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武術長拳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通過分析研究“認為需要在科學制定適于社會發展和現代教學需要的體育舞蹈教材,合理定位體育舞蹈專項課程的教學內容,開展多樣的體育舞蹈科研和學術活動,不斷提高體育院校體育舞蹈教師的專項業務水平等方面進行更多的工作,才能使全國體育院校體育舞蹈水平進一步提高和發展。”張春莉[4]提出關于體育舞蹈“國內理論界和相關工作部門進行了較深層次探討,取得一定成績,但也表現出空泛而缺乏針對性,研究體系未能形成等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深化和系統化。”查艷[5]根據對體育舞蹈課堂教學的研究認為“結合教學實踐,從注重課前導語、設計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輔助、激勵學生自主創編舞蹈、培育體育舞蹈文化等,才能激發學生對體育舞蹈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豐富學習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劉鑫[6]的研究則指出“目前高校體育舞蹈創編能力不足,教師能力的欠缺、體育舞蹈創編只是簡單的動作堆砌,”。由上可知,目前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存在著師資水平、教材建設、教學標準、學生興趣與能力培養以及教學器材設備等等問題。除了如上的問題之外,體育舞蹈教學中對音樂與形體藝術自我體驗與技能教育的深度結合,也是目前教學中的突出問題之一。研究資料較少,本文結合教學對此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2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從邏輯概念上,體育舞蹈應該說是舞蹈藝術的體育表現形式,它以技能化的身體形態變化與音樂相交融,通過強健、活潑、歡快的節奏,使軀體的力和美結合音樂的意境進行表現。而由于美的追求符合年輕人的心理特點,加之體育舞蹈節奏歡快、形式簡單、易于學習而很快成為高校學生心儀的新興課程。據此,根據高校學生學習的心態,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美的元素貫穿于技能教學和對舞蹈的認知教育就成為了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教學重點。而對學生技能掌握能力基礎上的美感培養,以及認知基礎上的對藝術的認識,包括音樂、造型、節奏等等都成為了課程教學設計與提高教學效率的基本內容。2.1本文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從北方大學2012級本科公共體育舞蹈課程中選取學生80人,男女生各40人,根據自然班分成實驗教學組(男女生各20人)和對照組(男女生各20人)兩大組。2.2實驗方法:實驗組每周進行一次課程教學,每周下午增加兩次訓練課,周五晚上由筆者開設形體藝術與音樂欣賞課一次,分別進行技能形成與姿態分析介紹、西方藝術史欣賞梗概、中國藝術史欣賞梗概、鋼琴音樂欣賞、小提琴音樂欣賞、民樂經典欣賞等。對照組參加每周下午增加兩次訓練課,不參加形體藝術與音樂欣賞課。共進行16周教學,其中,第8與第16周分別進行教學效果評估,共進行兩次。試驗時間從2011年9月到2012年1月。2.3實驗對比參數與評分標準實驗評分內容包括:1、技能熟練程度:包括動作準確性、流暢程度、節奏、姿態,2、動作藝術表現能力包括:表情、動作幅度與美感、動作藝術表現力、音樂配合與理解能力。為確保教學實驗結果的客觀性,評分聘請校外體育舞蹈裁判員進行,評分采用單盲方法,即評分裁判不知道被評學生分組情況。
3實驗結果與分析
上表顯示,實驗組技能熟練程度在教學第八周,動作準確性、動作流暢程度、節奏準確性,相對于姿態提高非常明顯。上表顯示,對照組技能熟練程度在教學第八周,也有輕度提高,但是不如實驗組明顯。實驗組與對照組第四第八周的自身對照結果,按照0.05水平均無顯著性差異,但從T檢驗的數值上還是可以看出實驗同組的自身對照與異組的八周對照,其動作準確性、動作流暢程度、節奏準確性,具有一定的變化。從實驗中可以看出,實驗組第四到八周的3~5級分數的轉移的現象比較突出,從本分數分布的配對T檢驗表四中可以看出,分數3~5級經配對檢驗后出現顯著性差異或接近顯著性差異,而表五樣本實驗前后的中位數與眾數變化情況,也表達了相同的信息,即3~5級學生變化較為顯著,反映為,實驗教育結果中原三到四分的學生呈現明顯的分數提高趨勢。
4討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