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學生品德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生品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生品德教育

        第1篇: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一、小學生道德教育的現狀分析

        現在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眾星捧月,從小養成了為所欲為、唯我獨尊的不健康心理,不僅社會觀念淡薄,是非觀念差,連起碼的家庭觀念也極淡薄。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可是由于年齡小,知識少、閱歷淺和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又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正處于人的發展的基礎階段。兒童的品德行為正處在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階段,可塑性強,只要正確地引導,就能促進兒童向健康的方向發展,變得更加優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環節上出現偏差,則將使兒童向不良的方向發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孩子”。因此,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擺在我們學校和家長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思想教育必須從小學生抓起,它對于人品的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讓小學生及時了解思想道德的內容,他們就可以用它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指導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知道應該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從小道德觀念強,思想品德好的人,長大以后是很少違法犯罪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在小學階段就形成了不良道德習慣的人,往往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于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影響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因素

        通過與學生談話,家長溝通和查閱相關資料顯示學生出現不良道德品質的因素有:學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

        (一)學生自身因素

        當前的小學生,在家中都是嬌生慣養,稍遇不順,便會發脾氣,情緒沖動產生不良行為,造成嚴重后果。

        (二)家庭因素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獨生子女政策的落實,許多家長過分寵愛孩子,對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質的要求都盡力去滿足而忽視運用正確方法對子女進行品德教育。父母離異的殘缺家庭,孩子過早地推動父愛和母愛,在單親照顧下成長。這樣,很容易出現偷竊、斗毆、浪蕩、內向、怯弱、憂郁等行為

        (三)學校因素性格特點

        在學校,小學生沒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從教師那里獲得道德態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為習慣,教師對待小學生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小學生品德的發展。社會學家的調查證明:強制專橫型的教師只能培養出屈從推卸責任不愿合作、弄虛作假等品質的學生;放任自流型的教師所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道德品質差,學習也不會好,因為他們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責任,不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惡的,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更無合作精神和自覺性可言;而民主型的教師,能尊重小學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學生性格,培養的學生有責任心,有自覺的行為習慣,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共同合作的行為表現,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小學生道德教育對策分析

        小學生思想品質受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參與、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學生良好品德形成這一艱巨的任務。

        (一)學校方面

        小學生喜歡模仿老師的言行,因此教師要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牢固樹立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信念,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學習對教師的評價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把政治理論水平、育人效果、師德作為衡量教師的重要內容,而不是單一憑分數論高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把班主任單獨評議改成自評、互評、家長評議相結合;縮短評議時間,及時與家長溝通。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確,把學校德育擺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學校真正辦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基地。

        (二)家庭方面

        “養不教,父之過。”作為家長應積極地為孩子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作為教師應該愛護、尊重學生、對出現打架、罵人、曠課等行為的孩子要正確疏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改善他們與群體的關系,不能強制,以免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加快不良品德形成。加強與學生家庭的聯系,通過家訪,讓學校的教育,使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第2篇: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環境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教師要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予以正確的引導,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現實意義。

        一、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錯誤的教育觀念

        一直以來,教師的精力主要都是放在語、數、外這三門主要的學科上,而評價學生唯一的標準就是成績,沒有重視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大部分中學生認為當前的社會就是弱肉強食的社會,做老實人反而會吃虧,和人講道理是沒有用的,這對于培養中學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素質起到了消極的作用。

        (二)單一的教育方法

        當前,絕大多數學校對于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單一,集中體現在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分類設置,而是僅僅根據教材里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導致絕大部分學生覺得思想品德教育課堂非常枯燥,根本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同時,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思維活躍,更加喜歡新鮮的事物,教師如果一味地采取單一的教育方法,很難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不良的教育環境

        當前中學生受教育的環境不怎么理想,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缺乏一體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環境系統,學校、家庭和社會未形成合力來促進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發展。現在很多中學生經常會到網吧去上網,網絡上有很多負能量以及和思想品德教育相違背的內容,中學生由于缺乏判斷力和識別力,會對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并且一些學生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里無法自拔,不能很好地轉換現實中的角色和游戲里的角色,久而久之導致心理出現問題。

        二、中學生思想教育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

        因為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評價一名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就是成績。學生從小接受的觀念就是如果你要想獲得更高的學歷,就要擁有好的成績,通過中考和高考。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造成了學校德育的失衡,影響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效果。

        (二)教育方法的欠缺

        對于當前的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而言,造成教育方法欠缺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按部就班將教材上的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缺乏教學創新的手段,而學生也沒有獨立的時間進行思考,所獲得的知識完全就是被教師灌輸到腦海中的,根本不是通過自身的思考和探索獲得的,這種教育方法只會讓學生漸漸喪失學習興趣。

        三、加強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以及培養綜合素質方面下功夫,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尊重每一個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主動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比如,對于初一的學生,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律、榮辱以及集體意識的培養。對于初二的學生,由于這個時間段正是學生的叛逆期,所以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法制等方面的意識。

        (二)改進教育方法

        中學生生性好動,思維非常活躍,求知的欲望也很強烈。所以,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選擇適合中學生年齡段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式,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并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貫穿在每門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比如,語文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音樂課陶冶學生情操,歷史課教育學生報效祖國等。

        (三)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良好教育環境的構造,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會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所以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是非常關鍵的,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學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普查,掌握學生的思想,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家庭要加強孩子的素質教育,給他們樹立榜樣;社會要建立綠色網絡,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再不受到虛擬網絡的侵害。綜上所述,加強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適應當前的形勢,與時俱進,根據中學生的特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作者:戰娟 單位:遼寧省錦州市第四中學

        參考文獻:

        第3篇: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思想品德教育課作為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的中學生來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因為諸多因素使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鑒于農村中學生所處的特殊的教育環境,思想品德教育應采取以下的方式。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給予農村中學生愛的關懷,使學生感到他是處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愛的關懷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關鍵,也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有位哲人曾說“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只有以關愛的方式去對待學生才能讓他們懂得怎樣去關愛他人,對待學生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僅是教師開展工作的力量源泉,也是使思想品德教育發揮其作用的重要前提,學生在老師的關愛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著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當一個老師懷著一顆關愛的心去傳授思想品德教育時,老師本身就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最好的典范,只有懷著關懷之心的老師,才能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教師要以關愛的心去做那些有益于學生的各種繁雜瑣碎的工作,要以興趣盎然的狀態去深入學生、了解學生,不失時機地抓住一切有利機會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教育。具體到日常的教學中,在思想品德教育課中教師應多運用鼓勵性手段喚起學生對學習、對自己的信心,教師可以利用拍肩、摸頭、鼓掌、贊許或期待的眼神、點頭等手段鼓勵學生,而且現在的學生,大都有一種自我推銷的欲望,參與意識較濃,總想在各種場合表現自己,針對他們這種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大膽釋放自己,呈現出一個真實的自我,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關心、理解、公正、熱情、鼓勵、信任的環境形成了濃厚的民主氣氛,讓學生從中體會民主、和諧的樂趣,讓他們在學習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熏陶,實現寓德于教的目的。另外思想品德教育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的范圍內,應該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從點滴做起,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結合中學生面臨的各種人生問題、社會問題、情感問題等給予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使學生們能夠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指導下,獨立地進行思考,主動地處理面臨的各種問題,從容地應對各種挑戰,增強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農村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要堅持以關愛為主,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根據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力求使每一節課處理都恰到好處,做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時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的政治態度和科學世界觀的好公民。

        作者單位:湖南省郴州永興縣教育局

        第4篇: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一、積極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思想品德是一門集知識性、社會性和現實性很強的課程;中學生學習它,不單單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傳承和培育文化傳統、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的過程。為此,中學生要想學好思想品德課程,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學習觀。

        首先,同學們就要有一個端正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的好壞,先決于一個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積極學習態度是同學們對學習的內在精神要求,是一種積極向上狀態的體現,是一種有效學習的內驅力,能使同學們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有想學、愿學的沖動,從而讓自己真正成為學習思想品德的主人。正是這種積極健康的學習態度,增加了同學們對知識渴望,激發了求知欲,進而從感情上才能把思想品德課程真正當成一門科學而嚴肅的學科來認真對待。

        其次,積極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指人們一種無形的偏愛的精神活動或者說心理傾向,它表現為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的關心、喜好,從而積極參與獲得這方面知識的活動,力求得到愉悅感和心靈上的滿足。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如果我們教師在生活點滴中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學科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肯鉆研,樂探究,喜交流,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了。

        第三,領會學習講成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有解題能力訓練的檢測,樹立正確的檢測觀念。其一,教師要教育學生勇于面對學習中的檢測,做到不慌、不棄,不驕不躁;重視它,又要邈視它,要有一顆平常心。其二,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與技巧,就一定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解題能力訓練中去。

        二、教師要有積極、正確的思想品德教育觀

        思想品德是一門立足于素質教育,以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為目標的課程,它的教育理念是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形成積極、正確的教育觀:構建充滿生機的有效課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體驗,在體驗中領悟、掌握思想品德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1)教師要積極構建生動有效的思想品德課堂

        在思想品德教育導學中,教師一定要深挖掘、細發現,借勢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動機同時迸發,使其學得帶勁且快樂。那么如何確保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根據導學的具體內容,采取不同方法、真誠地與學生交流思想,一起碰撞重難點問題,進而才能達到教與學雙贏的效果。

        (2)教師要給予學生體驗的空間,學會合作學習

        第5篇: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關鍵詞:愛心 弟子規 言傳身教 家校聯手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品德的好壞決定了一個人的性質和方向。《資治通鑒》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禮記·大學》中也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自古以來,我國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德育,我國現行的教育法規也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因為德育是一個隱性、漫長的過程,我們常常注重于可以量化的智育,而忽視了德育。德育如此重要,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可以以什么樣的心態、方式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高尚的品格,做到潤物無聲、育人無痕呢?下面是我在學習和就教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以愛奠基,用心育人

        夏丐尊先生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是的,愛是人類的永恒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教師就是學生在校的父母。在班級這個大家庭里,每個學生、每一位科任教師都是這個家庭的一分子,而班主任作為這個大家庭的引導者、組織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教師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是這樣做的:其一是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是對學生心靈最好的關愛;其二是做到和學生交知心朋友,這種關系是在平時點滴中形成的,教師要放下身段,從細微處入手,贏得孩子的心;其三是講信用、講原則,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樹立教師的威嚴,贏得學生衷心的尊敬。做到上面這三點要在多方面下功夫,即用心、用腦還要用情。用心指的是無論上課或下課,教師要做個有心人,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細微的變化,掌握他們思想的動向,以便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也就是對學生的事要用心;用腦指的是學生出現的問題千變萬化,你得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同學關系,家庭狀況或社會關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個適合于這個學生的方法,解決他所遇到的問題,使他不至于在學習和思想上掉隊,給他最需要的關愛;用情指的是平時多與學生交流,把學生當朋友,推心置腹地與學生談話,談自己的想法,傾聽他們的意見,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用溫情貼近學生的心靈。

        今年我接手的是一個“聯合國”班,孩子們從原來的班級轉入到新班級后,大多會出現情緒問題。小琳就是班上一個內向敏感的女孩子。從分班至今大半學期過去了,每次下課大部分孩子都迫不及待的招呼伙伴到室外玩,而小琳除了上洗手間幾乎不在課間離開教室,甚至不與別人交流。找她聊了幾次,沒什么改變,于是特意安排了班里一性格開朗、待人平和的女孩子小艾與她同桌,在小艾的主動下小琳偶爾會跟她說說話,人也開朗了一些。但是我心理總有些疙瘩,一個孩子如此內向,甚至有些自閉,肯定有原因。為了更有效的幫助小琳,我到小琳家家訪,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小琳的性格內向,跟家人缺少溝通有關;基于此我向家長提出了要家長定時與孩子交流的要求,并指導了家長一些方法。家訪后可以明顯感覺到小琳的變化,她的笑容比以前多了,性格也開朗了很多。

        二、以“弟子規”為依據,適時勸告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讓孩子敬愛而不是敬畏。動輒發怒的教師只會使學生敬而遠之,而讓孩子敬愛的教師應該要耐心地給予學生教育和引導。在學生有違反紀律或是不當行為的時候,我經常借用“弟子規”中的話來勸誡、教育學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課間時間,有些調皮的孩子喜歡在走廊追逐打鬧。有一回,我們班有位孩子飛跑下樓梯,在轉彎的時候險些撞到我,孩子很緊張,我沒有嚴厲指責他,而是把孩子叫到一邊,在確認他沒有受傷后對他說:“弟子規”中有那些話是告訴我們如何走路的,你能告訴我嗎?(我們學校學生一年級開始學“弟子規”,二年級以上全部會背。)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快說出來:步從容,立端正。寬轉彎,勿觸棱。孩子一下就恍然大悟,主動認錯。這樣的事例多不勝舉,如孩子不愿意獨立思考或上課不認真時,我就會勸導他“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樣孩子馬上就會轉變態度;又如孩子違反紀律或是做錯事不主動承認或撒謊,我就會告誡他“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這樣孩子一聽,也很愿意承認錯誤。所謂“話不在多,而在于精”,通過學習“弟子規”、踐行“弟子規”和運用“弟子規”,我感覺收獲很多,孩子們也進步很大,特別在教育學生時,適時適當的運用“弟子規”中的話來點醒孩子,往往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三、家校聯手,心齊泰山移

        德育最重要的“陣地”在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一個孩子的成才,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共同結果,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最為重要。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該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相信在家長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教育效果會更加顯著。在這方面,我的做法如下:一是開展家長學校活動,以活動為紐帶,形成家校德育合力;二是不定時進行家訪,加強家校的聯系,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及生活環境,同時也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有利于雙方的教育;三是利用通訊工具,如電話溝通或校訊通等工具隨時匯報了解孩子情況,做到及時教育、及時反饋;四是利用學校開展的家長開放周、家長接待日、家長會等家校“雙邊”活動,組織家長看校容校貌、隨堂聽課、談家教體會等,拉近了家校距離,密切了家校關系,形成了德育合力。

        總之,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是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必須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省,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作為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會給我們的學生帶來很大的傷害;因此,我們要把認真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為己任,遵循教育規律、用愛鑄造學生的道德品質,讓學生沐愛飛翔。

        參考文獻:

        [1]《今天我們怎么做班主任》作者:班華,高謙民,夏青峰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弟子規》到底說什么,作者:郭文斌 出版社:中華書局

        [3]《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作者:(蘇)B.A.蘇霍姆林斯基 著

        第6篇: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公民素養;心理素質

        本人多年從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工作,在此期間對一到六年級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目的是了解現今小學生思想狀況,把握小學生的德育發育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為更有效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提供良好的素材。為了更好的達到此目的筆者在實習期間做過問卷調查。調查的問題概括了小學生愛國情操、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心理素質、成長道路等幾個方面,可以全面的調查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現狀。并對調查結果行了分析,總結出小學生在以下幾方面的數據結果,為更好地實現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據。

        一、小學生思想品德現狀分析

        (一)在道德品質方面。小學生都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他們大多數人會主動的去幫助身邊的親人、朋友,對老弱病殘富有同情心。數據顯示:90%的學生表示在公共汽車上見到老弱病殘幼會主動給他們讓座;77%的學生表示如果學校需要他參加義務勞動,會樂于參加;87%的學生表示遇到有困難的人時會主動伸出援手;82%的學生在學校組織愛心捐款活動時的態度是積極奉獻,盡我所能。由上述幾個數據對比可知,小學生道德情感冷漠現象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嚴重,大部分小學生仍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

        (二)在愛國思想方面。據調查,83%的學生表示"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的論述符合自身感受,13%的學生認為比較符合。每周一參加學校舉行的升旗儀式時,93%的學生持認真嚴肅的態度;4%的學生持學校要求,不得不參加的態度。由此可見,大部分小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但不能輕視的是這兩個問題都有1%的學生持消極的態度,對祖國感情淡漠,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而國家的強大與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緊密相關,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這小部分人,對其進行有效的、順應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其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三)在公民素質方面。數據顯示小學生在公共場所表現出的社會公德意識比較令人滿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人文明程度的提高。遇到長輩、老師時,89%的學生會主動打招呼;10%的學生有時打招呼;0.6%的學生不打招呼。當看到有人亂扔果皮紙屑時,65%的學生表示會自己撿起來扔進垃圾箱;31%的學生會主動上前制止;3%的學生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我們發現教室地面上粘有許多口香糖殘渣,就其原因,10%的學生表示“我也這么干過,不吐怎么辦,也沒有其他辦法”;4%的學生認為是因為垃圾箱找不到;84%的學生認為是習慣成自然,大家都扔我也扔。由此可見,小學生較缺乏判斷能力,模仿力和可塑性強,容易受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

        (四)在心理素養方面。調查顯示,6%的學生“在課間的時候,有同學為了小事和你發生了沖突時”覺得十分生氣甚至動手;10%的學生消極退讓;5%的學生會和他大聲爭吵理論;78%的學生會控制自己當時的情緒,接下來冷靜處理。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并不是完全以自我中心,對待同學寬容大度的多。這些都是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成果。

        (五)在家庭影響方面。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查顯示,4%的學生幾乎不和父母溝通溝通;8%的學生表示很少和父母溝通溝通;12%的學生偶爾和父母溝通溝通;74%的學生常和父母溝通溝的時效性。

        1.圍繞教學中心工作,抓主要方面,順應學生的年齡特點,逐步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善于分解目標,將不同的教學任務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主動培養自身的素質修養;意細化工作任務,選好形式新穎、方式各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掌握課程要領。

        2.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小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像一張白紙一樣等待著家長老師的塑造。即使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所謂的問題少年,只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用心和學生交流,也會綻放不一樣的光芒。此時就顯現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時效性。如果教師能夠把嚴肅刻板的德育教育與藝術情趣、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有機結合,更可以讓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二、加強與家庭的聯系

        與家長溝通,讓學校德育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學校定期組織家長召開家長會、要求老師定期對學生進行家訪、年終召集學生家長代表召開學校與家長的交流會議,通過各種渠道與家長交流,使家長不陌生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家長監督學生在課外的表現,教師定期檢查學習成果。這樣使學校與家長形成了良性的互動,讓學生無論在學校、家庭當中還是在社會上都可以規范自身的行為,使學到的東西不會“左耳進、右耳出”。

        第7篇: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因為當今的許多社會問題,現今單親家庭學生已成為班級學生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已成為班主任面臨的新課題,思想品德有問題的學生許多都來自于不穩定的家庭。如何對單親家庭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發展?這是擺在我們作為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擔任班主任多年,班里也有一些來自單身家庭的學生,我對他們進行過分析、教育和研究,以下是我對一個單親家庭學生的個案研究。

        一、個案學生的基本情況

        1.自然情況

        鄭××,男,15歲,初中三年級。

        2.家庭背景

        父親在鄭××小學時因車禍去世,母親是個體經營者,為生計而奔波,無暇對孩子有過較好的引導和教育,該生從小就很任性和固執。

        3.存在問題

        (1)作為該生的班主任,我和任課教師觀察到的情況

        該生在12歲時,進入初中一年級學習,性格孤僻倔強,不愛說話,對人冷漠,常沖同學大喊大叫。

        (2)該生母親反映的情況

        在家沉默寡言,不說話,有事總悶在心里,經常出去玩游戲機。

        (3)和該生個別談話時發現的情況

        學習方面:學習缺乏興趣,聽課不專心,作業不認真完成,學習成績差。

        思想方面:思維怪異,自卑又自尊,倔強,貪玩游戲機。

        二、問題成因分析

        1.主觀原因

        該生思維靈活,接受能力較強,但由于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態度不認真,導致學習成績差。

        2.客觀原因

        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同時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不思學習,貪玩游戲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經常受到教師、母親的批評訓斥,導致該生產生了厭學和自卑的心理。學校和家庭采取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態度,使該生對教師產生了逆反心理,對正確的管理都產生了抵觸情結,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到了該生的學習。

        三、賞識教育策略和過程

        1.尊重人格,保護自尊心

        單親家庭的學生由于心靈過早地體驗到不幸的滋味,心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礙。就拿鄭××來說吧,父親過早去世,母親為生計而忙碌,沒有時間關心愛護他,缺乏家庭的溫暖。這種家庭的孩子往往既自卑又很自尊。

        保護自尊心是信任與賞識教育問題學生的重要前提。用愛心去攻破他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經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使他感受到教師的信任和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尊重,時常當眾表揚他的進步,從而逐漸恢復了他的自尊和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觸情緒,愿意接受教育,進而引導他對自我價值的分析,讓他自己去嘗試和感受學習進步帶來的成就感,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2.多方協調,講究系統性

        為了更好地和該生溝通,我采取了勤家訪、多聯系的方法。在家訪過程中,多向學生母親講孩子的點滴進步和長處,多與他母親溝通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讓她明確自己作為母親的責任,要她多為孩子想想,多關心他愛護他,積極配合學校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在溫暖的家庭中健康成長。

        講究系統性是信任與賞識教育問題學生的重要方面。根據該生的問題成因分析,我認為,要讓他實現轉變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與家長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對他進行思想教育,并追蹤考查,反復抓,抓反復,加強日常生活、學習監督,促使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四、研究的結果

        通過近三年的具體工作,該生現已端正了態度,各方面都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

        1.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

        該生變得活潑開朗,能主動和教師溝通,與同學相處得很融洽。

        2.學習成績提高得很快

        由入校時在班上排名中下游提高到中上水平,最后躍居前列。

        3.有了很強的集體榮譽感

        積極參加學校的運動會,努力拼搏,表現出了很強的集體榮譽感。

        五、得到的啟發

        通過對這一個案的信任與賞識教育分析,我得到以下幾點啟發:

        1.因材施教,并付出愛和耐心

        單親家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要轉化一個問題學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要因材施教,還要付出很大的愛心和耐心。

        2.了解學生,尊重其差異性

        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多方密切配合,將教育優勢有機整合,充分發揮。對問題學生,要了解其個性品質和能力的潛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異性,從而激發其進步的主動性。

        3.用愛心喚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8篇: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問題;認識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給予各個方面培養的各種教育活動的基本總稱,是學校各項教育工作中必須重視的首要工作。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教師根據一定社會、一定時代、一定特定環境的客觀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規律地對學生施加正面影響,促使他們具有與時共進的社會所希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當今的小學生代表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直接關系著21世紀中國在世界大環境的面貌,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關鍵所在。作為教師,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高瞻遠矚,以戰略的世界眼光來認識新時期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客觀必然性,嚴肅認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過程的特點,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

        一、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意義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壞了,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處使用,否則沒有品德的人,學問和本領越大,就能為非作歹愈大。”所以對小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極其重要。(一)有利于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品質。小學階段是兒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觸社會,了解生活,學習基本知識的起始階段,也是形成基本人生觀、基礎價值觀、世界觀以及良好品質的基本形成階段。在這個階段,加強基本的道德品質的培養,注意道德修養、道德判斷、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會使其受益終生。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講:“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所以,抓住人生初始階段時機積極促進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二)有利于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水平。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持續深入,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日益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越來越顯現,既然要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那么不可否認地就要加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水平。培養視野寬闊、責任心強、整體素質水平高、具有耐心、恪守紀律的教師隊伍是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所以,教師在平常教學和日常生活過程中,注重實施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影響,必須以身作則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和水平。(三)事關于中華民族振興與國家富強。曾說:“青少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祖國的希望,民族地未來。”“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從國家未來前途命運的高度去認識做好小學階段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突出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牢牢占領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這塊主陣地,對于幫助他們構建健康成長的大環境,為國家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當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素養、教學方式的影響,當前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效率還不令人滿意,效果不理想。(一)不適應社會與時展步伐。當前在全面推進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社會各個方面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可否認學校傳統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方式方法上比較簡單滯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側重“說教”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其思想觀念與現代社會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現象,教學方法缺乏相適應的創新,加上教師的基礎教育理論知識儲備跟不上現代社會的發展等,學生動手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明顯不夠,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轉化為現實社會發展節奏的能力需要。(二)不適應教育觀念變革與更新。側重于知識傳授的傳統應試教育模式,更多的是關心學生學到和背記了多少知識,而對思想品德教育一般都是能應付就應付,應有的重視沒有到位。由于實踐中嚴重缺乏對學生學習興趣、探究能力、情感因素的專注培養,應試教育自然也慣性地過于重視思想品德教育課的考試成績,教育觀念僵化和滯后,致使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喪失興趣。(三)不適應小學生品德心理發展。很多年輕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不了解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發展規律,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缺乏自覺,不注意考慮學生的感受,普遍存在教學工作中;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齡發展特征也不顧及,淡化與弱化隱性教育,加上經常不能積極采取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育內容和方式,使學生不能正常向著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標發展,從而導致小學生心理不能夠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三、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具體的有效措施

        如何加強改進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嶄新的良好姿態迎接新常態的挑戰,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艱巨的任務。我認為,做好新形勢下學校特別是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必須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找準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切入點關鍵點,使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德育工作得以持續良性發展。(一)注重確立思想品德教育主導地位。學校的秩序功能決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功能支撐作用對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導向作用。因此,從學校領導到全體教職員工在研究工作方式方法和計劃、措施的同時,包括在學生中、家長中,必須端正堅持思想品德教育為首的嚴肅態度,經常性地開展各種不同層次的思想品德教育研討活動,不斷增強全員思想品德教育意識,樹立起正確的導向作用,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導地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師綜合素養。面對現代化、信息化、科學技術創新對教師素質的要求,特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百年目標的實現對基礎教育提出的新的艱巨挑戰,每一位教師必須不折不扣的認真落實《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在認識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特殊性的同時,必須對自身思想、道德、業務、語言等方面的高度修養的重視。不僅要對有害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加以堅決的抵制,注重培養學生的美德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而且要用自己的綜合素養和人格魅力,通過改進、傳承、創新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啟迪學生,感召學生,才能夠取得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效果。(三)注重班級核心管理工作隊伍建設。班級工作是學校實施教育方針,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建立一支以班主任為主,全體任課教師為輔的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工作隊伍,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極為重要。我認為,班級核心管理工作建設來源于對班主任的選拔、培訓、激勵、考核管理;而班主任隊伍建設,又是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的現實管理者、組織者、主導者。因此,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保持經常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況,匯集班級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共同溝通并商討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一起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工作,發揮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作用。開展班級教育管理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完善選派機制,增強選派班主任的科學性,形成合理的班主任隊伍結構,而且要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加強班主任的考核管理工作,同時還要創新激勵機制,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達到完成教育、教學及班集體建設任務的目標。(四)注重創新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方法。一是緊跟時代步伐。現代教師必須從傳統的傳授教學模式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利用自己積累的知識創造性地引導學生進入豐富多彩的知識殿堂,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主體潛能,訓練學生的認知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活力。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尋找符合時展的德育內容,因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要與家長、社會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小學生道德“知、情、意、行”的水平,共同促進發展其道德能力,為他們以后能成為有用之才奠定扎實基礎。二是注重教育層次。由于教育針對性強,確定思想品德教育目標必須以低、中、高三個教育層次實踐,努力取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具體操作來看,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基本本情況,掌握其心理動態;通過建立心理咨詢室有計劃地開展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個別咨詢與輔導;積極開通教師和家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全過程之中。三是把握典型示范。小學生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人師表的作風對于構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意義不言而喻。教師經常向學生展示各時代的民族精神,利用榜樣示范教育,引導學生模仿典型行為,把道德觀點和行為規范具體化、人格化,從而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理性的教化效果。四是豐富課外生活。筆者通過走訪調查,許多學校能夠很好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教育效果未能令人滿意。我認為,多種形式的課外生活課首先要讓學生共同遵守服從集體的生活準則,深刻理解勞動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參加勞動,增強勞動的自覺性,點滴積累對社會的義務感,愛惜勞動成果為主,輔助以校內勞動、大掃除,或社會公益勞動為主要內容的勞動教育,如到敬老院為孤寡老人搞義務勞動或當文明禮貌、文明交通、文明生態勸導員,培養其自信心及責任意識,或在“勤工儉學”過程中體驗生活,使思想品德教育得到自覺提升。五是利用現代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化傳輸媒體,使思想品德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都發生了快速變化,也為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空間不斷得到擴展。學校教師要充分地、正確地、科學地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于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踐探索。通過正確探索處理“現代教學媒體與現代教育思想”、“現代教學媒體與教師主導地位”、“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媒體”等關系,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感知,在短時間內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在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健康環境,從而大大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第9篇:學生品德教育范文

        在我國這一概念最初被應用于文學理論研究領域,進入二十一世紀才被引入教育領域,并逐漸成為教育研究領域的焦點。不過,多數研究者將研究側重點放在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而忽視了從這個角度研究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本文擬從主體間性視角探討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以尋求提升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某些問題

        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片面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即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方式將教師視為思想品德教育行為的主宰者,而將中學生視為純粹客體,忽視了中學生在思想品德接受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片面強調單向灌輸的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關系和教育效果。

        1.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體現在等級觀念上。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將教師與中學生看成“主體—客體”的關系。在這種不太平等的關系中,作為主體的教師始終高高在上,處于支配地位。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學生被視為有待改造的對象,中學生的人格、尊嚴、權利得有所忽視,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往往被忽略。在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中學生有時被邊緣化,只是聽眾,整個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往往成了教師的獨角戲。曾有學者指出:“主體性(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體與客體間的活動,是主體對客體的改造、塑造、甚至征服。也就是說,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強調的是受教育者(中學生)個體對教育者(教師)的服從、認同,教育者占據主體地位,受教育者只是被馴服的對象,或者把受教育者看做被改造、被填充的對象,而忽視了受教育者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以至于把受教育者客體化、物化、非人化,由此最終導致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完全被動的局面而難以受到應有的效果。”[1]可見,教師與中學生地位的等級差異,使得他們之間不易實現相互理解并形成良性互動,往往導致雙方關系的欠和諧。

        2.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體現在教育模式的單向性上。在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由于教育對象是未成年的中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教育活動片面夸大教師的作用,教師成為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的主宰者,處于絕對的支配地位,教育模式是由教師傳入中學生的單向活動。教師與中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互動性差。思想品德教育基本通過“灌輸”實現,中學生被視為被動接受教育的容器,其主觀能動性被忽視。在這種教育模式中,教師與中學生不是平等和諧的互助關系,而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哈貝馬斯指出,人類的存在并非以一個獨立的個人做基礎,而是以“雙方理解”的交往作起點。[3]缺少中學生的積極參與,忽視與中學生的良性互動,單向的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無法取得好的成效。

        3.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還表現在教育效果低。在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教師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不太重視中學生的實際需求,教育內容往往脫離實際。在教學活動中,只告訴中學生“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卻不解釋中學生所關心的“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不該那樣做”,因此不易取信于中學生,不易激發他們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實現真正的內化。其結果便是,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偏于形式,課堂成了教師空宣講的地方,中學生缺少積極性,也不易有所感悟,產生共鳴。

        三、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過程是教育者(教師)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影響,促使受教育者產生內在的思想矛盾運動,以形成一定社會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4]從中不難看出,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由教師、中學生、教育媒介和教育環境四個基本要素構成的。主體間性視域下的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于傳統的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將該四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在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承認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重視教師與中學生的互動。

        1.在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與中學生之間是“主體—主體”的和諧關系,而非“主體—客體”的對立關系。傳統的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將教師與中學生視作“主體—客體”關系,即作為主體的教師對作為客體的中學生的教育、塑造改造,二者間時有緊張的關系。顯然,教師與中學生之間不應是不平等的主客體關系,這不符合教育規律,不利于取得預期教育效果。在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與中學生是一種“主體—主體”平等和諧關系,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教師的主體性體現在對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和修訂上。中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教育活動并及時反饋自己的真實感悟。誠如雅斯貝爾斯所言:“教育是人與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傳遞的活動。而人與人的交往是雙方(我與你)的對話和敞亮……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5]有必要指出,我們在呼吁尊重中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不能顧此失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淡化了教師在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2.在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與中學生之間積極溝通交流,實現良性互動,而非單向的壓迫性灌輸。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往往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思想品德教育成為教師的單邊行為,缺少中學生的參與。教育模式只是由教師到中學生的單向活動,教師負責“教授”,中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二者之間往往缺乏溝通與互動。不難看出,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影響了教師與中學生的關系,不太符合教育規律。任何實踐活動都離不開交往,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亦如此。至于這一點,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十九世紀就有過如下闡述:“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6]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順應教育實踐規律,確立了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倡導教師與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將教育行為視為雙方的知識共享與情感共鳴,重視彼此良性互動,有助于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3.在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辯證繼承與發展。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雖然有其缺陷,但并非一無是處。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對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全盤否定,它是對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批判繼承與發展,是一種揚棄,即既克服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不足之處,又保留其積極因素,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升級。具體表現為: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繼續重視教師在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并強化教師在此過程中的組織能力與監管能力;同時關注中學生在此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中學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參與與能動作用,積極推動教師與中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促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成為中學生的內化過程,切實強化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實際效果。

        四、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實現途徑

        雖然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響仍然存在,但是只要我們下定決心,采取恰當的途徑就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推動我國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進步,確立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導地位。

        1.確立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所以在舉步維艱,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過于夸大教師的作用,忽略了中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作用,教師與中學生之間是支配與被支配的對立關系。要確立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須首先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承認中學生的平等地位,重視中學生的能動作用,努力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者,而是中學生的朋友、知己、榜樣。中學生也不再是令教師“頭痛”的冷眼旁觀者,而是教師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的合作者。

        2.確立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實現由單向灌輸教育向互動式溝通教育模式的轉變。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應該是教師與中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并最終實現中學生自我道德內化的過程。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原因在于忽視了教師與中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并不是一個被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7]要確立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拋棄傳統的教師唱獨角戲,即單向灌輸的教育模式,而應當充分激發中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喚起中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中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多批判,真正實現教師與中學生雙向互動,建構互動式溝通教育模式。

        3.確立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須摒棄脫離實際的空洞乏味的教育內容,實行身體力行的社會實踐活動。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教師照本宣科,脫離社會實際,不能深入地解答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有關思想品德的困惑,挫傷了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易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主體間性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要汲取傳統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某些教訓,摒棄脫離實際的內容,精心選擇中學生感興趣并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積極實行中學生身體力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中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將教學內容內化為個人的思想品德要求,并逐步外化為個人自覺行為。

        五、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特级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 日韩美女黄大片在线观看 | 视频在线欧美十亚洲曰本 | 天天看天天爽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