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

        第1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 “90后”大學生 職業規劃意識 現狀 調查與分析

        從2009年開始,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90后”群體逐漸進入大學校園,參與到社會活動中,開始成為我國高等院校的主體。他們的思想活躍,個性獨立,有著與傳統學生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他們對待職業和職業生涯規劃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可見,“90后”大學生和他們所帶來的“90后”現象已經成為高校關注的焦點,如何加強“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促使他們思考、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高校職業指導教育的重點。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對決定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評定,以此來作為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而編制教育、培訓和發展計劃等,從而為自己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確定行為步驟、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由職業生涯規劃認知、職業生涯規劃情感和職業生涯規劃行為三方面組成。本文以“90后”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從知、情、意三維度著手就其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狀況進行深入的調查與分析。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90后”大學生,即于1990年到1999年底出生,在高等學校讀書的學生。筆者選取了南通大學本科2010級音樂系(大一)音樂師范和音樂表演專業共64人,其中音樂師范36人、音樂表演28人;被試的出生年份分布在1990―1993年區間。

        2.研究方法: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調查問卷采用自行編制的《職業規劃意識調查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64份,有效率為91.4%;調查數據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二、“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調查結果

        筆者按照知情意三個維度,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劃分為職業生涯規劃認知、職業生涯規劃情感和職業生涯規劃行為三個方面,據此編制、修訂了調查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三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90后”大學生在職業規劃情感上明白職業生涯規劃對其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對何為職業生涯規劃僅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主動去規劃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1.情感取向上――“90后”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采取較為積極的態度。

        調查顯示有87.5%的被試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說重要或者非常重要;56.3%的被試對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感興趣;53.2%的被試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輔導。這些數據表明,“90后”大學生從情感上是接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為它很重要,并且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傾向,只是苦于沒有方法、沒有策略,不知道如何進行。

        2.認知程度上――“90后”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了解有限。

        調查數據顯示76.6%的被試表示聽說過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但不是很了解,僅有14.1%的被試選擇了解或者非常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數據反映出的事實是大多數“90后”大學生對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沒有清晰的概念。在調查和訪談中,筆者發現“90后”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上存在兩種誤區:一是認識簡單化,即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就是確定以后大概從事的職業,至于如何達到職業所必備的要求則不屬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范圍;二是認識刻板化,即認為一旦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就不能進行改變,所以認為大一、大二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太早,可變的、不可控的因素還很多。

        3.規劃行動上――主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90后”大學生少之又少。

        調查表明有62.3%的被試經常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構想,但是卻有高達93.8%的“90后”被試沒有進行過任何職業生涯規劃,62.5%的被試沒有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輔導。可見,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僅僅停留在“想”的層面上,真正將職業生涯規劃落實到行為上的少之又少。

        (二)“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1.“90后”大學生自身的特點――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

        “90后”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以往年代人群的成長環境、生存狀況都存在較大差異。一方面,“90后”大學生成長環境中大量涌入強調自由、民主和個性的西方文化,使得“90后”大學生比以往的大學生表現出更強烈的獨立意識。另一方面,“90后”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各方面的成長期和成熟期,他們渴望獨立,但對家庭、學校存在依賴,需要其幫助和監督。就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來說,“90后”大學生明白其重要性,但依賴于社會、學校或家庭給予指導和督促。一旦外在環境沒有提供現成的知識和課程,他們就不會主動地尋找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內容。

        2.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服務不完善。

        職業生涯規劃屬于高校職業指導課程中的重要部分。目前,高等學校一般都設立了職業指導課程,但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根據調查結果得知,有46.9%的被試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途徑是通過學校或院系組織的職業規劃教育,48.4%的被試表示學校就業網站上有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但無法滿足其需要;43.8%的被試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滿意程度一般,35.9%的被試表示不了解有關學校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服務;67.2%的被試最感興趣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知識是有關性格與職業匹配的,然而學生卻反映學校在這方面所提供的內容還不夠豐富。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面對“90后”大學生強烈的職業生涯規劃需求,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還不完善。首先,實用性不強。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較多地停留在理論層次上。訪談中,學生反應交過一份職業生涯規劃作業,但是這份職業生涯規劃也僅僅停留在作業層面上,并沒有指導、規范和激勵行為的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在設立課程的同時,鼓勵學生制定實際可用的職業生涯規劃,發揮其現實的意義。其次,針對性不強。高校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同時,要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為前提,不能盲目開設課程講授新課,應該先對學生的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再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而目前,高等院校很少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一對一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再次,階段性不強。大學四年,不同年級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職業準備情況不同,因此相應的不同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90后”大學生集中分布在一和二年級,而一年級和二年級正是高校及時補充相關知識,進行初步職業生涯規劃的時機,而調查結果卻告訴我們高校在這方面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最后,整體性不強。要想職業生涯規劃更好地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服務,學校在設立課程的同時,還要對學校就業網站和輔導老師的指導教育進行及時而充分的補充和訓練。而學生的反饋情況是,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宣稱力度還不夠,提供的關于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內容也不夠全面和豐富。

        三、加強“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具體措施

        (一)高校的改善措施

        1.教育理念更新。

        高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明白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大意義,明白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有指導、激勵作用,而且對學校的發展乃至構建和諧社會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高校不僅僅要使每個學生具備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高校自身還必須有不斷拓展、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識。

        2.構建體系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體系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包括:有利于學生結合自身需要開設“必修+選修”職業規劃課程;完善起協助作用的職業測評指導和職業心理咨詢系統;設置針對個體職業生涯規劃設置的實踐實習環節;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等。只有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才能確保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序、有效開展。

        3.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隊伍建設。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專業的職業指導老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也需要不同行業人員的從業經驗。因此,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需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根據學生需要組建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隊伍。只有具備了這樣一支教師隊伍,才能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二)大學生自身的改進措施

        “90后”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上存在很大不足。首先,應該端正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即職業生涯規劃不是簡單地對未來進行設想,它需要結合內外各種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評定,需要制定詳細且靈活的目標和達到目標的具體途徑;其次,改正過于依賴的態度,“90后”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上最大的特點就是過于依賴高校的職業指導教育,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夠。“90后”大學生必須明白尋找知識的能力比擁有知識更重要,因此要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樹立主動積極的處事態度。

        參考文獻:

        [1]趙北平,雷五明.大學生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第2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學生在大學期間通過對自我性格、氣質、能力、興趣等進行全面了解分析,制定合理的個人職業成長路徑,最終實現個人理想的職業生涯狀態的設計。雖然早在1916年,清華大學周寄梅先生就將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引入中國,但此后中國經歷的戰爭等社會變動使我國生涯規劃領域的發展幾近停滯,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在港臺地區重新興起。20世紀末,中國大陸高校才逐步開始推廣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做法。

        一、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現狀

        雖然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了高校的普遍關注,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導了大學生更好地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使廣大學生對自身特點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促進了大學生在就業中更好地實現人職匹配。但是,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教學而言,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專業性。目前,我國各高校相繼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高校就業指導課的一部分或者有效的補充,但是,課程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著授課教師并非專業職業生涯規劃師、授課水平參差不齊、課時偏少等現狀,制約了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專業發展。

        (二)缺乏針對性。目前各高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基本上采用了教師講授、團體輔導的方式進行授課,普遍存在著授課教師泛泛而談,無法針對學生個人特性進行獨立輔導,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完全準確定位,影響學生的自我認知和日后的職業發展。

        (三)缺乏系統性。目前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普遍僅安排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缺乏連續性、系統性。許多學生在開課的一段時間內目標相對明確,有了初步的目標設定。但由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沒有系統貫穿整個大學生涯,許多學生在遇到新問題無法解決時,沒有求助的途徑,從而挫傷了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積極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

        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對策

        (一)培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教師隊伍

        改進課程設置、優化教學內容,組織開展小組討論和實踐體驗,滿足學生個體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探索和參與,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改革方向,實現這一目標的首要條件,就是培育一支具有專業理論知識、深諳職業生涯規劃之道的專業教師隊伍。只有改變過去簡單地從思政隊伍、招生就業工作人員和思想政治輔導員中抽調教師擔任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教師的做法,選拔和培養一支具有較扎實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知識和掌握職業測評工具運用,能較好地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師隊伍,才能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現良性發展。必要的時候,可以挑選就業工作經驗豐富并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感興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輔導員進行培訓,充實師資力量。

        (二)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導入階段性目標細分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從內容上劃分,應該囊括了大學期間的學習規劃、工作規劃和生活規劃。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應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任務和特點,采取不同的策略,進行階段性目標細分。

        大一階段:認識自我與環境適應期。大一新生來到陌生的環境,面臨著飲食不適應、教學方法改變、人際關系協調適應、心理情緒疏導等種種困惑,需要職業生涯教師介入加以引導。此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氣質、性格、天賦、能力、價值觀等,指導學生思考"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該怎么做"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避免從高中的緊繃狀態的極端走向大學自由放任的另一個極端。根據筆者的上課經驗總結,在第一堂課中,首先拋出問題"大學是什么",引導學生思考,最終指出"大學就是長大了自己會學",引導學生學會根據教師指導思考如何學習,將學生長久以來的被動接受轉換成主動學習的觀念。然后通過結合現實的詳細講解,利用案例分析、測評軟件等使學生全方位、客觀地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氣質、性格和價值觀,全面了解個人的優勢和劣勢,避免陷入夜郎自大或妄自菲薄的境地,實現正確的自我定位。如講述氣質的匹配類型時,以經典名著《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林黛玉作為典型代表進行闡釋,使學生更容易判斷自身的氣質類型。

        大二、大三階段:專業知識建構期和綜合素質養成期。結合所在高校關于畢業、獲得學位、人才培養方案等相關規定,給學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同時,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引導學生總結大一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經驗和教訓,對照大一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路徑,指導學生培養專業學習的興趣,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鼓勵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增強個人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管理創新能力等,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同時,還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拓寬職業視野,不斷修正和完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大四階段:職業目標探索與實現階段。大四期間,學生面臨著畢業與就業的壓力,如何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轉化為尋找人職匹配的崗位的助力成了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在此階段,應以就業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通過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準確評估自己,摒棄官本位思想和盲目攀比的心態,降低就業期望,積極創造條件,充分挖掘潛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對于少部分就業困難的畢業生,可以實行個性化的輔導,使學生走出求職失敗的陰影,修正或完善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最終實現順利就業。

        (三)切勿片面強調學習、工作的職業生涯,更應該注重成長的職業生涯

        很多教師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工作職業生涯路徑的規劃,很大程度上鼓勵了學生刻苦學習,積極鉆研,學有所成。但是,卻忽視了學生成長的職業生涯。無論是在校期間還是畢業后的工作階段,個人的成長和生活的幸福應貫穿于始終。因此,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文體活動,鍛煉強健的體魄,培育人文藝術情操,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使個人的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形成良性循環的成長職業生涯。

        三、小結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培育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唯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分層次、分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大學四年全過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

        參考文獻:

        [1]簡紅艷,何瑾,豐鵬.中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10).

        [2]康艷霞.淺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問題與模式建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3).

        [3]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1(1).

        [4]付玉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其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2010(11).

        [5]楊倩.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整體設計與分段指導.[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12).

        第3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三個認識誤區

        1。職業生涯規劃等同于職業規劃。其實不然,職業生涯規劃是指規劃從開始工作到退休的整個職業歷程,它主要包括職業規劃、自我規劃、理想規劃、環境規劃、組織規劃等,職業規劃僅僅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

        2。就業教育等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只在大學生四年級的時候將就業教育列為大四學習的重點內容,且認為大四的就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教育等同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認識上的誤區必將影響畢業生和非畢業生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

        3。職業生涯規劃是個靜態過程。職業生涯規劃要受到規劃者自身興趣、素質和自身以外的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隨時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對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出調整。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是個動靜結合、交替的過程。

        (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是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內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辦理就業手續、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導等簡單工作上,高層次、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則嚴重不足。

        2。機構缺失。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是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載體。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并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對大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仍舊靠就業指導中心幾堂課、幾場招聘會完成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3。專業教師匱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最終要靠職業生涯規劃教師來完成,而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少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大多來源于學校黨務、政務部門,他們對學生就業和就業管理工作的要點掌握得比較好,但要他們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對于“半路出家”的他們來說還比較困難。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專業人員的嚴重匱乏和素質不高,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乏系統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應該貫穿于個人發展的一生。在西方職業生涯規劃理念高度發達的國家,很多人從小學時代就開始了職業角度的自我探索,這種從小學到大學的長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得他們的職業選擇是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及社會需求做出正確的選擇。而在我國,學生只有在大四就業時,學校把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同時開展,大學生接受到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十分有限。據新浪網教育頻道推出的一項關于“你什么時候接受過系統地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調查顯示:“從來沒有過的”占80。98%,“大學期間”占15。9%,“高中期間”占3。12%。這就表明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形成系統,在小學和和初中階段目前還是空白。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環境缺失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服務購買率低。據調查,社會上86%的人對職業規劃有過了解,但僅有8%的人接受過職業規劃服務,購買率僅為9。79%。其次,高校缺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氛圍。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背景下,高校關注更多的是“進口”和辦學質量,對“出口”的關注卻并不夠,投入得也少,領導的不重視,影響了職業生涯規劃機構及其工作開展的環境。最后表現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國,家庭教育以灌輸為主,以“嚴”著稱。孩子從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所有的興趣和價值觀都是父母和社會強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長的家庭環境里缺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環境。

        二、完善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個體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輿論宣傳

        在我國現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圍下,要順利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須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輿論宣傳。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其工作的開展用法的形式規定下來,形成于政策或法規,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勵民間機構創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培訓機構,彌補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體加大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宣傳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學校的一件大事來抓,做好職業生涯機構的完善、課程的開設和咨詢等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工作;通過校園網、校報、廣播站、舉辦職業生涯規劃講座、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競賽等方式或活動宣傳職業規劃的內涵、意義和作用,借助“第二課堂”,利用寒暑假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實踐,豐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經歷。

        (二)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正確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個新事物,人們對其理念、內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們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要正確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必須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筆者認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應包含以下主要內容:第一,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正確認識主客觀基礎之上的一個長期堅持的自我探索過程。第二,職業生涯規劃重在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就是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落實為實際行動,不斷接受社會、企業組織和他人反饋的信息,對自身的職業體力傾向、職業能力傾向和職業個性傾向予以全面科學的衡量與評價,實現擇業觀從“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會干什么”“或我適合干什么”的現實型轉變。最后,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在于實現個體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是要幫助個人正確認識自己,充分了解了內外環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況下,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使自己的規劃符合自己的興趣,符合社會的需要。

        (三)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提高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效率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一種系統、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不是就業教育內容的簡單拼湊,它應該有自己的體系。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教會大學如何進行學業規劃、如何開展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職業生涯路線和目標設計、制定行動計劃與措施等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級形式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但它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離不開小學和中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鋪墊,這就是說要成功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應在中小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教育。筆者以為小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啟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教育活動來培養兒童的職業意識和正確的職業理念,讓他們對不同的職業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職業理想。中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形成職業理想、制定實現職業理想的途徑和方法。

        (四)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加強教師隊伍和課程建設。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

        要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進一步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我們可以通過政府提供優惠政策,扶持社會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以滿足目前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需要。這些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會自身的力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培訓和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第二,通過政府的資助開發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測評工具;第三,可以通過提供職業信息服務、開展職業咨詢服務、進行就業市場指導等活動,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指導。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內部職能機構。

        2。培養一批專業、高素質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培養非常關鍵。一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接受培訓后,筆者認為應該具備以下專業素質:(1)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方面具有較廣博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較開闊的視野以及一定的實戰經驗。(2)具有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兩方面。學習能力體現在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總結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體現在能夠創新,能夠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的研究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規劃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緒的管理技巧、人際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應對壓力的能力。

        3。加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是核心。根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設置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至關重要。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設置要體現前瞻性、確定性、開放性、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的特點,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設置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大學科課程、實踐活動課程、模擬實戰課程、文化素質課程等教育課程,其次,高校和企業聯合開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更新創業教育的內容。一個企業和企業職員的生涯規劃經歷、過程、經驗和教訓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最好的內容。高校和企業聯合開發課程,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最新的生涯規劃成果、經驗教訓、管理理念進入教科書,使學生獲得最前沿、最實用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與創業開發課程,高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也得到了訓練,有利于教師的成長。最后,對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教學要改革傳統的教師在講臺上講,知識在黑板上寫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實行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法,環境意識教學調查法,模擬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實踐法,比如寫職業生涯規劃計劃書,社會實踐等。案例教學法。

        參考文獻:

        ①蔣嶸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②梁國勝、燕雁,《大學生就業遭遇職業生涯管理難題》,《中國教育報》

        第4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 中職學校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問題 對策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指中職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提高其專業及職業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教育活動。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和時代的要求,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幫助學生提高專業學習的動力以及職業規劃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利于提升學校的品牌競爭力,對學校招生和就業有很大幫助,對穩定和提高社會就業率意義非凡,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1關于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的思考

        1.1學生層面

        1.1.1專業選擇盲目,認識不足

        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一般情況下是中考分數較低的學生,該類學生年齡較小,選擇專業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對某一專業比較了解和感興趣,而大部分學生在選擇專業時表現得比較被動,只是聽取學校的介紹或宣傳資料,未結合自身實際考慮,當學習其所選專業時,很多學生表現出厭學逃課甚至輟學的情況,不清楚自己的專業畢業后可以干什么,降低了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

        1.1.2樹立的職業生涯目標不正_

        中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目標,不僅可以為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還可以為職業發展指明方向。由于中職生對所學專業缺乏全面認識,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導致在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表現得過于理想化,不切合自身以及社會實際情況,功利心比較強。另外,在確立職業生涯目標時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興趣以及工資待遇,很少考慮社會需要以及專業就業現狀等情況。。

        1.1.3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較差

        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的呼喚,更是中職生人生道路所需要的精華。目前很多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認為在校期間是否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無所謂,甚至對專業課的學習表現出懶散狀態。此外,中職生自身文化基礎知識較差,進入學校后,自主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欠缺,在職業生涯規劃時很難做到客觀實際。

        1.1.4缺乏主動創業的意識

        當今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職生也應該發揚光大“創新、創業”精神,選擇畢業創業造福社會,發揮自身價值。由于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等各方面條件缺乏,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忽略創業教育,導致學生創業意識薄弱甚至還未形成,與目前社會的就業現狀不匹配。

        1.2學校層面

        1.2.1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課程缺乏科學性

        目前,很多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對學生開展幾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不到太大作用。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一年級下學期才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形式僅限于課堂講授,方法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淺顯,幾乎起不到實際效果,課程評價也僅僅通過書面考試進行,雖然可以測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卻很難衡量學生的實踐水平。

        1.2.2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組織機構與制度不健全

        很多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指導工作主要由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教務處進行。就業指導部門擔任招生與就業兩種職能,一般情況下只注重學生畢業前的面試指導,而對學生長遠的職業意識和能力缺乏相應指導。學校教務處主要管理教學方面的事物,疏于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管理。并且大多數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相應的管理與考核制度。。

        1.2.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缺乏、專業化素質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中職學校依然面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缺乏、專業化素質不高的困境,一些教師雖然是師范院校出身,接受過教育理論知識的訓練,但其并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的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對不足,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是理論性的,更是實踐性的,因此要求教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應該具備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能力。

        1.2.4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跟蹤服務匱乏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對人一生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教育,因此對學生指導不能僅限于中職階段,而是對其開展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很多學校只是在學生畢業前開展一次就業指導,提供一些招聘信息,便稱對其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忽視了學生今后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對畢業生跟蹤指導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制度,僅是通過建立一些微信群、QQ群等網絡途徑了解畢業就業情況。

        2開展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行動路徑

        2.1學生層面

        2.1.1通過評價,正確認識自己,設定正確的職業目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職生只有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實際才能夠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充分考慮自身興趣、性格以及特長等方面,可以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來分析自己的職業興趣,全面了解自身能力;同時也可通過老師、父母、同學及朋友評價分析自己性格和能力上的優缺點,積極克服自身不足,發揚自身優勢,為制定職業生涯目標打下基礎,努力做到個人意向和個人能力匹配以及個人意向與社會實際需要匹配。

        2.1.2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自覺培養職業意識

        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學校教育,不僅注重學生文化課成績,還注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因此,中職學生不僅要學好文化課知識,還要牢牢掌握專業技能,為以后理論聯系實際做準備,更為自身長遠發展打下必要基礎,并且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找到自身興趣點以及特長所在,自覺地培養職業意識,提高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2.1.3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豐富自身職業實踐能力

        中職生本身文化基礎知識比較差,更應該揚長避短,牢牢抓住每一次鍛煉自我的機會,積累實踐經驗與能力,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不斷提高自我。另外,作為學生應該多和老師交流學習,多向老師請教一些專業知識以及職業發展方面的問題,然后自己做好總結,吸取經驗,為職業生涯規劃做好準備。

        2.2學校層面

        2.2.1提高對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中職學校要轉變觀念,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立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教務處以及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部門三者相互聯系的教育保障機構,無間隔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教育和方法指導。同時還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作用,認識到科學的課程設置可以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科學設置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形式與評價方式

        首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與內容,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應該在一年級上學期開始開設,主要內容先圍繞自我認知、專業認知、職業理想三個方面開展,剩下兩個半學期繼續深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打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在一年級下學期才開設的格局,努力形成“三年一體化課程教育”新模式。其次,不斷豐富教學形式,開設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或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當中,積極舉辦實踐活動。最后,改變單一的課程評價方式,打破書面考試獨攬全局的現狀,形成學生職業測驗自評、教師口頭測驗評價、企業評價以及書面評價相統一的多元化、全方位評價模式。

        2.2.3優化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

        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一支高水平專業化強的師資隊伍,學校應招聘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的教師,就要求高等師范院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作為服務和支撐,為中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輸送高素質的師資。另外,學校應為教師提供教育培訓機會,鼓勵其到企業一線崗位去實踐,豐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知識,提高教師專業化能力。總之,不斷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是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關鍵一筆,不可忽視。

        2.2.4構建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是人一生的規劃,包括人生道路各個階段,對中職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貫穿其入校前、在校期間以及畢業離校后三個階段:入校前可以到初中學校開展專業分析講座;在校期間落實“三年一體化課程教育”新模式:畢業離校后,學校應該設立專門的畢業生就業跟蹤服務部門,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畢I生就業信息跟蹤服務系統,及時了解畢業生就業狀況,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難題,繼續深化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不斷提高其職業能力。

        2.2.5創造實踐機會,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

        中職生年齡比較小,缺乏主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與能力,因此,學校應該幫助學生熟悉所學專業的背景以及專業前景,激發對所學專業的求知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另外,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課外活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素質拓展訓練等方式,及時給學生提供參加理論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自體驗專業的魅力,進而增強其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

        2.2.6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創業就業意識

        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社會背景之下,樹立創業意識已經不只是大學生個人的事情,同時也是中職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對中職生開展創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要求中職生在學好自身專業基礎上具備創業意識,學校應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教育部門,科學地指導學生;同時,成立創業教育社團,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培養其創業意識和能力。

        第5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主題教學;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

        作者簡介:張寧輝(1988-),女,山東泰安人,廣東省德慶縣香山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就業指導;劉寧芳(1961-),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學與管理。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課題“校本課程‘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探究”(編號:JXJG-14-10-18),主持人:劉寧芳。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6-0067-05

        “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將要去何方?”這是西方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在心理學中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的形象闡述。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個體對自己內在的主觀感覺與外部環境的自我整合,具有一致性和連續性,這種同一性在大學階段就表現為對“我是誰?我喜歡做什么?我適合做什么?我能將什么做好?”的困惑,而在這一困惑與整合的過程中,大學生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對外部環境也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可以對自己有正確定位,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及潛在優勢,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合理地進行職業規劃,而怎樣才能化解這一同一性危機,這就需要完善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在高等院校受到廣泛重視,各級各類高校也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這一課程作為必修課,而如何完善這一課程建設,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所有職業指導人所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課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作為一門實用性、操作性和參與性極強的課程,對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具有很高的要求,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多采用“填鴨式”的教授法,老師教,學生聽,說的少,做的少,教學形式也比較單一,只是教師一味地在講臺上教授理論知識,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幾乎為零,完全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氣氛不高,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1],這就要求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教學要改變這種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但職業生涯規劃課又是一門系統性和連續性以及操作性極強的應用型課程,所以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由教師制定課堂主題,保證課程的連貫性和課堂秩序,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職業優勢、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并能充分發掘自身潛能,科學合理地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使自己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可以達到“人職匹配”,最大發揮自己的價值。我國一些高校也逐漸認識到改革教學模式的緊迫性,在職業生涯指導課上引入這種模式,并對我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起到促進作用,本文就“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在J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應用試做探討,旨在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效果,對其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實施

        (一)理論基礎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最早萌芽于西方蘇格拉底的“產婆術”,這一理論將老師比作助產師,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而這一思想在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思想中也能體現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美國教育家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觀念提倡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做中學”。“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不僅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強調了教師的主導地位,由教師引導課程按照一個個主題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以保證課堂的有序進行,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合理組合,保證了和課程的計劃和系統性[2]。

        (二)設計原則

        1.教學內容要緊扣主題。職業生涯規劃課包含很多內容,教師要制定每一節課的主題,打破教材的束縛,重新解構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體系,整理出相應主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充分發揮組織者和管理者的職責,使課程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教學內容上要理論聯系實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教師不能一味地教授理論知識,還要將理論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真正從“做中學”。

        3.教學形式要多樣化。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手段,輔之以各種測評工具和游戲,使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對自我探索的興趣,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實效性。

        (三)具體實施

        1.課堂設計。高等院校一般都會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作為公共課程開設,所以人數較多,這就會導致“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流于形式,學生的參與性不高,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課程缺乏針對性和持久性。J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都是小班授課,人數在20-30人,一學期共20個課時,每周安排一次課,時間是三節課連上,以便有大塊時間進行情景測評和游戲、小組互動等來教學。

        教師在第一節課前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分為不同主題,包括對自我的探索、對職業的探索、形成自己的職業生涯初步規劃、了解職業目標對自我的素質要求、培養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了解創業的基本知識、了解國家的就業政策及就業流程、認清國家的就業形勢幾個部分[3],再根據學生專業分成不同小組,由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根據內容順序依次進行小組演示。在小組演示前教師會在分析教學內容和任務的基礎上對成員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解決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生積極性,在小組演示后,教師會根據表現及課堂反應情況進行反饋和講解,已達到主題目標。

        2.課程流程。課前準備首先是在學生選課結束后,指導教師的第一個準備工作就是熟悉所有學生的情況,包括年級、專業、性別等,因為是面向全校開設的選修課,所以學生的年級和專業構成較為分散,指導教師要提前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職業傾向和就業形勢以及學生較為關注的熱點問題,全面分析如何讓課程主題與學生的現狀和需求有效結合。然后是確定主題。在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之后,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主題,這是特別關鍵的一步,主題設置要突破教材限制,整合各種渠道的資源,并依托學生的專業特點設置主題目標、目標問題銜接起來,主題的設置還要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具有趣味性、邏輯性等,還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讓學生不明所以,無從下手,設計難度不宜過大,使得學生通過探索可以完成,又要兼顧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第三是巧妙分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學生參與性越高,其影響和效果也就越好,所以為了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師在首次課上進行巧妙分組,使得原本跨專業跨年級的學生能夠真正相互協作,J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都是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通過選修組成的班級,巧妙的分組可以使得相互之間不熟悉甚至陌生的學生分到一起,確保在后期的學習和討論游戲環節既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分組后,不能隨意調動,組內成員要討論選出負責人,并明確分工,相互協調,充分發揮分組的作用[4]。第四是課堂實訓。課堂實訓是一種集備課、上課、討論、總結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踐教學方式,由于J校是一所師范類學校,所以培養目標具有“師范性”,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教學技能,讓學生在自己備課、搜索資料、組織語言、查找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其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是教師布置教學主題,小組在接到教學任務后分派職責,分別負責搜索資料,整理成課堂報告,制作PPT,推選一人上臺演示講解,教師適時對學生的講解進行課堂調控,并保證學生不能脫離主題,引導臺下學生與講解小組進行互動,最后由教師總結。這種學生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強調知行合一,在教師的精心設計指導下,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逐漸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提高自信心,鍛煉自己的能力。最后是課堂總結。在小組展示結束后,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及總結,首先對學生的課堂主動性給予鼓勵和表揚,由于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能力有限,所以在對課堂主題的疑點和難點問題上,要由指導老師進行補充教授和解答,將整堂課的知識進行梳理概括,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間評價,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并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及時調整教學手段。

        3.多種教學手段。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主題教學模式,不僅改變了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上課方式,還穿插了各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例如:情景演練法、小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寓教于樂法、角色轉換法等。

        4.課程考核。J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考核方式與以往的傳統考試的方式不同,分為兩部分,出勤率及課堂表現情況占30%,另外70%則是完成兩份表(《大學期間的生涯規劃表》和《畢業后的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表》),因為職業生涯規劃課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多少理論知識,而是考察學生是否真正的對自己的性格愛好和職業興趣職業能力有了客觀清晰的認識,是否對職業環境和職業要求有了新的認識,有沒有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價值觀,是否對未來有了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5.課程評估。為檢驗“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應用效果,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課后反饋,第一份問卷主要針對學生是否接受和喜歡這種課程模式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喜歡程度和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感受和建議,93%的學生表示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激發自己的興趣和積極性,并對教學內容有更深的理解,記憶時間也更長,不再是一味的想要拿學分來上這堂課;第二份問卷則是檢驗學生的角色轉換能力的自檢表,有86%的學生角色轉換能力為優秀,“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在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主體性不強,重視不足

        一方面由于職業生涯規劃課在高校是作為公共課供學生選擇,所以并不能引起所有學生的足夠重視,甚至有些學生純粹是為了拿到學分來上課,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課堂參與性和積極性低,更有甚者直接逃課,他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課與其大學生活聯系不大,并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課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學校教育一直以來沿襲的都是夸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學生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對這種主體性的轉換一時難以適應,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都不足,學生的主體意識很差,缺乏主動性,也不愿主動思考,積極發言,課堂參與性不高[5]。

        (二)學生的職業價值標準過于務實化,道路選擇過于單一

        在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初步調查顯示,學生的職業價值偏向務實主義,在對自己的擇業標準上,更加趨向于職業的經濟價值,而忽視了自身的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對未來職業的期許不是從自身的理想出發而是受制于家庭希望或父母的期望,在對未來道路的選擇上也過于單一,盲目追求大城市大企業高收入或機關單位,嚴重限制了自身的職業發展潛力,企圖通過一次職業規劃就能終身受益[6],并沒有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受外部環境及自身能力的變化而不斷調整改進的動態過程。

        (三)年級分布不一,課程無系統性

        職業生涯規劃課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懵懂到清晰,由自身到社會的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不同年級有不同的需求和問題,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同,職業生涯規劃課對學生指導的側重點也不同,所以課程教學應該按不同年級分階段指導,但是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是作為全校公共課供選擇,班里學生年級分布不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準備情況差異較大,這就導致教學內容沒有系統性和連續性,在設置主題上沒有考慮到各個年級的差異性,割裂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動態過程。

        (四)對教師的要求較高

        “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由過去課堂上教師的“獨角戲”完全轉變成學生的“獨角戲”,并不是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就輕松無事了,相反,對教師的豐富的課堂調控能力和指導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課堂主題的設計、時間的分配、課堂氣氛的調節、教學內容的展示方式等,在學生自學展示階段,容易出現偏離課堂主題和教學目標,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干預和指導,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教師還要全面分析學生的基本信息和現狀,在教學中與學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增加交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鼓勵每一個學生勇于展現自己,客觀剖析自己,做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道路上的“同行者”。

        (五)教學模式局限于課堂,實踐性不強

        俗語講“紙上得來終覺淺”,因為職業生涯規劃課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只是停留在課堂實訓上,對學生的生涯指導的意義也不大,目前,J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尚未形成系統化的體系,對學生的指導只能依靠課堂實訓,學校并沒有其他部門或社團來監管或配合,社會實踐或就職體驗少,不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所以對自身的認識和職業的認識也只是一種表面的模糊的狀態。

        三、建議與思考

        (一)分年級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的過程,也是一個從自我認識到職業認識再到職業生涯路線選擇的逐漸清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年級的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不同,所以為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要分年級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1.一年級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探索期,大學生初入校園對一切都比較懵懂,應該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并結合專業及興趣培養職業意識,初步制定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2.二年級是職業生涯的發展期,這個年級的學生已經適應了大學生活,對所學專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將他們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進行職業興趣及職業能力的測評,引導他們有意識地加強自身素質,增強職業技能。

        3.三年級是職業生涯的穩定期,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與技能,生涯規劃課主要任務就是讓他們充分學習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及形勢,了解今后從事職業的特點及所需職業技能,幫助他們樹立發展目標,確定未來發展方向,通過開展各種講座及實踐活動,如考研交流會、創業經驗會等,讓學生不斷調整目標,對未來有個清晰的規劃。

        四年級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形成期,對于此階段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開展講座等對他們提供各種信息咨詢并對各種道路進行指導,培養學生求職技巧,組織招聘會收集各個單位的信息,與外部企業聯系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促進他們的角色轉換,為未來積累經驗。

        (二)創建精品課程,集合網絡資源豐富課堂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應局限在課堂教學資源上,還應向學生提供網絡課程資源,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建成一門體系完整、指導有效、資源豐富的精品課程,該精品課程首先要符合學校的性質和學生特點,主要分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精品內容建設和網絡共享平臺建設,精品內容建設應包括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理論部分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對自我認知的測評方法及檢測工具,了解各類職業的要素,確定自己的職業類型;實踐部分應包括組織學生進行校外企業基地參觀、各種模擬校園招聘等,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網絡共享平臺建設主要包括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基本資源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主要包括教學大綱,課堂作業、各種教學素材,還要有教師與學生交流討論板塊,而拓展資源則是對基本資源的補充,包括各種案例庫、在線試題庫等輔助軟件,精品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提高教學效果[7]。

        (三)“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同于就業指導中心是一個獨立的部門,應全面貫徹“引進來”與“走出去”的原則,所謂“引進來”就是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應該與學校的有關部門合作,充分整合學校的資源,最大化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與各個院系的溝通,促進學生交叉學科的學習,增加與學校各個社團或招生就業處的聯系,組織各種形式的職業主題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職業體驗和自信,為學生提供崗位實踐機會,提前進入角色轉換。所謂“走出去”就是學校應建立就業實習基地,帶學生走出校園,與企業進行零距離對接,參觀企業和人才市場,把職業指導課程從課堂搬到校外企業,為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打基礎。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極強的系統工程,它的實效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不論是教學模式還是教學手段都不應該只是固定在一個程序,筆者認為,盡管J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不論是在教學模式還是教學手段上都對其他高校有較高的借鑒意義,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要想真正改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現狀,就應該集國家、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力量,相互配合,最大化的優化職業規劃課的作用,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擇業競爭力從而真正達到“人職匹配”的和諧職業環境。

        參考文獻:

        [1]包映蕾.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高職教育探索,2008(11):21-23.

        [2]王慶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2):181-182.

        [3]李瑞,董鵬中,郭鳳臣.職業院校職業生涯教育精品資源共享體系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12):111-112.

        [4]袁南寧.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的思考[J].教育學術月刊,2010(7):38-39.

        [5]董麗敏.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教學模式[J].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4):82-83.

        第6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職 職業規劃 教育體系

        [作者簡介]劉曉哲(1975- ),男,內蒙古海拉爾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大學生精神與校園文化建設;何方(1975- ),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大學生創業與就業。(北京 100042)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3-0082-03

        高職教育的方針是以“就業為導向”。在當前嚴峻就業壓力之下,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尤顯重要。 職業生涯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與教學模式,加快推進高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體系建設進程。

        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順應時代潮流,符合高職教育的要求

        職業生涯規劃即職業生涯設計,是對個人職業生涯的內外在條件進行測評、分析、總結,在此基礎上對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進行全面分析,并結合社會特點,根據自身職業傾向,確定最佳職業目標,并為這一目標做出有效規劃。

        在社會形勢、生活方式、就業方式等快速發展與變化的今天,對正處于職業生涯探索階段的高職學生而言,職業的規劃與選擇對他們今后職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引導學生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建立職業理想;能夠使其學會運用科學的手段和工具,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步驟來增強自身的職業競爭力,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增加成功的機會,從而實現個人職業目標與職業理想。

        面對嚴峻就業形勢和學生擇業、就業后面臨的種種焦慮和困惑,高職院校要從多方面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提供科學的指導,系統地輔導學生清醒而全面地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指導學生逐步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分析

        2007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從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現階段作為高校必修課或選修課開設,經過3~5年的完善后全部過渡到必修課。

        高職教育在崇尚專業知識培養和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要幫助學生及時了解國家就業政策和社會就業形勢,指導學生借助科學的工具對自己做全面的分析和認知,引導學生以社會需求調整就業期望,主動增強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多為十幾個學時的短期集中授課,內容簡單、形式單一、流于形式、不具針對性,效果十分不理想。也有院校開展就業指導咨詢活動,但大多停留在經驗介紹的層面,極少觸及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現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著諸多不足,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規劃課程設置缺失。目前專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高職院校很少,即使有相關教育,也僅僅是涵蓋在畢業前夕集中授課十幾學時的就業指導課程當中。學生在大一、大二學年學校并沒有設置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相關課程。教學形式也主要是單純的講授方式,有些院校偶爾會安排一、二次講座,或邀請專家作一場報告,但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職業規劃教育流于形式,難以給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專業化指導。在做論文前期調研時,我們對北京做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幾家職業院校的學生也普遍反應:學校在職業規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感覺浮于表面,不能從整個大學階段統籌規劃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當初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不完全理解職業與專業的區別,因此選擇專業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在大學期間,學生不掌握職業設計理論,所以不能有效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發展方向,這就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就業的準備。

        2.學生缺乏對職業規劃的意識。職業規劃的前提是正確認識自我,這在客觀上要求學生能自主根據所學專業、所處環境,審視自我,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職業規劃,積極主動地做好知識、技能、心理諸方面的準備,努力去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目前許多學生雖然通過講座、課程、網絡、書籍、活動等媒介知道了“職業生涯規劃”這個名詞,但大多數學生并未主動去深入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調研數據表明只有三成的學生對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有規劃,七成的學生沒有規劃或者不知道怎么規劃。

        3.專業化、專職化的師資力量匱乏。目前,職業規劃師資隊伍專業化、專職化程度不高。高職院校的職業規劃指導,通常都是由從事政治工作和“兩課”的人員擔任,或由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人員及各系部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師兼任,失去了專業性特征。目前大部分院校對畢業生就業方面的培訓主要集中在提供招聘信息服務、組織招聘活動、政策解說、應聘技巧的指導以及就業手續的辦理等方面,而對學生擇業觀教育、擇業技巧的培訓和擇業心理的調適等方面存在不足。由于教師缺乏專業、系統的職業生涯輔導知識,不掌握先進、科學的指導測評工具,其效果可想而知。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處長方偉表示:師資欠缺、學生認識不足、工作量大、人手不夠是許多學校面臨的現實問題。

        4.專業化、科學化的職業測評工具缺乏。職業測評是自我認知的重要手段,目前許多學校花費大量的財力從西方引進測評工具,對學生進行職業測評,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測評問題的設置有些與我國實際情況并不相符,導致測評結果缺乏準確性,測評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建設的思路

        高職人才培養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中心。高職院校應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放在與職業技能培養同等重要的位置,多管齊下,為學生就業打造堅實基礎(如圖1所示)。

        1.合理設置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分步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職業市場變化,科學合理地設置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和需求,分步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大學一年級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導入期。這一階段的教育內容主要是讓其了解大學與中學的差異,增加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讓學生初步了解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使學生加深對本專業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的認識,樹立規劃意識,為制定職業目標打好基礎,為每名學生建立“職業生涯”檔案,記錄學生的特點、興趣、職業能力傾向等方面內容,形成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二年級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探索期。這一階段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自己,了解社會,培養學生的溝通、組織、團隊合作能力,鼓勵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對自身的職業技能進一步培養,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通過與社會的接觸來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斷地進行修整和完善。大學三年級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期。學生臨近畢業,焦點是就業。就業政策、就業環境、求職技巧、就業壓力疏導是該階段重點。這一階段需要讓學生對前兩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檢驗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就業準備是否充分。除了畢業前的就業指導課程外,學校也應引入講座、職業測評、職業咨詢等多種元素。聘請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為學生講解各行業人才要求,組織學生參加招聘活動,進行模擬面試,強化求職技巧,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清華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韓威介紹過清華的“北斗計劃”,該計劃囊括了職業課程、職業教練、就業實踐、朋輩教育等7個層次的項目,輔以選修課、一對一咨詢、職業能力拓展訓練等多種方式,利用院校師資的同時,也引入行業資深人士。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陳永利,在2010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也列舉了學生生涯發展輔導師項目,包括了職業發展研究會、職業生涯促進會等各類學生社團,這些均值得參考借鑒。

        2.強化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普及職業規劃理念。學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基于學生缺乏職業規劃意識的問題,高職院校可借助學生社團組織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宣傳,開辦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講座等,不斷豐富校園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促進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在校園的傳播,使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深入人心。學校可以考慮在這些活動中加入體驗環節,增加實踐活動,將教育內容和學生實際問題聯系起來,一些好的方式,如小型工作坊、團體輔導、社團活動、課程實踐環節、學長經驗交流會等都可能更加促進學生參與并真正理解。

        3.建設專業化師資隊伍。目前高職院校幾乎沒有專門的職業規劃師,而專職從事職業規劃教育的人員數量也很少。北大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曾在2010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言:高校從事生涯教育的教師被學生質疑最多的便是缺乏社會經驗和職場閱歷。外聘企業人士指導,又可能存在對學校情況、學生信息缺乏深入了解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北森研究院首席職業規劃師朱倫指出:可以加大投入、增加師資力量,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提升現有的師資水平,讓他們逐漸發展成為高水平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家,引領學校其他部門、教學單位的教師共同推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所以,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就業指導機構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使其掌握職業規劃的系統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不斷向專業化發展;另外,通過引進專業人士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4.構建系統化指導體系。個性化、一對一的輔導和咨詢是最有效的職業規劃教育方式。職業規劃專業度很高,尤其是個性化的職業規劃,但由于資源有限,當前高職院校不可能過多依賴這種方式。最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構建系統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北森生涯研發產品經理、全球職業規劃師彭勃指出:各種形式都有優勢,但也有局限性。講座較為松散,缺乏系統性、結構性;課程覆蓋面廣,有較好的時間和資源保障,能較為系統地傳達職業生涯規劃的整體理念,但小部分學校只開設選修課,甚至無法進行課程教育;一對一的輔導和咨詢是較為恰當的指導方式,但只能針對少數學生在較小范圍內開展;職業規劃大賽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輻射面大;此外,在線職業規劃系統也日益成為關注的教育途徑,其優點在于普及面廣,學生能自助,解決了教師一部分基礎工作。

        綜上所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如圖2所示:

        5.科學選擇測評工具。目前有很多版本的測評工具,在職業測評工具的選擇方面,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幫助學生從性格特點、氣質類型、職業傾向等各方面對自己加以審視,認清自己的優勢與特長,了解自身的劣勢與不足。這是進行科學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條件。

        建立系統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是高職深化教育改革,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前瞻性對策。高職院校推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和職業能力。世界共同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我國高職教育應當采取有效舉措,深入研究與實踐科學系統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陳良和.高職業生涯規劃在高職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應用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9).

        [2]丁翠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32).

        [3]向欣.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8(5).

        第7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德育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1-0113-02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人對自己所要從事的職業、要去的工作組織、在職業發展上要達到的高度等的規劃和設計,并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而積累知識、開發技能的過程,在促進個人就業并使個人職業生涯健康穩定發展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終身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職業生涯規劃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我國,隨著“就業難”的社會難題出現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才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多個就業指導政策方面的文件,要求學校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和就業教育,例如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加強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見》、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

        然而,從學校方面來看,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普遍缺乏專職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專職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人員不僅數量少,而且素質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和可操作的技巧,離提供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還有很大距離。即便如此,在無法改變大環境的前提下,我們作為德育課教師只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育業務水平,完善職業生涯教育的指導方法,在德育課中積極引導中職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本文著重提出以下四種教育方法:

        一、課程介入+教學滲透式

        當前中職生存在缺少專業選擇的主動性、職業生涯目標追求偏頗、對自我職業生涯發展潛力認知模糊、規劃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較弱、缺乏學習職業技能與提高職業能力的積極性等不足,這除了學生對自我及社會缺乏了解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學生缺少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與技能,針對這種現象,學校必須通過“課程介入+教學滲透”的方法,系統地向學生傳授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培養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與能力。這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最基本的一種方法。課程介入分為兩種:第一,以必修課程的形式介入,重點針對職業生涯規劃必需的基礎知識與技能開設,要求全體學生均需參加學習。第二,以選修課的形式介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初期,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知之較少,需要適度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必修課,以便于引導學生認識并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在通過課程介入學生初步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理念后,要通過教學滲透的方法加以鞏固和強化,以拓展的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觀念、職業理想、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思維等。教學是中等職業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生求知、強能、塑品質的主陣地。從學校校長到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及教務科長,應該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當成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來抓,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統一思想,強化全體教學人員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要教會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們自己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現身說法;二是統一行動,經常性的職業生涯教學工作研究活動,如集體備課,上公開課,集體聽課評課,等等,推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三是統一內容,組織同科目教師集體挖掘各科教學中的可滲透素材。如語文教學中的人物傳記,德育課中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素材,英語課的短文,營銷課中案例等等,合理加以運用,即可使教學收到“雙重”功效;教學方法與形式中也富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功效,如體育課教學中的耐挫折教育、意志力教育,語文課中的理想與信念教育,數學課中規劃與預測意識與技巧培養,專業課中的職業道德、理想、紀律與情感教育等。總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有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目的性與效益。

        二、專題輔導+團體咨詢式

        專題輔導指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為主題舉辦專題講座、報告會、交流會或咨詢會等,旨在幫助學生解決職業生涯規劃實踐過程的實際問題。根據專題輔導的發起者分,專題輔導可分為教師發起的專題輔導和學生發起的專題輔導兩類。教師發起的專題輔導指教師根據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輔導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者是針對職業生涯規劃新理論、新方法,或者是針對職業世界中的新變化,有意識地進行集中輔導;學生發起的專題輔導指由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請求教師給予輔導。

        當前中職生中存在的自我認識及社會認識模糊、職業規劃技能偏弱、提高職業能力積極性和動力不足等現象,主要是因為他們存在太多的理論認識和思想困惑的問題,這與學校的教育及輔導大有關系。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任務是知己,根據當前中職生的這種狀況可進行以下主題的專題輔導:“自我認識與自我接納”“職業分類及相關職業要求”“職業教育形勢及國家相關政策”“社會形勢與行業形勢”“交際與攻關技巧”等。

        三、自我反思+個別指點式

        自我反思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習生活中、在規劃職業生涯的過程中、在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方案的實踐中不斷反思自我、反思職業生涯規劃,據此調整與改進職業生涯規劃,更新職業觀念,調整職業理想,促進自我職業生涯規劃愈趨合理與切合實際的一種方法。

        自我反思以學生的內省為主,其實施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反思意識與反思能力的培養,兩者缺一不可,這是運用自我反思方法的必備條件;學生自愿自主開展職業生涯設計,這是運用自我反思的又一必要條件;學生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引導與指導,充當好向導與咨詢者的角色,及時幫助學生排憂解難,這就需要同時進行個別指點的方法。

        個別指點指針對學生存在的個性問題進行個性化的輔導。這是貫徹差異性原則的體現。很多中職生的選擇是相當隨意和脫離現實的,他們的思考往往只停留在“我想怎樣”,“我適合怎樣”,卻很少去考慮“我可以怎樣”,也就是沒有進行理性生涯決策過程,如有的學生以“高級模具工”為生涯目標,但如何達成目標卻沒有認真考慮,在擇業時非模具工種不做,而企業對模具工的要求是3年以上專業工作經驗,結果使學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因此,學生樹立暫定生涯目標后,教師應廣泛運用個別指點的方式重點幫助學生決定達成目標的路線選擇,并制定相應措施方案予以落實。中職學校的專職生涯規劃輔導教師應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每位教師對自己輔導的學生負責到底,用心用情地進行一對一的指導,這是目前中職學校最需要加強運用的一種職業生涯教育方法。

        四、范例引導+同伴互助式

        范例引導即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成功典型,引導學生學習,并形成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范例主要包括兩類:職業生涯規劃結果范例,即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獲得職業生涯成功的范例,以幫助學生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價值與意義;職業生涯規劃過程范例,即職業生涯規劃過程科學、適宜、規范,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范例引導以事實說服為主,具有真實性、現實性、可模仿性,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與采納。

        范例引導成功的關鍵在于范例的選擇與范例的呈現方式和時機。范例引導的實施應注意:第一,范例必須是正面的、成功的典型。第二,范例應具有相似性或可模仿性。范例選擇應是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條件、背景、途徑、發展前景等相似的范例,即范例應來自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群體。身邊的范例真實可感,能較好的誘發學生學習的激情。第三,過程范例應豐富多樣,職業生涯規劃過程豐富,教師應提供多種范例供學生選擇學習。第四,范例呈現的方式與時機應恰當,避免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同伴的幫助更時隨時隨地的。同伴互助的方法是指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幫助、啟發、引導,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大多處于14~18歲之間,正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時期,其情感的交流更多的傾向于同齡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形成平等互助的學習團體,共同討論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與理想,選擇職業生涯發展通路,制訂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完善自我的學習與培訓計劃:相互監督職業生涯規劃以及相應的學習與培訓計劃的落實;相互討論職業世界、職業道德、職業觀念等問題,以形成正確的職業概念與職業觀念;相互鼓勵以戰勝職業生涯規劃及學習中的困難等。

        總而言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的專業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堅定職校生的職業目標。專業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討論、實驗、到企業行業里實習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校內外互動等,讓職校生在活動中明原理、長知識,多給職校生以體驗、感悟的機會,讓職校生發現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所選專業課程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從而把對本專業的熱愛遷移到相關職業上去,更加堅定自己的職業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慧.淺談分組討論法在中職教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德育創新,2010(9).

        第8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Abstract: Taking the "Civilization Style" competition for the carrier is conducive to recognize and rationally use the commonality among vocational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cultural foundation courses and the second class, so as to greatly play the guidance role of career planning.

        關鍵詞: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文明風采”競賽

        Key words: vocational;career planning;"Civilized Style" competition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9-0246-02

        0 引言

        為了優化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實效性,以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以下簡稱“文明風采”競賽)為載體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改革。有利于挖掘、整合第二課堂中潛藏的隱形德育資源,為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思考。“文明風采”競賽是一項由國家教育部職成教司組織,面向全國中職生一年一度的常規德育實踐活動。以“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為平臺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改革具體措施如下:

        1 以“文明風采”競賽為載體,對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開發實踐模塊

        針對專業對口行業、對口企業的用工需求展開調查,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參照。組織研究中職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觀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體系及預期目的及效果,結合專業教學和對口專業崗位群對從業者的要求,開發教學模塊和職業生涯規劃崗位認識多媒體教學課件。結合“文明風采”競賽內容設計教學的項目和任務,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德育實踐活動、完成相應的項目和任務來達成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目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活動課型教學跨度為三年,即對于三年制全日制普通中職生而言,該活動課型貫穿一個人才培養周期始終,主要分為“認識教育模塊――參與教育模塊――實踐教育模塊”三大教學模塊進行。

        2 以組織“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為載體,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認識教育活動

        通過參加“文明風采”競賽,切實實現“為學生提供知識轉化和實踐的平臺,豐富學校德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發展意識,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目標。在認識教育教學模塊,著重以分類指導的方式開展職業規劃教學中的職業啟蒙教育,具體操作如下:①組織專業教師在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展專業介紹和形勢教育,以企業常見工種設置為例向對口專業學生介紹就業前景。②組織語文教師、德育教師對學生開展輔導,組織學生參與“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的“創業之星”等征文賽事,達到推動學生自主了解專業內涵、學習意義的目的。③組織社團輔導教師對學生開展輔導,組織學生參與“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的“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等主題攝影比賽以及微電影比賽,使學生在從多個側面參與及相關比賽項目的過程中,能夠將抽象中職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相關德育知識具象化并加以實踐、體驗,從而內化為自身的認識體系。

        3 以組織“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為載體,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參與教育活動

        3.1 該階段的主要教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因為“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6月開展,此時二年級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不僅對專業、行業、職業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且即將面臨為期長達一年的頂崗實習,具有較強烈的擇業需求和了解崗位的愿望,這一階段組織學生參加“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既能利用學生參與實習的強烈愿望,對學生開展職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寫作指導;另一方面又能將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與求職應聘準備工作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頂崗實習的企業,做出理性分析和選擇。

        3.2 運用所開發的職業生涯規劃崗位認識多媒體教學課件開展課堂教學,用形象具體生動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崗位群的認識。該課件應具有下列作用:

        ①是教師開展專業介紹和崗位認識教學的輔佐工具,職業生涯規劃崗位認識多媒體教學課件應是對本校本專業學生近年實習、就業情況進行總結、歸納、提煉后所開發本專業對口常見崗位群的具體介紹,每一崗位應包含名稱、從業要求、圖片、學生就業實例等內容,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對指導同一專業的學生具有積極的感性認識教育作用;②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認識崗位要求的輔佐工具。職業生涯規劃崗位認識多媒體教學課件應設有人機交互的互動功能,除了滿足教師在對本專業對口常見崗位群進行介紹的需求之外,學生還能在熟悉課件內所列崗位群的基礎上運用課件完成自己三年內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通過組織學生使用該課件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推動學生進一步了解對口專業所需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及創業素質,強化學生對崗位的認識,推動學生開展職業選擇。

        3.3 在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時候,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制訂短期規劃及中長期規劃各一份,其中短期規劃的年限為一至三年,目的在于對學生即將開展的頂崗實習進行規劃和指導;中長期規劃的年限為五至四十年,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本專業的職業發展形成較為完整、具體的認識。長計劃與短安排相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起到崗前培訓、職前指導的作用。

        4 通過追蹤三年級學生頂崗實習情況,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活動,在此基礎上構建效果評價體系

        ①通過班主任、任課教師、頂崗實習帶隊教師、實習回訪教師、學生管理部門、就業指導部門、用人企業反饋、實地考察、問卷調查以及查看學生實習報告等渠道,由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從職業生涯規劃落實的層面來考查學生頂崗實習的表現,并將學生頂崗實習表現與其所做的職業生涯短期規劃設計書中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分析學生所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其頂崗實習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企業要求、崗位能力素質要求是否匹配,如若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與實踐情況反差較大的話還可以運用現場面談、通訊媒介、作業載體、網絡平臺等方式聯系學生分析反差原因。通過學生頂崗實習表現反證其職業生涯規劃學習所得,變傳統的單一學科知識評價、學業成績評價為綜合素質評價,從而避免理論考核方式的片面性,以達到系統、全面地掌握學生的職業素質發展狀況的目的。

        ②該階段的主要教育對象是三年級學生,因為三年級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對從業崗位的了解由平面到具體,由理想化到現實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重新修改、調整、完善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此時學生所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更趨向理性化、合理化,達到“在總結完善中循環提高”的教育目的。

        ③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分為認識教育、參與教育、實踐教育三大模塊,相應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學生參與“文明風采”競賽活動情況成績、學生撰寫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成績(含機試作業成績)、學生頂崗實習成績三大部分構成,此基礎上構建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5 對離校實習的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從中驗檢教改效果,進一步修正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方案

        綜上所述,以“文明風采”競賽為載體,在實施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了打破學科教學封閉性的作用,承認并合理運用中職職業規劃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文化基礎課程、第二課堂教學的共通性,能使職業生涯規劃應有的職業指導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從而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題研究組.中職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第9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總結范文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畢業生 調查 對策

        大學生正處于職業探索和職業準備階段,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來說,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不僅能更加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也能更好地實現人職匹配。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改善意見,更好地發揮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的幫助作用,使學生在踏出校園的同時也贏得職業成功。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的是在大學期間,大學生通過知識學習,觀念轉變,提高方法等手段來改善目前自身狀況,努力發展與未來職業生涯目標相適應的內在職業能力和素養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體是大學生自身,重點是獲得和改善自身與工作相關的技能、知識、行為、動機、態度等因素,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職業生涯目標。

        二、人力資源管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分析

        1.調查過程

        本次調查以河南理工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應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50份調查問卷。為確保調查的可信度,按比例向女生隨機發放33份,男生發放17份,調查過后共回收50份,回收率100%。問卷采用匿名填寫方式,比較能放映大家的真實情況和想法。調查問卷共設計了26個問題,主要內容包括自我認知和定位、規劃意識與行動、職業準備、課程和就業服務等職業生涯規劃問題。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發現問題并總結了原因。

        2.調查結果分析

        (1)自我認知和定位方面。調查顯示,32%的學生對自己的興趣特長非常了解,66%的同學只了解一些,還有2%的同學不太了解;對于自己的性格特點,有相當一部分同學(44%)只了解一些,可見學生自我了解程度不夠。其中84%的學生通過同學、朋友來認識自我,34%和26%的學生通過家人和老師進行自我了解,36%的的學生運用網上測評工具。由此可知,學生認知的獲得缺乏科學性,有較大的主觀因素。學生對自己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清楚的占42%,不太確定的達到54%,還有4%的學生感覺不清楚,并沒有明確的職業定位。

        (2)規劃意識與行動方面。調查結果顯示,98%的同學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重要,只有2%的同學認為不太重要;62%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對自己的成長非常有幫助。可見,大家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視程度比較高。對于學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22%的同學表示感興趣,一定會去;62%的學生一般學校要求了才會去,14%的同學認為無所謂,還有2%的同學感覺沒用,不會去。可見,學生態度不端正,缺乏主動性。只有18%的同學知道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見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不太了解。有68%的學生對大學四年的生活、學習有過規劃,但是沒有堅持多久,58%的學生清楚自己未來三到五年的規劃,還有42%的同學不太清楚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規劃。可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并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3)職業準備方面。調查結果顯示,58%的同學不太了解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專業,42%的同學非常了解;沒有關注過喜歡職業的變化趨勢的占44%,關注過的占56%;88%的同學對自己喜歡職業的從業人員要求不太清楚,只有12%的同學感覺非常清楚。可見,人力專業畢業生對職業環境還不夠熟悉。只有12%的學生參加過針對性的實踐活動,為就業打下基礎,62%的同學都很少參加,還有26%的同學幾乎沒有或者從來沒有參加過。由此可知,學生實踐比較匱乏。

        (4)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方面。調查顯示,有14%的同學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具有實用性,70%的學生認為效果一般,理論性太強,還有16%的同學認為課程理論與實際脫節。由此可見,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的設置存在問題,實用性不強,還有待改進。

        (5)就業服務方面。調查中,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服務,只有20%的同學感到滿意,64%的同學感覺一般,還有16%的同學對其不滿意。針對學校提供的指導服務對自身的影響程度,10%的同學選擇了很有影響,74%的同學認為它的影響一般,還有4%的同學認為完全沒有用。可見,就業中心提供的服務并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有90%的同學認為大學階段需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體現了大家對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化和正規化的需求。此外,58%的同學希望獲得職業咨詢的服務,55%的同學選擇了人才測評,51%的同學希望得到具體的求職輔導,還有46%的同學想要職業推薦。可見,學校對相關服務的建設還不夠。

        三、完善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1.全面認識自我,準確自我定位

        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特征。除了從家人、朋友同學、老師那里外,還要借助相關的測量工具。比如艾克森情緒穩定性測評、卡特爾人格測試、大五人格測試等。全面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可以借助霍蘭德職業性向測驗。對自己的能力進行理性評估,可以借助職業能力傾向測驗或者通過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來了解自己在人際交往、自主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準確的自我定位包括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制定職業生涯路線和發展方向。確定職業目標可以采用SWOT分析,職業定位就是將自己的主客觀條件和目標進行最佳匹配。對于大學生而言,就是在性格、興趣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能力,專業知識及社會環境,對將來的工作進行方向性的規劃。

        2.將職業生涯規劃落實于行動

        首先端正自己的態度。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和講座,要積極主動參加。因為只有了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框架,才能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怎么去規劃。其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能力特長的評估以及對職業環境的了解,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然后制定大學期間具體的學習和實踐規劃,有針對性地培養自己符合目標職業的從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規劃開始可以是短期的,1年或者一個學期,一個季度,關鍵是把計劃一點一滴落實于行動。

        3.熟悉職業環境,進行社會實踐

        大學生在學校把主要精力都用來學習專業知識,對外面的職業環境了解不多,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都比較欠缺。所以,應當鼓勵學生參與專業實習和各種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掌握外部環境的第一手資料,也不會影響學習。一是積極參與學校安排的專業實習,將專業知識與擇業就業結合起來,深入社會,形成全面、客觀的外部環境認知。二是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及社會實踐。如青年志愿者協會、三下鄉社會實踐等與專業相關的活動項目,深入體會社會環境。三是通過專業導師的引導和推薦,有針對性地參與實踐。

        4.注重課程的系統性及實用性

        對相關課程的學習是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課程的開設要具有系統性,從入學時開始貫穿于整個大學全過程。大一注重意識教育;大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實踐能力;大三開展就業技巧、就業心理等方面的指導;大四引導學生把職業生涯規劃付諸于實踐,幫助學生解決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還要注重課程的實用性,要打破單一的課程設置,使課程內容多元化,充分實現與學生的互動。課程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在整個過程中要注重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素質測評、專業實習、行為訓練等有機結合。

        5.加強就業服務的建設

        學校要注重就業中心所提供服務的質量,為學生提供真正的幫助。就業中心除了定期開展招聘會,舉行就業講座,校內招聘信息之外,還要及時與校外各大企業取得聯系,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為學生提供崗位推薦和實習服務。學生也要經常關注學校就業信息網的動態,獲得更多就業方面信息。

        加強人才測評和職業咨詢的建設力度。一方面,要加強人才測評建設力度。運用心理測量、情景模擬等手段,對人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等因素進行測量。學生能夠通過測量結果客觀認識自我,擺正心態。另一方面,要加強職業咨詢建設。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會因為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而有差異。所以只有加強面向個人的個性化的職業咨詢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和發展方向。

        四、結論

        通過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的問卷調查,發現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并不樂觀。在自我認知及定位、職業準備、就業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并對此提出了5條對策:全面認識自我,準確自我定位;將職業生涯規劃落實于行動;熟悉職業環境,進行社會實踐;注重課程的系統性及實用性;加強就業服務的建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之間存在內在聯系,全面推進和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應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和就業率。

        參考文獻

        [1] 董克用.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29~261

        [2] 葛玉輝.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25~85

        [3] 常萬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

        [4] 萬生彩.不同年級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J].出國與就業,2011,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中文 | 最新国产成年人小视频 |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成色在线播放 | 五月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