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第1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1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中遇到的問題

        當前我國農村環境狀況令人堪憂,我國農村的環境狀況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改善的范圍比較局限,治理的成效并不是很顯著,仍然存在比較嚴峻的環境問題。

        1.1 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導致的嚴重農業污染 我國農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都不高,對于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的農藥用量、方法都缺乏正確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進行農作物的生產和種植時,認為多用農藥、化肥就會得到農作物的高產量,因此濫用農藥化肥,長期下去,再加上不進行有效的治理措施,會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破壞其生態平衡,尤其是對水資源和土壤造成的污染較為明顯。另外,冬季大棚種植使用的塑料薄膜也會對農村土地造成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塑料屬于有毒物質,并且極難降解,對于土地造成的危害也是極大的,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從而嚴重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環境。

        1.2 生活垃圾堆放無序,得不到有效處理 農村的生活垃圾隨意堆放,得不到有效處理,同樣會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我國農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與城市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像城市那么嚴謹,大都比較隨意。在農村,通常生活垃圾都是隨地亂扔,生活廢水隨處排放,沒有統一規定的垃圾堆放地點和指定的廢水收集點,即使有也不能保證能夠定期清理,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農村整體的環境衛生狀況較差的現象。由于生活垃圾清理不及時,致使很多農村地區的河流被阻塞;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垃圾越積越多,若長時間不進行處理,垃圾腐爛產生刺鼻的有害氣體,對農村地區的空氣質量又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1.3 禽類牲畜糞便處理不及時 在農村地區,幾乎家家都會飼養家禽和牲畜,不可避免的就會產生的動物糞便,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就會散發出惡心的味道,同時招致蚊子與蒼蠅,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了環境衛生。隨著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衛生狀況越來越差,會對村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造成影響。

        1.4 化工污染嚴重 由于大量的化工企業進駐農村,化工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尤其是化工污水和化工廢氣的排放,這些廢水廢氣通常不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農村地區的水資源中化學物質和重金屬物質嚴重超標,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的二氧化硫等化學氣體,嚴重影響了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

        1.5 生態環境保護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政府對于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缺乏重視,對于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治理的資金支持力度也不夠到位,因此,我國農村地區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嚴重不足,最終導致我國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的治理達不到預期的成效。

        2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

        2.1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力度 在農村居民中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活動,對其講解環境破壞的嚴重后果,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由于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比大,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因此在農村居民中開展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極其必要,提高農村人口的環境保護意識,不但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對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也起著促進的作用。

        2.2 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農村環境保護水平 要解決農村環境的污染問題,就必須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完善環保的基礎設施建設,有關部門應對此作出預算,地方政府設立環保專項基金,從而進行環保設施的建設,農村環境的保護和治理,需要多部門協同作戰,建立起城市鄉村及工業農業聯合的綜合性環境保護治理體系,呼吁社會各界都積極參與到農村的環境治理及保護中來,對較大規模的環保工程,政府應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減免稅費等政策積極地吸引民間資本、外資的共同參與,從而使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的改善。

        2.3 加大科研力度,尋找適合農村環保技術 各級環保部門應加大科研力度,力求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提高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技術水平。出臺相關的標準及技術指導,從而降低農業生產中,化肥以及農藥的用量。同時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農業科研部門對低毒低殘留農藥、獸藥、復合緩釋肥料、無污染的飼料、添加劑以及精確施肥技術的研發。從而推動農業技術的發展,進而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環境污染問題。

        2.4 加強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生態環境的治理離不開相應的基礎設施,因此,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應該具備基礎的環境治理保護設施,比如對于垃圾的處理,農村地區也應該建立垃圾處理站,對于可以循環利用的垃圾,應該回收利用。加快農村環衛設施的建設,徹底改善農民生存環境,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做好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垃圾回收等工作。在農村盡快實施垃圾清運制度,建設垃圾堆放池和生活垃圾處理系統,使生活垃圾在集中堆放的基礎上進行無害化處理。大力推廣農田秸稈、畜禽糞便制沼氣技術,建立秸稈、人畜糞尿堆肥處理設施,使農田秸稈、人畜糞尿等有機固體廢棄物既得到無害化處理,同時也能實現資源回收利用。

        第2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現實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X3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4-6708(2010)20-0014-01

        資源與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繁衍的物質基礎。數千年以來的人類發展史已經雄辯地證明:一旦生態環境保護缺失,就難以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此,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應當努力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將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將科學發展觀落實到新農村建設之中,落實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之中。

        1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現實困境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要發展經濟,就必然要充分考慮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在新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是農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可以說影響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了絕大多數。由于我國經濟在不斷發展,許多農村地區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為擺脫貧困局面,會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不斷擴大畜禽水產等養殖面積,違規排放大量污水與垃圾,造成了一系列環境問題,使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水污染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大部分鄉鎮企業屬于重污染行業,因為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及工藝技術落后,污水防治設施匱乏等原因,導致工業污水未加處理就直接排放;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居民隨意排放各類生活污水,使農村聚居點附近的地表水與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不斷惡化。二是垃圾污染問題。隨著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中的垃圾問題變得日益嚴重。加上農村環保資金投入不足,農村生活垃圾無法得到及時處理與回收,垃圾無序堆放,臟、亂、差現象十分嚴重,導致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問題成為影響農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三是農業污染問題。主要指農業生產性污染,包括農膜、化肥及農藥污染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粗放式生產,農藥、化肥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從而導致土壤與地下水大面積污染,土壤質量退化嚴重。

        2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應對策略

        2.1 健全完善法律法規保障機制

        當前,我國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在農村生態環境管理中的弱化性已顯現出來,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對未能滿足農村環境保護的需求。對此,應健全完善符合新農村建設實際的環境保護法規,并積極制定有關實施條例與法規配套措施。與此同時,在完善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時,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與治理理念,編制適合我國農村實際的法律保障體系。雖然我國已頒布了《水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等生態領域的資源保護法律法規,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因此,要結合實際,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實現資源環境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2 完善農村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是確保環境公平的重要機制,對于改進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態補償機制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求國家盡快對農村生態脆弱地區與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發展規模進行嚴格控制。要通過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對生態脆弱地區與重要生態環境功能區實施補償,可考慮征收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補償稅,并將征收的范圍限定于資源開發類企業及污染企業,要將稅收的適當比例定向用于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同時,要全面擴大環境保護稅征收范圍,并依據專款專用原則,將環境保護稅收入作為地方政府改進農村環境專項基金。國家應對恢復生態環境項目進行強有力的稅收優惠,鼓勵發展生態環境整治、污染治理及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并及時剔除現行稅制規定中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

        2.3 形成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機制

        目前,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已日趨嚴重,逐漸成為制約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大因素。對此,必須開展綜合治理,以切實形成農村環境治理機制。首先是加強規模化畜養殖場綜合治理,通過推廣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利用及處理技術,鼓勵興建與養殖業、種植業等緊密結合的生態工程,并全力發展農村沼氣,實現畜禽糞便的減量化、無害化與資源化;其次是要有力地控制工業“三廢”對于環境造成的污染,要加大資源和環境的監測、管理,堅決防止出現新的污染源。第三是在農業生產中,要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農藥與農膜等各類化學物質。可通過采取生物防治病蟲害及大量增加農家肥與種植綠肥等辦法,從而減少化學物質的過度、過量使用,要實行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以減少對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并提高土壤肥力與農作物的產量、質量。最后是大力控制鄉鎮企業產生的污染。這就要不斷地將鄉鎮企業產業結構與布局結構調整和治理鄉鎮企業污染緊密結合起來。凡是屬于應當淘汰的鄉鎮企業,應該堅決予以淘汰;凡是屬于保留的鄉鎮企業,不僅要引導其逐步向工業園區集中,從而實行鄉鎮企業污染物質的集中控制,而且要按照小城鎮環境保護規劃的相關要求,不斷加快鄉鎮企業技術改造與生產技術升級換代力度,從而降低物耗與能耗,并減少污染的排放量。

        3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環境的破壞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是農村經濟發展長期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要使我國農村的生態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需要較長的時間。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與復雜性等特點,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必須提高憂患意識與責任意識,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調動一切能夠調動的要素,運用多種手段,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最終勝利。

        參考文獻

        [1]宋言奇.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不可忽略的六大環節[J].小 城鎮建設,2007(4).

        第3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農村環保 存在問題 治理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下半年日益提高,生態平衡、環境保護問題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尤其是廣大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惡化的矛盾十分突出,生態環境的形勢非常嚴峻。所以,我們必須認真研究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對其進行治理的對策。

        一、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必須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和條件。在廣大農村,人們的生存與經濟發展對環境的依賴就更為直接。應肯定的是,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農村環保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就,主要表現是:開發建設了多種綠色工程,增強了農村自然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水平;農村環保投入有所增加,且環保投入已經納入到國家重點投資領域;農村環保科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環境科技支撐能力逐步增強;農村治理、控制環境污染的能力在顯著提高,已經有了較成熟的環境保護經驗和管理辦法;環保理念開始滲透到農村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

        但是,從總體上看,農村生態破壞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態質量繼續變差,功能持續降低;生態環境污染繼續加重,已經由點源污染向面源污染的趨勢發展;生態災難增多,生態建設跟不上生態破壞的力度和速度。因此,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需求,我們必須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處理好農村建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二、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的具體表現

        1.規格化養殖污染嚴重

        畜禽養殖及水產養殖是農民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但由此帶來的是集中、高密度養殖,其產生的污染往往超出了環境容量。

        2.生活垃圾污染廣泛

        村鎮居民產生活污水、垃圾隨意傾倒,造成了很大污染,特別是在夏季,到處蚊蠅滋生、臭氣熏天;還有在農田、村莊院落焚燒秸稈,造成了大氣污染;塑料地膜和塑料制品的無控制使用,使農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斷增加。

        3.化學肥料造成污染面積大

        化學肥料替代有機肥料造成的污染隨著農業的發展越來越嚴重,烈性農藥成本低、效果大,廠家商家有利,農戶使用方便,所以屢禁不止,使用這類農藥后,暴雨沖刷,必然形成大面積污染。

        4.鄉鎮工業污染加劇

        據統計,全國每年因工業廢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積達2億多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減少的糧食超過了100億kg,直接經濟損失125億元,其中因農業工業污染和破壞而引起的達47%以上。

        5.濫墾濫伐和濫捕濫獵,使生態失衡

        在農村,濫墾濫伐,濫捕濫獵現象嚴重。有的栽上幾年的小樹,就被隨意砍掉。更有甚者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肆意亂捕蛙、中華蟾蜍、蛇等國家保護動物。這都嚴重地破壞了生態環境。

        三、農村生態環境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農民環保意識淡漠,對污染后果沒有危機感

        由于多方面因素,目前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水平還底,環保意識淡漠,對環保沒有迫切的要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機感。因此,人為的、隨意性的破壞環境問題十分突出。

        2.環境基礎設施落后,使日常生活造成污染嚴重

        由于農民多年的生活習慣和農村落后的環境基礎設施,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隨意丟棄,造成垃圾成堆、污水橫流、河道淤塞等現象突出,對農民健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3.化學肥料施用成為提高土地產出的途徑

        農村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的開發程度極高,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已經成為提高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而這種“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正是面源污染最為重要的來源。

        4.鄉鎮工業環境管理不力

        農村中對環境沖擊最大的是非農產業的快速增長,鄉鎮工業污染可以歸咎于產出增長快、資源利用率低、污染處理率低、技術進步慢和環境管理不力等原因,集中表現在四方面:一是污染排放總量增加迅速;二是污染治理水平明顯落后;三是環境管理制度落實不夠;四是缺乏適宜的誘導政策。

        5.農村環保管理基礎嚴重薄弱

        農村環保機構沒有設立,環保經費嚴重短缺,環境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成為影響農村環境的重要因素。目前的農村鄉鎮,受經費和編制的限制,沒有設立專門的環保部門,環保經費更是不足。同時,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提醒農民關注環保問題。

        6.對自然資源形成了掠奪性利用

        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增長速度過快,通過對糧食、能源、水、住宅等基本生活條件的巨大需求,給自然資源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破壞。

        四、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對策探討

        1.政府要強化對農村環境的管理

        政府對農村生態環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三個: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政府要確實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切實加強農業污染的監管和執法力度,把農村環保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同時,要增強各級領導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非常重要。

        2.加大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力度

        2.1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積極發展有機農業、鼓勵建設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基地,通過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從根本上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

        2.2二是擴大農業生產規模

        制定政策,鼓勵土地由分散經營向集中經營轉變,由農戶經營向農莊經營轉變,努力擴大農業生產規模。農業的規模化經營,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更主要的是有利于農業面源的污染控制。

        2.3加強污染控制研究

        目前,我國環境管理主要是通過對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而這種管理方式只對點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對解決面源污染問題的意義不大。這種情況下摸清面源污染的狀況,收集農業面源污染可靠的基礎資料,進行適合國情的面源污染控制技術與政策研究已是環境污染治理的當務之急。

        3.從農村環境治理上控制生活污染

        當前,農村生活污染控制的重點應該放在環境治理上,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應操之過急。對于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經濟實力及技術手段的欠缺,一味地采用城市環境處理體系顯然是不現實的,必須針對農村地區的資源與環境條件,開發推廣切實可行、因地制宜的、較低成本的處理技術,然后共聚財力,分級實施。

        4.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鄉鎮工業污染

        當前,鄉鎮工業污染控制應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環境管理機構,完善農村環境管理網絡;完善鄉鎮工業園區,建設一套完善的環境管理制度,配套污水等環境治理設施;優化鄉鎮工業布局,增強農村環境管理的能力;加速技術創新和推廣,發揮技術創新在鄉鎮工業環境管理中的作用。

        5.努力提高村民文明素質

        采取多種形式提高村民文明素質,在農村樹立起“講衛生光榮”的新風尚。村民自身應盡量控制農庭垃圾數量,簡化、減少包裝;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以減少“白色污染”;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不隨意隨地傾倒垃圾。

        第4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農村生態環境政府主導公眾參與

        伴隨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在加劇。無論是面源污染、點源污染,還是生態環境破壞,都已成為影響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制約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嚴重障礙。

        一、城鄉一體化進程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新要求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包含城鄉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體化:

        第一,城鄉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一體化,即在觀念上樹立城市與農村環保同等重要的理念,努力實現城市和農村環保“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第二,城鄉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一體化,即管理體制的設計一體化(針對城市和農村的不同特點完善相應的環境管理體制)和保障體系一體化(對城市和農村的環保投入實現均等)。

        第三,城鄉環境保護法制建設一體化,即城市和農村環保工作同樣有法可依。服務于城鄉環境保護法制建設的平等化,必須根據農村環保的特點,制定專門的農村環保基本法,修訂與完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

        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政府主導作用

        政府的職能和資源占有優勢決定了其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主導作用,這個作用不應局限于城市,更應當向農村延伸。

        政府作為與農村環境保護的差距。

        第一,政府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短視。現存的政績考核體制是以經濟發展為重心的,缺乏對環境保護尤其是農村環保的戰略性、長期性考慮。同時,政府將環保資金過多投向工業和城市,農村環保幾乎享受不到環保專項資金的保障和先進環保技術的支持。

        第二,現行法律制度輕視農村生態環保。雖然現行法律提出了農村環保問題,但是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規定,一些重要的農村環保領域還存在空白。

        第三,農村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不科學。現行環境保護體制過分強調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公眾的參與,特別不利于公眾環境意識的培養。

        消除差距,加強政府農村環境保護法律職責。第一,創制與完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律體系。結合農村生態環保的實際情況,在完善排污許可證制度、排污收費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基礎上,加快建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考核制度和農村環境應急處置機制等。第二,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政府要重視科學規劃在農村環保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安排鄉鎮企業的布局,控制污染物排放。設立專門負責農村環保的管理部門,明確職責,提高管理效率。第三,加大農村環境保護資金投入,運用經濟手段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堅持“污染者付費、開發者保護、受益者負擔”的原則,采取國家、集體、個人、外資多元投資的方式,保證穩定有效的環保資金投入。積極引入市場機制,特別是要鼓勵個人出資參與農村環境建設,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效益補償機制。第四,加強農村環境監測與監管。建立農村環境監管平臺和監測體系,完善環境信息制度,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提高污染事故鑒定和處置能力。第五,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教育,培育公眾環保意識。針對文化素質較低和環保意識較差的廣大農村居民,政府應“自上而下”發揮引導、教育職責,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知識宣傳和培訓。

        三、農村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

        環境問題的社會性、復雜性需要廣泛的公眾參與和社會合作,在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指導下,公眾參與已成為各國環境保護的公共基調。①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同樣也需要各類團體和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公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尚存障礙。一是公眾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欠缺。農村居民隨意丟棄生活垃圾的現象很普遍,垃圾的分類處理更是無從談起。在農業生產領域,隨意使用化肥、農藥造成水體、土壤污染的現象也大量存在。更有甚者為了眼前經濟利益,盲目建設污染企業,使得農村生態環境遭受嚴重污染破壞。二是公眾的環境知情權缺失。我國現行法律缺乏環境知情權的規定,政府的環境狀況公報內容單一,指標種類較少,特定地區的環境整體狀況和變動趨勢難以客觀反映出來;且因一些環境狀況指標技術性過強,不便于公眾理解,達不到應有效果。三是公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救濟渠道不暢。我國法律規定有環境行政處理和環境訴訟兩種基本的環境糾紛解決機制,但由于現行環境訴訟制度對于人資格規定過嚴、對證據的科學性要求過高、公益訴訟機制尚未健全、法律援助不到位,導致農民因成本高昂而難以通過訴訟維護自身的環境權利。

        開辟多方途徑,方便公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一要參與農村環境立法。廣泛征求公眾意見,根據公眾關注的程度和理解程度,創造條件,使公眾參與制定完善防治飲用水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鄉鎮企業污染,農藥化肥污染,保護自然資源和發展生態農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二要參與農村環境執法。加強農民的參與和監督力度,糾正、限制執法中的不當行為,減少的發生;同時,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利用村民自治的有利因素,建立一套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和約束的農村環保機制,提升廣大農民對環保執法的支持力度。三要參與農村環境普法。加強普法工作,提高農民的環境法律意識,使農民自覺地參與環境決策、維護其環境權利。通過多種形式的環境法制宣傳,強化農村干部和村民的集體榮譽感,積極參與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四、農村環保,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的有效對接

        從目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來看,環境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政府與廣大民眾的傾力合作。②公眾參與并非公眾對抗政府的機制,而是優化政府運行的機制。環境保護領域的公眾參與機制所反映的理念正是充分吸收公眾的智慧和力量,使環境保護得到真正的實現。③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實現對接的可行性。農村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僅僅依托“政府管制型”的行政管理機制難以滿足需要,引入以公眾參與為助力的“互動型”環保新機制已是形勢所需。

        第一,政府主導對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引導、保障功能。一方面,政府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使公眾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最終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環境整體利益保護觀念。另一方面,政府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履行其公共利益代表人的職責,開辟多種渠道為公眾參與環境決策提供制度保障,為公眾環境利益受到侵害時提供救濟保障。

        第二,公眾參與對于政府主導環境保護的補充、監督功能。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不僅有助于克服政府職能的局限性,也對政府履行環保職能具有監督作用。

        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有效對接的制度構建。實現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的有效對接需要相關法律制度的保障。

        第一,建立農村環境污染源頭控制制度。政府把環境指標量化作為鄉鎮企業設立審查及項目引入審批的重要指標,采用稅收等一些財政手段引導企業,建立綠色生產、營銷體系;通過科學規劃村鎮布局、居住和生活排污公共設施建設、防災減災等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依法推進農村土地集約利用,引進節約型的先進種植、養殖和灌溉技術,鼓勵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支持發展生態農業。

        第二,建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保障制度。一是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定期有關環境監測信息和科技標準;二是建立公眾參與環境決策制度;三是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第三,建立建全環境保護社會監督制度。一是建立專群結合的環境保護監管網絡制度。各級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多層次進行宣傳發動,實行專門機關和群眾路線相結合,建立起“專群結合、點面結合”,全面覆蓋農村的環境保護監管網絡。二是建立政府環境保護績效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監督機制,積極組織和引導公眾充分發揮環保議事權,同時將政府環保職能的落實從某種程度上通過環境績效顯示出來,把環境績效納入每一級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之中。第四,建立環境保護社會教育機制。針對農村居民的實際情況,一是將環保教育納入農村中小學學校教育,把環保知識寫入教材,培養中小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二是各級政府加大力度,定期組織有針對性的農村綠色生態教育,將環保法律宣傳,農藥、化肥和企業排污的破壞性、危害性宣傳以及環保型農業技術知識普及作為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增強農民的環境意識。三是利用各種媒介進行宣傳,引導農民樹立“綠色消費觀”,節約資源,通過轉變消費模式,間接引導生產模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①李摯萍:《環境法的新發展——管制與民主之互動》,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5頁。

        第5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近年來,在城市環境日益引起重視、日益改善的同時,對農村生態環境的關注卻處于“邊緣化”的狀態,農村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農業生產污染加劇。由于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土地資源的開發已接近極限,所以化肥、農藥的施用成為提高土地產出水平和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農藥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生活污染的日益加劇。近年來小城鎮建設逐步加快,農村聚居點規模不斷擴大,但規劃和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普遍未能更上,環境管理嚴重滯后,農村的生活污染物大多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臟亂差”現象。

        工業生產污染逐步加劇。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步伐加快,第二產業的跨地區轉移異常明顯。一批能耗大、污染重的傳統產業逐漸被遠離城市,被招商引資引到了農村。這種農村工業化實際上是一種以低技術含量、粗放經營為特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反積聚效應的工業化,不僅造成環境污染治理困難,還導致污染的危害更直接。

        可以說,當前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已經非常嚴峻,不僅阻礙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某些地方已經嚴重到直接威脅農民身體健康的地步。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源于農村居民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而他們又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因此加強新聞傳媒對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監督,利用新聞傳媒的特殊性和社會影響力,發揮其積極的社會功能,從而提高新農村受眾的環保意識,逐步解決新農村生態環境問題。

        二、新聞傳媒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宣傳監督方面的困境

        1.新聞傳媒經濟利益和社會責任的矛盾。生態環境保護傳播一直被視為“公益事業”,特別是面向農村受眾的農村環保傳播,與其他的信息傳播相比,由于并不能吸引“眼球”,沒有什么“賣點”、“亮點”,在市場運營中很難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或者干脆沒有經濟效益。

        2.新聞傳媒自身農村環保意識的挑戰。作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主體的新聞傳媒,其管理者和從業人員自身環保意識、環境素養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傳播的效果。但就目前的環保傳播情況來看,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些媒介負責人還未真正理解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還沒有完全到位,環保素質和全局意識還有待提高,這些都必然導致環保傳播的缺失。即使在有限的環保傳播宣傳中,由于發行量收視率的原因,或投放廣告的需要,也總是把目光放在城市這一塊,對農村的關注遠遠不夠。

        3.農村受眾環保意識的挑戰。隨著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科學發展觀作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理念,環境保護開始進入宏觀決策和制度改革的主流,我國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公民的環保意識總體水平還是較低,并且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和不均衡性,特別在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差,基礎教育薄弱,教育資源不足,使農村受眾的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對信息的認知與解讀能力較差,導致他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廣度和強度還遠遠不足。

        4.另外目前中國的不少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企業經營理念中的環保意識普遍較為淡薄,眼光更多的放在追求經濟利益的一面,環保投入少,離當代國際環保潮流的綠色營銷觀念還相去甚遠。這些因素都制約著新聞傳媒對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傳播和宣傳。

        三、新聞傳媒做好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傳播和宣傳的建議

        1.新聞傳媒首先要增強自身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新聞媒介管理者和從業者首先要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素質,加強環保專業知識理論以及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學習,逐漸形成“綠色傳播觀”,尤其要認識到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而面向農村的環保傳播還是“一塊遺忘的角落”,要為農村的環保傳播營造廣闊的空間,多留一些版面,多設置一些頻道欄目給農村環保傳播,從根本上推動新聞傳媒對農村環保傳播的力度,樹立起良好的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形象。

        2.新聞傳媒應大力宣傳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知識,進行輿論引導:針對農村受眾環保知識還比較缺乏,環保意識還很淡薄的情況,新聞傳媒要加強以農村環保知識為中心的傳播,引導農村受眾保護環境、熱愛環境、建設環境,增強環境意識、弘揚綠色文明、倡導綠色觀念。還應當結合現代農業結構調整,提倡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指導農民合理施用農藥、化肥、農膜,通過采用生物防治病蟲害的辦法和大量增加農家肥、種植綠肥等辦法,減少化學品的過度使用,實行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宣傳秸稈還田,農忙時不得焚燒,進而減少對土地、水源的污染,又能提高土壤肥力和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另外通過新聞媒介的傳播,向農民受眾介紹一定的環保法律常識,報道他們的基本權利,從而提高他們的法制觀念,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意識。

        3.新聞傳媒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開展有效的輿論監督:新聞傳媒在進行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輿論引導的同時,要積極發揮其輿論監督功能,是解決新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關鍵之處。新聞傳媒肩負著輿論監督的神圣使命,面對這些丑惡現象,當然要義不容辭,挺身而出,敢于報道,勇于報道,沖破地方保護主義的束縛,使各種污染農村環境的丑惡現象出現就受到關注和抨擊,處于千夫所指的境地,從而保護農村受眾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第6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一)基礎建設及鄉鎮工業污染嚴重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大部分農村地區改良或修建了道路、橋梁、房屋等基礎設施,在大拆大建的過程中,廢舊建筑材料等垃圾污染迅速加劇。此外,大量開發區、工業園區在農村興建,鄉鎮工業、企業迅速發展,鄉鎮工業的三廢排放持續增加,對農村生態環境構成威脅。

        (二)農村生活污染日益加重

        農村生活污水基本上不經過處理就沿排水溝或路面排放至就近水體,使大量有機質和N、P等流入湖泊,使河湖等水體普遍受到污染,對飲用水水質安全構成威脅。生活垃圾特別是塑料垃圾等廢棄物隨意丟棄,致使臭氣彌漫,蚊蠅滋生,環境衛生差。

        (三)種植業污染危害嚴重

        化肥污染。根據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數據,目前中國平均每公頃農田化肥施用量分別是德國、美國的1.6倍和3.3倍,遠遠超過了發達國家的警戒線,其中,大量的氮經農田徑流帶入水體,導致水體水質變劣。過量的氮肥會對土壤、水、空氣及生物造成立體污染,危及人類健康。

        農藥污染。我國平均每公頃使用農藥量大約為2.25公斤,其中高毒農藥占70%左右,農藥使用量是歐盟國家的3倍,農藥使用過程中大約80%轉移到土壤和水源中去,造成地下水污染嚴重,農產品的農藥殘毒借助食物鏈損害人類健康。

        農膜污染。根據農業部數據,2005年全國使用農膜的耕地面積已突破億畝,廢膜殘留量高達45萬噸。農田中的殘膜聚集在地表面和土壤耕層,使土壤通透性變差,阻礙土壤養分、水分和空氣運行。妨礙作物養分吸收、影響作物產量。此外,地膜中的有害物質分解也會降低農產品品質。

        (四)養殖污染日益凸顯

        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中國畜禽糞便年產量為19億噸,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的2.4倍,小規模的家庭飼養畜禽亂跑、糞土亂堆現象嚴重,畜禽排泄物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在引起空氣污染的同時也造成了水源污染。

        (五)城市污染轉移不容忽視

        隨著國家對城市環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強,一些技術力量和經濟能力薄弱、對工業“三廢”處理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從城市轉移到了農村,使農村成為了城市“三廢”和生活垃圾轉移的“后花園”。大大加劇了農村土地、水源和空氣的污染,也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威脅。

        二、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成因分析

        (一)沒有處理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關系,環境保護未深入到農業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

        傳統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農村生產生活模式只是單純的追求經濟利益,以任意消耗資源和排放廢棄物破壞人類生態條件為代價,沒有處理好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致使農業環境污染的根源得不到解決。至今農民大多采用傳統的耕作方式,農業仍然以高投入、高消耗、多復種、低效益為主。環境保護也只注重末端治理,沒有形成完整的環保體系。除種植業以外的其他產業比如畜牧業等領域,環境保護的投入較少,環境保護未深入到農業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

        (二)農民環保知識匱乏,環境保護能力低下

        受傳統觀念和習俗的影響,加之自身文化層次水平的限制,農民在環境知識、環境問題及環境政策、法規,環境權益的認知程度上與城市人口差距較大,農村人口往往只圖眼前利益,意識不到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嚴重后果。此外,城市大量的物質需求的滿足來源于對農村環境資源的開采和利用,然而污染治理卻向農村轉嫁,環境不公平現象時時存在,農民維權意識淡薄。農民生產方式和技術落后也是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的因素,農民不按科學操作規程使用農藥和化肥,在大量浪費農用化學品的同時,也污染了土壤和水質,降低了農作物的品質。

        (三)農村環境立法不健全、環保體制落后,環境管理機構匱乏,環保服務體系薄弱

        全國農村環境保護的立法不健全,一些重要領域還處于空白狀態,使得某些環境執法活動無法可依。對已頒布的法律、法規由于針對性和具體性不夠,可操作性差,難落實,環保法規與改善農村環境的現實需要之間還存在著滯后性;環保體制還不完善,對環保事業決策遲緩、監管不到位的現象時有發生。鄉鎮環保機構匱乏,管理鏈條無法向農村延伸,很難真正履行環保職能。全國農村環保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社會服務支持體系基本空缺。

        三、解決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以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為目標,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要途徑,在與農業相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都強調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

        以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作為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以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作為實現該目標的重要途徑,以發展減量化農業為主,節約資源,盡量減少化肥、農藥等其他農用資料的單位施用量,提高施用效率,節約土地、水及其他要素及能源資源,重點抓好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和再加工,加強廢物再生利用。過去我們采用末端治理的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要注重生產之前、生產之中、生產之后各個環節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除種植業外,還要抓林業、漁業、牧業等其他系統的環境保護,有效保障農產品的安全。

        (二)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自覺掌握環保技術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推廣農村環保知識和技能,使農民逐漸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通過試點示范,借鑒農村環境保護的成功經驗,激發廣大農民自覺掌握環保型、節約型技術,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和節能降耗的農業清潔技術及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

        (三)擴大投入,優化鄉鎮產業結構,為生態環境的改善排除結構障礙

        采取各種方式禁止城市污染比較重的工業向農村轉移,嚴禁落后設備和工藝技術向農村的轉移,選擇與環境保護與經濟狀況發展相統一的生產結構、產業機構、能源結構、技術結構和消費結構。積極引進環保技術,推動鄉鎮工業向生態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的清潔生產,推進可再生資源與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經濟結構。

        (四)健全農村環保法制,完善農村環保體制,加強環保機構建設

        第7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海南農村;法律制度

        中圖分類號:D92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0-0103-02

        由于獨特自然條件和國家政策鼓勵的影響,海南農村經濟在海南經濟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海南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制約因素,這就導致了海南農村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對于海南農村的生態發展有著非常惡劣的影響。為了堅持海南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推動海南經濟的不斷發展,海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迫在眉睫。

        一、海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海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比如農村經濟結構上的問題等,具體如下所述:

        第一,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導致了能夠直接開采的資源正在急速減少,并且生態環境也在不斷的惡化。從地理條件和歷史條件上來說,海南處于“南荒地帶”,和大陸的長時間脫離,導致了其余大陸其他地區相比,生態環境系統更加的脆弱,經濟發展也長期處于發展不快的情況。而且由于海南地理位置特殊,導致其文化傳播和大陸其他省份有著較大的差距,導致了海南自然資源開發和利用方式不當,目前部分地區還存在著亂開亂采的現象,也就致使海南部分農村的自然資源損耗嚴重,生態環境惡化速度較快。

        第二,由于海南農村經濟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農村的基礎建設跟不上經濟建設的步伐,也就導致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轉型緩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南農村發展的腳步,同時也造成海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緩慢。由于農村的基礎建設跟不上,所以道路、水利等設施都不達標,在臺風和暴雨天氣的侵襲之后,土路被沖毀,田地受到侵害。

        第三,主人翁意識的缺失。在海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當中,海南農村群眾沒有認識到自己主人翁的角色。在我國,農村人口占著總人口約四分之三的比例,農村的群眾是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直接的關系到了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對于海南來說,農村人口占到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其素質水平直接的關系到了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發展的進程。由于海南的獨特地理環境,再加上城鄉之間的差距,海南人口的教育水平較為低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較差,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就更加低了。

        二、當前海南農村環境保護的法治分析

        (一)缺乏農村環境立法理念

        當前,我國的環境立法還是以城市為主,也就是說環境立法首先應該將目光聚焦在工業污染的治理上,而后再去考慮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所以城市和農村的立法存在著二元結構問題,因為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導致環境立法在農村中比較缺失。由于我國政府在環境保護問題上,主要將目光集中在工業污染和城市污染方面,所以沒有體現城市和農村的平等重視,經常是在犧牲農村的生態環境基礎上來改善城市的環境問題,也導致了農村無法得到生態效益的有效補償,最終使得農村環境更加惡化。在生態環境的相關立法當中,缺乏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不僅對我國的農村環境改善不利,而且也影響了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法律不完善

        雖然當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基于《環境保護法》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但是對農村環境保護還缺乏相應的法律條令。在2007年我國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之前,我國沒有過任何關于農村環境保護的任何政策。在現行的農村環境保護相關法律規定當中,也有一些法律法規是缺乏原則和系統性的,也對農村的實踐情況有所脫離,導致了法律法規沒有可行性。例如在《環境保護法》的第三十三條中提到了保護農村環境,要推動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第五十五條當中雖然對各級政府安排資金對農村飲用水和污染防治等治理工作進行了規定,但是沒有出臺配套的規章制度進行相應規定;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條中,農村生活污染垃圾的防止具體方法有地方性法規進行規定,但是海南省還沒有出臺相應的地方法規。在農業法的第八章當中對農村環境保護僅僅做了原則性的規定,但是沒有進行具體的配套措施規定。可以說當前我國環境法大多都是針對城市制定的,缺乏專門針對農村的環保法律。

        (三)農村環境執法存在一定的問題

        當前海南省的農村環境問題嚴峻,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海南省的環保部門設置存在一定的缺陷。當前海南的環保部門設置只達到了縣區級,而沒有覆蓋鄉鎮級,而縣區級的環保部門重點是城市環境問題和工業污染,農村環境問題變成了環保工作的盲區。第二,當前我國實行的環境管理體制是統一管理和分部門合作的方式,除了環保部門,水利、農業等部門掌握了農村環境的執法權,由于執法主體多,導致了權責不明,權利分散的問題,這樣就會使得環保法律的執行力度不夠;第三,地方政府環境責任缺失,當前政府為了經濟的發展,對一些環保評價不過關的項目進行批準,法律的執行不到位,尤其是一些環境污染嚴重、但是經濟效益高的企業,政府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策略,這樣做的后果嚴重的損害了環境保護。

        (四)環境保護的投入不足

        2009年設立農村環保專項基金前,我國的環保投資幾乎只用于城市環境和工業污染的治理過程,而且一般只作為環保專項資金的排污費。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導致了在環境污染治理的過程當中,忽視了農村的治理,治理城市的過程是以犧牲農村為代價的。由于農村環保投入嚴重不足,導致了農村環保設施落后,在海南,很多農村沒有建立起排污系統,產生的污水何垃圾等沒有經過處理就被排放到了環境中,嚴重的破壞了農村環境。

        另外,由于農村的檢測站設備落后,設施不完善,導致了農村環境的情況無法被真實的反應,正是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國農村環境治理十分困難。

        (五)農村群眾的環保法律意識比較薄弱

        由于當前收到了經濟和生活習慣的限制,海南的農村群眾環保意識比較薄弱。當前海南的農業技術并不發達,為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無論是政府還是群眾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落后生產行為會產生的嚴重環境污染。此外,由于農村的法律教育比較落后,導致了農民的法律觀念不強,維權意識也比較差,在環境污染行為的面前,鮮少有人會進行法律維權。在環保的過程當中,必須要認識到,農民才是環境保護的主人翁。對于農村環境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必須要提升農民的環保法律意識。

        三、生態文明建設下海南農村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樹立起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推動相關立法

        要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法律的支持,完善立法是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的必要條件。但是當前的實際情況往往是只重視城市環境的保護,忽視了農村。就我國目前農村環境十分惡劣的現狀,必須要加強農村環保立法,改變立法過程當中邊緣化農村立法的現狀。以《立法法》為基礎,《環境保護法》應當是當前農村環境保護法律立法的基礎。《環境法》提出了以環境保護優先的原則,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因此在農村環保立法的過程當匯總,要以環境法確立的原則和理念為基礎,摒棄立法服務于經濟發展的老舊觀念,將農村環境保護立法提升到城市環保立法的同等地位,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二)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當前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中的很多條款和制度都是基于城市、工業環保的要求的,并不能夠適用于農村環境保護的實踐當中。由于農村的環境保護油這獨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應當從立法的層面上給予農村特別的關注。立法機關應當加強農村環保立法的建設,完善法律體系。盡快制定農村保護的相關法律條例,吧農業污染、畜禽養殖污染、農村居民的生活污染等問題作為重點的防范對象。并且將《農村環境保護法》提上日程,將其作為農村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可以說,土地是農民的生活基礎,當前我國農村的土壤污染十分嚴重,但是當前海南對于土壤污染的相關防治條例卻稀缺。當前應當轉進對土壤和畜禽養殖污染進行保護立法,才能夠彌補空白。

        (三)加強執法力度

        加強農村環保執法,首先要建立起農村環保執法的機構。根據當前海南盛環境行政管理部門的設置,筆者認為應當在鄉鎮設置環保局的派出機構,派遣專門的環保人員,依法對農村的環保行為進行管理。此外,在農村,居民的自治組織在日常食物的管理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可以考慮給予這些組織一定的管理權限,協同管理。其次,要明確環保部門的職責,明確在工作過程當中的分工。在環保的過程當匯總,應當以環保部門為主,其他部門協同管理的方式。同時,也要明確環保法執法的程序和責任,加大執法的力度。最后,要完善政府在環保過程當中的責任。由于環保法當中對于地方政府的責任規定的十分籠統,沒有具體的規定鄉鎮政府的環保職責。現階段,海南的農村環保工作一定程度上,仍然以來政府的行政力量,因此,要對環保考核體系加以重視,早日建立起完善的環保考核體系,明確管理職責,引導全體農民對于環保的重視。對于由于政府不作為導致的環保問題,應當依法追究責任。

        四、總結

        海南是我國的“四季生態花園島”,并且可以向世界亮出中國的生態名片。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賦予了海南十分重要的使命。所以當前海南農村環保建設迫在眉睫,我們要不斷的進行海南農村環境保護法律建設,推動海南新農村的建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斷的改善海南的生態環境,推動海南經濟持續的增長。

        參考文獻:

        〔1〕臧成.論生態文明建設下我國農村環境保護法律制度[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109-114.

        〔2〕劉昕蕾,劉悅.分析海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旅游縱覽月刊,2015,(4).

        〔3〕夏青.綠色中國夢――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生態化路徑研究[J].科學導報,2014,(6).

        〔4〕趙鳳琴,蔣欣陽,邢巧,等.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保護機制創新研究――以海南省為例[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4,(1):383-386.

        〔5〕李知淘.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第8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關鍵詞】農業 生態環境保護 法制 對策

        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現狀及問題

        長期以來,農業經濟的粗放經營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資源浪費等生態破壞加劇,農業生產、畜禽養殖帶來的面源污染日益嚴重,部分地區土地長期集約經營、重用輕養,不適當地使用化肥和農藥,造成土壤板結和污染、土地肥力下降。這不僅影響農產品的安全,同時也嚴重影響農業生態環境的質量和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雖然,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逐步開展,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立法和執法以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整體有所好轉、局部仍在惡化的現狀還在繼續,有關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體系、執法力度和農民自身環境意識、政府財政支持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這也是目前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關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目前,我國有關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主要包括《憲法》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性規定、《環境保護法》和《農業法》、《土地管理法》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對農村環境保護的規定等。此外,相關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如《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土地復墾規定》、《自然保護區條例》等也有相關規定。在地方立法方面,我國地方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頒布了省級農業環境保護條例,還有多個省市了無公害農產品的管理辦法。此外,還有一系列關于農業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相關標準,如《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漁業水質標準》、《農藥安全使用標準》等。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和立法主要集中于城市且重污染防治、輕生態環境保護,對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及其立法更是重視不夠。雖然我國已形成了以現行《環境保護法》、《農業法》為主體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但卻沒有綜合性的農業環境資源保護法規或條例,至今為止也沒有一部統一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在生態農業、畜禽養殖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和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還很欠缺。目前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分散立法與農業生態環境具有內在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特征不相適應,加上對農業環境保護工作的規定不夠系統、具體,使得相關規定難以有效實施。另外,一些重要生態環境領域還存在一定的立法空白和相關法律法規之間的矛盾、沖突現象。雖然很多地方已經有農業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立法,但是級別較低,且立法重點是農業生物的環境因素保護而并非系統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有關農業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相關標準,有些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亟需修訂,某些領域還是空白。

        關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制度。目前,我國雖已建立了許多生態環境法律制度,如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環境事故報告制度、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農業生態補償制度等,但是制度之間的配套性和協調性較差,且主要針對城市工業企業,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定較少,配套制度措施的供給不足和程序缺位也使得制度無法真正落實,必須進一步完善。此外,在有關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很多領域,尚缺乏必要的制度配給,如農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農村環境保護法律制度、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分類管理制度、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制度等。

        關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健全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生態環境執法管理體系,農業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重點地市縣及鄉鎮相繼成立專職農業生態環保機構或配備專業生態環保執法人員,在農業生態環保執法和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管理體制是統管與分管相結合的多部門分層次執法體制,這種執法體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導致執法中的爭權奪利和相互推諉現象。此外,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都有相關職能,都是執法主體,而且地方的各個條例在相關執法主體的規定上亦不盡相同,使得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陷入一個比較混亂的局面。①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導致的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違法失職現象,這些都使得農業生態環保的執法效果大打折扣,也是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原因之一。

        關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配套運行環境。目前,農民環保意識差、參與積極性低、環保配套設施不健全以及農地產權模式弊端等均是推進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制約因素。農民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由于廣大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加上環境保護和普法宣傳的缺位,農民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生態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普遍較為薄弱。土地產權虛置、經營權不穩定等農地產權模式以及分散化、隨意性的農業生產模式既不利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②,同時也使得農民自身很少去關注農業生態環境的整體性、系統性和脆弱性。此外,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國家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政策普遍向城市傾斜,也使得對農業和農村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的投入嚴重不足。目前在農村,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理設施、農村生活垃圾回收處理設施以及其他農業生態環保設施還很缺乏。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導致農民承擔農業生態環保的成本過高,這些都制約了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循環型農業、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積極性。政府主導下公共物品供給的不足和農民開展生態農業的成本過高均是導致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不力、農業生態環境惡化不可忽視的因素。

        推進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對策

        完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首先,出臺統一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針對農業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保護的迫切性,應盡快制定統一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以法律的形式將農業生態環境的建設、保護、監督與管理等固定下來,為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基本的法律基礎。其次,還應加快對現行《環境保護法》的修改步伐,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做出專門規定。應盡快修訂現行《農業法》、《土地管理法》、《農業技術推廣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將有關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規定具體化、配套化,同時改變目前某些相關規定相互矛盾和沖突的現象,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和良性互動。再次,應加強有關生態農業、畜禽養殖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和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彌補在該領域的立法空白。最后,應健全和完善有關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標準體系。

        健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首先,應完善現行生態環境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生態環境補償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收費制度等。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增加關于農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定,同時在公眾參與環節,應針對項目或規劃對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村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影響的廣泛性和農民的聚居性等特點規定特殊的公眾參與條件、方式與程序等,在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的同時也能提高參與的效果。在農業生態補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中,可以借鑒國外農業生態補償制度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現狀,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生態補償制度,對補償主體、補償對象、補償原則、補償標準、補償程序和補償形式及監督管理等內容予以明確,進一步改善和優化農業生態補償機制的運行環境。此外,還應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制度,如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財政投入保障制度、農業投入品廢棄物處理制度以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處理制度、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制度等。

        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首先,應改革現有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建立專門的農業生態環境管理機構,改統管與分管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為垂直管理體制,打破地域分割,增強管理和執法效率,避免出現為利相互爭奪、為責相互推諉和扯皮的現象。為增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的管理和執法權威,還應賦予其較多的行政許可、行政強制和行政處罰權,同時全面負責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執法和宣傳教育工作。其次,應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者的素質和執法水平。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嚴格執法,對危害農業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大行政和司法打擊力度,加強執法和司法保護。

        優化制度運行環境。首先,應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加大對農民和農戶的文化素質培訓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態環境意識,引導農戶自覺走上生態農業、循環型農業和科學種植的道路上來。其次,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重視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加大對生態農業的扶持力度,落實對農戶的各項農業生態補償,從而提高農戶參與生態農業的積極性。應盡快建設農業和農村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如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理設施、農村生活垃圾回收處理設施等。最后,還應進一步改革目前的農地流轉制度,推動農地使用權流轉和交易,改變目前農業經營的隨意性和分散性,從而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維護和使用提供條件。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政法學院】

        【注釋】

        ①項波,段春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探討”,《農業考古》,2008年第3期,第95~96頁。

        第9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范文

        1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成因分析

        近年來,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污染愈發嚴重,從其成因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現代化學肥料的不合理施用。現代化學肥料在提高農作物產量方面作用明顯,同時施用方便,因此逐步取代傳統有機肥料占農業生產中的大部分比例。由于很多農民盲目施用,施用比例失調,施用的數量過多,導致土壤養分流失、板結,同時對地表及地下水資源造成污染。

        其次,粗放型經營的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在農村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很多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大量出現。然而因為技術及投資方面的局限,多采用粗放型經營的模式,使得其從事的行業大多為高污染行業。由于無法投入環保設備,很多企業將生產污水不加處理或簡單處理后直接排放,近年來由此導致的農村居民血鉛中毒及土地嚴重污染的事件已多次發生。

        再次,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主要體現在林地及礦產資源方面。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均土地面積逐年減少,為擴大耕種面積、增產增收,人們開荒種地逐漸將原本的山林破壞,原有綠色植被消失,水土流失進一步嚴重。而很多地方在開礦之后造成的植被破壞更加嚴重,往往是開采過后留下一個個禿禿的山頭。

        最后,城市生產生活垃圾的污染。城市垃圾越來越多,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生產垃圾等近年來向農村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既是城市病的結果,也與職能部門管理不到位有一定程度的聯系。

        2相關法律對策

        從法律層面來講,要想控制和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需要從觀念和制度兩個方面著手。從觀念角度來講,要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力度。之前我們一直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城市生態環境的治理上,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在主觀上認識不夠。由此也就導致了在立法上沒有形成體系化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使得司法上無法可依,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味以經濟發展為首要任務的影響,使得職能部門執法力度也存在欠缺,上述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和解決。具體來講,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健全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體系。《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法,而其并沒有將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為立法重點,只是對涉及農村生態環境的問題做了原則性、概括性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滿足當前對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有鑒于此,我們應當謀求建立一個有針對性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從大的方面基于農村生態環境發展自身的特點,制定符合農業和農村特征的基本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另外從具體角度,有針對性的根據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分項制定農業生產環境問題、農村鄉鎮企業生態保護問題、林業資源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問題方面的具體制度規則,從而對農村生態環境形成一個系統的保護網。

        其次,加大職能部門環境執法力度。除當前法律體系不健全導致的職能部門執法力度不足的原因外,很多時候職能部門從短期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沒有長遠發展的眼光,導致在政策上重經濟,輕環境,也是執法力度不足的重要原因。為了解決以上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要在立法上明確規定各級職能部門的權限,充分調動主管部門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從法律層面完善政府環境責任制度,職能部門環境不作為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

        再次,要加強生態環境法制宣傳,增強農村居民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意識。農村很多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對科學、對法律的無知導致的。加大生態環境法制宣傳的力度,可以避免很多盲目為了經濟利益置法律制度于不顧的現象,也能夠更好的增強農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監督意識和監督能力,使其真正成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人翁和受益人。另一方面當遭受了環境違法行為侵害的情況下,農村居民也可以更好的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高清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a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香蕉久久精品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精品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