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生物醫藥實施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醫藥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醫藥實施方案

        第1篇: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2016年,3家基礎電信企業計劃投資約67億元開展固定寬帶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擴容骨干網和城域網,開展光纖接入網建設及農村地區光纜接入建設工作,解決最后1公里接入問題,全面提升全省寬帶基礎設施水平。目前,投資進度已達58%。(6月22日《云南日報》)

        云南高鐵動車組“4S店”竣工

        近日,由中鐵十一局集團與中鐵十二局集團聯合承建的云南高鐵昆明南動車運用所竣工。這為即將開始的滬昆客專云南段和云桂鐵路云南段聯調聯試,以及年底開通奠定了基礎。

        昆明南動車運用所位于昆明市呈貢區小新冊,距離云南高鐵昆明南站8.6公里左右,動車存車線可同時存放37組動車組列車,動車檢修庫可同時檢修8組動車。今后滬昆客專、云桂鐵路等所有進出云南的動車組都將在此進行檢查保養。動車運用所形象地說就是高鐵動車組的“4S”店和“家”,是集動車組檢修、保養、清洗和編組等功能于一體的重要基地。(6月23日《都市時報》)

        云南今年前五月旅游業總收入超1500億元

        據悉,今年1―5月云南旅游業總收入達1529.88億元,同比增長18.42%。1―5月,云南全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21.25萬人次,同比增長6.20%,完成年度任務(580萬人次)的38.1%;接待國內旅游者1.47億人次,同比增長14.43%,完成年度任務(3.52億人次)的41.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57.62億元,同比增長19.01%;旅游業總收入1529.88億元,同比增長18.42%,完成年度任務(4000億)的38.2%。旅游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71.5億元;共受理游客投訴1056起,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全省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6月23日云南網)

        云南“147”計劃力促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發展

        據云南省科技廳介紹,云南計劃到2017年,力爭實現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400億元左右,其中生物醫藥種植(養殖)業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億元;到2020年,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800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種植(養殖)業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00億元。(6月22日云南信息港)

        昆明啟動創建無傳銷城市

        近日,昆明市創建無傳銷城市活動正式啟動。據了解,活動由市政府主辦,石林縣政府承辦,無限極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協辦,全市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區工商局、公安局,省、市打傳辦負責人,以及4家在昆直銷企業共同參與。按照云南省打傳辦要求,到2018年底,全省范圍內80%以上的縣(區、市)要創建成為無傳銷城市;昆明市力爭2018年底,全市80%的縣(市)區達到創建目標。(6月23日《昆明日報》)

        滇池濕地摘“中國最美濕地”桂冠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發起的“中國最美濕地”微博評選活動落下帷幕,21萬網友參與投票,昆明滇池濕地在全國參與投票的10個濕地中脫穎而出,以110628的高票摘得桂冠。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在《新聞直播間》進行特別報道《綠色中國?覽夏篇?濕地》,并發起了“中國最美濕地”微博評選投票活動,旨在喚起人們對濕地保護的關注。最終,昆明滇池濕地排名第一,得票110628;江西鄱陽湖濕地排名第二,得票78082;浙江杭州西溪濕地排名第三,得票9497。(6月23日《云南日報》)

        昆航引進“超級經濟艙”飛機

        近日,編號為B-7870的全新波音737-700飛機降落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加入昆航機隊,這是今年昆航接收的首架全新運力。據了解,這架飛機客艙采用“超級經濟艙+經濟艙”共144個座位的布局。其中12個超級經濟艙更寬敞的乘坐空間和更貼心細致的空中服務,讓旅客輕松享受更高性價比的飛行體驗。(6月23日《云南信息報》)

        昆明“七庫一站”蓄水量超去年同期七成以上

        近期,昆明又進入了連綿陰雨的模式,連續幾天的降雨有效補充了全市的庫塘蓄水。記者從昆明市防汛抗旱辦獲悉,目前,為主城供水的“七庫一站”蓄水充足,現已蓄水30840萬方,已比去年同期17797萬方的蓄水量多73%。(6月23日《昆明日報》)

        《昆明市環境監管網格化實施方案》公布

        近日,記者從昆明市環保局獲悉,《昆明市環境監管網格化實施方案》將在全市建立市、縣(區)兩級網絡,形成各司其職、上下聯動、綜合執法的工作機制。

        第2篇: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2012年8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決定》以及《廣東省發展臨海工業實施方案》、《廣東省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及海洋科技實施方案》、《廣東省發展濱海旅游業實施方案》、《廣東省集中集約用海實施方案》、《廣東省海洋生態保護實施方案》等五個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按照構建“三區、三圈、三帶”海洋綜合開發新格局的要求,規劃了177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近1萬億元,爭取到2015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5萬億元,2020年達到2.5萬億元,全面實現海洋經濟強省戰略目標。

        大規模海洋建設項目的規劃以及海洋經濟建設的全面啟動,對廣東社會經濟發展意義深遠。從短期看,當前廣東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五個《實施方案》提出的177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無疑突出了重大建設項目對廣東“穩增長”的帶動作用,對確保廣東經濟穩定增長、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并且,從資金投入結構看,重大建設項目主要以企業投資和社會資金為主,財政性資金將主要用于公益性基礎建設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這顯然也反映廣東市場經濟發展相對比較成熟的特征。

        從長期看,近些年廣東勞動力和資源成本大幅提升,環境和土地承載能力越來越小,產業轉型升級任務繁重,經濟發展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和增長極。廣東海洋資源豐富,向海洋要資源、要環境、要效益無疑是廣東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資料顯示,廣東海岸線長4114公里,占全國大陸海岸線總長1.8萬公里的22.9%,位列沿海各省區第一;海域面積41.93萬平方公里,是陸域面積的 2.3倍;灘涂、淺海可養殖面積8360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的39.7%,居全國首位;海島1431個,數量居全國第三位;海灣510個,適宜建港口的200多個;探明濱海砂礦4.7億立方米、近岸海域石油資源97億噸。毫無疑問,廣東發展海洋經濟的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十分優越。

        改變粗放發展方式是關鍵

        從國家戰略看,我國已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目標,國家“十二五”規劃對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作出了專門部署,國務院明確將廣東、山東、浙江三省列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其中,山東為首的環渤海面向東北亞,浙江面向東海,廣東面向南海。三省率先布局藍色經濟,顯然承擔著帶動全國海洋經濟上新臺階的重任。而廣東海洋經濟的發展,可以為整個南中國海的穩定提供后方支持。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盡管廣東是海洋大省,但海洋經濟發展的質量、結構、科技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機制體制、綜合管理等方面仍不令人滿意,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洋強省。就是與國內浙江、山東等地區相比,廣東海洋先進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清潔能源、港航物流服務和海洋勘探開發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仍有差距,海洋經濟存在明顯的短板。總的看,當前廣東海洋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第三產業發展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待發展,海洋產業結構有待優化,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有待提升。此外,海洋產業的關聯度也太低,規劃布局特色不突出,地區間錯位發展不足,粵東、粵西地區海洋資源優勢尚未得到很好發揮,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偏低,海洋調查勘探和開發、海洋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力度不足,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任務艱巨等問題也比較突出。

        八個建議

        廣東海洋經濟要實現大發展,重要的是要有改革創新的精神和科學發展的態度,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堅持特色發展,努力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海洋經濟新格局,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八個方面使力:

        一是要著力扶持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目前廣東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程度遠遠不如山東、浙江等沿海省份,原因主要還是重視不夠,缺乏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政策傾斜,缺乏專業人才和專業技術。因此,必須解決人才與高新技術短缺的問題,建立海洋高新技術研發和轉化基地。根據《廣東省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及海洋科技實施方案》,“十二五”期間,廣東省將累計投資約370億元用于海洋新興產業與海洋科技發展重點工程建設,這對廣東海洋經濟的轉型升級將具有重要意義,希望能真正落實好。

        二是要注意適度發展,防止海洋開發一窩蜂上馬。要以船舶工業當前的困境作為前車之鑒,防止海洋開發一窩蜂上馬,無序開發。從2005年開始,隨著大量投資涌入船舶制造業,低端散裝貨船產能急劇膨脹,大型油輪也在國油國運的政策刺激下大量生產,最終導致市場供求嚴重失衡,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的船舶制造企業出現了大規模的虧損,虧損金額同比增加了60%以上。此外,廣東海洋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加快海洋第二、第三產業發展,但在做大海洋第二產業過程中,要注意大干快上可能會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嚴峻考驗,給海洋經濟發展埋下隱憂的問題。

        三是產業布局要充分考慮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當前,在人口密集、資源環境承載力弱的珠三角地區仍存在大量化工項目,造成公眾環境需求與環境形勢矛盾比較突出。政府在開發海洋經濟資源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區域環境的承載力,努力促進海洋經濟合理布局,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這樣才能保證海洋經濟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四是要堅持海陸聯動。海陸聯動包括空間布局的聯動,產業的聯動,生態環保的聯動,可以把海洋經濟和內陸經濟打通,形成臨海主體發展區和內陸聯動區之間的同步協調和對接融合,實現一體化發展理念,將有效促進區域協調。

        五是要發揮好廣東天然的海洋資源優勢。與山東、浙江等省份相比較,廣東省灣區特征最為明顯,沿海有大汕頭灣區、大紅海灣區、環大亞灣灣區、環珠江口灣區、大廣海灣區、大海陵灣區等六大灣區,打“灣區”牌有利于打破行政區劃的壁壘,促進資源優化和統籌,形成產業聚集。“灣區”概念有利于整合岸線資源,并對其中的各個部分進行獨特的發展定位。如“環珠江口灣區”整合了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珠海五個市的相關岸線資源,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業、現代航運服務業、海洋裝備制造業、臨港工業,建成國際航運中心和全國最重要的海洋產業集聚區。

        廣東海洋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面向南海,南海開發的最大特征就是深海開發。為此,必須發展在3000米以上深海開發的高科技產業,并帶動形成一系列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海水淡化、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通過深海開發,集聚國內外海洋科技方面的高端研究的資源,使廣東成為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

        六要大力提升海洋科技和教育的支撐能力。科技實力和新興產業發展非一日之功,必須緊密結合海洋經濟發展的需要,將科技和教育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強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海洋科技的重點攻關,大力發展海洋教育事業,打造一支與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海洋人才隊伍。

        第3篇: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昌平生態環境良好,人文底蘊深厚,交通出行便利,服務設施完備,是投資創業、旅游休閑、生活宜居的理想之地。特別是區內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和較強的產業承載能力,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截至目前,轄區內已有包括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在內的42所高校和103家科研機構;有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生命科學園、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和小湯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4個國家級產業園區,以及15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匯集了近2萬名高素質的科技人才。

        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原名“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昌平園區”,1991年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正式成立;1994年4月,經科技部(原國家科委)批準,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的一部分;1999年6月,國務院批復北京市和科技部《關于進一步加快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的請示》,昌平科技園區正式更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作為中關村最早成立的三個園區之一的昌平園,規劃面積11.4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昌平園北區5平方公里(包括昌平園西區、昌平園東區、民辦科技園)、昌平園南區即中關村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4平方公里、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及三一產業園2.48平方公里。

        建園以來,特別是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以來,昌平園憑借優惠的產業政策與高效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成為中關村重要的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的示范基地,產學研結合綜合改革的先試先行基地,創新型人才、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和輻射基地,與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科技服務基地。昌平園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呈現跨越式健康發展態勢。2007年,昌平園實現工業總產值398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60%以上,總收入530億元、利潤總額50億元、出口創匯8億美元、上繳稅金25億元,年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30%。1992年至2007年,昌平園技工貿總收入累計達到2142.5億元;累計實現工業產值1519.3億元;累計實現利潤157.8億元;累計上繳稅費84.37億元;出口創匯累計超過32.75億美元。

        目前,昌平園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環保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支柱產業已經初具規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逐年增加,重點企業推動園區經濟發展,骨干企業隊伍已經形成,骨干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神華昌運、諾華制藥、福田環保、賽迪集團等已經成為昌平的龍頭企業,繼二六三網絡、直真節點、清華陽光、鄂爾多斯,亞都等企業之后,中信國安、英斯泰克、三一重機、中電智能卡、利德華福、巴可利亞得等企業已經加入骨干企業隊伍,中軟股份、有研億金、綠創環保、萬泰生物、振沖工程、柏瑞安科技、美高儀軟件等一大批企業正在加速步入骨干企業行列。

        圍繞能源科技和生物醫藥兩大特色產業發展,園區專業園建設不斷推進。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總規劃用地面積249公頃,其中一期工程用地面積132公頃,規劃為研究、開發、中試基地。二期工程用地面積119公頃,定位為醫療及產業基地。一期聚集了中國科學院、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國家頂尖的研究機構;在技術支撐體系上,設有生物芯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蛋白質組研發及工程中心、國家863實驗動物及病理動物模型中心、北京生物醫藥孵化基地等;在產業化資源上匯集了揚子江集團、江中制藥集團、北京養生堂和奧瑞金種業等國內知名企業,吸引了諾和諾德、Takara等著名跨國公司。

        中關村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項目,總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是科技部針對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工程技術創新的巨大需求于2003年2月提出的。一批在提升國家重點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中發揮骨干作用的科研院所(以重點實驗室、研究所、工程研究中心和院所興辦的公司為主)聚集起來。目前創新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已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土地開發實施方案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中石油的一批科研院所和企業先期進駐該基地。

        昌平園未來發展重點:

        (一)始終堅持一條主線――強化成果轉化和產業基地功能

        依據國家和北京市“十一五”發展規劃思路,昌平園作為北京郊區的高新區,將推進二次創業,優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軟硬環境。主動承載首都高新技術產業鏈中的產業基地作用,強化昌平園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基地功能,加快引進、加速培育重點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構建新的競爭優勢。將昌平園建成北京市主要的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地。

        (二)重點發展兩個產業――能源科技和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

        認真貫徹落實“發展高技術,實現產業化”的戰略方針,積極實施《中關村科技園區十年創一流》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本地的資源優勢,圍繞具有產業基礎的能源科技、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開發一批高新技術產品,成就一批科技人才。有力地促進昌平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推進首都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三)積極實施三項工程――專業園及產業孵化工程、目標招商工程、中關村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建設工程

        第4篇: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 生命周期 集群競爭力 政府

        1 產業集群生命周期概念及階段劃分

        1.1 產業集群生命周期概念

        生命周期理論來自生物學對生命體從出生到死亡這一循環的觀察與描述,將出生、成長、成熟、衰退、死亡的過程變化,以及不同階段所呈現的特質表現出來,用來模擬人類社會中有關組織、產品、市場、產業的相關變化。

        產業集群生命周期是指產業集群從形成到衰亡的發展全過程。由于政策變化、產業發展、產業轉移、技術和社會進步、區域環境、資源條件、市場競爭等影響,產業集群必然存在一個發展演變過程。在佛農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基礎上,奧地利著名區域經濟學家Tichy.G在1997年提出了產業集群生命周期理論。Tichy.G從產品創新、集群競爭的優勢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該理論,并通過長期的觀察后將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劃分為誕生、成長、成熟和衰退四個階段(如圖1)。

        1.2 產業集群生命周期劃分及各階段特點

        產業集群一般大致可分為誕生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共四個階段,不同階段的特征和規律不盡相同,主要表現在集群規模、專業分工程度、核心競爭力、企業規模等各個方面。(1)誕生階段。集群產業規模、區域范圍、專業化分工程度都較小,集群的認知度很低,影響力僅限于本地區,集群的核心競爭力較弱,企業規模以小企業為主。(2)成長階段。集群的認知度、影響力逐步提高,集群的核心競爭力顯現,集群內部的總體結構逐步完善,集群顯現出來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投資回報率很高。(3)成熟階段。均衡階段經過形成期、成熟期兩個階段的積累沉淀,集群內各類配套基礎設施已經完善,專業化分工程度較高,產業集群企業數量、專利數量、規模、產值、市場占有率、核心競爭力、認知程度和科技創新資源擁有量達到相對較高水平[1]。(4)衰退階段。進入衰退階段集群規模開始縮小,集群內惡性競爭事件頻繁、企業外遷現象嚴重,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大幅度下降。有大量企業退出集群,集群競爭優勢逐漸削弱。

        2 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遼寧省產業集群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不論在發展規模、發展速度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十二五”期間,我省重點培育90個200億以上的產業集群,其中1000億以上集群19個,500億到1000億集群19個。預計到2015年,90個集群銷售收入將超過47000億。經過產業結構調整、體制改革等措施以及沿海經濟帶的開發開放和沈陽經濟區的建設,遼寧產業集群開始進入了全面振興的歷史時期。

        (1)特色產業集群分布廣泛。遼寧以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為依托,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積極引導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全力推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如沈陽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大連的“鉆石港灣”和船舶制造業產業集群、撫順的碳纖維和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鞍山的鍛造工業園和五金產業園產業集群、錦州的光伏產業和汽車零配件產業集群、本溪的醫藥產業集群、丹東的環保產業集群,營口的光電和微電子產業集群、阜新的皮革加工和林木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遼陽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鐵嶺的改裝車產業集群、朝陽的活性炭產業集群、盤錦的石油和海工裝備產業集群、葫蘆島的CBD和海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項目等。

        (2)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丹東儀器儀表、本溪生物醫藥、阜新液壓、朝陽新能源電器及鐵嶺專用車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的年銷售收入增長速度超過100%。其中,丹東儀器儀表產業集群現有企業258戶,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東方測控、奧龍、通博電器等龍頭企業的射線儀和煤氣表產品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的90%和70%。阜新液壓件產業集群現有企業193戶,實現銷售收入46億元。本溪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現有企業145戶,實現銷售收入30.85億元,原料、生產、供銷體系齊全,有省以上名牌10個。

        (3)成長潛力巨大。從產業集群具有高成長潛力看,綜合競爭力處于全國一流水平的12個,占10%;處于全國上游水平的60個,占50%;處于全國中等水平的38個,占31.7%;處于全國一般水平的10個,占8.3%。截止2011年2月初,遼寧省級以上工業類特色產業基地近40個,其中國家級產業基地近30個[2]。

        從上述特征來看,遼寧產業集群分布廣泛,影響力逐步提高,銷售收入和企業數量等量化指標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發展潛力巨大,所以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遼寧產業集群處于成長階段。

        3 成長階段遼寧產業集群政府對策分析

        無論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都是客觀存在的,政府的作用也是其他機制所無法完全替代的。遼寧產業集群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創新,現已形成了一些特色產業集群,并已初具規模,在成長階段遼寧政府應制定科學的規劃方案,培植一些龍頭企業,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以更好更快的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

        (1)制定適合的集群規劃方案。200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戰略決策。2008年,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科技為引領、以新興產業為引導,建立特色產業基地。因此,遼寧應以省委省政府的政策為依托,制度出符合遼寧產業集群特點的集群規劃方案,包括制定做大做強遼寧省特色產業集群的具體目標、政策措施,提出各重點產業集群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包括比較詳盡的產業規劃、土地規劃、環境規劃等。然后根據遼寧省產業集群實施方案,每個產業設立由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牽頭的臨時或長期的工作機構,對本行業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引導。找出比較優勢、制定合理、完善的產業集群規劃方案,確定一批高成長性的項目,作為政府在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宏觀調控目標。

        (2)培植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龍頭企業。目前遼寧省以沈陽、大連為龍頭,遼寧各地的產業集群蓬。但各市的龍頭企業數目屈指可數,政府應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和成長性中小企業。沈陽圍繞鐵西區,機床、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建筑、電氣、醫藥化工五大IT業產業集群迅速發展。大連則圍繞優勢突出的造船、裝備制造、石化、電子信息產業,通過政府貼息等各種政策吸引企業入駐產業園區,產業的聚集度越來越高[3]。因此在此階段,政府應對工業龍頭企業、納稅大戶企業、超大投資規模外資企業以及政府認定的成長型中小企業,緊緊圍繞增強龍頭企業的支撐帶動作用和差異化發展這兩點,在政策扶持、行政審批、檢查驗收、監督管理、業務指導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優先、便利的服務,努力培育一批競爭優勢明顯、對集群發展具有戰略支撐作用的龍頭企業。

        (3)協調各方力量培植特色集群。要根據遼寧經濟發展的特點和本地區資源配置狀況,確立適合本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進行培育,以構建地方產業集群競爭力。政府要針對遼寧省不同區域之間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特點和優勢,再通過一定的政策引導,快速培育與發展出一些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首先,在中部城市群形成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政府要制定推進以先進制造技術為特色的高技術產業發展政策,促進先進制造技術的特色產業集群,占領未來競爭的制高點[4]。其次,沿海城市要以“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為著眼點,實努力打造沿海城市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港口、旅游等特色產業集群。最后,支持遼西北地區市縣重點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強市幫扶、有關部門幫扶和重點企業幫扶的辦法,促進遼西北地區特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4)規范政府行為及約束政府權力。由于成長期的產業集群一個復雜的有機系統,各企業之間相互聯系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政府在此階段不可大包大攬或者過度干預,最好是間接參與到產業集群的創建和提升過程中,政府的定位應該是催化劑和劑或者橋梁,充分發揮集群中各要素的協同作用,而不是直接主導集群的發展。政府部門在產業集群發展中的作用應該主要是:協助集群內企業進行宏觀市場需求分析,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數據資料。政府不要刻意創造產業集群,要避免創造產業集群的高成本、高風險,防止不同地區追求相同的產業集群重點而導致重復建設。所以此時,要規范政府行為,特別是要約束政府的權力,避免政府的過度干預導致集群的畸形發展。

        (5)加強產業集群創新以提升集群競爭力。制度創新的主要執行者是政府,政府在制度創新中的角色是非常關鍵的。在均衡階段,政府要發揮創新的主觀能動性,將環境創新、政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企業創新、服務創新相統一結合[5]。政府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運用公共基金或政策鼓勵開展集群創新,共同開發,共同使用,共同獲利。并采取有效措施,致力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建立行業專利信息數據庫,向企業提供專利數據查詢,促進集群內企業創新行為。政府除了建立有利于創新的制度、體制和制定有利于創新的行為規范之外,必須樹立與創新精神相吻合的思想意識、情感意志和價值觀念。政府通過教育、培訓、輿論宣傳、文化娛樂、創建文明活動、思想政治工作等途徑,大力宣揚創新文化,從制度、體制、法律、政策等方面創造有利于創新文化建設的條件。

        4 結語

        不同階段產業集群的特征及規律不同,針對現階段遼寧所處于的成長生命周期階段,政府需改變職能,準確定位自己在集群發展中的位置,用戰略的眼光對關系到集群發展的社會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制度出符合遼寧產業集群特點的集群規劃方案,快速培育與發展出一些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集群的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陳柳欽.產業集群發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1):99-105.

        [2]尹慧君.邯鄲市農業產業集群的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D].湖北: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產業集群生命周期發展研究—以政府和市場角度[D].河北經貿大學碩士論文, 2011,(18).

        第5篇: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專項資金的使用和安排堅持以下原則:

        (一)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瓶頸制約,政府適當給予扶持和引導,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創新活力。

        (二)集中資金,扶持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明確的重大工程、重點發展方向,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集中資金,綜合扶持,促進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引導產業鏈協同創新和區域集聚發展,鼓勵創新資源密集區域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三)區別對象,創新方式。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及階段性特征,針對不同對象、不同階段、不同問題,創新體制機制和支持方式,并做好與其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等的協調配合,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專項資金支持范圍:

        (一)支持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計劃。采取中央財政資金與地方財政資金、社會資金參股,共同發起設立或增資現有創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支持具備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或消化吸收再創新屬性、且處于初創期、早中期的創新型企業發展。

        (二)支持產學研協同創新。選擇受關鍵技術嚴重制約,關聯性、基礎性、公益性強的產業或技術,支持行業骨干企業整合產業鏈創新資源,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新一代技術儲備、專利池集聚等,推動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構建技術創新聯盟,提高協同創新能力,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三)支持技術創新平臺。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針對行業或技術領域特點,依托產業鏈優勢單位聯合相關科研機構、企業及投資者,建立涵蓋全產業鏈的開放性技術創新平臺,加強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四)支持區域集聚發展。選擇技術路徑清晰、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相關配套不完整或市場需求不足的產業或技術,支持地方政府加強資源統籌配置,引導上、中、下游相關產業自主跟進,推動創新要素向區域特色產業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五)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決定》和《規劃》要求,以及行業或產業發展需要確定的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工作。

        專項資金支持方式:

        (一)專項資金一般采取撥款補助、參股創業投資基金等支持方式,并根據國際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勢進行適當調整。

        (二)參股設立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的管理程序、資金撥付等按照《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參股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11〕668號)執行。

        《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滬府發〔2012〕72號) 由“上海市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專項資金”更名而來。本辦法有效期至2017年6月30日。

        項目推進部門分工如下:

        (一)屬于大規模集成電路、民用航空、云計算、物聯網、下一代網絡(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新型顯示、智能電網、新能源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電子、衛星導航專項工程的項目,由市經濟信息化委為推進部門。

        (二)屬于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專項工程的項目,由市科委為推進部門。

        (三)屬于電子商務與新型貿易現代化專項工程的項目,由市商務委為推進部門。

        (四)屬于高技術服務業專項工程的項目,由市發展改革委為推進部門。

        (五)屬于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項目,參照原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分工,由相關部門為推進部門。

        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范圍符合《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技術指導目錄》及相關專項工程指南,并可按本市有關規定用于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技術含量高、應用前景好、示范帶動作用強、處于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項目、產業科技攻關項目、示范應用項目、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等。這些項目按其性質、投資規模,分為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配套項目等。

        重點項目原則上屬于《關于本市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明確的專項工程領域,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2億元。其中,生物產業領域的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1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領域的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8000萬元。

        (二)新增投資不低于總投資的80%。

        (三)資本金不低于總投資的30%。

        (四)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實施,已完成項目立項程序,且已落實土地、規劃、環評、資金等實施條件。

        (五)項目單位擁有項目實施必需的自主知識產權。

        重大項目是指在滿足重點項目支持條件(第一款除外)的基礎上,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一)生物產業領域的項目總投資高于1億元(含1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領域的項目總投資高于8000萬元(含8000萬元),其他領域的項目總投資高于2億元(含2億元)。

        (二)市委、市政府明確的其他項目。

        配套項目是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國家給予資金支持并需要本市配套的項目。

        專項資金主要采取資本金注入、貸款貼息、投資補助等方式或其組合方式,重點用于設備購置等項目建設支出,以及新產品研究設計費等符合國家規定的研發費用支出。

        重點項目的支持比例一般不超過新增投資的10%,對其中的產業科技攻關項目、示范應用項目、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等,支持比例不高于新增投資的30%,且支持金額均不高于2000萬元。對需超過上述規定比例或支持金額上限的項目,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并報市政府同意后確定。

        重大項目的支持比例一般不超過新增投資的10%,對其中的產業科技攻關項目、示范應用項目、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等,支持比例不高于新增投資的30%,且支持金額不高于1億元。對需超過上述規定比例或支持金額上限的項目,另行上報市政府同意后確定。

        優先支持本市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申報國家有關政策、資金扶持。配套項目的支持比例,原則上按國家有關部委的要求及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6篇: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2005年,區經貿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大力推進經濟建設,積極應對用地困難、能源緊張的不利形勢,開拓進取,使我區經濟運行保持“十五”以來的良好勢頭,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經濟發展維持健康穩定。

        一、基本經濟運行情況

        2005年我區工業經濟穩步增長,1-10月份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48.36億元,同比增長13.9%;完成全年計劃608億元的73.74%,完成情況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規模以上工業及五大支柱產業增勢良好,1—10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49.72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78%。五大支柱行業總產值169.98億元,增長10.7%;高新技術產業穩健增長,2005年1-10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92.24億元,同比增長18.3%,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6.18%。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日益明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交活躍。1-10月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91.81億元,增長12%,貢獻率為57.77%,拉動全區經濟增長了7.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29億元,同比增長12.1%;商品銷售總額527.01億元,同比增長25.8%;外經外貿發展情況良好,1-10月合同利用外資1.24億美元,同比增長11.15%;實際使用外資5183萬美元,同比增長19.12%;外貿出口總值14.40億美元,同比增長22.80%。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整合引資資源,創新引資方式,推動產業群聚集。

        2005年我局的招商引資工作注意體現片區發展格局,配合中心鎮的規劃,圍繞全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積極推動產業集群。

        (1)整合引資資源,調整與優化引資結構。今年我局完成了對全區可用于招商的土地資源及其能源供應狀況的摸查工作,為今后招商工作奠定了基礎。在引資過程中,一是注意根據各中心鎮的規劃布局,引導投資向園區聚集,開展主題招商。如民科園今年引進了兩個投資2億元的項目。w商會的ww品牌產業基地都已完成項目選址。二是注意加大第三產業招商引資的力度。mm、yy、ll、jj等項目都已完成項目選址,目前正在密切洽談dd、ff、tt等項目,竭力促成項目落戶我區。我局還積極開展對我區生物醫藥發展狀況的調研,提出了《2006年b區生物醫藥招商引資工作計劃》,并已掌握了一些生物醫藥方面的投資意向。

        (2)構建招商合力,營造投資服務平臺。為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為我區招商引資服務的積極性,今年我局在充分發揮《關于促進我區經濟發展的若干扶持措施》積極作用的基礎上,起草了《b區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并已獲區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共接待并協助80多個企業實地考察我區投資環境,組織了由區領導主持的項目協調會十多次,為投資項目的落實創造了條件。通過多種形勢大力推介b區的投資環境,如與s街共同舉辦了“b區政府與知名商業企業座談會”,共吸引10余家投資企業參會,對盤活s街三處商業用地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以提升水平、優化結構為著力點加強工業發展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我局努力謀求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在降低土地和能源消耗的情況下實現工業經濟的增長。

        (1)大力支持工業企業技術進步,走名牌發展道路。我局相繼制定了《2005年工業技術進步工作意見》和《關于申報2005年技術進步項目的通知》,廣泛宣傳發動企業進行技術進步。積極爭取省市技術進步專項資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目前已落實的資金包括市技術改造專項資金補助項目2個共100萬元、市技術創新專項資金補助項目2個共45萬元、省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技術改造項目3個共155萬元、技術創新項目1個,共35萬元。草擬了《b區實施名牌戰略工作意見》和《b區獲得中國和省市名牌產品、弛(著)名商標企業獎勵辦法(試行)》,組織部分重點企業召開了申報名牌工作座談會,指導企業開展名牌產品申報工作,實現以名牌產品帶動企業結構、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我區經濟發展后勁。

        (2)加強服務,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局今年繼續秉承“做企業娘家,為企業發展服務”的宗旨,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做好溝通協調,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根據今年用電緊張的實際情況,我局積極向市經貿委及市供電局爭取,將我區的日用電指標由35萬KW調整到55萬KW,幫助企業緩解了用電緊張問題。制定了《2005年b區錯峰用電實施方案》和《b區錯峰用電檢查工作方案》,多次召開街鎮錯峰用電工作會議,指導企業使用谷電。合理規劃和加快開展電網和電力設施建設,推進了ss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mm110千伏變電站、dd110千伏輸變電工程,保證了我區電網可持續建設及我區工業經濟的正常發展。深入開展能耗管理和節電改造活動,鼓勵工業企業大力推廣應用節電新技術、新設備,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

        (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升地區綜合競爭力

        2005年我局從協調產業發展,加速城市化進程的高度指導第三產業的發展,以片區發展格局為基礎,加強政策引導和資源的整合,全面實施區委九屆六次全會關于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

        (1)全面改造提升商貿業,增強我區經濟實力。今年我局從推進中高級批發市場的建設,打造批發市場集聚區、積極開展三類市場升級改造,營造安全衛生的放心消費環境、悉心培育建設現代商業中心和商業發展新亮點,推進村鎮和社區商業網點建設等三個方面著手,加快商貿業改造提升的步伐。經過努力,中高級批發市場集聚區的建設和改造工作得到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三類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取得一定進展,目前18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已有1個農副批發市場完成改造,4個正在動工改造,3個已經制定方案,3個正在制定方案;55個肉菜市場中,已完成54個的升級改造,1個市場正在動工改造;yy路綜合商業街、hh路汽貿汽配街、b美食長廊等商業中心初具規模。

        (2)大力發展物流業,培育經濟發展新亮點。由于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區物流業發展的空間極大,越來越引起投資者的青睞,cc、dd、jj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已經落戶我區。目前,我們正積極引入投資1.3億元的dd物流中心項目。四月份我區委托專業設計單位編制了《b區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研究》,提出了“二圈三帶”的規劃布局,目前我局正與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以ss“公路貨運物流產業帶”為示范點推進我區物流規劃建設。

        (3)打造品牌,提升旅游業形象。今年我局緊緊圍繞著g市創建“中國最佳餐飲旅游城市”這一目標發展旅游和飲食業。完善m山等生態旅游開發及配套設施建設,以“水果世界”“g園農科旅游度假區”為突破口開展創建“農業旅游示范點”工作。通過酒店星級評定、“百佳”餐飲企業評定等工作提升我區旅游接待水平。“b美食長廊”被評為廣州市十大美食街之一,b區游形象更深入人心。

        (四)協調發展外源經濟,細致做好外經外貿管理工作

        我局一向重視對外開放,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今年在切實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的基礎上,大力鼓勵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促進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增強我區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1)招商與扶商、留商并重,保證利用外資的增長。2005年我局根據我區區情開展對外招商引資工作,新落戶外資企業大幅增加。1-10月新批準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4個,包括g國際酒飲中心、bw有限公司等較大型外資企業,新批企業個數比去年同期增長27.59%,新批企業合同外資10,422萬美元,同比增長159%。同時我局注意密切與外資企業的聯系,為企業排憂解難,留住現有外資企業,不少外資企業增資擴產,1-10月企業增資1943萬美元。我們細致做好外商實際入資的督促和統計工作,實際使用外資也有較大增長,1-10月實際使用外資5183萬美元,同比增長19.12%。

        (2)大力促進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外貿出口長足發展。今年我局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對加工貿易業務的審批和管理,積極配合海關、市外經貿局推進加工貿易企業參加聯網監管,提高了海關和外經貿部門對企業業務的審批效率,方便了企業開展業務,縮短了企業通關時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力促進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通過為民營企業申辦自營進出口權、申請交易會參展攤位、申領各類出口扶持資金等方式促進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今年以來已有36家民營企業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累計獲權140家,共有24家企業參展廣交會,民營企業開展自營進出口業務為優化出口結構,促進一般貿易發展發揮了較大作用,也成為我區外貿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五)規范市場秩序,注重生產安全,為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1)圍繞建設公平競爭和誠信守法要求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今年我局注重落實整規工作層級管理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完善整規機構,充實人員,保證打假日常機構的正常運轉,各街鎮相應成立了打假工作機構并簽訂了打假責任書、食品安全責任書。從群眾關注的問題入手,深入開展整治無證照經營、食品安全、卷煙打假、保護知識產權、整治野生動物市場、整治食鹽市場、整治鮮豆制品生產和市場經營、整治危險化學品企業、整治屠宰及肉品流通市場等專項市場整治,有效地遏制了不正當競爭行為,規范了市場秩序。同時,廣泛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活動,加大重點地區的打假力度,成功摘掉j街的打假重點黑帽,z鎮也已經達到了摘帽的要求。我們還努力克服無專職工作人員的困難,推進食鹽網絡建設工作,全面開展食鹽和酒類專項整治活動,凈化了轄區內的酒類、食鹽市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日常監管突擊整治相結合,保證生產安全。我局注重安全生產監管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制定了《b區街、鎮安全生產專職督查組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充分發揮我區各街、鎮安全生產督查組基層監管作用的同時,把部門的行政監管與地方社區的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經常性的日常監管。在強化落實安全責任制的基礎上,強化執法檢查監察,狠抓隱患的整改落實,今年進行了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大檢查、全區安全生產大檢查、安全生產緊急大檢查、全區安全生產綜合執法檢查、區五套班子領導帶隊的安全生產督查、建筑行業建筑工地安全生產大檢查、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專項檢查、教育系統校巴安全大檢查等多項安全生產執法檢查行動,取得明顯的效果。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和教育,強化安全意識,舉辦了多個層次人員的安全生產知識培訓班,保障層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建立企業自我約束機制。2005年全年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

        三、存在的問題

        (一)用地的困難使工、商業拓展受到限制。我區沒有用地審批權,現有可使用的工商業用地很少,用地審批非常困難;不少土地的原有規劃與現狀存在矛盾,或是權屬、債務關系復雜,難以有效利用;行政規劃調整后,一些鎮的規劃未明朗,招商引資工作難以開展。

        (二)房產建設手續的缺失困擾企業經營。因歷史原因,我區大部分廠房及用地手續不全,市政府實施的2號令《g市房屋租賃管理規定》給我區企業造成很大影響,許多新企業因為房地產證的原因無法落戶,舊企業也將面臨年審過不了關、用電報裝無法通過等等困境。

        (三)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緊張對企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今年用電最緊張時期企業每周有五天要實行錯峰用電,用電不落實使不少企業不敢接訂單,也放棄了增資擴產的計劃。原油供應的緊張引發原材料價格上漲,成為制約工業增長的瓶頸。

        (四)商業網點布局缺乏規劃指導,經營業態相對落后,商品交易市場及物流業現代化水平不高。

        (五)市場整規和打假經費投入尚顯不足,市場整規工作缺乏規劃性、系統性和有效性。

        四、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努力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正確認識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有利形勢和主要問題,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地區經濟和諧發展,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一)正視土地資源有限的現狀,培育和引進稅源。多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通過政策傾斜、重點服務等方式扶持稅收高的行業和企業,加快“退二進三”步伐。圍繞生物醫藥、物流及商業等幾個重點領域開展主題招商。做好重點項目的貼身服務,力爭明年底之前引進1家大型生物醫藥企業、繼續向rr、ss、jj輸送物流項目,在bb、dd的基礎上,再落實2-3家商業企業。

        (二)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本局。立足片區發展格局,以功能定位和功能開發指導空間規劃,建立布局合理、功能明確、分工合作、競爭有序的產業區域布局體系。特別要按照區委九屆六次全會的部署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做好第三產業特別是商業網點布局規劃,爭取在2006年6月前完成區商業網點規劃的編制。用先進技術和手段改造傳統商業,以b新城規劃建設為著力點打造市北部的商業文化中心。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增強我區批發市場的流通輻射能力。

        第7篇: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一是技術創新層次較低。全省工業企業以引進技術和購買設備為主的創新方式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技術創新多為改進式創新,全新產品研制較少。企業更多依靠加工制造的擴能和生產工藝的改進保持企業增長,自主創新對企業成長的作用沒有充分體現。主導產業技術自給率低,it產業85%以上的核心技術和專利,以及汽車行業主要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國外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達到70%以上。另外,大部分行業技術創新以企業獨立開發為主,仍然缺乏與外部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有效合作模式,企業獲取外部關鍵核心技術較難。“事實標準”和“路徑依賴”等情況也導致我省企業進入高新技術領域和新興領域的門檻提高,制約了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是技術創新投入不足。核心技術缺乏導致企業利潤空間日益趨小,嚴重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相當部分的行業骨干龍頭企業的研究開發經費投入在3%以下,遠未達到省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優勢企業5%以上的標準。目前,全省企業r&d投入占gdp的比例僅為1.2%,低于全國1.4%的平均水平,距離《廣東省促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提出的“到2010年,廣東省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不低于1.8%”還有較大差距。而且,技術創新基本以企業自有資金為主,金融信貸、風險投資等其他來源不足。

        三是技術創新平臺不健全。產業技術創新公共技術平臺建設滯后,同行企業共同開發產業核心技術的積極性不高,對形成重大技術的聯合開發、成果共享的合作組織機制仍處于摸索階段。技術創新支撐體系還沒有形成,專業性強、影響力大的技術創新中介服務機構不多,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所需的研究開發、檢驗測試、咨詢培訓、成果轉化等方面還不能給予充分的配套服務。另外,創新要素區域分布不平衡,全省約95%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平臺集中在珠三角,山區和東西兩翼創新資源明顯不足。

        四是技術創新環境有待改善。技術創新成本高和回報期長成為制約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各類侵犯自主知識產權的現象仍較為嚴重,對軟件、醫藥、輕紡、建材等主要行業影響很大。侵權產品不僅減少了行業新產品的開發和銷售,影響了企業的收入和利潤,而且嚴重挫傷了企業繼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對行業領先的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構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另外,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優先采購等有關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也未能有效落實。

        一、*年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年,我省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各項部署,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為主線,以突破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為核心,以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為重點,推進我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逐步實現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的跨越,為我省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戰略轉變,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二)主要任務

        1.營造良好創新環境。一是政策環境。貫徹《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決定》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技術標準、技術法規、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進一步制訂先進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戰略產業的發展計劃和配套政策。二是服務平臺。建立和完善依托產業集群的技術服務機構,推進技術開發、檢驗檢測、人才培訓、知識產權保護等區域性或行業性技術平臺建設,逐步形成以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全社會參與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三是投融資環境。探索風險投資機制,形成以政府資金為導向,社會和企業資金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投入機制。

        2.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獲益的主體。進一步探索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有效模式和機制,支持企業與有關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或聯合組建多種形式的技術開發實體。爭取建設1-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再認定30家以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推進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龍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骨干,地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為基礎的全省技術創新體系。

        3.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瞄準國內外市場和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緊緊圍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提升產業競爭力,從我省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出發,在主導產業和關鍵領域著力突破10項以上重大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一是突出產業升級。引導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向產業鏈高端延伸。二是突出節能減排。重點支持重大節能、環保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推廣應用。三是突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優化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強化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滲透和應用。四是突出協調發展。支持山區及東西兩翼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加快發展,支持產品質量安全等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關鍵技術。

        二、*年重點工作和措施

        (一)抓重點研究

        結合省市共建先進制造業基地工作和《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的修訂,加強調研分析,進一步摸清重點企業、重點產業、重點區域的情況。開展以技術創新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技術創新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突出工業設計推進技術創新等專題調研,進一步研究分析我省工業企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問題并提出對策。加強對先進裝備、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技術發展研究,做好我省傳統產業提升所面臨技術瓶頸問題的分析。并進一步細化未來幾年我省產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重點,更好地指導全省技術創新工作。

        (二)抓政策落實

        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年度)》和《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修訂版)中有關技術創新的鼓勵政策,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的投入。通過政府采購和國產設備首臺套使用,提高企業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積極性;通過落實各類發展高新技術的稅收優惠,引導企業加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通過落實固定資產折舊等政策,鼓勵企業大力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通過落實《關于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若干政策》,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進一步增強公共財政的引導和放大作用,創新財政資金的資助機制,整合政府資源,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積極投向技術創新活動。同時,逐步修改和完善技術創新項目招標、項目評審和項目績效考核的程序與制度,做到依法行政,科學選題,管理到位,確保技術創新項目達到預期效果。

        (三)抓企業技術中心建設

        從產業和區域的層面,著力建設一批產業共性技術中心。會同省財政廳、國稅局、地稅局和海關廣東分署等部門,對*年出臺的《廣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和評價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并研究出臺《關于推進我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促進我省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發展。今年,將組織我省企業申報第15批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組織推薦*年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完成第9批、開展第10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認定,組織承擔產業結構調整項目的申報與評審,并指導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同時,開展現代流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研究與試點。

        (四)抓關鍵領域重點突破

        加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原始創新的力度,推進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汽車等主導產業加強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加快利用高新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現有產業的步伐。繼續組織和開展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招標,瞄準戰略產業和高增長產業的發展,通過廣泛征集和科學論證,將具有行業帶動性和共性意義的關鍵技術列入*年招標專題,集中力量發展若干重大產業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

        (五)抓重點技術產業化

        以提高產品附加值為重點,提升行業主導產品的技術水平,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市場前景良好的高新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提高企業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抓好傳統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的推廣應用為重點,促進技術創新成果擴散。實施一批重點技術創新工程,組織好*年的重點技術創新、山區及東西兩翼等專項,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

        第8篇: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工作要點及舉措:

        一、切實加強黨的建設

        1.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五中全會精神,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地生效。

        2.強化政治統領,提升黨的建設能力。嚴格落實管行業管黨建主體責任,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黨建工作指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員發展管理,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推進教科體系統黨建工作標準化規范化。

        3.推進教科體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強化教育“三亂”問題專項整治,扎實推進行風校風建設及黨風政風人民滿意工程,全力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4.積極推動干部交流制度化、常態化,通過上掛、下派、交流輪崗、調動等多種方式,力爭2021年干部交流20%以上。

        5.多形式、多渠道培養培訓干部。舉辦1期校級干部、1期中層干部集中培訓;選送20名以上學校干部到名校跟崗學習。

        6.完善中小學教師支教工作制度,確保學校教師的合理配置和需求,選派縣城學校30名優秀教師到農村鄉鎮學校支教。

        7.加強三名工作室建設,創造性實施“三名工程”,組織縣內“名教師”送教下鄉200人次以上,充分發揮名師效益,更好地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8.完善干部職工目標績效考核細則,加大師德師風、勞動紀律、教學質量考核權重,進一步拉開分配差距。嚴格實施校長工作目標責任追究和教師教學質量責任追究。

        9.擬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150名,充實到缺編缺科學校;按要求做好考調、選調教師等工作。

        三、切實抓好教育教學管理

        10.計劃9月舉辦愛國主義讀書活動,10月評選新時代好少年,11月評選市縣三好學生。

        11.對接新高考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做好“選課走班制”和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工作。

        12.加大課程管理力度,引導學校進一步落實和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上好各類課程。

        13.加大“自主·快樂教育”成果推廣力度,構建快樂課堂、自主管理、課外活動“三位一體”學校教育體系。

        14.組織高中課程標準和教材學習與培訓,推進中學、晉城中學高中新課程實施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15.做好高三教學視導,加強高三“診斷”考試分析,強化教學過程指導與質量評價,確保我縣高中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四、切實推進項目建設

        16.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保障和增加教育投入,推動實施“大班額”化解計劃、“薄改能力提升”行動。

        17.啟動南西幼兒園、城北幼兒園建設,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18.加快推進城南小學及附設幼兒園建設。

        19.完成學校一期建設。

        20.推進科技職業學院二期建設。

        21.做好我縣教育科技體育事業“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五、切實推進科技創新

        22.通過宣傳欄、網站、基層平臺等渠道開展“雙創”政策宣傳,聯合相關單位舉辦“雙創”專場活動,宣講就業創業政策。

        23.積極與宣傳部、團縣委等聯合舉辦2021年創新創業電視大賽活動,為各類就業創業群體搭建交流平臺。

        24.重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兩個百億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縣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

        25.引導規模以上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緊密型產學研關系,力爭開發各類科技成果10項以上,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8項以上。

        26.繼續加快建設經濟開發區(多扶工業園區),重點推進科技孵化中心建設。繼續加大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鼓勵和扶持太極制藥、九天真空等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提檔升級。

        27.加快高新技術企業發展,2021年培育科技有限公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在省科技促進發展中心網站注冊規模以下高新技術產業企業50戶。

        28.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計劃,促進一批中小企業成長為科技型企業,并逐步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基地。預計2021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10余家。

        六、切實推進體育事業發展

        29.組織開展“迎新春”“慶五一”“8月8全民健身日”“慶國慶”“冬季系列健身”等五大系列活動。

        第9篇:生物醫藥實施方案范文

        一家公司的增長速度如果達到30%,就被稱之為高速成長的公司。而深圳京能集團的企業資產則從5000萬元發展到10億元,成為深圳市成長速度最快的大型企業集團之一。1996年中國節能投資公司揮旌南下,投資成立京能公司,朱亞萍被任命為京能公司的總經理,從此開始了她在京能公司的創業歷程。

        實業加資本

        “瘋狂”一詞很難讓人聯想到這位清秀的南方女子。但用“一路狂奔”來描述朱亞萍的創業經歷并不為過。媒體驚呼董事長朱亞萍創造了現代企業超速發展“神話”。

        從開始的一家公司發展到參股、控股9家企業的集團公司,朱亞萍帶著京能人奔波各地,公司業務擴展到電力電子、節能環保、計算機通訊、工業園和酒店等多個領域業務。這一過程中,朱亞萍走南闖北、馬不停蹄,拓展業務、提升效益,她敏銳地察覺到實業與金融、技術與資本結合將帶來的增長點。

        1997年京能成立國成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早成立的國有科技風險投資公司之一,致力于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風險投資運行機制以及利用風險投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新途徑。

        2000年,國成公司向上市公司中核蘇州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轉讓深圳市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4%的股份,獲得了1000多萬元收益,為公司的資本經營成功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進行資本市場創新的同時,朱亞萍意識到企業發展的根基終究是實業。京能近10個重點跟蹤項目,涉及光通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及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實業領域,正是實業與資本的雙頭并進,使得集團資產規模增至10億元。

        減法的邏輯

        節能環保是時代的強烈要求和行業的發展趨勢,2009年年底,京能集團變更為中節能(深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子公司――中節能(深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進一步弘揚“中節能”品牌形象,并在深圳、珠三角乃至更廣泛的地區使“中節能”的名字更加深入人心。然而,不僅僅是名稱及其平臺的轉變,朱亞萍希望能夠獲得更多,即促進深圳公司所在地區節能環保事業的發展,進而有利于深圳公司在使“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在新集團新戰略的指引下,王小康對中節能(深圳)投資集團公司作出規劃,“下一步的根本任務是要加快發展,在2010年徹底實現轉型。深圳公司的未來主業就是低碳經濟的創業投資,在投資中要力爭做到良性滾動發展”。

        朱亞萍說,“近幾年來,公司致力于節能環保、低碳經濟的主業投資,在城市污水處理、綠色照明、太陽能及生物質發電等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擴張的版圖上,位于句容市的南山農莊生態園(即怡景灣度假村)是京能人頗為自豪的一步。2006年深圳京能集團投資5000萬元興建的南山農莊生態園,成為國際級的生態示范農莊,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7年經過多家媒體和機構評比調查、審核,南山農莊生態園榮膺首屆“中國十佳休閑觀光農業生態園”稱號。在新形勢下,中節能(深圳)投資集團公司毅然放手怡景灣度假村這部分效益良好的非主流業務,將發展主力集中在節能環保投資服務上。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香港三香港日本三级在线理论 | 日本精品激情乱一区二区 | 思思96热在线 | 亚洲日韩首次亮相在线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免费 | 五月天久久综合色午夜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