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

        第1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和智慧城市這個概念一樣,智慧旅游也不是一個新概念。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和業態的發展,智慧旅游的內涵也在不斷變化。如果說智慧旅游的前世基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科技),那么它的今生則主要基于“DT”(Data Technology數據科技),可以說“互聯網+”賦予智慧旅游這個老詞以新生機、新意義和新活力。研究“互聯網+”時代的智慧旅游,我們則必須首先把它放在“互聯網+旅游”、線上旅游、整體社會經濟發展等元素所構成的大框架中去探討。

        “智慧旅游”的概念界定

        2014年,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了《中國智慧旅游城市(鎮)建設指標體系》,對智慧旅游的概念進行了如下界定:“智慧旅游是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面向旅游業的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是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豐富旅游者體驗,提供高品質、高滿意度服務,實現旅游資源及社會資源的共享與有效利用的系統化、集約化的管理變革。智慧旅游的本質是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務、改善旅游體驗、創新旅游管理、優化旅游資源利用為目標,增強旅游企業競爭力,提高旅游行業管理水平、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工程。”

        智慧旅游概念中的關鍵詞除了“技術”,還有“體驗”、“管理”和“服務”,這反映出智慧旅游不僅要有技術上的智慧,還要有管理和服務上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能讓游客體驗到這種智慧,而不是旅游服務提供者自以為“很智慧”。旅游業本身是一種體驗經濟,可以說為游客創造極致的用戶體驗是發展智慧旅游的基石。

        “智慧旅游”與“互聯網+旅游”

        當下“智慧旅游”與“互聯網+旅游”都是旅游行業的高頻詞匯,至于二者的區別與聯系,本報告認為相比“互聯網+旅游”,“智慧旅游”是個更大的概念,也是旅游業發展的終極目的。“互聯網+”是當前實現“智慧”的一種有效途徑。所以發展“互聯網+旅游”與發展“智慧旅游”并不矛盾,可以說“互聯網+旅游”賦予了“智慧旅游”更豐富的內涵、更強勁的發展動力。

        目前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通過“互聯網+”來推動智慧旅游發展。2015年9月,國家旅游局《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指出“到2018年,我國旅游業各個領域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互聯網成為我國旅游產品創新和業態創新的重要動力,成為我國旅游公共服務和行業監管的重要平臺;在線旅游投資占全國旅游直接投資的10%,在線旅游消費支出占國民旅游消費支出的15%。到2020年,旅游業各領域與互聯網達到全面融合,互聯網成為我國旅游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和重要支撐,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化的國家智慧旅游公平服務平臺基本形成;在線旅游投資占全國旅游直接投資的15%,在線旅游消費支出占國民旅游消費支出的20%。”

        智慧旅游與線上旅游

        由于當前線上旅游的概念比較熱,而且線上旅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大眾的生活中,所以很容易把“線上旅游”等同于“智慧旅游”。本報告認為線上旅游只是智慧旅游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智慧旅游不僅包括線上的智慧,也包括線下的智慧。線上旅游的概念是“依托互聯網,以滿足旅游消費者信息查詢、產品預定及服務評價為核心目的,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區、租車公司、海內外旅游局等旅游服務供應商及搜索引擎、OTA (Online Travel Agent)、電信運營商、旅游資訊及社區網站等”。由此可見,線上旅游關注的主要還是互聯網,而提升旅游體驗只做好互聯網是不夠的,還有景區生態保護、基礎設置建設等很多方面。舉個具體例子,當下我國各大旅游區的“廁所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一大批設施先進、衛生舒適的旅游廁所正在建設或改造的過程中。廁所顯然不屬于我們通常理解的線上旅游的范疇,然而廁所革命則是發展智慧旅游的重要方面。

        如果本報告著太多筆墨來梳理“智慧旅游”與“線上旅游”的區別和聯系,那就顯得太過書生氣,而且也沒多大意義。在迅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很多新興事物的內涵和概念隨著實踐的發展也是在不斷變化,沒必要在理論層面探討太多細枝末節的東西。如果要給游客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線上與線下不是取代與被取代的零和關系,而是要相輔相成、互補發展、良性互動,讓線下用戶能夠享受得到線上渠道的快捷與便利,讓線上用戶感受線下服務的安全保障與貼心舒適。無論線上旅游怎么發展,游客最終的旅游活動主要還是在線下完成的(網絡虛擬旅游除外)。所以說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是智慧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近來在線旅游服務商紛紛加強對線下旅游資源的整合,而一些線下的傳統旅游社也在發力線上渠道,比如中青旅的遨游網、眾信旅游的悠哉、港中旅的芒果網等。

        線上旅游發展現狀與特點

        線上旅游雖然不是智慧旅游的全部,但它在“互聯網+”時代已經成為智慧旅游發展的重要領域。那么我國在線旅游行業發展現狀如何?呈現哪些特點?

        市場規模迅速增長。根據艾瑞咨詢的《2015年中國在線旅游度假行業研究報告》,2014年中國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達3077.9億元,比去年增長38.9%,占旅游業總收入的比重為9.2%,比去年提升1.7個百分點。2014年中國在線旅游度假占整體休閑游市場的比重為10%,未來幾年會持續上升,預計2017年將達到15.6%。

        周邊游呈上升趨勢。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14年中國在線旅游度假用戶度假類型仍以國內游為主,但比例同比有所下降,周邊游和出境游用戶比例均上升,尤其是周邊游增幅顯著。

        價格并不是游客選擇在線旅游最重要的原因。很長一段時間“網購”和“廉價”這個詞很密切地關聯在一起,其實消費者在網上購買產品或服務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圖便宜。艾瑞咨詢對在線旅游度假用戶的調研就反映了這一點。調研結果顯示,相比傳統渠道,“品類豐富、選擇多”是用戶選擇通過網絡購買度假產品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在線支付便利”、“提供目的地游記/攻略”和“提品點評以供參考”,“更低的價格”位列最后。

        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移動端下單購買旅游產品。根據艾瑞咨詢對在線旅游度假用戶的調查,比較2013年和2014年這兩年在線旅游度假用戶的下單方式,可以發現一個重要的變化,那就是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再通過PC端登錄相關旅游網站下單,而是熱衷于通過智能手機客戶端下單,這與整個互聯網行業移動化的發展趨勢相契合。這啟示在“互聯網+”時代,旅游行業面向消費者的信息化建設,一定要把移動端的產品和平臺做好。

        購物和旅行社團費是最主要的消費類別。根據艾瑞咨詢的調研,在線旅游度假用戶出游時最主要的消費類別是購物、旅行社團費和交通,這三項的比例遠遠高于住宿、娛樂和餐飲。“吃、住、行、娛、購”是旅游行業的五大主要因素,而在線旅游度假用戶在“購”上的花費最多,這顯示出進一步規范指引旅游購物市場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旅游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行業,影響到多個行業的發展。旅游的具體種類包括鄉村旅游、農牧旅游、商務旅游、研學旅游、養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閑度假、文化旅游等。每種旅游類型都和一個行業緊密相關。比如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產業已經成為一個朝陽產業。而養老旅游就是養老產業的一個重要領域。此外,旅游業包含因素眾多,涉及食、住、行、游、購、娛、體、療、學、悟等。旅游業涉及因素眾多,包含很多子行業,需要各子行業進行協調配合,食、住、行、游、購、娛等各類企業之間存在復雜的、交易與合作關系。

        一個國家旅游業的發達程度本身就是其經濟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體現。從世界范圍來看,一個國家和地區,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越高,居民旅游的行為也就越普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大眾旅游”的時代。旅游業不斷發展壯大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反過來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旅游業每增加1元收入,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3元收入;旅游業每增加1名從業者,可增加相關行業5個就業機會。旅游業影響、帶動和促進的相關行業多達110個。根據世界旅游與旅行理事會(WTTC)的報告,全球2014年旅游和旅行對GDP直接貢獻2.36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的3.1%。2014年旅游和旅行對GDP的綜合貢獻達7.58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的9.8%。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2015中國“旅游+互聯網”大會上表示,未來5年,我國“旅游+互聯網”將在軟硬件設施建設、在線旅游交易以及所催生的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等方面實現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有望創造“3個1萬億紅利”,成為新常態下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我國旅游人群的特征分析

        當前在線旅游移動化和出境游快速發展,成為我國旅游業當下發展的兩大趨勢。那么我國在線旅游移動端的游客和出境游的游客有什么特征?

        在線旅游移動端人群特征:根據艾瑞咨詢的《2015年中國在線旅游移動端行業研究報告》,2014年中國在線旅游移動端用戶從性別來看,男性占66.4%,女性占33.6%;從年齡狀況來看,以25-35歲青年人群為主。其中25-30歲區間人群占比最高,達整體比例的31.8%,其次是31-35歲年齡段,占比28.9%;從受教育程度來看,本科學歷用戶占比最高,達65.5%。其次是大學專科學歷,占比19.2%;從婚姻狀況來看,已婚已育用戶所占比例最高,達到60.5%,其次是未婚人群,占比27.4%;從職業狀況來看,主要集中在企業中級管理人員(27.8%)與普通公司職員(25.8%);在收入狀況上,月收入主要分布在3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用戶占比最高,為28.2%。

        出境游人群的特征:2015年9月7日,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WTCF)《中國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費市場調查報告(2014-2015)》。報告顯示,中國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場和最大的消費國。2014年,中國出境游客人數達到1.09億人次,同比增長11%,在國際游客中的比重達到9.58%。中國出境旅游消費總額達到1650億美元,同比增長28%,出境旅游消費在國際旅游收入中的比重達到11%。從性別上看,中國女性出境游客占58.5%,比男性的41.5%高出17個百分點。按年齡劃分,中國出境游客中,占比最大的是80后,比例高達44.89%;70后位居其次,占25.72%。90后的出境游客比例為11.39%,超過了60后的9.97%、50后的8.04%。

        我國旅游業發展的趨勢和特點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國內旅游業發展呈現出一些新趨勢、新特點,主要體現在大眾化、產業化、散客化、個性化,以及分享經濟方興未艾。

        大眾化、產業化: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大眾化與產業化是相伴相生的。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2015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場。2005年至2014年,我國國內接待游客人次持續增長,國內接待游客人次由12.12億人次增長到36.11億人次,近10年年均增長率高達12.9%;國內旅游總收入由5286億元增長到30312億元,近10年年均增長率高達21.4%。我國入境旅游收入躍居全球第三,僅次于美國和西班牙。

        第2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旅游職業院校;職業核心能力;培養

        一、引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根據《全國高職高專旅游管理類專業發展調研報告》顯示,到2009年獨立設置高職院校1215所,招生數達313.4萬人,與本科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在校生964.8萬人,高等職業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工作模式的不斷變革,人們的職業觀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發展已成為順應時展的現實要求及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

        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能適應崗位不斷變換,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稱為“關鍵能力”,在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也有人稱它為“關鍵能力”;美國稱為“基本能力”,在全美測評協會的技能測評體系中稱為“軟技能”;香港稱為“基礎技能”、“共同能力”等等。1998年,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8項,稱為“8項核心能力”,包括: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創新革新、外語應用等。從其內涵和特點分,職業核心能力可分為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兩大類。

        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個人的,一般有具體和明確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它主要指獨立學習、獲取新知識技能、處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勞動者的基本發展能力,是在職業生涯中不斷獲取新的技能、知識、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職業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等能力。

        社會能力是指與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會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發展能力,它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特別是在一個開放的社會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職業社會能力包括:“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革新創新”、“外語應用”等能力。

        三、旅游職業院校加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意義

        (一)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

        職業教育正不斷從傳統的“工具性”的謀生型教育,向著“發展性”的適應性教育轉變。現代的職業教育既要培養就業者崗位的勝任能力,也要培養就業者的職業適應能力;既要培養就業者上崗的基本專業技能,也要培養就業者具備適應科技迅速進步、適應經濟快速發展、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的精神力量。

        職業核心能力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廣泛的可遷移性,其影響輻射到整個活動領域,對人的終身發展和終身成就影響極其深遠。立足職業人才的全面發展,加強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知識經濟社會的現實要求。

        (二)適應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飛速發展,旅游消費水平逐年提高,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隨著中國加市場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中國旅游業也將從產業化向國際化發展。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國際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國際旅游目的地。那時,中國的旅游產業規模將是現在的六倍,如此富足的旅游客源,無疑給中國旅游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和機遇。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旅游業已逐步走向成熟。旅行社業由于外資與合資旅行社的跨進,客源結構由單一入境游變為入境、出境、國內游三大業務板塊;飯店業多元化的產權結構和與世界接軌的管理模式;旅游的主題也從單純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轉變為涵蓋各個行業、各個年齡層次和各種文化背景人群的旅游主題。這些發展變化決定了在人才需求層次方面需要大批掌握一技之長、有創新能力和服務意識、較高的職業核心能力、從事旅游經營管理和接待服務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而旅游業的大量人才缺口也正在于此,人才需求的變化給旅游高等職業教育帶來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三)實現人才的全面發展

        聯合國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重申了一個原則:教育應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感受能力、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的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競爭能力、全面發展的職業人,讓每一個職業人能夠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從而實現自我價值。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單純培養崗位的動手技能是遠遠不夠的。中國科學院和美國耶魯大學合作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在現代社會中,對于體能、技能、智能的獲得,社會需要支付的成本分別為1:3:9,而人的體能、技能和智能對社會財富的貢獻則分別是1:10:100。相對于技能而言,這里的“智能”更多表現為“智慧”、表現為“核心能力”的范疇。智能(職業核心能力)的獲取正是人們獲得自由和發展的基礎,是獲得成功的鑰匙,是人們在經濟生活中獲取財富的關鍵。沒有職業核心能力,不可能在急速發展變化的經濟生活中獲取應有的財富,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發展;因而不可能獲取“滿意”的職業和擁有“幸福”的感覺來源。同時,個人職業核心能力的發展也是實現社會發展的根本手段。

        四、旅游職業院校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策略

        (一)由重視專門技能向重視職業核心能力轉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重視專門技能向重視職業核心能力轉變。由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承擔的山東省人文社科項目“旅游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研究”課題組以100家涉外旅游企業(國際品牌酒店60家,國外酒店20家,國際旅行社20家)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旅游企業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人才能力需求的重視程度。通過調查發現,旅游企業對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能力關注度,突出表現在“良好的職業素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專業技能”三個方面。

        (二)重視課程開發、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

        隨著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科技進步和產品的更新換代,過多地依賴教材,不重視課程開發,已經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為此,更加重視課程開發環節,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改變傳統的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課程內容,開發教學案例,不能停留在傳統的照本宣科教學模式上。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法、項目工作法等來體驗學習,提高學習興趣,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知行合一,教、學、用一體化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強調校內外實訓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形成了以“需求導向的專業課程、雙師雙證的師資隊伍、工學結合的教學情境、校企合一的實訓基地、供需一體的訂單培養”等為主的教學體系,把專業課程實訓、校內生產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緊密銜接,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學院建設有四星級標準的酒店和具有全資質的國際旅行社,可提供學生校內實境教學,在國內外建設有近百家實踐教學基地,涵蓋了80%的國際知名品牌酒店,基本實現了我院教學與實訓零距離、實習與就業零距離的人才培養特色。

        (四)注重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

        第二課堂活動是學生在課堂外與人交流、溝通的不可或缺的平臺,已經成為學生展示才藝、才華的舞臺,對加強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專題素質教育講座,從分發揮學生社團、興趣小組等作用,指導開展與專業活動相關的實踐活動,更好的將專業技能與才藝相融合,在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體現行業色彩,開展職業素養教育

        旅游行業是典型的服務行業和窗口行業,要求從業人員具備敬業、愛崗、服務大眾的職業精神。山東旅游職業學院自建校以來,始終堅持教育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堅持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促進學生精神成人,在培養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合格公民的基礎上,塑造適應旅游業發展需求的具有國際視野與終身學習能力的現代旅游服務精英人才,提煉出“我們是紳士淑女,我們服務紳士淑女”的核心辦學理念。學院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倡導文化育人、環境育人,形成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與品牌文化五大系統彼此呼應的特色校園文化體系,把校園打造成為“沒有客人的賓館”,使學生在這樣的校園氛圍中逐漸養成旅游業從業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

        第3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一、地方旅游歷史文化教材建設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游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它們是吸引人們產生旅游行為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自然資源如果沒有文化內涵,只是純自然景觀,是難以成為現實的旅游資源的。德國學者李凱爾德指出:價值是文化對象所固有的,因此我們把文化對象稱為財富,以便使富有價值的現實同那不具有任何現實性并且可以撇開現實性的價值本身區別開來,自然現象不能當成財富,因其與價值沒有聯系。中國的旅游資源在國外游客看來,主要是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在吸引他們,根據有關統計:21.9%的國外旅客是為了游覽中國的名勝古跡,50.9%的旅客是對中國人民的社會方式、生活習俗、文化事業、倫理道德感興趣。因此,加強地方旅游文化研究,建設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已成為高職旅游專業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完善學生知識體系的需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孕育不同的歷史文化,地域性是其歷史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旅游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失去地方歷史文化知識,旅游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就是一個有著明顯缺陷的體系。由于課程和教材體系的局限,決定了學生知識體系的局限。全國統編旅游教材就其內容而言,是針對整個旅游行業所應有的通用知識,但缺乏地方旅游歷史文化知識,從知識體系角度而言,學生的知識體系是有相當局限的,而旅游資源的地域性特點更是決定了學生知識體系中不能缺乏地方的歷史文化知識。

        (二)滿足學生未來職業工作的需要

        高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高技能應用性人才。不論是導游、飯店管理還是客房服務、旅游管理等方向,學生就業主要是在本地,因此,地方旅游文化知識理應成為其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即使今后人才流動頻繁,但對服務地歷史文化的學習與掌握仍不可忽視。因此,把地方旅游文化教材作為旅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彰顯學校特色的需要

        特色教材的建設是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旅游業的特色是本土特性明顯,沒有本土的教材,要培養本土的人才也是無米之炊。當今,高職旅游教育所用教材多數為面向21世紀高職高專系列教材,這種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缺少本土特色或與本土旅游概況聯系不緊密,以致本土適應性不強。

        加強教材本土適應性改革應該突出本土旅游資源的特點、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增強本土旅游的案例教學,以便提升本土旅游的服務層次和水平(四進教,\'i專業化發晨的需要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旅游業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如果教師還在根據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那么,學生必然無法適應新的環境。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新的旅游景點,新的旅游方式的不斷涌現,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才能保證自己所教的學生在未來的實習和T作中,有更強的競爭優勢。因此,通過編寫地主旅游文化教材,迫使教師到旅游企業去掛職或參與他們的管理和決策,去有關政府機構了解方針政策及地方的經濟發展狀況。這些舉措的實施有利于教師開闊視野,提高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教師快速成長。

        二、學材理論及其發展

        “學材”是廣義的教學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教科書相比,它是用于“直接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材料。教科書“學材化”問題是與“學材”概念的提出密切相關的。“學材”概念最早由日本的教科書研究中心提出。在其《關于教科書的內容和版式的改革》的研究報告中,教科書研究中心提出了變教科書為學生“學材”的建議。這一建議在1987年被當時“文部大臣咨詢機構臨時教育審議會”接受,“學材”這一概念也被寫入了教育改革第三次審議報告之中。“學材”這一概念一經提出,便引起我國學者廣泛關注。沈曉敏(2001)首先對日本在教科書“學材化”研究方面的成果進行了系統地介紹,使“學材”這一概念為我國學術界所知。鐘啟泉(1989)提出在新的信息技術時代,教科書要發生轉型,從歷來的“作為教學之用的主要教材”轉型為“作為學生之用的主要教材”,簡言之,就是從“教材”轉型為“學材”。有學者認為從“教材”到“學材”不是簡單的概念置換,而是標志著新的教學觀的確立。

        從世界范圍來看,隨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和派納的存在體驗課程理論逐漸被教育界所接受,現代教材的功能正由教的方面向“學材化”研究的方面轉化。國外有學者把課程觀的轉變概括為六條,其中第六條是“從突出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向突出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的轉變”。許多新編教材不僅把教科書當24高等職業教育成學習的資源,還強調教科書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工具,多數教科書都把教學內容和學習過程結合起來進行編寫,使課本成為學習的指南。由此可見,教科書的“學材化”是世界性的課程教材發展趨勢,是任何國家的教材改革必須遵循的規律。

        高職學材建設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發展”,即從學生的T作和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和反思;突學生的職

        業活動,讓學生通過在T作情境中的經驗性學習,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習的過程成為與客觀世界、他人、自我進行對話和交往的過程,成為實現自身價值和體現自身人格的過程,使學習成為創造世界、探索自我、結交伙伴的三位一體的對話性實踐,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止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即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

        三、學材視角下的高職地方旅游文化建設

        (一)參與主體多元化

        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高職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的背景下,邀請企業職業人來共同編寫作為教學主要內容的高職教材就是一條高職教材改革的必經之路。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部分都是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專職教師,雖然有著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但對企業實際和行業特點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實際動手能力和行業、企業的專家有一定的距離,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教材建設向縱深的發展。因此,吸引行業專家參與教材建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由于高職教育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業特點,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全國統一編寫的可能性很小,而一校獨編寫義往往不夠全。因此,邀請企業職業人參與教材的編寫就可以把企業最需要的技能要求編寫到教材中,充分體現職業特色。通過職業人的參與,可以避免學校教師在實踐經驗上不夠豐富的弊端,可以讓我們的職業教育緊跟職業發展的最新動態。

        (二)材料來多樣化

        從旅游發生學角度而言,旅游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既有人類“遠方崇拜”的天性問題,也有人們“換換環境”和獵奇的心理因素問題,遠方世界必須有不同于本土的風土人情、生活氛圍,才能導致人們對它的憧憬、遐想和行動。因此。地方旅游歷史文化教材在內容選取上,必須充分發掘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地方文化知識,包括地方歷史、地理、經濟、文學、藝術、宗教、建筑、物產等內容。l大j此,要充分挖掘地方歷史文化典籍、詩賦、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注意反映生產與社會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做到有創見性、針對性和科學性,使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兼職教師、講座(客座)教師,開展名師講學、授課或作報告。

        (三)社會和謇庭應加強對大學生網絡創業的關注和支持

        第4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新國五條細則及各地方版的細則的出臺,更趨向于為今后以稅費調節為主的長效性調控機制逐漸形成和出臺提供時間窗口。”潘媛分析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以新型城鎮化為載體的內需釋放,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有繼續發揮應有作用的需要,穩中求進的經濟指導方針更容不得房地產調控矯枉過正。這是導致政府調控留存空間的內在原因。”

        政策繼續實施對房地產行業不放松的宏觀調控,繼續打壓地產市場。種種不利因素導致房地產行業原有的住宅地產發展計劃略顯窘態,而商業、旅游和養老地產正為房企提供新的發展契機,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已展開掘金嘗試。

        “房企應擺脫單純的房地產開發模式,結合自身能力,審視市場定位,成為城市綜合運營商和細分市場領導者。”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在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提出。

        房企融資新渠道

        房地產市場調控依舊嚴格,新開工項目融資渠道變窄,開發商回籠資金壓力增大,而房地產信托產品幾近停發,銀行也調高對房企的信貸風險,這些都加劇了房企社會融資的難度。近些年,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在國內發展迅速,作為一種融資途徑開始深受房企的青睞,其投資方式呈現多樣化發展。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共發生80起投資案例。在披露投資方式的案例中,股權與債權結合的投資方式為房地產基金的首選。

        股權投資是一種權益性投資,注重被投資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和資本增值,且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和重大決策,投資風險相對較大,投資期長,借助退出機制出售持股獲利。房地產基金在實施股權投資時通常要對房企項目進行市場調研分析、土地競標觀察和未來前景估值等,期間委托成本高,市場風險難以把握,退出難度較大,直接影響投資回報率。此外,在期限短收益率高的各類債權投資方式前,房地產基金如何得到LP(有限合伙人)對股權投資的認同,也是其進行股權投資的一大難點。私募房地產基金通過股權投資參與房企項目運作,共擔盈虧,為房地產市場注入長期發展資金,股權投資作為一種戰略投資,將是私募房地產基金未來發展趨勢。清科研究中心注意到,近年私募房地產基金股權投資比例上升,未來會逐漸淡化“明股暗債”的陰影,以明晰的股權投資方式完善房地產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警惕商業地產泡沫

        商業地產是以經營商業活動為主題的房地產細分行業,涉及商場、娛樂場所、休閑場所和其他消費場所的一個綜合商業經營市場。據仲量聯行統計,中國新興城市50強城鎮人口達2.6億,輻射人口3.7億。預計到2020年,甲級辦公樓存量將新增3,000萬平方米,現代零售物業將超過1億平方米,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商業地產迅猛增長。國內房企對商業地產開發的典型模式多采用“租售結合”,將一層出租,其余出售,這種經營模式符合目前房企發展現狀。房地產限購政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炒作住宅房價的現象,迫使部分投資者轉向商業地產,而地方政府也積極地推崇商業地產的開發,這就加快了商業地產的發展,2012年全國商業地產新增供應量較上年上漲22%。

        商業地產未來發展前景可觀,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已嘗試介入。據清科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2012年在商業地產領域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共有14起投資案例,涉及金額7.44億美元。當前,房企對商業地產的開發多數是轉移住宅地產投資風險,不排除部分為投機性投資。清科研究中心認為,商業地產回報期長,占用資金量大,新增商業地產迅猛增加,容易導致市場定位不清、空置率上升、多數項目缺乏配套的管理和人才,盈利模式是否奏效有待時間檢驗。此外部分開發商懷揣投機心理,易產生商業地產泡沫。

        養老地產尚缺發展模式

        養老地產是介于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養老服務之間,以專門服務老年市場為主題而打造的一類高端住宅場所,它對配套設施和居住環境要求更高,集合了護理、醫療、餐飲和康復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地產。2013年北京率先開啟養老地產“元年”,將養老用地納入北京市國有建設用地范疇,這與當前社會老齡化速度加快和房地產行業轉型緊密相關。養老地產為房企帶來前景廣闊的投資機會,私募房地產基金可以布局有清晰發展思路的項目,著眼長期的投資回報。日本醫護型養老院以小規模多功能服務設施深受老年群體的歡迎,臺灣老年公寓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的基礎上創新經營方式,美國CCRC社區通過自費方式選取不同的養老套餐,這三類是國際上運營成功的養老地產范例。國內養老地產尚未發展成形,目前多以敬老院為主,這是政府公辦、私人經營的養老機構,另有家庭住宅養老小區和綜合養老社區,這類由房地產公司開發,不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但配備部分老年活動場所和娛樂休閑項目。

        面對龐大的老年市場,養老地產發展前景不可忽視。然而,養老地產在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已經實施的項目較少,想要做好養老地產并,還需要整合多行業間資源優勢。投資期長,回報低,更重要是發展模式不清晰。清科研究中心建議,私募房地產基金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投資案例,探索適合在國內環境下運作養老地產的盈利途徑,協助房企做大、做強養老地產市場。

        旅游地產防虛熱

        2012年房地產行業仍處于“寒潮”之中,但旅游地產呈現快速發展。據多家機構統計報告顯示,年內旅游地產的投資額突破萬億關口,涉及的旅游項目達到3000多個,甚至出現華誼兄弟、新華聯、華東電器和盛大網絡等企業跨行業投資旅游地產,以謀求新的投資機會。

        旅游地產是依托于旅游資源的優勢,集休閑、度假、養生和觀光為一體的新型地產開發項目。目前,旅游地產的投資模式大致分為依托自然資源的“寄生”模式、人為建造的娛樂休閑模式和陳述歷史人文為核心的城市主題模式,第一種模式借助自然資源的優勢,通過發展旅游來促進地產項目的開發,后續地產開發反哺旅游,實現旅游和地產的優勢結合,新加坡克拉碼頭是典型的成功范例;第二種模式經由開發商建立大型娛樂和休閑場所,營造出一種愉悅和放松的氣氛,以PGA國家度假村的高爾夫球場項目為核心代表;第三種模式僅在受歷史和文化熏陶的特點地區,重塑歷史文化景象,滿足人民的憧憬和向往,代表項目以古鎮開發、風俗節慶演出和旅游城市再規劃等,日本豪華登堡主題樂園為運作典范。

        第5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郵輪旅游;風險;市場容量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08-39 -02

        一、引言

        近幾年我們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選擇出外旅行顧客數量明顯上升。郵輪因娛樂設施完善,主體活動豐富,生活體驗獨特日益受到消費者親睞,成為近年來消費者追捧的旅行方式之一。 郵輪旅游以傳統遠洋客輪為發展基礎、游覽工具為海上大型旅游客船,將沿線港口作為中轉地的一種旅游生活。

        選擇郵輪旅游,白天可以在艙外欣賞美麗的海上風景,或者走出郵輪欣賞異域風情,感受異地文化。當你累了,躺在柔軟舒適的床上伴隨著郵輪的啟動轉向下一個站點。能夠讓游客充分利用時間并充分感受旅行的快樂。相對其它旅行方式,郵輪旅游提供適合的價格,以低廉的價格享受一站式服務,各類設施齊全讓消費者充分享受旅行的便捷,同時慢節奏的生活旅行方式也讓顧客體驗自由自在的輕松舒適感。

        有人評價郵輪為“漂浮的酒店”,有“海上流動度假村”之稱。總之,它不僅能夠運送旅客游山玩水、欣賞美景,還能提高休閑度假的綜合服務。但在郵輪旅游的發展過程中,要想實現更好的跨越,有些風險是要規避的。

        二、郵輪旅游風險

        風險是指會出現不幸事件的幾率及其發生之后會帶來的利益減少,也指因某種危險而造成傷害的可能性。這種危害涵蓋很多方面,對企業可能是經濟損失及其經營過程中造成的環境破壞,對個體可能是造成創傷或者疾病等。根據郵輪旅游的主體我們將風險劃分為郵輪企業面臨的風險和旅行游客面臨的風險。

        (一)對于郵輪旅游企業

        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是由于其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導致企業偏離原本設定的目標或因經營不善等問題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因其客觀存在性難免會對經營管理活動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只有最小化產生風險的可能性及其帶來的損失,才能有效地實現企業正常運作及發展。結合郵輪旅游的特性,郵輪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可以總結概括為以下風險內容。

        1.行業風險

        首先旅游作為服務業,其產品特性和強大的產業延展性決定了它的特殊地位,鑒于郵輪旅游業是綜合行業,其服務質量要求更高、服務范圍更廣。其次它依賴性很強,主要依賴于各個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環境。最后因其依賴性導致了它較為敏感和脆弱的性質,如果宏觀環境出現巨大波動,會對其形成致命的打擊。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嚴重影響顧客的旅游熱情,沖擊郵輪旅游業的發展,引發了一次旅行低谷。

        2.安全風險

        安全風險是指由于人為因素、機械故障、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危險、危害事故發生、造成嚴重損失的風險。

        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主要是郵輪上工作人員操作失誤或服務不完善等引發的事故。郵輪為游客提供從登船到離船整個航次的綜合性旅游項目服務,充分保障游客在整個航行服務中的人身安全。

        郵輪機械故障事故多發,乘客被滯留在海上數小時甚至數天,往往沒有能力來支持有效的制冷,食品供應和污水處理。2014年3月,福建省赴臺游組團社中國國旅(福建)公司包租 “維多利亞號”在臺灣基隆港航程過程中發生機械故障,造成游客無法按原計劃返回。

        自然環境因素帶來的風險主要是因外界環境不規則變化造成的經濟危害活動,損害物質生產或威脅生命安全。2015年,載有458人的重慶東方輪船公司所屬的 “東方之星”號郵輪在從南京到重慶的途中,因偶遇龍卷風翻沉,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

        3.生態風險

        郵輪航行過程中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較大。人為因素或者技術問題都會污染海洋生態環境,進而也影響著郵輪運營,觸發經營虧損。其中郵輪垃圾所造成的海洋環境污染最為嚴重,對海洋形成了難以挽回的影響。國際郵輪巡航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廢棄物,其中包括郵輪營運時產生的維修保養垃圾,還有游客制造的日常生活垃圾,其數量也難以計量。

        (二)郵輪旅游游客風險

        對游客個體來說,郵輪旅游本身也具有風險性。首先是郵輪食物因多為自助餐,其多含脂肪、低鹽、高糖混合物可能會帶來身體不適;其次郵輪空間封閉、人員較多,衛生問題一旦出現很容易使船上出現感染病。Joy M. Miller關于流感病毒的調查發現,在郵輪上可能會出現新型流感病毒,因郵輪空間的有限性,會導致病毒的快速蔓延,或者因不能及時治療導致旅客生命危險。

        最后郵輪上接觸到的紫外線較強,可能會曬傷身體皮膚,雖然泳池的海水可以舒緩肌膚,但它同樣可以加倍皮膚接受紫外線直接照射的值,使情況變得更糟。

        三、郵輪旅游市場容量變化

        市場容量概念不同于市場需求,重點強調在一定時期內市場能夠容納的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數量。雖然郵輪旅游存在風險,近年來市場需求量卻在不斷上升,同時,各大郵輪公司市場狀況的改善也使得郵輪旅游市場容量出現變化。

        (一)市場容量變化狀況

        觀察近年來數據發現,1981到 2008 年間世界郵輪存量平均每年增長7.2%,到2008 年,全球 CLIA 成員企業的郵輪船舶總數為 185 艘; 在2000~2009 年期間,總計有 130 艘新郵輪下水,而且每艘的容量可達到500 ~3000 人不等,由于絕大多數為雙鋪艙位,部分艙位能夠容納 3~5 人;自 2003 年 以來,每年以雙鋪艙位為標準的艙位利用率都能夠超過 100%。國際郵輪協會CLIA的一項最新研究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郵輪乘客數量達到2204萬。

        2015新增7艘郵輪

        在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基礎上,郵輪公司為了能容納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不僅會增加郵輪數量,相應地其服務也會得到改善,為適應消費者需求也設計得更加有特色。從2015年新增郵輪表中可以看出,單航次載客量新增近2萬名乘客,可見郵輪旅游近年來的受追捧程度。

        (二)市場容量變化原因

        郵輪航運業的良好發展一方面主要得益于游客數量的增長,另一方面技術支持支撐著企業能夠制造更多的郵輪。自上世紀80年代始,郵輪行業以其8.9%的增速遙遙領先旅游行業整體,是其增速的兩倍。在1990到2013年間,在全球范圍內郵輪旅客的數量以每年7.84%的速度增長。全球郵輪旅游消費滲透率1.4%,美國3.5%(累計21%);澳洲3.4%;歐洲1.3%;日本0.9%,新加坡3%。我國不到0.05%。

        實際生活中,體驗郵輪旅游主要享受其慢節奏的生活方式,感受獨立于繁忙上班生活之外的悠閑。然而在我國郵輪旅游受制于收入與休假制度,以短途游為主,客單價不高,近年來也有提高趨勢。2014年,70萬人次中國游客參加郵輪旅游(同比2012年增幅達到79%)。

        游客的人均花費達到2200美金,是整體旅游行業人均消費的1.8倍。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調查報告顯示,絕大多數消費者會選擇與他人結伴出游,或伴侶,或孩子,或家庭團體出游。

        同時數據發現郵輪旅游目標消費群體多為25歲以上,家庭年收入高于4萬美金。根據CLIA 2014年北美郵輪市場研究報告,北美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平均年齡49歲,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游客會傾向選擇慢節奏的旅行方式。超過1/3的游客年收入在10萬至19.9萬美金之間,收入較高的家庭會傾向于選擇郵輪出游,除了有足夠的支付能力以外也與其消費觀念密不可分。

        交通運輸部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郵輪旅客人數可能會突破450萬;到2030年,沿海郵輪旅客吞吐量可能達到3000萬人次左右。隨著郵輪旅游日益受到游客關注,預計未來郵輪市場容量將會得到進一步增長。

        四、總結

        雖然郵輪旅游存在著較大的風險,但其日益成熟完善的技術使風險得到了一定的規避。其獨特的旅行體驗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并親自參與郵輪旅游。雖然在中國市場,游客數量增速和占比遠不及國外,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場潛力巨大。

        參考文獻:

        [1] 孫曉東,馮學鋼.中國郵輪旅游產業:研究現狀與展望 [J].旅游學刊,2012,(02) : 101-112.

        [2] 蘇楓.試析發展我國旅游業的風險和應對策略 [J].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2014,(03):51-54.

        [3] Joy M. Miller . Cruise Ships: High-Risk Passengers and the Global Spread of New Influenza Viruses [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31):433-438.

        [4] 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 CLIA).2009 cruise industry overview [EB /OL]. http: //,2010-7-17.

        [5] Jeronimo Esteve-Perez and Antonio Garcia-Sanchez. Cruise market: Stakeholders and the role of ports and tourist hinterlands [J]. 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2015 ,(17): 371-388.

        第6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 工學結合 創新能力培養

        一、目前國內工學結合模式中學生創新能力的理論研究

        1.研究背景

        黨的十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這對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展了新的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旅游從業人員、社區居民以及游客的共同努力,旅游業應當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力量。旅游酒店專業作為此目標的堅實力量的提供者,根據市場的發展需求,將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作為職業院校甚至高等院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必選模式。但在此模式下研究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解決旅游酒店人才的培養中的以下問題:

        1.1目前學校相對注重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之下,學生對崗位的能力勝任,而對專業中的創新部分的教育幾乎為零。導致了學生畢業一味尋求基礎崗位工作,而在旅游大發展的前景下,卻對創新創業毫無理念。在工作崗位中對業務只是被動的完成,對市場和職位前景沒有清晰的目標。造成比較被動的就業形勢。

        1.2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是:構建多元化職業教育培養模式,建立適應不同群體需求的靈活多樣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我們不僅僅需要技能的掌握,更需要讓學生能夠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適當的創新創業,扭轉目前的就業形勢。

        1.3學校創新教育中存在概念薄弱、面向學生創新的設施較少,尤其是導游方向,距離真實旅游市場較遠。學生技能與市場需求偏差較大,難以滿足企業需求。人才培養脫節成為制約高技能人才成長的瓶頸。

        2.創新能力的概念

        有的學者將創新能力等同于創造力,有的學者則認為創造力包含了創新能力。本文將采用美國學者查特?保亞提斯所提出的創新能力的概念。他認為創新能力是指人的順利完成以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的創建新事物的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潛在的心理品質。在這個概念中,創新能力是一種心理品質。在理論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提高,從而具備潛在創建新事物的能力。

        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研究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明確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本文研究的角度是從以下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體系來分析:

        二、我校工學結合模式分析

        目前為止我校嘗試過的工學結合模式有:

        1.“2+1”模式,自我校成立酒店專業后,一直是三年制教學,采用前兩年在校學習,最后一年畢業實習的模式,學校要求畢業實習的第一學期必須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此模式屬于酒店專業剛起步階段,著重點在于學生的技能穩固提高,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言,尚無關注和開發。

        2.工學交替模式:此模式是我校主要實行實習模式。我校從2004年開始實行五年制大專學歷教育,實習方面采取工學交替模式。此模式分為兩次實習,第一次是學生第一次真實接觸工作,新鮮感較強,主要鍛煉學校中學到的技能,以及實際工作氛圍。第二次畢業實習則是直接參加社會工作。

        三、現階段我校工學結合辦學下學生創新能力相關狀況分析

        作為職業院校,目前我校也面臨發展和課改轉型期,將更多的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在本課題開展過程中,對企業、學生、家長等發放關于學生創新能力相關的調查問卷,并進行相關分析。

        1.相關利益者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認知現狀。

        調查問卷主要發放對象為旅游酒店現畢業實習和參加過學校安排實習的高年級學生,以及他們的企業和家長。發放195張調查問卷,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82張。根據調查問卷統計的結果可以得知:78%的企業對于學生在實習中的創新能力的提升并不看中,他們對現階段的實習生的要求是在實習中能夠掌握好專業基本技能,能夠擁有踏實做事的態度。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創新能力更多是在實習中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

        2.現階段工學結合教學下對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的優劣勢分析。

        2.1優勢

        2.1.1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國家將加大對職業教育發展體系的建立,是我校發展迎來的一個轉折點。在《決定》中也體現出對創新能力的尊重,創新能力更多的被賦予是一種觀念,并非普通意義上創新即創造新事物、新的實施方法等。

        2.1.2我校旅游酒店專業的工學結合優勢

        我校旅游酒店專業一直離不開與各大旅游企業的合作,在寧波市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旅游企業基本都有合作,比如南苑環球酒店、錢湖悅莊、飛揚旅行社、中國旅行社等。并且這種合作長期存在,校企合作狀況穩定,這樣的狀態給研究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實踐環境。

        2.1.3課程體系改革的趨勢

        我校正面臨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之中,整個課程體系將有較大的變化。專業老師在課程改革當中有一定的主導作用,可根據本專業的需求對課程提出改革思路,上課方式也容許有不同的方式。這些將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環境氛圍優勢,在整個大氛圍的渲染下,創新能力課程可滲透到每門專業課程中去,不需要單獨另立課程。

        2.2劣勢

        2.2.1旅游行業的現實狀況。我校大多數學生及家長認為酒店給予的實習工作是當做勞動力來解決酒店對勞力的需求,提供的崗位是最基礎的,對所學專業知識并沒有更高的體現。而旅行社的發展也面臨各種多元化旅游方式的威脅,加上淡旺季影響明顯,不少旅行社也在調整自身的經營模式。而這種調整直接影響實習生的狀態,不少實習生剛進入工作崗位就被淘汰,嚴重影響學生的就業心理,基本的工作還沒做扎實,就沒有了提升創新能力的空間。

        2.2.2我校工學結合存在的學習階梯問題

        我校校企合作的企業多,優勢強,但是也存在實習崗位的階梯問題。學生第一次實習是最底層崗位,第二次實習依舊是最底層崗位,畢業實習進入社會企業還是從最底層崗位開始做起,第一次實習和第二次實習中學生剛接觸實踐活動,容易具有發現問題、積極思考的態度。是培養、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良好時機,但是一直處于基層崗位實習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和抵制情緒,也無法促使他們進入領導崗位去發現、思考問題。

        3.我校學生創新能力的狀況分析。

        通過對收集后的調查問卷分析整理,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我校學生創新能力的情況如下:

        3.1創新學習能力中,45%的學生認為自己檢索信息能力一般,48%的學生認為標新立異能力一般,在這創新基礎能力中,大多數學生認為自身發現問題的能力較強并能夠比較積極主動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結果說明我校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卻缺少解決問題的基礎能力。

        3.2創新能力的知識基礎中,由于職業院校招生的客觀原因,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薄弱。但有72%的學生認為自己較好的掌握了旅游酒店專業知識。而交叉知識和創新知識水平較低。

        3.3創新思維能力中,只有29%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較強的想象力。35%的學生認為自己直覺思維較強,45%的學生對事物歸納總結的能力一般。這樣的數據說明我校學生缺乏對創新的思維能力,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引導提升。

        3.4創新技能水平中,大多數學生在實習中動手能力較好,無特殊情況能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在實習過程中,少數同學給企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但是沒有被采納,29.2%有想過卻沒有提出過,32%的同學只是完成分內工作沒有提出過。這樣的數據說明我校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提出,但是受實踐環境和自身性格影響,大多數學生選擇不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國外高校相對成功的創新能力案例

        1.美國模式注重課程的開發、創新

        美國大學學生每學期都有規定的課外實踐課時,低年級的學生一般是參加社會公益勞動,而高年級的學生則是參加專業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1/3強。它已成為大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也是培養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的良好途徑。美國為了普及和培養創新能力, 幾乎在所有大學都開設了創造性思維課程, 每個大學生都熟悉創造原理。

        2.英國城市大學模式

        以劍橋和牛津為代表,劍橋大學中先后走出了8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說這2所大學在創新能力教育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學生管理方面,2所學校均實行“導師制”,這樣可以使師生密切交流。“導師”一般有2種,一種是“學習導師”,專門負責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另一類是“生活導師”,負責解決學生的生活問題。如果學生遇到一些思想上的問題、心理上的問題或是自身適應能力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和“生活導師”傾訴,請他幫助解決。每個“導師”大約帶12~16個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導師制”的實行,使得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可以和教師密切交流和溝通,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巴黎專才培養模式

        巴黎中央理工大學非常注重學生在各個領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入學的一、二年級不分專業,學習廣泛的理工科基礎知識,意在培養學生扎實的學科基礎。兩年后劃分學習領域。二、三年級時學校就創造條件讓學生與很多大公司接觸,公司也樂于贊助學生社團活動,并將一些產品的設計和創意交由學生來完成。從中物色、選拔理想的員工。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五、如何提升我校在工學結合辦學下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相關建議

        1.不同工學結合模式的運用

        目前我校工學結合的模式主要是工學交替,凸顯的問題也日趨見多,對于創新能力的缺乏現狀,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工學結合中理論和實踐的脫離。一邊全部在校進行理論學習,一邊在實習中社會實踐學習,學生發現老師和崗位中師傅的傳授存在差異,各個旅游企業在業務操作方面也存在標準不同的問題。目前,學生缺乏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總結經驗進一步提升自身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過程。雖然我校在實行工學結合期間我校也不斷進行創新和拓展,但筆者認為只要適合本校、切實讓學生在實習中創新能力得到提高都是可行的。筆者認為在本校的模式中可以增加專業教師參與實習工作的比例,采取專業教師定點聯系企業帶隊模式。專業教師深入定點實習企業參加實踐,了解企業文化和工作標準,然后負責在此企業實習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操作問題,帶領學生去發現問題總結問題。讓他們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

        2.完善工學結合模式

        首先和企業簽訂“工學結合”合作協議按照“工學結合”的實際運行過程,雙方在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的同時,簽署正式的合作協議,以便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證包括:

        2.1制訂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提升旅游酒店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案的總體策劃,規劃和設計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與具體實施過程。

        2.2如何由校方組織專職教師和聘請校外教學專家共同參與“工學結合”,著名旅行社和酒店的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一起參與制訂詳細的學生培養方案的論證,制訂詳細的“工學結合”教學大綱、“工學結合”實訓大綱的活動。

        2.3定期組織召開校企學術、教學研討會、學生交流會。回顧本階段的教學、實習情況,解答學生所提出的工作問題、創新思路。

        2.4選派具有雙師型教師參與旅游酒店專業領域的項目運作,并參與具體指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的指導。

        3.梯度培養、工學結合、創新創業

        根據我校課程和工學結合現狀,我校旅游酒店專業工學結合培養缺乏梯度。在劣勢中分析到的,學生兩次參加實踐學習都是基層崗位。沒有凸顯優勢,學生學習欲望后期并不高。建議我校制定酒店和導游方向的梯度培養方案,酒店方向可根據崗位或者技能等級來制定,導游方向可根據證書或者崗位來制定。每一梯度的遞進都由專業教師去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基本模式如下基礎理論學習---參加基層崗位實習---提升性理論學習---擇優參加高一級崗位實習---總結提升階段---畢業實習(或創業)。建議學校建立創新創業基金,對于能力卓越、創新點強的學生予以創業基金的支持,鼓勵他們在進一步加強與本行業的融和,并拉動同屆或者下一屆優秀學生,組成創業團隊。

        4.注重旅游酒店專業的課程改革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很多同學對于創新能力的基本概念都比較模糊,創造力思維比較薄弱,很多同學認為根據專業的操作流程能夠順利完成餐飲服務或者導游服務就是本專業的全部。

        4.1建議我校在本次課改的過程中,在不同梯度、不同工學結合的階段中,加入適合本階段的創新能力的課程。比如在新生入校后開設創新學習能力的相關理論課程,提高他們發現問題、信息檢索歸納能力。第一次實習歸校后,開設創新能力的知識基礎、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課程。提高他們的旅游酒店專業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在第二次實習中,可通過相關評定標準,評定出第一次實習優秀學生參加基礎管理崗位實習,在第二次實習完歸校后,針對這部分學生開設相關創新技能水平的課程,引導他們對自己專業技能、對旅游行業發展的思考和創新,并融合一部分創業課程。

        4.2課改中,教師上課方式的改變。據問卷調查顯示,有40%的同學會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而有35%的同學想到了但不會跟老師說。這就說明我校旅游酒店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寬松和積極的上課氛圍,需要教師的專業引導、耐心指導,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

        4.3旅游酒店的職業教育更需要符合旅游行業中的工作需求。建議課改中以基于工作過程的行為導向法為方向,改變我教你學的傳統教學方法,采用多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工作過程中的疑惑,進一步解決問題,反思現象,提升創新能力。比如在導游課程的教學中,將導游在實際帶團過程中的工作任務進行分配,讓學生在課堂上就以自身為導游進行帶團相關程序步驟的學習。

        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旅游酒店的學生培養了自身創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從事旅游行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本課題的研究只能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需要長久跟進、具體實踐的項目,希望本課題的成果能幫助我校相關創新能力課程的建設。筆者也將繼續加強本課題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岳曉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5-86.

        [2]鄭穎, 國外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式探微.農村經濟[J], 2003, (6).

        [3]辛雅麗,大學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3,(5):926-927.

        [4]潘建廣,何彗星,試論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1):225-227.

        第7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旅游業;國際競爭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1-0152-02

        旅游業,國際上稱為旅游產業,是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游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游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旅游業的發展軌跡,世界旅游市場出現新格局,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場格局。東亞經濟的崛起,為世界旅游熱點向亞太轉移創造了經濟平臺。東亞地區接待國際旅游人數占世界的份額將從1995年的14.2%上升為2020年的27.3%,超過美洲(2020年為17.8%),位居世界第二。歐、美主宰世界旅游市場的局面已被打破,全球旅游市場已形成歐、亞、美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近日,全球商務旅行協會最新報告稱,中國將在2015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商務旅游大國。中國商務旅游產業將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別增加17%和21%的利潤,商務旅行費用將分別增加至2 020億美元及2 450億美元。而美國2011年的商務旅游產業額為2 500億美元。該報告預測,在未來兩年,中國至少2 / 3的經濟增長來自旅游業。近年來,旅游業快速發展,成為全球新興產業之一。

        一、中國旅游業發展分析

        中國旅游業是一個新興產業部門,被成為“永遠的朝陽產業”。它雖然起步較晚,但已在改革開放中,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而發展起來。旅游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旅游業為國民經濟的創收、為國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國的旅游業依然處在發展水平較低的現狀。

        發展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旅游產品的低品質化,就如同快餐。它僅僅只能滿足國人對于旅游的“饑餓”感并不能滿足國民對于旅游的高品質享受,中國的旅游業的發展空間依然很大,應可以大大提高旅游業的發展水平。

        中國的旅行社那樣僅僅只是一個旅游服務型的中介公司,往往為了一個團隊的順利出行不得不求助于政府機構,尤其在遇到突發事故的時候,旅行社的體系更為脆弱。根本不能在服務行業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也就是由于這些現狀導致中國旅游業的發展規模較小。

        雖然現在旅游業處在這樣一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境地,但是中國旅游業依然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首先,中國是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伴隨著國民經濟的日益增長而導致國民不僅僅追求物質生活,更渴求精神上的愉悅,而這些需求必定是旅游業來幫助滿足絕大部分的需求。其次,旅游行業因其涉及面寬泛、對國家經濟提升有著催化劑的作用、并且是綠色環保產業,國家相關部門對其越來越重視。

        二、中國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總的說來中國旅游業仍然處于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游的狀況。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游發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現在:(1)從旅游消費方式和旅游消費結構來看,絕大部分屬于觀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極少。(2)旅游人員構成廣泛、公費旅游占有很大比重。(3)從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來看,國內旅游熱點多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知名度較高,旅游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旅游勝地,從距離上看,一般以中近距離旅游為主,遠距離旅游為輔。(4)從總的旅游人數和回籠貨幣來看,旅游人次數穩步增加,旅游消費額逐步提高。(5)由于中國對上述旅游服務設施僅有少量直接投資,而在利用外資方面,因有的項目開放,有的不開放,以致服務設施不配套。

        三、中國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1.中國旅游業國際競爭力的整體水平。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入境旅游的經濟總量已步入世界旅游大國行列,并呈現逐年提升的態勢;國內旅游也以世界最大的市場規模飛速發展,尤其是21世紀以后,隨著假日旅游的迅速崛起,更加展現出日益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與世界旅游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旅游業的市場競爭力還很不夠,一些標志競爭力和發展水平的指標還很弱小,這反映了中國旅游業現階段規模與效益的不對稱,這也正是我們與世界旅游強國的主要差距所在。

        2.中國旅游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這里所說的中國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是從中國國情和旅游業特點歸納的,不是針對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泛泛而言的,也是其他國家一般所不具備的或不夠明顯的。(1)旅游資源豐富,產品種類齊全,富有較高的吸引力。(2)旅游基礎設施規模初具,產業要素較為齊備,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 WTO1996 年的年度報告,2020 年,全球將接待 16 億國際旅游者,旅游消費將達到 2 萬億美元,國際旅游人數和消費年均增長率分別為 4.35% 和 6.7%,遠高于世界財富年均 3% 的增長率。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時也將成為名列世界第四位的客源輸出國。在國內旅游方面,發達國家已經近于飽和狀態,亞洲等將成為發展最快的地區,屆時,國內旅游與國際旅游人數之比將保持在 10∶1,旅游消費比例將保持在 3 或 4∶1 的水平。可以預見,中國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都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3.中國旅游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劣勢。中國旅游經濟總量雖在世界排位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意味著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就很強。中國旅游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劣勢主要有:(1)粗放型發展的格局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2)旅游經濟發展的整體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中國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旅游業的條件很好,但由于缺乏有效和有機的協調機制,限制了發展旅游的整體效益的發揮。(3)旅游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高。(4)旅游產品開發水平層次較低。中國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開發品位,但由于規劃、策劃和開發水平不高,加上資金投入不足,使中國很大一部分傳統觀光型景區的資源品位、文化內涵沒有得到深入挖掘。

        四、提高中國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

        旅游業是旅游服務貿易的基礎,要提升中國旅游業的競爭力,就要大力發展旅游業。提高中國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的方式如下:(1)充分利用和整合中國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進一步提高人才素質,實現資源集約優化利用。(2)發展旅游服務貿易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國際旅游服務業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戰略。(3)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延長旅游服務貿易的產業鏈,加強配套設施建設。(4)增強企業競爭力,改善服務質量,增強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5)熟知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則和中國旅游業的入世承諾,充分把握加入WTO后給中國旅游服務貿易提供的機遇。(6)加強政府的引導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國家的旅游政策以及有關制度是發展旅游業的保障。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它的地位也在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玉華.中國旅游業國際競爭力的現狀分析與提升對策[J].河南社會科學,2010,(5).

        [2] 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新時期中國旅游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9:12.

        [3] 孫夏.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外資,2009,(6).

        [4] 魏小民,韓建.民旅游強國之路——中國旅游產業政策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3:10.

        第8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旅游產業集群;集體學習;創新

        一、問題的提出

        產業集群理論多應用于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對于在以旅游業為代表的服務業中應用的研究成果較少。但近兩年,國外較有影響的《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以及《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等旅游研究雜志上關于旅游產業集群的研究論文逐漸增多,而很多旅游業發達、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旅游地已開始運用產業集群戰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客觀上存在產業聯系和空間集聚的特征,在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鏈較長且合作創新頻率較快的旅游地,就可以積極應用集群戰略加快旅游業的發展步伐。

        創新是產業集群的特征,而對于旅游產業集群來說,較快的創新頻率更是其有別于一般旅游地旅游企業簡單扎堆的重要特征。與一般的個人發明和實驗室創新不同,在產業集群中,創新的主要特點體現為通過組織問的互動實現知識的產生、傳遞和積累的過程,而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創新是產業區(集群)內生增長和競爭力提升的根本來源。因此,產業集群創新形成的基礎是集群內流動的知識(知識外溢),而集群的集體學習機制是集群創新形成的關鍵。所謂集體學習機制,是指產業集群各個要素之間知識流動的渠道和作用方式。國內外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集體學習和集群創新及整個區域的經濟活力有著顯著的關聯性。集群通過集體學習能在集群內企業間和機構間傳播、創造和積累新的技術和組織知識。旅游產業集群的產品在專利保護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面都有別于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因此,集群學習創新的特征與集體學習機制等方面也和制造業集群存在差別。

        筆者對平遙古城85個企業就企業的竟合關系和創新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發現平遙古城已初步具備了產業集群的特征,因此,本文將結合國內外已有的對旅游產業集群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以及平遙古城對旅游產業集群的創新機制進行初步研究。

        二、旅游產業集群學習創新特征

        (一)集群學習機制是多維的

        旅游產業集群的學習創新機制是多維的:從知識來源看,既有來自于群內知識外溢的學習,也有來自于群外知識和信息的學習,而且對于旅游產業集群來說兩者同等重要,因為其對外部知識、信息等要素的使用可能更多;從學習渠道來看,既有企業聯結形成的正式網絡學習,也有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社會關系交流形成的非正式網絡學習;從學習主體來看,包括政府部門和旅游企業以及制造業集群不同的是,政府部門在宣傳促銷及產品創新方面對旅游產業集群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學習方式來看,有專門學習,如專門到外地參觀學習、對旅游需求市場和旅游業發展趨勢的專門研究,也有偶然性學習,如通過“供-需”關系的主客互動和企業間的互動交流實現知識和信息的傳播,或者旅游創新主體自身作為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體驗學習;從學習的過程來看,既有旅游從業人員的“干中學(Iearning bv doing)”機制,也有旅游者與經營者以及旅游企業間的“互動中學(Iearning by interacting)”機制;而從學習特征來看,既有需求促進的企業率先創新,也有企業模仿集群外先進企業或群內其它企業的模仿創新。因此,旅游產業集群的學習過程、渠道和方式是復雜的,正是這種多維學習機制使旅游產業集群在創新傳播速度方面要快于制造業集群。

        (二)旅游企業主要是模仿創新

        企業創新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率先創新模式(自主創新模式);二是模仿創新模式。率先創新模式是指創新主體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研究開發出全新的產品或工藝,并推向市場的創新行為;模仿創新模式是指創新主體吸收和消化率先創新的產品或工藝,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新,進而開發出更優、更富于競爭力的產品或工藝的創新行為。由于旅游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存在資金短缺、人才匱乏、抗風險能力差等創新障礙,而模仿創新具有明顯的“兩低一強”的特點(風險低、成本低、競爭力強),所以企業在創新時,往往會首選模仿創新。同時,由于旅游產品生產和服務流程的外顯性以及旅游創新很難通過專利的形式得到保護而導致旅游創新更容易模仿,因此,旅游企業的創新有直接來自于需求市場促進的率先創新或自主創新,而更多的還是對于率先創新企業的模仿創新。這種模仿不僅僅是來自于集群內同類企業,還由于旅游行業標準化特色能從群外同類企業中模仿,如政府部門或旅游企業家在外地作為游客時能體驗到同類旅游地和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而且整個產品和服務的生產過程和流程都能親身體驗,為模仿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和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不同,后者即使能買到同類產品,但內含在產品中的生產過程和技術是看不到,不能直接學到的。當然,模仿創新不是抄襲,抄襲只是原版照搬率先創新者開發的技術與產品,沒有針對產品本身進行總結和分析,在產品的外觀、生產工藝和甚至營銷渠道沒有得到任何改進,在市場上直接與率先創新者競爭的一種行為,是對知識產權的侵犯,容易引發價格競爭甚至“檸檬市場”的產生。旅游產業集群的模仿創新是指在對率先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學習之后,結合自身產品和服務特色推出獨具個性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在集群內部,當某一旅游企業通過創新取得“先人”收益時,其外部效應很快擴散到整個集群,其他集群企業在較低模仿成本、較明確發展路徑以及較高預期收益激勵下,成為創新企業的模仿者與跟隨者。

        三:旅游產業集群創新機制

        (一)外源知識的學習和集群創新

        如前所述,旅游產業集群的學習創新機制是多維的,既有來源于集群內部的知識外溢,也有來源于集群外部的知識學習;而且與制造業集群不同的是,由于地質歷史和人類歷史時期遺留下的旅游資源都有“公地資源”的性質,其開發利用和保護都需要政府的參與、規劃和引導,因此,政府也往往是旅游產品的開發和經營者,也是集群創新的主體。筆者主要從外部知識學習和內部知識學習兩個角度探討旅游產業集群中政府和企業的集體學習機制,來分析集群創新形成的渠道和過程。

        1 政府的學習和創新。(1)學習渠道。對于政府部門主導的產品和集群整體創新來說,來自于外部的知識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政府通過對旅游市場總體狀況、旅游需求市場的特征和變化以及新技術和手段在旅游業中的運用,有意識地學習,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特征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如平遙古城在旅游產品的開發方面注意挖掘文化內涵是基于旅游需求市場對文化體驗重視的創新,而申請為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城市和2008年的“平遙中國年”的創意則是基于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外旅游需求市場的充分了解之后,突出平遙特色的宣傳促銷戰略和手段的創新。其次,通過政府部門對外地成功旅游地的考察學習,借鑒成功經驗,進行產品模仿創新,如平遙縣政府多次組織相關人員到外地,學習考察,而外地的旅游部門也不斷到平遙進行考察學習。從古城旅游產品開發來看,平遙古城的很多方面還是借鑒了麗江古城的經驗,同時結合自身文化和環境開發出新的產品;第三是上級政府部門通過旅游的規劃或旅游業發展計劃直接提品或宣傳促銷方面的創新,如南非政府和集群協會對三個旅游社區旅游產品開發的設計和創新,山西省政府和晉中市政府在全省和全市旅游規劃中對于平遙古城旅游產品開發的規劃和建議等。這種創意因為直接來自于上級政府部門,因此易于轉化為當地的產品創新。最后,來自于研發機構的創意和設計,如在聘請科研機構做旅游發展規劃、旅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或者政府聘請的咨詢專家和合作研發機構對產品的創新,通過專家和當地政府部門、企業、居民的互動形成專家和政府的對產品創新的共識,由政府部門實施產品的創新。《平遙古城旅游目的地(2005-2020)》規劃中提出了在“遺產平遙”和“古城平遙”產品體系的基礎上,開發“溫泉平遙”、“鄉村平遙”、“生態平遙”、“夜游平遙”等旅游產品體系,直接促成了2006年平遙夜晚城墻掛燈籠以及汾河溫泉開發等方面的產品創新。(2)學習轉化為創新的方式。對于外部知識的學習,一方面是通過當地政府部門的有組織學習和研究,如通過研究市場動態,通報給各旅游企業,統籌、協調市縣旅游促銷工作,并及時根據市場發展,提出有關旅游產業內部調整和產品創新的動議,或者把上級政府部門或專家的創意直接轉化為集群產品和整體創新;另一方面,領導者個人的知識學習轉化為產品創新,這種方式在我國現行制度和管理體制下也較為常見,如山東省旅游局推出的“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就是山東省旅游局局長蔣奎生通過對市場的研究率先提出在濰坊舉辦國際風箏節,經過幾年的努力,這一主要是“長官意志”的創新終于取得成功。

        2 旅游企業的學習和創新。筆者利用利克特5級量表形式對平遙古城85家旅游企業(經過檢驗后的有效問卷為85份)進行了調查,發現旅游企業學習外部知識的渠道主要有四個方面(見表-1)。一是和政府部門一樣,經營者通過對整體旅游需求市場信息的了解,通過市場需求趨勢和特征創新現有的產品和服務,或者是從媒體和廣告中獲得產品信息和創新信息。二是通過旅游經營者到外地參觀學習或作為旅游者的旅游體驗過程,借鑒先進企業的經驗進行模仿創新,開拓新產品。從表-1可以看出,這種方式是旅游企業創新的重要來源和渠道(均值為4)。三是通過和群外企業的聯系與合作中獲得創新知識,如集群地接旅行社和外地組團社的合作、外地旅行社直接與旅游產業鏈上供應商(飯店、景點、餐飲、交通等)的合作、群內企業與網絡預訂、銷售商或行業協會成員的合作(如中國飯店業協會)等,如瑞典滑雪勝地Are旅游產業集群中最大的旅游企業A.R.E.AB與航空公司的聯盟和合作不僅促進了旅游市場的擴展,而且為其創新帶來了資金、技術和知識。四是通過與群外專家或相關機構交流或合作,如一方面通過由政府部門或行業協會專門為企業安排的學術論壇、專題會議、市場分析報告、集群成員參加的其他專題論壇或研討會等,集群成員可以從中了解最新旅游市場需求和旅游產品及服務的發展動向;另一方面,通過企業自身與群外研發機構或相關部門建立的聯系獲得知識和創新來源。但是,這在集群形成之初還比較缺乏,在對平遙古城調研中很多企業主表達了這方面的遺憾和愿望。

        (二)內源知識的學習和集群創新

        1 旅游創新主體與游客互動——需求促進創新。由于旅游產業集群整體旅游產品和旅游企業的服務是通過旅游者在旅游產業鏈上的流動消費實現的,旅游者提供的關于產品和服務方面的知識是推動旅游企業不斷學習的動力,而這種提供主要是通過旅游者在消費過程中對旅游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建議和意見以及在企業間傳播信息等方式來促進旅游企業的學習創新。

        (1)通過企業與旅游者的“互動中學(Iearning by interacting)”。旅游產業集群中,由于旅游者直接消費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而且這種消費還要經過一定的過程,因此,集群中主客互動是很頻繁的。對于信息不夠豐富又剛步入旅游行業的旅游企業來說,這種主客較多的互動是創新的重要來源和最直接的渠道。Sara發現在瑞典Funasdalsfjalien滑雪勝地發展之初,正是先期到達的學生游客的個性化需求促進了本地家庭旅館服務方式的多樣性和創新。平遙古城中主客互動促進創新的典型案例也較多,如四星級民俗客棧“天元奎客棧”在2001年春節剛開張時,第一批客人是中國社科院李姓中國女子和她的法國丈夫,他們向客棧經理姜彩虹提議把白被罩改用土花布并贈送其咖啡,就在同一年,一對法國客人說走遍縣城都沒找到能喝咖啡的地方,問她是否有咖啡?而她正好有李女士送給她的咖啡。法國客人一天來了四次。姜彩虹馬上采購了一臺半自動咖啡機,由此吸引了不少外國游客,之后又換成全自動的新咖啡機。后來李女士還邀請姜彩虹到她們北京的家里做客,讓她明白了外國人最希望了解的中國風格是什么樣的,怎么能把客棧開得更好。

        (2)通過游客對產品和服務的不滿或放棄消費使企業被動地進行創新。游客對旅游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有多樣性、多變性和突發性的特點,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的游客對于需求表達的方式不同,有的游客會采取與旅游企業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溝通方式來表達,這對企業來說是最好的互動渠道。但是,有的游客對于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會采取激烈的方式,如表達不滿、放棄消費甚至是投訴,這種方式對旅游企業的創新促進雖然是在可能會影響企業效益的情況下進行的,但這也為企業帶來了壓力,了解自身在服務和管理方面的不足,直接促進其服務的改善和創新。這種苛刻的消費者越多,集群企業的創新會越快,效率也會更高。通過游客需求促進的學習和創新要求旅游經營者或企業員工要有和游客的溝通能力和良好的學習能力,具備這種學習能力的企業就會取得好的創新績效。

        而對于旅游政府管理部門來說,主要是通過對即時游客市場的調查和旅游者的投訴等方式獲得需求市場對其產品開發、管理和制度安排等方面的態度和要求,從而進行旅游產品創新和管理制度創新。如平遙縣旅游局2006年7月策劃了“萬人評旅游”活動,請游客對古城的“旅游交通、環境衛生、旅游秩序和旅游服務”等幾項進行評價,通過評價結果了解游客對平遙古城旅游業的不滿和建議,針對游客環境衛生滿意度僅4%的結果,2007年平遙古城加大了對環境整治的力度,并在平遙政務網上定期“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簡報”,向本地居民和游客展示城市環境的不斷改進和政府在環境管理方面的創新。

        2 集群內企業之間的互動學習——合作促進創新。旅游產業集群內旅游企業互動學習主要是通過產業鏈上不同行業企業的縱向合作以及與同類企業之間的橫向合作實現,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合作。正式合作通過合作企業間的中間要素、資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互動合作實現知識的流動和信息的傳遞;非正式合作對于創新的促進可以通過參加政府或行業協會組織的活動等正式渠道,如由東蘇塞克斯康體生活旅游產業集群戰略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通過建立工作站(work shop)有意識地為企業提供“頭腦風暴”的機會,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是非常有效的:以前互不相識的中小企業有機會相遇,了解地方可利用的機會,分享成功的故事和共同的問題,分享認知、觀點和意見,增加企業在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協作和互補,提高企業技能和創新。另一方面,通過參觀、聊天等非正式渠道學習其他企業的知識和經驗,在人員交往中傳播知識,進行自主創新或模仿創新也是集群學習的重要渠道,這種非正式溝通對集群學習創新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旅游產業集群中不同行業員工服務的對象具有同一性,而且其服務所需的技能也具有相對同一性,不像制造業集群上下游產業之間的技術工藝有較大差別,因此,旅游產業集群的企業主之間和雇員之間的交流更有利于知識外溢和學習。通過調查顯示,平遙古城14.3%的企業表示經常與同行就某些問題交換意見和相互討論,選擇偶爾與同行交流的占58.9%;通過偶爾參觀同類企業進行學習的占66.1%,而選擇同類企業偶爾到本企業參觀的占到總數的71.4%。這種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環境的本地化網絡,為企業創新提供了“產業空氣”。從表-l可以看出,“本地同行交流的啟發”和“合作企業的建議”兩項的均值都接近4,表明這是企業的重要創新來源。同時,旅游從業人員的高流動性也會加快知識外溢,從表-1中也可看出,“跳槽到本企業的人員帶來的經驗和知識”均值超過了3,說明對于企業創新的貢獻也得到較多企業的認同。

        3 集群內企業與相關機構之間的互動和合作——相關機構支撐創新。主要是指集群內企業通過與政府部門、公共服務、研發、金融等機構之間的互動進行學習創新。首先是企業與政府部門的互動,政府部門通過提供市場信息、勞動力培訓和教育、宣傳網站等方面為企業提供知識來源,提高群內勞動力素質,而企業通過自身的創新及與其他企業的競合關系促進政府產品和管理制度的創新;其次,企業與教育、中介等公共服務機構的合作主要是通過吸引人才、人才培養和提高勞動力素質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創新人才;最后,企業與研發部門的合作會直接為企業提供創新的來源或知識信息。雖然在旅游創新中,來自于研發部門的創新較少,但是對于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獲得壟斷利潤卻非常重要。不同發展的階段的旅游產業集群,教育、中介及研發部門對企業的創新貢獻是不同的,Sara對瑞典兩個滑雪勝地的研究發現,已經較為成熟的Are旅游企業與研發機構保持較緊密的關系,而這一特征在初步具備集群特征的Funasdalsfjalien則不明顯。從表-1中可以看出,平遙古城旅游企業對于這種方式的創新認同率也較低,均值為3.34,雖然可能有旅游產業集群本身存在創新與研發聯系較弱的原因,但更多的可能還是由于平遙古城處于集群的形成階段,旅游研究機構較為缺乏。不過,企業選擇這種方式的標準差超過l,說明企業間選擇有較大差別,從調查中也顯示,大企業與研發機構合作較多。而小企業則較少。另外,金融機構除了在創新資金方面會對企業予以幫助之外,在資金投入之前的對企業創新的風險評價等方面與企業的交流也會間接促進企業的創新。集群知識來源和學習創新機制見圖-1。

        四、結論與討論

        第一,創新是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的動力,通過對國內外旅游產業集群的比較發現,和制造業不同的是,無論處于何種發展階段的旅游產業集群,來自于自身研發部門和相關科研機構的創新較弱,而來自于需求促進的創新則占據較大份額。

        第二,和制造業集群一樣,旅游產業集群是有生命周期的,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集群創新頻率對于集群的推動作用不同。在集群發展的初期,是由于企業和市場的集聚以及企業間基于產業聯系和本地化網絡促進了集群創新,而后期集群的不斷發展則依賴于創新頻率的加快和層次的提高。

        第9篇:文化旅游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一、集思廣益,謀求旅游發展新思路

        為切實做好我縣“十二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我局牢固樹立“彰顯特色、突出重點、打造亮點”的發展思路,通過開展專題調研、召開專題座談會、進行專門拜訪等多種形式,多方聽取旅游開發建議、意見,集思廣益,謀求旅游發展新思路。一是開展專題調研。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華東、縣政協副主席李文榮為組長,帶領文體、旅游等相關部門,深入小灣水電站進行旅游開發專題調研,與小灣水電站發電廠、建管局等相關負責人進行旅游開發座談,就小灣水電站今后旅游開發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進一步明確開發思路,達成初步合作共識。二是召開專題座談會。以州旅游規劃專家組到調研為契機,在深入小灣電站和萬畝生態茶園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專題座談會,對我縣旅游發展進行深層次探討,針對縣旅游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以后發展方向、措施,廣泛聽取旅游規劃專家組建議、意見。三是召開專題面商會。針對縣政協委員對旅游開發工作高度重視和關注的實際情況,以召開政協提案答復面商會的形式,與部分政協委員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積極聽取政協委員對我縣旅游開發的建議和意見,探討旅游開發思路。四是進行專門拜訪。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家良、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華東分別帶領縣旅游局主要領導專門拜訪田里、王崇亮等省內知名旅游規劃專家,懇請旅游規劃專家為我縣旅游規劃、項目開發等工作把脈獻策,并廣泛聽取如何將旅游融入全省、全州旅游規劃建議意見。

        二、調查研究,充實完善旅游項目儲備

        年上半年,我局在進一步進行深入調研、多方聽取建議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完善旅游開發項目儲備。一是進一步加強旅游項目前期論證、規劃工作。在完成4個重大旅游項目前期論證規劃的基礎上,年上半年,初步完成西山公園開發招商引資項目書;完成鎮西山村委會、寶華鎮擁政村委會、公郎鎮新合村委會“十二五”旅游名村發展初步規劃。二是實行旅游重大儲備項目網上。為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對外儲備旅游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有效整合旅游投資信息資源,逐步實現科學管理旅游項目,根據國家、省、州旅游局有關通知,我局及時做好儲備旅游重大項目在國家旅游局網站上工作,通過認真梳理,及時、準確四星級跳菜大酒店、堿壩溫泉度假村、小灣旅游景區開發、無量山景區開發和西山公園開發5個儲備旅游重大項目,為廣大國內外旅游投資集團、投資企業快速、準確地獲取旅游投資信息提供了方便,進一步擴大了旅游招商引資項目的宣傳范圍。三是進一步加大旅游項目規劃資金爭取力度。為進一步做好全縣旅游項目規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年上半年,我局進一步深入研究國家、省、州對旅游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導向,積極向省、州旅游局上報無量山旅游景區開發、小灣電站旅游開發規劃方案及無量山景區公廁建設方案,爭取項目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經費。四是認真做好靈寶山景區規劃。積極與縣委統戰部、縣民宗局、縣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文體局等部門密切配合,多次深入靈寶山景區實地調研,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對靈寶山景區開發的思路,認真做好景區規劃,并積極向州旅游局爭取項目規劃資金。

        三、拓寬渠道,大力宣傳推介旅游

        今年以來,我局進一步加強與州旅游局、州外宣辦、電視臺以及州內各旅行社的業務聯系,有效地利用各類媒介宣傳旅游。一是制定《縣參與上海世博會宣傳活動方案》,積極配合州旅游局完成上海世博會有關宣傳工作。二是配合州旅游局認真做好“—”直航宣傳工作,積極參加“旅游交易會”,共計發放《旅游宣傳畫冊》200多冊,發放《縣旅游招商引資項目書》100多份。三是配合州外宣辦、州旅游局認真做好《怎樣游篇》編撰工作。四是與州電視臺簽訂《無量山風景區天氣預報播放協議》,通過州電視臺,積極推介無量山風景區有關資訊。

        四、依法治旅,優化旅游發展軟環境

        一是強化法律意識。進一步加大《云南省旅游管理條例》、《州旅游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切實加大對旅游市場的監管、查處力度。上半年,選派干部職工參加州旅游局組織的《州旅游條例》宣傳貫徹培訓班學習;在我局全體干部職工及縣內各旅游企業負責人中開展了《州旅游條例》宣傳、學習活動,并將《州旅游條例》發至了各涉旅企業,進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職工法律意識和涉旅企業的守法經營意識。二是加大業務指導。通過為開展旅游賓館創星復評工作,切實加強與賓館、小灣賓館2家星級賓館的業務職系,通過開展創星復評檢查,開展經驗交流,切實幫助2家星級賓館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大執法檢查。分別于元旦、兩會、春節、五一等期間,組織開展全縣旅游安全生產大檢查,通過三查一看,排除安全隱患,同時,與各涉旅企業簽訂《年安全生產責任狀》,確保旅游業健康平穩發展。三是注重業務培訓。年初,舉辦全縣公務接待禮儀專題培訓1期,對全縣縣級黨政機關、各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等相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進行了專題公務接待禮儀培訓,并選拔25名縣級機關禮儀人員,承擔了無量山鎮撤鄉建鎮對外接待服務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統籌規劃,謀劃旅游產業發展

        一是推進旅游發展規劃科學化。成立縣“十二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組,在進行前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啟動了縣“十二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旅游發展的主導思想和主要模式。二是完善旅游統計數據電子化。建立、建全縣旅游統計上報制度,在參加州旅游局舉辦的專題培訓班的基礎上,對縣內各旅游企業統計人員進行專題培訓,5月份,正式通過國家旅游局旅游行業信息編報系統上報旅游統計數據,做到了上報數據及時、準確,月月有統計,季季有分析,為及時掌握和分析區域內旅游發展態勢提供了準確的依據。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

        年上半年,我縣的旅游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工作中,還存的以下幾方面主要問題:一是旅游規劃有待于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二是與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和聯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三是星級賓館的服務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四是對外宣傳力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做好旅游發展規劃修編和“十二五”規劃工作

        一是以《彝族自治縣旅游發展規劃》和《小灣水電工業生態旅游區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依據,對全縣旅游發展規劃進行修編,使其更加科學合理,更具可操作性。二是重點做好小灣旅游景區、無量山旅游景區詳細規劃。三是加強與州旅游規劃專家組和省、州、縣“十二五”規劃組的協調、聯系,在認真做好全縣“十二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將旅游發展規劃列入全州、全省旅游規劃和全縣“十二五”發展規劃。

        二、加強旅游宣傳和促銷,提升旅游影響力

        一是借助各類旅游交易會、旅游博覽會以及各旅行社,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搭建媒體宣傳平臺。二是積極籌建旅游宣傳網站,搭建網絡宣傳平臺。三是進一步加大民族節慶活動宣傳力度,搭建節慶文化活動宣傳平臺

        三、加強管理,推進旅游服務行業標準化建設

        一是繼續抓好全縣旅游服務從業人員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全縣各賓館、酒店及飲食服務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二是按照《縣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工作實施意見》的要求,建立健全旅游服務標準體系,制定《旅游景區(點)講解詞規范》、《導游服務規范》、《講解員服務規范》等系列地方旅游服務行業標準。三是進一步強化旅游安全管理,協同安監、公安、質監、衛生監督等部門做好有關旅游單位的特種設備、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衛生安全等督查工作,確保旅游安全無事故。

        四、營造良好的區域旅游環境

        積極探索游客“引得來、留得下”的有效措施,在繼續做好行業隊伍建設的同時,加強旅游市場秩序管理,強化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加強行業自律。抓好旅游企業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旅游品質服務提升活動,以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環境吸引游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女同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址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性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v日本 | 五色天婷婷丁香五月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