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教育方面的法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方面的法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方面的法律

        第1篇: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診所法律教育的全面評價應當涉及診所法律教育各個方面的內容,但重點是評價診所法律教育的實效性。診所法律教育的實效性問題,是反映診所法律教育實踐教學效果的突出問題,能夠體現診所法律教育的目標。診所法律教育的目標,是提高法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法律實務人才。診所法律教育,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具體方式,都應當以實現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因此,評價與衡量診所法律教育實際的效果,也應當是實效性。實效性是診所法律教育的實質問題,是診所法律教育的真正意義體現。

        與診所法律教育實效性問題對應的是診所法律教育的形式方面的問題,表現為開展診所法律教育活動的具體方式、具體的時間地點等能夠表明診所法律教育活動的標志性成果。各種形式的診所法律教育活動,只是診所法律教育的體現,往往更具有象征性意義,特別是具有宣傳上的意義,是看得見的形象工程,是診所法律教育活動的表象。各種診所法律教育的表象,是診所法律教育開展初期人們首先追求的,是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但是,診所法律教育的真正意義,不應當是各種診所教育活動的表象,而應當是能夠體現診所法律教育目標的實際效果。

        對診所法律教育在實踐教學方面的實效性的評價工作,要注意客觀、全面、公正。這樣的評價,也是對法律專業診所法律教育活動的一種考核。評價的結果,關系到診所法律教育部門以及相關教學人員,關系到相關的教學工作。更重要的是,評價的結果,關系到今后如何開展診所法律教育、如何切實提高診所法律教育在法律實踐教學中的實效性問題,關系到學生的培養質量。評價,既是對以往診所法律教學工作的衡量,有是以后開展診所法律教育工作的基礎。評價的最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評價,檢查診所法律教育在法律實踐教學方面的實際效果,以利于今后改進診所法律教育工作,提高診所法律教育在實踐教學方面的實效性。

        二、診所法律教育實效性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診所法律教育實效性的評價,在具體的評價內容與方法上有不同的體現。在評價的主體方面,可以有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社會評價。在評價的方法上,可以有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學生評價,是由經歷了診所法律實踐教學過程的大學生來評價本校診所法律教育,學生的評價應當包括所有已經上課的學生,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重點訪談的方式。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學生對診所法律教育實際效果的評價,可以作為綜合評價診所法律教育的一個主要信息來源,在整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應當占有相當的比例,如果評價滿分為100分,學生的評價可以為30分的權重。同行評價,是法律教育界對診所法律教育的評價。

        同行評價的優點,是法律教育界的同行專家對診所法律教育比較熟悉。同行評價的缺點是,同行法律專家對本領域的院校與教師有一定的關系,影響評價的客觀性。同行評價的分值,在綜合評價的總分中不應當過高,可以不超過30分。社會評價,是由曾經接受過診所法律服務的社會公眾以及有關司法管理機構以及公檢法、法律服務部門對本校診所法律教育開展情況的評價。診所法律教育的社會評價,在具體開展中因為評價主體的選擇與配合程度的原因,會有一定的難度。

        在評價的對象以及內容方面,有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對教師的評價以及對學校法律實踐教學活動的整體性評價。對學生的考評,是對參與診所法律實踐教學活動的所有學生進行的評價,相當于是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的結業考核。評價方式與結果可以采用其他法律課程的考核方式,給予評價或者考核合格的學生確定的學分。由于診所法律實踐教學,又不同于一般情況下的法學課程教學,其評價與考核方式可以不同于其他課程常用的筆試答卷方式,可以以平時學生參加法律實踐活動的表現以及效果綜合考評。對學生的法律實踐活動的考評工作,目前開展診所法律教育的院校普遍開展了。

        由于各個院校的診所法律實踐教學的具體安排情況不相同,有的院校開設診所法律課程,作為選修課,這樣參與診所法律實踐教學活動的學生就不是全體在冊學生,而是部分學生,這樣在考評方式方法上,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教師的考評,是對從事診所法律實踐教學活動的教師的工作情況的綜合評價與考核。對教師的考評工作,目前開展的院校不多。考評從事法律實踐教學工作的教師,是加強診所法律教育的教學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診所法律教學在實踐教學上的實效性的基本保障。在對診所法律教育實效性的評價方法上,可以有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也可以有肯定性評價與否定性評價。對診所法律教育在實踐教學上的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是把評價內容與結果以數字化的形式體現出來。

        例如,大學生對診所法律教育實踐教學的滿意度調查結果的數字化,即為定量評價;再根據數字反映的實踐教學的情況得出肯定性或者否定性的評價結論,即定性評價。學生對法律實踐教學情況的具體評價方法,可以采用學生的問卷評價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學生網上評價的方式。學生的評價結果通過定量分析,得出學生評價的綜合結果,可以按照百分制打分的方式得出評價的綜合得分,也可以采用等級的方式把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由法律院校教師對診所法律教學情況進行的同行評價,可以綜合考察診所法律實踐教學的開展情況、過程、結果等項內容,可以在平時教學管理的基礎上采用一學年或者一學期開展一次集中檢查與評價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采用任課教師或者法律診所負責人述職的方式先進行公開評議,再進行綜合考評。各個方面的評價結果要確定合理的權重系數,得出最終的評價結果。

        第2篇: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2-0-02

        引言:職業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和指導思想,旨在為國家培養具備專業技術或技能、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具備“零距離”上崗能力、德才兼備的優秀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是面向社會的,職業院校學生固然也是社會成員。社會成員既需要遵守法律又離不開法律的保護。隨著我國法制建設步伐的加快和依法治國的需要,加強高職學生法制教育已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課題。近年來與高職學生相關的違法犯罪現象屢有發生,甚至發生校園喋血事件。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在法制教育方面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學生的法律素養較差、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亟待加強。本文從法律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出發,研究如何加強高職學生法制教育及加強職業教育學生法律教育的重大意義,從而得出法律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職院校法律教育現狀分析

        1.高職院校重視專業教育,對法律教育重視度不足。高職院校以為社會培養輸送大量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往往以專業技能教育為重心,注重對學生講授相關技術理論知識并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實際操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多數高職院校對法律教育重視度不夠,在課程設置時僅為學生開設一門法律基礎課程,且將法律基礎課程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在由于這門課程多以考查課方式進行考核,課時量十分有限,教師能夠講授的內容少而淺。因此,學生在上課時也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沒有必要認真聽、仔細背、深入理解。故而沒有足夠的興趣去深入學習,僅疲于應付考試。此外,高職院校與全日制高校相比缺少濃厚的學術氛圍,而且很少組織法律知識講堂等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學校沒有學法、懂法、知法、用法的濃厚氛圍。這種條件下的法律教育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都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根本起不到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和培養法律素質的目的。

        2.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結構不完整。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的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稱,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一個與法律文化研究有緊密聯系的概念,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 社會上對職業教育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偏見,認為職業教育是“失敗者的教育”,是學習成績最差學生的選擇。的確,職業教育院校的學生較之統招本科院校學生確實存在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差異,比如知識基礎薄弱、知識結構不完整、學習力差等。這些方面的欠缺使得高職學生也存在法律知識結構不完整、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比如對于某部法律,雖然知道一些法律條文但不理解法律條文的內涵和外延,不能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缺乏對法條的靈活應用,更別說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了。高職學生犯罪率的居高不下正是法律意識淡薄的表現,而成為被侵權對象也恰恰證明了他們法律知識結構不完整,缺乏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3.高校法律教育方式、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需求。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互動。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于抽象而枯燥的法律課程學習無疑帶來了不少阻力。教師僅僅都是在給學生泛泛羅列灌輸一些法律概念、術語等,沒有針對性的講授一些引人思考的案例從而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同時,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師缺乏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意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這不僅僅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也滿足不了學生走向就業市場后對法律知識的需求。

        二、高職院校法律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造成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質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分析:

        1、歷史方面的原因。我國流傳了多年的人治傳統,形成了民眾法律意識缺乏的狀況。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律體系還不夠健全、不夠成熟,與法治社會的進程還有很大差距。雖然我們正在開展依法治國建設,但長期形成的源自歷史的消極因素和體制環境如“官本位”和“人治”思想深深地影響著人們。高職學生受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潛意識里也抹不去這些觀念,這便是造成高職學生法律素質偏低的歷史原因。

        2、高職教育體制的限制。雖然國家在法制教育方面對高等院校和高職院校持同一標準,但高職院校由于未將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納入教學培養目標體系中, 學校、教師對學生法律教育都沒能引起足夠重視,使高職學生產生“法律基礎課不重要”的錯誤認識,這種錯誤的教育體制不能滿足培養就業市場全面素質人才的需求。

        3、客觀方面的原因。由于高職院校招生分數線較低,往往是高考中未達到本科線的學生的選擇。而這些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較差,對新知識獲取的速度較慢。加之社會方面存在的種種偏見,使得高職學生往往產生自卑的心理。他們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產生得過且過的偷懶思想。這種客觀方面的原因也給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造成了消極影響。

        三、加強高職學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1、提高對法律教育在職業教育中所占地位的認識。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具備各項綜合素質的高水平人才,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需要。法律教育與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課程是相輔相成的,它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縝密的思維能力和嚴謹的邏輯能力。面對當今這個法律日益健全、人們越發重視法律的社會,單純具有某項專業技能根本適應不了社會的需要。因為,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個體,在社會生活中離不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具備熟練而精湛的專業技能又熟諳法律常識的“一專多能”人才才是高職院校教育的最終落腳點。這既滿足國家對高職院校辦學的要求,又是檢驗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好壞的標志。

        2、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由于目前的職業教育缺乏對法律教育的足夠重視,法律教育基本流于形式。高職院校對法律教育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所設置的課程和學時不盡合理、教學方式難以滿足新形勢的需求。為此,對高職院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我們需要解決如下問題:

        進一步充實教材內容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法律教育教材普遍存在教材內容滯后、系統性差、難易程度與職業教育不匹配等問題和不足,已經滿足不了新形勢的要求。所以,應選擇貼近生產和生活的法律知識作為教材的基本內容,再附之與職業工作相匹配的專門性法律知識,兼顧知識的專業性、針對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在體現出職業教育特色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法律的理解水平、增加理解深度、鍛煉學生對法律實用性功能的理解。

        調整課程設置 一些高職院校為提高就業率,在課程設置上存在專業課沖擊基礎課的現象。將法律教育的課時擠到30多學時,這僅能讓法律教師緊趕進度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為避免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如走馬觀花一般,應盡量調整延長法律教育的學時。此外,學校的法律教育僅以教材為主,缺乏對課外知識的獲取,往往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為改變這種狀況,學校在設置法律課程時,應在每學期適當增加豐富法律知識的活動課,讓學生通過對法律基礎理論的掌握,增加活用法律的技巧。

        改進教學方式 在高職院校的法律課堂里面,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角,從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但基于這種傳統思想的影響,教師以講為主,忽視了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學生對法律課程漸漸產生抵觸情緒,這對學習效果“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變為課堂的主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式的改變離不開教師對法律教學的重視,更需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準備。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生動再現某些圖片或視頻資料與學生分享。為進一步提高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單憑課堂教學是難以實現的。我們還需要拓展課外法律講堂、采取實施情境教學,采用法庭觀摩、模擬法庭等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依法辦事的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2

        第3篇: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目前我國高校法律專業普遍開設了關于法律英語教育的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法律英語教育中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法律英語的教育模式、教學目的、教學方法以及師資力量等都無法滿足培養涉外法律人才的要求。

            (一)我國高校法律英語教育尚未得到重視

            1. 我國在法律英語教育方面的指導性文件較少

            我國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在 1998 年制定了關于法學教育的核心課程,當時法律英語課程并不在法學教育核心課程之列。在我國的法學院校中,僅將法律英語設成選修課或自修課。1999 年高教司頒布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取消了專業閱讀,改為專業英語,但是沒有專業知識的教師基本上不能勝任專業英語特別是法律英語,由此可見這給我國高校的法律英語教育帶來了極大的障礙。2001 年,高等教育司頒布了加強雙語教學的規定,特別是在法學教育上更要加強雙語教學的力度,但法律英語尚未列入法學教育的必修課程中,不屬于專業課程考核的范圍。在這種形勢下,“2004 年高等教育司明確規定專業英語教學不被列入大學英語的目標當中”也就是說法律英語既不在專業英語教學范圍又不在大學英語教學范圍之內,這樣導致大學英語不再講授法律英語課程,法律專業由于師資力量等原因無力從事法律英語教學,由此法律英語教育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雖然,“教育部曾明確規定在雙語教學中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的要求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這要求對于法律英語也要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同時開展網絡化教育模式。但是法律英語要有其獨特的發展模式,而目前我國法律英語教育模式比較單一,教育手段比較落后,在這方面我國相關的指導性文件十分欠缺,極其不利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和網絡教育的手段。指導性文件的缺乏嚴重制約了高等院校實施法律英語教育,我國法律英語教育方面的規章制度的欠缺,阻礙了法律英語教育的發展。

        第4篇: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一、開展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是大學生必備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素養

        1.大學生必須誠實守信。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法制經濟。大學畢業生無論在國內創業,還是在國際上發展,都必須遵守交易規則,依法辦事。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民商法中的“帝王條款”,它對民事活動和商事活動公平進行具有普遍控制作用。在商事法中誠實信用原則要求交易行為當事人應尊重交易習慣,依誠實信用的方法而為交易活動,以維持公平[2]。事實上,當今市場經濟已進入誠信時代,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本形態,誠信日益成為企業的立足之本與發展源泉。因此,誠實守信是大學生必備的創業品質[3]。大學生一旦涉足創業領域,就要具有職業道德。有的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就是缺乏商業信用,如稍有不滿就肆意毀約,結果造成兩敗俱傷,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直接導致他上了業界的“黑名單”。可見,大學生既然選擇了創業之路,就要遵守這一行的規范。剛入行,更應把信用放在第一位,以此贏得客戶的信賴,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企業得到長久的發展[4]。

        2.大學生創業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要正確處理好合作與競爭、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就離不開權利義務的合理配置。法律意識本質上強調的是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法律意識,才能自覺地運用權利義務對等性的原理來有效地化解矛盾,促成和諧,支持創業。

        3.大學生創業必須具備法律修養。大學生處于青年期,心理發育快而又未完全成熟,心理脆弱起伏大、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與承受力較差、人生閱歷淺、做事欠考慮,但創業復雜,如果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極易誤入歧途,甚至違法犯罪。而法律修養能有效防止創業者沖動、激憤,理性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

        (二)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的創業知識

        創業知識主要指與創業相關的理論、政策、法規及必備的專業知識。其中法律知識在大學生創業的全過程都必不可少。企業創辦之時,大學生首先要了解創辦企業的類型和程序,因此必須具備較全面的市場主體法,如獨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公司法等基本知識;企業創辦后,要生存要發展,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市場主體發生各種交易行為,從事各種各樣的民商事活動,要面對各種競爭,要融通資金,要抵御和化解各種風險,這就要求創業者必須有較全面的市場主體行為法,如民法、合同法、物權法、擔保法、保險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另外,大學生創業時還要具有基本的規范市場管理秩序法,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產品質量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在一項研究調查中,當大學生被問及“您是否了解創辦企業的相關程序”時,84.94%的學生選擇“幾乎不了解”和“根本不了解”[5]。這表明,實踐中創業者基本法律知識欠缺問題非常突出。

        (三)法律能力是大學生必備的創業能力

        創業法律教育不僅要使創業者知法、守法、懂法,還要使其學會用法。只有學會了用法,大學生的創業之路才能越走越穩。

        1.大學生創業時需要有較強的法律政策掌控力。近年來,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對立志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只有了解這些政策,才能走好創業的第一步[6]174。但實踐中許多創業者根本不知道或知道但不知如何利用這些優惠政策,法律政策掌控力不強。

        2.大學生創業時需要運用法律知識防范、抵御并化解各種風險。大學生創業必會遭遇各種風險,其中也包括各種法律風險,如何利用法律和政策來防范風險、抵御風險、化解風險,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但實踐表明,很多大學生在創業前很少認真了解與創業相關的法律內容;或者雖有所了解,在實踐中的眾多環節上卻忽視法律,不懂得運用法律,在風險和利益同時存在的情況下,以賭博意識、投機心理和冒險行為替性的法律思維,以致造成一些慘痛的教訓[6]173;或者在遭遇風險時束手無策,使創業夭折。

        3.大學生創業時需要運用法律,依法妥善解決糾紛、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會與供應商、經銷商、消費者等關系人發生矛盾和糾紛,協商和解、調解都不失為解決爭議的好方法,而仲裁和訴訟則是解決商事糾紛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對訴訟法、仲裁法等程序法有基本的了解,并學會利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二、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法律教育及其課程體系設置現狀

        (一)創業教育及其課程體系建設滯后

        目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還停留在搞一些與創業有關的活動階段,主要局限于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創辦、經營商業企業或科技公司以及組織創業競賽活動等操作層面上,這種意義上的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往往把大多數學生排斥在創業教育之外。有的高校雖有畢業生創業指導中心,但也僅僅停留在創業團隊創業過程的扶植上,如鼓勵學生自辦公司、開展創業計劃競賽等,這對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會有一定幫助,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綜觀西方發達國家大學創業教育,我們發現物質條件保障固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洞悉學科前沿的優秀師資隊伍、作為知識載體和傳播媒介的優秀教材[7]這三個方面的軟件設施,且必須首先構建課程體系。西方國家的大學非常重視創業教育系列課程設置問題。如美國大多數院校都將創業作為一個專業領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且成系統的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體系。在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的開設還處于探索期。從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來看,只有少數高校開設了創業教育、創造學課程,再輔之以零散的創業管理、商業計劃書、企業家精神、科技創業等課程,且這些課程大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沒有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之中,導致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基礎知識學習的脫節。盡管有些學者正致力于創業教育課程設計的研究與探索,但尚未形成一套權威的完整的課程體系。

        (二)創業法律教育及課程設置嚴重缺乏

        我國各高校都針對本科生開設有法律基礎課以及一些專業選修課,如經濟法、合同法等,但都是學位課程,不是專門針對創業教育開設的,對培養創業者的法律意識、法律素養,提高創業者的法律能力,遠遠不夠。已有的創業課程體系設置研究成果中,從建議開設的課程體系看,也沒有將法律教育及相關課程設置提到應有的地位,少有提及法律類課程設置的。如有學者提出創業課程的設置應分為學科滲透課、必修課、選修課三種情況。而這三種課程中僅在選修課中提及設置“公司法與合同法”[8]。沒有將法律課程作為一個體系,作為創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來科學規劃和設置,從而導致創業法律教育缺失。

        三、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及其課程體系的建構

        創業法律教育的培養體系應建立在完善的課程體系上,注重創新和實踐。創業法律知識是一個內容龐大的體系,也是一門專業知識。如何將創業法律知識及能力培養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從理論到實踐都是一個有待深入探討的課題。在創業人才的培養體系中,課程體系是核心。因此,必須充分了解創業法律教育及課程體系設置的特點,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上構建科學、系統、合理的課程體系。

        (一)創業法律教育及課程體系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即操作和實施的目標就是使創業法律教育在規定時間范圍內達到預期的結果,培養或塑造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較高的法律修養、較強的法律能力的創業者。

        2.相對獨立性和配套性原則。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與目前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體系相比較,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但與此同時,法律教育課程也要與其他課程相配套,而不能孤立地開設,應與其他創業教育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綜合的體系。

        3.知識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原則。創業法律教育的課程首先是要求在校生對法律知識有較為全面的理解,讓其具備法律意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各類活動及活動項目,使受教育者在活動中形成和產生各種外顯的操作行為和動作,從而作用于內部身心,并使之發生預期變化的特定課程組織方式。4.多樣性原則。創業法律教育課程的綜合性、活動性必然要求課程組織方式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也就是選擇性和彈性。

        (二)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基于以上創業法律教育及其課程體系建構應遵循的原則,創業法律教育的課程體系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增強創業法律意識類課程。創業法律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大力提倡創業法律意識,創業法律意識的培養主要應重視知法、守法意識;尊重交易規則、誠實信用的意識;依法辦事的意識。因此,創業法律意識類課程主要學習內容是知法、守法、懂法,課程設置主要是法理學,另輔之以法律邏輯學、法律方法學等。通過這些授課內容的設計,不斷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全面理解創業法律教育的內涵,強化遵守交易規則、尊重交易習慣、誠實守信的意識,認識到知法、守法、懂法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使之內化成一種人格、氣質和修養。

        第5篇: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關鍵詞:職業院校;法制教育;問題

        大學生法制教育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培養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職業院校在開展法制教育以及課程教學方面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尤其是教育內容不能滿足新形勢的要求,必須對當前職業學院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引起足夠重視。

        一、職業院校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法律課程形同虛設。

        在大學生進入大學之前,法制知識的來源比較片面,學生只關注出現在應試考試中的知識,而對于其他的法制知識漠不關心。進入大學以后,這種知識的來源主要來自學校設置的政治公共課,政治公共課的設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設置法律基礎教程,把法制知識單獨拿出來傳授給學生;另一種方式是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先傳授給學生相關的思想道德課程,然后在剩下的課時里傳授法律知識,如果課時不夠的話,往往會壓縮掉法律課程,一句話帶過。另外,講課的教師基本上都是思想政治專業的老師,難以在法律問題上與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因此導致法律課程形同虛設,而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生,大多數都是門外漢,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結合在一起,是造成我國大學中法制教育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2.法制教育應用性不強。

        一般而言,職業院校法制課程的教材都對我國法治建設方面的理論、法制思維、基本法律內涵作了詳細的介紹和解讀,這些對于大學生了解法制概念,引導學習建立法律思維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對于應用性強的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的介紹則較為乏力。事實上,三大實體法和三大程序法對比理論法學、憲法而言,在現代大學生的生活就業方面的影響更大。首先,大學生要通過學習三大實體法,深入學習和領會法律對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制度安排、自身行為界限的厘定、自身權利和義務的實現,這樣可以對大學生活和未來的工作生活安排形成法律指導思維;其次,大學生通過學習三大程序法,逐漸學會怎樣正確行使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從而形成依法辦事、尊重程序的良好習慣。但事實上當前的大學生法制教育過于注重理論、忽略實際,這導致學生無法應用自身學習到的法律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二、職業院校做好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對策

        1.強化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歷經多年的高校教育改革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學歷教育的偏重和對素質教育的忽略仍然沒有大改觀,職業院校的法制教育也是如此。在職業院校的法制教育,一般都是在大一課程中開設“法律基礎理論”課程,但教學效果都差強人意。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通常也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多數都是灌輸式的完任務教學,不能很好地做到學生法制教育與實踐的結合,很難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所以,職業院校必須清晰地認識到法制教育的根源,從根源入手,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樹立與強化大學生的法制意識,讓他們用法制精神去理解這個世界。

        2.突出法制教育的實用性。

        大學生的成長過程勢必要受到自身條件和所處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影響,這些都會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交友娛樂、考試考研、工作就業、戀愛結婚等各個方面構成壓力,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極有可能遇到諸多不公,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學生如果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識,很有可能失去理智,從而采取非正常的極端手段進行報復,因為一時沖動而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這充分說明當前大學生法治意識的淡薄,也暴露出大學生法制教育缺乏實用性的弊端,同時也說明了當前法制教育對于大學生解決法律實際問題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因此,職業院校的法制教育必須注重內容的實用性,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法制教育有助于解決面臨的糾紛和問題、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增強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改革法制教育方法。

        對法制教育教學的方式進行優化,就是要從傳統的“說教式”轉變為“引導式”“參與式”“實踐式”,讓大學生能夠切實走進法律世界,真正感受法律的強大約束力,切實明確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把握尺度,熟知“合法”和“違法”的區別。如在進行犯罪教育時,可采用大學生販毒的資料引導學生去觀察、分析,然后再結合案例用法律知識去判斷案例中犯罪人所犯罪證,最后再結合實踐反思、檢查自己。如此,學生的體驗才會更加深刻。如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模擬或者真實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分析。在選擇案例的過程中應盡可能選擇一些大學生常常會出現的犯罪行為案例,以增強案例教學的說服力以及震撼力。還可采用實踐教學法,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組織法律知識競賽、組織或者旁聽一些關于行政、民事、刑事、經濟等方面案件的審判活動,促使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權威性,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

        參考文獻

        [1]陰祥.轉型期職業教育有效性的現狀分析[J].職教通訊,2012(4).

        第6篇: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關鍵詞】目標 診所法律教育 地位 作用

        診所法律教育課程最突出的特點是能夠讓教師依據案件完成過程當中的每一個階段,安排相關的教學計劃以及內容,從而讓每一節課都存在較為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及任務,并且系統地、有計劃地培養法律從業人員的相關技能以及職業道德。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對法律有更深的理解。

        一、診所法律教育最初誕生及背景

        診所法律教育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誕生的原因是由于對傳統的法學院教育未能滿足有效的創造出適應社會的法律人才的反擊。事實上,從很多方面分析,診所法律教育這一形式的誕生與60年代美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背景有著相當大的聯系。美國社會受到有關變革的方方面面的影響。法學院之中大多數的學生發現,律師這一社會角色所承接的案件大多數都出于一些有大公司或是一些有錢的人之中,換句話來說,在一切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中,越是有能力的律師越是替有錢人或是大公司提供全面和出色的服務。從這方面來說,法律在這一時期變成了小部分人的法律。這就導致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變成了可有可無的事實。正是因為如此,在此種背景的激發下,美診所法律教育誕生了。美國的一些學生在各個渠道公開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應該成為少數人的權利等等,并將這種熱情自發地變為實際行動。出于種種考慮,學生這種自發的方式從某方面來說在當時的美國引起了社會對于法學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教育的最終目標的討論和思考。事實上,對于法學教育之中傳統的觀點在于對法學理論問題的研究,將其看成整個法學教育過程的重中之重,而對于相關的法律社會實踐等等相對實用的技能的培養工作卻不太重視。當時的美國,在愈來愈多的律師以及訴訟案件二者的相關數量的增多,從各個法學院畢業的學生所具有的相關工作的實際操作能力與有關職業所要求的能力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雖然這些畢業生們對于相關法律術語和條文的理解非常清晰,卻失去了律師這一職業所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技巧和能力。正是出于這種狀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法學院畢業生的有關能力,進一步要求法學院重新檢討法學院的相關課程安排以及對于學生的授課方式,意圖適應實際社會和職業需求。

        二、現階段法律教育在中國情況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對于法學的相關教育領域投入了極大的關心以及力量。意在改變我國法學教育領域的陳舊以及落后的模式。雖然現階段我國的法學教育工作在社會主義法治發展進步的影響下取得了明顯的前進。但是,從個別方面來說,法律院系的有關教材以及授課的課堂上,用陳舊的模式,機械和僵死的眼光去理解法律,如果依照傳統的模式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進入并融入到社會之中往往會發現,其在書本上明確的法律規范在現實操作中通常會發展并延伸到高度模糊。在學院之中的課堂里清晰的典型案例很難找到可以套用的現實當中的具體案件。對于一個法律職業者來說,將法律規范和社會現實相結合,需要諸多除了書本和法律條文以外的真功夫以及辯證性的種種思維方式。正是因為這樣,讓剛剛畢業的畢業生們往往無所適從。就現階段我國當下的法律院系的課程安排,學院一直以以傳授系統和科學的知識作為學院的最終目的,很少或基本不考慮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或是說沒有給學生這種參與到實踐或是融入社會之中的機會。這種傳統的法律相關課程安排失去了法學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功能: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

        三、診所法律教育的教學目標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和運用法律

        診所法律教育的教育方式實際上是在課堂上培養出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換句話說,診所法律教育的教學最終目的并不是對學生進行法律本身的相關傳授,對學生并不去追求對于法律的完整理解以及相關法律系統的完整狀況,而是從多方面考慮,引導學生從辦案的實際角度去出發,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目的的去學習律師的相關職業技能、法律的有關內容和對這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對于診所法律教育之中的學生對于辦理真實的案件僅僅是把案件當做教學內容的載體而不是目標。所以,換句話來說,法律診所課程接受的案件通常是由教師所決定的,這就要求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案件讓學生去辦理完成。這樣即能實現診所法律教育的教學目的,還能完成診所法律教育所具有的對于社會法律援助的目的。

        診所法律教育課程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平臺,能夠使學生能在社會的不斷進步中逐步增強對于法律的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傳統的法律教育體制基本大多數運用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進行法律領域教學工作,而診所教育課程所倡導的往往是從具體到抽象的學習方法。對于法學院的學生來說,在診所教育課堂上首先接觸到的是實踐中具體的法律問題,并不是傳統的理論。正是因為這樣,學生通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最終完成教學工作。這可以理解為一種學生從學校畢業走向社會后終身學習的方法。這也從一方面促使學生在變化的社會之中去理解法律的實質以及真諦。

        參考文獻:

        [1] 孫春偉,金珊,韓晉. 診所法律教育實效性評價探析[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3(08)

        第7篇: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核心,認真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和依法治鄉方針,堅持維護社會穩定同依法維護外出務工青年的合法權益相結合,堅持法制宣傳教育同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堅持法制宣傳教育同管理、服務相結合,進一步強化外出務工青年學法用法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不斷提高進城務工青年的法律素質和依法辦事能力,使進城務工青年成為城市“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二、基本目標

        外出務工青年要重點學習與外出務工、生活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必需的法律意識,懂得必要的用法途徑,做到知法、守法和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學習內容

        (一)關于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方面的法律法規,如憲法、選舉法、民法、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工會法。熟悉和掌握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對進城務工青年法律素質的基本要求。

        (二)關于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如勞動法、安全生產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勞動保險、工傷保險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是對外出務工青年勞動權利和勞動安全的有力保護,是外出務工青年應該掌握的重要法律武器。

        (三)關于市場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如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商標法、價格法等。這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有力武器,外出務工青年學習掌握好這些法律意義重大。

        (四)關于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法律法規,如刑法、集會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條例和有關禁毒、禁賭、禁黃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維護社會穩定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基本保證,應下大力氣抓好進城務工青年對這些法律法規的普及教育。

        四、基本方法

        (一)突出重點。要加強以外出務工青年為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活動作為對外出務工青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以與外出務工青年工作、生活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作為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推動廣大進城務工青年的學法用法。

        (二)注重實效。外出務工青年的法制培訓,以課堂集中教育為主,并把法律知識的教育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充實培訓內容,提高培訓效果。各村、單位要采取多種形式辦好外出務工青年教育培訓班,并把法制課列入培訓的主要內容。要以村或區域為單位加強外出務工青年的集中培訓,搞好示范點建設,把集中培訓與分散教育結合起來,不斷創新培訓方法。要通過法律咨詢、法制宣傳櫥窗、墻報、畫廊、知識競賽、圖片展覽、光盤、錄像、錄音以及參觀學習等寓教于樂的形式,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有效性。要依托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基地,有組織、有計劃對外出務工青年進行法制教育。

        (三)齊抓共管。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聘用誰負責”的原則,將法制宣傳教育融入公安、勞動用工、計劃生育、衛生管理于一體的外出務工青年管理責任制,將法制宣傳教育的責任落實到相關的主管部門和相應的企事業單位、團體中。

        五、工作要求

        (一)法宣辦、司法所要加強對外出務工青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研究,制定針對性強、切實可行的工作規劃或實施方案,有組織、有計劃地做好外出務工青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二)多形式、多途徑、多渠道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注重實效。要經常性地開展送法進鄉村、送法企業等活動,做好法制宣傳與法律服務,寓教于服務之中。要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播媒介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外出務工青年創造良好的法制學習環境。

        (三)分層次、有重點做好外出務工青年的法制培訓。有條件的村、單位要對外出務工青年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進行法制教育。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要將進城務工青年納入全民普法考試的對象。

        六、組織領導

        (一)鄉法宣辦負責對全鄉外出務工青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協調、督促和檢查。

        第8篇: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一、獨立學院法學教育的現狀及反思

         

        (一)教學方法方式有待改進

         

        在教學方法上,大多數教師還限于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理論性過多,忽視了實踐性和應用性。而法學教學又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必須對學生進行法律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讓學生掌握司法實踐的能力,因此,必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老師只教,學生只聽只背不應用的傳統方式,要促進教學相長,教學互動,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激勵學生,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能夠自主、自發、自動、積極的去學習法律知識。

         

        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獨立學院法學院師資隊伍在結構上、穩定性上、工作方式上等都有待進一步優化和提高。首先,獨立學院法學院教師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目前獨立學院法學院老師里面:女老師偏多,男老師偏少;中低級職稱的老師偏多,高級職稱的老師偏少;青年教師偏多,老教師偏少等,需要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其次,獨立學院法學院教師流動性非常強,師資力量極不穩定。獨立學院老師收入普遍較低,而且對獨立學院的發展前景不樂觀,難以使教師真正以學校為家,沒有歸屬感和使命感。

         

        學生質量和能力有待提高

         

        從學生生源來看,獨立學院學生高考成績普遍不是很高,生源也不是很充足,偶爾能夠涌現出個別佼佼者,但是整體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從學生條件看,獨立學院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好,雖然獨立學院學費遠遠高于普通本科院校,但是很多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吃苦和進取精神,得過且過,嚴重影響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從能力上看,獨立學院學生都非常有個性,喜歡標新立異,法學院學生更是喜歡彰顯個性,形成了一種雖然能力很強,但是不努力學習,不要求進取的“高能歪用”的格局,需要對學生加強引導,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加強[1]。

         

        學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學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是很高,學校將過多的經費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是后勤保障方面,對教學方面的投入非常少。學校應該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科研為中心,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后勤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只是教學工作的保障,不應該本末倒置。

         

        二、獨立學院法學教育轉型的必要性

         

        獨立學院法學教育轉型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突出獨立學院法學教育特色的需要。隨著我國社會的全球化進程以及環境的變化,法律的作用日趨重要,法學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針對這種社會變化,獨立學院應當以培養具有法律基本精神、法律基礎知識、邏輯思考能力、協調判斷能力、其思維能夠讓大多數人接受的學生作為目標,設置法律練習、法律英語、計算機講座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并且,積極開展實務性教學,開展司法考試論壇,公務員考試題型講解等活動,使法學教育學與時俱進并彰顯特色。第二個方面是培養高素質、有特色的法律高層次實用型人才的需要。首先,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法律思想,知道用法律思想或者思維去思考社會問題。法學專業學生就是需要正確有效的法律思想的指引,才能使自己具有獨到的見解。第三個方面是獨立學院法學教育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特色求發展是獨立學院學科建設乃至整個學院建設的立足點。獨立學院必須進一步強化“特色意識”,繼續堅持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之路。

         

        三、獨立學院法學教育轉型的方向--------以勞動法學為切入點

         

        (一)必須培養學生法律實務能力,積極開展“院所合作”。在法學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與律師事務所、公檢法機關等保持緊密地聯系,定期請律師、法官、檢察官來學校做講座[2],帶著學生一起討論、分析社會上比較熱的法律案例,培養學生法學理論知識與法律實務相結合的能力。

         

        (二)必須樹立實踐教學的理念,在法學教學工作中進行實踐性教學。在法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課堂教學與案例辯論相結合,注重課堂教學與模擬法庭演練相結合,課堂教學與法律診所演練相結合,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證課題研究相結合。例如,在勞動法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勞動法學主要調整的是勞動關系,而勞動關系式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勞動法學研究和保障的是勞動者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重要的民生問題。因此,我們在進行勞動法學的教學中,應當從全方位的角度,改善實踐教學環節,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互結合,形成多層次、寬領域的教學實踐模式。

         

        (三)積極開展沙龍式與論壇式教學。“學術沙龍”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系統教育功能的教學方法。在勞動法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勞動法律關系方面的案例分析,分析勞動法律關系涉及到的社會新聞,分析國家有關勞動關系方面的社會性政策,認真學習勞動法律方面的經典著作,開展勞動關系方面的調研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和老師一起參與沙龍式的活動,讓學生更深的掌握勞動法學的知識。

         

        (四)進行階梯式教學,將通識教學與精英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通識教學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應當及時挖掘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精英式教學,既有助于在解析現實問題中熟練掌握勞動法學基礎知識,又有利于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只有進行獨立學院法學教育的轉型,才能夠更好地帶動獨立學院各學科、各專業的改革,使獨立學院教學工作與時俱進;才能切實提高獨立學院師資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學隊伍;才能改善獨立學院的學生素質和水平,為獨立學院的發展創造必要的空間;才能使獨立學院與時俱進,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嚴峻地挑戰下立于不敗之地。

        第9篇:教育方面的法律范文

        關鍵詞:通識教育;卓越法律人才;教學模式

        通識教育(LiberalEducation)作為一種教育思想,起源于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強化人文社會科學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是帶有普遍性意義的人生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和諧的人格與全面的能力,使他們具有全球視野和公民意識,能在現代文明中生存,并且創造于社會有意義的價值。(馮增俊,1999)。通識教育已成為現代大學教育的理念,也成為一種人才培養的模式,是實現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實現不同領域、不同學科間的對話與交流,拓寬視野的有效途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國際化水平設為核心任務,把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作為改革目標,因此全國大學英語教育改革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010年5月,“全國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成果暨外語通識教育與課程設置高層論壇”中提出大學英語教學在完成教學模式改革后,如何創新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更好地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今后的重點。(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胡文仲、孫有中(2006)提出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回歸學科本位。張紹杰(2010)指出英語專業應找準學科發展方向,明確專業發展定位,突出人才培養特色,面向多元社會需求和多元目標取向,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英語人才。仲偉合(2013)提出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全面培養拔尖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因此,外語通識教育必將成為外語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很有可能成為今后中國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從而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從模式到內容的轉變。本文在此背景下,以西北政法大學外語通識教育現狀為例,探討通識教育對培養優秀復合型法律英語人才的意義。

        1通識教育現狀

        中國大學外語專業教學(本文主要指英語教學)普遍存在問題,教學內容單一,枯燥。教學和學生的課外學習局限于語言技能和語法知識的學習,教材和教學方法不可避免的造成外語專業學生的知識面過于狹窄,思辨能力缺乏以及創新能力的缺失。文秋芳等(2010)研究指出,外語專業學生入學時的思辨能力并不比其他專業學生差,只是大學四年的增速放緩了。這說明外語專業的四年教育存在思辨能力培養缺陷。同時,也說明外語專業課程設置不夠科學,不夠完善。因而,我們應該以相應的通識課程為依托,將培養思辨能力落實到具體教學之中。我們也應該借鑒美國大學“核心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及對學生嚴格的訓練和設計要求,重點建設對全校通識教育發展最基本的一到兩個外語人文社會科學類的“核心課程”體系,并在逐漸積累這些高質量“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最終形成比較完善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高效培養國家所需要的法律復合型人才應結合外語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西北政法大學的外語通識起步較晚,法律英語專業畢業的不少學生即不是合格的法律人才,也不勝任英語的相關工作。近幾年,專業課程設置逐步完善,教學效果及人才培養取得極大改善。

        2法律英語人才的培養模式

        法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從兩個教學領域出發,即法律專業加英語專業的模式。可以通過雙語教學,滲透通識教育,達到專業培養目標。2012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聯合舉辦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在京召開。提出了法律人才的標準。卓越法律人才是指既精通國內法律規則也精通國際或地區性法律規則、既能有效處理國內糾紛更能有效處理國際糾紛的專門法律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相對于傳統法律人才的“卓越性”有以下三點:(1)具有基本領域更為廣闊的知識背景和特定專業領域的知識基礎,能夠有效處理相關業務。在基本民事、刑事等傳統業務范圍的基礎上,還特別具有處理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跨國商務與金融、國際關系、公共服務與政府事務等領域業務的知識和能力;(2)能夠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表達和維護本國利益和人類共同利益。法律全球化也帶來了法律的“標本化”現象,為了防止“標本化”就是“美國化”、“歐洲化”,亟待培養能夠具有國際規則制定話語權的高端法律人才;(3)能夠在處理國內外法律事務中傳遞中國利益主張、維護社會基本價值、凝結社會共識。傳統的法律人才類型化區分是按照法律人才在司法體制中的職業和角色擔當標準來進行的,主要劃分為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等。教育部將卓越法律人才定位為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并強調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層法律人才的培養。依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西北政法大學在培養滿足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要求的法律人才方面,肩負更加重要的責任,有必要持續改進和加強已有的外語通識教育。西北政法大學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管理、文學等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是全國法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區法學研究的中心、陜西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學校形成了“弘揚老延大優良傳統,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服務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制建設”的鮮明特色,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為了滿足西北對法律外語人才的需要,西北政法大學于1995年創立法律英語專業。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一帶一路對西部經濟的促進,需要各方面的高素質人才。這無疑對西北政法大學的法律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對通識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所起重要作用的認識,西北政法大學在外語通識教育領域已經開展大量的工作,開設了《司法文書》《法律英語》、和《跨文化交際》、《西方文化》、《英美文學》等課程,并于2017年九月新開設《演講與辯論》課程,這些通識教育課程會開拓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了學生對其他思想維度和人類經驗的理解。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西北政法大學法律英語專業采用雙語教學模式,開創課堂圖書館以及通識教育必讀本的晨讀模式,為培養國家所需的跨學科的復合型法律英語人才起到積極作用。

        3開展外語通識教育的具體措施和意義

        外語通識教育的卓越法律英語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覆蓋本科教育、碩士教育和博士教育三個階段。本科階段側重于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碩士階段側重于學生發展的專長,博士階段側重于規則的制定和理論的引導,強調開放性。而通識教育的本質就在于保證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使個人獲得全面的發展,因此在本科教育階段開展通識教育是培養卓越法律人才所必需的。大學英語教育是大學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它本身的課程屬性,是所有的本科生都必修的一門課程,所以擔當了通識教育大學改革的先鋒。大學英語教改深化的重點就是以英語為教學語言推廣通識教育,將外語語言轉化為內容的載體,通識教育成為外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培養出適應全球一體化環境下的具有多元文化視野的世界公民。3.1指導方針。大學英語課程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還要教授人文知識、傳播國際文化。語言不僅是獲取信息、達到交際目的的工具,而且還要兼具豐富的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最佳定位。外語通識教育的目標傾向實用又避免過于功利,不著力于追求永恒普遍的價值和單純的理智發展,而更傾向于實用價值,幫助學生拓寬思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同時外語通識教育要注重平衡,避免學校的專業教育走向極端的實用主義,通過專業課程、通識課程以及選修課程的共同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3.2采納新的教學模式。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經歷了從以教師教授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換。在課堂教學中,以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師生開展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就有關話題作課堂演示及小組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教師也可采用問題設計、故事續寫、讀書筆記等形式,以學生為中心,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思辨體驗、分析推理、解構歸納、聯想闡釋、創新重構、綜合評價、批判反思等一系列認知活動,獲取自己獨特的解讀與觀點。教學大綱、多媒體幻燈片等教案在學校教學資源網上向全校學生公開。西北政法大學法律英語專業在大學英語基礎階段一、二年級教學以綜合英語類課程為主,包括現代大學英語教程、泛讀、聽力、語法為主的基礎課程;提高階段課程即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課程包括法律英語、司法文書、西方文化、英美文學選讀等課程主要在三、四年級開設。在教學過程中,通識教育課程應當向學生講授學科理論、概念,關注學科方法,應避免膚淺的介紹式教學。為確保通識教育課程教學的持續改進,學校應鼓勵與學科相適應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包括同行評價和學生評價。對學生的課外學習與活動也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能夠促進通識教育課程的學習,可以建立一種“基于活動的學習”,將學生的課外活動經驗與課堂內的學習結合起來,將知識與經驗連接起來,從而使學生在將來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工作及變化。3.3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也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當代社會處于一種日新月異的變化之中,學生畢業后要能夠應對變化,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學生要認識科學技術的作用,因為科學技術的創新已經逐漸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想觀念產生巨大影響。科技對人類的改變是方方面面的,科技發展對法律文化也起到巨大影響。比如科技發展開辟了新的立法領域,要求對原有的法律進行修訂或廢除,推動了法律實施方式的進步;科技發展對法律文化的變革體現在:科技發展不斷變革人民的法律意識、法律的傳播方式和法律的實施方式。例如轉基因食品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問題,微信時代涉及隱私等法律問題。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飛速、種類繁多,教師應具備科學素養,與時俱進。關注國內外的科技社會發展動態,重點介紹那些可能影響法律實踐性和實用性的最新科技。教師可自主選取教學素材,直接采用國外的最新資料,使學生接收到第一手的信息。3.4中國法律文化。卓越的法律人才在從事涉外商貿實務中,不僅要解決具體的法律問題,同時也是中西方法律文化交流的使者,具有雙重使命。西北政法大學在介紹國外文化方面已經開了不少課,但在教授運用外語來表達中國法律文化方面還有待加強。中西方國家由于政治、經濟、宗教、思維習慣、社會風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彼此法律文化的巨大差異。因此,教師在教授中西方法律文化時,應把側重點放在中西文化比較上,講解其中的相同之處和差別之處,加強學生對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4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AV |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 夜色福利少妇专区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