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資源與環境科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資源與環境科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資源與環境科學

        第1篇: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關鍵詞:園本課程;自然環境;幼兒園科學領域

        引言

        現如今在幼兒的教育道路上,許多幼兒園都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有關自然的科學教育課程,可是由于教學條件和教育水平的局限存在諸多問題。基于自然環境方面入手,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以及科學素養,充分激發幼年兒童對于科學的熱情,使他們成為適應未來快速發展的高水平人才。

        一、激發幼兒對于自然環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自然環境對于幼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起著關鍵作用。幼兒在面對自然環境時更容易對沒有接觸到的新鮮事物產生好奇心,從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集中注意力,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好奇心越強烈,幼兒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就越快。因此身為幼兒園教師應當善于利用這一點,正確認識到好奇心是探索一切問題的源泉,利用幼兒這一心理從而帶領他們進行探索,舉辦趣味的活動。

        例如,舉辦《種下種子,收獲果實》的活動,活動內容如下:

        1.準備工作

        準備足夠的玉米種子,孩子們所需要的園藝手套,鏟子、小鐵鍬、水桶等工具,事先清理活動地點。

        2.活動順序

        由幼兒教師在課堂上發起現在是什么季節的問題,引導幼兒說出春天以及春天的各種特征,之后通過激發幼兒對于“農民”這一職業的好奇,啟發幼兒說出種植玉米的步驟,然后在種植活動開始前交代相關要求。

        3.活動進行

        首先教師親自演示種植的步驟,挖坑放下種子,培土,最后澆水。幼兒教師在演示的過程中一邊講解一邊種植,引導幼兒模仿動作。教師應當在活動開始前交代應當注意的問題,活動開始后將幼兒分為3人一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帶領幼兒定期澆水,施肥。教師在活動進行中全程監督,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在此次科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從季節引導到種植,充分體現種植活動的教育價值,使幼兒在自然環境下學習并體驗到傳統的生活技能。在傳統的幼兒課堂模式中教師往往講解理論性的知識,因此導致課堂內容枯燥無味,學生聽課效率低,而自然環境下的孩子通過探索,掌握了科學技能,在活動課后還可以延伸到許多東西。幼兒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將幼兒園科學領域的知識融入到自然環境中,讓孩子們接觸自然,從而學到科學知識。

        二、完善基于自然環境的園本課程制度,提高教師水平

        教師通過正規、系統的培訓,不斷提高利用自然環境講述科學知識的能力。基于一個好的自然環境足以滿足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在科學領域的發展目標和需求,與此同時教師們自身也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探究,在幼教之路做得更好。

        比方說,由幼兒園實際開發而進行師資互動式培訓,讓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科學領域的教育時,對學生的反饋及時做出評價;培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了解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疑惑,針對這些疑惑,師生一起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詢問孩子們的想法,針對教師在科學課程的教學時集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開展園本培訓不同于外出培訓,它可以讓教師更直觀的了解到自己課程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出改正,也可以讓幼兒園認清在自然環境下的科學課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及來改進的方向,從而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以及辦學實力,來促進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三、基于自然環境的園本課程開發資源多樣化

        幼兒園在利用自然資源開發園本課程時,還應當把家庭資源利用的更加充分,通過家校互通的模式,引導家長作為孩子們在家的“老師”,讓家長也參與進來,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在生活中引導孩子進行探索。

        比如,邀請家長參加幼兒園定期舉辦的以幼兒園科學知識為主題的講座;也使用線上的方式,利用多媒體在網絡上進行直播講座,這種方式不但節省了家長的時間,也讓他們更便捷地參與進來,從中了解“向日葵朝太陽開”、“空氣有質量”等趣味知識;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周末帶孩子回到鄉下,探索麥田等,使整個家庭參與到探索自然環境中來,讓家長們知道,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然環境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從而使家長對幼兒科學課程的畏懼感降低,更好地促進家園合作。

        四、基于自然環境的園本課程評價科學化

        除了幼兒教師的評價外,還應當讓孩子和家長都參與到課程評價體系中去,在科學課程評價中,要綜合考慮幼兒對科學概念的掌握程度,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有良好的體驗;教師是否獲得專業的教學經驗,以及評價主體各方對于幼兒園的課程是否滿意。

        例如,在每次科學活動結束后,邀請孩子自己積極的表達出自己在這次活動中最直觀的感受,了解到的科學知識;定期邀請家長參與到科學課程中來,也參與到課程評價中去。一個科學的,全方位的園本課程評價系統是一個持續完善的過程,要充分重視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等,從課程開始前一直到園本課程結束,對園本課程本身進行科學的、周期性的評價。

        第2篇: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首先,良好的教學環境的創設是建立在各類教學資源和教學媒體之上。現在,我們常用的教學資源主要有:電腦、錄音機、實物投影儀、大屏幕、電視、電子投影機。教育信息資源的檢索方法主要是利用網頁搜索引擎搜索網絡資源,或是在QQ郵箱中訂閱電子報紙、電子雜志和期刊、電子新聞和信息服務、到各個教育網站上瀏覽教育信息、到網上圖書館查找一些文章的資料、通過軟件庫下載一些免費的教學軟件。這些在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所采用的媒體,我把它統稱為教學媒體,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多媒體教學,指在傳播知識、技能和情感的過程中,儲存和傳遞教學信息的載體和工具。

        但是使用多媒體教學對教學環境的創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優點:1.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易達到授課效果。

        物理學中既有各種各樣的生活抽象,也包含許多內容深奧的理論,還有許多用實驗器材都無法直觀顯示的現象,在實際的課堂講授課中存在諸多難點。通過使用多媒體手段直觀形象的模擬問題點、知識點的演示過程,例如:“靜電平衡”和“重核裂變”等,課堂上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學生的多種感知和多種思維形式的整合,起到了通過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來實現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為目的作用。

        2.通過預先做好的演示課件,能夠有效地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課件信息是教師提前設計好的,減少了教師課堂上的板書量,也減少了課堂上各知識點之間停頓的時間,加快了課堂上的授課節奏,為學生贏得了更多的時間。并且多媒體課件中通常穿插了精美的圖片和有趣的FIASH動畫,能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3.教師為學生設計好了學習方略,學生容易領會老師的教學思路。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學生在老師預先設置好的學習環境中,沿著老師設計好的方法思路進行思考,避免學生走彎路,縮短了認知過程,輔助學生進行探究發現式的學習,達到對知識點的內在認知的迅速掌握。

        缺點:1.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負遷移”作用。

        多媒體課件畫面的頻繁出現使學生只對活動畫面感興趣而消減了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過于依賴多媒體展示中畫面的切換,而并未對演示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這就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的“負遷移”作用。課件制作得再精美也比不過有專業團隊制作出來的動畫劇集,在看慣了大量動畫片、美術片的學生身上,由于“負遷移”作用的影響,一節課隨著課件一幀幀演示而結束,學生有如“走馬觀花”,對課件演示得內容印象并不深刻,學生的思考大門并未順利開啟,對所授知識點的認知程度非常有限。

        (1)單純課件制作費時費力。

        課件制作通常由影像、聲音、圖片、動畫等素材組成。為了使課件更加圖文并茂,要求教師在明確授課思路的前提下,擁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幻燈片及動畫制作水平。這樣,在課前,教師為完成一個滿意的課件,達到模擬實驗效果,需花費較長的制作時間,從而消弱了教師對授課思路和方法的思考,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本末倒置,且費時費力。

        (2)學生思考空間缺失。

        學生們在迅速播放、快速充填式的教育被動接受過程中,在一個由教師固定的思路模式中,沒有自我思考的空間,失去了對問題的主動思維過程,認知不主動,從而造成了理解困難,學的較為膚淺或者說成了純粹的“記憶工具”。

        所以,一味依賴教育媒體作用于學生,無形中擴大了教育媒體的負面作用,我們應當將教學資源設計得更傾向于學生自主思考的方向,科學合理的使用教學輔助手段,突出以學生獨立思考為主的主導地位,創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歸納來發現規律,在“記憶-思考-理解-提高”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中得到深度學習,構建出有效的物理課堂。

        使用教學媒體輔助手段靈活授課,激發學生興趣點。

        2.輔助教學適當“留白”,創造學生獨立思考空間。

        使用多媒體教學就如同做菜中使用的“味精”,適量就好,否則會適得其反。所以我將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播放時間定為課堂時間的四分之一左右,合理調整教學節奏,穿插問題與思考。在課件中提出問題后,適當“留白”, 設計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改變傳統以“教師授課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刻意的“停頓”與不經意的“示弱”,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獨立思考的主導地位,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

        3.拓展教學思路,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優勢。

        第3篇: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關鍵詞:網絡環境;初中數學教學;課程資源庫

        G633.6

        初中數學數字教學資源庫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是利用文字、動畫、聲音、視頻等將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展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學數字資源平臺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在網絡環境下,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構建和利用,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和技術技能的要求。數字課程資源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構建與共享,實現了對學生素養、能力的培養。

        一、初中數學數字資源庫建設的現狀特征

        (一)教學資源的短缺

        我國很多初中雖然建立了數字化的課程資源庫,但是經費和技術的等多方面的影響,校園信息網絡平臺沒有的豐富的教學資源,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校內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功能和作用,不能有效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和教研工作的持續性發展。

        (二)校內資源分散

        初級中學在教育的競爭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勢,所以現在我國很多初中學校在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上下了很多功夫。例如,在校內建立大量的多媒體教室,為相關學科的教師配置筆記本電腦,要求教師盡量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育教學。很多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但是很難實現師生共享。例如,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很多教學資源具有參考的價值,但是這些資源主要分散在各個數學教師的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三)數字教學資源不足

        現在還有很多的初級中學為應對上級的檢查和評估,大量置辦紙質的圖書資料,在數字教學資源庫建設相對較少,雖然有的初中學校建立了數字教學資源的平臺,但是缺乏專業的數字教學資源,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初中學生和教師發展的需求。

        (四)硬件、軟件設施不足

        大部分的初中雖然建立了數字教學資源庫,但是服務器的數量較少,存儲空間嚴重不足,存放的教學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教師教研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數學教學的進步和發展。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數字教學資源庫利用率不是很高。并且建立的教學資源平臺經常存在網頁形式過于簡單,頁面的布局不合理,檢索教學資源比較復雜,不能及時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基本沒有管理和互動形式,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套專業的資源整合平臺軟件。

        二、初中數學網絡數字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思路

        (一)數字資源庫的縱向構建

        以數學教學為主體,構建從數學教學的素材到教學的課程,再到教學專業性的資源平臺,就是數字資源庫的縱向構建。它構建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素材資源的構建。針對教學的知識重難點,制作成簡單的視頻片段,也可以用圖文的方式將知識點融入教師的教學課件中,最終在資源庫平臺上實現教學課件的共享;第二,教學課程資源的構建。教學課程資源在縱向資源系統中發揮了承接的作用。在課程素材得到延伸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了課程資源的專業性,所以在縱向資源構建過程中,教學課程資源的構建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中職院校的教研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視頻資源的橫向構建

        縱向教學資源體現了資源構建的層次問題,但是在數學數字教學資源庫建立中是不夠的,還應該構建橫向的教學資源。橫向數字數字資源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第一,不同年級數學教學資源的構建。第二,個性化數學教學資源的構建。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都是不同的,個性化數學教學資源的構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的愛好,作為切入點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并且通過視頻共享平臺,實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結合,為我國初中數學的教育資源優化整合提供專業性的保障。

        三、初中數學網絡數字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意義

        現在我國大部分初中的數學教學資源的規劃是不統一的,相關機制也不夠健全。所以學校應該充分認識到數字教學資源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針對校內各個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展開數字課程資源庫構建。各個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構建符合自己特色的數字課程資源庫。其次,針對不同的年級構建專業性數學數字課程資源庫的時候采用標準是不一樣的。但是很多學校沒有統一的資源分類、存儲和管理的標準,導致資源的兼容性出現了一定的偏差。現在很多初中數學資源內容還存在質量上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數學教學工作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學校要針對這些問題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實現資源的統一規劃,最大程度的發揮校內數字教學資源的優勢。將各個專業性的教學資源構建在統一的管理標準上,從資源的制作、存儲到資源的使用和管理,都實現的統一標準的優化整合。改變學校內部自制資源的兼容性,最終建立科學完善的資源共享模式,實現數學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資源逐漸呈現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特點,必須要建立教學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但是在數學教學資源庫的構建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制約著資源庫構建的專業化和科學化,學校應該實現資源橫向和縱向的共同構建,完善構建管理的機制,促進網絡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學數字課程資源庫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杰.初中數學教學課程資源庫建設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8)

        第4篇: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關鍵詞:新專業;培養模式;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地理學從開始之初就具有與其他學科許多顯著的區別,表現出獨特的學科特征。①地理學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從古代地理學到現代地理學,他更加注重實驗性,其知識成果表現出更強的實踐性,并能夠很快地被國家各級規劃、生產部門所使用。當前,新學科的蓬勃涌現和新技術新手段的大量應用為地理學的發展提供更加先進的技術支撐。②但是,中國的高校長期以來傳承沿襲著傳統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地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把這些新技術應用到地理學當中成為本文所要探討的焦點。

        一、當前地理學新技術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介紹

        當前,地理學受到大量新技術的沖擊并與之相融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專業方向。這其中主要有:

        (一)計量地理學出現。該方向大量運用了數學統計的方法來解決地理的問題,更加側重于地理學的定量表達,從而為地理學從更高層次上理解和解釋地理現象。

        (二)遙感。遙感的出現徹底解放了地理學家,從資源獲取到實驗室分析,遙感都為地理學家提供了主要的數據信息。隨著這種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大量的地理問題都直接或者間接借助于遙感進行解決。

        (三)GIS。地理信息系統的出現使得地理學家有了更加便利的工具來分析和挖掘自己擁有的地理資源和信息,從而在獲得知識的知識。

        (四)測量學和數字地圖制圖。測量學和數字地圖制圖讓地理研究工作者擺脫了繁重的地理數據獲取和分析的工作,并且對地理數據的分析和標準化都產生了影響,也成為地理學方向的重要產業之一。

        (五)時間和空間分析。時間序列的分析來源于地理資料的長期積累,通過時間序列的分析為獲得具有規律性的地理知識提供了可能。空間分析的概念來自于數學拓撲學和GIS。空間分析為地理知識的空間表達和地理遷移提供重要的思想依據。上述這些重要的地理學思想和方法都為地理學新的發展提供幫助,實踐也證明了這些方法和思想是可行的④,同時在當前地理學發展狀況也可以看出這些方法已經被大量使用,并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為培養適應當前新農村建設和中國城市建設的需要,信息化、市場化、

        現代化的時展趨勢,培養掌握區域城鎮有關理論和方法的人才而開設的一個新專業。該專業主要讓學生掌握制圖、測繪、信息系統、區域規劃、資源評價、經濟地理和生態等方面的基本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具備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測量、制圖、計算機等基本技能。從資源環境與城市規劃管理專業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該專業體系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專業:地理專業;規劃專業;管理專業;測繪專業;生態專業;其他相關的資源專業(如水利專業、礦產專業等)。

        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按照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為主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以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管理科學為主干學科,拓展城鎮規劃、旅游區域規劃同時兼顧工程技術、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面,并接受城市規劃、城鎮設計、計算機應用及CAD輔助設計等基本訓練,

        熟悉從事城鎮區域規劃、旅游區域規劃設計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開設的層次課程

        (一)基礎層次課程主要是讓該專業的學生對專業有個簡單的認識,基礎課程為其他課程的開設提供了前提,因此基礎課程開設的種類對本專業的建設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基礎層次的課程主要包含自然地理、普通地質學、管理科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等。

        (二)專業層次為整個專業的核心,該層次的課程決定了在本專業中的研究方向,因此對于這個層次課程的選取對于新生來講尤為重要;該層次課程主要有:區域(中國、世界)自然地理、地質地貌學、水文學、人文地理學、區域經濟學、產業布局學、經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測量與地圖學、土地規劃、生態學、建筑學、遙感技術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等。

        (三)技能層次為該學科的一個輔助,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整個學科的技術支撐;這個層次的課程有:高等數學、線形代數、數理統計、計算機圖像處理、數據庫基礎知識、地學統計方法、統計軟件(SPSS,STATISTIC)、CORELDRAW,AUOTCAD,GIS軟件等。

        從學科內部分類來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可以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含經濟地理)、城鎮規劃、地圖測繪以及其他方面(旅游等),這幾個層次也代表了本專業當前發展的幾個主要方向。自然地理學主要開展資源調查、資源評估等方面的工作;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內容為社會經濟等方面;城鎮規劃方向主要開展城市體系、園林、住宅區、經濟發展功能區、生態等方面的規劃研究工作;地圖測繪方向一般脫胎于測繪專業,并與工程測量結合到一起服務于政府等部門的基礎測量工作,同時也為科研部門提供重要的基礎地理數據。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作為新的地理學科之一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專業培養、學科設置、課程層次、技能培訓等方法都大量依靠了新地理學技術的支撐,這些支撐使得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成為地理學一個較為特殊專業,該專業既有了地理學中人文地理學的思想內核又有了工程學、技術科學的外在。本文在總結了大量高校該專業設置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幾個主要的培養模式。

        四、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培養模式

        (一)資源環境評估和分析為主的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側重于自然資源知識的掌握,對水、大氣、土地、地籍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學習。

        (二)區域經濟分析為主的培養模式。該模式主要探討經濟發展中的社會問題,主要有國家的區域發展、地區經濟區建設、城市化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人口和資源問題等。

        (三)以地圖和測量為主的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來源于以前的測繪學,主要研究地圖測量、工程測量等一系列問題。

        (四)以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主的培養模式。

        (五)以規劃為主的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以城市規劃學為主,并結合了經濟地理和建筑學的一些知識而形成的。

        從這幾種模式上我們可以籠統的進行一下劃分:第一種模式偏重于自然地理方向,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地質學基礎和野外實習能力;第二種模式偏重于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要求學生的思維比較有擴展性和立體感,同時必須具備深厚的數學功底和統計學知識;第三種模式偏向測量,要求學生掌握的地圖學和測量學的知識較多;第四種偏向于技術,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技能,數據庫、編程等應該比較熟練,同時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思考能力和知識轉化能力;第五種模式偏向規劃,要求學生的基本知識較多,該種模式是這幾種模式中最高的一層,它所涉及的知識面可以涵蓋上述幾個模式。

        五、幾點思考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開設和建設要根據各院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的師資情況和所在區域的社會需要進行設置。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的愛好進行有側重的模式選擇。這就要求學生在充分考慮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完整地審視這幾種培養模式,選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

        當前,很多高校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都是依歷史專業或者優勢專業而建設的,這樣在師資配備、實驗室建設、學生課程開設以及整體專業定位上往往偏斜于歷史專業或者本身的優勢專業,造成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成為其他學科的一個附屬學科,這必然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

        第5篇: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關鍵詞 數字網絡環境 知識建構 技術平臺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Baiyunyua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under Digital Network Environment

        DAI Ling

        (Research Center for Learning Scienc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

        Abstract How to achieve the techn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is a comprehensive problem.Baiyunyuan Primary School in Nanjing,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theory of knowledge-building and relied on technical corporation, formed a new U-S-C (University-School-Company) cooperation model, and with flexible use of teaching model .It has provided a good reference model and exemplary role for primary Chinese 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digital network environment; knowledg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latform; teaching mode

        自上世紀90年代來,課程體系信息化和一體化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美國在2000年提出了“數字化學習”的計劃,而著名的2061計劃則在更高層次提出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相整合的思想。陳至立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第一次從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課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發了從政府到民間的全國性“課程整合熱”。語文,企圖借助現代數字網絡多種有效資源,創設課堂所需情景,試點學校,結合自己實際,與南京師范大學,臺灣有關方面的三方合作,創造性的形成了U-S-C(University-School-Company)的合作模式:學校進行教學活動實踐和創新,南師大的張義兵教授團隊為其理論基礎指導,加上臺灣公司方面所提供的專業化技術支持,形成三位一體的平臺。

        1 基于數字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理論

        1.1 知識建構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與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依賴個人經驗自主建構的,它不可能通過教師傳授得到,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處于中心地位。同時它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學生在限定性的空間里去探究和發現知識的意義。但是國內的建構主義大多流于表面,語文教學設計僵化為:導入,發現問題,上網,解決問題,收集整理資料,網下交流模式。張義兵教授推崇“深層建構”,他以發展學習社區內的公共知識為目標,學生是積極的任職者,須共同承擔認知責任。知識建構理論12條知識原則為教學設計的基礎,它分為三個范疇:關于觀點,社區和手段。其中“社區認知與協同認知責任”“對等的知識的發展”“民主化的知識”三個原則對教學的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白云園小學的語文教學設計理念推崇學生是知識的創造者,學習成為知識創造的副產品,實現學生從“豢養”到“放養”轉變。

        1.2 非正式學習理論

        卡特和梅納爾則首先將非正式學習理論定義為“有意義的無計劃或非預料事件的結果”。萊爾?斯潘塞和塞尼?斯潘塞提出了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認為素質可以分為五個部分,水面下越深的部分就越不易被觀察和測量,但對于績效的影響就越大對于潛伏在冰山下面的知識,非正式學習作為一種不隨意的但是帶有目的性的隨機性自由學習,可以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不僅如此,非正式化學習也是在努力創造一種自我發展和探究氛圍的同時,鼓勵團隊社區對話,反饋等方式獲得預期的效果。白云園小學推行“前置作業”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2 基于數字網絡環境下的技術平臺

        白云園小學采用多媒體與平板,PC相結合的方式,與臺灣相關方面的科技公司聯手,為其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軟件系統作為教學平臺:第一,作為知識建構的特色工具──知識論壇(Knowledge Forum),目前它支持以Applet的形式嵌入形成性評價工具,包括貢獻和參與評價工具、社會網絡分析工具、詞匯量增長評價工具、寫作分析工具、語義分析工具等。截至目前,在白云園小學四年級三個班、六年級一個班、三年級一個班已經進行了兩年的實踐。第二是電子書包系統,選用來自臺灣的奇(iWonderPack2.0),它以開發及整合最新的電子與數字科技,聯合各類型平板電腦打造豐富的、基于平板電腦的便利數字教育學習平臺為目標,利用網絡服務及互動行動裝置幫助學生在不同環境下有效地學習;第三是作為開源的教學平臺代表的魔燈平臺,目前在白云園的實驗中有三個班級選用;其四是博客平臺,它能夠幫助低年級學生簡易便捷地自己的觀察記錄,及時有效輕松地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因此在二年級作文教學中選用了這一“低門檻”的技術平臺。

        此外,南京市“校校通”工程基本完成,早在2003年南京就完成遠程教育實驗環境的建設,其所構建的與電信局合作建網,“南京模式”為教改提供了可行的宏觀環境。

        3 基于數字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模式,即顛倒課堂。通過前置作業的布置,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教學形態。在課前視頻學習模塊中,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提前錄制的教學視頻,并完成針對性練習,對于自己有疑惑的問題通過網絡與同學、老師進行互動交流。課堂學習活動模塊中,學生針對學習過的視頻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此基礎上生成多種技巧和能力的鍛煉機會。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和監控者。

        項目學習模式,它是以研究某種或多種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信息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問題的一種結合新技術運用的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類似創設情景教學,在數字化環境下重新綻放出光彩。

        任務驅動學習模式,該模式以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心理學為基礎,涵蓋社會互動和群體動力學理論,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和“自主、合作、創新”的思想。其優點一方面是可以逐步擺脫原先的脫離實際應用的說明書式的教學,轉向在不同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知識建構;另一方面是解放了教師和學生,使得學生的自主與探究學習得以實現,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他卻飽受諸多爭議。

        不僅如此,白云園小學還引用生本教材。它由郭思樂提出,“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真正做到為了學生好學而設計”這一點與知識建構理論不謀而合!

        4 基于白云園小學語文課堂的思考

        我們不難看出白云園相對成功的經驗就是在發展中找到了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引前進的方向,以個性化的平臺輔助教學。但是它也存在問題:首先是網絡速度慢的問題亟待解決;其次是在信息數字化整合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這點可以學習臺灣有些學校,編寫基于數字化網絡環境下的數字語文教材,將所需的教學信息納入電子教材,這樣不僅使得教材更加有針對性,減輕教師備課負擔,潛心教學分析和設計;此外,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檔案將學生的課堂情況通過“云”計算分析,得到極具學生個人特色的整合信息,綜合評價學生,提供更生態化的教學反饋。另外,如何處理好網絡空間的無限性與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防止學生在數字化網絡中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畢竟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將是一項艱巨而抽象的任務;最后他也存在大量的圖文視頻信息是否扼殺了孩子獨有的空間想象力的質疑,這種潛在的影響尚待進一步的實證量化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至立.在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國教育報,2000-10-25.

        [2] 張義兵.從千層建構走向深層建構――知識建構理論的發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3] Scardamalia,M.&Bereiter,C..KnowledgeBuilding[A].J.W.Guthrie(Ed.),EncyclopediaofEducation 2nded [C].NewYork,NY:MacmillanReference,2003:1370-1373.

        [4] 彭劍峰.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05.

        [5] http:///content/3037811

        [6] 張義兵.陳伯棟.Marlene Scardamalia.Carl Bereier.從淺層建構走向深層建構――知識建構理論的發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J].理論探討,2009(9).

        [7] 馬超.張義兵.技術?教育?移動――我們眼中的手機移動學習[J].中小學技術教育,2008(7-8).

        [8]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3)..

        [9] 崔祥民.郭春.非正式學習理論與創新型人才開發[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6).

        [10] 余勝泉.毛芳.非正式學習――e-Learning[J].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2005(10).

        [11] 朱素勤.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4).

        [12] 汪文萍.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J].學科教育,2003(2).

        [13] 馬海峰.淺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J].學科教育,2009(12).

        [14] 張義兵.解構與整合:網絡發展對制度化教育的影響[J].2000(3).

        第6篇: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環境經濟學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旨在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人類在經濟發展中產生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并研究如何利用經濟手段解決自然資源和環境問題。與具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經濟學科相比,它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發達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在高校開設環境經濟學課程。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環境管理環境中命令-控制型政策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的問題不斷顯現,以及環境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完善,學術界和管理界逐漸認識到該學科對管理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環境經濟學對環境政策制定的影響隨之迅速擴大,它逐漸成為環境與資源管理的研究者、決策者和學習者教育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

         

        我國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和教學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盡管我國設置“環境經濟學系”的高校不多,但是幾乎所有設置環境科學系、經濟學系及相關專業的高校都開設了環境經濟學或者類似的課程。由于環境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教學對學生經濟學背景知識有著較高的要求。而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不同于經濟學或者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一般沒有受過經濟學的訓練。環境科學專業課程多、時間緊的特點也不允許他們做這樣的知識準備。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開展環境經濟學的教育和教學是一個必須研究的問題。本文對環境科學專業環境經濟學課程設置、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等進行了探討,旨在為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借鑒。

         

        1 課程設置

         

        目前國內外環境科學專業設置的相關課程有環境經濟學概論、環境經濟學基礎、環境經濟學導論、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考慮到環境與資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很多的環境問題是在自然資源利用中產生的,自然資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減少環境問題的產生。而且在環境經濟政策的制定中,自然資源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對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只重視環境經濟學的教育而忽略自然資源經濟學的教育,不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整體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在整個專業的教學體系中,由于總課時的限制,往往很難同時開設環境經濟學和自然資源經濟學兩門課程。所以筆者認為,從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的需要出發,設置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基礎課程為宜。

         

        另外,大多數環境管理專業將環境經濟學設為選修課,一些學生因害怕該課程難學而放棄這門課的學習。根據筆者了解,現在很多環境科學/環境管理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因為沒有經過環境經濟學的基本訓練而造成知識的欠缺,提出的一些政策或者政策建議有背經濟學常識而被責難。所以筆者認為應該將本課程設置為專業基礎課。

         

        2 教學目標

         

        如上文所分析環境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學科。它不僅與經濟學、環境學有直接的聯系,而且與地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以及法學等學科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總之,其涉及知識面寬,內容廣。盡管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的自然科學的背景較好,但社會科學,特別是經濟學和公共管理學的知識比較欠缺。面對這樣的學生背景和有限的計劃學時,制定明確可行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在有限的時間和學生知識背景的條件下,必須考慮學生將來實際工作的需要、課程的特殊性,以及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來制定教學目標。根據筆者本課程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相關研究經歷,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應該定位于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經濟學思維三個方面。具體為:(1)掌握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分析評價方法,達到“入門”的目的;(2)掌握運用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分析和解決資源與環境問題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掌握環境經濟手段的經濟學理論基礎;(3)培養學生從經濟的角度審視環境與資源問題的習慣;(4)為相關的課程(如:環境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打下必備的基礎。

         

        3 教學內容

         

        環境經濟學包括了從微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到環境和環境問題、自然資源和自然資源問題、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政策、綠色GDP核算(涉及宏觀經濟學知識),以及最新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和應用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和內容。國外高校這門課的課時為54學時(每周2次4課時),并且要求學生有微觀經濟學基礎。即使對非經濟學專業開設這門課,課時也為54學時。而我國高校環境科學專業的教學體系中,本課程只安排了36課時。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內容顯然不可能涵蓋環境經濟學的全部內容。因此,必須根據教學目標、課時的限制以及學生的背景來確定教學內容。我們認為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包括以下5個模塊:

         

        (1)導論。導論模塊主要介紹當前主要面臨的環境與資源問題(如污染、資源利用沖突、全球環境問題等),分析環境與經濟之間的聯系;由此導入什么是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為什么需要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等問題。

         

        (2)基本經濟學概念和理論。這一模塊主要是針對沒有微觀經濟學背景的學生建立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理論基礎。涉及的概念和理論包括費用和效益、供給和需求、經濟效率、外部性、公共物品、產權等,以及環境質量經濟學。

         

        (3)分析方法。這一模塊主要介紹環境與資源經濟學中兩種最基本的也是應用最廣的分析評價方法:環境資源價值評估方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Benefit-cost Analysis)。在環境資源價值評估方法部分,側重向學生灌輸這樣一個理念:與其他財產一樣,環境與資源是有價值的,必須將環境與資源的價值納入決策過程之中。收益成本分析是將環境資源價值評估得到的結果納入到決策過程的有用框架。

         

        (4)環境經濟政策。這一模塊主要介紹國內外現行的和擬議的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及其理論基礎、這些手段優劣和對資源環境影響的經濟學分析方法。從而引導學生今后在政策的制定和評價中的經濟學思考。

         

        (5)自然資源利用和管理。這一模塊主要介紹自然資源(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水資源)在時間上最佳配置的理論。重點介紹漁業資源問題、管理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制定和影響的經濟學分析方法。

         

        以上的5個模塊,首先通過導論讓學生對環境與自然經濟學有一個總體的了解,然后從基本概念和理論入手,依次過渡到環境經濟的分析評價方法、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與政策,自然資源利用及管理政策,從而將各章節的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系統框架,有助于引導學生認識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內在的邏輯規律。

         

        4 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下,采用何種方法進行教學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與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多媒體技術的進步為我們開發先進的教學手段提供了有利條件。改變傳統的黑板板書方式,建立以先進的多媒體手段為依托,課堂講授課后練習、課堂演講與討論、現場教學以及觀看錄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體系,可以大大提高本學科的教學效果和效率。根據筆者的經驗,以下幾種教學手段特別重要。

         

        (1)啟發式教學與案例教學。由于本課程具有文理滲透、交叉性質,初學者對一些經濟學知識及其在解釋環境科學問題上的運用理解較困難。因此,在講授過程要盡可能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對基本概念、理論的敘述注重確切和深入淺出、對關鍵詞的講解力求準確透徹、對分析評價方法及有關環境管理經濟手段的介紹盡量理論結合實際,并通過提問、啟發、舉例使同學們理解掌握每個知識點。在啟發式教學時配以實際案例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如針對目前我國嚴重的霧霾問題,配合華北地區經濟增長、人口增加、消費增加、重工業布局來分析霧霾產生的原因;啟發學生用經濟學的思維來分析問題,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權衡,從而提出以成本更低的環境經濟手段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強制關閉企業這樣高成本的命令-控制性手段。

         

        (2)多媒體課件。為了使課堂講授更加明了、生動,并節省教師在課堂上的板書時間,首先要完成與原版教材相對應的英文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在設計與制作多媒體課件中,充分利用字體、顏色和動畫等功能,并通過插入各種圖表、與相關網站鏈接,力求達到條理清晰、突出重點、加深印象、擴大信息量的效果。由于學生在課前課后很容易通過互聯網或email等方式獲得多媒體課件,故上課時不必將精力用于記課堂筆記,從而讓他們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積極思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3)雙語教學。英文教材、英文課件、中英文相結合的閱讀材料和講授,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和透徹理解課程的基本內容。現有中文教材大都從英文教材翻譯或者編譯而來,無庸諱言,翻譯和編譯中存在很多晦澀和謬誤之處。因此筆者認為雙語教學效果要好于單語教學。而且學生在將來工作中要涉及到大量英文文獻,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熟悉本學科的專業詞匯,為學生將來工作和學習打下基礎。

         

        (4)課堂討論和現場調查。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除了具有鮮明的交叉性,應用性也是其一大特點。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授課內容,以問題為導向,定期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討論,讓每一位同學都有上臺演講的機會,師生平等參與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同時盡可能安排現場教學活動(包括觀看有關錄像),或結合教學組的在研課題組織學生參與現場調查。實踐證明,這種生動活潑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同學們調動積極思維、發揮潛能、發展個性、展示才華,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學和對環境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及其綜合素質,同時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5 結論

         

        環境經濟學是一門由經濟學和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相互交叉、有機結合形成的邊緣性學科,它試圖從經濟學的視角、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來探討環境與資源問題,在資源與環境政策制定中起重要作用。無論從環境科學/環境管理專業辦學定位或人才培養目標來看,本課程都是一門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其定位應該是為完善環科科學/管理學生專業知識結構而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這一新興交叉學科的總體輪廓和最主要的內容,掌握其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分析評價方法及其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分析和解決環境與資源問題的能力;針對本學科和學生的特點,本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可以包括5大模塊:導論、基本理論、分析方法、環境政策、資源管理;為了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要建立以先進的多媒體手段為依托,課堂講授課后練習、課堂演講與討論、現場教學以及案例研究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體系,要特別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7篇: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關鍵詞: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區域分布 專業定位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1)04(b)-0024-01

        科學須為社會服務,要促進人類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高校的人才培養應符合時代的需求,專業的設置要緊密聯系社會的發展。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嚴重[1]。城鎮體系建設、城市規劃缺乏長遠目標,嚴重滯后于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廣大的鄉鎮地域甚至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這一系列的問題的解決都亟需具備地理科學、資源環境科學、生態科學、管理科學和城鄉規劃技能的綜合型人才[2],因此,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的辦學要求、培養模式、教學質量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來進一步滿足國家社會和區域的發展目標[3~4]。

        1 專業存在問題

        1.1 專業定位不明確

        該專業在我國開設10多年來,逐漸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如專業定位模糊、課程體系欠缺、實踐能力不足、畢業生去向不明確。高校不能回答諸如該專業培育什么樣的人才,要開設什么樣的課程,人才培養如何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等問題。在相關研究中有學者指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培育出來的人才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尷尬境遇:論規劃繪圖功底,不如工科的城市規劃及建筑學專業的學生;論空間綜合分析能力,不如地理科學專業的學生;論資源環境評價及管理能力,不如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及資源經濟學等專業的學生[1]。

        1.2 課程設置不科學

        受學校傳統專業特色及片面追求學科完整性的影響,學校按照各院校師資優勢開設了不同的方向并設置了不同的課程體系,各院校在構建的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許多盲目性和隨意性[4]。部分院校在設置課程體系時遵循“多學科、寬口徑”的培養模式,力求面面俱到,由此導致學生通而不專,課程體系過于寬泛。強調計算機以及軟件應用,但忽視相關的基本理論;重視規劃設計的課程,但忽略了地理類課程的基礎地位,這種狀況必然導致畢業生知識結構的不完整,學科綜合性不強的局面。

        2 專業辦學建議

        2.1 合理布局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人口、資源、環境、城鄉規劃以及社會協調發展等問題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城鎮體系規劃嚴重滯后于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這種現象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廣大鄉鎮地區尤為突出[2]。規劃不是一種理論上的規劃,而是規劃要素在空間上的科學合理地分布,是一種區域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實踐科學。在廣大的西部地區,許多大型的規劃包括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都由國內著名的規劃機構來完成,而這些大型的規劃團隊往往都不是本土機構,因此所作的規劃并不能符合區域特色。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這種規劃偏離了規劃的根本目的,所作的規劃也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可操作性也不強。因此,要從根本上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需要壯大本土的規劃隊伍,這樣更能科學有效地制定相關的規劃策略,從而避免了異地規劃隊伍制定規劃時背離區域實際情況的種種弊端。

        2.2 明確專業的辦學理念,準確定位學科方向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掌握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實際操作的技能,能解決資源環境評價與管理及城鄉規劃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之中,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非常多也非常雜,既有地理學也有規劃學所的眾多的規劃課程。但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方式,形成了什么都學實際上什么都不會的尷尬境遇,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本科教學的目的,忽略了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的應用型人才,而非高級專門人才這一實際情況。應根據學校特色和師資狀況,確定實踐教學環節主干課程體系,加強動手和實踐能力的鍛煉,增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應用性,加大實習和集中實踐環節的學時,進一步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課程設置要為畢業生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準備。轉貼于

        2.3 根據學校特色完善課程設置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作為地理學的一個學科方向,培養的大學生需要對區域的規劃特點、對地理區劃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并能掌握大量當地區的經濟背景和社會背景等相關的專業知識。東中部經濟發達地區所開辦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更注重城市建設、土地及房地產市場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創建、循環經濟的發展、人居環境的改善,而在西部地區高校開辦的專業更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如山地生態保護、地質災害勘察、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資源環境調查、城鎮建設等[1]。

        從辦學特色來講,不同的學派辦學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測繪學派應為數字城市、國土資源調查、資源環境管理與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向;地理學派應以國土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產業規劃、生態保護與規劃為發展重點;資源學派以農業產業規劃、新農村建設為特色;規劃學派應以城鎮體系規劃、新農村規劃、居住區規劃、旅游規劃為主要特色;經管類的學校必須發揮其在經濟、管理上的優勢,強化資源管理、房地產評估與管理能力的培養等等。

        參考文獻

        [1] 趙小風,黃賢金,陸汝成.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9(7):58~60.

        [2] 宋戈,袁兆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81~82.

        第8篇: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關鍵詞: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區域分布 專業定位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1)04(b)-0024-01

        科學須為社會服務,要促進人類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高校的人才培養應符合時代的需求,專業的設置要緊密聯系社會的發展。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嚴重[1]。城鎮體系建設、城市規劃缺乏長遠目標,嚴重滯后于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廣大的鄉鎮地域甚至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這一系列的問題的解決都亟需具備地理科學、資源環境科學、生態科學、管理科學和城鄉規劃技能的綜合型人才[2],因此,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的辦學要求、培養模式、教學質量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來進一步滿足國家社會和區域的發展目標[3~4]。

        1 專業存在問題

        1.1 專業定位不明確

        該專業在我國開設10多年來,逐漸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如專業定位模糊、課程體系欠缺、實踐能力不足、畢業生去向不明確。高校不能回答諸如該專業培育什么樣的人才,要開設什么樣的課程,人才培養如何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等問題。在相關研究中有學者指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培育出來的人才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尷尬境遇:論規劃繪圖功底,不如工科的城市規劃及建筑學專業的學生;論空間綜合分析能力,不如地理科學專業的學生;論資源環境評價及管理能力,不如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及資源經濟學等專業的學生[1]。

        1.2 課程設置不科學

        受學校傳統專業特色及片面追求學科完整性的影響,學校按照各院校師資優勢開設了不同的方向并設置了不同的課程體系,各院校在構建的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許多盲目性和隨意性[4]。部分院校在設置課程體系時遵循“多學科、寬口徑”的培養模式,力求面面俱到,由此導致學生通而不專,課程體系過于寬泛。強調計算機以及軟件應用,但忽視相關的基本理論;重視規劃設計的課程,但忽略了地理類課程的基礎地位,這種狀況必然導致畢業生知識結構的不完整,學科綜合性不強的局面。

        2 專業辦學建議

        2.1 合理布局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人口、資源、環境、城鄉規劃以及社會協調發展等問題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城鎮體系規劃嚴重滯后于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這種現象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廣大鄉鎮地區尤為突出[2]。規劃不是一種理論上的規劃,而是規劃要素在空間上的科學合理地分布,是一種區域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實踐科學。在廣大的西部地區,許多大型的規劃包括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都由國內著名的規劃機構來完成,而這些大型的規劃團隊往往都不是本土機構,因此所作的規劃并不能符合區域特色。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這種規劃偏離了規劃的根本目的,所作的規劃也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可操作性也不強。因此,要從根本上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需要壯大本土的規劃隊伍,這樣更能科學有效地制定相關的規劃策略,從而避免了異地規劃隊伍制定規劃時背離區域實際情況的種種弊端。

        2.2 明確專業的辦學理念,準確定位學科方向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掌握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實際操作的技能,能解決資源環境評價與管理及城鄉規劃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之中,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非常多也非常雜,既有地理學也有規劃學所的眾多的規劃課程。但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方式,形成了什么都學實際上什么都不會的尷尬境遇,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本科教學的目的,忽略了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的應用型人才,而非高級專門人才這一實際情況。應根據學校特色和師資狀況,確定實踐教學環節主干課程體系,加強動手和實踐能力的鍛煉,增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應用性,加大實習和集中實踐環節的學時,進一步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課程設置要為畢業生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準備。

        2.3 根據學校特色完善課程設置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作為地理學的一個學科方向,培養的大學生需要對區域的規劃特點、對地理區劃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并能掌握大量當地區的經濟背景和社會背景等相關的專業知識。東中部經濟發達地區所開辦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更注重城市建設、土地及房地產市場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創建、循環經濟的發展、人居環境的改善,而在西部地區高校開辦的專業更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如山地生態保護、地質災害勘察、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資源環境調查、城鎮建設等[1]。

        從辦學特色來講,不同的學派辦學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測繪學派應為數字城市、國土資源調查、資源環境管理與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向;地理學派應以國土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產業規劃、生態保護與規劃為發展重點;資源學派以農業產業規劃、新農村建設為特色;規劃學派應以城鎮體系規劃、新農村規劃、居住區規劃、旅游規劃為主要特色;經管類的學校必須發揮其在經濟、管理上的優勢,強化資源管理、房地產評估與管理能力的培養等等。

        參考文獻

        [1] 趙小風,黃賢金,陸汝成.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9(7):58~60.

        [2] 宋戈,袁兆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81~82.

        第9篇:資源與環境科學范文

        關鍵詞:水環境監測;水污染特征;生態監測

        緒論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更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這種背景影響之下,我國的水資源更是緊張。在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對水資源落實可行的方面的管理,結合當前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合理開發、保護和應用水資源進行相應的管理和控制,必要準時掌握水污染現狀,利用各種科學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對水污染嚴重的地帶進行處理,控制污染范圍和污染的原因。

        一、我國水環境監測現狀

        1、水環境污染的特征

        在當前工業發展的過程中,隨著各種化學物品應用的不斷增加,使得各種污染物質不斷的被排在各條河流和水道之中,嚴重的影響著水資源。水環境污染本質是有毒化學品污染,表現在有機物污染和無機物污,在污染的過程中是通過時間和空間的傳遞進行相應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更是時間上的差異使得污染逐步的擴大。

        2、新時期影響下的環境監測

        (1)、過去水環境監測技術

        在過去的水環境監測的過程中,是理應物理化學結合的方式進行監測,是采用傳統的設備手段利用分光光度方法進行監測和測定。隨著時間的變化,各種先進的技術設備不斷的應用在當前水環境監測中,高靈敏度的研究儀器和科學的研究方式的不斷利用。

        (2)、非過去水環境監測技術

        生物監測技術是應用水生物對水體有害物質的敏感性,經過對不一樣水生物在不一樣水質環境條件允許下相應的活動變化情形測定和研究,得出生態系統已經發生變化或已經產生涉及而缺乏表現出不良效應的信息。

        遙感監測技術主要求做到對大范圍的水域進行監測,水體及其污染物質的光譜特性是其進行水環境監測與評價的按照。

        水質自動監測技術原因是創建監測站點實時監測水環境情形,準時發現污染事件,不論何時都可以做出水質情形報告,并創建水質監測模式,做到水質監測的預報。

        (3)、環境方面的管理(預警)對環境監測的新要求

        采納應用過去監測和非過去監測技術相聯合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研究方式,建設完整的信息化數據,完善模型研究,準時、科學的讓信息化有關服務環境,是環境預警對環境監測新的要求

        二、我國水環境監測中面臨的難題

        1、 缺少科學統籌方面的管理

        以地表水監測為例,在流域水環境監測種存在行政邊界斷面難題;網絡(網絡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方面的管理按行政從屬關系運作,條塊方面的管理現象嚴重,監測計劃方案不統一,使得區域間環境監測數據差別。這種分工不明確也就使得了監測路線的混亂,單位之間缺少 合作,使得資源應用缺乏充實優化。

        2、 有機污染與無機污染監測力度不協調

        在我國,由于過去工程修筑的時候有沒有對各種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性的考慮,使得工程修筑大多數都位于河流及各大水域的周邊,使得工業生產中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也是非常巨大的過程。我國城市河流及各大水系均以有機污染物污染為主,因此環境單位對水中有機物監測的分析的前期投入巨大。

        3、 缺少 科學可行的研究方式

        我國水環境監測領域還沒有達到一個項目一個標準研究方式的最低要求,研究方式適用性低,相比98項受水環境質量標準與污水排放標準控制的污染物存在不匹配的狀況。別的,水質研究方式缺少 體系化和系列化,使得已頒發的標準較為尷尬。

        4、 缺少科學可行得調研

        缺少 科學可行的調研和行動力,對以往的工作經驗過于依賴,制訂的水質監測項目與水環境情形匹配度較低,其一,水環境監測項目缺少 對于性,出現對某些污染度較輕的項目進行反復地、重復監測的難題;其二,水環境監測項目具有片面性,僅僅把焦點放在水體本身,對浮游生物,底泥的監測不到位。

        5、 不可以滿足環境預警的要求

        水環境監測預警系統是對水質自動監控、信息集成與傳輸、衛星遙感、氣象與水文、信息整合等多種技術全面運用,這就必要科學統籌和高效運作方面的管理模式。而我國在水環境監測方面的方面的管理缺少 統籌,分工混亂和多家管水的局勢,嚴重阻礙了水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創建和完善。

        三、處理水環境監測中存在難題的措施

        1、 加大水環境監測力度

        為了使監測結局更加如實的反映水質情形,更加科學化,需要加大水環境監測的分析力度,將長期未檢測出活在標準值一下的項目刪減掉,增加有無機物污染監測項目,爭取有機物單項水質控制指標代替總結控制指標和無機物化驗數據更加精確。

        2、加大監測儀器的研發

        引進國外技術和先進的工作經驗,聯合我國水污染實際狀況,加大對現場監測、自動監測和在線監測類儀器的研發,實現水環境監測儀器的本土化。擯棄盲目引進國外先進儀器的失誤理念,防止使得國內水環境污染和國外儀器的不匹配,從而使得監測結局不真實。相比現有的設備,比如采樣器進行測試篩選,并進行可行宣傳。

        3、創建科學可行的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要與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水總結排放標準相適應,參考西方先進國家的研究法,對于我國飲用水源、地表水及廢水等創建相應系列的標準研究法,在應急監測中對污染事故可以能準時判斷與研究,完善實驗室內和整個水環境監測程序的質量控制和保管。

        4、建立科學最為有效的生態監測和監督機制

        監督執法需創建一個快速反應隊伍進行詳細落實,可用遙感技術進行水環境監測,努力做好水環境監測工作,切實改善水環境、合理應用水資源,確保安全用水。生態監測機制可以補充理化監測的不足,詳細表現在生物監測領域:其一,監測靈敏度搞和功能多;其二,具有持續監測功能,可以總結反應環境質量情形。

        5、預警建模及相關數據庫的建設

        水環境監測預警系統是對水質自動監控、信息集成與傳輸、衛星遙感、氣象與水文、信息整合等多種技術全面運用。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 一级爱视频欧美国产 | 日本免费a级毛 | 中文字字幕无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最新不卡 | 正在播放酒店精品少妇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