈運動,空腹時間以8~10h為宜,避免超過16h,不在輸液同側采血,避免輸液稀釋受檢者血液。在采血時,受檢者采取臥位與坐位,先使用酒精擦拭消毒,待酒精完全干后,再采集標本,及時加入抗凝劑。對于尿液標本的采集,要叮囑患者避免服用抗菌藥物等禁忌藥物,保證標本的新鮮,控制好尿液PH值,避免檢驗結果出現誤差。檢驗單應該注明患者的詳細信息以及申請檢驗的項目、標本采集的日期時間、化驗的日期和時間等,檢驗科要建立完整的標本采集手冊,將具體的標本采集方法、運送條件、保存方式、注意事項、患者責任等做出詳細說明。醫學檢驗只有系統化、規范化,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因素,才能確保檢驗結果準確、可靠。
3.2注重檢驗與臨床診斷的溝通
作為檢驗人員,要加強與臨床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保證每一位醫生都可以了解具體檢驗項目的方法和含義,如果發生異常,要及時將消息傳達給臨床醫生,與其一起討論異常結果的產生原因與對策。此外,檢驗人員也要積極學習,聽取臨床醫生的建議和意見,完善自己的檢驗工作,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
3.3保證檢驗質量的控制水平
在檢驗之前,要檢查各類檢驗儀器的備用狀態,嚴格按照儀器規定的操作流程進行操作,避免誤操作給臨床檢驗造成誤差。對于試劑的使用,首先要保證試劑質量,檢驗工作結束之后,要加強儀器的保養和維護,詳細記錄儀器的維修和使用情況,提高檢驗管理工作的質量,保證檢驗結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診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依據。
3.4促進醫學檢驗成果的轉化
各個科研機構、醫學院校是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很多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成果的轉化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醫學檢驗技術水平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個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要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宣傳,針對部分企業缺乏成果轉讓費用、缺乏專利的問題,可以采用技術入股的形式,降低轉讓門檻,開拓科研機構與大中專院校的經費來源,保證研究工作可以得到順利的開展。
4結語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對于治療效果的保障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我國醫療體系的轉型下,我國醫學檢驗技術的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未來階段下,我國相關科研機構與生產企業,要加強科研速度,注重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研發,促進醫學檢驗事業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玉杰。探析臨床醫學檢驗分析前誤差與相應解決對策[J].人人健康,2017(12)。
[2]周麗華。完善臨床醫學檢驗方法的探討[J].人人健康,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