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循環經濟的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循環經濟的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循環經濟的案例

        第1篇: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摘要為構建貴州省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貴州省正加快制定并實施循環經濟的推行計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即依靠調整優化能源生產的利用方式來實現物質與能源的循環。本文以調整優化能源生產利用方式對循環經濟的作用為基礎,對貴州省目前的資源循環利用的情況進行了分析,以貴州省的貴州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成功案例為依托,提出了貴州中小型城市(縣)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形成“循環城市”的概念性結論。

        關鍵詞循環經濟資源循環利用循環城市

        一、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及生產利用方式

        “十二五”的規劃綱要提出,要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穩定、經濟、安全、清潔的能源產業體系。這一方針在我國在此期間的能源發展方向上具有指導性意義。其中,轉變能源的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間相關能源行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轉變能源的發展方式就是要實現多元發展,改變能源的生產和利用方式,總的方針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其目的是實現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并構建現代的能源產業體系。規劃綱要中關于低能耗和低排放的要求,首先要轉變能源的發展方式。本文中,以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為基礎,分析貴州省的能源結構和資源循環利用情況。

        二、貴州省目前的資源循環利用情況

        資源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的核心。資源循環利用使工業廢棄物被資源化,使經濟價值增長,減少向自然界排放的廢棄物,防止生態環境的惡化,增加了生態效益。同時,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了自然資源的消耗,保證了能源的可持續性發展。當今我國的循環經濟正處于起步階段,資源循環利用尚不成熟,沒有完備的制度。隨著經濟的發展,貴州省的部分經濟工業區的資源利用情況較好,主要體現在能源的循環利用和清潔控制。

        (一)一些國家循環經濟試點項目收效較好

        貴州省的一些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如貴陽的開陽磷化工集團、貴州宏福紙業有限公司等工業園區,其資源循環利用的重點項目已經啟動。在“三廢”的利用方面,各公司大力投入資金,形成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體系,減少了“三廢”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循環經濟。

        (二)部分國家的大中型企業通過清潔生產的審核

        一些工業園區的大中型企業在節約能源、清潔生產等方面通過了審核,取得了較好的收效。據數據統計,這些大中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以循環經濟為方向,生產的水耗、電耗都較以往有所下降,生產所排放的廢水廢物也得到了重復利用,達到了資源循環利用的要求。

        (三)部分工業區初步形成主要產業鏈

        貴州省的各地區依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發展特色,以特有的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初步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鏈,實現產業的協調發展。地方資源形成工業聚集區,發揮了企業集群效應,合理調整優化能源生產再利用的方式。

        三、構建資源循環利用系統 形成循環城市

        貴州省的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已初步形成,本文中以貴州省的貴州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成功案例為依托,詳述了貴州中小型城縣構建循環城市的概念。

        (一)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由桐梓煤化工項目、桐梓火電廠等項目建立的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以資源循環利用為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煤化工、鋁加工、鈦加工、熱電、冶金、等產業。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總規劃面積為45平方公里,是貴州省重點培育的工業園區之一。園區分為華電工業園、蟠龍工業園、婁山彩陽輕工食品工業園、桐梓重慶工業園和渝黔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地方的大力推動下,除桐梓火電廠這樣的工程進展順利以外,金蘭偉明鋁業也基本建成。為了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桐梓縣制定了能源產業、鋁鈦加工產業、化工產業、輕工及副食品加工產業等四大產業綜合發展,對園區的產業進行規劃。園區產業定位是以煤化工、遵寶鈦業、火電廠、偉明鋁業的企業為依托,發展煤化品,鋁加工、鈦加工、電子信息和機械制造等節能環保且附加值高的附屬產業,大力把桐梓發展成黔北工業經濟的增長極和重要的產業承接基地。

        (二)構建循環城市

        構建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是形成循環城市的核心內涵。循環城市,是指依照循環經濟及循環社會的概念,以節約資源為方向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來建設的城市,在城市的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中,資源節約使用、重復使用。中小型城縣構建循環城市,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方式,是當今節能和環保的主題下,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有效辦法。形成循環城市,對于中小型城縣,是以日益發展的循環工業園區為依托,以可持續發展為方向的新型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目前,我國的循環城市的構建還在起步中,而循環城市的形成必然成為未來社會的方向。

        結論:發展可持續經濟,合理調整并優化能源生產利用的方式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方向。構建資源循環系統,形成“循環城市”是實現循環經濟的核心。本文通過分析貴州省目前的資源循環利用的情況,并以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為例,提出了貴州省中小城縣構建資源循環,實現“循環城市”的結論。

        參考文獻:

        [1]劉鴻雁,吳永貴,安艷玲,毛健全.貴州省主要工業區發展現狀與循環經濟改造.貴州化工.2009(04).

        [2]金小天,霍文冕,楊占星.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以甘肅省高臺縣為例.安徽農業科學.2006(11).

        [3]陳凱,黎湘虹,張秋根,殷茵.南昌建設資源循環型城市的探討.江西科學.2009(02).

        第2篇: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循環經濟是運用生態學規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通過清潔生產、市場機制、社會調控等方式,組織成為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在生產生活中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旨在最終實現環境、資源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運行模式。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可以從技術和經濟兩個層次界定。技術層次,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在生產實踐中,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相融合,減少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最高效率地節約使用資源;在經濟層面上,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機制。需要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看成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的自然福利資本,因而要求將生態環境納入經濟循環過程中參與定價和利益分配。

        二、循環經濟的特征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系統觀。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于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

        二是新的經濟觀。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三是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將自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產觀。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在生產過程中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duce)原則、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

        五是新的消費觀。循環經濟觀提倡物質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要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三、各國循環經濟發展趨勢

        (一)日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紀初,提出“環境立國”戰略,即創建循環型社會的國家目標。消費者報廢電器時應支付廢舊家電收集、再商品化等有關費用,廢舊電器經過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產企業。資源循環利用率如空調為78%,電視為73%,冰箱為59%,洗衣機為56%。日本力爭資源回收率達100%。從家電中回收的玻璃、銅、鋁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產品。

        (二)德國

        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德國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國就制定和頒布了《廢棄物處理法》,1996年又頒布《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確立產生廢棄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擔治理義務以及政府與公民合作三原則。家庭廢棄物利用率從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業,95%的礦渣、75%以上的粉塵和礦泥,以及至少有2000萬頓廢舊鋼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廢棄物處理成為德國經濟支柱產業,年均營業額約410億歐元,并創造20多萬個就業機會。

        (三)美國

        美國1976年就制定和頒布《固體廢棄物處置法》。2003年,美國城鎮產生的廢棄物為5.5億t,回收利用率達到40%。在各種廢棄物回收利用率中,紙張為42%,軟飲料塑料瓶為40%,鐵制包裝為57%。

        (四)歐盟

        歐盟實施的家用電器回收辦法,規定商業界必須回收90%的廢棄電冰箱及洗衣機,并將此類大型電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產利用。在個人電腦方面其回收比例則按產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國政府要求應有85%的包裝廢棄物循環利用;奧地利法規要求80%回收包裝材料必須進行再循環處理或再利用;丹麥政府規定所有廢棄物要有50%進行再循環處理。

        四、目前循環經濟的幾種發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業內部的循環經濟

        通過組織廠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延長生產鏈條,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產品耐用性等。發明這種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產廢棄物減少了25%,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了70%。

        (二)工業園區模式——又稱為卡倫堡工業園區模式

        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丹麥卡倫堡工業園區內各企業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的原料,不僅減少了廢物生產量,還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三)德國DSD——回收再利用體系

        德國的包裝物雙元回收體系(DSD)是專門組織回收包裝廢棄物的非營利性社會中介組織,最初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商業企業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聯合組成,目前已有1.6萬家企業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裝物上做標記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業進行清理、分揀再進行循環利用。

        (四)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模式

        日本在循環型社會建設方面主要體現三個層次上。一是政府推動構筑多層次法律體系;二是要求企業開發高新技術;三是要求國民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不要鄙視垃圾,要把它視為有用資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類存放就是資源。

        五、國外循環經濟優秀案例及經驗借鑒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態工業園為例介紹。

        (一)園區簡介

        為解決大量消耗能源、資源而產生的垃圾排放等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北九州市以建設亞洲的“國家資源及環保產業基地”為目標,以振興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為主,制定了生態工業園基本規劃。工業園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態園的代表。園區分為實證研究區和循環工業園兩個區域。

        (二)循環經濟實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環保產業擁有合理的環境管理體制及安全的高新技術,由企業、大學及政府部門組成的“北九州環境產業推進會議”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環境政策與產業振興政策相結合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點實施措施有四個方面:(1)建設循環使用及舊零部件再次使用產業園區;(2)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基礎設施,發展新產業;(3)創辦新能源技術產業、超微納米等新一代環保產業項目;(4)加強人才培訓。

        此外北九州通過規劃合理的功能區布局來更好的貫徹實施循環經濟的理念,具體功能區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設立北九州市生態工業園區中心:是開展環境教育的基地,舉辦以市民為主的環保知識講座,舉辦環保技術相關研修、講座,推廣環保技術。(2)環保企業聚集區:通過各企業的相互合作,把環保相關企業發展成為廢物排放為零的資源循環基地。(3)響灘再生使用區:市政府場地租給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環保項目,地方中小企業充分利用自己獨創的先進技術和先進工藝,開展各種再生使用產業活動。(4)環保研發中心:企業、政府、大學聯合起來將進行最尖端的廢物處理技術、再生使用技術的研發。本九州生態產業園利用作為工業城市積累起來的技術和人才、工業設施及企業、研究機構、政府、市民建立的網絡,將振興產業與環境保護兩大政策有機結合成功實現了建立獨具特色的地區政策的工業園區,其成功經驗對我們建立循環經濟示范區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六、國內發展循環經濟建議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最重要和最現實的選擇。結合我國國情發展生態園區循環經濟可從以下幾點試做努力:

        1.創新機構,保證循環經濟深入發展。成立循環經濟建設領導小組結合區域實際狀況,從引導和促進的角度出發全面推進區域循環經濟工作。

        2.綠色招商,促進第二產業生態工業發展。通過產業鏈、產品鏈和廢物鏈的構建與完善,資源和廢物的減量化等措施,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改善投資環境。根據生態工業系統建設需求和市場機制有選擇地進行主題招商和綠色招商,重點發展補鏈企業,形成多產品多鏈條的生態工業網狀結構。

        3.集約使用,提高資源使用率。注重資源的集約化使用,無論在土地資源、水資源、還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達到較高水平。

        4.重視科技,引領靜脈產業生態工業發展。可利用高新技術發展海水淡化以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投資興建垃圾發電廠,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煙氣凈化處理發電的同時保護居住環境;完善區域水循環系統,建立以污水處理廠為主體的中水回用系統,節約用水的同時滿足企業對中水的需求。

        5.加強信息建設,構建生態工業信息平臺。建立固廢資源信息網,便于企業之間進行固廢資源交換與再利用的信息溝通,為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建設搭建信息平臺。

        6.注重生態教育,建設綠色學校。生態文化建設從孩子抓起,各級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在相應課程中增加環境保護知識內容,把生態教育納入學生的素質教育內容,從小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林慧岳.基于循環經濟區域創新活動[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2).

        [2]于萍.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J].天津科技,2004,(6).

        [3]許江萍.循環經濟:從理念到實踐[J].中國科技投資,2006,(8).

        [4]江翔.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循環經濟[J].華東經濟管理,2005,(3).

        [5]王晶日.實現循環的探討[J].環境保護科學,2004,(1).

        第3篇: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 企業績效指標體系 評價方法

        一、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基本概念

        1、循環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就是按照所使用的資源循環利用和在企業中推行節約的原則,期望企業以最小的資源損耗、最少的污染來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從狹義范圍上來看,循環經濟就是經濟與環境兩者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創造低消耗和低排放的同時創造高效率,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從廣義范圍上來看,這不僅包含經濟方面,還包括環境和社會,這三方面構成循環經濟的所要反映出來的內容。為保證循環經濟得以實現,在對勞動力、產業結構、環境質量、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方面必須高要求,從而保證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和對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在經濟、社會、環境三系統中優化組合,達到最優目標。

        2、企業效績評價體系

        要想對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做出正確的定義,我們就必須了解到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構成要件,總的來說,這一體系分為績效評價規章制度、對績效評價的所有指標、績效評價的評價標準和績效評價組織形式這四個分體系,并通過四者的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構成完整評價工作體系。在此體系中強調核心競爭力的建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等一些新鮮事物,而對以往以規模、產值和利潤為標準的舊的指標體系完全予以廢除,新的績效評價體系對企業的現狀可以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時還可以預測企業發展的前景,因此這一新的體系在新時期新的歷史發展背景下必然受到現代化企業的推崇,這也是進行評價的核心內容。

        二、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與原則

        1、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特點

        (1)綜合性:指標體系主要是從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兩點出發,可以較客觀的反映企業績效的整體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環境、社會進行了綜合考慮,避免以往傳統績效評價的片面性的弊端,從而全面地對指標體系進行了解。而且,我們發現在此基礎上,通過我們給出的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細致詳盡并能夠總體性評價企業現狀的基礎層的指標。

        (2)可量性:就是企業在一定的經營期間內,通常為一年,在企業內部一定的企業范圍內可量化的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環境效益的總和。

        2、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置的原則

        (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設置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定性指標之前要考慮定量指標的影響,在設置過程中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結合,避免單獨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來對體系進行設置。

        (2) 科學性原則:企業績效指標與指標體系的設置還應當與循環經濟思想和企業績效評價及企業經營效益的概念之間保持高度一致性。準確把握指標的概念,清楚指標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做到科學性的計算方法。并且在一定時期內要保持涵義、范圍、方法的穩定性。

        (3) “3R”原則:在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中的指標與指標體系設置時一定要緊扣“3R”原則,從資源利用的源頭到最終的廢棄物的排放這樣一個大的“循環”經濟的體系中使用統計指標及統計數據對指標和指標體系進行客觀、科學的描述;另外要從宏觀管理和微觀考量這兩個角度進行考察。

        三、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

        循環經濟是當前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好環境及友好型社會的客觀情況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在開發過程中堅持開發的同時并注重節約,保證資源的再利用原則,完善再生資源可回收利用體系,在企業中倡導節約型增長模式。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和指標體系設置問題直接關系過程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準確性。要對企業的經營效果進行考核,還要對影響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分析,保持企業生產和對環境的保護和諧發展,做到雙贏目標。下圖為循環經濟模式下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結構示意圖

        四、幾點具體說明

        1、從表中所給出的數據是通過具體調查時(案例分析)得到的指標的權重數,在不同的企業中所得到的權重數不同。

        2、在對體系進行分析時,可以根據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側重點不同,在第三極的基礎區內再增加或者減少一些項目。

        3、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們在調研中從企業采集到的數據具有模糊性,因此更為科學,更為合理的就是在調研過程中采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法。

        4、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指標的意義

        (1)凈資產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就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的凈利潤同平均凈資產之間的比率。凈資產收益率這個比率則充分顯示了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自有資本獲取凈收益的能力,更直接的是突出反映了投資與報酬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成了評價該企業資本經營效益的核心指標。 (2)凈利潤。凈利潤就是指企業在交完稅收之后的利潤,也就是利潤總額扣除應交所得稅后的凈額,這是未作任何分配的數額,其受各種宏觀政策等其他人為因素影響較少,從而可以比較客觀、綜合地反映出企業的經濟效益,準確而又量化性的體現投資者投入資本的獲利能力。 (3)新品銷售率。新品銷售率也就是新品的銷售收入與總產品的銷售收入之比,新品銷售率反映了新品對企業的貢獻能力和企業的創新能力。 (4)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就是企業投入科研開發支出與成本費用總額之比,這個比例可以說明企業對科研開發支出的投入狀況。

        五、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對企業績效評價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效果不能僅僅由其中的某項指標來加以確定。我們將循環經濟的思想放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而在此思想下的生產經營活動則以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目標轉變到追求企業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的共同最大化。從外部表現上來看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應該多維性的,也應該有多遠性的追求目標。而循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績效的評價應該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多目標的綜合評價過程。本文根據筆者的觀點將模糊理論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建立起來模糊綜合評價數學模型,并且運用這種評價方法對企業績效進行量化考評。對于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相對于來說比較多,為了在對企業績效進行考核過程中避免信息資料的丟失,我們必須考慮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此背景下我們考慮使用“加權平均型”算法。

        六、案例

        我們以一個超大型的水泥廠為例來說明問題,假設2010年全年該廠的銷售收入是422億元,而繳納稅金方面也達到92個億。由于這種超大型的企業是當地支柱產業的利稅大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十分明顯促進作用,同時我們在也看到其也污染了水泥廠所在城市的自然環境。水泥廠為了在確保施工生產正常進行的前提下,還要兼顧環境保護的責任,這就需要企業在施工生產過程中,抽出專門的時間、固定專門的人去時刻盯住企業所要發生的問題,逐步完善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對生產工藝和設備進行改良或改進,加強對員工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從而實現取得較好的企業利潤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通過前后對比發現,在化工廠里推行的循環經濟,促進了施工生產和環境的良好循環。

        根據模糊綜合評判方法來分析這個企業,我們就需要對這個企業的績效情況為突破口來進行評價。按照統計學原理,制定出兩個集合,一個是關于里面所含因素的集合A=(A1,A2,…A7),對于績效評價的集合B=(B1,B2,B3,B4),相對應來B1表示好,B2表示較好,B3表示一般,B4表示差的順序排列,從而得到相應的矩陣列,依據統計結果得到 。在此基礎上,我們按照最大隸屬度的原則進行對比得出在對該企業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是較好,從這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知道該水泥廠的績效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七、結束語

        在新時期,我們通過在企業中推廣循環經濟這一新理念,在生產中做到清潔工作,這不但可以使得企業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企業的規章管理制度,促進生產工藝的更新換代,這也可提升產品質量水平,極大地增強所生產產品的附加值,從而進一步降低物耗和能耗,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二十一世紀,循環經濟是主導模式,企業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要想生存、發展和提高,則必須在本企業中時刻遵循循環經濟的思想指導生產。在對采用循環經濟的企業中實施績效考核評價的過程中,要建立相對應的循環經濟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本文正是從提出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出發,并對評價指標進行定量化。

        參考文獻:

        [1]王金南等:發展循環經濟是21世紀環境保護的戰略選擇.環境保護,2001(10)

        第4篇: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循環經濟規劃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劃分[11]。從規劃范圍來看,可分為國家層面、省市層面、區縣層面(園區層面)三級體系。《循環經濟促進法》規定:國家編制全國循環經濟規劃,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編制本行政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如在國家層面,2013年1月,國務院了《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從規劃載體和功能看,可分為2類:1)專門的循環經濟規劃;2)在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和一些專項規劃中融入循環經濟的理念和要求,增設部分章節和內容。循環經濟規劃要與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相協調。

        2循環經濟規劃的發展階段

        伴隨著循環經濟的發展,我國循環經濟規劃可分為3個階段:(1)模式探索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2005年)如前所述,循環經濟最初是作為污染預防和源頭控制的重要抓手發展起來的。2003年,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理論探索和試點基礎上,了《循環經濟規劃示范區編制指南》。2003年,貴陽成為我國首個完成循環經濟規劃的城市,而遼寧、江蘇、上海等省市,以及蘇州高新區、天津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區等工業園區率先完成了循環經濟(生態工業)規劃。截至2005年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準建設的全國循環經濟試點省市有8個,生態工業示范園區17個[5]。(2)全面試點階段(2006—2012年)200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的要求。2005年和2007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啟動了2批循環經濟試點,共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產業園區及省市層面的178家單位參加了試點工作。2008年,國務院批準了《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09年1月,《循環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該法律明確將循環經濟規劃作為基本管理制度之一。2009—2010年,國務院先后批復甘肅省和青海省柴達木的循環經濟總體規劃。2010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了《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編制指南》,用以指導各試點單位的循環經濟規劃編制工作。(3)生態文明建設新階段(2013年—)黨的十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明確要求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化和生態文明戰略地位的提升,我國循環經濟理論和具體內涵將進一步深化,我國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深化發展階段[12]。

        3循環經濟規劃方法綜述

        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其他各類規劃一樣,其內容涉及現狀及問題分析、目標和指標確定、總體設計、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識別、投資效益分析、保障措施分析等方面。其規劃方法也遵循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環境規劃等所采用的通用方法,如模型預測、空間規劃、數學規劃、情景分析、投入產出分析、系統分析等方法。這里僅根據循環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要求,對具有循環經濟特色的分析和評估方法進行綜述。

        3.1物質流分析

        物質流分析(MFA)是一種以質量單位追蹤物質從自然界開采進入人類經濟系統,后流經經濟系統各環節,最終回到自然環境的研究方法。MFA可以分為經濟系統物質流分析(EW-MFA)和特定物質的物質流分析(SFA)。EW-MFA方法可追蹤進入國家或者區域經濟系統的全部物質流狀況,而SFA則是主要追蹤特定的某種或者特定的大宗物質流,如針對重金屬、碳等特定某種物質或者木材、能源等大宗物質。20世紀90年代初,奧地利、日本和德國首先應用MFA方法進行經濟系統的自然資源和物質流動狀況分析,此后主要發達國家先后完成了國家層面的EW-MFA。通過EW-MFA,可得到輸入指標、輸出指標、消耗指標、平衡指標、強度和效率指標、綜合指數六大類共10多個物質流分析指標,為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指標設定提供量化依據。迄今,國內多位研究者對物質流分析方法及其應用進行了綜述[13]。鑒于循環經濟是“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MFA必然成為循環經濟規劃的重要工具。日本循環型社會指標體系的構建就是基于物質流分析。國內東北大學、清華大學、中日環境友好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較早利用MFA,開展國家和區域層面的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14-17]。此外,也有一些聚焦某行業的物質流分析,如分析鋼鐵生產流程的鐵流對鐵資源效率的影響[18]。

        3.2工業代謝分析

        工業代謝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Ayres等提出的,它通過研究物質、元素和能量代謝關系,分析經濟運行中物流、能流和環境影響,有助于把握工業系統的整體運行機制,識別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優先解決的目標;有助于人們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預防環境污染[19]。要針對不同的研究范圍(工業系統、區域、流域或整個國家)以及不同的研究對象(如污染物、污染元素、資源、產品等)研究工業代謝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以及研究如何通過有效的技術途徑和政策途徑來減少環境影響。段寧等[20]進一步將工業代謝深化為產品代謝和廢物代謝。其中,產品代謝以產品流為主線,即上一個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初級產品作為下一個生產過程的原輔材料,隨著產品鏈延伸產品的經濟價值也隨之增加。產品鏈采用生態設計方法,優化產品結構,從而提高資源效率,降低環境排放。廢物代謝以廢物流為主線,通過廢物流動,將上一個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作為原材料輸入到下一個生產過程,再次形成產品和廢物。隨著廢物鏈不斷延伸,初始輸入的原材料的利用率顯著提高。循環經濟的發展,不能停留在廢物代謝階段,即在廢物產生之后才考慮再用和循環,而應主動研究和優化產品代謝過程,通過革新現有的產品鏈,補充和完善產品代謝鏈網,使廢物在產生以前就被減少或消除,或者在產生以后有利于再生利用,這也是強調產品代謝的意義所在[3]。

        3.3生命周期評價

        生命周期評價(LCA)始于20世紀70年代,源于美國開展的針對包裝品的分析和評價。1998年,我國開始全面引進LCA國際標準———ISO14040系列標準,將其等同轉化為國家標準。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廣大學者的推介,LCA成為國內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領域新的研究亮點之一,并在多個領域進行了應用[21-22],包括:1)綠色產品的評價,主要應用LCA進行產品環境性能比較和改善評價,如綠色建筑材料評估、產品節能減排績效評價、面向回收的汽車產品設計[23]等;2)工藝、技術的環境評價,應用于工藝的環境影響評價、不同工藝之間的比較、工藝優化及再循環工藝設計等;3)農業及服務業中的應用,如運用LCA方法,進行沼氣生態農業模式、酒店服務業的優化評價;4)廢物資源化技術路線評價,如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LCA,識別污染特性和判斷末端處置工藝的優劣,從源頭上消除污染[24]。LCA所需數據種類繁多且處理量大,需要相關軟件及數據庫系統的支持。國外已形成多種較為成熟的評價軟件和數據庫。我國在引進國外軟件和數據庫的同時,也開發了自己的LCA數據庫,如四川大學、億科環境科技公司開發的CLCD,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開發的RCESS,同濟大學開發的中國汽車替代燃料生命周期數據庫,寶鋼開發的baosteelLCA等[22]。

        3.4生態足跡分析

        生態足跡分析是一種計算人類的消費、衡量生態可持續性的工具,將生態足跡的現實需求與自然能夠提高的生態服務的實際供給兩方面進行定量比較,可以反映人類是否生存于自然系統的生態承載力范圍內。1992年,Rees等首次提出生態足跡概念,此后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關注和應用,如歐洲委員會將生態足跡概念納入區域可持續性評價的共同指標集[25]。國內研究者開展了相關案例研究。如龍愛華等[25]對上海市的研究表明,由于城市化快速發展,上海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生態足跡不斷增大,生態“黑洞”越來越大。當前的城市化必須摒棄過度擴張的發展模式,杜絕奢侈消費,發展循環經濟,從而降低城市人均生態足跡和支撐區域的生態壓力。岳強[26]對遼寧省1995—2002年生態足跡的研究表明,2002年人均生態足跡和生態赤字達到最大,化石燃料用地在生態足跡構成中比例很大,生態足跡構成的分布嚴重不均,生態足跡多樣性指數較低。

        3.5生態效率分析

        根據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的定義,生態效率是“提供有價格競爭優勢的、滿足人類需求并保證生活質量的產品或服務,同時逐步降低對生態的影響和資源消耗強度,使之與地球的承載能力相一致”。生態效率可以表示為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與環境影響之比。生態效率越高,表示能以較少的環境代價獲得較大的經濟收益,這與循環經濟的宗旨一致。周國梅等[27]根據生態效率指標,初步提出了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諸大建等認為,生態效率的概念揭示了循環經濟的減物質化本質,循環經濟的發展可以用生態效率指標來度量,最直接和科學的是2類指標:1)基于GDP與資源投入的資源效率指標,如直接物質投入生產率(GDPDMI)、能源生產率、水生產率、建設用地生產率等;2)基于國內過程輸出(DPO)的環境效率指標(GDPDPO),如固體廢物產生產出率、廢氣排放產出率、廢水排放產出率等。據案例研究,上海市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其生態效率遠低于發達國家,大多數生態效率指標還低于國內先進水平,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上不高[28-29]。

        3.6系統動力學模型

        系統動力學(SD)由Forrester于1956年創立,目前已成為研究復雜性科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它針對實際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從系統的整體出發,充分估計和研究其影響因素和相互關系,特別注重研究系統內部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協同以及延遲效應。循環經濟系統是涵蓋人口、經濟、環境和資源等子系統的復雜系統,特別適合使用系統動力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江衛[30]從煤炭行業、生態礦區、煤炭企業等3個層面分析了煤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建立了企業生態系統主要變量的反饋控制關系,構建了一個通用的煤炭行業生態系統動態仿真模型。秦鐘等[31]利用系統動力學方法,建立了廣東省循環經濟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對循環經濟發展的3種不同情景進行了模擬和比較,指明了轉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采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3.7循環經濟規劃方法對比

        幾種循環經濟規劃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有些還可以在規劃實踐中同時使用。不同方法在分類上也有些交叉,例如,盡管LCA是一種規范化和程序化的工具,但其他各類方法均應遵循生命周期的理念;物質流分析可以看作是工業代謝分析的一種方法;生態足跡是一種廣義的物流分析;生態效率方法中的輸入、輸出的物質量,需要通過物質流分析來獲得。相關方法的對比見表1。

        3.8循環經濟規劃指標體系

        國際上,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指標體系最為完善,該指標體系乃基于MFA分析而獲得。2008年,日本制定了新的《循環型社會推進基本計劃》,新計劃中使用了2類指標:1)物質流指標,反映循環型社會建設過程中物質輸入、循環和輸出狀況,包括3個核心指標(資源生產率、循環利用率、最終處理量)和2個輔助指標(金屬礦物生產率和CO2減排),其中輔助指標為新計劃新增;2)措施指數(effortindices),包括表述定量目標的目標指數(廢物減量化、公眾的意識和行動變化、推進循環型社會商務、具體循環法律和計劃的實施)和監控近期變化的監控指數(包括出租業的市場規模和重裝商品的出貨率、制定循環基本計劃的地區數等9個指數)[32]。在國內,不少學者基于MFA、生態效率等方法開展了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研究。這些研究基本上反映到了政策層面,并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循環經濟指標體系。(1)國家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國家《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提出了我國“十二五”期間的18項指標,可分為3類,即資源產出指標(主要資源產出率、能源產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等),資源消耗指標(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占有色金屬總產量比重、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資源綜合利用指標(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等)[10]。此外,《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提出,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應包括資源產出率、廢物再利用和資源化率等指標。可以看出,這些指標基本上是輸入、循環端的指標。(2)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2007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編制了《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括宏觀層面和工業園區層面兩部分,分別有22和14項指標,用于指導全社會、各地以及工業園區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該指標體系包括4類指標,分別是資源產出指標、資源消耗指標、資源綜合利用指標和廢物排放指標[33]。與上述國家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相比,明確包括了廢物排放指標,即輸出端指標。(3)生態工業園區標準環境保護部等三部門為推動生態工業園區示范建設,頒布了綜合類、行業類和靜脈產業類3類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標準,分別包括24、19和20項指標,這些指標分屬于經濟發展、物質減量與循環(資源循環與利用)、污染控制以及園區管理4類指標[34]。該指標體系包括了輸入、循環、輸出端指標和管理指標,突出了環保要求。

        4循環經濟規劃展望

        4.1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循環經濟規劃還存在不少問題:1)指導循環經濟規劃的理論體系尚待完善,特別是在生態文明背景下,需要進一步界定循環經濟內涵,探索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對于循環經濟的認識容易出現“泛化”現象,一些地區脫離資源和環境承載力,甚至違背經濟規律,借發展循環經濟的名義,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項目。2)規劃體系不完善,循環經濟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缺乏協調性,國家、區域、地方規劃銜接不夠,可操作性有待提高;規劃指標雖多,但規劃指標約束性缺失,導致規劃難以考核。3)規劃方法不健全,傳統的預測、模擬和規劃方法與循環經濟特色的規劃、評估方法脫節,規劃的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4)規劃的基礎數據缺乏,缺少物質流分析的統一、規范的數據平臺。5)規劃實施的保障機制不健全,循環經濟制度建立剛剛起步,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機制尚未形成。

        第5篇: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 經濟 、資源、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ity. In this paper, the thinking on how to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in Eergu'Na City,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ideas to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goals, build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中圖分類號:F12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

        額爾古納得天獨厚,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原生態的人文地理環境堪稱人間天堂。多年來,額爾古納通過對森林、礦產、土地等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了地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為保護這片“綠色凈土”做出了貢獻。但是額爾古納市的經濟發展模式總體來看,還是單一的以資源及資源的初級加工利用為主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產業結構,工業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過重,這就不可避免的照成了經濟無限發展與資源有限供給、工業污染日益嚴重與生態環境承受能力不斷減弱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當務之急是利用國家鼓勵發展節約型,循環型經濟的機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探索發展縣域循環經濟就成為實現我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那么我市該如何結合本地實際發展循環經濟呢?下文是我對循環經濟發展的一點粗淺認識。

        一、確立額爾古納市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額爾古納市要結合和呼倫貝爾市“十二五”規劃,以生態立市等六大發展戰略為依托,確立循環經濟發展目標。第一,以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治理為重點,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這一階段我市要大幅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使供需矛盾初步緩解,形成一批資源開發和加工產業群。生態環境良好的趨勢得到保持。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市工業廢水處理率達到80%,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和固體廢物綜合處理率達到70%。循環型產業將快速發展,建成一批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示范工程和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初步建成生態工業園區,綠色消費成為時尚。第二,以資源節約和生態建設為重點,建成循環經濟基本框架。在這一階段我市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降低,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到2015年,全市單位GDP能耗降低率達8%,重點耗能企業萬元產值能耗降低率達8%。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逐年提高。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70 %。生態旅游比較發達,基本建成綠色消費體系,生態法規體系比較完善。

        第三,以建設循環型社會為重點,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綠色消費理念,健全循環型社會組織管理體系與運行機制,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這一階段通過多年努力,建立起一整套與循環經濟相適應,涵蓋組織管理、政策法規、科技創新、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循環型社會支持體系,循環性社會建立。二、構建額爾古納市循環經濟的產業體系額爾古納的經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是能否建立起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體系,避免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子。尤其是我們要實現“工業強市”戰略的目標,就要將各種礦產資源盡可能多的開采出來,如何科學的利用好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實現有限資源創造無限價值的經濟效益最大化,提前做好循環經濟體系的建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額爾古納市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從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三個層面去構建循環經濟的產業體系。1、從企業內部循環的緯度實現小循環。我市要大力發展生態工業與可持續農業。生態工業就是以清潔生產為導向的工業。可通過循環經濟的思想設計生產過程,促進能源和原材料的循環利用。如華創能源公司可使用超臨界高壓鍋爐、純背壓式熱電設備、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等,能夠提高發電和熱力的產出量,降低單位產品的煤耗,沖減因原煤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雀巢公司在保證熱效率的同時,采用余熱回收技術,將烘干塔排出的熱量回收,利用余溫在“預處理”的“超高溫滅菌”階段對低溫奶加熱,可將單位產品能耗降低20%左右。我市農業一直以種植小麥、油菜、馬鈴薯為主,糧油產量一直不低。可把農業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飼料工業、有機肥產業、太陽能工業、沼氣成為一體,以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

        2、從生產之間循環的緯度實行中循環。要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或生態產業園區。生態工業鏈要在更大范圍內實施循環經濟的法則,把不同的工廠連接起來形成共享資源,使一家工廠的廢氣、廢熱、廢水等廢物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這種循環經濟甚至可以擴大到工業、農業、畜牧業。額爾古納市工業園區要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按照區域集中、開發集約、園區式發展的原則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力促企業間形成上、中、下游物質與能量逐級傳遞的共生關系。如在十二五規劃構建的新型工業化格局中,以上庫力——黑山頭谷地煤田資源帶開發為依托的得爾布煤電化基地,就可成為工業園區,以熱電廠建設為核心,可以統一籌劃利用電廠廢料粉煤灰、拖硫石膏為原料進行水泥和石膏板等建材生產,形成循環經濟鏈,促進工業園區的生態化建設。

        3、從社會整體循環的緯度實現大循環。 額爾古納市要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在社會層面推進綠色消費,建立廢物分類回收體系,注重一、二、三產業間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梯級利用,最終建立循環型社會。如我們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發展廢物回收、處置與再生的環保產業。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飯店、綠色家庭等“綠色系列”創建活動;在居民區和公共場所增設“分類垃圾箱”,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和分別處理;街道上盡可能采用具有“風、光、電轉換功能”的路燈,居民家庭提倡用太陽能熱水器等,減少“碳排放量”,努力建設環保、節約型社會。三、發展額爾古納市循環經濟的對策與思路循環經濟既然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會對傳統模式進行轉型。完成這一轉型就需要逐步重建一套新的經濟制度體系。為了構建額爾古納市循環經濟的政策體系,首先需要通過研究理清理現有各種政策對循環經濟發展的作用,利用好現有政策,改革不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同時制定缺位的政策,逐步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政策體系。

        (1)建立經濟政策體系。 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環境資源的濫用。再現實經濟中,環境資源的價格未能正確的反映其供求關系,低價或免費的使用資源使人們產生了資源是用之不竭的錯覺,促使人們盲目濫用資源。如果能夠建立完整的環境資源價格體系,使環境價值得到相對完整的體現,環境濫用的現象就可以得到有效地緩解。

        (2)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建立生態工業園。 循環經濟并沒有所謂的“循環產業”,它只是要求對現有工業而言,按照清潔生產的理念,促進原料和能源的循環利用。我市應該大力發展工業生態鏈和興建工業生態園,同時循環經濟的農業是可持續的,我市鄉鎮牧場要推行無公害化農牧業生產,發展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

        (3)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環境無害化技術。 按照循環經濟的技術政策要求,我市發展循環經濟要重視高新技術產業化,一方面要采取傾斜政策,大力扶持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產業,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新技術、信息技術向傳統產業滲透,促進傳統產業的轉移和結構升級,實現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的轉變。第三要發展環境無害化技術,倡導使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更少的資源消耗、更低的環境污染和更多的就業機會的“最佳”發展狀態。

        (4)基本建成綠色消費體系。 額爾古納市的原生態資源豐富,生態旅游會日益發達,應該建成綠色消費體系。消費在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產品或服務只有在被最終消費之后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因此,倡導綠色的消費政策是構建循環經濟最重要的環節。

        (5)加強綠色教育。建立循環經濟最終要落腳于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為了提高循環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需要加強對公眾環境意識的培養。綠色教育政策包括:逐步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工作制度,帶動民眾廣泛參與環保實踐;經常舉辦環境污染案例聽證會,加強環境案件的社會影響;加強輿論宣傳,強化環境意識。新聞媒體對綠色產品類的廣告予以優惠,政府部門應該帶頭使用綠色產品;增加環保投入,加快信息自動化建設,并定期公布環境質量狀況等等。

        參考文獻:

        額爾古納市“十二五”規劃發展綱要

        沈耀良 循環經濟——原理及其發展戰略,污染防治技術2003.6

        第6篇: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 投資項目評估課程 循環經濟 培養

        項目的建設及運營過程,也是資源的消耗過程。在項目大建設活動和運營過程中必須遵循自愿節約和綜合利用大原則,投資項目決策者要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優化項目建設方案,并對資源利用效果進行分析評價。這不僅是企業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要求,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消耗、降低成本費用、提高投資效益的內在要求。

        但當前大學在對學生投資項目評估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著對循環經濟知識點的缺失。在諸多的已出版教材中,我們沒有找到對此的論述。這一問題的存在無疑不利于學生正確的經濟觀的建立。因此,在投資項目評估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入循環經濟觀念,培養學生科學的發展觀,在將來的項目評估工作中樹立正確的思想指導。

        一、加強對循環經濟本質特征的認識

        與傳統工業社會“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不同,循環經濟是一種倡導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循環經濟的增長模式是要在既定資源存量約束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而不是數量,主要矛盾從提高勞動生產率變成提高自然資源生產率。循環經濟的特點在于:對于物質產品的生產,更加關注低數量、高質量、高價格獲得的增長;經濟活動從生產優先到服務優先;在社會就業方面,循環經濟使得就業的重點從生產轉向維護。就循環經濟的原則來說,一般認為杜邦公司的“3R”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1.減量化原則。即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別是無害于環境的資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和消費目的,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2.再利用原則。即要求制造商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復利用,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3.再循環原則。即要求產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盡可能重新變成可以重復利用的資源。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撐了GDP翻兩番。到2020年,要再實現GDP翻兩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慮,保障能源供給也有很大的困難。如果繼續沿襲傳統的發展模式,以資源的大量消耗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是難以為繼的。為了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是緩解資源約束的根本出路。從經濟學的角度考量,綠色GDP更能反映和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內涵。所謂綠色GDP就是從現行統計的GDP中,扣除由于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退化、人口數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經濟損失成本。和通常的GDP相比,綠色GDP可以理解為“真實GDP”,不但反映了經濟增長的數量,更反映了質量,能更為科學地衡量一個國家和區域的真實發展和進步。我國從2005年開始了綠色GDP的核算體系框架試點工作,北京、遼寧、廣東、重慶等10省市率先試點,有望在4年~6年完成。這將更好地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

        二、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領域

        1.加強礦產資源和可再生資源的綜合開發。鼓勵發展熱、電、冷等多聯供,實現能量的梯級利用;積極開發風力、水力、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強資源開采管理,提高資源勘查開發準入條件,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實現資源的保護性開發。

        2.降低產品制造的資源消耗。在電動機、汽車、計算機、家電等行業積極推行綠色設計,優先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有利于產品廢棄后回收利用的技術工藝和材料;鼓勵包裝行業大力壓縮無實用性材料消耗;加強對鋼鐵、有色、電力、石化、化工、建材、紡織、造紙等重點行業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消耗管理。

        3.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推進產品濕度包裝,減少包裝廢棄物;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條件,發展資源環境友好型產業。

        4.加強廢棄物綜合利用,如提高對鋼鐵、有色、電力、煤炭、石化、輕工等廢棄物產生量大的重點行業“三廢”綜合利用率,等等。

        5.建立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積極推進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包裝廢棄物等的回收和循環利用。

        我國的項目可行性研究與評價制度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其評價目標和內容中,包括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這一點是和循環經濟思想一致的。但同時,項目評價也把實現項目財務效益 (甚至是財務效益最大化)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就必然導致矛盾的出現,而宏觀目標和微觀企業目標的不一致更導致了項目評價往往流于形式。

        面對新條件和新體制下的投資項目評價教學,我們應該緊跟時代要求,對教學工作有新的要求和思路。

        三、項目評價中如何貫徹循環經濟觀念

        第7篇: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一、經濟新常態是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

        經濟新常態要求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從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和消費驅動轉變,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值產業、綠色低碳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調整。在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下,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不再一味追求GDP的高增速,為經濟結構調整增加空間,另一方面新常態帶來的綠色行業發展新契機,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未來十年將會是循環經濟發展的黃金期。首先,經濟新常態為加速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的寬松宏觀政策環境。從2005年起,我國開始發展循環經濟,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一套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模式。我國各級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政策的支持,促進循環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經濟新常態下,發展循環經濟對于經濟結構調整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央、地方政府和社會對循環經濟越來越重視,把握住利用好新常態這一契機,利用循環經濟的內涵與新常態特征科學有效融合,在宏觀政策制定方面進行協同創新,循環經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需要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目標和政策支持體系。同時,新常態下政府更應該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以使循環經濟理念和產品真正推廣到社會之中。其次,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調整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環境。經濟新常態下,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政府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加強、市場化水平越來越高為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一是經濟新常態為循環經濟提業的技術創新和拓寬了循環經濟的產品市場。新常態下發展循環經濟需要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循環經濟產業的轉型升級,打造綠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由“廢物回收”向“循環創造”的轉變。在循環經濟轉型過程中,必須注重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循環經濟產業,同時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二是循環經濟產業與資源消耗型產業結合更加緊密。新常態要求循環經濟從資源消耗型產業的下游向上游轉變,增加與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協同效能,通過經濟增長的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推動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循環經濟產業作為資源產業消耗的末端,應當加強和資源消耗型產業的合作發展,進而推動資源消耗型產業的結構調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壯大循環經濟產業,不僅能為我國在經濟新常態時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同時又能調整我國資源行業的經濟結構。新常態為循環經濟帶來了加快發展的機遇,同時循環經濟發展也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最后,經濟新常態為綠色產業的發展構建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經濟新常態下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政府更加注重綠色消費的拉動作用,全社會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意識得到強化,人們的理念和行為更加理性,新的綠色消費熱點逐漸形成,這些都會對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不斷提升人民的綠色消費能力、市場的綠色產品質量、企業的綠色競爭力對于循環經濟體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現行循環經濟政策存在的問題

        政策具有主觀性、預見性、能動性的特點,政策體系應該時刻處在動態的變化之中,且具有引導性。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政策的需求不同,政策制定需要符合發展階段、順應發展規律。我國現階段企業轉變發展模式步履艱難,關鍵在于政策變量難以及時跟上循環經濟發展需求的變化。落后政策因素是經濟新常態下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障礙,主要表現三個方面:新常態下,做好統籌規劃、頂層設計是更好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前提。本文通過構建新常態下循環經濟的法律保障、經濟政策、信息協作的政策、宣傳教育政策的政策體系進而推動新常態下我國循環經濟的深化發展。

        (一)政策的路徑依賴。

        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上循環經濟發展對財稅和金融等優惠政策的依賴;中觀層面上循環經濟產品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微觀層面上的循環經濟企業科技含量低、自主研發環境保護新材料水平低、產品缺乏競爭力。在財稅體制上,從“十一五”以來,國家在循環經濟領域推廣施行了差別電價、階梯水價等優惠政策,使得我國循環經濟在政府的政策驅動和激勵機制下實現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過度的政策刺激,也導致了循環經濟實體企業的政策依賴和成本依賴,循環經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較弱。同時循環經濟產業結構的趨同化明顯,由此降低了資源利用的效率,造成資源利用不足,導致循環經濟創新能力不足。在價格機制上,循環經濟產業還未能建立起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動態穩定和長效發展的產品價格機制,報廢資源回購價格過低導致回收量嚴重不足,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規模效應。在產品研發和科技創新上,現階段循環經濟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低、資源利用率不足導致回收利用的附加值低,設備落后使得回收材料不能細化加工,使得行業經濟效益不高,同時極易引發二次污染,導致了循環經濟“不循環,不經濟”的局面。

        (二)政策不配套。

        循環經濟能不能得到健康發展,與經濟結構、產業布局、企業創新能力有著密切關系。目前我國尚未對新興循環經濟產業與傳統資源消耗型產業如何有機結合制定相應的政策,導致這兩類企業之間缺少融合,或者融合得比較松散,綠色產品市場競爭力差。我國企業研發綠色產品的創新動力不足,與國家對自然資源創新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有關。

        (三)行政執行性政策不完善。

        我國循環經濟在行政執行中的缺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業規范建設滯后。我國雖然頒布實施了200多項循環經濟相關國家標準,但相關具體的產業政策仍然趕不上循環經濟的發展速度,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二是監督缺位。由于循環發展行業的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政府對相關產業的管理不能與之配套;環保部門對相關回收企業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尚未能建立有效的報廢資源的信息管理系統和網絡共享平臺,導致了循環經濟回收行業信息不透明,并阻遏了行業的進一步升級和擴大。此外,一些企業缺乏對相關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的了解和認識,這也反映出現階段政府對危險廢棄物行業管理和法律宣傳的不足。

        (四)引導消費習慣和行為觀念的政策不落地。

        長期以來,政府缺乏推廣大眾綠色習慣和觀念的政策措施,或有政策、不落地,導致部分企業和公民的節約意識、法治意識等較為淡漠,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政府、社會、企業和個人樂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綠色消費的意識不足,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不敏感等因素使得綠色產品很難有效地在市場競爭中推廣開來。同時綠色產品創新不足、成本過高、市場需求過小,嚴重阻礙了循環經濟的深化發展。

        三、經濟新常態下循環經濟政策體系構建

        循環經濟政策問題需要考慮循環經濟發展的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外部政策問題主要是循環經濟政策如何更好地滿足新常態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和調整產業結構的要求,內部政策問題是如何完善循環經濟的產業結構升級和創新綠色循環產品。為此,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政策建設。

        (一)戰略和標準體系

        1.戰略性政策。

        雖然我國已經頒布了《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相關法規,但從各個循環經濟產業來看,循環經濟產業微觀執行方面的戰略性政策仍然存在不足,如缺乏循環經濟重點產業的指引,宏觀規劃失之于籠統,不能適應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因此筆者認為,首先要借鑒發達國家經濟產業發展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和各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研究提出相關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戰略和執行標準,以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為導向,構建具有指導性的各區域、產業的具體實施細則,制定相關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項法規、標準規范及相關制度的法律法規體系。其次要充分發揮發展戰略和執行標準的規范作用,完善環保管理的制度體系,嚴格界定各方在環境保護中的義務與權利,以此來規范各主體行為。

        2.執行性政策。

        隨著我國《環境保護法》的修訂實施,環保部門要制定細化的政策,確保新環保法落實到位。要對循環經濟企業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審查企業生產經營、實行生產者嚴格責任延伸制度、產品全過程生命周期管理等建立政策體系,使環保部門從資源回收企業的選址、回收技術水平、廢物利用等方面實行全程監管,實現從生產到消費、回收全過程中污染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政策體系要覆蓋各個監管部門,要對相互之間的合作,共同形成要求回收企業嚴格按照環保和技術來規范運行的監管模式做出明確的規定。還要對嚴格執行有關危險廢物管理的提出政策要求,促進各項規章制度的簡歷和執行,對回收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廢物分別采取相關污染防治措施來進行污染預防、治理和轉移提出要求。加強企業資源環境管理和資源回收的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通過回收企業資格認證、定點管理制度和資源回收制度,加強企業管理和對資源加工、排放的整治力度,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對未經注冊、非法從事資源回收的企業予以處罰。

        (二)經濟政策體系

        1.財政政策體系。

        政府一方面需要通過政策體系來刺激企業自覺控制污染、綠色生產經營的動力,利用經濟杠桿來激勵和引導經營主體的行為,使其在經營活動中更加規范化,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保障循環經濟行業發展的制度條件和政策環境。在大力推行綠色采購制度的基礎上,優先購買和推廣循環經濟產業的綠色產品,對優質的環保產品進行價格補貼,同時積極倡導綠色生活理念的宣傳力度,讓綠色消費理念深入民心,推廣保護環境和循環發展的綠色理念,促進環境、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綜合運用財稅、采購、價格等政策手段,調節和影響市場主體的行為,建立自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機制。一是政府可以建立循環發展產業的補償機制。補貼的方式主要包括:物價補貼、財政貼息、企業虧損補貼以及對無污染或減少污染的設備實行加速折舊等。二是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戰略領域,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三是進一步利用水價、電價等基礎能源價格政策的調整的優勢,研究并落實循環經濟發展行業的基礎資源價格和收費政策,從而調整資源性產品與再生產品的比價關系,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四是完善財稅政策,加大對循環經濟行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利用財政支出、資源稅、消費稅、環境保護稅等政策措施加大對廢棄物回收利用再生產產品的支持力度,同時探索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積極建立有利于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的經濟補償機制。

        2.金融政策體系。

        一是通過金融杠桿推動關鍵循環經濟產業發展,促進產業鏈的形成,來構建產業群和生態工業園區。二是通過相關綠色產業基金的帶動作用,引導其它資金加入,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三是通過政府財稅政策支持引導和吸引風險投資向循環經濟領域加大投資規模。四是推行綠色骨干企業的信用債券融資工具,爭取為更多的循環經濟企業債權融資創造發行股票、可轉債、短期融資、公司債的資格條件。五是大力推廣循環經濟的創新技術為產業的發展拓寬空間。組織重點循環經濟企業的技術開發和合作,推廣有普遍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延長產業鏈。

        (三)信息化協作政策體系

        1.在城市建立資源循環利用信息中心,增強企業間合作。

        政府要積極引導和支持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通過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共享和利用網絡資源優勢及時向社會有關循環經濟的產品、技術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加強政府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合作建立回收與再生利用網點和相應的回收處置中心。同時,建立資源回收數據的動態反映,逐步建立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回收的信息中心,構建回收資源和再生產品的信息網絡和數據庫,為推廣綠色產品理念和設計、制訂回收法規提供可靠的、權威的設計依據。

        2.建立資源回收的信息管理網絡,細化資源回收的行業分工。

        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將廢棄資源回收、再生產產品、環保企業注冊登記、保險終止以及其他法律手續進行電子化管理,通過全行業的信息共享有效的減少回收的非法流向。現階段,我國資源回收主要通過廢舊物資回收公司來開展,某一家企業往往要承擔回收、拆解和再生產等全套程序。由此容易產生管理的盲區,同時導致循環經濟行業專業化分工程度很低。政府應當對報廢業務進行明確劃分,鼓勵企業根據社會化分工和產品生產的內在聯系增強關聯度,提高資源效率,促進企業間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同時建立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企業組織結構,培養循環經濟方面的人才,為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微觀基礎。

        (四)教育宣傳的政策體系

        1.制定相關政策,將循環經濟理念和知識納入國民教育內容。

        政府應該通過調整教育政策,將循環經濟理念和知識納入基礎教育內容和城市發展宣傳中來,引導學校和社會積極開展循環經濟的教育,在全社會倡導綠色消費,改造消費者的傳統行為,引導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分類、回收和處置,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

        2.加大綠色產品宣傳,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

        第8篇: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以舊換新;增值稅;籌劃

        以舊換新銷售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并成為了企業的一種促銷手段。以舊換新銷售能促進廢舊物資的回收,實現資源的再利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但是,現行的增值稅政策卻成了企業采用以舊換新銷售方式的障礙。本文將以案例的方式討論以舊換新銷售方式下的增值稅處理,并提出稅務籌劃的方案,同時,本文試圖對與以舊換新銷售的有關稅收政策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的建議。

        一、以舊換新銷售的具體含義

        在企業的實務中,以舊換新銷售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產品保修期內換新

        企業銷售的產品按國家規定都有一定的保修期,在保修期內,因產品質量等原因,顧客可將舊產品以原價或折價退回銷售方,換購新產品,并支付兩者之間的差價。銷售方收回舊產品,對舊產品進行維修后重新銷售。產品質量問題是企業不可避免且必須承擔的責任,因此,這種以舊換新銷售只是正常銷售的一種補救措施而已。

        (二)將以舊換新作為一種促銷手段

        新產品按正常價格銷售,顧客以舊產品換購新產品,舊產品按一定的標準作價抵消新產品的價款。銷售方在回收舊產品后,對舊產品的處理一般又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將舊產品銷售給廢舊物資回收單位,二是將舊產品作為資源回收利用,三是為避免舊產品廢棄后對環境產生污染(如舊電池等),企業將舊產品回收后進行綜合處理。在這種情況下,以舊換新不但是企業的一種有效的促銷手段,同時也是企業承擔社會義務、發展循環經濟的一種有效途徑。

        二、以舊換新銷售的案例研究

        針對上述兩種情況的以舊換新銷售方式,下面分別以案例的形式討論現有稅法的相關處理。

        案例一:消費者李某向某手機廠商購買A型號手機一臺,價格為1500元。李某使用一個月后,發現該手機無法正常使用,遂將該手機退回廠商維修,同時,李某又看中該手機廠商B型號手機,B型號手機價格2000元。經協商,廠商同意李某退回A型號手機,在原價格基礎上扣除折舊費200元,差價700元由李某用現金補足。

        本例中,李某將A型號手機退還廠商,是銷售退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一條:“因銷貨退回或折讓而退還給購買方的增值稅額,應從發生銷貨退回或折讓當期的銷項稅額中扣減”,因此,廠商應在收到李某退回的手機及發票時確認銷售退回。根據國稅發[1993]154號《關于增值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款(三)條:“納稅人采取以舊換新方式銷售貨物,應按新貨物的同期銷售價格確定銷售額”的規定,該廠商應按正常的銷售價格確認B型號手機的銷售收入;另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的規定,向李某收取的折舊費200元應確認為價外費用并入銷售收入中計算增值稅。

        案例二:某炊具廠商出臺一項銷售政策,該公司規定,A型號的高壓鍋正常銷售價格為200元/個,但消費者可以用任意一個舊高壓鍋換購A型號高壓鍋,舊高壓鍋作價30元。該廠商當月實現銷售A型號高壓鍋100000個,其中有50000個是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實現銷售。該公司將收回的舊高壓鍋全部回爐煉制,共收回鋁錠50000公斤。

        本案例中,根據稅法規定,A型號的高壓鍋應按正常的銷售價格確認為銷售收入,而回收的舊高壓鍋,不能沖減銷售收入。同時,因回收的舊高壓鍋因無法取得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開具的廢舊物資發票,不能計算抵扣進項稅額。該項業務的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借:現金(銀行存款) 18500000

        庫存商品 15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7094017.09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905982.91

        三、以舊換新銷售方式下的稅務籌劃

        根據上述案例分析可知,因質量問題導致的以舊換新銷售,是一種正常的銷售退回,不存在稅務籌劃的問題。而促銷方式的以舊換新銷售過程中,因回收的舊產品因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就沒有增值稅進項稅額可抵扣。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有效的稅務籌劃,降低稅收成本也就顯得非常必要。

        財稅[2001]78號《關于廢舊物資回收經營業務有關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規定:“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其收購的廢舊物資免征增值稅”和“生產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入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的廢舊物資,可按照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開具的由稅務機關監制的普通發票上注明的金額,按10%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由此可見,如果企業另外注冊一家廢舊物資回收公司并取得廢舊物資回收經營資格,參與以舊換新銷售方式中的舊貨收購,可以達到良好的稅收籌劃效果。

        案例二中,假設該炊具廠商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乙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廢舊物資回收,并取得廢舊物資回收經營資格。這樣,該炊具廠商就可以利用乙公司設計促銷方案,以達到節稅目的。比如:炊具廠商按正常的銷售價格200元/個銷售A型號高壓鍋,同時,由乙公司以30元/臺的價格向消費者回收舊高壓鍋,再以31.5元(價格大于30元即可)的銷售價格銷售給炊具廠商,款項用銀行存款支付。這時,炊具廠商銷售高壓鍋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現金 200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7094017.09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905982.91

        對乙公司而言,因國稅函[2005]544號《關于加強廢舊物資增值稅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回收經營單位收購城鄉居民個人(不包括個體經營者)及非經營性單位的廢舊物資,可按下列要求自行開具收購憑證”,同時,銷售回收的廢舊物資免征增值稅,其業務處理如下:

        借:庫存商品 15000000

        貸:現金 15000000

        借:銀行存款 1575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575000

        借:主營業業務成本1500000

        貸:庫存商品 1500000

        炊具廠商向乙公司購買舊高壓鍋,可以取得普通發票,并按照普通發票的10%抵扣增值稅,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 1417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57500

        貸:銀行存款 1750000

        通過該稅務籌劃后,炊具廠商可以抵扣進項稅額157500元;乙公司則不用交納增值稅。從企業整體的角度來看,節省稅收157500元(不考慮所得稅)。

        四、現有稅法對以舊換新銷售的相關處理規定的缺陷

        (一)沒有充分體現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精神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若干意見》提出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同時提出,“制定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和收費政策”。雖然如上文所述,我國現行稅法規定,廢舊物資回收單位免征增值稅,生產型企業向廢舊物資回收單位收購廢舊物資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按10%抵扣增值稅,這些都體現了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財稅政策支持。但上述規定的適用面較窄,對于生產型企業自行收購的廢舊物資以及商貿企業收購的廢舊物資都不能抵扣增值稅,加重了這些企業的運行成本,限制了其綜合利用資源的積極性,沒有充分體現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精神。

        (二)加重了企業的運行成本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我國現行稅法下,企業采取以舊換新方式銷售,在沒有進行納稅籌劃的情況下,不僅無法抵扣增值稅,而且回收廢舊物資的成本無法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扣除,這無疑大大加強了企業的運行成本。雖然企業可以通過納稅籌劃減少稅金支出,但納稅籌劃的過程也需要企業支付更多的籌劃成本。針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進行這樣的納稅籌劃可能是不經濟的。

        (三)使稅收的征收管理變得更加復雜,難以監控

        企業在降低稅負出發,可能會采取納稅籌劃,使原本清晰簡單的經濟業務變得更加復雜,稅收征管部門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進行監管,但納稅籌劃的方式多種多樣,進行監管變得異常困難。稅收征管部門更不愿看到的是,迫于稅收成本的壓力,許多企業可能鋌而走險,將這些業務游離于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之外,賬外設賬、虛降銷售價格等現象就有可能應運而生,從而造成國家稅收流失,并因此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

        五、對以舊換新銷售方式的稅收政策的建議

        要解決現有稅法對以舊換新銷售的相關處理規定的缺陷,必須在政策層面上進行改進,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將廢舊物資收購憑證的使用,從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擴大到發生廢舊物資回收經營業務的所有企業。企業發生的正常廢舊物資回收業務,都可以依法申請使用廢舊物資收購憑證。

        第二,將銷售回收的廢舊物資免征增值稅的政策擴大到所有商業流通企業,規定商品流通企業使用廢舊物資收購憑證,不給予抵扣進項稅。同時規定商品流通企業的廢舊物資業務免征增值稅。這樣,商品流通企業不僅可以將廢舊物資回收經營業務作為其一項獨立的業務來經營,也可以在商品銷售過程中采用以舊換新等促銷手段,而不會增加企業的稅收成本。

        第三,允許生產企業自行收購或購買廢舊物資時,憑合法的憑證計算并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生產企業自行收購廢舊物資時,憑經批準使用的廢舊物資收購憑證上注明的收購金額的10%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生產企業向其他企業(包括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和其他商品流通企業)購買廢舊物資時,憑銷售方開具的普通發票注明的價款的10%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第四,生產企業利用收購或購買的廢舊物資加工生產的商品,按照正常的增值稅稅率計算銷項稅額。為了便于管理,生產企業自行收購但未進行任何加工就直接銷售的廢舊物資,同樣按照正常的增值稅稅率計算銷項稅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S].國發[2005]22號,2005-10-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S].國務院令第134號,1993-12-13.

        3、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S].財法字[1993]38號,1993-12-25.

        4、關于增值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規定[S].國稅發[1993]154號,1993-12-18.

        5、關于運輸費用和廢舊物資準予抵扣進項稅額的通知[S].[1994]財稅字第012號,1994-04-12.

        6、關于廢舊物資回收經營業務有關增值稅的政策[S].財稅[2001]78號,2001-04-29.

        7、關于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業務增值稅政策的補充通知[S].財稅[2001]138號,2001-08-16.

        8、關于廢舊物資回收經營業務有關稅收問題的批復[S].國稅函[2002]893號,2002-10-10.

        9、關于加強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和使用廢舊物資生產企業增值稅征收管理的通知[S].國稅發[2004]60號,2004-05-21.

        10、關于加強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和廢舊物資發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S].國稅函[2004]128號,2004-01-16.

        第9篇:循環經濟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翔鷺集團;實踐

        3.半導體照明產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實踐

        作者:廈門市科學技學局李偉華

        摘要: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廈門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廈門把以半導體照明產業為重要特色的光電子確定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從產業發展、企業培植、技術準備、工程示范和推廣應用等方面作為了大量的努力,并第一個被批準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在產業發展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半導體照明產業具有循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發展循經濟的典型實踐,兩者可以達到有機統一。

        關鍵詞:半導體照明;循環經濟;實踐

        4.廈門市水資源的3R(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一一循環經濟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廈門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辦公室李泉水

        摘要: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這是我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在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的指導下,廈門的節水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本文以此為基礎,介紹循環經濟在廈門的實踐。全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廈門經濟特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概況,突出廈門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部分從廈門的水資源現狀分析入手,指出水資源對未來廈門發展的重要性,并結合當前廈門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強調節水工作極為重要。第三部分從政府、企業(單位)和市民三個不同層面,詳細的闡述了廈門如何進行節水工作,以創建節水型城市來實踐循環經濟理念。最后一部分,進一步明確今后廈門節水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廈門;水資源;節水;循環經濟

        5.用綠色GDP評估廈門發展的持續性

        作者:廈門市環境保護局莊世堅李燕

        廈門市環境信息中心莊翠蓉

        摘要:現有的GDP體系只考核單純的經濟增長,忽視了資源能源損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損失等指標,無法準確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與結構,不能正確反映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甚至還助長了人們為追求高的GDP增長而破壞環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資源的行為。本文通過比選,采用世界銀行提出“真實儲蓄率”作為綠色GDP指標,•并深入研究了資源損耗和污染損失估算的技術參數,以此來計算廈門市改革開放以來實際的國民財富發展態勢,并評估其增長的可持續性。

        關鍵詞:綠色GDP;經濟增長;國民財富;可持續性

        6.深化水葫蘆產業開發提高分散型污水處理效益

        作者:廈門綠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黃勤周群陳秀霞

        廈門市湖里區環境保護局汪其云陳雪娥張紋

        摘要:國內外大量實踐證明,將水葫蘆用于分散型污水處理具有可因地制宜、高效、節能、節支等多項優點。但是,困于找不到植株回收利用途徑,水葫蘆氧化塘技術未能廣泛推廣。廈門綠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研發實踐證明,水葫蘆的生物醫藥價值有待挖掘。發展水葫蘆生化產業,拓寬水葫蘆植株利用途徑,不僅有助于發揮水萌蘆在分散型污水處理工程中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從增加替代資源的角度緩解我國目前天然藥材資源急劇萎縮的趨勢。

        關鍵詞水萌蘆;污水處理;生物醫藥;循環經濟

        7.廈門市污水林地生態處理工程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廈門市環境保護局",謝海生

        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盧昌義胡宏友

        摘要:廈門市建立的狐尾山原生生活污水林地生態處理工程依循"污水—土壤—植物"資源再生機制,提出了"截流井+氧化塘(調節地'''')+污水動力輸送、管網投配+林地+城市景觀林地"的基本范式。對該工程林地的關鍵生態過程研究表明,工程林地土壤入滲符合霍頓方程,初始入滲速率1.390~-32.876mm.min-1,土壤入滲空間差異較大;對NH4+和P043-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通過對該系統水力、N素、P素等負荷核算結果表明,N素是系統水力負荷的限制因子,據此提出水力核算模型核算結果表明;該系統安全投配量為3033mm.a-1,達97%以上去除率的投配量為3858mm.a-1。綜合分析表明,前置氧化塘靜置時間為1~3d,乙灌溉耗時4~6h,采用分區輪灌方式,輪灌期2~5d,以2~5個輪灌區為宜。

        關鍵詞:污水林地生態處理工程;''''水為負荷;原生生污水

        8.實現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分析

        作者: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系張自玲

        摘要.循環經濟是二種新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循環經濟的實現并非處于生產環節的企業一方的責任,經濟增長摸式是由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以及影響左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組成。因此,實現循環經濟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政府,企業、公民及承擔經濟管理責任的會計等社會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循環經濟;實現;社會各方;責任

        9.從特種廢紙的綜合利用,淺談對循環經濟實踐的幾點認識

        作者:廈門陸海環保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程漢良

        摘要.本文從特種廢紙的綜合開發技術的實施介紹該技術的創新點,并從具體實踐中談了對循環經濟實踐的六點看法。

        關鍵詞:特種廢紙;技術創新;資源回收

        10.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廈門古龍工業園

        作者:廈門古龍集團有限公司

        摘要:為貫徹廈門市委,市政府建設海峽兩岸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發展規劃,加快島內工業企業易地搬遷改造的步伐,我司決定將所屬的廈門罐頭廠、古龍調味品公司兩家工業企業搬遷島外,建設古龍工業園。建園總體思路是貫徹循環經濟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工業園。在工業園建設過程中,我司采用獨特的聯合工房的建筑形式,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集約用地;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場,污水零排放、中水回收率100%;推廣使用冰蓄冷空調技術,滿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對生產工藝的要求;綜合利用主要原、輔材料,選用節能設備降低能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們認為;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古龍工業園將建設誠為中國最大、亞洲一流、世界著名的食品罐頭生產科研基地。

        關鍵詞:集約用地;資源再生利調;可持續發展

        11.推廣節能降耗技術助力循環經濟發展

        作者:廈門市節能監測技術服務中心官義高楊相榮-

        摘要: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原則是指在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消耗和棄物的產生,核心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是循環經濟"減量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是減少能源資源消耗的關鍵一環。本文主要介紹了''''近年來我市推廣節能技術的做法。典型節能技術應用的案例,節能技術改造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循環經濟;節能實例;經驗成效

        12.廢鎢回收利用一一循環經濟的戰略意義

        作者: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劉同高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欧洲在线高清一区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视频免费 | 未满十八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第一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