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文化產業運營策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產業運營策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化產業運營策劃

        第1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關鍵詞:創意設計實驗 教學目標 模塊化實訓體系 實訓內容

        高校開辦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以來,依托其原有的資源優勢,再加以整合的基礎上,形成了各大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自身獨特的內在結構。這種內在結構就要求高校在本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必須確立務實有效的課程設置目標,恪守導向明確的課程設置原則,樹立多元互動的課程設置理念,從而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這對于保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教學目標

        創意設計實驗課程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理論知識部門依托于先導教程《文化產業概論》、《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課程要求學生在把握文化產業各個環節,包括文化產業基本理論、文化產業市場、文化產業產品、文化產業品牌、文化產業市場流通渠道等方面創意和策劃規律的基礎上,對文化產業類型――紙質傳媒、影視文化、網絡文化、動漫、廣告、休閑、會展等七類文化產業的創意和策劃進行細致深入的創意設計與文案策劃。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通過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創意設計意識,掌握不同文化產業領域中具體案例的創意思路和技巧,掌握文化產業策劃書的寫作方法,并初步具備從事與文化產業各領域相關的創意設計能力與文案策劃能力。

        二、多模塊實訓教學體系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性課程,共計36學時;學生按照固定人數進行分組練習,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學校根據文化產業涉及的諸多領域,將本課程劃分為6個模塊的實訓設計,每個模塊的實訓目的和任務都要圍繞實現該模塊的教學目技能目標展開。

        為了突出培養學生對文化產業主要業態的介入能力和自主創業意識,根據不同文化產業形態(紙質傳媒產業、影視文化產業、網絡文化產業、動漫產業、廣告產業、休閑文化產業)的特點進行創意與策劃,分析各文化產業形態創意的特點,策劃的原則和方法,同時注意將理論問題與產業實踐緊密結合,注重課程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如表1。

        三、多模塊實訓內容設計

        (一)項目一是媒介融合下紙質傳媒發展路徑創意策劃(6學時)

        在新媒體出現之前,紙質媒體作為傳統媒介之一,占據著一定的主導地位,報紙和雜志作為信息的有效傳播渠道,更貼近讀者本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媒體的出現使得紙質傳媒的發展遇到了強勁阻礙,進入到瓶頸期。在媒介融合大趨勢之下,紙質傳媒如何另辟蹊徑,重塑競爭優勢,是傳統媒介產業值得探討的問題。文化產業領域內紙質傳媒產業的發展任重道遠。

        基于上述原因,特將本課程實訓項目之一設計為媒介融合下紙質傳媒發展路徑創意策劃。通過該項目實訓練習,要求學生從眾多紙質傳媒文化產品中選取一種作為案例,了解行業規則,深度剖析其發展現狀,運營模式,核心價值,競爭優勢等,并對其未來發展路徑進行創意設計策劃

        (二)項目二是校園報紙的創意計劃(6學時)

        報紙作為傳統媒介之一,在校園范圍內對學校師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為滿足學大學生消費者的需求,鼓勵學生創意設計出屬于大學生群體的校園報紙,并對其進行運營管理,既有利于向學生群體傳播正能量,又能使創意設計團隊將所學知識體系進行整合,進而實現校報的運營管理工作。

        因此,在項目一實訓項目完成的基礎上,再通過本項目實訓練習,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紙質傳媒行業的了解。學生通過撰寫創業計劃書(盈利模式,預算,問題及解決途徑等),到完成報紙的生產流程設計,包括確定報紙的編輯方針;設計報紙的整體結構、規模和風格特色;設計報紙的各個版面及專欄,設計和組織重大新聞報道;分析、選擇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標題,設計版面,校對簽發等。完成校園報紙的創意項目設計,培養大學生創辦校園報紙的創意設計能力。

        (三)項目三是影視作品后效應創意設計(6學時)

        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內容,影視業具有其特殊的先天優勢,即傳播渠道的跨地域性和視聽語言的易接受性。影視作品的創意不僅針對作品本身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影視內容所嵌入的創意概念將會對相關行業起到強有力的帶動作用,最終創造出難以估量的商業價值。由此可見,影視文化產業所帶來的價值鏈的延伸將會形成一種集聚效應,這種集聚效應會滲透到文化產業各個領域。因此,對于影視文化產業來說,創意與創造力才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力。

        作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的專業人才培養,必須通過本課程實訓項目來培養學生新奇的創意設計能力。因此,在本實訓課程中開設此項目,旨在通過本項目實訓,要求學生了解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與產業格局,掌握影視作品上映前期的宣傳推廣策略、中期營銷推廣策劃及后期的產業鏈條商業價值的創意設計。

        (四)項目四是廣告創意設計(6學時)

        廣告業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創意產品通過廣告創意傳達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眼中。所謂廣告創意,是使廣告達到廣告目的的創造性主意。也就是說,在商業廣告中能使廣告達到促銷目的的獨特主意,表現廣告主題的別出心裁的新穎構思、意境域主意。廣告創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決定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影響產品在市場流通中的市場份額。因此,為達到良好的廣告推廣效果,要求學生在進行廣告設計時必須十分注意廣告的功能、視覺創意和視覺傳達效果,廣告的創意必須獨特、新穎、構思獨到,達到傳達信息的效果。

        本次實訓項目,首先擬定所需推廣的產品,各組同學將對同一款產品進行廣告創意設計,最終通過小組自評和互評的方式評選出最具創意的廣告。實訓任務要求各組同學須按照前期調研、廣告創意設計策劃、創意表達、分析與實踐等步驟來進行,最終制作完成廣告,詳細闡述廣告創意設計制作流程。

        (五)項目五是主題公園活動策劃創意設計(6學時)

        從社會背景來看,人們日益增多的閑暇時間和日益增長的休閑需求成了主要動因,因此催生了休閑文化產業。為滿足廣大消費者日益富足的精神需求,作為休閑文化產業中的生力軍,文化旅游業特別是主題公園產品更加強調旅游過程中的體驗性與互動性,這種體驗性和互動性則需要通過對主題公園的各季節各時間節點進行創新性的活動設計。

        由此,結合休閑文化產業的創意與策劃的基本原則與方法,以主題公園自身的產品屬性為著力點,要求學生在本次實訓任務中對主題公園進行春夏秋冬四個季度的活動策劃,既要突出每個季度主題公園的主題活動,也要設計與主題活動相匹配,且又新穎獨特的相關活動策劃,把握每季度主題公園的時間節點特殊性,設計與之相匹配的宣傳推廣創意策劃方案。

        (六)項目六是校園文化節策劃文案創意設計(6學時)

        成功的會展活動源于成功的會展策劃,成功的會展策劃源于對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會展策劃是對相關社會資源進行整合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用系統的觀念去認識資源,用系統的方法去分析整合資源,用系統的功能去實現資源的優化是會展成功策劃的創造性思維原理之一。

        會展活動尤其是大型的博覽活動是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成功而卓有成效的策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程實訓體系的最后一個項目要求學生策劃并組織實施一次校園節慶活動。在創意設計過程中,要求學生把握會展節慶活動的策劃原則和方法,通過主題策劃、相關活動策劃、宣傳推廣策劃的創意設計,最終完成校園文化節活動創意文案。

        綜上所述,按照創意設計實驗課程教學體系模塊化設計,每個團隊獨立完成上述六項實訓項目,并通過自評和小組互評進行實訓成果評比。教師在整個課程教學體系中主要起引導作用,重在培養學生在整個課程安排過程中的實際創意設計能力,致力于培養學生構建專業知識體系,以及在專業領域內的創意設計能力,并將其應用于文化產業各個領域。

        參考文獻:

        [1] 嚴三九,王虎.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 張勝冰.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案例[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

        [3] 張魯君.高等院校文化產業基礎教材:文化創意與策劃[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第2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然而,雖然存在這么豐富的網上信息資源,卻依然有許多用戶十分無奈:內容趨同,服務滯后,網站界面不友好等目前多數文化產業網站廣泛存在的問題使得此類網站對用戶的參考利用價值極低,進而帶來此類網站訪問量較小。這一惡性循環也使得多數地方文化產業網站陷入同質化怪圈。

        由主管部門一手扶持成長

        筆者注意到,多數省級文化產業網站都有一個相似的主辦方——或是當地的省委宣傳部相關領導小組,如天津文化產業網由天津市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湖北文化產業網由湖北省委宣傳部主管;或是當地的文化廳局主辦,如河南文化產業網、東北文化產業網等皆由河南、遼寧等當地文化廳參與主辦;或是當地的高校直接主辦,如山東文化產業網、內蒙古文化產業網則分別由山東大學和內蒙古師范大學等負責。

        主辦方雖然總體上以地方文化主管部門為主,但負責地方文化產業網站具體運營的單位則極為多樣化,如有的是由當地文化主管部門直屬的相關信息部門,如河南文化產業網是由隸屬于河南省文化廳的河南省中原文化信息中心負責,山西文化產業網是由山西文化產業信息中心承辦;有的掛靠于省級門戶網站,如云南文化產業網由云南網承辦,福建文化產業網由東南網承辦等;有的則借助當地報業集團的渠道運營,如湖北文化產業網由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等承辦;有的由當地文化公司具體負責,如黑龍江文化產業網由黑龍江省翰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運營……若歸納一下市區縣的文化產業網站運營方,則更是五花八門。

        地方文化產業網站的廣泛政府背景,也使得其運營資金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市場運作,主要來自政府財政補貼,如某省級文化產業網站成立時就向相應主管部門申請了連續3年每年50萬元的專項資金補貼,以免除起步階段的后顧之憂。借助主管部門“有形的手”,文化產業網站被裝上各類驅動。

        板塊設置過于死板

        隨著近年文化產業相關概念的日漸成熟和產業的發展,河南、山東、江蘇、湖南、陜西、天津、內蒙古、黑龍江、河北等20多個省區市紛紛開通專業的文化產業網站。這些網站主要擔負宣傳、介紹、推廣本省文化產業,產業政策、搭建本省文化企業聯盟、組織和舉辦各類相關展會和活動等職責,有些還謀求成為整合產業資源,匯聚國內外相關信息、項目、資本、技術、人才和產品的平臺。

        有學者分析認為,文化產業網站在全國范圍內的上線,是各地區重視發展文化產業的直接表現。“目前國內許多地方的文化產業發展仍是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的,政府的最新扶持政策、補貼管理辦法等相關信息的迫切需要一個專門平臺。而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門也希望能在網絡上打造一個文化產業園區,使其成為當地文化企業交流、交易的平臺。”

        基于地方政府的這一需求,部分地方文化產業網站的板塊設置和當地政府網站沒多大差別。而作為省級文化產業網站中的先行者,河南文化產業網發展較早也相對成熟,目前已形成包括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文化資源整合三大功能模塊的文化產業綜合性門戶網站。這一功能模塊的設置方式,也為其他省市文化產業網站所借鑒,尤其是其文化產業政府信息平臺、國內各地文化產業資訊整合平臺、文化項目交易平臺、文化資源展示平臺這四大部分,也成為多數省級乃至縣級文化產業網站進行板塊設置時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然而,對于這種傳統的板塊設置模式,習慣了多樣化、便利化的網絡用戶似乎并不喜歡。“目前多數文化產業網站,無論是導航設計,頁面布局還是信息構建都缺乏可用性意識。而網站的目的就是要讓瀏覽者在短時間內獲取相應信息。只有基于用戶需求基礎上的網站構架及內容策劃方式,才能充分發揮網站的潛力。但是現在多數文化產業網站基本是采用門戶網站的通用模式,在信息和內容構架上并無特別之處,更談不上有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設計和富于互聯網技術的合理運用。”有用戶在對比多家“看起來像孿生兄弟一般”的文化產業網站后表示很不滿意。

        內容與服務同質化

        某地文化產業網站開通以后,主辦方要求運營方要加快咨詢更新,完善網站內容,每月信息更新量不少于2000條;通過兩年時間的努力,力爭使網站每天訪問量達到100萬人次。

        每月信息更新量不少于2000條,即每天更新近百條,若是其他類型的門戶網站,達到這一要求應該并不難,然而作為某一地區的文化產業類專屬網站,若是要求獨家,要求原創,甚至加上屬地要求,對目前多數僅有數十名采編和技術人員的文化產業網站來說依然是極大的難題。于是,轉載成為目前多數文化產業網站內容生產的最主要方式。對比目前多數文化產業網站的資訊欄目,除了少數當地的文化新聞,其他則基本雷同。有人戲言,這些文化產業類門戶網站可用“窺一斑知全豹”來評價。

        內容趨同化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參考價值低,網站訪問量少。即使是一些開通3年多的省級文化產業網站,其3年來訪問量不過數十萬,若想實現“每天訪問量達到100萬人次”的目標。至少從其核心信息資訊板塊來說,文化產業網站要走的路還很長。

        第3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C-0060-03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與此相應,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與文化產業相關的課程。由于文化產業在我國興起的時間不長,屬于新興產業,其發展水平還處于初、中級階段,因此高校開設的文化產業相關課程很多還處于摸索、完善的階段。一些高校課程的教學模式及方法還比較粗淺,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佳,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革完善。本文以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為例,對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課程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改革進行探索。

        一、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廣西藝術學院的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課程為72學時,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及藝術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開設目的旨在鍛煉學生的創意性思維,培養學生在文化產業各行業的項目策劃能力,從理論方面講述策劃的原則、方法、流程、前期籌備等工作,從實踐方面提高學生的文案撰寫水平,并考核策劃案的可實施性及可操作性。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課程在廣西藝術學院開設時間不長,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如下一些問題:

        (一)教材種類繁多,卻難以因材施教。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教材內容偏于宏觀。文化產業涉及的行業很多,除文化行業本身外,工業、農業、科技、旅游甚至是房地產都可涉及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涵蓋的門類也很廣,就藝術領域來說,包括電影、電視、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門類,每一行業或門類都有自己的特點及不同的發展方式。而現有的很多教材將它們歸統起來,提出一些宏觀的項目策劃原則和方法,來指導所有行業和門類的策劃和發展。如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踐項目中就會出現理論與實際不相符的情況。

        2.教材對于理論性的闡述偏多,對于項目策劃案例分析及及策劃方法的講述偏少。學生學習本課的目的在于學會如何策劃項目、執行項目,并使策劃能力成為一種技能。故教師在授課時,要多通過案例來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通過創意思維來進行項目策劃,而策劃的最終目的在于使項目能夠實施及操作。但現有的很多教材,只適用于理論層面上的參考,不能作為實施層面上的依據與指導。

        3.教材中的案例較為陳舊。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在不斷地變化,也使得文化產業項目的內容及其運作方式在不斷地發生轉變,比如電影營銷方式、電視節目編排方式、戲劇歌舞演出方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現有的很多教材中列舉的還是十年前甚至更早期的案例,已不合時宜,說服力已不強,借鑒作用不大。

        (二)教學內容及方法存在“兩重兩輕”現象。具體是重統一輕差異、重理論輕實踐。

        1.重統一輕差異。廣西藝術學院開設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課程的班級有美術學(文化藝術管理)、音樂學(文化藝術管理)、文化產業管理等專業。這3個專業對于學生培養的方向各自不同,在教學內容上應體現出差異性,但以往任課老師受到教材書目的限制,也為了教學便利,對3個專業班級授課內容都是統一的,缺乏差異性,沒有體現出各專業的不同教學特點以及不同的培養方向。

        2.重理論輕實踐。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偏重于理論性授課。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屬于技能型、實踐型的課程,教學方式應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但以往的授課多以理論性授課為主,如講授項目創意策劃的原理、原則,以及項目立項、環境分析、市場分析等理論性的內容偏多,講授項目策劃及項目實施的具體運作手段、途徑、策略偏少,使得學生只是了解及把握文化產業策劃的一般理論,而對策劃實施的運作方法了解及掌握不多,導致學生寫出來的項目策劃案往往偏重于理論上的闡述而缺乏可操作性。

        (2)偏重于課堂式教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要使項目策劃具有較高的執行性、可操作性并最終能落地運作,需要在真正的社會項目上進行實戰演練。但廣西藝術學院缺乏教學實踐平臺,也缺乏校企合作的項目進行實地觀摩、考察,只能受限于課堂式教學。學生學完課程后,不能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所做出的策劃案往往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面,常常出現方案不切實際、過于理想化的現象。

        (3)不注重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由于文化產業涉及行業及門類繁多,而其中的每個項目策劃理念、執行方式、運作模式及所要達到的效果都不盡相同,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對各種案例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但以往教學中,雖然也有案例的分析內容,但所占的分量不多,比重不夠,而且案例也比較單一,不能滿足不同專業對不同案例分析的需要,加上所列舉的案例陳舊,學生的實際策劃能力難以提高。

        (4)不重視開放式實踐教學。很少“走出去,請進來”,也就是很少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到校外對實實在在的社會項目進行實地考察、觀摩、調研,也很少邀請校外業界的專家來校進行實戰講授。這種自我封閉式的與現實相脫節的教學方式,既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不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開放性、創造性思維能力,而易于養成“井底之蛙”的思維習慣及“閉門造車”的動手能力。

        二、教學改革措施

        (一)針對不同專業,選擇相應內容備課、授課。根據不同專業方向的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及計劃,對所要開設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的班級采取“對癥下藥”的方式制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授課計劃及課件。如針對美術學(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的學生,項目策劃可著重講解會展產業策劃、廣告產業策劃、動漫產業策劃等方面的內容;對音樂學(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的學生,可側重于音樂產業策劃、演出娛樂業策劃等方面的內容;針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可側重于影視文化產業策劃、文化旅游產業策劃、傳媒產業策劃等方面的內容。授課內容細化后,會大大增加同一位任課教師的工作量,可采取由院系根據教師的學科背景及研究的專業方向,選擇與課程相符的2-3名教師共同完成該門課程,使專業方向與所學內容精準應對。

        (二)調整課程內容設置的占比,強化外出實踐教學,突出實踐成效的應用。改變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方式,將課程設置為:理論30%+調研實踐30%+作業(項目策劃案)40%(實踐教學共占70%)。以3-4次小組策劃案的成績作為期末的成績。授課內容按產業板塊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每個單元計劃用12個課時完成。如講授電視產業策劃的授課,第1-4個課時根據教材的電視產業策劃理論向學生講授策劃的原則、方法、流程等問題;第5-8個課時帶領學生到電視臺考察調研,借助電視臺的實踐平臺,學習電視節目如何策劃,并參與電視節目的錄制,讓學生了解一臺節目產生的過程,所做的工作處于電視產業鏈的什么環節,知曉課程學習的目的,也從中啟發學生如何策劃電視節目。外出實踐調研結束后,布置小組作業,學生根據授課、實踐調研內容做相應的策劃案。第9-12課時,各小組進行策劃案成果匯報,并由指導老師及行業專家進行點評、判分。

        (三)校外業界專家授課指導。在采取以項目單元為主題、注重實踐教學的基礎上,邀請校外業界專家來校授課指導。如在講授電視節目策劃單元時,邀請著名時尚欄目《時尚中國》的制片人講解電視節目策劃;在講授電影營銷策劃單元,邀請電影《殺戒》的制片人向學生剖析電影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及各環節的相互關系及作用。

        (四)強化互動式教學。一是學生之間的互動。首先,學生小組內的互動。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課堂上可讓學生按小組就近編排座位,便于討論課堂上的問題。作業也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布置及完成,便于小組內的學生共同策劃、討論、修改。其次,學生組與組之間的互動。由于作業是以組的形式來進行的,各組之間的競爭、溝通、交流增多了。最后,在項目單元授課的第9-12課時,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作業匯報,每組指定一名學生進行8-10分鐘的項目演講,將本組的成果與別組同學分享,并發現自身的不足,學習別組作業的優點。二是學生與教師、專家之間的互動。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師、專家可以向學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老師、專家提問,雙方可以討論交流。通過幾堂課發現,專家在授課特別是分析項目時,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踴躍發表意見,主動與專家討論問題。另一方面,在學生作業匯報會上,邀請2-3名專家與任課教師組成專家組,對每組的學生進行點評,指出優點與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

        (五)注重案例分析。一是授課時增加對案例的分析;二是針對不同專業剖析不同的案例;三是專家授課重點講解案例;四是將真實社會項目引進課堂,讓學生進行實戰性演練。如在文化產業園策劃單元授課時,將潘多拉恩華產業園項目引進課堂,通過重新為園區命名,重新為園區定位,分析園區競爭力,制定園區發展目標、發展規劃、業態規劃等,鍛煉并考核學生的策劃能力,并且邀請該園區領導及管理團隊進行點評。最終,該產業園的領導及管理團隊從9組作業中評選出1組作業作為最佳方案,并以此為園區發展規劃的參考藍本,并邀請我方院校老師帶領學生實際參與到對產業園的發展規劃制定中去。

        三、教學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效

        第一,差異化教學有較強的針對性,使專業方向與所學內容更為精準地對接。學生認為教師所講述的知識更為貼近本專業的要求,對自己是有用的,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確實感覺到學生對學習更重視了,課堂上注意力更集中、更用心。

        第二,強化實踐性教學,符合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課程實踐型、技能型的內在要求。特別是外出實踐教學,讓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身臨其境接觸文化產業項目是如何策劃的,是如何運作運營的,感受深刻。這種在第一線的授課教學,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消化、掌握和運用。

        第三,邀請業界專家來校授課指導,也屬于開放式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首先,所請的專家都是業界內的行家里手,他們的職場經歷與經驗是任課老師所無法比擬的,彌補了任課老師專業知識的短板;他們的授課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其次,他們以操作過的或正在操作的項目作為案例向學生進行講述,更具真實性,也更有說服力,讓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實用的、真實的,也使學生所思所想更切合實際,更切合職場的要求,所完成的作業也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4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提升湖南文化產業整體實力,要促進文化與科技、旅游、體育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湖南文化產業要重點打造出版業、文化娛樂休閑業、新媒體傳播業、文化旅游業、數字創意業及設計類六大支柱產業。要形成新聞業、廣播電影電視服務業、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業、網絡文化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產業門類協調發展。通過制定相關法規和政策,對文化產業的生產經營給予稅收等各方面的優惠。要拓寬投融資渠道,形成產業鏈,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積極吸收多種資金和社會資本用于發展文化產業。采取支持各行各業興辦文化項目,吸納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的措施,形成湖南文化產業的多元投資渠道、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形態,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加雄厚的資金支持。目前看來,湖南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夠充分,具體表現在從事文化產業的企業總量偏小,生產的產品當次過低,湖南現有的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發展,從而造成文化資源配置的閑置和浪費。湖南要將現有的優勢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如湖南衛視的快樂男生、快樂女生、快樂中國、體壇周報、動漫、湘版教材和音樂類書籍、金鷹節等皆可延伸與拓展,發揮品牌效應。我們要合理開發關聯部門和衍生產品,從而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提高各行業的經營檔次,使湖南蘊含的經濟潛能得以發揮,通過湖南衛視、湖南出版業等媒體擴大湖南企業的影響,借助于這些在全國極具影響的文化品牌打造企業品牌,提高湖南企業和湖南產品的文化內涵。

        提升湖南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如,要加大投資力度,形成多元化過文化產業鏈。要通過文化產業鏈,形成以創意為主導,以內容為內核,驅動文化產品的制造,策劃創意營銷,帶動后續產品開發,形成聯動、左右銜接、低投入、多產出的經濟循環鏈條。這樣文化企業需要通過規模發展經濟和“一體化戰略”來形成產業鏈,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如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就是成功的案例。其產業鏈不僅包括傳統的節目制作,還加入了節目品牌運營、電信運營、短信增值服務運營、娛樂包裝、廣告以及網絡傳播等多種經營模式,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效益。此外,形成產業鏈要利用文化資源的投入,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開發而達到反復產出,努力為相關產品提供豐富的市場附加值,從而形成規模經濟。

        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將動漫形象的文化價值,擴展并延伸和擴展到了玩具業、娛樂業、服裝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等,產生了有效的聯動效應。此外,我們可以立足湖南省內豐富的文化資源,融合文化創意、高科技等新興因素與旅游、休閑、體育、會展、商貿等行業結合形成交叉融合的重要文化項目。提升湖南文化產業整體實力,要提高湖南文化產品的科技、文化含量,使湖南的文化產業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文化產業的競爭將越來越表現為科技實力的競爭。湖南文化產業中科技含量低,運用現代科技成果的能力差,事實上每一種文化行業的興起都離不開新的技術革命的支持。此外,我們要立足于文化產業這個經濟結構的現實基礎,將深厚的湖湘文化融入文化產業的發展當中。比如在瀏陽主辦國際煙花節、在汨羅籌辦國際龍舟節、在桑植主辦國際民歌節等文化盛會,這既是對湖湘文化的宣傳,也是對湖湘文化發展方向的引領。此外,如湘茶、湘蓮、湘繡和湘瓷等承載著湖湘文化內涵、出自三湘四水的物產,經過千百年的洗禮,已與當地文化、風俗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物產文化,成為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湖南韶山、衡山、桃源洞、岳陽樓、張家界等,這些風景名勝和文化遺產是湖南旅游產業的物質文化載體,其構成了湖南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這些項目融入科技元素創新發展。例如:在電影的制作中融入高科技制作手段,從而獲得高額的票房,這在20世紀票房收入居于前10名的電影中都得到了印證。因此我們必須大力提高湖南文化產業蘊含的科技含量,轉變經營者的思路,從而增強湖南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第5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加強政策引導,形成長效機制。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定,推動江蘇對外文化貿易發展不斷上臺階。我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加快區域國際文化活動向集約化、系列化、品牌化轉變,擴大文化交流與合作,鼓勵和支持骨干文化企業“走出去”,融入國際文化產業鏈,提高江蘇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省政府加快文化產業振興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及服務出口的優惠政策,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海關通關等方面給予支持,大力推動文化企業“走出去”。省委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的意見要求,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重視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拓寬對外文化貿易渠道,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海外市場份額,推動江蘇文化產業融入國際文化產業鏈。支持文化企業通過獨資、合資等形式在海外興辦實體,實現落地經營。省級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管理辦法規定,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項目納入省文化產業引導資金重點資助范圍。

        開展分類指導,突出發展重點。針對江蘇動漫游戲業、演藝業、工藝美術業等發展態勢良好領域的現狀,我省先后出臺《江蘇優秀文化成果獎勵辦法(試行)》、《關于加快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關于加強文化科技創新的意見》等具體政策措施,開展分類指導,突出發展重點,并對優勢門類予以重點支持。

        積極搭建平臺。促進交易合作。積極搭建與港澳臺的文化貿易平臺。積極籌備“蘇澳文化創意產業對接會”并簽訂《蘇澳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備忘錄》。赴臺舉辦“江蘇工藝美術精品展”。積極參加在香港舉辦的蘇港現代服務業合作推介會,與港方簽署《蘇港文化貿易合作備忘錄》。精心策劃實施“文化創意產業合作交流會”。以上活動的舉辦,成功搭建了信息交流、人才培訓和文化產品展銷等平臺,擴大了對港澳臺的文化貿易空間。同時,組織行業龍頭企業參加日韓動漫展、東京電玩展、香港服貿洽談會、加拿大SIGGRAPH大會等多場大型展會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江蘇文化貿易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獲得更多的國際客戶資源和市場信息。

        加強資金扶持,推動企業成長。積極做好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推薦申報工作,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推動文化出口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和激勵,我省文化企業出口的覆蓋面、出口業績均大幅增長,實現可喜的提升。江蘇有47家文化企業成功入選2011-2012年度重點企業,入選數僅次于北京,居全國第二,比2009—2010年度增長123%。2007年起江蘇省政府設立省級文化產業引導資金評審資助,不斷加大對文化走出去的資金扶持力度,一批文化出口重點門類、重點企業和項目獲得了省級財政資金的重點扶持。目前,該資金已累計支持31個優秀文化出口項目3560萬元,涵蓋演藝、動漫游戲、工藝美術、畫材、節日禮品、版權輸出等門類,有效壯大了文化出口企業的實力,增強了企業的信心。新形勢下,要進一步加強與國外文化中介機構和專業人才合作,利用國外成熟的文化市場制度,擴大江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海外市場份額,推動江蘇文化產業融入國際文化產業鏈,提高江蘇文化資源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出口企業和出口示范項目。在“商業性出口”的大基調下,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不斷提高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在重點文化產業領域,推動優勢互補和資源整合,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出口企業和出口示范項目。對骨干出口企業和出口示范項目,宣傳、發改、商務、財稅、海關、外匯、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部門要在信息咨詢、資金扶持、金融支持、財稅優惠、人才引進等各方面給予優先扶持,幫助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走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道路。

        對出口業績優秀的企業和項目予以獎勵。鼓勵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江蘇文化企業發揮地域優勢,培育生產具有獨特文化個性的產品,發掘國際市場空間,打造江蘇文化“走出去”精品。鼓勵不同層次、不同種類文化產品的研發、推廣和出口。建議省政府設立江蘇文化產業走出去專項扶持資金,對出口業績優秀的企業和項目予以獎勵。積極向商務部、文化部推薦申報“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爭取獲得相關獎勵和扶持。積極協助入選企業和項目申請中央文化產業引導資金文化出口專項獎勵。組織開展專業培訓、專題講座、企業交流等活動,幫助文化出口企業開闊思路、整合資源,進一步做大做強,擴大江蘇文化產品的海外市場占有率。同時,加快啟動省本級重點出口企業和項目的評選工作,及時制定《江蘇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名錄》。

        尋求海外市場的重點突破口。建議重點引導江蘇文化企業加強與港澳臺文化產業合作,利用其成熟的市場理念、營銷渠道、運作模式,重點推動工藝美術、演藝、動漫、游戲等領域的產業合作。鼓勵開展江蘇與三地之間的行業交流、聯合制作、投資參股等,共同在國際市場推廣江蘇文化產品。在此基礎上,推動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向歐美發達市場、中東新興市場等的落地經營、項目合作,實現江蘇文化產業出口新的突破。

        第6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上海文化產業總產出為3555.68億元,實現增加值847.29億元,增長9.5%;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3%,文化產業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8%。從文化產業的結構分布來看,上海文化產業的主體部分即文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49.18億元,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64.8%:文化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298.10億元,增長3.3%,占35.2%。

        上海文化產業呈現以下結構性變化:一是文化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在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的前提下。文化服務業在較高比重下持續攀升。二是中小文化企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現。一大批“專、精、特、新”和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文化企業日益成為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和重要依靠力量。三是大眾型、商務型文化服務逐步成為上海文化服務業的主要特點。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在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全面應用,網絡文化服務已成為上海文化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門類;另一方面,隨著上海市民文化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廣告和會展服務等在文化服務業中繼續保持主導地位。四是雖然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文化制造出口明顯放緩,導致文化貿易總額較上年有所下降,但上海文化服務貿易繼續保持順差,文化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海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特征

        近年來。上海文化產業在頂住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同時,充分利用舉辦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上海“四個中心”建設、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戰略契機。著力探索文化產業發展方式的變革,初步形成文化與科技、文化與創意、文化與金融、文化與貿易緊密聯動、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和主要特征。

        文化與科技融合引領新興產業迅速崛起。上海注重文化與高新技術融合,帶動涵蓋數十種新興業態的新媒體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在網絡視聽服務、網絡閱讀服務、網絡財經服務、網絡電子商務、網絡游戲服務、網絡休閑娛樂服務、網絡遠程教育服務、有線電視“三網融合”等領域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文化與創意融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近年來,上海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注重前期創意、策劃方面的投入。文藝創作、藝術設計、動漫游戲研發、廣告會展項目策劃等逐步凸顯為可以獨立實現價值的“高端產業”。文化創意環節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帶動了出版、演藝、動漫、網絡、影視等產業加速發展,創意、策劃延伸到生產、制作、傳播、營銷全過程,產業鏈運營效果明顯。

        文化與金融融合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上海為進一步謀求文化產業與金融的對接,依托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大膽啟動了一系列開拓性嘗試。一是創新銀行信貸投向引導機制,繼續發揮全國首家專門從事中小文化企業擔保服務的專業機構“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擔保有限公司”的作用,在引導、撬動商業銀行信貸資金投向中小文化企業方面初步形成市場運作經驗。二是創新支持重大文化產業項目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的社會融資機制,創設了全國第一家私募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三是創新文化企業股權、版權等交易方式,2009年正式設立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為文化企業創設了投融資多元化新渠道和產業資本退出通道。

        文化與貿易融合加快文化產品“走出去”步伐。上海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數字娛樂等領域集聚了一批具有較強“走出去”能力的文化企業。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創作的音樂劇《I LOVEYOU》在美國百老匯完成23場商業演出,開創了中文版音樂劇在百老匯演出的先河。東上海國際文化影視集團打造的大型功夫劇《少林武魂》在美國半年內連演150場,創下國內原創大型劇目歐美定點演出場次最多紀錄。

        上海促進文化產業

        發展的主要措施

        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上海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文化發展的措施,對保持文化產業平穩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強化規劃引導。在文化產業發展中,上海通過制定出臺一系列規劃與政策,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先后出臺了《上海文化發展綱要(2004-2010)》、《上海“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關于加快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實施意見》、《上海“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上海市“十二五”文化人才發展規劃》等,為推動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上海致力于破除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加快培育較為成熟的市場主體。目前,全市已完成市屬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單位和電視劇制作(甲種證)單位轉企改制、黨報黨刊發行體制改革、60多家經營性出版單位轉企改制、90多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和6家市屬文藝院團的轉企改制。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國有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基本完成,全市文化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積極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通過出臺《上海市文化產業示范園認定與管理辦法》,建設市級文化產業園區,打造文化園區服務體系,帶動文化企業以空間集聚形態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使文化產業園區成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器。目前,上海共認定15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這些園區地域分布廣、定位分工清晰,包括位于浦東新區的動漫谷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位于中心城區的徐匯電子藝術創意產業基地、徐匯數字娛樂產業基地、2577創意大院、長寧多媒體產業基地、長寧新十鋼視覺文化藝術產業基地、盧灣區田子坊和靜安現代戲劇谷:位于郊區的金山中國農民畫村、南匯新場民間技藝文化創意基地、松江倉城影視產業基地、普陀天地網絡數字內容產業基地、M50藝術品創意基地,以及楊浦五角場800藝術基地。

        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平臺。上海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非常重視樹立“平臺意識”,打造一個宏觀意義的文化平臺實體,讓文化產業在這個平臺上獲得集中展示和集群式發展。如2008年3月,上海開始醞釀成

        立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目前已經創設了國家動漫游戲產權交易中心和上海版權產權交易中心。在國家有關部委及上海市委宣傳部、浦東新區等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上海國際文化服務貿易平臺運營實體――上海東方匯文國際文化服務貿易有限公司在浦東正式揭牌。與此同時,上海國際文化服務貿易平臺促進委員會也正式成立并入駐平臺。2008年9月28日,東方國際文化貿易中心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上海國際文化服務貿易平臺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年。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落戶浦東張江,目前已形成數字出版綜合業務信息服務交易、技術研發、專業人才培養三,大平臺。2010年12月,全國首家音樂產權交易中心在滬成立。上海通過這些平臺的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推動金融與文化產業對接。上海高度重視金融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針對文化產業發展中出現的投融資難題,大膽創新,積極推動文化企業上市融資。設立專項基金為文化企業質押擔保、創設風險投資基金扶持文化創業發展,引導和鼓勵商業銀行、融資擔保機構創新服務模式和信貸產品,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去年,上海市委宣傳部、市金融辦等十一部門聯合制訂和了《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實施意見》,從更好地滿足文化企業資金需求,完善文化資金供給鏈的各個環節出發,提出了建好文化產權交易所、培育專業評估機構、扶持文化產業融資擔保機構、鼓勵銀行加大信貸引導力度、建設“文化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等一系列舉措,對上海文化產業長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目前,上海已有3家文化企業在A股上市,5家廣告’、網絡文化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大力支持文化企業“走出去”。上海全力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堅持不懈地推進國際文化服務貿易。2008年7月,上海市政府和商務部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的合作協議》,明確了將優先發展包括文化服務貿易在內的六個重點服務貿易領域,一批面向國際市場的文化企業和文化項目獲得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重點扶持。在2007-2008年度16家上海文化企業獲商務部、文化部等四部委命名“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的基礎上,2009-2010年度,又有20家上海文化企業獲此認證。上海國際文化服務貿易促進委員會及上海國際文化服務貿易平臺的建立和運行,成為上海支撐文化服務貿易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平臺和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戰略基地。以2009年為例,在全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國際貿易呈現逆差的大背景下。上海實現順差45.5億美元。

        借鑒與啟示

        近幾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浙江文化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均得到有效提升,但與江蘇、上海等兄弟省市相比。我省現代文化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知名文化品牌相對較少,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后,文化產業增加值總額和占全省GDP比重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上海發展文化產業的做法值得我省借鑒。

        加強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首先,要打破多頭管理、部門分割的格局,建立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將分散在各個口子的文化產業進行歸口管理,以改變文化產業資源分散和多頭管理的狀況。其次,要實現文化產業與現代企業制度接軌。建立和完善文化生產要素市場,實現文化產業要素的合理流動。經營性的文化單位轉制為企業,使文化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生產者和管理者。再次,要以資產為紐帶,按照專業分工和規模經營的要求,組建并積極扶持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強化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我省文化產業走向世界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體力量。

        積極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文化產業。我省民營企業眾多,民間資本雄厚,投資欲望強烈,這是我省發展文化產業獨具的優勢。我省可通過建立文化產業投資信息服務平臺,吸引民營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文化產業項目推介會。或相關信息和動態數據等,為民營企業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創造必要的條件。同時,我省應積極支持民營資本參與文化事業單位的改制改組,以控股、參股、合作、兼并、收購、承包、租賃、托管等形式,興辦影視制作、發行、放映、演藝、娛樂、經營等文化企業,并享受國有文化企業同等待遇。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國家未禁止的文化產業領域,大力支持民營資本興辦文化藝術類非企業機構,如文化藝術中介機構、藝術品收藏館(室)等。

        加大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力度。我省應盡快出臺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措施、意見,組建文化產業融資服務機構和文化產權交易平臺,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或金融機構設立文化產業創設風險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加大對優勢文化行業和重點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推動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并購重組等。積極培育文化產業保險市場,增強和改進對文化產業的綜合服務,引導金融機構開發適合文化企業需求的綜合金融產品和特色金融服務。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文化發展的配套措施,建立協調機制,加強輿論對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引導。

        第7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樹立文化產業“創新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創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的前期設計創新,后期管理創新,進行產業運作,具有很好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世博文化中心在2010年世博會期間,成功舉辦了精彩紛呈的世博會開、閉幕式以及200多場大型文化演藝活動,觀眾累計超過200萬人次。世博文化中心設計時,要求既滿足世博期間演出慶典需求,也要保證后續長期使用運營,為中心后期產業運作提供了便利。世博會后,上海把文化中心重名,收賬5億多元人民幣,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管理由上海東方明珠集團公司、美國AEG體育娛樂集團、NBA中國三方合作,共同成立了專門的經營管理公司,以上海方面為主,對中心的運營管理進行長線規劃。中心主體為1.8萬座的多功能演藝空間,靈活分隔可形成不同規模和形態的百變觀演空間。同時約2萬平方米集購物、娛樂、餐飲、休閑于一體的互動體驗式綜合零售商業區、全天候溜冰場、五星級連鎖影城也一應俱全,成為“上海文化娛樂的新地標”及“永不落幕的城市舞臺”。

        今后,全國各地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文化設施具有建設成本高、使用久、功能獨特的特點。在建設中可借鑒以上經驗,在前期規劃、設計時既要滿足功能需要,又要兼顧長久需求,為產業運作預留充足空間。現有文體設施、藝術院團等的功能完善、定位跨越、升級改造、合作互利,也有延續深化、挖潛擴充的可能。

        形成社會文化“創意產業”

        田子坊原是上海上世紀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廠,是典型的石庫門建筑。2000年進行改造,開發舊廠房2萬平方米,吸引18個國家和地區的70余家企業,并形成了以室內設計、視覺藝術、工藝美術為主的產業特色。著名畫家陳逸飛、爾冬強、王音、王家俊等藝術家的入駐,使小街漸漸吹起了藝術之風。如今,田子坊被譽為“上海的蘇荷”。

        2577創意大院是清朝時期的槍炮局,解放后是7315兵工廠。總占地面積100畝,建筑物35幢,其中9幢為歷史保護建筑。大院導入了商務花園的規劃理念,以創意大院頗具歷史文化內涵的優秀建筑為班底,整舊如舊,創建全新生態理念的低密度、低容積、花園景觀式商務辦公區,并通過園內企業提供完善的物業服務及其他增值。上海東方文化發展中心、上海美術家協會、德國Fox Retail Group設計展示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創意企業先后入駐基地,目前,入駐率達100%。

        現在,各地有不少得到很好保護的歷史民居、祠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今天,如何使歷史文物功能最大、效益最好,保值、增值,是要全面思考、處理的問題。對歷史文物建筑區域功能定位、綜合開發、保護性運用和運作,應及早列入議事日程。

        現在不少企業因為產業結構調整,一些廠房、廠區出現空閑。田子坊和2577創意大院的成功對城市化發展、完善城市規劃,特別是對體現地方特點和時代特色的舊廠房、廠區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發展“優勢特色”文化產業

        上海人才濟濟、信息匯集,理念領先、技術先進,順時應勢,引導助推,依托娛樂、網絡等本地優勢領域進行培育,使上海文化產業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

        作為上海首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張江文化產業園累計引進網絡游戲、動漫、數字、新媒體等文化類企業380家。就產值而言,張江擁有全國網絡游戲產業20%的份額,動漫產業占上海的70%,數字內容產業占全國的10%。上海張江文化產業園在網絡游戲、動漫、數字、新媒體等方面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地位。

        上海寶山動漫衍生園聚集衍生企業近100家,具有喜洋洋、中華小子等國內知名動漫原創形象,磨鐵圖書、漫界文化等動漫出版企業,千像集團、萬家網等國內最具發展潛力的綠色網游、新媒體網游和家庭游戲企業,今日動畫、紅魔炫等國內最具實力的2D、3D、4D影視制作企業,酷漫居、巧克力道等國內最豐富的動漫生產企業。寶山動漫衍生園是上海乃至全國動漫產業孵化器,名副其實。

        要發展文化產業,就要結合地域特點和歷史文化特色以及經濟、人才、技術等優勢。首先,要以挖掘和保護地方文化為基礎,注重已有文化成果的最大化。要把群眾喜聞樂見、耳熟能詳、根深蒂固、如數家珍的歷史人物、典故、故事、傳說等通過不同的形式呈現復原、發揚光大。可以借助歷史底蘊、豐厚人文創作劇本,拍電影、電視劇,也可以策劃歷史人物典故、成語等系列動漫,還可以把已有的獨特文化產品多形式表現等;其次,在向內文化延伸的同時,合作要向外拓展。有了好主題、好題材、好故事,就具備了市場開發的潛力和號召力,尋找資金和業務合作就有了底蘊和底氣;再次,要抓住文化產業發展的契機和國家調整產業布局的時機,積極引導現有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適時引進、接收適宜的文化產業,培育潛力、優勢文化產業,重點打造地方特色。

        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

        文化產業作為智力密集型產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經濟拉動力強,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顯著特點。文化產業將成為未來經濟的支柱產業,有助于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政府支持、政策傾斜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導,資金運作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翼翅。為此,上海出臺了《關于加快上海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實施意見》,有力促進了上海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貫徹落實系列文化產業化政策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相關配套措施,設立數額不等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用于扶持引導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文化產業品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將有力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

        目前一些地方有專業的創作隊伍和影視業務部門,也有不少的廣告公司、影視公司,只要積極引導,注重在政策、資金方面的傾斜扶持和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它們的市場主體地位,在劇本創作、影視劇拍攝的自創和合作方面,都會有不俗的表現。

        第8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關鍵詞:橫店影視文化;發展;實現;走在前列

        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于提升國家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在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拉動經濟增長、提高就業率、刺激消費、提高國民素質和文化生活質量,從而帶動區域內全要素生產力提高等諸多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作為知識、人力資源、科技等無形資產密集且具有高附加值的影視產業是文化產業的龍頭行業,在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借鑒國外影視產業的優秀文化不斷進行創意,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幫助政府解決了就業問題,因此,影視文化產業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支柱產業。

        上世紀九十年代,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先生提出“文化就是生產力”,橫店集團開始涉足文化產業,通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以影視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橫店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浙江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現在橫店影視城是亞洲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聚集了幾百家影視文化企業,每年拍攝數百部影視劇,橫店被譽為“中國的好萊塢”、“中國影視文化名城”。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在長期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轉型升級,從而提升了浙中地區的文化軟實力,促進金華經濟發展,助推金華實現“走在前列”。

        一、 根據市場需求,實施企業戰略,奠定影視文化產業厚實基礎

        據專家分析,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大概在5萬億元左右,產值約占GDP的3.2%,2016年前后,文化產值占到整個GDP規模的5.5%左右,文化產品供需缺口巨大。特別是人們對旅游、服裝等后影視產品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影視制作產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空間很大,并且呈迅速增長趨勢。橫店抓住了市場需求這一巨大機遇,針對市場需求,堅持市場化運作,全方位滿足影視拍攝需求,一是拍攝實景齊全和專業服務帶來了高效率,為劇組提供“從場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員中介到餐飲、住宿”的“一條龍”服務,真正實現“帶著本子進來,拿著片子出去”。二是低成本運營帶來了高效益,比如免收場租費,上下兩千年的建筑形式減少了轉場帶來的巨大費用,道具當地制作、群眾演員當地雇傭等,為劇組省下不小的開支,至今已累計接待劇組1600多個。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企業戰略具有成規模、精品化和延展性的特色。橫店影視實驗區目前已有600多家影視劇制作公司入駐,包括創作、拍攝、制作、特效、發行等影視制作的上下游各個環節,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優秀影視制作、發行和服務機構參與運作,如華誼兄弟、印紀影視娛樂、浙江天弘光耀、長城影視等一批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入駐園區。橫店集團是橫店土生土長的企業之一,包括浙江橫店影視制作有限公司、浙江橫店影視娛樂有限公司、橫店影視城有限公司、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服務中心,是目前國內影視娛樂行業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2015年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企業實現營收150億元,上繳稅收15億元,在東陽市政府2015年度納稅大戶企業表彰通報中,實驗區上榜企業達25家,占納稅百強企業總數的25%,占百強企業納稅總額的25.89%。這些大企業的發展提升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層次,增強了橫店影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也帶動了其他中小影視企業的發展。

        二、 政策扶持,抓住機遇,構成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契機

        政府通過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優惠政策等措施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使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為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確實是抓住了機遇,趕上了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好時機。2004年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成立,為此東陽市人民政府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獎勵、貼息、補助等方式扶持發展。2012年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為此出臺了實驗區發展導向、產業扶持、要素保障、配套建設等一系列政策意見。東陽市委政府盡可能發揮市場的作用,除了在規劃、政策和服務上給予支持外,沒有實質性地參與運營,給企業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在土地指標、融資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及時解決制約影視企業發展的瓶頸。

        三、 融合多種產業,推動影視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第9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文

        一報一園 模式各不同

        現在翻看各大報業集團的項目規劃,都不會缺少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內容。不僅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大眾報業集團、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等省級報業集團,寧波同報報業集團、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紹興日報社等副省級、地市級媒體,都在籌劃文化產業園項目,可謂“一報一園”,甚至“一報多園”。

        根據自身資源條件、地域文化及經濟特點的不同,報業集團在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時的思路也不盡相同。按照建設路徑來看,主要有兩種模式:

        一是自有資源再利用,包括對舊廠房進行升級改造和騰挪富余物業資源兩種辦法。羊城創意產業園利用1999年兼并的廣州化纖廠進行園區建設,占地18萬平方米的老廠區不僅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而且空間結構條件良好、可塑性大,十分符合入駐設計類企業的需求。改造舊廠房也是發展文化創意園區的傳統做法,因為舊廠區能提供寬闊的空間來集納各種產業要素,又能營造出一種時空交錯的藝術氛圍。一些位處黃金地段的報業集團則“精打細算”,或是騰挪出現有的富余物業資源滿足園區的部分用地需求,或是將園區的建設“打包”進集團辦公大樓的建設當中。這種做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開發效率,但園區功能的完整性會受到一定影響,缺乏承載公共及藝術活動的物理空間。南方報業的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一期使用了集團1.8萬平米的富余辦公場地,操作中還是感到空間受限,尤其是一些文化企業需要一定的展示空間。為了彌補這個不足,報社開始對大院內的舊印刷廠進行規劃設計,準備打造以文化展示為主的二期園區。

        二是另辟新區進行開發。在自有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大部分報業集團選擇“向外看”,有些甚至多管齊下,不僅騰挪自有資源,還另辟新區再謀發展。重慶日報報業集團2011年推出的七大文化項目建設地塊中有三塊用于文化產業園建設,分別位于涪陵、萬州、巴南區;成都傳媒集團在成都范圍內北上崇州,西進郫縣,南下雙流,東據龍泉,尋找了多處合適區域用于建設復合文化產業項目;南方報業在總部傳媒創意產業園開建的同時拿下了位于揭陽、肇慶、佛山、梅州、河源、珠海等地區的地塊,布局珠三角。

        按照園區的業態來看,報業集團建設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與知識創造相關的創意型園區。園區的主導行業以傳媒、音像、游戲、出版、廣告及設計業等創意類行業為主。與其他企業主導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不同,大部分媒體部偏好選擇以傳媒產業為核心進行全產業鏈設計,以此聚攏上下游的相關產業要素,如廣告、策劃、咨詢、設計、包裝等。南方報業引進園區企業的首要標準,是要和報業的主業有關聯度,能夠對集團的發展有所助益。也有媒體選擇的是與傳媒主業有一定關聯度的創意類行業,如音樂、影視、廣告等,借此拓展經營產業鏈。比如成都傳媒集團的東區音樂公園,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與江蘇廣電總臺合辦的未來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都屬此類。還有一些媒體則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選擇了和傳媒完全無關的領域。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就放棄了搞動漫、影視園區的想法,根據溫州民營企業多,低端產品需要轉型升級的特點,準備打造工業設計城。羊城創意產業園也定位于設計類企業。這類園區的特點是以產品的設計和生產為主,重點在產業鏈的前端。

        二是依托文化旅游業、博覽業以及民俗文化業等資源型文化園區。它們的特點是地域性強、對資源依賴程度大、消費娛樂功能突出。南方報業在揭陽的文化產業園將主打潮汕文化,佛山、珠海的項目也將以推廣當地特色文化為主,將園區建設與文化旅游結合,與大眾消費結合。

        三是以生產制造類行業為主的生產型園區。園區主業涵蓋新聞類產品的印刷生產及文體用品、工藝美術品、音像制品等的生產制造。隨著報業集團印刷物流中心的升級擴建,往往會利用新建印刷基地的空間優勢,搭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提升前者的附加價值。

        在以上幾種模式中,報業集團往往根據建設目的和自身情況靈活選擇,也經常出現幾種模式“拼盤”的情況。

        醉翁之意不在酒?

        說起文化創意產業園,大家可能會聯想到英國倫敦西區、美國紐約的SOHO(蘇荷區)、好萊塢影視基地以及北京的798藝術區。與這些經典案例相比,國內很多匆忙上馬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似乎有些“走形”,社會上質疑開發商“醉翁之意不在酒”,文化園區建設“地產化”“空殼化”的批評聲也不絕于耳。實際上,這些問題在媒體建設的文化園區里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過情況略有不同。

        傳媒業處于文化產業的核心圈,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組成部分,其擁有的品牌、創意、傳播優勢使其成為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理想主體。所以政府在繁榮發展文化產業時也十分愿意與媒體合作,共同撬動地方資源。對于媒體而言,抓住文化產業發展機遇,嫁接傳統媒體優勢,鎖定文化土地資源,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從而反哺傳統媒體,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則是在主業增長乏力時進行產業擴張的現實選擇。

        文化產業園項目帶有公益性,土地價格便宜,配套費用低,手續簡單,開發成本相對較小,這些土地儲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報業輕資產的劣勢,助其快速實現規模增長和資本原始積累。以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為例,集團位于兩江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購買土地用了6000萬元,再扣除渝北區承諾返回的部分,只需支付約4000萬元。項目全部完成后,集團除了回收4000萬元的購地成本外,還將取得約1億元的利潤,并長期持有2億元左右的不動產,用于產業發展。這一模式還將復制到萬州、涪陵等項目。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這些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基地大都地處黃金地段,大多數將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全部完成后預計可為集團回收5億元資金。這是單憑報紙的發行量、網站的點擊率、電視的收視率所無法企及的幾何級增長速度。

        盡管有做文化地產,借鑒現代商業地產運作模式的想法,但與僅希望曲線拿地的部分開發商相比,傳媒企業的文化責任感要強很多,突出文化要素是他們堅持的底線。老牌園區如羊城創意產業園開園6年來,對園區入駐企業進行過多輪篩選,盡量保持園區創意設計氛圍不變味。南方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在一期招商時也拒絕了不少與文化創意無關的企業。另外,近年來為了探索產業結構轉型之路,媒體一直不失時機地在數字出版、網絡游戲、戶外廣告、物流發行等廣闊的傳媒關聯領域卡位布局,文化產業無疑是媒體潛在能量進行突破的一個理想出口,其中蘊含的產業機會更是眾多媒體所珍視的。

        面臨五大難題

        作為新型的社會經濟組織,文化創意產業園在中國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大部分媒體建設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也僅僅停留在規劃和初建的階段,全部建成使用的不多,運營步入正軌的更少。從拿到土地到順利運營,這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臨的難點和問題也很多:

        1 戰略定位與產業鏈規劃

        定位不清晰與同質化、缺少資源整合和產業鏈的形成是目前大部分文化創意產業園的通病。媒體建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也存在同樣問題,在產業鏈搭建上“東拼西湊”“貌合神離”,造成園區產業聚集度低、產業鏈形態不完整,特色和專長不突出。這樣的園區初期可能以房租來維持運轉,但長遠來看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媒體人心里也沒底。

        要實現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園區規劃、初建的時候就找準定位。首先要對園區所在區域、地域及城市的風土人文、經濟命脈、產業布局、文化形態、空間形態進行分析。再根據媒體自身資源情況,對園區進行市場化的定位。在產業鏈的搭建上,最好有一個核心,引入相關的龍頭企業作為驅動力,再以此進行橫縱方向的延伸。成都傳媒集團的東區音樂公園的產業鏈設計值得借鑒。公園以音樂創意為主題,聚集包括音樂創作、制作、音樂展演、音樂經紀、音樂版權等產業鏈上各優勢品牌,并形成音樂創作和音樂消費兩條主線。中國移動音樂產業基地的加入給園區帶來了強有力的支撐,它吸引了與之上下游配套的上百家數字音樂的內容服務商和增值服務商入園,其簽約明星每年的100多場見面會、新歌會都可以在園區里“做足文章”。

        2 市場機制與人才團隊

        文化創意產業園對媒體而言是全新的領域和嘗試,市場機制和人才團隊是成功的關鍵。很多媒體在開發文化產業項目上仍然采用事業制的老辦法,讓辦公室或物業后勤部門代為管理。但這種做法不利于園區的發展。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些媒體開始采用建立平臺公司的方式推進文化產業項目。羊城晚報報業集團2010年成立了羊城創意園投資管理公司,專門負責羊城創意產業園的運營和管理。公司有兩套班子,分別負責園區的招商開發和物業管理工作。浙報傳媒則與理想國際組成了合資公司——浙報理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對現有的6個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展運營和整合。

        組建專門的公司運營園區是趨勢,但很多公司目前只是一個空殼,只有領導班子,沒有員工。人才的缺乏是根本原因。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發展關鍵是產業化運作,這就需要規劃、工程、創意、網絡、金融、商貿等多方面的專業人才。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吳為民表示,報業集團不缺文化人,但缺乏產業運作人才。沒有一個專業的團隊,再好的地、再好的決策、再好的思路,也推動不了園區有實質性的規劃建設。也許,摒棄由總部和其他媒體派遣“干部”管理項目的方式,向社會招聘職業經理人,建立高度的市場化團隊,并匹配對應的激勵獎懲機制,會是一個廣納賢才的辦法。

        3 盈利模式創新

        無論是園區的開發,還是園區的發展,都不可避免會遇到資金問題。即便政府可以為一些園區提供扶持資金,但對于園區的中長期發展而言,這些扶持資金往往是杯水車薪,必須開發多元的盈利模式。目前不少報業集團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還停留在收租金的低端盈利模式上。要想成為報業的支柱性產業,這么做顯然不夠。如果園區的規劃與產業鏈搭建得當的話,盈利模式的創新還有很大拓展空間。除了物業租賃收入,園區可以通過活動策劃、項目投資、產權投資及提供其他服務等取得多元收入。比如,成都傳媒集團將對音樂公園中的“大魔方”演藝中心的冠名權、包廂冠名權進行銷售,并鼓勵旗下媒體參與到演藝活動的開發、投資和運營當中,這就是一種項目運營方式。

        4 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導

        雖然文化產業是各級政府近年來重點扶持的產業,報業集團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在用地和資金補貼上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政府的扶持政策多是方向性的框架,并沒有細則和指導性建議,迫切需要幫助的媒體常常為此感到困擾。另外,文化產業發展目前由宣傳部門牽頭,缺少產業、經濟主管部門的有效參與,職責不明晰、信息不對稱、政策不配套問題較為嚴重。報業集團在辦園的時候也會遇到由此帶來的種種不便。比如,羊城創意產業園在舊廠房改建時屢屢碰到市政、城管、消防部門的障礙,也“吃”了不少罰單,這些都提高了園區建設的協調成本。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