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職業生涯規劃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職業生涯規劃教案

        第1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中等職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每一個中職生走出校門的第一件大事是解決職業問題,所以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相關知識的輔導是中等職業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如果中職生在校時未能對職業生涯進行充分的思考,就缺乏充分的準備,而缺乏充分準備的職業生涯,當然會遇到許多困難。從這個角度看,《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和每一個中職生的關系非常密切。但是,這門課程的許多內容與實際工作經歷有關,如“如何培養自己的職業發展能力”、“開始有效的時間管理”、“如何對影響職業選擇的各種因素進行選擇”等,而學生生活環境的局限性、社會實踐的缺乏性、職業認知的模糊性、生活感受的膚淺性,使得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比較困難,導致這門課的實際價值無法體現。因此,這門課說起來和學生的關系很近,但授課時和學生的關系又很遠。怎樣才能在絕大多數學生職業經驗空白的情況下,讓這門課為學生將來就業發揮最大的作用呢?

        在授課過程中筆者發現,案例教學法是一個較行之有效的辦法。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常規的講授式教學法,也有別于一般的討論式教學法。通俗地講,案例教學法是指學生圍繞教師所提供的事例,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演習活動,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發展分析、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的態度。案例教學法的這些特點可以較好地解決目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運用教材案例,巧妙設計,讓課程走進學生心中

        《職業生涯規劃》課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規劃?什么是規劃?這時候講幾大點規劃的意義,比不上給出一個真實可信的案例。筆者就圍繞教材提供的典型人物案例――比爾?拉福的職業生涯規劃做文章,在對比爾?拉福做了簡單的介紹之后,筆者就這個案例設計了階梯式的問題,讓學生真正讀懂這個案例。比爾?拉福的理想是什么?什么時候有了這個理想?他在大學階段學習什么?目的是什么?在研究生階段學習什么?目的又是什么?為什么要到政府部門工作?到通用公司工作的任務是什么?引導學生把找出的答案串在一起,用表格的形式寫在作業紙上,這時學生就會發現:從讀大學一直到在通用公司上班,比爾?拉福的這一系列行為,都圍繞“當一名成功的商人”這一職業理想。由于目標明確,并且堅持付出努力,比爾?拉福最終不僅成為成功的商人,而且創造了經濟史上的傳奇。當學生對比爾?拉福創造的商業傳奇羨慕不已時,我們就要趁熱打鐵:你們想成功嗎?你們想創造奇跡嗎?那就和比爾?拉福一樣,規劃你們將來的職業生涯,并為之付出你們的汗水和智慧吧!接著,留給學生3~5分鐘時間,讓學生消化這個案例,討論自己的職業理想,對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以及規劃對未來人生的意義,在腦海里形成大致輪廓。

        二、課內外案例相結合,輕松分享,讓學生心有所悟

        在講到“興趣與職業興趣”這個課題時,筆者應用反觀自己――對照案例――再反觀自己――得出結論的案例教學法。所謂反觀自己,即讓學生充分發言,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興趣,只要是他們愛做的事,想做的事,如睡覺、上網等都讓他們說出來。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活躍課堂氣氛;二是拓展學生思維;三是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在學生盡情地展示出自己的興趣之后,教師稍做總結,讓學生感覺他們的興趣都已經印在了老師的腦海中,獲得一種成就感。在學生心情愉悅的情況下,分析課本給出的案例:“從舞蹈仙子到動漫畫師”。由于其主人公也是中職生,而且是一名殘疾的中職生,所以這個案例讓學生在同情主人公的同時,有信心去培養對自己將來就業有益的興趣,并使之成為職業興趣。然后,引用自己查找的武漢街舞之王――喻斌的案例,這是一個圖片加口述的案例,老師和學生一起輕松分享完這個案例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當你的興趣和所學專業不對口時,你首先要把該學的專業學好,同時合理安排你的業余時間,發展你的興趣。只要有條件,有正確的價值評判標準,你一樣可以在你感興趣的領域創造一片成才的天地。

        在師生對這兩個例子共同分析和對主人公行為的充分理解之后,就應該讓學生思考:我要培養什么樣的職業興趣?如何把目前的興趣和將來的職業聯系起來,未雨綢繆,為就業做好準備。

        三、引用身邊事例,可信度高,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榜樣

        在講到“職業理想”這個內容時,筆者感覺難度挺大的。因為當你和學生談起要有理想、有堅定的信念時,學生會用驚訝的眼神看著你?!袄砟钍嵌嗝纯斩础⒍嗝催b遠的事情啊!現在有飯吃、有衣穿、有小錢花,想那么多干嗎呢?”所以,在講到職業理想的作用時,筆者用不同的例子來證明理想對將來能否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為了提高案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引用了本校畢業生的事跡。

        1、學歷上的追求。我校工美專業94級一女生,在校時成績一般,當時他們的老師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回來,就向他們介紹這所學校的情況,告訴學生:如果想繼續深造,機會是有的。這個學生當時就心動了,并馬上采取了行動:請假半年到工藝美術學院附近的培訓班參加培訓,回來后,復習文化課。當年參加高考,考取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本科專業。之后,就直接保送讀研究生,目前正在讀博士。正是學歷上的不斷追求,讓這個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取得一個中職生在別人看來完全不可能得到的成績。

        2、事業上的追求。我校公共關系專業99級一名相貌極普通的女生,對待畢業后第一份工作目標明確:當一名采購員。在一個多月炎炎夏日之下的尋覓后,終于在一家中等規模的電子器械修配廠找到采購員的工作。從事一個與本專業完全不搭邊的工作,對該生的毅力、再學習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憑著堅定的信念和勤學好問,兩個月后,她就能夠完成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不等的采購任務。月工資從2,000元漲到5,000元。1年后,月工資達到近萬元,但她卻出人意料地辭去這份工作,因為她要實現自己的第二個目標:當老板。她自信地告訴我:下一個目標是擴大經營規模,進而開自己的連鎖店。

        3、技能上的追求。我校05級烹飪專業一名男生,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當一名高級廚師。上專業課時勤學苦練,謙虛好問;業余時間,別的同學忙著交友、上網、逛街,而他給自己又找了一份幫廚的兼職。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參加全國中職生烹飪技能大賽中,獲得了金獎,不僅給學校爭得了榮譽,也為自己贏得了許多令人羨慕的就業機會。以上三個案例,由于人物、時間、內容明確詳實,而且都是本校的畢業生,所以學生對這三個案例有了親近感,對自己的理想在將來也能實現多了一份自信。接著,抓住學生愛追星的特點,在事先了解大部分學生喜歡“超級女生/男生”、“模仿秀”等娛樂節目之后,布置學生去查找這些少年明星的有關報道,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與同學們分享。從學生搜集的案例中,學生們會發現,明星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與從小有個明確的理想是分不開的。至此,教師很容易引導學生得出我們需要的結論:只要你想在某一領域有所作為,就必須要有美好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明確的目標,付出努力,一定會有收獲的一天。

        四、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職業生涯規劃》課實施案例教學法以來,學生的心態、行為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或經典,口耳相傳,激勵幾代人;或通俗,普通百姓,不普通的經歷,感動周圍的人;或真實,同為中職生的師哥師姐,取得比大學生更棒的成績,鞭策學生“長江后浪推前浪”……許多學生變過去的自卑為自信,以取得成就的師哥師姐為榜樣,認真學習專業課,合理安排時間,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目的;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許多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及實踐能力等都得以提高。所以,當本課程結束之后,有50%的學生能制定出切合自己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將來走什么路、怎么走好這條路在認識上更明確。另外,50%的學生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雖粗糙、模糊,卻隱約可見這些學生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自己人生的道路該怎樣去走。

        作為一種嘗試,筆者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也發現其中存在著不少問題:

        1、忽視理論學習。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對案例本身的印象很深刻,但忽視了從案例中提煉的理論。這就要求老師不僅在最后的總結環節上下功夫,還要注意在案例的選擇、使用上要遵循這樣一個原則:所選案例必須能夠觸動學生,讓學生有所思、有所得,真正為我們的教學目的服務。而不單純是為了取悅學生,為有趣而講故事。

        2、一些學生難以適應。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相當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且長期以來養成了依賴教師的習慣,死記硬背,照搬照抄。初期嘗試中,發現學生難以適應要求勤于思維的案例教學方式,以致案例分析不能自己及時完成,討論時出現“冷場”,或納于言辭,不能較好地表達觀點、聽取他人意見等,削弱了案例教學的效果。

        3、厭倦心理。實施案例教學的初期,由于案例教學本身獨特的活動方式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使之產生一種新穎感,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因而能獲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隨著案例教學的持續進行,教師不斷要求學生研讀案例和教材,進行緊張的思維活動,參與集體的交流,所以對學生又會產生一種外在的壓力,誘發部分學生對案例教學的厭倦心理。

        (作者單位:福建省僑興輕工學校)

        主要參考文獻:

        [1]蔣乃平.職業生涯規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第2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關鍵詞]職業院校 職業生涯 精品資源

        [作者簡介]李瑞(1980- ),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職業生涯教育;董鵬中(1969- ),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職業生涯教育、比較教育;郭鳳臣(1976- ),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職業生涯教育。(吉林 長春 130052)

        [課題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課題“全程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模式的探索和實踐”(項目編號:GH13311)和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課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輔導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GH1334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2-0111-02

        近年來,日本各高校根據學校和專業特點進行了職業生涯課程改革,如武藏野大學建立了由職業生涯教育總論和職業生涯教育個論組成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美國的開放職業生涯課程資源建設和運行也呈現出多種模式和方式,正開始向“開放教育”升級發展。國外開放職業生涯教育資源的建設模式、應用方式和運行等已由原來的高校展示自身教學資源,向為教學、繼續教育及社會學習者提供網絡課程發展,其教育體系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國內職業生涯教育精品課程教學體系、實訓指導體系以及網絡學習監測管理共享平臺的建設尚不多見。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對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多年的探索,該課程于2013年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國家級精品建設課程。本文將以該校為例,探索職業生涯教育精品課程共享體系的構成與改革。

        一、職業生涯教育精品課程內容建設

        1.建設目標。目前,職業院校學生對自我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越加重視,這些日益增加的需求,也迫切要求職業院校將成熟的、優質的職業生涯教育教學資源對外輸出。學習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意識到確立自身發展目標的重要性,激發學生自主的職業生涯發展意識。課程建設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學會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實際職業生涯規劃問題以及自我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終身學習和職業行為習慣,實現長遠職業發展。其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因此,學校應貫徹以生為本的原則,不斷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改革教學模式,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力爭建成一門師資隊伍充實、體系完整、教學規范、指導有效的精品課程,確保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精品教學體系、實訓指導體系以及網絡學習監測管理共享平臺最大限度地滿足在校學生及畢業生的需求。

        2.建設內容。第一,理論教學內容建設。該校經過多年的教學調整、改革與實踐,形成了適合職業院校學生特點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包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自我、職業與社會環境認知,職業生涯規劃制定,反饋與調整、開發與管理。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理論,掌握自我認知的維度和方法,學會使用各類測試方法進行測試以及確定自身的職業類型;還能幫助學生了解職業要素和社會環境分析,掌握獲取職業信息方法;掌握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步驟,會撰寫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引導學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自身條件變化,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科學管理與適時調整;掌握自我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實現長遠職業發展。

        第二,實踐教學內容建設。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學業規劃設計、參觀校外實訓基地、職業傾向測試、模擬招聘、社會調查實踐活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計劃大賽。這些實踐內容分別對應理論教學內容的各個環節,例如,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是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生涯反饋與調整的實踐內容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熟悉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引導學生將理論運用在實踐當中,通過多種實踐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求學生在課外認真學習和復習,熟悉實踐教學的目的、原理和主要步驟,積極參與,在驗證、學習理論的同時,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職業生涯教育精品課程網絡共享平臺建設

        職業生涯教育網絡共享課程建設的內容包括職業生涯課程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

        職業生涯課程基本資源:目前,已經建成了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日歷、考評方式與標準、學習指南、教案(演示文稿)、習題作業、試卷、例題、教學課件、教學案例、媒體素材、學習手冊、電子教材、實驗實習實訓、模擬實訓、實驗動畫、常見問題、專家講座、學生作品、文獻資料、名詞術語、人物介紹和教學錄像等課程基本資源?;举Y源建設系統完整,能充分反映本課程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設計、課程資源配置和應用,體現課程改革成果,展示課程團隊教學風采。

        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拓展資源:學校正著手開發包括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料庫、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演示虛擬仿真實驗實訓系統、試題庫系統、作業庫系統、在線自測考試系統、教學軟件等輔助資源。拓展資源能充分反映課程特點,應用于各教學與學習環節,支持課程教學和課后學習,是較為成熟的多樣性、交互性輔助資源。

        第3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課程體系

        在國外,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注重個體咨詢,職業生涯規劃師、生涯教練和自助式服務項目的開發研究受到更多關注。在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職業生涯規劃則更注重團體輔導,臺灣學者在職業性向測試、咨詢理論及后現代心理咨詢技術在生涯咨詢中的使用等方面的本土化研究是目前華人區域內最為領先的。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在全國各大高校都受到了廣泛重視。從每年召開的全國就業總結會工作報告得知,在全國范圍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多已列入各高校教學大綱,學生通過必修課或公共選修課等形式,對生涯規劃理論知識和就業指導相關實踐工作進行學習和探索。

        一、我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開設背景及沿革

        2009年,根據教育部高教廳2007[7]號文要求:"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真落實〔2007〕26號文件關于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的要求,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經校內協調,我?!洞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于2010年在全校范圍內正式納入必修課程。在2010年前,針對我校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均采取講座和咨詢結合的方式,受眾群體和指導效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010-2012年,我校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主要面向在校大二至大四年級的學生,此階段是我?!洞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前期運行階段。前期運行階段又分為兩個小階段,分別針對不同授課群體制定課程。第一階段,授課群體為本科四年級學生,課程設置8模塊,側重于就業指導,采取連續性面授方式授課;第二階段為課程開設一學期后,為適應我校大二、大三年級學生需要,課程設置改為16模塊,在8個模塊的基礎上加入生涯規劃和創業模塊。

        2012年下半年,我?!洞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進入正式運行期,學生從大一入校開始就可以接觸到職業生涯網絡課程,大二第一學期就開始進入10個模塊的面授課程學習、4個模塊的網絡課程學習以及自由選擇性多層次學習。針對我校高職升本科的學生,進行10個模塊偏向就業指導的面授課程。針對本科二年級學生和高職升本科的三年級學生,都配備統一的課程說明、課程大綱、課程教案、課程授課日歷和教師參考書目。目前,我?!洞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已經正式運行3個學期,加上前期運行的4個學期,共開設了7個學期,面向7屆畢業生。

        二、我校《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現狀

        1、課程內容

        目前,我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必修內容分為10個模塊的面授課程和4個模塊的網絡課程,共38學時,2學分。其中,10個模塊的面授課程主要為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導入、自我探索中的職業興趣探索、性格探索、價值觀探索和能力探索4部分、能力拓展、外部世界探索、職業探索、決策以及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設置主線為總論-分論-總結,分論從職業生涯規劃的一般理解層次入手,主要分為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決策-修正四個部分。網絡課程4個模塊涵蓋大學生職業心理調適、生涯規劃影響因素、創業和法律保護,主要補充面授課程中未涉及部分。

        2、授課形式

        我校每學期上課學生人數多達3000人,授課教師多達30人,為了取得良好的授課效果,我校規定每班授課人數不得超過80人,且采取缺課重修制度,以確保課程授課質量。課程授課過程中,多數教師采取分組上課方式,6個人為一組,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組團結度。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設計不同的小組團體活動,10節課程都有團隊活動,例如在第一節課程中,通過報數或紙牌進行分組后,打亂了學生固定的小團體定式,進行自我介紹連連看的破冰團體活動;第三節課探索職業性格的活動,則是通過烏鴉、烏龜和巫婆的活動,引導學生思索自己的性格模式;在第六節課的能力拓展課程活動中,通過水果蹲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感和集體榮譽感;在第八節課的職業探索中,則利用角色故事活動,使學生對職場、職業有身臨其境的感受。6人小組在最初并不熟知的情況下,在課程中通過團體活動不斷加深了解,同時增強了課程的參與性和趣味性。

        3、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對學生的考核,分為面授考核和網絡考試兩部分;另一部分為對教師的考核,分為學生評分和查課聽課兩部分。為了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參加考試和交作業兩種方式:考試主要以面授課程內容為主,主要考察學生對于生涯規劃課程內容的理解和對自身探索、外部世界探索以及自我決策的分析;作業分為以小組形式進行生涯人物采訪,并制作訪談備忘錄,撰寫采訪感受和以個人形式撰寫生涯規劃書兩部分。網絡考試主要以聽課和做客觀題為主,主要考查學生是否進行網絡課程學習,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網絡資源,進一步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4、授課教師組成

        目前,我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由三部分教師組成:各院系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副主任和輔導員、招生就業辦公室主管課程教師、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專職授課教師?,F具備我校授課資格教師共計33人,承擔課程授課任務教師共計28人。前期運行階段授課的28名教師均具備兩年以上就業工作經驗,具有職業指導師資格,參加過多次集體備課、內部培訓和外部培訓。后期5名新加入授課教師除具備相應資格外,上課前還需跟隨授課教師觀摩一個學期的課程?,F階段,我校的授課教師群體已基本穩定,年齡層次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在本領域接受過相關培訓,研究水平具備授課水準。在課程建設初期,我校就以模塊劃分形式,選定帶頭人加骨干進行分塊研究,再集體備課,以提高備課效率、規范課程內容、統一授課思想。

        三、我?!洞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存在問題

        1、授課內容陳舊

        生涯規劃理念源自美國,在歐美地區的發展較為迅速。對我國而言,屬于舶來文化。我國大陸地區對該領域的認知時間較晚,該理論的發展在我國大陸地區也較為緩慢。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其實是由發展心理學的分支發展而來,最新的理念和技術對于人文學科十分關鍵。

        2、授課形式單一

        我?!洞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授課的單一性體現在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師主導式授課形式,即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沒有任何參與和互動的空間。但是,目前課堂上這種教師主導式的單一授課形式不僅脫離當前大眾教育階段的教育理念,而且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即使來上課,心也不在課堂上。

        3、課程統一規范難度大

        由于我校每學期授課教師人數多,授課時間又較為集中,督查人員有限,所以難于及時、有效地跟蹤所有教師的授課內容、形式和效果。雖然我校招生就業辦公室針對所有授課教師進行了教學錄像,但是同一教學時段、不同的授課教師、授課內容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加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本身就是一門人文社科類課程,每個人的理解和感受程度都會影響教師對其的傳播,所以,對課程采用標準化、模板化的教學模式可能性不大,這既是這門課程的特點和魅力所在,能給教師充分發揮的空間,又是該課程的管理者需要花大力氣思考的問題。

        4、教材建設力量不足

        我校是沿海都市型農業高校,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和地理位置的差異性使得我校畢業生的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傳統理工科或是文科院校的教材無法很好滿足我校學生的需要。教材編寫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學校各項資源,教師也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積累就業指導案例、分析課程理論及應用的有效性,而我校教師尚不具備相應的理論和研究水平,很難依靠自身的研究和協作編寫出水準較高的農業高校生涯規劃教材。

        5、對授課教師的考核缺乏獎懲機制

        對授課教師的考核缺乏獎懲機制,是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事業單位員工心理在有些授課教師心中也存在。所以,即使我校招生就業辦公室采取了嚴格的查課和聽課制度,但是無法對違反教學規定的教師做出處罰,所以所謂的規定就成為"面子"工程。即使采用停課處分,也不會影響教師的薪金待遇和升遷,只是所謂的"面子"過不去。缺乏獎懲機制,不僅不利于教師授課水平的提升,而且會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師失去授課的興趣和熱情,極不利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長久發展。

        6、授課師資不穩定

        授課師資的不穩定性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為保證授課質量,我校投入大量經費用于師資培訓,每年參與校外培訓和校內培訓的教師不少于10人,超過授課師資人數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學生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大,很多培養多年的優秀師資因工作調動而無法再從事授課工作;另有很多培養過的師資,因本身承擔多項其他工作任務,而沒有精力進行該課程授課,這就形成了年年培訓、年年流失的現象,師資水平提升速度較慢。第二,由于我校授課教師群體較大,不同授課教師的授課形式和授課水平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授課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雖然我校招生就業辦公室規定了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案,但是個體差異仍然存在,且由于每位教師的授課心理不同,在授課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上存在很大差別。第三,為了保證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各院系學生工作副主任和輔導員負責本系的課程教授,如此,雖然針對性指導得以保證,但是限制了授課教師的發展范圍,同時也形成了授課課時、人數不平均的不穩定因素。

        四、我?!洞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考慮

        1、打破職務角色限制,根據教師意愿,結合學生需求,統一協調師資

        由于目前我校的師資安排都以院系為主,這使得師資和學生分布不很均衡,同時,由于職務的限制,一些崗位調動的教師無法再進行授課。所以,打破職務限制,聚集優秀師資,根據每個教師的意愿安排課程,將有利于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優化課程建設。我校擬組建3個團隊,分別從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和創業培訓三個研究領域發展師資資源,在原有師資基礎上,根據教師個人背景和意愿選擇研究領域,基本形成三塊課程都有團隊研究、團隊成員授課、團隊有學術帶頭人、帶頭人下有骨干、骨干帶領新成員的模式。課題研究、授課安排、培訓學習不再以院系為單位,而成為團隊形式,利用有限的資金和精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升。同時,細化研究領域,提升課程精致化水平。

        2、加大團體輔導的受眾范圍,組織教師觀摩學習

        授課形式的單一性是目前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轉換思維模式,解放教師和學生,把課堂轉換為練習場,將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還給學生,學生不僅是自己的主人,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能選擇性地接納可以收到的信息。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利用有針對性的課堂活動和有效的指導,達到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目的??梢圆捎眠x擇授課教師帶領30名學生的授課方式,對課程中的團隊輔導、團隊活動進行示范教學,組織教師觀摩學習。

        3、加大師資交流和培訓力度

        為接觸更多、更新的生涯理論和信息,在學校經費和教師精力都有限的情況下,集中資源按照不同研究領域培養優秀師資,再以領導帶動骨干、骨干培養新成員的方式進行普及學習。為普及新的生涯理論知識和新的生涯咨詢技術,采用定期開展交流會和師資內部培訓的方式,所有經過培訓后的師資可以在交流和校內培訓會上交流自己所學。這樣不僅可以節約資源,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資源利用率得以提升。此外,開展讀書交流會和主動學習生涯咨詢技能也是必需的。生涯理論學習和生涯咨詢技術的提升,除了依靠外部高端學習,更應該形成內部共同學習制度,這不僅有利于課程授課水平的提升,也能為我校生涯理論、咨詢技術、課程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4、加大課程規范力度,形成制度化管理機制

        由于我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新設立的學科,在很多環節和制度的管理上與其他學科并不相同,所以,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積極摸索一條適合管理的路徑。但是,規范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且目前課程效果的考核手段并不完善,所以如何使規范的制度可以制度化,形成較為完善的管理機制,將是今后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一項工作。此外,研究一套合理的課程效果評價制度,將是我們進行課程管理的先決條件。

        五、建設我校全程式、全覆蓋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設想

        我?!洞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已經經歷了7個學期的運行,在畢業生就業的選擇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中的成效是明顯的。通過對我校多年的各項就業率數據的統計,以簽約率、考研率、就業率、大型企事業、事業單位就業率、基層就業率作為5個比較指標,將2007-2009屆三年沒有開設生涯規劃課的畢業生各項指標和與2010-2012屆三年開設生涯規劃課畢業生各項指標進行比較發現,開設生涯規劃課后,畢業生就業率的各項數值都有了明顯提高。

        目前,我校招生就業辦公室針對學生在不同時間節點的需要,開始建設我校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對不同階段的在校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并根據每個階段學生出現的共性或個體問題,提供相應的團體輔導或個體咨詢。

        參考文獻:

        [1]金樹人.生涯咨詢與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GCDF中國培訓中心.全球規劃師資格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于燕翔,張威.淺析生涯規劃課程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影響--以天津農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13,(23).

        [4]張威,李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經驗與探索--以天津農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16).

        第4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關鍵詞:醫學院校;就業指導;全程化

        隨著醫學院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面對嚴酷的就業環境,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印發的通知》中要求,各高校要切實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即強調職業在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要性,又關注學生發展中的全面性和終身性,希望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未來。

        一、醫學院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的意義

        就業指導課是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念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大學生了解就業政策、掌握求職技巧、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有效方法。引導學生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將自己的學習與未來的職業發展結合起來,積極促進學生的就業工作。

        1.醫學院校開展就業工作的需要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工作,而醫學院校是培養未來醫生的平臺。在新醫改不斷深入的同時,國家對醫學院校的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培養學生時要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對醫學生的職業理想、專業技能、能力素質、思想道德等多方面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推動醫學院校就業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2.促進大學生人才資源合理流轉的需要

        大學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引導和幫助畢業生找到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平臺,不只是學生個人的需要,更是國家發展的需要。當前,高校畢業生存在“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的現象,針對大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的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方向,達到人才資源的合理流轉。

        二、就業指導全程化的基本內容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共計36個學時,列為必修課,采取多媒體教學、專題講座、模擬面試、政策咨詢等形式。 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引導學生做出合適個人發展的規劃,使其工作后能有明確的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入學年,開設8個學時。應著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對醫學專業的熱愛和興趣,內容有學校概況、專業教育、職業認知,并開展醫學生誓言等主題活動。

        第二階段:大二,開設4個學時。應著重進行綜合能力培養,使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成為自覺追求,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其不斷自我完善和塑造,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職業生活規劃并確認職業目標。

        第三階段:大三,開設8個學時。應著重進行社會實踐錘煉,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生涯規劃相適應的素質優勢,或對其原定的職業生涯規劃作出一定的修改。可以開展醫學課題研究或請校外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引導醫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未來職業和后期臨床教學中醫患關系。

        第四階段:實習年,開設12個學時。此時學生面臨見習和實習的雙重任務,課程的內容應著重進行求職指導和考研指導,指導主要圍繞就業形勢、創業教育、就業協議與畢業生就業權益保護、擇業心理調適和考研經驗交流等方面展開。

        第五階段:畢業年,開設4個學時。此時學生準備走上工作崗位,課程應注重畢業后的跟蹤服務,內容為政策咨詢、對就業困難生進行就業單位推薦以及檔案和報到證等相關事項。

        三、開展就業指導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各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師隊伍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難以保證該課的教學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當務之急。就業指導教師素質的高低關系到就業指導教學開展的成效,教師要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及操作、專業現狀及發展、創業教育、擇業心理、就業權益保護及相關就業政策等內容。同時,邀請校外專家,特別是醫療衛生系統的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對就業市場需求的分析、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需求等進行專題講座。逐步形成一支專業教師與行業專家共同參與、專兼職結合的就業指導課教師。

        2.改革就業指導課的教學教育方法

        就業指導課是一門實踐性、實用性、參與性很強的課程,這就決定了它的教法與其它課程有所不同,必須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在教學形式上堅持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除開展傳統課堂教學外,要引入求職案例分析、招聘現場觀摩、模擬面試、校友訪談、創業輔導等實踐性強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要積極建立校外教學基地,將校內知識與校外教學結合起來,讓校外兼職教師來進行現場教學。

        3.加強就業指導課教材的建設

        目前,關于就業指導課的教材很多,但是專門針對五年制醫學生的就業指導課教材卻很少,現在的教材往往是面對四年制本科生的通用教材。醫學院校要結合醫學院的特點制定適合醫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大綱,并完善授課計劃和教案,結合不同醫學專業制作貼近醫學實際的課件。有條件的可以組織醫學院校就業指導專家編寫適合醫學院特點的教材,分別從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兩方面切入,力求編寫出一套適合醫學院就業指導課的教材,為就業指導全程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義秋.對全程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司考[J].文教資料2008(2).

        第5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1.1職業素質的內涵及構成

        目前國內對職業素質內涵的研究很多,基本集中于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狹義的觀點認為,職業素質構成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態度以及職業理想和職業意識,僅體現于人的內在精神層面;而廣義的觀點則認為,職業素質應該是由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在精神共同來構成的。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我們更傾向于第二種觀點,即認為職業素養是指社會人在從事某一具體活動時應具有的素質和修養,或者說是指大學生在未來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品質和外在行為方式,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四個方面[1]。

        1.2高職思政課程加強職業素質培養的必要性

        職業是高職學生走向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要途徑和舞臺,良好的職業素質能幫助學生在這一舞臺上更好地展現自我、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因此在高職思政課程中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具有很大的意義和必要性。第一,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是高職思政課程功能和義務的體現。如前所述,職業素質構成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四個方面。目前,高職教育中并沒有專門針對職業素質培養的課程,其內容主要體現在心理健康課、思政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課以及各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而思政課程作為高職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其功能和義務主要是通過對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黨史、國情的介紹,使學生學會運用的方法、立場及觀點去提出、分析并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具備成為社會人的基本素質。而這些基本素質中本身就包含了職業素質的內容和要求。

        在目前高職思政課程體系中,主要包括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形勢與政策》三門課程,其中包含著大量明確針對職業素質培養的內容。如職業理想、職業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擇業與創業等專題內容,也充斥著大量體現職業精神的先進人物案例,這些內容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確立職業態度為目的和依皈。因此可以說,高職思政課程本身就包含了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功能和義務。第二,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是提高高職思政課實效性的現實選擇。教學實效性是高職思政教育永恒的追求。盡管針對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改革和探索不斷深入,但其效果卻始終有待提高,教與學始終存在著錯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么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我們認為,根本原因在于教與學之間沒有形成有效對話。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始終是就業和個人的發展問題,什么課程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就業,他們就對其加以重視。這可以從學生對待專業課和思政課的不同態度中得以證明。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無視學生的這一現實需求,不去“密切關注學生的就業和發展,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促使學生的潛能向現實的職業素質生成,與社會發展相適應”[2],那么提升思政教學實效性、實現“入耳、入腦、入心”將永遠只是一句空話。

        因此,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是提高高職思政教學實效性的需要。第三,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是高職學生成人成才的需要。教高16號文件指出:“要高度重視學一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3]。俞步松也指出,中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應急需建立“素質本位”的高職職業教育發展觀,要從傳統的“能力本位”向“素質本位”轉變,實現從工具理性向工具理性與人文關懷和諧共生的高職教育文化觀念的發展[4]。這些金玉良言都一再證明了教育的功能應該是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成人成才,而不是簡單地傳授技能。因此,高職思政課“在學生思想教育、人格培養、道德提升及良好行為習慣引導上所具有的學科基礎專業、理論詮釋透徹、人文氣息濃郁、強調知行合一”[5]等特點決定了其在提升學生職業素養、促進成人成才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職思政課程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

        既然職業素質培養是高職思政教育的功能和義務所在,也是提升其教學實效性的現實選擇,兩者理應進行深度的融合與共通。然而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和現實的原因,高職思政教學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方面存在很多的障礙和問題。

        2.1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

        目前高職思政課教育無論從教材還是內容上都與學生的專業距離較遠,因而缺乏針對性。第一,從教材來看,目前高職思政課程所采用的三本教材都是國家統編教材,內容與普通本科院校相同,并沒有突顯出高職教育的特色,也不符合高職學生理論水平較低、畏難情緒明顯的特點。第二,從教學內容上來說,雖然課程體系中包含了例如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法律以及大學生擇業與創業等相關內容,但從總體上來說教學內容主要還是以理論灌輸為主,缺乏對學生現實生活、未來職業的深度關切。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大多非常強調教學內容的系統性、理論性與完整性,力爭做到面面俱到。這種教學模式直接導致學生認為思政課空洞說教多,與自己所學專業和未來就業以及發展前途聯系不大,從而對課程產生排斥甚至抗拒的心理。第三,從學生專業角度來說,職業素質培養與學生的專業密切聯系,無論是職業技能、職業行為還是職業道德、職業意識都具有非常鮮明的職業和專業特性,因而專業不同,職業素質培養的要求和目標也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學生專業特點和要求出發培養其職業素質。但是目前高職思政課程在涉及職業道德、職業意識等內容的教學時,一般都是泛泛而談,常常出現一本教案適用于所有專業的現象,而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來強調他們在將來職業中所須遵守的職業道德,也沒有從行業特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來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這種完全無視專業與職業需求、缺乏針對性的教學,更讓學生覺得思政課程與現實的脫節。

        2.2教學過程缺乏連續性

        由于學制和師資等原因,目前高職思政課程基本集中于大一階段,大二、大三階段則主要以專業課程學習與實訓為主,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缺乏連續性的。眾所周知,職業素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但當前的這種課程安排使得思政教育與專業技能教育之間基本處于斷裂狀態,學生在高職三年絕大部分時間里都主要埋頭于自己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豐富與訓練,而缺乏思想道德、人文社會素質的提升。也就是說,在職業素質概念的四個范疇中,職業技能有了長足進展,而其余三個方面卻并沒有能夠與之共同提升,學生成了技術的容器,“職業素質”因此成了一句空話。

        2.3學科之間缺乏統籌性

        如前所述,職業素質包含了四個方面,其培養與完善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思想政治、專業、心理健康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各個學科教師的通力合作,相互統籌。但目前各科教師之間基本沒有對話,大家都只固守著自己的教學大綱,完成自己的教學安排。無論是從教學目標,還是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各個環節都沒有做到很好的銜接。例如在《基礎》課緒論作業中,會安排學生做一個大學三年規劃,與此同時在新生專業介紹中也會涉及大學三年的專業發展導航,而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也要求學生做一個將來的職業規劃。這三個作業雖然名稱各不相同,但內容有很大的重復性和交叉性,以至于學生經常搞不明白,而且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再比如說,關于職業道德的內容,在思政課、專業課和職業生涯規劃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由于各學科之間缺乏統籌性,從而導致大量教學內容重復,這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降低了學習效率,同時也造成了課程資源的浪費,影響了教學有效性。

        3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探索高職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鑒于上述問題,我們認為,要提升高中思政教學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方面的有效性,除了傳統的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評價體系以及重視社會實踐等措施以外,還需要在目標設定、內容整合以及針對性、連續性等方面實現突破。

        3.1加強學科間溝通與統籌,明確思政課程角色定位

        專業教育、思政教育、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職業素質培養方面都不可或缺,但所起到的作用卻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專業教育側重于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專業技能和方法的提升;職業生涯規劃側重于在科學、全面分析社會、職業和自我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職業方向決策、行動方案制定,以及求職面試技巧、就業形勢及政策法規的把握;心理健康課程側重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中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以形成健康的職業心態,提升職業幸福感;而思政課程則更注重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意識形態的教育,引導高職學生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前提下,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和職業價值觀,同時形成良好的職業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觀念。因此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這個共同目標的前提下,各學科應打破過去的學科壁壘,加強對話與合作,統籌教學內容,避免重復浪費,以實現職業素質教學目標的和諧融通。

        3.2思政教育目標和內容應結合學生的職業特點,加強針對性

        當前思政教育與學生專業聯系不夠緊密,缺乏針對性是導致思政教育實效性難以突顯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一難題,就必須破除傳統的思政教師面向全校所有專業學生的做法,組建職業性的思政工作團隊。這支隊伍可以由面向某一學科大類的專職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共同組成。在教學的過程中,思政教師必須深入相關企業,了解企業對本學科、本專業人才的要求,同時結合職業崗位分析和研究,確立符合本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教學目標,并以此打破原有的教學體系,以專題或模塊的形式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在教學素材的選擇上,可采用本行業經典案例或先進人物事例,提升其吸引力。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向學生傳遞先進的職業理念、遠大的職業理想以及刻苦耐勞的職業道德情操,以拉近思政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只有結合不同專業的職業目標開展不同內容的思政教學體系,才能真正地實現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的理念。

        3.3思政教育必須由階段性教育向終身性教育發展,體現其連續性

        如前的述,當前高職思政教育主要集中于大一階段,導致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思政教育完全缺位的現象,從而影響了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提升。因此,我們認為,必須要改變這一傳統,緊緊圍繞學生職業發展這一主線,緊扣職業素質培養目標,根據高職三年不同特點,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思政教育教學,以實現思政教育的連續性。具體來說,大一階段,學生以基礎課程學習為主,主要強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三觀,同時配合新生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明確自己人生目標的大前提下完成大學三年規劃;大二階段,學生以專業課程學習為主,強化專業學習和專業技能,同時在專業學習中進一步感受職業道德、合作創新等職業素質對今后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大三階段,學生以實訓、實習及求職為重心,因此需要加強其就業、擇業與創業教育,尤其強調面試求職技巧的掌握,同時針對學生實習行業企業人才的具體要求進一步強化其各方面的職業素養的形成。

        考慮到目前思政課主要集中在大一階段,對大二、大三學生的覆蓋面不夠廣,因此思政教育教學的重點可以從課堂走向課外,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外,我們應該學會利用網絡為教學服務。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高職學生基本是手機不離手。他們用手機聊天、看新聞,甚至記課堂筆記??梢哉f,相比較于書本、講義,學生更樂于從網絡上來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重視網絡這一思政教育的新陣地。這不僅受眾面廣,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更加地靈活機動。例如,可以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賬號,一些勵志成才的小短文、求職面試的案例及視頻錄像,或者是一些著名企業的用人要求,也可以是當下熱播的職場類節目的視頻鏈接等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余、工余時間利用手機學習職場知識,既擺脫了空洞乏味的說教,也很好地滲透了職業素質的教學內容。又比如,可以通過建立群、微信群,讓教師和學生有更好的交流平臺。同學們可以利用網絡交流平臺探討社會熱點事件,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也可以針對生活中或就業實習中遇到的困惑或難題向老師、同學尋求幫助。這種平等、友好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師高高在上的形象,拉近了老師與同學間的距離,從而真正做到“親其師、重其道”。

        4結語

        第6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關鍵詞:低頭族 手機依賴癥 無手機課堂 學風建設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的普及給廣大青年學子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據調查六成95后患有嚴重的“手機依賴癥”,每天手機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近半數的90后用戶患有“手機恐慌癥”,不到15分鐘就查看一次手機,這種現象甚至延伸到了課堂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低頭族”。這種負面現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也擾亂了正常的上課秩序,對學風建設產生不利影響。許多老師也惋惜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臺上口若懸河,而你在低頭看手機?!币虼?,如何引導學生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機,已成為高等教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淮南師范學院是一所具有近六十年辦學歷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F有15個二級學院,在校學生近2萬人。近年來,學校注重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和校風、學風建設,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教學成果顯著。同全國其他高校一樣,學校同樣面臨著部分學生沉溺手機不能自拔這一問題。關注到這一現象,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從2014年3月21日起,率先在淮南師范學院開展以“手機管家,珍惜時光”為主題的爭創無手機課堂系列活動,兩年多來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我們也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總結了一定的經驗。

        一、廣泛宣傳,全面發動

        在開展“手機管家,珍惜時光”爭創無手機課堂活動之前,我們對安徽理工大學、淮南師范學院、淮南聯合大學三所高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936名大學生中,課堂使用手機率為84%,經常使用手機的占59%,只有5.7%的學生表示課堂上極少使用手機。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課堂上變成了“低頭族”,變成了“手機奴隸”,美好前程“葬送”在了手機屏幕里。

        大學生上課普遍、頻繁使用手機的現象也引起了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領導的關注。學院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決定開展以“手機管家,珍惜時光”為主題的爭創無手機課堂活動。2014年3月下旬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召開了“爭創無手機課堂”動員大會,學院領導、輔導員、班主任、主要團學干部、學生黨員代表參加了動員大會。活動初期采取了制作宣傳板牌、橫幅、召開主題班會、話題微博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力圖使同學們認識到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危害。團學干部、學生黨員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線上宣傳工具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書,號召同學們安全使用手機,注重手機使用時間和場合,在課堂上自覺關閉手機,做文明學生。經過前期廣泛有效的動員,包括14級廣告學1班、14級新聞學1班在內的20多個班級參加了無手機課堂活動,學院為這些班級統一配備了手機袋,在這些班級試點進行“無手機課堂”活動。

        二、多措并舉,重點推進

        經過廣泛宣傳,部分同學認識到上課玩手機的弊端,課前主動把手機放到手機袋。但還有一部分同學在上交了手機之后,上課無所事事,出現睡覺、聊天、看課外書等情況,下課鈴聲一響就蜂擁去拿手機,造成活動實施早期成效并不顯著。如何貼近學生實際,更好的開展“無手機課堂”活動,增強活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使學生安全、合理、文明使用手機,成為一個問題。對此,我們也進行了廣泛調查,經過分析我們發現,“低頭族”這種現象是由學生理想信念淡化、自制能力弱、課堂管理不嚴格、監管機制不健全、教師教學方法和內容陳舊等多種原因造成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了措施:

        1、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學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學作為學生生涯的新階段,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長、發展階段,是青年走向社會的重要環節,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大學的教育目標決定了大學教育不同于以往以管束為主的基礎教育,寬松、自由的育人環境也容易使部分學生步入大學后突然沒有了人生目標,出現沉迷游戲、課堂玩手機現象。針對這些問題,在大學生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學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梢葬槍Ω鱾€年級的特點,分階段進行。例如,新生入學可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規劃教育,通過主題講座、新老生經驗交流會等方式,引導學生明確大學階段的重要性和教育目的,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和新的人生目標,為將來走上社會打下堅實基礎。針對大二、大三學生可以開展學業生涯規劃教育,明確學習目標,進行學業生涯規劃。針對大四畢業生則可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導師講座、畢業生現身說法等方式使學生明確職業理想和目標。學生有了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了清晰的未來規劃,明確自己每一個階段需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會漸漸遠離手機。

        2、開展手機禮儀知識的宣講與培訓。通過主題講座、“兩微一端”多種宣傳方式及主題活動,號召大學生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機。首先,宣傳網上不良信息和虛假廣告給大學生帶來的安全隱患,號召大學生安全使用手機。其次,講解手C使用健康知識和禮儀,包括手機鈴聲的設定要文明,使用手機要注意場合等。讓學生意識到文明使用手機對促進良好社會公德的形成、促進文明校園建設、促進大學生人格修養的重要意義。最后,號召大學生控制手機使用時間。使學生明確手機方便了大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但過度的依賴和不分場合地使用手機同樣也帶來很多危害,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對個別“手機依賴癥”嚴重的同學進行心理輔導,引導他們合理安排學習、生活時間,引導他們和諧人際交往,加強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等等。

        3、加強督查管理,強化課堂紀律。大學課堂“低頭族”出現的另一原因是大學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課堂管理的缺失。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同學們心中的大學是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沒有了老師的耳提面命,可以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加上課堂管理秩序的松散,也助長了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不良風氣。針對這一現象,加強課堂的督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學院成立學院領導及輔導員、班主任、團學干部參與的學風督察組,對上課使用手機的同學予以制止,采取批評、出板報等方式進行教育,加強監督、管理,強化課堂紀律,效果顯著。

        4、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在調查中,部分同學反映課堂知識枯燥、陳舊,缺乏吸引力是他們上課玩手機的原因之一,有的老師的教案一用幾十年,早已與時代脫節。還有的老師上課缺乏與學生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只顧講自己的,完全不關注臺下學生的狀態。針對這些現象,學校也對任課老師做了相關要求,例如課堂教學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加強課堂上師生的溝通、交流、互動,激發大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熱情,發現“低頭族”及時制止,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等等,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的缺失,也是學生沉溺手機的原因之一。為使學生從手機中解放出來,學院積極響應團中央“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的號召,開展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同學們參加體育鍛煉和集體活動。學院相繼舉辦了“女生節”系列活動、“籃球賽”、“十佳歌手比賽”、“挑戰主持人大賽”、“榜樣的力量交流論壇”、“青春?夢想”辯論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使越來越多的同學走下網絡,走出宿舍,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手機依賴癥”。

        三、建章立制,他律自律。

        孟子有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紀律是我們行為的準繩,任何一項工作想長期的有序開展、執行,就要設立一定的規章制度。引導大學生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機,最后的落腳點同樣是規章制度。學院把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機列入學生管理制度條文,使之成為校內對學生的一種管理契約,做到有章可循。首先,建立學生電子檔案和手機登記、使用承諾制度,學生使用網絡和手機,必須接受國家、學校相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管理規定進行的管理和監督,遵守教學秩序及宿舍安全和作息管理規定。其次,學院成立學風督查工作小組,不定期進行檢查。對違規使用手機的學生,W院在注重教育和工作方法技巧的同時,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學生不當使用手機,都會被記錄在電子檔案中,該記錄會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優、評獎、等個人及集體榮譽的評定掛鉤。這樣確保了制度的貫徹執行,為“無手機課堂”的有效進行奠定了基礎。

        各高校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使學校的教育、管理、育人工作更加規范化、秩序化。同時,通過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學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手機禮儀知識的宣講與培訓,加強督查管理,強化課堂紀律,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等多種方式,形成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營造“無手機課堂”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使“低頭族”們由他律逐漸轉向自律,自覺踐行“無手機課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的新時代大學生。

        第7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關鍵詞:英語師范生 高考改革 專業能力培養

        近幾年來,國家為培養新型人才,對教育方面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上面。浙江省根據國家考試制度改革要求和本省的實際情況,推出了2017年新的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改革目的是體現英語所特有的學科地位,回歸語言實際應用的本質。

        高考英語制度的改革,對中學英語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師范生作為中學英語教育的后備力量,他們在高校中受到的教育能否迎合現今高考改革后給英語教學帶來的變化,對今后中學英語教育的成敗至關重要。本文從大學英語師范生的教育現狀著手,通過對高校英語師范生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高校在英語師范生的教育培養上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發現的問題,探討高校培養英語師范生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師范生的就業競爭力和未來職業的發展能力。

        一、新形勢對英語教師的挑戰或要求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學英語教師的水平不斷提升。然而從新課標到現今的高考制度改革,每一次重大的變革無不給從業的中學英語教師帶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后,社會對中學畢業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促使中學英語教師有更完美的語言能力、更高的語言水平和更強的教學能力。然而與社會對英語教師的要求相比,目前的中學英語從業教師的水平明顯比較滯后。因此,我們在職的英語教師應該不斷加強學習,更新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努力提高自身語言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求。同時社會也需要即將踏上中學英語教學工作的英語師范生能盡早完善學習,具備較強的社會需要的教學能力。因此,師范生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新高考帶來的對英語教師的更高的綜合素質要求的形勢下,需要有新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這也就意味著,師范高校要努力改革師范生培養的課程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加大投入對英語師范生英語教學能力的培訓。否則,那些不適應社會需要的畢業生一出校門將在競爭激烈的時代下被很快淘汰。

        二、英語師范生專業教育的現狀

        為了解浙江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師范生教育現狀,本文對外國語學院大一至大四的英語師范生以問卷的形式從新形勢對英語教師的挑戰或要求、師范生專業教育現狀及相應的對策三方面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該校在英語師范生的專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從問卷中我們可以知道,74%人對高考改革并不是十分了解,說明英語師范專業的學生在思想上對自己未來的職業不夠關注和重視,沒有職業危機感,心里沒有做好準備,總覺得這些離自己很遙遠,沒有合理的職業規劃以及做相應的了解。

        其次,問卷顯示,大部分同學認為高考改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其中顯而易見的機遇是自身專業素質可以得到更快提高,也有機會探索許多新鄰域,開拓眼界,同樣的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就業崗位。至于挑戰,對就業形勢來說還是相當嚴峻的,正因為如此,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才更加嚴格,教學素養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教學方式將面臨不斷革新,而且教師需涉獵更多方面以適應學生個性。由此可見,學生的危機感還是有的,只是并沒有為這份危機感而付諸行動。

        最后就是目前學校在師范生教育上的不足,由問卷我們可以看到,52%的學生認為英語專業課程安排存在不合理,72%的人認為關于教師教學技能方面的訓練不夠,高達88%的人覺得師范生在口語語音方面的素質有待提高,還有86%的學生覺得與教學有關的實踐不夠多。由此可見,高校在師范生教育還是存在較大的問題,有待提高的方面還有很多。

        三、英語師范生專業能力培養的對策

        (一)加強師范生職業規劃思想教育

        俗話說的好,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一個高度重視的態度,就不可能有動力去做好一件事,那么只能是一事無成。因此,我們高校英語師范生首先應該樹立對自己負責的積極人生態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其次,我們的高校應采取切實有效的職業規劃教育。因為與職業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的形成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師范高??梢越o師范生開設兩次關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一次在大一,另一次則是在大三的時候。大一的職業生涯規劃課以簡單介紹為主,讓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什么是職業規劃,為什么要進行職業規劃以及如何進行職業規劃。這主要是一個領進門的過程,讓學生在大學一開始就能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一個大致的雛形。而大三的職業規劃教育應重點引導學生對職業的詳細規劃。引導學生做自我評價,根據自身的特點,做一個完善的職業規劃。認識自我,是確定職業目標的基準,是職業規劃的前提,任何職業目標都不可能脫離自我而存在。最后,學校要加強英語師范生職業教育,幫助英語師范生端正就業態度,切勿好高騖遠。同時學生還應積極去了解未來職業以及職業相應的要求,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如果充耳不聞天下事,很有可能會失盡先機,還未畢業就已失業。

        (二)優化師范生課程體系

        為了培養較強語言能力和較高英語素質的人才,高校英語專業開設了英語專業技能課、英語專業知識課和相關專業知識課。由于社會形勢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課程體系應與不斷改革的教育背景緊密銜接,著力于優化高校師范生課程體系,促進課程之間的滲透與融合。

        第一,專業課程的開設應層層遞進,打牢英語專業知識?;A階段的課程應著力培養學生扎實的語言功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為高年級階段的學習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有些高等院校開設的課程太過超前,不僅如此,還大大壓縮課時,這種做法只會加重學生負擔,而且也不利于學生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比如語法這門課,本來內容就多,再壓縮成一個學期的課時,實踐完全不夠,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許多內容不理解,無法完全掌握重要的知識點。都說造大樓打地基很重要,這些基礎知識就好比樓層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好,大樓才能又高又穩固。高年級階段的課程應加強英語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通過兩年語音、語法、基礎英語等課程的知識積累,又通過口譯、語言學、英美文學等課程的學習,英語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第二,加強師范生口語語音的訓練,大一到大三都應開設相關的課程。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師范生必備的素質。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口語能力,才能適應日常教學工作的需要。教師流利的口語,能提高教學的效率,贏得學生的喜愛與信任。高考改革后,加入了口語考試,對英語教師的口語水平的要求將更加嚴格,英語教師的口語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語音和口語表達。師范院校可在大一時期開設基礎的語音課,而口語課則應該大一大二都要開設,畢竟口語的培養重在開口說和練習,一口流利而標準的發音不是一下子就能擁有的,如果不去讀、不去練習,想要好的口語發音簡直是異想天開。到了大三,口語練習也不可松懈,可以提供一些英語演講、英語話劇表演比賽等等的機會,讓英語師范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氛圍練習口語。

        第三,重視課程的實踐性。課堂教學技能是一種實踐性知識,操作性強,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首先,學校應多多開設實踐操作相關的課程,多提供各方面渠道,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課堂教學,鍛煉其教學能力。而且,學校必須完善實踐環節,建立比較固定的實踐基地,加強與中小學實踐基地的聯系。同時,學校也應該對師范生見習和實習的開展嚴格監督,確保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其次,老師也可以多提供一些關于培訓機構或者家教的信息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在閑暇時候能積累一些經驗。在實習中,應落實教師蹲點制度,及時指導學生開展有效教學。同時落實同伴互幫互學制度,要求實習生之間在完成自己教學任務之后互相觀摩,共同反思和提高。最后,學生自己更應該做到嚴格要求自己,腳踏實地,切不可偷工減料,要抓住每一個上講臺的機會,好好鍛煉自己。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僅僅只是紙上談兵,那么就永遠不可能進步。

        (三)重視師范生專業技能培養

        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是一個杰出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要求。可見專業技能培養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問題是如何培養師范生的專業技能。

        一方面,大學的英語老師應及時適應新變化,提高自身素質。大學英語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模式,提高自身語言能力和教學能力。所謂“名師出高徒”,只有教師自己不斷優化,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高考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的不僅僅是高校英語師范生,對大學里的英語教師也會帶來一定影響。這個時候,大學的英語教師就應該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做出調整。都說“學無止境”,一點不錯,當今社會高速發展,若是不想被時代所淘汰,大學英語教師就必須與時俱進,了解最新教育資訊。也說過,“打虎還需自身硬”,有些大學老師渾水摸魚,沒有嚴格要求學生,如此這般,學生怎么可能會有提高,這無疑是在誤人子弟。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學生負責。在課堂上,不僅僅要傳授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可以傳授學生最新上課技術,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上課;增加學生去微課教室上課的機會,鼓勵學生上臺;當然,對學生上課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糾正,提出建議。

        另一方面,學校應專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師范院校承擔著為基礎教育培養出合格師資的重要使命。在當今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應更加注重師范生技能的培養。有些綜合性大學,雖有師范專業,但對師范生培養重視程度的現實情況與其所對外宣稱的情況名不符實。如果沒有一個高度重視的態度,沒有為師范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那怎么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教師呢?因此,學校應專注師范生專業能力的培養。除了在課程安排上做到盡職盡責,還應盡可能為師范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可以在校內舉行師范生技能競賽,適當嘉獎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進行教案板書規劃大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其中;還可以與當地一些中小學協商,讓師范生能早日走進中小學,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學生可以一半時間在學校上課,一半時間進出中小學觀摩鍛煉。只有學校做到了足夠的關注,學生才能感受到學校的關愛,對學校產生濃濃的歸屬感,學習熱情才會更加濃厚,專業技能才會提高。

        師范生專業能力培養方案不斷革新是時代變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提高英語師范生的專業能力,我們需要學生、老師以及學校多方面的努力。英語師范生要在思想上重視,行動上付出實踐性的努力;大學英語老師則要扮演好指路明燈的角色,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對學生負責,嚴格要求學生;師范院校要盡可能為師范生優化學習的條件,完善課程設置,創造實踐的機會。只有當培養的學生走上社會后能夠迅速滿足時代的要求,大學師范教育才真正承擔起社會責任,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 施隆光.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10(8).

        [3] 陳振堅. 90后大學生往何處去[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1).

        [4]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年版)[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4).

        [5] 梁曉慶.高校師范生口語能力培養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2(1).

        [6] 劉文潔.英語師范生教學技能多元化培養模式[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7).

        [7] 劉夏芬.從需求分析看高校英語師范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2).

        [8] 劉夏芬,施曉燕.中小學英語師資教育問題調查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1).

        第8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關鍵詞】職業規劃;就業;課程改革

        一、課題的提出及意義

        外語院校學生都會在在各個階段都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一個合理的規劃,并且會根據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個人因素進行評估和調整,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所開設的課程不符合大學生今后所要從事職業要求。學生在就業后經常會出現行業知識缺乏,不懂本行業專業術語,導致企事業用人培養周期長、培訓費用大等,或陷入一方面企事業單位急需人才卻招不到所要的人才,大學畢業生又急需就業,卻沒有合適的單位的尷尬境地。

        因此,計劃將外語院校學生的各個階段的學生的職業規劃內容和目前外語院校所開設的課程相結合,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實際運用與課程設置間的矛盾點,提出相應的課程改革方案,從而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外語人才。同時最大可能地達到學生所規劃的目的,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以及內容

        1.課題研究目標

        調查課程改革對大學生就業產生的影響,多方位發展學生的自身素質,拓展各領域知識,提高學業水平,為以后的就業做好準備。并指出現階段外語院校課程存在的不足,以促進不斷的完善,以此來達到教學目標。

        2.課題研究的內容、對象、方式

        收集2010屆、2011屆、2012屆畢業生就業信息,進行初步的統計,了解各外語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及學生的職業規劃。

        本問卷以我校2010屆、2011屆、2012屆畢業生為對象,結合學校的就業調查,對東語學院日語、韓語、阿拉伯語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對英語學院英語專業、商務英語專業,西語學院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專業畢業生進行了抽樣問卷,總計進行了近2000份問卷研究,并通過網上回饋,收回有效紙質問卷及電子問卷合計1304份。在老師和各學院學工部門及學校招就處的協助下順利開展了調查研究工作,從中了解學生對自己職業規劃和課程改革教學的評價,整理出課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課程的不完善導致的就業問題。

        3.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成果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數據收集。下面截取問卷調查的兩個主要問題,分析調查結果。

        (1)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

        A.明確 B.比較明確 C.不知道

        其中選擇不知道的同學有578人,約占總人數的44.3%,選擇比較明確的占502人,約占總人數的38.5%,而明確的同學則只有224人,只占了總人數的17.2%。由調查統計可知目前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的重視程度很低,這也導致了大學生自我評估不明確,沒有確定的職業選擇,也造成了大學生的自身的潛在優勢未能很好的開發,降低了自身畢業后應對競爭的能力。從當今社會的就業情況可以發現有很多大學生缺工作,而職場卻又缺的是復合型人才(即稱職人才)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應該加強在此方面的監督,讓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職業規劃對日后職業生涯的重要性。

        (2)你覺得在對外語院校哪些選修課程需要進一步改革來適應以后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A. 管理學類 B. 法律類 C. 教育類D. 機械類 E. 金融類 F. 紡織類 G. 經濟類

        調查結果統計如圖1所示。

        從圖表中可以發現經濟類和金融類的占的比重比較大,分別占31%和21%。

        于此同時,我們還在調查中發現多數學生認為目前學校所開設課程對就業有幫助,但需要完善的占52%。從各別抽樣調查的訪談中,有些學生認為,目前經濟和金融專業比較有就好的就業前景,進修就是為了能夠掌握更多的經濟和金融知識,來充實自己的知識,真正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圖表反映出經濟類,金融類課程受學生的歡迎度較高。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外語應用溝通能力、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綜合素質與職業發展能力”,學校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增設經濟金融選修課程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為實現畢業生更好的就業。另外我們在訪談中發現有不少畢業生認識到了一些專業商務外語證書在職場上的重要性,例如劍橋商務英語、托業證書、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英語高級口譯證書,日語中級口譯崗位資格證書等考試,也成為了外語專業學生要步入外企的一個砝碼。

        圖1

        三、課題研究改革方案及結論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每當畢業季來臨之時,必定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高校的教育情況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最近幾年來,高校的教育質量不斷下降,大學生活經常被認為是“混文憑”,間接影響著高校的招生情況。所以很多高校也想用優秀的畢業生來證明自己的教育質量,因此課程改革也顯得頗為重要。筆者認為,深化語言類課程的實踐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的實質性突破,把專業的價值和就業實戰結合起來進一步升華,需要把握好以下幾點原則:

        (一)統一性原則:結合語言教學,盡早抓起針對各類學生學習類型、方式及就業方向有關的各類指導,注重學生全方位發展的需要。

        (二)選擇性原則:著力開發適合學生特色的各種課程,并與就業指導緊密結合起來,強調語言類專業所涉及的職場需求,不拘泥于專業書本知識,培養學生跨專業、跨職業能力。

        以校為本的原則:立足于本校實際情況,積極創設條件,根據校情,建立新的選修課程機制,建設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

        (四)適應性原則:培養及輸送企業和社會所需的實用性人才,特別強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增設各類實踐課程,增加靈活多變的實踐作業,提供學生與社會接觸的實踐平臺和實踐時間,增加面試技巧及職場禮儀的專項講座等。

        總之,對于學生對職業規劃的忽視的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方向及目標規劃尚不明確,缺乏求職方面所要具備的綜合條件,只注重課本知識。實踐經驗不足,在較大空間上有待進一步完善自己。因此學??梢蚤_設指導大學生如何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的座談會或實例教案,鼓勵學生到企業去實習,使其了解市場動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對職業規劃的重視性和規劃性。另外根據本校各個學院開設的課程安排和不同年級選課進展情況,開設國際經濟學、國際金融、財政學、會計學、劍橋商務英語、外貿英語、國際商法的選修課程,這些不僅能夠滿足社會對大部分學生的要求,而且能夠使學生全面發展,也從另一面也能避免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社會招不到人才的尷尬境地,使就業朝向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偉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咨詢案例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李春燦.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楊國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 (03).

        第9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一、在完整統一中把握課堂教學的結構美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過程都有自己的結構,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有些作品單獨拿出一個字來看可能算不上成功,但是如果放到整幅作品中觀察,可能是神來之筆。從這個角度說,結構決定效果,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細節的設計,更要關注結構的整體優化。

        以“職業道德與就業創業”為例,在教學“誠實守信”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1)設計情境,導入課題。彩票銷售員林海燕接受顧客電話訂票,恰巧這張彩票高中500萬大獎,然而顧客沒有及時去取彩票,請學生以彩票銷售員林海燕的身份說說自己該怎么辦?在情境中引入課題“誠實守信”。

        (2)閱讀故事,導出概念。以PPT形式出示“信義兄弟”的事例,在閱讀中引導學生體會故事的啟發意義,最后小結板書:誠實守信的含義。

        (3)合作探究,感悟意義。引入中央電視臺曝光的“某紫砂煲用泥巴做原料的行為”這一典型失信事件,將學生分成六小組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出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教師要從正面引導,讓學生相信:雖然社會上存在著誠信缺失的現象,但我們依然要相信,只有誠信才能真正持久地發展我們的事業。

        (4)自我小結,啟迪覺悟。再以彩票銷售員林海燕的事跡為例,以學生發言為主,結合“我該怎么辦”的問題,進行教學反思和課程小結。

        (5)練習實踐、培育美德。結合個人所學專業、從事職業應如何實現誠信為題,安排課后實踐活動,以鞏固誠信課實效。

        在上述教學中,教師將課堂教學的情景創設、素材提供、自主探究、交流與合作、反思與小結、鞏固與練習等環節做到連貫一致,有效優化了課堂結構。

        二、在快慢有節中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美

        有些教師推崇“大容量、高密度”的課堂,無片刻閑暇,讓人感覺緊張、壓抑。筆者認為,這樣的課堂緊鑼密鼓,沒有過渡也沒有變化,根本無美感可言。課堂教學應做到快慢有節、張弛有度,才能讓學生身心愉悅、興致盎然。

        以“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為例,與學生的社會生活聯系相對密切,在教學中比較適合開展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筆者通常以3分鐘~4分鐘的時間完成新課導入,語速可適當加快,以精煉的語言導出新課主題,重在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然后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快速瀏覽課文,并結合課程內容,設置相應問題,播放案例視頻。此環節教師不說,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節奏。在接下來的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合作探究時間,每個案例設置相應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教師應適當放慢教學速度,重在引導學生敢想、敢說、敢評,使智慧的火花不斷地迸射出來。最后,再由教師進行課堂小結,這時把節奏放慢,緩解學生激動的情緒,松弛他們高度緊張的大腦神經。

        在上述環節中,體現了課堂節奏的快慢、教學方式的間隔變換及教學語言的輕重緩急,使課堂教學在整體和諧的教學節奏中顯得跌宕起伏、疏密有致,形成一種特殊的節奏美。

        三、在其味無窮中把握課堂教學的意境美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一個個特有的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強烈的共鳴,在情與理、形與神的交替中,讓學生感受美的語言、美的情感、美的思想、美的人格和美的事理,從而受到精神上的洗禮。

        以“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為例,筆者在每節課上都引入一個成功的“職教之星”,以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告訴每一位中職學生:只要我們能認清自己,把握住機遇,便能成為明日的行業狀元。例如在講授“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調整與評價”的內容時,筆者引入了“職教之星”葉銀娟的事跡:畢業于千島湖職業高級中學的葉銀娟,先后當過組長、代領班、領班、副店長,她在工作中總結經驗,還自學商務英語,懂得規劃自己未來的目標,因此她的工作總是順順利利的。再比如講授創業的內容時,筆者引入了畢業于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的戴永軍的事跡。創業之初,他慎重思考,不隨大流去做鞋,而是另辟蹊徑為眾多鞋企做廣告、做企業形象包裝。這獨家經營又迎合鞋鄉企業需求的經營模式,為他掘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又去鹽城置工業園賣商鋪、收購某公司。正是他的積累,涉獵各類知識,還跑商場、進企業,找管理者聊天,才使他的創業生涯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案例,不僅使枯燥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也能將一定的態度、價值觀滲透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這些美的人物、美的事跡、美的形象深深影響和感染著學生,潛移默化地豐富著學生健康的情感、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在師生互動中把握課堂教學的和諧美

        實踐證明,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課堂,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達不到教學目標,不是完美的課堂。筆者認為,要構造完美的課堂,須精心布局教法和學法,充分啟發、引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形成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達到教學互動互補,互相促進,有效實現教學目的。

        以“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為例,在“貨幣的職能”這章節教學中,教師先介紹商品貨幣的相關基礎知識,后采取討論教學法。組織學生結合當今社會中時有存在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錢有兩戈,傷盡古今人品”等觀點和“拜倒在金錢腳下,為了錢,違背道德,觸犯法律”等熱點話題和現象,師生共同討論、辨析、歸納和總結。這樣,在師生課堂教學互動中,幫助學生掌握本章節相應知識重點和難點,并對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形成一定的認識,達到了課堂教學、社會認知、學生思想素養發展等多方面的和諧統一,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成效。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精品 | 亚洲高清91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 亚洲精品国产官网 | 中国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 五月开心丁香婷婷久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