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文化差異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差異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化差異總結

        第1篇: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一、中泰國際商務談判中務必了解泰國的文化特點

        泰國是佛教之邦,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和民俗民風,在國際商務談判中務必了解泰國的文化特點:

        一是獨特的價值觀念。泰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念之一是注重關心和考慮他人的需要和感受。若在商務談判中采用過于直接的言行或過于強硬的銷售策略強加于泰國商人時,必將冒犯泰國人的這一價值觀念而導致談判失敗。泰國人的另一價值觀念是在談判中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和融洽的氛圍。與泰國商人談判磋商時,如果對方隨意提高自己的音量并不時表現(xiàn)出憤怒或指責談判成員的過失行為,其后果將引起泰國商人的反感而同樣可能導致談判失敗;直接與泰國商人對話有時會破壞會晤的融洽氣氛,因而大多數泰國人都傾向于選擇通過翻譯來進行談判,并用微笑和溫和的語言保持融洽的談判氣氛。

        二是注重個人面子。與泰國商人談判陷入僵局時,要避免使用讓對方感到難堪或羞辱的語言和行為,以免造成正面沖突或公開對峙而使前期談判達成的共識前功盡棄。在泰國,社會地位較高者絕不會向地位較低者道歉,因為道歉反而會使地位較低者感到局促不安;如果無意中冒犯了社會地位相當者,則一定要表現(xiàn)出謙恭和誠懇的態(tài)度;泰國人認為隱瞞壞消息是對對方的一種尊敬,因此如果你的商業(yè)伙伴發(fā)現(xiàn)了問題而沒有及時告知也不要太在意。

        三是時間觀念淡薄。和東南亞其他鄰國一樣,泰國商人時間觀念淡薄,談判計劃變化彈性大,認為談判的具體時間安排和最后期待的談判結果相比較,時間的重要性微不足道。泰國商人認為赴談判時途中堵車或談判前有會議耽擱時間對方應該耐心等候,因為在泰國商業(yè)文化中,為了下個會議而中斷一個正在進行的會議是不可饒恕的,但對方必須準時到達。

        四是商務禮儀習慣。與泰國人會面時常見的問候方式是兩手掌合攏,手指伸開置于胸前,微微鞠躬。如談判人員中有女性,則行合十禮,即雙手合十,指尖的高度大約與下領平齊,頭稍稍前傾。泰國商人在公開場合避免與陌生人有身體接觸,一般用右手或用左手托住右手肘交換名片、贈送禮物,值得注意的是泰國人不習慣接收商業(yè)上的禮物;談判時兩叉的坐姿被視為失禮;不要用腳或者鞋指著某物或碰到任何物體,也不要在坐著的時候露出腳底或鞋底,因為泰國人認為腳比左手還要不干凈;泰國忌用食指指人,因為在泰文化中用食指指人是極不禮貌的行為,如果談判時確實需要指著對方某人,則要用右手大拇指或抬抬下巴的方式。

        二、文化差異對中泰國際商務談判影響的個案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紹

        我國某進出口公司與泰國一家公司洽談鋼板網瓦楞釘生意,談判一開始就不順利,本來約定好下午兩點鐘談判,而泰國公司卻遲到了一個小時,因為泰方早上也開了個會議并且拖延了時間。不僅如此,在討論價格時,泰方提出的交易條件與我方公司相差很大,我方經理說話音量稍微有些高,語氣堅定,做出不肯讓步的樣子,泰方就以為我方生氣。我方則認為對方沒有誠意,但是又不想就此放棄。因此,此次談判陷入僵局。某日我方經理上街購物無意間發(fā)現(xiàn)泰方經理在街頭的象棋攤邊,很有興趣地看著,第二天我方經理帶著一幅精美的象棋來到了泰方經理下榻的賓館,我方經理說“下一盤棋怎么樣?”泰方經理十分高興,下完之后意猶未盡,我方經理又和對方暢談事業(yè)、成就、家事、親情,泰方經理對我方經理大為贊賞并表示能和我方經理交朋友就是少賺點都值得,兩天后雙方簽署了協(xié)議。

        (二)案例分析

        1.價值觀的差異對中泰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在泰國,與預期客戶建立并保持良好的私人關系是建立商務關系,開辟海外新市場的基礎。與泰國商人進行商務談判時,要盡可能地向他們介紹個人及公司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和業(yè)務開展情況,以獲取對方的好感。大多數泰國人不愿意與陌生人進行商業(yè)往來,尤其是那些極度游說試圖出售產品給他們的外國人,但一旦與其建立私人友誼便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因為在泰國核心價值觀中考慮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比賺錢更為重要。本案中,中方經理通過與泰方經理下象棋以及暢談事業(yè)、成就、家事和親情等方式與其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使泰方對中方產生信任。正是因為中方采取這種符合泰國商人價值觀念的做法,才最終達成協(xié)議。

        2.時間觀念的差異對中泰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任何交際活動,不論是語言的還是非語言的,都和時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跨文化交際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受不同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其思維方式和人際交往中的時間觀念(如時間順序排列、時間取向、遵守時間的態(tài)度)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往往容易被人忽視,從而影響交際的正常進行,甚至導致交際的失敗。本案中,泰方早上開會導致談判遲到一小時,這對于泰方來說是正常的,因為在泰國為了下一個會議準時召開而中斷一個正在進行的會議是不符合泰國商業(yè)文化的。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融合和經貿關系的不斷發(fā)展,中方早已形成守時的觀念,因而認為對方的不守時是沒有合作誠意,這種時間觀念的差異是此次談判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

        3.語言和非語言行為的差異對中泰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在商務談判過程中,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可以維持和調節(jié)溝通的進行,在談判中恰當使用肢體語言不僅能增強有聲語言的表達力,而且能迅速傳遞、反饋信息、增強互動性。語言行為是指談判中談判者所說的話,包括談判者表達的內容、方式、態(tài)度等;非言語行為是指運用面部表情、身體姿勢、手勢、目光接觸等肢體言語或語速、節(jié)奏、音調等輔助言語傳遞信息的行為。由于每個國家的非語言行為表達的意義不同,甚至相同的肢體語言可能表達相反的意義,因此事先了解談判雙方的非言語行為將有助于商業(yè)談判的順利進行。本案中,當泰方提出的交易條件與我方公司相差很大,中方經理說話音量稍微有些高,并做出不肯讓步的樣子,泰方就以為我方生氣,這正是由于非語言行為的差異造成了商務談判中誤會的產生。因為泰國人講話比較輕柔,而在泰國商業(yè)文化中,若談判者聲音過大時,就認為對方生氣惱怒并缺乏合作誠意。因此,這種語言和非語言行為的差異所造成的誤會也是此次談判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

        三、消除中泰國際商務談判文化差異的對策

        在中泰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談判者不能將自己特有的文化強加于對方。為了消除中泰國際商務談判中存在的文化差異,筆者認為在整個談判過程中要做到正視雙方的文化差異、;談判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談判中正確處理文化差異;談判后要針對文化差異總結歸納。

        (一)正視文化差異、

        正視文化差異、是消除中泰國際商務談判文化差異的基本原則。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活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組成部分之一,而文化差異是不同民族與其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等在歷史進化過程中不斷分化和演變的產物。按照理查德?劉易斯“文化沖擊”理論,文化差異分為自己的文化、友好的文化和完全不同的文化三種類型。對于自己的文化,人們大多數表現(xiàn)出贊同和認可;對友好文化,表現(xiàn)為半贊同和適應;對于完全不同的文化,則表現(xiàn)為抵抗和難適應。因此,在中泰國際商務談判中,正視文化差異、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正視文化差異就是要將雙方不同的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融為一體加以考慮,做到言語得當,方法得體。談判者必須具有寬廣的胸懷和包容的態(tài)度,不能對文化差異流露出驚訝、厭煩甚至蔑視的表情,而要表現(xiàn)出理解和尊重。其次,就是談判者在接受談判雙方共同文化的基礎上尊重并接受對方的文化差異,不妄加評論和指責。對于友好文化應采取積極、真摯的態(tài)度去接受;對于完全不同的文化不能簡單的容忍或漠視,而要尊重對方的禮節(jié)、習俗、禁忌,接納不同的思想意識和民族習慣。

        (二)談判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在談判前,談判者一方面要合理預測對方在此次談判中的期望值,正確認識對方在需求、動機、信念以及談判風格和決策上的不同。另一方面,要綜合了解對方的實際決策者,因為實際決策者在談判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將決定談判的取向,具體而言,談判前準備工作包括:談判背景、對對方團隊和形勢的評估、談判過程中需要核實的事實、議事日程、最佳備選方案和讓步策略等。其中談判背景又包括談判地點,場地布置,談判單位,參談人數,聽眾,交流渠道和談判時限。所有這些準備必須考慮可能的文化差異。例如,場地布置方面的文化差異對合作可能會有消極的影響;在等級觀念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間安排不當,比較隨便,則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安甚至惱怒;另外談判方式也因文化而異,談判時限的控制也很重要。

        (三)談判中正確處理文化差異

        其一,在談判語言的選擇和運用上,必須采取委婉型交流方式正確處理文化差異。即盡量以溫和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口氣和藹。例如:在一些談論激烈的會議中,泰國人會通過非直接的語言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系,以避免對別人造成侮辱。他們通常不說“不”這個詞,這樣會被認為是冒犯了別人。一般比較禮貌的做法是躊躇、沉默、更換談話主題或是作出含糊的、模棱兩可的回答,既表達“不”的意思,又避免使用這個令人感到不禮貌的詞語。同時要注意不大聲說話或喧鬧,也不要在別人說到一半的時候打斷別人,在泰國這是一種無禮的行為。

        其二,在談判策略的選擇和運用上,應及時、靈活地調整和變換談判方式正確處理文化差異。當談判陷入僵局時,談判者應認真分析談判中僵局產生的原因,即導致僵局產生的原因是由于立場觀點的爭執(zhí)、一方過于強勢、信息溝通的障礙、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造成的,還是由于文化差異的障礙造成的,而分析僵局產生的原因在于及時、靈活地調整和變換談判方式。如上文所舉案例,當談判陷入僵局時,中方經理是通過與泰方經理建立良好私人關系的方式正確處理了彼此間的文化差異,最終簽署了協(xié)議。

        第2篇: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旅游業(yè)已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之一,愈來愈多的外國人被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及山川湖水吸引,而更是以其獨特的美景和宗教廣受歡迎。旅游文本作為中外交流的基礎媒介,對中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中外語言文化差異給旅游文本翻譯帶來很大障礙,尤其影響了佛教景點的準確英譯。因此,本文將從語言文化差異角度研究旅游文本的功能,并以佛教景點英譯為例對旅游文本翻譯進行深化探究。

        一、旅游文本的功能

        旅游文本主要以呼喚功能為主兼具信息功能。呼喚功能指文本對讀者個人意念的呼喚,旨在誘導行動。旅游文本中以景點翻譯最具旅游文本特色。佛教景點獨具地方色彩,充滿著濃厚的藏傳佛教魅力。因此,佛教景點的旅游文本既要體現(xiàn)宗教特點更要引起外國游客的興趣。信息功能指文本為讀者提供信息以改變其認知狀態(tài)的功能。

        二、旅游文本的語言文化差異

        由于不同國家的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迥異,中英兩種語言在詞匯、句式等方面大相徑庭。這正折射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碰撞。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它們相互制約并相互影響。而佛教景點旅游文本尤為復雜,因為它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風俗文化及藏傳佛教知識,這無疑給其英譯帶來很多困難。

        (一)旅游文本的語言差異

        1、詞匯差異

        漢語旅游文本善用華麗辭藻,多以四字詞語組織行文,講究音律對仗。在佛教景點旅游文本中更是如此。例如:

        “寺院內佛殿也別具一格,獨具神韻,佛殿呈塔形,高約20米,內徑約10米,上覆金頂,下映斑斕;彩珠環(huán)繞,檐角飛天。”(《走遍中國:》第三版,2012)

        對比而言,英語旅游文本則善用簡單客觀的詞匯。英語國家多注重客觀事實,所以,英語旅游文本不會像漢語旅游文本那樣用詞花哨。例如美國黃石公園官網上對黃石公園的描述如下: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s America's first national park. Located in Wyoming, Montana, and Idaho, it is home to a large variety of wildlife including grizzly bears, wolves, bison, and elk.”

        2、句式差異

        漢語旅游文本在句式方面多以無主句為主,主語在句式中可以省略。例如:

        “既靜僻又幽雅,不失為一處難得的大自然樂園和桃果基地。”(《走遍中國:》第三版,2012)

        而在英語旅游文本中,主語一定是句式中不可缺失的因素。例如美國黃石公園官網上的描述如下:

        “Preserved with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re Old Faithful and a collection of the world's most extraordinary geysers and hot springs, and the 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二)旅游文本的文化差異

        納達曾經指出,“把握好雙元文化主義比掌握雙語更加重要”。中國旅游文本文化氣息濃重,大多帶著強烈的民族色彩,佛教景點旅游文本更是如此。佛教景點的旅游文本涉獵甚廣,包括了宗教、哲學、民族風俗等,既蘊含藏傳佛教思想,又覆蓋了的歷史人文。因此,如何正確處理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差異成為譯者翻譯過程中很大的難題。例如: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建造的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該佛像是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旅游攻略》宣傳冊,2011)

        試譯:The Jokhang Monastery, built in the flourishing period of Tubo Dynasty in the 7th century, was for consecrating the same size statue as Sakyamuni when he was eight. The statue was brought by Nepal’s Princess Chizun when she married with the Tibetan King Sontzen Gamp.

        此例中的“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等詞匯體現(xiàn)了地區(qū)獨特的宗教文化,若英譯時不增譯其背景,外國游客必很難懂得其文化內涵。同時,考慮到東西方文化差異懸殊,在英譯時也會用到省譯法,尤其當漢語文本完全不可譯時。

        第3篇: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關鍵詞 語言和文化 文化因素 文化差異 跨文化意識

        一、語言和文化

        關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歷來都是人類學者、語言學家、民族學家、社會學家等關注的焦點。美國語言學家薩比爾(Sapire)認為,語言有一個環(huán)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他認為文化可以解釋為社會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語言則是“思想的表達方式”;社會語言學家Hudson和Goodenough認為:語言在絕大多數方面,蘊涵在文化之中……因此某一社會的語言是其文化的一方面,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可見。“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二、英語教學中文化差異的具體體現(xiàn)

        詞匯的文化含義:語言學習過程同時也是文化知識的積累過程。語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語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約.同時.不同的語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在各個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獨特文化的詞匯。掌握好這些詞匯.不僅使學生了解到英語文化習俗,更好地使用該語言.而且有助于理解本民族文化。正如大綱所指出的: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好英語,擴大他們的視野,還有助于他們理解本民族文化。因為.人類所持有的語言既有個性.也有其共性。如在漢語中“龍”是高貴、神圣、偉大、強壯的象征,中國自豪地稱自己為“龍的傳人”;而在英語中,“dragon”卻表示邪惡。引申為"兇惡殘忍的人“(tierceperson)、狡詐、虛偽的人,the old dragon已經成為惡魔的代名詞。還有一常用詞dog,英漢對它的理解差別也很大,在漢語中."狗"往往為貶義詞,如:落水狗、癲皮狗、狗仗人勢、狗急跳墻、狗眼看人低等。均屬貶義詞。但在英語中,"dog"卻可表示褒義詞,如:Love me,love my dog.You are 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As faithful as a dog.反映了英美人與狗的密切關系。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像dog,dragon這些詞的讀音、詞義,還要教給學生如何使用及其使用的場合以及這些詞語的文化含義。如果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掌握語言所載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便有助于正確、恰當使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交際。

        還有在書寫信封地址時,也表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差異。中國人看問題喜歡從一般到個別,而英美人更注重個別,所以,中國人寫信封地址從大地址到小地址、門牌號、收信人;而英語中則恰恰相反,從小到大,先寫收信人姓名,再寫門牌、地名。可以看出,語言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存在著種種深刻差異。這種差異會導致學習障礙、交際障礙。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文化意識的滲透應是同步的,在英語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培養(yǎng)、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運用這門語言。所以,文化因素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了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種種體現(xiàn).我們應該知道要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和把握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碰到的文化差異問題,以便消除在英語交際中的尷尬情景,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第4篇: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關鍵詞】英語文學;翻譯;文化差異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語言,已經成為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語言。在經濟的帶動下,我國的文化與英語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這給我國的文化發(fā)展帶來了很多的活力,對我國的文化有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在文化的交流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存在許多差異,針對這些差異,我們應該怎樣處理,這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尊重對方習慣的基礎上,采取了逐漸消除、的方法,從根本上加強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以確保漢語文化與英語文化的有效交流。在翻譯工作中,這種文化差異也會影響翻譯水平,因此,我們應當積極研究如何處理這些文化差異,從而減少文化差異對翻譯水平的影響,翻譯出更好的作品。

        1、分析文學體裁

        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我們會碰到各種體裁和內容,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明白各種不同體裁的樣式,總結各種體裁的特點,根據不同體裁的特點采取不同的翻譯技巧進行翻譯。同時,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所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也不相同,我們應當對不同體裁的文化差異進行分析,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準確地翻譯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

        英語文學作品的體裁包括小說、詩歌、科技應用文和散文這幾種,對于小說、詩歌和散文,這些作品是作者獨立創(chuàng)作的作品,其中包含的文化元素較多,突出地體現(xiàn)了文學性和藝術性。因此,在翻譯這一類體裁的作品時,翻譯者應當充分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個人背景,這樣才能有益于翻譯者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將作品所要表達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具體的做法是,分析作品的文化背景,并對中文語境和文化背景,找出中英文化之間的差異,既要忠于原文的意思,又要根據漢語的閱讀習慣,對文字進行調整,使讀者能夠很容易地懂得作者的意思,提高翻譯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對于科技應用文,由于科技應用文和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不同,科技應用文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在翻譯科技應用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翻譯科技應用文時,應仔細分析科技應用文中的敘述重點,找出包含文化元素和文化背景的地方。其次,在找出這些地方后,要認真對比這些文化元素和中文語境中的文化元素,找出這些文化元素與中文文化元素的差異。再次,在找出了文化差異后,翻譯者要根據中文的閱讀習慣準確地翻譯這些內容。由于科技應用文中主要都是專用術語和專業(yè)詞匯,因此,在翻譯科技應用文中,一定要將這些內容翻譯準確,才能確保整個作品的準確完整。

        綜上所述,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可以通過對不同體裁進行分析,采取不同的翻譯技巧,能夠有效地處理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

        2、利用翻譯中的動態(tài)對等概念

        對英語文學作品的翻譯,都是將英文單詞翻譯成相應的中文詞組,并保持整體意思不變,將英語文學作品翻譯成中國讀者能夠讀懂的中文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使中國讀者能通過閱讀譯本理解文學作品要表達的思想。但是,英語和中文本身就存在很多差異,文化差異更是突出,因此,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不僅要充分了解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還要合適地利用動態(tài)對等概念處理文化差異,使翻譯的內容與原文更加貼切。

        動態(tài)對等是指在翻譯時,翻譯者應根據英文單詞或詞組的意思,將其譯成相對應的中文,但是英語和中文本身就存在非常多的差異,同時兩種語言之間還存在很大的文化差異,因此,如果完全按照單詞的字面意思來翻譯,就會造成讀者無法理解作品的內容,甚至扭曲作者的意思。例如在翻譯“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句子時,有經驗的翻譯者并不會直接翻譯句子中各個詞語的字面意思,而是根據英語的語言習慣和句子的實際意思,將該句子翻譯成“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這樣翻譯充分體現(xiàn)了原句的意思,同時也考慮了英文的閱讀習慣,使英文讀者能夠很容易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此外,在翻譯“膽小如鼠”這個成語時,有的翻譯者將它翻譯成“as timid as a rabbit”,這里沒有將“鼠”直接譯成“mouse”,而是譯成兔子“rabbit”,這是因為在英語習慣中,溫順動物的代名詞是兔子,譯成兔子有助于讀者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動態(tài)對等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詞匯對等;句法對等;篇章對應;文學體裁一致。翻譯的過程中,這四個方面的質量直接影響最終翻譯作品的質量,因此,翻譯者應當正確理解動態(tài)對等概念,在保持源語言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采取合適的措施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

        (1)詞匯對等。詞匯對等是指翻譯者在翻譯文學作品時,要逐個翻譯各個英文單詞或詞組,保持中文詞匯和英文詞匯的對等,確保詞匯含義一樣,保證翻譯出作品的意思。

        (2)句法對等。句法對等是指翻譯者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要確保句子的完整,采用意譯的方法,確保翻譯成的句子的句法能夠和源語句的句法起到相同的作用。

        (3)篇章對等。篇章對等是指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按照文學作品的篇章順序進行翻譯,并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能跨越篇章翻譯,使文章不完整,或者不按原作品的順序進行翻譯,使原作品的篇章變得混亂。

        (4)文體對等。文體對等指的是翻譯者在翻譯作品時要保持原來的體裁,不能隨意變換原來的體裁,例如,將散文譯成詩歌,將小說譯成散文等,這不僅會影響作品的藝術性,同時還會導致讀者理解不暢,對于科技應用文,翻譯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其科技性,采用準確專業(yè)的語言進行翻譯。

        3、研究異化和歸化翻譯理念

        異化翻譯理念的核心是以源語文化為最終歸宿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例如,翻譯者在翻譯《紅樓夢》時,就采用了異化理論,在《紅樓夢》的英文譯本中最大程度的保存了中文文化元素,如“真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譯成“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befalls men overnight”,這句俗語的翻譯就考慮了中國文化文素,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中文的文化氛圍。

        歸化理論與異化理論相反,歸化理論是指在翻譯過程中要以最終譯文為準,重點考慮最終譯文的文化特點。采用這種方法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下轉第272頁)

        (上接第270頁)雖然翻譯后的內容與原文有一些差別,但是譯文的可讀性增加了,譯文讀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內容,起到了更好的文化傳承作用。

        第5篇: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關鍵詞:文化差異;消費;空間杜賓模型

        0引言

        消費作為實現(xiàn)經濟增長的核心影響因素,對于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始終發(fā)揮重要作用。消費除了受到諸多市場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其中文化差異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文化作為一個包含民族特征、價值觀念、思維模式、風俗習慣、、教育水平等要素的集合,與居民消費之間有著天然的內在聯(lián)系,也使得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消費選擇。厘清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特別是探求文化差異在空間層面的影響對于進一步促進中國居民消費、調整消費結構乃至于更有針對性的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學者對于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增長[1]、利率水平[2]、物價水平、收入分配結構[3],政府公共服務[4]等方面。而關于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影響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等方面,如黃靜(2014)[5]和張晶(2013)[6]等認為文化是影響影響消費者的行為意愿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王夢蝶、吳東來(2013)[7]認為不同文化維度下的消費者行為受文化營銷的影響程度不同。汪秀英(2010)[8]的研究表明在體驗經濟的運行中,消費者的文化背景對消費者的體驗行為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石華靈(2016)[9]提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往往不純粹是一次經濟交易,而是一種社會關系的交往和互動。以上研究的主要結論是從文化差異對消費者的評判標準和購買意愿方面進行論述,但是將文化差異從類別上進行細化,研究其對消費影響的文獻較少,尚未有結合我國現(xiàn)實進行實證方面的驗證特別是結合文化的跨區(qū)域空間特征進行的相關研究。本文在結合我國文化發(fā)展現(xiàn)實的基礎上,將文化差異從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三個角度加以分類和量化,利用空間杜賓面板模型,實證檢驗了29省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為有針對性的進行全國性文化政策制定以及跨地區(qū)消費行為引導提供決策依據。

        1模型構建與數據說明

        1.1指標選取與數據描述

        本文主要探求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實證變量的選取如下:

        1.1.1被解釋變量

        居民人均消費水平(CONSUME),通過地區(qū)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來衡量不同地區(qū)消費狀況的差異。由于現(xiàn)有統(tǒng)計年鑒對于居民消費數據是以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分類統(tǒng)計,為了更為客觀地反映地區(qū)整體居民消費水平,本文對宏觀統(tǒng)計數據進行了以地區(qū)居民為單位的平均化處理,具體公式為;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城市人均消費水平*城市常住人口+農村人均消費水平*農村常住人口)/(城市常住人口+農村常住人口)。

        1.1.2解釋變量

        對于核心解釋變量文化差異變量選取,本文從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三個方面加以設置,通過這三類文化變量的選取,基本可以涵蓋我國居民現(xiàn)有的文化差異。(1)人文文化(HUMANITY)。廣義的人文文化是指以居民個體為基本單元的,涉及個人基本文化修養(yǎng)、受教育程度、年齡、宗教、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特有文化信息。居民的人文文化程度,是其行為的主導因素,不僅會影響勞動就業(yè)收入的水平,也會影響其日常生活主要的消費行為的水平。而居民人文文化水平主要源于其受教育程度,一個地區(qū)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越高,該地區(qū)的居民對生活水平要求較高,從而消費水平會更高。除了受教育程度,為了兼顧人文文化的其他方面,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居民自身的非受教育所體現(xiàn)的人文文化水平也會相應增加,本文通過人口年齡比重衡量這部分非受教育所體現(xiàn)的人文文化,基于此構建包含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年齡分布的人文文化綜合指數,其權重各取50%。人文文化指數=大專及大專以上人口占地區(qū)總人口比重*50%+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50%。(2)城鄉(xiāng)文化(TOWNSHIP)。伴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地區(qū)居民中城市和農村人口比重不斷變化,而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在消費水平上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源于其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生產方式、價值觀念以及長期的歷史文化傳承。故對于城鄉(xiāng)文化的指標設置采用城鎮(zhèn)化水平指標,即城鎮(zhèn)年末常住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衡量城鄉(xiāng)文化水平。(3)行政管理文化(ADMINISTRATION)。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特征和行為模式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有制度上的安排、有地區(qū)特有歷史文化演變的特征也有官員自身行政管理傾向,其對居民消費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一個地區(qū)在公共產品供給上,更傾向于提供促進居民消費的相關服務,如社會保障服務,則居民用于自身消費的意愿可能更強烈。本文將這種由于文化差異導致的政府行政管理差異總結為行政管理文化,指標使用變量各地區(qū)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來衡量。

        1.1.3控制變量

        除了上述不同類別文化差異對居民消費水平產生影響外,居民收入水平、地區(qū)開放程度等因素也與消費相聯(lián)系,本文將其作為控制變量納入實證模型。地區(qū)開放程度(OPEN),采用各地區(qū)進出口總額占當年GDP比重來衡量地區(qū)開放程度。居民收入水平(INCOME),采用地方人均居民收入水平并剔除了通貨膨脹的影響。

        1.2數據來源

        基于文化差異與消費水平的區(qū)域性考慮,選取了全國29個省市進行實證分析,其中由于數據缺失和社會制度體系不同,沒有包括和港澳臺地區(qū),將重慶合并進四川省;基于數據可得性和數據的統(tǒng)一性,選取2007—2015年數據。文化差異、對外開放程度和財政社保支出數據來源于各年度中國統(tǒng)計年鑒,由于區(qū)域間物價水平不同,涉及的地區(qū)人均GDP、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等指標均采用地區(qū)當年消費物價指數剔除通脹因素。計算軟件為STATA13.0。

        2指標變量的探索性

        空間數據分析文化具有區(qū)域性和傳播性。對于文化相關變量的計量,在考慮傳統(tǒng)計量經濟學關注的時間維度聯(lián)系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其空間維度的特征。若變量存在空間相關性,傳統(tǒng)計量方法的估計是有偏差甚至是無效的。本文采用空間計量前置的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以預先考察實證數據是否具有空間相關性,若存在明顯的空間相關性,則需要采用針對空間變量的空間計量方法進行實證估計。本文使用對空間相關性檢驗使用較為廣泛的莫蘭指數進行驗證。

        3實證分析

        3.1模型的識別與診斷

        空間計量實證模型,是為克服實證變量存在的空間相關性從傳統(tǒng)經濟理論發(fā)展而來的實證計量模型,先后發(fā)展出空間滯后模型和空間自相關等模型,但是早期的空間計量模型多數只考慮了被解釋變量的空間相關性,忽視了解釋變量的空間相關性處理,伴隨著空間計量方法的不斷擴展,本文采用其擴展模型面板空間杜賓模型(SDPM)進行回歸估計,重點考察以文化差異為核心的諸多解釋變量的空間滯后項與居民消費的聯(lián)系,分析不同類別文化差異對消費水平可能具有的空間效應。模型(1)至模型(4)為添加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后的空間滯后項的實證模型。

        3.2實證結果

        通過實證測算,所得包含各類文化差異空間滯后項的空間杜賓面板模型實證結果見表3所示。

        3.3實證結論分析

        3.3.1模型整體性結果

        從模型HAUSMAN檢驗和固定效應檢驗值來看,空間杜賓模型面板采用固定效應形式更為有效,且模型整體似然比值較高。在分別添加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空間滯后項的空間杜賓面板模型(1)至模型(4)的結果來看,各模型整體顯著性一致,特別是同時存在三類空間滯后項的模型(4)模型各變量的解釋力均顯著提高,基于此,后文中分類變量解釋主要基于模型(4)的實證結論進行。

        3.3.2本地文化差異對于居民消費的影響

        由模型(1)至模型(4)的地區(qū)文化差異對本地區(qū)消費影響的結果來看,在控制其他變量不變的前提下,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在省級層面對消費產生顯著影響,其中通過模型(4)可知,本地區(qū)人文文化對居民消費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正向作用,可以理解為伴隨著地區(qū)人文文化的提高,有利于居民進一步提升其消費水平;而城鄉(xiāng)文化無論是分模型(2)還是綜合模型(4)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對居民消費水平具有負向作用,此結論與傳統(tǒng)觀點不一致,伴隨著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以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多為主要體現(xiàn)的城鎮(zhèn)文化的提升,地區(qū)居民的消費水平不升反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壓力大導致城市居民不敢過度消費,相反農村居民由于不存在諸如購房、子女教育等成本壓力,反而消費增長傾向更高。地區(qū)行政管理文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并不顯著。

        3.3.3跨區(qū)域文化差異對消費影響的空間溢出效應

        分別對模型(1)至模型(4)的人文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和行政管理文化的空間滯后項W*dep.var的估計可知,與地區(qū)內文化差異變量的顯著性相似,城鄉(xiāng)文化和人文文化具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特別是在綜合考慮多種文化差異空間效應的模型(4)中,城鄉(xiāng)文化差異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空間溢出效應,即伴隨著周邊地區(qū)城鄉(xiāng)文化每提升1單位,會促進本地區(qū)居民消費水平增加0.12單位。與地區(qū)內文化差異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方向相反,周邊地區(qū)的人文文化和城鄉(xiāng)文化對地區(qū)內的消費水平的影響與地區(qū)內人文文化和城鄉(xiāng)文化的影響形成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體現(xiàn)為跨區(qū)域文化差異對消費的影響呈反向溢出效應。

        3.3.4其他控制變量的影響

        從模型控制變量來看,無論是單獨添加空間滯后變量還是同時存在三類空間滯后變量,居民消費水平與其收入水平均存在1%水平的顯著相關性,即傳統(tǒng)經濟理論一致,收入水平是其消費水平的核心影響要素,居民收入每增加1單位,消費者傾向于增加自身消費水平0.319單位。

        4政策啟示

        (1)進行文化的跨區(qū)域交流與融合鑒于各類文化差異所存在的空間溢出效應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故文化交流與融合不應僅局限性在本地區(qū)內部,而應該積極促進跨區(qū)域的文化交流與融合。相關管理部門應建立跨區(qū)域文化政策的組織協(xié)調和信息共享機制,通過大范圍的地區(qū)聯(lián)動實現(xiàn)居民文化的整體提升,以促進消費的持續(xù)增長。

        (2)提升居民人文文化水平鑒于人文文化對居民消費的積極促進作用,應進一步加大以提升居民基本人文素養(yǎng)的相關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做好基礎教育、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同時,采取多種手段針對性進行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如通過促進文化類產品的市場培育,增加消費者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渠道,加強消費者提升文化素養(yǎng)相關服務的消費服務和管理。

        (3)結合城鎮(zhèn)化做好消費升級與保障工作伴隨著城鎮(zhèn)化的不斷推進,所產生的居民城鄉(xiāng)文化差異短期來看并沒有有效的促進消費增長,相反,還帶來了空間上的消費外溢效應。這一狀況雖不能否定城鎮(zhèn)化所產生的有益作用,但宏觀管理部門也應進行針對性調整,特別是經濟步入新常態(tài),地區(qū)經濟對居民消費的依賴更為強烈,對于城鄉(xiāng)文化差異所顯示出的負向作用,應針對性做好促進居民消費的升級和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降低城鎮(zhèn)居民消費成本和遠期顧慮,令城鎮(zhèn)居民有能力消費、有保障消費,在實現(xiàn)我國城鎮(zhèn)化規(guī)劃的同時,發(fā)揮居民消費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于俊秋,何辛銳.內蒙古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論壇,2009,(22).

        [2]趙鑫鋮,李婭.經濟動態(tài)效率與我國最有消費率:1992—2013[J].云南財大學報,2016,(5).

        [3]李揚,殷劍峰.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的高儲蓄、高投資和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05,(2).

        [4]封福育.社會保障對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6,(5).

        [5]黃靜,王誠,熊小明,林青藍.人際沖突中文化信念對消費者行為意向的影響[J].中國軟科學,2014,(7).

        [6]張晶,RamuGovindasamy,張利庠.“文化適應”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12).

        [7]王夢蝶,吳東來,吳炎玲,趙娜.基于文化差異的文化營銷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研究[J].科技和產業(yè),2013,(1).

        [8]汪秀英.區(qū)域亞文化對消費者體驗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消費者體驗行為的對比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第6篇: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關鍵詞: 國際工程工程管理跨文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L372+.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全球競爭與相互依賴的全球經濟,將各個國家與商業(yè)組織擺到同一個競爭舞臺。建筑行業(yè)也不例外,改革開放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建筑企業(yè)已經在國際工程項目中取得了良好的聲譽,質量過硬、技術先進、重信用守合同,但是中外在文化上的差異卻一直是阻礙著我國企業(yè)在國際合作上進一步發(fā)展。為此,在國際工程管理的實踐中,建筑企業(yè)的管理者除了應精通工程的“成本、質量、工期”的控制外,還必須深諳不同文化背景必將產生不同的行為方式,研究文化差異對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要進行有效的項目管理,管理者必須具有并發(fā)展相應的對文化的敏感力和駕馭溝通的能力,采取相應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才能提高工程項目的整體管理水平。

        一、國際工程管理中的文化差異

        (一)談判風格

        在國際工程建設和管理中,談判是經常進行的,但是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談判模式。中方在談判開始時會討論雙方所共同遵守的總體原則和共同利益。中國人習慣于從大的方面入手,主要關心的是雙方長期合作的可能性。因此他們避免在一開始就討論細節(jié)問題,而具體的細節(jié)留到以后再談。而西方人則不同,他們對具體細節(jié)非常注意。談判一開始就急于討論具體的條款,在談判中充滿信心、明確果斷,以經濟上獲利為目的,善于討價還價,而且熱衷于一個條款一個條款地談(他們用的最多的詞語就是one by one),最后達成協(xié)議。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在談判中對待爭論的態(tài)度也不同。

        (二) 對待合同的態(tài)度存在差異

        (1)對待合同文本的態(tài)度

        對合同文本的態(tài)度,中方是看重總體原則,這反映出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整體取向的。具體的表現(xiàn)是中方的合同文本往往只有一薄本,而西方的合同文本是幾厚本,他們的合同詳細到圖紙文件的份數、圖紙的材料(如藍圖、軟盤、Email、膠片) 、制圖人的聯(lián)系方式等。在履行合同時,中方的態(tài)度往往是,在實質上不違反合同條款,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而西方則是嚴格執(zhí)行合同條款。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合同文本態(tài)度存在差異。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傾向于整體性,一些小小的細節(jié)通常不是很重視。而西方人則習慣正確、精細和理性的線性思維模式。

        (2)對待合同索賠條款的態(tài)度

        中國人聽到”索賠”兩個字時,往往聯(lián)想到爭端的仲裁和訴訟等法律行動。因此他們就認為應盡可能地避免索賠,以避免法律行動引起更多的麻煩或是經濟損失。中國工程管理人員不愿索賠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傳統(tǒng)管理模式和計劃經濟慣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的原因還要追溯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去。西方人認為只要某一方的行為不符合合同、規(guī)范、標準的規(guī)定就一定會給對方發(fā)函指出,并就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工期延誤要求索賠。

        (三)人際交流

        不少參與國際工程建設和管理的人員沒有認識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對跨文化交流的特殊性缺乏正確認識。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的接觸必然產生文化上的差異或沖突。很多人往往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合乎邏輯的、適當的,而來自其他文化的人們可能會認為是反常的、不合邏輯的。還有的人認為,只要掌握了對方的語言就可以和他們溝通了。其實不然,正確的使用語言要求大量文化方面的知識。一般來說,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跨文化交際是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交際,是一種特殊的場合。這種場合的交際,要求參與者對對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了中國人同西方人的行為方式的差別。在國際工程建設和管理中,一切活動都是以人際之間的交往開始的。如果交流的雙方對中西文化缺乏了解,中西文化不同的人際之間的交往規(guī)則就會導致沖突。

        二、跨文化管理的探索

        面對不同文化、不同國籍的各方人員,為實施跨文化管理的策略是一個重要因素,并且總結了幾種跨文化管理策略以作參考。

        (一) 跨文化培訓。工程管理經營在當地國的環(huán)境,其最重要是一種學習過程,即外籍人員文化的學習。對于各種規(guī)范、標準、規(guī)定盡量使用國際慣例(例如執(zhí)行FIDIC 條款)對我們的員工進行培訓。

        (二) 多元文化認同。工程管理的文化沖突源于工作團隊的文化差異,因此務必使內部員工了解多元文化之差異,尊重并包容文化之間差異,甚至將多元文化認同之理念列于項目管理的信條中。

        (三) 跨文化融合。對文化共性認識的基礎上,根據環(huán)境要求與工程管理內部不同文化群體之間,透過異中求同創(chuàng)建共同的公司文化,融合后的文化既能表現(xiàn)出明確而一致的特征,以消除文化沖突的產生。

        (四) 忽略、緩和文化差異。忽略文化差異就是按照合同規(guī)定的方式以某一文化為背景來對待所有人。當然,忽略、緩和文化差異只是各種文化在企業(yè)中相互融合前的權宜之計。但是在國際工程中則是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因為畢竟工程項目具有短期性和目標性,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體系。

        (五) 跨文化溝通。要消除文化差異所產生的種種矛盾和沖突,必須發(fā)展有效的跨文化溝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共事,應建立跨文化溝通的機制。工程管理者需要有意識的建立各種正式的、非正式的、有形的和無形的跨文化溝通組織與渠道。

        三、結束語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建筑企業(yè)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從事國際工程的建設。成功的工程管理必須實施跨文化管理的策略,消除文化差異的沖突。在國際工程的管理中能適應多重文化的挑戰(zhàn),減小由文化差異帶來的管理難度,降低項目工程管理運行的成本,更好地完成工程的既定目標,讓我國的建筑企業(yè)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蔣敏.國際建筑工程項目中的跨文化管理[J].建筑經濟, 2007(4)

        第7篇: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 商務英語 課程設置

        1.研究背景

        在我國,英語課程自誕生之日起便服務于經濟領域,尤其是國際間的貿易往來,于是出現(xiàn)了如洋涇浜英語等專門用于商業(yè)活動的語言。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我國與各國間的商務交往日益頻繁,國際間的經貿合作不斷擴大。然而,在貿易往來的過程中,我國與其他國家國間的文化差異卻成為跨國商務活動順利進行的障礙之一。可以說,文化差異會滲透在商務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甚至決定整個活動的結果,因此,跨國商務活動中的文化因素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為了培養(yǎng)順應時代潮流,經濟發(fā)展的商務和英語復合型人才,國內各高校開設商務英語課程的勢頭正勁。然而,大多數商務英語課程體系中雖涉及語言文化知識的講解,但偏重單純、片面的英美文化知識,缺乏國內與國外文化差異的對比,培養(yǎng)出的商務英語人才不能完全勝任跨國商務活動的工作。因此,本文試圖構建一套突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旨在提高學生在商務活動中的實踐能力。

        2.跨文化交際視角下商務英語課程的設置

        首先,教師和學生應該明確教學和學習的目標,即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商務知識和英語語言技能,另一方面?zhèn)魇谏虅栈顒又写嬖诘奈幕町?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以該教學目標為導向,確定課程設置的目標,明確課程設置的原則以及教材的選用,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設定,課程的設置和安排等。

        具有跨文化交際特色的商務英語課程在設置的過程中應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意識,提高在西方文化下順利使用英語從事商務活動的能力為目標。同時,遵循應用語言學的原則,將在文化差異的環(huán)境下進行商務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和商務知識的傳授及英語技能訓練有機結合起來,探究如何將跨文化交際理論融入已有的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中,真正將語言技能應用于實踐中。

        由于商務英語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商務活動中的實際交流技能,如談判、書寫信函等,英語文學方面的知識,如閱讀、修辭等處于次要地位,因此,在教材選用上應該選擇突出商務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英語教材,涵蓋商務知識,商務談判技巧,商務活動定的英語表達方式。此外,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差異,尤其是商務活動交流中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差別等相關教材也應在選用范圍之內,并盡量使用題材多樣,涵蓋商務活動整個流程的教材。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全英文授課,營造以英語為交流語言的商務活動氛圍,將商務知識傳授和英語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模擬真實的商務談判場景,引導學生體會文化差異,盡快適應國外商務活動中的表達方式和思維習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自身的跨文化交流意識,積極尋找機會用英語進行商務活動實踐,消化課堂中所學知識和技能,盡快適應文化差異,提高談判能力。

        課程安排方面,由于學生在課程學習前很少接觸西方文化,文化差異意識不強,因此,在第一、二學期就應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包括英語國家的社會與文化、英美國家概況、跨文化交際、英美文學選讀、英語語言學基礎等。此后,將所學習的跨文化知識轉為在商務活動中實際操作的能力,增設商務環(huán)境下英語表達方式的學習,以及相關的實訓課程,如商務禮儀、商務報告、商務會議、國際營銷和企業(yè)管理等。

        在師資隊伍建設中,首先培養(yǎng)教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在知識上進一步學習中西方文化差異,提前進修所開設的課程,提高自身在商務活動中的實踐能力,全面了解企業(yè)和市場在跨國貿易中的英語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初步具備跨國商務談判的素質;其次,教師應集體研究如何構建具有跨文化交際特色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討論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并在初期共同備課,探索出更能鍛煉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方案。在教學手段上,可以充分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及網絡和數據庫等資源,實現(xiàn)立體化和全方位的教學與管理,積極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軟件,發(fā)揮網絡的作用,營造真實而生動的商務活動氛圍,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跨文化交際意識。

        3.跨文化交際視角下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其他因素

        首先,在校園內外可建立相應的實訓體系。在校內,可創(chuàng)立模擬跨國商務活動中心,借鑒真實的跨國商務談判案例,安排學生扮演談判過程中的各個角色,要求全程使用英語,親自參與客戶接待、商務參會、商務禮儀活動策劃等,教師陪同指導,以保證模擬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校外,學校可以積極與進行跨國貿易的企業(yè)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定期安排學生參觀、學習和實習,讓學生感受真實而全面的跨國商務活動,切實體會文化差異在商務活動中所帶來的問題,增強跨文化交際和溝通素質。其次,以跨文化交際為導向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應采用多元化的復合評價機制。教師可以依托課堂,隨時下達與商務活動相關的主題任務,并記錄和管理學生在校內及校外實訓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及時總結,為將來教學活動的展開提供參考。最后,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型交際性學習活動,考查學生的商務知識掌握程度,語言技能水平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4.結語

        總體而言,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課程的設置應主要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程安排、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手段上的革新,同時兼顧實訓體系的建立及評價體系的形成。所有環(huán)節(jié)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缺一不可,課程設置的各個方面重點突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此同時,校內與校外實訓基地相結合及多元化的復合型評價體系也保證了整個課程體系的運作,最終達到培養(yǎng)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商務英語專業(yè)人才的目標,為真正的跨國商務活動掃除了語言交流方面的障礙。

        參考文獻:

        [1]高一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跨越”與“超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2]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江春,丁崇文.商務英語交際能力需求分析及其對課程設置的啟示[A].第五屆全國國際商務英語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趙軍峰.商務英語課程設置及教學現(xiàn)狀調查分析[J].中國外語,2006(5).

        第8篇: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旅游目的地形象(TourismDestinationImage)指人們對一個目的地的信仰、觀念、印象以及期望的總和,它是目的地吸引游客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目的地形成競爭優(yōu)勢的最有力工具(Crompton,197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構建是游客、旅游地和信息渠道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游客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學術界和業(yè)界都開始意識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營銷和推廣已成為旅游地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旅游地擁有清晰、明確、獨特的目的地形象是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力保障(劉國華,王紅國,2010)。從各旅游城市如火如荼地策劃、制作目的地形象宣傳片,并斥重金投放電視、平面廣告的現(xiàn)象中也可看出目的地形象對旅游地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和影響效應不可忽視。游客對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有復雜性、多樣性、相對性、可變性等特征(Gallarza,etal.,2002),受客觀要素、社會差異、心理特征、文化背景、距離遠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Walton,1966;Hunt,1975;Fakeye,Cromptom,1991;Fesenmaier,2000)。而文化是影響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因素,游客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對目的地形象的感知(Beerli,Martin,2004;Richardson,Crompton,1988)。但文化究竟是如何影響游客對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尚未有充分的文獻論證,鑒于文化差異的量化測量存在難度,本文擬以張家界為例,采用Hofstede“國家文化維度”中的“不確定性規(guī)避”單一維度,參考Hofstede的研究思路,劃分出高不確定性規(guī)避游客和低不確定性規(guī)避游客兩個群體,測量不確定性規(guī)避高低程度對國內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響。

            2研究進展

            2.1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及其影響因素一般認為,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1971年美國學者JohnHunt探討了旅游目的地開發(fā)中形象因素的意義,他認為旅游形象是純粹主觀的概念———是人們對非居住地所持有的印象。但究竟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如何界定,學術界并未達成共識。多數研究者認為目的地形象是人們對某地認知和印象的總和(Crompton,1979;Baloglu,McCleary,1999)。國內有學者認為目的地形象是人們對旅游地總體的、抽象的、概括的認識和評價(宋章海,2000)。不同學者對目的地形象概念的描述不盡相同,但對目的地形象的本質認識基本是相同的,即目的地形象屬于認知心理學范疇,是旅游者對目的地認知形成的整體印象和心理反應(楊永德,等,2007)。目的地形象感知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相對性、可變性,影響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要素眾多,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影響因素的研究,應結合旅游心理學、消費者行為學、社會學等進行綜合分析(吳小根,杜瑩瑩,2011)。在早期的形象研究中,Walton(1966)認為人不可能完全理性,在感知、決策的過程中受到理性分析和感性態(tài)度兩方面的影響,感性態(tài)度受文化、消費者的受教育水平、公共輿論導向、個人偏好、收入水平等多方面的影響。學術界目前較為肯定和接受的是根據Echtner和Ritchie(1993)、Baloglu和McCleary(1999)提出的目的地形象形成模型,綜合考慮認知、情感、心理等方面分析目的地形象形成的影響因素(Beerli,Martín,2004)。Baloglu和McCleary(1999)認為影響目的地形象構建的因素主要包括刺激因素和個人因素。Beerli和Martín(2004)在其提出的旅游形象影響因素模型中,將旅游形象感知影響因素分為信息來源(一手和二手)和個人因素(動機、旅游經驗和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兩大方面;在此基礎上還通過研究提出旅游動機、積累的旅游經驗、文化價值觀、年齡、國籍、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對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會產生影響。本研究試圖從文化差異和文化價值的角度出發(fā),探討文化對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響,但文化因素如何衡量和量化一直是旅游研究所面臨的難題。

            2.2文化差異的測量維度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應用文化是個多維概念,學術界至今沒有形成對“文化”定義的統(tǒng)一意見,Kroeber和Kluckhohn(1985)總結的文化定義就多達160多種。“文化”的定義尚且不確切,如何對“文化差異”進行測量就更加困難了。Victor(1992)認為文化維度包括語言、環(huán)境、社會組織、狀態(tài)設定、權威、非語言行為和時間概念。不同的學者對文化的理解和其構成有不同的理論分析,Delobbe和Haccoun(2002)指出沒有一種文化測量工具能準確且無遺漏地涵蓋所有文化特征。目前關于文化差異的測量維度,跨文化研究者引用最多的是Hofstede的國家文化理論,該理論將國家文化分為5個維度:個體主義/集體主義、不確定性規(guī)避、權力距離、剛柔性以及長期/短期導向。個體/集體主義表示個人與群體間的關聯(lián)程度;不確定性規(guī)避被定義為某一文化的成員對不確定和未知情境的恐懼程度;權力距離表示人們對組織或機構內權力較少的成員對權力分配不平等這一事實的接受程度;剛柔性表示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社會角色如何分配的認識。旅游學術界由于現(xiàn)象多樣、方法缺少而對跨文化缺乏有力研究(Dimanche,1994),相對而言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動機、目的地決策和行為影響方面(Mackay,Fesenmaier,2000)。但是對于旅游中的跨文化現(xiàn)象進行研究無法避開文化差異的測量。從現(xiàn)有文獻看,對旅游者文化差異的測量主要有5種維度,一是地域空間維度,如烏鐵紅等(2010)對比分析了區(qū)內和區(qū)外兩個地域文化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的認知、情感以及整體意象感知的變化和差異;二是國籍維度,如Yu和Ko(2012)比較在韓的中國、日本以及本國醫(yī)療旅游者的感知行為;三是Hofstede的國家文化理論,如Ressinger和Mavondo(2005)檢驗了文化定位與國際旅游動機、旅游安全、旅游焦慮等方面的關系;四是中西二元文化維度,如薛熙明(2005)以此維度對中西方游客生態(tài)意識做了對比研究;五是語言維度,如Turner等(2002)比較5個語言組和澳大利亞東道主在文化價值觀、社交規(guī)范、服務感知、交往形式和滿意度之間的差異。從文獻分析看,在旅游跨文化研究中,由于采用國籍和Hofstede的國家文化理論作為文化維度區(qū)分不同游客群體可操作性強,因此采用的頻率較高。不確定性規(guī)避和個人/集體主義兩個維度與游客感知行為的相關程度大,個體/集體主義表示個人與群體間的關聯(lián)程度,例如西方人的個體主義普遍強于東方人,西方人在旅游行為上會更為獨立和個性;不確定性規(guī)避指某一文化的成員對不確定和未知情境的恐懼程度,低不確定性規(guī)避群體對未知情境和模糊狀態(tài)的可接受程度要比高不確定性規(guī)避群體高,低不確定性規(guī)避群體在相應的旅游活動中會更具冒險精神,對模糊情境的恐懼程度較輕。基于不確定性規(guī)避和個人/集體主義兩個文化維度與旅游者的行為特征聯(lián)系較為緊密,多數文獻中采用上述兩個維度進行相關研究。如Funk(2007)依據該文化理論比較澳大利亞文化相似組和澳大利亞文化差異組游客旅游動機的差異;Prebensen等(2003)從個人主義角度研究前往挪威的德國游客的自我形象感知;Money和Crotts(2003)考察不確定性規(guī)避對美國的日、德入境游客的信息收集行為的影響,發(fā)現(xiàn)高不確定性規(guī)避的消費者傾向使用旅游中介。本研究采用Hofstede“國家文化維度”中的“不確定性規(guī)避”單一維度來劃分游客群體,在單一維度上分析游客對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差異。鑒于旅游研究領域中單一文化差異維度的影響研究較少,本文在文化差異測量維度上的研究說明主要從整體進行闡述。

            2.3文化對游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響Triandis(1972)認為處于同一文化中的群體擁有相似的信念、態(tài)度、傳統(tǒng)、意圖、行為規(guī)范。不同的文化價值結構通過生活方式、工作、休閑和消費行為模式得以體現(xiàn)(Richardson,Crompton,1988)。文化差異對游客的認知形象存在影響,Chen和Kerstetter(1999)研究了美國國際學生對賓州鄉(xiāng)村地區(qū)的感知形象,發(fā)現(xiàn)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對旅游基礎設施、鄉(xiāng)村氛圍的感知存在差異。由于認知形象對目的地情感形象產生作用(Baloglu,McCleary,1999),部分研究表明文化差異對目的地情感形象感知也存在影響作用,Martín和Bosque(2008)研究驗證了文化價值觀會影響旅游目的地情感形象。除認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外,研究表明文化差異在形象感知維度上也存在差異,如Mackay和Fesenmaier(2000)使用圖片和多維尺度分析技巧研究臺灣和美國學生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評估,得出兩個文化群體在形象評估維度和對維度解釋上均存在差異的結論;賈躍千等(2009)通過研究檢驗了日、韓和歐美游客民族文化對旅游目的地形象因子感知結構差異的影響,得出目的地形象因子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差異的結論。綜上所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學術界關于目的地形象影響因素的研究仍在繼續(xù),文化差異對游客的目的地形象感知究竟是如何作用,并不十分清楚。上述研究多數以國籍為游客劃分標準并結合Hofstede的文化維度,進行不同文化群體的對比研究,目前國內從文化價值角度研究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關研究少,研究步伐較為滯后(白凱,等,2011;烏鐵紅,等,2010;賈躍千,等,2009)。

            2.4不確定性規(guī)避維度不確定性規(guī)避維度是文化差異的重要指標和體現(xiàn),指某一文化的成員對不確定和未知情境的恐懼程度。不確定性規(guī)避是指一個社會受到不確定的事件和非常規(guī)的環(huán)境威脅時是否通過正式的渠道來避免和控制不確定性:處于高不確定性文化的人更傾向建立正式的規(guī)則,相信能通過絕對知識和專家評定等手段來避免這些情景(李文娟,2009);處于低不確定性規(guī)避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更有冒險的精神,容許有不同意見和模糊情境的存在。通過文獻分析,不確定性規(guī)避維度是旅游文化差異研究中常用的維度(Litvin,2003),本研究認為不確定性規(guī)避不僅在信息收集行為和旅游方式的選擇方面存在影響(Money,Crotts,2003),還可能對目的地形象感知,如住宿條件、人身安全、交往活動、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感知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考慮國內游客群體的文化價值差異,選取Hofstede文化維度中的第二個維度,利用不確定性規(guī)避維度指數得分劃分高/低不確定性規(guī)避游客群體,探究其對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差異。

        第9篇:文化差異總結范文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 文化差異 英漢語言差異

        一、前言

        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的承載體。語言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承載文化信息的多方面內涵。跨文化交際和文化緊密結合,翻譯是在其中將一種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文化活動。各個民族在歷史、政治、文化、地理、風俗、宗教等方面都存在文化差異,不同民族的語言交流實質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視文化內涵,處理好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才能克服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語言障礙,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溝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語言所負載的文化內涵是否理解。

        二、文化差異

        1.地域文化差異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方面的文化,表現(xiàn)在不同民族對同一種現(xiàn)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由于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的差異性,導致中西文化的差異。如英國是大西洋上的一個島國,四面環(huán)海,屬于溫帶海洋氣候。英國的夏季正是溫暖宜人的季節(jié),常與lovely(可愛),warm(溫和),nice(美好)相連。而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夏天常與“酷暑炎熱”等詞語聯(lián)系在一起。又如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與耕牛朝夕相處。耕牛是勤勞的象征,漢語中有“老黃牛精神”、“俯首甘為孺子牛”等習語。而西方人起源于游牧民族,與奔馬感情深厚,在英語中有大量帶“馬”的習語,如a will horse(勤懇認真的人)等。那么在跨文化交際中,就可以將“老黃‘牛’”翻譯為a will “horse”。若對地球位置、氣候條件、國家概況等缺乏了解,就很難理解英語語言所表達的真正含義,反之,對于漢語也是如此。

        2.風俗習慣的差異

        風俗文化指貫穿于日常社會生活和交際活動中有民族習俗、習慣形成的文化。英漢習俗差異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比如中國人打招呼的方式之一便是問對方“吃飯了沒有?”。若外國人聽到,他不會認為這是一種“問候”的方式,而是對方拋給他的一個真正的“問題”,他首先會想“吃沒有吃”是自己的私事,然后猜“是不是對方要請吃飯了?”。又如中國人做了一桌子菜請客,卻說“菜不多請慢慢吃。”外國人不認為這是“客氣話”,反而當真,他們就會想:“菜不多請我們吃,菜多會不會就不請我來了?”這就是風俗習慣差異造成的誤解。在跨文化交際中必須注意,漢語的“吃過沒有”應翻譯為“Good morning.”或“Hi.”等招呼用語;“菜不多”為客套話,按英語的習俗就是“Help yourself.”。

        3.和歷史典故的差異

        和歷史典故已深深滲透到語言當中,形成文化的個性差異。儒家、道教、佛教、歷史典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借花獻佛”、“玉帝”、“開天”等。在西方,許多歷史典故來源于古希臘和羅馬神話及圣經故事,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 one’s waterloo(一敗涂地),Penelope’s 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Pandora’s box(災難、禍害的根源)。有這樣一個句子:“Without Ceres and Bacchus,Venus grows cold.”在希臘神話中,Ceres,Bacchus,Venus分別是谷神、酒神和愛神。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沒有飯吃,沒有酒喝,愛情再深也干涸。每個國家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歷史背景,使得一種文化所包含的信息并不存在于另一種文化之中。

        4.價值觀念與審美情趣的差異

        中西方民族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審美取向,不同的價值觀、審美觀、審美習慣給跨文化交際帶來的困難可想而知。價值觀念因文化的不同而各異,是個人在社會文化過程中長期耳濡目染形成的。在漢語中,“龍”象征著力量、智慧、權力,但在英語中,“dragon”象征邪惡。“他的兒子可謂天壤之別:一個是龍,一個是蟲。”有譯者誤譯為:There is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his two sons:one is like a dragon,while the other a worm.若了解英國文化,便知道這樣的理解十分荒謬,把“龍、蟲”的漢語比喻原封不動套到英語上去了。正確的翻譯為:“There is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his two sons:one is very capable,while the other is extremely incompetent.”

        5.思維差異

        思維方式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區(qū)域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所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著持某種語言的民族群體千百年來形成的語言心理傾向,體現(xiàn)著持該語言民族的思維特征。英漢兩種語言也毫不例外。如,“我發(fā)現(xiàn)你的工作信心不夠。”根據英語思維,“工作信心”即“confidence in one’s work”若譯為“working confidence”就成“中式英語了”。由此可見,跨文化交流的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的轉化,更是兩種思維方式的轉換。由于英漢思維的差異導致了這兩種語言內容與形式上的差異,翻譯時要根據英漢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作必要的調整,提高交際質量。

        三、結語

        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面對文化差異,應根據各自民族文化特點,運用替換原來喻體、調整原語序等方法,使其做到達意又傳神。要想在兩種文化之間無阻地交流,除了通曉兩種語言文字之外,還必須了解兩種文化,深刻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盡量減少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現(xiàn)誤解和誤用,讓交流更加清晰準確。

        參考文獻:

        [1]楊自檢主編.英漢比較與翻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杜學增.中英文化習俗比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4]賈秀海.論中西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4,(5).

        [5]黃志梅.從翻譯中看英漢邏輯思維的不同.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在线播 |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视频网站 | 最新国产自产精品视频 | 午夜福利一区美女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色狠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